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大学生验证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验证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验证报告

第1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1.1重理论知识理解与验证,轻实验实践能力培养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将重心放在大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取与验证,忽视大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1.2实验教材偏理论性,实验思想和方法不足

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工具,直接影响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大多理论性偏强,物理实验思想和物理实验方法不能很好的体现.大学物理实验更应注重物理实验思想和物理实验方法的教育.

1.3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辅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相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类型的实验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氛围会比较呆板沉闷,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测出所需的实验数据,完成格式化的实验报告

1.4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验较为被动

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形式相对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各学科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补性.由于教学形式的固定,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大学生做大学物理实验时比较被动消极.

1.5强调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忽视灵活性与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应适应时代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应不断求思、求变和求新,要给大学生营造和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比较强调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严重忽视大学生灵活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五维一体改革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五维一体综合改革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理念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维度和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改革维度这五个维度构建形成一个综合改革体.

2.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理念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从传统的学生接受性学习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大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贯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理念,使大学生能够将大学物理实验中学习到的理论、思想、方法和技能等运用于其专业领域,并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低,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少,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学习、反思与讨论,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报告撰写及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帮助,减少实验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束缚,以提高大学生做大学物理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2.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改变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局面,过多的验证性实验会束缚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质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及其兴趣特长选择实验,切实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方式向实验教师和实验学生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调研,以更好的设计并确定适合本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开设了尊重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基础实验,综合应用实验,设计研究实验”课程体系.开设的压力传感器实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实验、电表的设计和改装等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改变了学生实验热情不高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很多学生还将大学物理实验与自己的专业背景结合,深入研究探索,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设计性实验相关的研究论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效果显著.

2.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更多的采用教师讲解→教师演示示范→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固定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特别不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更多的采用实验探究法、提问解问法、小组研讨法、课题引领法、课内课外融合法、师生团队法和设计创新法等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具有创新因子,有效地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教学方法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建立了信息平台,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及实验内容;其次,教师实现了网上评定成绩、网上教学质量分析;另外,针对创新意识及能力较强,且对科研具有较高热情的学生选择性地开设与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相关的研究性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学科前沿实验内容,展示物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并为学生将来走上其专业相关的研究领域及研发岗位培养浓厚的兴趣,奠定良好的科研基础.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切实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4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能够通过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也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目前,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相对固定,都是格式化的模板,大学生依次填入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处理、误差分析与讨论以及对实验的体会就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有特色、有创新的实验报告很难见到,很难体现出学生的探究与创新,面对雷同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师也很难给出科学恰当的评定成绩.要结合本校的条件和特色,对具体形式不做过多固定要求,不采用格式化的实验报告模板,采用形式多样化的开放式实验报告形式,增加实验探究、实验发现、实验提问、实验扩展、实验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和实验创新等板块,还可设置一定比例的按照科技小论文写作格式与写作方法来完成实验报告.目前对于少部分设计性实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采用开放式实验报告.以硅光电池特性研究实验及核磁共振实验为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最终以小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这和传统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相比,能够更多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目前,这种实验报告完成方式有必要进一步推广扩大,但这必须建立在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和数量的扩充上.

2.5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改革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考核参考出勤、预习报告等情况给出成绩;实验成绩的评定则根据实验操作、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撰写等给出.这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忽视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成绩的评定要增加以下内容:(1)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中写出自己对于本实验的理解,并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2)实验中可以4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每位学生都有一套完整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每位学生都要完成整个实验),针对不同实验,学生轮流进行实验讲解,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验讨论的情况判断学生对于实验的预习程度及学习积极性,据此给出相应成绩;(3)实验完成后,激励学生把实验改进、实验与自己专业的联系、实际应用链接、实验设计及实验创新等写入实验报告,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已进行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相适应的成绩评定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评定成绩.基础实验仍根据预习、操作和报告三个模块评定成绩;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则通过实验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或小论文和简短答辩方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打好基础,又能够进一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小论文和答辩方式成绩评定的进一步大范围推广也有赖于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充.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方面全面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并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进行改革——实践——再改革的循环,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推广,对其他专业课实验课教学改革起到辐射和推动作用.

3结论

第2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改革;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95-02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而数学实验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数学实验课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研究性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数学实验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数学实验方法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数学家的工作方式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变,数学的性质正在被计算机改变;数学正在成为一门实验科学[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各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平台随之出现,如:Matlab、Mathematica、MathCAD等,这些软件不但可以基于函数作图,进行符号代数运算,而且可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在国外,1989年,美国Mount Holyoke College的数学系开设了当时称为数学实验室的数学实验课,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于1997年出版了《数学实验室》一书。这本书很好地体现了用数学实验进行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1991年《实验数学》季刊的问世也推动了数学实验的发展。

在国内,1995年在国家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理科非数学类专业的数学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项目”的总体构想报告中把数学实验列为高校非数学类专业的数学基础课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一些高校如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积极创造条件,准备开设数学实验课,将这项改革付诸实践[3,4]。2000年,在教育部高教司主持编纂出版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系列报告》的《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中,把数学实验列为高校理科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并明确指出了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等[5]。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数学实验在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数学实验这种新的数学学习及研究方法。

一、数学实验的教学状况及现存问题

目前,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至少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教学理念上,学校普遍比较重视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不够重视数学实验课程在拓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学校往往把数学实验课程看作是次要课程或理论课程的练习版,而忽略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谈不上制定其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所以数学实验课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2.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为重点,对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以及拓展性实验的学习课时少;普遍强调对程序语言、程序内容、程序步骤的细节性描述,很少有程序思想、程序设计思路等内容。

3.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针对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学生普遍在教师示范下进行数学实验,或者根据教材自我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往往直接传授解决办法,而缺乏引导,这样,数学实验课程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效果就无法体现。另外,数学实验教学中缺乏教与学的自由度,过分强调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一些学生的创新设想很难实现。

二、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生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兴趣与创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因此,在国家号召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大环境下,我们在讲授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应让学生重点学习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以及拓展性实验,即在讲授程序语言、程序内容、程序步骤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程序思想、程序设计思路等内容的引导。我国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自主申请的研究项目三种。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把数学实验课程与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紧密结合。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引入探究性实验,把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引入应用性实验,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拓展性实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开放、探究、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在数学实验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兴趣和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去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以外,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分组讨论,讨论对象自由结合,讨论时间自由选择,课下可以延续课堂的讨论。在课堂上,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实验。对于应用性实验,我们结合数学建模课程,从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魅力。对于探究性实验,我们结合已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从中提出问题,学生大胆猜想,教师引导学生朝着预先设计的方向提出实验方案,预测可能的结果,然后学生进行数学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数学、获得知识。对于拓展性实验,我们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研究的层次和水平。教师从科研项目中提出问题,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设计多个实验方案,进行数学实验,最后找出正确的实验方案或者最优的实验方案,得出结论。这种模式重点不再是获得正确的结论,而是对过程和结论的探索和创造,学生以一种发现数学问题的方式进行发现式学习。数学实验课程不但为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形式的科研创新活动,感受到了它们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形成了一种科研创新与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逐步成长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近两年,我校理学院每年近90%以上的二年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了校级数学建模竞赛,选拨出的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其中国家奖的获奖率以及总体获奖率在逐年上升并连续创历史新高。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并且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获批项数也在逐年上升。另外,部分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本科生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在更高层次上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分工合作能力等,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扩展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空间。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实验兴趣,鼓励学生钻研实验,我们建立了开放实验室,由学习兴趣小组轮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研究,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为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时间以及实验条件的自由度。

针对数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我们重新全面确立课程考核体系,使课程考核从单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考核,向既考核教学过程又考核第二课堂过渡,从单纯考核知识掌握的程度,向既考核知识又考核能力的综合性考核过渡。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笔试成绩,第二部分是实验考查与创新设计,第三部分是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此部分属于附加分值,在总成绩的基础上直接加分,即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导师的科研课题等,根据参与程度与级别直接加分。这样强化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原动力,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另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自由选择科研创新活动的内容。实践证明,这种改革让学生不会只对书本知识进行机械记忆,而是普遍认识到数学素质、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新华网,2012.

[2]郑毓信,王宪昌,蔡仲著.数学文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姜启源.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1999,(5).

第3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的兴趣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实验内容多数是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方法和步骤就可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完全是被动的[1]。这样的验证实验不能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在四天内完成从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分析论证、元器件选择、硬软件设计、组装、调试、测试、排除故障、做出成品和撰写设计报告的全过程,并且要求三人组队参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具有极大的挑战性[2]。比赛中既要动手操作,又要理论分析。经过培训和参加竞赛的学生,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就业能力

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能脱颖而出的都是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经过严格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优秀学生。无论获奖与否,参加过培训和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毕业设计中受到老师的青睐,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好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协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一致的肯定和好评,增强了就业能力[3]。

1.3有利于推动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电子竞赛题目是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专家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拟出的。选题涵盖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单片机应用、可编程器件、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EDA等课程的内容[4],竞赛中既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既有涉及知识面广、功能多的系统设计,又有单一功能的电路设计;既有以指标性设计为目的的题目,又有以功能性设计为目的的题目;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发挥部分,同时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又鼓励学生使用新技术、新器件和新电路,以满足先进的技术指标。所以,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2.对参赛学生的能力要求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5]: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使用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电子设计制作基础;集成直流稳压电源、运算放大器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处理电路、显示电路和A/D转换器等单元电路设计;通用键盘及显示电路、单片机与液晶显示接口电路、单片机与D/A和A/D转换电路等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FPGA最小系统和配置电路的设计及FPGA的最小系统板下载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以及资料查阅、综合系统设计、创新设计和撰写设计报告等。

3.电子设计竞赛中反映的问题

我校历届培训及竞赛现场,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问题[6]。

(1)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差。在拿到竞赛题目后,学生都是先翻教科书,不去查找具有最新技术的期刊文献,特别是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差。

(2)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对一个制作项目能够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少,不能对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比较,生搬硬套参考电路,不能设计出简单先进的电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反映我们的实践教学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3)新技术、新器件的应用能力差。有的制作项目如能采用新技术、新器件,如FPGA、CPLD等实现系统设计,不仅性能指标优于传统电路,而且电路简单。反映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不能紧跟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不适应工程设计技术指标要求。竞赛中学生对竞赛题目的各类技术指标的实现和改善上感到无从下手。

(5)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竞赛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在安装、焊接、电路调试、故障查找和排除等过程中操作不熟练,不能适当地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不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去分析、解决问题。反映我们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

(6)单片机知识的应用能力有限。很多竞赛题要用到单片机的知识去完成设计,部分参赛同学因单片机知识与应用能力不够,未能取得较好的竞赛成绩。

(7)设计报告撰写的质量不高。设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存在很多缺陷,方案论证不够充分,理论分析不够严谨。反映我们的实验课教学忽视了实验报告这个重要环节。

4.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及要求,针对学生在培训和竞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

4.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学科专业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将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设课、单独考核,构建起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匹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对独立、科学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环节划分为三个层次[7]。

(1)基本技能训练层:以电子工艺实习、实训为教学内容,掌握万用表的使用,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印制板制作、焊接,直流稳压电源组装,收音机安装调试等基本操作技能。以电路分析、电子测量、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的实验为教学内容,掌握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2)课程设计实验层:以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等课程的实验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简单电路的设计,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学会查阅元器件手册及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安装调试,学会通过调整元件参数,满足实验指标要求。

(3)综合设计实践层:以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实验、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活动为实践教学环节,掌握用最先进的设计平台和最新的工具进行高效的综合设计,用组装的系统电路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软件Matlab、Muhisim等工具,进行“虚、实、软、硬”相结合的现代电子技术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级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及系统级的开发应用和创新能力。

4.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根据认知规律、学科特点、实践教学自身的规律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更新实验内容。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增加DSP、PLD、FPGA、嵌入式系统和虚拟仪器等先进的实践教学内容[8]。增加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实验课时,加强其实验和设计应用,增加EDA技术和Protel课程设计的实验课时,加强Protel电路设计软件和EDA电路设计仿真软件的实践应用;增加电子实习课时,增加和竞赛有关电路的制作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要体现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新的实验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2)增加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工艺性操作实践。注重电子元器件特别是新型元器件的使用[9]。元器件选择方面,除个别验证性实验仍保留部分分立器件外,其余均采用集成化,数字化,模块化的器件,如集成稳压电源、集成运放、集成功放、集成A/D,D/A等器件,RAM、EPROM集成电路,以及ASIC可编程控制器。对于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指导学生选择最新器件来完成设计。

(3)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组合,将同类课程体系或同类学科的实验项目合并,创建新的综合实验课程,实现学科之间实验内容的互相交叉渗透。修改综合设计内容,把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同单片机技术和PLC技术更多地结合应用,并把电子设计竞赛知识结合其中。

(4)设立学生科研基金,资助运用新技术、新器件、新思想的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学生课题[10]。把科研引进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和生产中急需解决或探索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方案论证、装配、调整、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撰写科研论文等能力。

4.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1)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

在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实行开放式教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11]。在实验内容上,设定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自主实验的比例,前者保证教学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后者则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兴趣,在众多的实验课题中选择,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师只提出设计的总体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不制定统一的参数指标,设计步骤,给学生一个较大的创造空间。提倡方案的多样性,给学生充分的创新机会。由学生完成从方案制定、电路设计、元件筛选、焊接组装、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到设计报告撰写、答辩等全部过程,教师变指导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增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在安排好课内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制订实验室的开放项目、开放计划。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里,为学生提供实验场地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电类实验箱、单片机实验箱等设备,还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建立现代化的实验中心网上实验预约与管理系统,在开放的平台上,选做实验和自主实验学生可以个人预约,预约的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场地、内容、指导教师等,这种“集中”和“自由”相结合的开放管理方式,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开设电子技术实践选修课

根据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情况,我们为电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如“电子制作”、“电子创新设计”等选修实践课,内容包括简单电路、系统电路和有创新特色的电子电路等的设计与制作等,为爱好电子设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校每年举行的全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按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方式进行,在为电子设计爱好者提供施展才能机会的同时,也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了队员。在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影响下,参赛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为我校学生最喜爱的科技活动。

(5)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我校是专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的办学时间不长,基础薄弱,参加全国性的电子设计大赛的经验更少,我们把参赛作为学习、实训、取经、提高的过程,参赛成绩逐年提高。

第4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实验举例

增量调制系统Systemview实验利用Systemview软件实现增量调制系统,波形图可见,输入信号与编码输出序列符合该调制系统的特性,波形清晰、正确。有利于学生采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取代传统硬件实验箱实现通信系统信号的模拟。同时,该软件信号调节参数方便,既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优势,又能借助于软件丰富的功能给善于思考的学生以更多发挥的空间。采用实验箱实现增量调制系统观察波形。实验中,学生了解了增量调制系统编/译码硬件电路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理解增量调制输入模拟信号与编码输出数字序列之间一一对应的调制关系。信号测试简单,方便观察实现现象,但系统稳定性和精确度一般。增量调制系统Matlab设计实验采用Matlab对增量调制系统进行设计[4],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数学分析,学生深入分析不同量化噪声的产生机理。经新算法实现后,实验结果对PCM系统一般量化噪声无明显改善。而M系统量化宽度固定时,易产生过载量化,采用自适应间隔量化算法则减小了信号误差,克服了固定量化台阶的自身不足。Matlab计算能力强大,设计算法较为灵活,可满足训练学生开展拓展性系统设计要求。

改革效果

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全国的各项大学生创新活动。基于通信原理眼图分析系统性能的选题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获得2011年9月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2009年至今,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和毕业设计后获奖10项以上,申报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8项,4篇,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计6人次获得全国二等奖,30多人获得江苏省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结语

第5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论文摘 要:在环境工程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互配合、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体。专业实验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部分。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存在主动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就如何使传统实验变为专业综合实验,使实验与学生参与度相结合进行分析,以探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在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要培养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然而,在实际中,刚毕业的环境专业人才受到冷遇,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给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就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展综合实验

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一般是按照各门专业课程划分的,而且几乎都是基本技能实验,其中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在环境监测实验课中的烟气流量及颗粒物浓度的测定实验项目,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流程,按照选择测试位置、测点、测试、分析计算的步骤,写出实验报告就算完成实验了。整体过程中学生都是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没有深入思考。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可以把环境工程专业课与实验融为一体,称为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实验的目的主要就是把一些可以并入综合性实验的验证性实验不再单独进行,这样一方面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数目,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对专业课程融会贯通,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所以开展专业综合实验是重要的途径。

在专业综合实验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专题实验。实验的具体方案都是由学生来制定,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后,要求学生写出专业的实验报告,这也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专业综合实验、专题实验之外,学校也应该大力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实验。大学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实验研究项目,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以及材料、实施实验、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这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一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通过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改革完善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和完善实验室改革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要根据专业综合实验的特点,把以前分散的实验室进行合理的调整、合并、重组,从而为开展专业综合教学实验提供保障,同时也便于实验室的管理。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体系,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大大保障了专业综合实验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室体系建立的基础上,也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考核制度。实验室管理要实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专人使用等原则,确保实验设备和材料正常使用。在综合专业实验的背景下,实验考核要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分析、问题处理、实验结果、实验总结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考核的科学性,也大大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教师队伍是实行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保障,他们在实验中起到指导、审核、完善学生实验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大力开展综合专业实验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从此要求出发,学校一方面可以从高等院校引进高水平教师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生产和实践的社会一线引进实验技术人员,加强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此外,学校也要对引进人才配套相关政策支持,使得实验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中。

通过开展专业综合实验、专题实验,并且鼓励学生大力参与创新实验研究,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改革和完善实验室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也为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6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信度效度因素分析考试焦虑是指因参加学业考试、心理测试或其它资格考试而引起的紧张不安情绪,也称“测验焦虑”(TestAnxiety)。有关考试焦虑的测量研究始于1938年美国学者Brown。此后,西方学者编制了数十种考试焦虑的测量工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Mandler和Sarason(1952)的测验焦虑问卷(TAQ),Sarason(1958,1972,1978)编制和修订的考试焦虑量表(TAS),Spielberger(1978)编制的考试焦虑调查表(TAI)。国内学者王才康(2001)对中文版TAS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叶仁敏和Rocklin(1988)、王才康(2003)对中文版TAI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些高校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学士学位和用人单位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由此,大学生在面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时,焦虑现象尤为突出。国内学者在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进行研究时均采用一般考试焦虑量表,至今还没有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的专门测量工具。为使研究者更方便、有效地开展相关研究,也为使大学生能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在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前的焦虑状况,并及时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本研究拟编制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量表,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初步检验。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样本来自长春市四所高校(一本一所,二本两所,三本一所)。以学校为单位随机抽取1200名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施测,有效样本921份。其中,男生392人,女生529人;大一学生108人,大二学生677人,大三学生136人。

1.2量表编制

1.2.1理论构想

量表维度的确定主要参照了Sassenrath和Sarason的观点。Sassenrath(1965)提出考试焦虑主要包括七个因素,涵盖了认知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等多方面;Sarason(1984)提出考试焦虑者的思维、身体反应、情感和可观察到的行为在评价情境中具有显著特点。结合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量表的四个维度,即情绪情感、认知、生理唤醒和行为。

1.2.2题库的建立

题目主要依据各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重点人群访谈结果进行编制,部分题目参考已有的焦虑类量表并进行改编获得。初设共53个项目,其中认知维度17题,行为13题,生理唤醒11题,情绪情感12题。

1.2.3项目筛选和量表初步编制

预测。采用6点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记,记分为1~6分。在东北师范大学和长春大学随机抽取60名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施测,获得有效样本54份。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缩减为51个项目。

正式施测。对长春市四所大学发放1200份,共921份有效样本。通过分层抽样,458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463份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和结构构想,最终确定17个项目。对17个项目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分析,数据拟合良好,确定最终量表。用921份样本中17道题目对应的数据,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分半信度分析。

1.3校标量表

Sarason编制,王才康修订的考试焦虑量表(TAS)中文版。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信、效度(重测信度r=0.62,p

1.4统计方法

将测试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t检验、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AMOS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

2.1项目分析

根据被试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计算出量表的总分,对总分进行排序以总分前27%和后27%为标准划分出高焦虑和低焦虑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各个项目在高、低分组得分差异显著(p

2.2效度检验

2.2.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步确定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经过Varimax旋转后,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7个,选择解释率较大且与构想维度内容一致的4个因素,分别是情绪情感、生理唤醒、认知和行为,可解释总体方差的50.85%,剔除因子负荷值低于0.4的项目,保留题目的因子负荷情况见下表:

2.2.2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Amos7.0,用剩余的463份样本对17个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建立模型。通过分析得到,各主要的拟合参数为,X2=337.673、df=113、p

2.2.3效标关联效度

最终量表与TAS考试焦虑量表在东北师范大学同时施测,向备考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学生随机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样本86份。使用SPSS19.0进行相关检验,r=0.683(p

2.3信度检验

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情绪情感0.86,生理唤醒0.83,认知0.81,行为0.62。

分半信度: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90,情绪性感0.86,生理唤醒0.80,认知0.81,行为0.61。

2.4常模的建立

对于焦虑水平,性别之间t检验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t(1.908)=0.85,p=0.394);以学校为自变量(一本、二本、三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存在学校主效应(F(2.918)=2.38,p=0.093)。因此,可直接将总体的平均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不必建立以性别或学校为变量的常模。

用921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得出17道题目总分样本平均分为47.425分,标准差为16.03,量表总得分在63分以下设定为轻度焦虑(占总样本的32.46%);63~79分设定为中度焦虑(占总样本的11.07%);79分以上设定为重度焦虑(占总样本的4.02%)。中度和重度焦虑会影响考生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

3讨论

本研究在确定考试焦虑维度的过程中,对大量的历史研究、焦虑理论进行了多次探讨,并结合大学生访谈结果和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四个维度,即情绪情、生理唤醒、认知和行为。情绪情感,即在四、六级考试前出现喜怒无常、压抑、心烦、害怕等情绪情感体验;生理唤醒,是指四、六级考试前表现为心率加快、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胃肠不适、多汗尿频、睡眠不良、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认知维度,即个体在四、六级考试前出现记忆力减退,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对考试难度、重要性以及自身复习状况做出正确评价;行为上表现为四、六级考试之前表现为坐立不安,回避四、六级考试的相关问题等平常状态下没有的行为反应。

在信、效度分析中,对量表的Cronbacha系数和Spearnman―Brown分半系数均进行了统计分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总体信度系数均在0.85以上,可用于对个体或群体焦虑水平的预测和评价。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因子负荷良好的题目,验证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数据对新量表的结构模型拟合良好,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自编《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量表》针对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焦虑状况进行评价,较普通考试焦虑量表有更强的针对性。此量表不仅在题目的设置上是针对备考生的特殊的焦虑特质,而且量表编制过程中数据均采自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从量表的信度方面可以看出,此量表的同质性信度a系数和折半信度均高于TAS量表,说明此量表对备考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考试焦虑测量更准确。在问卷的形式和题目的数量上,六级评定法较“是”“否”评分法更科学准确。研究最终形成17道题目量表,较其他量表精简,便于测量和统计。且此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均达到测量标准。因此该量表可以帮助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同学了解自身的焦虑状况,为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寻求帮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在量表的施测时间上有严格的要求(考试前两周内施测),因此再次施测难度较大,没有进行重测。本次研究中,问卷的施测范围仅长春地区,取样范围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在被试的类别方面,虽然此次的研究选取了来自不同大学类别(一本、二本、三本)的被试,但主要包括文科类和理工科类备考英语四、六级的考生,没有涉及艺术类考生,在样本取样的备考生专业类别上没有做到全面,有待在以后研究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Brown C.H.,Emotional reactions before examination:Ⅱ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sychology,1938,(5):11-26.

[2]Mandler G.and Sarason S.B.,A study of anxiety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2,(47):166-173.

[3]Sarason IG.The Test Anxiety Scale:concept and research.In C.D. Spielberger & I.G.Sarason(Ed.)Stress and Anxiety(Vol. 5)[M]. Washington D.C.: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1978.

[4]Spielberger CD.Test Anxiety Inventory:Preliminary Professional manual[M].Palo Alto,CA: Consulting Psychology Press,1980.

[5]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S)在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8(4):96-97.

[6]叶仁敏,Rocklin T.测验焦虑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3):25-29.

[7]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I)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69-70.

[8]凌晓,杨洁芳.医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之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129-130.

[9]杨礼宾,沈永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焦虑学生的甄别[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60-62.

第7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与工程应用联系十分密切,国内几百所高校设有此类专业。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对材料与材料成形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对于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中外用人企业的共同反映是:上岗适应慢,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项目研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薄弱等。反思目前的高等院校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对工科大学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培养模式落后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上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理论与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基本上是在被动的学习,自我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差;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书面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力表现的评价。

2.大学生专业项目研究能力培养不够

国内的工科院校比较注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以及毕业设计训练,一些科研条件比较好的工科院校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研究基金,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让大学生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设计,这些做法在培养大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及科研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创新研究项目以及毕业设计题目仅是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很小部分内容,学生仅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某一科研项目中的部分内容的实验或验证,缺乏对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全过程的培养,尤其是对大学生从事专业项目研究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小。

由于上述原因,毕业生就业后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生产问题,上岗适应慢;进行创新、改革及项目研究的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某一真实、复杂的问题,仔细设计某项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较多研究和应用。例如在美国,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学习模式之一。英国、新加坡等国的一些高校也已经采用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

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培养模式,具有一些传统培养模式不具有的特点。

首先,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培养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型培养模式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型培养模式,学生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时间合理安排相关环节的学习和研究,非常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和进行探索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而这正是高等工科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其次,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开展项目研究,同学之间通过分工合作、相互研讨、相互学习,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合作能力。

再次,通过典型项目的设计和研究,让学生完整经历问题提出、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和论证、设计或实验研究、中期报告、研究报告撰写、结题验收答辩等项目的全过程锻炼,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书面报告及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强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国内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国内高等工科院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没有现成的项目供教师使用,可借鉴的案例也比较少。尤其是国内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很少。因此,在借鉴国外的先进培养模式进行教育改革时,结合学校特点和条件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应用研究,对于推广应用该模式,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项目学习培养模式

如何发挥各学校、各专业的优势与特点,形成特色的培养模式是成功应用基于项目学习培养模式的关键。

多年来,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11年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哈工大试点学院之一,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培养模式改革,并制定了基于项目学习的培养方案,在学院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课内外培养计划,以突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意识为中心,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项目能力与素质为特色,初步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

1.教学计划外开设能力培养讲座

第一学年在教学计划外开设4次《综合能力培养讲座》,内容包括:专业介绍及发展、专业资料查询、绘图软件使用、学术报告PPT制作等;第3学期开设2~3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讲座》;第5学期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2~3次《项目工程能力培养讲座》。

2.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

第一学年在教学计划外开展创新项目训练,鼓励学生自拟训练题目,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时间为2个学期,学生可以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不要求进行实验,但要经历项目研究的全过程训练,包括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方案制定及研究、中期检查、结题答辩。

该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建立项目研究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与能力。

3.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

第二三学年在课题组、研究室、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支撑下,鼓励和支持学有余力和兴趣的学生参加国家、学校及材料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研究,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实验经费支持。

该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实验能力。

第8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综合素质;教学

作者简介:张大平(1965-),男,广西合浦人,钦州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广西钦州53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09C08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04-02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7个方面[1]。“数字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技能,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让学生受到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科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怎样利用实验课程的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这同样也是同行们关心和探究的热点问题。

一、利用实验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吸取和借鉴社会的先进经验,深刻理解和运用科学技术的特点、作用,使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思想的进一步成长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继续积累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仪表,爱护公共财物,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爱惜他人财物的良好品质。其次,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报告要真实地根据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撰写而成,而不是捏造或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使学生养成不空想、重实际、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作风以及诚实的良好品格。另外,实验是学生做实验而不是教师做实验,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根据实验的任务目标完成实验项目,并且认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可能造成实验结果有较大误差,甚至得到错误的实验现象。这样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之养成不论学习还是干什么事都认真对待的好习惯和主动做事的良好品格。

二、利用实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真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关键。预习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实验能否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实验前要求学生必须参照实验指导书,对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做到认真复习有关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器件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电路,拟出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对如何着手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并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对所预习的实验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所预习设计的内容正确,这样做不但可拓宽设计思路,也可大大节省实际上在实验室操作的时间和排错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而且大大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极大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利用基础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字电路的概念,明确逻辑和电路之间的关系,基础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是教会学生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集成逻辑电路的应用、基本实验技能,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调动手能力和基本概念。基础实验内容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载体,强调与课堂讲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2]。比如,通过用异或门、与或非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分别和与非门一起实现全加器的实验,使学生熟悉各种中规模集成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其应用,系统掌握了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严格抓好基础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及应用方法,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提高学生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实验。一般的做法是先给出实际问题(设计任务)和主要集成芯片,然后学生根据所学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根据实际问题要求列出真值表,写出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通过选件,连接电路调试完成设计任务,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了学生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为了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增加了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或者在验证性实验中增加设计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受到训练。比如,在验证了数据选择器74LS153的逻辑功能后,让学生用它来实现全加器的功能;在验证了译码器74LS138的逻辑功能后,让学生用它来实现全加器的功能[4]。又如让学生验证了计数器CC40192的逻辑功能后,让学生用它来实现7进制、12进制等N进制计数器[5]。

另外,教师给出实验任务时,注意强调各种设计方案的实现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鼓励创新与突破,同时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尽可能多地接受与“数字电子技术”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利用排除故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完全不出现故障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常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大多数实验项目是在实验箱上完成,而每块集成芯片和少量元件都是插在管脚座上,每个实验线路就是通过导线把芯片与芯片或芯片与元件连接而成,因此,接线错误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最为常见的故障,其包括漏线、错线、断线和线路接触不良等。当学生实验出现电路故障时,指导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提示,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弄清楚前因后果后自己动手纠正,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人为设置故障,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先根据实验原理、电路的组成,分析产生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然后让学生动手排除故障,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及动手能力。

六、利用共同完成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客观原因,有相当多的实验项目是要求两人合作、共同完成的。原则、感情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维系一个团队的纽带;有团队精神,才能产生发展和创新的力量。两人要共同完成某一实验项目,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但要完成这个实验项目必须做许多工作:设计电路、选择元器件、连接电路、读取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等。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合理分工,如果不能合理分工,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项目,这就促使学生有合作也要有分工,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如果在实验中有一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难题,只会自己冥思苦想乱翻书,却不屑于向坐在旁边的高手请教;而这位高手此时不是把他当做共荣共辱的合作伙伴,而是坐在旁边等着看笑话,那么他们共同承担的实验项目又怎么能按时完成?

另外,要求学生抓住实验这个机会锻炼表达能力,积极表达自己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培养自己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这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

七、利用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它能很好地巩固实验成果,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我们要求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在课后都要撰写一份实验报告,主体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实验体会与建议等。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每次实验,不是实验做完就结束了,而是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理解透彻,使以后遇到相似问题知道如何处理,真正提高自己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符号标准,图表规范,内容清楚,讨论深入,结论简明,行文排版要符合规范要求,这样可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方案表达能力。

当然,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是通过某一个实验或者某一门实验课程就能全面达到的,而是通过一个个实验、一门门课程,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培养而提高的。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学好每一门课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迤.提高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3):78.

[2]陈荣.对独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146.

[3]刘银萍,王晗.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5):105-107.

第9篇: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

1我院以往的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内容较单一,探索性、设计性实验缺乏

以往,我们微生物实验大多数是根据实验教材内容安排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没有或较少,实验内容多是对理论课程的简单验证,缺少创新性。当然,这部分验证性实验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起重要作用[3],但各个实验彼此之间孤立进行、缺乏内在的联系, 学生对各个实验的用途及地位认识不足, 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缺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4~5]。

1.2 教师包办多,学生被动接受

以往我院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活动,但实际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受到限制。原因是实验课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思路的设计、到实验器材的准备都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课前不预习,实验过程中不认真、不主动,实验结果分析不到位,课后不认真总结思考,甚至出现缺课、抄袭报告等不良现象。

1.3 考核方法单一,学生忽视实验操作过程

以往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看实验报告,但实验报告只单纯的显示出了实验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情况。在实验中,一旦操作出现错误或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有的学生不是就此寻根追源、讨论分析、总结教训,而是为了实验报告得到教师的“好评”而编造数据。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不亲手做实验,只做实验的旁观者,最后为了完成实验报告抄袭他人的结果。这样学生不仅错过了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而且容易养成投机取巧的坏习惯,这种考核方式也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不重视。

2教学改革采取的方式措施

2.1 优化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合理利用现有条件

我们在多年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分析问题、集思广益,对微生物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目前,我院的微生物实验内容分为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课程实验30学时,包含了验证性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和综合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既开设了培养学生基本微生物操作技能的验证性实验,如显微镜使用技术、细菌的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分离、纯培养技术等实验,又开设了集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等实验。同时,针对各专业特点,我们开设了不同的方向性设计试验,如食品专业根据本身特点,开设了“牛乳中微生物的检测,酸乳的制备”实验,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了“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生技专业开设了“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实验。这些实验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在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在学期的后期,我们又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微生物综合实验,教师给与学生一定的辅助指导,但从药品配制、菌种筛选到菌种鉴定等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进行了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微生物学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进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重视课前预习课后小结,注重实验过程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微生物实验内容比较繁杂,加之因课时限制,往往一次课要做多个实验项目,学生如果实验前不进行充分的预习,只能按老师板书内容和教师所讲闷头去做,对实验的全过程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势必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强调:(1)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阅读有关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开始之前,坚持抽查预习报告,提问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对要做什么、怎么做、关键步骤是什么?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2)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如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无菌水的分装、灭菌,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仪器的调试、保养等工作,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和实验课之外的知识,同时,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3)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验操作,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应该作为重点巡查的对象,指导他们耐心细致地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实验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给学生提示观察要点,对学生观察到的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教师应及予提示,找出原因,使之重新把实验做成功。(4)每次实验课结束前,教师一定要安排时间对本次实验进行小结:扬长避短、解释某些实验现象、表扬实验做得好的小组或学生。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坚持做到将用过的物品清洗干净,摆放整齐,原始数据经教师看过签字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

2.3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因受课时、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只能安排一些基本的内容,较深的内容、耗时较多的内容、显示专业特色的内容就不可能面面俱到[6]。因此,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实验和研究环境,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创新项目[7]。根据以上情况,我们提倡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申请学校和省部级立项的学生课题,或者组建兴趣小组等形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实验室也全天候为他们开放,教师积极为他们指导。目前,我院大学生先后参加了国家级创新项目如“利用噬菌体肽库高通量筛选水产品致病菌特异亲和多肽的研究”、“用配体络合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稳定肉制品色泽研究”等,校级创新实验项目“鱼皮胶原蛋白美容肽” “面条品质改良剂的研制及应用研究”等。另外还参加了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校首届“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以及“2009年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等,其中有4人获大学生创新国家级奖励,5人获省级一等奖,学生参加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2.4 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实验报告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学生的实验课成绩大都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来评定。为什么呢?由于许多实验分组进行,有时2~3人一组,不少学生应付了事,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们采用考试的办法来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程度、评价教学效果和水平,达到促进学生认真学习[10]。我们对微生物实验考核采用了实验理论笔试、操作考试、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总评的办法,明确规定:实验理论笔试内容包括实验原理、试剂用途、实验方案的设计、注意事项等。实验操作考核由教师确定实验题目,内容包括器皿的包扎、接种和制片技术、显微观察等,学生通过抽签选取题目进行操作考试,教师根据规范程度进行评分。平时成绩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上课实际动手操作情况来评定,实验报告根据学生书写的内容、分析讨论的情况来给分。以3∶3∶2∶2的比例来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考核,即实验理论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报告占20%。总之,通过采用多层次的系统考核体系,督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对微生物实验课的重视,增强了实验效果。

3结语

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宗旨,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 逐步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重视和全力支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不断地总结经验、交流心得,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明.微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钱存柔,黄仪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设,2003.

[3] 李云琴.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浅仪[J].科技信息导报,2010:153~154.

[4] 张家栋,路勇.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67~168.

[5] 郭鑫.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个”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214~215.

[6] 李靖,周玉林,关杰.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1766~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