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猪的生态养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养殖模式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传统规模化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生态猪养殖模式应运而生。生态猪养殖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使养殖数量和养殖效益达到同时提升的效果。
1生态猪养殖技术分析
1.1生态猪饲料控制
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提高猪的免疫力,需要尽量选择天然猪饲料,保障猪长成后的肉质,在此基础上防止猪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疾病扩散,影响生态猪饲养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在猪场周围建立农作物区域,以猪的排泄物对农作物施肥,天然化肥可提高区域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进而实现生态循环。
1.2注意生态猪饮水控制
水质对于猪的生长十分重要,其不仅会影响到猪的健康,且会影响到猪的肉质。因此,在实行生态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猪引用水的来源,进而不断提高猪引用水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井水作为猪饮用水的水源,井水为地下水,水源会不断流动,且水中所含杂质较少微生物较多,可以有效提高生态养猪的质量。如果猪场周边无法开设井口,可以选择河流水,河流水必须为流动水,且在应用前需要进行水质监测,确定河水是否受到污染,但河水中所含杂质较多,且微生物对比井水较少,需要在猪引用前添加少量维生素,使水资源满足生态猪养殖的要求。
1.3生态猪环境卫生控制
在生态猪饲养的过程中,环境卫生控制尤为重要,其不仅是提高生态猪效益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生态养猪的基础。因此,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必须对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的控制,且猪场必须保证干净卫生,以此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养猪场中的猪舍卫生环境控制需要重点关注,保证猪舍内部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以此防止细菌滋生影响猪生猪的生长发育,进而为生猪的生长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在环境卫生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猪舍地面的污水,在通风换气的基础上防止猪舍内出现异味,以免生猪染病。
1.4生态猪粪便处理
生态猪养殖过程要做到生态化,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生态猪粪便进行处理。如利用沼气对粪便进行二次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猪肉品质,也可以在粪便中加入有机肥堆肥发酵剂,将粪便进行发酵,使粪便实现循环利用,为农业提供帮助。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变废为宝”,且可以将猪的排泄物有效利用,不断提高生猪的生长质量,解决了饲养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
2生态猪养殖模式分析
2.1应用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可以结合地区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地区的生态发展,且可以实现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立体养殖模式应用过程中,需要将态循环模式的优点充分发挥,在实行循环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养殖效益。例如,根据实地情况采用混合养殖的方式,在该模式应用前需要对地区进行细致调查,然后实行立体养殖,如以“生态猪、沼泽、果园”的形式完成生态循环,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实现生态养猪成本的最小化,促进养殖业发展。
2.2应用林下养殖模式术
林下养殖模式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借助林业资源,但需要控制生猪数量,以免对林业造成破坏,发挥出天然林地资源的作用,以此提高猪肉品质。对猪肉品质的提升更大,但是要控制合理的生猪数量,不要破坏林地自然的生态环境。应用林下养殖模式术需要选择天然林,保证放养地周围不存在污染区域,或者可以选择不容易遭受生猪啃咬的经济林地,提高生态猪的养殖效益。在确定好放养地后需要搭建简易猪舍,猪舍及放养地需要用利用围栏,防止生猪走出放养区域。
2.3生态放养技术
传统饲养模式场地有限,且会降低生猪的免疫力,而生态放养技术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提高饲养效率。例如,将生态放养技术与种植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猪肉品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提高生猪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品质,这样的技术符合当前我国的需求。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农业减排;措施;建议;安徽宣城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31-02
宣城市属典型农区,畜牧业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区位优越,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其污染防治措施远远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未经深处理的大量畜禽粪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搞好农业源减排工作已成为现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 规模化及专业户畜禽养殖现状
据统计,2012年全市现有规模化及专业户畜禽养殖场2 982家,共有19家畜牧业企业进入了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其中,和威、太阳、五星、华卫、立大5家企业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农业源减排统计的分别为:肉鸡出栏8 193.2万只,蛋鸡存栏213.4万只,生猪出栏51.4万头,肉牛存栏1 673头,奶牛存栏221头(表1、2)。
2 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排放现状
据统计,2012年全市现有规模化及专业户畜禽养殖场COD和氨氮排放总量15 557.23 t(表3),规模化养殖企业中工厂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场家11个,处理粪便34万t,传统堆沤场家3 718个,处理粪便248万t。
3 农业源减排的具体措施
3.1 推广高效、集约、生态畜禽养殖技术
3.1.1 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积极开展发酵床适应性研究,集成组装配套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设新型养猪专业合作社、发酵床生态养殖示范场。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培训发酵床养殖技术,发放《安徽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丛书》《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图册》《肉鸡标准化养殖技术图册》。共推广发酵床养殖约50余户,推广面积3.41万m2,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另外,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正在大力推广畜(禽)—沼—鱼—果(菜)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养殖普及率达50%以上。
3.1.2 推广“生猪336生态循环养殖”等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模式。该模式指以自繁自养为主,户均饲养30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30 m3沼气池,年可饲养商品猪2批,每批150~200头,全进全出,可实现效益6万元。在小型规模养殖场中推广“生猪336生态循环养殖”,实现养殖环境明显改善、粪污有效处理,收入显著增加。
3.1.3 推广种(林、果)养结合生态养殖。以循环经济理念着力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把畜禽养殖排泄物的资源化与种植企业(林业、果业)的“沃土工程”结合起来,鼓励规模养殖企业与种植企业(合作社、场、户、林场、果园)开展联合,利用土地吸纳粪污能力,实现养殖规模与土地处理能力平衡。
3.2 全面实施联户及大中型沼气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37处,规模化养殖企业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12个,其中有5家企业利用沼气发电;五星公司700 m3沼气,发电机容量80 kW,正常使用每天发电720 kW·h。同时,要求规模养殖场(户)必须沼气配套,进行粪污处理,做到了达标排放,同时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各级畜牧、环保、农村能源等部门都大力扶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的申报及实施。
3.3 加大督查工作力度
自2011年首次将农业污染纳入减排工作考核范畴,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督促各相关单位加强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畜牧部门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切实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物处理能力,全面组织实施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针对畜禽养殖企业,实行严格的养殖准入审核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推进畜禽规模场(小区)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推进养殖企业实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污收集-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全过程综合治理。
3.4 合理安排减排项目
按照畜禽养殖农业源减排要求,有序安排农业源减排项目。2011、2012年,宣城市共安排畜禽养殖企业农业源减排项目33个,2011年已全面完成减排任务,针对养殖现状,坚持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核算”的工作机制,会同环保部门对农业源减排项目开展联合督查,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指导企业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县、市、区,及时通报当地政府。
3.5 加大投入,有序减排
对已经存在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求其加大投入,限期完成污染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对没有达到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可以采取以下2种处理方式:一是限期治理。若在规定期限内治理不达标即予以取缔,以彻底消除畜禽养殖废物排放;二是集中治污。将分散的非规模养殖场集中起来,使养殖场壮大形成规模,把分散投入的治理资金集中用于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切实实现污染减排。
4 农业源减排工作的建议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统一规划农业生产区和生活区,统一规划畜禽养殖小区,改变农村人畜混居的现象。要根据养殖场周边农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确定养殖规模。对超出环境承受能力的养殖区要落实禁、限养措施,养殖场点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养殖场与居民区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1-2]。
4.2 明确重点减排项目
农业减排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围绕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推广、农业资源集约化综合利用等循环农业的相关内容,明确一批重点减排项目,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工程。
4.3 加大资金投入
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近年来宣城市在沼气工程建设、畜牧标准化、生态农业等项目上得到了国家和安徽省的大力支持,但在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业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政策空间,必须抓住机遇,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的政策支持;要充分发挥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增加污染减排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在农业污染减排项目上也要加大力度[3-4]。
4.4 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减排是“十二五”农业部门一项新的工作,已纳入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任务重、压力大、必须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认知度和参与热情,营造共建氛围,形成强大合力,使农业源减排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5 参考文献
[1] 徐勤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10):157.
[2] 肖清.浅谈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211-212,238 .
根据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全省构建了标准化集成技术指导员和推广员队伍,其中生猪、家禽和草畜三类畜禽品种的技术指导员268名,由各市县推荐,主要履行跟踪畜牧科技最新成果,评估各地畜牧技术应用水平,制定本地畜牧技术推广计划,培训和指导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人员由县乡技术人员组成,主要是了解和收集养殖户科技需求,面向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为提升队伍服务能力,加强了对指导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撑工作。2013年以来举办了3期畜牧技术指导员培训班,按照不同的服务方向,以标准化规模养殖集成技术为主要内容,突出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了系统和全面培训。近期,又结合全国基层农技人员推广补助项目,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提升性培训,重点培训新时期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和全国畜牧总站组织集成的类畜禽养殖及无害化处理主推技术。同时,还不定期向指导员免费赠阅畜牧手机报和定期寄送《饲料与饲养》杂志,及时为指导员提供技术服务与技术指导,提高系统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在畜牧生产的关键时期,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都重大技术指导,通过文件、短信、手机报、网络等多种形式技术指导性意见。为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尝试建立技术指导员队伍QQ群,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技术交流。2013年以来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种猪测定成果会和电子交易会,参加中国畜牧科技成果展和华东畜牧展,开拓科技人员视野,增强服务本领。
二、推广三大类技术,努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和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需要,提出了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集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重点推广三大类技术,即标准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按照规模化是基础,标准化是方向的思路,结合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全省共提出六大畜种65项标准化养殖技术,2012年推广了24项技术,2013年重点推广17项技术。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集成技术知晓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为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2013年以来,安徽省继续将生态养殖技术作为推广的重点,在推广生猪生产336模式和发酵床养猪、养殖肉禽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模式。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信息管理技术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结合安徽物联网试点省的实际情况,2013年安徽省率先在奶牛、生猪、家禽上推广信息管理技术,全省建立了奶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以奶牛个体识别技术为支撑,集成繁殖、饲喂、产奶量管理和兽医技术专家系统,为奶牛场提供集成管理和技术方案。良种信息化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种猪登记和可追溯系统的《安徽省种猪良种登记平台》软件设计,已完成招标。奶牛管理软件和生猪良种登记平台将在全省40家核心奶牛群选育的规模奶牛场和省级发证的种猪生产场安装使用。举办了首届种猪电子交易拍卖活动。家禽上重点推广全自动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全省建立三大类技术示范点100多个,“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信息管理”三大类17项主推技术推广应用面达到45%以上。
三、着力促进四个转变,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畜牧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科技进步。全省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通过认真贯彻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努力拓宽畜牧业技术推广范围,促进畜牧技术推广由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的转变,由物的推广向人的技术推广与应用的转变。全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就。规模化养殖比重由2012年的61%,提高到64%。畜牧业养殖设施化率明显提高。粗放的养殖方式正加速向标准化养殖方式转变。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内质不断提高,养殖企业正在加速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的华丽转身,养殖场主加速向养殖企业家转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产业集团正在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的提质增效。成功举行了第四期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工作,抽测种猪130多头,33头种猪取得测定成绩。组织开展了优秀种猪进行电子展示与交易,是我国在种猪测定及种猪拍卖领域的首次尝试,为种猪的交易积累了经验。
四、牢牢把握畜牧业科技发展方向,努力打造立体化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按照夯实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激活市场性技术推广服务,引导互技术服务的思路,安徽省着力打造立体化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主多元科技服务体制正在加速形成。2013年,深入组织了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学习和宣传贯彻活动,将全省畜牧技术推广系统依法做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技术服务的形式。认真做好公益性的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为加快培育新型技术服务主体,2013年,在省农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门力量对合肥德林生猪托管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且召开了猪场托管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为主题的座谈会,着力推广托管模式,促进畜牧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的分离,提高现代科技理念和经营理念与养殖生产的结合。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加强与科研院所、产业技术体系的对接,引导和鼓励科研力量与推广体系的融合,满足不同层次的养殖主体的科技需求。
一是做好前期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对汉中市准备申报标准化示范场的养殖场进行前期摸底审查。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及时组织各县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全市“百强养猪示范场”负责人,开展畜禽标准化创建活动、动员培训,就《汉中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指南》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各县、区和各示范创建单位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汉中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带动汉中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抓指导、强培训、重服务
汉中市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提升畜牧业转业升级的一个阶梯。提出的“255”倍增生猪规模化养殖计划,全市新增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482户,达到6562户;其中千头以上养殖场增加21户,达到350户,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增加3户,达到12户。全市规模场生猪出栏占总出栏的61%,较上年增加2.4%。开展百场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通过调研摸底筛选出100个规模养殖场作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通过媒体和汉中农业网对其建设规模、饲养量进行排序公示,并得到市级财政资金的有力扶持,极大激发创建工作的热情。为加强锻炼培养干部职工,提高工作热情和技术服务能力,发挥技术单位的技术优势,分别成立了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牛羊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四支技术服务组,由高级技术专业人员带队,深入农村给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承担项目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给农民群众提供了便民服务。技术服务组先后为市直机关工委、市农业局、市委办、市水利局、市老干局、市扶贫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处等单位和西乡、汉台、勉县等有关县(区)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十多期,培训人员近2000人,发放科技资料近万份,发放科技教材200多册,解决了全市畜牧生产中许多实际问题,赢得了农民的广泛赞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畜牧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三、创新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一批现代化、标准化的养殖场、养殖小区相继建成投产,并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型、企业带动型、协会牵头型、项目推动型、农户联建型”五种发展模式,畜牧产业化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得到较大转变。实行品牌战略,狠抓无公害、绿色产地、产品认证,注册了“汉中黑珍珠土猪肉”“朱寰牌生猪”“无抗饲料”等畜产品商标。加大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汉中市现代畜牧业的科技水平。用高科技装备武装畜牧产业发展,用科技水平提升产业发展。引进新的养殖理念和新的科技成果,推广自动饲喂新系统和无塔自动供料系统。从养殖场设计规划到圈舍设备,再到粪污无害化处理,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汉中市通过“百场创建、千户推进”活动,以标准化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汉中市畜禽标准化工作建设。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兽医实验室建设项目、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畜牧产业化建设项目、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一村一品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养猪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畜禽良种化入手,抓全市畜禽种源建设,借助国家农业部良种示范体系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水平高,技术和资金雄厚,管理规范的种猪场和种猪供精站、点,全面普及和提高畜禽良种化的水平,为汉中市畜禽良种化提供支撑。抓生产技术管理和制度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百场示范创建,督导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工艺流程,并通过政府行为向畜禽示范场派驻畜牧兽医技术监督员,用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管理。要求防疫制度化、防疫标示明确、管理制度上墙、创建文本规范,制度完善健全。全面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大环评力度,取缔无证化经营行为,提高准入制门槛。对饲料添加剂和违禁药品使用监管力度,定期督导检查,确保畜禽食品上市安全。
四、加快畜牧业转型,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
强战东高中毕业后,到太原市一家摩托车经销部当推销员,由于表现出色,深得老板的信任。学到技术后,他于2000年回到家乡自己搞起了摩托车经销,由于头脑灵活、诚信经营,强战东收获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强战东天生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他看到了吉县发展苹果产业的机遇,在经销摩托车的同时,还承包了20亩果园、3600亩生态林地,搞起了多种经营,并做起了兼职经纪人。吉县是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吉县苹果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县栽培面积达29万亩。强战东承包的果园也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但他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吉县苹果品质逐年下降,导致经多方求教专家,终于找到了有机肥匮乏的症结。近年来,由于封山禁牧,吉县牲畜养殖数量急剧下降,有机肥源不足,这一现象已制约到苹果产业的发展。强战东认识到,有机肥的供应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由此萌发了探索生态种养的现代农业模式。
2006年,强战东创办了吉县天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由于科学管理,精心经营,现已形成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养殖规模,成为临汾市较大的生态养殖企业。
2009年,强战东多方筹资800万元,组建了集养殖、果园、生态林开发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型综合性养殖企业,探索出了“畜-沼-果(林)”的循环经济模式。公司现有养殖基地30亩,圈舍面积3000平方米,存栏能繁母猪180头。公司坚持自繁自养,坚持品种是基础,饲管是保证的原则,以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饲养方式,程序化的防疫消毒,为生猪提供安全有效的生长发育保障。存栏商品猪保持在2000头以上,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年经济效益一百多万元,带动了中垛乡乃至全县的生态养殖业快速发展。
强战东致富不忘家乡人,他以自己的养殖场为基础,将自己的生猪养殖技术和经验无偿地传授给村民,并积极扶助农村困难户养殖良种瘦肉型猪。在他的带动下,中垛乡很多农户从事生猪养殖业,使该乡养猪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走上养猪致富道路。
对于个别特困户,强战东不但给他们传授种养技术,而且还把仔猪赊给他们饲养。中垛村村民强连成家庭生活困难。为了帮助强连成脱贫,强战东一方面送去资金和仔猪,一方面手把手向他传授养猪知识,经过两年的努力,强连成不但摆脱了贫困,而且还发展了一个小型的养猪场,年产值十多万元。现在以中垛为中心的生态养殖迅速发展,形成了每户几亩苹果园、几头猪、1个沼气池的“小规模、大群体”生态种养循环圈。中垛乡现在猪存栏量超过12000头,新建沼气池六百多个,由于有机肥源充足,种植的苹果品质也大幅提升。
强战东时刻关注政策走向,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特别是对生态农业的扶持鼓励措施都让他大受鼓舞。2012年,他又筹资1800万元,对养殖场进行扩建,新增猪舍8000平方米,引进了杜洛克等优良品种,建立牧草基地3000亩,使养殖场成为设施齐全、工艺先进的现代企业。在建设规划中,他特别设计了一百余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投产后产生的沼气不但能满足企业使用,还可为一百多户村民提供清洁能源。目前,企业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一个现代化、生态化、产业化的生态养殖企业正在成为牵动中垛农民致富的强大引擎。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贫困山区畜牧业与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不仅满足了农户的自我消费,同时还能增加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畜牧业对于改善山区群众生活质量、满足市场供给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猪肉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2大基础产业之一,更使得养猪业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对提高山区养猪经济效益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山区;畜牧业;养猪;经济效益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上涨,造成牛羊肉、水产品、鸡鸭等其他肉类食品价格上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展养猪业生产,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物价、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山区贫困落后、地理位置偏远,发展山区养猪业、提高山区养猪经济效益对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深远意义。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养殖项目
要根据山区的具体情况,遵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择优发展”的原则,合理布局养殖项目。重点发展生猪生产,从而解决区域内肉类食品自给问题,满足自我消费,发展以牛羊商品生产为主,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要逐渐从传统的家庭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方式转变,走“公司+养殖大户+农户”的路子,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养殖大户及龙头企业。养猪场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与环保要求,努力发展生态养殖。山区种植以果树为主,因此,探索发展“猪一沼一果”生态养殖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养猪场的选址可以建在果园旁,这样做到“农牧结合,种养平衡”,有效利用猪的排泄物,使其作为果园所需的有机肥,做到无害化处理,确保生猪养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加大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
贫困山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造成生猪生产呈现高存栏、低出栏、高消耗、低商品的传统生产状况,因此在实践中应积极组织基层畜牧科技人员、兽医员、养殖户等开展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让养殖户也能掌握生猪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从而提高养殖水平,逐步走向专业化,为规模化养殖做好技术支持。
3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由传统的家庭分散饲养向规模化养殖方式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积极采用现代生产工艺。在配套设施的使用上,可适当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定位栏、产床、保育床、通风系统、自动饮水装置、消毒机等现代养猪设施,从而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在技术方面:要努力提高猪的繁殖力,保持公母猪的繁殖状况。喂以适当的青饲料,青饲料的来源要确保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实行精青饲料合理搭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要保证母猪泌乳期间的采食量,尽可能减少母猪的体重,降低背膘的损失,增加产奶量,不仅提高了仔猪的生长速度,同时也提高了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群的料肉比。饲料费用一般占养猪成本的70%~80%,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可以有效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在生产实践中,选取适合猪各个生理阶段营养需要的全价饲料,努力可以提高繁殖力,提高受胎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生猪补铁技术。哺乳仔猪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每日需要铁量7~15mg,但是从母乳中获得铁的量只在1.0~1.3mg,远远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不能及时补铁,从而导到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疾病,从而降低仔猪的育成率。
4推广使用优质饲料,提高饲料营养经济
饲料是养猪生长中最大的成本,在养殖中能否获得优质价廉的饲料,是决定养殖经营成效的关键。为提高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一般可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自配饲料,借助计算机,灵活运用饲料标准、科学选用饲料原料,推广使用优质饲料,发挥猪的生长潜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利用“氨基酸长肉快”等优质预混料和饲料添加剂配合全价饲料,添加氯化钠、碳酸氢钠等电解质,促进采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保证生猪的生长速度。
5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养殖生产健康发展
托起村民致富梦的女强人
说话做事干脆利落,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泼辣的性格中透着一丝锐气。作为白手起家带富家乡的创业精英,龙窑村会员小组副组长、村妇女主任杨璐兰有着别样的人生故事。
和许多普通女性一样,45岁的杨璐兰在平凡的生活中扮演着妻子、母亲的角色,演奏着柴米油盐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缠的事。命运女神并不对她垂顾。因大女儿智障,杨璐兰生了二胎,做木工的爱人从四楼坠伤,家里日子过得结结巴巴,捉襟见肘。然而倔强的杨璐兰硬是坚信穷不生根,富不天生。谁说女子不如男?2009年春天,村里有40亩鱼塘发包,杨璐兰当机筹资10万元,一次性买断塘面30年经营权。从此,在做好村组工作的同时,杨璐兰没日没夜地扑在水产养殖上。
她到兴化大营养殖区拜师学艺取真经,请来养殖高手现场指导当师傅,边干边学苦攻科学养殖关。一番摸爬滚打下来,杨璐兰竟然成了得心应手的水产养殖行家。2009年小试锋芒,杨璐兰掘了第一桶金,当年赚回了投资成本还有盈余。村民看到杨璐兰搞水产养殖生财有道,心里都热了。杨璐兰走家串户,热情地为大家提供市场行情和科学养殖的经验。2010年,她带动23户村民,发展养殖水面1570亩。杨璐兰趁热打铁,自家投入110万元,又扩大养殖水面120亩,三年内实现了由淡水鱼纯养到鱼蟹混养再到鱼虾蟹混养的“三级跳”。2012年,杨璐兰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一举获利80万元,普通农家女惹得城里人把眼珠子都凸出来了。
作为村会员小组副组长,杨璐兰的梦想很具体,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在龙窑村,杨璐兰热心帮带村民致富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她是乡亲们有口皆碑的“好大姐”。全村现有水产养殖户51个,养殖水面达2670亩。养殖户们提起杨璐兰,没有不把她当成家里人的。不管谁家养殖上需要帮一把,杨璐兰二话不说,总是不折不扣去尽力。村民邵荣发曾因经营不善负债数十万元。在他举步维艰、一筹莫展的时候,杨璐兰主动登门做工作,帮助他筹措资金,2010年发展养猪100多头,开发10亩鱼塘养虾。邵荣发养殖过程中遇到难处,杨璐兰总是不请自到,比自家的事还要上心。说来真是奇迹,短短三年,邵荣发还清巨债一身轻。他逢人便说:“不是杨璐兰,我一辈子也跳不出债圈,过不上舒心的好日子。”
女大学生当起现代“养猪王”
文文静静,说话轻声慢语,似乎仍未褪去文质彬彬的大学生气质,这是笔者对陈晔的第一印象。第一眼看去,她与笔者想象中的华泰生猪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她就是一位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女大学生创业新星,是一个年饲养生猪3万多头,带动全村208户农户走上规模养殖之路的现代“养猪王”。
2011年初,毕业于淮海工学院环境艺术系的陈晔,在人生的坐标图上,为自己画上了关键的一点。她放弃生活待遇优厚的白领岗位,放弃富二代的优裕生活,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陈晔说,并不是一时心热冲动,农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创业照样大有可为。经过反复调查和深思熟虑,陈晔在父亲的帮助和市镇领导支持下,与省农科院和大丰市农委、市畜牧兽医站的专家们“攀亲结缘”,在龙窑村创建了华泰万头生猪养殖场。
一切都从零开始。小陈正是用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责任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地圆着她的现代“养猪梦”。从千方百计筹资1000多万元,几经周折在龙窑村征地110亩,到终于打下施工第一桩。2011年7月,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养猪场破土而出。13幢高标准猪舍、化验室、兽医室、消毒室、仓储以及办公设施等一应俱全。创业难,女子创业更不易。在筹建猪场的160个日日夜夜里,在苦攻科学养殖技术关的艰辛跋涉日子里,陈晔几乎没有吃过一顿舒心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人累瘦了,脸晒黑了,这个执着的女孩为了她的创业梦,简直是在拼命。
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养殖业的根本出路。在养殖专家精心指导下,陈晔打破传统养殖模式,建成了从良种培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治到生态化养殖的产业链。她带领技术人员潜心攻关,在省内独创培育出杂交新品“巴本精品黑猪”,因肉品好、生长快,在市场上十分抢手。2011年下半年所进的150头种猪,当年产崽猪近2000头,选育二元母猪600头。
陈晔十分注重应用现代科技放大生态养殖优势,不断提升万头猪场的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当问及占地110亩的猪场竟没有一点腥臭味的秘诀时,陈晔说,这是实施“零排放”,猪、沼、鱼、粮(蔬、果)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结果。为培育精品瘦肉型黑猪,陈晔想出了开辟牧草园的创意,让成群结队的小猪在草坪上奔跑戏耍,欢快生长。这种生态猪出栏时价格高出市场三成,仍然供不应求。“猪―沼―鱼―粮”生态养殖体系,促使“繁育优质品种―高效生态养殖―绿色食品”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不断趋于完善,推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2012年,合作社被江苏省农委评定为江苏省畜禽养殖六项创建示范试验场。
目前,华泰生猪专业合作社成员已由当初的56户增加到208户,饲养量达3万多头。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大棚蔬菜250亩,水稻种植400亩,带动水面养殖1000亩,饲养鸡鸭1万多羽、山羊1000多只。合作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经营服务,把生猪养殖培育成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2年,合作社208户参股者年纯利5万~10万元。仅此一项,使“盐城养殖第一村”龙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创业两年不寻常,惊人一跃咋实现?陈晔深知这一切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生她养她的这片老区热土。因此,如何带领周边群众致富成为她的强烈愿望。为带领合作社成员和全村养殖户搞好科学养殖,陈晔坚持每个季度都组织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她精心编印了《生猪饲料配比》《生猪疾病防控》《精品良种培育》以及《生态循环养殖》等资料,人手一册,分发给大家。为养殖户提供良种苗猪、垫资供应饲料,陈晔出手大方,每批次垫资都在数十万元。为村里养殖户无私提供技术服务,陈晔是有求必应,有请必到。2013年2月的一天傍晚,陈晔连续接到了三位养殖户打来的求助电话。她立即带领技术人员逐一上门帮助解难,一直忙到凌晨4点才返回。陈晔说:每当看见养殖户们纯真的笑脸,就感到这是对自己的最高褒奖。
鸡场圆她青
马尾短辫,笑容亲切,脸上写满了70后的神采飞扬,言谈中又添了几分成熟淡定。在很多人眼里,女大学生季明芳的选择并不明智――2005年放弃盐城市轻纺局机关工作岗位,回到西团家乡当起“鸡倌”。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是傻到家的举动。然而,今年35岁的季明芳却觉得实现人生抱负的抉择“很对”。既能自主创业,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又能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2005年初,季明芳主动辞去了同龄人羡慕眼红的“金饭碗”,确定了回乡养鸡的创业方向。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和有着多年蛋鸡养殖经验的父母一拍即合。当年4月,季明芳建起饲养蛋鸡1.3万羽的规模养殖场。她苦学苦钻加苦干,很快把自己练就成名副其实的养鸡“百事通”,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大学生“鸡倌”。
第二条为调动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的良种化、规模化、生态化和产业化,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机制,根据财政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422号)的规定,结合我市生猪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奖励资金对生猪生产的奖励补助,坚持“引导发展,提升产业,以奖代补,定额补助,直补到户”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奖励补助范围
(一)支持规模养殖场(户)应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殖技术而进行的猪舍新建、改造;(二)粪污处理补助;(三)支持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建设、*乌猪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公母猪补贴;(四)生猪饲养贷款贴息;(五)支持畜牧小区建设;(六)生猪防疫服务支出。
第(一)至(二)项实行以奖代补方式,第(三)至(五)项实行定额补贴方式,其中饲养母猪50头以上的场(户)、畜牧小区建设和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
第五条饲养能繁母猪10头(含)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的生猪规模养殖户享受奖励资金:(一)符合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场址属于非禁养区,并建有面积与存栏母猪相配套的标准化猪舍;(二)台账规范、齐全,建有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基础设施,遵守有关动物防检疫要求开展防检工作,并按规定使用疫苗及药品;(三)粪污经沼气池等有效处理,并与周边农作物相配套,粪污达标排放;(四)引进良种公猪必须符合动物防疫规定,到省一级以上种猪场引进,并附有效证明(种猪场资质证明、系谱等);(五)遵守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具体奖励补助标准:(一)新建、改造生物发酵舍的猪舍每平方米补助30元,但当年享受标准化猪场项目补助的猪场不再补助;(二)建造用于粪污处理的沼气池,每立方米补助50元;(三)新引进良种公猪每头补助500元。
对养殖场(户)实行猪舍改造、粪污处理的补助从20*年1月1日实施。
第七条申报程序
(一)猪舍新建、扩建、改造和沼气池建造补助资金。生猪养殖场(户)于11月底前填写《*市财政补助资金兑现申请表》,向所在乡镇(街道)申报,经初步验收后,将汇总材料及附件报送至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由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邀请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组织联合验收。
(二)引进良种补贴。养殖户每引进一批(头)良种公猪,应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向所在乡镇(街道)申请确认,由各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站统一汇总后,随同引种资料报市畜牧兽医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鉴定,再报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复核。
实行项目化管理的经费,另行制订有关项目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八条资金拨付及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