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安全检查自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成立于1970年,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储运销售业务。40多年来,长庆油田油气产量连年攀升,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和陆上天然气管网中心枢纽。2011年,油气生产当量达到4000万t,并树立了2013年实现5000万t、建设“西部大庆”的宏伟目标。
长庆油田生活区是伴随着油田的发展而逐步配套完善起来的,目前有综合性社区17个,生活小区30个,职工住宅近7万套,主要分布在陕甘宁等省(区)的15个县(市),占地总面积27.92km2,从业人员6000余人。生活基地均为“自建、自管、自住、自成体系”,属于典型的企业主导型社区。
多年来,长庆油田在生活社区中一直推行HSE管理体系,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2009年,针对企业实际和安全管理的特点,引入了“安全社区”建设的理念,将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规范》有机融合,突出抓好社区安全服务,积极实施安全促进项目,保持了长庆油田安全环保形势的持续平稳。目前,已先后在陕西西安、甘肃陇东、宁夏银川和陕西延安4个区域的8个大型社区启动了“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近两年来,长庆油田通过实施“五型”社区建设、“一老一少”服务、“三防”管理,为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明确思路 指明方向
在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长庆油田首先明确了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这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
长庆油田要求,安全社区创建既要落实中石油对HSE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又要体现油田服务企业的特点;既要秉承安全社区建设的理念和原则,又要体现企业主导型社区的特色。树立“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和“人人平等享有健康安全权利”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实施安全促进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和伤害。
长庆油田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第一步在有条件的大型社区率先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程,其他单位(社区)按照安全社区的理念和要素,扎实开展社区伤害监测,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夯实社区安全管理基础;第二步完成在建社区的“全国安全社区”评定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安全服务水平;第三步适时启动“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获得“国际安全社区”认证,促进社区安全上台阶。
健全机制 提供保障
长庆油田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HSE委员会),明确了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全环保部),统一协调、指导油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长庆油田物业服务处(社区)按要求成立了由驻矿单位及物业服务、社保、医疗卫生、居委会、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团体组成的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同时根据本单位(社区)的特点及重点,设立若干个工作小组或促进项目组,具体负责安全促进项目的策划、确定及组织实施等工作。
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长庆油田出台了《社区安全管理办法》。同时,还建立了燃气使用、特种设备、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许可作业等20多项规章制度;各单位也先后建立了安全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安全绩效评审、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价、事故与伤害记录等制度规范,形成了支撑社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框架。
长庆油田通过警务进社区、消防进社区、交警进社区等形式,保持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与驻矿单位签署共建责任书,通过与驻矿单位定期召开跨界组织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联建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居民座谈会、隐患自查报告奖励、入户安全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努力提供优质的安全服务。
开展诊断 提供支持
长庆油田根据社区性质不同,形成了以居住为主的住宅型社区和办公、居住兼顾的综合型社区。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灵活开展社区诊断。
对于住宅型社区,通过入户走访、信息收集等形式,摸清社区基本情况,以问卷调查、召开居民座谈会、查阅医疗机构伤害记录等方式,全面开展事故与伤害调查,确定社区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掌握社区安全状况。
对于综合性社区,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办公及生产服务场所已有的HSE危险因素辨识结果,对社区内的事故和伤害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评估,形成社区安全诊断报告。截至2012年底,长庆油田已经建立10个方面的“重大风险源分布图”,辨识岗位危害因素4700多个。同时,将社区伤害调查和风险诊断结果作为安全社区档案的重要内容,实行动态监控、跟踪管理、及时更新,为安全促进项目的立项、实施及效果验证提供可靠依据。
促进项目 提升水平
按照“结合油田实际、突出油田特色”的要求,在项目设立上,长庆油田继承HSE体系“关口前移、风险控制”的思路,在立项依据上把伤害监测结果与险兆事件、经验分享、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有机结合,注重对原有项目的完善和延伸,在项目管理上,从现状分析、立项依据、促进目标、措施方案、效果评估、改进意见等方面精心策划,及时督导,追求实效。
创新“一老一少”服务
长庆油田矿区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多数员工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因此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较多。一线作业人员最关心的就是“一老一少”的安全,一旦“后方失火”,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
长庆油田以“为老人服务、替子女尽孝、为社会分忧”为己任,建立了“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并形成了“阳光助老・亲情家园”“以老助老・爱心银行”和“家政服务・贴心守护”3种居家养老模式,为社区88%以上的老人在家中提供养老服务。
郭栓喜老人是原采油一厂的退休职工,因患肺心病导致晚期心力衰竭,随时都要依靠氧气来维持生命,儿女都在采油一线工作,平日顾不上照顾他。从入住泾渭苑社区的那一天起,郭师傅就成了社区的重点帮扶对象。他已经记不清搬来的这一年里,泾渭苑物业服务处的工作人员给他提供过多少帮助――大家带着负责新房入住期间的水电维修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他家通了水电,接上制氧机;大家从2楼把郭师傅背下送到医院;大家夜里11点还为郭师傅家处理电源跳闸故障……
郭师傅的老伴李娜对第三离退休职工服务站站长何长安说:“你们和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让我的儿女们能更踏实地工作,实在太感谢你们了!”
根据社区“留守儿童”“留守学生”越来越多的实际,长庆油田推出了“小课桌”“小饭桌”“全托管”3种服务模式,使特殊儿童的安全与健康得到了保障,使一线员工能够安心工作。
7岁的翟平平是生活在长庆油田泾渭苑社区少儿托管站的一名“留守儿童”,他的父亲在采油二厂西峰采油三区工作,母亲在采油二处巨力公司工作,两人常年在一线上班,照顾不上孩子,7岁的平平大部分时间里独自一人在泾渭苑小区生活。2010年3月初,即将离家赴生产一线工作的父母又为平平的生活问题犯起了愁。当得知泾渭苑社区成立了亲情家园服务少儿托管站后,就怀着试试的心态去了解情况。当他们看到孩子在这里的日常生活、安全监管、辅导教育等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料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将孩子放心地托管在这里。
实施“三防”管理
长庆油田通过人防、落实物防、强化技防等措施,不断筑牢社区安全基础。
实行入户安全检查制度,对所有居民家庭分类管理。对于高度风险(A类)家庭每月进行一次入户检查,对中度风险(B类)家庭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对一般风险(C类)家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通过不间断的入户检查,有效消除了家居安全隐患。
加强燃气设施安全管理,对小区燃气设施实行“三定一挂”(定人、定责、定时、挂牌)管理,加强巡回检查,查改各种隐患;对天然气调压站进行数字化改造,安装燃气泄露报警切断装置;对燃气管线制作了详细的燃气管网平面图,对地埋燃气管线实施了专门的腐蚀监测和泄漏检测;对居民家庭燃气软管定期更换,夯实了燃气安全管理基础。
实施视频监控、居民家庭紧急求助“一键通”、小区及住宅楼门禁系统、家用燃气设施泄漏报警及切断装置等工程建设,初步构建了社区安全“天网”工程。
加强动态监控
长庆油田对企业服务车辆全面实施驾驶员准驾证、外雇车辆安全准入、长途出车审批、车辆运行“三检”、节假日“三交一封”和企外服务车辆及驾驶员的“HSE审核表”和“HSE检查表”等制度。对服务于长庆油田的所有在用机动车辆安装GPS车载终端,统一并入车辆GPS安全监控平台,实行实时动态监控。
油田还把私家车驾驶员作为重要对象,通过开展交警进社区、安全经验分享和风险提示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建立与家庭亲人联合,与车主所在单位联动,与当地交警联手的“三联”机制,规范并引导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控制社区灾害风险
长庆油田还成立了由职工和社区居民参与的17支应急救援抢险队伍,积极开展各项应急演练。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及时组织各单位对住宅区、生产区及河堤护坡区域防洪防汛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对雨雪、冰冻、雷电、风暴、地震等极端天气和灾害,加强预警提示,重点防范,确保安全。
长庆油田对食堂、公寓、活动室、幼儿园等220个公共场所,实施安全专人承包制度,定期组织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加大日常消防器材、安全通道检查力度,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风险提示等,确保了公共场所安全。
加强大型集会活动安全监管,尤其在重大节日期间,针对烟花爆竹燃放和焰火晚会、社火表演等集会活动,编制专项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事前提示安全风险,坚持现场安全监护和消防戒备,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杜绝火灾事故和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
确保居民健康安全
长庆油田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职业健康体检率平均在96%以上,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检测率平均在95%以上。
为搞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开展健康项目干预,油田举办了一系列职业健康知识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完善了16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实现了社区医疗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