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1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治安;农村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

一、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

    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对农村治理转型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其作用不可忽视。

    (一)农村社区为村民提供了交往活动的空间,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深人了解,有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社区学校、社区公共娱乐活动场馆、社区委员会等各种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为村民提供了活动消遣之所。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老年人、未成年人、已婚妇女留守在家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些相对弱势的留守人员独自应对各种困境,已经负担了许多心理压力,再加上亲情长期缺失,难免会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将会成为诱发矛盾,乃至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巨大隐患。而在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里,人们通过聊天、倾诉、互相宽慰劝解等交流方式,有助于释放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除去引发矛盾纠纷的导火索。

    (二)社区能发挥出巨大的道德与法治教化作用,促进村民弃恶扬善,追求文明进步守法。“由于违法犯罪行为是与文明对立的野蛮行为,所以,讲文明必能预防犯罪。”在农村小到诸如婆媳矛盾、子女不孝、邻里纠纷,大到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村干部滥用权力等违法犯罪事件都会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被传播和热议。社区相关组织通过对道德楷模与遵纪守法者的颂扬,对违法犯罪者的报道,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等活动,使村民在倾听、讨论、对比中思考,感受到舆论力量的强大与法律制裁的严厉,从而弃恶向善,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之合乎行为规范。宣扬文明的社区促使村民向善守法,最终展现的是文明的社区,守法的村民,社会治安的稳定有序更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社区的纠纷处理系统,疏通了通向和谐的渠道。在社区中可以由村民推选有威望、明理、公正的族人、长者或见多识广者组成义务纠纷调解小组,出面调处村民之间的一般矛盾。涉及赡养抚养、相邻关系、土地承包纠纷、合同纠纷等较大的无法调处的争议由社区民警、驻社区的法院工作人员介人调解,尽量通过诉讼外渠道解决,以降低成本。通过上述两种方式仍不能解决的或者村民不愿意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解决的问题,社区则建议当事人向法院等专门机构起诉,同时为村民提供诉讼所需要的知识。对于社区内出现的严重的违法犯罪事件社区组织则设专人登记并及时上报公安、法院、工商、纪检等部门,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的调查取证活动,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如此一来,在村民中就不会出现因纠纷长期不能解决而产生的积怨,也不会产生因违法犯罪不能被及时发现处理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各种问题都能通过不同渠道得到相应解决,矛盾便自然消除。

    (四)社区的平安建设活动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平安社区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该项活动除了持续不断地在村民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外,更注重“物防、技防、人防”措施的开展。通过社区整体规划设计,预防违法犯罪监控设施的安装,治安防控网络的建设,警民联手的治安维护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一张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密网,让坏人无机可乘、无路可逃。

    二、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不利于社会治安稳定的因素分析

    (一)社区建设未被真正全面充分重视起来。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理应有详尽的规划作指导。但实际上在相当一部分农村,乡村两级干部仍然以抓经济建设为主,对为什么要建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与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问题知之甚少,并没有把社区建设系统地纳人工作规划。此外,社区建设包含硬件与软件建设两方面,涉及社区组织管理、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有的乡村只重视形式上的社区建设,比如要求村民统一把外墙刷成一样颜色,每户订一个门牌;或者盖一间图书室,安置几样健身器材。至于图书室里有没有图书,是否经常开放,村民的日常活动是否有人组织则没人过问。这样的社区并没有成为吸引村民、引导村民活动的有效组织,村民仍然是一盘散沙,各行其是。还有的社区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搞活动,如何吸引村民参与活动。

    (二)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不足。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是村民的主要活动地,是社区发挥作用的主阵地,理应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但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公共空间建设不足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认识问题,二是资金问题。在一部分地方政府眼中,发展农村经济,开办乡镇企业的工作更实际,更容易出政绩,不太乐意搞投资多见效慢的社区建设。此外,兴办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需要投人大量资金,而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人不足,缺少经费支持,是目前制约多数农村社区建设的瓶颈。在我国城乡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农民贫困,村集体不可能拿出钱来发展公共空间建设。社区建设的进度取决于政府投人经费的多少。事实上,农村社区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仅靠财政的投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如何从多渠道筹措资金,是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2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1、城市建设开发中的稳定工作。

近年来随着东城开发建设的步伐加快,辖区征拆迁项目多,工程建设多,矛盾纠纷随之增加,特别是县廉租房建设占用居民规划小区用地,群众对立情绪大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社区干部实行分片包干,下组入户做工作,耐心宣讲相关政策,直至化解群众思想。

2、劝访的稳定工作。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辖区上访对象骤增,辖区共14人,其中涉教对象1人,涉军对象12人,涉法对象1人。涉军对象邓泽友2月28日前往北京上访,社区接到讯息后第一时间派人接防,成功劝回,未造成恶劣影响。

二、创安工作

1、今年来社区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学校、平安交通线工作。新年伊始社区即制定了创平安社区、小区、家庭、单位、企业、学校、交通线工作规划,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完善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2、广泛进行宣传,利用召开各层次会议印发创安工作标准,开展创安工作活动,旨在提高全民创安工作意识参与度,为创安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夯实基础。

3、全面启动辖区单位创安工作。今年通过加强与辖区单位联系,全面推进创安工作,重点搞好青峰家园、蝶恋花园两个高标准居民小区的创安工作。

4、社区干部坚持夜间轮流值班制度,确保了集体财产安全,同时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三、司法行政工作

1、民事纠纷调解。社区合并以来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社区始终坚持按照“一三七”工作法。今年以来社区调解纠纷12起,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2、两劳刑释回归人员帮教工作。社区近几年回归的两劳刑释人员有2人。按照刑释回归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求,一是摸清底子、掌握情况。二是因人而宜制定帮扶方案。

四、人口管理工作

××社区由原××、闫家坝、晒谷三个居委会合并组成。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辖区流动人口增加,人口构成复杂。社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对辖区流动人口中的暂住人口、流出人口和房屋出租等工作的管理,建立专门台帐,使社区人口管理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为综治计生、民政低保、劳动保障等工作提供管理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维稳工作局面,社区无论在观念认识上还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与当前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而导致维稳工作压力大,工作被动。

第3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始终坚持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是形成大统筹的工作格局。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各级领导班子任期考核范围,提高考核的权重,确保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形成大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了以公、检、法、司干警为主体的政法专项队伍、以县乡(镇)村综治干部为主体的综治工作队伍和以、民政、社保、建设、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社会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使社会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从政法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转变。

三是形成大投入的工作格局。去年,全县投入综治、、维稳经费近600万元,县、乡综治工作经费,基层综治干部岗位补贴,均按标准予以落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施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警务通信指挥系统等工程。在社会发展方面,全县投入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发展资金逐年增长。

(二)围绕一个思路,不断拓展加强社会管理的新途径

始终围绕“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工作思路,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抓网络、建平台。

1、抓好基层网络建设。在农村,普遍建立了治保会、调委会,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开展季节性治安巡逻。在乡镇镇区,普遍组建联防治安巡逻队。在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配备专职保安人员,成立护厂队、护院队、护校队,开展治安巡逻。在社区,实施“社区警务”工程,在设置社区警务室、配备专职民警的基础上,今年又拿出资金以购买公益岗位的方式招聘协警,充实社区管理力量。

2、抓好信息化建设。视频监控工程方面,去年已经在城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视频探头和摄像机。通信指挥工程方面,公安机关建成了信息通信和指挥监控标准机房,配备了电脑、手持台、车台等无线终端设备。“大情报”研判工程方面,完成了110接处警与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的对接,实行了每日警讯、每周研判、每月综述。

3、抓好“两实”全覆盖管理。从公安、财政、民政、统计、计生、劳动、建设等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工作专班,深入住宅楼、写字楼、商业(饮食)网点等处所,开展拉网式清查登记,对所有的房屋逐一编号、登记造册、安装统一标准的门牌。

(三)突出一个重点,加快建立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机制

坚持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推进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从完善机制入手,抓小抓早,切实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促进社会建设和管理。

一是定期排查制。县里坚持每月排查一次,乡镇每半个月排查一次,村组、社区每周排查一次,重大问题及时排查,建立台账,落实调处责任,限期进行调处消号。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都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的矛盾纠纷大排查,落实维稳责任和措施。

二是开门接访制。在原局的基础上,将民政、司法、科技、公安等部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分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了群众工作局,建立了县“四大家”班子成员群众工作值日制度、“群众工作日”领导下访制度。乡镇场区和所有县直部门都实行了领导班子成员坐班值日制度。

三是领导包案制。对重点矛盾纠纷的调处和突出问题的处理,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明确包案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落实“五包”,即包调查处理、包协调督办、包落实到位、包稳控工作、包结案上报。

四是联合调处制。县群众工作局实行“1+X”、“1+13”管理模式,集中相关责任部门,实行联合办公,做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共同做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工作。各乡镇(场、区)成立了乡镇综治维稳联动中心,搭建起综治维稳工作的新平台。

五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凡重大事项,都要围绕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稳定隐患和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紧扣一个主题,不断开创社会治安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始终紧扣平安创建这一主题,大力实施“平安细胞工程”,着力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组、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小区、平安大道等各项创建工作,巩固扩大平安创建成果。

一是注重治安防控。坚持警民结合、专兼联动、群防群治,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五大治安防控网络。即:街面巡逻防控网,社区防控网,社会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和特业防控网,有效堵塞违法犯罪漏洞。

二是狠抓专项整治。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中出现的治安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

三是保持严打态势。坚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

(五)实现一个转变,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实现传统的约束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管理转变。

一是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对于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按照“管理全覆盖、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的要求,建立了人员信息库,坚持一月一次思想汇报,一月一次走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同时,采取免费培训、帮扶就业、扶贫济困等途径,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在城区,依托社区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在计生、工商、房产、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设立了流动人口协管站,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建立了“以房管人”动态管控机制,全面推行房屋出租业主责任管理制度,落实房屋出租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及时掌握情况,防止流窜犯罪。

第4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加强理论研究,增强工作指导性

加强对妇女工作的理论研究。围绕新形势下制约妇女儿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和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加强对妇联工作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的研究和探讨,探索和把握妇女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妇女群众能动性,扎实推进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儿童事业中建功立业。

二、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结合点,促进妇女就业、参与社区活动

2011年,社区妇联将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围绕解决广大妇女的各类实际问题,紧紧抓住维护妇女职工合法权益、帮助待业、失业妇女就业、促进社区下岗失业妇女创业与再就业等重点工作,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机制,切实为广大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积极帮助失业及待岗妇女,提供各方面就业信息的同时帮助她们提高自身素质、为其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引导她们在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领域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巾帼文明岗”,鼓励更多的妇女就业、创业,参与到哈南新城的建设之中。

(2)加强和落实社区各阶层的妇联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深入到企业和流动人口当中,加企业职工妇女和流动妇女群众与社区妇联的联系,定期召开妇女代表会议,把握不同妇女群体最迫切的发展愿望,把妇女的呼声和建议“送上去”。

三、以创建平安和谐家庭为主导,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领域,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期,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我社区妇联组织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线,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方式,使“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常办常新。积极培育家庭文明建设精品。要以“平安和谐家庭”为主题,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诚信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内涵,不断提升家庭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平安和谐。

四、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1)2011年,我们将继续认真搞好“三八”节庆祝活动,突出我社区妇女工作的发展进程和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先进人物和集体。大力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文明家庭,弘扬正气树新风,努力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2)深入开展“孝敬长辈、创建和谐家庭”系列活动。以感恩母爱、孝敬长辈为基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孝心促大爱,激发人们爱人、爱家、爱岗、到爱社区、爱党、爱国的大爱情怀,为“超越自我,建设新哈南”宏伟目标的实现,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五、开展妇联维权活动,增强妇女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1)开展庆“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以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形式,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加强妇女维权服务,建立社区服务站,大力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妇女的法律法规,要以社区文化活动和宣传栏为依托大力宣传法律知识,让社区妇女知法懂法,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举办妇女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妇女常见疾病义诊、咨询和普查等工作,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增加健康保障。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法律知识进家门,法律求助在社区的互助机制。

第5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1、环沪护城河维稳安保工作:街道重点人员21名,全区最多,我们严格落实一对一的管控方案,在世博会关键节点保证对重点人行踪的监控。

2、市政法委书记到街道政法中心调研时指出: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综治干部队伍和一个崭新的公共服务平台确实不容易,是全市的一个亮点,解决矛盾纠纷,做好维稳工作就要靠软硬件设施建设,街道党工委重视程度很高,希望街道综治干部再接再厉,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抓好当前上海世博安全维稳工作,为实现南通市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3、创新外口管理工作:和街道关工委、团委、计生共同成立了流动儿童之家,为流动的花朵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骨干组成的平安护卫队,协助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4、我们对街道现有可能引起群众性事件的5起纠纷长期进行不予余力地调解,经过多方的协调努力,城市名人花园工程、国司办公大楼工程这两起纠纷已解决。

5、月以来我们协助基层政府调处社会矛盾纠纷8件;阻止群众急访事件1起,成功调处纠纷67件。

6、在辖区十个社区内以和谐社区建设为中轴,大力开展了无毒社区、零犯罪社区等主题平安建设;加强了社区综合治理十位一体建设;充实了社区义务巡防队伍,规范了社区的治安巡防制度,完善了物防技防设施。

7、政法中心上半年接受各类参观团18批次,其中专程学习司法所和街道调解中心建设10批次。

8、与派出所互相配合将区里挂牌的濠北路沿线整治作为今年平安建设的中心工作,加大破案的奖惩力度,不断提高破案率,使存在的治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治安情况明显改善。

9、司法所上半年举办法律宣讲54次,受教育人数达到4672人,开展了法律进校园、法律进工地、法律进商户等法律宣传活动,以优异的表现迎接上级领导的五.五普法检查。

10、社工中心对街道现有刑释解教人员75人均实现了帮扶对接,矫正对象46人加强管理教育,促使其积极改造,平安地度过矫正考验期。社工中心在新桥中学创新性地成立了青春导航工作室,为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法制宣传、个案帮教等社工专业化的服务。

11、组织各社区开展了建平安校园的主题活动,向学生传授保护自身安全的技能,配合了学校的安全建设;针对泛滥问题,综治办开展了参与禁毒斗争,共建和谐社会禁毒宣誓及法律宣传活动,教育青少年远离。610办以迎世博、反、促和谐反邪宣传为契机,从现实生活个案中剖析了的本质特征和危害,并以鲜明的对比手法阐明了崇尚科学的积极作用,给前来接收教育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6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主题词:石油石化 美丽社区建设

石油石化企业美丽社区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行动,也是进一步改善社区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满足职工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实现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石油石化企业主导型社区硬件设施、软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物业服务、公益服务质量逐年提升、社区环境面貌逐步改善、职工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保障逐步加强,社区和谐稳定局面逐步形成。推进美丽矿区建设,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确立的到2020年将石油石化矿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平安稳定、社区和谐”的美丽社区的总体目标,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美丽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思想认识上的突破和提升、整体上的谋划和布局,也要有组织上的协调和指导、具体工作上的部署和安排。要按照“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平安稳定、社区和谐”七项要求,从服务油田发展,保障居民生活,维护社区稳定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美丽社区建设工作,在持续做好物业服务、保安服务、社区服务、离退休服务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美丽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搭建综合平台,围绕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提供全方位服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持续深化数字化小区建设,创新油田矿区社区管理,提升办公楼宇、民用物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平安、社区文化、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工作提档升级,努力实现社区“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平安稳定、社区和谐、运行高效”的美丽社区目标。

二、围绕环境建设目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环境服务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境”,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建设美丽矿区就是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新需求,新期待,这不仅是对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安全需求、生态需求、文化需求的现实回应,也是矿区服务业务实现永续发展、长久发展的群众基础。要按照“绿色满园自然美、节能环保生态美、健康安全和谐美、低碳生活人文美”环境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社区现有土地资源,新增居民住宅和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人居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社区环境建设水平,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深化社区管理创新。加强和创新矿区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指出,要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美丽社区必须通过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化解矛盾纠纷、凝聚人心士气、促进和谐稳定、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这方面,一定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把推进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作为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专业化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包打天下,不可能提供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所有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在推行保洁、保安、绿化、维修、餐饮服务等业务外包的同时,逐渐将目前承担的大量社会事务和公共管理职能移交地方政府、融入社会,由政府派驻人员、义工替换内部员工;在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方面,有效利用政府、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服务组织和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有序参与社区公益性活动,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加专业、便捷的服务。要通过推进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实现矿区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服务效益的整体提升。在这个问题上,既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又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信心和勇气,推进社区服务业务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同时,还要提前做好角色转变和职能调整,主动适应社区服务业务发展变化,保证服务质量。

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解决社区居民特别是困难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积极落实地方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让社区居民平等地享受“市民”待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现阶段重点落实地方政府在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福利待遇方面的优惠政策,包括子女就业,子女、家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困难家庭住房补贴和生活补助、残疾人生活救助和医疗补贴、高龄和离退休职工生活补助和相关生活补贴等方面的普惠性政策。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支持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包括社区居民公共卫生补贴、养老机构建设投资和运营补贴、托幼机构运营补贴、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公益性岗位派遣等政策。要通过争取和落实地方惠民政策,让社区居民亲身感受到推进美丽社区建设所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增强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美丽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翟晓兰;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王莹;城市社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周全德,魏晶平;欠发达地区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2期

第7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落实保障机制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整体水平

1、 以领导干部学法为龙头,提高决策水平。

2、以公务员普法教育为重点,提高依法办事水平。

二是加强《宪法》修正案的宣传教育。县普法办下发了德普办2006(7)号文件关于组织征订《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学习问答》的通知,已发放《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学习问答》2500册。同时进行法律培训。5月28日新市镇政府举办《宪法》修正案专题培训班,全体机关干部200多人参加了学习。5月17日下午武康镇政府人大副主任郎志洪等领导及机关工作人员140多名参加了《宪法》修正案专题讲座。6月份三合乡政府全体机关干部、各行政村党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115人进行《宪法》修正案专题讲座。

3、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抓手,防范企业风险。

二是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6月13日上午在武康镇县计经委、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局、县水利局、县社会劳动保障局、县农业局、县交警大队等10个部门进行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咨询活动。共发放了《安全生产法规问答》、《道路交通安全法》《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种作业监察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1000多册。“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活动主题,向广大群众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起到了提高安全意识的效果。

4、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守法意识。

5.以公民普法教育为基础,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三、依托网络,借助媒体,营造普法氛围

四、以普促治,普治结合,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一是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在前几年开展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民主法治村”建设,组织力量赴余姚、慈溪、鄞州区《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进行参观学习和取经。同时对钟管镇沈家墩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进行调研,并深入沈家墩村进行实地指导《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德清”工作。“没有村和社区的平安,就没有全县的平安!”6月25日,全县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经验交流会召开,会上武康镇宋村村、祥和社区、钟管镇沈家墩村、新市镇东升社区、洛舍镇洛舍村负责人就各自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汇报。三是推进社区民主选举工作。5月21日上午,全县社区选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会上武康镇和祥和社区进行了选举工作的经验介绍,明确了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县社区班子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乡镇分管社区工作的党群副书记、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乡镇长、武康镇、乾元镇、新市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武康镇建成区的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参加了动员大会。四是大力开展执法检查。4月19日召开了全县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执法检查动员会。在4—6月份对全县《环境保护法》及相关的《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护法》、《森林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普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8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思路明确,把综合治理工作高定位

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明确“抓稳定、抓治安,根本上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创平安社区的意义和目标,建立了“以人为本、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综合防范”的工作思路。为此,我们把开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区平安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平安社区“的创建对于塑造辖区形象、展示辖区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创建活动能不能形显著成效,首先要看认识,只有认识上有高度,行动上才有力度。本着这样的认识,我社区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做到“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探索新形式下治安工作新方法、新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防范工作的开展。二是认识到位。众所周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能否搞好关键是解决认识问题,尤其是领导的认识,我们正是充分认识开展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历来都将治安防范工作摆上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工作计划,逐步推进,不断实现新突破。三是责任到位。社区专门成立以书记负总责、警务区民警主抓、社区群防群治巡逻为骨干的治安防范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四是宣传到位。通过街道、社区干部及社区民警进家入户做工作。我们利用分发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印制的《安全防范必备手册》的机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激发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开展“创建平安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定期刊登《安全防范365招》、《安全防范15招》和“四防”宣传。五是经费到位。在安全防范上我们舍得狠下血本,在社区主干道全面实现“亮灯工程”同时还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社区治安防范能力。

二、深化创安,把民心工程做强大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为民服务。当前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是平安。因此,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是一项得人心、暖民心的防范工程。区委、街道在**年把我社区列入创“平安社区”示范点,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建设整治就成为搞好治安防范工作的重点。社区内曾经入室盗窃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为彻底扭转治安混乱的不利局面,经规划研究,对社区进行了全面建设整治,实行专项整治。一是完善“物防”设施建设。针对社区原没有停车场所,出现机动车随意停放和被盗等实际情况,社区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建起停车场,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停车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对车场的整治,制定了社区《停车场人员值班守则》、《停车须知》等制度,并对停车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被盗案件的发生。二是强化“技防”建设。在区政法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共投资1.8万,在辖区主要路口建起了以视频为主体的技防设施,对主要路段和部位实行24小时监控。配备了专职的巡逻队员,分两个时段进行巡逻,下午巡逻一次,大约2小时,第二次巡逻时间是晚上10点至凌晨5点。在巡逻方式上采取巡逻队员签到制度,还为巡逻队配备了与Xx派出所联网的无线电设备与全街所有联网的110、保安巡逻队和社区巡逻队联系,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主动权。

三、攻坚克难,在流动人口管理求突破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运用简单的手段是难以奏效的。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社区有流动人口136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36.8。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健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配备了专职的协管员。在管理上,首先加强对出租户的管理,对出租户实行等级管理,制定了10条的评分标准,实行10分考评制。同时还与出租户签定了《出租户管理责任书》实行一户一档,把出租户的所有资料扫描过录到电脑中,实行微机管理。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主要采取电脑管理,把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相片、身份证过录扫描到电脑。同时制作了“罗建社区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操作平台”加强管理。

2.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在管理中,从流动人口流入一开始,就着力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三个重点群落。“四个环节”是指登记、发证、清查和注销。流动人口来到我区后,必须到管理站登记、验证。保证做到“五个清楚”即流入时间、地点、原因、从业单位和现实表现清楚。对无婚育证的敦促补办,证件齐全的准予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并将资料输入电脑。流动人口离开时必须到管理站注销。对于“三个群落”即散居的流动人口群、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群和“三无”流动人口群。对于散居的人口和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群,我们同房屋出租户和用工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连带责任制,促进形成管理工作的合力。实践中,我们把对出租户的管理作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途径。

3.不断完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措施。为了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长效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1)管理与清查相结合。(2)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我们把服务保障工作推向前沿,利用挂图、图片、宣传资料进行计划生育教育,为流动人口进行环检、孕检,免费提供避孕药具。(3)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采取图片展览、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形象直观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4)管理与检查相结合。为了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众志成城,把治安防范体系筑牢固

综合治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为了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为工作目标。从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着力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综合能力着眼,立足社区实际,在警务配置、民警职责、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重要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110这一广大人民群众信赖的品牌,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五、超前防范,把治本之策做深入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社区成立以来,积极以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重点,大力倡导社区干部学法、懂法、用法。通过组织开展综治“宣传周”“宣传月”活动,编写宣传资料、户外挂牌、宣传栏等广泛宣传综合治理,使群众家喻户晓。加强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社区民警和社区组成帮教小组,从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帮教对象。确保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可能的刑释解教人员不漏管、不失控。目前社区内3名两劳释放人员都能安心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和其他途径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为就业创造条件。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我们配合家庭做好重点帮教,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力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和“社区青少年远离”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的危害。同时,为了增强活动的实效性,社区设立了治安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全面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

六、突出满意,把综治队伍抓过硬

加强综治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为了确保综治队伍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复杂情况下都能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在开展“三个代表”教育的基础上,依照上级统一部署,加强对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新时期综治工作法规和要求,使开展综治工作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组织综治人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先后对流动人口管理、深化创安活动、辖区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抓住责任制这个“龙头”。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关键在于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到人,为了保证综治工作人员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措施上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实施,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做到领导个人责任与工作人员责任相结合,牵头领导责任与协作领导责任相结合,总体领导责任与分管领导责任相结合,使综治领导责任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使一张责任书,将维护稳定的千斤重担分解到每个综治工作人员的肩上,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的良好局面。

---发挥“综合”这个优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各种力量、各种手段的综合。社区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坚持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结果。街道始终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致富、治安一起抓,做到“三个综合”即在力量上综合、手段上综合、工作上综合。并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综合治理工作。

---夯实基础这个关键。综合治安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关键在基层。为了夯实基层工作基础,通过“五个加强“(加强台帐管理,做到整齐规划;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业务能力;加强信息反馈,保持情况畅通;加强分类指导,注重解决问题;加强检查验收,总结推广经验)使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

第9篇:社区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1.构筑村镇布局网。构筑城乡一体化的村镇布局网,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骨架。这几年,我们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从五个方面入手,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一是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确立了“一个中心、三条轴线、三大组群”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了22个中心镇、304个中心村,基本形成了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一般行政村―――自然村的框架体系,大部分中心镇和中心村都制订了详细的功能性规划和建设规划。二是适度撤并行政村。绍兴县在2003年将738个行政村撤并成359个行政村,取得了优化要素配置的良好效果。我们争取到2010年全面完成行政村撤并工作。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园中村改造。这几年,仅市区范围内,我们已对99个城中村、园中村进行了改造。我们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基本完成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和各开发区的城中村、园中村改造。四是积极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启动示范村107个,完成26个;启动环境整治村882个,完成311个。我们争取到2007年,把50%左右的行政村改造成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农村新社区。五是积极推进移民下山。像绍兴县王坛镇、嵊州市黄泽镇、新昌县回山镇等一些山区已开始积极推进移民下山工程,通过政策驱动,建设移民小区,促进部分深山居民和地质灾害区居民下山安置。

2.构筑城乡交通网。构筑覆盖城乡的交通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这几年,我们在完善重大交通路网建设的同时,以乡村康庄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为载体,加快了城乡交通网的建设。2003年至今,共投入9.6亿元,实施乡村康庄工程2743公里。到目前为止,全市4706个行政村的等级公路通车率已达85.1%,道路硬化率达78.1%,客车通达率达83.9%,特别是绍兴县已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乡镇康庄工程建设,争取到2007年,全市农村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5.5%,硬化率达到85.5%,到2010年全市通村率和硬化率均达到100%。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对全市城乡客运行业实施管理体制、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税费政策、运行标准、服务标准、经营方式、优待政策“八统一”,到2007年,全面实现中心城市到县城、乡(镇)、行政村的三级城乡公交网络,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100%。

3.构筑城乡信息网。在现代社会,必须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样的信息网络。从总体上看,现在全市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和服务体系。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话入户率已达122.4%;有线电视已覆盖99.2%的村,入户率已达68.5%;无线电话信号已基本覆盖全市城乡;更为可喜的是,全市宽带覆盖率已达94.7%,到今年底,除个别偏远村外,可基本完成村村通宽带。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放到提高使用率上,逐步实现社区、村(居)管理与服务信息化,争取到2007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2%,宽带入户率有明显提高。同时,要努力提高信息网络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数字农业网和各县(市、区)农村110呼叫中心,不断强化农村信息服务。

4.构筑城乡生态网。这次调研一个深切的感受是,农村特别是山区的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以前的“穷山恶水”变成了如今的“青山绿水”。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关键是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积极构建自然生态体系。从2002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形成了200万亩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4.85万亩,新建绿色通道810公里,建立了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小区)21个和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我们要争取到2010年,全市25度以上的坡地全部植树造林,60%以上的平原村庄绿化达标,新增绿色长廊1200公里。二是加强污水防治工作。农村污水处理是农村环境建设的一大难题,现在农村污水基本没有实行集中处理。我们要探索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建立区域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推广生态型无害化处理公厕。要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污染源的治理,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加快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严格实行污染总量排放控制。三是加快燃气建设。生态状况之所以能有较大改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群众普遍用上了煤气。现在全市煤气供应普及率已达90%以上,许多深山坳里的农户也用上了瓶装煤气。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服务不够健全。因此,要加快构筑瓶装煤气供应管理网络,保证城乡居民用气安全。同时,加快实施总投资6.4亿元的天然气利用工程,争取到2008年供气规模达到5亿立方米/年,逐步使天然气取代空混气。

5.构筑城乡现代超市网。构筑城乡现代超市网是提升农村消费水平、保障农民消费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消费安全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为载体,着力建设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和商品准入制度等“三网一制度”,切实保障农民消费安全。目前,我市已有75%的乡镇建立了连锁超市,23.7%的行政村建立了放心店。从走访的超市情况看,业主和群众普遍反映较好,营业额少则增长40%~50%,多则增长1倍以上,群众放心、业主高兴。今后我们要继续以“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超市网建设,争取到今年底,全市所有乡镇都建立起连锁超市,60%的行政村建立起放心店;到明年底,所有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都建立起放心店。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学校、社区的商店推行连锁配送,构建全社会放心的消费体系。

6.构筑城乡健康保障网。让农民群众与城市居民一样拥有良好的健康保障,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构筑城乡健康保障网,关键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保农民群众有水喝、喝干净水。现在,绍兴农村基本形成了水库水、自来水和自取水三种类型相结合的供水网络,全市自来水普及率已达80%,其中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7.1%。但是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饮用水水质差、供水保障率低等问题,全市尚有72万人口饮水达不到标准,14万人口存在饮用水困难。我们要以“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为载体,到2007年,基本解决近100万人的饮水问题。二是确保农民群众在清洁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整治难是当前农村一个突出问题。在农村一些地方,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缺乏,村庄周边、道路两边、河道沿岸垃圾成堆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力抓好以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实行垃圾区域集中处理,有序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像绍兴县稽东镇投资128多万元进行垃圾集中焚烧,虽然投资大,但这是一个方向,值得提倡。三是确保农民群众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近年来,我市着力

构筑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96个、站501个,农民群众反响很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市(县)中心医院为龙头、镇街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站)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控制和降低群众看病费用,争取到2007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争取使居民在10至15分钟内能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

7.构筑城乡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障对接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后盾。构筑社会保障网,要立足系统化,着眼整体性,不断健全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帮困五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一是统筹城乡社会就业。这几年,我们共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75个。去年以来,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5.7万人次,70%以上的受训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今后,将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转移农民6万人,到2007年,全市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三产业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险。近年来,我们在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计划生育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实施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达31.55万人。要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努力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争取人人享受社会保险。三是统筹城乡社会救助。这几年,我市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集中供养率达到了97.5%;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医疗补助制度,合作医疗参保率已达84.4%。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优抚。义务兵家属优抚全面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农村退伍兵基本实现了安置补偿金制度。五是统筹城乡社会帮困。广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建立了长效帮困机制,使城乡困难群众难有所帮、困有所助、病有所医。

8.构筑城乡文化教育网。提高人口素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构筑城乡文化教育网,重点要抓实三项工作:一是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在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已不在普及程度,而在于质量的优异。要大力实施《绍兴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积极开展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教育网点,要按照“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一镇一所、小学兼顾方便适当兼并”的原则,调整优化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到2010年,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建立健全长效助学机制,拓宽教育券发放范围,落实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确保广大农村孩子都能“念上书、念好书”;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把优秀教师向农村配置,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二是加强农民培训体系建设。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为抓手,建立健全以成人职业教育中心为主体、乡镇和部门配合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企业出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办法,确保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三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争取到2007年,基本消除以县文化馆、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为主体的文化设施空白点,镇文化站舍面积要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到1平方米以上,社区(村)综合性公共活动中心面积150平方米以上。四是着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要深入开展“百场演出进广场、千场戏曲进社区、万场电影进农村”活动,广泛开展创建科技特色村、文化特色村、体育特色村活动,打响“鲁迅文化艺术节”品牌,调整优化电影放映网结构,实现全市农村一月放映一部电影,不断繁荣广场、社区、村落、企业和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