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

第1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关键词:档案工作;宣传;环境;贡献

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档案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工作了,单靠档案工作者凭着老黄牛的默默奉献,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事业体系在全省范围内,还存在着许多影响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不协调的因素。这些不协调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

客观上档案事业的发展与部分地区没有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之间的矛盾,档案工作监督、检查、指导职责的履行与缺乏必要的法律、经济、行政手段保证之间的矛盾;档案工作领域不断扩人与档案部门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等。现如今只有转变观念,“立足档案,面向社会”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加强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使各级领导真正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社会各界真正关心支持档案工作才能有利于档案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档案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传统的档案工作,过份强调保密,远离宣传,拒绝交换,所以宣传工作被视为“可有可无”。随着人类社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各档案部门的重视。

要发挥档案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除了档案工作者的忠于职守和兢兢业业外,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而要做到这一点,档案宣传工作极其重要。在新的形势下,档案宣传工作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先导,在档案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档案宣传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加快传递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档案和档案利用方面的知识,提高对档案工作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认识,对内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知名度,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引起领导重视,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工作环境。近几年的档案工作实践也一再证明,什么时期加强了档案宣传工作,这一时期的档案工作就有明显成效,那些档案馆加强了档案宣传工作,这些档案馆的工作就主动,工作就有显著成绩。

二、面向社会、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力度

(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提出的“立足档案,面向社会”的档案工作宣传方针。立足档案是根本,是档案宣传的基石。面向社会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宣传的需要。只有面向整个社会,而不是仅仅限于档案工作系统内,才能更有效地争取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促进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是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宣传,既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特别是对《档案法》的宣传,又要宣传档案工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既要宣传档案知识和档案学理论,又要宣传档案保护知识和档案的查询、检索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在宣传过程中要根据工作安排,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宣传,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三)是档案宣传工作方式要多样化。如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档案方面的文章、信息;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请来各级领导讲话,借助领导,引起各方关注,并通过新闻媒介广泛传播;举办种种档案史料展览,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传播档案知识;向各级领导及各界知名人士赠送档案方面的书刊;举办档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档案知识广播电话竞猜;设立档案知识咨询电话;举办档案利用方面的学习班等。通过宣传,力求达到:档案工作报刊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领导的工作议程里有安排,群众心里有“分量”,档案管理者有身份、有地位。

三、研究档案工作宣传艺术,提高档案宣传水平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的档案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宣传,却收效甚微,而有的档案馆投入力量不多,却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时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除了对宣传工作是否重视外,还有一个掌握档案宣传艺术,提高档案工作宣传水平的问题。

档案工作宣传艺术,是宣传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有机结合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掌握了它,就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反之,违反档案工作宣传规律,效果就差。档案工作宣传艺术对于各档案部门来说是个新课题,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研究探索,结合几年来档案宣传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找出适合本档案部门特点的宣传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并组织实施档案宣传工作方案,真正提高档案宣传效果和水平,为促进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正确处理好耕地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关系。作为我们中国,一个主要的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另一方面,我国处于发展中,要发展必须占用耕地,这是一对客观成立的矛盾,如何解决呢?或者说怎样正确处理?我浅要论述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并转变为城镇人口,推动大批新城市的建立。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占用一部分土地,包括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征是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比例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质量低,人均耕地少,且日益减少。目前我国人口还在以每年一千多万人的速度增加,经济建设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来的压力,有增无减,并没有缓解。

客观上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但是,城市又不能不发展。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发展城市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在发展城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切实地保护耕地,做到协调和统一,在发展城市中尽可能地减少耕地的占用。

二、发展城市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化利用关系

如何做到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两不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走集约利用土地、节地挖潜的路子,一是整理宅基地;二是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发展城市化建设,有利于实现粗放用地变为集约用地,推动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和集约利用,是积极有效地保护耕地的思路。城市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以把空闲出来的宅基地和非农用地变为耕地,增加耕地数量。

三、发展城市化建设,保护耕地应采取的措施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

通过供地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乱占滥用耕地的问题,进而推动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和集约利用。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体现城市人均用地标准、城市容积率、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等。使所建指标体系,既有利于城市化建设,又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既达到发展建设的目的,又起到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的作用,缓解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变矛盾为协调和统一。

2、做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研究城市密度的前提下,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的总体设计,并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来落实。因而必须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起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方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控制乡镇企业的发展,避免乡镇企业占用过多的耕地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财、物等资源必然流向城市,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以及服务等便利条件引导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城市集中,可以避免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占用过多的耕地,达到节省建设用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

城市的发展建设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多地通过实施旧城改造,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增加城区容量;搞好城市规划工作,坚持城市建设不求最大,只求最佳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不断调整区域城市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考虑城市、集镇相互协作、取消重复设置,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耕地浪费。把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经营土地。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服务。

第3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各位老师、同志们:

值此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第21个教师节。首先,让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全区广大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向今年受到表彰的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我区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教育普及程度和教学质量同步提高,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育人事改革和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默默耕耘,甘当人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富于创造的结果,我们应该为有这样一支光荣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自豪。

回顾过去,成绩显著,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新的学年已经开始,我们面临的工作和任务更加繁重,我区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创新思路,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引领教育发展。总体来讲就是“突出一个根本,贯彻两个方针”,一个根本即以人为本,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两个方针,即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齐头并进的“两腿走路”方针,大众化和精品化相结合的“两手抓”方针。全体教师务必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改革为主题,以整合教育资源为主线,以实施三名工程、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品牌效应为龙头,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奋力实现全区教育的新跨越。要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离不开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借此机会,我向全区教育工作者提四点希望:

第一,铭记一条原则。即体现先进性,努力在自己的岗位实践“三个代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抓教育就是抓生产力,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这个主导思想。真正下大力气抓好教育,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把我区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强化一种风尚。即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确立“关心教师就是崇尚文明,关心教师就是尊重知识,关心教师就是尊重人才”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爱护教师、支持教师,从各个方面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都要创造有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培训机会,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确立一个观念。即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教育也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这就要求我们一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二要严格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依法推进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依法实现教育的高水平运作;三要创新教育体制,增强办学活力,学会多腿走路,实行多元筹资,动员全社会,兴办大教育;四要强化人才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习有活力、升学有实力、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新型人才,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和有效的人才保障。

第四,落实一项规范。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是文明的化身,是知识的象征,从事的也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教师职业崇高、工作辛苦,承担着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历史重任,担负着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大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履行好教师的职责:勤勉敬业,努力工作,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党,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第4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关键词]国防经济制度变迁影响主要因素

任何制度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迁。国防经济制度的变迁,本质上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但同时也必然受到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正是这些因素的联系和影响,构成了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影响中国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国家安全形势

国家安全形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基本态势及其走向。国家安全形势是动态发展的,其决定因素在于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力量对比。一个国家对自己所面临的安全形势的判断和把握,直接影响着国家关于战争与和平可能性的评判与选择,从而在制度安排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家安全形势对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国防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比重和规模,但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会迅速改变这种局面。当国家面临现实的战争威胁、安全形势趋于紧张时,为保证整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国民经济中的很大一部分会迅速转入国防领域,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就会迅速扩张,国防工业生产和武器装备采购就会急剧扩大;当国家安全形势趋于缓和、战争危险解除时,原来紧急转入战争轨道的那部分国民经济就会逐步复员,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结构也就随之改变。国防经济的这种伸缩性就要求国家在不同的安全形势下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

第二,国家安全形势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动员制度的变化。在相对和平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制度主要是致力于提高国家的国防潜力,同时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而当国家安全形势恶化、战争危险来临时,国民经济动员就会迅速转入应战体制,国民经济动员制度作用的内容、方式和强度等,都以服务战争和赢得战争为根本指针。

第三,国家安全形势直接影响军队后勤保障制度的变化。不同的国家安全形势,会对军队后勤保障提出不同的制度需求。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战争一触即发时,就要求军队后勤保障以直接服务战争、最终赢得战争为中心,在战备物资采购、储备、投送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以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并加快战争胜利的进程;当战争结束或战争危险解除后,军队后勤保障制度服务于战争的功能并不会随之褪去,但此时就要求军队后勤保障制度更多地关注后勤保障效益的提高、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以及改善军人福利待遇等方面。

二、军事战略方针

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争指导者运用战争力量和手段达成战争目的的一种艺术”,是对战争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筹划和经略,赢得战争是其唯一使命。它是敌对(现实的或潜在的)双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体现着国家的根本利益。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和调整,对国防经济制度的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和调整决定着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结构。一个国家如果奉行扩张性的军事战略方针,就必然会安排相应的制度刺激其国防经济超常发展,以满足其扩张战争的需要,其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结构也就超出了本国防御的实际需要。建国以来,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虽然几经调整,但“积极防御”的总体性质始终没变,这就有利于我们在国防经济制度安排上保持适度的国防经济规模,既能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又不妨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会对国防工业生产、武器装备的采购及其管理体制、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军队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新的制度要求。不同的军事战略方针,要求国防经济在武器装备生产的数量和结构、国民经济动员的方式和强度以及后勤保障的能力和方式等方面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

三、国家经济体制

国防经济制度作为一个子系统,既从属于国家的国防制度,又从属于国家的经济制度。因此,当国家经济体制转型时,国防经济制度也会随之变迁。

第一,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引起国防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经济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产权制度)上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了多种实现形式,这就必然引起国防经济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产权制度、投资制度变迁。

第二,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引起国防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经济资源由国家以指令性计划的形式统一配置,完全排斥市场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资源配置采用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对国防科技工业制度、装备采购制度、国民经济动员制度和军队后勤保障制度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三,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引起军队后勤保障方式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军队后勤保障自成体系,军队后勤社会功能齐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建立起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必然促进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改革,引起军队后勤保障制度变迁。

当然,影响中国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因素还有很多,但上述因素无疑是最主要的。在一定阶段,当这些主要因素相对稳定时,国防经济制度也较为稳定;当主要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国防经济重大就会随之发生质的变迁。

参考文献:

[1]D.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第5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和XX乡的父老乡亲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进行演讲,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我,支持我,鼓励我。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履行职责,促进XX乡经济建设全面发展。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面对挑战和希望的伟大时代,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忠诚、奉献、务实和向上是我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是我的毕生追求。我的座右铭是: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工作中。那么,怎样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工作中去呢?我认为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去做,一是把发展落实到我们工作中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牢牢抓住“发展”两个字,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我们工作中去。因为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办事,办好事。三是把全面协调可持续落实到我们工作中去。因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会打算,会谋划,切实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四是把统筹兼顾落实到我们工作中去。因为坚持统筹兼顾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和重大事项。所以统筹兼顾实际上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好,符合统筹兼顾的要求,符合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为促进我乡经济建设全面发展,为此,我将立足XX乡的实际抓发展,围绕“修路治水夯基础,种养并举兴产业”的工作思路展开工作。

第一修好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XX乡村道路点多、面广、占线长、里程多,交通压力大。为修好路,我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二是发动群众筹资,三是积极向社会募捐,在全乡掀起了公路建设的,力争在2年内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让XX乡早日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第二治好水。XX乡是典型的旱山区乡,按照“以改治旱”,“以旱治旱”,“以调治旱”的目标,把产业结构和打窖、建池、整治渠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群众大打水利建设攻坚战,通过凹地建窖,平地建池,灌区整治渠系的方案,把每个池、窖、塘、渠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水利体系,在今年内修建2个提灌站。同时指导农户把水利工程当做家业来建管,杜绝“无雨闹大旱,有雨水乱窜”的局面,确保农业丰收。

第三做强XXX产业。一是继续扩大规模,创品牌,建市场,努力打造生态之乡。二是大力发展林业,利用本乡特有的地理优势种植桔桉,创建林业生态乡镇。

第四强民生创和谐。要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今年内,一是完成XX乡卫生院建设,改善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完成敬老院的搬迁建设,实现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0人以上。

第五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场镇建设速度。今年内,修建一个供XXX人使用的集中供水站,扩建街道200米,改善XX乡的基础设施,使其更加宽敞、整洁、繁荣。

第6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大家好!在这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的九月,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第27个教师节,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全乡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曾经为花官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花官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下面,根据乡党委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方面的内容: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乡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决定性作用。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决定这种竞争结果的最根本因素不是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说到底,是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后劲。发展教育、振兴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教育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都得益于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我们花官乡产业链条明显,在全乡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但还存在劳动力素质与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显得偏低、人才总量还不足、人力资源还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等问题。三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全局性作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兴,则百业兴。教育事业作为科教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我乡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使命,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7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高科技产业;全方位融合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要协调发展。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的关键所在。经济上不去,国防现代化也搞不好。确保经济优先发展,是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前提下思考和谋划军队建设,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2)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重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整个国家的安全利益,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应当做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加强统筹,健全机制,实现科学发展。一是处理好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注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整体筹划和长远规划,保持财力投入的连续性,形成科学的增长机制,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处理好经济保障国防与国防拉动经济的关系。实践表明,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认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三是处理好军用与民用的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增强平战转换能力。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以及军品生产的规模,在保证国防高科技研制开发和军品生产的同时,将部分军用技术和产品逐渐转移到民用上来。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实力雄厚、知识密集、技术储备量大等优势,大力组织对民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逐步实现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特点的科研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资源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4)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不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为此,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解决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与关键性问题,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结合,形成两者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机制。(5)从战略上搞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应统筹运用,对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合用。国家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大型公共建设、通信干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求,符合战时军力部署、军事通信联络、人民防空和武器装备机动等方面的需要。实践表明,必须注重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兼容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注重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兼容发展。(6)国防建设必须在经济建设大局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军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防建设必须充分发掘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提高国防建设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强科学管理、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切实转变传统的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

二、结论

我国的国防建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进行。受国家经济实力所限,军费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解决。我们不能同发达国家比国防投入,出路就是必须走出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的路子。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要科学地把握好两者的结合点。

参 考 文 献

[1]张先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N].报.2005-5-5

第8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继续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针对这种形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紧紧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针对这种形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这为我们科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这些新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9篇: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推动当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援疆工作总体要求,援疆干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率先垂范。

一、消除科学发展观认识障碍,援疆干部要做到率先垂范。一是要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传统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援疆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破除传统发展模式的思想束缚,坚决引导他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指数、人的发展指数等综合指标作为衡量发展的基本尺度。二是要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习惯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增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思维。不断拓宽视野、转变观念,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努力确立开放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三是要把党员领导干部从“官本位”思想影响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的残余影响,切实增强人民公仆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他们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端正科学发展观价值取向,援疆干部要做到率先垂范。援疆干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援助地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作为援疆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的县(市),任何决策,都要注重决策所涉及的援助地实际状况、实际利益和实际诉求。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预测所作决策给他们的切身利益可能产生的影响,使决策尽可能地为他们谋求更多的实惠。二是在执行和监督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援疆干部的任何具体行为,都要以善待每一个当事人,尊重他们的基本人格和法定权利,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既要严格执行和监督实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决策,又要注重人文关怀。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更不能侵害当事人的基本人格和法定权利。三是注重以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改善现实的社会关系。援疆干部在处理涉及具体人的相关问题时,既要注意考察其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实际情况,更要注重其所处的现实社会关系,注重以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去改造、改善相关问题赖以产生的地域环境。

三、提供科学发展观策略保障,援疆干部要做到率先垂范。就援疆干部而言,为援助地提供科学发展策略,必须要坚持统筹兼顾。一是在继续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发展。要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搞好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二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既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更要加快社会发展,促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事业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确保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三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