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

第1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普遍均等资源共享

[分类号]G258.2

1 总分馆建设的起因、做法和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图书馆学术界大力研究和宣传百年来中国图书馆精神,传播现代图书馆平等、免费、无区别理念,普遍均等的理念开始在业界植根,各地开始认真思考为社会提供低成本、高效益、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途径,并积极加以探索。2001年,苏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从新馆开馆第一天起,几乎每天到馆的读者都超过了设计容量。一方面是读者旺盛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接待能力的明显偏低,加上区、街道、社区图书馆的缺失,形成了苏州市图书馆事业独特的供求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从2004年下半年起,总结反思20世纪80、90年代乡镇(街道)万册图书馆未能持续生存的教训,分析2002年后建设的四个分馆中三个失败的原因,并对国外的总分馆制和国内一些开展总分馆探索的地区进行调研,形成了《苏州市城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方案》,并连续四年呈交苏州市政府。此方案要点包括:①建议由市政府主导,作为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②集中市、区两级财政在公共图书馆上的建设和运行经费;③在市区按每2万人一所的标准建设社区图书馆,并作为苏州图书馆的分馆,达到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统一覆盖全苏州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④五个县级市参照这一方法,由各市(县)政府作为当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主体,各县级图书馆作为总馆,每县建设约20个乡镇、乡村分馆,并在广大乡村设立以共享工程基层点、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相结合基础上的流动图书车服务点;⑤全市六个总馆构建成一个区域网络,实行联合采编、统一检索、一证通用、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全苏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

为体现方案的优越性,苏州图书馆主动与各区政府、相关街道办事处联系,积极寻找建设社区分馆的合作伙伴。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在2005年10月与沧浪区政府合作开设了第一所直接管理的分馆――沧浪少儿分馆。在第一个分馆合作成功的示范下,一些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纷纷主动与苏州图书馆联系合作建设分馆,至2007年底,共建成了10所分馆。在这个过程中,苏州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将社区分馆建设连续列入了2006、2007、2008。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并从2007年起增加苏州图书馆年度购书经费180万元。从10所分馆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07年平均每馆每月接待读者4 123人次,2008年1至4月更是上升为4 799人次/月。分馆很受读者欢迎,也被合作的基层政府所接受,体现了较高的效益。

这些分馆均为新建,且以合作方式存在。合作条件是:对方提供馆舍、装修、设备,并提供年度物业费用,向苏州图书馆每年提供5到8万元的人员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安装管理系统、委派工作人员、提供分馆初始藏书并定期补充调配、征订报刊、开通馆藏数字化资源,并负责开放;读者享受免证阅览和免费上网,使用统一的借书证外借图书和音像资料,并实现通借通还。

为了保证分馆的服务质量,苏州图书馆还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制定了《社区分馆建设标准》,包括馆舍面积、空间布局、设备清单、开馆时间、资源配置、读者权益等,以规范社区图书馆的建设;②在分馆安装了远程监控装置,以便实时了解和掌握分馆的运行情况;③完善了网上咨询平台,以便及时解答分馆读者的咨询问题;④使用VPN虚网,使分馆能够共享总馆的数字化资源,并在分馆的电脑上设置统一的引导界面,读者根据引导可以方便地进入书目检索、电子图书、馆藏数据库资源、政府公开信息、共享工程等栏目;⑤各个社区分馆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按每周不少于50小时灵活安排开放时间。总馆根据各分馆的读者需求情况,为每个分馆配备7000册初始藏书,不少于100种的期刊报纸,3000张光盘,每月为分馆调配400至500册图书,部分是新书,部分是周转书,确保资源的丰富和更新;⑥向分馆派遣的工作人员均是在总馆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具有较为熟练技能的合同制员工;⑦建立与合作单位定期恳谈制度;⑧将讲座、读书活动延伸进社区分馆。

2 总分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体来说,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从一开始就确定为一种示范性建设,目的是倡导、推动苏州市政府主导这项工作。根据苏州图书馆只有79个事业编制,年采编图书17万册,到馆读者150万人次(2007年达到161万人次),每年需要开展200多次读者活动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并发用户数等实际情况,最多支撑20个分馆。

这些成为制约苏州图书馆进一步建设总分馆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级政府都看到了将本级图书馆作为苏州图书馆分馆的优越性,新建的区级图书馆也开始委托苏州图书馆管理,纷纷上门洽谈委托事宜。这一方面说明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形势大好;另一方面大型分馆占用了较多的资源、人员和并发用户数,还需要派遣在编职工去充当分馆的馆长,这些,都会给苏州图书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苏州图书馆处于一种既要顾及保护基层政府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积极性,又要时刻提防自己被包袱压跨的两难境地。

3 对总分馆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随着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的提出,图书馆理论界在总分馆和服务网络建设上研究出许多成果,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哈尔滨、东莞、佛山、嘉兴、苏州等地在总分馆实践上积累起很多经验。2007年初,中图学会设立了服务网络构建模式研究课题;2007年5月,文化部召开了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十七大报告还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2008年4月,中图学会在嘉兴召开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高层论坛;5月份,上海图书馆召开了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会。同时,笔者通过与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联合主持《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研究》课题,对各地的总分馆建设作了一些调查,获取了不少经验,对苏州的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就多了一些体会,有了一些思考。

3.1 总分馆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谈判成本巨大。当图书馆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时,需要较大的谈判成本,而当数量庞大的基层政府都找上门时,也会出现另一种谈判成本。基层政府原来应该承担的责任,希望通过

政府购买行为来化解,从而达到节省开支、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减轻包袱的目的。而在缺乏政府主导时,图书馆的资源、专业人才有限,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图书馆无法长期承担。而且在双方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化解中,缺了上级政府这个裁判,就需要依靠长时间的谈判来达成共识,谈判就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无法确定适宜的建设主体。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特性决定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撑,而街道一级政府缺乏这种能力。即使是在苏州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有许多街道感到力不从心。需要街道一级承担公共图书馆经费支撑的做法,加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非均衡性分布。因而,需要将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上移到市、区一级政府,这个体制上的突破,也需要政府主导。当然,有时这种体制改革只需要简单的改良:苏州市沧浪区政府在与苏州图书馆合作建设四个分馆的基础上,今年已经委托苏州图书馆制定覆盖全沧浪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规划,并安排50万元年度预算,代替原来需要几个街道分别支付的分馆建设和运行经费,实现了沧浪区事实上的建设主体上移。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即使是简单的改良,主动权也在政府,也需要政府主导。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无法确定合适的管理单元。一个总分馆体系究竟以多大为适宜,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小,不利于资源共享,更不利于读者使用;太大,增加管理成本,有时会使管理失灵,从而降低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总分馆体系的生存和发展。但在政府缺位的前提下,图书馆的自主创新根本无法控制这个管理单元,这也是目前有些地区形成两个总分馆体系在一个区域中出现交叉局面的原因。

缺乏政府主导,就缺少了制度保障。通过合作、契约式的总分馆建设,其生存是建立在基层政府是否具有充足的财力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出现变动,那么基础之上的总分馆合作体系就会瓦解。同时,双方领导的更迭,也会对总分馆的合作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模式是成功的,规划是科学的,技术是先进的,离开了政府主导,缺乏制度保障,其体系还是不稳定的,更无法实现全覆盖。

从根本上说,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责任,没有政府主导,图书馆行业的自主创新只是推一把。图书馆没有实力以职业创新来替代政府行为。

3.2总分馆建设必须有规划指导

总分馆建设需要及早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包括建设方案、设置标准和工作流程。这可以指导总分馆建设工作不会走偏,起到许多良好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控制风险。分馆的建设,从合作谈判到建设、运行,都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对总馆会形成较大压力。规划的过程是对自身资源和能力正确评估、预见可能出现问题的过程,有了规划的指导,就可以预知、控制风险,从而使自己进退自如。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总的目标与各地一样:为市民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但在自主创新阶段,其目标是向政府示范,从来没有奢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一个覆盖全苏州的总分馆体系。因此,所有的目标、工作、做法、效益重心都放在示范上面,而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不超过20个分馆的“度”的规划控制。

有利于充分准备。图书馆的自主创新,一旦示范成功,就会进入政府主导,这时,将会以一种超常规的速度推进,从而对图书馆形成巨大的压力,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必须在一开始就有所准备,而规划就是这种准备的开始。

有利于界定谈判“底线”,实现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掌控。一般情况下,合作方既然进行了投资,有的会把对分馆的控制权作为投资的权益,有的会对文献资产权产生诉求。而要使总分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实现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掌控,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这是合作谈判的底线。价格开放时间的长短、资源投放的数量可以谈,但控制权不能谈。苏州的分馆效益较高,得力于分馆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员工有较高的服务技能、服务标准整齐划一、新技术(如远程咨询、远程监控、短信服务)的运用、讲座和活动等对分馆的延伸等,但这些的前提是在总馆实现人员、资源、管理、服务上对分馆的全面控制,使分馆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切实的保障。这样做,有利于使读者逐步产生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预期,培养起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3.3总分馆建设必须以效益引导

建设总分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方便读者就近利用图书馆,发挥出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在同等服务效益前提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总分馆建设要充分考虑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强化对分馆的管理,所谓管理出效益。

自主创新条件下的总分馆建设需要有一个“强壮的母体”。一个总分馆体系运行得是否高效,布局、资源、技术、服务都很重要,而且需要在体系内部保持基本一致,这就需要总馆在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非常强壮。一方面,随着图书馆利用习惯的培养,会使读者总量逐步上升,因而分馆的增多并不会大量分流总馆的读者,从苏州的情况来看,2007年总馆的到馆读者还比2006年增加13万人次;另一方面,分馆的设置、行政管理、资源建设、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后勤保障乃至服务质量保障等,都是对总馆实力和能力的考验,分馆越多,对总馆的要求越高、压力越大。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实现总分馆一体化,使总分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个强壮的母体――总馆。

总分馆内部结构越紧密,运行成本就越低。按照总分馆的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的要求来设计总分馆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省运行成本。苏州的总分馆尽管是一种合作,但合作对方对支付给苏州图书馆分馆经费的对等条件只放在服务效果的评价上,将分馆的所有管理权全部委托给苏州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动态资产权”(即文献的资产权随文献一起流动),人员由苏州图书馆委派并直接管理,从而实现上述总分馆内部的“三个统一”,分馆成为苏州图书馆自身的一个组成部门,从而保证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分馆的服务效益。

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效益的高低,不仅需要自身纵向的比较,更需要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避开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反省自身的做法,及时调整策略,就成为不断提高总分馆建设效益的重要条件。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许多做法中既融合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东莞、佛山等地的经验,又结合了自身的实际。关注其他领跑图书馆的新经验、新举措,不断汲取人家的长处,改善自身的工作,也是重要的体会之一。

第2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它的巨大发展潜力,一方面来自于管理部门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投入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来自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地域亲和力和便利、快捷的借优势。在追求高效率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后者是其它类型图书馆所无法替代的。社区图书馆的兴起使城市图书馆建设重心下移,向基层社区有效延伸,逐步构建起市、区、社区等多级图书馆网络体系。同时,这一变化还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共享创造了条件。

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型图书馆数量极少,而社区图书馆却星罗棋布,通常出家门没有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十分便利。在那里,社区图书馆是区域公共图书馆网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是直属于市、区图书馆的分馆。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每1万人的地区设一所图书馆。台湾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凡人口满2万人之社区,应设立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须为县(市)图书馆之分馆。”美国洛杉矶设一市立图书馆,即地区性的中央图书馆,下设66个分馆分布于全市;纽约的皇后区,除总馆外,下设62个分馆,分布在全区的各个地方。日本政府于1977年颁布了“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该计划以“定居圈方案”为中心提出在居民徒步二十分钟内必须有一个图书馆,每月至少有两次以上的巡回送书服务。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领导,共有67所图书馆,涵盖以下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香港中央图书馆;第二层次为大会堂公共图书馆、九龙公共图书馆等5个主要图书馆;第三层次为香港仔公共图书馆、保安道公共图书馆等15个分区图书馆;第四层次为小型图书馆(相当于内地的社区图书馆);第五层次为流通图书馆。由于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健全,特别是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成熟,使得这些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国际图联颁布的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标准:1994年美国平均每1.6万人有一所图书馆;1996年,英国平均每1.2万人有一个图书馆。而截止到2004年底,辽宁省每32.9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在我国,社区图书馆基本上处于不健全抑或“几进几出”状态,其根本原因应归之于所采取的有别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及管理机制。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由各级政府按行政区域建立,受政府各级文化部门领导;其中县以上图书馆属国家举办,城市社区图书馆(室)基本上仍由城市居民自办,虽有些地方由国家文化事业经费上适当给以补助,但普遍没有被纳入区域公共图书馆体系以实现一体化管理与运作。

在这种一级政府管一个图书馆的行政体系当中,地市级政府的取舍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国内不少大中城市都在扩建或新建图书馆,但小型社区图书馆却长期被忽略。由于政府将各种人、财、物等资源主要投入在省、市一级的公共图书馆上,到区一级的资源投入已相当有限,至于到了社区一级更是无从谈起。条件好一点的社区往往设有藏书量不大的图书室,仅能提供少量、陈旧的书刊;条件不好的连一间图书室都没有,更不用说图书馆了。目前国内现有的社区图书室的藏书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就近看书学习的需求,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社区图书馆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从现有的情况看,国内部分地市政府的有关决策往往缺乏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全盘布局,在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功能设置、体系制度建设及深化改革方面缺乏统筹论证。而仅顾及少数一、二家市级图书馆的建设和经费保障,甚至片面追求“大而全”的标志性建筑。结果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读者覆盖面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任由社区图书馆自生自灭,使广大社区居民对知识的渴求得不到满足。

重视并健全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是构筑和谐社会与建设先进文化的共同需要,因而社区图书馆建设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政府工程。各级政府应尽快摒弃以往将一个城市的大部分图书馆事业经费仅投入一、二座能代表城市发展水平、作为标志性建筑的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做法。而应更加重视“小而分散的图书馆布局更能充分满足老百姓的借阅需求”这一大势所趋,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在图书馆布局和资源配置上尽快进行体制性的调整。更何况,部分大中城市大型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相当的不合理。以沈阳为例,辽宁省图书馆和沈阳市图书馆全部都分布在城市的最南部,而城市的东、西、北部公共图书馆资源严重缺乏。再加上区级图书馆普遍设施落后、馆藏不足,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公共图书馆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商业发达但文化贫藉的矛盾相当突出,这种矛盾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城市的和谐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应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区图书馆网络在二战后几十年里不断得以发展成熟的“分馆制”经验,以联办的方式组建社区图书馆。具体说来,可以采取由市、区政府统筹经费,有计划地划拨市、区公共图书馆,由市、区图书馆向社区图书馆提供馆藏图书、配送新书,并支付人头费和办公经费等相关费用;社区组织提供馆舍、设备,建立由图书馆分馆和社区共同组织、责任共担的社区图书馆;按照统一的空间布局规划,在较大规模的社区建立分馆,在居民小区的社区居委会建立图书流动点;市、区图书馆分工协作,各自承担一定比例的分馆和图书流动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分馆的馆舍面积、藏书量、阅览座位要有一定的硬性指标;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在总馆和分馆之间进行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与借阅互通。

虽然我们目前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知识的迫切需求,可是,如果我们参照国际图联在公共图书馆的建筑标准中所规定的:“在城市内主要居民区,通常离图书馆1.5公里左右就要设立分馆,3~4公里左右就需设立一个较大的图书馆”的标准,在每个社区建立一座图书馆,就能达到或接均每一万个居民一所图书馆的发达国家的水平。

没有书香的社会必然走向庸俗。从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出发,政府对重要的公共产品暨社区图书馆体系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官办民助的指导思想,积极鼓励兴办私立公共图书馆,亦是推进社会文化和谐进步的应有之举。

参考文献

第3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近年来,苏州图书馆立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努力践行城市阅读推广的理念,并建立一种长效的阅读推广机制,通过逐步建设遍布苏州城乡的社区图书馆网络,构筑起良好的城市阅读空间,使市民能够就近使用图书馆,参与图书馆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推广城市阅读,读书活动常态化

面对信息载体越来越多元化,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来提升人气,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定期举办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等等。苏州图书馆的公益讲座品牌“苏州大讲坛”,每年举办讲座超过百场。

苏州图书馆自1998年起就每年举办“苏州青年读书节”,对之后苏州阅读节的举办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2006年,“苏州青年读书节”提升为由苏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苏州阅读节”。2010年开始,苏州图书馆参与了苏州阅读节组委会的活动方案策划、全市读书活动信息收集等工作。同时,苏州图书馆作为苏州阅读节活动的承办单位之一,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和宣传活动。此外,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苏州图书馆都会举行“经典美文诵读活动”。

建立苏图模式,公共服务体系化

提到苏州的公共图书馆,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遍布苏州城乡发达的社区图书馆网络,它被业内专家称为与国际接轨的“苏图模式”。

自2005年起,苏州图书馆积极与各区政府、街道开始合作建设分馆,最大限度地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截至2013年4月,苏州图书馆已建成50个社区分馆,总分馆之间实行统一管理、通借通还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胥江实验中学分馆建设模式。该分馆是苏州图书馆与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合作建办的分馆,该馆既是中学图书馆,也是公共图书馆,通过开设“阅读辅导课”、编制《缤纷阅读》《教研信息》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正确阅读行为,培养青少年良好阅读习惯方面的作用。

拓展服务范围,读者服务亲民化

“十二五”以来,苏州图书馆抓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契机,努力提升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

苏州图书馆长期依托盲文阅览室,为残障读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如盲人读书会、免费送书上门、“让我的声音陪伴你Ⅰ和Ⅱ”爱心磁带和爱心mp3捐赠活动、盲人爱心电影等,在不断拓展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成立了自己的志愿者组织。

2011年,苏州图书馆参考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图书起跑线”运动,启动了亲子阅读推广项目――“悦读宝贝”计划。这项计划面向婴幼儿家庭,旨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让幼儿从出生起就开始接触书本,培养儿童早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目前,苏州图书馆有2辆专门为未成年人服务的流动图书大篷车(包括学校和社区有27个固定服务点),以及43个流通服务点,为监狱、部队、边远的学校和社区等各类对象,提供图书借阅和读书交流活动。2012年,苏州图书馆推出了首个“工地书屋”,为参与苏州市政建设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今后还将争取把“工地书屋”服务延伸到更多建设工地,惠及更多城市建设者。

创新服务方式,服务管理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已经毋庸置疑,读者对电子书等数字资源的需求飞速增长,与此同时,读者对纸质图书和资源的需求仍然存在。因此,图书馆不得不同时满足两类图书馆用户的需求,既要“守望”传统,又需拓展服务理念,通过各种形式满足读者用户的多元需求。

第4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县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21-0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政府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要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必须做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环境[1]。这一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作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责无旁贷;同时,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普遍参与,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优质高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县域图书馆又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如何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文试粗浅探讨。

一、整合资源,构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每一县域都有自己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各类纪念馆等等。它们是分散的、独立的、缺少联系的,各自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为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特别是整体作用,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图书馆作为县域文化单位的老大,必须主动负起它应有的历史作用。如由它牵头全面整合其所在地的公共文化资源,通过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普查登记,并归类和整合,形成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相应的平台,实现本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享。再就是要整合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健康文化,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整合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用以丰富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整合历史文化、环境文化,用以提高文化的品位[2]。我们还可以在全方位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方面下工夫。采取编印本县公共文化服务地图、编制公共文化服务指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站等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只要一册在手或者通过网络点击,就能掌握公共文化建设情况,了解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知晓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联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监督。

二、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基层中心建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十一五”建设总体目标是: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致富增收、适用技术、技能培训、防病治病、法制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及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等为重要内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运用网络传输、卫星转播、移动硬盘/光盘、镜像和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多种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数字资源建设总量不少于100TB,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3]。县级支中心是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到2010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实现县县建成规范化的县级支中心,使之具备数字资源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服务能力。县级支中心要与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公共上网场所建设,建设完成配置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和绿色上网空间。同时,担负起对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管理、资源更新、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职责。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到目前为止,有的县级支中心已经建设完毕;有的虽然时间已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尚没有完工,对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配合予以完成。

三、加强指导,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底子薄、摊子大、服务面广,必须大力加强建设。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业务指导单位,县域图书馆要发挥自己在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指导,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以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社区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加快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巩固和壮大城乡基本文化阵地。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举办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要按照综合性、多功能,有阵地、有经费、有专门人员的基本要求,以社区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和基本阵地,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各县、区、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的新思路,形成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丰富社区居民和乡镇农民、农村的文化生活。

四、加强与高校图书馆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比较丰富,如果县级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可解决高校图书馆部分资源重叠、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可以打破高校图书馆原有的封闭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面向社会,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优势,开展信息服务。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条中,明确了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县级图书馆是政府的重要文化单位,各地政府对提供面向全社会的文化信息服务、发展文化信息产业有责任也有积极性。县级图书馆与高校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会受到包括社区组织、居民及企业的欢迎。县级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广泛而密切,高校自身需要从社会获得的各类信息,通过县级图书馆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而高校馆通过县级图书馆也可将社会文化部门的各类文化要素直接引进大学校园,在加强大学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高校馆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展高校馆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同时,县级图书馆作为地方图书馆,其馆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共建共享,这些资源可成为高校师生方便利用的“准自有资源”,实际上也扩大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范围。同时,县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利用,充分发挥了它的社会价值[4]。

五、学习与借鉴兄弟市县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

兄弟市县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积累了很多先进经验与做法,我们应该积极加以借鉴与学习。深圳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对于文化建设,深圳市一直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早在1999年深圳市就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在中央要求加强文化体系建设之后,深圳市第一个出台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又一次领跑全国[5]。该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该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方案提出了9大方面共71项具体任务,它也是测量各有关部门实施情况的标尺。深圳把公共文化服务以基本指标制定下来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当然,由于各地的财政收入不一样,各地不可能都做得像深圳一样好,但在某些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值得我们县域图书馆学习与借鉴的。

总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系统工程,省一级建设容易受到政府重视与关注,投入也大,建设速度、规模与标准都比较高;而县一级文化体系建设由于历史基础薄弱,政府资金投入也不大,相对来说建设困难比较大。然而,它面对的是社区、乡镇,是社区、乡镇下面的广大居民与农民群众,所以,它的建设具有了特别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只有县域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了,我们广大的居民和农民群众才可能享受到更好更便捷的文化服务,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又向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2011-10-31]http://省略/content/

2007-10/25/content_688223.htm.

[2] 欧建华.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县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97-99.

[3] 张彦博.创新思路 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8,(2):1-3.

第5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设模式 总分馆体系 农村、社区图书馆 普遍均等

[分类号]G258.2

1 前言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面临着如下的问题:宏观层面,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没有得到改造之前,我国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仍然遵循着“一级政府建设与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分灶吃饭、分级管理的建设模式。在旧的管理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之前,公共图书馆界的有识之土通过认真的深入剖析得出如下结论:“总分馆建设归根到底是一个制度问题,而不是职业问题,仅仅通过行业合作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的总分馆体系。”从中观与微观层面上分析,目前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地区、经济、行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图书馆面对的现实不一样,起点与基础不一样,因此具体做法也不可能一致。要求各地全部推广或采用某一种建设模式,不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通过归纳与升华发达国家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探索与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图书馆大力协作的、争取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模式,积极、合理、稳步地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才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未来的走向。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2.1 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

2.1.1 总分馆体系研究现状在实施“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总分馆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相应地也正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公共图书馆界通过对各地构建总分馆体系的具体实践进行提炼与梳理,归纳形成如下的若干模式:自下而上全委托模式、自下而上半委托模式、自上而下全委托模式、自上而下半委托模式。它们的共同点是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通过中心图书馆和基层政府之间的协商并形成协议,据此赋予中心馆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基层图书馆的权力。近年来,我国建设总分馆体系的模式大都是建立在如上所述委托关系基础之上的模式。这些模式针对现有体制和技术进行创新,从组织结构、服务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为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也向全社会展现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蓝图。由于历史原因与客观条件所限,不同地区所创新的模式虽各有优势,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或是过分依赖政府在总分馆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偏重强制性制度变迁,视政府支持为解决一切问题的良丹妙药;或是片面强调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企图凭行业之力,以行业合作代替政府主导,以行业创新代替制度变迁与创新,以行业行为代替政府行为。

2.1.2 建设思路将佛山禅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中所创立的联合共建模式及由此而产生的总分馆体系普及到其他地区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实际意义:①办馆理念的创新,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合作的办馆模式;②管理方式的创新,开拓了区域性的总分馆制模式,实现了人、财、物的集中调配和管理,所有权与管理权达到高度统一;③服务内容的创新,较好地融合了公共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分馆建设与镇街产业相结合,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佛山禅城区公共图书馆的做法已经得到专家、媒体较高的评价,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于良芝老师就指出:“禅城区公共图书馆创造了我国唯一的纯粹意义总分馆体系,在很多问题上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第一个吃螃蟹者’”。

2.1.3 构建模式初探

・建设主体。公共图书馆界已经根据国情提出_r在我国构建总分馆体系的明确思路,就是将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主体部分或全部上移。建设主体的层级上移,有助于解决哪一级政府作为建设主体更有效的问题。具体思路如下:将大城市(直辖市和部分公共图书馆较发达的副省级城市)的区政府界定为全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将中等城市的市政府(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界定为整个城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将县级政府界定为全县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建设主体亦可以多级委托:即将中央政府、经济落后地区的省政府、指定为上述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由它们与所在地区县政府一起构成总分馆的建设主体。

从现实的角度而言,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依然有赖于政府来提供,政府应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但政府不应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唯一建设主体。按照现代公共学的观点,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事务治理主体应该是一系列来自于政府而又不局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比如非赢利组织、私人组织等第三方力量。我们可以有计划、有步骤鼓励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与更大范围的民问力量参与到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主体中来,逐步形成多元建设主体参与的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在此方面就探索了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意义。联合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体现了政府主导、图书馆界职业创新、社会力量支持等多种力量的作用,其建设动力与经费来源多样化,既有政府主导,又有自我驱动,还有街道、社区、企业、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支持,几种力量汇聚在一起,相互融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管理体制。总分馆实行中心馆业务管理体制,由管理主体根据规划在公共图书馆中选定中心图书馆:指定上述区域边界内实力最强的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图书馆为分馆;将总分馆体系的全部建设经费和人员指标交给总馆统一支配,赋予总馆对体系内所有图书馆统一行使财务、人事和业务管理的权利。例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为目前我国唯一纯粹意义上的总分馆体系样板,即以总馆的管理主体与建设主体同一性为基础,统一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业务的总分馆。办馆条件均由区政府提供,分馆是总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人、财、物完全由总馆掌控,总馆分馆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人员。总馆控制分馆的人事管理权。总馆在建设所有的分馆时,要求控制分馆的人事管理权,并把它作为签订协议的基础。例如嘉兴、苏州图书馆建设分馆时,就争取到人事管理权。

・经费。经费由总馆统一支配,统一财物管理。地方政府将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工作预算,实行经费单列,专款专用。政府将预算经费全部划拨给总馆,由总馆将资金再分配给分馆,分馆运行成本完全纳入总馆成本。总馆在积极争取政府加大资源保障的同时,大力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建设。例如禅城区图书馆实行主分馆制,多方投资、统一管理。多方投资是指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导,街道和社区财政参与,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投入。

・设置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改变过去那利依行政区划布局的传统做法,根据国际公共图书馆通行的布局标准,结合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布局,同时综合考虑读者的方便程度、管理的简便程度、技术的支持程度以及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考虑流动图书馆与定分馆、服务点的互补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最优的布局方案,合理确定分馆的数量与选址。例如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就根据城区人口分布状况、各街道(镇)产业特点,建立了一批布局合理、深入社区、贴近市民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群。

・服务内容与标准。服务标准、内容统一。总馆与分馆制订并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保证总分馆服务质量相同。总馆的其他服务,如读者咨询、讲座、培训等,也必须延伸至分馆。总分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甚至开展图书馆形象建设,从地缘、人文、理念、服务与视觉等5个识别强化维度设计了图书馆的统一标识,以树立起联合图书馆的鲜明形象与服务品牌。

・服务方式。通借通还。总分馆体系采用统一的证件,文献资源实行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全部共享。例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各成员馆之间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实行“一卡通”,通借通还、资源共享。

・系统平台。统一管理系统。分馆与总馆之间采用专用网络相连接,总馆与分馆所有业务纳入统一的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东莞市图书馆所创立的集群图书馆模式就是突出了技术统领的模式,即通过开发统一的图书馆集群管理平台实现了辖区内各图书馆技术平台的统一,从而为各图书馆业务的标准、规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权。总分馆建设要突破狭隘的产权观念,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文献流动到哪里,使用权就流动到哪里,但文献产权不变,分馆的文献产权归总馆,其他设备、场地资产权归当地政府。例如佛山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馆舍可以是政府的,也可以是企业的,甚至可以是个人的,但管理权统一归属主馆。

2.2 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

农村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防的重点,它们所提供的服务覆盖了近90%的全国人口。因此,只有实现了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基本文化需求才能够得到满足。

2.2.1 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目前,各地在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农村与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没,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成效显著,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嘉兴图书馆与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

以嘉兴模式为代表的总分馆体系代表了我国社区与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读书难的问题,嘉兴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探索了一条在统筹城乡发展思想指导下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道路。其目标是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管理运营城乡一体化,资源流通城乡一体化,服务享有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消除图书馆服务的城乡差别,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嘉兴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三级投入、集中管理、整体规划。“三级投入”保证了经费投入,实现了保障的多元化;“集中管理”保证了业务开展的专业性;“整体规划”包括分馆的布点设计、对分馆的“样式”进行设计和对分馆的服务质量进行设计。

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百姓书社”有三个特点:通过对本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的调研,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一种富有实效的服务模式;将区图书馆的公共资源与乡村志愿者提供的场地与管理结合,投入少、见效快;不涉及体制与资产的流动,具备较高灵活性。“百姓书社”是在实践中摸索并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服务模式,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创立了一条政府主导、群众自我管理、广泛参与、自我享受的社区图书馆经济可行的建设之路。

2.2.2 建设思路 由省级政府或中央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委托省级图书馆并依托现有文化设施开展服务,建设要与现有的分馆、社区服务点、企事业单位服务点、科研机构图书馆室、流动图书车的建设结合起来,特别要充分利用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的成果。比如可以在上述两处安放书架,充当社区、村图书室。第二阶段,要有步骤、有计划推动欠发达县流动图书馆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社区与农村图书馆服务网络。最终目标是希望分馆与服务点成为欠发达地区村、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孵化器,带动该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2.2.3 构建模式

・建设主体。农村、社区图书馆位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末梢,因此,从理论而言农村、社区图书馆并不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设置主体与建设主体。在我国经济实力还不十分发达、第三方组织发育迟缓的现实国情之下,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采取多级委托的方法,将中央政府、经济落后地区的省馆指定为上述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由它们与所在地区县政府一起构成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建设主体的适度上移,为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明确了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治理主体,固定了适当级别政府的建设责任,最终为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嘉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三级投入,集中管理”的体制,适应了现行的行政与财政体制,体现了各级政府都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又适应了总分馆制对人财物集中管理、管理层级适当上移的要求,符合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乡镇分馆建设提供了体制保证。

・经费。省级政府将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工作预算,实行经费单列,专款专用。省政府将预算经费全部划拨给省图书馆,由省图书馆将资金再分配给基层图书馆。在条件成熟时,各省将启动类似广东流动图书馆的体系建设,按具体情况逐渐在欠发达市县建立流动分馆,并为分馆配备相应的发展资源,包括启动资金、启动馆藏、每半年更新一次的图书、省级图书馆订购的全部数字化资源以至地方政府配套的年度购书经费与人员经费。

・人员。分馆工作人员隶属于所依托的基层政府,但专职服务于分馆与流动服务点,中心馆对基层馆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中心馆通过定期的人员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水平。同时,可以考虑吸引广大群众等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来。例如“百姓书社”创造出崭新的人员管理模式,“百姓书社”的管理者大都是志愿者身份,他们不计任何报酬,但工作十分尽职,通过这些志愿者的努力,图书馆服务在嘉定百姓中深入人心。

・分馆的规划布局。按照公共图书馆行业通行的服务范围与服务人口相结合的标准进行社区与农村分馆布局,在县政府所在地设置总馆和若干城区分馆,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非中心镇、大的行政村、一组相互毗邻的行政村之间设置农村分馆,在其他较小的社区或较偏远的地区设置流动服务站或集体借阅点。

2.2.4 运行模式 由省级图书馆作为村、社区图书馆项目的实施者,与其所建立的分馆、服务点之间建立起自上而下委托关系为特征的总分馆体系。省馆与分馆所在地的基层政府或组织分担建设责任,后者保证分馆的场地、房屋与其他设施,基层馆保证人员与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的情况下,由省馆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为分馆配备资源,开展人员培训,同时指导与协调读者服务工作;社区、农村馆保证读者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总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

分馆的文献产权归总馆,其他设备、场地资产权归当地政府。分馆工作人员隶属于县图书馆,但业务接受省图书馆的业务管理。

第6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涉及的新技术,从图书馆的智慧资源建设、智能阅读推广技术、智慧馆员和智慧读者培训四个方面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与阅读推广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013-03

1高校阅读推广现状

笔者对“985”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调研数据截至2016年6月。调研内容为微信公众号(包括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图书馆APP(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微电影比赛、真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MOOCs等新手段在阅读推广中的运用。

2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与阅读推广的结合

智慧图书馆应该表现为互连、高效、便利的图书馆。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主要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3D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将图书馆实体虚拟化,读者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或可穿戴设备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定位与获取,并与图书馆进行互动交流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2.1物联网和RFID技术

要想对物联网全程中的物品进行定位和感知,无线射频技术(RFID)是关键,是图书馆智能化的基础。RFID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实现图书资源的精准定位。图书馆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组织资源并快速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组织方式是分类法,馆员也只能按照大类进行排序和检索,无法精准到每一本书。图书馆开架流通所造成的乱架率一直居高不下,RFID技术就是将图书信息植入标签粘贴在图书上,在图书系统中键入书名就可以准确快速地对图书进行定位,可以有效解决乱架问题,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也能防止图书失窃。②阅览座位定位与管理。将RFID标签植入座椅,通过馆内覆盖的无线网络将座椅是否空闲的信息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会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馆内显示屏上,读者可以使用手机等无线设备进行查阅和预约具体的书架与时间段,逾期将取消预约并对违规读者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如减少借阅数量、限制预约等,这种做法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的占位问题,提高阅览座位的利用率。③RFID技术可以促进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有效距离为10cm),可以便捷地实现短距离的资源分享。④RFID技术还可以运用于图书馆的照明、通风、防火和安全认证,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与可视化程度。

2.2SoLoMo技术及理念

社交化服务模型(SoLoMo)的三个关键词是Social(社交)、Local(本地)和Mobile(移动),是由美国专家John Doerr提出来的,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式。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交化。即将读者、数据商、图书馆、社交软件和移动服务商紧密联系在一起,抽取读者阅读的元数据,以相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虚拟社区,利用社交网络将图书馆嵌入读者生活。②本地化。借助位置服务,为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组建社区,方便读者交流、获取信息及开展相关兴趣活动,并使用WiFi、ZigBee等技术对读者进行定位和推送。③移动化。该理念主要是保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及时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将阅读习惯渗入日常生活,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

2.33D技术

3D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画面的立体感和逼真度,嵌入3D人工智能能将图书馆变成可以与之互动的虚拟物。但是营造逼真的虚拟环境成本太高,图书馆前期应该搭建一个专门用于虚拟演示的空间,后期可持续建设。读者通过预约的方式对3D图书馆进行预约体验。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将3D技术运用到图书馆虚拟导航与定位,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3D打印体验。

2.4SAAS系统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也叫软件运营,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软件是图书馆开展业务的核心,图书馆软件开发的传统模式是自主开发或者直接购买,后期的维护和使用会持续增加成本,加大图书馆的负担。而SAAS系统相当于一个软件提供厂商,图书馆依据自身的需求向厂商订购软件服务,厂商将研发成功的软件与数据库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服务器便可使用该软件,软件由厂商负责维护。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采用SAAS软件开发模式,尤其是以图书馆联盟的方式进行群租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图书馆的租赁费用,还利用联盟共生的方式推进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新技术的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2.5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的产生源于大数据时代,其可以实现图书馆的智慧洞察。图书馆的数据资源类型丰富,有知识资源、读者信息、节约记录、业务工作信息、用户行为、检索方式、存储方式等数据信息,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挖掘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智慧信息推送。传统的信息推送是图书馆将新书目用电子邮件推送给用户,而智能信息推送应该包含“用户可定制信息的推送”及“相同偏好用户群的推送”两种推送模式。读者用自己的个人信息注册图书馆账号,学历、性别、年龄、检索历史、借阅情况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都会被记录,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判断用户偏好,当有满足用户偏好的书目上新书或者被归还时,系统自动向用户推送这些消息,引起读者注意。对于有相同爱好的用户群体推荐,可以将“一人独占”变为“群体共享”,尤其是新注册的用户,可以根据其学历、性别、年龄、专业背景等信息进行预判,直接将相关的信息资源推荐给读者,为其学习提供思路。②可以提供“组合阅读”。在数据挖掘的环境下,可以计算出图书之间的语义联系,方便对图书进行组合排架,如将养生方面的书与保健方面的书进行搭配。③有利于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资源合并分析,促进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对知识发展趋势、用户群体变化、图书馆发展方向、用户行为变化等领域进行预测时具有显著优势。

2.6数据可视化技术

随着图书馆拥有的数据、需要处理的数据及分析生成的数据急剧增加,导致系统分析和响应的时间也在增加。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需要及时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可视化(包括图表、图像、动画等)可以形象而智能地显示数据的存贮、计算与关联,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获取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从而节省用户时间(见图1)。

2.7可穿戴技术的运用

随着谷歌眼镜、苹果腕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出现,为图书馆提供智能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①运用人机交互技术,根据可穿戴计算终端设备特殊的携带和交互方式,图书馆可实现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合作,从事现场信息指导、情报提供、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等工作,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②运用人体传感技术突出对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强,借鉴可穿戴技术在医学上对人体身体状况和情绪的监测,图书馆可实现对读者信息的可视化,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③利用可穿戴技术中信息处理技术的信息反馈报警功能,以及人机交互功能和人体感知功能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公平服务,如对老人、小孩和残疾人等特殊读者群体实施安全监控和实时报警。

2.8WSN定位技术

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即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主要由多个传感器(移动和静止)组成,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进行排列,确定一定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进行搜集、传输和处理,最终传输到需要的用户手中。定位问题主要是传感器本身节点的定位,这套系统首先要确定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确定自身的位置,不知道传感器位置而感知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节点的定位是WSN定位技术的关键。定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室内使用,克服了GPS的无遮挡需求;缺点是定位需要固定的节点设施,成本较高。

3智慧阅读推广方案构建

资源、技术、馆员、读者和服务是图书馆五大核心元素,同样,智慧阅读推广也要从智慧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技术手段、智慧馆员培养、智慧读者教育等方面构建实施方案。

3.1智慧资源建设方案

资源是图书馆的建设重点,图书馆资源的智慧化是实现智慧阅读推广的第一要务。智慧资源建设应该包含:①图书资源、设备资源、图书馆座位、图书馆书架、图书馆建筑等实物的标识,运用RFID技术进行标引和定位,方便读者检索、查询、预定与使用。②利用WiFi信号结合读者使用的移动智能设备对读者进行定位,推送其可能需要的各种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设备、座位等信息,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智能推荐。

3.2智能阅读推广技术手段方案

图书馆应该加强与读者的交互,将阅读借阅与活动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接收读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解答读者的疑问,从而提升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传统的途径主要是图书馆网站与宣传海报,读者很难进行信息反馈与传播,而微博、微信与手机APP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我要查询”(包括“馆藏查询和预约”“信息参考咨询”“精彩活动查询”)、“我要办理”(包括“个人书刊续借”“临时上网申请”等)、“省图宝典”(包括“微知乎”“微数据”“423微阅读”“微视界”“随便看看”等);上海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我的图书”(包括“图书查询”“已借图书”“图书续借”“图书推荐”“微阅读”)、“活动”(包括“我的预定”“上图展览”“上图讲座”“读者培训”等)、“发现”(包括“附近的图书馆”“咨询&反馈”“阅读账单2015”“帮助”“二维码读者证”等)。

3.3智慧馆员的培养

智慧馆员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改革馆员招聘模式。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专业对口、高学历等招聘要求,转换为采取资格认定的方式,考试内容应增加教育心理学、物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②对现有馆员的持续优化。将具有一定智慧图书馆知识的馆员安排在有智慧服务设备或系统的部门工作,同时要培养馆员终身学习的习惯。

3.4智慧读者培训方案

图书馆应该把提高读者信息意识作为用户培训的重点,提高用户的信息利用兴趣,将人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人与人的网络数字联系起来。图书馆应运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对新用户的信息启蒙教育、急需用户的信息救助意识教育及资深用户的信息随行意识教育进行培训。

4结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突破传统的阅读推广模式,实现阅读推广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2]储节旺,李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其对技术和馆员的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15(15):27-34.

[3]潘杏仙.智慧图书馆用户培育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48-51.

第7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特点;管理措施

目前,在医院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问题,无法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需求,基于此,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1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意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开始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进步,各类医学新技术的应用也与网络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医学信息技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为医院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但是,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面对一些挑战,医院图书馆如果不能满足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就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信息化发展特点,有效解决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制定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

2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

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较多问题,影响着医院图书馆的有效发展,对其造成较为不良的影响。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医院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期间,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多数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在应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实施管理工作,对于信息化建设还是存在一些疑虑,一方面,是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认为医院图书馆的规模较小,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另一方面,很多医院没有向图书馆下拨改造资金,无法落实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另外,多数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认为医院图书馆技术力量不足,自动化改造难度高,无法执行信息化管理工作[2]。第二,部分医院图书馆缺乏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聘用专业的计算机管理技术人员,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需要计算机的支持,只有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才能有效对医院图书馆进行信息化改造。但是,当前我国多数医院图书馆还没有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缺乏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并且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根据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制定完善的服务方案,无法为医院各个部门提供更好的帮助,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3]。第三,医院图书馆缺乏信息化建设资金,无法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方面,医院图书馆缺乏购买计算机以及相关硬件的资金,难以建设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医院图书馆缺乏技术人员培训资金,不能满足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求,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我国医院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下,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导致其不能得到更好的进步[4]。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经给予了财政支持,但是,由于医院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重视,不能投入足够的财政资金,导致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运行资金,信息化建设不能达到规范的标准[5]。

3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特点

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前提,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全面了解医院图书馆建设特点,以此为依托提高医院图书馆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而营造良好的医院图书馆发展空间。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特点包括几点:第一,高信息化水平特点、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就是在医院图书馆管理基础上,对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进行维护,确保能够对读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此过程中,医院图书馆基础设施维护就是对医院图书馆的借阅信息、馆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保证能够达到相关标准,避免出现数据错误的现象。医院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就是在全面了解读者所需要的信息之后,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检索,确保能够达到相关管理标准。对于医院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而言,信息化建设是要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进而提高医院图书馆的文献价值[6]。第二,高信息系统安全性特点。医院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执行工作期间,必须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主要因为医院图书馆中含有较多价值较高的医学文献与数据,因此,在实际管理期间,必须要遵循高安全性的原则,确保能够有效管理图书馆相关信息,不会出现影响其安全性的问题。同时,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数据的保密性,防止病毒以及黑客的侵入,与此同时,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实时的对系统安全性进行监控,确保医院图书馆信息系统正常进行。第三,数据库功能完善特点。医院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善的数据库功能对于医院图书馆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确保在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能够满足数据储存的需求,提高数据库检索准确性,使其在便利操作的同时,能够减少数据库内容的不完整性,进而达到一定的应用作用。另外,在医院图书馆数据库发展期间,必须要遵循便利性原则,实时的对其进行更新,在更新之后,确保医院图书馆数据库的性能得以提高。因此,医院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具有数据库功能完善的特点,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遵循此原则,保证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持续提高,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7]。

4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措施

在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期间,合理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对于医院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予以支持,在提出新的管理课题之后,注重新型技术的应用,以及医院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1合理建设医院图书馆信息网络

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主要体现在能否合理建设信息网络,主要因为医院信息网络中包含这许多有利于医院发展的临床科研项目,能够为临床医疗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支持。由此可见,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必须要以原本的数据网络为基础,通过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方式,不断提高其网络信息化水平。同时,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注重信息网络的数据监控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相关标准,进而发挥医院图书馆对医院发展的辅助作用。

4.2开展新的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课题

在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医院图书馆管人员必须要开展新的研究课题,保证能够有效的对当年信息化建设课题进行有效的评选,进而选择出不成熟的课题,在对其进行反复修改之后,确保起符合相关信息化建设要求。除此之外,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选择出有利于医院图书馆发展的课题,并且保证起实用性,在提高操作便利性的基础上,提高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4.3应用新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应用新型管理技术,保证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新型图书馆管理技术,保证能够合理的引进新型管理工具,确保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实用性,在填补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空白部分的基础上,能够持续提供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

4.4建设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在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期间,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对于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必须要重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在招聘期间,要提高医院图书馆信息管理人才的招聘标准,要求其在受到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其次,在聘用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员之后,要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保证能够不断提高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技能,促进新型管理技术的引进,进而全面提高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

4.5加强社区卫生咨询与借阅服务

为了满足社区人民的需求,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为其提供专业的信息咨询,保证能够通过各类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同时,还要做好社区卫生借阅工作,保证能够不断提高医院图书馆信息建设水平。

5结束语

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管理水平,保证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多先进的服务,在借阅图书的基础上,提高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促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屏.医院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特点与措施[J].科技视界,2013(33):260.

[2]代丽.浅谈医院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特点与措施[J].科技风,2014(21):247.

[3]张颖.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16):295.

[4]钟敏.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8):213.

[5]史嘉兴,谢琦.浅谈现代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医学信息,2015(28):31.

[6]周良锦.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113.

第8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 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现状与构想 基于全民阅读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高校图书馆工会工作的新思路――社区服务拓展 加拿大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 近十年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研究综述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基于高校图书馆延伸周边社区服务的思考 关于图书馆对社区服务的一点思考 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之我见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探索 浅谈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对策研究 浅谈公共图书馆拓展社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高职院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必要性 面向社区服务的家庭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和谐社区服务建设中的作用 杭州图书馆社区公共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之探究 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之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之移动图书馆营销服务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图 4 儿童阅读[ 图片 2来源:/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98%85%E8%AF%BB%E4%B8%AD%E7%9A%84%E5%AD%A9%E5%AD%90%E3%80%91%2C&ie=utf-8&in=11537&cl=2&lm=-1&st=-1&pn=394&rn=1&di=188154672400&ln=1998&fr=&fm=detail&fmq=136694119408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jit=#pn394&-1&di188154672400&objURLhttp%3A%2F%.cn%2FUploadFile%2F2010%2F12%2F201012215312083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o3gjof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gjofAzdH3Ftgp65_z%26e3Brir%3F8b%25dC0%25dCa%25dCa%25dC8%25dCm8nc&W800&H531&T9510&S130&TPjpg.]

下午16点后,小学生的时间也是自由的。儿童阅读在于对其培养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故事图画书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在阅读的方式上,纸质读物有着电子读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声朗读,随手画记,一则是孩子们的天性,二则也能帮助增加记忆力,创造成就感。

儿童阅览区需要留出大面积的空白墙面,供孩子们展示欣赏自己和朋友们的阅读成果。

赋闲在家、无具体工作的成年人,自由时间比较多。据我们调查了解,社区中年轻的少男少女们如无固定工作者,多酷爱在网吧打游戏;30岁以上的家庭妇女和年纪稍长一些的男性公民基本都是喜欢坐在麻将桌边,很少有人选择阅读的。如何迎合他们的阅读兴趣,配置阅读资源,指导他们有选择地读书,面向社会开展终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体现[7]。这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收集和跟踪流通借阅情况,建立读者数据库,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8]。

3人力资源保障

3.1社区阅览区的定岗定员

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从事文献资源管理的相关主体,其组织管理效率决定着文献信息资源的保存及开发状况[8]。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在岗位设置上,按现行设有的部门实行定岗、定员、定额。高校图书馆也是如此,其服务对象锁定于本校师生,所设置的岗位也就没有考虑社区服务这一方面。无固定的岗位和人员,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缺乏社区服务功能的根本原因。

人力资源规划是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的前期性工作,只有在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时,将社区服务加入规划考虑之中,才能制定出带社区服务功能的高校图书馆人才需求计划和配置方案。

在无先前数据参考的境况下,以社区阅览室的规模,建立高校图书馆阅览区,之后根据参与阅读的社区人员数量和阅读量,确定阅读区的建筑面积和岗位及人员编制,并逐步扩大。

3.2 引入人力资源租赁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目前仍然是依据本校师生比例配备的,如果要专门为社区服务增加岗位和人员,势必增加人力成本,估计阻力会比较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可以尝试引入人力资源租赁机制。

所谓人力资源租赁就是指人力资源租赁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吸收、储备人力资源,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再将人力资源出租给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租赁合同。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租赁公司对人员的招聘、测评、培训、工资、福利、保险、休假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负责,用人单位负责使用人力资源,向租赁公司支付人力资源租赁租金和手续费,与所租用的人力资源不发生隶属关系[9]。

如果能够引入人力资源租赁机制使用租赁人员,则可以不占用图书馆自身员工指标,降低员工管理的成本,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与强度,更重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源储备,提升工作效率和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效率。这种模式无论对于图书馆、劳动力个体还是对学校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岳麓区总人口统计表[EB/OL]. /tabid/76/Default.aspx.

[2] 桔子洲街道办事处[EB/OL]. /tabid/3471/Default.aspx.

[3] 岳麓区图书馆[EB/OL]. /mhtml/ylqtsg/.

[4] 湖南师大图书馆[EB/OL]. /sitecomm/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

[5] 湖南大学图书馆[EB/OL]. /introduce/history.jsp.

[6] 陈力行. 试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2(05):2-4.

[7] 张文娟. 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177-178.

[8] 于绍华, 张其亮. 浅谈信息时代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23):138.

[9] 袁雪妃. 探析人力资源租赁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重视劳动者就业素质的提高[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09):107-109.

作者简介:

席宏正,副教授,博士,现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工作

研究方向:图书馆事业

Research on the Community Service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for example as JuZhou street in YueLu district of ChangSha,

Xi-Hongzhe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as the power and the obligation to bear services for the local community through the overall strength comparison with the community library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he measure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for perform community services include setting independent community reading areas, undertake personalized servi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vels of people, etc.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human resources guarantee for community service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Community Services

第9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针对福建厦门市湖里区政府规划建立文化电子阅览室的需求,厦门电信与湖里区图书馆签订了电子阅览室桌面云服务协议,提供610个云终端、两台云主机、2T云存储等资源,覆盖湖里全区5个街道53个社区。该项目可提供桌面云接入、虚拟服务器资源、数字资源管理软件、桌面云终端租赁、设施和网络环境配套及IT维护外包等服务。

厦门电信采用桌面云模式建设电子阅览室,将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等资源存储在云计算数据中心机房。厦门电信提供云终端及后续的统一管理维护服务,图书馆只需给各社区电子阅览室配置账号、密码,就可以使社区通过桌面云直接获取相应图书资源。与传统“PC+网络”模式相比,可为图书馆节约中心机房建设、PC、服务器购买及后续维保、系统平台及终端管理支撑成本。同时,通过桌面云管理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可实现对全区所有电子阅览室的统一管理、集中部署、不良信息控制、用户行为监管、数据统计等功能,并实现人和数据分离、数据集中管理,提升IT信息安全,保护版权资产和知识产权。对社区而言,则可以营造低散热、低辐射、低噪音的绿色健康办公环境,力助社区节能环保。

上海今年推出北斗导航服务

近日,国家北斗导航应用上海产业基地项目在上海闵行区正式开工,计划总投资3.8亿元。同时,上海已经制订了相应北斗导航系统的方案,今年将率先推出针对老人、儿童的定位跟踪器和关爱服务系统。

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产业基地内,设置了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应用终端生产中心,应用监控指挥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其中,应用监控指挥中心位置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启动。通过5个中心建设和完善,吸引和汇聚全国卫星导航应用研发和产业力量,形成以卫星导航,授时、通信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