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畜禽的饲养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禽的饲养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禽的饲养管理

第1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一、加强饲养管理

畜禽饲养管理是无公害畜禽生产的重要环节。选择优良畜禽品种,推广先进的改良技术及人工受精技术:坚持自繁自养,尽可能地避免疫病传人,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使用无公害的饲料。无公害饲料的保存要做到防潮、防霉、防鼠、防污染;采用阶段饲喂法,掌握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以粪便无公害处理为中心的环境控制技术。

二、饲料使用

饲料的卫生质量与畜产品的卫生质量密切相关。要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必须提高饲料的质量。一定要做好原料检测、脱毒、保鲜等工作,尤其是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应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异嗅,且不得使用违禁药物。如氯苯砷酸、洛克沙砷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要饲喂“绿色饲料”。保证原料安全。要应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酸制剂、防腐剂、中草药等绿色添加剂。不应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不得将成药或原药膏直接拌料使用。不得在饲料自行再添加药物或含有饲料添加物。结合不同畜禽种类、不同的生长阶段,正确使用畜禽饲料。

三、药物使用

1.坚持治疗为辅。以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度用药为原则.只使用通过认证的兽药和饲料厂生产的产品,以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要在兽医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药的处方,处方上的每种药必须标明休药期。饲养过程的用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

2.记录用药情况。对免疫情况、用药情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必须按照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严格规定使用兽药。遵守用药规定。及时停药。

第2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 动物免疫;免疫失败;影响因素;疫苗;检疫

中图分类号 S85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74-01

对动物进行疫苗免疫是动物养殖过程中一种可以有效预防动物传染性病害的方法。通过疫苗免疫,使动物机体产生保护性机能,形成免疫性,从而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使机体获得坚强的抵抗力,从而有效预防各类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免疫应答是动物机体对于各类传染性病害的免疫性保护机制,保护动物机体免受各类传染性病害的侵袭,其影响因素较多,包括饲养管理、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不同的因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免疫抵抗力降低,导致动物个体群体发生流行性疾病,危害动物机体健康,降低动物养殖效益。现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具体总结,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具体免疫过程的不利影响,以期为动物免疫过程中避免免疫效果降低、提高动物免疫效果提供借鉴。

1 疫苗影响因素

1.1 疫苗质量

一是疫苗质量原因,疫苗质量好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直接因素,是免疫成败的物质基础,毒力较弱的疫苗接种后在动物体内有一个阶段性过程。接种疫苗中必须保证含有足够量的抗原。由于灭活苗接种后没有繁殖过程,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 抗原量,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二是未充分考虑疫苗接种的相斥性。同时给畜禽接种2种或2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疫苗,由于疫苗之间互相干扰,从而造成疫苗效果降低,导致免疫失败[1-4]。

1.2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是疫苗的质量保障,保存不当或者运输条件不合理会降低疫苗效果,甚至使疫苗失效,因此应妥善保存疫苗,运输过程也要符合疫苗运输的要求。由于疫苗是较为特殊的生物制品,为保证疫苗的使用效果,应根据不同疫苗的具体保存运输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与运输条件。但部分基层兽医站设备条件简陋,无法保证疫苗保存所需的适合环境条件,疫苗一般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制成,一般均怕热、怕光,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保证合理的稀释倍数,使用符合要求的稀释器皿,同时避免阳光直射,从而避免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免疫失败[5-7]。

2 防疫操作影响因素

一级防疫队伍和村级防疫员由于工作待遇较差而产生消极情绪,有的防疫员免疫技术不高,使用疫苗时未按规定操作,粗心大意,不注意更换免疫接种针头,消毒不到位,打飞针、剂量不足等问题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动物注射部位发生偏差,严重影响了免疫的效果。还有部分防疫员为了图省事直接将疫苗交由畜主,这都会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免疫失败。

疫苗注射应与相应的药物会发生排斥反应。因此,在注射疫苗前应避免使用与之发生排斥的相关药物。例如细菌类活疫苗注射前后不得使用抗菌药物,如注射猪链球菌疫苗前后使用青霉素、磺胺类抗菌药物,就会大大影响免疫效果,疫苗免疫期间使用皮质激素也会导致机体的免疫技能降低。

3 动物自身影响因素

有些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免疫效果,如非典型猪瘟存活的带毒仔猪对猪瘟疫苗产生免疫抑制,注射猪瘟疫苗后,不产生猪瘟抗体,先天感染的仔猪无论是吃初乳、注射疫苗都不可避免死亡或终身带毒,另外一些寄生虫病对疫苗免疫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动物患病后未及时发现,仍注射疫苗便会造成动物死亡。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动物免疫应答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动物机体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时,易产生应激,如高湿、高热、寒冷、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条件差都会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这些都会影响注射疫苗免疫效果。

一般疫苗接种后需要经过7~14 d才能发挥免疫效果,若环境病原微生物密度较大,动物发生感染的时期较早而易导致免疫失败,免疫接种所产生的保护力是有限的,当免疫接种的保护能力不及病原的侵害能力时,动物易患病,即使免疫接种比较成功,也会有个别动物免疫能力不足,从而造成病原感染,成为传染源,甚至引起流行。

5 饲养管理影响因素

免疫接种前后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饲养管理不当,在接种前后会出现各种不良应激因素,如打耳标、抓捕、去势等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动物应激,造成免疫系统功能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在免疫前后要加强饲养管理,使动物在接种疫苗的诱导期避免出现应激。

6 检疫与监督影响因素

检疫是为了及时发现病害畜禽、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而大多数乡镇检疫员重收费、轻检疫,甚至只收费、不检疫,加之现在实行了免收检疫费,致使个别检疫人员责任意识强而不作为,没有起到以检促防的作用。

7 养殖观念影响因素

农村大多为传统、分散养殖,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个别养殖户对动物免疫缺乏高度重视,存在懒于免疫的侥幸心理,致使免疫密度不高,一旦一户畜禽有传染病,就会很快传播到邻近的养殖户,引起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8 结语

总之,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较多,出现免疫失败时要全面考虑,查找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以确保畜群安全无疫。

9 参考文献

[1] 李文昌.浅析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12):73-74.

[2] 杨新刚.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J].北京农业,2009(24):64-66.

[3] 窦礼正.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78-279.

[4] 路银锁,郝瑞芳,程海庆,等.规模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畜牧与兽医,2005(5):67.

[5] 楮兴华,孙培良,邹殿民.就免疫失败原因谈农村防疫现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5):26.

第3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贵州省安顺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561000)

1 推广应用内容

品种主推长顺绿壳蛋鸡。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沿线荒山、草坡、林场、果园、退耕还林地以及石漠化区域等资源,重点推进“五化”建设,发展绿壳蛋鸡别墅型生态牧养。结合实际,实行“牧养十补饲”饲养,“林一果一鸡”、“林一草一鸡”、“草一地鸡”等低密度生态牧养方式。笼内饲养密度不超过8羽/m2,每亩土地饲养蛋鸡不超过100羽。

鸡舍采用钢架或木架结构,鸡舍面积12m2/个,统一设置为红顶蓝边,配备自动饮水、自动喂料、光照补充、粪便收集等设施设备,具有保温、环保、经济、美观、实用等优点。

以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绿壳蛋鸡疫病防控技术为基础,随机选取三个基地为疫病实验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蛋鸡牧养疫病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定期对鸡群及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定期投放中草药防治鸡病,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及周围环境卫生,增强鸡只体质,提高鸡只抗病能力,降低鸡发病率和死亡率。

按照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完善粪污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一是配备了集粪网(板),配套开展蔬菜、经果林、牧草种植,鸡粪发酵后全部作为农家肥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种植效益显著提高。二是配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畜禽通过碱化水解处理,消灭病原,阻断传播途径。

依托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鸡蛋销售渠道和黔中缘有限公司网络销售平台,由市畜牧兽医局牵头,各养殖企业(养殖户)与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鸡蛋销售渠道和黔中缘有限公司签订收购或合作协议,以销促产、建立健全产一供一销生产机制和市场抗风险机制。

2 推广效果

通过近4年的努力,全市建成绿壳蛋鸡饲养基地22个,占地面积4000余亩,配套经果林1200余亩,配套牧草种植1000余亩,饲养绿壳蛋鸡37.3万余羽,只均年产蛋157. 08枚,年产蛋5800余万枚,按2012年~2014年的平均价格1.47元/枚计算(其中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的“双有机”鸡蛋未纳入统计范围),综合经果林等收入,实现产值8900余万元,纯利润3600余万元。

通过对三个实验点进行疫病综合防治实验,育雏育成期死亡率分别为3. 18%、4.02%、3.91%;产蛋期死亡率分别为4. 11%.5.05%、4.67%,三个点均值比总体均值高出0. 63和2.85个百分点。

强化三个试验点饲养管理,调整饲料配方,采取牧养和补饲相结合的模式,推行绿色生态养殖,节约饲料和养殖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试验点只均产蛋数分别为165. 12枚、158. 07枚、170. 25枚,三个点均值比总体均值157. 08枚高4.7个百分点;绿壳率分别为87. 97%、90. 68%、91. 26%;料蛋比分别为3. 82、3.81、3.87,3个点均值比总体均值4.2低9. 67个百分点。

3 成功经验

3.1 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成立以市畜牧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项目有关事项决策等重大事宜。成立以安顺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各县(区)品改站技术人员为主的技术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正常组织管理和实施。

3.2 建立政府推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企业主动,品牌联动的项目运营机制

通过政府出台政策,主管部门组织立项,技术科研,深入分析市场动态,建立企业自由选择、信息共享、保底回收等一系列抗风险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科技带动,加大企业自主投资积极性,同时强化品牌产品的质量管控与“三品一标”认证力度,通过广播、网络、专题报道等形式提升生态绿壳鸡蛋知名度,刺激市场消费,以上的一推一拉、~带一联,构成了安顺市绿壳蛋鸡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3.3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养殖企业(户)自主投资、市级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级扶贫资金等,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200余万元,因如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同时开放商业贷款和农村小额贷款等便民业务,有效地解决了养殖业融资难的问题。

3.4 项目建设标准统一,重点突出

各养殖基地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标准,突出“五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建设重点,编写《安顺市绿壳蛋鸡养殖标准》,在鸡舍规格、布局、饲养、防疫、环保等环节全方位、高要求,为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第4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 农村养殖疫病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88-02

养殖业是大农业中的重要组成分,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农村养殖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但与此同时,农村养殖疫病疫情也呈多发势头,给广大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农村养殖疫病防治工作,减少疫情扩散,对于保证农村养殖业稳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防治农村养殖疫病谈一点浅显思考。

一、农村养殖疫病呈多发势头的原因

农村养殖疫病多发受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原因不一而足,但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防疫的基础条件不合格

主要体现为几方面:一是动物防疫设施不全。农村进行养殖时存在大部分养殖户在养殖时没有建立隔离舍,还有没有健全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在疫情防治时存在乱丢乱弃发病致死动物的尸体,使鼠类或犬科动物能进行叼食,致使疫情出现扩散现象。还有的农户对无害化处理的意识淡薄,对发病致死的动物采用自己吃掉或卖给饭店。二是专职防疫人员缺乏,统一的防疫制度不健全。在农村受条件限制,很少有专职的疫病防疫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疫病防疫的主要组建人员是饲料厂技术人员、药店技术服务人员或村级防疫员。村级的疫病防治人员存在业务水平不高,缺乏较强的政治意识,对大面积疫病的发生缺乏防范意识等,致使进行免疫后仍然出现疫病。在进行免疫管理时没有指定科学的统一的公共制度,只是进行自觉的防疫管理。三是选址、布局、建筑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在农村因为经济条件制约着养殖业的建筑条件。现阶段,农村进行养殖的圈舍主要采取房屋的前层空地采用砖或石头建筑而成。缺乏整体的规划,无净道、污道分开概念。圈舍低矮、光线不足、舍内存在通风不畅、舍内的环境湿度偏大、养殖过密、养殖用水不洁等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导致畜禽机体在日常生长中长期处在应激状态,致使其免疫能力降低。许多养殖户相隔太近,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2.饲养管理形式粗放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畜禽的习惯,但缺乏生产商品畜禽意识,主要以获得大量的肉类自食和有机肥为目的,数量较小。饲养管理粗放,多日龄、多批次混养情况较为普遍,没有实行以栋(栏)为单位全进全出。

3.消毒意识淡薄,消毒方法不规范

农村养殖户对消毒作用的认识非常的匮乏,有的养殖户知道进行消毒的重要性,但只注重进行舍内环境消毒经常忽视养殖圈舍的环境消毒,在进行消毒时重化学消毒而忽视物理消毒的作用。消毒药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例如生石灰进行消毒时在干燥的地面直接进行使用,没有稀释成熟石灰。还有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如进行消毒威等酸性消毒药消毒后,又采用生石灰等碱性消毒药进行消毒,从而降低了消毒效果;消毒药物单一,致使某些病菌长期不能被杀灭,消毒效果差;缺乏带畜消毒制度。在疫病发生后没有及时的实施紧急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仅仅是使用药物等进行控制。

4.防疫意识缺乏,防疫物质选用、保存、运输各个环节不符合要求

农村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养殖户缺乏对养殖业高风险的认识,“三重三轻三无”的现象表现得十分明显。主要是注重治疗轻视防疫,注重免疫轻视消毒,注重饲养轻视管理,无防疫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测的意识,无引种隔离检疫意识,无动物防疫意识。同时在选择疫苗时,只注重本病的预防效果,不管其是否具有副作用。农村居住分散,疫苗在进行运输时保管条件不能保证在规定的要求,导致出现疫苗在保质期内,已经失效。

5.防治措施不到位

一是隔离制度不科学完善,存在频繁的人员、车辆、动物流动,常会出现病原带入的现象,导致出现传染。引种隔离制度不全面,在进行引种后没有进行隔离直接进行合群饲养,导致疫情常有发生。二是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病死畜乱丢乱扔,未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严重。

6.诊断治疗中引发的问题较多

一是诊断、治疗方面原因:有的养殖户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管药物能否混合使用;有的养殖户总想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快速治病的目的,认为剂量越大越好;有的养殖户在畜禽发病后,便使用速效药物或抗菌药物。二是药物使用方面原因。滥用化学合成药物和抗生素,一方面由于添加药物剂量过多而导致畜禽中毒。常见的中毒药物有喹乙醇、磺胺类药物、痢特灵等。另一方面造成不断出现抗药菌株,破坏了畜禽正常的菌群平衡,产生耐药性。

7.免疫不到位

免疫方法上,一是疫苗质量不合格;二是免疫程序不合理,一些养殖户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免疫;三是饮水免疫不当,采用含氯过高的自来水,导致疫苗效力下降;四是方法有误,如刺种、点眼、滴鼻免疫时,稀释的浓度过大导致接种剂量不足,或稀释后使用的时间过长。同时,免疫病种不全、程序不规范。农村防疫中的免疫程序免疫效价低。免疫程序制定后不严格执行,往往只在春秋两季进行大面积免疫工作。偏重饮水免疫,免疫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此外,不少养殖户使用未充分致弱的活疫苗,会使母猪繁殖产生障碍,出现木乃伊胎儿、死胎、产弱仔及流产。

二、农村养殖疫病的防治对策

基于以上对农村养殖疫病多发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切实做好农村养殖疫病的防治,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在强化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在农村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养殖户动物防疫法律意识,加强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合作,实现依法治疫。适当介绍养殖业的风险性,提高养殖户的风险意识。大力推广养殖特别是疫病防治技术,做好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农村养殖户防疫意识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养殖户确立正确的防治方针,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搞好预防接种、饲养管理、防疫卫生、检疫监督、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三是要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增强机体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加强饲养管理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和预防疫病措施。畜禽实行全进全出,供给清洁饮水,保证营养需要,注意增强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

四是要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

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培训班等各类形式,逐步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确保防疫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五是要落实好卫生、消毒、免疫、隔离等各个方面的防治措施

养殖户要经常清除舍内污水、粪便、污物等,定期搞好舍外环境卫生。从思想上重视消毒工作并形成制度,每批空舍后应对圈舍内外进行彻底冲洗后再喷洒消毒药。在进行饲养下一批畜禽需要经过一段合理的空舍时间,且在畜禽进入前需要对空舍再次进行消毒,同时需要不断更换消毒药,使用不同的类型。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采购单位进行采购要按规定要求对所购的防疫物品进行运输、保存和使用。每个村防疫室应该配有一个冷藏设备,彻底杜绝发生无效疫苗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定康,李有智,吴建平. 浅谈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 畜禽业,2009,08:60-63.

第5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奶牛;日常;冬季;管理措施

我国东北属于高寒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最低温度甚至达到零下40℃左右。这对于奶牛养殖户来说,冬季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日常饲养

根据当地牛病的流行特点,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有计划地对牛群进行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特别是冬春季奶牛体表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虫的侵害,奶牛采食了整个夏秋的青饲料,肠道容易感染各类寄生虫。因此,在冬初要对奶牛进行1次彻底的驱虫防病工作。平时对牛群勤观察,发现奶牛疾患要及时进行诊治。

做到6净,即圈舍净、用具净、饲料净、饮水净、空气净、牛体净。对牛圈、牛舍勤清扫,定期用10%新鲜石灰水或者3%漂白粉等消毒杀菌;对饲草、用具等应勤放在阳光下曝晒;对工作服、医疗器具勤煮沸消毒。冬季奶牛食枯草较多,而枯草在收贮时易混人杂物,伤害奶牛的肠胃。因此,在饲喂前应仔细检查饲草,剔除杂物。还要特别注意奶牛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每天最好刷拭牛体1-2次,既能除去污物,保持体表清洁,又可促进血液循环,便于对奶牛进行调教。方法是由前至后,由上到下。在奶牛的睡床上要经常放些干草使奶牛夜晚睡得舒适,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奶牛生长至18月龄达到体成熟,方可进行初配;牛犊出生后,应及时哺乳初乳,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长期拴养的奶牛,要坚持必要的运动,每天2次,可在舍外和舍内运动场进行,每次0.5-1.0小时。注意扩蹄,运动场应平整,无砖头石子,保持蹄部的清洁,每6个月定期修护蹄部1次。

奶牛口粮中的青饲料种类不得少于2种,精饲料成分不得少于3种。目前许多奶牛饲养户对精、粗饲料的调配达不到种类要求,满足不了奶牛生长发育和哺育犊牛、泌乳的需要,致使奶牛生长发育受阻,泌乳量减少。

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饲喂3次为宜,少给勤添,饲喂顺序大多采用先精后粗,喂量要根据奶牛的体重而定,并且防止因饲料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2.冬季饲养

进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必定导致体能的消耗。用来补充其能量的饲料主要是玉米,在蛋白饲料不变的前提下,应增加玉米20%~50%。每天给高产奶牛供给的精料应达到6-8千克,给一般产奶奶牛供给精料量每天不少于3.2千克。

冬季应给奶牛多喂青贮、微贮等饲料,从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类绿色饲料。实践表明,冬季饲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产量比不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多约1倍。可见如果冬季给奶牛饲喂足够的饲料可以增加其产奶量。

由于冬季奶牛饲草料成分单一,每天在饲料中必须配人5―15克的钙和磷。为防止奶牛盐中毒或由于食盐过多而带来其他不良病症,在给奶牛补盐时应尽量搅拌均匀,有条件的农户可购置盐砖和盐槽让奶牛自由舔食为宜。

冬季给奶牛供水不足会直接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引发其他功能紊乱。奶牛忌饮冰碴水,因为冰碴水容易引发消化不良,从而诱发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在绐奶牛饮水时最好将水加热到 10~30℃。另外,奶牛需要全天供水,而不应按顿供水。

许多饲养户冬季只有雪天才将牛赶进房舍内,平时都将奶牛散放在露天场内。在这种情况下,会随着气温的下降造成奶牛体能消耗,严重影响产奶量。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零下15℃以下时,应将奶牛赶人圈舍过夜,以防因冻伤或使体能消耗过多而影响其产奶量。冬季牛舍内温度一般保持在 10-25℃为宜,牛舍湿度不宜过高,其相对湿度不宜超过60%,否则会使奶牛受到水分过多的外界刺激,导致其产奶量下降,严重者会患某些由真菌引起的病症。

3.犊牛冬季管理

冬季昼短夜长,气温低,幼畜极易发生疾病。因此,养殖户必须加强预防措施,确保幼畜安全越冬。

冬季常出现较强的冷空气袭击,幼畜容易着凉感冒或诱发其他疾病。畜禽圈舍必须能防严寒,在冬季应经常检修圈舍,保证顶不漏雨雪、四壁无风洞并做好地面铺垫草、挂好门窗帘等防寒保暖措施。

圈舍常清扫、垫草勤更换、污水、粪便早除净。清除的垫草、粪便应定点或在化粪池内堆积,用生物热发酵消毒处理,以保持圈舍清洁卫生、空气新鲜,给幼畜一个干燥舒适的良好环境。

入冬后气温低,畜禽体内热量和营养消耗增加。因此,必须加喂一些玉米、谷物、麦类等含能量高、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能使畜禽壮体增膘,增强抗病力。饮水应饮用清洁温水或井水,保证畜禽吃饱饮好,避免夜间饥饿。牛羊应抓住无雨雪冰冻时机,到背风向阳较温暖的草坡上进行游动放牧,中午不休息,放牧迟出早归。尽量赶到小气候比较温暖的河滩、塘坝等背风处晒太阳,多活动。

畜禽圈舍要常消毒,常用生石灰加1份水制成熟石灰,然后加4份水即成20%的乳剂用于消毒。也可用其他有效消毒药品消毒,药液应现配现用。圈舍常规消毒要定期进行,饲槽用具洗涤消毒每7天1次。专业户(场)应在大门,人畜通道出入口设消毒池或铺垫消毒地毯。消毒液、消毒地毯要勤换,保证新鲜有效。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出,必须采取消毒。

冬春季要为幼畜进行免疫注射,以便及早提高畜禽机体的免疫力。在免疫注射中必须按照严格要求和程序操作并做好登记建档,佩戴免疫耳标,幼畜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

4.疾病预防

很多奶牛户认为牛体较大有抵抗力,不注重预防疫病和环境卫生.这样会导致奶牛染疫发病或造成死亡,结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疫措施中,通过消毒杀灭病原体,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一致。

第6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一、提高母猪繁殖效率

母猪的饲养是养猪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母猪饲养水平决定着整个养猪业的生产效率。针对当前母猪营养不良、流产率高的状况,可根据不同品种的营养需求,重点对后备母猪实行优饲技术,改变用肥猪料饲养后备种猪的饲养方式,使后备母猪达到理想种用体况。针对中小规模农户哺乳母猪饲养中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做好饲料配方调整,保证哺乳母猪采食量,使母猪最大限度的发挥泌乳潜力。要特别注意母猪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产前健康和断奶后正常、配种。

二、提高仔猪成活率

仔猪饲养的关键环节是出生和断奶后的第一周。一要注意防寒保温,特别是夏季夜间保温,要尽力减小仔猪舍昼夜温差。二要及时补铁、补硒和补料,7日龄开始补料时要少给勤添,保证饲料新鲜和饮水清洁充足。三要搞好断奶仔猪的转栏。栏舍、用具要彻底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同时要逐步增加饲料供应量,适当提高仔猪采食量,供给营养浓度适当的易消化饲料。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免疫增强剂,提高饲料消化率和仔猪抗病能力。

三、加强高温高湿季节的饲养管理

猪对高温高湿环境非常敏感,体重越大的猪受这种环境的影响越大。要加强高温高湿季节的饲养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要特别注意气温的异常变化,加强通风,减少热辐射,保证饮水,缓解热应激。要降低饲养密度,肥育猪的躺卧面积要达到一平方米以上。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除了仔猪、妊娠母猪外,将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适当提高维生素的添加水平,减少饲料中难消化、产热多的粗饲料比例。保持饲料的新鲜和适口性。饲料不宜长期存放,可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要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增加消毒次数。通过改善高温高湿季节肥育猪饲养管理条件,防止肥育猪提前出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增加出栏体重,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四、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要坚持以饲养管理为中心,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农业部猪病免疫推荐方案,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疫病免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发现重大生猪疫病要立即报告。要积极指导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做好防疫管理,加强疫病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要合理配置养殖密度,建立免疫、卫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要建立养殖档案,及时记录免疫、用药、消毒、诊疗等情况,规范养殖者行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要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收购畜禽及产品等的闲杂人员进入。对散养生猪,要加强高温季节消毒灭源工作。同时,各地要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重大生猪疫病,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迅速扑灭疫情,防止扩散蔓延。

五、改善养殖环境

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与环境清洁程度密切相关。要改善猪舍的卫生和通风条件,保持圈舍的整洁干燥和空气流通,保证饮用水充足、清洁。对猪舍要经常灭蚊、灭蝇、灭鼠,增加消毒频率。要高度重视猪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舍内污物,尽量采用“全进全出”和干清粪工艺,控制有害气体和臭味,尽量降低猪的各种环境应激反应。

六、科学配制饲料

要因地制宜,通过日粮平衡和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等技术,扩大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选择面,降低日粮配制成本。要充分应用现代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成果,平衡生猪日粮中的能量、蛋白质、各种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饲料中的比重,提高日粮的转化利用效率。根据猪不同生理阶段,推行阶段饲养技术。要慎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减少病源传播机会。

七、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

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合理添加各种营养性添加剂。要科学使用各种用于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添加剂。改变大剂量、多品种长期重复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的习惯,尽量保护猪的自身免疫力。要大力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替代药物性饲料添加剂。要尽量少用、慎用治疗性药物,克服养猪生产中过分依赖药物的错误观念,减少药物残留来源,保障畜产品安全。

第7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小尾寒羊;饲养;管理;舍饲;母羊

1小尾寒羊舍饲的优越性

1.1生长发育快小尾寒羊舍饲,可以人为调节四季营养的均衡供应,人为的造就适宜小尾寒羊生长发育的小环境,彻底改变传统放牧造成的夏长(肉)、秋肥、冬度、春死的现象。舍饲小尾寒羊的生长时间比放牧小尾寒羊增加了近1倍,由半年长膘变为全年长膘,周岁日增重可达180~200g。

1.2环境限制小尤其是交通沿线、平原、城郊、浅丘都是舍饲的好地方,不但可以改变羊只分布不合理的现象,还可以为城市消费者就近提供新鲜绿色食品。

2小尾寒羊的饲养管理原则

2.1坚持对小尾寒羊全年饲草饲料的均衡供应。日喂3次,做到清晨喂的早(6~6:30时喂草),中午吃的好(12时左右喂鲜草),晚上喂的饱(7时左右配合精料加喂青干草)。

2.2坚持以鲜青草、青干草(含秸秆、豆壳等)为主,配合精料适当调配的饲养技术。配合精饲料过量,不仅造成消化道疾病,而且诱发肠毒血症和易患结石症。青、粗草饲料在定量的前提下,多次投放,根据各个羊的口味由饲养员随时互相调剂。每次饲喂时间不少于1.50~2h,充分满足小尾寒羊采食――反刍――再采食――再反刍。

3生产性能

3.1生长发育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周岁公羊体重平均可达95 kg,体高93cm,体长95cm;周岁母羊体重64kg,体高8lcm,体长82cm。公羊最大体高达110cm,体重达182kg,母羊体高可达92cm,体重130kg。这在国际绵羊品种史中也是罕见的。

3.2繁殖性能

3.2.1非季节性繁殖据452窝统计,小尾寒羊春、夏、秋、冬季分娩窝数分别占全年的25.66%、26.77%、25.88%、21.69%。由此可见小尾寒羊具有显著的非季节性繁殖特性,四季,全年可配种产羔。

3.2.2小尾寒羊的产羔率在群体之间、胎次之间差异很大,具有较普遍代表性的小尾寒羊产羔率数据应是:第1胎产羔率为220%,第2胎产羔率为240%,第3胎产羔率为260%,第4胎产羔率为280%,总平均为260%。

4小尾寒羊的生活习性

4.1合群性强可用于绵羊、山羊合群放牧和大群的放牧管理,但不足之处是易于混群。

4.2采食率高主要表现在采食植物种类多,尤其是洁净的、柔嫩、低矮或略带咸味或苦味的各种植物;适于啃食短草;放牧时爱吃“走草”,即边走边吃,专挑草泵和草叶。

4.3喜干厌湿小尾寒羊的圈舍要经常垫土,久居潮湿之地易患腐蹄病。

4.4喜盐性“羊性好盐,常以舔盐为妙”。“春不舔盐夏不好,伏不舔盐不吃草”。舔盐即设盐槽,按每只羊每天10~15g放粒盐,供其自由舔盐。

5饲养管理

5.1母羊的饲养管理采用半舍饲为好。农户饲养2~5只即可。可以放养、栓养或圈养。夏、秋季以放牧为主,日放2次,每次不超过3~4h,早晨忌吃露水草,中午炎热时应在阴凉处避热休息,午后气温凉爽再放牧,晚上归牧后要适当补饲杂草。产羔母羊在妊娠期要补充精料,并补喂食盐。秋季每周让羊啖盐2次,但补饲的精料中有盐时,则不用啖盐。冬、春季以舍饲为主或全舍饲。羊舍要建在背风向阳、干燥处。饲料以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做到多样化,全价饲养。粗饲料以农作物秸秆、枝叶、豆荚、作物衣壳和各种优质干草为主,并要切短或用碎草机打碎,但不能粉得过细。精料以玉米、大麦、饼粕类、胡萝卜、甜菜、骨粉、食盐等调配成配合饲料,定量饲喂。春、夏、秋、季饲喂青绿饲料多,不必单纯补充维生素,冬、春季要吃胡萝卜、青贮饲料,满足羊对维生素的需要。

5.2羔羊的饲养管理

5.2.1基本要求羔羊饲养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成活率,培育出体型发育良好的羔羊。饲养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0~8周的羔羊,主要依靠母乳;9~16周龄羔羊,主要靠补饲。其饲养管理重点是掌握三个关键:①加强母羊补饲,奶水足,羔羊才能肥壮;②及时作好羔羊补饲,早锻炼其采食能力;③此期间病多,对母仔都要细心照顾管理。

5.2.2饲养管理程序对小尾寒羊的管理饲养有如下建议:①1~3d内,一定让羔羊吃上初乳,顺利排除胎粪;②3~7d后,母仔可一起到外面放牧;③15~20d起开始训练羔羊吃草吃料:④干草要切碎放在槽内喂,注意先精后粗,按时按量;⑤羊舍要干燥、清洁和温暖,舍温以0~15 ℃为宜;⑥羊羔及时断奶。具体方法为去母留仔的一次断奶法,即将母羊移到另一处,羔羊保留原位。

6疾病防治

6.1每年秋季产仔前进行定期注射羊“三联四防”疫苗,春季无论大小羊只均注射山羊痘疫苗,并在春秋两季分别注射羊口蹄疫疫苗。

6.2根据本地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体内寄生虫驱除1次,所用药物有丙硫咪唑、虫克星、辛硫磷等。

6.3定期对羊舍的墙壁和地面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可用3%~5%碱水或10%~20%石灰水喷洒,或用草木灰和石灰粉均匀抛洒于圈舍及其周围。

参考文献

[1] 杨三省.小尾寒羊饲养管理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1997,27(3):36~38.

[2] 张定国,张怀虎,孟开元.如何科学饲喂小尾寒羊[J].农村养殖技术1996,26(3)45.

[3] 白跃宇.小尾寒羊饲养管理技术[J].饲料2000(12):26~28.

[4] 何焕周.舍饲波尔山羊常规饲养管理技术初探[C].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1999~2000)中国草食动物(200l专辑):224-226.

[5] 张伯钧,张洪武,张洪芝.鲁西小尾寒羊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及饲养管理技术[J]. 畜禽业.2000(9):34~35.

[6] 金江.小尾寒羊的特性与饲养[J].农村养殖技术2002(9):8.

第8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规模化;养禽场;疫病;防控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鸡场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疫病的发生也出现了多样性、复杂性,可谓旧病未除,新病又来。这样的现实状况迫使许多养殖户高密度使用疫苗和兽药来进行疫病防控,结果既耗费人力、物力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又影响鸡的生长,造成药物残留的超标。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通过采取一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为鸡群建立一道道铜墙铁壁,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确保鸡群不受疫病困扰。综合防治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禽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2对家禽舍消毒

用消毒药物彻底杀死病菌与病毒,是消除前一批家禽饲养期间累积污染的唯一强有力的措施,并可缩短禽舍空闲的时间,使下一批家禽生活在一个洁净的环境中。具体方法如下:①清扫:家禽全部出舍后,先用消毒液喷洒全舍,再清除舍内的禽粪、垫草、顶棚上的蜘蛛网和尘土。对于平养地面沾附的禽粪,可预先洒水软化,然后再铲除。为方便次日冲洗,可先对禽舍内部喷雾,润湿舍内四壁、顶棚及各种设备的外表。②冲洗:冲洗的目的是将清扫后舍内剩下的有机物去除,以提高消毒效果。冲洗前先将非防水灯头的灯用塑料布包严,然后用高压水龙头冲洗舍内,对笼底的粪迹与蛋槽上的污物一定要用板刷边刷边冲,不留残存物。③干燥:冲洗后地面仍会残存不少细菌,而干燥后细菌数就会显著减少。喷洒消毒药一定要在冲洗并充分干燥后再进行,因为在湿润状态下使用消毒药会使其浓度降低,有碍药物的渗透、灭菌效果差。④药物薰蒸消毒:将舍内所有的孔、缝、洞用纸糊严,使整个禽舍不透气。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溶液18毫升、高锰酸钾9克,密闭24小时后开窗通风,进雏前再用消毒药水喷雾消毒一次。

3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

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禽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养禽场有不同的免疫程序。

4药物配水或配料饲喂

应掌握拌药的饮水、饲料量能在2小时内吃完,才能更为有效。饮服疫苗时,要先停水2小时,并保证短时间内饮完,且每只禽都能饮上。消毒时,要注意诱发疾病。发病禽舍要喷洒消毒药,尤其是带禽消毒时,很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消毒前要给禽群服用红霉素、强力霉素、维生素等预防呼吸道疾病和抗应激的药物。

5使用药物,要注意继发感染

在使用抗菌药的同时,应加入抗病毒药物,以免继发病毒感染致病。病初要注重病禽的隔离,加大健康禽群的预防用药量。使用药物,要注意耐药性。不要频繁更换药物,连用2-3天仍无效的药物,可考虑选择新的治疗方案,每种抗生素不能长时间单一使用,以免产生耐药菌株。使用药物,要注意药物的选择。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首次剂量应加倍,以便迅速提高体内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治疗时一般选择2-3种不同抗菌谱药物,以扩大杀菌范围;预防时则用一种药物即可,且宜间隔停换用药。使用药物,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加药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搭配使用,会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贻误医治佳期,造成损失。治疗时,应消除不利因素,才能疗效好。治疗时,应加强管理。疾病治疗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病后要注意禽群的护理和体质恢复。切忌治疗不彻底,护理不到位。禽病发生,不宜单从用药治疗方面去对付,同时要注意消除导致疾病,不利家禽生长、生活的因素。如密度过大,禽舍潮湿、空气不洁、温度偏低等,否则疗效甚微。禽病治疗用药应抓早期,才能效果好。如在后期出现不食不饮,又体质下降明显,一则药物无法从食道进入体内,就是注射用药也难在体内发挥作用,疗效较差。所以应每天观察禽群的采食、饮水、粪便、精神状态等。一旦发现异常,马上治疗。

6搞好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是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根本措施

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有利于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有利于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有利于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搞好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的有效途径。发展畜牧业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最现实选择。促进畜牧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转变饲养方式,从而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以往养殖业的特点是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人畜混居,这不仅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发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把分散的养殖集中到小区内统一管理,能够提高农作物秸杆青贮水平,并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有效解决人畜混居、庭院环境污染等难题。

参考文献:

第9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现状;对策

1发展现状

云田镇辖13个村名委员会,52个村名小组,耕地面积85993亩,人口24536人。全镇多为山区旱川地,以种植玉米、小麦、土豆、谷物为主。近年来,云田镇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该镇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大助推器。截止2017年6月,全镇猪存栏4208头,牛存栏3402头,羊存栏8677只,鸡存栏42000只,蜂存栏613群,兔存栏2766只,蓝狐存栏630只,马存栏7匹,驴存栏1823头,骡子存栏96头,信鸽存栏4800只。全镇人工种草面积2.3万亩,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为主,一年生牧草以甜高粱、草高粱、饲用玉米、燕麦等为主。

2存在的问题

2.1养殖体系不健全

畜牧养殖项目投资少,补助低,养殖体系建设不健全,持续发展资金不足,养殖户自筹资金困难重重。农户因投资能力有限,圈舍简陋,暖棚、青贮池达不到质量标准,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2.2建场选址随意,布局不合理

一些养殖场、户将场地建在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养殖小区布局零乱,方向不一,极易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圈舍采光通风不良、保温效果差等问题,导致畜禽饲养水平低、饲养周期长及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

2.3养殖户文化素质低,饲养管理不科学

由于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新事物和现代畜牧生产经营理念的接受能力差,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对饲料配比、添加剂、微量元素的补充相当忽视,造成经济效益不明显,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从而阻碍了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4畜禽粪污对环境影响大

随着养殖场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粪污量成倍增加,养殖场及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有害气体、畜禽粪便未能妥善处理便造成环境污染。畜舍及大气环境,孳生蚊蝇及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空气及土壤,导致畜禽生产力下降,大量的氮、磷进入土壤后,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过高的含量将使土壤失去生产价值[1]。

2.5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良种繁育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政府的投入、管理和服务职能没有完全到位,使良种繁育未能有效推进,适应市场需求。2.6秸秆开发利用率不高全镇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仍然偏低,群众秸秆保存和饲喂的方式仍然粗放,部分作为生活燃料部分随意堆放,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牲畜采食消化率较低,造成了秸秆资源的浪费。

3对策与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畜牧政策扶持体系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畜牧养殖业发展目标考核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构建以千家万户家庭养殖为基石、以专业村生产为中轴、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引领的养殖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利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机遇,争取畜牧养殖项目建设,使畜牧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

3.2合理规划,合理选址

畜牧兽医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使畜牧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符合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状况要求,畜禽养殖业规模及排放与土地、水资源和草原供给量相匹配,实现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3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畜禽要进行分群,按照不同的性别、年龄、生理时期,要定时、定量饲喂。饲料要保证质量,不可喂腐烂、变质、发霉的饲草料。要做到少喂勤添,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同时还可提高畜禽的增重速度。要有完整的台账记录,包括消毒记录、免疫记录、兽药使用记录、诊疗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生产记录、免疫监测记录等。要按要求对圈舍、场区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散养户,春秋两季进行免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3.4采用多种途径,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养殖粪污治理,变废为宝。一是发展种养结合养殖模式。将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进行利用。二是清洁回用模式。清洁回用即指粪污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再次被循环利用的模式。三是达标排放模式。养殖场采用干清粪等方式,使固体污染物和液体污染物分离。固体粪便通过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或复合肥,液体污染物通过多种处理方式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控制标准后再排放。四是集中处理模式。在规模化养殖场密集地区附近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备,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实现资源化利用。五是实现沼气配套工程。利用厌氧产沼技术,将粪污转化为生活能源及植物有机肥,实现粪污资源再利用。

3.5构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良种繁育步伐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源头和先导产业,在畜牧养殖业发展种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优良品种是现代畜牧业的标志由传统畜牧养殖业向现代畜牧养殖业转变。生产供应高产优质种畜禽,推进畜产品品的优质化、区域化,参与市场竞争,关键是要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以良种为基础,按照“夯实基础、扩充总量、突出规模、优化结构”的基本要求,着重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家庭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和养殖专业村。

3.6建立饲草饲料生产加工体系

饲草是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优良的饲草是优良种质特性发挥的保证。建立饲草料生产加工体系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快青贮池的配套建设,推广订单饲用玉米种植,为养殖业提供充足、优质的饲草料。要充分利用牧草良种项目补助资金,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的“两贮”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使秸秆利用和种草养畜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