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工程管理在职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在职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管理在职研究

第1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为了解决建设人员对价值工程的理解,必须对价值工程与传统的成本控制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此,针对价值工程理解的实际情况,改变施工人员在利用价值工程时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加大对各工程专业团体、教育机构的宣传;本文展开相关研究,旨在系统介绍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内涵、实现方法等的基础上,针对施工建设项目质量与成本综合控制中其他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此为相关技术及方法在实际中的更好地利用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内涵

总结已有的各类文献,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内涵可以归纳为:

准则性价值。价值工程的利用是为获取最大利益为活动准则的原理。价值工程在需求价值分析与评价、方案创新、对象选择与评价优选等活动中,都是以其价值的多少为设计指标和设计准则。

需求演化价值。反映在一是由需求演化带来的需求演化性;需求的演化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促进力量,它要求服务、产品等需求上的不断创新,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二是由需求本质性和需求手段的可替代性带来的需求演化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必要需求,满足人们的需求,需求的方式、载体、手段是可以改变和替代的,由此形成需求的演化性。

差异性成本原理。成本的特点决定了价值工程的内涵,差异性成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供求关系与竞争态势的变化、管理创新、人力、物价波动以及其他宏观或微观环境的改变、科技进步、能源、原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条件的差别等。

成本的动态性。一般来说,需求与成本只是在一种特定的、固定的模式下,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就会形成新的相关关系。反映在所有的人类参与的制造系统或建设系统的需求总在不断的变化中,任何的变化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创新发展性

创新发展性是一切工程实践发展的核心方向,价值工程也不例外,它要求价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为了实现价值创新以及破旧立新实现新的发展。此处的创新发展包括管理、需求、科技、成本等的创新。

(二)价值工程的实现方法

如图所示给出了价值工程的实现方法流程图。

三、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实践

(一)施工项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内涵

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需求的基本内涵可以总计为是为了实现需求及其使用价值;施工过程要求工程安全可靠;项目构造要求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和谐;施工过程要求对造价的易于控制和实施。这些属性一般在项目施工合同及有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已经做出了详细的审定和要求。

基于价值工程的项目施工过程必须要求以合同为最终的需求指标,满足合同要求和设计方案得以实现,形成建设项目实体工程。在全寿命周期的项目施工及其维护过程,对施工条件、维护费用及其工程结构选择等进行需求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具体施工过程的基于价值工程最优成本的施工方案及其需求进行逐步分解和细化,以确定实施的具体建设方案下的成本计划为最低,是最优设计方案。

(二)基于价值工程的项目施工阶段模型

如下为一般的建设项目在项目施工阶段的价值工程表达公式:

Y=W/T

式中,T表示施工方对于项目的施工成本的具体设计值;W表示需求方的具体功能需求和质量控制要求;Y表示项目施工阶段的价值需求。其中需求要素要求包括有平整光洁、造型美观、隔热防水、结构牢靠等指标。成本设计值将包括资源费、管理费、租用机械等费、施工人员工资、利润及其他等,这些费用的总和总称为施工项目成本。

(三)基于价值工程的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步骤

基于价值工程的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步骤包括:

1、执行价值工程对象的选定及优化

项目在执行的前期,首先要进行价值工程对象的选定及优化。在价值工程对象的选定首先需要设计出需求指标下的最佳施工方案,依据此施工方案对方案下的施工工序、分项工程分步工程、后期维护等都进行具体的分析,随后从中找出需要处理的重点对象,并对此进行优化处理。主要的处理方法可以为在流水作业、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不必要的需求等方面;为控制成本,还将需要寻找满足合同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不同实现方法,例如技术更新等。

2、施工阶段资料收集过程的规范化

基础资料规范化。建设项目及工程施工方的基本情况需求规范化处理,形成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将包括企业的施工能力、技术力量、人员配备,还要包括合同项目的建设需求、目标、合同期限、工程特点以及组织计划等等。

技术资料规范化。规范化的技术资料将包括项目的地质勘探资料、设计图纸及施工图纸、建设过程的各类规范、资源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各类审查合格的文件等。

项目需求方单位意见的收集及及时反馈。

3、施工阶段需求及质量控制、评价

施工阶段需求主要针对需求方来展开,根据设计出的需求指标下的最佳施工方案,依据此施工方案对方案下的施工工序、分项工程分步工程、后期维护等都进行具体的施工具体执行,每个操作步骤都要进行质量控制。

根据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对施工阶段需求评价,即对分项、分部、工序、局部部位进行需求功能实现的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据此求出其具体的成本和价值。

4、对设计方案的具体创新实现

结合发展的新技术等,对已经执行的方案可以做出必要的调整,体现其过程为:

提出改进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新的方案来源于新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例如建设项目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对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新的配合比或掺用的新类型的附加剂,出现了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各类新的加固方法等。对于新的改进方案,要对分项、分部、工序、局部部位进行需求功能实现的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据此求出其具体的成本和价值。

选择最优方案。根据改进方案的评价,从中优选出最佳方案,这将不一定是采用了新技术的方案。

5、验收及后期维护

审批新方案。施工项目执行方对于提出新方案,送报需求方进行合同协商。必要时需得到监理部门、设计部门等其他相关各方的统一的认可。

实施新方案,具体的施工具体执行,每个操作步骤都要进行质量控制。

进行成果验收和总结,并对后期维护的各类可能问题进行细化并做成预防手段。

后期维护,出现问题,联系修理。

第2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是工程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发挥设计职能,达到预期投资目的的关键因素。由于其受地质地形、河流河势、工程移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往往具有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规模比较大、地处偏远山区及工程技术复杂等特点,故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策略。

一、水利水电工程特点

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自身一些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利水电工程一般离建筑材料供给基地比较远,从而导致采购运输的路径比较远,造成了较高的成本;(2)因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会涉及到一些水下作业、高空作业、石方爆破作业以及隧洞开挖作业等各种复杂的作业环境,要更加注重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的质量以及节约成本,必须要加大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制度;(3)其工程施工受到季节性的洪水影响比较大,施工强度高、技术工种多、工程量大且受环境影响比较大;(4)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受地形、气象、地质水文等一些的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质量的好坏会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我国经济长远健康持续的发展。良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与水利水电企业的企业信誉和经营效益都密切相关,它是水利水电企业信誉与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随着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引进,建筑结构及施工的工艺都变得日趋复杂,只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高水平才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有序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中存在问题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使用的钢筋钢材及止水材料等发现一些伪劣产品,原材料存在的质量问题将给工程运行安全留下隐患;有的厂家出厂的产品是伪劣产品,未达到国家的标准,有的工程砂石骨料质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因为工程施工的急需,只能够先凑合着使用,造成混凝土质量的不稳定;有的工程施工单位实行层层转包,由于转包单价过于偏低,承包单位就搞偷工减料,为欺骗监理单位,就不择手段造假资料蒙混而过。

2.工程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项目监督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欠缺,项目法人中的机构组织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对于越级从业、无证上岗、违法分包等行为没有及时的查处,对水利水电监理、施工等单位或个人的资质审查不够。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随意性较大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的地方单价都比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往往使工程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由于领导对一些地方的矛盾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服务意识比较差,形成的地方矛盾较多,普遍存在工程前期手续不完备即开工,使施工方疲于处理各种地方的矛盾,弱化了施工质量管理的精力。其中不重视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由于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对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忽略或减少对其检查和监督,这为整个工程安全埋下质量隐患。

3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施工前的考虑不周,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正常施工进度,从而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从建筑物基础的开挖、基岩的灌浆处理到混凝土的浇筑(土石坝体填筑),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安装,有的工程施工的过程未能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按照水利部电力部颁布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来进行,出现了较多的施工问题。在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有的工程存在金属结构焊接质量不良、加工制造工艺粗糙、安装的误差较大等质量问题,造成闸门漏水非常的严重,导致金属结构构件的不能使用,需进行返工处理,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工期,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机电设备也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不能够正常的使用,需要经常的更换,给工程的施工造成了损失。

4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单位现场的管理的力度不够,挂靠资质的现象比较严重,质保体系不健全,施工水平低,项目部管理模式多是公司管理层加包工头,施工队伍设备投入少。施工主要技术工人及工程师配置不足,施工的主要核心管理网络不完善,缺少专业的相对固定的施工班组,造成施工组织的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水利水电工程一旦发现早期失控,为了弥补损失而赶工,将严重地影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包工队一般以更低的单价拿到工程之后,经常是挖空心思的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给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在一些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压低不可预见费、临时建设费等,致使施工单位在经济上变得十分被动。这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出现许多分包,甚至隐性转包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多、项目多,而且单项工程量大,这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另一种难度。若使用先进的大型设备,由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工程成本不能保证,若改用简化的办法,非专业队伍来施工,其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

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了增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并针对目前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改进措施。

1.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对原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对于批量购置的材料以及设备等,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颁发或行业的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抽样检测或全面检测)后再使用,对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要做到坚决不使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测,对于关键的工序和重点部位,必须严格监控施工的质量。在施工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做到: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优选供应厂家,掌握材料信息,严把质量关;合理使用,避免错用;合理组织材料的使用和保管,减少材料的损失。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对其灌输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教育,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避免人为因素对工程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人的工作质量来避免或减少工程施工问题,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3.明确职责,完善管理考核体系

对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以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为基本依据,根据各单位、岗位的特点,明确职责和应完成的任务量和应达到的工作标准,完善工程管理考核的实施细则,加大考核的力度。同时,健全局、处、科队、班组四级工程管理的考核体系,以“月检查、季评比、半年初评、年终总评”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管理效果、运行状况的考核,促进工程管理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以达到对全员考核的目的。

重视并加强执法力度

由于我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其质量管理的人员素质还不是很高,自觉性及自律性比较低,为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完善举报制度,加大执法的监查力度,公开曝光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副面影响的行为及相关单位,严格执法,对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处理要依法进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变这种现状。

对施工资料整理完善

资料整理对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工程建设情况的真实记录就是工程建设资料。 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系统,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资料进行认真收集、整理,现场检验完成后,要及时的上报给监理单位,并形成资料。此外,还要做好工程验收工作,控制好施工工序等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是水利水电企业信誉和效益的重要保障。针对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出发,完善施工质量控制规程规范,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严把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为工程的可靠、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吴优、王祖印、刑德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2009(6).

第3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关键词:价值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决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如下:(l)目的性,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项目的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如需赢取一定的利润,或取得某类工程项目的资质。(2)寿命周期,大部分施工项目都有如下几个阶段: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实施*工程完工验收*工程竣工结算。(3)依赖性。施工项目经常与施工企业同时进行的其他项目互相影响,而且与施工企业的标准的、常规的运作互相影响。(4)单件性或一次性。工程施工项目不同于其它工业产品的批量性,也不同于其它生产过程的重复性。

1、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是我国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

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营销等活动的载体,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施工企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由以往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并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工程实施采用的招投标制,建筑市场由昔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大部分国有施工企业仍未完全适应这种转变,存在着项目管理粗放、水平低下、项目赢利能力弱,部分项目甚至亏损等情况,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1.2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项目赢利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明确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关系,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研究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探索有无改进的可能性,提高项目的价值系数,消除设计工程设计中的不必要功能,达到降低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虽然对施工项目本身并无大多的益处,甚至还会因为降低投资而减少工程收入。

2、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一种管理技术。由此可见,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三个基本要素,具有以下特点: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由生产成本和使用及维护成本组成。在一定范围内,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企业生产的目的,也是通过生产获得用户所期望的功能,而结构、材质等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手段。目的是主要的,手段可以广泛地选择。因此,价值工程分析产品,首先不是分析其结构,而是分析其功能,在分析功能的基础之上,再去研究结构、材质等问题。

3、价值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它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性文件,提出工程施工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现场管理、各项生产要素管理的目标及技术组织措施,在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发挥着作用。每一项施工组织设计,都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具体来说,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通过在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有效地、合理地降低投标报价,增加施工企业中标的概率,有利于占有市场。

3.2在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节约使用人力、物力,能够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3.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确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项目如期竣工并发挥效益。

3.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采用科技新成果,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

4、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施工管理是项目施工日常管理,是对管理制度的管理,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往往决定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成败,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l)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提高项目决策的正确率,有利于提高项目决策水平。

(2)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尽量少走弯路。

(3)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项目员工可以更好地参与项目管理。

(4)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使项目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有助于施工企业适应买方市场。

4.2价值工程在施工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

明确而合理的施工目标对施工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它明确了项目及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可以使有关人员清楚项目是否处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使个人目标与项目整体目标相联系。施工项目目标形成包括两个阶段:

(1)传统的施工项目目标

在计划经济时代,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地组织和安排人员、材料、机械、资金和方法这五个要素,来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三大目标。与三大目标直接相关的是计划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虽然这三项管理内容各有各明确的目标,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联系的:若一味强调质量越高越好,则成本将大大提高,工期也会延长;一味的强调进度越快越好,成本也会大大提高,容易忽视工程质量;只要求降低成本,也容易忽视工程质量,投入少了,工期也会延长。而过于忽视质量,可能会造成返工,反而会延长工期,增加成本。

(2)战略上的施工项目目标

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和营销等活动的载体,是施工企业生存的基础,那么施工项目就是施工企业战略的具体实施单位。项目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必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项目目标的实现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服务的。

5.1结语

价值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管理技术,常用常新。价值工程的生命力在于,它具有技术、经济紧密结合、交叉综合的特征,以用户需求为基点,以创新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市场和社会为检验价值的标准。本文对价值工程的理论发展进行综述后,提出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各方面工作实施价值工程对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投资效益,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云钢。实用价值工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浩明信主编。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第4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作用 研究

随着现代经济体系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施工企业能否不断更新自我机制,适应时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生存寿命。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施工企业应对成本控制加以着重关注。成本控制不外乎降低人工费、节约原材料、减少浪费、增加机器使用周期等,而财务管理则是最好的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线。企业管理者应该有效地利用财务管理,使用各种手段为成本控制作出贡献。财务管理与其他的管理行为不同,它根据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已融入到企业的生命中。企业为了达到预期收益的最大化有三种手段:

一、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减少成本与费用支出

在预期的营业收入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成本与费用的开支就能增加收益。那么如何减少成本与费用呢?光靠控制原材料的耗用、裁剪员工这些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结合财务管理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相关开支的使用范围、制度、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项目开支标准计划,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杠杆调度资金,通过控制资金的开支达到缩减成本费用的目标。

(二)及时准确的记录相关成本费用开支程序,要做到每笔开支都有路可循。涉及资金的成本与费用开支需手续齐全,经由负责人审批后方能受理。

(三)建立并完善成本费用计划。工程直接成本费用要做到严格控制与监督,及时制表讨论,汇总经验,发现偏差的成本项目并加以改正,争取将其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间接成本费用要做到定制定额。如工程项目进行中产生的办公费,修理费,安装费,应承担的为筹集和使用资金发生的手续费,利息支出都要做到平衡流出,控制适当的资金余缺。

二、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增加工程结算收入

在成本与费用开支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工程结算收入同样能增加收益。那么怎样增加工程结算收入呢?一味的加大单价是不行的。结合财务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资金收支的制度化,保证流动资金充足。向施工队支付合同款项等涉及资金的项目时,手续必须齐全。凡是涉及到资金的流入与流出的工程项目,都需用专人审批决定。

(二)应严格控制应收款、预付款等相关款项。及时明确债务债权关系。要将责任与义务落实到实处。严格控制坏账数量。对于可能发生坏账的工程队或公司,应预先签订还款计划书,制定违约责任。将相关的原始资料保护完整,减少资金的浪费。

(三)当施工企业取得建造合同收入或其他营业收入时,应当及时正确进行财务处理,全面系统的核对整个工程项目中产生的资产的流入和流出数据。同样的,要及时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如遇跨越会计年度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完工百分比法正确计算出当期应确认的营业收入,增加资产使用率。

三、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将减少成本与费用开支和增加营业收入相结合

(一)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团队的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注意硬件建设,更要将“育人”放在首位。培养公私分明,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人员是做好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大前提。

(二)结合法律法规,对施工方案因地制宜的进行优化。因为只有适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才能从理论上调整好成本。均衡各方面的资金开支,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财务杠杆保证施工项目所有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

(三)强化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奖惩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淘汰机制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完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施工企业实际情况部署部分资金作为专项资金,发掘员工潜力,促进责任、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四)涉及资金流入流出的会计记录应当准确及时,入账时的数据要同原始凭证一致,且全部数据都要入账。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首先要严格区分各项成本费用的界限,该计提的计提,该待摊的待摊;其次要做好基础的核算工作,保证各项成本费用的准确入账能为工程项目相关资产的价值足额补偿。

(五)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不能只将预算制度当做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考。在明确预算体制的同时还应让预算发挥控制作用。企业的预算工作主要涉及到全年财务预算计划以及内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就施工企业的特性而言,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控制生产经营开支,力图将优势资源周期循环利用。合理估计成本开支,按照预算出的成本节约资源,起到预算的调控作用。

总而言之,如何有效的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紧密的额结合在一起是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课题。财务管理是手段,成本控制是目标,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则是最终目的。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而相关的实践方法需要管理人员不断研究、发掘、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玉桃.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J].科技论坛,2007,(01)

[2]仁凤辉,张思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1)

第5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栽植;技术;管理方法

提高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要从土壤的改良,苗木的选择、处理和运输,土地的平整,苗木的栽植前处理,苗木的栽植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入手,科学合理地完善施工过程,提高植物成活率。

一?前期准备

1. 选择科学适当的土壤。土壤性质的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基本上都是从土壤中获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土壤,而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养分元素、水分、酸碱性又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7至7.0范围内或根据所栽植物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结构为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水30%,可通过制定各种土地改良措施,例如换土、加肥等,来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要求。

2. 苗木的选择、处理和运输。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相应地选择符合规格和树形要求的苗木。在进行选择时,苗木应具备以下条件:根系发达且完整,主根短直,接近根茎一定范围内要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苗干粗直,有一定的枝干,不徒长;主侧枝分布均匀,能形成完美树冠,其中常绿针叶树下部枝叶不枯落成裸干状,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端正。

为了保证苗木成活率,苗木的移栽均需带土球,一般土球规格根据树干规格大小而定。落叶乔木以干为圆心,按胸径的4至6倍为半径画圆;常绿树以干为圆心,干的周长为半径画圆,确定土球的大小。在树木移植时,树干要用草绳捆绑,此时吸收能力减弱,裹干可以减少树体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平衡,同时防止日灼。

在运输苗木时,应尽量固定好苗木,尽量使苗木带土球,在上车前,应对大乔木进行剪枝除叶处理,往较远的地区运输时或在夏季运输时,还应给植物进行喷水处理,在上下车时,要尽量轻拿轻放,避免植物的刮伤和土球的破碎。

3. 土地的平整。在进行土地平整前,要注意把握住地形的变化。首先是根据图纸的要求,明确绿化用地的性质、功能和美观要求,科学合理地处理地形的高低变化。其次,要根据植物的特性来处理地形。有的植物不耐水淹,就应尽量地避免把植物种植在低洼之处。

科学的土地平整可以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一般来说,平整深度为地被植物30厘米,小灌木50厘米,大灌木60厘米,浅根性乔木90厘米,深根性乔木150厘米。在平整土地时,要一边平整一边把一些较大的土块打碎,并把石头等杂物剔除,以保证苗木的生长。

二?苗木栽植管理

1. 对原有保留苗木的处理。原有树木经确定需要保存,在土建施工以前,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

2. 移栽时期的选择。栽植树木的最佳移干时期一般是从其休眠期到春天萌芽前。在移植前注意天气情况,要根据天气预报制定移植计划,应避开高温、低温天气和北风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期限制或其他特殊要求,非栽植季节植树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树木成活,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落叶树反季栽植需带土球,土球直径为胸径的6至10倍不等,除带土球外,浇水次数要较正常栽植时多,枝叶视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而超过壮年的老树、贵重的大树或生长不太好的树,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做断根处理。最理想的是第一年春季断根,第二年、第三年春季移植。断根后减少枝叶数量,增加断根处须根数量,促进成活,移植时间在阴天或遮光条件下有利于植株成活。

3. 苗木的修剪修剪方法及修剪量。应根据苗木品种、树冠生长情况、移植季节、挖掘方式、运输条件、种植地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落叶树可抽稀后进行强截,多留生长枝和萌生的强枝,修剪量可达6/10至9/10;常绿阔叶树可多留强的萌生枝,修剪量可达1/3至3/5;针叶树修剪量可达1/5至2/5。在种植后对因机械损伤的枝叶可进行修剪,目的是减少整棵树移植后对水分的需求,确保提高苗木成活率。对于根系修剪来说其刀口要小且平整,这样有利于新生根的生长。

4. 苗木的栽植。在地形整理好之后,根据图纸上的种植设计按比例放样于地面,确定各树木的种植点。定点放线之后,即可根据树种根系特点(或土球大小)、土壤类型来决定挖坑的规格,一般裸根树穴直径为根系群直径的一倍以上。带土球的苗木树穴应大于土球直径30至40厘米,穴深为穴径的3/4。树穴以口面圆整、穴壁纵直、穴底平坦为标准,挖穴时将表土堆放在一边,底层土堆在另一边。对于含有建筑垃圾、有害物质等地均应放大树穴,清除废土换上种植土,并及时填好回填土。

在填土时,树穴基部应施足基肥,用细土均匀填入树穴,特别对根系空隙处,要仔细填满,防止根系中心出现空洞。土填到50%时灌水,发现冒气泡或快速流水处要及时填土,直到土不再下沉、不冒气泡为止。待水不渗后再加土,加到高出根部即可做围堰浇水。作堰后应及时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复土,第二天再作堰浇水、封土,以后视天气、树木生长情况进行浇水。

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要注意确定苗木的栽植顺序,一般来说先栽植主导地位的主景植物、乔木,然后栽植居次要地位的稍矮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栽植时,先种植园内部花木,后植园树木。在炎热的夏季,对于来不及种植的植物要采取喷水、遮阳等措施。在冬天要注意保温,最好能做到当天的苗木当天种下。树干上由于病虫、冻寒、日灼、修剪造成的伤口应涂以保护剂。冬季将树干涂白,防止病虫害延迟树木萌芽,夏季避免日灼为害。

5. 苗木的后期养护管理。苗木栽植后,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绿化工程的保养期一般为6至12个月,这个时期的保养是植物得以成活的关键。

保持土壤湿润是苗木成活的主要条件,做到当天种植苗木当天浇透定根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从而利于根系发育。干旱时除浇定根水外,对枝叶也应经常喷水。在夏天对植物进行浇水时要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进行,以避免植物的灼伤,除浇灌树木的根部外,还应喷洒植物的干部和枝叶。久雨或暴雨造成积水时,必须立即开沟排水,树穴范围内可种植地被植物保墒。在日常的养护中,要注意除去杂草。在大风的季节里,要注意防止浇水后大风吹倒苗木,同时还要以草绳或麻包袋包扎树干,浇湿树干,减少水分流失。

当树木成活进入正常生长状态后,可以追加肥质较为淡薄的肥料。施肥工作应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并经松土除草后进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药物毒杀和生物防治两种,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掌握本地区病虫的发生规律,利用综合防治,抓住有利时机用最少的人工和药物取得最佳效果。

第6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价值工程,招标,风险管理

1.工程招标中标底评定方法综述

工程承包单位对工程投标以后,建设单位(业主)按规定要对其投标情况进行评定。评标标准和方法有多种,但是全国尚不统一也不够科学,一个先进的评标方法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简单等特点。目前各地常用的评标方法主要有:

专家评议法。由涉及不同专业的不少于7人的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对投标的工程报价、施工组织设计、企业信誉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因此专家评议法是一种定性的优选法,但该法的科学性差、透明度不高、人为因素影响大,可能导致“暗箱操作”。

最低报价法。最低报价法根据报价而定标,在我国采用的是“合理低价中标”。但这样做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实力,反而可能会导致盲目压低报价,从而造成承包者无法完成工作而中途停工或为了完成工程赚取利润而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

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考虑的指标较全面而且全部实行量化打分,一定程度上比较公平,目前运用也最多,但是该法在指标设置及各指标所占分值上人为因素过多科学性不高,事实表明有人正是利用了这点而在指标设置及各指标所占分值上做手脚从而让预定人中标,使招投标失去意义。

价值工程评分法。采用以下公式:(1)

式中 V――用以评标的综合指标,以高者为优;

Q――代表施工单位过去所完成工程的质量及信誉的综合分值;

P――代表报价金额(万元);

T――代表施工单位投标的工期;

I――代表工程投入使用后建设单位(业主)每月获得的效益;

M――代表施工单位投标时三材用量换算的金额(万元)。

运用价值工程对工程标底进行评分,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质量信誉、报价、工期和三材用量等因素,因此较为客观,但这种方法多用于宏观上对投标企业标底的掌控,还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本文中的工程项目的标底评定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AHP的评标模型,模型建立后,需根据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用1~ 9 的整数予以赋值并经过计算得到评定的结果,再结合价值工程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定,从而确定该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

2.工程案例招标及投标情况介绍

福建省某安置小区工程,位于泉州市,是为迁居的市民配套的新家园,B标段11#――17#配套房,建筑面积约为54000平方米。于2007年12月邀请招标,有三家承包单位应标,为分析方便,本文把三家承包单位分别定义为为A、B、C。投标方案定为FA,FB,FC。

3.工程案例招标风险状况及其定量评价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选择到一家各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合的承包单位,是使工程造价能够更符合价值规律、工程质量能够得到全面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如期投入使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实施招标时, 应全面地对投标方案中的与工程有关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

3.1风险因素的确定

为了识别投标方案存在的风险因素,该公司成立了招标委员会,委员会中邀请了五名长期从事招投标工作的专家,经对参与投标的三家承包单位投标方案认真、仔细分析,通过讨论,最后各专家对投标方案中的与工程有关的风险因素统计为8条,具体见表1方案涉及的风险因素:

表1方案涉及的风险因素

投标单位的方案 投标方案中涉及的风险因素

注:表1中的数据及下面小节中的判断矩阵的数据来源于房地产公司经营部。

3.2建立层次递阶模型

根据工程的实际,模型采用完全相关结构,见图1

图1风险层次模型

3.3模型求解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方法,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的特征向量、特征根、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行总排序及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由专家组按德尔菲法(Delphi)用1~ 9 比例标度做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图中的层次关系。

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得到层次排序表。

表2风险总排序

3.4投标方案综合评定

从表2层次总排序中可以得出,标号为FA的投标方案的风险系数最小。由于投标方案的确定意味着工程项目承包单位的确定,关系到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工程项目交付使用的期限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因此仅使用一种方法来评定投标方案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本工程中运用价值工程评分法对投标方案的再次确认,通过两种方法的组合评定,以确保所选投标方案科学、合理性。

确定质量信誉综合分值。

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参与投标的三家承包单位的在建工程和以完工程的质量的情况,并向建设银行、招标办和其他建设单位调查了解他们以往的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得到三家承包单位的质量信誉综合分值:A为98分,B为95分,C为90分。

按照表3综合指数分析,计算各个承包单位综合指数V。

表3综合指数分析

表3中可以看出,运用价值工程评分法,承包商的综合指数V依次为A、B、C,这与使用层次分析模型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评标委员会中专家组最终确认承包商A投标方案风险最小。最后本工程项目评标委员会综合各种因素,确定承包商A中标。实践证明,承包商A中标进入现场后,组织合理、管理认真、施工精心,以施工完成的分部分项均以优良等级通过检验。

参考文献

[1]吴贤国,王瑞.城市大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社会风险评价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4):25-28.

第7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大多企业的造价工作,还是采用聘请专门的造价咨询机构来为自己服务,但随着大型企业越来越多地向多元化、转型领域扩展,很多建设方也开始拥有自己的造价管理人员,他们在工程造价过程中无疑起到了自我监控和决策辅助的作用。但是这项工作若没有做好,又无疑成了机构的重复设置和工作上的重复劳动,甚至成为项目顺利进行的阻碍。那么建设方的造价人员该如何正确有效地对企业的造价工作进行管理?和社会上的造价咨询机构有何区别?以下我将就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讨。

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概述

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含义

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的控制,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来对工程进行管理,按照固定的规范以及规律来对经济进行要求,进而来对工程的各个阶段制定明确的目标。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工程的始终,由于工程的进展受到很多外来因素的影响,由此,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的控制也是动态的过程,要按照不同的问题与状况及时对其进行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与质量。

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

在对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进行控制时应该按照阶段性的进行,并且每个阶段所制定的目标与管理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按照不同阶段的要求与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规范,以此来降低工程中的不必要变更与浪费,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加强工程的造价控制,不仅仅是对资金的控制,也是对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的合理配置,以此来将其价值最大化,同时,加强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工程项目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较为落后,相应的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几点不足之处:设计的理念与方向相对较为传统;经济的观念相对较为薄弱;责任意识不强;对新鲜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并且有部分的设计人员无法正确处理先进思想与本土理念的关系;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了解程度较低等等。这也就严重的阻碍了设计人员的工作与建筑的发展,难以进行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同时,在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定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财务人员与工程设计人员,所以制定的工程管理规划容易出现较多的变更,难以进行有效的实施。

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原因

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逐渐的渗入,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的认识不断深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这一理念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其直接影响着我国工程项目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工程造价以建设主的要求作为参考,而传统的建设单位关心的则是结算阶段,这也就容易使工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首先就是工程概算方面,有很多的工程项目事先没有进行合理地估算,也没有对资金来源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也没有对工程中容易出现的变更部分进行风险评估和深入探讨,无法及时的制定调整方案,匆忙进行施工,这也就导致工程中出现一系列无法预料的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工期以及效益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而且有些建设方为了能尽快顺利获得本集团公司以及政府的项目批准,会故意压缩拟建项目的概算值,降低一些必要的费用比例等等,这无疑成为项目建设评估不足的源头,接连引发工程项目在各个方面频频出问题。

其次就是投资阶段所产生的问题,在投资阶段应制定较为严谨、完善的项目建议书,但有很多项目提前进行预订,腐败之风影响,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一问题不再重视,建议书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没有对项目的价值工程进行有效地评估。即便进行了价值评估,但措施可执行性相对较差,这也直接造成投资的不准确,不能选择合理的融资方案,建设过程中多次出现资金短缺,对项目建成后的收益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设计阶段的控制是工程造价的重点,在对设计阶段进行招标的时候应重视设计的合理性,明确设计的可行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频繁、大额变更。同时由于设计单位的利益追求毕竟与建设方是有区别的,说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设计费用的收费标准是按照设计面积的百分比进行收费的,受到这一标准的影响,一旦没有建设方的监督管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一味地扩大项目的面积与高度,没有节约的意识,再加上建设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压缩必要的设计时间,这都为设计的深度不够、后期大幅变更甚至是设计出现缺陷埋下隐患。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的难点,有很多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施工规范与管理制度,这也就导致人力与物理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配合,大幅度的提高施工造价,造成大量不必要浪费。同时,由于监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难以进行,这也就造成施工人员偷工减料,在材料的使用上以次充好,为工程的日后使用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的威胁到了建设方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此外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缺乏节约意识,不了解工程造价的目的,这也就导致工程的成本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造成一定的浪费与亏损,最后结算的时候难以解决。

最后就是工程的竣工阶段,有很多的施工单位在竣工之后谎报工作量,以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很多施工中出现的变更没有及时进行签证,往往是事后进行补办,这也就导致费用难以对账;同时有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私立各种项目,并进行高额的定价以及建设、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在给施工方签单时不注意技巧或者表述不清等等,这都是造成工程造价结算时互相扯皮,结算价久久难以定案的原因。

加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的建议

想要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建设方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点,以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决策阶段

1、首先应该作好对工程项目资料的了解,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做好投资估算和概算审核工作,尽可能地预见未来项目上会遇到的各类风险,减少不必要费用,以此来降低施工中的不必要变更和费用增加;

2、做好市场的工作,及时了解市场的动态,明确工程市场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对重要设备做好多厂家的询价工作,并及时做好应对的措施;

3、做好价值工程分析,明确盈利的能力,对工程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考察,避免出现盲目建设的状况。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最大的,只有在设计阶段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对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的管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不仅仅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改善,相应的管理人员与造价人员也应该共同参与。以下对设计阶段工程项目建设方的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进行研究:

首先设计单位的选择应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这不仅可以保障设计的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的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要求设计人员来工程项目所在地进行充分了解,做好勘察的工作,为设计人员交代好设计要求以及建设方所具备的建设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设计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要求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不断的更新与优化,使其更加适应实际应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多个方案,并进行择优选择,以此来保障设计的科学、合理,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建立好建设方自有的询价机制,减少甲供设备材料价格的不合理;正确评估各项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经营状况的融资方式,做好年资金使用和贷款还款计划,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为建设方找到好卖家的关键过程,牵涉如合同管理、标段划分、标底编制、招标公告编制、结算付款方式等等。很显然这个阶段将会为工程造价定下主要的实施方向和结算原则。以下对招投标阶段工程项目建设方的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进行研究:

认真调研好市场,选择业务能力强、信誉好、服务到位的造价咨询机构;

积极配合造价咨询机构或者自有先关机构的工作,调动自身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协调好参与项目建设各部门与造价管理机构的沟通,为准确编制标底打好基础。

根据工程性质、设计的深度、建设方可利用资源的多少,明确合适的合同报价方式。

在开标评标前,应了解一下总包方打算分包的范围,并在开标时对其分包和自身承建的工程报价进行仔细分析,杜绝不合理、不平衡报价。

施工阶段

在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中,施工阶段出现变更的几率相对较大,并且资金流动也相对较为密集,这就要求建设方造价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管理,科学有效的控制工程费用。以下是对施工阶段管理的建议:

首先就是要规范好承包单位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行业、公司内部相关制度进行流程办理。

工程管理部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规范,按照不同的工种与工序来制定,并与工程造价人员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变更进行研究与预测,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来自设计方的变更同样也要做好各部门的会签和经济技术评价分析工作,以便来判断变更是否必要和经济适用,为合理变更寻求最佳方案,以此来加强对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控制;

对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明确材料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材料的控制也是保障成本的主要方式,及时了解建筑材料市场的动态发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结算之前应该与仓管部门沟通,掌握设备材料在施工前后各自的领料量和回库量的相关数据。

造价人员需要经常勘查现场的施工进度,核查工程量,为结算准备好现场第一手资料。

做好签证的管理,避免出现事后进行签证的现象,这也能避免私立名目现象的出现,同时,面对重大的签证应该注意做好文字记录,并在相关的项目负责人(一般最少为建设方两人,且一人为建设方现场具体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签字之后方可生效。

做好建设方概算价与合同价的对比分析工作,及时更新合同内容,分解合同价进项目总投资表,为项目后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竣工阶段

在竣工之后也应该注意做好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竣工之后也应该由相关的监理工程师、公司财务总监、受聘的经济律师事务所等进行核查,明确工程的资料与费用,留存一套签证变更原件,做好复核的工作。最后还应该编制与实际的工程相符合的报告,并对工程项目造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在建项目做好保障。

结语: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建设方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严谨的管理方案,以此来保障工程的质量,使其固定投资最小化,经济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红菊.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实证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4)

第8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经济飞速前进的同时,建筑业也迎来了该行业的机遇,乘风而上,取得很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带动相关产业――建筑装饰行业不断向前。传统的简单装饰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讲究设计风格的同时,人们对装饰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高。

1.目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常见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在国内起步虽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现在的建筑装饰公司数量繁多,给有需求的人们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某些方面还不甚成熟,该行业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从而对其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1 设计深度不足

作为装饰工程中的起步工作,建筑装饰设计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过程的顺利与否,完善有效的前期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为所有的施工过程都是以前期设计为依据而展开的,装饰设计工作对后续的施工计划与各个工作环节都具有指导意义,所以高质量的装饰设计是顺利进行施工并保障质量完善的基础。即便如此,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关设计方面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设计人员存在专业缺陷等所致,由于前期设计工作的不完善造成后续施工过程的困难或不足,这在装饰工程类项目中都较为常见。就现状而言,有很多装饰工程项目无法在项目施工前提供十分完备的施工设计图,普遍使用的只是简单的装饰效果图或是几份平面设计图纸,往往无法提供节点大样图,甚至部分单位量基本的施工大样图都无法出示,而是采取设计与施工同行的做法。由于前期缺少设计图纸的科学指导,致使施工过程无法确定准确的目标与工作标准,难以对相关工程进度进行有效管理。如此一来,就会因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过大的随意发挥空间而可能令最后形成的装饰效果离早期设想的方向较远,甚至是产生背离设计初衷的结果。

1.2 新工艺运用不成熟

近年来,建筑装饰行业在工艺、设备与材料等方面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成果加以运用,这对该行业的创新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整体发展趋势如此,但国内众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新工艺的运用还不够成熟,多存在着较大缺陷,这对该行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反作用。就装饰定额来说,与现在新型施工工艺相比,其做法与选材常常相对滞后,而合理性不足的装饰工程定额,往往难以对造价实施有效预测,同时工程造价的准确预测直接影响着投资单位所给予施工方投资额度,投资量的合理与否有直接关系到装饰工程的管理与施工进度,而这都与施工效率与质量具有紧密联系。投资方多对项目造价的有关标准掌握不足,这时就往往会采取一些较为落后的方式予以选择,诸如综合多家单位的报价予以大致综合后,以其均值包干的方式给予投资;部分投资方会通过组织人力或者委托有关设计单位对市场进行调查后,据此做单价分析等。这些评估程序既繁杂,又缺乏科学性,一方面投资方在此期间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另一方面却难以与施工单位形成一致认识。

1.3 市场秩序混乱

对任何行业而言,正规有序的市场管理对其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而装饰装修行业存在市场秩序混乱、经营行为无视规则等现状。一些未合法经营的有关企业进驻市场后,为了获取利润而采用不恰当的手段进行压价、在合作过程中借机给予或收取回扣等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在此过程中不但合乎法规、正当经营的企业利益受损,更是给经营项目的质量造成了潜在危险。另一方面,建筑类相关工程的经营对资质要求较高,但其审查过程不够严格,致使借用资质与层层转包的状况屡见不鲜,这对施工质量的保障极为不利。例如在项目招投标与承接过程中,很多单位为做到表面符合国家规定而借用资质或是将项目进行层层转包,由于企业的不负责,可能会将其转包至资质不足、技术力量较差的施工单位,从而使得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1.4 施工材料质量欠佳

在建筑装饰工程中,施工材料不可或缺,而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装饰的整体效果与质量,甚至对人体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建筑装饰行业的日益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装修建材经营行业的经济,而今的建筑装饰材料不断更新,无论是品类、规格,还是品牌,都比之前有了大量增加,价格方面也是差异巨大,同时质量方面也是存在着较大悬殊。面对如此众多的装饰材料,如何能正确选择到性价比高的材料也随之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同时对负责选材及购买的有关单位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部分不法商家与施工方会借此将非法收益收入囊中。诸如通过采用虚报高价材料,而实际低价购买同品类的假冒伪劣材料,从而赚取中间差价;部分单位甚至利用材料的品类差别,在其规格等项目上做文章,从而在工程费用中获取不良利益。

2.提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施工单位要想完成高质量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必不可少,它不但是对项目进程的一种监督,更是对施工过程的一项有力指导,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2.1 落实权责,强化质量监督

首先自工程建设初期,从设计和预算起就形成明确的目标与细致的工作计划,并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以便对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须以工程计划成本作为目标导向,同时将质量与工期目标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另外,为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掌控,装饰工程动工前均须对图纸执行严格会审,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以尽可能对图纸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必要时可实行连带责任制以严格保证图纸质量。实际施工过程中,需对其工序与质量予以严格把关,尤其是对关键位置的施工过程要进行严格预审和评估,同时结合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实行有关监督机制,从而将责任落实至人。

2.2 优化设计与施工环境

结合对建筑的实地勘察,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核对,并就其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反馈,以保证有关设计的科学完善,除了工设计的实效性,还要兼顾经济适用原则,在对设计方案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后的实际效果。此外,对于施工环境的有效管理一方面可以为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因环境形成的额外造价与施工质量不达标。因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对工序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以做到在减缓污染的同时满足各道工序对施工环境的要求。

结语

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装饰工程对建筑整体的使用舒适度有着重要作用,传统建筑多注重安全性,而往往忽视其装饰层面的美观度,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对建筑装饰愈加重视,而建筑装饰过程中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使用与观感。通过对装饰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予以分析,并结合相应方面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改进施工方案、满足客户需求、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工程管理在职研究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 流程再造

1 电子政务与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是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和钱皮(James-

Champy)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现有组织的工作是按照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思想建立的,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工具。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层级、公共组织的架构,建立扁平化的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运作的流程,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得到政府的服务;改变政府的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的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的“大社会小政府”模式;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确立以服务于社会公众与市场主体为导向的政府。

2 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流程简介

2.1 应用该系统的情况说明

一是执法办案信息的登载、审核。包括简易程序案件和一般程序案件。二是执法检查信息的登载。三是经营单位信息的登载、变更。包括有证单位、无证单位、其它单位、黑名单。四是执法信息的。五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登载。六是执法数据的统计、公布。七是通讯录功能。八是其它相关功能。

2.2 执法办案流程

此处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自行核查的“12318”举报,或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涉嫌存在违法行为,依法应予立案处罚的案件为例,一般程序案件按照以下流程同步登陆该系统进行信息登载和程序审核。

1《立案审批表》2《调查询问通知书》3《调查询问笔录》4《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审批》5《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清单》6《抽样取证凭证》7《鉴定书》8《案件调查终结审批表》9《案件移送单》10《集体讨论笔录》1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2《事先告知书送达回证》13《陈述申辩情况审核表》14《听证通知书》15《听证通知书送达回证》16《听证笔录》17《听证意见书》18《行政处罚决定书》19《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20《财务返还清单》21《其他文书》22《结案报告》(1、8、11、13、18、22为必填项)。

其中,《立案审批表》、《案件调查终结审批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陈述申辩情况审核表》、《行政处罚决定书》、《结案报告》等文书需经以下四级审核程序,办案人提交承办部门负责人意见法制部门负责人意见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意见。(审核人拥有各自权限)

3 现有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政务业务和运行结构滞后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要求。导致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3.1 传统流程的机械照搬

误认为电子政务就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物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不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造和业务流程的再造重组。

从上述流程过程可以看出,从“立案审批”开始,直至案件办理结束“结案报告”共经历22个程序,这与之前的手工办案流程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体现出信息需求引导的组织结构重构,没有提高办案的效率。

3.2 电子政务就是计算机化的政务

误认为电子政府就是工业时代传统政府在数字世界的映射。世界上众多国家的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实践都证明,在这样指导思想下做出的结果只能形成一个个计算机化了的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孤岛,不可能达到无缝集成和信息共享的目标。

可见,解决问题的核心因素是,电子政务业务流程重组同时并行,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同时注意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与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在相互调适中持续发展。本文建议使用知识管理再造流程。

4 电子政务工作流程再造的建议

4.1 引进政府知识管理理论研究

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技术支持,也需要管理理论指导。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管理理论也需与时俱进。知识管理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管理理念,在政府领域中的应用远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政府知识管理理论是当务之急。

4.2 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资源的挖掘、开发、转化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合理配置知识载体,以致知识资源流失、搁置或浪费,势必影响电子政务工作效率、政府形象及国家竞争力。因此,开展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以人为载体的知识资源的研究势在必行。

4.3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及法制规范,强化公共服务意识

长期以来,电子政务信息与服务覆盖面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响应十二五期间政府关于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的号召,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制规范及配套公共设施以提高电子政务的“硬件”保障,另一方面,应通过知识管理的有效配合来促进电子政务“软件”的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合理设计与执行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4.4 文化部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基于电子政务业务流程, 又与网络系统平台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并行。我们可以再造一个参考性的统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办案信息需求(拉动)――网上信息查询、共享――(知识挖掘、知识转换)――问题解决――满足信息需要。

当完成文化部交办案件时,通过案件的办理,不局限于一次案件的经验积累交流与汇总,还应由办案人员与督办人员利用自身长期办案所积累的经验(隐性知识)进行交流并深入挖掘案件共性,进行“知识挖掘、知识转换”形成以案促建,以案促改。当办理的是非文化部交办案件时,括号里面的部分可以忽略。尽管如此,随着新问题和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是闭合而又开放的流程,意味着永无休止的循环上升。

5 结论

本文通过介绍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办案流程,从该实体组织的角度探讨了现有业务流程的传统视角,将知识管理思想融入到电子政务流程过程中,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提出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建议,并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3.

[2]Fountain J.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邵国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0,113.

[3]詹中原.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20-40.

[4]石双元,张晓曼.基于知识管理的流程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2005(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