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监管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大学生; 管理; 时间;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14-01
一、在校大学生管理时间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有超过九成的同学早上是在学校规定的起床时间以后起床,甚至这其中一小部分在没有课的情况下会在午饭时间或更晚起床,而晚上没课选择去主动晚自习的人仅为三成。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进入大学以来的时间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安排。早上容易睡懒觉,不仅没有充分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反而养成了少吃或没吃早饭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身体健康。进入大学,学校、老师的外在压力逐渐减少,很少学校设有固定的晚自习时间或强制晚自习的规定。这给了大家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时机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却更像脱缰之马,对自己的时间没有很好的安排,浪费宝贵的青春,人生资本最重要的积累阶段竟成了颓废的开端。高达七成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还不如高中时代充实,其实主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安排。
二、大学生如何合理管理时间
(一)结合实际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1. 确立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一种独特的工具,它是意义和行动之间的桥梁,使理想能扎根于实际之中。而学业的最终目标是由一个个短期目标而成的。有很多学生经常是“放眼于未来”而不“着手于现在”。当然,广泛的学业目标也有用,因为它有整体的观点,可以解放想象力,帮助我们探究所有可能的选择。所以,要将二者合理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2. 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依特定目标而不是依程序和规定来思考。制定特定的目标,以及支配时间去做最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活动,是求得高效率的要诀。对于所制定的目标可以用稳定的进度进行,而不必在最后时刻拼命地赶工。对于自己所制定的完成目标的期限,要持尊重态度,如果养成了拖延限期的习惯,期限就会失去功效。所以,当目标活动被影响时,一定要抵制外界因素的“诱惑”。每一天,认真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按照既定目标开始行动,会发现自己开始有目的,而不是毫无目标地四处瞎摸。
(二)结合目标制定计划表
1. 有效制定计划表。既然合理地利用时间可以增进学习效率,就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制订一个可行的、适宜自己的待办计划表。
(1)在睡觉之前想想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好办法,可以安稳入睡,不会满脑子胡思乱想。第二天做起事情就不会毫无头绪。(2)适时检查计划表,有助于计划的安排和完成。(3)限定计划数目。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地调整,使自己处于一个协调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既可完成既定计划,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2. 推进计划。(1)合理分配精力。先用心做计划中最重要的事情,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那些较不重要的事情。这样可以自我控制时间,并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让你的有效时间为琐事所占据。另外,要对每天、每周、每月的时间进行分配,以便能够巧妙地处理许多同时进行的计划。(2)“一鼓作气”。心智的持续专注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如果无法一次完成一件事情,那么最好毫无间断地把大部分的事情做好,并把剩下的事情集中在一起,直到做完为止。(3)排除干扰。这是很多同学难以做到的。在娱乐与学习冲突时会很矛盾。选择你应该做的主要事情,有第一次的克服,就会有第二次的胜利,以后就会毫不犹豫。这就是所谓的自制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中积累的。(4)密切注意计划的进展情况。越密切地关注自己的进展,进展就越大。建议同学们最好把每天做的事情最好能罗列在本子上,这样以后就会注意减少没必要的事情,从而“挤”出更多的时间。
(三)立即行动
把握住今天,就要抓紧现在。“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将来”发展的起点。“现在”的重要性还在于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加珍贵。对于时间,只能从现在去掌握它。认真地去完成每天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计划在今天做的事放在明天,不要拖延到最后一刻,及早动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意想不到的事情,获得更多的资料,提早打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合理管理时间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条理与节奏
克服做事缓慢的习惯,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行动,养成快速的节奏,不仅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的作风印象,而且也是健康的表现。对于时间过剩,关键在于控制时间过剩并及时使它向有利方面转化。并且在生活规律上应该养成有系统的习惯。在适合自己的时间里处理好事情,那就需要掌握自己最有效的时间。状态在巅峰时,做些主要的事情;处于低潮时,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但要尽量避免生活步调混乱,那样脑筋就会变得不灵活。
(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效益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学会利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效率高者,便是竞争中的强者、胜者。反之,则是弱者、败者。古语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学会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时间利用率,是自己学有所长的一个重要方法。另外要注意把握和利用零碎时间。在短期内也许没有明显的感觉,但经年累日,将会有惊人的收获。同时,使时间增加效益要有坚守的原则,做事情的方法应因时因地而变,防止计划被经常性打断;充分利用好黄金时间,根据实际灵活改变已定的计划;制定一个日常学习的定额,不要翻来覆去地检查每一件事情,舍弃不必要的个人外事活动,妥善安排好时间。
(三)学会休息
不要忘记休息。不论面对如何要紧的事情,一旦发现自己疲倦了,就应该停止,进行必要的休息,让紧绷的身心得到喘息的机会,因为,若明知自己的体力极限已至,却还勉强自己继续工作,除了会陷入工作的低潮之外,对自己也无益处。但是休息也绝不是要你放肆的放松自己,建议可以在走廊散步,做些简单的身体运动等,如果环境不允许,不如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所以,一旦出现了警告讯息,最好停下来,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功能,这是明智之举。
四、结语
大学生合理的管理时间归根结底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性格的塑造,习惯和性格是人们稳定品格的外在表现,一个良好的习惯是你一生中最可贵的财富,一种品格决定一种命运。同学们应该明白的是,行动才能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惟一保障。当火车在静止不动时,在它的驱动轮前面放一块小小的木头,就使它永远停滞在铁轨之上,而同样的火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前进时,却能洞穿近两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这就是“动力”,请现在就拿出行动的勇气,冲破介于你与目标之间的种种阻碍与难关吧。
参考文献:
[1] 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9).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问题;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是指通过参合农民个人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筹集的,用于对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进行补偿的专项资金,一般而言包括基金筹集、基金管理、结算支付、基金监管。
一、新农合基金管理运行中面临的风险
1、道德风险
(1)来自农民的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中,农民只需要支付医疗费的一部分,人们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提高医疗消费水平,扩大支出。(2)来自定点医院及医生的道德风险。对于医疗服务的提供,医院和医生具备专业知识,具有专业性和垄断性,所以有些医院和医生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医疗基金。
2、政府寻租
主动创租是公权力的商品化,一些官员利用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利主动为自己谋利。在新农合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农民报销要通过新农办的审批,一些官员则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截留农民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虚报参合人数骗取政府专项基金等骗取新农合基金。
二、我国新农合基金监管的问题
1、新农合基金征缴的监管问题
目前我国新农合的筹资形式大多是由乡、村干部及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农户家中上门收费。而这种方式重心在征缴而非监管,导致强制农民参合、虚报参合人数,和骗取政府补贴。而且,这种方式下,只有参合农民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交纳了保费以后,各级财政才给予配套资金。有些官员为了套取新农合基金,虚报参合人数,赚取国家补贴。
2、新农合基金支出的监管问题
(1)管理者的问题
①管办不分。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的规定,新农办进行基金的管理,包括对农民报销进行审批,对其监管可由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对进行。然而,新农办附属于卫生部门,是卫生部门下设的机构,这样管办不分,上级监督下级的效果自然很差。
②新农合监督委员会的监管力量有十分有限。如《达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达府办〔2008〕80号)中规定:县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对新农合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将检查监督结果向政府、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等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责成相关部门纠正和解决新农合筹资、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显然对参与新农合基金管理的部门没有威慑作用。
③农民这个参保主体的监督力量过于薄弱。如:《关于调整九龙口镇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新农合监督委员会人员组成的通知》,(九政发[2011]30号),中规定:新农合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某某五位同志组成,具体负责全镇新农合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并明确1名村干部担任村级督查员。很明显,现实中,农民几乎就没有参与到真正的监督中来。
(2)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参合者的问题
在现实的就医过程中,患者的医疗消费是通过医生实现的,医疗服务消费的数量和质量最终是由医生决定。在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患者更倾向于接受高质量高价格的医疗服务,而医生也希望其能提供价格高、数量多、质量优质的服务以提高收入。所以医患合谋,浪费了新农合基金。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余的监管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中第二十四条规定:基金管理应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25%,其中当年统筹基金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15%(含风险基金)。
(1)以体检为由赚取新农合结余基金
一些地方利用新农合结余基金,对没有享受补偿的参合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但承担新农合健康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借助健康体检诱导参合农民接受不必要的医疗服务、虚报体检人数,甚至利用体检套取新农合资金,造成基金的不合理使用。
(2)二次补偿分配不公
当年统筹基金结余超过当年统筹基金15%(含风险基金),历年统筹基金结余超过当年统筹基金25%的情况下,可进行二次补偿。二次补偿是根据每年新农合基金的结余情况进行的,这给基金管理机构一定的决定权,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寻租,导致截留参合农民补偿资金、弄虚作假、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规违纪行为出现。
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问题的对策
1、合理分配政府部门的职能,放权于社会
目前我国新农合政策的执行由卫生部管理,在基金管理方面,人保部专门设有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与卫生部相比,人保部具有充足的资源进行农村医疗保险的管理。但是,无论由卫生部还是人保部对新农合基金监管,都是上级监督下级或不同的政府背景的部门相互监督,那么政府的寻租行为就无可避免。所以对于任何公共基金的监管,建立公平公正的、由百姓自己组建的第三方监督平台是相当可行的方式。
2、公开新农合基金运行的信息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将新农合管理信息公开,对新农合基金收支、结余情况,甚至于每个参合人员对基金的使用明细都应公布于每个百姓都能查到的系统之中。加强信息的透明度,便有利于监督。
3、成立由医药专家组成的审核组织
我国可以相应成立由医药学专家组成的费用审核组织,它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由这些专家对医生的处方合理性和患者的病历进行抽样审核,以判断医生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用药的准确性和费用的使用情况。
4、培育具有独立精神的媒体,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
媒体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监管主体,如果媒体可以独立,那么政府的所有施政信息都会被放入百姓的视力范围内,对新农合基金的非法使用,恐怕就没人敢做了。
参考文献:
[1]徐冲.各地探索简化“新农合”手续和破解筹资难的做法[J].新重庆,2008(1)
[2]刘兰芳.浅谈新农合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财政税务,2012(10)
关键词:;实践观;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021-02
实践观是哲学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它将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指出了实践基础上的再认识才更能使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与实践的观点相结合,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可以从现实的实践方面为和谐文化的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用的实践观点指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将的思想继续发扬光大,有助于推动我国和谐社会方方面面的建设,对加速形成繁荣、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观概述
(一)的实践观
实践观在哲学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与其他一切反的观点相互区别的根本所在。马克思的实践观构成了整个哲学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打破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性,而且又进一步指出了实践活动是全部人的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动力。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1]
(二)实践观的本质
创造与发展是实践观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把实践的基本作用概括为两点:一是作为客观标准的实践,二是作为社会活动的实践。将实践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解释了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人们判断自己认识的真理性成分、检验各种各样理论体系的科学与否提供了标准和钥匙。只有人们的思想认识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相一致,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达到预期目的,从而证明人们的思想认识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不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那么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就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这样的思想认识就是错误的。
人们的认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自然界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都来源于客观自然。的唯物观是带有实践色彩的,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实践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实践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概述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
1.和谐文化以和谐理念贯穿始终,引导社会的和谐价值取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根本。
2.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提倡和谐文化精神,营造有序和谐的文化氛围,鼓励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意识,善于运用和谐的态度看问题,办事情。
3.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应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以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导向,并将其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构建与和谐社会相一致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作用
1.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需要和谐文化作为智力支持。如果失去和谐文化的存在,不仅社会和谐思想的基础会动摇,而且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也就不复存在了。
2.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谐文化以和谐作为文化的核心,是促进社会进步、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化解人们在经济政治中的矛盾冲突、协调社会关系、推动整个社会有序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3.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我国目前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社会文明道德水平,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是一脉相承的,和谐文化的建设,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全社会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形成全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使全社会树立和谐的道德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坚定自身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文化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保证,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可以促使各种社会矛盾能够更公平更合理的解决,加快社会各项文化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使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实现全社会健康昂扬的社会风尚,为和谐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现状;措施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服务意识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虽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但因其工作属性的原因,相对其他部门而言还是属于边缘部门,企业资金和人事安排都不尽完善,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变动频繁,这些都容易造成档案管理出现漏洞,档案资料丢失,机密档案泄密等,无法给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
2.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资源共享
档案管理基本原则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方式,保o档案的安全,这样有助于资源共享。企业档案管理在企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长远保存的档案要由企业档案部门统一管理,其他各部门不能分散管理,也不能把档案据为己有。统一管理有助于维护企业档案的完整性,提高档案的安全性。现阶段,一些企业的人事档案、基建档案、财会档案等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还是由各部门分散管理,有的甚至无人管理,有的也意识到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配备了专门的档案人员,但由于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档案的安全、完整还是无从保障,不利于资源共享,也不能给使用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3.档案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更换频繁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服务性较强的工作,加强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既懂科学技术,又懂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但一些企业对档案管理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档案管理是操作性、常规性的工作,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只要识字就能做好此工作。很多单位的档案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档案专业培训,整体素质不高,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工作需求。同时,企业改制后,各部门精简人员,企业档案人员更换频繁,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不能持续进行,不及时归档、整理,致使有的档案丢失,落到各部门或者个人手中,对以后档案的利用工作造成难题。
4.档案馆藏良莠不齐,档案鉴定工作开展不力
档案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保管有价值的档案,应剔除销毁失去保管价值的档案,突出重点,分类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为档案的利用及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很多企业的档案只要进了档案室,就会永远藏匿于档案室,有些档案没有了任何价值,不能发挥任何作用,长期积压使库存爆满,致使新的、有价值的档案不能及时进馆。这主要是因为档案鉴定工作开展不力,未成立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机构。
5.管理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档案保管需求
档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主要是为了体现社会效益,一些企业领导比较注重企业经济发展,不注重档案管理,这也使档案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很多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经费,档案管理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不利于档案的安全、完整保管,从而造成不了弥补的损失。
二、改善企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在发展中必会留下大量的档案资料,如工程图纸、技术资料等,这些档案资料对企业的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会影响企业档案管理的优劣,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需要。首先,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档案人员要尊重历史,根据史实入档、用档。另外,档案人员还要有较强的保密意识,不私泄外泄,确保档案安全。其次,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素质。这就需要企业档案人员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最后,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创新意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具有开放性,需要创造性学习,用新思维对待新问题,提高档案管理层次。
2.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管理的目的是提供利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是要给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因此,企业档案管理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建立网络化系统。企业制定网络系统时,考虑档案网络化建设,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库,使企业各部门能快速获取所需档案资料,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网络利用资源,不会造成文件的丢失,也有助于档案的归档。档案人员通过计算机可以随时对档案进行归档、分类、整理工作,有效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其次,推进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企业档案管理对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要进行数字化,有些档案由于保存年代已久,拿出来使用的话很容易损坏,要注重对这些档案的保管,并对这些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永久保存。最后,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配备防病毒软件,确保信息安全。
3.强化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企业档案管理首先要确立归档制度。企业所有人员都有建立档案、保管档案的义务,不能私自截留档案。档案归档有明确的日期限制,如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类文件一年归档一次;产品开发、基本建设等方面文件材料要在项目完成后半月内归档等。企业档案归档制度的执行,需要档案人员监管,相关人员积极配合。其次,遵守档案管理流程。企业档案管理要遵守流程,主要有管理部门、文件整理、档案分类、档案编号、归档、保存档案、清理档案等方面。最后,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等。
结束语
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和希望,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亦应创新思路,开拓档案管理的各项功能,并积极探索和体现观念、机制、管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1投资额巨大。国家对医院进行投资主要目的改善医院办学条件,促使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更为方便医院在进行基础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外征地扩建。此外,在市区没有进行征地扩建的医院,基本上在校内拆旧建新。例如经过有关人员对建设进行初步的估算,医院新建一个院区需要投入超过500万人民币的资金,还不包括征地费用。医院在扩建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他设施进行日常的维修养护管理,促使基础建设投资增加。在医院所有支出中,基础建设工程投资最多。1.2工期要求紧。医院基础建设工程主要服务于教学,基础建设工程需要在假期中完成,因此医院基础建设工程需要在短短的一至二个月中完成。由于医院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一般情况下较大,医院基础建设工程施工周期必然要求紧。此外,医院还需要对旧的项目进行维修、改造、装饰等。总体来说,医院基础建设工程施工周期较为紧迫。1.3质量要求高。随着我国对医疗重视度的增加,促使医院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如此一来,在医院内不断走动的人也就越多。为使基础建设不会影响到人员的安全,就需要对建筑项目提高质量要求。
2.医院基建工程管理的对策
2.1准备阶段控制措施。(1)在施工的准备阶段需要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除此之外,工程图纸需在会审前让使用部门研究可行性,待得到批准方可正式开始施工。这样能够打消使用部门对基建工程的轻视,并且对于后期相关变更问题有行之有效的优秀效果。(2)施工之前三通一平方面的工作也不能轻视。如果由于外力导致本工作的开展不理想,则可以考虑进行内部招标完成清理。而如果是由总包单位负责完成施工任务,则需在开工前做好价格上的沟通与约定,并且严格细分现场签证中的内容项目,以避免后续出现其他问题。(3)在工程还未正式开工时,相关负责人就必须细致研究室外工程的具体操作,如果能够拥有设计方研究过工程实际而后完成的外场施工示意图是最好不过。这样也能更加完美地完成后续在工程结束环节与附属工程的开始环节之间的衔接,防止施工方在工程开始后由于主观决策导致失误。2.2施工阶段控制措施分析。(1)在搞定了基础挖掘作业后,相关负责人要及时通知设计方与勘察方相关人员到达现场,以便进行现场查看,而后对比工程施工现场地质报告,避免出现两者不符合的问题。一旦出现了以上问题则需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定新方案,调整结构图。(2)在建设当中,要深层次的检查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如框架结构主体施工中钢筋的绑扎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在箍筋加密区,挑梁区等发生意外。(3)在建筑主体建设中,需要负责人严谨对待二次振捣质量的控制。通过很多案例可以证明: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大多数只在意对框架结构的浇筑,而不在意二次浇筑振捣工作,导致建筑比较关键的二次浇筑振捣构件常常出现麻面现象和蜂窝问题。因此需要在此环节施工中严加把握质量控制,以免造成负面影响波及整个主题结构。2.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做好基建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医院基建工程施工时,施工现场是最能反映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存在问题的场所。因此医院项目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每天要进行巡查和监督,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设施不到位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及时督促项目施工单位整改。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必须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整改到位,否则应出具停工通知,经整改验收合格以后再复工。在医院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文件资料,如招投标文件、立项文件以及各种会议纪要等。这些档案资料是评价施工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竣工决算和发生法律纠纷时必须要参考的资料,因此从建设项目一开始,基建管理部门就要把各种工程相关材料收集好。建立健全资料归档制度,明确保管人员和保管期限,明确归档要求。2.4进度控制措施。(1)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就要在招标文件登记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并且由负责人上交开工报告作为后期工程结算最基本的依据。如果由于外力因素导致工程无法在登记时间内进行施工,便有证据说明施工方导致工期延后的原因。(2)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需要依法预先告知项目经理具体的工程完成日期,并且考虑实际情况安排出详尽的进度计划表。但在大部分情况中,相当一部分的施工任务不是交由大型施工单位进行而规模小的施工单位,由于自身实力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施工进度计划往往只是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的价值。这种事态只能使相关管理人员徒呼奈何。所以,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负责人一定要要求施工方出具基建工程的具体验收日期,并以单位工程的验收为标准计算。以此给施工方添加压力,使其满足我们需要的施工质量,按期完成目标。而且我们还能依此罚款。(3)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需要以书面形式交由施工单位签署具体事项:依此防止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工期变更或者延迟一类的问题,施工方则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延迟申请报告。一旦没有按时提交便不予承认。
总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对医院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严格加强基建各环节管理,才能保证基建工程质量,维护好医院的合法权益,提高医院基建工程投资的最大效益。
作者:姜涛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冉国强.医院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3:94-95.
一、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地方政府扶持政策不足的问题,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到位。长期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使农民与合作社之间缺乏信任。农村合作社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暂,发展规模较小,经验不足,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没有以市场为依托。固定资产较少,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
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比较低,缺少专业人才,在农村合作社发展中面临问题时不能及时给予专业的指导。农村合作社基本是以家庭形式为基本形式组成的,有些地方只是形式,没有真正开展生产联合的服务模式,农村合作社缺乏资金保障,基本积累薄弱。农民合作社产品深度加工试点较少,自我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构建,降低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阻碍了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二、发展农村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新秩序中的一个组织载体,作为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社能够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解决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难的问题,使农民不局限于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民参与多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行各个方面的统一,便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村专业合作社能将单个的农户联合起来,改变过去在市场交易中处于的不利地位。建立完善的产业链。
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农民自身“办”不了的问题,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围绕当地的优势产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发挥农村合作社的组织载体优势,实现统一的质量、统一的价格,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农民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
三、发展农村合作社的有效建议与对策
1.发展农村合作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指导,加强农民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 ,吸引专业人才,提升管理能力。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重视,在服务中凝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可以和农业专业院校合作。明确人才在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联系专家培养人才,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农村,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举办以“农村合作社”为主题的大学生创业比赛,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加大合作社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2.发挥政府优势,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确保农村合作社健康运行。 地方政府可以申请专项资金,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合作社给予适当的鼓励,充分发挥整合支农资金作用,引入多条深层加工线,考虑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农村合作社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大力挖掘资金投入的潜力,提高农民社会化组织程度,发挥农民自主的能动性。在媒体平台上宣传推进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改变金融部门对合作社抗风险的片面性认识,引导促进农村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制定出农村合作社信用评估体系。
3.协调各项工作,促进农村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在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积极协调各项工作,农产品协会应给予大力支持,提高向农业市场流动商品的竞争力,相互协调,进行最有利的组合,进行科学、准确的审核,促进形成良好的?r业市场秩序。协调当前的管理机制,建立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产品协会内部的管理作用。
关键词 新农合;新阶段;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5年时间的试点推广,试点扩面工作已基本完成。20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基本实现了对全国所有县市的全覆盖。全国已有7.3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86%,在部分县市参合率高达90%以上(如:旬阳县新农合参全率达95%以上,安康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1.5%、宁陕县新农合参合率高达100%)。
在新农合试点扩面工作完成以后,新农合工作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现有工作成果,提高参合人员实际受益水平,提高公共资金的效益和公共政策的效率上来,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政策设计上的受益对象得到更多的实惠。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组织、指导、支持、农民自愿参与,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提高农民基本医疗保健水平为目的,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做为一项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与其它保障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保障对象对于该保障制度的评价不仅要看该制度给自己提供的经济补偿水平高低,更看重于在补偿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供给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对自己的满足程度和满意程度。
为了解决新农合中对参合人员经济补偿水平偏低的问题,2008年中、省财政提高了对参合人员的筹资补助,由20007年的人均补贴40元,提高到20008年人均补贴80元,各地也都相应地提高了新农合报销金额的封顶线、降低了报销的起付线、提高了分段报销的比例,为此中央财政在2008年预算中安排了253亿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比2007年大幅增长了139亿元。从资金上保证了2008年参合人员补偿水平的提高。但是,新农合对保障对象的补偿水平不论高低,它都是以保障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消费一定数量的医疗服务为前提的,它对保障对象的补偿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补偿,实质上是对参合对象医疗服务消费的消费补偿。因此,在经济补偿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定点医疗机构做为医疗服务提供方,它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保障对象的实际受益情况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的效果。
医疗市场是一个垄断市场,定点医疗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与享受方“信息不对称”,存在着“供方主导、被动消费”的客观现象。医生做为技术的占有者和信息优势方,很容易利用其优势地位主导患者的医疗消费,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无奈的消费者地位,再加上目前医疗机构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营业收入高度相关,所以很容易出现定点医疗机构“行为失范,服务缩水,价格虚高、强制消费,胡乱收费”的现象,使新农合参合对象的实际受益水平大打折扣,降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效果。结果是“政府花了钱,医院得了利、农民不满意”。
所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点转向提高参合对象实际受益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绩效的新阶段,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应该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新农合中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应贯彻:“择优定点,经常检查,民主监督、定期考评、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原理,以保证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规范、服务优质、价格合理、群众满意、政府放心。
首先,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要从现有医疗机构装备水平、医护人员素质及配备的数量,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社会美誉度等方面综合考核,择优确定做为新农合中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定点医疗机构,要根据各个定点医疗机构地理位置、服务对象、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确定其为新农合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范围,并在不同层次、定点医疗服务项目不同的定点医院间建立起相互衔接的双向转诊转院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蛋糕。严肃查处已定点的医疗机构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提供其力所不及的非定点医疗服务、滞留应转诊转院的病人、贻误治疗时间,造成参保人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的现象,以保证其运作有序、服务优质。
其次,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要会同卫生、财政、劳动、工商、物价、技监、药监部门对定点的医疗机构在各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服务操作规程,医疗、护理、医技质量控制制度,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及双向转诊、转院等规章制度的遵守和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其服务行为规范、价格合理。
经调查,全县确立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70个,占行政村数的25.6%,其中蔬菜专业村24个,水果专业村26个,干果专业村10个,养殖专业村4个,其他6个。“一村一品”村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数达36430户,占全县农业户数的7.4%,从事“一村一品”生产的农民获得的纯收入占年人均纯收入的95%以上。70个专业村中建立主导产业合作社53个,入社户数1358户,其中注册户数616户。项目实施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1个,是村委会的29个。2011年度“一村一品”专业村中实施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占比率29%,2012年度所占比例78%,2013年所占比例62%,近两年呈上升趋势。
目前,综观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区域特色明显。各乡村充分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成立主导产业合作社。
二是特色基地扩大。在“一村一品”工程的推动下,全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着力建成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
三是龙头带动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工程的推进又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丰富的优质农产品保障。
四是科技作用突出。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十分注重把传统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应用,着力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步伐,大力推广对增产增收提升品质作用明显的农业实用技术。在目标上,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在方法上,采用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
五是市场辐射拓宽。完善的市场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进入市场,有效地推进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以创新的理念抓农业发展,实施农民致富系统工程。在实践中,我们依托各地资源优势,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特点,坚持以系统的办法抓工作推进,以工程的形式抓重点突破,大力引导乡、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从而为“一村一品”致富工程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拓宽了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领域,创新了“三农”工作的有效载体,全方位、多层面地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增收难的问题,使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大为改善,确保了近年来全县农民增收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以务实的举措抓关键环节,务求在关节点上求得突破。实施“一村一品”致富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运用辩证的思维,抓住工作的主要矛盾,找准症结,切中要害,坚持重点抓、抓重点,集中在“关节点”上求突破,使工作产生“纲举目张”的效果。在实践中主要是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示范启动。二是培育合作组织。三是培植龙头企业。四是推广良种良法。
(三)以开拓的精神抓实际运作,切实提高操作能力和工作效果。“思路决定出路,运作决定效果”,要加快“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必须做到新思路与巧运作相结合。在推进“一村一品”工程中,我们紧扣四点:一是坚持用市场的手段抓最佳效益。二是用工程的方式抓重点突破。三是用改革的办法抓机制激活。四是用超前的意识抓本地人才的培养。
(四)以超常的力度抓总体推进,确保“一村一品”工程取得成效。在传统农业、常规农业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十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努力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存在问题
一是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许多群众惧怕风险,存在求稳心理,思想不够解放,参与“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基层干部观念陈旧,怕担责任,对当地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重视挖掘不够,对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的关联度认识不清,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千家万户的农民没有完全融入一村一品建设的整体,导致部分村的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二是主导产业规模小,区域布局分散。一村一品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突出表现为“散、小、短、杂”。
三是标准化程度低,高新技术含量不高。一村一品发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质量品牌意识还不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对策措施
下一步,将大力宣传、积极培育,引导帮助农民组建成立符合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尽快担负起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组织载体和项目实施主体的重任。
我县近年来“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县市相比,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一村一品”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抓手”工程,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下一步,我县将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模式经验;抓能人、建基地、带动模式推广;引资金、引技术、提升模式档次;扶龙头、建中介、壮大模式产业”的方式,深入推进“一村一品”经济活动的开展,并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在“六抓”上着力。
一是抓“块状经济”的示范带动。继续加大主导产业的培植力度,使原来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特色产品优势,转变为几村一品、几乡一色的区域化产业化优势。坚持宜种则种的原则,完善规划,合理布局,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载体,以专业大户为示范,选准、抓好“一村一品”示范区,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亮出“名片”,创出效益,努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符合我国大中专院校教学实际的工商管理案例库意义重大。首先,它是工商管理教学的基本保证,没有好的案例支撑,教师们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其次,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深刻变化是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的,因此国外的案例很难让学生进入情境,难以诠释其理论概念;再次,案例库还具有对知识进行储备和管理的功能;此外,通过案例库的建设,还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之间,大中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功能。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数量不足。在目前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数量严重不足,原创性案例更加有限,使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好用举例教学来代替案例教学,但是很难达到案例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案例质量不精。案例库不仅数量不足,案例的质量也不精,很多案例直接从互联网和报刊中转载而来,其内容大多停留于对企业的片面宣传报道,没有探及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因此质量大多不高,难以完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3.案例陈旧,时效性差。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很多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因此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提不起学生讨论研读的兴趣,更无法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的前沿理论成果。
4.案例的本土性较弱。教学中采用的大多都是欧美国家的企业案例,或是直接改编于外国企业,很少能够真正反映我国企业在转型期所暴露出的问题,更无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意见,这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5.案例库素材来源渠道有限,企业案例难以采集。目前教学中的案例主要来自于对经典案例的改编,更主要的是对企业案例的采编,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工商管理案例库采编认识不到位,不愿将企业信息及数据公之于众,因此使采编工作难以获取真实有效信息,企业案例采编工作难度较大。
6.案例采编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案例采编工作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大,目前对于案例库采编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大中专院校教师对案例的开发与采编完全出于个人兴趣,积极性不高。
三、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发展对策
1.提高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案例反馈机制。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提高大中专院校领导及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案例教学法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案例的使用率,才能够做好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还需要一批热衷于案例研究案例教学的教师,在大中专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评估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建立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并对在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
2.大中专院校要成立专门的案例中心组织,完善制度标准。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由专职人员组成的稳定组织。各大中专院校应设立案例中心,各课程授课教师参与其中。组织成员不仅进行案例采写、编辑、整理,还需要与其他大中专院校、企业进行日常联络和交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并注意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入库标准,推动案例库的持续发展。
3.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加强素材库网站建设。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兴衰给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资源。因此大中专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在素材库建设中注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分清形势,梳理思路,获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实现大中专院校教学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并通过与国内外其他案例库、大中专院校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
4.加大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资金保障。案例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依靠国家或学校的支持外,还需要广泛挖掘一切可能的资金来源,如获得基金组织资助、依靠个人优势进行咨询、培训,都是可能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
5.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案例库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大中专院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工商管理案例库进行市场化运作,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教师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实现大中专院校与企业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