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根据*年1月4日召开的今年第1次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要求,为巩固全市清理养殖业污染工作成果,加强长效管理,打击回潮反弹行为,改善环境质量,现就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

经*年全面清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我市的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大幅度减少,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环境质量和环境景观明显提高。但由于畜禽养殖污染源多、面广,畜禽养殖场点搭建速度快,容易反弹回潮。因此,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清理养殖业污染工作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清理扫尾工作,按期完成清理任务,并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常抓不懈,坚决打击、制止回潮反弹行为,努力为群众营造一个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加强领导

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全市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各片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清理与防治工作的督促巡查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落实固定办公场所和经费,继续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巡查,发现畜禽养殖业污染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予以清理。

三、明确目标

集中力量,突破清理难点,全面关闭所有不符合要求的畜禽养殖场,达到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和景观的目标。

(一)属于回潮反弹的畜禽养殖场和应清未清的畜禽养殖场,必须于*年7月31日前清理、拆除。

(二)属于暂缓清理的畜禽养殖场,无配套污染治理设施或污染物未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必须于*年10月31日前予以清理、关闭。在禁养区外并建有污染治理设施的,经环保部门监测、验收后,由经办人向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领取相关证照,给予保留。

(三)清理、关闭的畜禽养殖场,其相关设施必须予以拆除,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生态修复,进行绿化、美化。

四、落实责任

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工作由畜禽养殖场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场管理机构管理,并具体负责清理和整治。

五、长效管理

各镇(街道)要制订和完善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长效管理制度,进一步防止畜禽养殖业反弹造成环境污染。

(一)禁止在《*市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内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对于在禁养区范围内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或未经审批新建畜禽养殖场的,由市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从重处罚。任何单位、个人未经许可不能租地给予他人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对于未经许可租地给他人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二)新建畜禽养殖场必须位于《*市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划定的禁养区外,同时必须离高速公路和市内各主干公路两旁三公里范围外。

(三)凡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经市环保部门审批,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经验收合格,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省有关标准。新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以下程序办理:

1.填报项目审批申报表,经村委会(社区居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

2.报市环保部门会同市农业部门审核,提出意见。

3.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报相关镇(街道)环保部门签署初审意见后,报市环保部门审批。

4.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治理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污染治理设施必须报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动物防疫条件经农业部门审查合格,并获取相关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四)经批准建设或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其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市环保部门不定期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机构要经常性进行现场监管,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六、考核监督

(一)防止畜禽养殖业污染工作纳入镇(街道)领导班子和村级两委工作实绩年度考核内容。

第2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将包括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列为省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会议,这既是一次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动员会,也是一次部署新三年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任务的工作会,同时也是一次促进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推进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前段时间,市委盛全生书记专门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工作汇报,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长办公会议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认真总结近几年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在各镇、街道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干湿分离为前提、沼气治理为基础、综合利用为根本”治理原则,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对规模猪场采取沼气池治污模式、对规模水禽采取筑塘养殖治污模式,结合省811污染治理项目以及市政府确定的实事工程,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沼气池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沼气池治污设施建设412户,占86.01%,共建造沼气池1.8万多立方米。其中,常年生猪存栏200头以上沼气池治理设施建设67户、完成95.7%;存栏100-199头规模猪场沼气池设施建设153户、完成90.5%;存栏50-99头规模猪场治理建设192户、完成80%。同时有4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在沼气池建设基础上配备建造了后处理池(沼液贮存池),有85个规模场建造了干粪堆积棚。

二是开展水禽筑塘养殖厌氧治污,执行水源保护区有关规定。全市存栏500羽以上规模水禽场已有270户完成了筑塘养殖厌氧治污,占总数的37.39%。对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实行了关、停、迁,已关、停规模猪场3个、2000多平方米,关、停水禽养殖户27户、7146平方米。

三是启动生猪散养户“三水合一”整治。在对常年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全面开展沼气池治污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展了生猪散养户“三水合一”(养殖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整治试点。在生猪养殖相对集中的曹桥街道野马、孔家堰、愚桥三个重点村以及其他镇、街道的部分村,选择沿河生猪散养户,开展“三水合一”整治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207户生猪散养户完成整治任务,共建造沼气池2484立方米。

四是开展外来养禽户集中整治行动。针对外来养禽户主要是养鸭户饲养管理水平低、造成周边土地及河流污染严重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花大力气开展外来养禽户集中整治行动。目前,全市89户外来养禽户,66户肉禽养殖户已经基本完成搬迁任务,外来蛋禽养殖户的整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五是初步建立畜粪收集体系,综合利用模式得到逐步推广。市农业废弃物处置中心、明大牧业园区、春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三个畜禽粪便处置中心已全面运作,已对部分规模猪场以及养殖重点村实施了干粪收集,年收集鲜猪粪约1.5万吨,生产有机肥近6000吨。通过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途径开展规模猪场干粪、沼液就地消耗综合利用工作,涌现出一批如林埭潘建华牧场、广陈威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保良牧场、新仓逢源奶牛场等就地消耗综合利用典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治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由于部分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不愿意投资建设治污设施,已建治污设施的部分养殖户,干湿分离不彻底等,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成效。

二是规模畜禽场治污设施尚不完善。我市前几年治污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沼气池建设上,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建造后处理池或沼液贮存池、没有建干粪堆积棚,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与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今年市提出的“两分离三配套”治污设施标准相差甚远。

三是监管力度不够。对养殖户违规排放、干湿分离不彻底等现象,目前还缺乏村规民约等约束机制,还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对违规排放的处罚没有跟上,致使养殖污染治理成效还不明显。

四是收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全市只有部分重点养殖户和重点养殖区域建立了相应的干粪收集体系,规模猪场实施干粪收集的比例仍然较低,主要是就地综合利用的途径不多,传统的种植结构限制了综合利用的出路。农户使用畜粪收集加工后的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有机肥还难以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五是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还存在差距。现有的治污方式还停留在沼气池治污模式上,对引进与推广应用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如生态型、发酵型、零排放等模式)的力度还不够。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肯定治理成效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树立农村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理念,改变纯粹为治理而治理的错误思想,将加强畜禽污染治理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我市环境质量、营造和谐生态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干字当头,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统一思想,自觉行动,深刻认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一)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

(二)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迫切需要。

(三)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生态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六大工程

(一)全面推进“两分离三配套”工程。对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和规模奶牛场,要严格执行畜粪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和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堆积棚等“两分离三配套”标准。具体任务是:1.5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沼气池建设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2.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3.存栏100-199头的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要基本完成,其中列入省811工程的37个规模猪场今年必须完成;4.明年全部完成50头以上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各镇、街道要根据市里制订的具体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抓紧落实工作任务。同时,市和镇、街道要分别抓好几个标准较高的规范化示范场建设。

(二)全面推进散养户整治工程。曹桥街道野马村生猪散养重点区域整治,今年要完成;曹桥街道、新埭镇、广陈镇、林埭镇等4个生猪散养重点区域整治,明年要完成。涉及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工程监管,确保整治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三)全面推进水禽筑塘养殖厌氧治污工程。对水禽存栏500羽以上规模禽场实施上岸筑塘养殖厌氧治污,水禽排泄物治理要按照干湿分离的要求,进厌氧池进行处理,严禁河道养殖水禽,到2010年规模水禽场治理率达到100%。

(四)全面推进农牧结合综合利用工程。就地综合利用是整个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中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一种治理方式,要在开展“两分离三配套”治污标准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实施就地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周边有条件的,要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鼓励发展林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力争各镇、街道有30%以上规模畜禽场实施农牧、林牧结合、综合利用。

(五)全面推进干粪收集处理工程。进一步完善畜粪收集体系,提高畜粪资源利用率,在已有畜粪处理中心的基础上,再建曹桥、新仓、新埭、广陈、林埭、钟埭、黄姑等7个畜粪处置点。进一步扩大收集范围,对规模猪场干湿分离后的畜粪无法就地消纳的,要进行收集处置,通过加工成有机肥等手段,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干粪收集处理要走市场化的路子,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六)全面推进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要积极引进、推广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开展规模猪场发酵式、零排放等治污新模式建设。要继续探索、推广工业化治污的路子,拓展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新方法。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要坚持治旧控新、堵疏结合、教育与监管并举,强化排泄物源头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把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作为近三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加以推进。

一要削减养殖,严控总量。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2008-2011年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现代畜牧业要求,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养殖区域规划。要通过规划和水源保护区实施,控制养殖总量;要通过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削减养殖总量;要通过与“两违”整治相结合,削减养殖总量;要通过与畜牧业发展有关政策兑现相结合,控制养殖总量。要密切掌握养殖动态,对在禁养区内或进行违法占地、违法违章搭建的,要坚决取缔,确保到2010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控制在47万头以下。

二要加强宣传,监管并举。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宣传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治理中的先进典型,曝光反面典型。要树立好“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治理典型,加快推进规范化示范场建设,以典型引路,以示范推动。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等约束机制,督促畜禽养殖户治污设施的到位。市环保、农经、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工作的监管。按照规模畜禽场“两分离三配套”治理标准,市有关部门要会同镇、街道,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治污不达标的养殖户要依法进行处罚,要逐步像工业执法一样,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第3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念,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按照《市区畜禽养殖布局规划》要求,规范养殖场(户)建设,对禁养区内养殖场(户)进行搬迁拆除,对禁养区外养殖场(户)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推动全区畜禽养殖业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目标。

二、治理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采取“集中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生态种养、综合利用”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和养殖模式,对畜禽养殖污染物进行生态化处理或制作成有机肥进行资源利用,实现养殖污染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降低治污成本,增加养殖户收入。同时,采取多种养殖污染治理方式,力求彻底根治畜禽粪便及废水污染,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三、治理目标

(一)禁养区治理目标

禁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逐步实现关停转迁,位于重点流域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应在年12月底前拆除完毕。

(二)禁建区治理目标

1、取缔禁建区内违章建设和无任何治污设施的各类养殖场、养殖户(不包括饲养供自己食用的农户);不得新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

2、禁建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措施,例如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有效削减排污总量,并应用现代生物制剂,减轻恶臭气体污染,在实施关停转迁前不得扩大饲养规模(种类和数量)。

(三)可养区治理目标

1、畜禽养殖场的规模、饲养密度及安全防护距离达到规定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应符合规划要求。

2、现有的各类畜禽养殖场应妥善处置固体废弃物,在年12月底前,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恶臭气体)的浓度和总量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控制要求。

四、职责分工

(一)区农林水局负责组织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规划,并对全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扶持和推动我区畜牧业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工作,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二)区环保局负责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估的审批和超标排污费的征收,并对辖区内的畜禽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畜禽污染治理补助经费,协助各乡镇抓好生态零排放畜禽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

(三)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乡镇的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负第一责任,负责制定辖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计划,对畜禽养殖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发展,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污染综合治理,以实现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严格按照《市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和《区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对禁养区、禁建区、可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彻底摸底,并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

五、扶持政策

对禁养区内按计划转产或关停的畜禽养殖场(户),根据关停转迁的方式和时限要求,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对禁建区和可养区进行污染治理的畜禽养殖场(户),在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中予以优先考虑安排。

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根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部门协助原则,明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各乡镇人民政府为管理主体和责任单位,将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列为乡镇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2、建立联席会议、督查机制。根据畜禽污染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建立畜禽污染整治工作例会制度,并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

3、实行联合审批制度。在禁养区以外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手续由环保、国土、规划、建设、农林水等部门联合审批。

4、杜绝新增养殖污染源。乡镇、村及环保、国土、规划、建设、农林水等部门要从土地流转、租用借用、违章搭建等环节着手,严格控制,坚决杜绝新增养殖污染源,发现新增一处,及时上报处理一处,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坚持治旧控新,疏堵结合,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

第4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苏坂乡位于市新罗区东北部,东南与漳平市的基太、拱桥镇交界,西南与雁石镇相邻,气候温和,全乡现有耕地面积10838亩,林地面为15万亩,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较为丰富。近年来,我乡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突出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形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融合的新格局,我乡养殖业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在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详尽细致的工作部署。

乡目前养殖业污染现状

我乡除了一家达标养殖户以外,其它的畜禽养殖都还处于粗放养殖阶段,普遍存在污染能力治理弱、缺乏统一规划、养殖布局不合理及“重养殖、轻防治”等问题,一些养殖户对污染治理不重视,存在着偷排、漏排的现象。村庄内有大量的散养户,对村庄内环境造成很多污染。

我乡现有养殖业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

我乡是农业大镇,全乡污染治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成为农村环境为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全乡农业人口多,人均收入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产业项目投资偏低,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了全乡的环境污染整治压力,很多农户都是要靠养猪养家糊口,这对治理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不利于整体环境改善。

2、我乡环境保护和养殖业污染治理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由于我乡财政比较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全乡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资金来源上缺乏必要的投资渠道,政策上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

3、我乡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基础薄弱,治理难度大。各村养殖户分步很散,污染分布面广,治理难度大,相关的污染治理等环保体制也极不完善,一些大型养殖户对环保设施不重视。

4、我乡是农村占主导的乡镇,对农村环境污染和治理的重视度和社会关注度不够,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不够,意识不强。

在“十二五”期间我乡环境保护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的规划原则、规划时限及目标

1、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对全乡养殖业综合整治进行规划,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和环保及污染治理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突出解决全乡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集中养殖模式,选择发展前景好、有典型意义的村进行示范点治理。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规划中力求实事求是原则,根据上级部门对我乡的关心,完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美山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3)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引进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治理设施(现阶段已有多家养殖户开始使用海荣技术和ABS生物固氮技术),有效解决我乡面临的环境问题,并结合本乡实际,创新机制,保证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保护和治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制定有利于我乡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优惠政策。

(4)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乡政府及乡相关智能部门、单位的主导作用,落实环保和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维护群众的权益,加强对全乡群众的环保及污染防治教育,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本乡的环保和污染防治。

2、规划时限及目标

(1)规划时限

规划时限为2011年至2015年,其中分为2011年-2012年为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为第二阶段。

(2)规划目标

①到2012年底,对全乡11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综合治理基本上完成验收,并开始投入使用,这一部份上使部分养殖废水得到处理,各村庄生活区内实现无猪,2012年底对全乡所有养殖户建立长效的干清粪管理模式,一些大型的养殖户(16家),完善其处理模式,使其污染设施必须达到深度处理工艺的要求。

②2013-2015年,属于保持期,对全乡养殖业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后,对2012年取的成绩进行巩固,其本上拆除关闭掉一些处理设施不合格的猪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争取所有养殖户实现达标排放和零排放。

到2015年底,要达到全乡人居环境和生态明显改善的要求,环保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全面提升,养殖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全镇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

我乡“十二五”期间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方案、措施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宜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合理布局,推行种养结合,走生态养殖道路;推进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进人畜分离和圈舍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区域,改变传统人畜混居现象,全面开展养殖业的污染监测和防治。

(2)实行村村集中养殖模式。各村因地制宜,实现集中选址,集中养殖,这样使资金更加集中,使处理模式更加规范,也可以使处理设施更加完善。当然也可以使村庄生活区内过到无猪,实现人畜分离。

(3)创新机制,综合治理。按照区、乡养殖规划,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养殖区域规划,控制养殖总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两违”整治和畜牧业发展有关政策兑现,削减养殖总量。鼓励和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对畜禽粪便及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新发展林果业实现林牧结合,对自觉开展猪粪配送到果蔬基地、苗木基地、果园等田头的生猪养殖场给予一定贴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实施。积极探索推广新的环保机制。拟确定一个村为试点,组建生猪养殖合作社,通过社员内部自律和互相监督实现废物废水零排放,呈请区政府给予批示。

(4)严肃纪律,强化考评。严格按照区里丈量要求及补偿标准测量己关闭拆除的养猪场,杜绝和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坚决落实村环保“一票否决”制及干部问责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村和责任人,将给予“一票否决”及通报批评、效能告诫。

(5)强化耳标管理机制。对耳标分配采取层层管理审批。对不配合或治理不过标的养殖场,乡兽医站不给发放。对需要耳标的养殖场应提前书面申请,由包场干部实地检查其排污设施后在签字,在交由分管领导审批,审批后由党政办开出证明给乡兽医站,然后才能发放耳标。在发给耳标时,养殖户必须按他耳标发放数量缴纳排污费,确保不漏掉一头猪。

第5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废物和污水排放量剧增,已成为农村和小城镇三大面源污染之一,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1我国畜禽养殖业概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畜禽产品产量连续20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1983年至2006年的20年间,肉类从1402万吨/年增长到8051万吨/年,增长了4.7倍;禽蛋的产量从332万吨/年,增长到2946万吨/年,增长了7.8倍;奶类的产量从不足300万吨/年,增长到3303万吨/年,增长了近10倍。我国畜牧业的构成主要是猪的饲养业(占50%),其次是家禽饲养业(占30%),牲畜(牛、羊饲养业和奶业)则约占20%。2006年,我国畜牧业的收入已经占据了全部农业总收入的31.4%,但距离发达国家的肉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80%的产业结构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畜禽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问题

2.1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2.1.1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迅速腐烂发酵,产生HS、NH3、胺、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种有毒有害物质。氮沉降是构成当前环境危害的重大因素,它可造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导致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

2.1.2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便淋溶性极强,若不及时处理,便通过径流污染地表水,进而通过土壤渗滤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N、P、K、ss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恶臭,造成了非常广泛的面源污染,导致我国绝大部分水体环境的水质不断恶化,湖泊水库的富营养现象非常普遍,人民群众的安全饮水受到严重威胁。

2.1.3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主要的消耗途径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畜禽粪便中含有的N、P、K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还田,反而起不到肥田的效应,作物会“疯长”,使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对上海市郊207个乡和l5个农场关于使用畜禽粪便负荷量的调查表明,约有27.3%的使用地区,其负荷超出了农田环境的消化能力,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威胁。

2.2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的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胎粪)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2.3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首先,南方一些地区,经常用发霉的粮食喂养畜禽;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场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物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4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

一是环境意识不强。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二是治污设施落后。由于我国畜禽养殖目前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三是环境监管不力。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相当重视,但一些地方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却益凸显。四是各管理部门协调不畅。畜禽养殖业的管理部门有工商、畜牧兽医、规划建设、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协调配合不畅,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给养殖业排放污染提供了空间,增加了污染防治难度。

3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3.1加强立法与管理

为贯彻落实环境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

3.2加强宣传,增强环境意识

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发放养殖业治污技术资料,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养殖户的环境意识。使业主充分认识到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提高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同时,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让乡镇干部树立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切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3.3合理规划,合理选址

畜禽养殖无序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农业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医疗和人口集中地区等必须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在限养区范围发展养殖业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境敏感区,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单位耕地面积的畜禽养殖量。

3.4把好源头关,严格审批

禁养区一律不得审批畜禽养殖场的新、扩、改建项目,限养区无土地消纳能力的对这些项目也要严格审批。审批项目时要及时通知环保部门,邀请环保部门参与。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新、扩、改建畜禽养殖企业不得开工建设,农业部门不得安排项目和资金补助。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5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解决畜禽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禽场建设管理、禽畜粪便和污水的排放等方面规范畜禽养殖,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原则。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畜牧法》要求,指导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3.6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同时,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切实加大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综合防治的资金投入,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促治为辅”等综合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将养殖业污染治理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国家、省、市对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相关补助资金,应设置兑现门坎,必须以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为标准,且经环保部门确认后方能给予补助。对治理效果显著的养殖户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养殖业主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的作用,推动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7严格考核,加强督查

为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应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各级党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纪检等部门可联合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定期通报,严格奖惩,促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8分类指导,科学整治

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方案,强化整治。(1)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治理工程利润低,风险大,因此不能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样,走单纯治理的路子。(2)推广成熟的循环综合利用模式。(3)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4)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

4结语

低投入、高产出是养殖业竞争的关键,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点经济效益,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将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创造出高经济效益和最低限度环境污染的养殖业系统,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冬霞,王凯军.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综合对策.环境保护.2002,12

第6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1 舒兰市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据舒兰市牧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预计到2014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02万头,出栏量达到68.3万头,黄牛饲养量达到15.2万头,出栏量达到9.8万头,分别同比增幅4.3%、3.2%、6.7%和7.4%;规模肉鸡出栏量达到2400万只,规模蛋鸡存栏量达到60万头,白鹅饲养量达到100万只,出栏量达到83万只,分别同比增幅6.1%、1.2%、 2.6%和3.1%。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占总产值的52.1%。农村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起点低,随其衍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也较为普遍,防治和调解该类问题更是困难重重。全市养殖场,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率不高,普遍存在周围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的现象。

1.1 只有少数规模化养殖场采取了污染治理措施

据统计全市只有少数规模化养殖场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起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生态循环方式,尽力达到生态平衡,杜绝污染环境状况的发生。而剩余的规模化养殖场均未对养殖粪便进行有效处理,有的处于直排状态。

1.2 微小型养殖场及散养点环境管理难于到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禽养殖非规模化和养殖高度密集化,畜禽所产粪便数量大大超过其处理能力和合理使用能力;畜禽养殖分散化,导致粪尿随意排放和较难处理废弃物,对全市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养殖场基本无有效的污水废渣处理设施,人工清理后随意堆放,没有起到堆肥后的再次利用,常因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3)养殖场粪便污水氨氮含量很高,病原体多,而绝大多数养殖场未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污水直接流入沟河造成水体污染。(4)距离居民、村镇较近,养殖场的异味难闻。

2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2.1 防污意识不强

许多畜禽养殖户秉持着禽畜粪便自然生、无污染的错误观念,环保意识淡薄,再加上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不愿意“浪费金钱”对粪便进行处理,使畜禽场中产生的粪便肆意曝在日光下,对产生的臭气和日积月累的污染视而不见。

2.2 治污设施不齐全

一是养殖业本身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大部分中小型畜禽场在不置备治污设备的情况下也仅能维持薄利,根本无力对畜禽场产生的污染物进行过多处理。而治污设备的置备费用和运行费用一般都会远远超过畜禽场的盈利范围。这就导致了畜禽场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和再利用还停留在原始的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二是养殖场对产生的污水、粪便不能全部建设治污设施。例如:有些养猪场建设了沼气池,将产生的粪尿全部排入沼气池。有些养殖场建设了储粪池,但是未建设储尿池等情况。

2.3 小型养殖场难于监管到位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管理在《禽畜养殖业污染管理办法》、《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鸭、鹅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特别缺乏微小型养殖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地方性法规一时难以出台。因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从而使微小型养殖场污染状况比较普遍地存在。

3 治理污染的对策

3.1 强化执法,分类管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养殖场点必须合理选址,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也可以由镇村统一协调,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也可以打破镇、村、组的界限,建立几个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共用的污染处理中心,减少一家一户配套设施投入,减少养殖成本投入。

禁养区内严格禁止畜禽生产,现有的畜禽场将逐步分期分批关闭、搬迁。禁建区内不再重新布点,不再扩大畜禽饲养规模。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完成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对污染严重的,治理不达标的,无条件治理达标的,不按要求进行治理的,责令其搬迁或关闭。

3.2 推广污染防治技术

一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环保饲料除了氮元素利用率高、畜禽吸收更好的有点外,还可以减少畜禽粪便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二是要加速推广高科技生物技术,增加厌氧发酵、沼气处理等技术在畜禽生产中发挥的效用。三是要加强粪便的再回收利用,用干粪经过一定工艺技术制造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应当成为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最后,政府应该牵头进行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在市场上推动环保企业的经营生产,吸引更多的畜禽企业进行生态防止,为畜禽场的污染治理提供更多途径。

3.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养殖户发展绿色生态养殖

引导和推进大规模畜禽养殖场建立畜禽粪便肥料加工厂,带动周边畜禽养殖场粪便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固体粪便生产加工有机肥,污水经处理后还田。其次,引导和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合理布局。按照作物氮磷养分需求量确定农田面积和畜禽养殖规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生态链;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的路子,改善环境质量。

3.4 强力推行污染减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地方政府都应该重视当地的畜禽业污染的治理问题,强力推行污染减排。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由牧业、农业、环保等部门联合管理,提供适当政策资金支持来鼓励养殖场积极进行污染处理。督促养殖业主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积极实施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对微小型养殖户协调镇村对其清理整顿,要求业主进行污染治理,对那些难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应限时关闭或转产。

第7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原因防治对策

一、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原因

1、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目前,农村畜禽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养猪、养鸡鸭、养羊等种类上,尤其以规模化养猪和零散养鸡鸭大棚占的比例较大。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部分区域流域的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现阶段农村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

(1)粪便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由于以往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因此,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水质污染

畜禽养殖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3)大气污染

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相当部分养殖场周围紧靠公路、村庄,设置的粪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2、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畜禽养殖场(户)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

有些养殖场(户)是依河两岸的溪流河沟而建,分布散乱,并且大部分未办理有关手续,污染处理设施未建设或不完善即投入养殖,产生的废水、废物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汇入较大流域中,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安全。

(2)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

目前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基本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无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3)农牧脱节,粪便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户)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也因面积不足,而无法全部进行消纳处理,粪便资源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

二、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1、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企业标准化改造工程。充分利用畜牧部门的标准化建设资金,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中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实行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大力推进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充分利用农业部门沼气工程扶持资金,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发挥农村沼气工程在处理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治理工程。充分利用环保专项资金和农业源减排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治理,每年支持30~40家企业建设污染治理工程,每年还从排污权有偿使用费中拿出部分资金支持15~20家企业建设具有防雨、防渗功能的规范化储粪场。

2、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着力减少和控制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增量。坚持新、老企业环境管理并重,在强化现有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的同时,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着力提升新建畜禽养殖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减少和控制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增量。一是提高畜禽养殖项目准入门槛。二是严格核实辖区内畜禽总量。三是积极谋划和实施了一批专业化有机肥生产项目。

3、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着力提升畜禽养殖治污工程的减排效益和环境效益。市、县两级环保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坚持每半年对辖区内规模化养殖企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情况、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等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畜禽养殖企业减排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畜禽养殖企业未批先建、擅自闲置治污设施、污染物超标排放等问题,应做到“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

4、依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细则》中畜禽养殖减排核查核算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焦作市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档案资料清单》,明确了畜禽养殖减排项目档案资料的内容、标准和要求。结合畜禽养殖企业减排工作实际,区分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五种不同的养殖类别,区分不同的减排模式,包括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后农业利用,粪便做沼气、粪便在本厂内做有机肥、粪便送专业有机肥厂处理等,精心制作畜禽养殖减排档案资料模板,供各畜禽养殖企业在准备减排档案资料时参考。

5、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在对畜禽养殖业进行规划时,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场应设在环境敏感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远离河流、水库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远离村庄集中饮用水源地,远离村民居住区。其中距离河流、水库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和村民居住区均不得少于500米。采用多种技术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场地的选择必须远离公路主干线、远离居民居住区(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环境敏感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治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把治理畜禽污染的决心、原则、方式和法律法规向养殖户进行宣传、解读;要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总结经验,加快沼气池、沼液池和干粪池的建设,组建和完善抽施粪服务队,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台账和相关配套制度。同时,因地制宜,标本兼治,对农村养殖业产生的污染情况加强管理控制和规范化治理,除引导养殖户要坚持道德自律、遵守《环保法》,确保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性治理。

参考文献

[1] 周国彬. 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系统开发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04

第8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1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满足了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并对发展我国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已造成我国新的环境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粪便、污水和恶臭三个方面。畜禽粪便中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在某些地区发生禽流感类的传染病,病原体就极易随着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腐败死尸的排放而广泛传播,引起人畜交叉感染,给人畜带来灾难性的危害;畜禽养殖废水中CODCr、NH4+-N、SS含量都很高,水量大且温度低,废水中固液混杂,氮和磷的化合物有机物含量较高,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恶臭气体中含有大量硫化氢、氨、醇、甲烷等200多种有机恶臭物质,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这些气体刺激人畜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导致畜禽生产力下降。我国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很大,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我国畜禽粪污产生量约为19×108t;2001年,我国畜禽养殖业氮排放量为1059.1×104t。到2006年,我国畜禽粪水量超过100×108t,其中COD排放总量达到1.1×108t,氨氮排放量约为1200×104t。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工业污染比重下降,农业污染日益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已成为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

2畜禽养殖业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不断发展,导致了农牧严重脱节,加上处理技术落后,环境管理滞后,畜禽养殖只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致使畜禽粪、尿、死尸成为一大环境公害。

2.1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迅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经济中心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畜禽饲养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畜牧生产发生了变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产业;同时,畜禽产业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明显增多,其处理方式比较落后,随时都会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2缺乏规划,场址与布局建造不合理早期建造的养殖场,未经科学规划,选址、栏舍建设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少养殖场建在城镇近郊、村庄旁、河流溪沟畔;栏舍建设缺乏规划,多数是边发展边建设,布局零乱、建造简陋、设施陈旧落后,极易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

2.3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环保意识不强一方面,畜禽养殖业主多数为普通农户逐步发展壮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养殖业在一般情况下是微利产业,而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多数养殖场户在资金上自身难以承受。因此,相当一部分养殖场缺乏必要的粪污处理设施,大量未经处理的畜禽粪污随意排入河、溪、田、塘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加之不少畜禽养殖场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生态环保,对进行粪污治理缺乏主动性。

2.4农牧脱节,粪污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传统的种、养型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产生的排泄物在系统内部被利用转化,而随着畜禽养殖业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养殖业脱离了种植型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农牧脱节,养殖者不种地,大量畜禽粪污及废弃物不能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不能及时还田消纳,畜禽废弃物这一宝贵的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利用。

2.5缺乏实用的处理技术近年来,虽然通过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科学养殖技术,鼓励各养殖场采用干清粪工艺,对于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废水的减量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大中型养殖场,废水排放量仍然较大。由于缺乏各种实用、低成本、处理效果好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使得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2.6环境管理政策落后在畜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一直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长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行,环境保护不是核心职能,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其政策目标中没有得以充分体现。畜禽养殖污染没有被纳入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防治的内容。环保部门在包括畜禽养殖业污染在内的农村环境管理问题上缺乏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因此,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相当薄弱。

2.7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为防病和促进畜禽生长的需要,养殖者大量使用疫苗、抗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导致药物残留,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3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畜牧业环境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地方各级政府也将养殖污染治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此,要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畜禽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增强养殖者对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与监督力度,促进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3.2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在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选址时,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本着合理布局,利于生产,便于管理,防止污染为原则。新建畜禽养殖场场址要选在远离城镇、村庄居民区的地方,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养殖场周围有一定面积的荒山地、林果园、农田、养殖水面,推行农牧结合,力争粪尿全部就地消化利用。

3.3转变方式,推广畜禽清洁养殖根据畜禽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搞好营养调控,科学合理地饲养,在保证日粮氨基酸与能量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控制日量蛋白质水平,降低氨等营养素的排出量;强化管理,尽量少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绿色兽药,并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规定;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不滥用疫苗;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实行粪污干湿分离、雨水和污水分流,畜禽粪便干清堆积发酵后就地消纳,或运销周边林果园、鱼塘,尽量减少粪污的产生量;推行“畜禽-沼-果”生态养殖模式,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粪污就近消化和综合利用。

3.4增加投入,完善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依法督促畜禽养殖户自身增加资金投入,主动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完成粪污治理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造分级沉淀井,净化污水;粪便发酵还田;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

3.5推广微生态养殖技术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作为垫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养殖猪、禽类,微生态有益菌可将粪便降解,使畜禽舍免清粪、免水冲洗,养殖场无粪尿、污水排出,养殖环境无臭味。同时,以益生菌为主体构成良性微生态环境,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实现粪污零排放、无污染、清洁环保生态养殖的良好效果。

3.6加强监管,建立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大力度、通力协作配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将畜禽养殖场污染执法监管列入日常工作日程。

第9篇: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畜禽养殖类项目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尤其是养殖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外排,污水渗漏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造成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由于养殖项目的特殊性,其项目建设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公众焦点,因此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针对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选址、水环境污染、环境空气污染以及固体废物等主要关注问题进行剖析。

一、场址可行性分析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规定,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1)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2)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等人口集中地区;(3)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4)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此外,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上述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上述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在进行畜禽养殖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列表分析论证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二、 水污染及其污染防治措施

1. 养殖场用排水

畜禽养殖场生产废水来源于畜禽舍冲洗水。其产生量与畜禽场的养殖类别、养殖方式和养殖水平有关。以某商品猪养殖场为例,养殖场存栏猪群用水情况见表1。

工程养殖废水来源为猪舍冲洗废水和猪尿液。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养殖场存栏猪群排污情况见表2。

2.废水水质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集约化养殖业废水污染物浓度见表3。

3.废水治理工艺

养殖废水的处理模式可归纳为三种:还田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和工厂化处理模式。畜禽粪污还田作肥料是一种传统的、较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可以达到零排放。自然处理模式主要采用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养殖场废水进行处理。工厂化处理模式的粪污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后处理、污泥处理及沼气净化、贮存与利用等部分组成。就我国畜禽养殖废物的严重污染和不容乐观的治理现状,环评中一般要求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与“零排放”。以某商品猪场为例,评价推荐废水采用UASB厌氧发酵处理工艺,养殖废水治理工艺流程见图1。

三、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污染源及污染物

畜禽养殖场废气主要是恶臭,恶臭来自畜禽粪尿、污水、垫料、饲料和畜禽尸体等腐败分解过程,新鲜粪便、消化道排出的气体、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畜体外激素等也会散发出不同畜禽所特有的难闻气味。但是畜禽养殖场恶臭的主要来源是畜禽粪尿排出体外之后的腐败分解。

恶臭产生的场所,在养殖场和处理场等处均可产生,以商品猪养殖场为例,表4给出了养殖场产生恶臭的工段。影响畜禽场恶臭产生的的主要原因是清粪方式、管理水平、粪便和污水处理程度,同时也与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和布局、畜舍设计、畜舍通风等有关。

由此得出,恶臭主要来源于养殖区、粪尿处理处置及暂存区,恶臭污染因子主要为NH3和H2S ,评价臭气污染源强可类比已经建成运营的养殖场恶臭产排情况。

2.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核定

根据核定的全场恶臭主要污染物NH3、H2S无组织排放量,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的规定,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代入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出大气防护距离。同时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选址要求的规定,养殖场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取两者中最大距离作为项目最终核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环评中要求在核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规划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不得规划建设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环境敏感点。

3.恶臭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养殖场的恶臭污染源很分散,集中处理困难,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预防为主,在恶臭产生的源头就地处理。

⑴ 日粮设计与恶臭控制

家畜禽场恶臭的控制从日粮供给开始。饲料在消化过程中,未消化吸收的部分进入后段肠道,因微生物作用产生臭气,排出体外继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更多的臭气。提高日粮消化率、减少干物质(蛋白质)排出量是减少恶臭来源的有效措施。

⑵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日粮中采用某些添加剂,除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外,还可以控制恶臭。酶制剂,加入饲料中可以提高营养利用率;益生菌,即选用活菌剂芽孢杆菌、乳酸链球菌、乳杆菌和酵母菌等抑制肠道内恶臭物质的产生,保持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酸化剂,低pH值可以使氨处于非挥发的NH4+状态,这样减少了空气中的氨水平,酸化剂有硫酸钙、苯甲酸钙、氯化钙以及新研究的己二酸。

⑶ 除臭剂的使用

产生的恶臭用多种化学和生物产品来控制恶臭。多用强氧化剂和杀菌剂用以消除微生物产生的臭味或化学氧化臭味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还可以用硅酸盐矿石沸石(分子筛)选择吸收NH3、H2S和CO2。生物除臭剂可以使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的抑制脲酶活性,控制氨生成,还可以利用细菌和酶制剂通过生化过程降解臭味物质。

经合理搭配采用上述各种措施治理后,可有效减轻项目恶臭污染影响,评价可预测场界无组织排放臭气浓度能否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7要求,并要求在场界外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

四、 固废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固废污染物

畜禽养殖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病死畜禽、医疗防疫废物等。

⑴粪便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畜禽养殖业不同畜禽排粪量见表5。

⑵ 病死畜禽

病死畜禽的产生量与畜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水平有关。死猪主要来源为初产小猪非正常(如踩压等)死亡,根据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水平,此类事件概率不高,出现病死猪的几率和数量较低,一般可按0.5%计。

⑶ 医疗防疫废物

畜禽在生长过程接种免疫或发病期接受治疗产生的少量医疗废物,其产生量可类比其他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核定。

2.固废综合利用措施

⑴ 畜禽粪便管理及综合利用措施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规定采养殖场粪便可采取堆肥发酵法、干燥法和焚烧法等。

以商品猪场为例,猪粪及厌氧发酵的沼渣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具有优良改良土壤的作用。根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评价可推荐采用堆肥发酵后,将猪粪和沼渣送至固体有机肥生产线加工有机肥,工艺详见图2 。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畜禽粪便的贮存相关要求,堆肥场地面进行硬化,搭建场房并进行封闭处理,在敞口处设置围堰,防止雨水进入造成下溢流污染,堆肥场应具备“防渗、防风、防淋”的“三防”措施,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且距离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

⑵ 病死畜禽的处理与处置

①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②病死禽畜尸体处理应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2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m,直径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⑶ 医疗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畜禽在生长过程接种免疫或发病期接受治疗产生的少量医疗废物,不在场区内暂存,直接由防疫部门拉走,定期交由所在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畜禽养殖场前期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企业论证项目的选址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企业落实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后,能够确保畜禽养殖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了畜禽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能够促进人类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S].2005-4-1.

[2] 孟俊峰等.河南福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公害生态养殖基地年出栏5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漯河:漯河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