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位财务审批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从源头上给舞弊,腐败行为予可乘之机。同时造成了单位资产的流失,影响了利润水平,从而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为适应加入WTO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的首要课题。2000年国家先后了《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从法律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意在规范会计行为,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升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效果,杜绝经济违法行为于未燃。
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就需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科学、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重大。
一、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人员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单位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包括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涉及支出类业务的审批,还包括如销售单、供货合同等收入类业务的审批;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办公费、投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诸如基建投资、兼并等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预算审批。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预算。
3、不相容职责划分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一些小型单位因为职工人数少,绝对的职责划分困难很多。但是应通过更严密的监督和复核,以弥补划分的不足。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明确审批人及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这种审批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已是“既成事实”,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授权领导或职工代表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四、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符合《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原则。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更是难有约束。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应加强民主理财建设,对于大型投资应经过领导集体会商,涉及职工利益事项应通过职代会表决等。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措施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资质较低
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現状来看,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存在领导对内部控制工作不重视,配备的参与工作的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针对内部控制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意识非常薄弱,而且在事业单位内的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到位,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效。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构建过程中,部分领导存在思想认识不足,严重缺乏管理意识,那么将会大大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质量,从而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授权审批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应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明确授权审批的权限,强化对支出的有效控制。然而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授权审批制度,但是却没有细化各层级授权审批的支出上限,导致授权审批金额较为随意。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在行使审批权力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授权审批范围,进而经常出现越权审批、超限额审批的情况,造成授权审批制度形同虚设。此外,事业单位内部还有一些部门或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执行规范的审批流程,严重扰乱了单位内部控制秩序。
(三)预算控制流于形式
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事业单位建立起了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责任,但各个事业单位目前都处于国家财政拨款,所有必须清晰明确地,根据本年度发生的费用、经费测算出目下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费、额度的预测。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全员预算意识淡薄,缺乏预算监督和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所以导致单位预算执行有效性偏低,经常出现预算随意调整、预算执行偏差大等情况。在预算编制方面,各部门仅考虑到自己部门的利益需求,列支不必要的支出或增加支出项目,使得单位预算资金总量增加,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体系建设
财务体系在事业单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只有财务工作人员内控制度的意识加强,才可加速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应该加强财务体系建设,确保在《会计法》的要求下,相关财务人员能够承担起会计责任,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备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比较高的财务人员,经常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学习新规定,每个会计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对会计岗位上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需要有硬性的规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单位的整体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二)强化授权审批制度执行
事业单位要将授权审批制度作为控制各项支出活动的重要基础,将所有支出均纳入到授权审批范围之内,要求各部门和人员严格执行授权审批程序。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授权审批层次、审批责任、审批权限,避免出现越权审批、超额审批等现象。单位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授予部门负责人审批权限,确保审批权限与部门层级相符。对于重大事项的审批,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并在重大事项实施后,对其进行事后审查考核,从而保证授权审批的严谨性,避免相关责任人盲目决策重大事项。
(三)加强预算控制
为加强预算业务控制,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做出明确规定;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一方面,事业单位的支出是国家财政拨款的。财务部门不做预算工作,应单独设立预算部门,这样可以大大地避免财务部门从上到下的一个集体舞弊可能性。另一方面,对于不在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应当进行严格控制,为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找出预算执行中的偏差,提出解决方案,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对于一个事业单位来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从而提高单位工作效率。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要,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取切实措施确保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当今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中建立内控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应该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并在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们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遵守《XX市地方税务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单位的做法,认真学市地税局及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局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使我局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预算审批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机关财务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人员管理制度》、《XX市地税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经费公开办法》等。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推行财务管理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自20*年7月份开始,我局对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税务所全部实行“报账制”,由市局计划会计科代为记账。税务经费支出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细化财务预算,坚持1000元以上支出必须实行事前预算审批制度。结合事前预算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支出的报销程序,凡是没有预算以及超预算的大额经费支出,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通过细化财务预算,使税务经费支出更加合理、规范,达到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效。
三是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积极推进财务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网络化。自20*年1月开始,在市局财务装备处的指导下,我局对局机关及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微机记账,同时微机账与手工账并行运行。今年8月份,我局又新购置了扫描仪,将经费原始凭证扫进财务软件,解决了原始凭证不能进入财务软件的弊端。同时也为实现网上财务监控、网上内部审计提供了可能。
四是加强监控,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实行财务预算事前审批制度,规范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自20*年开始,我局每年对所属税务所的内部审计率达100%。
二、资产管理工作
根据市局《财务管理办法》制定我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置、大项固定资产处置等审批程序,严把入口、出口关。办法规定:无《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计会部门对所购资产不予入账;出售资产需经评估,且所得收入归市局所有。
一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流程。从购置、分配、调拨、管理、外赠、处置、盘点各个环节都有帐、有卡、有物,有明确的责任人管理,杜绝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实行招标采购制度。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定点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对车辆保险、办公楼物业管理、季度福利采购、汽车加油等进行了招标采购,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达到了保证质量、节约资金、讲求效益的目的。
三、值班安全工作
安全是确保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局十分重视安全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创建“平安地税”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和值班工作。
一是加强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全局上下层层建立健全了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夜间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并坚持定期考核。如在值班工作中,我们规定,节假日和晚间值班,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禁出现空岗、缺岗现象。对工作日的早、中、晚间值班,值班人员可相应延迟或提前1小时上、下班吃饭,以便于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前返回值班岗位,确保一天24小时值班到位。
二是加大对安全保卫工作的投入。定期对消防、报警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更新,确保安全保卫工作所需的经费落实和基础设施齐全,使要害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各单位还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搞调研,及时组织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和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局党委还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经常就安全工作下发文件通知,仅今年以来,就制定下发了3个关于加强安全工作方面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就车辆安全使用管理、安全保卫、人身安全等工作进行强调,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不出问题。
三是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工作制度。在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和注意节假日安全工作。每年五一、十一及春节长假期间,局党委都专门下发通知,就安全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实行节假日期间人员外出备案报告制度、干部24小时联系制度及车辆集中停放制度,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财物安全。
四、车辆管理工作
我局基层单位多,公务车辆较多,近年来,在车辆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按规定配备、更换车辆。认真执行市局《车辆管理规定》,对因工作需要需配备、更新车辆的,及时向市局申请报批。近年来,为方便基层单位办公,我局先后为每个基层单位配备、更新了两辆车,都严格按规定进行了报批。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控;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4301
1引言
企业集团的出现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而产生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实际操作问题,如权复杂、财务管控多层次、财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不利于企业集团的管理和资源利用,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对各成员企业实行统一的协调和控制,才能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产生规模效益。所以,通过对集团资金管理方式进行剖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深入探讨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控资金管理制度得以完善。这能够促使企业集团可持续的成长,进而达到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资金管理制度
在现实中,企业集团的资金往往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需要对集团资金进行严格管控,努力使其在非均衡中实现相对的均衡。集团资金管控制度既要考虑目前集团财务管控存在的问题又要考虑集团财务管控未来发展的需要,具体内容如下:
(1)下属公司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结算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并接受投资公司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在下属分子公司的内部,还应该完善已有的资金管理手段,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能和责任。
(2)各分子公司都应该明确规定资金的审批制度,如责任人、财务权限、审批流程等。各公司要将制定的资金审批权限管理制度及审批流程报投资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后备案。具体资金业务审批权限见表1。
(3)分子公司筹资的款项和调配的资金必须服从集团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资金的支付必须严格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最新的《银行结算办法》、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2011年)和本单位的资金审批制度规定,按照银行的相关结算规定来进行操作。各公司按不同经济业务的性质指定资金支付的审批付款程序。经办人员必须按照资金管理审批手续来进行相关操作,否则经办人员有权拒绝支付。
(4)各分子公司应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清账工作、资金归口等都应明确责任人,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各公司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经营情况,设定最低可动用资金限额标准,以压低各单位银行贷款规模,确保资金高效运营。
参考文献
[1]张军平.浅谈集团财务管控中的服务平台建设[J].会计师,2014,(11).
[2]刘波.浅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财经纵横,2010,(6).
[3]朱华建,张盛勇.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核心内容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4,(5).
( 一) 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1. 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许多单位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
2. 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务部门当成“钱袋子”,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
3. 对经费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有的单位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惯例,随意性较大,业务流程控制往往过于简单;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
(二)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 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对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还有的单位本身就没有岗位职责说明。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迄今还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靠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谁也说不清应该怎么做,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且相互之间不相协调配套。
3. 印鉴保管上的漏洞较多。应该说这是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疏漏,有的单位将财务章和法人章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还有的单位将支票、财务章和法人章同时由出纳一人保管。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家底不清
1. 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发票内容笼统,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等
2. 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比如预算外收入挂在往来账,以此来掩埋收益。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还有的单位,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支出核算混乱。
3.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存在账外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也未反映到业务台账中的现象。
(四)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
1.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牵制制度的精髓。但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比如出纳兼任记账、记账兼任复核等。
2.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要求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要有明确的授权审批主体、授权审批金额权限和审批流程。但从调查情况看,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这虽与单位规模较小的特征相适应,但有可能影响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3.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追加项目仍有很多,弹性较大,且部门预算没有在单位按组织体系细化,影响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财政对部门单位有了预算,但部门单位内部并没有按组织结构对财政部门预算进行分解细化,仍是“实报实销”。也就是说,财政对部门单位有了预算约束,但部门单位内部并没有对各处室人员的责任预算约束,其结果只能是总量超预算。
4.财产盘点制度未能有效执行,账外资产时有发生。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思考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单位负责人应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二)增强会计基础工作
财政部门需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培训教育,并建立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
(三)完善部门预算制度
首先是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其次是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
(四)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一)推行集中核算制能够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受财政部门领导,编制、人事关系不在委托单位,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与单位之间的附属关系,使会计人员能够排除行政干扰,依照会计法规赋予的职权办事,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人和事进行抵制并向财政机关报告,从而有效地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减少经济领域的违纪、犯罪行为;可以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因坚持原则而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以及防止单位任用不称职的会计人员。
(二)推行财会集中核算制有利于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在财会集中核算制下,会计工作的独立性相对增强,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督通过集中核算制转移到单位内部,这使得会计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改变了过去“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状况”。
(三)推行财会集中核算制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财会集中核算制,可以降低贪污行贿、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为政府和政府部门了解和掌握国有资产的真实数量和状况提供可靠保证,减少因决策失误可能造成的资产损失和浪费,防止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和恶意经营等现象的发生,遏止或减少铺张浪费,进而能够提高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
二、财会集中核算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监督职能有所削弱,出现“三不管”现象。单位财务进入核算中心后,单位领导认为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须严格审核;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受、报账的“票据传递员”;而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主题不变、预算体制不变、理财机制不变”的原则,认为自在单位,其职责是核算,监督有难度。于是会计核算中心和结报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这使得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各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为突出,对来往款项的核对和清理有所放松。
(二)单位内部制约机制有所削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单位取消了会计、出纳岗位,设立“报账员”,负责单位日常经费收支,进行记账、报账,保管单位财务印章,领取各种票据,负责单位收款收据的开具、收款和结报工作,使原来分别由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承担的不相容职务变成了一人负责,缺少了本单位财务内部的制约环节。
(三)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有所削弱。主管部门所属的二级单位,其资金原来是通过主管部门转拨的,主管部门可以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向、进度进行监督。而现在进入会计核算中心的二级单位,其相关资金均由会计核算中心直接拨付,致使主管部门不能随时了解、掌握资金的动态,造成监督有一定的难度,专项资金也是如此。
(四)各结算单位没有达到“四统一”的要求。按照“四统一”政策的要求,市直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党派团体、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经常性经费、专项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单位经办管理的政府专项基金及专项资金均应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然而,一些单位除主管局自身有一套财务账外,下面非一级法人的科室都设有财务账;一些单位仅将主管局自身的财务账纳入集中核算,而科室财务账仍留在单位;一些单位仅将经常性经费纳入集中核算,而其他经费则留在本单位;一些单位还将原本一并核算的收入分割出一部分转移到下属机构入账;部分单位将财政性资金流入所属的工会、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所有这些,都逃避了财政监督,成为单位超发奖金、补贴和违规支出的避风港。
(五)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分散在单位,造成会计管理职能难以深入,虽然强化了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但弱化了会计管理职能。单位的会计活动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撤销会计机构,取消会计岗位,等于取消了财政工作的基础,给财政的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加强解决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三、改进财会集中核算制的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三不变”原则,完善监督体系。各核算单位要继续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按照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做好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和结报工作。鉴于原单位的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已部分转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财政部门要根据《会计法》的原则,明确界定会计核算中心与报账单位在会计处理、会计监督等方面的责任,以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核算单位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一要配备相关人员,改变目前“报账员”集会计、出纳及“票管员”与一身的现状;二要充分发挥单位纪检机构、纪检人员的作用,使其承担财务支出真实性审核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和扩大核算内容,确保“四统一”落到实处。一是限期取消各单位下属非独立法人的科室财务账,将其一并纳入单位财务账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二是限期已进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各单位将未纳入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基本建设经费等统一纳入集中核算;三是建议政府通知各单位对下属独立法人机构或经济实体进行财务自查,凡属本单位的各项收支往下转移的应限期整改;四是扩大核算内容,将与单位有关的工会、学会、科协、研究会等社会团体的经费一并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
(三)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职能。对于招待费、车辆费、会议费等支出项目,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一个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明确开支范围和报销标准,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明确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事项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防止擅自或超权处置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加强基本建设、维修装潢工程等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有关单位应及时提供工程设计、招标、项目前期费用、预决算及价款结算等相关资料,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资金拨付。
摘 要 本文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对策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基本建设 财务管理 对策
2002年重新修订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让我国的财政投融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这些成果在竣工项目的建设成果中都能够体现出来。但是,在基建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程序存在漏洞,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设单位跟设计单位不同,大多是临时组成的组织。因此,其业务能力难免会良莠不齐,存在着一些“外行人”。这些成员对项目基建的程序不了解,业务不熟练。其处于领导层的时候,就容易把建设单位的工作重点放在工程的形象方面。而忽略了管理的基础工作。有的项目并没有按照合理的程序来进行。例如在招投标、合同、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管理的漏洞。有的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不规范,合同的内容不清楚,对工程的单价等方面没有做明确要求。这就降低了合同本身的约束性,容易形成隐患,影响工程的进度和稳定。而有的项目在质量的监理方面没有严格进行,不是现场进行资料的验收,这些都是管理上的漏洞,也是因为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的。
2.对资金的管理不严,成本控制不足
这指的是基建项目中,在投资方面出现超出预算的现象,没有按照预算来进行。甚至有的项目没有经过规划就扩大建设的规模。让建设的标准提高。导致项目的投资被迫增加,出现超出概算的情况出现。让项目的资金缺口变大,出现拖欠款项的情况出现。
3.项目成本、支出管理混乱
有的建设单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将单位自有资金负担的社会摊派和捐赠款,归入建设成本。从账目来看是超出概算的,但是却没有相关的补报和审批的手续。
4.基建财务管理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
在一些建设单位中,领导层对基建财务的管理不够重视。有的财务人员并不是专业的,对基建的相关程序、内容和规章制度也不清楚。这就让基建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第一,财务人员在准备的阶段没有进行实时参与。有的财务人员甚至不参加工程的招投标等环节的操作。对于基建的资金和成本的管理也就不能够良好地进行。第二,财务人员的审核不够严格。在建设进行中,基金的来处和去向,工程的价款结算等都是财务人员审核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根据工程的概算等原则来进行审核使用,就会出现浪费的现象,造成资金的流向不明确,也就是贪污、挪用等情况出现。第三,工程竣工,项目的账款仍未结算。
5.筹资不及时
在一些比较大的项目中,资金往往很难及时到位。而由于资金未及时到位而产生的一些后果,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会让工程中途停止。这就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6.财务决算不及时
在一些建设单位中,对竣工财务决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就会出现在工程验收竣工的财务决算未能及时进行。在工程交付使用后,需要尽快进行财务决算。这关系到下一步的评审工作的进行。项目竣工很长时间后才进行决算,就会让一些环节不能正常进行。
7.会计审核不规范
在一些建设单位中,对资金的管理没有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而且会计的审核也有漏洞。有的建设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不够严格,没有相应的审批制度。在资金的使用和储存方面,没有明确的记录,也存在混合使用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基建财务管理中,对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仍然存在着浪费、挪用等情况。虽然近年来体制的改革等,让资金的来源和投资的结构有所改变,但总的来说,基建财务的重要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加强政府的决算评审作用至关重要。
二、相应的对策
1.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
针对建设单位的主要领导,应该明确其责任。让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监管力度。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完全按照相关基建财务制度来进行,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应该健全基建财务内部管理的制度,让相关人员形成配合财务人员进行决算等工作的意识。在工作完成以前,原机构及主管人员不得拆分离开。对于专项资金,应该专户储存。并且对于资金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进行审批使用。加大节约意识的宣传,杜绝铺张浪费的情况出现。对于不合理的使用、申请资金和滥发补助等现象应该予以坚决的打击。
2.健全制度
第一,加设相关的拨款程序。将资金的拨付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地使用专项资金,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第二,加设采购试点。针对项目的超出概算的现象,提高项目的效益。第三,加强资金的动态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流程进行检测,确保资金的使用与项目进度相符合。通过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第四,在项目的审计方面,对于项目应该分类审核。
3.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健全审批制度
根据相关制度,财务决算应该在竣工三个月内进行。建设单位应该积极组织财务人员针对工程进行竣工财务决算。争取做到及时、完整、精确。而对于没有及时办理财务决算的,不得再从基建投资中进行资金的调用。财政部门作为基建财务的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财务决算的审批职能。也就是说,财政部门对于不按时办理财务据算的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程序审批制度,不再拨付建设资金。这有助于加深建设单位对于财务决算的重视程度,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
三、结语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对于工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贯穿着工程的各个环节。因此,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工程的有效进行有很大的影响。某些建设单位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财务管理不严格的结果,直接影响了的效益。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中,有一些是需要建设单位积极配合就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建设单位端正态度,积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管理程序操作。
参考文献:
[1]杨述航.关于基建会计与经费会计并轨问题的思考.会计之友.2009.
1 在会计档案的存放管理上,做到会计档案专库、专人管理
会计档案不与其他门类档案混放在一个库房中,会计档案用会计专柜存放,定制会计岗以专人来管理会计档案,其他人不得随意进入会计档案库房。查阅会计档案时安排在专用的阅览室,并由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监护,查阅人不得翻阅与查档无关的其他内容。
2 前端控制——档案利用的审批印签备案制度
2.1 在油田所属各单位实行会计档案利用的审批印签备案制度。各单位根据油田《档案借阅制度》的要求,同所在区域档案室协商确定实行利用审批制度的档案门类、审批部门和审批负责人(参见档案利用审批印签备案表),然后,交到档案室备案。一般每类档案的审批负责人应确定2人,以便第一审批负责人出差不能履行审批责任时,不影响正常的借阅审批。附表“利用审批负责人签名”一栏,应由利用审批负责人本人亲笔签名,不能使用个人印章代替。
2.2 油田外部单位人员借阅会计档案审批备案制度。为了加强油田会计档案的借阅管理,保护商业秘密,维护油田的合法权益,现将油田外部单位(人员)查阅油田会计档案的审批、签字备案规定如下:
2.2.1 油田外部纪委、检察院等单位(人员)查阅油田会计档案,由局纪委监察处审批备案并通告局法律事务处,同时,通告局财务资产处或分公司财务资产部。
2.2.2 工商、税务等部门及油田外部财务部门查阅油田会计档案,分别由局财务资产处或分公司财务资产部审批备案,并通告局法律事务处。
2.2.3 地方法院、公安等单位及律师查阅油田会计档案时,由局法律事务处审批备案,并通告局纪委监察处,同时,通告局财务资产处或分公司财务资产部。
3 严把会计档案借阅关
3.1 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利用,原则上不得借出,有特殊需要须经上级主管单位或单位领导、会计主管人员审核批准。借阅档案必须持有所在单位介绍信,介绍信要注明借阅人姓名、用途、利用范围、是否复制及借出时间等。档案借阅归口审批单位可在原介绍信上签署意见并盖章,也可换介绍信。经过审批签字后方可到档案室进行借阅或者复制,并做好登记。
3.2 借阅人凭审批权限规定的介绍信借阅会计档案资料,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介绍信内容,不得任意扩大借阅范围。借阅或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等,要保证档案资料的清洁、完整。查阅人需复印时,由档案管理员陪同复印。对需要出具档案证明的,要认真核对摘抄或复制内容。
3.3 严把入库前检查关。归还会计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人员要逐件、逐页清点,检查无误后,在借阅登记本上注销并签名。
4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保密制度
建立《会计档案工作人员职责》、《会计档案保密制度》和《会计档案查阅制度》,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会计档案利用保密制度要细化,应具有可操作性,能指导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
5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缺少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导致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的资金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都缺乏相关的监督和审计。由于相关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再加上的内部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缺少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的内部控制工作不能有效的进行,使的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断下降。
(二)财务审批制度不完善
一些在财务审批上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不但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行,而且加大了资金的使用风险。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很多,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许多的财务审批制度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具体进行落实,内部工作人员之间没有监督和制约,部门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审批。因而导致内部人员的徇私和部门随意使用资金的情况,并且监督计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很难被发觉,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从目前情况分析,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偏低。部分的财务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能全面理解和认识?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此外,一些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质,甚至会出现利用自身的职权,以权谋私获为自己获得利益,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的社会声誉,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不利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构建合理的财务部门组织框架,组织框架是否清晰明确是财务内控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且强调明确机构设置,导致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及管理权限,突出工作流程的合理化;其次,制定优奖劣罚的制度,并在内部严格的执行和实施,奖励那些工作态度认真、同时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的员工;最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将相关责任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以此来明确财务管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权力,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实行轮岗制和考核制度,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二)完善财务审批制度
务必要注意修订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强化支出管理,对各项支出的标准、范围及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严格按照层级审批施行,每一笔支出必须有经办人、科室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以及分管领导的签字,层层把关,相互监督制约,切实保证每笔支出合理合法。除此之外,应该严格执行财务公开规定,按照全面真实、便于监督的原则,将单位各项支出的标准、范围、程序等内容公开,将政府采购、车辆燃油费、食堂支出、各项维修费等情况在例会上进行公开,增强财务经费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
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思想理念进行培训,重点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形成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同时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避免暗箱操作以及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第二,要注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锻炼与各个工作部门协调沟通的能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让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
(四)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为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应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第一,增强系统的设计控制,要选择合理的软件以及相应的供应商,最大程度上避免信息软件质量问题或者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在确定好软件之后,还需要对软件采用非常谨慎的可靠性测试,从而及时准确的发现结构数据或者是程序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给造成损失;第二,增强系统的安全控制,财务信息管理安全风险方面的因素包括系统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方式等,其中系统技术水平可以在设计以及试用阶段进行检测,从而及时的发现系统安全风险方面问题,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