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建设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引起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造成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完善该体系的合理建议。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
1.1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财政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必须迅速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目前来看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经费投入水平偏低,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应急指挥系统有待完善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效益”等现象,资源配置比较粗放[2],资源配置标准和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也缺乏激励和考核机制[3]。
1.3应急队伍素质不高很多医务人员缺乏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观念和必要的技能,没有具备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某些公共卫生问题和事件的敏锐眼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 ,尤其是缺乏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疾病监测报道、突发事件现场处理处置判断等能力[4]。
1.4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完全落实其作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总纲。
1.5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不完善对于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等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为给予足够重视。
1.6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措施相对滞后面对危及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又要与相关部门配合,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控制、预防等工作,因此,要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束缚[5]。
1.7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联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卫生各部门需要快速采取反应,动员和组织力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联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2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建议
2.1经费投入不足,需要大力增加投入力度积极建议政府增加莱芜市钢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财政拨款,并通过争取社会资金及相关莱芜市钢城区建设项目等方法,让更多的资金用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房屋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完善实验室相关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莱芜市钢城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的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卫生防护、应急疫苗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2.2加强应急队伍素质培养,增加培训力度建立莱芜市钢城区实用高效的应急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完整的培训方案,通过积极引进各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现有应急队伍专业培训,聘请内地学术专家来举办培训讲座等,切实全面提高莱芜市钢城区应急队伍相关知识储备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2.3进一步完善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警体系在以前预防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监测数据软件分析,建立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平台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疫情信息的收集、归纳、综合分析及处理能力,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疫情爆发流行的早期,及时采取有效的快速应对措施,延缓疫情的蔓延,降低疫情损害。有关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北京:中华法律出版社,2012:1-2.
[2]谭晓东,陈小青,王凤婕,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概述[J].中国公共卫生,2012,39(8):901-903.
[3]柳耀远.加强基层疾病控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19:82-83.
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验和调查分析,得出虚拟学习社区能促进中职学生隐性知识建构和转化,在中职学校值得进一步推广的
结论。
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虚拟学习社区;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问题背景
1.隐性知识相关理论
(1)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内涵
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1958年首次明确提出“隐性知识”。“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在这之后,隐性知识在知识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波兰尼认为,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既有显性知识,又有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支撑着我们所表达的显性知识,个体所包含的知识,不是隐性知识,就是根植于隐性知识。
(2)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划分并非截然分明,隐性知识和隐性
知识之间、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并非是固定不动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隐性知识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其转化手法有隐喻、类比、讲故事等。显性知识可以内化为隐性知识,被个人消化吸收,升华为稳定的、最具价值的知识。隐性知识与我们所熟知的显性知识一样可以有效地获取、传递,如“师徒制”传授方式,个人的隐性知识可以通过观察、模仿、经验共享等方式群化为其他人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是隐性知识获得的途径之一。学生个体可能经由显性的方式,借助语言、符号,采用一定策略,通过特定程序习得知识、技能。这种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显性的,但通过反复练习、不断熟练,可以达到无需意识监控的自动化水平,转化成隐性知识。
中职学生的知识构成中更多的是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根据隐性知识的内涵分析,这些知识构成以隐性知识为主,显性知识通过交流、反思、累积进而内化成隐性知识,才能形成能力与素质。所以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隐性知识的教育。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为例进行了阐述。
2.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的现状
(1)学生个体差异大,大班授课形式不利于全面发展学生
中职学校生源普遍良莠不齐,学生个体差异大,广州及珠三角城市的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都学过一些信息技术课程,有一
定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有些连键盘都没触摸过,几乎是零基础,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而教学仍以大班授课形式为主,教师教学上容易出现顾此失彼,无法兼顾全局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
(2)以示范为主的技能培养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在计算机软件应用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流程基本可以描述为“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反馈评价”。在80分钟一个单元的时间里,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边讲授边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容易上手。但学生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只能听和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总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结果往往只学会“依样画葫芦”的技能,当出现变式练习题时,不少学生就感觉很困惑,无所适从,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缺少网络平台,实验条件受时空限制,不利于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目前由于设备条件的原因,我校电脑室在使用安排上流动性
比较大,几乎每个班级每次的上课地点都不一样,而且缺少网络平台,学生在课堂的练习素材等资源及学生提交的作业经常要随着
“搬家”,对于课堂未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由于换了上课实验地点而不能完成后续的任务。另外,缺乏交流平台,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难以得到分享,师生之间缺少深度的交流,不利于个人的隐性知识的共享与群化。
3.虚拟学习社区促进隐性知识建构的优势
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是基于网络的一种学习环境,胡凡刚从交往的角度,将虚拟学习社区定义为:基于跨时空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或网站平台,为完成网上或现实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交互协作、知识共享活动,最终形成的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
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虚拟学习社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的最佳场所。首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体验隐含的知识,得出启发与感悟,建构个体的隐性知识。其次,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了一系列的交互支持,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在一起
更平等地交流、讨论,评价,使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不断加深。最后,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了一系列的知识管理工具,学生可以使用这些管理工具对自己从学习社区资源库和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聚集零散的知识,使其日益精确、有序、系统,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内化为个体的隐性知识。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试图依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为学生营造一个集知识学习、讨论交流和环境,最终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1.支持平台的选用
本文虚拟学习社区的部署选用WAMP(Windows+Apache+MySQL+PHP)架构的免费开源软件Moodle 1.9.9。Moodle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开发的优秀课程管理系统(CMS),它是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助学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它支持学习资源的上传与下载,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平台,拥有讨论区、Wiki、Blog等丰富的交流工具,又可以作为学习者相互交流和共同协作的课外学习平台,利用Moodle平台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是中职生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群化的良好平台。
2.Moodle平台提供的功能
虚拟学习社区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师和学生是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构成元素,而Moodle平台和社区学习资源是社区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本文依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实现如下图所示的功能。
3.搭建Moodle平台
采用软件工程原型开发法,部署WAMP架构的Moodle平台,首先用XAMPP搭建APACHE、PHP、MYSQL环境,然后拷贝Moodle到apache的htdocs文件夹中,下载一个中文语言包zh_cn_utf8拷贝到Moodle文件夹的lang文件中,确保平台界面以简体中文显示。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loacalhost/moodle/install.php即可容易地安装Moodle平台,本文Moodle平台以网址211.66.209.75/moodle/
index.php,管理员(笔者)通过远程桌面进行系统二次开发、批量注册学生用户和网络教学方案设计。
4.在Moodle平台利用主题目录创建网络课程
一个课程默认有十个主题目录,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增加主题目录数。每个主题下面都有添加资源和添加活动的选项。
在第一个主题目录中添加“文本页”资源,公布“虚拟学习社区使用公约”,提出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控和社区行为规范。添加“讨论区”活动,设置“有问必答”专区,允许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中提出疑难问题,鼓励水平较高的学生给予回复,提供帮助。添加“聊天”活动,聊天室允许流畅的、同步的文本交互,在聊天窗口中可以包括图片,支持URL地址、表情符号,包含HTML、图像等格式。聊天记录对于师生都是公开的,可以随时查看,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即时交流和经验共享。
从第二个主题目录开始,各主题目录设置一个学习专题。通过添加文本页、网页、链接到一个文件或站点、显示一个目录等资源,添加计算机应用基础整合后各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课件、学习任务指导书、视频教程和素材样文等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架;通过添加“作业”“心得报告”“互动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根据要求提交作业、评价作业、总结学习心得等。
5.制作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是Moodle为师生提供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情况,学生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技能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评与了解。下载汉化Feedback插件包,解压到本地安装Moodle的blocks目录下可以安装反馈单实现问卷调查。
6.搭建虚拟学习社区要注意的问题
(1)提供学生自学和交流共享提供有效的支持
虚拟学习社区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的主要场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交互活动如聊天室、讨论区等,为学生提供了“资源性支持”和“协作交流支持”,有效解决现实教学中对学生隐性知识关注过少,指导不利的问题。
(2)提高学生参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归属感
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参与平台的学习。如,在用户首页设计“Moodle之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论、讨论交流,促进师生间、生生之间的“无缝互动”,实现隐性知识的流动与内化;开设“优秀作品展示”栏目,让学生分享优秀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学习活动,不断获取隐性知识。
(3)营造良好的小组协作学习环境
运用Moodle软件的小组功能,根据组内异则、组间同质为原则,划分小组,设计小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协商小组任务计划、任务主题、任务进度安排,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促进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和共享,组合和内化。
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最终是要为教学实践服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验,通过个别学生访谈、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发现通过基于Moodle平台实施的学习活动后,52.5%的学生喜欢在Moodle平台参与学习活动,92.5%的学生认为利用Moodle平台组织学习活动,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趣,Moodle平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80%的学生喜欢在Moodle平台撰写学习心得,92.5%的学生认为通过Moodle平台实施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67.5%以上的学生认为Moodle平台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6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笔者实施基于Moodle平台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学方式以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了,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并提交课堂未能完成的作业,师生和生生间的沟通交流更顺畅了,学生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意识更强了。因此,笔者认为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与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建构与转化,在中职学校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2]王陆,杨卉,董乐.网络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1(9).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智能电路 仓储管理 电子标签 室内定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生产活动在我国高原地区也逐渐繁荣起来。其中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很多高原特a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各类大规模仓储项目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后而由于高原地区含氧量相对较少,人工劳动收到了极大地限制。因为,采用高级智能化技术、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来代替人工就成了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规模的采用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消除地区差异,同时可以避免一些意外的人工伤害。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电子射频标签RFID和自动循迹运输车辆的智能仓储系统。
1 系统方案设计
1.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本文设计的智能化仓储分拣识别系统主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是货物身份识别、货仓定位、自动运输、自动卸货。下面本文将分别阐述解决关键的方案。
1.1.1 货物身份识别
本方案采用低成本的电子标签(RFID)来实现进仓货物的身份识别问题[1]。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定位系统的硬件包括:阅读器、电子标签和无线Wi-Fi模块。
阅读器是用于读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电子标签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类。有源技术电子标签内部有电池,它的寿命一般比无源的长。在电池更换前一直通过设定频段向外发送信息。本方案采用的有源技术电子标签具有长时间的寿命。
在货物进入仓库前,使得待运输入库货物获得唯一身份的电子标签。从而可用于后续的货物处理流程。
1.1.2 货仓定位
目前的室内定位技术已相对成熟。常见的室内定位的算法主要分为两类:基于测距技术的定位算法和距离无关的算法。基于测距技术的算法一般是通过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角度来计算出未知节点的位置,常用的技术包括: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算法(RSSI)、到达角度算法(AOA)、到达时间算法(TOA)等。距离无关的算法有:质心法、APIT算法、凸规划算法等。这些算法都是利用节点之间的相邻邻域关系实现定位的。 在本方案中,在智能运输车辆上附加一个无线信号发射接收模块。在仓库明显位置处设立标准信号源,智能运输车辆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采用三角定位的方法获得自身的仓库位置关系以及目的地的地理位置。
1.1.3 自动运输
自动运输有两种可选方案。一种是基于固定轨道的传输方案,这种方案可以可靠的实现货物运输,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然而存在的缺点是灵活性差,占地面积大。因此本方案采用灵活可变的基于循迹的自动小车方案,只需要在地板上附加可供循迹的图形标志即可。
2 系统硬件模块实现方案
2.1 RFID模块的选用
RFID模块主要包括RFID通信模块、读写器和实体标签本身。通信模块要求链接控制模块或者内部网络。读写器需要考量读写是否方便,距离和准确性。实体标签RFID要选用合适大小、能够重复使用、成本尽量低。本方案采用国产系列的一款900M超高频的RFID模块。该模块兼容多种协议、具有加密功能,可以满足本方案的要求。
2.2 FPGA核心控制模块
在实现定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实时处理,单片机不能够胜任核心数据处理单元的任务,本方案采用高速的FPGA芯片作为主控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信号控制[2]。从实际应用来看,FPGA管脚多,容易实现大规模参IO管理。一般单片机IO口有限,而FPGA有数百输入输出,可以方便连接外设。本方案中需要处理的终端模块较多;包含计算机系统、环境监测、车辆检测、RFID标签分组识别,需要大量端口,因此采用FPGA模块可以方便系统实现。FPGA内部程序高速并行单元,有处理更复杂功能的能力。FPGA不同逻辑可以并行执行,可以同时处理不同任务,导致了FPGA工作更有效率。并且FPGA有大量软核IP,可以方便进行二次开发。本方案采用采用高性能的XILINX SPARTAN6列FPGA作为主芯片,辅助以电路。
2.3 运输车辆的循迹方式和机械臂
车辆循迹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固定区域车辆自动行驶技术。本方案采用地面粘贴导向标志的方法实现车辆循迹行驶。导向标志采用黑色多宽度标志线。用宽度表征主行驶线路和支路行驶线。在需转向处附近特殊标志进行区分。机械臂采用常用的电机折弯式线性模组。可以实现自动卸货和分拣。
3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个面向高原地区的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仓储分拣识别系统。该方案的实现和实施可以应用于高原地区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晓宗.无源UHF RFID温度标签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D].天津大学,2009.
[2]许芳,席毅,陈虹,靳伟伟.基于FPGA/Nios-Ⅱ的矩阵运算硬件加速器设计[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04):377-383.
[3]杨墨,隋天日,曹涛,范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13(03):47-49+53.
作者简介
殷明(1977-),女,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智能电子技术。
一、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融入社区规划、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与社区建设同步进行,整合社区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设施保障。
1.统筹规划,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把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运用规划手段促进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与发展。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2.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1)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意见。
(2)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等机构支持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形成多方联动、共筑共建社区卫生服务阵地的良好氛围。
(3)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大力度培育各类社区民间组织,注重培育发展社区卫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和社区卫生志愿者队伍。
(4)加强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保障和监督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评议,及时收集、反馈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开展各项卫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残疾康复工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与残疾康复工作的协作。将残疾康复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残疾康复服务能力,注重提高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的可及性。
1.组织领导,部门协调:卫生行政部门和残联相互配合,建立互通信息和工作协调机制,共同争取各级政府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投入,发挥系统内的政策、资源优势,共同做好社区康复工作的设施添置、经费补贴等工作。各区、县(市)还应发挥残联工作优势,积极争取社会慈善资金对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的资助。
2.机构和人员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残疾人康复室,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确定1名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为专(兼)职社区康复医生。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残联的联系,规范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和基层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明确社区康复工作职责和各项工作要求,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条件的机构可以向残联申请增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站)的牌子。
3.开展的服务项目:
(1)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基本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职能的通知》要求,为有关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
(3)将残疾预防和普及性康复知识纳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讲课、墙报、发放普及读物等形式,开展康复咨询活动;普及科学补碘、合理用药、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计划免疫和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减少药物和疾病致残情况发生。
(4)根据社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功能补偿性用品用具和家庭用无障碍设备的有关信息,并提供代购、租赁、出借和使用指导等服务。
三、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资源共享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方便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促进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科室和人员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应设有相应科室,配置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和设备。
2.开展的服务项目:
(1)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利用访谈、橱窗、黑板报、电化教学等各种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对进入法定婚期的青年男女,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性知识、生殖健康知识、避孕节育等知识的培训教育。
(2)做好咨询指导和发放避孕药具工作。按照人口计生部门的规范要求认真做好育龄群众的咨询指导和避孕药具供应服务。为孕妇提供孕期保健服务,开展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的保健知识讲座培训,指导母乳喂养、母婴保健知识。积极倡导登记结婚的男女青年自愿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3)认真搞好“三项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定期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社区已婚育龄夫妇生育、节育、不孕、不育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妇女健康档案,协助组织实施社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随访服务、生殖道感染防治、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等项目。
四、加强整合社区资源的组织领导
整合资源是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各区、县(市)相关部门要统一认识,明确责任,发挥优势,扎扎实实地做好整合社区资源的工作。
1.良好的物业管理是和谐社区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城市的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发展了,社会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病”。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没有及时维护、保养,就变得破烂不堪,“一年新、二年旧、三年乱、四年破”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城市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而物业服务企业从事治安防范、园林绿化养护和房屋维修保养等,确保物业及其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营造出居住区优美整洁、安全健康、邻里和睦的生活空间,使居住区呈现“常住常新”“井然有序”的景象。同时,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业服务体制和模式,实行统一有效的专业管理,在提高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作用。
2.良好的物业管理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剂”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逐步建立,人们对房屋、土地、房屋附属及配套设施的权利主张日益强烈,从而造成业主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矛盾的冲突有增无减。物业服务作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产物,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物业服务企业充分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帮助业主与建设单位协调工程遗留问题,耐心向业主解释、疏导,努力化解矛盾,无疑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良好的物业管理为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项任务解决不好,就谈不上构建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鄂州市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就业结构也处于调整之中,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交织在一起,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物业服务有着巨大的就业容量,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鄂州市物业服务的就业人数已超过3000人,其中80%以上的从业人员是来自城市的下岗职工、复员退伍军人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物业服务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安定的社会基础。
4.良好的物业管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明社区的特征表现在居住区的人们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纪律、社会公德,建设文明社区能够促进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物业服务在社区中组织和参与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促进邻里和睦,增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成为一个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文化融通的健康、开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公德的社会环境,使社区成为安乐祥和、安居乐业的场所。营造文明、安宁、祥和的家园氛围,使业主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是现代物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鄂州市和谐社区建设中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湖北省把鄂州市当作全省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市区来进行建设。鄂州市也充分利用了这次试点的机会,将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建设的重点,在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然而,鄂州市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物业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配角”地位造成物业管理在社区建设中身处险境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中国的物业管理从产生至今,一直将自己摆在“房地产开发商从属部门”的配角地位,鄂州物业管理的地位也不例外,把发展方向定位于一些简单的、具体的服务形式,并没有认识到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主要应集中于对公共事务的协调和处理上,从而导致了该行业的被动局面。
2.业主对权利义务的认识不对称
一是房屋维修养护责任不强,“产权归自己,维修自理”的观念没有树立;二是不服从管理,乱装修、乱搭建屡禁不止,自律意识淡漠;三是不按时交纳或不交纳物业管理费,尤其是老旧小区。如鄂州市近几年已有六、七家物业管理企业因收费难,物业管理工作难以为继,无奈撤出。法律建设的滞后、业主认识的缺陷制约着和谐社区建设的速度。
3.物业管理缺乏规模效应,科技含量低
鄂州市的物业管理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现已有物业服务企业108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4家,其余为三级资质企业和暂定资质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目前除少数几家物业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大部分物业企业“小、散、乱”的状况十分突出,科技化程度极低,智能化水平不够,多数物业管理公司还达不到正常的经营规模。据统计,有70%以上的物业管理企业处于亏损和保本边缘。科学技术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的推广应用率极低,劳动密集型依然是物业管理的主导模式。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不规范,存在服务不到位、收费与服务不相符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影响和谐社区的建设。
三、创新物业管理,构建鄂州市和谐社区的应对策略
1.加强行业监管,推动物业管理规范化
鄂州物业管理可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第一严把市场准入关。对物业管理企业要严格准入,强化新建企业开业登记和资格审查、年检、资质复审等工作;第二建立物业管理主体信用档案。对物业公司及其法人、业委会成员建立诚信档案;第三积极开展物业管理考评。根据优秀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标准,积极开展考评达标活动,让更多的业主购得安心和住得放心;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应根据国家和省公布的法律法规来制定与地方配套的、具体的细则及办法,进而推动鄂州市物业管理规范化发展。
2.切实实行招标制度,加大物业项目招商力度
相对完善的物业服务法规体系是防范物业服务纠纷的重要保障,鄂州市行业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物业管理招投标办法》,通过招投标使物管企业树立“竞争主体”意识,以优质服务、高水平的管理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去获得市场份额。鄂州作为离武汉最近的中等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具备吸引外地高资质物业公司进驻的条件。鄂州市在招商时,应把物业管理项目纳入招商项目库,积极向外界推荐鄂州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高资质物业公司进驻鄂州。要制定新建项目物业服务用房配置有关规定,明确物业服务用房配置的比例和最小建筑面积,使物业服务用房的配置有规可依等。
3.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加强专业培训工作,从三方面抓好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第一,按持证上岗的有关规定,分批组织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参加物业管理岗位培训班,通过培训考试,取得“岗位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同时发动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国家人社部、住建部统一的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使从业人员能够取得注册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第二,组织企业物业管理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班,发动从业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第三,组织鄂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的物业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4.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促进物业管理发展升级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辖区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类火灾事故不断增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居民家庭装修使用大量的可燃性材料,家庭用电、用气量增大,客观上增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来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被转化成"社会人",社会流动人口、暂住人口骤增,社会结构老龄化使老年独居家庭增多,而部分人群防火意识和消防观念相对淡薄,形成了消防工作的盲区。只有从家庭、从社区、从最基层抓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火灾的防范能力,扭转火灾多发的被动局面。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将消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作为为居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纳入办事处工作的整体部署,统筹安排,先后多次召开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社区消防工作,提出社区消防自治的整体格局和具体安排,加大对社区消防人、财、物的投入,在上级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全面启动社区消防的各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社区三级消防服务网络。
一是在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社区消防服务中心,社区主任兼任消防服务中心主任,成员由管区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担任。社区消防服务中心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消防大队的指导。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定期召开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及驻管区单位参加的消防安全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负责社区的消防管理,进行社区消防基础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指导消防组织开展消防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开展消防服务活动,协调解决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消防器材配备、居民楼道可燃杂物的清理整治,疏通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安全问题。二是在社区居委会成立志愿消防服务队,每个居民委员会成立一个志愿消防服务队,每个队20人,实行居委会主任负责制,成员由居民小组长组成,居民住宅的单元设置1-2名志愿消防员,主要职责是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楼内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对居民电器设备的使用、炉灶的安装使用进行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对少年儿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三是在小区治安亭的基础上建立志愿消防服务站,每个居委会设置两个消防服务站,配备固定的消防器材装备箱,箱内配有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灯等工具,由治安巡逻员6-7人兼任志愿消防员。昼夜24小时有人值班,主要职责是巡查消除火灾隐患,制止车辆停放占用消防车通道及损坏消防设施行为,负责火灾事故的前期处理。
三、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完善各类消防管理制度。
为了使社区消防管理正常化、规范化,在上级职能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制定了《社区消防管理制度》、《社区消防服务中心职责》、《社区志愿消防服务队职责》、《社区消防服务站职责》、《志愿消防员职责》及社区消防工作检查标准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标准。建立并完善了包括消防宣传、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处罚等在内的档案资料。办事处和居委会专门设置了消防工作室,统一配制了消防档案橱,工作人员实行挂牌办公。办事处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召集居委会主任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消防和奖惩制度。
四、加强消防培训,提高社区消防管理水平和志愿人员的消防业务素质。
由于社区志愿消防员及消防巡逻人员普遍存在工作热情高、消防知识少、消防技能不熟练等问题,迫切需要补上消防业务这堂课。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在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发挥管区公安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带训,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社区志愿消防服务队、站的680余名志愿消防队员进行了消防专业培训,从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基本常识和消防基础知识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培训,并进行必要的检查考试,实行持证上岗。
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实际效果。
为了增强群众安全意识,社区消防中心在1800米的繁华道路**路设立了消防宣传一条街,并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公益消防宣传栏树立在街道两侧,绘制了以普及消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消防宣传画廊,通过漫画、问答等形式宣传消防知识,在每个居民楼洞设置了消防警示语,张贴《居民防火公约》400余份,向社区群众发放防火宣传材料、消防知识画册1万余份。各居委会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社区宣传阵地,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活动,依靠群众的自我宣传、自我发动,使消防知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社区形成了浓厚的消防氛围,使群众自我消防保护意识和社会监督职能明显增强。
在工作中,按照规定,每个居民小组或志愿消防员每月对所辖居民家庭至少进行一次普查,对孤寡老人等重点住户每半月检查一次。今年以来,社区消防组织就先后对辖区居民平均进行了3次以上的检查,发现和纠正居民家庭用火用电及炉灶安装使用的不规范行为200余起,制止倾倒液化气残液5起,疏导通道、楼梯堵塞占用和消火栓圈占现象50余起。期间,办事处还与社区内800多个"三小"单位签订了《消防安全责任书》,社区志愿消防服务队与辖区9000多户居民家庭签订了《居民防火公约》,组织对"三小单位"开展"地毯式"的消防排查,先后两次统一组织开展了楼道清理活动,清除可燃杂物50余吨,有效的消除了火灾隐患。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弟;社区;教育问题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格局也日新月异,使新进入城市的民工群体与城市民众的教育存在差距。有关外来民工子弟教育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关注__早在2003年9月,国务院就《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流入地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用度负担。2004年3月,国家又出台规定:从2004年秋季开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①或要求外来务工人员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但总体来说,基于社区的外来民工子弟教育问题并未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社区对外来民工的影响很大,是外来民工及其子女的主要生活领域。但当下众多社区对外来民工子弟的社区教育关注并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较少,社区教育处于一个低水平、不全面的状态。教育硬件设施、资金、教学资源、外来民工对社区教育的态度、社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都存在不足。
首先,过半的社区没有为外来民工子女提供社区教育提供的场所,除此,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宣传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实际上,众多外来民工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社区为其子女提供的社区教育。除此之外,大部分所提供的场地就是一个普通房间,仅仅是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并没有相应齐全的教育设备,因而没有完全发挥好其在社区教育发展当中的作用。
其次,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对外来民工子弟的社区教育采取积极措施,社区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筹备教育的场地和设施,也无法为他们提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无法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与活动安排。有些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教育建设上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未积极主动出谋划策,也不阻拦相关活动,颇有放任自流之姿。
虽然大学生为社区提供义务帮教活动,在社区教育的建设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资源在社区教育建设中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参加过的大学生占多数,且原因多为没有机会,这也就说明社区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另外,现在的众多高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包含社会实践,这驱使很多大学生被动得参与社区的教育活动,导致帮教内容的偏颇与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从根本上来说不利于社区教育活动的发展。
再者,大学生自身作为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身心尚未得到全面发展,缺乏实际教学以及管理学生,组织活动等方面的经验,故有部分家长对社区教育中大学生担当教师角色表示不信任进而对社区教育表示不信任。另外,不少家长反映:比起语数英基础知识,更希望社区教育能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除此,社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社会、新闻媒体对其的较少的关注等都是影响外来民工子弟社区教育的因素。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根据流动儿童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其中一条就与外来民工子弟有关系,“走出校门计划”,即与社会的服务系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学校和社会服务机构双方信息,把政府和学校的计划政策的宣传作为社区服务内容的一部分。在日本,境外打工子女在校外的也可以放心地学习,因为在日本的各个社区公民馆都会为居住在本社区的外国人开设免费补习班,并且提供雇佣专门的工作人员解决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社区内所有居民开放图书馆服务;提供各种心理咨询、教育咨询和其他服务。
这些国家在社区教育发展之初就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重视社区教育的发展,在经费、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为社区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给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但政府应该要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学习外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经验。宣传倡导社区教育;加强立法,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扫清障碍;为社区教育提供相应的经费,建立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机制。
1993年《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政府文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多方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资金。社区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为基于社区的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争取更多资金,注重对外来民工子弟的社区教育的引导,提供物质基础。另外,通过设置政务公开专栏、利用网络、媒体等有效方式宣传社区教育活动内容,不仅承担责任,确保公民享有知情权,也提高外来民工人员的参与热情,促进外来民工子弟的社区教育愈加蓬勃发展。
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是大学生进入、了解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一有效途径,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能有效地在
社区和学校之间建立桥梁,为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发挥才能提供长久有效的便利渠道。但是,社区与大学生双方都要严格要求。社区严格把关,对有意向从事社区教育活动的大学生严要求,宁缺勿滥,这不仅是对外来民工家长子女负责,也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从事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也要具备使命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在参加社区教育时,应认真负责,在社区工作人员指导下,组织好活动。在常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帮助外来民工子女巩固好课堂所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更多活动,让民工子女在快乐中掌握更多课外知识以及才艺技能。
在外来民工子弟的社区教育中,不仅靠政府、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还需要家长自身作出表率。国内有关研究表明,由于外来民工生活窘迫,其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关心与理解远低于城市儿童,外来民工对子女的严厉与惩罚也远高于城市儿童,外来民工多缺乏教养子女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滞后,不利于儿童的成长②。因此,外来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落后观念,加强对子女社区教育的重视。在子女参加社区教育时,也要多与子女、社区工作人员交流。最好能负责接送孩子,一方面是对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的支持,另也有利保障孩子安全,为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制约着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发挥。因而做好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_____外来民工子女社区教育工作迫在眉睫。而外来民工子弟的社区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让外来民工的子女更好地享受社区教育服务,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还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资源的独特作用。
[注释]
①罗义,杨宏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9月第5卷第5期
②郑信军,外来民工子弟父母教养方式和班级同伴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4)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 公共产品
一、山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综合问题及原因
山西省内各级县乡下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大致相似,各市农村问题具有普遍性。例如忻州市与临汾市的农村绝大部分水利设施建设供给数量不足,孝义市、介休市等农村道路硬化建设不均衡,离石市农村公共交通配给使得农民负担加重且效率低等,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山西省各级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更要求各级政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重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山西省农村与城市之间差距拉大,尤其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均源于“城乡二元结构”无法从根本上破除,我省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巨大挑战。水利、道路、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亟待改善,此外导致的失业增加、大量农村留守老人及幼童出现、城乡社会矛盾重重等社会现象也引起广泛关注。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其城乡发展失衡现象早已存在,一值无法真正满足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下文将主要从基础建设、九年义务教育、通信、医疗卫生几方面入手,分析山西省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现状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二、农田水利及道路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农田水利和道路建设,水利建设要综合考虑防洪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及灌溉效益,而道路建设则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率。
目前,山西省大部分农村地区例如临汾市九洲堡村、翟庄村及附近村庄由于观念陈旧,片面考虑农基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存在水利建设缺乏机构统一管理,造成极大浪费;吕梁地区由于多山,地形复杂,山路崎岖,农村地区道路建设规划不合理,阻碍农产品产销渠道,部分路段硬化度低。这些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健康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载体的各项基础设施,有必要完善有关制度及指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求数量保证,更要求质量和符合村民需求。
当前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量上较以往有小幅提升,值得肯定的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一些投入,但在农村依然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依然很大。考虑我省面临农村社会发展深水区,有必要学习先进理念,借鉴国外适合国情、省情的先进理论。
三、农村基础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极大的提高了人口素质,自1986年中国着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中国城乡基础教育登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约30年基础教育发展历程中,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滞后于城市。山西省临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引起广泛关注,其农村基础教育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教育经费严重紧张,所聘用的教师多水平不高。
其他县乡的农村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经济贫困的农村地区情况更严重,例如中阳县上庄村、文水县武家庄村等,基础教育资金更是入不敷出。此外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供给问题还表现在: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低、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环境较恶劣、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农村学生人均经费差别大,这就导致了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无法协调城乡发展。
四、农村通信
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但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市发展速度,城乡间互联网发展差距拉大,甚至有地区还尚未完善网络通信,柳林庙湾村、兴县北查沟村目前还存在没有网络现象,由于通信成本高,光缆搭建不完整,甚至出现被盗情况。山西省的“数字鸿沟”在城乡之间有扩大趋势。
在新农村通信网改造相关文献《山西省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导致农村互联网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三方面,如: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上网资源极度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城市。针对农村地区普遍缺乏互联网知识,需要基层文化站进行互联网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步降低农村地区上网成本,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在农村的普及率。
五、农村医疗保险状况
相对比城市医疗卫生状况,山西省农村地区医疗保险难以大规模覆盖。部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被挪为他用,政府扶持基金没有制度监管。造成农村地区医疗保险普及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医疗制度非正常性滞后,简单来说,就是制度问题。其次,影响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的的因素还有: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够,财政补贴不足;医药费用高涨,医药市场混乱;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不高,技术水平低,设施陈旧;缺乏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参与意愿较低。解决这些挑战,不仅要求政府重视,提高管理水平,而且要求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提高村民卫生保健认识,降低参保门槛,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逐步扩大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
六、总结
本文从农田水利及道路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农村通信、农村医疗保险状况这四个主要方面来解说了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只有彻底分析了问题存在的现状,才可以为了以后寻找解决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红萍,姜于伟.中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34~49.
[2][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和第三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255~301.
第一条为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推动创建信用社区建设,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以"个人信用评价为龙头、部门协同联动为模式、贷款信用户为示范、奖惩制度为鞭策"的管理机制,在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功效的基础上,开展信用社区试点工作,探索发放部分免除反担保小额担保贷款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和信用社区建设进度。
第三条采取"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既注重正向激励,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关注风险,化解风险,保护好各方的利益,稳步扩大政策的受益面。根据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现状,在西宁市所属的四个城区分别选择1-2家社区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和评定的试点工作,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广到全省。
第二章创建信用社区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社区内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已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各种台账齐全、数据准确并建立了社区内居住人口失业情况的基本信息档案。
第五条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以及小额贷款操作规程,对已发放和即将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能及时跟踪管理和建立信贷台账,并与社区内借款人签订借款承诺书。
第六条社区工作人员能积极参与和协助经办银行,对社区内贷款申请人员进行审核、推荐;对到逾期小额担保贷款进行催收,确保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对即将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确保回收率能够达到90%以上。
第七条经办银行承诺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规范的金融基础知识(小额贷款政策)、贷款操作流程以及贷款表格填写方法的培训,使社区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第三章信用社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
第八条信用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原则上以2万元为限;信用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开办经营实体,同时吸纳下岗失业人员2人以上并且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最高可放宽到5万元;信用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合伙经营实体或开办小企业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后,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可按人均2万元累计,但原则上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万元(财政贴息按现行规定执行)。
第九条信用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期限为二年。借款人如特殊原因确需延期使用贷款时,应在贷款期满前30天向所在社区提出延期申请,经社区和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后送经办银行审核,经办银行同意延期后于6个工作日内通知借款人办理相关手续,展期贷款财政不予贴息。
第十条信用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的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利率不上浮。
第十一条信用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仍由财政出资设立的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承担。借款人向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反担保,可以其30%-50%的有效资产作为抵押,也可由收入稳定的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作担保。
第四章奖励政策和标准
第十二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审核、管理和催收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对推荐、审核并协助经办银行回收贷款且贷款回收率达到95%以上的(含95%),由同级财政按贷款回收额的1.5%给予信用社区工作经费奖励;对贷款回收率超过95%的部分,贷款回收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奖励标准相应提高0.5个百分点,每年奖励一次。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第十三条鼓励经办银行积极开展信用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对经办银行在信用社区内当年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由同级财政按当年新增贷款额的1%给予手续费补贴;对经办银行自主回收的贷款,回收率达95%以上(含95%)的,按回收额的0.5%给予奖励;补贴和奖励时间为次年1月31日前。
第五章奖励资金的审核与拨付
第十四条小额担保贷款奖励资金,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信用社区对参与和协助经办银行回收的小额担保贷款在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汇总统计造册,并向区劳动保障部门提交奖励资金申请报告及统计表册一式二份进行初审。初审完成后报市劳动保障局、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审核并盖章确认,并由市劳动保障局提交同级财政审查。
二、财政部门收到奖励资金申请后,经审查无误,自接受申请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拨付奖励资金。
第十五条经办银行贷款手续费补贴和奖励资金,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经办银行对信用社区内符合贷款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应在每年12月31日前提出手续费补贴申请并附贷款合同复印件,报承诺担保的担保机构审核并盖章(担保基金存放经办银行承担担保职能的应由信用社区所在区、市劳动保障部门确认审核并盖章),担保机构与劳动保障部门对经办银行的手续费补贴申请审核盖章后报同级财政部门。
二、财政部门在收到经担保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报来的经办银行手续费补贴和奖励资金申请,经审查无误后于15个工作日内拨付。
第六章信用社区的评定和考核
第十六条试点信用社区要在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领导下,以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站为主,由社区居民代表,工商、税务、就业、公安等部门的基层单位,经办银行和创业指导专家组成,参照信用社区的基本条件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及回收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七条信用社区的综合评价分为A级(优)、B级(良)、C级(合格),具体的评分标准由省劳动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确定,原则上每年评比一次。被评为A级的信用社区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申请人员,经办银行可以其30%的有效资产作为反担保抵押;被评为B级的信用社区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申请人员,经办银行可以其40%的有效资产作为反担保抵押;被评为C级的信用社区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申请人员,经办银行可以其50%的有效资产作为反担保抵押。
第十八条对信用社区当年的考核,由所在区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负责,于次年一季度完成。考核结果由经办银行认可后,报市劳动保障局备案。
第十九条选择试点的信用社区在完成基础工作后,由街道办事处和区劳动保障部门向市劳动保障局提出开展创建信用社区试点的申请,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认可。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为试点信用社区挂牌。
第七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