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督导;行为准则
教育督导行为准则是教育督导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是进行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教育督导活动是国家意志和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体现,因此,作为教育督导活动所应坚持的行为准则,应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教育督导活动的规律,概括和总结我国教育督导活动的实践经验,并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现代管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只有坚持教育督导的方向性、全面性、客观性、民主性准则,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督导的效率和效能。
一、方向性准则: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
方向性准则是指各级督导机构在行使职权和开展督导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坚定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督导工作的全过程
教育督导工作首先应对被督导对象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督导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调查情况、研究问题、评价工作绩效以及发表改进意见或建议时,在监督、评价、指导、帮助等各个环节上,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努力把地方政府部门的教育方向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方向引导到党和国家所要求的轨道上,以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二)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揭示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关系,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客观规律。各级政府教育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发展当地的各级各类教育,以适应和推动当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树立起这种“服务”与“依靠”的观念,坚持办学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一指导方针落到实处。督导工作人员在被督导地区或单位实施监督、检查、评价时,要把端正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作为重点,并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切实的帮助。转变中小学教育为升学服务、为建立教育“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树立中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观;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只有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各种途径都能成才、行行可以出状元的人才观;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l生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综合评估的质量观;转变重尖子学生轻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内轻课外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的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思想,才能确保素质教育评估的正确方向。
(三)明确督导工作的服务方向
督导工作一方面是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反馈信息,给教育行政领导以及时、有效的“参谋咨询”,帮助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利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计划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是为学校提供指导,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帮助学校自觉地、创造性地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办事,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双向服务是督导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工作方向,这就要求进行教育督导时,除了以其权威性的结果客观地影响督导对象的前进方向外,督导者还应主动地去指导督导对象,帮助他们把督导结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全面性准则:教育督导活动的客观要求
全面性准则是指教育督导要从教育系统的整体出发,把握矛盾的各个方面,力求完整地反映督导对象的全貌,切忌在没有充分收集有关信息的情况下就做出判断。
(一)教育督导标准要全面反映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
在制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督导评估对象的整体状态,使每一项具体指标都能够反映督导对象内在的层次与联系,使全部督导指标都能够反映督导对象整体的状况和本质。部分的遗漏就意味着这一部分范围内的工作失去了被督导的机会,就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忽视该项工作。例如,督导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首先要看它的办学方向;其次要看它的教育质量,即学生的学习质量;再次要看学校管理的水平、质量;另外,还要看学校的办学条件。督导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应该把这四个因素结合起来,不能缺少任何一面。(二)全面收集教育督导过程的各种信息
每项教育活动都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各项因素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只有全面收集信息,才能保证所获信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典型性,才能确保了解督导对象各方面的情况,使督导建立在全面的信息量基础之上,做出可靠、公正的评估结论。如对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督导,既不能仅听几个学生的意见,也不能只凭领导的印象,而要从学生、教师、领导及家长等各个方面广泛收集信息,并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这样才能对教师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典型与一般等各种矛盾关系
在建立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时,目标的分解要有理论依据,指标体系应具有“整体完备性”,应该包括学校主要工作的每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学校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足够指标,就不能对一所学校的实际水平做出准确的、全面的判断。但全面性的指标体系还应符合“主要性”“典型性”原则,既要“整体完备”,又要避免繁琐。因此,在督导指标的选取上,并非多多益善、囊括全部指标,而要精心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和水平的典型指标,避免那些具有或然因素的指标进入督导指标体系。
三、客观性准则:教育督导活动的价值追求
客观性准则是指在确定教育督导内容、方案和方法时,要从实际出发,分析需要和可能、有利和不利等条件,全面衡量、周密审定,防止主观臆断。
(一)重视考察和分析被督导单位或部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
在对某一地区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督导时,首先要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财政收支、人口增长、教育基础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教育工作的综合社会背景。从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出发,进而考察当地的教育体制与结构、各级各类学校的布局、学校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师资力量、当地投入的教育经费和有关教育政策、办学条件的改善等,以便对该地区教育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与客观评价,并从该地区的实际出发,对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正确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同样,在对一所学校进行督导时,也要看到它所在的地区的特点、社会经济条件、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以便指导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并且因地制宜地利用所在地区的优势,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把学校办出一定的特色。
(二)督导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讲求客观与尊重实际
面对被督导单位的特殊情况和特别问题,尤其是在出现了不直接适用上级文件的某些规定的问题时,要不“唯书”、不“唯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并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有利于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方法。当前,督导活动不仅面对着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督导对象,而且面临着这些督导对象在不同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与改革试验工作。督导工作对其改革与改革试验的监督、检查、指导与评价,关系着改革的进程、方向和命运,这就需要督导人员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从实际出发,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态度,创造性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同改革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监督与指导,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督导工作的目的。
四、民主性准则:教育督导对象的基本权利
民主性准则是指在教育督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协商、对话和指导的方式对教育工作进行督导。
(一)正确认识督导主体和督导对象之间的关系
贯彻民主性准则,督导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督导观念,摒弃钦差大臣式的指手画脚的做法。现代教育督导不是把督导对象置于被指责、控制的地位,不是用文件、指示、指标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干预和限制,不是把督导对象作为检查、评价、调节、纠偏的主体,而是以合作意识、内行的辅导或指导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导向,以推动他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改善管理。“督”与“被督”之间目标一致、情感相通,“督”的导向作用和“被督”的主体作用就能达到最优结合。在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切忌浮光掠影、发号施令,更不能从个人恩怨出发,感情用事。
(二)切实做到深入实际,依靠群众
情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情商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型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情商的价值是无量的,情商伴随着社会人的一生,是后天培养与修炼都能达到的。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应该忽视情商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是有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人格教育,而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也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还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的联系在于:两者都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危害是很大的。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一)对学生本人的危害
具体表现为造成他们人格的严重扭曲。现在不少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以“啃老族”、“月光族”为荣,自私自利,缺乏宽容,精神颓废,行为怪异,人格扭曲。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极端漠视生命的价值,受到挫折后不能清醒地看待自己与社会、他人的关系,滥杀无辜,无端剥夺别人的生命。[1]2004年2月,马加爵对四位同窗好友不满而滥施杀戮,2010年3月,外科医生郑民生滥杀无辜儿童,致8死5伤。像马加爵、郑民生这样的人,原本有光明的前途的,但因为情商低下、人格扭曲而断送了自己。
(二)对家庭的危害
年轻人对于家庭来说是未来和希望,一旦走上歧途,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可是,当今社会,年轻人自杀之类的事情数不胜数、防不胜防。有因为失恋自杀的,有因为情绪低落无倾诉对象自杀的,有因为家庭破裂失去家人自杀的,有因为患了重病失去健康自杀的,有因为工作或学习压力过大自杀的,有因为失去工作、金钱、自尊而自杀的,有因为厌恶自己或世界而自杀的,这些都是情商不高的表现。
(三)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1957年11月17日,对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代代相传的,老一辈开创的事业需要青年一代来接班。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所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如果我们的青年一代没有较高的情商水平,就不可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贡献。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的论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这是一种“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忽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要得到全面发展是有难度的。
(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和家长的期望
就学生来说,学生健康成长,原则上就是指学生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成为对自己负责、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有知识、有理想、有纪律的人格高尚的人。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对自身情绪的认识,不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自我激励,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其健康成长状态通常是有问题的。而在这方面,就是情商培养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有所作为。就家长方面来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有智慧的家长不仅把目光放在孩子学习的成绩和特长能力上,更把目光放在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提升孩子的情商水平上。他们希望学校教育能让孩子找回失却的欢笑,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优良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最后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这种需求。
(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可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还需要深厚的人文关怀。所有这些,人们不能天生具备,需要后天的教育培养才能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无疑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情商培养的主题。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情商培养的途径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意识地拓展情商培养内容
应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和情商教育不是一回事,也不可能是一回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情商教育有共同的部分。在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两者有着非常一致的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拓展情商培养内容。具体地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情商教育所共同关心的主题或问题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情商培养的角度引导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不断地激励自己进步,认知他人的情绪,以及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等。这对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情商训练是有好处的。
(二)对学生加强情商辅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也应该是这样。不能只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外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情商作为反映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自然应该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里。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情商教育尚没有作为正式的课程进行教学。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辅导是必要的。这种辅导,可以灵活进行,既可以放在课堂内,也可以放在课堂外。但不管是哪种形式,教师都要明确:情商是人格、品德、思想、情操的集合,情商水平的高低在一个人的成功道路上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决定着人生事业的发展和成就。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认识,才有可能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辅导问题上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
(三)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情商发展状况
学生情商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极大的关注。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超出了家长和学校老师的视野,学生的情商状况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家长和教师都有可能无法准确或比较准确地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多与家长取得联系,多与家长交流学生们的表现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情商发展状况。这样做,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商状况,从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在教育学生方面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辅导员 高校教育 危机处理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222-02
我国思想政治辅导员发展的时间不长,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直接实践者。因此,新时期的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能力与职位相匹配,便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进而构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和谐。
服务的意识。思想政治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者已经不是教育的主体,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学生比教育者接受更多的教育,但绝对不意味着现在的学生比教育者当初受教育时差,学生可以通过很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敢拼敢闯,也更加的关注自我。大学也绝对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学生在学校不是接受管束,而是接受服务,这种服务是全程、全面的、全方位的,没有差别对待,没有优差等级的划分。总而言之,思想政治辅导员一切教育行为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而展开,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学生开展便捷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坏境,使学生接受合理的管理服务,生活得到保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受到尊重,才会乐意在学校中开展学习活动。
辅导的能力。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的,大学是进入大学中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开展职业生涯的基础阶段,某种程度上,大学是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关键环节,决定了他们将来发展的高度。所以,思想政治辅导员就要辅导学生如何开展学习、生活、如何处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思想政治辅导员能够扮演好辅导这个角色,就要思想政治辅导员自己本身有足够知识与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者的威信越高,说服力越高教育效果越好,而教育者威信的培植职业因数是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只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才可能辅导好学生。
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是严格执行制度的执行者,是良好行为规范的体现着,师者,以身为范,言传身教。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强调的就是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大影响。思想政治辅导员要辅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结合专业,辅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开展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处理好人际交往,形成健全的人格。
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高校教育的作用在于育人为本,关注学生,认同学生,创造条件发展人。很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盲目性,对专业的缺乏了解,进入大学之后,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而大学生自身不能很好的调整心态,加强自律,就会加速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前途迷茫,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辅导员就要加强自己所管理的专业的理解,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思想政治辅导员需要强调每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鼓励学生通过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先天素质与潜能,形成正确的个人核心价值观,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帮助学生寻找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和才能;帮助他们理解专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规划学习,确定职业定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识自我,了解专业,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校园环境及氛围制造的管理方法。人类文明的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规范的制度。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班风的直接缔造者和和维护者,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要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这既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学生,也是教师责任社会责任的需要。
奖励了什么行为,就会得到更多这样的行为,因此,我们希望校园是一个和谐的校园,我们就要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学生,主张的是制度管人。严格管理就是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是一个尊重生命,礼貌待人,身心健康的人,那么我们就好约束不良的行为,倡导有序、规范合理的行为,这样我们的校园才是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
所谓的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产劳动素质等等.身体素质是本钱,思想道德是方向,科学文化是主体,心理素质是保障.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儿童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参加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金牌的大多数是中国学生,在中国留学生中,计算问题是领先的,但在提出问题的这方面,中国留学生和美国留学生相比就逊色的多了.这关键是中国在发展学生素质方面和美国差距.再如:中国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相当于美国的初二学生,但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当强.据中国赴美考察教育的专家说,他们去美国的中小学进行参观,美国的小学生围着他们问,你对我们学校的印象如何?专家问美国的小学生,你对中国了解些什么,美国小学生说,中国有万里长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这些都是三,四年级的小学,可见人家的素质如何!这些专家们又说,他们也是各省级以及农村学校视察工作,我们的学生见了来人就跑,哪敢靠近,这就是说,我们小学生和美国的小学生相比,关键是素质教育的缺陷。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它的全员性和全体性,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儿童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开足课程,也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抓好常规教学,要向课分钟要质量.老师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施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把自己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应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听,说,读,写,想,算,做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校办学的宗旨主要是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上不去,就会导致生源枯竭,试想学校没学生,老师还有什么用。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我们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危害,它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忽视了基础教育,违背了和的原则,是一种走向一个极端的教育倾向,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摆脱这种教育思想的束薄,转变观念.
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校长是主导,所以选拔和培养一大批能积极主动,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校长队伍非常重要.只要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思想的学校领导,才能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作出具体详实可行的规划及其实施办法,从而对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得及时的解决,对教育结果作出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扬长避短,使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发展。
三、学校要制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划和实施办法
培养跨世纪的四有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定制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规划及其具体实施办法.规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实施办法有监控措施,教育结果评价等,切不能无目标无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否则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有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学校工作才会任务明确,有章可循,操作方便,结果是非分明,不至于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只有这样,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才能不断走进正规化,科学化,使素质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课堂上各种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学生只掌握了书本知识,有课堂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也是制约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中小学教育必须重视这一点.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已达到的能力积极地去参加劳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在实践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实践来证明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与可学性,激发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五、要注重对中小学坚强意志的培养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市场经济;考试;弊端;淡化
在传统观念中,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的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经济利益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客观上已发生了为教育界主观意识所不可回避的深刻变化。人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已经不是“德、智、体、美、劳”这五个字所能概括,中、小学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内容,也不应再受这五个字的局限,而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求作出与时俱进的延伸和拓展,以适应时代对教育的期盼。正是为了使教育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党和国家多年前就指出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正面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实质上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的一项号令。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有识之士作出响应外,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情况看,这一号令没有得到落实。落实不了的主要因素,不在社会,不在家长,而在学校。因为,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直到今天仍在或明或暗地实施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严重缺陷在于只面向少数学生的提高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的特征是:教育追随教学,教学追随考试,考试追求考分,分数主宰教育,形成了一个以考试为锁链的怪圈。这个怪圈不仅扭曲了传统的教育方针,而且使素质教育没有容身之地,从而造成素质教育至今得不到真正落实的不良局面。中、小学教育要破除这个怪圈,必须打开怪圈的锁链。打开锁链,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淡化考试。只有淡化考试,让考试回归本义,使考试不成为铁链,怪圈才会破碎,素质教育才能进入中、小学校园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一、考试偏离本义的历史渊源
学校教育包含教学与培育。检查教学成效有多种方式,考试只是检查方式之一。考试的本义,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定期检查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成效,结合试卷分析,对教、学双方作出阶段性评估,进而完善教育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全校各年级、班的学生能够同步前进。中、小学的学年考试与升学考试,其含义有所扩展,但含义的扩展仅限于敦促学生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考试的本义决定了考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工作由国家分配。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升入中专、技校,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升入大学。能不能升级要考试,能不能毕业要考试,能不能升学要考试。升学―毕业―分配成为教育的轨迹,考试不由自主地成了铺就这条轨迹的铁链。考试的地位与作用在偏离考试本义中得到了升华,应试教育逐年成型,应时顺势地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一九七七年全国恢复高考,这是一个令多达570万、在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时期内失去学习机会的青、中年学生欢欣鼓舞的年份。也正是从这一年起,“考试”这两个字不但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关注,而且其关注的炽热度一年甚于一年。从编印大批复习资料开始,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复读班、家教、电教、升学指导、摸底考试、模拟考试充塞了整个中、小学教育空间。最初几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逐渐被“一心一意要过考试关”的行为所取代。
按理说,如果对考试的关注仅限于高考,确也无可非议。因为,高校培养高级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终端环节,高校招生数虽然每年有增无减,但终究名额有限,对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通过考试进行必要的选择,应该被认为是一项理所当然的举措。关键是对高考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其特殊在于他的功能和目的是选择少数、淘汰多数。中、小学教育,不论属于义务制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一切教育举措、教学手段都要对全体学生有利,为全体学生服务。如果中、小学的各种考试也以选择少数、淘汰多数作为考试的功能和目的,考试显然偏离了考试的本义,教育、教学也因此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偏离本义的考试使考试堆成了一座金字塔,应试教育是塔基中、小学各类考试是塔身,高考是塔尖。考试的金字塔,象征了应试教育以不断发展壮大,达到根深叶茂。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84-01
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学生与学生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健康的各种关系,提出保护和增强学生健康的卫生要求和改进措施,以达到防病保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从事多年的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接触学生和有关方面的了解,深刻体会到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性。
1 健康教育规范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传播有关健康的知识,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
2 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群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概念,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学校教育方针完全一致。学校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最理想场所,效果最好,时机最佳,把健康教育的各项内容有机地结合在学校整体素质教育活动中,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从根本上改变卫生面貌,推进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质量。
3 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有的学校仍存在“应试”教育,一些学校特别是部分中小城镇农村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把其视为可有可无和为了应付检察评比。(2)部分领导对学校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教师不固定或由其他教师代课,致使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差。(3)健康教育教案教材内容枯燥,形式呆板。(4)师资欠培训,大多数任课教师非专职,并且对健康教育缺乏系统培训和学习,业务能力和教学方法欠佳,因而授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兴趣不高收获不大。(5)对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片面认健康教育只是家长及卫生工作者的事情。(6)学校与家庭社会未能同步进行,不能有效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主动培养意识的外部环境欠佳,也是影响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7)不重视幼儿期的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
一、 当前劳动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⒈道德素质淡化
目前在校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几乎没有比家庭再大的社会接触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当看到有学生将大碗的饭随手倒掉时,我问他们:“粮食是怎么来的?”他们大多只知道是家里来的,根本就不知道要通过购种播种栽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顶着烈日的收割等复杂的工序,父母要流下多少汗水;他们根本就不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辛酸含义。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根本不可能实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珍惜粮食等品德的培养。同样,既没有经过劳动而形成的集体协作经历,也很难形成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等品质。因此,劳动素质教育淡化的同时,也淡化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⒉智力素质受限制
“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这是主席《实践论》中说的一段话,在教学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种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和认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解读语文《詹天佑》和《挑山工》两篇课文时,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路线及挑山工的“之”字登山法,教师无论怎么比划、演示,学生大多依然是一知半解。其实,学生大多数没有拉车爬坡的经验和攀登高山的体验。
⒊体能素质下降
托尔斯泰说过:“长久伏案劳心,不运动,不干体力活动,是真正的痛苦。”老舍在养花劳动中,体会到了愉悦身心的无穷乐趣。在当今小学生中正由于缺乏劳动素质的教育,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当其次,更主要是的体能素质下降。表现之一:抵抗力差,疾病传染速度快,学生中只要今天有一人感冒,明天就会有许多;表现之二:近视率越来越高,尽管老师十分重视读写的姿势,强调、限制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及读写时的光线等,但问题仍较严重,据每年的视力检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视力都在0.5以下;表现之三: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三、四年级学生,四十分钟的课,而学生注意力往往在三十分钟以下;表现之四:身体瘦弱,尽管现在儿童的物质条件都不错,但学生体质较差,像大扫除这样的劳动都嫌累;上体育课,老师不敢加大运动量。有时连集会站久一点也会出现晕倒的现象,诸多类似因体弱而突发的症状也屡见不鲜。
二、劳动素质教育的策略
老一辈革命家曾经说过:“新时代的青年不读书不行,光读书不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也不行,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青年一方面要努力读书,一方面要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劳动教育是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正是看到上述种种现象的存在,我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劳动素质教育这块探索园地已形成本校独有的特色。创建“劳动素质教育基地”已达十年之久,并已通过省市合格验收,师生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师生合作实践的和谐,体会到了收获劳动成果的成功与喜悦。全校教师并达到了共识:
⒈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一切劳动都是光荣的,没有什么劣等劳动和高等劳动,无论是泥瓦匠的劳动,或美术家的劳动,养猪人的劳动或演员的劳动,拖拉机师的劳动……都是一样荣誉、光荣、豪迈和英勇的事业。”这是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对劳动意义上的鉴定。只有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劳动素质教育才有了源泉,才会使源泉转化为不竭的动力,真正达到贯彻教育方针的目的。
⒉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
列宁说过:“只有参加生产劳动,才能巩固他们学到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智慧和能力。”由于日常活动与生产劳动过程具有某种教育因素,有着与书本教育不同的培养人的功能,因此,人们越来越看重实践活动的意义。适时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这是劳动素质教育的实质。
纵观我校十年来劳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不难发现,我校教育教学近四年连续荣获全县农村小学素质检查第一,科技实践活动获省、市大奖,这与劳动素质教育的长期开展是分不开的;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道德、智力、体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有所提高;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密切师生关系等风气在校园蔚然成风。
但静观劳动素质教育的实践,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还很大,首先在社会,特别是许多的家庭,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轻视劳动的思想,使学生深受影响往往和学校教育大相矛盾。加之,目前还有相当一类学校、地区的统一考试、课程的设置、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目标等都与劳动素质教育不相适应,当然也不排除劳动实践阵地的奇缺,因此,许多劳动实践活动都无法落到实处。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体育课的教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就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素质教育的特征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1、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正如决定指出的那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产劳动素质的提高。
2、发展性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在为学生打好体育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认识、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要使学生掌握好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健体,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改革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
1、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2、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3、身体心理素质培养。
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1)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国家近年来一再强调并加大力度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力求培养更多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我校曾多次学习16号文件等指导方针,本次又开展了专项讨论活动,在活动中,系领导从宏观方向上介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使我们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事间又对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讨论交流,提出了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细致要求;更有出国进修培训的同事带回了在新加坡和澳洲交流学习的宝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种宏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进行的讨论学习方式,让我们在明确大方向的前提下,对高职教师的责任、使命、素质、技能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着实令人受益匪浅。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它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们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脱离实际,而应该基于职业需求开设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设课程。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既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所以,高职毕业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直接技能型人才,而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机制、新规律,在教育思想观念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其中,以明确的教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至关重要。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高职教育的特色思想,认真总结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高职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以我校为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同时适应社会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推进专业结构优化,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成绩。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今天,我们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华民族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董仲舒的“天地君亲师”把师生之间规定为尊卑关系,但在21世纪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的条件下,必须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当代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明确指出:“要树立起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师”的存在是为了“生”的更好发展,教师要以平等、合作、民主的精神,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转化。但学生的发展与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失去了引导,也不是削弱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在这一关系定位中,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高。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
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当前社会的各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师特别应该实时补充新的知识与技能,令自己随时与社会接轨。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拓宽知识面,及时充电,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