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变更管理制度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油田企业具有特殊的行业性质,国内大多数油田企业具有跨越地区、多行业交织的特征,各下属企业分布分散,各部门合同复杂多样,这使油田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运行困难。另外,油田企业对外经济交往活动密切,签订合同的数量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增加了合同管理的难度。
1.合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重视
目前,油田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不重视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的情况,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将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认为签订合同也是流于形式。另外,以为合同管理工作只是合同相关部门的任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风险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2.补签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
某些油田企业或因工作任务量巨大,工作人员无法供给,或是因合同审批时间过长,或是因工作计划存在滞后情况,所以开工,后立项,再补签合同,不按照合同签订的正常顺序办理,使合同的约束效率流于形式,无法做到成本的提前预算和控制,大大增加了合同纠纷的可能性。
3.盲目签订、变更、解除合同,合同不规范
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首先,对于对方的资质不审核或者审核不严谨,在不了解对方企业的情况下,就盲目的签订合同,给油田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合同内容频繁变更,对于合同的标的额和期限没有商定清楚便立项,或是因为实际工作当中随意变更工作量,使与原合同不符合,不能按照合同如期履行。最后,由于立项前没有做足够的论证和调查,合同缺乏履行的必备条件,只能解除合同或终止合同的履行。另外,还存在着合同名称不明确、分类不清晰、期限不准确的情况。
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的措施
1.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
首先,必须加强上层管理者对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上层管理者带头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知识,并且积极运用法律治理企业和管理经济,才能为普通员工树立榜样、带好头,真正关心合同的立项、制定、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工作。其次,逐步完善合同管理机构,培养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专业型人才,定期举行培训,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专业性能力,同时树立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完善和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油田企业逐渐建立起以总经济师为核心,以专业管理人员为辅助力量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全面、全程、全员合同管理。
2.不断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合同相关内容
[关键词]账户管理;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强化银行账户管理是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办法,是确保财政资金平安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往改革的重点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财政资金的收付管理制度未做大的调整。在财政国库管理方面,长期实行以自行多重设立账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这种管理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新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腐败现象。为此,一些地市也曾按照党中心、国务院的部署采取过多项重要的改革办法,包括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推行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综观每一项改革,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是核心。因此,一定要把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二、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具体办法
(一)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撤并的审批程序,保障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健康运行
一是规范审批和备案程序。对行政事业性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置进行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一定要有申请报告,严格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凡未经财政部门同意的,各单位一律不得随意开立、变更或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经财政局审批备案后,行政事业单位持财政局的批复书才能到人民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管理机制。通过国库管理系统,把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国库信息管理系统,并对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凡是自行开设没有经过财政审批的账户一律不拨付财政性资金。
(二)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采取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以及人民银行逐个核查的形式,多管齐下实施清理整顿,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施清理整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求新开或保留原银行账户,必须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严格按文件要求办理有关手续。二是答应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对以纳入集中支付的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作为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核算预算内、外资金。三是按照政策答应设立专用账户。因特定用途需要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的,答应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具体指基本建设资金,单位住房资金,单位设立党、团、工会、食堂以及其他需要独立核算的专项资金。四是不答应设立临时账户。因设立临时机构需要发生业务收支的,应在机构办公室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账户中单设账页核算。
2、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全程监管、责任到位。财政、审计、监察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管过程中,对违规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不按规定变更、撤销银行账户或对批准开设、变更、撤销的银行账户不按规定报财政局审核、备案的和逾期不年检或在年检中漏报、瞒报银行账户等违规行为,将暂停或停止对违规单位拨付财政性资金,并依法给予相关单位处罚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实行财政专项资金账户集中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综合控制能力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收付和核算,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调控能力,在财政系统应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行集中管理,即将原各业务部门管理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包括各级预算布置的各项财政资金账户,如财政扶贫专户、预算周转金户等;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财政专项资金的账户,如社保基金专户、国债专户、基建专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户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名义设立的基金及专项资金专户,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专户等。全部移交到国库部门集中管理,各项财政专户资金在保持原资金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国库部门统一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和会计核算工作。
(四)强化账户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财务资金平安运行
账户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是印章管理,因此,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在账户管理过程中,财政国库、单位财务部门应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
一是对公章、印鉴使用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印章的保管分别由分管该项业务的负责人保管。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二是对印章使用的职能要明确。部门专用章,主要用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往来。拨款专用章,主要用于预算内、预算外以及专户资金的拨付。
关键词:我国学校;基建投资;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近些年来,随着地方各级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以及学校不断扩展的需要,各地连续兴起筹建和扩建各类学校的热潮。然而,基于当前较为滞后的管理制度以及较为落后的管理理念,致使学校基建投资达不到既定的效益。要想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全面抓好学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由此,本文就学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学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投资计划易发生变更,实际操作不够严格和规范
进行基建项目立项时,为争项目、抢进度,对于一些学校未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导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不够科学,与实际建筑情况差距较大;在项目实施中也出现了肆意变更投资主体和投资规模的情况;在工程竣工结算时,此项目已完全不同于立项时的项目;此外,还出现了严重的“超规模、超投资、超概算”的“三超”现象,部分项目则是超计划施工,未按程序标准虚增项目,实际操作行为不够严格和规范。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具体和完善
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规章管理制度,导致基建的财务工作行为不够规范。基建财务管理要求基建资金独立开户、设账以及单独核算,然而在实际处理中却是以拨代支,无法实现对这项资金的有效监督、控制和跟踪,因而无法如实反映实际账务的支出情况,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缺乏严格、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
目前学校进行基建的会计核算时,大多数都在执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与其他收支经费共同核算,由于没有设置“在建工程”这一科目,基建各项支出分类渠道不统一。为了将基建项目所发生费用统一归集,一些学校私自增设“在建工程”科目,有些还采取“其他应收款”、“暂付款”或“事业支出”科目的形式进行核算。有些学校则是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单独进行核算,然而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相互适用时缺乏有效的衔接。
二、加强学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一)不断完善学校基建财务规章管理制度
基建财务管理应以建设资金为重点来开展,设置基建专户,专款专用,独立核算;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和流向,严格资金使用前、中、后各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在建设资金投入使用前,应严格审核项目概预算内容,严格执行财政基建预算编制制度和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制度,以实现建设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确保资金拨付的规范化,严格控制财政预算和进度拨款,认真落实专款专用。此外,应完善财务规章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财务行为都依法按章执行,确保财务工作的严格化和规范化,适时进行专项监督和检查,对于各种违规 违纪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学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设置财务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责任制
学校应健全与基建财务管理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并配置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职财务人员,全权负责基建资金管理和运用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同时应科学设置基建财务管理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对于资金申请拨付、来往账务处理、会计凭证的编制、票据的开具以及印章的保管等做好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同时依据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公开化的原则,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接受严格监督。
(三)严格过程管理与控制,构建全方位的内部监督体系
第一,严格控制定额单价套用与直接费用的工程量计算。如果套错定额,会导致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内容与定额内容完全不符;如果工程量不按实际发生计算,会使工程量计算完全不准确。第二,确保项目变更内容的真实性。应严格依据设计施工变更图纸的要求和标注进行计算,对于临时资金、人工等变更,项目记载表的删减,则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与监理人员、现场管理员共同进行现场勘察,对于内容记录不详的必须做好严格实地测量和核对,仔细核对是否与变更内容完全相符,对于变更项目不准确的应给予纠正并严格签证管理。第三,严格确保材料界定于合理的差价范围。仔细核对所用材料选择的价格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在审查材料实际供应价与参考价的价差时,应调整供应价的差额,并列入工程决算内容,不再另计费用。第四,严格控制工程量。在基建项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于总工程量和子目定额套用后,对于有质疑的问题应征求基建部门与施工单位的意见,并共同探讨分析、研究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合理计入工程量决算的审计结果。
三、结语
总体来说,学校基建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只有全面抓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学校其他事务正常运行和开展,因而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及时、适时监督,以确保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付梅英.加快高校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融合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J].经济师,2009(1):151-152.
[2]程丽.高校基建财务独立建账与学校合并报表的思考[J].科园月刊,2010(15):93-94.
关键词:房地产;现场签证;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国内房地产现场签证和合同管理欠规范,效率有待提高。因此,对房地产工程现场签证和合同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签证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签证管理是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需要专业人员参予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对有关签证资料随时作出动态评估,才能有效控制成本。由于工程签证而调整的工程造价占整个单位工程竣工结算的比例,一般在3-20%之间,由此可见加强工程签证办法的管理是发包人在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合约管理对于房地产项目开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为项目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同时为降低企业风险、树立企业形象、降低企业开发成本、监控项目开发状态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房地产工程现场签证和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场签证欠缺规范。现场签证日期和实际施工期存在时间差。当施工现场中遇到问题时,为了赶进度只是口头商定,不履行现场签证手续,而事后补签,直接影响其真实性。签证内容不明确或书写不清楚,签证员签证不客观,给合理确定签证价款带来困难。现场管理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对承包商的高估冒算行为视而不见,尤其是减量部分容易被遗漏,造成该核减的费用核减不了。
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现场管理人员缺乏现场签证控制意识,未经认真核实随意签证,造成签证内容与实际不符而增加工程造价。有些现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不了解定额费用的构成,对不应该列入直接费用的项目以签证方式列入,计取了不应计取的费用。
3、房地产企业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相当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合同法律意识还是相当淡薄的,对于合同的管理往往都是持漠视的态度,更有甚者对合同和合同法律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依法来订立合同并履行相关条约的意识还是欠缺的,这就埋下了较多的风险隐患。
4、合同不规范、不严谨。由于房建工程项目合同种类多,合同条款多,相关文件多,其中用词错误、矛盾及二义性问题等常常难免,导致合同履约率低。实际工作中,承包商往往是根据示范文本草拟合同协议条款,经业主认可后签署,常需要几经确认,这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最后的合同条款与招投标文件中相应的条款相差很远,有时甚至是人为的用词错误、矛盾,设置二义性问题以留待事后“沟通”。
5、合同执行过程监管力度不够。在合同的执行中,必要的监管制度,能够有助于合同的顺利执行,充分降低合同风险。但是在实际中,很多企业对合同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控,合同管理不科学、不规范,或者管理者监管不够严谨,致使合同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房地产工程现场签证管理和合同管理对策
1、规范现场签证。工程签证必须签明事件发生的原始状况,写清签证的事实依据,反映事件的真实、全面和关联有效性。填写时必须注明具体签证原因、位置、尺寸、数量、材料、人工、机械台班等。涉及材料消耗的必须写清材料的品名、规格、厂家、品牌、以及市场价格。同时需写明签证提交日期、签证事实发生日期或完成日期;执行签证事实的书面依据,签证事实及完成情况简述;涉及经济或工期索赔的数量或天数(所得数量应有逻辑关系清晰的计算式);附图;承包单位签发人员的签名和项目部印章。对内容不全的,事实表述不清或容易引起歧义的,签证单内任何字句有涂改而无签名及加注日期的,要求认定工日或台班数量,但对完成的工作未作定量描述的将作为无效签证处理。
2、规范管理人员工作流程。承包人应在接到“设计变更通知单”或“设计修改图”或“设计变更技术洽商记录”后14天内向发包人提交工程变更价款报告,承包人因执行“设计变更通知单”或“设计修改图”或“设计变更技术洽商记录”而要求发包人补偿经济损失、增加工期的,应当在工程变更价款的签证中一并提出。承包人在双方确定变更后的15日内不向发包人提交工程变更价款签证,则认为该项变更不涉及合同价款变更、经济补偿和工期增加。发包人在收到“工程经济签核定单”及上述书面依据之日起15日内予以确认,超过15日后,发包人未给予确认的则视为同意“工程经济签核定单”内的全部变更。
3、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法律意识,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房地产企业可以建立一整套能适应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的而且比较切实可行的还能比较有效的调动相关责任人的一些合同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执行力,同时也避免了企业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以及变更合同的时候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这也避免了企业人员的变动对于合同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此外,房地产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房地产项目开发以及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使他们都能比较熟悉的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房地产企业可以定期的组织并开展法律知识的专题讲座使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得到逐步的强化。严格按照我国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绝不签订阴阳合同和私下合同,若必须签订协议,其中的一些重要条款也需要保持一致。
4、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合同管理制度。根据国际惯例,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国际化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制度。“全过程”是指合同管理应覆盖合同行为的始终,前端有超前的市场预测和资信审查,后端有合同管理的总结、考核、建档的延续。“全方位”是指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延伸到各个角落。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要建立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等。
5、设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房地产企业应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公司内部设立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承担制订本企业的相关合同管理制度,检查监督本企业各类工程合同的订立、审查、履行跟踪等监督管理工作任务。这些机构在合同订立、履行以及协调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宣传贯彻有关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合同管理人员;审查合同,防止他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参与解决合同纠纷;总结推广合同管理经验等。因此,设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合同管理的纽带作用,从而使工程项目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活动得到有效控制,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束语
房地产工程的现场签证管理和合同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其范围广泛,构成原因复杂,是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必须维护工程现场签证和合同管理的严肃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签证经办和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能,才能有效控制成本,保障公司正常利益。
参考文献
[1]曹海潮.浅谈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造价控制[J].施工技术.2010(S1)
(一)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公积金中心”)作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在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中往往需要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对外签订各类合同。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是指公积金中心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二)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各地公积金中心合同管理部门设置不统一
法治意识较强的管理中心设置了专门的法规部门,有专门的法规管理人员从事合同管理相关工作;有的虽然不设置法规部门但设立了法规岗位,岗位职责中包括合同管理,但同时还疲于应付大量行政工作,无法集中、专注地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有的甚至不设法规岗位,仅由一般工作人员负责合同的具体签订工作。
2.住房公积金行业尚未形成法律人才库
目前全国各地公积金中心几乎都有法律专业人员,但目前尚未对这股法律力量进行整合,也并未搭建一个培训交流的平台。一些公积金中心疏于对这些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这些人员由于平时的工作、生活与法律专业知识交集不多,导致原有法律知识的生疏,或出现知识老化、滞后的情况,从而实战能力匮乏,难以适应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法律问题。
3.法规管理人员和法律顾问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目前的状况是,法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比不上法律顾问,但法律顾问又不熟悉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所以一个操作性强、工作效能高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应该由住房公积金内部法规管理人员与外聘法律顾问共同组成。
4.合同管理缺乏系统性
合同管理较规范的公积金中心制定了专门的合同管理制度和相应操作规程来对合同进行管理,但很多的公积金中心缺少真正的合同管理,其管理仅停留在合同的起草和签订方面,一旦合同签署后就疏于后续的管理评价,为以后产生严重的合同纠纷埋下了隐患。真正完整、系统的合同管理,应该是涵盖合同准备阶段、合同签署阶段、合同履行阶段、合同后续管理阶段,自始至终地关注并及时处理所有的相关法律问题,使法律风险损失降低至最小化的全过程、系统性的管理。
二、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形成合同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设置法规部门专门负责处理公积金管理中法律法规相关工作,不从事其他行政事务工作,保证工作的专一性。明确法规岗位的具体职责为依法行政、合同管理以及其他法律事务工作等。相关人员上岗条件需要有法律相关背景。
二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培训长效机制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水平,降低或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是形成法规管理人员和法律顾问的良性互动。公积金中心要在选定律师时重在针对性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看律师是否大牌。法律顾问需要通过与法规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公积金业务发展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中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分类
根据公积金中心管理运作的实际情况,对住房公积金管理过程中对外签订的合同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各类合同进行管理。
2.分设部门
同时本着规范管理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明确合同管理的部门及相应职责。可将合同管理部门分为承办部门、审核部门、用印及归档部门、资金收支部门及监督部门。
(1)承办部门是经济合同的主要责任部门,对合同中涉及本部门的专业内容负责,主要职责包括:对合同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论证;调查相对方主体资格、资信、履约能力和标的物信息;在授权范围内参加合同谈判;拟订及修改合同,办理合同签署的相关手续;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标准履行合同;保管合同及相关资料、建立相关台账和移交合同档案。
(2)审核部门是法规处,主要职责包括:参与合同相对方的调查、合同谈判;书面审查拟签合同条款的合法合规性;合同的履行中涉及法律纠纷的,及时与法律顾问取得联系并妥善处理;组织合同评价管理。
(3)用印及归档部门是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对完成审核、审批流程的合同按相关规定用印;负责对盖章后的合同设立台账进行管理并归档。
(4)资金收支部门是财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合同中的资金收支条款进行审核并按合同约定和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相应操作。
(5)监督部门是监察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监督;对合同管理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提出处理建议。
3.明确合同管理流程
可以将合同管理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包括合同前期调查、谈判、起草、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合同签订、归档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包括合同监督、合同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
4.制定合同管理操作规程
根据合同管理制度制定相应操作规程,明确各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关键风险点,同时创新合同管理模式,将合同管理分阶段、全程采用电子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合同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规范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三)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除了形成合同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还要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具体到实践操作中就是要注意合同管理各阶段的法律风险防范。
1.合同生效前的法律风险防范
(1)合同策划风险
指在合同策划阶段存在的不能满足住房公积金管理目标的可行性风险。对于合同策划风险的主要控制方法:一是对合同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论证;二是合同审核人员及时掌握本市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以便在进行合同审核时进行比对检查;三是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为了回避政府采购,将金额较大的合同拆分为金额较小合同的责任追究。
(2)合同调查风险
指在合同调查过程中对被调查对象做出不当评价的风险。要控制这类风险,一是要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判断;二是充分调查合同对象的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
(3)合同谈判风险
指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忽略了重大问题或在重大问题上做出不当让步的风险以及谈判策略泄密的风险。控制合同谈判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谈判团队,谈判团队中除了有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外,必要时还应当有相应的财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参与谈判;二是尽可能地争取后履行义务,从而为交易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三是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并做好保密工作。
(4)合同审核风险
指在合同审核过程中没有发现或纠正合同不当内容和条款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提高合同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注重此类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二是制定合同审核操作规程;三是实施合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划分合同承办部门和审核部门的责任。
(5)合同签署风险
指正式签署合同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每年进行法人授权,严格划分合同的签署权限,严禁超越权限签署合同;二是加强对相对方人权限的审查,比如查看对方有无委托授权书,确定人的权限是否合法有效;三是明确合同印章管理部门和责任,确保只为符合合同审批流程的合同文本加盖合同印章;四是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等。
2.合同生效后的法律风险防范
(1)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违约风险,即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控制违约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在合同中明确并细化违约责任;二是合理使用抗辩权分散风险、降低损害程度;三是通过对合同所涉及的各类法律规范依据的运用以及保留足够证据控制违约风险;四是通过合理运用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的替代责任,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
(2)合同变更或转让风险
指在合同变更或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同变更或转让的审批流程;二是合同变更或转让的内容和条款必须与当事人协商一致且进行书面变更;三是注重对合同变更或转让过程中相关证据的保存。
(3)合同终止风险
指在办理合同终止手续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在合同中明确提前解除或终止权;二是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同终止的相应审批流程。
(4)合同纠纷处理不当的风险
指在处理合同纠纷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同纠纷的处理办法和相应审批流程明确各类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纠纷处理中的责任;二是充分收集对方违约的证据,尤其在主动解除合同的情形下,要避免因处理不当,反而被证据显示成为自己一方违约;三是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下,合理地选择诉权予以适用,以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5)合同后续管理中的风险
指在合同履行完毕或终止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是指在合同归档保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丢失;合同被泄漏等。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同归档管理人员及相应责任;二是对合同保管情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合同执行情况评价风险是指在合同执行情况评价中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签署后疏于后续的管理评价;合同评价范围和标准不科学,导致评价过程未能突出重点,评价流于形式等。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制定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制度;二是建立合同执行情况评价的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一)民营企业基本情况:江西康达竹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系于1993年7月28日经江西省奉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号为360921210002121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赖学桂。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及中东。
(二)国有股权企业基本情况:SZ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资本金10亿元,,为南昌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持股。主营业务包括金融、大宗商品交易、股权投资、资本市场、工程地产投资五大板块,目前投资集团总资产约80多亿元。
(三)江西康达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情况: 2015年11月,公司增资985.0746万元,由SZ全部以货币出资, 2016年3月,经股东会决议同意江西康达竹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8,000,000.00元,名称变更为“江西康达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民营企业引进国有企业前的财务管理情况
(一)企业董事会由家族企业父子俩担任,从采购到销售均由家族企业成员负责,老板是唯一领导者及决策者,其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大小事均由老板拍板,企业无需执行制度,如遇急办特办事项,老板组织,执行力非常快,效果特别好,这种管理体系,成员间具有较高的信任与合作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能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但是,一旦老板不在或不重视的事项或项目,下面则推行缓慢,甚至无法推进执行。
(二)以上治理表现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是,所有收付款事项均由老板口头或电话知会出纳办理,无需找财务审批签名流程,会计核算主要是事后根据出纳收付款后的单据来做帐。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很多采购销售过程独自完成,内部控制脱离实效,老板过度强调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投资者既是?营者也是所有者,从而对于财务管理中的职责区分、严格监控、会计信息监督都带来极大的不利。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
(一)SZ于2015年11月增资后改组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家族成员两名),董秘(职工代表一名),SZ委派两名董事,共五名董事。SZ并委派一名财务经理和一名营运总监。财务经理主要负责付款审核工作,发现不符合领导交待的情形时,暂不付款,请示领导后再付,营运总监主要负责采购部及监督所有损害SZ做为大股东权益的事项。
(二)以上表现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是,大部份材料采购付款,都要通过SZ进驻的财务经理请示领导,在得到领导同意后付款。由于领导不在一线,自己本身又有本职工作要处理,情况不明,职责不清,如此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但如果不加干涉,又担心康达无法达成自己的投资目标。很多情况下,SZ在维护自己做为大股东权益的同时,也规范了财务管理,但毕竟双方均从各自利益考虑问题,没有一杆双方都认同且用来度量的称,矛盾总不可避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
四、矛盾解决的方法
(一)现代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
1、现代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是指将公司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对企业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岗位分工及权限划分进行分析,本着服务业务、理顺流程、查错防弊、强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管理系统。要求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以财务为中心,强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财务流程设计,通过财务标准化,使各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的结合,使各级领导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
2、找到一杆双方都认同且可用来度量的称才是解决矛盾的终极办法,不以任何一方的利益为目的,而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这正是现代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1)公司建立权责分明的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交董事会全体成员一致审议通过后,打印制度,分发各部门广而宣传之。SZ财务经理在审核付款单据时,不需要向领导请示是否可以付款,而应该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的原则,任何人均无权违反制度要求,若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方面需要完善的,也只有通过修订制度,由董事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后,方可变更,变更之前必须按制度执行。
1、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原则
(1)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清洁、高效、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强制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对能源产业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行业排放指标的标准越来越严格。
(2)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业主的发展方向。大型火电项目一般都由国企承担。按照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要坚持做强做优主业,严把投资方向关,严控在效益差的区域投资,严控非核心业务的投资。电源产业是发电集团的核心业务,应不断提升主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投资必须符合企业投资能力。资金链风险可能从两个方面造成,一个是企业内部,另一个是国家货币政策。一旦国家货币政策紧缩,银行压缩信贷规模,企业的资金就无法流转,建设项目就要停止,生产经营就不能保障,企业经营发展就难以为继。
2、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投资战略和规划。包括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的编制、滚动调整及其实施评价。
(2)投资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机会研究、立项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以及监督考核等投资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3)投资计划和统计。包括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季度投资计划的编制,投资计划执行以及投资分析。
二、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几个主要阶段及目标任务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该阶段对工程造价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影响。有关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5%~35%;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的可能性只有10%。前期工作中,项目法人要深入细致地搞好调查研究,抓住影响项目造价的主要外部因素;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比较多个厂址建设方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投资估算要全面准确,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设计阶段
项目一经决定,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造价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设计费只占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2%左右,但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却高达70%以上。初步设计决定工程建设的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设计概算,确定投资的最高限额。项目管理者通过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评估选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
3、招投标阶段
该阶段是工程投资管理的重点环节,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通过招投标,将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资料,如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投标书以及施工合同等,是影响投资管理控制的直接因素。施工招标是招投标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竞争机制,可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造价、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更好地实现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综合管理目标。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关键阶段,是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该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程质量管理。若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则返工返修,重则无法正常投产或报废,因此,要将质量管控置于所有目标的前列。二是工程进度管理。项目工期延误越长,形成的费用支出就越多,因此,改善项目进度管理是控制工程投资的重要措施。三是工程变更管理。工程变更对项目进度及投资造价会产生直接影响。频繁变更会打乱正常的施工程序,造成诸多的返工和浪费,形成人工与设备材料的损失,是项目投资管理中需严加控制的负面因素,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指在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完工并经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依据承发包合同条款的约定或通用计价规则的规定,据实计算施工中的实际工作量(含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并编制形成经济文件,以确认该项工程最终实际投资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过程。竣工结算的原则和方式以合同约定为准,项目法人可聘请专业造价咨询公司协助完成此项工作。竣工结算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确定工作量、调整人工和材料价差、处理合同纠纷,这三方面工作对合理确定工程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后评价阶段
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与控制工程投资有关的工作,就是项目后评价。通过对工程建设从立项到竣工的全部环节的分析,总结在工程投资控制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找出引起各阶段工程投资失控的原因,制定和修改管理措施,进一步改进项目法人的管理水平并形成制度化的良好规范,促进项目投资控制工作形成闭环、螺旋上升。
三、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控模式和程序
1、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型发电集团投资管理模式大多是三级管理,即实行集团总部、省级实体二级公司、发电厂(项目公司)三级单位的管理模式。投资实行集中管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集中管控指集团公司通过战略、规划、计划以及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后评价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管控和统筹;分类管理指不同类别的投资项目执行不同的管理规定;分级负责是指集团公司本部负责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二级单位负责投资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集团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办公会是集团公司投资决策机构,对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投资项目进行决策。集团公司设立的计划与投资管理委员会(简称计投委会)是集团公司常设的投资议事机构,对投资决策机构负责。计投委会通常设在计划部门。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分、子公司)是投资实施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职责有:依据公司治理情况,相应建立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投资决策制度;编制、上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经批准后的战略规划;编制、上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建议,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准确完成例行或临时性投资统计数据、信息的上报与公布;开展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
2、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和计划管控程序
大型发电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实行立项、审批、开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五个环节的过程管理。投资实行分级负责。集团公司负责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二级单位负责投资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三级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开工和建设。二级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立项批复,组织编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核准(备案)所需的环评、稳评、能评、水资源、土地、接入等专项研究报告。投资决策请示经投资决策机构批准,二级单位根据批复意见,开展组建项目公司等工作。项目公司组织工程开工、建设。二级单位提出年度投资计划建议上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审核二级单位年度投资计划,根据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能力和实际需要经综合平衡后研究提出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建议,年度投资计划建议经集团公司批准后由计划部门下达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和季度投资计划。根据项目现场进度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年度内对投资计划进行局部调整。每年底,二级单位组织三级单位开展项目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和投资完成情况分析,审核后向集团公司报送分析报告和投资项目统计年报。
四、完善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措施及实例分析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计划类管理制度是根本
结合项目公司实际情况,健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用制度规范权力运作,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目前汉川公司已形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基建管理制度”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其中,计划类管理制度共九项,分别是:招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付款管理制度、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制度、工程技经管理制度、零星工程管理制度、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工程造价分析及控制管理制度。汉川公司严格执行招标管理制度,严格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首家推行单位,标书编制得到国电集团肯定并在内部推广;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每份合同均严格履行谈判、审核会签程序,并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价款支付、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另行委托手续。同时,依据《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做好项目划分、费用归口管理。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原则,审核建安工程施工产值。做好合同台账、价款支付台账、建安工程产值报表等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2、充分发挥基建工程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
在项目公司、各施工单位和设计院全面推行基建MIS和P3工程项目管理。根据里程碑计划,编制完成了二级网络进度计划;三、四级进度计划(标段控制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分标段把整个项目施工作业进行层层分解;加载各类资源;建立反映项目实际安排的逻辑网络;标明关键路径;并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线,关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所有条件(施工图交付、设备到货、和其它标段接口等)。实现了对工程安全、质量、造价、工期“四控制”的动态管理。基建MIS和办公自动化相结合,合理设置审批环节,精简工作流程。强化执行,明确责任,加快公文和各类审批单等文件的流转速度,促进基建工作高效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计划口与财务口之间项目划分和费用归口的统一。
3、加强与各部门、各专业分工协作
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文字材料和数据的收集、录入、统计、核对,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专业较多。前期项目进展情况需联系综合部;里程碑计划、各级进度计划、工程形象进度需联系工程部和关注工程现场;主辅设备到货、甲供乙供材料、备品备件入库等情况需联系物资部门;资金支付需要走财务信息系统,资金到位、建贷利息和部分其它类费用需联系财务部;工程产值的确定需要工程部、监理、造价咨询几个专业审核,结算时还要通过工程审计单位审定。团结协作和密切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工程管理制度,与领导、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团结共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内耗”,实现管理体系整体功能的优化。
4、持续开展设计优化
建设期内,加强同设计院的沟通,在确保设计图纸按计划交付的前提下,督促设计院做好设计优化工作,加大施工图纸会审力度,力争将设计问题解决在图纸交付承包商之前,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经过优化设计,汉川某厂5#机组概算投资比初步设计节约5.27亿元,降低年运行费用约3460万元。
5、推行造价控制管理模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确定单价、施工图控制工程数量的造价管理模式。施工过程中与造价咨询公司同步核对工程量,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变化。施工过程中清单漏项和工程量调整部分在合同中都有相关条款严格界定,必须按制度执行。虽然开工以来,物价及人工工资发生了较大涨幅,但由于各项工作做得较细,各主标段的预计结算造价均可控制在造价目标及合同价内;没有发生重大工程造价的变更或设计修改。汉川某厂2×1000MW工程批准概算静态投资705127万元,动态总投资735715万元,上级部门下达的造价控制目标动态投资为669888万元。目前估算各标段结算情况,工程造价约为659203万元,比批准概算减少76512万元,降低10.39%;比造价目标减少10685万元,降低1.59%。第一台机组工程批准概算动态总投资427912万元,目前估算各标段结算情况,工程造价约为392341万元,比批准概算减少35571万元,比造价目标减少10685万元。
6、科学编制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的编制按照概算表二深度(有合同的则按合同价)从紧从严编制,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标段。原则上保证重点标段施工进度的资金要求。同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合理的起扣点及扣回比例,及时全额扣回预付款,减少资金占用。
7、努力降低财务费用
通过合理调配资金、减少资金的滞帐时间;通过与多个银行谈判、多方竞争,使用长短贷结合及减少提前付款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利息支出,最大限度地实施承兑汇票,进一步消减建贷利息支出。
五、结语
【关键词】电网工程;变更审计;工程变更
1.引言
电网工程审计的内容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电网工程项目具有项目多、专业性强、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影响大等特点,这就增加了电网工程审计的难度。
所谓变更,简单的讲,就是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原来的设计在实际中发生了变化,有些工作需要变更。工程变更审计就是专业审计人员对工程变更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按照公允的审计准则,对其行为、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本文通过论述工程变更审计在电网工程审计的立项及实施过程,分析了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电网工程变更审计的对策,认为针对电网工程变更审计存在问题,应该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过程管理,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完善管理制,并严格按制度办事,具体来说,可以从加强工程变更事前控制、工程变更事中控制及工程变更事后分析三个方面入手,以促进送达审计的资料清晰、完整、连续,使现场实际与文字资料完全吻合,防止工程变更黑洞的产生。
2.电网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
2.1 因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变更工程量
施工合同中预定的工程量是按照最初设计图纸和电力行业的有关工程量计算规则来计算出来的。由于预算编制人员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和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水平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加之部分地区有较多不确定因素,使建设阶段可能会发生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在施工招标阶段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不符,造成工程量的变更;有些工程因工程量增加造成竣工结算超过预算价格,甚至超过计划立项金额,从而影响投资计划的落实。
2.2 增加工程需要的前期工程量
由于建设单位未能预见施工现场条件和不利的自然条件等,如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工程过程中遇见障碍物等,承包商处理这些问题时都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因此造成合同价款的变更。例如:产能建设用地是否依照批准的数量征用;征用土地或临时用地是否依规定标准进行赔偿,如拆迁或青苗赔偿;“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和施工场地平整的费用支出和管理是否合理。
2.3 增减建设项目的附属工程
在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根据资金筹措情况和规划的调整情况,对建设项目的附属工程进行增减,如增建配电房、变电室等附属工程,造成合同价款变更。
2.4 变更有关工程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
在施工合同中,约定的有关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是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确定的。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常常因当前市场供应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不符合设计要求,要求变更相关工程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因此造成合同价款的变更。
2.5 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时间
由于建设单位的原因所引起的施工中断和功效降低,或者是建设单位所供应的设备材料到货时间有所推迟,以及其他承包商的配合问题所引起的施工中断,造成对施工时间调整,造成合同价款的变更。
2.6 市场主要材料设备价格的调整
目前材料价格风险的预测,所需的基础资料不够完备,承包商和业主对主要材料设备价格风险预测水平不高,所以签订施工合同时,甲乙双方很少采用价格风险包干,而多采用动态调整主要材料价格的方式。随着市场材料设备的价格波动,合同的承包价格也会相应调整,造成合同价款的变更。
3.电网工程变更审计的对策
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对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的监督,很多内部审计单位将审计关口前移,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在于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的签订和工程变更的审计,而工程的变更审计则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是跟踪审计最费时、费力的工作。
内部审计单位的人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建设工程全部都实施跟踪审计。笔者认为,不管是全过程跟踪事前、事中审计,还是工程结算的事后审计,其目的是提高投资使用效益,规范相关单位管理行为,提高相关单位的管理水平。所以,审计建议及对策应从加强、规范工程建设过程管理,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入手,促进送达审计的资料清晰、完整、连续,使现场实际与文字资料完全吻合,防止工程变更黑洞的产生。
3.1 加强工程变更事前控制——通过推行限额设计,控制设计的缺陷
首先,工程实施过程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指工程实施过程中因设计原因产生的费用不应超过设计概算的5%。对工程承发包双方而言,设计图纸缺陷的变更和业主要求改变设计图纸的变更,其原因都是业主。因此,限额设计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更细致,对业主方工程管理的要求也应更该规范和严谨。业主在委托施工图的设计时就应确定建设的规模,明确使用功能与装修标准,同设计单位共同明确主要设备的选型及装饰材料限额单价,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变更和重大变更的发生。
其次,对设计缺陷引起的设计变更,制定奖惩措施。业主与设计单位在设计合同中约定因设计缺陷和失误的设计变更的限额额度及奖惩额度,从合同中和制度上促进设计单位控制设计缺陷。建议业主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各专业工程量及设计概算比例,确定各专业的限额设计的额度,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变更费用按专业统计,对控制在限额之内和超过限额的进行相应的奖惩。
3.2 强化工程变更事中控制——重视对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变更管理制度
首先,重视合同管理,推广工程量清单招标及计价模式。从合同管理角度,任何导致合同内容发生变更的事项均属于工程变更,因此,承发包双方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对合同范围的约定要细致,对属于合同边缘或合同外的事项应在合同内约定处理办法。工程量清单招标及计价不仅可以使承发包双方相关人员明白承包商每项工作的内容和费用,促进专业人员树立技术经济的意识,规范相关单位的管理,也保证工程变更签证人员在签证的同时就知道变更的费用,有利于工程变更费用的控制。
其次,规范工程变更工作程序。为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各专业变更文件真实、完整、连续,建议工程变更资料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和整理,对不合规的工程变更资料不予归档。工程变更签证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防止施工方提交工程变更计增不计减,竣工图反映不全。对隐蔽工程的变更必须以图示之。工程变更发生的工程量,特别是没有设计变更图纸的零星项目,签证人员应会同预算人员共同现场核对并做详细记录,防止施工单位将完成的工程项目以工程变更方式再次申请费用。
再次,建立工程变更限额管理制。建议业主明确工程变更签证人员的职权、分工和签署限额,防止“工程变更黑洞”产生。工程变更依据具体内容和重要程度分三个等级,即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重大变更是指涉及工程规模、建设标准、设备选型、总工期、施工措施方案等内容的变动;重要变更是指涉及专业工程标高、尺寸、施工工序等变动,变更费用未达到重大变更限额的变更;一般变更是指涉及分步分项工程细部及局部改变及一般设计问题引起的变动。如某业主在工程变更管理制度中规定:变更增减费用在3000元以内的一般变更,由专业工程师签证;3000-10000元的一般变更由主任工程师签证;10000-30000元的重要变更由职能部门讨论决定,超过30000元以上的重大变更由建设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避免工程变更随意签证。这样管理使工程变更费用得到控制,结算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第四,建立重要及重大设计变更的评审制。工程变更伴随施工过程发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及承包方均可提出工程变更,造成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的繁杂。对于变更费用超过万元的重要变更、超过3万元的重大变更,建议由业主总工程师或业主主管领导组织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和概预算人员对变更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集思广益,提出评审意见,决定是否同意或修改方案,使工程变更更科学、合理、经济。
最后,规范统一工程变更格式。工程开工前,业主向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通报并要求所有工程变更格式统一,重点列明变更原因、变更图纸和图号、修改后的图纸、变更提出单位、专业分类及编号等,业主专业工程师将按照工程变更管理制度执行,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变更一律退回。
3.3 重视工程变更事后分析——对工程变更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建立控制工程变更的指标体系
对工程变更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出具建设工程中标价与结算价对比的分析报告,有利于使业主更清楚工程变更费用产生的原因、专业、系统,有利于提高业主在建工程各个阶段、各专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更合理的控制在建工程的造价。整理、对比、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按专业分类:根据施工图纸专业分类,将各专业的设计概算、施工合同价及施工结算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各专业费用调整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各专业的改进方向。
其次,按变更原因进行分类:通过对设计图纸原因、业主原因、承包商改进设计等产生的变更数量和费用进行对比,并按各专业汇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控制工程变更数量和费用的关键点。
最后,按变更金额进行分类:将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的数量和费用进行整理、对比,并分配至各专业,根据产生重大和重要变更的原因及责任,建议兑现工程变更管理的奖惩措施,实现工程变更管理的激励机制。
而根据施工措施变更方案所包含的内容及其评价特点,建立控制工程变更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通常包括如下7项:a.工期指标;b.质量指标;c.财务指标;d.安全指标;e.工艺指标;f环保指标;g.资源指标。工程变更需要根据自身项目特点,建立合理的控制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网工程的变更审计进行研究,分析了工程变更审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在电网工程的立项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审计问题,指出针对工程变更程序审计、变更价款审计、变更管理审计的审计要点,并提出审计对策,通过工程变更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可以减少工程变更黑洞的产生。本文对实际审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也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审计工作起到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柳娟.风险导向审计在电网工程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8).
[2]杨凡.再议建设工程跟踪审计[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2).
一、 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签订主体混乱,缺乏合同管理机构
高校合同管理涉及的多个部门,如基建工程与修缮项目(含设计、监理、施工等)牵涉到基建处与后勤管理处;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牵涉到后勤管理处;物资设备采购、大宗物资采购、低价易耗品的定期采购牵涉到资产设备处;教材和图书资料(含电子图书资源)采购牵涉到图书馆;合作办学牵涉到招生就业管理处;教科研的横向课题牵涉到教科处;校企合作牵涉到各系部等等,造成谁都能以部门名义对外签合同,一旦出现合同纠纷,谁都不承担责任,谁都负不起责任,最后由学校承担责任,同时多部门对外签合同,往往给合同的收集、归档管理造成了难度,给学校财务管理带来了风险和损失。如我校仅中国移动的捐赠合同就分别与学工处、团委、招就处、后勤与产业处、信息中心签订六个不同内容的合同,十分混乱,缺乏合同管理的主体,给学校的利益带来了损失。
(二)合同缺乏流程管理,内部牵制不到位
合同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合同的管理分为制度、流程、表格、文本、档案几个方面的管理,流程管理又分为合同准备阶段管理、合同签约管理、合同履约管理、合同履约后管理。合同从订立前常出现对对方单位资质和履约能力审查不够;合同签署中出现合同没有经过承办部门、财务、基建审计等部门联合会签,重大金额没有经过律师对合同主要条款的审核等;合同签订后出现没有部门能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如合同是否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是否有合同纠纷发生等;合同履行结束后,没有主管部门将合同全部收集归档、妥善保管合同的正本、副本、往来函件、谈判记录、履行记录、解除、变更合同的协议等重要资料等等,结果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以及法律纠纷等。
(三)合同文本混乱,缺乏规范化的格式文本
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合同管理主体机构,合同大多由各合同承办部门签订,合同的格式五花八门,专业性差,往往忽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条款的约定,导致最终给学校带来利益损失。如有些合同仅限于口头搞“君子协议”,不签订书面合同;有的即使是书面合同,也不注意合同中的一些主要条款的约定及违约处理的约定;更有甚者为了便于应付管理部门的审查,对于同一个项目,往往还要签订 “正规合同” 和“私下合同”两份,“正规合同”形式正规,内容合法,但双方并不真正履行, “私下合同”在形式上不完备,实际上属于不平等合同,会给高校的利益带来很大损失,并容易造成合同纠纷。
二、高校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法制观念,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
1、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学校的合同管理,加强对合同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全校教职工的合同意识和法制观念,举办关于《合同法》、《专利法》、《科技合同法》、《商标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讲座,使教职员工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法律法规,这样就能支持和理解合同管理工作,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面宽、法律法规意识要求高、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工作,因此对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择和培养显得尤为的重要。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订立与管理的技巧,培养其职业素养,促使高校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保证合同的签订质量。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高校对各类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管理工作的规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切实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内部合同管理的基本准则。在制度中对合同管理的机构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变更、纠纷、责任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做出明确规定,明确对于涉及经济内容的合同,达到规定金额的项目必须经过正常的招投标程序后,才能进入合同签订程序,规范签订主体,严禁以职能部门或院系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2、要建立与合同管理制度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除有了合同管理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合同运行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深入的规定,使每个步骤的开展都有据可依,并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这些配套制度主要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书管理制度、合同履行及纠纷处理制度、合同基础事物管理制度包括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台账登记、合同档案管理等。
(三)建立全过程流程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
1、合同准备阶段。首先签约前要对初次签约主体资格进行调查,所有合同在签订前需要重点调查合作方有无签约主体资格,了解其资质、履约能力、既往的履约信誉等。重大合同在签订前需要聘请专业人才进行详细的专项调查并制作调查报告。其次对有过合作关系的单位,平时要建立履约、信用档案,建立不良记录的信息管理制度,对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的应限制其参与学校的相关经济活动,通过对客户的资信信息、资信档案、信用状况、信用等级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客户的信用风险。
2、合同签署阶段。合同签订中首先规范合同文本。尽量采用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印制的格式合同或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文本,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和合同争议的解决,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其次规范合同审批流程。每项合同的签订应由承办部门提出,合同承办部门应就合同主要条款、可行性及风险进行全面审查,合同的审批流程分别经过财务处、纪检审计处、学院办公室等部门审核合同的相关条款,建立合同会签制。重大合同还需经学校法律顾问审阅,主要对合同文本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审查。实行合同会签审批流程,对每份合同的签订,层层把关,责任到位。再次规范法人授权委托制度。高校对外签订合同, 应由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校长或其委托人进行。未经授权, 任何人不得以学校名义对外签约,杜绝职能部门或二级院系以本部门、本单位名义对外签约。
3、合同履行阶段。对合同实施动态化全程监控。首先合同签订后,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签约、交货、验收到结算及时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合同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抓好执行环节的财务控制,财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的条款办理结算手续,把好合同结算关,杜绝违反合同规定超进度付款现象的发生。
4、合同履行后阶段。首先做好合同基础事物管理,进行日常的合同台账登记和合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及时进行合同评价分析。合同签署后,合同管理部门应及时将合同资料归档,妥善保管合同的正本、副本、往来函件、谈判记录、履行记录、解除、变更合同的协议等重要资料,实现合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适时引进合同的软件化管理、使其能进行网络化审核,规范化的管理,也便于合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处理、分析和使用。其次纪检监督部门要检查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每年对合同进行年检,检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分析寻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合同的正确履行,提高合同的履行率,避免和减少合同纠纷。
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实际上是把经济监督关口前移,用合同管理的方式去规范、约束经济行为,避免了经济活动中由于缺乏法制观念给学校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由于校内各职能部门全方位的参与,形成了监督的机制,增强了经济活动的透明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行为,加强了党的廉政建设。学校应当把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竞争力和维护学校自身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是高校完善合同管理,依法治校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