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第1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源;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47-02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水体、土壤、大气的主要污染源。通过实践,对规模养殖场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 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1.1 养殖场选址不当

由于畜牧、环保等部门没有参与地址选定,70%以上的养殖场距村庄、交通主干道、河道不足200 m,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并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 养殖场无污染防治设施

8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防雨、防漏、防渗的储粪池、储粪场、污水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畜禽粪便和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抽入田地当肥料使用,或排入自然坑、沟渠河道,污染空气、水域、土壤、地下水等。

2 规模化养殖业污染产生的原因

2.1 缺乏有效的约束

2001年以来,国家虽然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总体而言,由于政府重视发展,疏于监管,导致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2.2 思想意识方面

畜禽养殖业投资大、风险大,使企业负责人不愿再投入过多资金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再加上畜禽粪便产生恶臭气体,使用相对不方便,使畜禽粪便由宝变废,成为污染源。

2.3 缺乏实用的畜禽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目前,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如沼气、堆积发酵,这些工艺的处理效果不如工业污染处理效果明显。正是因为缺乏各种实用、低成本、处理效果好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使得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 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应遵循综合利用优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绿化,保持畜禽养殖场所整洁,实现清洁养殖。

3.1.1 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通过养殖结构调整及开展清洁生产工艺减少畜禽粪污的产生量。如从养殖场的工艺上进行改造,采用干清粪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污染物浓度。同时,可使固体粪物的肥效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处理利用。

3.1.2 综合利用优先原则 畜禽粪便同工业污染源不同,含有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经处理可作为肥料、饲料,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好肥料。

3.1.3 结果无害化原则 因为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不进行处理,会给人畜带来潜在的危害,所以在畜禽粪便利用以前,要通过好氧、厌氧发酵、高温灭菌的方式,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在利用时不会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排放的污水和粪便不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污染。

3.1.4 处理生态化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处理系统,与种植业紧密结合,以地养牧、以牧促农,实现生态平衡。加强农牧结合,不仅可减轻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1.5 运作产业化原则 畜禽粪便收集和处理,采用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这种社会化服务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粪便处理产业化,不仅可解决畜禽养殖场污染的后顾之忧,还可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并通过出售有机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技术方面的措施

3.2.1 合理布局养殖场 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在畜牧和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规划建设养殖场。新建的养殖场应建在周围有足够农田、果园等地区,实现以地养畜、农牧结合,实现粪便的就地处理和就近利用。

3.2.2 采用干清粪技术 畜禽排放的粪污通过机械或人工收集,清扫运至粪便堆放场或储粪池中,尿液、残余粪便及冲水通过封闭的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污水、尿液储存池中。

3.2.3 雨污分流技术 通过地下专用雨水管道或地面明沟将场内雨水直接排除场外,不能进入污水收集管网和尿液污水储存池。

3.2.4 粪便堆放应采取有效的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 用15~20 cm混凝土硬化地面,四周砌筑1.5 m高围墙,上面搭建防雨棚;每10头猪(出栏)、1头肉牛(出栏)、2头奶牛(存栏)、500只蛋鸡(存栏)粪便堆放场所需容积不能少于1 m3。

3.2.5 污水、尿液储存池要求防渗漏 采用混凝土浇筑结构,加水泥盖板或顶棚防雨雪进入。污水、尿液储存池容积至少能容纳2个月以上的污水、尿液产生量。每10头猪(出栏)储存池容积不少于3 m3,1头肉牛(出栏)储存池容积不少于3 m3,2头奶牛(存栏)储存池容积不少于1.5 m3。

3.2.6 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大力推行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等科学的生态饲养模式,实施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的再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发展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3 其他方法

对于动物的排泄物要实施达标排放,对饲料的生产严格把关,对微量元素超量的饲料进行销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规模养殖户投资养殖污染治理,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发挥畜牧职能部门的作用,定期开展养殖培训班,指导养殖者如何正确选用饲料;加强养殖场自配饲料的管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

第2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畜禽养殖业 污染与防治 循环利用 生态养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我县的畜禽养殖绝大多数为小规模、分散养殖。即点多面广,又多为邻近居民区。这种养殖方式带来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和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已经成为现阶段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

二、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

县域畜禽养殖业发展较早,起点低,多数的小规模养殖户是在老的庭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厂址选择存在先天不足。畜禽粪便基本上是露天随意堆放,没有设置相应专用场地和设施,直接导致周边区域的地下水、大气环境、卫生状况的恶化,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污水、粪便、恶臭。由于污染物的随意排放而产生各类环境问题。

1.传播病菌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残留药物、各类添加剂及孽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导致疫情(类似禽流感)发生,给人畜带来灾难性的危害,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2.造成水质污染

水体污染是由污染物质侵入水体造成的后果。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染负荷很高。有机物腐败产生的NH3、H2S和CH4等气体侵入水体,可以使水的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和P等营养元素,侵入水体后将使水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鱼类、藻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

3.污染空气

养殖养殖业生产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尘埃、微生物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影响饲养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身心建康,也经常引发养殖户与周围居民的矛盾和环境纠纷。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不完备

根据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特点和环境管理现状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规范,而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而地方对非规模的养殖户又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因而对这类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事件的处理缺乏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只能与有关部门协调,对养殖业户进行教育和提出改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非规模养殖户的污染。

2.地方政府管理缺位

在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上,农业政策和环境政策脱节。一些地方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非常重视,而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其规划布局和政策目标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污染防治缺少政策扶植和鼓励,致使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监管相当薄弱。

3.从业人员中环境意识淡薄

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都履行了环境审批手续,必须有相关的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措施。而对众多的非规模养殖户,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既无申报,也无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审批手续,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非规模养殖场缺乏约束,从事人员又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和忽视对环境污染的防治。由于科学知识不足及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在畜禽养殖中滥用抗生素、激素、各类添加剂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使“瘦肉精”、“速生鸡”之类事件时有发生。

4.对污染防治缺乏投入

县域畜禽养殖业分布广泛,规模化养殖场较少,大多是利用自家的土地和庭院发展起来的非规模养殖户。同时畜禽养殖是微利行业,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波动很大。所以多数养殖业户是因陋就简,在污染防治上不愿意投入。很多养殖户没有规范的粪污储存场、污水收集池和化粪池等设施,粪污随意排放。

四、适合本地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案例分析

1.污染防治措施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可采用物理、生物、生化综合处理粪污技术,做到达标排放。而且国家对其也有相关的法规和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门可依据相应的法规对其污染防治进行监管。

对原有在自家发展起来的微小型养殖场,村镇各级政府可以对其进行引导和规划,迁离居民区,改变人畜混居的现象。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暂不能迁出居民区的养殖户,要求修建防渗的污水收集池,对猪尿及污水收集,防止乱排渗入地下污染水源。收集的污水可定期用于或菜园浇地之用。同时要求修建可防雨水的储粪场,以便存放粪污及进行下一步的粪污生化处理。同时也防止雨水冲刷形成二次污染。推广干清粪技术,达到干湿分离,粪尿分离。干清粪不但使污染物减量化,而且使固态粪便是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

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消除畜禽粪便污染的有效途径。一是对畜禽粪便堆肥处理,粪中有机物分解产热,使物料温度上升,促进水分蒸发,杀死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促进粪便干燥,成之为使用方便的肥料。同时,使其中对作物有害的物质分解,成为无恶臭、安全、能广泛流通利用的有机质资源。二是对畜禽粪便进行生物发酵法处理,就是把菌种加到畜禽粪便里,让粪便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实现好氧发酵而成为优质有机肥,并且消除臭味。微生物高温无害化处理技术可以彻底地杀灭畜禽粪便中的有害菌、虫卵。同时有益菌大量繁殖,作为有机肥田效果更好,是可用于无公害生产的高效优质有机肥。

2.案例分析

2.1养殖模式

某农户在其承包田附近将猪舍与蔬菜大棚建于一体(比单独建猪舍、蔬菜大棚节约投资),同时修建沼气池,饲料加工,仓储,人居房屋。其结构北面猪舍,南面是蔬菜大棚,二者空间连通。生猪散发的热量与蔬菜生长所需温度可以实现互补,猪舍产生的含氨气体等可被棚内蔬菜有效吸收,塑料大棚吸收阳光产生的热量也保证了生猪、蔬菜生长所需的温度。猪舍产生的污水根据需要可进入沼气池,反之亦可进入污水收集池。猪粪视需要可干清粪,亦可混入污水。沼气池排出的废渣液进入污水收集池混合后可泵送至农田浇灌,亦可用于棚内蔬菜地使用。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构成了循环经济形式,既卫生又环保。此模式数年来运行良好,很适合有此条件的农村养殖户。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鱼塘养鱼融入系统中。修建沼气池时要选择有经验的施工队,防止沼气池产生泄漏现象。

2.2特点:

2.2.1节约投资

猪舍顶盖用红砖砌拱,农村有经验瓦工可完成。盖上周边砌围墙,里边填土,厚度根据保温需要确定。猪舍和大棚共同利用一面北墙和一个顶盖。其顶盖结实、宽绰,有利于草帘,棉被的收放(可安装机械)操作。节约一墙和一棚顶。

2.2.2节省人工,提高效率

生猪饲养、看护与棚内蔬菜的除草、浇水、追肥、采摘、看护等管理在同一时间、空间、场地完成。如果规模合适可一人完成上述工作,既合理利用了人工,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2.2.3综合利用资源,生态循环发展

根据条件可在猪舍―大棚东、西选择一侧修建连通的饲料加工,仓储,人居房屋,从而实现人居、养畜、大棚蔬菜、沼气使用、农田管理在一个大系统中,既达到了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实现了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防治。

五、结语

畜禽养殖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又涉及相关人员的就业问题。应由政府负责协调环保、农业部门,制定污染防治政策和规划,处理好养殖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根据县域畜禽养殖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规模化养殖场少,大多数为微小型养殖户。各级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技术上鼓励和支持微小型养殖户利用自然条件走生态化养殖之路,发展资源循环经济。只有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才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要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使环境污染防治与畜禽养殖业发展双赢。

参考文献

[1]江希流华小梅张胜田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存在问题与防治建议环境整治.

第3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1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危害

1.1 康平县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康平县原来畜禽养殖场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规模化养殖场基本上均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有简易综合利用设施的企业仅占30%左右,大部分养殖企业无综合利用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而目前只将畜禽养殖粪便采用传统的堆肥方法进行简单处理,作为农家肥直接施入农田,其它废弃物随意堆放。

1.2 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1)污染空气粪便堆积发酵后,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污,恶臭造成的环境污染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附近群众的生活环境。(2)污染水质粪便的淋溶性强,尤其是氮、磷很容易发生淋溶损失,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体变黑发臭,并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死亡。(3)侵蚀土壤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不考虑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会使粪便大量堆积,造成土质过肥,直接腐蚀农田,使其降低或失去生产能力。(4)危害生物。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危害人畜健康。

2 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

2.1 保护环境预防污染意识不强

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任其风吹日晒和雨淋,造成恶臭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水质污染,人居环境恶化。

2.2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尽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颂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牲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其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权威性、强制性;另外也缺少统一处理畜禽粪便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尤其是对没有达到上述“办法”中规定存栏数的中小型养殖场的法律监控还是空白,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治理的管难以到位,尤其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监管不到位,造成畜禽养殖发展越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越突出的局面。

2.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不建全

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

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为了满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5月了《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管理办法》,2002年初又了《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畜禽养殖场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进行了具体要求,2010年底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技术依据。2013年11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处理的目的是要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对畜禽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1)土地还原。(2)堆肥法。(3)畜禽粪便饲料化。(4)高效厌氧发酵工艺处理。(5)废水生物化学处理。其中高温堆肥和高效厌氧发酵工艺处理,实践证明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方针。

3.1 发展清洁养殖畜禽规模化养殖

首先要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推广生态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要重视圈舍结构、粪污清理、饲料配比等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注重清洁生产,在养殖过程中降低资源耗损和污染负荷,从源头消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提高末端治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和“近零排放”。

3.2 推广污染防治技术

一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二要推广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提倡干清粪工艺,循环水清污,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三要实施绿色环保养殖,农村分散养殖户应发展以农户为对象,庭园为依据,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种、养、加工为产业的庭园生态经济,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四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要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受益人畜禽粪便、雨污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水货和堆沤、有机肥加工、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设施。

第4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畜牧养殖 生态环境 破坏 防治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51-01

近些年,威宁县高度重视畜牧养殖污染问题,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经过科学论证以及征求各乡镇办意见,编制成《威宁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方案》,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畜牧发展环保先行”的原则,对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工厂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为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威宁县畜牧产业局将重点做好区域内的畜禽养殖粪污防治工作及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工作,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全部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1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1 畜牧养殖对水资源造成破坏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不断发展,动物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各类畜牧养殖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这些粪便和污水往往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对地下水水源和地面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牲畜的粪便和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其中粪便污水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经过一系类的分解转化之后导致水质恶化,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人们和牲畜饮用了被染水源之后,很可能回引发多种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2 对土壤造成的破坏

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堆积在地表上,微生物能够自行分解一部分,剩下的进入土壤中。当畜禽粪便量超过了土壤的承受能力之后,会导致粪便不能完全进行发酵,粪便中的致病菌进入土壤后会影响到农作物生长。粪便无氧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盐类化学物质,导致土壤盐碱化,使土壤失去原来的功能,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1.3 畜牧养殖对大气造成污染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粪便自身所携带臭气就是一种污染物。粪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堆积发酵会产生大量氨气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到空气中后,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防治对策分析

2.1 注重宣传引导

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畜牧法》、《水污染防治法》和《畜禽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新技术,宣传施用有机肥的好处,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新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电视台、宣传标语以及微信等媒体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宣传效果。要把握重点宣传对象,进一步强化养殖场(户)的主体责任意识,促其自觉按要求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加快改善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

2.2 发展循环养殖模式

首先,建立完善的畜禽粪便收集网络。在动物养殖的主要乡镇建设畜禽粪便收集站,提高粪便的收集能力;其次,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发酵沉淀池等设施。积极发展沼气工程,提高养殖户自身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实现养殖+农业的循环养殖模式。散养农户建立积粪池,发酵后直接还田。大幅降低畜禽粪便乱堆乱放的比例,减少汛期雨水冲刷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最后,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种植、生态健康养殖、种养结合的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等技术和模式。

2.3 加强指导培训,提供技术服务

组织县整治办及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到外地学习,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收集、处理等设施,开展以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转变养殖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改造,切实提高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

参考文献

[1]试论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 和成云.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09)

[2]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 于云东,杨显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08)

[3]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 李国才,连国新.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08)

第5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区域;禽畜粪便;可持续发展;处理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日益的提高,在人们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所占得比例也逐渐增高,而这也使得我国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禽畜所产生的粪便不断增加,为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当前在我国农村区域内,在处理禽畜粪便上缺乏较为先进的防治设施、处理工艺的流程较为落后、粪便利用率和还田率较低、管理较为混乱、缺乏必要的技术人员以及资金方面的投入等,导致禽畜粪便不仅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者还有一些被直接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避免禽畜养殖业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下面文章就农村区域禽畜粪便处理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详细地探讨。

1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禽畜粪便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结构,对于禽畜粪便处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环境治理上,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所关注的重点主要放于城市污染与工业污染,对于农村区域因禽畜养殖业所造成的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国家环保部对于禽畜养殖污染防治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并对禽畜养殖业污染物排放 制定相关的标准,但对于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还未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要求。另外,我国农村部分区域内禽畜养殖以户养、散养为主,农户对于禽畜粪便处理重要性认识不足,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较为粗放,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仅对污染防治方面作原则性规定,其切实可操作性不是很强。禽畜粪便排放直接导致农村生活饮用水源、土壤、地表水体及农作物等均受至不同程度污染。

1.2养殖业布局不够合理,且粪便利用率较低

在禽畜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全局性的布局和规划,禽畜养殖场的规模建设没有完全纳入到统一审批管理中。在农村区域中,由于农民缺乏相应的技术引导与政策引导,通常将住宅附近、饮用水源或者村屯等一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作为其禽畜的饲养地,导致养殖场周围的环境与水源地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原本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此外,为了方便运输、销售与加工,很多禽畜养殖场已经逐渐从农区或者牧区转移到城市郊区,其中有的养殖场还和城镇以及居民区连为了一体,导致大中城市周围的禽畜养殖场较为集中,加速了其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

1.3处理工艺不够科学和完善,政府投入较少且监管力度较低

由于禽畜养殖污染物的浓度较高及排放标准中排放量的要求,若仅仅只是依靠工业化处理方式来进行防治的话,由于处理工艺不够科学和完善,所产生的治理费用较高,不便于后期的治理与应用、防治等。再加上由于政府对于这方面的投入较少,对当地的养殖业发展缺乏相应的监管方法,示范推广的力度较低等,使得其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达不到回收利用的标准。

2农村区域禽畜粪便处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加大禽畜粪便污染危害宣传,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通过网络、电台、报纸或者电视各种宣传媒体来进行养殖污染危害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且层次丰富的技术培训活动,加强生态文明理念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推广,促使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得以有效的开展,实现禽畜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等,作到综合利用,使其发展成为和农村区域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新兴朝阳产业。此外,还应结合我国地区间土壤的类型以及其种植的结构,来明确其养殖的规模等。

2.2合理进行科学选址及布局规划,切实落实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基于保护环境和统筹兼顾与科学发展的原则,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应对畜禽养殖场进行科学选址及布局规划。在选择禽畜场所时,应该着重考虑其周围是否有足够的土地及环境承载力来消化禽畜所产生的粪便,同时禁止在生活用水源保护区、医疗区、人口集中地段、风景名胜区、医疗区、文教科研区以及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区域等来进行禽畜养殖场所的建设。

综合评价环境影响,依据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序进行报批,在禽畜养殖场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落实禽畜养殖业污染物防治措施。其中针对畜禽废渣,应设置废渣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禽畜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湿及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害、污染。运输畜禽废渣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流失、防污染、防渗漏以及防遗撒等措施,合理处置清洗贮运工具的废水。另外,畜禽养殖场应保持环境整洁,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对于种养结合的养殖场,畜禽粪便,贮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2.3加大政府投入,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其发展中

禽畜粪便的处理工程是一项环境和能源综合治理的工程。在处理禽畜粪便时,可将其生产为有机肥,同时还可利用其所产生的沼气来发电和供暖。由于该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加大其资金及技术投入,这样才可更好地进行禽畜粪便的治理,促进禽畜业的持续长久发展。对此,对于这些实施禽畜粪便处理的养殖个人以及企业,国家应该予以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农信贷款、工程资金、贷款利率、养殖用地以及治理技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政府在补助养殖业时,应该重点对已建的禽畜养殖场进行治理,基于养殖场经济方面的具体问题,对其予以相应的经济补助及技术支持,这样在确保其处理的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还可确保养殖企业和个人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4增强监管,不断优化其工艺

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对当地禽畜养殖业发展加强监管,对于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禽畜养殖场应该对其实施相应的经济处罚或者限期处理的方式,而对于在环境敏感区域养殖场应该采取勒令关闭或者搬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禽畜粪便处理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监督,确保禽畜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对超标准及总量排放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提出限期治理建议,限期治理项目环保验收时,其验收内容中应包括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落实情况。

禽畜养殖场应通过再生饲料的制造、禽畜废渣还田(还田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有机肥料的制造以及沼气的生产等方式综合利用禽畜粪便。

禽畜养殖场实施种养结合时,还田利用的的畜禽粪便,应当经处理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经过处理的粪便在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前提下,可作为土地的肥料或土壤调节剂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农田等种植业土壤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对化肥的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经济作物的品质,提高其质产量和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禽畜粪便处理技术还有很多,大多均集中用于饲料、有机肥的制造、沼气化以及堆肥等,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均应从其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特点和其禽畜养殖场所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使禽畜粪便的处理环保化、现实化与群众化。通过综合利用将禽畜粪便变废为宝,同时还应在其治理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政府的投入,增强养殖企业间竞争。此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的市场运作模式,比如农牧结合或者种植结合的生产模式,将禽畜粪便生态还田,从而推动禽畜粪便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海霞,仇焕广,王金霞等.我国畜禽排泄物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6):59-64.

[2] 阎波杰,潘瑜春,赵春江等.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的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2):59-63.

[3] 巨天珍,王继伟,陈源等.兰州市农村畜禽污染以及对水体影响的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4(1):20-23.

[4] 王蒙,巨天珍,姚晶晶等.新农村建设中畜禽养殖环境管理与污染预防——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301-303.

第6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葫芦岛市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2-126-01

改革开放以来,葫芦岛市经济不断发展,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起来,给大众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目前葫芦岛市畜禽粪便年产量在200万t左右,大多数畜禽场粪便处理措施不当,给周围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如何在合理发展养殖规模的同时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各级主管部门都十分关心的内容,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现阶段基本情况

近年来葫芦岛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通过葫芦岛市统计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对全市的规模化养殖和散养畜禽进行了统计调查,通过调查分析,2008年葫芦岛市畜禽养殖基本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数量上肉禽数量为最多,其次分别为蛋禽、猪、肉牛、奶牛。葫芦岛市散养养殖量大于规模化养殖量,而散养的养殖户大部分没有采取污染治理措施,畜禽养殖业成为城镇郊区和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 葫芦岛市畜禽养殖业的排污状况

1)葫芦岛市畜禽粪尿年产生量。根据畜禽养殖产污系数,计算得到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各类畜禽中污染物年产生量依次是猪>鸡>牛,分别为83.4、59.9、24.3万吨,猪粪便占全部畜禽粪尿总量的50%。

2)葫芦岛市畜禽粪便中COD、氮、磷量。根据畜禽的排泄指数和畜禽粪便中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畜禽粪便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葫芦岛市2008年COD产生量约为5.35万吨,总氮的产生量为1.08万吨,总磷的产生量为0.47万吨。

3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1)养殖粪便对水体产生污染。畜禽粪尿的处置不当使其极易进入水体中。比如上海市环保局2000年的统计,该地区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的比例高达25%-30%。根据保守数据计算,葫芦岛市畜禽粪尿流失量为25.1万t,其中污染物COD达0.8万t,总氮达0.16万t,总磷达0.07万t,大大加重了地表水和次级河流的污染,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导致水中水生生物的死亡。

2)畜禽养殖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养殖场的场地、贮粪池及污水处理站等会产生刺激性的恶臭异味,这类恶臭气体主要成分为氨、硫化氢、粪臭基硫酸等。恶臭气体处理不当达到一定浓度,会影响视力;对人的中枢神经产生障碍和病变,引起慢性病;严重时引发急性病。畜禽养殖场释放的粉尘携带数量和种类众多的微生物,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场址周边居民的健康。

3)畜禽养殖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由于畜禽饲料中添加铅、铜等重金属以及抗生素、动物生长激素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的使用,使得许多未被畜禽吸收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环境,也使土壤质量下降,致使作物根际土壤环境恶劣,一些浓度大的污染物会富集于果实中,人或其他生物食用后,影响其健康甚至中毒。

4)畜禽养殖对生物的危害。不少养殖户为了追求养殖利润,减少场地投入,过密化饲养成为畜禽疫病多发的重大安全隐患。如今禽流感的高发说明了:很多动物传染病可以传给人类,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威胁。而养殖过程中许多添加剂的使用、养殖密度过大、许多养殖户的卫生管理工作做不到位、养殖区位置不当导致周边环境污染等因素都会造成疫病多发,造成养殖户的利益受损,对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4 葫芦岛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工作。养殖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飞速发展,而各部门对其缺乏足够的管理工作,很多养殖大户的排污问题严重而未得到很好的治理,造成农村环境质量的日益下降。因此,从政府角度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建立健全机制,把正面引导与整治惩处结合起来,把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结合起来,形成畜禽养殖排泄物标本兼治的强大合力和持续动力。环保、农业等职能部门和乡镇场(村)基层政府,要重点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等监察工作。

2)场址的合理布局。养殖场场址应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远离人口集中地区、水源地,已建在水源保护区周边的养殖场全部进行搬迁或建议当地政府对其进行关停,养殖场不应设于陡坡上,避免地面径流对其造成影响。养殖场选址要考虑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以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

3)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养殖业造成污染的很大原因在于农牧脱节,没有足够的土地消化粪便和污水,产生土地环境负担过重或者无法消纳的现象。实现农牧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养殖场固体废物采取自身消化和综合利用措施,杜绝其外排;处置措施符合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粪便是建设沼气池非常好的原料。养殖污水中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农灌水,使饲料-养牛-肥料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既能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又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第7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1.1项目概况

该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占地220亩,年出栏10000头仔猪(常年存栏5000头)。购进种猪饲养6个月后分批配种,约114天后产仔,仔猪喂养3~4周奶水,育肥15周左右出栏。(该公司饲料加工生产线项目暂未实施,饲料由总公司配送,)

1.2环境影响

1.2.1大气环境影响

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主要来自于猪场产生的恶臭气体(猪体味、栏舍气味与粪便污染、败坏的饲料和死亡的猪只以及猪场中含蛋白质的废弃物的厌氧分解)。

1.2.2水环境影响

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于猪场生产废水(包括猪只的粪尿、猪舍冲洗废水等)、员工生活污水等,所排废(污)水以有机污染物为主,不含有有毒化合物。

1.2.3声环境影响

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噪声主要是运行过程中设备产生的设备噪声、运输噪声和动物鸣叫产生的噪声等。

1.2.4固体废物

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固废主要来自于猪舍中猪的排泄物(干粪便一天排5吨),猪场的病死猪只、污水处理站排出的污泥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

1.3环境保护措施

1.3.1废气污染治理措施

对于项目运行时产生的恶臭气体,养殖场区内主要通过加强管理、文明作业、加强舍内通风、及时清理和冲洗等几个方面入手。

1.3.2废水污染治理措施

废水采取的治理工艺.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废水处理、污泥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50t/d。沼液通过提升泵进入叠螺式压滤机,压滤后的滤后水进入集水池,沼渣作为农田堆肥。集水池内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废水经过充氧的混合液浸没全部填料,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

螺茨风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曝气系统进入池内,供给微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并起到搅拌和混合的作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废水得到净化。废水在接触氧化池中停留一段时间后自流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后的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接触氧化池,补充流失的生物菌种量。泥水分离后的废水进入中间池通过中间水泵进入砂滤池和吸附池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进入消毒池消毒后排放。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进入叠螺式压滤机压滤脱水,脱水后形成泥饼作为农田堆肥。压滤水及反洗水均回到沼液池重新处理。

1.3.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对产生机械噪声的设备进行减震处理,减少设备振动噪声;(2)在建设项目场区及场区周围加强绿化植树,以提高吸音隔音的效果。

1.3.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该项目运行时产生的粪便用于沼气发电,沼气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病死猪只用安全填埋坑进行处理,并在有资质的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安全填埋坑的选址应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中对填埋场场址的要求;水处理污泥作为农田堆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1.4环境监测结果

1.4.1废气监测频次及监测结果

监测频次:沿厂界布设2个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恶臭气体排放厂界浓度最高点),每天采样4次,监测2天。监测结果:南厂界东测点和南厂界西测点无组织排放臭气浓度均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臭气浓度(无量纲)≤70标准限值(一次最大监测值)。

1.4.2废水监测频次及监测结果监测频次:在沼液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三个点位处每天分别采样3次,连续监测2天。监测结果见表1:厂区排放废水浓度均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表5中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1.4.3噪声监测频次及监测结果

监测频次:沿厂界布设4个监测点位,昼间监测1次,监测1天。监测结果:项目厂界噪声均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1中1类标准,即昼间厂界噪声声级≤55dB(A)。

1.4.4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结果

固体废弃物经妥善处理后,对项目区及项目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2结语

第8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一、工作目标

2012年底前,禁养区内基本实现禁养目标;限养区内畜禽饲养总量得到控制和消减,原有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畜禽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

二、工作任务与工作责任

(一)开展全市畜禽养殖企业调查

对全市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全面调查,详细列出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内畜禽养殖企业名单、详细地址、规模、养殖种类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基本情况,编制荥阳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

完成时限: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年8月31日前完成规划编制。

责任单位:市畜牧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企业制定具体的关停或搬迁计划,逐步实现禁养目标。

完成时限:年4月10日前制定出详细关停搬迁计划,年底完成禁养目标的50%,2012年底完成禁养目标。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开展全市畜禽养殖业综合整治

1.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畜牧局

2.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关停或取缔。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督促规模化养殖场经营者,按照规定申报登记拥有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以及正常营业条件下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发放排污许可证,加快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4.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建设、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12年,畜禽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市畜牧局

5.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或未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养殖场,市畜牧局不应办理生产经营许可或验收,市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环保、工商、电业等部门不应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市畜牧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环保局、工商局、电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此项工作由荥阳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统一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负责协调落实本辖区和本单位具体工作,人员名单于年3月底前报送荥阳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及时制定本辖区、本部门的工作方案,于年4月10日前报送荥阳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

(二)依法行政,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完成。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企业实施关停、搬迁、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明确告知企业关停、搬迁、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的时限、要求以及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第9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 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污染,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纳人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必须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l我国畜禽养殖业概况

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增大,分布比较集中。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的在全国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南等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o%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

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国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由于上述畜禽养殖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迅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严重影响了城郊环境和居民健康。

2畜禽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问题

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畜禽养殖场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转基因生物污染。目前,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城市郊区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2.1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畜禽排泄污染物包括从畜禽体内排出的有害气体、粪便及其分解产生的臭气以及体表掉落的毛屑、绒毛(羽毛)等。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l9亿,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甚至超过4倍。中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达到0.49(<0.4为宜),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已经超过0.49,达到较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畜禽场大量的粪便和垫料分解产生的H:S、NH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畜健康,而且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2.1.1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迅速腐烂发酵,产生HS、NH3、胺、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种有毒有害物质。氮沉降是构成当前环境危害的重大因素,它可造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导致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据测算,在饲养100头母猪的猪场内,一年通过蛋白质给猪饲喂14氮,其中7.5t会随粪便排出而成污染物。1992年英国NH,排放量达630万t/a,其中畜禽养殖业占85%。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氮最多,它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2.1.2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便淋溶性极强,若不及时处理,便通过径流污染地表水,进而通过土壤渗滤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N、P、K、ss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恶臭。

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集中排放,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水中N、P等营养物促使水体富营养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氮浓度增高,例如北京市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中BOD含量每年为3O万t,为该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中BOD含量(1O万的3倍;仅有不足3%的粪尿等废弃物在排放前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距地面100m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地下水水体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1.3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主要的消耗途径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畜禽粪便中含有的N、P、K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还田,反而起不到肥田的效应,作物会“疯长”,使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对上海市郊207个乡和l5个农场关于使用畜禽粪便负荷量的调查表明,约有27.3%的使用地区,其负荷超出了农田环境的消化能力,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威胁。

2.2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的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胎粪)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2.3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我国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南方一些地区,经常用发霉的粮食喂养畜禽;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场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物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3.1加强立法与管理。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