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畜禽养殖环保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环保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禽养殖环保要求

第1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关键词 畜禽养殖;环境质量;现状;防治措施;安徽蚌埠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211-01

近年来,蚌埠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加,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但与此同时,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所产生的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十三五”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的污染防治原则,加强畜禽养殖的规范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和资源化,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 “十二五”期间蚌埠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现状

“十二五”期间,蚌埠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列入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环保部门的职责是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强与农牧部门沟通,明确减排技术和监管要求,指导养殖企业按照要求建设污染治理设施;二是做好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加强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准入。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其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未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养殖场不得投入使用;已建成的畜禽养殖企业要按照相关要求,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对无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将按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治理并进行处罚;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环保专项资金,对未完成畜禽养殖治理工作和未列入减排计划的项目不予资金支持,2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开展能源利用、粪污消纳,实施污染治理整治,治理规模总投资约1.2亿元,此举有效推进蚌埠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促进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1]。

“十二五”期间,蚌埠市继续鼓励在散养密集区域,养殖专业户采用“共建、共享、共管”的模式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或者依托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的治污设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以2014年为例,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模式如下:一是采用干清粪养殖方式的治理模式,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70%,该模式适用于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五类畜禽养殖场,粪便通过干清粪方式收集后生产沼气、污水进行厌氧―好氧―深度处理;二是采用垫草垫料养殖方式的治理模式,垫料全部农业利用,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100%,该模式主要用于生猪养殖(表1)。

2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措施

2.1 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畜禽养殖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切实增强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2]。

2.2 强化措施,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2.2.1 依法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推进畜禽养殖业合理布局,是加强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蚌埠市属于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按照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各县(区)政府(管委会)组织发改、环保、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完成本辖区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工作,并报市环保局、市农委备案。

2.2.2 严格落实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污染治理。“十三五”期间,仍要坚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前置审批,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国土部门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畜牧兽医部门不得审批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工商部门不得办理工商注册登记,金融部门不予贷款,农业、环保部门停止对其相关项目资金支持。

2.2.3 完善机制,确保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细致地做好养殖户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对有关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要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鼓励举报违法排污行为。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主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精心制定方案,健全工作机制,摸清底数台账。各乡镇、行政村应落实相应责任人,强化日常监管,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常态化。要组织有关部门按时完成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责成辖区环保部门对非禁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按照时间节点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市环保局对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将畜禽养殖场(小区)落实环保要求纳入日常监管范围。联合市农委指导、协调各县(区)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划分工作,对非禁养区现有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指导做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和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国土、工商、畜牧兽医、金融等部门要严格审批把关,形成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合力[3-4]。三是部门协同配合,严格考核奖惩。各县(区)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属地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认真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应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环保目标考核,并与农业、环保等各类相关奖励补助资金挂钩[5]。

3 参考文献

[1] 王敏.蚌埠市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54.

[2] 郑梅,刘.蚌埠市畜禽养殖粪污染环境现状及“四化”处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0-231.

[3] 孙力,周晓铁,刘雪刚,等.安徽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15(15):375-376.

第2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江夏区是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区)、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及湖北省优势农业板块基地(生猪)。近年来,江夏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畜牧养殖大区的优势,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畜牧业集约化和企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并且逐步向生态化迈进,呈现出生产发展、效益增加、生态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我区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场)92个,发展畜禽专业户2 000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41处,大型生物发酵床养殖小区32处,万头猪场千亩以上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园(场)3处。2010年全区生猪出栏90万头、家禽1 900万只,肉蛋产量12.48万t,畜牧业产值20.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32.5%,增加值达到8.3亿元。

2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1)坚持科学发展,调整养殖结构。为寻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平衡点,对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充分发挥比较效益。一是调整优化规划布局,将武汉外环线以内和梁子湖、斧头湖沿湖岸线1 000m范围划定为畜禽禁养区;将江夏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划定为畜禽限养区,将外环线以南的南部乡镇划定为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区。二是调整优化畜种结构。集中精力,专心发展生猪、肉鸡、肉鸭,限制发展草食家畜。三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家畜良种推广工程,引进美国、丹麦、瑞典冠军种猪以及印尼、印度高端种牛,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5%。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实现规模化前提下,注重标准化,2010年,怡山湾猪场、省农牧安山猪场、省畜科所猪场通过农业部全国首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证;巩固温氏活禽、贺站仔猪交易市场谋划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巩固现有屠宰能力,积极推动中粮150万头屠宰扩能生产项目,注重“新”、“深”,培育品牌。五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从单纯的畜禽规模养殖,向花园式生态型循环农业园(场)扩展,成功建设怡山湾、金林、光辉三个万头猪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场)。

(2)坚持集约养殖,续建专业小区。2010年,以“亿只鸭工程”契机,着力建设肉鸭养殖小区,先后建成单批5万只和10万只养殖小区分别为22、2个,在建8个。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小区92个,其中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0个,3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2个,3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32个,万只蛋鸡养殖小区4个,种禽、种牛、奶牛养殖小区4个,全区生猪、家禽集约养殖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5%、95%。

(3)坚持资源循环,提高综合产能。为促进资源循环使用,将“两型”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跳出畜牧业,谋划畜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一池三改”、沼气能源与有机肥生产。全区37个万头生猪小区采用红泥塑沼气技术,建成3 000~12 000m3沼气池35座,采用中温发酵技术,建成发酵塔2座,37处特大型沼气池年产沼气3 000万m3。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已经建成中化东方、鄂美等4处有机肥场,年产有机肥25万t。二是积极探索以生猪规模养殖为核心,以废弃物治理利用为载体,以土地流转经营为依托,以迁村腾地建设农民新村为手段,以助农增收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先后建成怡山湾生态农场,金林生态农场,光辉生态农业园。

(4)坚持环保养殖,实现生态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化基地建设。沿山边、林边、苗木基地边、蔬菜基地边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沿湖塘库坝边发展水禽养殖,沿107国道发展肉鸡养殖。二是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和生物减排技术。在6个万头生猪小区和32个30万只肉鸭小区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降低废弃物中氮、磷及有机质含量,改造空气环境,达到减排目的。三是力推花园式养殖。在现有92处规模养殖园区,广植桂花、玉兰等名贵苗木,既美化了畜禽养殖小区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坚持品牌培育,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培育一批养殖业品牌,做好产业链延伸,推进项目引进建设,增强了畜牧产业、畜牧品牌、畜牧产业链的竞争力。一是通过中粮集团、温氏集团等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带动我区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和快速发展。二是培育“金林”种猪、“家佳康”肉品、“自然源”蛋品等自有品牌,提升江夏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三是不遗余力推进“三品”、HACCP、龙头企业、示范场等认证认定,提升江夏区畜牧产品竞争软实力。四是做好新闻宣传,多方位展示畜牧业发展成果,为畜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

(6)坚持防检监管,确保稳定发展。防检稳畜牧、经营活畜牧、发展强畜牧,是我区畜牧系统和畜牧行业一贯坚守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思路。实际工作中注重两手抓。一手抓基础工作,确保两个100%,即确保农户散养基础免疫100%,规模场程序免疫100%。一手抓规范管理,确保“十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基础免疫、责任落实、工作计划、监管网络、巡查督查、检疫程序、畜产品监测、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十个到位。全区2010年全年无一例重大动物疫病疑似疫情,无一例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成功检出并规范处置瘦肉精阳性猪191头。

(7)坚持助农增收,改善生产生活。畜牧业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规模养殖占比大、底盘稳,又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虽然历经洪灾、畜禽市场低谷期,但盘点全年,畜牧业仍然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2010年畜牧产业链实现产值48亿元,其中养殖环节产值20亿元,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环节产值25亿元,三产服务业产值3亿元,畜牧业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养殖环节产值5 000元,畜牧产业链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产业链产值12 000元。

3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江夏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防疫监管、畜产品安全执法之间的矛盾。今后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进一步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畜禽养殖业合理的空间布局、科学的种养结构、稳定的生产能力、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关系,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区。

(2)进一步坚持监管并重的原则,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要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综合治理;要从工程建设转到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要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要从单纯靠政府投资转到以政府引导,养殖业主为责任主体,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第3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一、污染减排

(一)目标

2012年化学需氧量在2011年基础上削减1.8%、氨氮削减1.6%、二氧化硫削减0.2%、氮氧化物削减0.2%、畜禽养殖业削减2%、重金属在2007年基础上削减率达到7%以上。

实行总量控制指标考核与重点减排项目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在确保完成市县确定的减排项目的基础上,考虑GDP、非农业人口、畜禽养殖、煤炭消耗情况等,核算削减任务,制定年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削减计划(报县环保局备案),具体到企业、到项目,明确削减量,确保完成市县政府下达的减排目标和任务。对没有总量削减计划或完不成总量削减任务的不审批新的建设项目,并在年底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二)重点项目

水污染物减排项目(详见附件:县2012年重点项目及目标任务一览表)。

二、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一)目标

县列斜沟入渭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控制在50毫克/升、5毫克/升以内。

(二)重点项目(详见附件:县2012年重点项目及目标任务一览表)。

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一)目标

县城建成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不少于290天。

(二)措施

1、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制定本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方案。

2、加强工业废气治理。按照“三个一批”(重点监控一批污染排污大户,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关闭停产一批严重污染企业)的要求,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

3、开展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开展燃煤锅炉烟尘专项整治活动,控制煤炭消耗总量;实施建成区内餐饮服务企业油烟污染治理。

四、重金属污染治理

(一)目标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达到国家中期评估要求:主要防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汞、铅、镉、铬、砷)与2007年相比,削减比例达到7%以上;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及涉重金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为零;纳入《规划》的重点企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全年监测全部达标。

(二)措施

1、完成纳入《规划》的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中金矿业、中金冶炼、金星、兴隆公司等企业完成选矿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工程,对《规划》所列涉重企业,按照环保要求完成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工作。

2、加强涉重金属污染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成广鹏公司、中金矿业大脑峪分公司、兴隆公司等企业涉重单元清洁生产审核,确保重金属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五、生态保护

(一)目标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达到60%。

(二)任务

1、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

(1)完成代字营镇(1个)市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任务。

(2)完成(8个)市级生态村的创建任务。

(3)完成安乐乡、秦东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与申报工作。

(4)完成下汾井村、马吉村、善车口村、周家城村、桃林村、窑上村(6个)省级生态村的创建与申报工作。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1)完成秦东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项目。

(2)完成太要镇、代字营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的项目前期筹备工作。

3、污水处理

(1)完成秦东镇污水处理工程的项目前期筹备工作。

(2)完成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的项目前期筹备工作。

4、畜禽养殖

(1)抓好和完善城关镇周家城村养牛场养殖粪便综合治理样板工程项目。

(2)10月底前完成城关镇五虎障村金桥牧业公司生猪养殖场粪便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3)抓好城关镇五虎障村金桥牧业公司(1个)猪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示范工程。

(4)抓好城关镇上屯村金发合作社(1个)猪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示范工程。

(5)抓好城关镇周家城村(1个)牛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示范工程。

5、秦岭北麓生态保护

抓好秦岭北麓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

六、保障措施

(一)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县政府将对本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办,每季度对重点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半年进行督办考核,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对工作进度缓慢、指标完成情况滞后的乡镇政府和部门进行预警;逾期未完成的,对责任人进行约谈,对责任单位进行曝光和挂牌督办,并实行考核时“一票否决”和项目环保限批。其中:工业企业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对企业实行停产治理;对责任单位进行曝光、挂牌督办和项目环保限批;对责任人进行约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脱磷脱氮等工程的形象进度没有达到节点要求,对住建局和水务局实行督办预警,到期仍未完成治理任务,将对县域内涉水项目实行限批;对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的污水处理厂,住建局、环保局负责审核,财政局负责扣除污水处理费,环保局负责全额征收排污费;对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二)落实环评“三同时”制度

1、规划环评。积极落实环评规划要求。对行政区域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和区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能源等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未执行环评的项目,经发局、工商局、财政局、银行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否则监察局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追究。

2、建设环评。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必须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并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的重要内容。

第4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一我国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1.畜禽养殖业对水质的污染。污染禽畜的粪便及清洗圈舍的废水中含有很多的氨、磷和有机污染物,带有这些污染物的水直接或者间接的流入江、河、湖等就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恶化,进而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平衡。另外,这些污染物还可以通过土壤渗入到低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饮用。

2.畜禽养殖业对空气的污染。畜禽粪便中没有被吸收的那些有机物质经过一定的发酵,就会产生很多氨氮、硫化氢、甲烷粪、粪臭素等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一方面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大大降低人群和动物的免疫力,诱发呼吸道疾病。

3.畜禽养殖业对土壤的污染。禽畜的粪便对于农田来说可能是很好的肥料,可是一定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腐熟处理,这样才能满足植物对土壤氨、磷、钾等营养的需求,否则粪便中过量的钠和钾不但不能提高土壤肥力,还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降低土壤质量。

二畜牧养殖业造成污染的原因

1.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飞速。随着我国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中心已不是种植业,而是转移到了畜牧业,畜禽的饲养方式及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畜牧业的生产早已不同往日,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了。随着规模的不断加大,畜禽的粪便排泄物越来越多,但是各个养殖场处理污染物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所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不能合理的建造圈舍。那些早期建造的畜禽养殖场,很少经过科学的规划进行选址和建造,所以圈舍的位置和格局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畜禽养殖场大多在城镇的近郊,村庄的边沿,河流溪边等部位。通常是一边发展一边建设,没有科学的规划,布局十分凌乱,建造的比较简陋,相应的设施也比较落后,所以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3.环保意识差,污染物处理设施、技术落后。畜禽养殖业主一般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的养殖规模也是从小到大,经济力量比较薄弱。通常情况下养殖业的利润都不会太高,但是很多污染物治理技术和设施都需要很高的运营成本,一些小的养殖户很难承担。所以很多畜禽养殖场都没有配备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进而大量的污染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流入河流、小溪、田地当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技术方面,没有一些操作简单,投资不高的实用技术供养殖户选择。而且许多养殖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环保还没有给以足够的认识。

4.粪污资源利用率低。在传统的农业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联系比较紧密,养殖业中所产生的粪便排泄物可以被种植业有效的利用。但是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不断实现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种植业为了更加高产、省力,更多的农民只是使用化学肥料,养殖业基本与种植业相脱离,所以大量的畜禽排泄物根本得不到利用,直接排入到了不该排放的地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技术

1.对畜禽养殖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做到防治结合。为了保证畜禽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和污染控制,一定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布局。在养殖场的选址和布局方面,既要满足畜禽养殖场相应的生产需求,也要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同时还应该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不断优化并整合分散的养殖场,建设成标准的畜禽养殖小区。在规划方面,必须严格遵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相应规定划出禁养区、限养区和准养区。对于在禁养区内的那些畜禽养殖场,相关的部门要通过关、停、转、迁等手段和措施,关闭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对于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关停那些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或者治理无望的畜禽养殖场,对于那些新建的和扩建的养殖场,管理部门一定要对其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严格监管,禁止审批那些不符合规划的畜禽养殖场,而对那些污染防治设施不合格的养殖场,要提出相关的整改要求和意见,整改合格后要做好相关的登记,之后要对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在准养区内,建立相关的畜禽养殖档案和环境评价制度,对所有的养殖场提出环境污染的防治要求,促进养殖场对于污染物的处理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

2.要求养殖户进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污染源头。相关的部门要将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的概念宣传到各个养殖场,有效的治理污染源头,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在喂养畜禽的时候,科学配比饲料,综合运用生物活性物质和合成氨基酸,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畜禽产品的营养,还能有效降低畜禽粪便中的氨和磷的含量,对于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要不断投资良种繁育体系,逐渐形成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应用相配套的良好体系。

3.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畜禽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就能够变废为宝。(1)生产农业有机肥。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健康和绿色的食品,所以农民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一方面能够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有机肥的应用和发展,进而促进环境保护。有机农业的生产中要求不使用化学肥料,不使用农药,而是采用相应的农家肥和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将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动物粪便经过长时间的腐熟运送到田地里,可以有效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这样有利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达到双赢。(2)生产沼气和饲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处理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在中南部气温比较高的地方,可以利用畜禽的粪便和养殖场的日常污水制造沼气,经过污染处理设施处理过的污水可以灌溉农田,这样就能够既节省污染处理成本,又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动物所食的饲料一般没有经过充分的吸收就排除体外了,所以排泄物中含有很多营养物质,可以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提取这些营养物质,制作饲料,这样就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第5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问题;防治对策;安徽肥西

中图分类号 F323.22;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210-01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隶属安徽省会合肥市,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垃圾及污水等未设置合理的处理设施,随意处置。二是近年来,大量的化肥及农药投入使用,严重污染了水体、土壤等。加之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厂、企业搬离城市转向农村,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发展迅速,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现就肥西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讨。

1 肥西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药、化肥污染

肥西县是一个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的地区,农业采用常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2012年施用化肥总量21.1万t,农药使用总量0.28万t,其化肥施用量为690 kg/hm2,是全国化肥平均使用量的1.7倍,农药使用量为15.45 kg/hm2,是全国农药平均使用量的2.1倍,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农药在污染大气和土壤的同时,还污染河流,是湖泊、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2 小城镇和农村聚焦点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居住人口趋向集中,但保护设施配套不完善,生活垃圾无法集中处理。且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综合利用推广普及率不高,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大多未处理就直接排放或沉积到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最终污染河流及附近饮用水源[1-2]。

1.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肥西县把发展畜禽养殖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该县畜禽养殖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常年猪存栏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 71个,3万羽以上规模化养鸡场107个,100头以上规模化养牛场9个,主要排放污染物COD 3 738 t、NH3 3 748 t,年粪便排放量29.8万t。畜禽养殖业污染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集中排放。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逐步转向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污染面明显扩大,已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缺乏处理防治设施,畜禽粪便一般未经任何处理就地排放,造成水体污染。二是加重对城镇的污染。畜禽养殖业正从牧区转向城镇。三是呈“面源”污染形式,畜禽养殖户遍布全县各地。四是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畜禽粪便、污水中高含量有机物不能综合利用,化害为利[3-4]。

1.4 乡镇工业聚集区企业污染

肥西县近年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乡镇工业经济发展较快,辖区内目前拥有上派、花岗、三河、桃花、小庙、紫蓬、官亭、高刘、山南乡镇工业聚集区,入驻大量工业企业。这些乡企发展迅速,但绝大多数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资源环境压力大,技术装备水平低,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不足。同时,这些乡镇工业聚集区由于缺乏资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业聚集区内部雨污管网未分流,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导致乡镇工业聚集区成为集中排污场所,污染排放量大,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肥西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乡镇政府在发展中,只注重发展工业和招商引资,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同时,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认为农村环境容量大,纳污能力强,过度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县级环保部门也因为执法能力不足,环境管理难以向农村广大地区延伸。

2.2 农村环境管理机构薄弱

目前,肥西县日常环境管理机构主要为县级环保部门,乡镇一级虽设立环保站,但属乡镇政府直接管理,平时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主,兼带乡镇其他管理职能,无正式环保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及执法资格,无法正常开展乡镇环境管理,导致乡镇一级环境监管乏力,环保政策难以落实。

2.3 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绝大多数乡镇缺乏资金。农民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没有固定的治理资金。绝大部分乡镇居住人口较多的街道及乡镇工业聚集区未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生活垃圾也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脏、乱、差现象突出。

2.4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大多数农村居民素质低下,缺乏环保意识,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能自觉遵守环保要求,改变焚烧秸秆,污水、粪便直接排放等污染环境的行为。

3 防治对策

3.1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品种,合理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5]。

3.2 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管理

在重点流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定畜禽禁养区。对目前污染仍未达标的各类规模化养殖专业户相对集中的村庄、规模化养殖小区及养殖场限期治理,逾期完不成治理的采取限产、搬迁、关闭。

3.3 合理规划,集中治污,着力提高乡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

认真做好乡镇工业聚集区规划环评,合理调整产业机构,推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禁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建设,坚决控制新污染。同时,进一步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对全县所有乡镇工业聚集区均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选址、规划,尽快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并做好工业聚集区内配套雨污管网建设。此外,在城市发展区域还要大力淘汰燃煤锅炉,使用清洁能源,推行集中供热,减少大气污染。

3.4 清洁水源,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综合整治

突出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开展对县、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整治,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要因地制宜采取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处理技术处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乡镇,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专用焚烧炉焚烧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6]。

3.5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与环境管理建设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这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增加大众参与度,开展优美乡镇与生态乡镇、村创建。同时要加强乡镇环保建设,设立专门环保机构,落实具体人员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县、乡、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

4 参考文献

[1] 姜珊,杨太保,金庆森.兰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4):47-51.

[2] 赵旭德,张丽莉,胡亨魁,等.黄石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5(2):28-31.

[3] 吴寅寅.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76-277.

[4] 周胤.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防治及建议[N].贵州政协报,2008-08-14(B04).

第6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1环境的污染

主要是指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生产生活污水、粪便及未消化吸收的有机物和矿物质等的处理不当对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1对空气的污染一只鸡的粪便排泄量相当于0.1个人的粪便排泄量,一个一万只规模的养鸡场每天的粪便排泄量可达1t,一年就是360t。1头猪的日排泄粪尿量是人排泄粪尿量的5倍,一头猪年均产粪尿量可达2.1t,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其污水的排放量还将增加4倍以上,当粪尿等污物的排泄量超过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通过已污染的空气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通过空气流动进行扩散和传播的污染物除了尘埃和病源微生物外,还有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厌氧环境条件下所分解释放出的带有烂菜、鱼腥等刺激性的特殊气味,这些气味大量而长期高浓度地蓄积,就会使人产生厌恶感,严重影响人、畜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呈现出向郊区农村迅速延伸的态势,饲养场与居民点距离缩短,养殖场的空气污染问题必将日趋严重。

1.2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畜禽粪尿及畜产品加工业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是造成水体及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年产1万头肥猪的猪场,日排粪尿、污水总量可达100多t,如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其粪便和污水中碳氢化合物及含氮、含磷有机物和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后,就会使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和固体悬浮物迅速增加,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机物,当它通过稀释、沉淀、吸附、分解、降解等一系列自净作用后仍无法达到环保要求时,就必然会对水质产生污染,使其迅速恶化。有机物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水生生物获得氮、磷、钾等营养后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其形成缺氧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某些疫病传播和扩散的渠道。更为严重的是,当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的进入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后,就会造成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改变土壤本身的结构,破坏土壤植被的生存。

1.3对疾病的传播据统计,由家畜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至少有90余种,这些人(畜)禽共患疾病的载体主要就是家畜(禽)粪便及排泄物。近年来,一些养殖场不顾自身条件,一味模仿在池塘边建猪圈,在猪圈上架鸡笼的所谓立体养殖模式,结果为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轰动一时的台湾猪口蹄疫暴发性流行,其主要原因就是病猪尸体随意投入河道引起的疾病流行。因此,粪便及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随意排入水中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

2畜产品的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兽药、各种添加剂、防腐剂、抗生素、激素等环境污染物中,有一部分物质虽有利于促进畜禽生长和减少畜禽疾病,但它在畜禽产品内的残留物却又对人体产生危害;有一部分物质还可能引起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或引起人产生过敏反应而带来公共卫生上的问题。

2.1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集,再通过畜禽产品的形式进入人体,所以,人往往是终端富集者,如果不控制和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畜禽产品的污染,那么,由畜禽产品引起的公害给人们带来的隐患将是难以估量的。

2.2兽药在畜产品中的残留(1)兽药在畜产品中残留的主要原因,除了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外,还包括不合理的用药和停药等。一方面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也是一些从业人员缺乏起码的兽医药理知识,经常重复和超量使用兽药所致。(2)兽药残留的浓度一般很低,但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造成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的蓄积和残留,并最终通过食物链使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和过敏症状,长此以往,不仅会使细菌的抗药性增强,同时药效也会大大降低。例如:四环素能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能够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听力减退,磺胺类药物还能够破坏肌体的造血机能,大家非常熟悉的青霉素,其代谢和降解产物有很强的致敏作用,长期接触有这些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就有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危害到人体的健康。(3)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液等排出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对周边的环境仍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如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样也会对土壤及水生生物等造成影响。人们如果长期接触这些有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或长期生活在被抗生素残留物污染的环境之中,将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

2.3饲料添加剂的滥用饲料添加剂的滥用是造成畜产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养殖户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不能适量控制其用量,不能在畜禽屠宰或其产品上市前逐步减量或停止其使用,有的甚至超量或违禁使用某些饲料添加剂,以求达到提高产品产量的目的。因使用高铜、高锌饲料,使排泄物中矿物质含量超高,造成对土壤生态的影响;因使用砷制剂,造成猪肉中有害残留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违禁使用“瘦肉精”,造成食用者中毒等恶性案件的频发,给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健康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3养殖业污染的综合防制措施

3.1倡导健康、科学的养殖模式要以优化环境、优先效益、优良结构为基本着眼点,按照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合理选择品种、科学饲养密度、平衡投入和产出水平入手,按照环保、节能、效益协调同步的循环发展模式,在不影响家畜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在改造养殖设施、改善养殖流程的基础上,探索生态养殖和多元化养殖的新途径,以开发高新技术和环境清洁技术为先导,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饲养模式,从源头上减轻和消除污染。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标准和健康养殖技术规范,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切实抓好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3.2开发绿色环保饲料饲料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对养殖业的环境生态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不断降低养殖场废弃物中氮的污染,是治理养殖业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要在优化饲养、合理投放、平衡营养、改善适口性的基础上,开发环保高效饲料,改善饲料的品质及物理形态,推广饲料的生物制剂处理、饲料的颗粒化、饲料的膨化和热喷技术;开发酶制剂,补充家畜体内自身内源酶的不足,加快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开发微生态制剂饲料添加剂,补充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等等。应用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绿色环保饲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7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一、实施范围

钱塘江、曹娥江、椒江、灵江在我县境内的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重点是东阳江、南江在我县境内的干流。

二、实施目标

"531水污染防治工程"是指:通过污染防治工作,境内主要流域水质一年内初见成效,三年内明显改善,五年内基本达标。按照市政府文件要求,到2011年底,我县境内江流域主要水体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功能要求;到2015年底,台口断面水体Ⅲ类功能符合率达到80%。

三、实施内容

(一)工业污染防治

1.调整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推进以区域环境准入为主导的生产力布局体系建设。完善县制造业发展导向目录,限制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

2.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监管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快推进工业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实施磷化工艺环保型替代技术应用;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开展水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工业废水治理达标工程,对废水超标或超总量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有水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实施搬迁或关停。

3.全面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

严格执行新建工业项目必须同步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替代置换要求,对超出排放量控制指标的企业,暂不批准新增项目环评文件;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逐步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1.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水质稳定达标排放,2011年污水收集率不低于75%,2012年底前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60%以上;实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治理工程;加快云山区块,深泽区块排污管与县城联网工程建设;2012年底前建成尖山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做好冷水、新渥区块污水处理项目前期可研论证工作;鼓励采用无动工厌氧处理、人工湿地处理、微动力处理等技术全面处理集镇、农村生活污水。

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严格执行禁养和限养区规划,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所有规模化养殖场。2012年底前,全县新、改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98%以上,97%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农牧结合、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率达到88%,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

3.保障城区饮用水安全。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碑设置和保护规定,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开展水源水质常规监测,乡镇饮用水源每季监测一次,行政村集中饮用水源每年监测一次以上;县城饮用水源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常年连续不间断在线监测。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531水污染防治工程"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领导小组,由县长、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县督查局、环保局、农办、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国土局、水务局、建设局、规划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

2.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如下:

县督查局(考核办):负责组织开展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将"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各项工作目标纳入各镇乡人民政府和各部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

县环保局:负责编制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治污设施运行监管;实施乡镇流域断面考核,污染生产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监管。

县农办:牵头负责村庄整治建设项目。

县发改局:负责将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有关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进全面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县经贸局:负责节能降耗和"二高一资"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编制完善产业导向目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配合相关部门推广环保型磷化工艺的使用。

县财政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县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筹措和监管。

县国土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土地指标落实,牵头负责采、制砂行业污染整治。

县建设局:负责组织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的建设;负责指导实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

县水利局:负责牵头实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依法做好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生态调水工作,负责占用河道采、制砂场(点)的整治工作。

县规划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用地规划许可。

县农业局: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落实禁养区、限养区相关要求,协助乡镇政府实施禁养区内养殖户搬迁和取缔工作;牵头开展生态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引导散养户集中养殖。

县卫生局:负责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和医疗废物处置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工商局:负责依法吊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经营执照。

(二)资金保障

资金投入以企业为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县财政建立"531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资金,重点对影响面广的示范性、控制性治理工程给予资金补助或以奖代补。

(三)制度保障

1.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和河段包干制度。将"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各镇(乡)、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建立乡镇水质交接断面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县环境监测部门定期对交接断面水质进行监测,各镇(乡)政府负责辖区内水污染综合治理,对水环境质量负责,镇(乡)长为主要责任人。

2.制定企业关停限产制度。依法制定企业关停限产制度,明确工业企业关停限产的响应条件、执行程序、补偿标准、行政诉讼应诉办法等内容。在区域、流域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要求时,实施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全面达标工程,对超标排污企业限期治理;逾期不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产治理;对无法治理达标企业,实施关停。

第8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是我市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型畜牧业转变,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我市畜牧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畜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优势产业带;坚持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坚持依靠科技,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目标任务。到2011年,畜牧业技术装备明显改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更加显著,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初步建立起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实现动物疫病防控规范化、制度化。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

二、加快构建现代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

(四)科学编制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各级畜牧部门要会同国土资源和环保部门,根据土地的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以一亩耕地吸纳2头生猪粪尿,一亩山地吸纳3头生猪粪尿(山地能吸纳生猪粪尿面积按总山地面积的5%计算,1头奶牛的粪尿相当于10头生猪的粪尿,l头肉牛的粪尿相当于5头生猪的粪尿,3只羊相当于1头生猪的粪尿,60只肉鸡、肉鸭的粪尿相当于1头生猪粪尿)的载畜量,确定畜禽饲养量。*年10月底前,各地要以县区为单位,科学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标准见附件1),完成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制订政策保护好禁养区、限养区农户的利益,引导农户发展其它产业。

(五)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充分利用山坡地、果园、疏林地、荒地和荒滩兴建生态养殖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作为畜牧业生产用地。实行以产定地的原则,严格审批养殖用地,按照存栏量计算,原则上每亩地饲养猪30-40头(禽800-1000只/亩)的用地标准进行审批,防止圈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可按照农业用地管理的,则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应当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

(六)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巩固和提升生猪、家禽生产,加快发展牛、羊、兔、鹅等节粮型草食畜禽,大力发展奶业和特种养殖业。积极引进和开发名、优、稀、特畜禽品种,扩大蓝塘猪、三黄胡须鸡等地方特色畜禽养殖规模,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畜牧养殖业。

(七)加快构建优势区域产业带。突出生猪、家禽两大品种,构建两大畜禽经济产业带。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直接投资、股份合作、产销直挂等形式,带动散养户建立生态型畜牧业基地。以中部地区为重点,建成年出栏180万头瘦肉型猪产业带;以温氏公司等为重点,发展3000户单元式标准化养鸡模式,年出栏4000万只,建成家禽产业带。

三、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八)大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至2011年,围绕生猪、家禽两大产业,新引进或培育2个规模大和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和3个省级龙头企业、5个市级龙头企业。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辖区政府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合同书,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对在期限内没有按标准带动农户的农业龙头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给予摘牌处理,并按未带动农户数收取一定的违约金,同时,取消对该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九)积极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把龙头企业、生产农户、市场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畜牧业经济运行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十)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把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突破口,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加工促发展,以加工带基地,提高畜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

四、加快科技兴牧步伐

(十一)加强畜牧业良种良法推广。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对畜牧兽医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速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重点推广普及猪人工授精、牛冻精改良、配合饲料、卫生厩舍、健康养殖等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大力发展优质杂交猪、杂交牛和地方特优品种生产。

(十二)加快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积极鼓励、支持饲养专业户、重点户及经济联合体,从事配合饲料的生产和经营,为发展畜牧饲养业生产服务。加大草山草坡的开发力度,引导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参与开发,鼓励农民兴办家庭牧场,促进草食动物的规模饲养。充分利用秸秆、稻草等氨化饲料养牛、羊,解决草食动物的越冬饲料。发展人工种植牧草饲养畜禽,进一步提高山地经济效益和加快草食动物的发展步伐。

五、切实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十三)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洁净养殖技术。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把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行“农、牧、渔、沼”结合等多位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洁净养殖技术,严格控制养殖及生物环境,合理利用粪污等资源。严格执行畜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套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凡环境影响评价不通过的,一律不得审批设立。对现有养殖场加强监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要坚决限期整改,使污染物排放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行业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限期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停。

(十四)大力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规范畜禽舍的建设,规范种畜禽、饲料、兽药、畜牧机械等投入品使用,规范饲养、加工、流通各环节操作规程,实现养殖设施与环境标准化,生产管理标准化。

六、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十五)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防控责任制,强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县区间联防联控,严防疫情的传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各县区要把应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加快动物防疫网络化管理步伐,推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动物防疫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提高科学防控能力。

(十六)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上下联结、设备配套先进、高效运转的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及时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私屠滥宰、销售私宰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十七)加强畜禽产品绿色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有一定市场基础和品牌优势的瘦肉型猪、蓝塘猪、温氏鸡、三黄胡须鸡、菜牛、肉羊和其他特色品种,着力打造一批畜禽产品绿色品牌。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畜牧企业申报产品认证,培育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或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积极推行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加强品牌的宣传、保护、管理和建设等工作,切实保护品牌产品的市场和信誉。

七、营造良好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环境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摆上重要日程。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根据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培育典型,示范引导,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9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省、市、区政府的要求,突出饮用水源污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等重点,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进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为全面改善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我局全面启动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覆盖西芹和塔前两个乡镇21个村,预计总投资年.06万元。经过努力,最终实现饮用水源合格率达到95%、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和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受益人口可达到5.6万。准备充分,认真申报。围绕“三清一示范”工程目标,确定了我区条件比较成熟的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环境、安丰水厂周边环境、炉下杜溪流域、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夏道镇农村环境、樟湖镇集镇及周边环境等6个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作为年-年项目库。建立区直部门挂项帮扶乡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申报机制,在区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区政府争取60万元资金拨给乡镇,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可研报告,确保了项目如期申报。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列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30个示范项目之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区环保局、项目所在乡镇分别成立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领导,并建立上下联运工作机制,区直各有关部门分别挂点挂项,推进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选择技术,编制方案。年11月11日和11月29日,区政府副区长王土城两次召集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西芹、塔前镇领导及设计人员,对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技术方案选择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有关事项,按照“突出亮点,典型示范”的原则,确定了项目实施的重点工程和范围。

(二)全面开展灾后重建整治。在今年“6.18”洪灾中,安丰溪受到重创,设施受到损坏,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安丰溪整治工作,现已清除卫生垃圾,疏通河渠,企业治理也取得初步成效。区流域整治办编发《致全区农民的公开信》10万张,宣传挂图3万张、宣传折页1.2万册;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提纲8千张,为整治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和积极的声势,有力地促进整治任务全面落实。

(三)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是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整治既是重点,更是难点。今年,拆迁了禁养区内9家规模养殖场,拆迁面积2.2万平方米。禁建区内的368家规模养殖场也已全面开展治理,其中,搬迁15家、治理353家。市种猪场将于年内完成搬迁。

(四)逐步完善工业污染防治和巡查机制。组织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和环保专项行动,强化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检查,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湖光纸业、华泰纸厂、富贵纸业和富兴纸业等4家造纸企业完成废水深度治理,并通过环保验收。建立沿江两岸新(扩)建化工、造纸、电镀、制革等重污染工业项目巡查机制,有效地防控了新(扩)建增加氨氮、总磷主要污染物排放项目。闽威岩棉公司利用工业企业固体废物和边角料,生产保温隔热建材,提高了我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绿洲兔业公司投资170万元建设肉兔加工污水处理、饲料加工粉尘污染防治和肉兔养殖粪便处理等污染防治设施,形成较为完善的污染防治系统。

二、深入挖掘减排潜力,全面实现污染减排任务

我局始终把污染减排摆上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全局发展的重要内容,协调各方力量,明确减排目标,加快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政策减排、责任减排”,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一)做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为实现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与环境统计工作的顺利衔接,奠定“十二五”环境统计和污染减排工作基础,同时保证后期各项环境管理和污染减排工作的连续性,我局以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为基础,调查收集年度污染源数据,实现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同时,继续完善污染减排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实污染减排责任。科学分析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污染源档案,制定污染减排计划,把减排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

(二)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年3月20日,我局下发了《市区环保局关于开展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黑烟污染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延环监察[年]11号),各有关企业及时完成整改工作。4月26日后,我局多次组织人员对相关企业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核实。同时,积极指导减排单位加快减排工程建设。做好重点工程减排。进一步加大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力度,做好减排核查核算工作。进一步落实减排措施,督促工业企业加大污染治理设施技改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三)多管齐下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一是强化措施,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相继关闭了南山镇大凤纸厂等8家小造纸,督促湖光纸业、富贵纸业、华泰纸厂和富兴纸业等4家造纸企业完成造纸废水深度治理,推进太平镇南坪溪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和炉下镇循环经济实验区第一期示范工程建设。二是搭建平台,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在区属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我区的长富集团乳制品加工厂、金月集团合成革公司、三山集团市钢铁公司等3家通过省清洁生产审核,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消减232.7吨、242.7吨。三是严格把关,抓主要污染物总量调剂。按照上级环保部门要求,对需要主要污染物的新上项目从已减排的总量中调剂。年累计为和顺碳素、绿洲兔业等2家企业调剂化学需氧量13.4吨,二氧化硫145.23吨。

三、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积极服务区重点项目

进一步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区环保窗口建设,简化办事程序,畅通环保审批通道,把好污染源头关和招商选资关。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和经办跟踪服务,支持区重点项目建设。

(一)把好项目审批关,切实履行行政许可。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审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基础上,在项目审批中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做到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项目主动服务,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坚决不批、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项目坚决不批,从源头上把好关,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年共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16个,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表88个,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预审8个,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5个,出具建设项目初审意见函件5件,否决项目3个,对30多个项目选址进行现场踏勘。在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过程中,我们强化验收环节管理,规范验收程序,全年共验收“三同时”项目14个。同时,对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符合产业政策、无污染或轻污染的及灾后重建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随到随办。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我们及时向企业做出解释,说明不予审批的原因和理由。

(二)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2008以来,辖区内涉及环境保护的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查,重点清查政府投资、使用国有资金的建设项目。一查建设项目环评手续是否齐备;二查建设项目是否存在未批先建、擅自变更、越权审批、拆分环评、降低环评文件等级要求等问题;三查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审批等行为。同时,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跟踪管理,建立跟踪管理台帐,针对清查出来的6项问题,及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目前,已有4个项目补办了环保审批手续,1个项目办理了竣工验收。

四、加大农村环保力度,统筹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精神,深化生态创建活动,着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深入开展两个创建,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认真实施关于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建立我局牵头指导,农业、建设、水利、卫生、林业、统计等部门支持配合,村镇自主创建申报的工作体系。我区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镇率先启动创建,加大生态创建工作宣传力度,深入开展重点工程整治,突出流域水环境、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整治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创建经验。同时积极协调区直有关部门的关系,帮助创建单位调取各项指标的佐证材料,为创建单位提供了方便。帮助协调市环境监测站关系,为申报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单位做好水、气、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峡阳、巨口2个乡镇已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官庄、洋坑、洛源、西后、九潭、南新、溪头等7个村已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上洋、高坪2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已通过省级验收,目前,正在报国家环保部审批。(二)持续推进社区和学校绿色创建,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以国家级、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为示范,进一步推广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创建经验,深入开展绿色创建。今年新创建7个绿色社区,截止目前,全区国家、省、市、区级绿色社区分别为2个、3个、6个和19个。省、市级绿色学校分别为6所、28所。(三)继续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区域性环境污染。积极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大力扶持循环经济试点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两个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的支持、管理力度,重点做好工程资金和运营管理,保障工程安全正常运营。太平镇南坪溪畜禽养殖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已通过环保验收。炉下镇循环经济实验区第一期示范项目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污水处理管道已招投标并订购,安装设备的基础工程已完成预算并对外组织招标,其他大型仪器设备也在采购中。大拇指公司准备在明年一月底试投入运行。这两个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为我区的养殖污染治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五、积极开展机关绩效管理,努力树立环保队伍文明形象

一是以机关绩效管理为载体,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把创业竞赛、机关党建、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和最佳股室等工作作为机关管理和提升环保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与环保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成立环境监测站,提升环保队伍工作能力。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积极推动环保队伍建设。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素养。今年9月,成立区环境监测站,依托市环境监测站,加大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充实环境监察队伍人员,强化环境监察执法力量,努力通过省级环境监察标准化验收。

三是积极开展互动联动,全力以赴重建家园。通过开展挂村帮扶、挂钩社区、重建挂点等活动,积极与夏道镇夏道村、水东街道南铝社区互动联动,并挂钩帮扶水东街道红星村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年累计扶持村居3万元。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参加“6.3”、助残、“6.18”等慈善捐款活动,固定安排人员到红星村轮流值班,全力以赴支持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