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第1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一、目标任务

以国家安排的试点补助资金为粘合剂,以试点规划为平台,多渠道整合涉农资金开展试点。通过试点项目实施,扩大我县茶叶产业发展规模,完善茶叶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并推动我县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高茶农生产管理技能,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使试点区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明显下降,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

二、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以南村乡为中心,包括南村、增田、金竹、鳌溪、山砀等乡镇在内的茶业生产基地,选择群众积极高的扶贫重点村和建卡贫困人口作为试点受益的主要对象,集中连片开发高产优质茶业基地,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三、建设内容

1、新造高产茶园

全县新造高产茶园1000亩,其中南村乡300亩、山砀镇200亩、鳌溪镇300亩,其他乡镇200亩。

2、做大做强龙头加工企业

在做大做强现有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招商引进客商企业来我县开发茶叶,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茶叶种植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应优先吸纳贫困群众为基地生产农户,使贫困群众在参与基地建设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增长才干、增强信心。

3、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

引导茶农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序,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合作社主要负责本社区农药、肥料的采购供应,组织茶农统一生产标准,为茶农提销信息。

4、开展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依据不同农事季节,不同的栽培管理模式认真抓好茶农的生产技术培训,改进栽培方式,提高茶农的种植水平。引进和推广茶叶优良品种,不断提升茶农经济效益。

5、改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茶园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四、项目投资及使用

(一)投资估算(见附表)

(二)项目资金使用分配及补助方式

1、新茶园建设。安排试点资金50万元,新建1000亩茶园,按50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新茶园要求集中连片50亩以上。

2、老茶园改造。安排试点资金60万元,主要是解决老茶园水利设施,安装喷灌设施,补助对象是集中连片200亩以的老茶园,由符合条件的老茶园提出申请,项目管理单位组织人员到现场勘察后统一平衡,确定补助资金分配额度。

3、技术培训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安排试点资金8万元,用于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推广运用。

4、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安排试点资金2万元,主要用于合作社办公设施、检测设备添置等。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项目实施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吴瑞云任组长,县扶贫办主任何元民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副局长邹禄龙、县农业局副局长陈中平、县扶贫办副主任科员曾晓平、华盖山茶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崇芳为成员。

第2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以改造中低产田为手段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加强领导,加大部门沟通与协调,积极推进我县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工作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由副县长周世育任组长、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国土局、县农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专门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县农业局,具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室内各项制度健全,并抽调6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编制规划、合理布局

我县从发展思路、总体布局、方法步骤、资金筹措、责任要求等方面,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在规划及实施过程中,按照“定好一张单、各炒一盘菜、共办一席宴”的思路,坚持“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归口申报、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监管、统一验收”,变过去各涉农项目的“单枪匹马”、“各自为战”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集团作战方式,真正做到共搭一个台,同唱一首歌。一是科学设定项目区。坚持在农田基本保护区选择项目区,依据土地资源潜力大,有一定生产基础和良好生态环境等条件的片区,搞好项目区设定;二是工程合理布局。按照基本达到“土地平整、道路相通、沟渠相连、桥涵配套,农田作业机械化、农田防护林网化,农业设施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水系、村庄等内外部条件,进行项目区灌排、交通等工程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工程的全覆盖作用;三是捆绑项目跟进。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后,集中捆绑各负其责,国土、农业、农业综合开发负责土地平整,水利负责解决灌溉渠道“最后一公里”。

三、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本着分工协调,部门配合,各司其职的原则。根据全县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统一规划和实施意见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要求,我县集中统一制定了2011年度工作计划,并在领导小组集中领导下,各职能部门采取分线进行工作衔接和项目申报,分块运作实施,有效地发挥了项目资金最大效益,促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发展,整合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

1、资金整合情况

2011年我县积极组织项目编制与申报工作,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共计3138.8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745.8万元,小农水资金1750万元,种粮大户粮田建设工程项目资金643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计划面积2.1万亩。

2、项目运行情况

我县成立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领导小组后,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县财政、发改委、水利、国土、农业、农业开发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格局。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就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资金整合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领导小组设有专门办公场所,下设督查组、施工组、协调组、资金监管组,各组分工负责,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县重点走好“三步棋”:一是落实项目责任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指挥部、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要求,成立各个项目建设指挥分部,任务完成情况与指挥分部工作人员业绩挂钩,营造了互促互比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实行交流互促。不定期组织各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村委会负责人和工程监理人员到各个项目工地进行学习交流、交叉检查,督促先进,鞭策后进;三是狠抓现场监理。我县采取专业监理与群众监理相结合,在项目区选择热心集体事务、有责任心的受益群众担任义务监督员,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并赋予工程计量签字权,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有效抵制了“豆腐渣”工程出现。

3、资金管理情况

为了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益,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实行统一监管。一是对发改、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等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重点投入,避免了资金使用的分散性与盲目性,突出了资金使用的“拳头”效应;二是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实行报账制,做到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各部门按照工程进度填写资金申请计划,财政分期分批下拨资金,并向受益区村民公布,接受监督。三是工程竣工后,财政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局进行审计,强化资金监督检查,实行跟踪问效,确保建设资金落在实处,真正让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4、工作宣传情况

第3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实施”的思路,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创新扶贫机制,认真履行职责,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切实做“扶志”与“扶智”。

二、工作目标

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以包村点大塅镇公益村为重点,帮扶贫困户25户,实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基本达到村平均水平,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其中每年脱贫不少于5户。

三、行动措施

(一)进村入户开展摸底调查

为更好的实现精准扶贫,及时对农机局挂钩的精准扶贫对象

摸清情况,建立档案,制订扶贫方案,组织农机局工作人员深入村组,进村入户,准确掌握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为精准扶贫提供基础信息。

(二)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行动

开展以包村帮扶为主体的“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行动,即: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

1.确定帮扶对象。帮扶对象明确为大塅镇公益村贫困户,原则上一包5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

2.明确帮扶方式。农机局党员干部包户实行科级干部包1户,一般干部包1人。同时组织1名农技特派员联村共建,驻村帮扶。

3.明确帮扶任务。紧紧围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目标,积极开展帮扶行动,具体帮扶任务是:

①单位包村任务:一是组织科级领导干部包到贫困户,一般干部包到人。二是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指导基层组织加强党建工作,提高班子能力,帮助公益村兴建各类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三是引导市场主体进村发展,带动村产业发展,组织能人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四是科学制定贫困村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五是培育主导产业。六是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七是改善居住环境,改善贫困村住房条件。八是组织开展“生态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

②党员干部包户(人)任务:一是定脱贫计划。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二是选脱贫路径。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与贫困户商定脱贫路径。三是选发展项目。对有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帮助选好发展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四是送惠农政策。把各项惠农政策送到贫困户手中。五是送致富信息。为贫困对象送市场、供求、务工等致富信息,扩大贫困户致富视野。六是送技能技术。联系对接农技特派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劳动技能、致富本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七是增致富信心。帮助贫困对象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③农技特派员联村任务:推广一批技术成果、培训一批乡土科技人才、领办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创办一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每个贫困户培训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为公益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培训本土科技人才。

(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围绕每年组织培训40人次的目标,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劳动力能力素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1.明确培训对象。“两后生”中高职学历职业培训对象为贫困户中15—25岁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的新生劳动力(实习阶段的学生除外);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的对象为贫困户中年龄在15-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

2.优选培训内容。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紧紧围绕特色产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培训,重点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及维护保养、茶叶种植、大棚特色种植等。

3.结合当地特色和生态资源优势,引导贫困户参与到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当中,培训技能和知识,培育脱贫能力,最终让他们能自己成长站立。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组建公益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小组,由县农机局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协调工作。各股(站)也要细化工作方案,积极配合,督办落实到位。所包扶的贫困户原则上一包5年不变,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第4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一、工作成效

(一)完善了制度,建立了网络。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农技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讲座、到省级培训基地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三是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技术员和农民零距离接触,他们不仅熟悉了农村情况,了解了农民所需、所想、所求,和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而且经验得以丰富,思想得以升华,才能得以发挥,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成就感大大增强。

(三)提升了示范户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收入。围绕小麦、玉米、生猪等产业,通过全县遴选10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种植业80名,畜牧业20名)的宣传、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形式多样的培训与“手把手”、“面对面”的“零距离”指导,以及不定期组织示范户开展观摩交流学习活动,开办田间学校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特别是示范户和辐射户的科技素质、政策水平及接受能力、发展能力、带动能力。他们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显著增强,配合技术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愿望显著增强。使主导品种(如小麦烟农19、外三元杂交生猪等)和主推技术入户到位率达到98%以上;技术指导员每人指导10户,2010年6月至现在,进村入户工作180天以上,平均入户指导12次以上,总培育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其中种植业800户,畜牧业200户)。目前,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已推广应用了7项小麦生产技术措施和5项生猪科学生产技术,示范户示范产业增产、节本增收逐年提高,生产效益较前三年全县平均提高15.2%。2011年,示范户小麦平均单产为539.6公斤,较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08.4公斤增产31.2公斤,亩节本增效31.5元,亩增收62.4元;示范户玉米平均单产为59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亩节本增效23元,亩增收115元;200个示范户现存栏生猪6.6万头,2010年6月份至今共出栏生猪16.8万头,在前阶段生猪价格低弥的形势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900万元,增收1245万元,户均增收6.8万元以上,头均增收70元以上。带动我县其他养猪场(户)健全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取得间接经济效益8500万元以上。

(四)展示了技术,筛选了品种。全县建设示范基地10个(其中种植业8个,畜牧业2个),展示小麦新品种10个,展示玉米新品种10个,展示生猪品种4个,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烟农19、烟农5158,玉米品种郑单958、鲁单981,外三元杂交猪等,为我县确定农业生产主导品种奠定理论基础,尤其是紧凑型玉米品种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对稳定和提高我县玉米产量,抵御自然灾害,作出巨大贡献。两个生猪试验示范基地加强了生物安全措施,健全了污水、污物的处理,通过组织观摩、培训指导,带动全县11个猪场实行了发酵床养殖,16个猪场建立了大型沼气池,增强了猪场实行生态养殖的意识。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节约饲料、兽药、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160万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五)辐射带动强,收益范围大。示范户每户辐射20户以上,全县辐射带动2万余户,试验示范基地年组织示范户、辐射户、种养大户及周边农民10000余人次现场观摩基地建设,使农民种养业水平正逐步迈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高效化发展轨道。

(七)推动了其他农业项目的高效实施。如小麦、玉米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等都是以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为着力点,有些环节则捆绑实施,抓好落实,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名;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课题组。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一是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农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广电局、县畜牧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监管、组织培训、人员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专家组。县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方案(小麦、玉米和生猪生产技术方案),并督促指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另从项目参与单位县农技中心选聘高、中级农艺师18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选聘高、中级畜牧师3人作为项目技术特派员。三是项目联络组,农委科教室具体办公。

(二)遴选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优选试验示范基地。一是遴选技术指导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全县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把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培训指导经验和较好业绩的同志选进项目技术指导员队伍。从农业综合服务站选聘种植技术指导员80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和乡镇畜牧站选聘畜牧技术指导员20人。全县技术指导员按照工作职责,对示范户和工作区域内的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二是遴选示范户。围绕小麦、玉米、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遴选1000个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年龄在50岁以下、能长期在家从事种养产业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为保障所选示范户素质高,农民认可,在遴选程序上按照个人申请、村镇推荐、张榜公示、农委审核确定;在遴选要求上,在遴选时做到五不选两优先:即不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不选;做其他经营,经常不在家从事种养业的不选;外出打工的不选;自以为是,不积极接受技术指导员指导的不选;图虚名想补贴,不真心示范带动的不选。种养大户和村级植保员优先。三是优选示范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代表类型、分布合理的原则,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全县建设10个示范基地,分别是:丰硕种业有限公司、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县麦豆原种场、县水稻良种场、县红耕郎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富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金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县春鑫养猪场。

(三)筛选确定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的科技、生产需求,邀请了省级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的专家,组织开展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并形成技术操作规范。我县小麦主导品种为:烟农19、皖麦52等半冬性品种;玉米主导品种为:郑单958、中科4号、鲁单951等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套种型、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主推技术:小麦主推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技术、科学播种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玉米主推免耕机械播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机械化收获、适时晚收等技术。生猪主导品种为: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外三元杂交品种;主推疫病防治、快速育肥、生态养殖、科学管理等技术。

(四)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县政府办下发了《县2010-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蒙政办〔2010〕70号),县农委下发了技术指导方案(蒙农〔2010〕135号)和小麦、玉米、生猪品种试验示范方案,各试验示范基地制定了具体的试验示范方案,各位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同时,县农委与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签订了责任合同,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了服务协议,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责任、任务,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

(五)建立了绩效考评等项目管理制度。一是农委下发了《县2010-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考核办法》,建立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实行农民、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以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以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农业产业发展等作为项目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自我评价、县农委审查、现场实地抽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绩效评价。把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考评结果与待遇挂钩,保证全年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初步建立了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网上监管制度。在2010年12月,农委组织综合考评小组,对全县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及156名基层农技人员、18名科技特派员进行综合考评,并兑现考评结果。

(六)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

2010年9月10日-14日、9月25-29日、10月31日-11月4日在职业学院、安农大分别对10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集中培训;2011年3月3日—3月7日,邀请农科院研究员陈洪俭、安农大博士生导师李金才、厦门大学教授陈猛等专家及县农业专家对全县近30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党校采取封闭教学,集中春训。重点学习了2011年中央1号文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农技推广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机农艺结合与政策法规、生猪生产与政策法规、植物保护、小麦、玉米栽培技术;每月18号例会根据农时季节和当前生产情况对站长和特派员进行培训。另外,在农时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由21名县级科技特派员(种植18名、畜牧3名)对所包乡镇技术指导员再培训。以全省2011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县1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奔赴所包乡镇,指导农业综合服务站开办田间学校,落实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2010年6月以来,对1000户示范户平均进村培训7天,现场指导12次;对400名辐射户平均进村培训5天,现场指导9次;印发技术明白纸30万份,发放种植示范户每户小麦拌种剂10支、化肥50公斤,小麦叶面肥每人50袋;生猪示范户每户冷藏箱1只、畜牧报刊1份;制作发放项目专家、技术指导员胸牌110个、示范户门牌1000个、技术员手册100本、示范户手册1000本、技术书籍1500本、科技入户宣传挂历2000幅、定做示范户、辐射户资料包1500个、竖立试验示范基地标示牌10块;开展广播电视技术讲座7场,电视滚动字幕宣传12次,天天报道抗旱保苗情况,及时提醒农民抓住有利时机,落实抗旱、除草、治虫、分类施肥等措施;利用电话、移动办公平台,向科技示范户、部分辐射户、种养大户、镇、村干部等开展电话咨询和科技短信免费服务,累计发送农业科技信息9次,18000余人次。2万多农户被辐射带动。同时,要求各参与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报送项目工作材料和先进典型;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简报、影像、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好做法、好成果、好经验,带动全县农业发展。

(七)注重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规范扎实做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们做到了八个统一:1、统一方案设计。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我县在优选试验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分类(小麦、生猪)制定了试验示范方案。2、统一技术指导。各基地都聘请了技术指导员,县农技中心和畜牧发展中心对10家基地派驻了技术专家。3、统一示范基地标示牌。4、统一试验示范品种。小麦品种10个:许科1号、轮选988、淮麦29、浚麦99-7、淮麦28、洛麦23、烟农19(ck)、淮麦22、山东05-66、济麦22;玉米品种10个:隆平206、益丰29、郑单958(ck1)、安囤8号、鲁宁202、弘大8号、鲁单981(ck2)、登海662、蠡玉16、中科4号;生猪品种4个,如外三元杂交品种等。5、统一栽培、管理措施。6、统一调查记载项目,建立田间档案。7、统一组织考评。在关键生产时期,县农委都组织专家、基地负责人、技术指导员相互观摩、交流、考评,同时组织农民观摩。2010年6月以来,共组织专家督查考评4次。8、统一观摩交流。组织农技人员、示范户、周边农民现场观摩培训总计20次,参观人员4000余人,自发观摩人员6000多人次。各基地小麦新品种试验田按照方案要求,规范操作,插标立牌,布局合理,田间调查、记载及时、准确,规范种植和管理措施普遍好于去年;技术示范田总体播种质量较高,生长整齐度较好,病虫草害较少。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八)强化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实效。按照项目实施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具体使用如下: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贴计2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县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贴2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猪用疫苗和抗旱等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10个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聘请专家费用3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资料印刷及工作督查等费用7万元。

(九)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县农委采取电话抽查、入户检查、行政检查、专家组督查指导的办法,确保技术指导员年到户工作时间和技术到位率。目前,已现场实地督查6次18个乡镇,入户调查5次90人,电话调查5次1000人次。县专家组成员对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和10个试验示范基地实地督查指导4次。如2010年12月17日、2011年4月15日和2011年5月20日,示范县项目县专家组成员一行9人,深入到县农业科技示范场等8家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查苗情、看记录、量化打分、综合评价,查找问题,拿出措施。

三、存在问题

财政资金投入量100万元较少,不能满足示范县建设需要。

第5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部署,认真贯彻中、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攻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瓶颈,着力推进实施一批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贫困地区交通路网结构,扎实推进交通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全年交通工作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就本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公路建设完成的主要任务:

    1、自然村通水泥路:2018年,上级下达我县自然村通水泥路目标考核任务22公里,预计12月底完成路面建设23.046公里,提前实施合格里程30公里,共计完成53.046公里(其中贫困村项目21.572公里),完成比例为241%。

    2、窄路加宽:2018年上级下达我县农村公路窄路加宽计划10.923公里,民生考核目标任务7公里,截今为止,已完成17.036公里(其中贫困村项目1.794公里),完成目标考核比例为243%。

    3、危桥改造: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3座,分别是店门镇的拦河坝桥、开云镇的浪荡铺桥、东湖镇的连心桥,共计58延米,完成总投资178万元。

    4、安保工程:2018年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计划50公里,隐患里程30公里(其中贫困村项目9.2公里),计划投资333万元。目前已完成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将全部完工。

    5、农村公路养护情况:(1)继续抓好日常养护工作,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实行专业养护和农民承包养护相结合,全面推行日常养护承包到人的养护办法,促进农村公路养护大提质。(2)做好养护示范乡镇的建设。全年示范乡镇为永和乡,该乡在路面保洁、水系整治、安保设施维护、桥涵检查、绿化管养等日常养护工作中,及时处治公路灾害,实施水毁恢复重建,开展了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全乡示范路总里程为42.111公里,县道6.279公里,乡道28.341公里,村道7.491公里,很好的为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做出了表率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

    1、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出行条件。通过实施多项交通扶贫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原因之一就是地域偏僻,交通闭塞,交通运输生产力落后,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发展,而通过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设,畅通了贫困村向外的出行条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快了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贫困地区一方面交通设施、经济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农副产品、旅游产业、自然资源又十分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交通问题解决了,内在的潜力就可以迅速变成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加快了贫困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交通扶贫工程的建设,畅通了交通运输通道,使贫困地区的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为农产品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三、下一步计划

    1、积极争取交通扶贫项目。根据省厅每年的交通建设计划,结合我市贫困县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我市交通扶贫扶持力度。

    2、搞好规划设计,保证工程质量。道路交通规划中既要兼顾贫困地区的出行需要,又要考虑与国、省道的连接和路网结构的完善,做到规划设计一条,建成一条,致富一条,确保工程建设效果。

    3、全方位开展交通扶贫。充分利用交通扶贫法规政策,扶持贫困地区发展运力,使农民出行方便,物资流通快捷,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XX县交通运输和旅游局

2018年X月X日

2018年交通扶贫工作总结

 

2018年,我局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交通扶贫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交通工程项目实施,多措并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倾力帮扶群众增收,交通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交通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全市交通重点公路项目13个770公里,即高速公路2条62公里,普通国省道改造提升5条117公里,经济干线公路5条191公里,修建农村公路400公里,总投资88.3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24.88亿元。截至目前,实际完成投资27.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2%。

(一)公路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一是高速公路。即S25线泾河源至双疙瘩梁段高速公路14公里。目前,路基、桥涵主体基本完成,正在防护、排水、隧道等工程施工,约完成总体工程量的60%;S60线西吉至老君坡段高速公路48公里。目前正在土方路基、桥涵及隧道施工,约完成总体工程量的35%。二是普通国省道改造提升。即G327沟圈至彭阳段二级公路23公里、G566线兴隆至玉桥段二级公路13公里、S203线固原至张易段二级公路30公里等3个项目,分别于4月份、5月份和10月份建成通车。G309线庙湾至硝口段一级公路8公里、G341线寨科至潘家堡段二级公路43公里等2个项目。目前,正在路基、路面、桥涵等施工,分别完成总体工程量的70%和50%左右。三是旅游环线公路。3个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市区至六盘山景区三级公路50公里属续建项目,因受林评影响,今年7月份复工建设,目前正在路面及排水等附属设施施工,完成整体工程量的80%;泾源经兴盛至泾河源三级公路21公里,6月初建成通车;隆德经好水至兴隆二级公路34公里,目前施工图已批复,正在招投标及土地、林评等专项报批工作。2个地方全额筹资建设的项目:刘高庄经红河至杨坪段三级公路70公里,目前正在路基、桥涵施工,完成总体工程量50%;固原市区环线快速通道项目,包括东环路南延伸段道路工程二级公路5.3公里和S203线固原机场至上海路改扩建工程一级公路8.1公里两部分,今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征地拆迁、树木移植及各种管线改移工作。四是银昆高速。按照建设基本程序,G85线银昆高速公路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也正在扎实推进,目前,项目已经自治区发改委核准建设,环评、土地、林评等大部分专项审批已基本完成,正在初步设计阶段,争取明年开工建设。

(二)农村公路建设推进顺利。我们按照脱贫攻坚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下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今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总投资5.38亿元,其中,车购税补助建设345公里,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建设55公里。截止11月中旬,400公里已全部完工。另外,全市各县(区)还在年度计划外整合其他涉农资金修建农村公路及村组巷道689公里(其中砂砾公路53公里),总投资3.98亿元,目前已全部完成。积极督促各县(区)做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2018年,在成功申报原州区为第一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之后,又成功申报彭阳县、隆德县为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同时,彭阳县被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农牧厅、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推荐为第二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三)行政村通客车率稳步提升。紧紧围绕扶贫工作行政村通客车目标,按照“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要求,采取冷热线路合理搭配、开通“周末班”、“赶集班”等方式,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客运通车率,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目前,全市823个行政村,通客车789个,未通客车34个(其中21个未通,13个通后停运),行政村通客车率96%。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所有行政村通客车。加大场站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班线网络,全市农村客运招呼站586个,客运经营业户34户,客运车辆4934辆,开通班车客运线路681条,日运行班次1497班,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县(区)为次中心,乡(镇)村为基础的点线相连、辐射到面的道路旅客运输网络体系。

(四)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持续深入推进帮扶村的脱贫工作,落实进村入户相关制度。千方百计在产业增收上想办法、出大力。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与自治区农投集团一起为马建乡张湾村确立养牛产业帮扶,与西吉县人民政府签订扶贫协作战略框架,明确了农投集团为每户建档立卡每年按照2头牛补贴8000元、市交通运输局每年为每头扶贫牛犊补贴100元的标准进行产业补贴,计划三年投入扶贫资金277万元,撬动农户自筹400万元、地方财政产业补贴67万元,配套每亩饲草料种植40元补贴,扶持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力争到2020年底,在全村形成“家家种草、户户养殖,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扶贫新格局,使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今年,全村已通过在甘肃张掖集中采购或自发采购纯种西门塔儿扶贫牛83头,就近采购秦川牛等品种牛34头,已累计完成产业投入资金132.5万元、争取补贴扶贫资金46万余元,使58户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受益。积极走“金融脱贫+产业扶贫”的路子,成功引进石嘴山银行为全村27户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35万元。对全村积极缴纳医疗保险的910名群众进行奖励,开展普惠性健康体检1次,联系公益机构发放净水器100台、母亲邮包150件,慰问困难群众发放面粉2.4吨、棉大衣120件。帮助贫困户解决61件突出问题、办理140件实事。积极开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活动,先后举办“转作风,促脱贫”主题党日、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布病传染病健康防治等讲习活动,调动和激发了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二、主要措施

(一)抓摸底,掌握底数心中明。根据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安排部署,今年3月,我局会同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对全市自然村(组)通公路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经摸底,全市62个乡镇823个行政村4284个自然村(组)中,通硬化路3053个、未通硬化路1231个,分别占所有自然村的71.2%和28.8%。全市所有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需建设村组巷道4168公里。通过摸底,搞清了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现状,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各县(区)对各自辖区内的通客车情况也进行逐一摸排,找准不通客车行政村的主要原因所在,为因地制宜解决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问题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抓规划,项目实施有遵循。在制定出台《固原市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固原市交通扶贫专项规划》、《固原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农村公路发展写入《固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让农村公路纳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总盘子”。根据各县(区)发展实际,结合《宁夏回自治区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五年实施方案(2018年-2022年)》总体安排,采取梯次推进计划,让各县(区)每年交通扶贫项目实施思路清楚,有章可循。2020年底前,重点解决脱贫销号村和深度贫困村所辖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问题,贫困村所有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泾源县、隆德县所有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三)抓整合,凝聚力量破难题。2016年,市交通运输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向市委、政府建议,整合各类道路建设方面的扶贫资金,由交通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实施,其它部门做好配合。2017年,大部分县(区)通过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凝聚力量解决偏远住户出行难,既杜绝了重复建设、低标准建设,又提升了农村公路质量。2018年,全市各县(区)在年度建设农村公路400里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修建农村公路及村组巷道689公里(其中砂砾公路53公里),项目总投资3.98亿元。通过大力实施通村入组的农村公路建设,全市的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迅速增加,路网结构中的“毛细血管”得到迅速扩张,部分偏远山区出行条件得到大力改善,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四)抓短板,因地制宜促提高。按照脱贫攻坚任务对交通扶贫的要求,行政村通硬化路已实现目标,但行政村通客车还有一定差距。为缩短差距、弥足短板,我们坚持“以城带乡、以干带支”的思路,通过对道路通行条件、村组人口分布、农民出行诉求、客流市场需求等情况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采取“四个一批”实施“一村一策”,因地制宜保障群众出行。即:巩固完善一批,优化农村客运线网,通过采取冷热线路合理搭配,对已开通的通村客车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对达到报废年限或者达不到安全技术标准的通村客车进行报废更新;延伸串联一批,将现有部分农村客运线路向前延伸,向未通客车的村组延伸,让一班车、一条线串联更多村;电话预约一批,对居住人口分散、客源少的行政村,以村委会为依托建立联络员,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收集村民出行信息,做好与客运班车对接;集中开通一批,在集市日、节假日、周末学生放学等客运需求量大的时机,加大车辆投入,开通“周末班”、“赶集班”,保障群众出行需求。2018年,全市新增通客车建制村26个,未通客车的行政村减少到34个。

(五)抓落实,夯实责任求作为。我们把扶贫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细化任务分工,对人对表落实。组成工作组,建立一季一督查机制,先后三次到各县(区)进行检查调研,针对问题弱项,研究措施办法。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局,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责任制,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予以监督。派驻帮扶村的第一书记能够严格落实规定,坚持住村入户,掌握底数清楚,工作作风扎实,工作亮点突出,深受群众好评。各县(区)交通运输局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能够顾大局、能吃苦,敢担当、求作为,为交通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自然村(村)道路建设任务重。当前,各县(区)正在实施通硬化路的自然村,居住分散,山大沟深、比较偏远,道路过往村庄多,涉及纵坡大。各县(区)虽然整合了一部分涉农资金,但由于国家对自然村通硬化路资金补贴政策还不明确,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部分群众期望值高。

二是部分项目征地拆迁难度大。因农村公路涉及村庄、住户多,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有限,有些项目的拆迁户宅基地报批程序繁杂,群众阻工现象时有发生,征地拆迁协调难度大。加之大部分公路项目,既是交通走廊,也是水利、林业、天然气、强弱电等各种杆(管)线走廊,涉及产权管理单位多,协调改移难度大,给项目顺利推进造成很大影响。

三是地方砂石材料短缺影响工程进度。目前,固原境内几乎所有砂石料厂关停,导致项目所需地方砂石材料无处可取。今年公路项目建设砂石料主要从中卫、太阳山等地运输,运距大幅度增加导致砂石材料价格增高,施工企业积极性不高,对项目正常推进影响很大。

四是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全市还有5个180公里亚行贷款项目,公路等级全是三级及以上技术标准,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落实,项目推进十分困难。

五是部分行政村通客车波动大。近两年受私家车增多、移民搬迁、人口流动和燃油补贴标准降低等因素影响,农村客运经济效益普遍下降,经营者积极性不高,部分行政村通客车后又停运,波动较大。

四、下一步打算

(一)全面排查,做好今年工作梳理。对照市委、政府《2018年脱贫攻坚任务清单》要求,对照所列重点项目、任务分工,逐项进行认真梳理,找准工作薄弱环节,协调破解工作中的难题。督促各县区交通部门与国土、林业、建环、水务等部门加强对接,切实做好部分项目手续审批办理、砂石用料供给、征地拆迁等环节,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积极作为,抓好明年项目谋划。2019年,全市计划交通重点项目共13个830公里,即高速公路项目2条62公里,普通国省道改造提升项目5条150公里,经济干线公路项目5条118公里,农村公路项目500公里,项目总投资81.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亿元。同时,全力推进G85线银昆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19年年内开工建设。

(三)紧盯目标,巩固扶贫发展成果。我们将紧盯交通扶贫通路通客车目标,在大力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督促部分县(区)对还未通客车的行政村进行排查分析,制定可行措施,不断推进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同时,对已经出列的贫困村实施“回头看”,确保所有通硬化路的行政村道路畅通,力争隆泾彭三县摘帽通路通客车指标符合国家验收标准。

(四)及时沟通,为交通扶贫做好服务。积极发挥好协调统筹、承上启下作用,加强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各县(区)交通运输局的沟通对接,切实把已经谋划好的项目靠实落地,紧抓项目前期工作不放松,为来年开工建设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配强帮扶人员,尽好帮扶责任,把交通扶贫工作推向深入,为全市脱贫攻坚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局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驻村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在义勒力特镇东包嘎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我局加强组织领导,学习精准扶贫系列文件精神,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学习市委、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明确工作任务。

二、依靠基层组织,扎实开展工作

工作队坚持工作日吃住在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入户座谈等形式宣讲惠农政策。在进村入户活动中,工作队始终以宣传政策、走访民情为工作中心,逐户走访农户,深入地里田间,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惠农政策、了解民情、民意,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

三、强化工作措施,抓好扶贫工作

1、贫困户动态调整。在市扶贫办统一安排下,综合考虑衡量农户产业、住房、因学、因病、因灾等影响家庭开支的重要因素的基础上,以数据比对、民主评议、规范程序、群众认定为准,对我村贫困户进行动态调整。东包嘎查原有贫困户31户74人,此次动态调整中稳定脱贫1户4人,自然减少2户6人。

2、规范贫困户档案。前期动态调整工作完成后,我们进行了贫困户的明白卡、帮扶手册更新和档案重新整理工作。

3、贫困户脱贫验收。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以该户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3400元/人/年。重点突出“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经过动员部署、民主评议、村核查和乡镇普查,最终确定李刚锁1户4人为东包嘎查2018年稳定脱贫对象,并将《贫困户脱贫名单公示》在村内公示及上报。

四、推动项目建设,实施产业扶贫

乌兰浩特市交通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盟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包扶贫大桥420延长米投资2700万元已竣工通车;东包嘎查赛马场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项目二期工程筹备中;为壮大集体经济,东包鱼塘项目稳步推进中。

五、强化驻村纪律,改进工作作风

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严格执行市委、政府关于驻村扶贫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落实驻村扶贫责任和扶贫措施,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要求工作队成员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切实深入农村密切联系群众。同时,帮扶责任人每月两次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做到“四个一口清”。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第6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效;问题;对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41-02

到2011年末,云南省总人口4 63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63.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水平、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措施,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据了解,云南省级财政筹集资金从2008年的不足2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近3亿元;2010年省农业厅和省扶贫办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2 390万、2 000万元以上,各州、市投入资金达7 000万元以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筹集的培训经费达3.6亿元,为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1]。

然而在项目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培训资金集中于市郊而偏远地区缺乏、培训内容与老百姓需求不一致、实用技术的培训变为理论讲授、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群众对培训的长远效益认识不到位等,导致部分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通过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用好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缩小城乡差别做出努力。

1 云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效

1.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多年来,云南省先后开展了“失地农民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等多项对农民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据悉,云南省委、省政府2010年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在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5万人中,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62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逾850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20.33%增加到2011年的24.12%[2]。

1.2 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合云南花卉、橡胶、小粒咖啡、烟草、核桃、板栗、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仅2011年中央下达云南的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人数就达10万人,培训资金4 000万元,培训工种涉及种植业生产服务、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兽医服务、农机服务、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涉农企业、农业创业等7个方面[3],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

1.3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传播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因为历史的原因,云南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尤其是很多农村中年妇女,在子女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或打工的背景下,她们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但她们一直为自己的没文化而自卑,因而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受众和积极支持者,她们往往学得很认真,虽然写字对她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期培训下来,很多人说,她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还捡起了忘了多年的字,以后要坚持读报和看书了。一些之前羞于看书学习的农民,也不再认为这是丢人的事了,不再认为读书写字有那么困难了。很多调皮的孩子甚至从父母认真的学习态度上受到感染,而好好学习。

1.4 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引导群众针对当地的生产实际,利用现有的书籍、广播电视、技术宣传手册等资源,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脱贫致富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目的。基层组织者很多也利用培训的机会,发放《外出务工手册》《防艾知识》,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促进农户与地方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村寨的建设。

2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城市附近

近年云南实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大多集中在市郊、地方产业发达地区,尤其是昆明周边地区,而州、县地区的培训资金投放、培训力度要小得多。尤其是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城郊土地被征占的区域,有些农民甚至参加了4~5次不同培训,其中不乏有些工种的培训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任务而被说服参加的。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很多农民一次正规的培训也未接受过。

2.2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少量来自征占地补助。掌握培训资金的地方政府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因目前的培训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主要靠人情关系,而不是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程序来选择实力强、专业的培训结构。同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不够严格,一些既无师资,也无规范办公场所和实训器材的培训机构,通过非正常手段取得了培训资格,进入培训市场后,往往只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强调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是认真地考虑如何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农民真正受益。

2.3 培训多为短期行为和行政任务,缺乏持续性

一方面,因为培训项目为财政资金,往往以行政任务的形式下达,完成任务情况与工作人员的考核挂钩,而有些培训科目的设置事先没有进行详细的民意调研而脱离现实,加之管理环节多,任务下达时间晚,导致一些出发点很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为为完成任务而凑人数、赶时间、应付检查的行政任务,而农民实际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用操作技能条件等核心内容没有得到重视。最终大多数培训仍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讲大课、满堂灌、搞运动”的方式,甚至走过场。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因工具缺乏、班级人数过多、交通、场地、教师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开展。培训结束后,也很少有对培训效果、农民意见和需求的反馈调查,更谈不上后续跟踪服务。

2.4 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足,被动接受培训

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农民认为他们多年凭经验生产,照样收入不错,培训没有用;二是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担心听不懂、不会写字,怕考试不过丢人;三是忙于农业生产和打工,时间上有冲突,保眼前利益更重要;四是培训内容与群众的需求脱节,群众不感兴趣。而有的教师培训中不顾群众实际,语言过于书本化,群众不易接受,导致群众不感兴趣,需要地方政府多次说服,甚至通过分任务派指标、给予误工补助、提供餐费等手段来组织培训,完成培训任务指标。

2.5 现有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利用

据调查,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科技部、民政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至今已组织编写了大量针对农民、农村的书籍,仅云南省的农家书屋就涵盖了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劳动力转移、农民素养6个方面共85种图书;配合农业部正在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还出版了大量有关农村种植、养殖、卫生等方面的光碟,内容形象直观,非常适合农民使用。但据了解,很多农民并不知道农家书屋有哪些书,大多书籍锁在柜子里,利用率很低。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因为多数培训管理人员不懂专业,教师又多是临时聘请,教材的选用很多脱离农村实际,现有的很多针对农民的培训书籍、光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当地的很多土专家、技能人才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

3 对策

3.1 结合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2012年8月7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推进“高原粮仓、特色经作、淡水渔业、山地牧业、开放农业、高效林业”六大特色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最直接、有效传播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并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云南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农村人口占到63.2%,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高效、安全、优质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议把这一有效的惠农措施继续向全省扩大,使全省更多的农民受益。

3.2 以行业项目的形式,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培训机构

建议以行业或工种为单位,整合培训项目,以项目的形式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声誉好、专业对口、实力强的培训机构,这一方面可增加培训市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引导培训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做精做强某一领域,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促使一些短期行为、弱小培训机构的自然淘汰。

3.3 与行业产业协会合作,严格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

在很多发达国家,行业产业协会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承担着重要任务[4]。而我国的农业行业产业协会经过多年努力后,虽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在行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然受到行政权利的强大制约。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把认定、考核专业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工作交给行业协会承担,建立行业协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才库,发挥行业协会中专家、技师的的业务专长,保证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效进行。

3.4 逐步建立村寨实用技术辅导员体系

云南的烟草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离不开其完善的烟草种植和管理技术服务体系。苗木的培育、园地规划、整地、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烘烤,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服务,每个生产队、每户烟农都有技术员。任何一项技术,不是一次培训就能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地方农林产业的发展中,设立专项技术服务资金,建立由返乡技校、乡镇农科员、中专毕业生、远程专家、当地技术能人等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使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5-6]。

3.5 开发并整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涉及项目和资金渠道多,建议地方政府做好协调工作,整合与农村书屋、科技下乡、示范基地建设、乡土人才培养、劳务输出与培训基地、特色产业发展、中介服务组织、驻外劳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等多方面的资源,做实做强农村技术服务[7]。农村实用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能照搬全国、全省的教材。建议结合全省实际,设立专项资金,在已编写的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合当地农民阅读和使用的图文并茂好教材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制作一批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光碟、挂图等,利用培训、科技下乡、农家书屋建设等途径,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持续传播[8]。

3.6 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工作,因需开展培训

目前的培训项目,因为任务下达晚、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有些宣传也不到位等原因,培训前往往缺乏调研,或调研仅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建议充分利用目前的互联网、手机短信、村社负责人等资源,认真听取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方面的意见,在考虑群众培训需求、文化基础、农业劳作时间安排、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合理务实地安排组织培训,提高培训效果[9]。

4 结语

在全国关注“三农”问题的大好形势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技能人才不足、总量过多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如笔者一次在农村调研时偶然发现,农民在稻谷、玉米等粮食贮藏中,大量使用剧毒农药甲胺磷来防虫。另一方面,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因此云南在“十二五”期间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大。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完善有关管理机制,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落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传播农村实用技术、服务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促进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

5 参考文献

[1] 浦超.云南今年将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投入[J].农村实用技术,2010(9):29.

[2]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云农劳转〔2012〕2号[EB/OL].(2012-07-04)[2013-12-04].云南农业信息,http:///km/news934/20120704/1751700.shtml.

[3] 冯稚进.云南省2011年阳光工程项目全面部署[EB/OL].(2011-09-07)[2013-12-04].云南农业信息网,http:///news13/20110907/1137626.shtml.

[4] 刘立仁.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关于做好职业农民工作的有关建议[N].新华日报,2012-10-07.

[5] 吴敬才.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成效分析与拓展对策[J].农学学报,2013,3(1):64-70.

[6] 庄文彬,蔡一生.创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 [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73-75.

[7] 蔡淑芳,吴敬才,蔡培良,等.基于传播学理论的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5):870-876.

[8] 翁伯琦,郑回勇,陈敏,等.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实施成效与调研分析[J].发展研究,2011(10):105-108.

[9] 朱田香.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J].上海农业科技,2010(4):2,4.

基金项目 2012年度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云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课题。

第7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昭化、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总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持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是整合资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在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从总体规划来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10-2012年为持续发展阶段,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12年,是我市园区建设持续发展时期,是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二是在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七绝”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三是在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四是在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五是在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推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做好年园区建设规划

年以来,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低水平和随意性,是我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决策,根据“三沿三有”的原则(“三沿”,即:沿江、沿路、沿城,“三有”,即:有基础,有产业,有项目),确定出年新建园区。二是务必继续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体,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不断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有少数县区没有确定年的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这些县区要于近期及早确定,力争今年11月底完成县区年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初评工作,月进行全市统一评审,年1月全面启动新建园区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管理,加强规划培训和交流,健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完善规划编制评审标准、程序,确保、2012年园区建设规划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理念,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明确思路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相衔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时,要提出“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严格标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园区建设年度考核工作

第8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我们这次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党和国家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在我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的关键时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而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有这样四个:一是对全县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进行总结盘点,二是对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研究,三是立足北京奥运就有关工作作进一步强化,四是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标,对下半年的整体工作作全面的安排部署。为了召开好这次会议,在上一周农村工作、工商企业、城建旅游三大领导组分别采取听部门汇报、召开座谈会、领导点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筹备。今天,我们五位副县长就分管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他们的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务求在奥运之年把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层级。

认真总结我县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归纳有这样五方面的特点。一是好中趋快。这主要指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承接前几年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从刚才几位副县长的上半年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尤其是在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城区空气质量状况、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标志科学发展水平的有关指标均超额完成预期,在全市排名靠前。二级天数仅次于榆次,除市城区以外,是各县市最好的一家,综合污染指数在去年倒数第二的基础上排到了第二位,非常不容易。二是承办大事。这主要是我们集全县之力于6月25日顺畅、安全、有序、热烈、圆满地完成了百年不遇的奥运圣火XX古城传递活动。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抓住了机遇,凝聚了民心,锻炼了干部,展示了形象,检验了工作,必将为我县今后更好更快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创优环境。今年以来,我们主要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推进国际型旅游业新形象建设,以农村“创三优、大绿化”为牵动推进新农村建设,以蓝天碧水为目标推进新型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两环三线百条路、百村百点十万亩林”为载体推进城乡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全县“五城联创”迈出了更加扎实的步伐。四是重抓项目。今年我们继续坚持工程统领、项目实施的工作组织领导方式,确定并铺开实施了总投资75亿元的4大类59项重点工程项目,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4个。继续实行县级四套班子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克服土地、环保、资金等宏观调控因素和市场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半年新开工26项,累计开工46项,累计完成投资14.78亿元,其中新完成投资7.46亿元,同比增长43.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这些项目的有效实施,必将支撑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五是倾力民生。这是县委、政府近年来转变执政理念、转型发展导向、转轨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和谐XX建设这一主题,民生为先,着力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生存的现实问题,做到重点工程向民生集中、工作精力向民生倾斜、有限资金向民生保障、目标考核向民生对接,一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民生问题得到了落实,和谐XX建设稳步推进。

冷静地看待我县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呈现的良好态势,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北京奥运举办之年、“十一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国内外经济发展整体放缓、能源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物价指数高位运行等特殊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做好下半年工作,务须我们对这些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的把握,因势利导,沉着应对。总的形势,概括起来就是“形势逼人、压力加大、机遇难得”这样三句话十二个字。

所谓形势逼人。就是国际国内这种增长放缓、波动较大、情况复杂、危机重生的宏观经济形势,必将传导和影响到整个县域经济乃至社会事业更长时期的发展。从国际国内的形势,大家应该感受到这样的氛围,我们不能盲目地觉得上半年财政收入4.7亿,到现在5.4亿,截到7月20日的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水平,各项指标增幅也不慢,但总的国际大的形势、国内二季度经济发展已经放缓。一是影响范围的广泛性。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更有社会民生方面的影响。比如,煤、铁、焦等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致使我县铸造业和橡胶业出现从未有过的亏损,铸造业亏损318万元,橡胶业亏损165万元。1-6月份,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双双突破两位数,高于全国7.9%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1.99%、11.7%。二是影响时间的持续性。抑制通货膨胀,控制价格上涨,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克服国际经济形势不利影响和战胜国内严重自然灾害,解决好引发本轮物价上涨和能源供给失衡的问题,还需要较长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长期作战的准备。人民币一直升值,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宏观面上,从没见过这么复杂的形势,人民币兑美元突破8元、7元,现在是6元多,出口企业面临严重亏损,市场萎缩。广东、浙江等地企业面临严重挑战,这是全国经济的钱袋子,他们出了问题对原材料供应的地方是严峻的考验。煤炭价格与电价的倒挂,电厂亏损,不得不少发或者停发,本来装机容量一点问题也没有,但煤价太高,榆社电厂1—5月份亏损1.5个亿,从6、7月份开始一台机组已停,现在国家调节了贷款来维持运转,形势非常复杂,面临严重考验。三是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在可预见的政策因素和形势变化面前,下半年我们还可能面临一系列不可预见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务须我们有更全面和充分的准备。去年发行的《货币战争》一书,分析了全球经济。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美元储备,4000万亿,而美元一直在贬值,一天天损失。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而且XX是这样一种畸形的经济结构,这从各位副县长的分析大家知道。任何形势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国家开始干预电煤价格,但市场无形的手要胜过有形的手。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一个是焦、煤价格暴涨带来的,一个是国、地两税加强了管理。不确定因素很多,绝不能盲目乐观。

所谓压力加大。一是实现赶超的压力。在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会上,围绕全市赶超发展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强调指出,要始终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全市上下竭尽全力抓投入,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把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的更快一些。从周边县市发展态势来讲,是群起赶超,不甘落后。就与寿阳相比,虽然上半年我县在财政收入上有所超过,寿阳是4.2亿,我们是4.7亿,但在发展后劲、项目投资等方面我们差距还不小,上半年寿阳项目总投资是200多亿,是我们的3倍多。要合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节拍,实现赶超发展,我们后劲不足、任务艰巨。二是自身发展的压力。上半年我县财政收入虽然突破了4亿元,但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牢,过度依赖煤焦两大行业;财政结构还不合理,梯度结构尚未形成,新增税源后劲不足;主导产业层级低下,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工业增加值和产品产量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回落迹象;旅游增长乏力,门票收入和接待人数分别下降1.58%、6.02%。随着国家日趋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地根,对项目的审批、实施、落地和如期达产达效造成很大压力。三是环保治理的压力。上半年,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沿村堡事件”的影响,我县仍然是全省8个环保治理重点市县之一,加之我县是国际型旅游城市,上级领导和各方媒体关注较多,标准要求较高,环保工作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带来工作上的被动。四是解决民生的压力。民生关乎民心、关乎稳定。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新形势下,民生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稳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县有限的经济实力、薄弱的财政收入与解决繁多的民生问题不相适应,也对我们构成了很大压力。

所谓机遇难得。就是我们在下半年工作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有这样三个方面的有利机遇。一是我县被列入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机遇,和榆次、祁县、太谷一道跻身于大太原经济圈的中心区域。下半年省政府常务会议还将研究出台有关扶持政策,这对我县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二是我县的产业具有基础性、命脉性的特点,是国家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保障充足供给最需要发展的产业。抓住这一机遇,我们要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增加供给,让老百姓受益,为国家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奥运经济带来的机遇。尽管上半年我县旅游收入增长放缓,但随着奥运经济的到来,通过地区间的传导和产业间的传导,很有可能为我县旅游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我们下半年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综观我们下半年的工作及面临的形势,可以说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挑战比机遇更具有竞争性,也更有作为的空间。某种程度上讲,迎接挑战同样是抢抓机遇。在同样的形势背景下,谁应对得当,谁的“杀手锏”更有效,谁就能率先冲破困难,实现新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坚信事在人为,排难而进,全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下半年的工作讲六方面的意见,概括起来就是“加大六个力度、取得六个突破”。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切实在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上取得突破

按照年初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体统筹、五措并举、五建着力、五型推进的“四五”战略思路和奋斗目标,下半年,我们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班子建设为保障,突出解决好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摆位问题。我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这是我县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县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立足这一实际,把握这一县情去开展工作,推进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加强,我县农业农村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和农村落后的面貌仍然没有改变,城乡差距仍然继续存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难度更加加大,地位更加重要,农业农村的每一项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得更加直接和紧密。就土地来讲,我们要发展新型工业和旅游业,要引资上项,哪一方面也离不开土地的支撑,离不开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离不开有限国土资源最大限度的合理分配、开发和利用。就林业生态来讲,XX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XX城乡面貌的改变、人居环境的改善离不开造林绿化。就水资源来讲,这也是影响全县工业生产、群众生活生存和旅游业发展的大问题,实施兴水战略,大抓兴水工程,创新兴水理念,拓展兴水领域,全面提高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工作置于更加突出、更加基础和牵动全局的位置,从思想精力、政策支持、财政支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夯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

二是解决好农业产业化纵深推进的问题。就上半年来讲,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个是龙海、冠云牛肉跻身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另一个是我县被列入山西中部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既表明了我县这些年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的丰硕成果,又为今后农业产业化的纵深推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遇空间。今后,我们要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特色水果、优质小麦、长山药、肉鸡、奶牛、蛋鸡、瘦肉型猪、肉牛、芦笋、瓜菜十大产业链条的延伸为载体,突出优势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突出农民合作组织的引导、规范、完善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突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基础建设;突出旅游农业、农业旅游的发展,推进特色建设;突出政策带动、机制联动、服务促动,推进体系建设。向建设山西中部最具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特色现代农业经济区迈进。

三是解决好机制投入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资金投入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争取上级的项目支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在投入机制的创新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拓宽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渠道。我想,我们应该在这样三种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第一种是反哺联动机制。就是要继续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社会方方面面倾注“三农”的合力。乡村两级及涉农部门要争取主动,谁主动一些,谁各项工作做得好一些,谁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结对帮扶的企业和机关要尽社会责任,回报农村,帮要帮到关键处,扶要扶到点子上,真正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第二种是“一事一议”机制。就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争取调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上级配套支持的项目,要把大多数群众的参与支持作为投资上项的优先考虑因素和重要条件。第三种是市场运作的机制。这几年一个突出的实践是在造林绿化上运用和体现了这样一种机制,既发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性,又适应市场推进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今后开展的工作中,比如治汾工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方面,我们都要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四是解决好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今年是农村支部、村委的换届之年,第四季度就要铺开这项工作,这既是项法定的工作任务,更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执政能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体现农村先进性教育成果的重要契机。从现在开始,各乡镇党委、政府就要及早谋划这项工作。衡量这项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我想主要体现在选人用人上。我们能否根据法定的民主程序选人用人,能否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来选人用人,能否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公论来选人用人,能否根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来选人用人,不仅直接关系这项工作的成败,更关系到今后几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全局。

五是解决好农村“创三优、大绿化”巩固提升的问题。上半年,我们在“创三优”上主要是着力于优美环境,而在优质管理、优良秩序上下的力还不大,取得的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下半年,要按照县委、政府“创三优、大绿化”建设与世界名城相适应的农村环境动员大会的整体安排部署,在数量上要不折不扣地完成120个“五有”目标村任务,在质量上务求在平川县市站前列、争先进,在内涵上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管理要全面抓好整体推进,在运作机制上要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既符合乡情村情实际,又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切实在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上取得突破

这些年的工作实践表明,项目是赶超发展的希望、保障民生的支撑。我县这些年之所以能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离不开一年接一年、一批接一批项目的实施和推动,同时,我们之所以与兄弟县市在发展的速度上有这样那样的差距,最根本和最核心的还是我们缺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和带动。我们全县上下必须在思想上强化项目意识。只有在项目实施上好于和大于他人,在固定资产投入上快于和高于他人,发展的速度才能最终领先于他人,这应当成为全县上下的一致共识和统一行动。下半年,项目建设,我们要做到六个“重”。

一是重方向。项目选择比项目实施更重要。在项目建设上重方向,首先就是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是衡量一个项目好坏的首要标准。要有超前意识和长远眼光,要综合考虑政策的因素、环保的因素、市场的因素、科技的因素来选择确定项目。我们的企业家要有这样的眼光,见事要早、敏感性要强,在项目选择上一定要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绝不能盲目跟风或满足于现状。当然,项目一旦选准,就要高标准、高效率的去实施、去投产,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施,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是重规范。项目的规范程度决定着项目实施的顺利程度。在国家宏观调控从紧、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成熟的背景下,规范的项目、规范的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一定程度上讲,规范就是信誉,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我们有些企业之所以贷款难,难贷款,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除了严格的金融审批外,自身的规范程度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我们一些民营家族企业,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是我们的软肋,不仅在项目建设方面受到影响,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受到制约,必须改变和消除我们这方面的差距,提高自身发展竞争力。

三是重时效。近年来,在项目建设上,我们一方面是项目不足,另一方面是有些项目时效性太差,列入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之后,迟迟不见动静。这应该成为我们有关部门和项目主体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列入重点工程而不实施,小则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县委政府的形象,重则是错过可贵的发展机遇和浪费宝贵的项目资源。在这一点上,我们今后一定要严格控制这类项目列入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列入重点工程建设我们要的是时效,要的是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对那些迟迟不动的项目,我们要坚决拿下来,为其他项目腾出宝贵的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总之,在项目建设上县委、政府要掌握主动权,要把项目的时效性、项目主体的主动性,作为县委、政府支持服务项目建设的重要标准。

四是重合作。有合作才有项目,尤其是对于那些投资大的项目,单凭一个企业很难独自拿下来。应该说在项目的合作上,我县这几年企业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我们达产实施的不少项目都是合作项目。今后我们广大企业家要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领域,开阔合作的眼界,利用XX工业园区和摄影大展这些平台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与外界寻求和开展合作。这种合作不仅能使企业短时间内的发展壮大,更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技术。我们的广大企业家要敢于合作,善于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是重服务。就是要加强我们的效能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县级领导到各有关部门,我们要继续实行包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制。属于企业自身范围内的问题要督促企业解决,对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们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项目审批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比项目、项目比环境、环境比服务的意识。围绕项目实施和落地中遇到的土地、审批等问题,开动脑筋,想尽办法,整合资源,扫清障碍,优质服务。

六是重引进。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一个是对上要争取,现在各级项目资金很多,就看我们会不会争取,能不能争取得到。第二个渠道是对外要开放,以大开放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我们的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要积极地走出去,掌握信息,寻求商机。我们要落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在全县上下致力营造对外开放的浓郁氛围。

三、加大新型服务业发展力度,切实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取得突破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更是今后省市发展的一大重点。今年以来,贯彻省市一系列关于服务业发展的精神和意见,在年初的全委会和经济工作会上,县委、政府明确指出今后三年服务业每年要提高1.5个百分点的要求。从上半年的情况看,三产占GDP的比重达49%,对GDP的贡献率达54.2%,三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7.4%,同比增长72.4%,改变了过去多年以来二产投资比重过大的格局,呈现出了一种很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还较低,服务业的规模还偏小,竞争力还较弱。要上档升级我县服务业,当前要突出这样五个方面。

一是把握机遇。一个是以“赛在北京、游在山西”京晋两地旅游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奥运经济辐射的机遇。奥运经济对我县来讲就是服务业经济。现代奥运会不是简单的体育赛会,对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电信等产业都能产生较大影响,山西作为奥运旅游的热点省份,那么XX必将成为热点城市,我们要从方方面面做好应对,在提升我们服务业的档次的基础上,接待好各国游客,宣传XX,展示XX。另一个是今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的机遇。如果奥运经济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具有短期效应的话,那么这个机遇,对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则具有长期、持续的效应,而且还将得到省委、省政府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两大机遇。

二是要争取领先。县委、政府发展服务业的总体战略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全市、全省领先一步,率先发展。如果说在一产二产上我们与先进县市相比有一定差距的话,那么第三产业则就是我们XX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是我们XX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赶超发展和富民强县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始终掌握主动,放大优势,努力使服务业成为XX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三是科学规划。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已经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会议,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这一系列意见和规划,我们最当紧的任务是制定我们XX服务业的发展规划。这既是我县近些年古城保护、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所在,也是我县服务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通过规划的制定和落实,进一步明确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把服务业导入更加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

四是突出特色。就是要突出XX文化、旅游、商贸三大特色,抓好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商贸流通、特色餐饮、民俗住宿、社区服务、农村服务、公共服务等10个方面重点,着力带动全县服务业快速崛起。

五是强化措施。当前,我们要解决好思想认识、工作切入、帮助支持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思想认识来讲,我们各级要象抓一产二产那样抓服务业的发展,将其作为自身的职责所在。特别是对完成资本积累的工业企业或受环保政策影响需要转产的企业,我们要引导和鼓励这些企业在服务业的发展上选项目、投大资,成为一个产业方面的领军企业。就工作切入来讲,服务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点子和创意,需要的是标准和档次,需要的是人才和智慧,我们就是要从这些方面来切入。我县摄影大展的举办和一把酸枣的引进、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都是这方面的典型,我们一定要开阔思维、放眼世界、挖掘特色,把我县服务业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和水平。就帮助支持来讲,就是要营造宽松的服务业发展环境,深入贯彻中央、省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行政许可,降低进入门槛,在用地、资金、劳保、审批等方面进行扶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四、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切实在“五城联创”上取得突破

环境建设是我县近几年来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行政效能着力狠抓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环境建设更成为自上而下,各级党委、政府主抓的书记省长、书记市长、书记县长工程,任务之重,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前所未有,务须我们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紧紧抓在手上,抓出成效。下半年,重点是抓好“六治”。

一是治超。这是解决发展环境的问题,尤其对XX来说,是第一位的。这是省长工程,而且现在已经出了条例,省政府已经拿出了奖励办法,去年进入治超前十名的县,每一个县奖励一条二级公路,四位数的投资,在千万以上。我们今年争取要进前二十名,不能落在后面,超载、抛撒污染了公路,所以也是环境问题。

二是治污。上半年,我县环保工作被抓了典型,追究了责任,教训沉痛。“沿村堡事件”之后,我县深入组织开展了“迎奥运、促减排,环保攻坚专项行动”,掀起了环保风暴,土小企业得到了全面彻底的清理,在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也受了孟省长的表彰。但我们仅是补了一些历史欠帐,环保仍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一条高压线。我们全县上下必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大力度,落实措施,把我县下半年环保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和阶段。一要严格目标。就是要把省市的要求和环保治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标准、时间和质量不折不扣地完成。特别是对治理企业来讲,要当作法定任务来对待,能保证了的就生产,不能保证的,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坚决停产,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监督到位。二要严防死守。就是要象护林防火一样来抓环保工作,在巩固上半年环保成果的基础上,要对照下半年的目标任务,死看硬守,强化责任,达到不给任何违法生产以可乘之机、不能有任何漏网之鱼的目的,严格防止任何有损XX形象事件的发生。三要严厉打击。就是要敢于碰硬,绝不手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胆敢顶风作案的违法生产企业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触犯到什么程度就追究到什么程度,涉及到那些范围,就处理到那些范围。四要严肃责任。就是要按照今天我们签订的目标责任状的要求,谁家的任务谁完成,谁家的责任谁负责,出了问题,严肃追究。一旦发现有失职渎职的现象和行为,有关部门要严格依照党纪国法,一查到底。希望我们大家好自为之,站好岗、尽好责、用好权,不辜负县委、政府的重托。五要严密配合。就是要大打一场环保攻坚的人民战争,一方面要广泛宣传政策,深入发动群众,重奖重罚相结合,形成环保治理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县乡村和各级各部门之间,要纵向协调联动,横向密切配合,能出手时就出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实形成环保治理的强大合力,确保我们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是治脏。今年以来,针对这项工作,省里以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为载体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创三优”为载体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且出台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办法,我县经过上半年的切实推进,特别是迎奥运圣火的洗礼,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晋中日报的曝光来看,从市委、市政府清洁工程督导组反馈的意见和群众的举报反映来看,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下半年,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举一反三。关于农村“创三优”我在前面已经作了强调。在这里,我重点就城区、主要景区、主要通道三大块进行一下强调。城区要抓好燃料结构的调整、茶浴炉的取缔、市容市貌的整治、集中供热供气的推进、惠济河和柳根河城区段垃圾死角的清理、垃圾处理厂的上马、污水处理厂的全部投入运行等工作。主要景区及周边必须保持始终清洁,特别是在奥运期间,境外游客和境外记者多,要增强这方面的政治敏感性。主要通道包括国道、省道、县乡道,是哪个部门、哪个乡村的职责就要切实担负好清洁职责。

四是治乱。重点是整治旅游秩序,文物、旅游、执法局、城市警察大队要切实抓好。随着电子门票的启动,旅游线路要抓好调整编排,电瓶车公交化改革运行要尽快启动完成,新的景点管理办法要抓紧制定实施,旅游从业人员要全面培训、持证上岗。全面做好迎奥运的各项工作准备。

五是治汾。今年省委、省政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要求,全面启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这项工程在汾河沿线6市27个县实施,是一项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示范性工程,实施蓝天碧水的核心工程,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目前,省市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都已出台和明确,并且市委、市政府已于7月初在灵石召开了启动动员大会。就我县来讲,国土面积的94%属于汾河流域,抓好这项工程的实施,再现汾河秀美景色是我县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切实需要。这次治汾与我们1998年-2000年组织实施的治汾相比,范围更广,标准更高,影响更大,效益更好,我县的实施方案已定初稿,组织领导机构已经成立,大体分两年、五年、十年,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进行实施。我们要提高认识,争取主动,当成一件大事,举全县之力抓好。发改、水利、林业、环保等重点部门要对口负责,争取项目,跟踪落实既定的项目。各有关乡村要创新机制,多方筹资,切实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涉及群众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事情处理好。

六是治紧。今年我们从加强政务环境上铺开和实施了这项工作,构建了信息中心、政务中心、社会公共安全信息指挥中心“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载体,初步形成了县级政务大厅、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行政村服务事项站点“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络。但总体上看,典型不突出,网络不健全,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乡镇社区和村一级。市里的总体要求是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在7月底要全部启动运行,行政村点在8月底要全部启动运行,实现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村居民小事不出村(社区),一般事不出乡的便民服务目标。这项工作,大家要切实抓好,大力推进,通过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公共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五、加大“奥运护城河”工作力度,切实在和谐XX建设上取得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大事多、难事多、敏感事多,特别是再有十多天北京奥运会就要召开。“逢奥必扰”是一个普遍现象,国内外敌对势力最不愿看到的是中国的强大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省我市是国家确定的“奥运护城河”地区之一,做好奥运维稳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市委、市政府7月15日就这项工作召开了“迎奥运、保稳定、群防群治誓师大会”,我在前半年多次会议上也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强调。这段时间,县委政府总体的奥运维稳目标是“五个不发生”,即不发生影响大的刑事案件、暴力恐怖事件包括流窜首都作案案件;不发生爆炸等危险品流入首都事件;不发生影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被境内外媒体炒作的敏感事件尤其是政治性事件;不发生非正常赴京上访和大规模群体访事件。核心的就是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稳定。我们要牢固树立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思想,做到“四个一批”。要大力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问题,掌握问题,及早排查,化解一批;要认真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针对疑难案件和重信重访案件,领导带头,县乡联动,部门配合,集中消化解决一批;要落实群防群治的要求,严格预案,加强值班,做好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防范稳控一批;要增强敌情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意识,立足我们XX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实际,做细做实各项工作,严防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切实杜绝一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不出大事,力争少出小事,坚决不出丑事。

二是保安全。就是以不出问题为原则,极端重视安全问题,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深刻吸取近期其他县市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教训,切实做到严排细查不放松,严格执法不放松,政府监管不放松,打击违法犯罪不放松。同时要统筹抓好旅游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汛期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危险物品管理监控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惕,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一一落到实处。

三是保民生。社会稳定最终取决于民心稳定。吸取贵州瓮安事件的教训,我们就是要从事无巨细的角度认真关注和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把民生民利放在首要位置,绝不能以事小而不为,更不能做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要树立民生为先的工作导向,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能解决的要马上解决,不能解决但应该解决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宁可工程项目推后一些,也要予以解决,真正把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要求落在实处。下半年,我们要迅速开展和启动、完成好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这既是全市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巩固和发展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社会矛盾,减轻县委、政府工作压力的重要保证。每年一名职工只要缴纳36.5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困难职工只需要缴纳20元,就可参加和享受大病救助的各项待遇。我们要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政策把握到们,时间进度到位,真正把这项惠民实事办好。特别是对于企业职工参加大病救助,我们广大企业家要本着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原则,统一为职工缴纳这一笔费用,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为政府分忧解愁、为构建和谐XX尽一份责任,从小的方面来讲,更是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广大企业家一定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和促进这这一工作的圆满完成。

六、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切实在党员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上取得突破

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我们面临复杂的形势,艰巨的挑战。一部分是自身发展所必须做好的,一部分是上级要求必须干好的,而且许多工作已构成了“高压网”,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电,县内外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这种情况下,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显得更为紧迫和至关重要,我们全县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要做到这样五个“务必保持”。

一是务必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这是对一名党员干部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政治上放松了警惕,政治敏锐性不强,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更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我们今年以来包括下半年的各项工作,无不与政治密切相关,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角度严肃认真对待和承担好各自所肩负的任务。

二是务必保持争先的发展姿态。在全市上下浓厚的赶超氛围中,在市委市政府事事要在全省领先的工作要求面前,在我们解决自身诸多发展问题的压力面前,只有始终保持这种争先的发展姿态、自我加压的发展动力,我们才能迈出赶超发展的步伐,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营造XX发展的优势,开创更新的发展空间。

三是务必保持务实的工作作风。这种工作作风就是要求我们在大局和小局面前以大局为先,在重点难点工作中以实干为先,在目标任务面前以落实为先,在检验工作成效面前以更高标准为先。

四是务必保持团结的战斗形象。一个地方、一个班子团结战斗至关重要。团结出战斗力,有战斗力才有凝聚力,有凝聚力才有生产力,有生产力才有发展力。我们必须巩固发扬我县这些年来上上下下形成的团结战斗的好局面、好氛围、好形象,这种团结战斗的氛围越浓厚,我们发展的合力就能越增强,我们在群众心目中的感召力就能越增强,我们的事业就能越兴旺。

五是务必保持率先的境界风范。这不仅是领导干部人格人品的要求,更是我们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要在所负责的每一项工作中,在落实党和政府的每项要求中,在急事要事的推进上,难事繁事的解决上,不推不躲。要具体深入一线,走进群众,直面问题,展现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工作魅力和境界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