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

第1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度考核:工作思考

一、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一种从事科教文卫等活动,并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管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经济中人事管理的难点工作,年度考核是事业单位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员工和领导者进行整年职责履行情况和综合业务素质的一系列考察、评价和奖惩工作,是一种内部激励机制,也是奖惩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一般在年末进行总结,考核有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以及不及格。这种分等级的考核办法有利于保障单位内部员工积极性,也是提拔干部和员工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年度考核作为一项基础的人事管理制度,有安排的考核工作可以加强职工干部的年度总结工作,能够为彼此互相学习和激励提供一个有效的机会,此外年度考核工作能够让职工从考核中认识自身不足,有利于日后工作的改进。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不仅是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内容,也是绩效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的有效手段。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不仅是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内容,更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配套制度,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以公益性为主的事业单位划分将会越来越清晰,今后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性质将变得更加突出,对事业单位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增强。一方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不同类别的划分,作为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来说,其公共服务的特性尤其明显,而公共服务水平也将是评价事业单位的重要标准,年度考核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督手段是保障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的内在动力,因此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制度是重要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漫长的改革之路上,需要时时刻刻了解自身的不足和需要,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能够为不同时期的改革情况提供绩效上的数据支撑,也是保障事业单位改革有效的重要手段,也是配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基础性措施。

二、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的认识不够

任何工作要想取得一定效果,都要有统一的思想认识。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深入的认识,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事务性工作,没有通过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人事管理和职工自我的认知,使得年度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职工在考核中常常抱着填表格、评优的形式化思想,在考核中也报喜不报忧,对不足之处常常避而不谈、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单位领导对考核工作的不够重视,领导不仅是单位的主要决策者,更是思想管理和行为活动的风向标,领导者往往任由老经验、老办法进行考核工作,从根本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推广,也造成职工对年度考核工作的认识不够.二是年度考核工作往往“纸上谈兵”,年度考核工作的具体落实取决于部门自身以及被考核者本身,对年度考核工作没有硬性要求,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人事管理作用。

(二)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作为人事管理的重要指标,需要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系统的考核,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没有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考察方法。首先,考核指标和规定不能联系实际,在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标准上,具体的实际指标较少,定性的指标偏多,定性指标没有准确的标准和界定,并且无法反应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其次,考核的评价主体片面化,大量被服务的人民群体是进行职工评价的最客观部分,但是群众在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不被考虑,或者很少融入群众的意见,对于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客观、公正性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在完成年度考核之后,对于考核结果普遍存在不善利用的情况,年度考核不仅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方面,事业单位很少真正通过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的工作改进方案,对于员工的提拔和留用来说,考核指标过于形式化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和监督效果。

(三)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缺乏日常资料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是以年度为单位,而对一年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核是需要很多工作资料和日常数据为依据的,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并没有以日常工作数据和资料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是考核结果不够真实的重要原因。从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内容来看,内容大部分集中在思想作风、工作情况以及一些大道理、大方向问题,很难有比较切合群众实际的内容,因此对于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考核,相关的资料也是无法进行有效收集.从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形式来看,多数采用填表、评价以及审核的方式,存在严重的形式化,不仅无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不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此外,在职工日常工作中,没有对月度考核结果以及群众反映的意见做一个规整,更加没有职工的每日工作纪录情况,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日常工作纪录,也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

(四)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创新不够

随着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显得越来越重要,考核结果的灵活运用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改革的效果,也是事业单位完成改革的重要配套机制。从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来看,一方面,事业单位考核指标和方法已经是延续多年的老政策了,很多新的政策还无法具体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认识,对于新的管理理论和考核方法不能得到有效关注和运用。从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发展来看,更加量化和具体指标体系是考核的必然趋势,而如何将定性的内容具体化、数据化是一项重大难题,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支撑,使得考核指标无法创新,考核内容的指标化、具体化难以实现。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趋势来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后,社会将会更加注重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公益性特性,作为被服务的主体将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事业单位缺乏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对年度考核指标的公众特性缺乏必要的研究积极性。

三、完善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的认识和宣传

事业单位之所以没有将年度考核工作落实,主要是由于没有成立一个有效的领导机构。成立一个考核工作小组,对考核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对不同问题有一个良好的处理方式,确保考核工作按计划进行。此外,通过考核工作小组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职工都能意识到年度考核工作的必要性,以及改变考核工作的形式化认识,同时提高考核工作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通过建立考核小组,明确被考核者和考核者在工作中的角色要求,理清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改变双方的情绪化抵触,提高职工之间的参与度,保障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的有效性。

(二)健全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要强化年度考核效率,就必要要健全年度考核体系,所谓考核体系需要由上至下、由内而外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运用机制。第一,制定详细的年度考核内容,考核内容是进行年度考核的基础,由专门的考核小组根据不同部门和岗位情况研究决定,并加强量化指标的制定;第二,保证考核指标的客观性和目的性,指标的标准不仅需要符合实际岗位情况,还需要保证数据资料的客观性,避免考核的形式化、片面化;第三,在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还需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一方面根据考核结果合理进行职工的奖惩,并结合奖惩制度保证考核体系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通过考核结果,对岗位和工作上的不足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在保证岗位有效性的同时能够支撑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

(三)强化群众评价机制,关注日常资料收集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性将更加突出,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服务主体来看,群众评价是对事业单位岗位考核的最直接方式,强化群众评价机制需要从岗位和工作两方面入手,一是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在和群众的接触中,需要根据岗位特点建立有效的群众评价机制:二是工作属性问题,不同的工作属性对于群众评价的侧重点不一样,在具体的评价机制中应该考虑工作性质问题,不能完全以群众的意见为主要评价标准。此外,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还需要注重各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保管,由于考核指标量化的部分较少,日常的工作记录和资料将是最有话语权的数据,将不同岗位的日常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并按照工作岗位性质进行量化指标的处理工作,在具体考核中,这些收集的日常资料将是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四)构建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创新机制

第2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运行规程与现状;不足及改进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批行政事业单位,其对于执行国家政策、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其单位内部资金的正常运作,因而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建立了相应的会计决算报表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过程中,会计决算报表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情况的一个全面反映,其为行政事业单位总结财务工作、制定财务工作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促使各行政事业单位更加良好地管理单位的财务信息,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强化对会计决算报表体系的优化和调整。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概述

根据我国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财务工作进行预算管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报表编制失真、财务数据造假、会计决算报表审核不合格等),国家在2002年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告制度》。这一文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进行了若干规定,明确地提出了关于会计决算报表编制内容、审核流程以及数据分析、数据汇总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根据文件指导精神,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每年度提供一份会计决算报表,会计决算报表应当包含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工作的有关需求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资金活动编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断报表是以单位相关财务工作为主的一份综合性报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表侧重于收集和存档单位相关职员的工资、单位的资产与负债、单位的财务管理等数据信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能够对单位工作有关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信息表达,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相应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一)会计决算报表

会计决算报表一般是一项年度性报告,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年度结束之后对相关财务信息编制的综合性报表。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12月份所做的会计报表可以称之为会计决算报表,其对这一年度的会计工作进行了相关总结。会计决算报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得以向单位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途径。会计决算报表综合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决算报表的相关资料,按照日期为分类标准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务工作状况,对资金流量进行总结是会计决算报表的一项基本功能,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年度业绩进行科学地评估,同时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了相关财务资源,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会计报表进行相应内容的注解和补充。在行政事业的会计决算报表中,会计报表附注发挥着以下功能。第一是提高会计决算报表信息的相互关联性和可靠性,一般是在保障会计决算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相关性。第二是对会计决算报表信息进行解释和补充,促进了会计决算报表的完备。第三是可以从横向对比,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状况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对比,提高了会计决算报表信息的可比性,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决算报表体系的不足

(一)会计决算报表内容过于宽泛,重复统计现象严重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其涉及到的内容应当有一定的范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了年度财政预算编制范围内的所有行政单位、企业集团以及事业单位;同时也包括了没有明确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编制范围的、但在日常工作中执行行政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其他单位。现行的会计决算报表体系除了涉及到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之外,同时其也负责对预算编制范围内的企业集团进行统计;其不仅包括了有关财政全额或差额拨款单位,还包括了财务自行管理的企业化事业单位和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使得会计决算报表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忽略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的主体地位,不利于重点分析其财务状况。由于会计决算报表涉及到过多的盈利性企业集团,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年度会计报表预算,难免会给政府的相关统计工作带来重复统计的问题。

(二)会计决算报表主体复杂,信息失真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由封面、主表、附表以及补充资料表等组成,各项会计报表联系在一起时数据量庞大,许多报表都暴露出数据重复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表体系中,会计决算报表所涉及到的实物指标量较大,这一现象在附表和补充资料表中尤甚。数据实物指标庞大、数据复杂等因素使得各项数据的计量单位不统一,这导致了会计决算报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漏填数据或错填数据问题产生。例如,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中,使用到“个”、“千”、“座”、“款”等计量单位,使得数据统计复杂化。会计决算报表中数据失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账实、账表不一致。对财务预算编制范围内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的全面清查、核对以及整理结算是会计决算报表制作的重要环节,其也是保障会计结算报表信息真实的重要前提。账实、账表不一致现象主要反映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年终整理上,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账实不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上级无偿划分的物资没有相应的票据记录,导致有关工作人员并未对这一部分财产物资进行处理。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相关资产进行年终清理,调整相应的账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会计决算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此外,少数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的虚增资产形成的暂付往来款项缺乏有效地对应,这也是导致会计决算报表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三)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未并重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中暴露出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未并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视预算执行、轻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正常运行的实践阶段,其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有关业务的发展。一些人认为预算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而其将预算编制看做一种简单的资金汇总工作。因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结算报表往往表现出会计决算报表工作编制流于形式、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下降等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的改进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审计工作

会计决算报表首先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相应的机构,加强各部门的会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协调。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这一目标: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会计决算报表内容进行选择,在会计决算报表体系中突出重点,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环节的收支情况进行严格记录;第二,与会计决算报表体系相关的各个经济业务环节应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提高会计决算报表信息相关性和可比性;第三,建立会计决算报表责任制,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相关工作人员是会计决算报表的直接制作人,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决算报表的质量。同时上文也提到,会计决算报表中存在着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未并重的情况,究其本质,仍是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作用结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切实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使之从思想上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切实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工作。(三)加强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表应当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尽可能地统一数据计量单位。在会计决算报表的生成过程中,应当切实协调好各部门的财务审计工作,制定出相对统一的会计决算报表。同时,可以考虑对会计决算报表的相关信息进行再次分析和检查,一轮报表生成后由各部门进行数据核对,改正错误数据,以提高会计决算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综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制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到会计决算报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相关体系,以进一步完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的不足及其改进研究[J].财经界,2016(33).

[2]林慧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6).

第3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规定和市编办(盐市编办[*]51号)《关于做好*年度全市事业单位法人网上年检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定于*年1月8日至3月31日期间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检的对象、内容和需要事业单位法人提交的材料

(一)年检对象

经我县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证书有效期截止日期为*年3月31日的事业单位法人。

(二)年检的主要内容

通过审查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审核其登记事项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仍然具备事业单位法人条件;监督事业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制止和查处事业单位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行为。

(三)需要事业单位法人提交的材料

1、《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3、上一年度年末的资产负债表;

4.有关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业务范围不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除外);

5.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原提交的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未设定任职期限或者未超过任职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6.住所证明(原提交的住所证明未设定有效期限或者未超过有效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住所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7.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二、年检的方式和程序

年检工作通过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在线"网站进行,依照下列程序办理:

1、单位自查。事业单位法人依照《条例》、《实施细则》和本通知的要求,认真进行自我检查。自查的主要内容是:对照宗旨和业务范围,总结一年来开展业务活动的情况,如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纠正;检查本单位核准登记事项(法人证书上记载的事项)的实际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有变化且符合变更登记条件的,应当先向县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待核准变更登记后再申报年检。在自查的基础上,按网上年检的要求准备相关申报材料。

2、网上申报。事业单位法人在规定时间内运行《事业单位专用光盘》,如实、认真填写年度报告书,选择其他证明材料的提交方式(直接上传、邮寄或传真),一并提交所属登记管理机关。完成年检材料网上申报后,适时上网查看登记管理机关的回复信息。

3、网上审理。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受理、审核、核准、通知的程序在网上审理事业单位提交的年检材料,重点审查《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填写是否规范,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合法、有效。对申报材料不齐全、不规范的,及时"退回修改",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事项和材料;核准通过年检的,及时在网上通知申报单位。

4、提交纸质材料。事业单位法人在网上接到登记管理机关"核准通过"的通知后,根据该通知信息提示,将年度报告书下载、打印(一式三份),连同其他应当提交的书面材料,一并报举办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复核。

5、复核办结。登记管理机关收到事业单位的纸质年检材料,经与网上提交材料核对无误后,即时在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上粘贴年检合格标记,其证书有效期延续至2008年3月31日。

三、年检的具体时间安排和要求

为使年检工作能在法定期限内有序实施,各事业单位法人应按本通知附件安排的时间进行自查、报送年检材料(具体时间安排附后)。如材料准备充分,手续齐全,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也可提前进行网上申报,我们将及时给予受理。年检的具体要求是:

1、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年检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事业单位法人实施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各镇、县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认真履行举办单位的职责,督促下属事业单位法人在规定时间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年检材料、办理年检手续,并对其年度报告和相关证明资料进行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事业单位法人要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年检工作。

2、要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要求办理年检。各事业单位法人要认真学习《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本通知规定的内容、时间等要求进行自查和报送年检材料。对截止*年3月31日仍未申报年检的事业单位,我们将严格执行《实施细则》第五十八条和第七十条的有关规定,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公告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废止,同时给予其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等处罚。

3、要加强指导,确保事业单位法人网上年检的质量。由于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和其他所有登记事项都必须在网上进行,各镇、县各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配齐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所需的硬件设施。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人员网上登记业务和操作技术的指导,使各事业单位能够独立完成网上年检材料的填报工作。年度报告书中"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主要反映*年度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的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1)有否违反《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2)是否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哪些登记的业务事项尚未开展,有否违反规定开展了超出登记业务范围的事项;(3)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关数据;(4)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可以单位的年度业务工作总结为基础,做到既实事求是、内容翔实,又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一般不应少于300字。年度报告书中的其他项目也都要据实填写,不得遗漏。申报年检的相关证明材料要按选择的提交方式与年度报告书一并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

四、其他相关要求

1、未经批准,逾期尚未报送年检材料的事业单位,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自动作废,并视为年检不合格,登记管理机关将按《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根据市编办、市法院、市物价局、市公安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行、市工商局等18个部门《关于转发中编办等15个部门、省编办等17个部门《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盐市编办[200*]18号)的规定,事业单位法人在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法律诉讼、人事调动、工资基金管理和申办机动车船牌照、社会保险、税务登记、企业执照、收费项目以及开展其他相关活动时,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凡未提供有效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单位,在办理上述有关事宜时,请有关部门严格把关。

各镇、县各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网上年检过程中如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与我办(局)联系。如有个别事业单位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办理年检手续,要及时说明情况,否则,逾期不予办理,并按未年检进行处理。

第4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这次考核是较为系统、全面、正规、严谨的一次考核,从考核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了周密的准备、公平的考评、认真的统计、公正的评价,既营造出来一个良好的考核氛围,又考出了每位同志的真实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度考核工作。县民政局现有工勤人员7人。

二、成立组织

为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做好2020年事业单位考核工作,成立了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考核内容及结果

参照年度考核的工作要求,以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此次考核共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不定等次四个等次。

经过考核评定,事业单位参加考核的63名工作人员,共考核出优秀人员12名,合格人员49名,不合格人员1名,不定等次人员1名。

四、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突出考核工作的严肃性。为了评价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切实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对这次考核工作十分重视。一是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考核工作。二是召开考评会,传达落实考核工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第5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益性事业单位;现状;措施

一、公益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公益性事业单位对预算实施管理,分别是从预算管理的财政性经费和非财政性经费这两个层面着手。预算管理中主要包含了预算经费的拨付、使用、分配以及监管、把控和总结分析等不同部分,主要有预算的制定、实行、调整、绩效评价以及上报基础性的内容。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已慢慢地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依据我国的相关预算开支规范和标准的具体情形,对全面预算应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而预算管理已逐渐成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内含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预算管理理念脆弱。在大部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当中,从基础性的一般员工到高层管理层,都是无法知道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的重要性。因此,是没有让专门人员实施全面性的预算管理的,其预算管理的建立、实施、调节以及把控等部分都由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实施完成的,这样的做法是很难体现出预算管理的实质性价值和意义的。

(二)建立预算管理的部分是面临许多问题的,分别表现于预算建立的流程、方法、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不足。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中的不同职能部门觉得预算管理是并不重要,没有积极参与到和协助到财务管理部门中的相关预算任务。在措施解决上,主要是采取上年基数加调节,即上述的年预算数为基数合适的进行调节作为年度预算,致使预算制定和具体状况严重分离,不适应单位目前预算管理的日常运营,难以满足我国的有关文件和预算部门对预算制定的需要。与此同时,在监管上,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并没有制定专属的和固有的工作人员或部门对其预算进行内部的评价、检查和监管等任务,使得预算管理仅仅是停留于表面。

(三)财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修改较为频繁,妨碍了预算管理的正常工作,这样也会致使预算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分离,直接致使预算管理的工作任务加大,无法适应财务部门对预算项目的绩效考核、对预算和决算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等管理需要。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层要认识到实施预算管理是对自我束缚、自我管理和自我健全的高效方法。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中关键的事情,而且还是整个系统中不同资源的最优匹配,是关乎到整个系统单位管理水平高矮的关键性任务。

(二)改善预算制定办法

准确的预算制定办法对于增强预算的可行性以及正确性是非常主要的。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出发,依据业务权限、工作目的和政府指定的年度计划、实施的业务工作量以及质量,可运用的资源,建立事业单位中的年度业务工作中所要的年度资金预算,使得其资金能够得到保障。而这样的事业单位才可以更好的得到发展,履行职能,供应更好的社会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做好预算制定工作

预算制定是预算工作的中的关键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是关乎到单位发展的关键事项,其高层管理层应给予高度的关注以及支持,切实关注预算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把预算制定的层次提高到应达到的高度。所以,预算工作需要细化其内容的各个部分,和本事业单位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仔细研究可能具有的支出需要,根据我国预算法中的第30条条文:不同层级之间预算支出的编制,需要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案。不同层级之间预算支出的制定,需要实施统筹兼顾策略,保证重点内容,在确保政府的公共支出科学合理的需要下,需要安排不同类别之间的预算支出。不同层级的预算支出制定,需要实施统筹兼顾策略,保证重点内容,在确保政府的公共支出科学合理的需要下,全面实施统筹工作,很好的安排其他不同类别的预算支出。

(四)增强预算监督

增强预算监督是加强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对部门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依赖于部门单位中内部监督和不同级别的审计监督这两个层面。内部监督需要高效、直接的进行监督。其部门单位领导不仅要高度关注到预算监督的工作,设立一个高效科学的预算监督体制,还要增强对预算管理和监督的执行力度,增强预算管理中的质量。首先,要进行全面预算的事前监督,就是对预算制定的依据和规范做一个全面性的和详细的核查、检查、核实,对全面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仔细和认真的进行比较和确认。其次,进行全面预算中的事中监控,即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对预算实施状况实施一定时期和不定时期的检查,对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检查、约束和调节,保证预算中的良好实施。最后,要做到预算的事后核查,即对预算执行的成效实施核查、总结、证实,确保整个预算中的的全面的实施。

第6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管理作用未充分发挥,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组织、预算制度、预算执行及考核具体办法等。有些些行政事业单位为调整和追加预算。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凑预算。而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的关注却较少。资金投向是否正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有元超预算支出等等问题得不到足够重视,为预算而预算,预算应有的作用被削弱,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浪费现象也很常见。

2、预算编制准备不充分。财务收支预算是单位综合预算中的一个部分。它以单位总体目标为前提,以经营预算、行政预算、事业预算为依据,牵涉的部门多,时间跨度长。因此,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由相关部门组成预算编制小组,充分考虑宏观环境、现实任务等因素,分析预算实现的可能性和难度。但是目前编制财务预算通常仅仅就一个财务部门的工作,编制时间也不足两个月。这样,无法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也无足够的时间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这样的预算只能依据上年数据编制,往往与实际相距甚远。

3、预算编制方法简单,“零基预算”流于形式,财务预算缺乏科学的依据。尽管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己推行多年,但“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影响根深蒂固,“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而习惯地以过去的基数为基础,收入定增长率,支出层层切块、分配,层层留机动。这样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不切实际,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

4、重分配、轻管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由于预算编制存在方法简单、准备不足等问题。单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凑预算的盘子,应付预算的调整和追加,而较少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资金投向是否正确,有无超预算支出,资金使用效益如何等等问题得不到足够重视。为预算而预算,预算应有的目标不能实现,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浪费现象也不少见。

5、预算执行缺乏分析与考核。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关注社会整体效益较经营效益更重,所以一般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制度,考核意识不强,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制定后没有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开支前不计划,开支后审批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未与职工的激励机制挂钩。预算执行约束力大打折扣。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忽视财务预算管理的观念。首先,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预算管理是西方国家政府和企业多年成功实践的经验之谈,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提高单位行使行政职能的效率;其次,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再次,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2、推行复式预算管理方法。复式预算管理即将同一预算年度的经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费用,并使两者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实行复式预算管理,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可以把各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开管理。并根据其财力来确定两种资金的比例。从制度上杜绝两种不同性质资金在安排使用上的相互挤占和挪用。同时,实行复式预算管理后,对不同性质的经费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能较好地提高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

3、高质量地完成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编制人员必须熟悉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规划,准确把握单位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和保障能力,在编制预算时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安排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切忌急功近利,盲目上项目。其次,必须准确掌握包括单位职能、业务范围、资产配置、人员状况等在内的一系列单位基本情况:对于行业系统管理部门,只有全面掌握了所属单位的基本情况,才能审定所属单位预算的编制质量,科学、合理的核定所属单位的基本支出经费。此外,预算编制人员要熟练掌握预算定额的核算内容,搞清每项定额的适用范围;同时,要非常熟悉本单位基本支出的各项经费的来源渠道和性质,是否每一项基本支出,都可以套用相应的基本支出定额。

第7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

国土资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经营活动整个过程的管理体系。

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国土资源事业单位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的目标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将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的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其预算形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管理制度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考评等构成。

当前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目的性,预算就是国土资源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部门预算报表,就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和争取上级预算拨款,对单位管理工作并没有实质意义,对单位没有起到控制管理的作用。第二,缺乏相应的管理评价机制,在质量评审工作中,为了达标,做预算收支表以及对比分析表,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去加以控制,也就失去了预算的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诸如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没有提升为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全局性管理行为;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和程序不规范、不科学;财务预算的执行没有形成制度性安排,等等。这些现象无疑大大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了预算对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的软约束,并没有真正把预算控制作为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使预算管理在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管理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笔者针对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改革,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更新财务管理观念,确立预算管理思路

在任何的学习研究中,理念始终是先导,理念决定行动,有了正确的理念,才能引导人们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学习。在预算管理中也是如此,更新财务观念是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国土资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石。首先是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应该在思想上接受崭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并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其次,要向职工宣传预算管理的新理念,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之下,更加要求国土资源事业单位树立综合效益观念,财务人员不仅要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同时也要积极向全院职工宣传预算管理理念,使得预算管理思想能够深入人心,这样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制度才能够比较顺利的实行。

二、实行全面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整合各部门力量预算工作是关系到全院的未来发展的大事,因此,首先要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①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应该成立由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等职能科室组成的“预算小组”,办公会负责审批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及追加调整方案,同时建立一整套配套的管理制度。这样既是实行全面预算的保障,又能有效克制预算管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②财务科负责年度预算的具体工作,其中预算工作既要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又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以及周边市场资源配置状况、本地区国民收入发展情况,服务收费价格的变化等重要影响因素,认真进行研究。对国土资源事业单位收支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层层落实到科室。根据业务科室的历年经营状况及技术水平,结合科室的人员结构、设备投入情况、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对科室的扶持政策、科室所承担的职能来分解落实收入目标和其他相关指标。③各职能科室配备预算管理员,对预算工作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预算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二)具体流程在全面了解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强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国土资源事业单位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各科室的工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合理。

首先,编制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支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支出预算。将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的预算分解到各职能科室,每个职能科室都有预算管理员,各职能科室编制本部门对口管理的预算。在上年末各职能科室根据本科室的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制定本科室预算控制内容的预算。职能科室将各科室上报的相关预算审核修正后汇总制定出本部门预算,上报主管院领导审核签名,上报预算小组审核汇总,预算小组通过分析调整编制出全院的预算。经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后确定全年预算。原则上年度预算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周全,重点保证3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费用等)、事业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费用发生时,须由职能科室负责人签字,同时预算管理员进行登记,经手人到财务科经预算会计核实在预算范围内后加盖预算章,然后按正常报账流程报账。如超预算或无预算不予盖章及报账。

最后,预算在保证严肃性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当预算制定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时,预算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服务收费价格进行大幅度调整时,价格调高的收入指标要调高,调低的收入指标要调低。加强预算管理,使其对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经济运行产生强大的约束力,收入预算要参考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对预算年度的预测编制;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坚持预算管理分级责任控制。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内部职能科室为预算责任部门,负责本部门分管业务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控制等工作,并配合财务科做好国土资源事业单位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全院各科室须按照年初预算认真执行,做到事前有计划、有步骤,定期总结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报财务科。一旦制定好了预算管理机制,就要求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讲求资金使用效果。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或进行大型修缮,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并提出两个以上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专项安排支出预算。设备购置和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大型修缮时,由总务科按进度提出用款计划,财务科审核其是否纳入年初预算,未列入预算的开支必须经单位办公会研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重新追加预算支出指标,方能办理支出。支付大额款项时,必须严格执行购销合同和修建合同规定的拨付比例付款,超过范围和不按合同支付款项造成的损失,应由相关人员负责。

通过预算控制,财务管理的职能得以逐渐拓宽,改变了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加强了对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及运行成本的分析预测、决策、控制和监督等,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从而充分发挥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同时,应该看到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也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国土资源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总之,预算管理是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是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国土资源事业单位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国土资源事业单位也要与时俱进,将上级部门要求编制上报的单位预算与本单位的实际预算工作完全衔接起来,不断完善预算管理,让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完全纳入可行的预算管理通道中,从而真正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大力提高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涉及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的各种管理,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努力使国土资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中国财经学会.构建预算管理新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项怀诚.中国财政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刘金冷.预测与决策技术一原理及应用软件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人大出版社,1999.

第8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然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执行层面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些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本文围绕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展开论述。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是现代管理理论中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事业单位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中的基层组织单位,必须强化预算,而预算管理是一种量化的、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是财务人员通过各项相关预算及其有机组合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将单位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随着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预算编制更加准确合理,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加强。但在建立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模式和机制等方面,仍然与改革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财政部门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事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成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预算编制的时间晚、周期短

编制预算的时间过短、各部门参与不足、对预算缺少必要的调研和论证,使得预算缺乏可行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编制年度预算前,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编制的预算先天不足,再加上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工作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致使年初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更无严密性可言,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使单位在很多时候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的十天半个月,以致预算编制粗糙,内容简单,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甚至于有些事业单位年初几个月根本没有预算可以执行。

(二)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尚未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普遍存在事前预算支出编制过于粗放,事中预算支出变动较多,事后监管力度软化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业单位为预算而预算,为调整和追加预算,专注于凑足预算金额,未将预算纳入单位管理决策范畴,把预算编制只当财务部门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单位领导不组织单位重要部门参与编制预算,由于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单位项目的讨论、规划和决策,因此只能依据上年数据编制预算,这样预算不能与单位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不能适应部门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单位预算工作的质量,由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关注较少,使得预算编制部门难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更没有条件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

(三)预算管理缺乏内控监督机制,预算执行缺乏分析与考核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健全应有的内控监督机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一定的分析和考核。具体表现为:

1、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一些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能按照有关财政法规确定单位预算,但实际执行中却不够严格,随意占用预算内资金,专款不专用或随意“替换”项目,套取专项资金。对本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没能作出具体的跟踪、分析,没能建立一套自上而下严密且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监督机制。决算与预算不挂钩、不对照、不分析偏离原因,随意调整,造成实际执行与预算相差甚远。

2、执行预算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控制,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计划外的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

3、对预算执行结果缺乏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从目前事业单位整体情况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在支出管理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对经费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也缺乏系统的考核机制,继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四)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一些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习惯按照传统的“基数预算”方法,部门经费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而不是根据部门项目情况及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使“贫富差距”加大,不能适应部门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导致预算结果脱离实际情况,预算流于形式,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和闲置,制约了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

二、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的运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预算管理有助于控制财务收支的不平衡。可见,预算管理是控制财务收支不平衡的有效手段。作为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管理,解决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相关人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众所周知,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执行和国家财政资金的申请等各项工作。预算作为单位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应纳入单位管理决策范畴,建立完善年度预算草案、预算方案,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及时、准确、顺利地进行。为此,基层单位必须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及实际需求,统筹协调与部门预算编制相关的财务、人事、资产等各个部门,科学编制年度预算,确保本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切实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使其能够有效指导和约束各项收支。

1、在单位领导这一层面,必须彻底改变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情况,力求“年初抓编制、日常抓执行、年终检查对照抓总结”,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早计划、早打算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要尽早准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要早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好近几年的滚动专项支出规划,尽量为预算的精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加强结余资金管理,认真分析年度财政结余资金的形成原因,转变理财观念,努力克服“存钱备荒”的心理。单位领导要加强对财政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管理,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会计队伍,配备合理的专职的预算编制财务人员。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员工了解预算管理的好处。

2、在相关部门层面,要做好健全、系统的日常基础管理工作,尤其对于本单位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严格审查和分析,对预算年度的人员变动状况、人员工资增减变化以及物资设备采购、基建工程等,在立足于有明确依据的前提下,做到计划充分、安排到位。

(二)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对预算管理的效果会产生重大影响。零基预算是目前比较科学并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它取消了往年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按照预算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任务目标等,区分轻重缓急,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让本单位的审计等业务部门一起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利用内部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首先,预算下达之后,应该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岗位,推行岗位预算执行责任制和跟踪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责任中心,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其业绩进行挂钩,形成全面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确保预算能够被很好执行;其次,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明确预算内容和项目进度计划,严防随意改变预算资金用途、超额使用等行为,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全面审核,并作出适当有效的评价,为今后预算项目的编制和执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三,对于专项支出,每项收入和支出的明细项目要进行控制,保证专款专用,提高项目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加强专项预算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

(四)完善和推进政府采购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政府采购与单位的支出管理,预算编制紧密相连,在编制财政年度预算时,应当将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列出,报本级财政部门汇总。所以,政府采购预算是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为财政支出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创造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准确性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政府采购预算加强管理,对预算的实施进行总结评价,发现预算管理中的可行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使事业单位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某市通过在各级政府采购监管机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以及其他机构进一步健全内部监督制度,2009年全市政府集中采购达3.77亿元,增长13.74%,节约金额0.47亿元,节约率11.08%。

(五)完善“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收支两条线”,从收入的角度讲,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收缴和减少部门、单位资金占压,将收费收入纳入财政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从支出的角度讲,主要是收支脱钩,执行单位上缴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同时要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首先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收入收缴程序,规范支出拨付程序,使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不断加强。通过执行监控的明晰化、动态化,不仅能够更好地保证预算执行与批准的预算的一致性,而且能够从制度上有效地预防、遏制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不规范操作和违规问题;其次要增加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更为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加强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控制财务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引导国家财政资金流向最需要资金的事业。某市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财务集中监管改革试点,目前试点单位由2008年的3个发展到54个,对单位财务收支和核算行为进行全程动态监管,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行为。

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事业单位确保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离不开预算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不断的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编制全面、科学和规范的责任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建立预算考核制度,将预算考评与业绩评价结合起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应适应于更广泛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保障公共服务的同时面向市场,提高竞争力,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探索》,《中国财政》2008年20期

[2] 刘磊:《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0年6期

[3] 王东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现代商业》2010年3期

[4] 吴希娟:《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财经界》2009的11X期

第9篇:事业单位的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度;固定资产;残值率;财务报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也需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直接反映事业发展的财务状况、承担着对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核算资金的责任。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引领下,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预算会计管理模式,推动事业单位与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一、现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的后续处理上存在一定矛盾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收付实现制基础,但业务流程的账务处理上贯彻了权责发生制。例如:省属某单位购买一台染色体分析设备,合同金额为155万元,合同规定设备移交验收合格且收到发票后付设备款的95%,预留保证金5%在两年质保期满后付。验收合格收到发票时,在会计上处理为借:固定资产155万元,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55万,同时借: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资本性支出155万元,贷:财政补助收入(或零余额账户)147.25万元,贷:应付账款/供应商7.75万元。从会计处理上讲,该设备的采购活动已经基本完成,这项155万元的支出很可能全额支付,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该尾款应算做支出。但是由于财政拨付专项款是全额一次性拨补到位,而到年底7.75万元尾款无法支出,超过两年由财政视同财政补助结余予以收归国库。这就导致两种核算基础作用在同一个经济业务中出现了矛盾。这样,有的单位为完成预算任务,避免无法支付尾款,就采用突击用钱,直接在合同中规定全额付款的方法,直接损害了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前提下,不考虑预计净残值不符合事业单位发展需要

事业单位承担着科教文卫等工作,相应配置了各类专用设备,例如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相应公共卫生、卫生应急的专用设备占用资金占单位总设备金额的80%以上,其中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20台(套),占固定资产总金额的55%。专用设备价值高、升级换代时间快,设备淘汰率高。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虚提折旧,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真实的信息,在“虚提折旧”的前提下,将净残值率设置为零削弱了计提折旧的意义。

(三)报表系统只反映当年数,孤立于以前年度,不够完善

现有报表系统很全面的反映了本年的财务状况及单位运行成果,并且将本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与财政“二下”预算数进行比较,以完成“二下”预算的百分比作为单位和部门的考核指标。但是现行的报表系统割裂了本年度事业运行情况与上下年的关系。使得报表使用者在掌握单位全面信息上受限,从而也阻碍了年度决算报表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我单位收到2016年度财政拨款500万元用于卫生应急专项,当年发生300万,结转200万至2017年,若2017年度用了180万,则财政决算报表上只能看到“卫生应急专项”资金年初余额200万,本年发生180万,结余20万。无法反应该专项款的真实运作状况。

二、针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财政考核指标

针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固定资产购和置的后续处理上存在的矛盾,笔者认为财政部门应完善考核指标,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实际已经发生的业务,有很大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出的经济业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不应该“一刀切”的将下达两年以上的结转资金一并视同财政结余资金予以收缴。同时,为避免有的单位故意将剩余指标全列为待付款,应加强不定期的专项审计。或者财政收回视同结余的资金,再根据基层单位报送的具体情况该收缴的收缴,该重新下达的重新下达。

(二)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在现有的事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折旧已经进行“虚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单位的资产结构。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企业全面接轨也成为必要,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仍旧无法完全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使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行为的效果打了折扣。购入固定资产时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是有必要的。

(三)完善体系提高报告实用性

财务报告的编制目的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具有针对性且系统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以提高预算报告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报告系统中增加上年数,为基层报表和决算报表增加纵向对比的数据,使得报表体系更加充实实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针对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不断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新时期事业单位需要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对预算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家也需要制定和修正法律法规,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福建省会计学会

[2]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56-5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