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禽养殖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家禽;养殖;环境
1 家禽在生态养殖过程中环境管理的现状
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家禽产品。但在家禽养殖行业中也也存在着家禽食品安全和养殖污染的问题。家禽生态养殖是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家禽养殖业中出现大量的畜禽粪尿及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采取的一种养殖新模式。生态养殖不仅能够发挥养殖业优势,而且能够保护环境。因此生态养殖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认可,有利于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养殖的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维持养殖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发展,既要实现养殖的经济价值,又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持整个生态平衡发展。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家禽生态养殖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生态养殖的模式单一、养殖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不到位、生态养殖的技术更新难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我国家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家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措施
2.1 家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加上养殖企业资金有限,不重视环保,或相关设施未配套,家禽的粪便、污水、有害气体、粉尘、噪音及死亡家禽等,将导致养殖场自身环境恶化同时也影响其周边环境,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2 家禽养殖环境管理措施
2.2.1 减少家禽养殖污染措施
为从根本上解决由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治污有法可依。同时采取营养措施,采用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低粗蛋白质日粮以降低氮排泄量;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代谢调节剂,如酶制剂、酸制剂、微生态制剂、促生长剂和中草药制剂等,以提高日粮营养素利用率和减少粪、尿、臭气排泄量。药物添加剂的使用必须规范,也提倡使用相应替代物,如益生素、酶制剂和天然中草药等。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对人畜有害和对环境有污染的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和醛类等。
2.2.2 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
病死禽和解剖病料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任其污染环境,造成人为的疾病传播。养殖场自然死亡的家禽意味着有许多有机物需要我们从环保和生物安全角度来加以处理和应用。从生物学角度看焚烧法较为安全,但是其处理速度慢且成本高。掩埋和焚烧方法由于环境的因素,使用越来越少;堆肥法因其环保和成本低廉,已经被广泛接受。死禽可以运出养殖场后予以利用,但是存在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威胁,不过在运输至加工场之前,对家禽尸体作短时间冷处理贮存是非常有效的,另外也可在运输前进行发酵处理,病原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能被有效地杀死,发酵法被认为是运输前在养禽场内处理死禽的一种经济、可行、环保的方法。
在粪便的处理方面,如果管理不当,向土地排放动物粪便会危害环境。目前研究应用最多、最具发展前景的为生物处理法,即主要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把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新的微生物细胞和简单元机物的形式,从而去除有机物、氮和磷等。鸡粪直接或经过发酵、干燥、杀菌处理后喂养生存能力较强的鱼;鸡粪含有大量以非蛋白氮形式存在的粗蛋白,将其与全株玉米青贮并与牛羊饲料合理搭配,可获得营养平衡、价格低廉的日粮。
2.2.3 家禽饲养模式与设施的改进
首先,饲养模式的转变
我国水禽养殖技术落后,目前养殖普遍设施简陋、环境差。而目前我国农村大力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成一个循环链。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是把双刃剑,人为的生产循环链改变了家禽的生长环境,给病原体传播和某些病原体的重组变异增加了机会。强化饲养管理是防止传染病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鸡舍的温度、氨气浓度、死淘率进行比较,证明了标准化鸡舍的以上指标明显好于普通鸡舍,标准化养殖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养殖模式。从养殖生产工艺上杜绝群体间的垂直和交叉感染已引起国外养殖界的高度重视。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实行“多点式”工艺,即养殖场之间采取多点建场的布局。这点我国应多加学习,特别是一些缺乏合理规划、布局混乱、发病率高的地区。
其次,饲养设施的改进
一、背景
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的肉鸡,由于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饲养土鸡市场前景广阔。
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果园、农闲地、玉米地、高粱等地规模养鸡,喂五谷杂粮,让鸡自由寻食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
采用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可对各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品质优良的绿色食品,顺应人们喜欢土法养鸡的消费需求。这种方式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市场需求旺盛,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养殖技术。
我们花垣县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收入低。实施小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可充分利用土鸡资源优势,提高花垣县以土鸡为主小家禽的附加值和养殖户的收入,促进小家禽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壮大小家禽养殖专合组织,保障小家禽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牧民利用天然优质牧草进行放养,不用人工合成化学药物,做到了绿色、生态养殖。放养土鸡毛色光亮、肉质鲜美,绿色无公害,适应消费需求。鸡的售价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同时,还对保护草场、土壤生态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肉鸡养殖业起步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前,我国肉鸡生产水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产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等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肉鸡饲养业才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禽肉生产国。
当前,我国肉鸡养殖的基础环节仍然很薄弱,肉鸡的生长速度、上市日龄、上市体重、耗料比还落后于外国。在国内,通常把由国外引进的肉鸡成为”快大型“肉鸡,因不适宜我国传统的烧、饨加工,生产这类肉鸡主要是出口。国内自己消费的主要是被称为优质鸡的某些地方品种,或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杂交选育的肉鸡。据研究,我国一些地方品种,在蛋白质与氨基酸总量或某些氨基酸含量都略高于引进品种,有优质的特性。近年来优质肉鸡生产得到不断发展,香港、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优质鸡的比重占肉鸡总体的90%以上,但其生长缓慢、体重较小,上市日龄较长,需要继续加强这类鸡的选育工作。
我国肉鸡产业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20%—30%的高速度增长以后,到21世纪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肌肉产品出口逐渐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疫病和公害物质残留,提高养鸡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肉鸡产品质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在农区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大,场舍密集,设施不健全,排泄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夏秋成为蚊蝇的孳生地,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生态养鸡,远离居民区,饲养密度低,加之环境的自然净化,可使排泄物培植土壤,变废为宝。生态放养土鸡,大量扑食多种虫体,可大幅度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和林果产量,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生态放养鸡,以天然饲料为主,生态环境优良,饲草、空气、土壤等没有污染。草地是天然的绿色屏障,传染病少,家禽体质健壮,药物用量减少,无论是禽蛋还是禽肉纯属绿色食品,有益人体健康是理想的生态养殖业。推广规模化生态养土鸡,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市场分析
现有的市场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养殖历史悠久,大多数市场土鸡具有肉质细致、肉味鲜美等特点,其中花垣湘西土鸡在全省享有盛誉,是湘西土鸡县优势特色资源,产品远销重庆、秀山、吉首、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花垣县是无公害肉鸡生产基地县,2009年小家禽出栏将达到50万只,实现产值1000万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10%,家禽养殖是我县中高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到2011年湘西土鸡养殖规模将达到100万只。依照农业部《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战略调整的意见》以及花垣县委、县府提出的“一果、二畜、三山珍”的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充分利用湘西土鸡资源优势,促进湘西小家禽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壮大土鸡养殖协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花垣县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财政增收以及人民群众对湘西土鸡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组建花垣县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是发展壮大花垣小家禽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必要措施,是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切实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1.市场调查
花垣县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在国内市场属于紧销产品,比同类产品市场价格高20%,市场对土鸡产品需求旺盛。随着我县加大对土鸡养殖业的投入,2011年本地土鸡的出栏将达到100万只以上,对湘西土鸡等小家禽进行精深加工,可向省内外大中成市提供更多的优质土鸡等家禽产品。
2.市场预测
2011年花垣县土鸡及其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土、特、优”等无公害家禽及其产品需求的增加,土鸡等小家禽市价不断上升,对本地土鸡等小家禽进行屠宰及深加工向市场成批量提供具有风味的优质安全食品,既可增加企业盈利又可满足市场需求是双赢的格局
3.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肉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禽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倡导绿色禽产品的市场消费新理念越来越起来越强烈。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目前我国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20%,比世界平均水平差8%,人均禽肉占有量10—12千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例如,日本人年均消费量达4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7%,;美国人年均消费量5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0%。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将不断增加,鸡肉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从国外进口的禽产品都是冷冻产品,不完全符合中国人喜欢食新鲜禽肉的消费习惯。但受国际消费标准的影响,国内对鸡肉卫生标准的要求将逐步提高,肉鸡产品的质量,尤其安全卫生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如果国内肉鸡产品在质量上,尤其是产品安全性下功夫,国产鸡肉还是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县本地土鸡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与天然野鸡相媲美,体型较小等特点,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多年来,其市场价格与笼养鸡品种售价高出5—10元/公斤,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开发与利用本地土鸡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规模化养殖,饲养中不添加任何促生长激素、有害的矿物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市场前景将将十分广阔。
四、执行计划
1.预期目标
一、 扶贫县制定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
和田地区XX县和XX县的肉鸡产业规模均很小,主要由农村合作社带动,以农区农户个体养殖为主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和家庭剩余的粮食发展庭院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主要采食果园林地中昆虫、杂草种子等,补饲料为玉米、小麦等。养殖品种主要为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兼有少量地方品种的和田黑鸡和安集延鸡。林果业为和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之一,农牧企业规模较小,一般利用农区果园或林地内放养为主,发展林下经济,饲养管理较为粗放,单位面积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含量较低。
1. 产业发展思路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当地林下养殖的特色,重点科技扶持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家禽养殖企业或合作社,形成“模范”效应,推进当地养殖技术进步和产业水平提升,以达到扶贫增收的目的。
2. 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林下养殖特点的优质黄羽肉鸡品种,帮助养殖户建立并推广相应的养殖技术体系,整体提升县里的肉鸡养殖技术水平。
3. 开发当地地方品种资源,突出地方特有品种的优势,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尝试走特色精品路线。
4. 向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推广基地圈舍标准化建设、产地标识制度、活禽免疫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通过建立加工企业与规模养殖户间的订单农业方式,对规模养殖农户饲料、防疫、用药、休药进行指导服务和监控,达到加工企业对养殖农户的了解和可控,确保肉加工原料优质、安全。
二、解决扶贫县产业技术难题
1. 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圈舍建设、养殖管理、饲料配方和用苗用药等方面的技术不完善。
2. 鸡苗来源混乱复杂,运输管理松懈,导致死亡率高,生产成绩较低,农户增收缓慢。
三、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和培训
上半年通过对接XX县和XX县农业局联络人员,初步了解当地肉鸡产业发展现状,着手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指导工作计划。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赴当地充分开展调研工作,针对两个县肉鸡产业的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开展科技服务和推广培训工作。
四、与扶贫县企业对接
通过XX县和XX县农业局,初步了解两县的肉鸡养殖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调查了各县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特色;了解企业和养殖户关心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总结了各自所遇到的技术难题。
五、存在问题
1. 全县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户少,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并且产业规模小,种禽来源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各乡镇交易场上的活鸡,尤其是土鸡时常供不应求。
2. 农牧民的养殖设施落后,养殖技术不到位,土壤和水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3. 消毒随意性大,防疫意识差,免疫不适当,用药不合理等问题突出。随着家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之小规模散养农户数量的增加,动物防疫工作难度加大。
4. 活畜禽交易市场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疫情隐患严重制约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关键词:
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成本控制;预控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2902
1绪论
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控制存在养殖饲料用量偏高,养殖生产水电费超支,疫病风险大,养殖家禽减值折损等问题。本文研究目的是,结合当地小微型养殖企业经营的实际,运用预控审计解决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出现的养殖成本控制问题。其意义在运用成本预控审计方法,帮助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2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2.1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概况
近年来,广东省阳春市当地龟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遍及春城、潭水、岗美等15个镇,普遍以单家单产密集型养殖为主。
龟鳖养殖作为阳春市的特色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阳春养殖业产值及养殖业主收入。然而近些年来,为阳春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小微养殖业企业的养殖成本及其控制的问题突出,导致部分企业养殖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2.2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控制现状
广东省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业企业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成本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严格的成本控制方法。据调查,由于单家独户养殖规模较小,同时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手段,阳春市大部分小微型养殖企业并未严格使用成本控制方法。饲养员粗放式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未能及时做出控制,给养殖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缺乏成本预算及控制。成本预算控制措施能否在养殖过程中贯彻实施,与后期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密切相关,由于养殖业主缺乏成本预算制度或仅仅进行口头成本控制,会使其养殖管理过程中失去控制标准,从而给事中和事后控制带来困难。
如何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阳春市小微养殖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亟待解决的难题。
2.3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及其控制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及其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下面以阳春市L、Y、S三家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小微型龟鳖养殖户的养殖成本资料为例,分析其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3.1养殖饲料用量偏高
饲料采购成本在龟鳖养殖经营各项成本中占较大的部分,饲料采购成本的支出与使用主要与饲料种类、饲料使用量、饲养员饲料管理这几方面有关。
据调查,L养殖户2014年度饲料采购预算成本为12484元,而实际成本为14373.5元,其中虾类饲料成本差异率达40.65%,鱼类饲料成本差异率达1072%。根据每月的饲料采购单据,饲料主要以鱼虾和龟类配合饲料为主,饲料采购、饲料使用和饲料管理主要由业主指导决定,其次是饲养员决定,一定程度上受企业业主和饲养员对饲料管理知识的影响,饲养员的粗放式往往使饲料采购成本超出预算。
综上所述,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饲料用量偏高。
2.3.2养殖生产水电费超支
为了保持良好的龟鳖养殖环境,阳春小微型养殖企业普遍每日清洗龟池,根据养殖规模不同,每日耗水量不同。在龟鳖冬眠期,养殖户会采取保温措施;在高温期,有条件的养殖户会配备空调保证养殖环境恒温。
S养殖户用水耗费高峰期在7-9月,主要用于清洗龟池,1-3月成龟冬眠期只需清洗幼龟池,由11月起逐渐减少清洗龟池频率,次年3月冬眠期结束开始逐渐增加清洗频率。S企业用电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3月和8-10月,主要用于高温期(每年8月至11月)保持室内恒温,低温期(12月至次年3月)保温。据调查,2014年S龟鳖养殖企业水费预算为1500元、电费2800;实际水费2443.02、电费3238元。从每月水电费数据上显示,S养殖企业2014年水电费用基本高于预算标准。
由此可见,养殖企业养殖运营过程中水电费严重超支。
2.3.3疫病风险大,养殖家禽减值折损
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在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风险大,养殖龟鳖减值折损。
阳春地区小型养殖企业普遍是规模较小的家庭式养殖业,由于龟鳖耐受性较弱,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养殖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并投入精心的劳动力,日常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范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出现疫病养殖风险将会影响养殖家禽成活率,导致小微型养殖企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在日常饲养环节中,阳春小微型养殖企业常出现养殖业主与饲养员平时的消毒防疫管理不当的现象,以S企业为例,2014年10月的一次台风过境气温骤降,饲养员未及时把幼龟放入保温箱,台风袭击当晚幼龟受凉,次日饲养员也未及时检查幼龟是否携带疫病并投喂预防药物,56只幼龟相继感染疫病,疫病感染后才开始投喂药物。因缺乏防疫知识饲养员投喂药物比例不当,造成当月33只幼龟死亡。
综上所述,养殖龟鳖减值折损使养殖企业养殖成本损失大。
3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阳春地区小微型养殖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3.1饲料投喂超量损耗严重
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超量,饲料保管不当损耗严重。
饲料投喂超量。龟鳖食欲受环境与气温的影响,养殖过程中投喂的数量由饲主根据龟鳖养殖经验和养殖技术知识判断决定。以S龟鳖养殖企业为例,该企业采购饲料环节中,饲养员通常不是根据当日环境气温而估计需要鱼虾的数量,而是按照手中有的固定资金每日购买相同数量的鱼虾,如果当日气温影响龟鳖食量下降,则会出现投喂饲料过量而浪费的现象,同时由于每日海产价格波动,购买相同数量的鱼虾需要的采购成本常常超出预算。
饲料保管不当损耗严重。混合饲料是一种需要在干燥阴凉地方保存的龟鳖饲料,鱼虾饲料保鲜期只有2-4天。据调查,龟鳖养殖房中龟池使得附近环境潮湿,L企业饲养员为了方便把混合饲料保存在龟鳖养殖房的隔壁,饲养员日常保管不当常常忘记系紧饲料袋,导致混合饲料受潮无法再次使用,日常购买鱼虾饲料过量且保鲜不当也常常造成饲料浪费。
综上所述,由于饲料保管不当和饲料采购缺乏控制,导致饲料采购成本超出预算。
3.2养殖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
阳春地区小微型养殖企业养殖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
养殖成本口头控制方法缺乏约束力。例如,S企业对水电管理没有严格的管理要求,业主对节约水电的仅仅是口头控制,饲养员认为水电费用与自己无关。从2014年高温期的水费消耗量来看,预算水费1350元,而实际水费为1516.19元,水消耗明显超过预算指标。
成本预算控制方法设计不合理。养殖业主在每个养殖周期前简单根据之前的水电费用缴纳情况制定水电预算标准,以Y养殖户为例,其2013-2014年8月的实际水费成本比预算额高14.24%和17.84%,可以看出预算指标的设定没有考虑到要根据实际养殖经营情况来制定水电消费定额,也没有准确地估算经营过程中每月所需水电耗费是否合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殖成本控制措施。因此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水电费用超支。
综上所述,阳春地区小微型养殖企业养殖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导致养殖水电费用超支。
3.3阳春地区小微型养殖企业监管不力
阳春地区小微型养殖企业管理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养殖业主管理不严导致饲养员龟鳖饲养工序粗放。以Y龟鳖企业为例,该企业雇用了一名饲养员进行日常养殖工作,据工作记录,二月份28天中有15天是在下午采购饲料(不能保证鱼虾新鲜),同时出现一个月中有7天是在早上才清洗龟池的情况(龟鳖剩下的饲料堆积过夜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龟鳖健康),可以说明饲养员饲养工序粗放,对养殖治污工作不重视。
管理过程缺乏约束和监督,饲养员防疫治污工作相对滞后。养殖业主在运营过程中忽视对饲养员进行监督这一环节,定期的防疫治污环节与龟鳖存活率直接挂钩,养殖业主不重视对饲养员工作监管直接影响养殖运营的效益性。由从上述2014年“台风事件”饲养员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没有预警反应措施,灾害发生时也做出及时的龟鳖保护及防疫工作导致龟鳖死亡的负面现象,可以看出饲养员防疫工作的滞后性。
综上所述,阳春地区小微型养殖企业饲养工序粗放,防疫治污工作相对滞后,导致养殖家禽死亡,企业损失龟苗成本。
4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预控审计探讨
4.1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预控审计基本思路
针对阳春地区小微型养殖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本文拟用成本预控审计方法来控制企业运营中的养殖成本。基本思路为:确定养殖成本预控审计目标,构建养殖成本预控审计指标,制定养殖成本预控审计标准,实施养殖成本预控审计,中期养殖成本监控审计。对期末养殖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考核,根据审计结果实施奖惩。
4.2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成本预控审计实例
针对阳春地区小微养殖企业养殖饲料用量偏高,养殖生产水电费超支的问题,拟运用养殖成本预控审计方法解决。
现以阳春地区S龟鳖养殖企业养殖成本预控为例,进行论述。
第一步,制定养殖成本预控审计的目标。
根据S养殖企业往年养殖成本记录分析,初拟从饲料采购成本,水电费用两方面制定2015年第一季度的养殖成本预控审计目标,即S企业养殖总成本控制在5500元以下。
第二步,构建养殖成本预控审计的指标,制定养殖成本预算实施计划。
在对比历年养殖成本后,S龟鳖养殖企业构建2015年第一季度养殖成本预控审计指标,两项分别为饲料采购成本和水电费。要求饲养员必须在限定的指标内执行预算饲料采购计划和水电消耗计划。
第三步,明确养殖成本预控审计标准。
S企业根据本期各项指标要求设定一个判断范围,在养殖过程中把养殖成本控制在数值范围内。确定2015年第一季度养殖成本预控审计标准是饲料采购预算成本不高于4100元,水电费预算成本不高于1400元。
第四步,对养殖成本预算实施计划进行预控审计。
(1)拟定养殖成本预算计划。饲养员根据预算标准和往年同期实际养殖成本记录,拟定2015年第一季度养殖成本预算计划,包括饲料采购计划和水电消耗计划。
(2)对养殖成本预算计划进行预控审计。
对饲料采购预算计划进行审计。S龟鳖养殖企业业主1月初到市场收集饲料价格,审查饲料采购预算中在市场上的报价及有关信息是否准确、可信。
对水电消耗预算计划进行审计。审查养殖计划中每天水电用量是否在接近均等的消耗量,是否可能出现波动较大的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养殖经营所需并预测偏离的潜在可能性。
(3)审计判断当期预算计划合理性。在预控审计实施中,S企业1月份水电消耗均在指标内,但预算计划中饲料报价偏高。经过预控审计后同意初拟水电消耗预算计划,但由于饲料采购计划报价超出预算价格,企业应寻求价格更低的采购计划方法。
第五步:中期养殖成本监控审计,实行有效监控。
S养殖企业业主于2015年2月中旬对养殖成本进行中期抽查工作。养殖业主对饲养员饲料采购预算计划的执行,和水电使用状况进行事中审计监控。对超出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或建议。
第六步,期末养殖成本审计考核。
S养殖企业拟实行以季度为周期的饲养员工作业绩考核制度。业绩奖惩与饲养员对养殖成本预算执行情况挂钩,将饲料采购,水电耗费预算计划分为两个模块,根据每个模块三项不同考核等级完成程度独立计算奖金。
自S企业实行养殖成本预控审计以来,企业2015年第一季度实际养殖成本为5028元,预算计划的实施均在指标内,企业养殖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根据考核等级给予饲养员奖励。
关键词 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 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41-01
2010年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对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汇总后发现,在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 268.26万、71.73万t,占农业源COD和氨氮排放量的95.8%、78.1%,占全国COD和氨氮排放量的41.9%、41.5%。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给养殖户带来可观利益的同时,大量畜禽废弃物给养殖场周边环境带来了诸如大气、水及土壤等环境污染。
1 养殖场评价等级划分
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我国畜禽养殖场评价等级为:常年存栏量在3 000头及以上的养猪场、常年存栏量在400头以上的肉牛场、常年存栏量在200头及以上的奶牛场以及常年存栏量在10万只以上的家禽场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常年存栏量在500头及以下的养猪场、常年存栏量在200头及以下的肉牛场、常年存栏量在100头及以下的奶牛场以及常年存栏量在1万只以下的家禽场需要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在以上两者数量之间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2.1 大气污染
畜禽养殖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家畜的粪尿、畜禽养殖场的粉尘、病死畜禽焚烧产生的CO、烟尘以及畜禽养殖厂职工食堂排放的油烟等。其中,尤其以畜禽粪便产生的臭气为主要污染来源,其成分包括醇类、酸类、醛类、胺类等。
2.2 水污染
规模化养殖场水污染主要来自于生产和生活废水。其中,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日常对畜禽棚舍的冲洗,其产生量与畜禽场的养殖规模、养殖类别和自动化水平有关。生活废水主要来源于职工的食堂和洗浴、卫生间等。
2.3 固体废物
规模化养殖场的固体废物来源于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垫料、病死畜禽、生活垃圾和锅炉炉渣[1]。
3 评价标准及因子
3.1 评价标准
3.1.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等。
3.1.2 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97-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1.3 技术导则及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畜禽养殖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19525.2-2004)》《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19525.2-200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3.2 评价因子
3.2.1 废气。养殖场空气污染物来自养殖区、粪便暂时储存池、沼气工程等[2]。主要评价废气中的TSP、NH3、臭气、H2S等。
3.2.2 废水。养殖场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因子主要是养殖区的冲洗废水,按照有关标准准确计算出冲洗废水的产生量,并对废水中的CODCr、BOD5、SS、氨氮、总磷、大肠菌群数等因子进行监测评价。
3.2.3 固体废弃物。包括养殖场内的畜禽粪便、病死畜禽、生活垃圾等依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分别推算出排泄量,推算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成年畜禽和幼年畜禽。如一头牛每年会产生粪7 300 kg、尿3 650 kg、COD 248.2 kg、BOD 193.7 kg、NH3-N 25.15 kg、TP 10.07 kg、TN 61.1 kg。
4 评价重点
规模化畜禽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应侧重对畜禽粪便污水的产生量的核算和环境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等。2003年中国畜禽粪便产量总量为31.88亿t,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畜禽粪便总量将达到42.44亿t[3]。因此,对于一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来说,准确地核算出粪便污水的产生量对于其后期处理和污染防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除了按照畜禽种类分别计算外,还要根据同种畜禽成年、未成年以及小仔的存栏比例,并结合养殖场实际排放综合核算出每年的粪便产生量。目前,国家在大力实施沼气工程,可以引入该工程投入到规模化畜禽养殖中作为污染物处理的一项内容,除了变废为宝外还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1-2]。
5 环境保护对策
针对近年来各地畜禽养殖规模化不断扩大,环境污染形势严峻,除了做好项目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外。政府需要加以引导,根据地域发展规划,从全局考虑合理布局控制养殖的规模和密度;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养殖业环境调查、监测和评价的法规政策;广大养殖户要增强环保意识,实施清洁生产,尽量减少粪污的产生和排放[3-5]。
6 参考文献
[1] 常玉海,程波,袁志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与实例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16):313-318.
[2] 祝洪芬.浅析畜禽养殖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5):71-72.
[3] 张福琐.中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政策和技术[C]//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371-374.
关键词 家禽;疾病;防治;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81-01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养殖规模的扩大,高密度、多数量的养殖不断增加,家禽相应的疫病形势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家禽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用药指导及防治对策等概述,以减少广大养殖户的损失,促进养禽业健康发展。
1 疾病现状
目前,我国家禽疫病流行特点的主要表现是,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加而危害逐渐严重,原发、继发或并发的细菌病和病毒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不断增加,病毒性疾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由于养殖观念、环境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问题,家禽的呼吸道综合征问题突出,对养禽业的危害还在继续,目前可知的呼吸道疾病就多达24种[1]。非典型性疾病增多,虽然家禽群体经过了较完善的免疫注射,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和干扰,造成免疫系统机能和器官退化,从而出现免疫失败甚至致病等情况。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部分意识淡薄的养殖户不断加大用药量,导致耐用菌株的不断产生而使得疾病越发难于控制,甚至无药可治。
2 临床诊断技术
通过深入养殖现场一线,检查孵化室、禽舍、饲料库,最后剖检病禽。通过询问养殖户禽苗来源、免疫状况、管理状况、病禽的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主要表现、家禽每天死亡数量、是否经过治疗、用药情况及效果、采食、饮水等饲养管理情况、室内通风采光情况等,既往病史情况;用肉眼直接观察家禽的状态,即在不惊扰家禽,使禽群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先观全貌,包括禽群的发育、营养状态、精神状态、姿势、运动、被毛、对外界反应的敏感度等情况;之后观察个别,包括体态、精神,鸣声,排泄物,面部、眼睛、冠、腿部等情况;口腔、舌、嗉囊、腹腔脏器等消化系统是否异常;避开是否有鼻液流出,鼻液的气味,呼吸声;家禽有否战栗、痉挛、昏睡、共济失调等情况。综合问、视、触、叩、听、嗅六诊,以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家禽疾病[2]。
3 实验室诊断
通过对家禽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病禽解剖可以初步诊断是家禽疾病种类,但在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实验室的诊断手段来最终确诊。
家禽的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有组织病理学做病理切片,包括血清学、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检验的微生物学办法、寄生虫学等多种实验诊断手段。由于禽病多以传染病为主,故实验室禽病诊断一般可侧重于微生物学办法,而在微生物学诊断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相互反应关系来诊断疾病的情况,血清学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血清学诊断应用广泛。另一个常用的诊断手段就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它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段,应用PCR或RT-PCR技术可直接从家禽的各种组织、体液中检测到发病的病毒,有较高敏感性,可以检出百万分之一的感染细胞,进行单克隆拷贝的DNA检测方法[3]。
4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家禽没有汗腺,用药时应该根据家禽独特的生理特点进行[4]。首先,应该认识到耐药性问题,不能滥用抗生素,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一个良好科学的管理和优越的饲养环境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饲养环境的改善。其次,准确掌握药物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根据不同适应症用不同的药物,并实行人畜用药分流,不使用人用药和过期药物,不能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首次用药要到达有效药物浓度并持续3~5 d的维持量,肉禽还要避免药物残留以免危害公共卫生,严格执行休药期。第三,通过长期的摸索,可以根据场内的生产养殖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用药计划和种类,并在实践生产中用副反应小并无残留的益生菌、中草药及可以协调机体免疫力的药物,生产出符合社会主流消费的绿色、环保的禽产品。
5 其他疾病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门卫制度,防止病原体传入,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对于肉鸡饲养应该坚持“全进全出”的方式,在全部出栏后对禽舍、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根据禽场的实际和国家有关要求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适时合理用药并执行休药期[5]。加强养殖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将疫苗免疫、药物预防与科学的饲养管理科学规范的结合起来,保证养殖场的安全生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6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方占海.当前家禽疾病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0(5):114-115.
[2] 张斌,王品珍,田经纬.家禽疾病的临床诊断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66,268.
[3] 唐庆冬,王金亮,包静楠.RT-PCR技术在家禽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3):29-31.
关键词:畜产品;安全生产;现状;发展策略
1麦积区畜产品安全生产现状
截止2016年底,麦积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83.19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18.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03万头),出栏22.8万头;牛存栏6.68万头(其中奶牛0.22万头),出栏2.5万头;家禽存栏122.5万只,出栏100.5万只;羊存栏5.2万只,出栏2.75万只。肉、蛋、奶、鱼产量分别达到2.1万t、0.71万t、0.59万t、0.235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7.24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高度集约化引起的环境污染、疫病传播、滥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以及饲料卫生指标超标、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因素造成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超量残留,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结构,建立更为安全、健康、高效的养殖模式是现代集约化养殖研究者和生产者面临的新课题。为了实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监督检查体系,完善制度建设,2016年麦积区集中力量开展动物产品为主的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全区养殖企业积极转型,从主要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传统养殖业的基础上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发展的现代养殖业。
2麦积区畜产品安全生产发展策略
关键词 畜牧生产;现状;对策;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88-02
近年来,金寨县立足金寨县实际不断深化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抢抓市场机遇,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使该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就该县畜牧业发展问题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1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1 生态养殖发展速度加快,特色养殖发展项目增多
发酵床生态养猪开始起步。目前发酵床养猪已发展到15家,发酵床面积达5 000 m2。生态黑毛猪、林间散养鸡养殖规模增大,现有黑毛猪养殖基地6处,全县年养黑毛猪达20万头。标准化规模养殖有起色,现有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8家;大别山黄牛养殖稳步发展,现存栏黄牛达3万头;肉羊养殖有新突破,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行情十分看好;獭兔养殖开发已起步,现已发展獭兔养殖场9家,年养獭兔15万只;品种保护开始试点。
1.2 养殖模式有了新的转变,畜牧业执法力度加大
中小规模养殖户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增多。通过养殖结构调整,金寨县逐步形成了生猪、家禽、黄牛、山羊、兔业等重点养殖区。优势养殖带内的优势产品集中度明显提高,特别是生态猪、当地土鸡等优势品种日显经济优势,市场销量很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此外,加大了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力度,加大了兽药、饲料的管理力度以及行政执法、技术培训力度。
2 畜牧业发展潜在优势
2.1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条件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15 ℃,降雨量1 400 mm,无霜期180 d以上,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植物及特长草生长。县内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人为污染源少,水质优于国家地面水Ⅱ类标准,大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属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县现有耕地2.25万hm2,山场28.75万hm2,其中可牧面积15.47万hm2,内有低山丘陵草场3.47万hm2,林间草地3.87万hm2,四旁草场5.33万hm2。这些草场多由立体植被所构成,种类达1 000余种,家畜能利用的约300余种,据安徽省草山草场资源调查表明,年产鲜草80万t,仅有50%被利用,加之农作物秸秆13万t,年载畜量可达15万个黄牛单位,发展生态养殖优势明显。
2.2 传统的优势养殖品种,有利于养殖资源的开发
金寨县是大别山黄牛主产区。大别山黄牛是优良的地方品种,耐粗饲、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皮张致密,山羊品种为黄淮白山羊,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嫩味美,山羊板皮深受商家欢迎;猪以霍寿黑猪为主,产仔率高,适应性强;家禽主要是当地土种麻黄鸡和少量皖西白鹅及地方麻鸭,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良好开发潜力。
2.3 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养殖效益的提升
一是金寨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拥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可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该县养殖业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空间较大。三是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的绿色、生态、无公害畜禽产品市场广阔、前景看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固守传统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意识差,养殖技术匮乏,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二是畜牧业基础条件薄弱。养殖基础建设滞后,养殖生产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慢。三是缺少龙头企业,龙头牵动力不强。金寨县目前还没有上规模的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养殖规模小,养殖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市场控制力弱,牵动不强[1-3]。
4 发展对策
4.1 结合实际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
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全县畜牧业发展要明确“一个定位”,瞄准“两个市场”,着力“三个提升”,主攻“四大品种”,实现“五项跨越”。明确一个定位,是在发展常规养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有机、特色畜牧业。瞄准“两个市场”,是在满足县内畜禽产品充足供应基础上,重点开发大中城市高端消费市场和养殖产品精加工市场。着力“三个提升”,是着力提升全县特色养殖业技术水平、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主攻“四大品种”,是在稳定常规养殖品种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黑毛猪、圈山养土鸡、大别山黄牛、有机山羊4个优势品种。实现“五项跨越”,是通过5年发展,努力实现特色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加,质量显著提升,品牌逐步做响,销售渠道畅通,效益全面提升。发展目标是初步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建立比较完整的畜牧业的资源、技术和信息体系,力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8.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畜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4.2 科学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建设
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特色畜牧业生产布局,依据现有养殖条件和优势,规划设立畜牧特色养殖区。逐步形成特色养殖带和养殖集群,加快建立相对集中的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启动以龙头企业牵动为核心、基地发展为保障、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的养殖产业示范带建设,增强养殖业综合竞争力。
4.3 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进程
围绕规模化生产,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原则,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和奖励畜牧业养殖大户,鼓励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壮大养殖龙头企业,开展养殖示范园创建,开展品牌创建,拓展养殖市场空间,发展休闲养殖业、开展良种繁育。引领饲养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强标准化养殖环境监管,规范养殖户养殖行为。对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培育、饲料投喂、养殖管理、病害防治、产品验收等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档案。积极开展无公害养殖认证和畜禽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切实提高生态健康标准化水平,在规范发展中促进畜牧业升级,推动传统饲养方式变革[4]。
4.4 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
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纽带,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加强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大别山黄牛、黑毛猪品种保护中心。二是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使养殖科技到场入。三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加大畜禽免疫力度,加强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保障,完善检测手段,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4.5 加快推进养殖产品产业链升级
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市场化运作,建立种畜禽生产基地,加快实现良(苗)种自给,并逐步实现对周边地区苗种供应,全面提升养殖良种上游生产能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充裕的资源,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畜禽产品加工或饲料生产企业来县创办养殖产品养殖基地,壮大产品供给中游生产能力。引导建立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或饲料生产企业,创造特色品牌,带动基础养殖,做强养殖产品销售下游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4.6 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在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前提下,着重构建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的安全屏障,认真落实畜禽产品的产地检疫制度,扎实开展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力争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建立健全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养殖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依法加强养殖环境、品种、饲料、用药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开展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从源头上保证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4.7 加快推进养殖业融资机制创新
要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支持老区库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做好良种补贴、创业培训、科技创新、养殖业保险等工作,积极为畜牧业的升级工程提供资金和项目扶持。金寨县县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养殖户实行养殖治污直补、购苗直补和贷款贴息。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担保基金作用,积极为养殖大户提供融资担保,力争更多的养殖户得到金融信贷支持,有效解决养殖户投入资金短缺问题。
5 参考文献
[1] 王有木.南平市延平区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09(6):43.
[2] 杨会华.昌宁县畜牧生产发展初探[J].云南畜牧兽医,2009(2):36.
[关键词]山地鸡养殖 农民增收 成本收益分析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成都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国家级试点地区,其各区县和周边地区改革和实验的案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具体到微观单位――西部一个村庄(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石河村)而言,在汶川大地震中其支柱产业――传统农业受到很大的破坏,灾后在面对诸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该村能否通过实行现代生态养殖业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值得考察和深入研究的。
二、现状解读
汶川大地震破坏了该村的主导产业――传统农业,使当地农民获得收入的来源遭到了破坏。从2009年起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产业脱贫”的发展新思路。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郫县民政局和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对口援助下,石河村开始发展现代生态养殖业(以养殖生态鸡为主)从而寻求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以此带动农村现代生态产业发展,实现适合村村民的灾后持续增收。目前村委提出的具体的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是“农民养殖户+专业合作社”,但是据我们了解合作社现在还是一个空壳,没有真正为养殖户提供什么具体的帮助。预期模式为“农民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即农户负责生产――养殖生态鸡,专业合作社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公司负责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并负责市场销售,其中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户和公司的信息和利益纽带。
山地鸡养殖是在2009年村政府提出 “以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且得到了对口扶贫单位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郫县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养殖大户的所关心的几个方面:一是山地鸡养殖的投入和收益情况,二是养殖户对政府支持、合作社运行的评价和期望,三是养殖户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担忧等。
综合起来,石河村山地鸡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被动销售,母鸡销路困难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来看,公鸡由于卖相好销路很好,鸡蛋营养价值高,产量又低,更是供不应求。但是母鸡由于外形不如公鸡好而且体型比公鸡小,在农家乐点杀中不占优势,很多人买山地鸡是用来送礼,公鸡也是送礼的首选。
从目前的投入规模看,一只公鸡100元,卖公鸡的收入完全可以收回全部成本,母鸡的收益就是纯利润,母鸡滞销,要承担每月每只5元左右的养殖成本,严重影响总收益。
如何提高母鸡销售量,是目前七彩山鸡养殖存在的一大难题。如果母鸡销路好了,利润将更加丰厚。
2.筹资困难,难以扩大养殖规模
从事山地鸡养殖,一般投入要几万元,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一次性支付这笔费用有一定困难。该村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向亲戚朋友借钱也不容易。加上农民贷款仍然是个难题,由于农民的偿还能力低,山地鸡养殖业尚不成熟,农民很难从银行待到款。
采取几家几户合伙的形式,出资比例、利益分配难以协调,有很高的合约成本,农户害怕产生纠纷,一般不选择合伙形式。所以筹资困难,是很多农户没有从事山地鸡养殖的原因。对于养殖户缺少资金也是扩大的一大瓶颈。
3.宣传力度不够,山地鸡产业鲜为人知
宣传广告是山地鸡走出石河村的双翼,目前,山地鸡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虽然曾被成都的多家媒体报道,但是在当今传媒发达的今天,一般几天前的报道都会被人遗忘,仅仅靠暂时的报道是远远不够的,成都和彭州地区了解石河村山地鸡的人少,想要被成都市民接受,以及全国人民接受,必须打出自己的品牌,做好宣传工作。
三、调查分析
从山地鸡养殖收益角度分析:
农民的收入来源于养鸡的利润,收入的提高即利润的最大化。
从山地鸡养殖成本角度分析:
通过向石河村的村支书刘光建书记了解,我们了解到,山地鸡养殖是在2009年村政府提出 “以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且得到了对口扶贫单位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郫县德源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9年7月第一批七彩山鸡落户石河村,并且成立“山地鸡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生产。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供10万元扶贫基金,专款专用,由合作社统一支配。政府非常重视山地鸡养殖业的发展,积极动员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山地鸡养殖;还帮养殖户进行宣传,制作宣传牌、宣传网页等;并且给予试点户无息贷款,帮助其投产。
石河村立足以发展“纯绿色生态养殖业”为今后的产业之路,将继续做大做强山地鸡养殖项目,预计扩大合作社规模,进行分批养殖,循环上市销售,更好的回笼资金,打破周期限制获取持续性收益。
其中,C为单位蔬菜种植的总经济成本,y为单位蔬菜种植的总经济收益
养殖户的收益大于其经济成本,所以山地鸡养殖项目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应该大力发展山地鸡养殖项目。山地鸡养殖项目存在规模经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及可行性。
四、政策与建议
1.政府指派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项负责
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对石河村进行对口支援,除了政策扶植,资金支持,同时也派驻邵龙担任丹景山镇党委副书记作为常驻代表,但是我们觉得再安排一名大学生村官专项跟进,更有利于养殖业的做大做强。与其让大学生在地方上做些后勤工作,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切实做到锻炼能力,帮助农民致富。
担任村官的大学生,其自身政治素养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浅。我国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理念相对陈旧,迫切需要转变,这就需要在具有相对先进理念和创新观念的大学生村官来帮助农民们改变思想,转变观念。石河村当地农民保守思想严重,害怕风险,不愿进行山地鸡养殖尝试,大学生村官可以进行思想疏通,促农民思想解放。另为,作为直接与群众进行接触的大学生村官,更能了解民情,真实准确地向上级部门做出反映,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自身的知识面广、思路灵活等方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大学生与有关研究部门进行对接,宣传和推广养殖项目,联系社会资源争取到更多的帮助,大学生来统领全局,推动养殖产业的发展。
2.加大宣传广告力度,打造品牌,推向市场
我们在彭州,成都两地市场调研时发现消费者对山地鸡的认知程度非常低,人们普遍接受生态养殖的山地鸡,只是不知道哪里有卖,也不知道石河村的山地鸡,我们觉得宣传力度不够。从丹景山团委平书记那里了解到彭州市电视台,成都新闻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都对山地鸡进行过相关报道,只是报道的后续效应不是很明显。
然而石河村本身就是一个贫困村,他们没有能力资本去为自己养殖的山地鸡进行宣传,这就需要政府的平台帮助,且政府的宣传应该侧重差异化,差异化产品概念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研究对开发产品概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川渝两地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水平消费者,因而我们产品定位于哪些消费群体,在哪些地区销售,这些地区消费者有何相同不同的偏好或习惯,认真研究分析,一定会找到差异化的产品概念来包装山地鸡。以打造出一款立足于健康养身食品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以让更多的人熟知山地鸡的营养价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打开销售渠道,提高收益。
3.关于技术培训
当地的养殖户丁师傅向我们介绍,很大一部分的鸡苗在成长期死亡,带来巨大损失。农民的养殖知识普遍匮乏,缺少技术支持,只有在技术环节进行指导,才能更好的促进养殖收入的增长。由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联系成都市妇联,又由成都市妇联牵头,由四川三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想村民提供免费学习40天,主要学习育雏知识,免疫程序等,由石河村选派2―3位能吃苦耐劳、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社员在近期内参加培训。在动员农户大规模参与生态鸡养殖项目时,成都市家禽产业协会会长邹平到村进行技术讲座。
4.关于销售渠道,打开母鸡的销售市场
养殖的公鸡体型较大,颜色好看,购买的人非常多;相反,母鸡因为体格较小,变得无人问津。如果能扩大母鸡的销售,养殖收入将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找到四川农科所,成都农科所对山地鸡的影响价值进行科学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母鸡的效用价值,自然而然就不愁销路了。
母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身壮体的作用。母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母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5.山地鸡养殖资金来源的改善和拓宽
目前石河村山地鸡养殖户资金来源主要来源是靠向亲朋好友借款,和向饲料商赊账,少量的政府扶贫款投入。而这样却严重地制约着山地鸡养殖的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就必须改善和拓宽。首先,石河村是贫困村,可以通过政府利用扶贫款对山地鸡养殖进行倾斜,已对其先期成长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并合理充分利用对贫困村追加的项目经费(扩建3000只山地鸡养殖场)。其次,可以在政策上对石河村山地鸡养殖的贷款服务降低门槛,这个需要协调各方的力量。再次,因为石河村当地没有多大的资金能力,可以以合作社向社会召集基金,给予社会资金利息的方式、甚至入股,来拓宽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沃尔特.尼克尔森 《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