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

第1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充分认识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对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在畜禽养殖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共防疫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业发展和依法用地管地的关系,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措施,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切实把《意见》精神落实到实处。

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用地

(一)依据上级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我区畜牧业生产基础、农业资源条件等,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区畜牧局负责编制好全区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规模要求。

(二)在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尚未审批的情况下,区国土资源分局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依照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做好用地论证等工作,提供用地保障。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统筹安排,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保障养殖用地。

(三)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节约集约用地。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防止借规模化养殖之机圈占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三、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备案管理程序、权限及要求

规模化畜禽养殖要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建设标准化的畜禽养殖场所。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实施备案管理,由区畜牧局和区国土资源分局联合会审,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提出项目建设书面申请,经镇政府同意后,区畜牧局、区国土资源分局联合对项目用地的选址、位置、范围、面积、地类等进行审查,按照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等原则,由区畜牧局办理项目备案手续,经审核同意的予以项目备案。

(三)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持区畜牧局出具的项目备案证明、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或被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土地租赁或转包合同、标有尺寸的平面布置图、位置图(涉及占用耕地的还应出具复耕保证书)、影像等文件资料,到区国土资源分局提出用地申请,办理用地备案手续,经审核同意的予以用地备案。

(四)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除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地隔离带等用地,按照农用地进行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外,其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按照审批权限需依法办理农用转用审批手续;涉及占用林地的须征求区林业部门意见。

(五)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所需的用地计划指标,从已下达的计划指标中调剂解决,今后在年度计划中予以安排;占用耕地的,原则上由养殖企业或个人负责补充,有条件的,也可以由镇政府实施的投资项目予以扶持。

(六)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手续完备后,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因确需建设占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应根据规划布局和养殖企业或个人要求,重新相应落实新的养殖用地,依法保护养殖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七)畜禽养殖项目和用地备案有效期为两年。确需继续使用土地进行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应当在用地备案期满前一个月之内向区畜牧局、国土资源分局提出申请。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二)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三)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四)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五)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

五、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监督管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进行非农业建设。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畜禽养殖用地为非农业建设用地,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二)养殖单位和个人要认真履行耕地复垦义务。养殖用地停止使用后,要及时恢复原有土地等级标准和耕作条件,用于农业生产,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并处以罚款。

第2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关键词] 规模化 养殖业 模式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200-01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养殖产业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分散型向规模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户经营为主题,龙头企业为主导,把分散的农户养殖逐渐集中起来,形成养殖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逐渐形成规模化养殖、加工运输、市场营业的产业链,从而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规模化养殖模式概述

规模化养殖业就是从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满足科学合理以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规利用现代化的建筑设施和设备及环境调控技术为畜禽养殖创造比较适宜的生活环境,及为畜禽的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生产创造适宜的工艺模式和工程配套技术。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二、规模化养殖业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殖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以引进消化吸收发展方式为主的快速发展年代,我国先后引进并研制改良了国外现代化养鸡、养猪等养殖模式与装备,快速推动了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是我国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并基本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畜禽舍纵向通风和湿帘降温技术改造及新型畜舍为代表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解决了畜禽舍原先横向通风的死角和夏季高温问题。21世纪为我国养殖业寻求自主创新发展的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工艺模式的设施养殖工程新技术阶段。为我国的规模化养殖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为现在的开发我国特色的设施畜牧工程技术模式、提升我国畜禽健康养殖产业自主支撑技术为主的发展方向。

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里,只有进一步做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采取“公司+规模养殖场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主管单位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机制,推动标准化养殖产品品牌建立,努力实现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三、我国规模化养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规模化养殖在我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和国外比起来,依旧比较落后,受地域影响比较大,下面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出路做一简单论述:

1.养殖规模化程度偏低,从业人员的投资能力薄弱。在我国,仍然以农户小规模养殖为主,农民的投资能力低是影响养殖规模的主要因素。一般农户因为收资金限制,无法扩大经营规模,购买不起正规的养殖产品设备,以至于无法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品质,所以,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通过项目倾斜、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生产经营活动,对规模化养殖场户给予更多的扶持措施,支持、保障产品安全,是我国养殖产业升级的关键。

2.养殖工程技术的标准化、成套化程度低。我国至今未能从养殖模式定型研究入手,形成成套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养殖装备产业。更没有实力研究适合于我国不同畜种和不同规模要求的不同生产工艺模式的养殖装备技术,也谈不上对养殖户使用的简单经济型设备的研制开发等。由此严重影响养殖业的成本和相对竞争力。只有重点做好符合我国国情和地域特色的养殖工程的研究开发,集中地域优势进行适宜的规模化生产,逐步实现农村养殖户专业化,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化,才能为我国有集散型养殖向规模化养殖升级提供基础,保证我国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3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省环境监察局: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按照省环察函()724号文要求精心组织,迅速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执法行动,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查,我市共有139位畜禽养殖户,16户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总计猪的存栏量约2.75万头,蛋鸡存栏量约38.81万羽,肉鸡存栏量约69.23万羽。其中规模化养殖场有8家,2家办理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由于我局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较为薄弱,所以造成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业主环保意识较差;其二:环评执行率偏低,仅为25%;其三:环保设施不健全不规范;其四:污染物排放底数不清;其五:排污费缴纳数额为零;其六:排污申办登记执行率为零。

二、主要做法

1、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为了查清底数,(来源:文秘站)我局采取查阅污染源普查资料,联系市农委畜牧局现场核实的方式开展工作,随机核查了21位畜禽养殖户,对照这次专项行动检查对象,即猪为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100头以上的标准,确定我市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名单。然后会同县区环保局、自然科、环科所人员共同通过深入现场调查核实,基本摸清了各养殖场的环评执行情况和污染防治实际状况。

2、召开会议,加大宣传

10月10日,我局召集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县环保局主持召开了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工作布置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国家环保部办公厅、省、市环保局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告知了环评手续办理的程序;通报了各养殖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明确提出整改期限为三个月。

业主充分理解了会议精神,纷纷表示将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

3、分类整治,逐步提高

对底以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规模化养殖场即__县__五松五丰种猪场、联发禽牧有限公司、__天宝禽业有限公司、__三佳养殖场、__县恒大养殖专业合作社、__曹源禽业专业合作社,依法责令其三个月内补办环保审批手续,对手续齐全的正强禽业要求其进一步落实环保设施,及时申请三同时验收。对在建的华宝禽业要求其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经我局同意后方可试生产。

4、建立档案,规范监察

通过实地调查,认真填写排查情况明细表,我局基本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至此,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专项档案已初步建立。为了跟踪、督促整改,我局将各养殖场列入日常监察名单,明确监察责任人、监察职责和监察频次,确保各养殖场环境违法行为整改到位。

三、下步做法

1、进一步摸清底数,关注规模化以外的养殖场,促使我市畜禽养殖行业的环保管理日益全面和规范。

2、按照省局环察函()72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专项行动工作的部署,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我市畜禽养殖场专项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各项整改任务如期完成,逾期将予以处罚。

第4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近些年来,国内畜牧业规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业化趋向明显,在地方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畜牧养殖而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比如对水环境的影响,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同样备受世人所关注。现阶段,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加以重视的话,势必会对社会、经济、生态等和谐发展,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为此,以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在分析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各种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找出原因,并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基层经济的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农户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同样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升。而受此影响,农村畜牧养殖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散户养殖,并逐步朝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趋势发展。然而,由于受到诸多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养殖户们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将精力完全放在了如何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养殖场发展速度上了,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畜牧的养殖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不会去考虑如何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探讨和分析

2.1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畜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畜牧养殖之所以就对水质等水环境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畜禽的粪便中通常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规范的处理,一旦经过了人为的冲洗或者是雨水的冲刷,就会流入到池塘和江河湖泊中,慢慢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逐步恶化,甚至水体发黑,伴有恶臭,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影响着人畜的饮水,并同时成为了疾病传播的根源。

2.1.2畜牧养殖对空气环境的影响。空气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规模日益扩大的畜牧养殖正在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空气环境,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畜禽无法完全消化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导致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养分随着畜禽的粪便排出,在经过厌氧发酵之后就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的质量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2.1.3畜牧养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由于目前相关的配套设备相对滞后,无法很好地实现的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大量的有机物质渗入地下,从而被微生物分解,通常情况下,这些有机物质是可以被植物所吸收的,但是一旦超过其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2.2畜牧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畜牧业之所以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2.1畜牧养殖场的选址不合理。事实上,选址的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当时,从当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养殖户们在选址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将这些相关因素考虑进去。最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养殖场离溪流河沟太近,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备,从而导致饲养过程中的污水等流入河道,这样不仅仅会对居民的生活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非常不利于畜禽自身的生长发育。

2.2.2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备。虽然近几年以来,养殖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规模化与集约化养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但是,依然有许多散户存在,这些分散的养殖户尚且没有注意到处理因养殖而产生的污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那些已经形成规模的养殖户,往往也因为资金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备,从而导致废水、排放物等无法及时处理,不仅仅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影响到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大大增加畜禽的患病几率。

2.2.3农牧脱节,粪便综合利用率低。事实上,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是大有用处的,然而从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觉得多数的养殖户并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即便有些有,面积也是相当有限的,根本无法保证粪便利用率。这样不仅仅是资源上的浪费,同时也会导致粪便等处理不够妥当,导致环境污染,致使畜禽患病。

2.3减少畜禽影响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畜禽养殖固然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2.3.1畜禽养殖场选址要科学、合理。这里所说的养殖场选址主要是针对标准化养殖户而言的,这不仅仅是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是指在地址的选择上,设备的配备上,基础设施的完善上、管理的提升上都要有很大的变化,不能再停留在过去那种低水平发展的传统路子上。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从场址的选择、建设的规模、建筑的布局、生产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排泄物处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尽快实现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规范化。通常情况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地址应该位于法律法规等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排水条件和供电条件;与此同时,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距离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一定要满足防疫对此的相关;而在总体的布局上,要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加以严格的区分,净道和污道分开。总之,在选址方面,务必要做到选址恰当、布局合理。这样就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2.3.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配套设施要尽快完善。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所一旦建成,就要为其配备相关的设施与设备。为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首先,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必须要符合标准,饲养的密度要合理、科学,与此同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门口必须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做好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备相关的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和无害化的处理设施等,为无害化处理的全面实现奠定坚实、有力的保障。

2.3.3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从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规模化养殖者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尚且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加强环境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也就很难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相关设备的引进等方面。为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引导一些养殖户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在加大对养殖户们宣传工作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让他们尽快把这个事情提上日程,从宏观层面上约束大家,让大家必须去遵守。

3结语

畜禽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的话,不予以足够重视的话,不仅仅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影响到畜禽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全面实现。为此,一定要树立先进的养殖观念,意识到改善养殖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去实施、去践行,实现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可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冉启洋.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2,(6):270.

[2]张海龙.畜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4):275.

第5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法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111-02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Domestic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and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Regarding Pollution Control

Yao Lihua

(Rudo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Rudong,Jiangsu2264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fast development of the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the pol-lution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discharge of substantial waste and sewage brought by breedi-ng has seriously damaged and affected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d to the unceasing occurrence of cases concerning masses’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and pollution disputes. Although China has introduc-ed a range of laws & regulations, policies and standards regarding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in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situation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nowad-ays, some problems and drawback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solved

desperately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se laws &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ising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main reasons for the p-ollution, and legal factors for inadequate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to solving the pollu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untermeasures;legal research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利用各种手段促进畜禽养殖业规范、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传统历史上,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数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用于农田施肥,形成以“养殖-肥料-种植”良性循环为主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养殖业与种植业相分离,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不能及时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导致了畜禽排放的废弃物被四处堆放或随意排放到河流、沟渠等水体中,对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1.1 水环境污染

畜禽粪尿、圈舍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水体发黑发臭,河流或鱼塘丧失其原有的灌溉、渔业功能。此外,畜禽粪便的有毒有害成分还会通过地表径流渗入地下水循环系统,一旦影响地下水体水质,将很难治理和恢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会得到净化。

1.2 大气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恶臭气体进入大气层后会不断扩散,破坏空气质量,在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人体后,还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影响其正常生活。

1.3 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堆放在农田上,畜禽污水渗入土壤表层,会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发生板结,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畜禽喂养所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若随着畜禽粪便渗入土壤中,还会造成重金属的富集使得土壤无法吸收和消解,导致土壤功能变差。

1.4 传播病菌

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等,会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种类增多,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生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时,还有可能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2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因各地情况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过去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畜禽废弃物一般可及时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起来,养殖模式逐渐由原来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各地城市近郊和农村纷纷兴建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场,导致产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区域,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分散的个体养殖模式也并未消失,仍呈扩张趋势,区域畜禽总数不断扩大。

2.2 养殖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普遍采用清水冲刷圈舍、清理畜禽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这种干湿不分的养殖和污染物处理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污水、废物产生,不利于粪便的收集与综合利用,从源头控制污染。

2.3 选址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行情见好时投入到畜禽养殖中。他们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边建设圈舍进行畜禽养殖,并不考虑场所选址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和敏感目标等基本环保要求。

2.4 环境意识比较薄弱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损害不仅是眼前的,更是长远的。大批畜禽养殖者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并不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使得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一些镇村干部也存在着重发展、重富民、轻环保的思想,致使环境监管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2.5 防污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及同类别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务院也于2013年11月11日颁发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但这两部法律法规也仅是针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还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导致现在大量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的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6 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当前,大量的非规模化的家庭式畜禽养殖户基本都未建设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绝大多数只有一个简陋的粪便、废水收集池,产生的粪便、废水经简单贮存后就直接排入沟塘或河流,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言,虽然建有污染防治设施,但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也仅限于建设收集池、沼气池等简单的处理设施,防治措施并不能满足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7 环境监管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执法一直是环境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环境监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各执法单位还存在法难以责众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各单位在执法时更会慎之又慎。

3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下面主要对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3.1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两部专门法律法规和其它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中的条款,这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执法监管的最主要的依据。虽然新《环保法》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但主要针对的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却无专门的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导致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发生时,执法人员准备执法处罚时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尴尬。

3.2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执法薄弱

当前,国家在对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环境执法监管投入却非常不足,执法力量和资金、技术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一般是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但在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接触最直接的乡镇,却一般只有一至两名人员负责环保工作,根本无法做到对农村大量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及时的环境监管。

3.3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侵权追究不足

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渔业养殖、农田种植造成损害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多部法律对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已有规定,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些法律条文对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在损害赔偿数额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农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财产损失的同时想进一步追究精神损失、自然生态破坏损失时,却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正因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环境污染损害范围和赔偿范围的不明确,造成近年来虽畜禽养殖污染纠纷频发,却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放任了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4 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步。目前,国家环保部也正在全国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该研究者认为可能还需要在法制层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

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该条款规定,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从事畜禽养殖就应当承担对畜禽粪便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的责任。目前,我国已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有了比较全面的法律规定,但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还缺乏详细的法律规定,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将达不到规模养殖标准,但已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也列入法律监管的范围,使得农村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另外,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很多省份至今还未明确具体规模标准,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就规模划定标准意见还没能达成一致,政府应做好协调牵头工作,在结合本地养殖规模与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标准并颁布实施。

4.2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执法与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环境执法力量薄弱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为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量,可在乡镇一级设置由环保部门直接领导的环保执法机构,配备环境监管设备和专门执法人员,在村一级设置一至两名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监察员,并保障他们执法经费,安排他们定期对镇村的各类农业污染源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畜禽养殖污染行为时,要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及时处理。另外,还应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联合执法机制,由农委牵头环保、国土、畜牧兽医站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执法检查。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执法监督机制,除加大对各级政府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达到监督农村环境执法的执行力与效率的目的。

4.3 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当前,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一般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对潜在的、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精神损失等却赔偿很少或不予赔偿。显然,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环境权益的维护。为了使环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间组织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去维护个人环境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促使环境污染者在无法逃避赔偿责任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防止环境污染,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等,这不仅会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赔偿,还会促使养殖者在巨大的赔偿数额震慑下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旦发生畜禽养殖污染损害,在未查明责任之前,可以先由该基金补偿环境受害人,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及时赔偿。

4.4 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责任

农村畜禽环境污染防治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与推动,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导责任,促使其积极履行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职责,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和环境公共服务能力。其次,明确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履行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加强废弃物污染防治,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承担其因养殖活动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的责任。再次,要进一步明确农民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农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高低间接影响到畜禽养殖者防治污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就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镇村广播等多种途径向农民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维权方式与途径等,达到督促畜禽养殖者自觉防治污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华春雨,唐尚军.浅析我国农村畜牧业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法治与社会, 2009(4):287-288.

第6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土壤环境、水质和农产品安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1]。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粪尿与污染物的排放和流失到水体中,导致硝酸盐含量超标、COD和BOD增加以及水体富营养化[2,3],土壤污染物大量积累,严重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内外针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估算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道[4]。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都市型农业的兴起,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广州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畜禽产品消费量也持续增加。拥有发展畜禽养殖业的良好区位和自然条件,近年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不可避免给环境带来较大影响[5]。由于养殖业的布局不合理以及缺乏纳污土地等因素[6],畜禽粪便没有得到合理处置和利用,养殖废水排放和流失影响湖库和河流等水体环境质量,成为城市和乡村主要污染源之一。长期以来畜禽养殖业污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管理尚未深入开展。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定量估算没有形成统一标准[7],畜禽养殖空间布局规划和环境管理等相关研究缺乏。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排放系数法和分区统计方法,研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流失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对环境水体的影响,探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以期为行业的污染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2研究区域与方法(Studysiteandmethod)

2.1研究区域概况

广州市地处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濒临南海,位于东经112°57′至11°43′,北纬22°26′至23°56′,总面积7434.4km2。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萝岗区和白云区,面积1475.3km2,城郊区县有花都区、番禺区和南沙区,面积2277.8km2,远郊区县有增城市和从化市,面积3610.8km2。整体地势呈现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步倾斜的趋势。地貌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中低山地、丘陵地、岗台地、冲积平原、陆地水域和滩涂六类。全市水域面积744km2,占全市面积的10%。北部有流溪河、白坭河、增江,南部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汇流交织成的河网。属亚热带典型季风海洋气候,年降水量为1689.3~1876.5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6.5h,年太阳辐射量在4367~4597MJ•m-2,全年平均气温在21~23℃之间。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丘陵的森林主要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2.2研究方法

2.2.1畜禽养殖密度计算

查阅广州市统计年鉴获得2005~2009年养殖规模。根据广州市畜禽养殖场调查数据计算畜禽养殖密度分布。为便于不同畜种进行统一比较,采用标准畜禽单位(AU)对畜禽养殖数据进行标准化换算,1个畜禽单元等于454kg畜禽活体重量[8]。将各畜禽养殖场养殖量统一换算为标准畜禽单位,以区县和镇街为基本单元进行分区统计,得到广州市畜禽养殖密度分布图。

2.2.2畜禽养殖污染物计算

畜禽的粪便排泄系数是指单个动物每天排出粪便的数量,它与动物的种类、品种、生长期、饲料很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9]。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10],选择合理的排泄系数有利于畜禽污染物产生量和氮磷物质流失量估算的准确性。排泄系数具有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华南地区和广州的畜禽养殖排泄系数具有地方特点,本研究采用朱冬亚[11]估算的广州市畜禽粪便和污染物年排泄系数(表1),能够总体反映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分别计算各养殖场畜禽粪便、尿液和污染物产生量,导入ArcInfo9.2进行空间分析,绘制广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空间分布图。

2.2.3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量

畜禽养殖污染物对区域水环境有较大影响。大多离水系距离较近,部分养殖场将畜禽粪便直接排入到河流中。畜禽粪便在堆放及清粪冲洗过程中极易流失到水体中,尿液的流失率则更高[10]。据研究市郊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的流失率为25%~30%[9]。结合广州市养殖场排放特点,本研究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流失率25%。按照各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去向,计算各主要水体受纳畜禽养殖场污染物负荷,结合水质现状分析畜禽养殖业污染对广州市水环境影响。

3结果与讨论(Resultanddiscussion)

3.1广州市畜禽养殖规模及空间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市畜禽养殖规模呈增加趋势(表2)。2009年广州市生猪出栏量达225万头,肉鸡出栏量为6446万羽,奶牛存栏量为1.9万头。从2005到2009年生猪养殖规模呈小幅上升趋势,肉鸡养殖规模稳定在6000万羽以上,奶牛也保持在1.9万头[12]。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按2009年广州市常住人口1033.4万人推算,人均生猪占有量0.22头,人均肉鸡占有量达到6.24只。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广州市畜禽养殖规模较高,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也超过上海、北京。庞大的畜禽养殖规模加重了广州市环境污染负荷,对水体和土壤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广州市畜禽养殖业中养殖场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养殖场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市的55.7%,肉鸡出栏量占全市14.3%。广州市畜禽养殖场主要分布在环绕中心城区的城郊地区,而中心城区基本无畜禽养殖场(表3)。广州市畜禽养殖数量达到17.9万AU,其中增城市养殖数量最高,其次是萝岗区、从化市、白云区和花都区。广州市郊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区低,农业生产仍占有一定比重。而作为广州市“南拓”发展重心的番禺区,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畜禽养殖规模有所减少,但与中心城区相比仍不容忽视。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无养殖场分布,天河区、黄埔区和南沙区则有少量养殖场分布。畜禽养殖密度是指示农业氮、磷流失风险的指标之一,养殖业污染物负荷与畜禽密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13]。随着养殖量的增长,区域畜禽密度也较稠密,全市畜禽养殖密度达到24.3AU/km2。养殖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近郊地区(图1),其中萝岗区养殖密度最高,达到67.9AU/km2,其次是增城市养殖密度33.8AU/km2。其中萝岗区九龙镇和增城市石滩镇养殖密度分别达到142.9和119.1AU/km2。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和从化市的养殖密度也较高。主要是由于距离中心城区近,具有发展养殖业的区位优势。

3.2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物空间分布

根据表3估算结果,初步估算畜禽养殖场化学需氧量产生量约为工业COD的2.8倍,是生活源COD产生量的1/5。畜禽养殖场氨氮产生量约为工业氨氮的3.7倍,是生活源的1/10。广州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的产生量巨大,畜禽粪便和水污染物的流失是广州市水污染物重要来源之一。从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产生量空间分布来看,与养殖密度空间分布相似,呈明显的层次分布(图2)。中心城区污染物产生量较小,近郊区县是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的重点区域。除天河区的珠吉街道、五山街道和凤凰街道污染物产生量较高,中心城区基本无污染物产生。增城市和萝岗区畜禽养殖场COD和氨氮产生量较高,分别达到1.8万吨和1.4万吨,其中萝岗区九龙镇和增城市石滩镇污染物密度最高,分别达到76.6和35.9吨/km2。白云区、萝岗区、花都区和番禺区等近郊区县是污染物产生量的分布重心,从产生量密度图中呈现环绕中心城区明显的圆环。城市和城乡结合地区是畜禽养殖业分布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交通优势和一定的环境容量,为畜禽养殖业发展带来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加重了城市和城乡结合地区水体污染负荷。除养殖场外,农户散养畜禽仍然占有一定比重,主要分布在增城市和从化市等远郊地区。散养畜禽分布较分散,大部分粪尿直接外排,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被随意堆放,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流失到环境水体中,给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畜禽养殖业的水体污染已不是一个局部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影响大流域环境的问题,增加了河口、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城乡结合部和远郊的畜禽养殖业大部分分布在水系上游,给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下游的城市地区带来较大压力。

3.3广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对水环境影响

广州市畜禽养殖场粪便和尿液流失量较大,根据估算结果,畜禽养殖场流失到环境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达到1.6万吨和739吨。受纳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流失量较高的是流溪河、东江和增江,其次是珠江西航道和潖江,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受纳污染物相对较少(表4)。其中流溪河受纳的污染物量最高,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负荷达到5791吨和227吨,占总流失量的35.5%和30.7%。流溪河是广州市母亲河,是广州市北部重要水源地。流溪河流经的白云区、花都区和从化市等区县流域上下游农业仍占较大比重,分布着较多畜禽养殖场。流溪河流域内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以及其它面源污染对其水质影响较大。东江和增江分别受纳化学需氧量3296吨和2032吨,总计占总流失量的32.7%。潖江受纳化学需氧量达1001吨。增城市和花都区农业经济比重也较高,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流失对其水体环境有一定影响。相对而言,除珠江西航道外珠江广州航道和南部三角洲河网地区受纳污染物流失量较少。流溪河、东江、增江等水系上游和沿岸除分布有较多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外,还存在散养畜禽情况,由此产生的污染物养分流失风险较高[14]。流域中的农业区非点源氮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15,16],散养畜禽产生的过境水的氮素污染程度严重程度更甚于规模化养殖场污染。因此,急切需要采取环境管理措施,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

4对策和建议(Policiesandproposals)

4.1合理规划畜禽养殖业空间布

广州市于2010年颁布了《广州市生猪养殖管理办法》,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划定为生猪禁养区域,为保障畜禽养殖区环境安全提供依据。但目前广州市畜禽养殖业布局仍不合理,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分布仍较分散,规模化养殖场大多数集中在城郊地区,这里耕地资源有限,存在畜禽粪便还田无法就地有效消纳的问题[6]。流溪河、东江、西航道等重点流域畜禽养殖业缺乏合理布局规划。需要对广州市畜禽养殖场布局进行总体规划,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估算研究和污染控制区划[17]。重点加强东西部饮用水源地养殖业管理,引导畜禽养殖业向消纳土地相对充足的增城、花都和从化等地区转移。在人口稠密和环境敏感区、主要江河干流两岸1公里范围内、大中型水库和水源保护区严格限制发展畜禽场,对已有的养殖场应加强污染治理,并按计划逐步搬迁或取缔。

4.2引导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

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广州市畜禽养殖所占比例较高,其中生猪养殖量超过50%。但养殖场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许多小规模养殖场无力进行治理设施投入。目前农户分散养殖仍占有相当比例,给养殖业环境管理带来较多困难。规模化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养殖规模也不宜过大,过度集中易造成污染物大量集中排放[18]。应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容量,采取合理规划和适度养殖规模[19]。引导畜禽养殖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现代化、环保型的畜禽养殖场。逐步控制农户分散畜禽养殖量,以便于粪尿污染物排放的统一监管和资源化利用。环保部和广东省相继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需要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改进养殖方式,推广沼气发酵、粪便饲料化等生态畜禽养殖技术。

第7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1.1驻马店市畜禽养殖污水排放总量的估算计算公式:V=∑Ni×Ti×Ci(2)式中:V为年度粪便产生量(万t);Ni为各类畜禽饲养量(万头或万只);Ti为饲养期(d);Ci为各类畜禽每天每头(只)污水排放系数(L)。各养殖场因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同,畜禽养殖污水排放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在文献检索基础上,通过走访勘查、实地测量以及综合平衡等手段,得到驻马店市畜禽养殖的污水排放系数,见表2。

1.2驻马店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的估算畜禽养殖污染物年产生量为所有畜禽所产生的粪尿中含污染物的总量,其估算公式可以写成。式中M为年度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总量(万t);Qi为各类畜禽粪便产生量(万t);Fi为单位质量畜禽粪便的污染物含量(kg/t)。畜禽粪便污染物系数确定:依据驻马店市规模化养殖场采样分析,参考国家环保总局文件和相关研究资料,确定不同种类畜禽粪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见表3。1.2.4单位面积耕地畜禽粪便污染负荷计算采用耕地畜禽粪便负荷这一量化指标可以间接衡量当地畜禽饲养密度及畜禽养殖业布局的合理性。由于各类畜禽粪便肥效养分差异较大,可根据其氮素养分含量统一换算成猪粪当量进行分析,折算系数为猪粪1、猪尿0.5、牛粪0.69、牛尿1.23、羊粪1.23、羊尿1.08、兔粪2.31、家禽粪2.10[9]。单位耕地面积猪粪当量负荷=各畜禽粪尿折算成猪粪当量之和/耕地面积。

2结果与分析

2.1驻马店市畜禽养殖业发展情况近20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驻马店市畜禽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统计,2012年年末,全市生猪存栏682.72万头,出栏800.02万头;牛存栏124.90万头,出栏73.24万头;羊存栏184.77万只,出栏189.40万只;兔存栏650.80万只,出栏1366.80万只;家禽存栏6379.83万只,出栏5818.43万只。2012年,驻马店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83.21万t、33.12万t、7.21万t,全市畜牧业总产值220亿元,居河南省前列,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全市肉类和蛋类总产量居全省第1和第2位,生猪、肉牛、肉羊、家禽饲养量占全省第1、第2、第2、第4位。期间,驻马店市畜禽养殖业生产方式转变明显加快,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规模养猪场(户)23700个,肉牛规模养殖场(户)2900个,肉羊规模养殖场(户)4400个,奶牛规模养殖场(户)630个,规模养鸡场(户)9700个,生猪、牛、羊、禽的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86%、27%、18%和70%。

2.2驻马店市畜禽粪便产生情况根据公式(1)计算出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粪便产生总量,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为4007.72万t,其中粪排泄量为2403.79万t,占总量的59.98%,尿排泄量为1603.93万t,占40.02%。在各种畜禽粪便中,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猪1999.14万t,占总量的49.88%;牛986.82万t,占总量的24.62%;羊539.27万t,占总量的13.46%;家禽314.35万t,占总量的7.84%;兔168.14万t,占总量的4.20%。目前驻马店市畜禽粪便的污染中,猪粪便的产生量几乎占全市畜禽粪便产生量的一半,所以在环保治理中,应将其作为重中之重。

2.3驻马店市畜禽养殖污水排放量根据公式(2)计算出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养殖污水排放总量,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养殖污水排放总量为8485.29万t,而同期驻马店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7473.48万t,畜禽养殖污水排放量是同期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49%,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在各种畜禽中,污水量产生最大的是猪,占总量的80.02%,其次是牛,13.51%、家禽4.63%,兔产生的污水量最小,仅为总量的1.85%。由于猪场所产生的污水量占全市畜禽养殖污水排放总量的80%,所以要特别重视猪场污水的治理。

2.4驻马店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笔者根据公式(3)计算出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见表6。研究表明,市郊畜禽粪便的流失率为30%~40%。按30%计算,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粪便流失量为1202.16万t,其中CODcr含量为27.95万t,BOD5含量为25.20万t,NH3-N含量为2.22万t。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报的数据,2012年驻马店市CODcr排放量为12.10万t,BOD5排放量为4.44万t,NH3-N排放量为1.45万t。因此,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养殖贡献的CODcr、BOD5、NH3-N分别是同期工业和生活污水CODcr、BOD5、NH3-N排放量的2.3倍、5.7倍和1.5倍,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2.5驻马店市单位面积耕地畜禽粪便污染负荷目前对于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作为肥料还田,许多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也是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将农田作为畜禽粪便的负载场所,用充足的土地来消纳畜禽粪便中的养分。因此,采用耕地畜禽粪便负荷量这一指标可以直接反映该地区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能力。根据各类畜禽粪便猪粪当量换算系数,统一换算成猪粪当量分析。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粪便猪粪当量为3622.60万t。截至2012年,驻马店市耕地面积为83.33hm2。由此可计算出2012年驻马店市单位面积耕地猪粪当量负荷为43.47t/hm2。虽然我国还没有设定单位面积耕地土壤消纳畜禽粪便的限量标准,但多数学者认为每hm2耕地能够负荷的畜禽粪便量为30t左右。2012年驻马店市畜禽粪便耕地负荷已大大超过这一限量标准,而考虑到规模化养殖场粪便产生量的集中性,驻马店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围土地的粪便负荷已明显超过其承载能力。

3结论

第8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1平度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随着动物规模化养殖的增加,平度市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平度市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随意处置已经造成了养殖场业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平度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平度市因养殖散户产生的粪便、废水、气味导致的直线上升,约占全市环境的1/3左右。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呈现出三大突出问题:一是畜禽粪便排放量大;二是畜禽污染物涉及面广且危害大,畜禽粪便的COD排放量已经远超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总排放量;三是显现出较为严重的生态压力。据《2011年中国环境公报》,农业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7.4%和31.7%。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流域性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畜禽养殖污染危害

(1)水体污染和农田土壤污染。9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没有综合利用和污水治理设施,畜禽废弃物污水任意排放现象极为普遍。畜禽养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会造成作物减产,大面积腐烂,并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大量畜禽废弃物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会加剧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极难治理、恢复。据调查估计,目前畜禽废弃物中氮、磷的流失量已大于化肥的流失量,约为化肥流失量的122%和132%。(2)固废污染。目前畜禽养殖户粪便处理的方式主要是露天堆积,积攒后卖给当地农民,拉走用做农业用肥。粪便在养殖场附近堆放期间,很容易发酵,产生难闻的气味。在夏秋季节还容易滋生蚊虫、苍蝇,再加上养殖场大多建立在村庄的周边,对附近的居民多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3)病毒传播。全世界约有人畜共患疾病250多种,中国有120种,其中有猪传染的25种,由禽类传染的24种,由牛传染的26种,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载体主要是家畜废弃物。

3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是养殖业主重养殖轻治理。养殖户环保意识差,对养殖污染缺乏科学的管理,污染防治大多采取传统方法,处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养殖业主对畜牧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只片面追求规模,不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未建设有与养殖相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没有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养殖污染物排放,污水就直接排放到外面的江河中,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二是畜禽养殖场的布局不合理。过去国家支持“三农”生产,支持农民创收增富,不论规模大小,没用考虑污染问题的支持养殖业,泽河、缁阳河流域、城乡结合部等局部地方的养殖过于集中,排污量过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难以治理及利用。如店子镇的南城戈庄村,依泽河两侧而建的大大小小的肉鸡养殖场有十多个,肉鸡存栏规模达到20万。污水排放量大,影响泽河水质,治理难度高。三是对畜禽污染物处理监管缺少相应政策。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乡镇基层环保机构缺位,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存在空白,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城市周边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环保审批和验收手续不落实,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已建治污设施的养殖场多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有的运行不正常,甚至当摆设不起作用,养殖粪便随意堆放和污水外排,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4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

第9篇: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 环境污染 防治

一、畜禽养殖业现状

2007年末,全县畜禽饲养品种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及特种畜禽等。全县生猪饲养量95万头,大牲畜饲养量9.4万头,其中:奶牛饲养量0.38万头,羊饲养量55万只,三禽饲养量1865万羽,我县的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末,全县肉类总产量达7.8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5万吨,禽肉产量2万吨;蛋类总产量达4.9万吨;奶类总产量达1.1万吨;二是畜牧产业全面发展。2007年末,全县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现价),全县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79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4%。生猪、蛋禽肉禽、肉牛快速发展。三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积极推广三元杂交优选模式,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加快发展草食畜禽尤其是肉鹅和肉牛产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地优化了品种结构。

总的来说,我县畜牧业有如下特色。一是全县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带。以侍庄、东王集、沂北、图河等乡镇为主的肉鹅,以板浦、东辛农场等乡镇、场为主的奶牛,以南岗、陡沟、小伊等乡镇为主的肉鸡,以伊山、白蚬、杨集等乡镇为主的生猪,以龙苴、穆圩等乡镇为主的蛋鸡等五大区域特色养殖区。二是创建了一批龙头企业。我县现有畜禽养殖及其加工企业15家。其中禽类加工企业2家、乳业1家、生猪加工业10家、大型种畜检疫隔离场2家。

二、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我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是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生猪规模户达711户,肉禽规模户达38户,蛋禽规模户达221户,奶牛规模户达15户;规模化养殖场较重视圈舍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对畜禽粪尿进行清理,对圈舍进行消毒。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大部分能综合利用,用来还田种饲草及庄稼等。一些农村畜禽散养户的畜禽粪尿基本上未做到无害化处理,有的直接排入河、沟、渠等,有的就是露天堆放。由于极少数规模化养殖场没有较好的粪尿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粪尿处置不当,加之农村畜禽散养户的畜禽粪尿的污染,对我县农村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影响。

普查数据显示,由于本县畜禽加工企业相对来说较少,因此全县畜禽养殖、加工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养殖行业,全县规模化养殖小区、场、户989家,粪便处理利用量124887.5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72124.7吨,约占总粪便处理利用量的57.8%;污水年处理量133012.89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72124.7吨,约占总污水年处理量的42.5%;污水日产生量996.66吨,其中养殖小区、场占294.18吨,约占总污水日产生量的57.8%。

规模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利用量34843.70吨,污水日产生量136.18吨、污水年处理量30063吨,污水处理率达60.5%,养殖场主要集中在龙苴镇、图河、穆圩、东辛农场、东王集、伊山镇、陡沟、南岗等乡镇,同时这些乡镇为全县的蛋鸡、肉鸡、奶牛、生猪等集中区,集中地反映优势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及其辐射功能;养殖小区主要集中在以板浦奶牛、南岗肉鸡、东辛农场奶牛等产业集中带,其粪便处理利用量37281吨,污水日产生量158吨、污水年处理量26525吨,污水处理率达46%;采取多种形式多途径地综合处理利用粪污,如办有机肥厂、建沼气、“猪―沼―菜”模式等方法、方式来治污,以达到环境的安全卫生。同时通过小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建立规模养殖场,从而带动全县的畜牧生产。

我县畜牧类污染源的排放大多来自养殖小区、规模场,也就是说来自全县的规模养殖企业,而规模户则由于自身的土地净化及自家农田的利用,相对来说污染很少,这说明我们在对污染企业进行治理时,首先要考虑规模养殖企业,通过对他们的技改来达到环境保护。

三、目前治理污染物的主要措施

1.直接回田或高温堆肥后回田。粪尿厌氧发酵处理后,气体部分可提供能量,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然后再把经过处理后畜禽粪便卖给农户当肥料。

2.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 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3.制有机肥。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4.做鱼饲料及菌种基肥。由于沼液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还可用沼液养鱼,能提高鱼的成活率。

牛粪晾干作为香菇等营养基,可有效地促进本地食用菌的发展。

四、综合治理对策

1.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县成立畜禽养殖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具体做好畜禽养殖环境保护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宣传教育,特别是乡村两级,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组织实施无公害畜禽基地和产品认证,从生产源头上整治畜禽污染。对已经过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地和产品,要加强管理,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督等工作,按照规定标准组织生产,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从源头解决了畜禽污染的问题

三是协助实施以沼气建设工程为主的规模养殖综合整治污染工程。协助有关部门、有关乡镇在规模养殖场(户)建设沼气设施,“十一五”期间建设沼气设施50处,切实解决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通过“畜禽粪便―沼气―还田”综合利用技术,达到畜禽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解决场内生活用能和部分生产用能;形成多种生态能源模式;改善畜禽养殖环境,促进养殖的经济效益。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小型沼气建设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政府部门予以优先立项,并给予资金的扶持。

四是发展大户养殖和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小区养殖,通过实行栏舍集中、人畜分离,有利于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确保了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内通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技术标准组织生产,统一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加强饲料、兽药管理,严格药残监测,生产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县人民政府在制定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专项政策及工作方案时,要鼓励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进行污染治理,促进畜禽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污染综合整治。抓好示范带动发展。逐步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区,引导畜禽养殖户向集约化畜禽养殖区集中,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为鼓励发展大户养殖和小区养殖,各乡镇应选择一些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在项目建设、品改、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五是对现有规模化养殖进行环境整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限期治理不达标的,加大环境检测力度,建议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对不治理污染的,除建议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外,同时加大处惩力度。

六是对新(扩、改)建的规模养殖场进行环保规划。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要求,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场要实行畜禽养殖场污染的集中处理,达到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管理专业化、粪便无害化。

七是加强对饲养场(户)兽药管理。每年度计划组织五次定期大规模的兽药市场整顿和不定期的抽查,同时配合省市有关农产品专业市场整顿工作,确保无违禁药品在市场流通。不定期抽检规模场户,屠宰场点的肉品质量,杜绝瘦肉精、氯霉素等违禁药品的使用。

2.技术防制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一是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地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饲用酶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

二是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生态化健康养殖,可有效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环境,减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时也可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建立粪便收集池,定点收集垃圾;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三是综合指数高温堆肥方法。把污染物通过堆肥发酵技术、粪肥还田实用技术等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或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四是推广沼气发酵技术。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处理技术,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同时猪、鸡粪厌氧发酵能使寄生虫卵灭活,减轻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将沼渣与无机肥制成复合肥,能增加土壤有 机质、TN及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较少,降低农药使用量77.5%,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