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

第1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畜牧养殖产业是我镇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我镇三农工作的重点。我镇始终把握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不放松,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镇畜牧养殖业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畜牧养殖产业基本情况

镇是县三峡库区淹没搬迁大镇,受移民搬迁建设影响,全镇经济受到一定制约。目前,我镇正处在工作重心由移民大搬迁向调整为经济恢复的转型时期。历届党委、政府特别重视畜牧养殖产业的建设,在稳定粮油菜、巩固林果特的同时,突破性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为助推全镇经济发展,振兴“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

镇下辖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496户,13309人,乡村劳动力9175人,畜牧养殖户3575户,占农业总户75%。2011年牲猪出栏28183头,山羊出栏20014只,肉牛出栏104头,截止今年4月底全镇母猪存栏1999头,同比增长25%,牲猪出栏10085头,同比增长30%;存栏22247头,同比增长8%;山羊存栏25249只,同比增长35%;出栏8823只,同比增长9%。养牛629头,同比下降1.2%。现有养猪大户21户,其中万头规模1户,100-500头大户5户,100头大户15户。养山羊100头以上大户15户,200只以上的4户。有专业合作社3个。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镇从人口数看,农村人口数基本占全镇总人口数50%,属于半城半农结构,“三农”问题涉及面广;从地理位置看,农村散布在全镇海拔200至1200米的山坡地上,大规模种植难度大;从经营方式上看,一般低山以种植柑橘、蔬菜为主,高山半高山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零星经营方式难成规模;从技术上看,农民对先进实用科学技术掌握少,依靠传统模式多,增收难;从收入来看,去年农民人平纯收入为4225元,收入低而且持续增收难。鉴于此,历届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把畜牧产业当作农民增收支柱项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围绕农民增收,更是提出“壮大畜牧产业、做精蔬菜产业、提升柑桔产业、培育核桃产业”的发展思路,做到政策集中投放、资金捆绑投入、干部倾斜调度。镇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畜牧养殖业工作,确定工作专班具体抓落实,下发专门文件统一全镇行动;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和目标;党政班子成员实行一帮一结对联系养殖大户;编印畜牧养殖常识及操作办法,送户上门人手一册,规范指导实际操作。

(二)上下联动,真抓实干

为把畜牧养殖业培植成我镇的支柱产业,在全镇上下营造支持、帮扶、壮大产业的良好的氛围,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一是工作专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专业户到我镇考察,目前已引进江苏的李传忠,利用畜牧场现成的资源,形成年出栏牲猪万头的规模;二是就地扶持培育养殖大户,对条件较好的本地能人进行资金、技术、土地和材料资源扶持,培育出养殖大户达20户;三是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争取县级以上项目资金,扶持奖励资金100多万元,镇每年从财政资金中解决10万元,专门奖励养殖大户。四是强化服务保障,首先是开展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的培训,每年开展3-4次培训,养殖户参训率80%;其次是抓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配套,每年春防率达100%,疫病发生率在全县最低。从良种引进、免疫、春防、治病等系列工作层层把关,层层抓落实,让养殖户知道为什么,怎样做,使养殖户靠养殖业赚钱心中有了底,从而变为自觉行动,推动了全镇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五是积极探索畜牧林业套作模式,即利用发展核桃基地契机,鼓励林下套作牧草,发展畜牧养殖。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打工经济冲击畜牧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年轻有知识、有文化、有劳动能力的均外出务工,靠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有本事、有一定资金实力的都弃农异地从事二、三产业,仅剩下妇幼和老弱病残人员看家护院,原一家一户传统型的养猪习惯逐步被“打工经济”取代。传统的一家一户每年靠养几头猪过年解决油盐钱的观念逐步被淡化。目前刚刚兴起的养殖大户和规模化养殖模式尚未形成大气候,养殖大户尚未形成队伍,规模养殖尚处在启步状态,其规模和存、出栏量跟不上分散养殖减少的速度,形成点面失衡,导致畜牧产业总量下滑。

(二)市场价格和疫病风险因素制约较大

1、价格制约因素。几年来粮食和饲料价格成倍风涨,社会劳动力和与畜牧养殖产业相关的地方材料价格成倍涨价,导致劳动强度较大的养殖业成本巨增,养殖户难以承受。目前,肉类产品价格跌幅达25%以上,尤其对牲猪产业冲击较大,牲猪价格已由年初的每公斤16元多降为不到12元/公斤,据春防统计,当前仅分散养殖牲猪的空栏率达到30%,而去年同期只有20%左右,牲猪养殖的空栏率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一涨一降形成剪刀叉,让养殖业基本无利可突,严重锉伤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2、疫病风险因素。近年来,危及畜牧养殖产业的“高热病”、“水肿病”、“口啼疫”等疫情时有发生,其特点是疫情面广,死亡量大,养殖户损失惨重,让农民谈疫色变,疫病风险极大地制约畜牧产业的发展。

(三)资金短缺的困难影响产业的壮大

畜牧养殖业发展壮大必须走扶持大户,建立基地的路子,形成养殖、服务、产供销一条龙式的产业化模式,即“农户—基地——公司”。但由于农村农民经济比较困难,缺乏资金实力支撑,金融部门放贷手续繁杂、程序过多、门槛较高,成功贷款的比例较少,且额度较小,导致养殖业投入不足,扼制了养殖业的发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更难以培植大户,建立基地。

(四)政策不配套缺乏机制保证

近几年由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养殖产业号召的多,重数字抓指标,实际对制定培植养殖产业发展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尚不完备;缺乏具有强制力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等机制保证;以点代面,局限于培植几个大户,建立几个基地,没有形成大产业、多举措的大气候。

(五)服务保障不够完善

要使养殖业逐步得到发展壮大,必须当作一项大产业给予有力的服务保障。但目前服务保障能力与产业发展需要相差甚远。一是品种繁殖和引进的无序化。目前县域内种羊、种猪、种鸡、种牛繁殖无法满足本县养殖业发展的需求,60%靠养殖户自主从外地四面八方无序购进,且大都为二道贩以谋利形式所为,导致品种杂劣,疫病隐患突出。二是服务队伍的弱势化。近几年来,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催生养殖产业全方位推进,多元化发展,但畜牧业管理和服务保障队伍受体制改革、人员转制等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发展壮大,部分甚至有些消弱,工资待遇低影响积极性,导致服务保障队伍跟不上产业发展要求。三是疫病点面的扩大化。品种引进的多元和气候环境繁杂变化,致畜类新旧疫情交替发生,发病率高、死亡量大,疫情防治不堪重负,畜牧养殖业风险加重。疫病防、治分离,目前,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只管疫病防御,治疗工作仅靠没有纳入统一管理的乡村兽医承担,且无保证,重防轻治的状况严重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

(六)污水废物影响生态环保

由于投入不足,缺乏规范,畜牧养殖产业形成污水废物,目前仅靠挖条沟、建个池的临时性土法收储解决,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存在疫病隐患,制约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三、几点建议

畜牧养殖业是我镇乃至全县历史传统型的大产业,大产业必须有大气候,大举措来保证,为保证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培植,良性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保证。

一是制定配套政策。编制量化目标规划,出台扶持办法和工作措施;加强部门合作,组织部门联动,给予土地、木材、交通运输、医药、饲料、良种、金融资金等方面扶持和帮助。编制养殖大户、建立基地发展规划到点、到项、到年度计划;明确金融融资办法,适当降低门坎,相应提高贷款额。

二是壮大专业队伍。对因体制改革带来的人员不稳定,队伍不健全,服务不配套的状况加以改善。改革疫病防、治分离状况,把疫病预防和治病职责任务,统一纳入乡镇站所的服务范围,疫病防疫人员和兽医人员资源纳入统一管理使用;通过在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选配专业技术人员,配齐配强管理服务队伍,力争达到1村1名疫病防治专业服务人员,并保障人员的相对的稳定;落实有保障的绩效工资待遇,将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和疫病防治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支付,适应畜牧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和保障需求。

第2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1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优化畜牧养殖业发展环境

推动新农村建设,养殖业发展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产业之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班子应把握全局,制定畜牧养殖业的总体发展策略,明确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动畜牧养殖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促进其发展。同时,还应创新发展机制,在学习国外优秀发展案例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畜牧养殖业的粗放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努力做到节省空间,省时省力,优化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环境。

2努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质量

在建设新农村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时,应及时向农民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质量。在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时,可以通过统一辅导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专门培训,同时,也可以请科研人员下乡指导,手把手引领养殖人员掌握先进技术。此外,还可以引领养殖人员到畜牧养殖业发展成果显著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养殖经验。乡政府部门也应给予相应扶持,推动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与发展。

3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与先进技术,提高畜牧养殖业的产业效益

先进的技术、高端的人才,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应聘用高端人才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行指导,根据当地的环境、设施等实际情况通过课程培训、实践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将先进的技术教给农民,在教授过程中,应选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以简单的形式努力将技术传授给每一位农民。引进先进的技术,实施专业化生产,促进畜牧养殖业的信息化与集约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4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

畜牧养殖基地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划区轮牧,做好冬季防灾、春季抗旱设施,虽花费一定资金,但会收到很好地效果,有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此外,还应进行可持续发展,对于畜牧业来说,引进优良草种,推广种植效益高的饲料资源。对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进行鼓励,实施奖励政策等,将其推到实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做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同时拥有。

5加强监管力度,保证质量安全

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虽成果让人欣慰,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三聚氰胺牛奶、长江流域死猪、瘦肉精事件等等都让市民感到震惊与恐惧。畜牧养殖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信任危机。因此要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法律上对相关产品生产与经营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及是否高效实施进行监督。畜牧养殖企业应制定相应规范,层层把关,对畜牧养殖产业进行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在生产的各个部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假冒伪劣问题的出现,促进新农村畜牧养殖业的优质发展。

6建立、完善动物疫情控制体系

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动物疫情控制体系。对检查部门进行分权制衡,明确各部门职责。应用先进的技术对动物疫情进行检测与防治,投入适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研究,以前瞻性的眼光及时预防,一旦疫情发生,及时将患病动物进行处理,控制疫情范围与患病数量,及时请相应专家进行防控与治疗。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疫情防治体系。同时,加强向村民、居民宣传相应疾病的预防措施,做好疫情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止禽流感等疫情的发生,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声誉与经济利益。

总之,我国当前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畜牧养殖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畜牧养殖业作为新农村农民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应当在学习其他优秀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特点,凸显区域特色,进行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优秀的科研人员,以突出的效益,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使广大农民发家致富,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畜牧养殖业的优质发展,从而让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作者:鲍鹏宇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第3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从2009年到2013年,旬邑县的生猪养殖业在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几年间,新扶持产业支柱地位不断强化,果业与生猪养殖业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水平显著增长。但还应充分认识到: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化生猪养殖仍存在诸多影响其发展的问题。

以下是通过对旬邑县十几个镇、社区的生猪养殖情况进行调查之后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及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生猪养殖 问题 对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70-02

一、存在问题分析

1.区域产业布局未完成,相关产业链较短,畜产品加工业有待发展

目前,旬邑县的生猪养殖主要进行的是猪的育肥生产与外销,只占有相关产业链中很少的一部分环节,并不能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处处受到产业链中其他生产环节的掣肘,没有长足发展的出路。从长远来看,如果缺少产业链作为支撑,那么,单独的畜牧养殖生产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助力将随着市场的变化逐年起伏不定。因此,合理构建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2.政府对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各方面投入不足,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发展滞后,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当前旬邑县许多镇、社区的畜牧兽医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基层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数量不足,有经验、有学历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各镇、社区畜牧兽医站均不同程度的缺人,有的甚至出现了从业人员断层、在职人员年龄偏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各镇、社区发展生猪养殖业的步伐。

3.规模化养殖场技术人员缺乏,生产管理人员水平低下,专业素质较低;中小养殖户思想落后,防疫意识差,技术培训工作刻不容缓。

在许多养殖场、养殖户,我们发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饲养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是参照书本或借鉴来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当然的想法来组织生产,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作保证,因此,很多养殖场生产效益较低。同时,因为缺少专门的技术培训,许多人在生产中不能科学地使用疫苗、药品及卫生防疫用品。甚至,有些养殖户在猪群发生疫病后凭自己的经验采取治疗措施,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给疫病的进一步扩散埋下了隐患。

4.市场信息闭塞,相应市场变化缺少信息评估,养殖户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动向调整养殖规模

畜牧产品市场需求忽高忽低,波动比较大,由于许多养殖户不了解市场动向,又不会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准确判断,所以盲目的进行养殖生产。在猪群存栏方面,养殖户根据自己的能力,为求稳定,一直维持一定的养殖数量不增不减,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养殖户不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及时作出调整,因此,生产上会蒙受损失,从而打击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5.部分镇、社区政府、畜牧站督导工作不力,宣传不到位,致使生猪养殖发展计划进展缓慢

由于部分镇、社区对畜牧经济发展缺乏准确认识,对发展畜牧养殖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其重视程度不够,使部分乡镇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宣传工作不到位,许多农民对发展生猪养殖相关政策不甚了解,对个人搞养殖抱有警惕心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乡镇,有的村子有许多农户搞养殖,而有的村子却连一栋猪舍也没有的现象。

二、相应发展对策与建议

1.抓好中介和畜牧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全力促进畜产品流通

首先是,积极抓好各镇、社区养殖场的建设工作,走产业化经营路线,积极搞好销售渠道,形成一个内联基地、外联市场的畜产品流通渠道。其次,要加强畜牧科技信息服务,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实现养殖户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从而促进本地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2.结合果业与畜牧养殖业实际情况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兴起,一些养殖大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因此,要积极推广果畜结合的循环养殖模式。多发展沼气项目和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解决猪粪污染问题,推行绿色养殖工程,力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畜牧养殖。

3.未来几年,重点鼓励中小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

在旬邑县各镇、社区的养殖户中,中小养殖户占据将近一半的数量,其养殖规模仅限于1―2栋猪舍,但生产积极性却很高。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应该重点扶持这一部分养殖户,继续扩大全县生猪养殖规模。

4.建立健全防疫体系,提高基层从业者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5.完善畜牧生产社会服务体系,稳定技术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基层单位技术方面资金投入,将定期对养殖场、养殖大户所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工作纳入基层站日常工作范畴。

6.多吸收外来生产经验与信息,鼓励养殖场进行生产设施、设备的升级与改造,尤其是猪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快促进畜牧产业转型与改革。

7.重视本乡本土黑猪资源,积极进行土杂猪育种试验,在特色生猪养殖方面多下功夫。

8.注重宣传工作,明确公布国家关于生猪养殖的各项审批政策,资金补贴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畜牧生产上来。

三、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深化,各项辅助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不断得到落实,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从县域经济来看,旬邑县的生猪养殖业必将有一个较长远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百万头生猪大县”的立项,有力地拉动了旬邑县果畜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该产业中去,使县域养殖业向着产业化、板块化、链条化的方向不断迈进。针对新形势,我个人对本县生猪养殖业未来的发展动向及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测:

1.产业升级,结构不断优化

今后,旬邑县的生猪养殖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继续调整,革新不断深入,板块加速形成。由此,生猪养殖业多元化投资格局也将逐步确立,果业与生猪养殖业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2.散养户终将退出历史舞台,集约化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标准化养殖技术继续得到推广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散养户的数量将逐渐减少,最终消失。而养殖场在现有基础之上,规模将继续扩大,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也将继续推进。全县成规模养殖户数量预计在未来的三年仍然会以年均13%―15%的数量递增,到2015年全县能繁母猪保有量预计将维持在5.5万头以上,肥猪年出栏量将超过100万头。

3.配套产业种类增加,产业链逐步形成,区域市场竞争力增强

随着旬邑县生猪养殖大县建设工作的推进,在未来,可预见将有更多的与养殖业有关的行业在这里发展,共同构成区域性产业链,辅助本地生猪养殖产业的扩增,使得旬邑的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4.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机制更加完善

随着生猪大县建设工作的深入进行,未来,县域内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带动与支持下,逐步完善防控体系,确保旬邑的生猪养殖业顺利发展。

第4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把新型工业集群化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样的决心和信心为印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5年必须打赢4场硬仗,努力实现大发展、大建设、大提升。”县委书记肖洪谈到近期发展规划时很是振奋,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极具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的清晰轮廓:将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步伐,全力推进新型工业、茶叶产业、生态畜牧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率先跨越,聚指成拳,使四大产业成为牵引全县经济加速发展的主动力,激活县域经济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新型工业促转型

该县按照“抓工业就是抓跨越”的工业发展思路,围绕资源、市场、农业、旅游兴办工业。以能源、冶金、建材、旅游工艺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基地的发展方向,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度高、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及客商投资印江的“沃土”。采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措施引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以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引子,在资源丰富及区位优越地区建立了东北部工业集聚带、建材工业集聚区、特色食品工业园区“一带两区”工业聚集区。积极引进符合国家政策、科技含量高、牵动性强、投资额度大的项目落户工业园区。目前“一带两区”工业聚集区已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多家。

以工业聚集区为载体,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发展,企业集中布局中,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工业发展新模式。特色食品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了鑫隆肉联厂、东太茶叶加工厂,初步形成了具有印江土家特色及优势的食品加工企业集聚群。目前,东北部工业经济带上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建材工业集聚区有规模以上建材企业10多家。已初步形成特色食品、冶金、建材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的工业发展格局。

在积极开发当地资源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走新型工业发展的道路。凌江石材厂年产10万立方米石材型材、梵净山金顶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技术改造投资3.5亿元。

该县立足现有工业,着力优化工业布局,发展“专、精、特、新”工业,建立了3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以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0%予以追加,用于对“有前景、有效益、有特色”的工业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扶持。

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品牌,拓宽企业市场。巨创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其生产的微晶石木纳米地板2009年获得贵州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证书、“装饰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微晶石木纳米地板”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新产品、新技术三等奖。该企业已获得近40项专利。

茶叶产业树标杆

日前,印江获得“中国名茶之乡”授牌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同时,该县洋溪镇茶场、净团茶叶公司、银辉茶叶公司选送的大宗茶均获一等奖。至此,印江梵净山绿茶在获得“贵州五大名茶”、“中茶杯金奖”等一项项荣誉后,再添荣光。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立足现有茶叶产业现状,鼓励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以区域开发为基础,连片种植为重点,积极巩固拓展茶叶种植老区,大力加快新茶叶的发展。制定了选好茶区、茶地、茶苗和茶农的“四个选好”及由荒山荒坡种茶向好田好土种茶转变,由分散种茶向专业村、专业组、专业大户转变,由布局分散向集中连片转变,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四个转变”的茶叶发展方略。

该县大力鼓励农户、干部职工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独资、联办、领办建设茶叶基地,推动茶园规模化建设。目前,全县采摘茶园的下树率达70%以上。

加大对茶叶的科技投入,增强茶叶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茶叶标准化管理,着力巩固茶叶品牌。整合全县茶叶品牌,组建茶叶协会,着力打造印江“梵净山翠峰茶”品牌。大力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效益。对茶叶进行统一格式包装,统一宣传,对省内外梵净山茶叶专营店或代销店设立了统一的门面标志。

在提高茶叶品牌的基础上,加大茶叶品牌的文化建设,增强茶叶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茶文化的发展之路,把独具印江特色的土家、佛教、书法、红色等文化有机融入。组建了“印江茶漾”文艺表演队,作为印江茶叶文化拓展的“先遣队”。在茶事活动现场表演书法文化、土家文艺、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编制了歌舞《欢迎你到茶乡来》、茶艺表演《龙凤呈祥》和《梵山茶韵》等节目,把茶叶文化融入了文艺表演活动中。先后在全国各地表演印江茶叶艺术20多次。

全县茶叶面积达12.6万亩,成园茶叶达4万亩。茶叶的规模化发展促进了茶叶生产专业乡、专业村的形成。已形成了洋溪、杉树、缠溪、天堂4个万亩茶叶乡镇 ,建成了蒋家坝村、后坝村、团龙村等17个茶叶专业村,全县茶农达到了5.6万户。茶叶产量从2008年的2115吨增加到2010年的2800吨,产值从0.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目前,该县正在规划建设了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3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20个,在茶园面积集中区规划建设15个茶青交易市场。

生态畜牧壮基础

该县围绕畜牧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工业理念谋划畜牧发展,把畜牧燎原示范带、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畜牧发展的突破口。采取能人领办,大户联办,龙头企业创办,农民自发兴办等举措,畜牧产业总量快速提升,畜牧经济比例得到提高。

规划建设了四条畜牧燎原示范带,采取以点带面措施,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地处畜牧燎原示范带上的勇创、财源、大云三大科技养殖园区大力发挥科技养殖的带动作用,全力推动全县畜牧养殖大提速,大繁荣。引导周边群众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畜牧养殖。三大科技养殖园区带动了360余农户发展养殖业,存栏种猪达3500余头。

目前,该县畜牧燎原示范带上有养殖小区272个,其中联户型养殖小区45个,四条畜牧燎原示范带现存栏纯种母猪1500多头,二元母猪1.6万余头。全县有9个种猪养殖场和34个优质三元仔猪基地,存栏种母猪近2000头,二元母猪近1.7万头,基本形成了东、南、西、北良种布局和良种繁育场、优质仔猪基地、商品猪养殖三级配套体系。

该县畜牧养殖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效益化。目前全县有畜牧加工企业13户,5家获得地级畜牧龙头企业,促进了畜牧产业的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公司连组织,组织连畜牧户的畜牧养殖产业化发展机制。预计2010全县实现出栏商品猪26万头,肉类总产量近3万吨,水产品产量2700余吨,禽蛋产量224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7亿元。

旅游突围优产业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坚持“特色、精品、文化”的旅游发展战略,按照“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城镇围绕旅游建”的思路。积极发展旅游经济,着力增加三次产业比例,健全县域经济。

对旅游公路沿线7个村400户农户进行了土家民居改造,鼓励民居改造群众发展农家乐、乡村旅社等旅游相关服务行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及景点景区的打造,着力提升旅游发展的硬实力。民族体育场、文昌公园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已进入后期建设中。争取了全省唯一一个古法造纸博物馆落址合水镇兴旺村及团龙民俗博物馆、团龙篝火广场等旅游重点项目。2010年全县开工建设的旅游相关设施重点项目34个,目前已完工24个。

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培育特种养殖场与旅游观光业结合起来,增加了旅游新看点、新玩点。引资400多万元的新寨乡小云村梵净山高老庄特种野猪养殖场,把野猪养殖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生产加工野猪特色食品,全力打造印江特种野猪食品品牌。

第5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一、立足发展促增收

。四是林下生态养殖集中发展。重点在白马二酉村、金山新塘村规模建设林下生态鸡养殖小区,达到年出栏优质土地鸡100万只的规模,年可助农增收1200万元。五是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园建设。以新盛金铃村为核心,打造50万只规模的野鸡养殖、野鸡标本产业园,年产优质野鸡蛋5000万枚,年可助农增收达到2000万元。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循环养殖发展。坚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绿色种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以“庭院经济模式”、“集中连片模式”、“联建入园模式”等标准化养殖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快全县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发展。目前,以新农村建设(精品村、产业村)项目资金、县政府创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奖励基金、国家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及其它产业发展惠农政策为依托,按照建亮点、创示范基本要求,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现已规划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新盛木桥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慧觉富荣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金山安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鄢家黑虎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与略坪长玉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林下生态肉鸡养殖小区(新盛天星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鄢家镇高峰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白马关二酉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和2个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略坪镇长玉村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御营镇响石村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可新增出栏生猪5万头、家禽30万只、獭兔50万只,将带动120户农民通过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增收致富,同时,xx县蜀江牧业正积极实施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

(三)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带动畜牧业稳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蜀江牧业、双佳现代、德阳金富、垚垚珍禽等县内龙头企业及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加强对全县广大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农户的组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广大农户的市场风险抗御力。二是有效利用xx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区位优势与产业配套政策,加大畜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上半年全县社会性产业发展投资已达1200万元,已有两个龙头企业达成在xx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意向,预计引入资金达1亿元以上。

(四)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实现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县畜牧产业限养区与禁养区规划的

要求,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县城、工业集中发展区、饮水保护区与自然河流等限养区与禁养区域划定和整治,严格遵循种养结

合发展,加强对适宜发展区域新建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的规划与指导,引导广大农户和已建规模养殖场(小区)通过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干湿分离等形式推进粪污治理,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严密防控净环境

三、强抓监管保安全

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重点,严追履职到位。通过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做到机构、工作、责任三落实,确保

四、加快重建夯基础

施齐全,能够满足现代畜牧发展和防疫、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二是良繁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以奖代补”中央灾后重建资金545万元,引入2家投资企业,分别投入资金1600万元兴建了1200头良种繁育场和10000头的良种繁育配套场,改变我县无良种繁育基地、品种改良体系不健全的局面,有效消除生猪养殖主要依靠外地引种,给产业发展和疫病预防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比例不断提高。结合国家生猪标准化改造、县级现代畜牧奖励基金等扶持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加强全县畜牧养殖圈舍标准化改建与新建规划指导,全县规模化标准养殖场的比例有地震前的35%提升到50%以上,养殖效益、疫病防控均得到显着提高。

五、创新管理争第一

(一)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一是以“我承诺.我争优”为主题,深入推进全县畜牧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紧扣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助推“中国幸福家园”发展战略,立足年度目标工作,以个人、股室(站)和局党组集体承诺相结合的方式,从提高工作效能、改进作风等方面做出具体实在的承诺,践行承诺并接受社会监督,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四进”(进龙头企业、进养殖专合社、进养殖小区、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构建个人、集体立足岗位比贡献、创佳绩,争做优秀畜牧人的浓厚氛围,掀起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实现“树一流行风、建一流产业、创一流业绩、争畜牧强县”的发展目标。二是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本着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以实施“6115”工程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为核心,以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三大职责为重点,在全县畜牧系统建立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工作效能管理网络,建立起科学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通过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有效提高工作效能。

(二)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与管理,并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畜牧队伍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已清理出权力23项、绘制权力运行图20副、查找出风险点40个,按照廉政风险工作要求在对风险点进行等级评定公示后进入制定防范措施阶段。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

1.我县规模

2.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养殖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深度、广度不够,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养殖者利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功效发挥不够充分。

3.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业务经费严重缺乏,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年龄偏大,加之待遇较低,工作主动性难以充分体现。

(二)下步打算

1.抓产业发展,强化畜牧业在“中国幸福家园”与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中主导作用。以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为重点,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在巩固和发展生猪产业优势的同时,调整畜禽养殖结构,选择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特色小家畜禽作为主攻方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2.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建设步伐。依托国家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把广大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构建“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与各类专合经济组织发展。

3.抓共赢机制建设,为现代畜牧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继续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推广“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等产业发展机制,构建“平等参与、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多方共赢、持续稳定”的发展框架体系和创新投融资机制,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农户的低成本、低风险投入,提高养殖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4.抓疫病防制,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贯彻“预防为主”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针,稳步推进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与队伍建设,建成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第6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一、立足发展促增收

按照“中国幸福家园”建设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生猪被列为主导产业,林下养殖、特色养殖和兔为配套产业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着力实施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现代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1至6月,全县共出栏生猪24万头、牛5604头、羊4452只、禽535万只、兔85万只,分别占全年任务数的51.5%、52%、50.5%、53.5%、55%,预计畜牧业产值将达6.8亿元,价格因素和产量增加可实现农民增收1.54亿元,人平增收616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和产业村发展。按照统一标准、合理布局的要求,结合温氏百万生态肉鸡富民工程、百万优质獭兔富民工程、禽类三百工程(新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温氏生态肉鸡养殖场100个、珍禽养殖场100个、林下养殖场100个),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重点,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注重养殖场舍外观设计与新农村建设整体协调一致,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五大现代畜牧经济集中发展区,一是以双佳现代农业为核心区的3万头优质猪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区。以双佳现代农业为核心区规划建设长玉村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3万头,可实现农民增收600万元。二是以蜀江牧业为核心区,辐射慧觉镇富荣村、三井村,新盛镇木桥村的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按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模式,建设蜀江牧业良种母猪供种基地及生猪品种改良中心,富荣村、木桥村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年提供优质合格种猪8000头,优质种猪3万头份,优质商品仔猪1.6万头的生产能力,该集中发展区年出栏生猪达到3.5万头,可实现农户增收700万元。三是金山安家村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建设高标准化的现代化猪舍50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并连接安家村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形成金山镇安家村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年出栏生猪达4万头,年可实现农民增收800万元。四是林下生态养殖集中发展。重点在白马二酉村、金山新塘村规模建设林下生态鸡养殖小区,达到年出栏优质土地鸡100万只的规模,年可助农增收1200万元。五是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园建设。以新盛金铃村为核心,打造50万只规模的野鸡养殖、野鸡标本产业园,年产优质野鸡蛋5000万枚,年可助农增收达到2000万元。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循环养殖发展。坚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绿色种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以“庭院经济模式”、“集中连片模式”、“联建入园模式”等标准化养殖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快全县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发展。目前,以新农村建设(精品村、产业村)项目资金、县政府创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奖励基金、国家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及其它产业发展惠农政策为依托,按照建亮点、创示范基本要求,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现已规划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新盛木桥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慧觉富荣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金山安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鄢家黑虎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与略坪长玉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林下生态肉鸡养殖小区(新盛天星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鄢家镇高峰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白马关二酉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和2个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略坪镇长玉村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御营镇响石村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可新增出栏生猪5万头、家禽30万只、獭兔50万只,将带动120户农民通过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县蜀江牧业正积极实施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

(三)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带动畜牧业稳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蜀江牧业、双佳现代、德阳金富、垚垚珍禽等县内龙头企业及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加强对全县广大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农户的组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广大农户的市场风险抗御力。二是有效利用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区位优势与产业配套政策,加大畜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上半年全县社会性产业发展投资已达1200万元,已有两个龙头企业达成在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意向,预计引入资金达1亿元以上。

(四)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实现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县畜牧产业限养区与禁养区规划的要求,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县城、工业集中发展区、饮水保护区与自然河流等限养区与禁养区域划定和整治,严格遵循种养结合发展,加强对适宜发展区域新建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的规划与指导,引导广大农户和已建规模养殖场(小区)通过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干湿分离等形式推进粪污治理,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严密防控净环境

在动物疫病综合防制中,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多措并举,1至6月,全县继续实现清净无疫。一是以免疫、消毒、监测和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为重点,继续强化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制,1至6月,通过实施季节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全县共免疫注射口蹄疫:生猪29.2611万头、牛1.4806万头、羊0.2017万只,猪瘟29.2611万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29.2611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鸡141.67万羽、水禽123.32万羽,鸡新城疫141.67万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同时,实施农村散养场所、规模养殖场(小区)、屠宰场、集贸市场季节性集中统一消毒两次,发放消毒药品5吨,消毒面积达800万平方米。代表德阳市迎接省局免疫抗体监测,现场抽取500份畜禽血样送检,以全面检验我县动物疫病免疫质量。加快县级实验室达标建设,有效提高县动物疫病诊治水平。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与日常管理,通过实施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以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对狂犬病综合防制。按照“管、免、灭、测、宣、救”工作方针,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上半年,共免疫注射狂犬病疫苗2.0732万只,捕杀流浪(敞放)犬0.0315万只,无人狂犬病例发生。

三、强抓监管保安全

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重点,严追履职到位。通过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做到机构、工作、责任三落实,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二是以抓宣传教育为重点,严增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以举办畜产品安全培训、制作宣传手册与温馨提示牌等方式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目前,已举办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达240人,制作并发放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手册2000余份,在全县300余个肉品经营摊点悬挂了“温馨提示牌”。成功举办首场以“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抽检由谁履职更好”为主题的行业辩论会,通过辩论进一步营造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参与的氛围,增强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三是以投入品监管为重点,严控源头关。通过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动兽药GSP认证工作、加强对动物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强化检测、抓好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手段强化畜禽养殖投入品监管。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40余人次,车辆60台次,共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对100余家,查扣过期失效兽药10公斤作统一销毁处理。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26次,检查饲料兽药经营场所200余家,对全县现有124户适度规模养殖户、18个生猪屠宰场进行了“瘦肉精”快速尿检,累计检测盐酸克伦特罗850头份、莱克多巴胺750头份、沙丁胺醇665份,检测结果为阴性。全县已有3家兽药经营企业兽药GSP示范点基本改建完成。四是以检疫检测为重点,严守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严把动物产地检疫关、屠宰检疫关、市场巡查关,确保进入流通环节畜产品品质和质量。1至6月共实施动物产地检疫37.18万头(只),屠宰检疫29.38万头(只),检疫率达100%,其中检出病害动物280余头(只),均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

四、加快重建夯基础

根据全县“5.12”地震总体规划及中期调整计划,我县重点实施良种繁育体系、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产业恢复和三星级屠宰场四个方面畜牧产业灾后重建项目,全县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共计投资4475.95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资金2051万元,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预计在今年9月底将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通过实施灾后重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与提高更进一步提升。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基层防疫体系重建使用中央资金达1352万元,新建了7个镇畜牧兽医站(含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大队),重建面积大5000m2,添置了大批现代化办公设施,重建后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功能齐备,设施齐全,能够满足现代畜牧发展和防疫、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二是良繁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以奖代补”中央灾后重建资金545万元,引入2家投资企业,分别投入资金1600万元兴建了1200头良种繁育场和10000头的良种繁育配套场,改变我县无良种繁育基地、品种改良体系不健全的局面,有效消除生猪养殖主要依靠外地引种,给产业发展和疫病预防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比例不断提高。结合国家生猪标准化改造、县级现代畜牧奖励基金等扶持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加强全县畜牧养殖圈舍标准化改建与新建规划指导,全县规模化标准养殖场的比例有地震前的35%提升到50%以上,养殖效益、疫病防控均得到显著提高。

五、创新管理争第一

(一)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一是以“我承诺.我争优”为主题,深入推进全县畜牧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紧扣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助推“中国幸福家园”发展战略,立足年度目标工作,以个人、股室(站)和局党组集体承诺相结合的方式,从提高工作效能、改进作风等方面做出具体实在的承诺,践行承诺并接受社会监督,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四进”(进龙头企业、进养殖专合社、进养殖小区、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构建个人、集体立足岗位比贡献、创佳绩,争做优秀畜牧人的浓厚氛围,掀起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实现“树一流行风、建一流产业、创一流业绩、争畜牧强县”的发展目标。二是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本着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以实施“6115”工程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为核心,以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三大职责为重点,在全县畜牧系统建立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工作效能管理网络,建立起科学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通过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有效提高工作效能。

(二)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与管理,并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畜牧队伍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已清理出权力23项、绘制权力运行图20副、查找出风险点40个,按照廉政风险工作要求在对风险点进行等级评定公示后进入制定防范措施阶段。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

1.我县规模养殖发展程度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是一个农业小县,仅辖10个镇,人口24万,生猪人均出栏占绝对优势,但出栏总量不大,无法争取到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良种补贴等项目支持,还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

2.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养殖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深度、广度不够,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养殖者利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功效发挥不够充分。

3.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业务经费严重缺乏,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年龄偏大,加之待遇较低,工作主动性难以充分体现。

(二)下步打算

1.抓产业发展,强化畜牧业在“中国幸福家园”与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中主导作用。以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为重点,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在巩固和发展生猪产业优势的同时,调整畜禽养殖结构,选择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特色小家畜禽作为主攻方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2.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建设步伐。依托国家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把广大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构建“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与各类专合经济组织发展。

3.抓共赢机制建设,为现代畜牧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继续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推广“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等产业发展机制,构建“平等参与、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多方共赢、持续稳定”的发展框架体系和创新投融资机制,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农户的低成本、低风险投入,提高养殖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7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过去的一年,我区畜牧产业发展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通过狠抓畜牧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加强行政执法,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使我区畜牧产业有了快速发展,这是与全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市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各涉农部门的通力配合、全区畜牧系统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所密不可分的。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扎实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20__年畜牧经济工作回顾

(一)抓发展,畜禽生产总量持续增长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畜牧经济工作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年畜牧业产值实现5.4亿元,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为农民增收贡献45元。全区生猪出栏达30.48万头,同比增长6.6;肉牛出栏0.0874万头,同比增长7.5;肉羊出栏20.32万只,同比增长13.5;小家禽出栏584.69万只,同比增长7.2;肉兔出栏278.82万只,同比增长4.9;禽蛋产量5394.02吨,同比增长4.3;奶产量达到5095吨,同比增长9.8;肉类总产量38366.87万吨,同比增长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同比增长25。

(二)抓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区在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同时把发展奶业、家禽和肉兔等草食牲畜生产作为畜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加大扶持发展的力度,推动了奶业、家禽和肉兔生产的快速增长。猪肉、草食牲畜肉和禽肉的产量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60.5、17和22.5。

(三)抓示范,畜牧小区建设取得成效

20__年市、区财政拿出了一部分资金,用于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实行以奖代补。龙潭镇苗山村生猪、成佳镇天宫村生猪、__镇玉其村优质土鸡、章佳乡肉兔、牛尾乡生态猪等4个养殖示范区予以重点打造,特别是牛尾乡生态猪、__镇玉其村无公害肉鸡通过广泛宣传和大力发展,特色明显,严格按照“五统一”(即品种、饲料、防疫、服务、销售统一)的要求实施规范化养殖,为推动全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抓规模,畜牧养殖逐步发生转变

我区广泛吸引社会和个人对畜牧业的投入,全区规模化养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涌现出一大批养殖专业户,如长土镇奶牛养殖大户徐富生常年存栏奶牛40余头,成佳镇象狮村钟庆文常年存栏种鸭2500余只,__镇肉鸡养殖大户梁尧常年出栏优质肉鸡10多万只,艾叶镇骑龙余利强种猪养殖场常年存栏优质种猪近60头,年出售优质仔猪就达1000余头等等,为我区畜牧养殖走上规模化、标准化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抓时机,落实“三增”,确保农民增收

20__年我区发生了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按照省、市、区的安排部署,我局把狠抓畜禽补栏助农增收工作做为了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全区完成了新增畜禽补栏家禽41万只,家畜8.2万头的目标任务,同时落实了12个畜禽新增补栏示范村,有力地确保农民抗灾增收。

(六)抓安全,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抓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区畜牧局与各基层畜牧兽医站,均签订了“防疫双向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按照“早、快、严、小”要求,及时果断处置突发事件;狠抓畜产品检疫工作“四到位”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申报检疫制度,确保了全区无染疫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二是抓饲料兽药安全监管,召开了兽药饲料经营人员的培训会,对100多户饲料、兽药销售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同时开展了饲料、兽药市场专项清理整顿、“拉网式”突击检查和长期有效监管,净化了我区饲料、兽药经营市场,保障了养殖投入品的安全。

(七)抓改革,稳定并强化基层兽医队伍。

20__年,我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系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__]1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川府发[20__]17号)、《自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自府发[20__]30号)以及《贡井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贡府发[20__]117号)文件精神,按照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我区认真制订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改革精简了队伍,提高了效能,全区现有12个基层站,在职人员68名,分流20人,分流比例为22.7,在改革中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了20名分流人员,确保了我区改革的圆满完成、确保了动防工作不受影响、确保了社会稳定。

二、深化对我区对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我区必须立足于人均占有耕地少、科技支撑能力弱、实用技术普及率不高、生产者素质较低的现状,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市场开拓型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我区畜牧经济的五大转变。

(一)转变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畜牧业。一要转变思维方式。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畜牧经济发展,以抓市场的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二要树立大市场理念。加强对市场信息的分析预测,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畜牧生产和优化畜禽结构。三要实现富民目标。去年以来,有些乡镇创新发展理念,有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__镇优质土鸡生产以专合组织为龙头,提高了养鸡的适度规模化养殖水平;牛尾乡打造生态猪养殖品牌,采取“五统一”标准饲养生猪,提高了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养殖水平;成佳镇象狮村钟庆文种

鸭养殖场,采取“寄养”模式,实现了农民的低成本和零风险增收。这些有益的探索都在引领分散的农户进入现代畜牧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二)转变发展方向,坚持走外销型畜牧经济发展的路子。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要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要大力发展外销生产基地,努力提高现有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转变生产方式,建立以适度规模为主导、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的养殖模式。解决散户饲养条件差、品种落后、质量隐患等问题,要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一是依托特色养殖,区域化布局发展“一村一品”的生态养殖小区。二是依托科技入户工程,逐步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和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户的养殖行为,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转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加工企业一头向农户延伸,一头向市场延伸,对于促进产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新机制。

(五)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人工种草养畜力度。我区的奶牛和肉兔生产均是优势畜产品,要充分发挥种草养畜在生态循环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草食畜禽比重,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扎实做好今年畜牧经济各项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20__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畜牧业增加值增长7;畜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52元。生猪出栏31.5万头,牛出栏0.09万头,羊出栏20.3万只,家禽出栏592万只,肉兔出栏299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万吨,禽蛋产量达到5700吨,牛奶产量达到5400吨,蜂蜜产量达到30吨。以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重大疫病防制为重点,免疫密度均达到100,确保全区无重大疫病发生和清洁无疫。

(一)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推进现化畜牧业发展步伐

各乡镇要结合自荣路沿线以优质柑桔为主的果畜产业带和旭水河沿线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菜畜产业带建设,突出我区畜牧业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生猪、奶牛与肉羊、家禽、肉兔四大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建设。一是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以成佳镇、龙潭镇、五宝镇、__镇、白庙镇为核心。着力打造生猪支柱产业,积极探索生猪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抓好生猪标准化养殖,提高生猪质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标准化可控基地,以生产基地为核心,带动全区生猪产业化发展。二是优质奶牛生产基地:以建设镇、长土镇、艾叶镇、成佳镇为核心,以市一对山乳业公司、重庆天友公司为依托,大力实施种草养奶牛,努力发展规模养殖场户,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产业。三是优质家禽生产基地:以成佳镇、五宝镇、__镇、龙潭镇、长土镇为核心。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引导发展具优势的土杂优质肉鸡、蛋鸡、肉鸭为重点生产基地,实现小区布局、规模生产,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带动、产销合作经营,形成基地区域化、经营产业化、品种特色化的家禽特色产业。四是优质肉兔生产基地:以章佳乡、白庙镇、成佳镇、长土镇、建设镇为主。大力实施种草养兔,努力发展规模养殖场户,大力发展肉兔产业,到20__年底,发展年出栏肉兔8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500户。

各乡镇要把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优化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养殖户的需求为基础,确定改良方向,加强我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发展畜牧业强区打好坚实的基础。一是继续加强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区良种猪的比例;二是大力推广饲养优质小家畜禽和高产奶牛,在高产奶牛饲养上,以推广荷斯坦(黑白花)高产奶牛为主,提高整个群体的产奶量;三是加快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形成地方特色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和发展我市地方品牌的“自贡黑山羊”养殖项目,提高我市地方品牌的知名度。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提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扶持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发展和培育我区在畜产品加工与流通、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 中介组织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对接,带动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广大养殖户进人市场搭建桥梁。

(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认真开展春、秋两防和圈舍消毒以及常年补针工作,做到应免尽免,建立规范的动物免疫档案。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确保猪瘟、高致性禽流感、口蹄疫、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的免疫率、牲畜免疫后耳标佩戴率、圈舍消毒3个100;做好应急准备。组建动物重大疫病应急预备队,储存好防疫物资,一旦发现疫情,立刻按照“早发现、快反应、早处理”的原则,坚决果断处置,确保“有病不成灾,有疫不流行”;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突出抓好对区域边界地区、养殖场(大户)、育繁种场等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用,提高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加强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三个部令。加强对动物防疫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防、检疫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动物以及动物产品申报检疫工作,以检促防,以检促标。做到检疫工作开展面、动物受检率、无害化处理率及出证率4个100;加强检疫票证的管理。切实做好检疫证明收发号码登记和规范填写工作,做到检疫证明和证明存根回收率达100。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做到动物重大疫病群防群控。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要及时开展病原学监测,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疫病监测任务;区卫生部门要开展人感染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畜牧、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野生禽类的监测。

(三)加强畜牧业生产投入品源头管理,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要依法严厉打击销售、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有害物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强饲料、兽药等生产投入品和畜禽产品贩运、屠宰市场监管力度,规范饲料、兽药经营秩序,对兽药、饲料经营户定期进行清理整顿,坚决打击游摊散贩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违法行为,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畜禽产品贩运、屠宰、加工等环节的检查检疫,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三是要加强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认证工作,大力实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四是要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结合我区实施的动物溯源体系建设项目,做好牲畜溯源耳标的配戴工作,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经营信息可查询,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追溯到相关责任地和责任人;五是要建立和落实“一条龙”健康养殖与销售畜禽及其产品挂钩制度:从现在起,凡从事畜禽养殖、贩运、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凭畜牧部门出具的免疫、检疫、消毒证明和圈舍改造、卫生及治污(如沼气池)合格证明,方能

贩运、销售、加工畜禽及其产品(如牛奶、鸡蛋、种畜禽等),确保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四、健全保障体系,加快畜牧经济发展步伐

第8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这样的景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值得深思的是,为何猪价一次次大起大落?未来稳定生产出路何在?日前,笔者深入传统生猪养殖大县——山东高青县一探究竟。

猪价“跳水”

无论养殖户还是养殖场,几乎无一不赔本

育肥一头230斤的生猪,到底要花多少钱?

山东省高青县孙庄村养殖户孙文学算了一笔账:料肉比为4∶1,饲料成本为4×1.4×230=1288元,防疫费30元、水电费15元、人工费86元、利息14元,共计1433元,成本线在6.5元左右。

同样是在高青县,万隆养猪场年存栏4000头、出栏8000头,还有可繁育的母猪700头。如此大的规模,成本账又如何呢?

经理李宗汉介绍说,这里的生猪料肉比为3∶1,饲料成本需1.5×230×3=1035元,此外还有防疫费50元、水电费10元,再加上人工费、贷款利息等费用,成本线大约要在7.5元左右。“如果现在出栏,一头生猪我要亏200多元。价格涨到7.5元以上我才能保本。”

作为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县,高青县共拥有规模养殖场42处,年存栏11万头,出栏20万头。按照目前生猪6.5元左右的收购价测算,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养殖场,几乎无一不赔本。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也验证了这一点:截至3月6日,国内猪粮比价跌至5.95∶1,跌破6∶1的全国平均盈亏平衡点,进入《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设定的蓝色预警区域。从存栏情况看,当前我国生猪产能偏高,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猪价不稳,对养殖户而言并非新鲜事。在孙文学的账本上,记录着近两年的生猪价格波动情况:2011年销售生猪17次,7.2元—7.9元4次,8元—8.9元3次,9元—10元10次,最高价10元,最低价7.2元,平均价8.7元;2012年销售生猪16次,6.5元—6.9元3次,7元—7.96元9次,8元以上4次,最高价8.15元,最低价6.6元,平均价7.3元。

忽高忽低的猪价,使得许多养殖户在价格低位时为减少亏损而急于出栏,从而致使供大于求的局面愈演愈烈,生猪价格承压继续下行,形成恶性循环。

风险积聚

如不及时出台措施止损,后期猪价将面临大涨风险

春节过后,生猪存栏较为充足,而消费需求却在减少。

高青县畜牧局副局长孙学明认为,生猪养殖一般2年半至3年为一个周期,2013年恰好进入价格低谷期。从2月24日开始一周内猪价从7.5元跌到6.5元,这一变化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恐慌情绪的出现。“定价权又不在养殖户手中,部分收购商利用市场周期故意压价,尤其是小型的养殖户由于没有固定销售渠道,利益更得不到保证。”

与此同时,其他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滋长。

尽管最近生猪价格在持续下滑,但饲料、人工等成本却一直在上涨。春节后豆粕价格由原来的1.6元涨到了2.15元,麦麸由原来的0.8元涨到了1.02元。万隆养猪场的工人工资从去年的1500元—1800元增加为现在的2000元—2500元。“招工也是大问题,我们这的工人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年轻人对畜牧养殖不感兴趣,一听说干养猪的活扭头就跑。”李宗汉说。

前段时间,黄浦江里出现的大量死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在养殖场内,生猪的防疫保健一直是重中之重。一般而言,育肥猪的病死率较低;在冬季或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仔猪的病死率偏高,成活率往往在80%—90%之间。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疫病防控的力度,少有重大疫情发生。但是,病死猪造成的损失基本上是由养殖户来承受。目前,能繁母猪可以享受到补贴和保险政策,而育肥猪只有在发生重大疫情、政府介入强制捕杀时才会有适当补贴。

在湾头村养殖户张吉卫看来,生猪养殖还面临贷款难的问题。在他的养殖场里,年存栏生猪500头、出栏1000头,周转资金大约需要100万元,其中近一半是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因为没有抵押物、难找担保人等原因,贷款额度有限,大多在10万元以内。没有稳定的筹资渠道,就会导致市场疲软时难以抵御风险,市场情况好时又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不及时出台相关措施,让这些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养殖户继续亏损,那么短期内市场信心将难以重塑,后期猪肉价格将面临大涨风险。

走出困境

理性看待市场周期,强化成本控制,盼政策“雪中送炭”

“作为养殖户,还得理性看待市场周期。生猪市场有规律,关键看如何把握。看到生猪价格高时就盲目多养,一旦价格下滑,就处理改行,或者干脆弃养,这样养猪肯定挣不到钱。”虽然赔钱令人心疼,但孙文学心里还是非常地淡定。

生猪价格波动过快、过大,都不利于整个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往往也会成为整个产业走向的重要推力。特别是价格高峰时,如果有利好产业政策出台,很容易引起外来资金盲目入市,一旦价格进入低谷,这些资金投入者大多不能坚持,最终“受伤”的还是养殖户和养猪产业。

这一看法,已经成为众多养殖户和业内人士的共识。

李宗汉认为,打铁也需自身硬,对于大型养猪场而言,关键是看管理,只有坚持成本优先,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养殖成本线,才能避免亏损。“希望能够早日成立‘产业联盟’,让广大养殖户能抱团发展,共同参与市场议价,争取到更多的定价话语权。”

第9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三峡库区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299-04

畜牧养殖业已经成为三峡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随着“百万工程”的实施及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重庆市的畜牧养殖业出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适度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近两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化养殖场,已明显呈现区域化特征。随着养猪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的不断增加,养殖场污水已无法被土地消化,粪污产生的大量臭气释放到空气中,未加处理而被排放的污水对自然水体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使其BOD5、CODCr指标严重超标[1]。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使三峡库区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此,通过对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利用现状的调研,提出了适合三峡库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状况的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以期解决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有效缓解三峡库区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基本模式

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自然处理、混合处理4种。

1.1 好氧处理法

采用好氧技术对粪尿及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最多的是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是基于传统Fill-Draw系统改进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2]。它把污水处理构筑物从空间系列转化为时间系列,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等。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Notra Dame大学的Irvine等[3]在实验室内对SBR法的基本运行特性作了研究,在美国环保署的支持下,于1980年把印地安纳州南部的Culver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建成SBR系统。日本在粪便处理技术方面,自1975年起已开始采用活性污泥法同时除去粪便中的BOD5和氮的技术,这种方法被称为粪便处理的超标准脱氮法[4]。我国自1985年建成首座处理肉类加工污水的SBR系统后,又陆续在城市污水、鱼品、肉类加工污水处理中应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于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也能去除某些金属Ca、Mg、Hg等[5],采用固定的活性污泥能使BOD5去除率达95%~97%[6]。

我国学者对SBR用于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研究较多,如邓良伟等[7]用水解-SBR-活性炭吸附,NH3-N去除率达97%以上;赵岩[8]用SBR技术处理高浓度养猪污水,其CODCr去除率为92.47%,BOD5去除率为96.69%。在实际应用中,单独使用SBR工艺并不多,多是采用SBR与其他方式结合处理,如于金莲等[9]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探讨混凝-脱氨-好氧生化处理养猪污水工艺,用石灰乳混凝沉淀,处理后出水浓度CODCr为340~380 mg/L,NH3-N为28~60 mg/L;成文等[10]采用接触氧化-水解(酸化)-两段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处理高浓度养猪场污水,在最佳条件下,CODCr去除率大于97%,BOD5去除率大于98%,氨氮去除率大于96%;范建伟等[11]用活性污泥膜分离技术处理畜禽污水,用膜取代了传统二沉池,具有出水稳定、活性污泥浓度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少、装置结构紧凑、占地少等特点。出水浓度CODCr

1.2 厌氧处理法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厌氧接触法(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工艺,60年代末出现的厌氧滤器(Anaerobic filter,AF)是高负荷厌氧反应器的第一个突破,此后在70年代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问世,UBF与UASB的发明推动了以提高污泥浓度和改善废水与污泥混合效果为基础的一系列高负荷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并逐步应用于禽畜污水处理中。厌氧处理特点是能量需求低,可以产生能源(沼气),污泥量低,对pH、温度等环境因素敏感[12];而且由于处理过程不需要氧,所以不受传氧能力的限制,因而具有较高的有机物负荷潜力,能对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部分有机物进行降解[13]。

我国最早将畜禽粪污用于厌氧处理是以生产沼气为目的,因而生产后未能达到完全分解污染物的要求,其出水CODCr的浓度仍不符合环保废水排放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日渐突出,人们开始将厌氧处理用于处理畜禽粪污环境污染物,而生产沼气只作为附加产物[14]。邓良伟等[15]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lC)处理猪场废水,BOD5去除率为95.8%,SS去除率为78.5%,沼气产气率达1.5~3.0 m3/d。后又通过改善厌氧消化液的可生化性和培养高效脱氮菌种等措施,NH3-N去除率达到了99%,CODCr去除率达95%[16]。纯粹的厌氧处理畜禽污水后,出水一般残留的CODCr值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实际应用中的厌氧处理实际上还掺杂其他处理单元。如张国治等[17]选用小球藻、颤藻等藻类,采用悬浮藻类法和固定藻类法两种工艺对猪粪厌氧废液进行净化处理。经过15 d室内静态处理,去除NH3-N 93.9%,TP 78.4%,色度51.4%。

1.3 自然处理法

包括稳定塘处理、土地处理和废水养殖。这类方法投资省、工艺简单、动力消耗少,但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果在有足够土地可利用的条件下,它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处理方法,特别适宜于小型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自然处理法也可以用于畜禽养殖场废水除臭,如胡佩[18]采用细黄链霉菌5406除去家禽粪臭味。

畜禽养殖污水的快速渗透处理系统虽比另外的陆地处理系统效率低,但最低的去除率也达到50%,也不需要预处理,酸性环境能加速脱氮去磷,发展快速渗透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同时,具有额外的益处,如水和养分的再利用[19]。廖新弟等[20]分别以香根草和风车草为植被,建立人工湿地,净化畜禽场污水,CODcr去除率可达90%以上,BOD5去除率可达80%以上。生态工程陆地处理系统(LTS)作为一种自然的、生态的、交替的或所谓适合的技术,中国自1986年就开始研究和利用,其具有费用低、节约能源、恢复资源、易操作、去除污染物广而有效等优点[21]。湿地处理系统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在寒冷地区需专门设计[22]。水萍科植物用于循环利用养猪污水是可行的处理方式,建立植物过滤带可减少排入地表接纳水体的污染物负荷[23]。

1.4 混合处理法

好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自然处理法用于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各有优缺点,一般不单一应用,近年来畜禽粪污多采用混合处理法[24]。即是根据畜禽养殖场废水的多少和具体情况,设计出由以上3种或以它们为主体并结合其他处理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共同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该方式能以较低的处理成本,取得好的效果,如杭州西子养殖场采用了厌氧+好氧结合的处理工艺,经处理后,废水中CODcr约为400 mg/L,BOD5为140 mg/L,基本达到废水排放标准[25];深圳农牧实业公司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流程为污水-固液分离-调节池-上流式厌氧消化-植物塘-鱼塘-排放,处理的废水也能达到深圳市废水排放标准[26];李秀金等[27]采用ASBR-SBR组合反应器系统,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其中ASBR作为预处理器(厌氧)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SBR(好氧)用于生物脱氮处理。当然,混合处理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以上3种方法结合外,还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今我国畜禽粪污的污染大体上已经历了认识阶段,开始进入探索和解决阶段。

2 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现有的处理模式

目前,三峡库区采取的处理模式主要有3种,即还田处理模式、无动力自然处理模式和机械化处理模式。多数养殖场粪污主要利用干清粪技术,粪便利用堆肥技术处理作为肥料[28],污水净化后排放;也有部分养殖场以沼气应用方式处理,但沼气的利用没有解决好,有的养殖场甚至沼气用不完白白在大气中燃烧掉,经济效益体现不出来,所以推广应用就存在很大问题[29]。我国是能源和水资源紧张的国家之一,如何将粪污处理资源化和能源化,并和有机肥开发相结合,将是三峡库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

3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库区城市重庆市全市生猪、肉牛、奶牛、山羊、蛋鸡、肉鸡规模化率分别达40.0%、20.4%、66.5%、34.0%、89.0%、87.5%,畜禽养殖综合规模化率达48.2%。随着重庆市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重庆市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总量每年近8 570万t,除少量用于农田施肥和制作成复合肥外,大多数未经处理就被排放到环境中,成为污染次级河流、水源的主要“杀手”,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体。养殖场粪污的污染以规模化养猪场最为严重,一个万头猪场每天可排出猪粪10 t、尿液15 t、冲洗水100 t,相当于每天排放了CODCr 1 280 kg、TN 96 kg、TP 40 kg。

4 适宜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的处理模式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是有效缓解三峡库区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农民生活习惯和养殖粪污的物料特性出发,提出适合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模式,为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利用提供借鉴。

4.1 无公害食用菌环链模式

沼渣营养丰富,所含营养成分与食用菌栽培料所需要营养相近,且杂质少,十分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同时食用菌培养废物可参与厌氧发酵。无公害食用菌环链模式(图1)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循环农业的目的。

4.2 生态水产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业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产业,沼液是养鱼的好饲料,在沼液养鱼利用淡期可与大田灌溉兼顾,形成灵活的利用模式。生态水产养殖模式见图2。

4.3 低碳林业模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既是产业建设的载体,又是生态建设的载体。将养殖业和林业结合起来形成循环模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林业模式见图3。

5 小结

随着四期移民搬迁安置的全面完成,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林业、水产养殖业是三峡库区的主要经济产业,食用菌是三峡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将养殖业与其他产业形成大循环模式,互利互用,既能减轻养殖业对三峡库区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又可以促进无公害、生态、低碳产业的发展,带动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 涛,陈玉成,于萍萍. 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24-525.

[2] 田宁宁,王凯军,李宝林,等.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治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2):71-73.

[3] IRVINE R L,BUSCH A W. Sequencing batch biological reactors――an overview[J]. Journal Wat Control Fed,1979,51(2):235-243.

[4] 岑运华.日本粪便处理技术的新进展[J].环境科技,1991,11(3):8-9,57.

[5] MCNAB N J,HUGHES J C, HOWARD J R. Pollution effects of wastewater sludge application to sandy soil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behavior of mercury[J]. Applied Geochemist, 1997,12(3):321-325.

[6] HASHIMOTO N, SUMINO T.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ctivated sludge entrappe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prepolymer[J].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1998,86(4):424-426.

[7] 邓良伟,姚爱莉,喻立艳,等.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0,13(增刊):113-117.

[8] 赵 岩.SBR技术处理高浓度养猪污水[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22(1):28-29.

[9] 于金莲,阎 宁.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探讨[J].给水排水,2000, 26(9):44-47.

[10] 成 文,卢 平,罗国维,等.养猪场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1):24-27.

[11] 范建伟,张 杰.活性污泥膜分离技术在畜禽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2,33(3):39-40.

[12] 张大同.论处理畜禽场粪便的经济有效途径[J].农业工程学报,1989,5(2):56-59.

[13] 李展钟.畜牧场生产工艺与畜舍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4] 姚向君,郝先荣,郭.畜禽养殖场能源环保工程的发展及其商业化动作模式的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l):181-184.

[15] 邓良伟,陈铬铭.IC工艺处理猪场废水试验研究[J].中国沼气,2001,19(2):.12-15.

[16] 邓良伟,蔡昌达,陈铬铭,等.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后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92-94.

[17] 张国治,姚爱莉.藻类对猪粪厌氧废液的净化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0,13(增刊):105-112.

[18] 胡 佩.家禽粪便的微生物除臭法[J].土壤肥料,1996(4):45-46.

[19] TANIK A,COMAKOGLUT B. Nutrient removal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by 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1996,34:379-390.

[20] 廖新弟,骆世明.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有机物处理效果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3-117.

[21] OU Z Q,SUN T H,LI P J,et al. A production-scal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est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utiliza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the Inner Mongolia,China[J]. 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7,9:71-88

[22] WERKER A G,DOUGHERTY J M,MEHENRY J L,et al. Treatment variability for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sign in cold climates [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0,19:1-11.

[23] BERGMANN B A,CHENG J,CLASSEN J,et al. Nutrient removal from seine lagoon effluent by duckweed[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2000,43(2):263-269.

[24] 彭 里,王定勇.猪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效果[J].家畜生态,2003,24(2):67-72.

[25] 高越晗,戚文娟.西子生态农场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8,20(4):26-29.

[26] 邓喜红.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概述[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9,16(2):42,46.

[27] 李秀金,董仁杰.ASBR-SBR组合反应器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