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小实验的收获与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三年,师生们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可到了临高考时,大多数学生最没把握的就是物理实验题。临高考阶段,学生和教师在解题方面差距最大的也是物理实验题。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原因十分必要,比对教师和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一般是“截流”式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和分析较多,学生思考和讨论较少。学生没有参与物理实验的设计,没有参与物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来龙去脉和内在实质一无所知,对物理实验的各方面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
1.2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感受和经验不够丰富
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看的课件多,生活体验少;演示实验多,探究实验少。学生体验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机会很少。就无法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实验的认识必然是肤浅和片面的。
1.3学生物理实验意识薄弱,把思考与实验割裂开来
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时比较关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容易忽视物理实验的核心――实验原理: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从来不会想到用实验来解决。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讨论不够充分。缺少再实验和反思。就元法体会物理实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2 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其核心就是更新教育理念。将原来的“截流”式教学改为“源流”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参与、充分思考物理实验的原理。相信学生,让学生思维活动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主旋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伴随物理实验的全过程。郭思乐教授说过:“深切的爱总是生产性的,只有在他们(学生)参与了这些知识和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因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感悟和内化来完成。
2.1关注物理实验原理,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对实验原理深刻理解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的其他方面,才能比较准确地体会物理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只有挖掘物理实验内在的美和实验设计哲学思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动力。加强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会实验设计中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在高一开学阶段,让每个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实验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写在纸上,选一些进行投影。然后全班讨论和总结。如测电阻时用电阻箱代替被测电阻使电流表电流卡HM―一等效替代法:测石头密度时,石头的体积用有放石头的水的体积减去没放石头时水的体积一一差值法等。同时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挖掘科学方法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一一斜面实验――对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等。
2.2加强物理实验的体会和感受,提倡“做中学”和再实验
改变以往的“先学后做”为“做中学――再实验”比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第一课到实验搴给定任务―一测量E和r,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做边思考自己做的原理,让学生先动手做,许多学生感剑有困难,只好进行小组讨论和看书。学生也基本上能完成实验,教师通过实验过程的巡奁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安排课后任务。除实验报告外,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实验的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其他可能的实验方法(看书本或上网查)。第二节课先同学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分别要求各小组阐述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最后再展示和讨论其他的吏验方法,确定要增加的物理器材,比较各种验方法的优劣。要求学生对本实验进行全方位思考,对不理解的思题要通过同学问交流和思辨。第三节课在实验器材中添加电阻箱,要求学牛用几种方法对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反思前一节的讨论,写成一份全面的实验报告。这样虽然爱多花一节课的时问,但这种趁热打铁,学生的收获有天壤之别。
2.3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意识,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内化过程
如果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只扮演听众的角色,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死记硬背只能是短时记忆,最终学生没有任何收获。学生没有思考,就没有将实验知识进行内化,单靠记忆是学不好物理的。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给足学生时问、空间及任务(上台讲或发言),逼迫学生去思考,逐步形成问题感。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的习惯。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实验,学生的实验意识就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 教学
1 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杂乱无章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无序和注意力的涣散。而一个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会很快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境中。 所以,精心布置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学校的生物实验室是这样布置的:在实验室的墙上挂了几张著名生物科学家的画像以及这些科学家的名言,在实验室的后墙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静”字,黑板两侧分别挂着《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中学生守则》,窗台上摆着几盆葱郁茂盛的绿色植物和一个金鱼缸,生物小组的学生在缸里养了几条金鱼,实验室的后面放了一组标本柜,里面摆放了一些动植物标本和学生的作品。教室的卫生每次都有值日小组的同学打扫干净。 在这样一个干净整洁、 严肃而又充满生物情趣的生物实验室中,学生多了一份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少了几分浅尝辄止的浮躁。这样,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组织教学就比较容易了。
2 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
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第一次的实验课不管好坏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今后的实验课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每年初一新生上第一次实验课前,我都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首先,我给学生们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会让他们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和科学实验的方法,会为他们提供探索生物奥秘的金钥匙。从而使学生明确上实验课的目的,并激发其探究精神。然后,我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参观, 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学校、教师们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花了许多经费,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教师、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并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实验室规则。对学生说:“你们进入了实验室,就是小科学家了,科学家是怎样做实验的呢?”学生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身穿白大褂,严肃认真、忙碌而又有序地进行科学实验的科学家的身影,这时,教师进一步明确提出学生进出实验室以及进行实验时的文明举止要求:进出实验室时,一定要轻声慢行,在实验室内不许大声喧哗和打闹;做实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并经过分析讨论再得出结论。这样,一开始学生就不知不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这些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实验课的规范与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
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最好形式, 小组成员在进行实验时。既有分工。也有协作。既互相依赖。也互相制约,所以。精心编排实验小组也很重要,编排时。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组合。如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互补性、自律性的强弱等进行合理搭配。使他们成为黄金搭档。并选出一位组长。固定座位,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课堂自然会秩序井然。
4 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导者,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组的实验都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有时要等一段时间。如唾液淀粉酶的实验、光合作用实验中绿叶的脱色等,这时教师要安排观察或讨论的内容,不要让学生闲等,否则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另外,教师还要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纪律不好的学生,要小声提醒,帮助他们及时改正。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收获、情感体验等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或期末考核中,鼓励学生从实验过程体会、收获科学实验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
5 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教师方面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两点:
5.1 将本次实验中学生可能用到的物品准备齐全,并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要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秩序就不太容易混乱。
5.2 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小组较多,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时顾了这组顾不了那组,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可在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如生物课外小组成员或各实验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由于有了这些小帮手的有效示范和指导,学生都能专心进行实验,课堂纪律自然就好维持了。
学生方面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要对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及记录、总结等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不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式实验或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创新性实验,都要求学生提前制定好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分好工。由于课前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对实验过程胸有成竹,做起实验来目的性很强,就能活而不乱。
1 让实验仪器发挥更大的作用
初中物理课本中,大部分的实验是来自于实验仪器的应用、定律的应用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然而,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课本的要求来进行实验的,其发散性思维不能得到提高。因此,可以把实验灵活的加以改进。例如:在学习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物理仪器使用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些扩展性的测量内容:让学生用刻度尺测手指的长度、一步之间的距离;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串钥匙的重力、水平拉动文具盒的拉力;用温度计测室内外温差等。在验证规律定理的试验中,我要求学生换一种器材或方法从另一角度再验证,克服照本实验的僵化和刻板。例如在测固体密度实验中,我拿了一铅球,要学生通过实验,鉴别铅球是否是铅做的。在量筒放不进铅球的情况下,学生们用了很多方法测出了铅球的体积,很有兴趣的做完了实验,加深了对密度知识的理解,继而又启发学生,现在有各种卖金银首饰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鉴别金银的仪器,于是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发明了能方便、准确的鉴别首饰真伪的装置。
2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多设计实验方案,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设计方案。例如做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学生实验,在学生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后我会要求学生自己再设计一些不同的电路,可以添加开关和灯泡。这时,同学们的兴趣很高,相互之间都讨论起来,并连接成设计的电路。这时我会给予一定的意见,并询问他们的电路的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设计出了很多不同的电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多电学实验都可以改变,例如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要求学生做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后,我提出问题:如果只有一台电流表或电压表,在给你一个定值电阻(阻值已知)的条件下,设计实验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学生根据一定的提示和欧姆定律,可以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利用各种实验器材就能做出这个实验。
在实验探究声音音调和响度的决定因素中,虽然影响声音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分别是振动频率和幅度,但是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实验来探究。而学生身边刚好有很多探究这个问题的器材,比如:直尺、笔筒、皮筋、吸管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手上的这些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例如将直尺按压在桌子边缘伸长点和伸短点后拨动尺子听声音,其音调不同;拨动尺子的力度不同响度也不同;沿着不同长度的笔筒的边缘用力吹起气可以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还可以设计很多这样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学生结合电视中看到的睡钉床的情景,制作了一个装置:一块木板上只有一颗铁钉,另一块木板上密密麻麻钉了很多钉子,将两个相同的塑料袋装满水后分别放到两块木板上,放在只有一颗钉子上的袋刺破了,而放在有很多钉子上的袋没有被刺破,这个现象很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增大受力面积使压力的作用效果变明显的原理。
3 开辟家庭实验室
1、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认识自然、探究事物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猜想假设,怎么会有爱迪生发明电灯;如果没有猜想假设,怎会有鲁班发明锯子;如果没有猜想假设,怎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因此,鼓励学生对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进行大胆的猜想,做出多种假设和预测,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更可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一课中葱叶承受力大跟它是筒形的有关系,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的猜测,如果改变它这种筒形结构,葱叶又会怎样呢?也是学生充分发挥猜想和假设的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注注重了“猜”而忽略了‘想”,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猜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只要这样‘猜想’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只是瞎猜,乱猜,只是一个教学环节而已。
2、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科学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和认知程度低的关系,科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习气氛异常活跃,特别是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时,满教室都是响声,大家看似非常投入,各自忙碌着,交流着,往往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乐此不疲,反复重复,一节热闹的课堂教学过后,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收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在以生为本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引导学生把这种兴趣和注意力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另外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的设计思想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更能把学生直接带入相关的真实情景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会有章可循,有所收获。例如:当学生有了“葱叶承受力大跟它是筒形结构是否有关系?”“是不是把物体做成圆筒状承受的力就变大了呢”的疑问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这期间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引导他们去探索、讨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到:葱叶承受力大确实跟它是筒形结构有关系;筒形的物品确实比条形的物品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另外,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可能会忽略细节,而细节往往对实验的结果又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及时提醒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进行思维与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巩固了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基本特征:即学会控制条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如实验用的纸张质地一样,大小一样等),又借助准备好的实验材料,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整个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仔细观察,充分讨论,正确分析,深刻体会,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3、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描述
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和实验探究获得了对事物的初步认识,就要通过描述可把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进而交换各自的意见形成正确的认识。科学的描述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它是观察、实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准确的描述所观察或发生的现象。交流时要注意,交流要充分,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如实、准确、科学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如,学生对筒形纸和平板形纸的承受力的比较,学生对仿生步骤的认识等。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和发现,比如,筒形纸和平板形纸的承受力的试验中,可能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学生的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重做实验,重新观察现象,千万不能有半点的强迫和牵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自身能力的大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对此做出判别,更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深化各自的认识,要让学生意识他们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理解,在交流中,可以使大家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完成自己的认知。例如在 《生物的启示 》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有层次、递进式的进行探究:发现葱叶筒形的性能特点――根据葱叶结构特点建立生物模型――检测模型性能――根据检测结果得出结论。
【关键词】确定要求;拓展时空;亲临乐境;探究实效
《科学》课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科目,具有其它科目不能替代的重要的教育功能。而实验则是完成这一功能非常有效的途径。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确定科学实验基本要求
1.告知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研究什么而设置。因此,做实验前,应明确学生做该实验的目的和任务,以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2.理解操作过程
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我们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布置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4.推测实验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运用科学原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拓展科学实验时间空间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具体操作可如下:
可以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可以发挥网络、图书室优势,扩大信息收集范围。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可以发挥网络、图书室优势,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可以在大自然中拓展。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学生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印证,再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可以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例如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会有问题,冷天里,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并且已有经验,水到渠成,肯定成功。
可以在其他媒体中补充。我鼓励学生看 “教育科技”节目,其中“探索发现”“走近科学”“斗转星移”等栏目,其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
三、亲临科学实验趣境乐境
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教授一些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们的学生生活的环境,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
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获得科学知识,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科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 多动脑, 多动口, 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
【关键词】 药理学实验教学;实验改革;效果
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自2004年开始,在大专层次的所有专业中尝试进行了探讨性实验改革,开展实验设计。在2007年“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得到了学校学术委员会的重视和支持,被列为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在这2年中,我们加大了改革力度,不断的摸索、更新、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确定了新了教学模式。现对近2年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作简单分析。
1 教学安排
1.1 分组 每学期初,在专业和课时相同的班级中随机分成两组:普通班和实验班。
1.2 教学方法 普通班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展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实验班采用实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掌握基本操作,了解科学研究过程。实验前进行两次专题讲座:实验设计专题讲座;实验基本知识和技术讲座。之后安排了一次实验教学观摩,介绍实验仪器和药物配制方法并观看教学录像。在介绍了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术之后,每位学生练习基本实验操作。通过这一个阶段的授课、示教和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如捉拿小鼠、动物编号、饲养动物、配置药品等;了解选择研究课题、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统计;论文答辩,论文写作等一般科研过程。
第二阶段:自由选题、自主实验设计和可行性论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创新的教学氛围[3],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想敢问,甚至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及能力。以实验小组(4~5人/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内讨论,设计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探索性的实验,解决在理论学习或生活中发现的疑点或感兴趣的问题。以研讨会的形式对课题范围、实验动物、观察指标等进行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论证[4]。例如:“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的实验,教材实验设计为取3只小鼠,1只小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只注射氯丙嗪,其中1只置于室温下,另1只与对照组小鼠同置4 ℃冰箱中,给药前分别测定环境温度和小鼠体温,给药30 min后同法再测定3只小鼠体温,比较温度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学生自主设计将注射氯丙嗪的小鼠放置于高温的环境中,根据给药前后温度的差异分析氯丙嗪对温度的作用特点。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氯丙嗪的作用特点印象更为深刻,加深对氯丙嗪药理作用的理解,同时深刻认识到,临床应用氯丙嗪人工冬眠时必须配合物理降温。该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活跃,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我们同时还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采取变换角色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当老师向同学讲述实验理论知识、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阶段:药品配置、预实验与正式实验。探索性实验要求设计新颖,这必然会遇到未知的实验剂量、操作步骤和参数设定,这时就需要查阅文献资料来支持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预实验进行后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导致建模失败,只好重新查阅资料,并运用自己所学的文献检索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筛选,或者重新设计实验指标。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最艰苦的,但收获却是最多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也加深了对整个实验领域的系统认识,而且学到了对学科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归纳综合的方法。
第四阶段:结果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实验结束后,数据整理,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论文最后以答辩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和系领导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及其他同学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提问。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学生对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2 问卷调查
每学期末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评估教学质量。
2.1 问卷调查对象 2007年实验教学普通班:06级中医班、06级中西结合3班、06级护理4、5、6班;总人数:270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34人。2007年实验教学实验班:06级中西结合1、2班、06级护理1、2、3班;总人数:306人,其中男生52人,女生254人。2008年实验教学普通班:07级护理1、3、5班、07级中医1班、07级助产班;总人数:309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293人。2008年实验教学实验班:07级护理2、4、6班、07级中医2、3班;总人数:300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65人。
2.2 问卷调查内容 调查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后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及对专业学习帮助等几方面综合评价,见表2。
2.3 问卷调查统计 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185份,收回1178份,其中普通班收回573份,实验班收回605份,见表1。
3 期末成绩分析
表1
问卷调查统计
分组
学习兴趣专业帮助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
低一般提高弱一般大低一般强差一般强差一般强无有
普通班(573份)52483381243905917533563259291232712831949281
实验班(605份)3182420225434952183827324274635824114591
表2
问卷调查评价
分组人数各分数段人数
90~10080~8970~7960~69不及格
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
普通班579125323420674941270.4787.12
实验班60689279161 7512984984.6398.02
4 实验改革的收获和体会
在实验改革过程中学生了解并实践了科研过程,通过查找文献,确定实验主题;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具体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并统计实验结果;撰写并等,在此过程中亲自践行,认认真真考虑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仔仔细细进行每一步实验操作,为今后科研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感受并接受了科研精神。此次实验改革,每一个实验小组都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他们在操作实验时,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在实验碰到困难时,教导学生要有恒心、耐心及毅力;在实验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总结经验,从头再来;在论文写作和制作幻灯片时,教会学生逐字修改,讲究科学,严谨地分析问题。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熏陶,并从中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和乐趣。实验还激励了学生们坚持不懈、决不气馁的精神。实验改革使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走出来,走进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5],开阔视野,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何种途径发现,又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在今后遇到问题,将会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即对书本知识与科学实验研究的关系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5 思考和建议
探索性实验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需及时发现人才,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选出设计新颖、创新性强,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业余科研小组,继续深入研究课题,对一部分求知欲很强的学生还可以个别指导系统的科研知识。适量地增加科研经费,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改进某些实验仪器和设备。在实验中,某些实验要求在晨07:00时给小鼠灌胃,但实验室还没有开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的科学性。另外在做耐缺氧正式实验时,由于动物较多,分组也较多,需要更多的规格相同、大小相同的广口瓶同时检测,这样既严密,也可提高实验的效率。搞好基础学习与科研的关系,恰当的分组。医学生学习课程重,课余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投放到科研上去,因此实验前需要合理的分工合作,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又能使实验顺利如期进行。另外建议今后可以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实验,一方面进行验证性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大部分的药理学实验操作过程有个了解,另一方面是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兴趣和科研潜能。
实验改革强调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双主体互动。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能力及课堂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高允生,宋玉云,李娟,等.临床医学本科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2000,74(2):34.
[2] 王小燕,高越,章玲,等.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研究.药学教育,2004,20(1):33-35.
[3] 李康,朱佐江,张红喜,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2):97-99.
[4] 敖英,彭仁,汪晖等.药理学实验教学之我见.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404-405.
1.大胆放手,创设实验
实验课强调学生自主地操作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知识,领悟科学的真谛.这就要求教师放手,不”放”何来自主?学生的知识、能力、对学习的情感态度,都是通过他们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的.教师放了手,让学生处在主动地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描述,整理加工事实材料,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都有了.如:在教学《小电珠》这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我打破旧框框,实验器材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填空”配给的方法.课堂上展示每小组搜集的器材时,我发现有的小组器材不仅齐全,而且种类多.如:导线、开关就有好几种,电池有大有小,电珠也带了好几个.课前各自准备实验器材,不仅能使学生在搜集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器材及其作用,促使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诱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极大地挖掘了学生潜藏着的创造力,有许多学生因为一时找不到实验器材,就试着自制器材,在自制过程中,学生蕴藏着的巨大的智力潜能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在实验时我也没按常规先演示一遍,而是分小组自行实验,要学生利用这些材料,组成一个电路,使小电珠亮起来.经过反复摆弄,各小组都顺利完成了书上的三个实验.有好几个小组还想出了多种组装方法,用同一电源使两个小电珠同时发光.有的把两只小电珠串联,有的把小电珠并联.
2.分析事实,归纳总结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收集事实,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和分析发现和认识规律.现象是现象,结论是结论,现象不等于结论和规律,从事实到结论之间存在一条壕沟,要想跨越壕沟,必须架设一条通往对岸的桥.这就是整理、分析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到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实验产生的想法.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当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不论他们的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不要急于表态,而是要认真倾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概念.如学习:《杠杆》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的揭示:”支点到重点的距离与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物重与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物重与用力的这种关系说明什么问题?”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得出了杠杆平衡的规律.这样学生对结论也不感到神秘了,在这个抽象加工过程中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得到了锻炼,达到了观察实验的目的.
3.明确目的,讲清要求
小学生爱上科学课,更爱上实验课,对实验课有着极高的兴致,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实验课好”玩”,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正因为如此,往往会出现学生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拿着实验器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地实验,结果让学生汇报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时,却无从说起,只好由老师代劳了,结论就更由教师代作了,这样的实验没有质量,只能流于形式,为实验而实验.因此,关键要解决好为什么而实验,如何做这个实验,也就是说在动手实验之前,要理清实验的思路,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对实验作好全盘考虑,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如《杠杆》一课,要引导学生探究利用杠杆工作有什么规律,在正式探究之前,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 师:刚才大家都做了用杠杆撬重物的实验,大家有什么感觉?
生:我轻而易举地把我提不动的重物撬起来了.
师:大家再做撬砖块的实验,要求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用小拇指用力压杠杆,你有什么感觉?
生:支点向力点方向移动时,感到吃力;支点向重点方向移动时,感到省力.
师:使用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你能准确地说清楚吗?并且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吗?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弄清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让学生讨论、想办法)
生:用杠杆尺来做实验.(受到实验器材的暗示)
师:用杠杆尺怎样做实验呢?
生:(学生讨论后发言)沿着杠杆尺的中心点,用细绳吊起来,并在杠杆尺上挂上钩码(请该生上讲台演示,但未平衡).
师:这样行吗?
生:应该让杠杆平衡.(请该生上讲台操作,使杠杆尺平衡了)
师:杠杆尺两边挂的钩码各表示什么?
生:杠杆尺左边挂的钩码表示重物,右边挂的钩码表示撬起重物所用的力.
1 捕捉生成,引导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确实如此,发现问题确实是非常难得的.为了引导学生们正确对待错误,我们需要捕捉生成,引导他们大胆质疑,提出他们的问题.
当我们进行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第五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这堂课的一轮复习后,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复习课的教学,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动能定理,并能解决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基于错误思维,我们需要先引导学生们大胆质疑,提出他们不解的问题.比如当我们讲解如下这道例题时: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静止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缓慢由P点移至Q点,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试求出这个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有部分同学利用做功的公式求出W=Flsinθ.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思维,于是我提出把题目改为小球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P点移至Q点,力F做功多少?通过学生自我回答找到错误的根源,引导学生自我分析产生质疑,加深对功的使用条件的认识,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功的问题.由学生的错误思维出发,合理的引导,不但可以大大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们对于动能定理的应用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上面的例子中,通过基于错误思维,捕捉生成,引导学生们大胆质疑,可以充分巩固学生们对知识的大局掌握,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2 追本溯源,挖掘错因
收获往往是在思维火花的摩擦碰撞中得到的,为了让学生们正视错误思维,建立正确的思维,我们需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充分阐述,并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助寻找错误的根源,进而纠正错误思维.
如图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框架abcd总电阻为R,框架以速度v向右匀速平动,经过磁感强度为B的宽度为2L的匀强磁场.求下列三种情况ab两点间的电势差(1) 只有a b边进入磁场.(2) 线框全部进入磁场.(3) 只有ab边离开磁场.
学生答案:I=BLvR.
(1)UAB=I×34×R=34BLv;
(2)UAB=IR=BLv;
(3)UAB=I×14R=14BLv.
在课堂上,我先安排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最后,我请同学上台分析这三个问题是否正确.同学之前的讨论,同学能顺利指出该同学虽然三个答案的结果正确,但第二个分析上存在错误,因为在全部进入后回路中没有电流.再通过让原来的学生展示错误思维过程,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根源,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上面的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进行课堂分组,让学生们讨论解决,充分发表他们的个性见解,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纠正错误思维,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物理成绩与我们的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3 设计实验,鼓励创新
既然物理是一种自然科学,就必然是源于生活的,也必然是离不开实验的.为了采取合适的教学对策纠正学生错误思维,我们需要设计课堂实验,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我们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这堂课的复习教学时,由于物理的严谨性,许多模型无法用实验验证,但是设计出好的实验却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比如我们在讲解2015年江苏高考这道选择题时: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处的圆环……重力加速度为g,求圆环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圆环在C处的弹性势能以及圆环上下过程中在B处的速度大小比较.这道题目比较复杂,如果学生们按照常规思路分段处理的话,就是难上加难.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型,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们观察小环先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的整个过程.经过这个简单实验的启发,或许学生们可以想到利用整体法来考虑这道题目,这就大大降低了这道题目的难度,巧妙运用了动能定理,也简化了诸多麻烦.这个实验的过程不但帮助学生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刺激了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利用整体法或者自己进行实验演示来解决问题.
在上面的例子中,通过一个简单的课堂实验的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巧妙解决一些难题,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同学们从他们之前的误区中巧妙得到收获.
4 联系类比,深化思维
纠正错误思维,方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成绩,这需要我们教导学生们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要善于联系前后所学过的知识,见过的题目,进行联系类比,反思总结,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比如我们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这堂课的复习教学时,我们会主要讲解两类方面的问题.一类是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的问题,也就是上文中的水平拉力F将小球由P点移至Q点的问题,一类是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中的能量问题,也就是小球自一定高度的空中落下,不断反弹的问题.当两类问题都讲解结束后,学生们只是当时懂了,或者只是懂了分开考虑时每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动能定理的掌握未必就达到了一个得心应手的地步.这时,为了充分树立学生们的问题思维意识,以及在反思中纠错的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学生们通过联系类比,对这两类问题以及动能定理运用的交流体会环节,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最后会进行择优展示.这个环节不但让同学们通过联系类比更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让他们进一步掌握了知识的本质,深化了他们的物理思维.
实验研究报告是实验之后,对科学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总结,从而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因此,撰写好实验研究报告对总结和推广实验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题目、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课题的由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实验的方法、实施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组成。
(1)题目
用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实验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
写出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3)课题的由来
简要说明课题的背景和来源,即问题的提出。
(4)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①说明实验的重要性,揭示实验的动机和目的。
②说明选题的依据,说明实验的对象、进展和规模,揭示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③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和趋势。
④说明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5)实验的方法
这是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强调阐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而且强调科学性。告诉读者实验的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
②怎样选择的实验对象,实验的组织类型和分组名册。③有哪几种实验因子。④用什么方法控制哪些无关因素。⑤实验步骤。⑥测量的材料和实验的器材。⑦实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6)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要说明每一结果与实验假设的关系。主要内容有二:
①用统计表、统计图等方式把搜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等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
②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的事实加以分析说明。
(7)分析与讨论
①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实验结果。
②探讨实验中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③提出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8)结论
实验结果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因此,应对实验研究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解答,推出一般的结论,使其具有客观性和概括性。作结论时,应做到语言准确、简明,推理严密,有理论依据,有逻辑性。
(9)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报告的文尾,应列举报告中直接提到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
实验报告范文
“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在我们实验点开展五年了。这个课题的实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我们学区收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学区教育质量的提高。虽然五年来的实验与探索,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收获的是全学区教育教学的好成果,连续三年来,我们学区各年绩的统考成绩,在全市都是名列前矛。这样的实验,这样的探索,我们虽苦犹荣!我们倍感欢欣!
回顾五年来的实验与探索,概括起来,我们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充分认识了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生能否发展的前提。好多名校广招天下名师,就是看重教师的素质,看重教师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成份。因此,我们在实验的开始,就注重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修养方法》、《小学心理教育原理与方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教育的智慧》等书籍,听取了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指导老师的讲座,组织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到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的不良心理,如:性格孤僻、冷漠、人际关系恶化、情绪不稳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创造性,必然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效应,从而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而且,在我们学区,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我们学区开展“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的实验,十分重要,很有必要。五年的实践也证明,由于我们深刻地认识了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意义、内容和过程,自觉地加强了教师自我心理修养,熟练地掌握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自觉地加强了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修养,优化了教师的心理素质。
通过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我心理修养,及时地调控自己的心态。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老师容易产生不正常的心态。
一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前景下,改革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必须努力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这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二是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受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极易产生不利于教育的因素,如缺乏学习的动力、耐挫力差、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反叛性强等,对待他们很多老师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并因此而产生焦虑和失败感。三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由于教师的收入与其他许多行业比较,差距较大,尤其在我们市里,政府还不能按档案工资足额发给教师工资,致使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青的教师感到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感对教师的工作和心态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这些原因,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自我心理修养,调控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良田小学的女教师伍xx参加工作八年了,可工资还只有360元,自己进修学习要钱,小孩读书要钱,除了生活开支外,所剩无几,有时想买一条漂亮的衣服都为难。如果象有些地区那样按档案工资,足额发给我们,这个女老师的生活就不会如此拮据了。经过一天繁忙紧张的工作之后,她有时也在心理抱怨着,认为工作太累了,从天亮忙到晚上熄灯,就是熄了灯还在想着学生,既劳心又劳力,可是得到的报酬却是如此少,口喊全社会要尊师重教,说的比唱的好听,心里感到很不公平。可一下这位老师又想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重任在肩,虽苦犹乐,不能因工资低而影响党的事业。再说,自己再苦,比起农民来,还是要好些。这样想来又想去,她一时灰暗的心底,又出现了明亮的蓝天。尽管工作苦,工资低,为了祖国的建设,她几年来如一日,还是默默地、任劳任怨地备课、上课、解卷……真是象有人形容我们教师是“价廉物美,经久耐心。”这个女老师能解除自己心里的不公平感,就是因为她能以党的事业为重,加强自我心理修养,及时调控心态。这个女教师体现我们教师淡泊明志,乐于奉献的可贵的风范。
三、认真地掌握了心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认真、熟练地掌握心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健康的心理能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教育教学的过程,犹如知识的播种和培育过程,试想一下,在一片杂草丛生、问题成堆的心田里播种知识,能有什么效率可言?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验,我们许多老师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如中心小学女老师谷XX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她的《尊重孩子、相信学生》的论文里写道:“赞许是人类最深切的渴望,孩子更是如此。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会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她班上有个小女孩,说起话来通通畅畅、滔滔不绝。可是她的相邻同学却不喜欢她,认为她爱玩小聪明,好耍嘴皮子,是华而不实的人。其实这个女孩很诚实、又谦虚,话说得好,说明她有才智,在语言方面有天分。谷小兰老师在班上赞许了这个女孩的特长,还有意训练她的说话技巧,使这个学生的语言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如今成了学校有名的小播音员,语文、数学成绩都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