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

第1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参加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成立会议心得体会

海原一中张有余

作为中卫市思政课建设联盟委员会的委员,2020年9月22日,我应要求参加了中卫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成立会议,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结合自身教学,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教育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二、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中国的教育以成长、成才、成人为目标,不仅仅是止步于书面文章的内容学习,尤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育发展。对现在的青年一代来说,幸福来得过于容易,他们无法想象生活的不易,对待一些来自于父母师长的教育也是嗤之以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书面,更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

第2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目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策略不明确

目前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没有把员工的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企业高层领导只注重追求经济的时效性,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思想教育培训机制,只关注与员工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和培 训,没有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觉悟等方面的素质教育。部分企业的领导也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政治意识淡薄。无法站在真正的高度上,带领员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思想建设基础,没有一套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明确方针做指引, 思想政治规章制度的建设得不到有效提升,就不会使各级员工的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对与党的方针思路和思想政治要求都不明确,无法在实践中经济和思想一起抓,不能及时发现员工思想政治意识上的漏洞,无法及时给予修正和调整。

二、思想政治路线不正确

在新形势的促进下,干部职工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作为指导。企业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员工的思想政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无法得到和谐统一。领导干部没有严于律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各项要求,企业内部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使企业经济发展与各项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不能保持一致。

多数企业没有深入从根本上将思想政治工作渗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使企业员工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做指引,使企业不仅无法在经济发展中能够取得进步,也使得员工无章可依、无迹可循。

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的滞后性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内部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顺应时展的方针和要求,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总存在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的现象,极大地束缚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无法担当社会责任及弘扬企业精神,缺少创新思维和顺应新形势下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点。

强化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策略

在企业发展中,一个好的领导必须要把员工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企业高层领导有效的思想教育实施,不但要对工作能力有很好的培训,同时把对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的方案进行完善和协调。这个前提必须是领导者有较高的素质,领导应注意在文化知识上的强化和改进,明白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中不断地带领员工迈向更好的未来。

在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明确方针指引下,我们应在企业建立伊始就有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之中有学习和改进的机会。这种制度需要领导者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在实践中经济思想一起抓,及时发现员工思想政治意识上的漏洞,并及时调整。企业领导应对内部思想相协调发展事项都重视起来,灵活多变地实施改正工作,做到大事能负责,小事找原因。

二、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的促进下,干部职工应该将工作的落实情况重视起来,使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完善提升,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将员工的思想政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相统一起来。这就要求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不断进行个人思想的完善,使自己适应新形势的各项要求,保证在企业内部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使企业经济发展与各项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一致,使企业不断进步。

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会议,使企业员工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做指引,并且将正确的思想政治渗透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当中去,使企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能够取得进步,而且在主导思想的指导中能够有所发展,稳中求进步。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路线,把自身的发展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号召员工通过自己的现实行动,加入到积极营建社会主义科学建设上来,对相应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同时能够将基础建设与整体建设融合起来,带动一部分人员前进,在先进模范的鼓舞下,促使更多的人能够进步,从而真正能够将企业内部思想教育提升上来。

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要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

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经济和思想也随之变动,我们要注意对外来思想和知识的认知,有重点地改进自身缺点。在学习其他企业的优良思想的同时,联系实际,根据顺应时展的方针和要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自身企业文化不断建立健全的同时,我们应把握随时出现的机会,同心协力,争取在领导和员工的协调发展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思想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改正,以勇于承担和负责的态度去创新,果断地下决心,坚决以发展和弘扬企业精神为宗旨,以为社会服务为原则,提升企业魅力,造就新的业绩。

第一,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建立。企业领导者应该深入基层,在员工那里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对员工所提出的方案做深入研究,搞好“三个代表”在群众中间的融入;做到把为社会造福的思想和提升企业形象的协调一致性,把这种思想带到工作中去,正确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明白自身在工作中的价值所在。

企业员工应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和思想的宗旨,正确听从领导的合理安排,做到工作和思想都要抓、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明白工作是靠社会维系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为社会服务,同时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只有领导和员工都能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存在价值,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发展的统一。

第二,干部提升思想觉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干部职工各项素质不断提升,保证在企业不断发展与建设道路中,干部起到关键性的带头作用,使企业的各项组织都能够进步。在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中,需要党的正确领导思想做指引,引导员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使企业工作由良性的发展,促使企业在经济经济建设的道路中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另外,干部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的提升工作就要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带头先锋,这个带头先锋在进行社会实践工作中,不会出现、吃拿卡要的现象,严格按照党的思路进行发展,使国家内部的企业有一个较好的市场发展机制。帮助员工解决一切生活困难,使干部职工在中层领导路途中发挥最大本事,使企业员工走向幸福的生活道路,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干部职工创新意识建设。干部职工在新形势的发展下,要把握时代的最新脉搏,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在原有的技术和思想指导下进行改革与创新。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要做好各项党政工作必须从新的角度入手,不断建设有新型战略思想为基础的工作,发扬创新能力,使干部职工能够在新时代的影响下不会落伍。

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就是要求干部职工头脑灵活,不断发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紧抓时代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创新。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当前的问题,并且推导出有力的解决措施,以公共建设为己任,使企业建设不断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不被时代所抛弃,严格按照国家经济战略和思想指导进行改革与创新,对新形势的挑战进行有力的回击。

第3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作为班主任,就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把一个班级带好,使它成为一个坚强的班级集体。班主任应有治班的长计划,短安排;为完成各种教育教学任务,要经常组织校内多种活动,培养小干部,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上的助手作用。

班主任受学校委托,全面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班集体,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的基本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关系重大。班主任的多种素养不是天生的,他来源于班主任对培养下一代的高度责任感;来源于自己对工作的无限热爱;来源于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刻苦磨练;来源于与同行的协助和支持。

二、引领作用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班主任是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导师。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言千语,如果我们能以身作则,那么许多时候三其口,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苏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潜伏着某种才能素质,这种素质,这种素质犹如火药,为使他燃烧起来,必须有引火星。”

高尚的高的品质.正派的思想作风,以身作则.说明做到的务实精神,是做好一名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也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独特之处。当班主任很难,有老师怕它,其实难在班主任是不是勇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教师喜欢基础好.之上发达的学生。但教师不是企业家,是教育家,要倾注全部的爱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一个班级培育几个尖子不难,男的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提高,兴趣.爱好.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只有着眼与教育事业的未来,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教师才能跳出自我狭义的小圈子。

三、渗透作用

规范思维大家都知道,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主渠道。各学科教育是想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齐整重要作用。班主任要教书育人,要挖掘本书课内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与教案值周和觉术过程各个环节之中,并把其渗透成为各聊教师课堂数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四、调整作用

改变后进生的过程,就是一个调整的过程。如果班级里有后进生,那就得班主任下功夫去使它们转后进,孩子很聪明,这也是大家肯定的,但是他就总靠要小聪明在小学五年级的学习根本就不下功夫。他的父母不在本地,k寄住在奶奶家,父母把希望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可是,他根本就不能体会父母,每天得过且过,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找他谈几遍话。他很任性,不过有一个有点,那就是他也肯定别人,对自己看的比较透切,对自己的缺点认识得很清楚。

第4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目标,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关爱他人,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使学生从小就感悟助人为乐的人文关怀,并且成为亲身实践者。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朴素的优良品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尊敬师长,尊重同意,同情弱者。这些教育活动应贯穿教学始终,以学生善于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把几千年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灌输到他们头脑中,这也体现了古为今用的文艺方针,使学生成为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正直的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精诚合作、同舟共济的精神

语文教学活动有赖于师生间的配合,一个团体合作、务实、温暖的集体,才可能凝聚人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学生交往的原则,让学生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现在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中,我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将来步入社会,利用我们业已养成的合作、务实品质去与人交流、交往、沟通、协作,这样,于已于国都是必要而有利的。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讲解、 引导、师范中,教学人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六百,主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字词句等等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

1.培养学生求知好学的精神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语文教学手段,不但能增长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满足 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文化知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至关重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在教学古典诗词中,要使学生体会意境的重要性,并且能创造性的原复,缺少想象力、创造力是根本办不到的。

3.注重“双基”教育,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5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一、政治素养有了很大提高

近半年的工作历程,使我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工作技能的中石化员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参加省公司的集中培训,通过学习中石化员工守则,使我初步了解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中石化员工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知道了集团公司“发展企业、回报股东、奉献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目标。特别是耳闻目睹了许多优秀员工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岗敬业精神,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都给我树立了榜样,使我更加珍惜中石化员工的光荣称号。增加了我忠诚石化事业,努力践行中石化核心价值理念的自觉性。

二、基本完成了领导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自调入零管部后,领导赋予我的主要工作是:零售经营

分析、非油品经营分析、非油品销售报表、非油品月报、周报、简报以及神秘客户检查反馈问题的上报工作,销售竞赛评先上报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宜。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个人的努力,我初步掌握了这些工作的基本技能,在工作中,我注意向老同志学习,做到不懂就问,虚心求教自担负工作以来我按时间、有质量的完成了任务,及时准确汇总上报各类分析和报表,注意收集资料,细心分析。在领导的安排下参加了许多对自己工作能力有帮助,能提高的活动,比如随同领导对公司辖区内各片区加油站夜查、巡查和督查工作。先后两次参加省公司有关非油品后台系统的培训和电子帐表的培训,使我的基本工作技能得到一定的拓展和提高。

三、几个需要努力的方面

半年来,虽然收获很大,同时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还存

第6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二、工作目标: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学生道德评价水平,强化道德约束,内化道德约束,提高学生“吃苦、抗挫、自我教育”三个能力。

三、基本模式:细化阶段目的,明确工作中心,点上着眼,线上延伸,面上拓展。从课堂到课间,从三餐路队到公寓,从领导、干事到班主任、教师、教官,编织成一个立体式管理网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的强大德育阵容。

四、具体措施:

1、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职工德育意识,努力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德育技能,以班主任、生活教官队伍为龙头,健全班委会、学生会、团支部队伍,积极推行课任老师德育工作学科渗透,以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展开德育工作。

2、提高学生道德评价水平。学生中的犯错误现象比较普遍、犯错误后又不愿接受教育,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学生心目中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不正确。因此本学期德育工作之首便是着眼于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通过讲座、演讲、征文、辩论会、典型引路等各种方式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准,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学生改正错误、加快进步的源动力、内驱力。

3、强化道德约束。即强化制度约束、强化行为标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尤其是中学生可塑性极强,自制力极差。制度约束是使学生尽快产生规范行为的有力保证,为此本学期政教处不仅帮助各班建章立制,更要加大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导。本着“说一个,做一个”“要求一个落实一个”的方针,制定远、中、近期约束目标,分阶段专项治理,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班级考核方案,健全学生处罚机制,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4、内化道德约束。自制力差是学生的共同特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教师的约束没有认同,没有感知。学生只有将外在约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时,产生的内部行为是长期的、稳定的。处罚不是目的,自律和“慎独”才是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诱导,提高道德认识,使其内心接受教育,教育才能实效化。

5、提高学生三个能力。即吃苦能力、抗挫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新时代尤其是我们所面对的私校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在父母的怀抱中长到中学时代,自理、自立、自我教育能力仍明显见差。我们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思想稳定,初步成型之后,本学期在取得家长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三大教育,即苦行教育:组织学生下田进厂,平时的卫生、打扫、洗衣等,培养朴素的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的毅力;挫折教育:总结过去和人为设置挫折,让学生过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教育:围绕自己的远近目标及每天的计划,养成“清晨六问、静夜六思”的习惯,自我总结和自我教育。

第7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一、尊重人的主体性,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

教育思想指导着教育工作的实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办学指导思想问题是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要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改变陈腐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陶行知一生中亲手创办过六所学校。他办学校都是以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其基本精神是:同传统教育的目中无人相对立,学校教育以人的生活为中心,一切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首先,学校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做真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他批评当时的教育状况,管理学校的人目中无人,领导教育的人目中无人,研究教育的人目中无人。这是一种只见知识不见人的教育,实际上是目中无人的教育。其次,还要培养有个性的人,不能千人一面,把人培养成一个模式。他的理想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人园”。他说:“晓庄不是别的,只是一个‘人园’,和花园有相类的意义。我们愿在这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晓庄之美。如果要找出一个人中模范教一切人都学成和他一样,无异于教桃花、榴花拜荷花做模范”。因而“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晓庄不但是不要把个个学生都造成一模一样,并且也不愿他们出去‘照样画葫芦’。”再次,还要培养有独创性的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办学校的宗旨就是:教人做追求真理的人,做人中人,做有道德的人,做整个的人,做创造的人。

陶行知先生对儿童充满了慈父般的爱。他认为儿童是“生命的花朵”、“人类的精华”,未来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人类历史将由他们继续创造。

他要求教师爱学生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给予适当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陶行知先生在重庆育才学校对学生的爱,可称为典范。他常说:“在我的世界,小孩和青年最大。”

陶行知办学特别重视人的作用,他要调动师生员工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他不靠钱不靠物不靠权,而主要仰杖“爱满天下”的精神。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实行的是民主管理,在那里每个成员、每个组织既参加管理又接受管理,都处在管理和被管理的体系中,大家共同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努力。陶行知先生不但在思想上倡导对人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榜样,无论是对待学生、儿童,还是对待学校的教职员工,都充分体现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

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是一种民主的教育,活的教育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国家全面推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要求课程的功能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知识本位的课程,目中无人,只有知识,不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同时,学校的教师管理应从“以物为本”改革为“以人为本”,关注教师、教师的需要与发展,追求管理过程的激励价值,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学校教育管理者应从现代教育的实际出发,深人挖掘陶行知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用以指导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二、密切联系实际,开设综合生活课程.注皿创造力培养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扎根于社会发展,必须培养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人才。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者应当明确学校传授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陶行知先生根据生活教育的原理,认为“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没有课外的生活,也没有课外生活外的课”,“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的范围”,他从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角度,正确处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这种课程模式是综合的以社会实践为中心的生活课程。

针对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书本中心,只见分数不见活人的弊病,陶行知大声疾呼,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提倡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认为传授文化知识只是一种手段,书本只是工具之一。要有整个的教育,即学校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不能把德育和智育分开,不能把思想和行动分开,不能把课内和课外分开。所有的活动只能有“纵的分任”,而不应有“横的割裂”。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应以人的生活为中心。

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以学科专业书本知识体系为中心、以教师讲课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三中心”的发展给教育的继续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在“三中心”的学校生活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不见了,这里只有知识,只有知识的载体—书本和检查知识传授成效的尺度—分数。再加上以分数唯一依据的考查、考试、升级、升学、就业制度相应成套愈益完善,就更加迫使人们只见数不见人。陶行知既然以生活为教育的中心,就彻底突破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论的束缚,在实验中建立了一种新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陶行话按照他的生活教育原理,办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直接实践经验。他曾经赞同杜威的“教育是继续经验的改造”,“教育的作用,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的说法。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的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我们必须以个人的经验来吸收人类全体的经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陶行知指出“这个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这不仅从方法上遵循规律正确规定教育过程,而且是从教育方向上考虑教育效果和目的。这也就是要把实际生活中的事,拿来研究,一面动手干,一面动脑想,手脑结合,“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陶行知先生早在1918年就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30年代创立了创造教育理论,并进行了创造教育实验,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造教育思想体系。他指出“提倡创造民主,动员全体创造者,使每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均等的机会,充分发挥,并且发挥到最高峰。”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说:“我们发现了儿童的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在批判旧教育的时候,发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JL童的乐园”的呼吁,并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人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立足宏观思考.积极倡导健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政权机关领导管理教育的根本制度,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组织、指挥、监督的程序和方式,具体表现在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体制、教育管理原则等方面。陶行知先生在这方面的思想也是很丰富的。

陶行知先生未曾在政府机关任过职,但这并未影响他对整个中国教育问题进行长远而又全面的研究和谋划。1925年他为出席世界教育会议写了英文论著<民国十三年中国教育状况》,对当时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行政机关,新学制及各级各类学校概况,师资培训以及正在进行的若干教育活动都作了概括系统而又具体扼要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他是站在时代的前头和国家的高度,从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上来审视、研究教育问题的。

教育的宏观管理主要依靠制定正确的方针和配套的政策去进行指导和调控。陶行知对此也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见解。《教育改进》一文是这方面的一个纲要,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方针政策思想。教育方针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包括“学制、组织、行政、教师之训练,教材之选择与编辑,教学法之研究,校舍教具之设备,经费之筹措等种种间题。”教育政策是教育方针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在他的政策建议中涉及到了学校性质,培养目标,用人政策标准,民族政策,留学政策,教育实验,科学研究,教育经费,教育行政工作,职业教育,天才教育等等众多问题。

在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问题上,他的一贯思想仍是: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能“生搬硬套”外国,“而是先存疑,考察,实验,然后才加以选择”。对教育行政人员,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大家都以为教育行政人员这种职务可以不学而能,人人会干,无须特别的训练更无须科学的研究。”陶行知认为教育行政人员应当懂得教育专业,他还特别指出,“中国学务不发达的原因固多,但是教育行政办学指导人员不得相当培养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因而他主张施行广义师范教育,进行全员培训,“凡教育界需要的人才都应当受相当的培养。”

第8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组织实施《哈尔滨教育发展工程》为主要内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形象工程”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深化落实,在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构筑我区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1、树立2~3所小学德育工作特色试点学校,推动全区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文明校达标率100%,文明班达标率95%,文明生达标率95%以上。三年内全区学生整体文明素质在此基础上稳步提高。

3、控辍率不能突破目标,辍学率城市小学在1%以下,农村小学在2%以下。

4、违法犯罪率为零。

5、保持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创新及特色工作

1、不拘一格育人才,创建德育特色校。

面向未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迫使德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寻找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各学校一定要针

对学校校情,结合学生实情,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不拘一格育人才,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将是我区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向。全面开展“以个性育人、抓小事育人、分层次育人、按阶段育人、重素质育人、明方向育人”的不拘一格的育人途径,培养教育学生具备“六会”和“七种能力”(“六会”: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创新、学会生存。“七种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演讲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社交和社会活动能力)。各学校要以创新的思想思考本校德育工作,创出特色,抓出实效。本年度德育办以此为重点,树立2~3所德育工作有特色的先进试点学校,从而带动我区德育工作校校有特色,形成全区德育工作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新格局,使我区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2、网络管理促提高,资源共享,互学共进。

全球化、网络化、多极化的新时代,促使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标准高,上档次。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形成我区德育工作网络化管理的新格局。各校创建的德育工作网页要充分展现本校德育工作的全貌,从而使全区德育工作资源共享,达到彼此互学共进的良好态势。

3、要进一步做好我区小学德育基础训练工作,在此之上,不断创新完善。

(二)重点工作

1、围绕“我做合格小公民,您做文明好市民,小手拉大手,为形象工程添光彩”为主题,深化哈尔滨人形象建设工程。

首先,要提高认识,抓好落实。“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形象建设工程”,是我市目前德育工作的重点,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抓好落实,要把此项活动与其它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抓出实效。

其次,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各校要把“形象工程”建设与“小公民”即(五小)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开展有本校教育主题、有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各校要制定活动方案),力求实效,不走过场,使此项教育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本年度区德育办要以此为主题召开现场会。

第三,结合“形象工程”建设,深入有效开展“三文明”达标活动。

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和“我做合格小公民,您做文明好市民,小手来大手,为形象工程添光彩”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告别一切不文明行为。各校要加强“三文明”达标工作的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三文明”达标工作的实效性。

2、以德育为灵魂,以“形象建设”工程活动为契机,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高素质德育队伍是实现高效的德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我区德育工作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

第一,要不断加强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要将师德建设工作与“形象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进一步树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

第二,要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在继续开展“正师风、铸师魂、正行风、树形象”、“三心、两爱”等师德教育活动基础上,通过倡议“五不准”,各校要广泛开展以学生、家长、教师、领导不记名方式对教师进行师德评议,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从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形象工程添光彩。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各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学校德育科研课题,加强研究探讨,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从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上半年我们将在1—2所学校进行试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下半年逐步推开。

四、常规工作

在突出特色,狠抓重点,努力创新的德育工作基础上,继续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1、继续开展以“激励永远”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影片观映、国防知识教育、“五导”活动及“长大的我把爱心回报社会”等教育活动。

2、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注重加强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功能。

3、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不断加大后进生转化工作力度。

4、以“两法”为教育重点,开展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效控制学生违法犯罪。

5、组织开展好关于《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系列教育活动,要求各学校学生读书参与率达100%,各校结合读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6、加大学校控辍工作力度,严把控辍率,决不突破目标。

7、重视并加大学校环境育人的工作力度。

以上是本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望各学校在扎实做好德育常规工作基础上,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注重挖掘德育工作本校特色,在创造性工作上下功夫。

第9篇: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方针范文

潘懋元先生曾在 《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一文中论述: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主体 ( 人、群体) 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教育价值作为一种观念,主要描述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教育价值观则是对这一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价值也必然要体现高等教育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相互关系。在高等教育这一独立领域中,价值主体主要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 ( 即学生) ,以及社会中与高等教育相关联的社会集团、群体,价值客体则是相对于价值主体而言的,即与主体发生相互联系的高等教育机构。

既然高等教育价值是指高等教育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价值关系,那么,高等教育价值观也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在观念意识形态的一种思维认识,反映的是高等教育这一客体与其主体之间的价值联系。因此,在构建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过程中,既不能脱离价值主体即学生与相关社会群体的需要,也不能脱离价值客体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属性及内部规律,应把握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

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高等教育价值观以高等教育功能为前提。高等教育功能包含有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即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满足个体的发展。这些功能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主体意向而为之转变,但主体对其价值的衡量则会因外部环境 ( 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等) 和主观认识 ( 理性的、利益的因素等) 不同而有所偏差。在构建高等教育价值观时,必须把握高等教育功能的内涵,不能脱离高等教育功能去臆想。其二,高等教育价值观受价值主体判断价值标准的差异影响。由于价值主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其主观认识带有差异性,加之价值判断的参照体的相异,必然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衡量做出的评价结果不同。一般说来,主体会将高等教育对其产生效益的高低、长远或短期作为标准,形成自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其三,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多样性。高等教育的价值主体包含两类: 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由此,形成了高等教育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两种类型。高等教育个人价值观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为本,促进个体知识与理智的全面发展,达到个性的完善; 高等教育社会价值观则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以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价值观作为一种上层观念,对于个体、社会、国家的高等教育行为具有导向和动力的功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它能有效指导价值主体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判断,并对其高等教育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

马克思有句名言: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所谓时代精神,就是对当前所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发展状况的本质特征的表现,它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相关程度。哲学对于时代精神的认识,从两个角度进行了阐释,一方面,哲学作为人类知识文化的理论升华,是关于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哲学研究总是以人类知识文化以及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人类文化愈是进步,人类对于自身、对于世界以及关于二者发展关系即时代精神的认识愈是完善和深化,哲学研究才能更加深入,更加具备现实的基础。正如同黑格尔的形象比喻: “密涅尔的猫头鹰要等到黄昏才能起飞”。另一方面,真正以现实为基础,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往往是将历史、现实、未来融为一体的。也就是说,哲学并不总是落后于时代、滞后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相反,哲学能够通过对过去与现实的理论反思,作为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预示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成为为新时代报晓的 “高卢雄鸡”。

教育学作为哲学分化出的一个理论体系,对于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样具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教育理论的完善要以现实的教育实践作为基础,这导致其必然滞后于教育实践; 另一方面,教育理论具有长远的超前意识,能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在此角度上,教育理论超前于教育实践。高等教育学要体现时代精神,也必然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层面入手,必须要积极面对时代的挑战。从哲学的价值论视野出发,当前高等教育面对的一个时代性课题是: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正确把握价值选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价值导向,即人们要以理性自觉的思维把握和推进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是任由其自由推进和发展。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教育资源和教育活动的全球流动和拓展日益加剧,诚如吉登斯所言: 全球化的本质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化对于高等教育研究,扮演着两种角色:一个是进行形势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一个是作为分析和研究的背景。前者是作为问题而存在的,是变量; 后者是作为环境而存在的,是常量[2]。随着信息在全球社会空间的快速流动,信息含量不断更新,价值的隐秘性已消失殆尽,同时价值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有流动性和暂时性,这也就意味着人们要在价值泛滥的今天捕捉到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价值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在全球化社会人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引领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价值坐标。

从社会边缘逐渐走向社会轴心的机构即大学,在全球化浪潮中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导向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类社会愈加成熟,愈加需要理性的引导。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成熟和知识信息作用的凸显,大学已逐渐承担起时代变革的“人”这一重任。当然,大学要真正做好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导向的领路人,首先必须理性地进行自我升华,构建出反映时代精神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三、构建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发生了巨变,高等教育价值观也要紧随时代脚步进行更新,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基点,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进步。

首先,教育价值观是决策教育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任何社会与国家制定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教育改革与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都是以一定的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基础,而教育目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则是教育价值观。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会产生相应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教育行动改革计划和发展战略。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 WTO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高等教育市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不仅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市场。在此种新形势和新条件下,构建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其次,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形成的圭臬。一方面,教育价值观隶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处于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地位,能够有效规范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功能观,并有助于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学生观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同时,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尝试与总结,形成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和教训,能够 “反馈和作用于价值认识主体对价值关系的认识上,经过不稳定的、朦胧的教育价值心理、教育价值认知、教育价值观念等演化发展阶段,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价值观,再而形成明确具体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指导教育实践”[3]。另一方面,人类发展到今天,涌现出了大量教育思想。深入分析这些思想,不论哪个时代,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这些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所处时代的社会教育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推动教育的改革。

作为教育价值观概念体系中的一员,高等教育价值观同样有助于决策高等教育问题与形成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作为传授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其必然引领时代变革的方向,带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脚步,因此,构建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其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帮助决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健康发展。

四、高等教育价值观构建的思路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步推进,各种价值观迅速涌入并存,成为高等教育价值观研究的重大课题。对于构建高等教育价值观,不能以一种价值观去代替另一种价值观,也不能以一种价值观去否定另一种价值观,我们应当把握正确的构建思路。

第一,以和谐发展观为基础,切实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一外部环境的关系。高等教育有其发展的内部规律,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构建不能脱离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否则将会导致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入歧途。但是,现代大学的涵义丰富,注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要求高校必须直面来自校园之外的挑战与机遇,过去那种隔绝于社会之外的单纯 “象牙塔”已经瓦解或消失,现代大学应表现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因此,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应当既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高等教育既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专门人才以及知识创新成果等服务,同时又要注意摆脱社会的过度影响,保证自身的正确发展。

第二,以人本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兼取各种价值观之长。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等教育也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的探索,是一条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以学生为重心,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健全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同时,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而独立存在,必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级各类专门的高级人才。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必须构建起知识本位的价值观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而之所以要以人本主义价值观作为核心,是因为知识本位的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最终落脚点都是以人才为基础,亦即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倡导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为核心同时兼容并包其他各种价值观之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