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财务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核算;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促进农业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实施则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为使我国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条件。然而,要想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运作,需要不断优化其财务运行模式,确保组织财务运作科学、合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将在下文中就以澄江县为例,对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优化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有效措施。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分析
1.资金筹资现状
从当前澄江县当前资金筹集现状来看,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当地政府的支持、组织盈利后的利润留存、银行贷款取得资金、其他来源。在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筹资有多种渠道的情况下,其实质资金筹集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各个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是非常有限的。
2.组织财务部门设置现状
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设置财务部门来处理财务工作。但是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没有完全脱离农村镇委员会机构,这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部门是依据村委会财务部门设置的。这使得农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处理依旧依托于村委会,这对于合理规划组织财务运行有一定影响。另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存在专业不强、素质不高、能力不佳的问题,致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处理效果不佳。
3.财务运行规章制度制定现状
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建立的财务运行相关规章制度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和健全。尽管财务运行相关规章制度都是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农民合作社法》为法律依据来构建的,但是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与当地情况不符、约束组织财务运行不全面等情况,促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二、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有效措施
对于当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不佳的情况,应当结合当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际现状,科学、合理的优化财务运行模式,促使其可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予以合理的规划和运作,确保组织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澄江县经济不断的发展。
1.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规范、有效的运行,有利于保障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财务的公开与公正、有利于集体收益的准确分配。而要实现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合理,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有效的规划和监督财务运行。对于完善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
(1)加强资金管理。在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筹集规模小的情况下,组织应当注重对资金加强管理,确保资金的运用是在合理预算、规划后应用的,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以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强化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对财务运行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组织财务运行合理,在进行组织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组织经营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会计计算。
2.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对组织财务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监督、控制,尽可能的保证各项财务工作有序展开、有效实施,提高组织财务运行效果。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主要是:
其一,科学选择筹资方式。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组织资金,还能够降低组织财务风险。基于此点,应当通过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贷款等筹资方式来融资,这对于增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项目运行成本有很大帮助。
其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综合当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现状,分析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了解财务管理环境,进而科学合理的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促使其能够对组织人员、投资项目、组织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严格的监管,为使组织财务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不佳,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素质低、筹资效果差等情况。这对于实现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增长有很大影响。对此,应当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完善财务体系等方法来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模式,促使组织财务良好运行,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青.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11.
[2]赵慧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规律及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的经验值得借鉴
长期以来,村级财务管理是诱发群众上访、影响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探索农村财务管理的新路子,章丘市自2003年全面推行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制度,撤销全市908个行政村的会计,在市里设立了“农村集中记账监管中心”,在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农村集中记账服务中心”,建设了覆盖全市的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和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监控网络化、运行规范化”目标,从而根除了困扰农村稳定的财务管理难题。改革两年来,涉及村级财务问题的集体访、越级访下降80%以上;全市撤销村会计减少村干部职数800多个,每年减轻农民负担650多万元,集体非生产性开支下降30%以上,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促进了全市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的缘起
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章丘市于1993年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村账乡管”、“会计委派”等制度,对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从源头上堵住农村财务管理的漏洞。一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一些地方的“村账乡管”只是改变了记账地点,监督多数流于形式。有些账目虽公开,却不详细、不及时,甚至不真实,群众依然信不过。二是由于村会计任免权及工资发放仍掌握在村主要领导手里,乡村领导调整换届,会计人员多随之变动,造成账目缺乏连续性,管理很不规范。特别是当前分散经营条件下,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日趋复杂,各种矛盾纵横交错。在这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涉及面最广、牵扯群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依然是农村经济和财务管理问题。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章丘市因农村财务问题而诱发的上访占到总量的7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原来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还不适应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要求,缺乏全面有效的约束机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章丘市委、市政府认为,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这个难题。为此,他们在试点的基础上,于2003年初开始在全市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908个行政村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村级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
二、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的主要做法
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不是对原有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适应农村发展形势,建立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的新探索。章丘市重点抓了以下四个环节:
1、认真做好清账理财工作。在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前,章丘市首先进行了村级财务的清理审核工作。各乡镇组织专门力量,对村集体的现金、存款、债权债务等进行彻底清理核对,经审计、核对无误的,将村级财务移交记账服务中心。对清理工作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按有关规定进行了妥善处理。
2、抓好人员选聘与技术装备。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选配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章丘市面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招聘,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首批招聘录用83名会计,并颁发了《农村会计任职资格证书》。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章丘市投资600多万元,在市农业局设立了“农村财务集中记账监管中心”,在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服务中心”,统一装修了房屋,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通过网络技术对全市农村财务账目及乡镇记账服务中心工作情况进行即时监控,在全国第一家建起了城乡联网的“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创出了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
3、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为确保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统一制订完善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办法》、《农村集中记账中心会计选拔录用标准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指导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报账时间。各村报账员必须在每月的25日前将集体资金收入全部缴入记账中心的本村现金专户,记账中心会计每月对各村的集体收入资金进行汇总并制作会计报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据,由当事人、村支部书记签字并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10日前由各村报账员到记账中心集中记账。二是统一财务公开的时间,每月15日各村收支情况要在记账中心和本村的公开栏同时公开,公开内容至少保留15天。三是统一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一村一柜,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资料。
4、强化监督,确保实效。章丘市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强化三层监督,确保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取得预期效果。一是群众监督。坚持依法保障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随时到记账中心通过电脑查询并提出质疑。二是业务监督。乡镇记账中心和会计人员要经常对村财务进行业务审核,谁审核谁负责,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同时,切实加强对记账中心会计人员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报账员的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凡群众来信来访反映财务管理不当,经查证属实的,对负责该村记账的会计予以辞退。
三、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的成效与启示
从两年来的实践看,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一种新探索、新机制,其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减少了村级财务支出。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后,实行农村会计公职化,中心会计由市里直接选聘、管理、考评、支付报酬,不受政府换届、人员变更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对农村会计的直接干预和控制,既增强了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又杜绝了村干部乱支乱花现象,使村级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去年以来全市集体非生产性开支减少30%以上。
二是解决了农村“三访”多的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过去村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村务公开存在失真的问题,农村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集中反映在农村财务不清上。实行集中记账管理后,村民可以随时到记账中心查账,鼠标一点,村里各项收支去向一目了然,群众心里亮堂了,疑虑消除了,也就不再写信上访。今年1—4月份,章丘市农村来信来访反映财务管理问题的只占总量的2.5%。
三是有效遏止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原来村里想花钱,全凭村支书一句话。村级财务集中管理后,村里的一切财务收支都置于中心会计的监督之下,各村开支必须由村支书、村主任和村民理财小组三方审核会签盖章才能生效,否则记账中心不予受理,村务开支实现了多方监督、公开透明,这就从源头上铲除了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的土壤,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感,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关键词: 财务治理;股权结构;监督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理财环境还处于改革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未得到真正的理清,还存在大量的制度和法律漏洞,因此出现了许多非理性的理财行为,如股权融资偏好、多元化投资冲动、各异的关联方交易、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等等。从90年代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厦、猴王都存在财务治理失效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影响公司财务运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财务的技术性方法,而是技术背后的权力较量和制度安排,即公司财权的配置与治理问题。无论是制度构造上的缺陷还是市场机制发育的不完善,如何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使上市公司财权的配置能真正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与问题
(一)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为控股股东或高管层控制
一般说来,股权结构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种种非规范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一方面,股权集中度过大,控股股东“一股独大”。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目前上市公司中有54%的股权为国家和国有法人所有,有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甚至高达80%以上。股权高度集中,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因上市公司控制权在非流通股股东手里,这就意味着控制股东不能从公司股价的上升中得到任何好处,也不会因为股价的下跌遭受任何损失,即控股股东是与广大中小投资者———流通股股东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的投票权和决策权在双重意义上是廉价的:他们取得投票权的成本大大低于流通股股东,在货币价值上是廉价的;他们投票的利益导向也是廉价的,很容易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去廉价出卖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另外,由于流通股比重过小,证券市场对经营管理者的压力传导机制作用有限,因而丧失了督促上市公司经营人员勤勉尽责的一个外在压力。
另一方面,国有产权主体虚置,缺乏人格化的国有产权主体。我国上市公司源于国有企业,其治理结构的主体不仅具有单一性,而且由于国有股股东本身很难人格化,股东作为出资人的身份是不确定的,具有模糊性。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的最终产权主体是明确的,即全体人民,但必须由其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代为行使出资人权利。这些人在经营目标方面与真正的所有者不完全一致,真正的所有者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人则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政绩与仕途,因而很难真正从委托人的立场出发来监督国有资产,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国有产权主体虚置。
(二)董事会职能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
董事会是公司实际权力机关,真正掌握着公司主要财务权力,是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在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情况下,董事会独立是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衡量财务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的标尺。目前,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股权的有效持有主体严重缺位,致使国有产权主体虚置,这种制度的缺陷是很容易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内部人控制。为什么会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根据委托理论,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且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经营者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实施内部人控制。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的聘任都是由国有股东或原主管部门指定,多数情况下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这样身兼二职者,不可能自我监督,而且总经理不由董事会任命扭曲了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的雇佣关系,总经理不再对董事会负责而直接对政府大股东负责。总经理并未受到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权力日益膨胀,“内部人控制”现象日益突出。
(三)监事会“有名无实”,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监事会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行使监督职能的专门机构。现代公司中,监事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但在国有股占绝对优势情况下,监事实际上由国有股东指定。这样,董事会成员与监事会成员都成了国有股东指定的人员,都是代表国有股东的股东代表,等于让自己监督自己,监督标准、监督效率必然搁置一边,监事会“徒有虚名”。
另外,绝大多数监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难从技术层面上独立地对董事、经理的管理行为进行准确辨别和有效监督。
(四)债权人的相机财务治理机制不健全
中国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是以防范金融风险为首要目的,认为银行对企业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的事后监督为主,而反对或不鼓励银行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内部参与。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直接投资,银企财务关系就是单一的贷款关系。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中,本应成为硬约束的银行债务,反而在中国变成软预算约束;本应分享贷款企业部分控制权的银行,实际上被贷款企业所控制,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链过长等银行制度因素,银行也缺乏完全的独立性和财务治理动机,这都使银行无法有效地行使财务监督权。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对策
(一)优化股权结构,引进多元化投资者
首先,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对于那些处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应逐步退出,以此来降低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和增加非国有股权比重,实现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一大股东与其他股东的股权差距缩小,可以形成股东之间互相制约的局面,可以事先预防大股东侵权行为的发生。国有股减持既可以改善股权结构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又可以促使国有资产变现,促进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向公益性、基础性领域进行战略转移,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其次,积极发展和激励机构投资者。国外的经验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借助投票机制参与甚至主导公司的决策,以保证其利益不受侵害。对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实施一定的流动性限制,有助于培养长期投资的理念,克服短视行为和“羊群效应”,使机构投资者真正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目前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的力量还比较薄弱,结构过于单一。当前应当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积极培育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尽快提高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比重。
再次,积极推进法人持股和银行持股。法人相互持股能够形成牢固的资本联系,这就迫使法人股东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控,同时法人股东有足够的能力去实施对公司的监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效仿日本和德国,推行银行持股,我们可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实现或者直接参股被投资公司。银行持股可以实现对公司的债务重组,减轻公司的债务负担;同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又作为所有者,可以强化对公司的利益约束。
应当明确国有股和其他性质股权的股东是平等的市场交易主体,健全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机制,割断国有股东和作为行政管理者的政府之间的关系,解决“超股东地位”的过度行政干涉行为。
(二)完善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会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董事会是一种重要的对内部人控制的内部监控机制,作为分散股东的人,它联系着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和股东,处于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强化董事会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为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我国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但独立董事在选聘、薪酬等方面仍然受到大股东的控制,难以保证应有的“独立性”;对独立董事的选聘过分关注其名望和社会影响,很多独立董事缺乏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缺乏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等。因此,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必须建立四个基本机制:①独立董事选聘机制;②薪酬激励机制;③绩效评价机制;④独立董事信誉评价机制。
2、加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属的具体执行审计职能的专门委员会,其职责是通过评价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监控公司财务报告体系的运行和内外部审计过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全面确保公司受托责任的履行和解除。从理论角度看,审计委员会是解决两权分离下所产生的委托问题的一种补救方案,目的在于提高决策控制面,即通过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加强对管理层决策(特别是财务问题决策)的控制和监督。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内部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公司内部营造了一种公司管理层受监督的环境,能有效防范公司管理层利用不实财务报告掩饰其经营不善、欺诈等行为,并进行有效防治。
(三)以强化监事的独立监督权作为监事会建设的中心
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是否有效,最根本的就在于监督机构的设立和监督人本身的独立性。监事会独立性建设的目的在于保证监事独立的财务监督权,监事的独立性是监事会独立的真正体现。
由法律明确规定监事的任职资格,保证监事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赋予监事独立、平等行使监督的权力,不受监事会、监事会主席的干涉;在监事的构成上,借鉴德国主要由银行和员工构成的经验,充分发挥银行的治理能力,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内部财务监督,明确规定职工监事的比例,保护其监督权益;明确监事会的工作程序和权限,使监事会真正成为保障、协调、监督监事有效行使权力的机关。
(四)强化债权人的相机治理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财务资源约40%—50%由债权人提供,银行作为主要债权人主导外部财务监督权的行使能有效地降低财务治理成本。
我国银企关系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金融制度改革,最大化地保证银行独立性。结合银行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创新,割裂各级政府对银行干涉的通道(产权、人事等),保证银行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有独立的剩余财务收益,即充分的财务治理动力。大力发挥银监会的作用,通过对银行业务活动的监督和审查,督促银行独立地监控贷款企业。
第二,银行以债权人代表或股东委托人的身份直接进入贷款企业,按所占财务资源提供的比例直接进入监事会或董事会,也可依照权利信托的机制, 其他债权人和中小股东自愿将权力委托给主银行行使,使主银行以债权人代表、股东代表的身份获得更大的投票力度和监控权限,直接参与和监督财务决策的形成与执行。
第三,大力推进主银行制,完善财务和资金使用的全面监督。银行的财务治理优势表现在它作为企业资金收付的平台,可以直接、全面、低成本地获取企业财务信息。事中财务监督也是银行控制相机治理权有效转移的制度保障。因为只有通过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主银行才可能全面监控企业,彻底摆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的“人质效应”。加大主银行的财务治理动力,企业也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第四,健全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银行主导事后财务控制权的地位。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健全,对破产法等法律的修订也应与时俱进,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财务危机和解整顿、破产清算的政策法规。让各个财务治理主体充分博弈,政府只保证他们行使的公平合法即可。在保护公平的宗旨下,也要重视财务治理效率,象英美国家一样,给企业一定的破产保护时间,由银行代表全部债务人主导事后财务治理权,负责科学地和解整顿。
第五,允许银行持有企业股份,股权控制和债权控制相结合。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是混业化、自由化,英、美、日、德等国都降低了行业进入的门槛,取消经营业务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混合经营,持有工商企业的股份。混合化的商业银行能为企业提供全面、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减少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也反映了这种趋势。随着法律、市场、政府监管能力的全面提高,我国的银行业也应顺应这种趋势,以股权和债权的结合更好地实现对企业全面的财务监督。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林钟高。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
【关键词】中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优化措施
一、医院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适应新时期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医院在各项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其经济活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医院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这就使医院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
当前财政部要求各单位需要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同时还需要建立与本单位具有较好适应性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当前医院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够进一步对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贯彻落实,而且还能够更好的确保国家财经法律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
3.预防行为的制度保障
当前医院中部分财务人员及领导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及制度不完善的地特点来谋取私利,因此需要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对于一些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制约和监督,确保能够对行为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4.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部分医院内部管理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制度缺失。针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进一步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有效的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确保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医院相关会计制度更新滞后
随着医院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医院管理工作中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得以不断出现,但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随之进行及时补充和调整,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方法缺乏科学性,这给当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缺少评价、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内部监督和评价工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医院经济活动中,财务工作并没有设置专人专岗,岗位设置上存在着违规的现象,没有有效的执行分离制约的制度。
3.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得力
在当前大部分医院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所以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合理及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在医院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及时进行修改或是补充,这给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4.理解程度及内控人员素质不够
近年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力度加大,会计制度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新增的内容也不断增加,这就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医院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医疗服务工作更为重视,更注重对于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医院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之内控人员结构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对现行法律法规缺乏深入理解,不能与岗位要求有效的适应,从而给内控工作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5.内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薄弱
当前,我国医院发展过程中各项经济业务在处理了都制定了明确的制度,而且对经济业务的目标、职责分工及行为都进行了有效的规范,但在内控激励及约束机制方面还较为薄弱,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很大一部分医院对成本核算和激励机制缺乏重视,无法做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在医院运营过程中由于不能及时获取正确的信息,从而对管理的水平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三、优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完善内控环境
贯彻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职责权限。随着新业务不断发生,制定相应新的制度,发现漏洞及时改善、补充,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设置健全的、有层次的组织机构。
2.加强人员培训
应对内控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工作能力。减少人为性和技术性错误。选派业务素质较好的内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等方法,以培训学习及考核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理论水平、学历层次。
3.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机构自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审核的制度,建立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可以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同时,加强会计稽核工作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保证。
4.建立规范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机制和程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对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处置、报告制度等环节的控制,实行集体审议联签,控制风险。
5.内部审核制度
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控的重要保证,又是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督环节。通过内审人员经常或定期的审计工作,起到消除隐患、改进管理、提高效益、完善制度的作用。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医院领导层要做好积极配合工作,进一步对内控制度进行过关,各部分也需要与内部人员进行积极配合,单位内控人员也需要加快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确保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医院财务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医院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荣益.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经济师,2011-03-05.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达到最大化。由于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缺乏对会计专业的重视,以致较多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实践经验匮乏的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去。财务决策决定企业日后整体的发展策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为核心的部分,综合素养不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把控不够全面,搜集财务数据时易出现差错,直接影响企业制定下一季度或年度的整体规划。由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能力有限,缺乏系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在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不能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对企业运作产生严重影响。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养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2财务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以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出现较多管理漏洞。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根据当下的实际制度要求作出及时调整。
现阶段,我国企业大多将发展重心放到经济效益的增加上,缺乏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意识,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会计制度的初级阶段,在财务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出现方法过时的现象,风险价值、时间价值等先进财务管理理念不能全面贯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不够科学、系统,阻碍企业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3财务管理不统一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趋全球化,较多相对成熟的企业相继开设各地方的子公司,由于子公司分布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存在一定的文化、地域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难以统一。企业财务管理权利的分散,决定企业朝着不同的目标发展经济,不利于企业统一愿景的全面实现。由于文化及风土人情的差异性,企业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同时,外部市场环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的部署,两者综合作用,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子公司为了短期目标的实现损害企业相关权益的现象,从侧面增加了企业整体运营成本及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4运作机制不够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下,企业为顺应自身发展要求对财务管理模式做出一定调整,但财务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仍不够完善。企业应从宏观角度对待财务管理工作,以新会计制度指导财务管理的全面开展,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由低向高逐层递进,最大程度维护企业的相关利益,从而全面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运作机制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撑结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相对不健全,企业财务资产使用情况不够细化,增加财务资产安全的隐患,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近年来,我国经济违法事件的出现频率呈爆炸式增长,归根结底就是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以致相关人员对企业资产做手脚。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监督部门建设工作,财务管理工作范围的狭隘直接影响企业对外招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内部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企业效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不够完善、全面的财务管理运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等非法现象的发生。
调整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企业在引进会计从业人员参与财务管理工作时,应整体把控其综合素质,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应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在根本上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高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应提供较更多人性化的发展平台,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企业应定期组织多维度的会计制度学习小组,及时更新和改革以往的财务核计方法,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整体提高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水平。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避免因自身能力不足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得到重视。自全球信息化以来,较多的管理模式已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支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尤为重要。
企业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可有效解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企业首先应加强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科学技术的整体掌握水平,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实时更新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
其次,加强对财务核算的监管力度,务必做到搜集数据信息后及时记录,制定独立的数据系统,以备出现财务漏洞时有据可查。
最后,建立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投入成本。利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数据信息统计全面、存储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3建立“集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不统一现象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权力过于分散造成的,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建立“集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决策权集中在总公司,子公司在财务管理决策上占有较少比重,总公司赋予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权力受到一定限制。在整个集团的管理框架中,总公司直接控制子公司的各项资源,子公司的人力、物理、财力及生产经营活动完全受总公司调控,其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由总公司进行分配,确保集团经济发展目标的统一。
“集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方便企业运用统一的管理政策对财务情况进行监控,避免资金的无故流失与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行政管理成本,同时总公司可最大化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根据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整体调动资金运作,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统一性,进而大幅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子公司面临运营风险时,可充分利用总公司专业的财务管理专家,及时找到问题所在,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集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企业资金管理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
4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运作机制
为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运作机制十分必要。企业内部审核制度是保证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应完善财务内部审核制度,逐层明确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从根本上杜绝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企业制定操作性较强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客观要求,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与水平产生积极作用。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审核制度,在提高企业内部监管水平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健康、绿色的发展环境。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施相关文章:
1.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调整的重要性
2.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与完善
3.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建议
4.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
关键词:现代医院 财务审计 内部控制 问题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国内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的质量要求更高,并且医院的经济活动也更为频繁。此外,我国政府不断深化医疗改革,从而促使医院的自身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社会对于医疗系统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促使医院财务管理更为科学以及合理。本文主要对医院的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强化审计工作对于规范医院经营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医院审计工作是宏观政策的现实要求
我国的宏观政策对于会计制度以及医院财务等进行了修订,并且试点实行了基层的卫生机构的会计制度。在修订的过程中,对当前的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规范。因此,对于医院的内部审计要求更为严格,从而有效避免财务管理活动当中的各种错误以及漏洞等。政府宏观政策的规定,要求我国的医院应当对自身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并且不断加以完善。
(二)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发展必然要求
当前,会计电算化在医院中得到全面的推广,从而促使医院的会计工作效率以及速度提升。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达,促使医疗事业迅速发展,财务信息水平逐渐提高。因此,在对医院财务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不但应当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以及方法等,而且应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对于原始凭证应当加强管理。
二、我国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
(一)缺乏高度重视
我国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而言,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很多是由于行政命令或者法律规定要求,不是医院自身的发展需要,从而导致某些医院的内部审计的机构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比如,部分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科室相互合并,或者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概念,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没有在医院发挥作用。
(二)审计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审计内容过于单一,并且无法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大部分的医院的审计工作依旧停留在财务支出或者医院的收费价格管理等方面,对于医院的内容控制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评价以及对医院的经营风险以及经济效益缺乏评价,随着医院的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医院的内部管理以及各种风险因素需要加以考虑,因此,应当完善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
(三)审计手段落后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审计的过程当中,电算化成为当前医院审计活动中的趋势,并且点算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管理现代化以及药品入库、出库电算等。然而,当前的计算机编程上缺乏高度的审计功能,内部审计依旧处于手工审核计算,效率并不高,和当前高效率的生活环境以及医院环境不相适应,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发展。
三、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重视程度
应当高度重视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度,医院应当强化重视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加强重视,并且在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完善审计内容以及手段
首先,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才能切实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医院方面应当要求审计人员树立起风险控制意识,对医院审计方式以及风险控制程序等,不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切实预防风险。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从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发挥作用。其次,应当不断改善审计的方式以及手段,随着医院管理的不断完善,应当做好预算、资金管理以及投资计划等多方面工作,对于各个环节当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加以记录并且报告上级领导,从而有效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以及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首先,应当实现职责分离制度,为了促使审计工作中人员的相互制约,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当设置两个部门以及两个审计人员等。其次,内部审计应当制定严格的制度,比如,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的事项,应当集体讨论,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性。最后,审计完成之后应当回访,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应当对审计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且严格审计结构,审计完成之后回访,从而保障审计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对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审计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现代医院审计工作内部控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领导重视、审计人员素质低以及机构缺乏独立性等。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加强领导重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红娣,王军,段慧.浅谈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J].大家健康,2013
[2]周先桂.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2014
摘 要:超市自助寄存柜,以其便利、安全、高效的的特性在各个超市被广泛使用。但在实务中相继发生超市自助寄存柜财物丢失,司法对于财物丢失事故责任归属的认定结果又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议。众多学者从合同法的角度对顾客寄存财物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研究,但却陷入了借用合同与保管合同之争。笔者认为寄存柜财物丢失可以从侵权责任法角度来归责超市对于顾客消费过程中寄存财物的安全保障责任,进而跳过合同法争议追究超市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归属责任。
关键词:责任归属;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安全保障义务
前言
随着我国商业经济不断繁荣,各城市的商场超市、洗浴中心、休闲会馆越来越开始广泛使用自助寄存柜。自助寄存柜的使用,即为顾客在进入营业场所进行消费之前,配合营业场所不准携带财物进入的规则,将随身财物寄存到营业场所专门设立的电子自动寄存柜中,在消费结束后从寄存柜中取出个人财物的行为。当前大多寄存柜为免费供顾客使用,以方便顾客消费活动。自动寄存柜不仅提供了高效的物品寄存,而且其电子自动化使用又节省了营业场所的人力资源,可以说不仅方便了顾客的消费,又节省了营业场所的成本,提高了在寄存财物上的效率。但是自动寄存柜在逐渐推广使用中,出现了很多起顾客存入寄存柜中财物丢失而无法向超市索赔的案例发生。
一、超市自助寄存财物行为法律关系认定
顾客到超市进行购物之前,一般都会按照超市禁止携带不必要财物的规定,将随身携带的财物通过人工寄存或者自助寄存柜两种方式寄存物品。人工寄存财务虽然安全、简单,但是人工寄存财物存在明显的寄存时间较长,再加上大型超市的巨大客流量,使得人工寄存财物变得缓慢没有效率,更多顾客为了方便而选择了自助寄存柜进行寄存。一方面可以说明,顾客寄存财物的行为与其超市消费的行为存在着必然联系,超市的禁止携带不必要财物迫使顾客选择寄存财物以配合超市管理;另一方面说明顾客在进行财务寄存方式的选择上,更多的是对于人工财物寄存效率低下而不得不选择自助寄存柜,同时一般超市中自助寄存柜可以存放物品的数量是人工寄存可放数量的3~5倍,甚至更多,这就间接说明自助寄存柜是超市提供给顾客的主要寄存方式。
(一)超市与顾客民事法律关系
超市在超市中主要发生的是商品买卖交易,顾客通过选择需要商品并向超市支付对价的价款来实现合同的履行以及完成。即为民法中买卖合同关系。虽然,顾客有选择不购买任何商品而无法完成合同的权利,但是顾客自进入超市开始,即为双方为了合同的完成而负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顾客享有超市提供的服务权利以及履行遵守超市相关规定的义务;超市享有为了保障合同完成而要求顾客为一定行为权利以及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义务。
(二)超市自助寄存柜设置原因
超市自助寄存柜,不仅使超市进一步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便于超市对顾客财务寄存的管理,而且又起到了方便顾客的实际效果,顾客无需再忍受排队寄包、取包的烦恼。那么超市自助寄存柜设置的原因从超市和顾客两个角度(这两个角度即为当前学者在民法、合同法、商法角度对超市自助寄存法律行为性质的认定)来看主要为:1、超市为了便于顾客更高效、简便寄存财物而免费或者低价提供顾客使用。之前已经提到了关于人工寄存财务的低效率以及人力资源的占用,自助寄存柜可以说是应运而生,那么超市寄存柜存在的目的即为超市租赁给顾客使用或者替顾客保管财物;2、顾客为了配合超市禁止携带不必要财物的规定,而将随身携带的财务存到自动寄存柜中。顾客的存包是其为了消费而附属存在的,存包只是消费行为的附属行为,附属行为从属于消费行为这一主行为,进而消费这个主行为吸收了附属行为,顾客去商场购物,超市和顾客之间便形成了一种消费服务的相关法律关系①。
二、超市自助寄存行为法律性质认定
根据自助寄存柜设置的原因的两个角度,超市自助寄存行为自然也有两种方向的认定:1、承认超市自助寄存行为的独立性,即为独立合同。按照合同法中对于法定合同类型的规定,学术界大多支持保管合同,在实际司法中是选择了支持借用合同。2、不承认超市自助寄存行为的独立性,超市自助寄存行为是顾客为了遵守超市规定,而花费一定时间成本进行寄存行为,消费行为是主行为,寄存行为是依附于消费行为而存在的附随行为,而这一附随行为是基于超市的规定,进而超市负有替顾客合理保管的义务。也有学者从附属商角度认为这寄存行为属于附属商行为,寄存行为是基于消费这一商行为而产生②。但附属商角度与附随义务都是对超市未能合理保管顾客财物的法律责任追责,进而在进行责任追究时适用侵权责任法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规定。
(一)超市自助寄存行为过程
超市自助寄存行为的自助寄存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进入特定场所消费前,将随身携带的财物存放于超市放置于营业场所的智能化自助寄存柜内,待消费完成之后取回相关物品的行为。消费者的自助寄存行为一般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按“存”键-取条码小票-自动开箱-存入物品-刷读已经存入的条码票-自动开箱-取出物品。在这一过程中,按“存”键为要约,顾客需要将财务存入电子储物柜中,电子储物柜打印出条码小票即为承诺,也代表合同的成立。
那么超市自助寄存行为究竟是超市向顾客提供电子寄存柜来使用还是顾客交付随身财物来让超市保管,就产生了学术界对借用合同与保管合同的纠纷。
(二)保管合同的依据
在保管合同与借用合同的学术争论时,李杏英告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一案,法官最终认定为借用合同,更是加剧了学术界对于该合同定性的争论。上述借用合同依据即为法官在判决词中所使用判决理由,但是,笔者认为该合同应该属于保管合同,不仅仅是对弱势消费者群体的保护,更是对保管合同的学理认识以及对电子寄存柜的溯源推理。
第一, 保管合同的定义决定寄存行为的性质。
保管合同的定义中规定保管合同又称寄存合同,是保管人对寄存人寄存财物的妥善保管。而顾客之所以将财务放入电子寄存柜的原因就是对电子寄存柜安全、可靠的信任而将其财务放入电子寄存柜中由其进行保管,即使顾客借用了超市的电子寄存柜,超市寄存柜在借用后也要发生与顾客的保管合同,这是由电子寄存柜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二,电子寄存柜设置原因决定合同性质。
电子寄存柜设置原因之前已有分析,主要是超市提供便利与顾客配合超市规则两种,而这两种原因又决定了合同的性质。按照利益分析方法,超市适用电子寄存柜可以带来人工成本减少,提高超市服务质量进而吸引顾客的作用,对超市的经营具有很好的促进经营作用,而对于顾客来说,顾客适用电子寄存柜虽然可以节省时间,省去排队烦躁,但寄存财物这一行为是源于超市的规定,顾客无论通过人工寄存还是电子自助寄存,都是时间成本的增加,对顾客没有利益可言,所以按照利益分析方法,寄存财物是顾客为了适应超市的规则,而将随身财物存入寄存柜中,超市对顾客寄存的财务负有妥善保管义务。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注解
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对策
一、财务治理结构的概念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内部所有者、经营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于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如何分配的一种财务制度安排,其主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相互
制约机制来实现财务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合理分布。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治理权过于集中
财务治理权是指对上市公司资金进行计划、调配、使用、监督和控制的权利。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以美的电器为例,截止2011年9月30日,其最大
流通股东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流通股比例为42.49%,其他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持流通股比例均在为0.83%-1.80%之间,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形成鲜明对比。在此情况下,大股东往往
拥有公司财务治理权当中的绝大部分,同时也能够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人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会造成多元股权财务制衡机制缺失。
(2)信息披露方面不规范
虽然我国早已制定了《会计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但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
在着财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等行为。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为了达到特殊目的,信息披露不规范,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不
严格,因而造成人为操纵资本市场、投资行为严重,使投资者不能根据正常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3)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相应的精神激励、股权激励较少,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在此情况下,会导致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
待遇出现两级分化现象。一方面,由于财务激励机制不健全,会导致一些经营管理者薪酬过低,另外一些则薪酬过高。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公司财务制衡缺失,
这就会出现任意指定薪酬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4)独立董事的财务监督作用没有发挥
董事会当中的独立董事应当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特征。独立性是指独立董事必须在人格、经济利益、产生程序、行权等方面独立,不受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限制。专业
性是指独立董事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以及有关问题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发表有价值的意见。在我国,一方面独立董事
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的比例太低,另外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没有为独立董事设立相应的行权机构,这就造成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监督作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
(1)合理配置财务治理权
财务治理权的合理分配和制衡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完善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完善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来进行合理配置财务治理权。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
事会、经理人和债权人之间合理配置财务治理权,达到分层管理、逐级制约的目标。使各个部门财务配置权相互独立,在权限范围内不受其他部门影响,同时又相互制约,保证相
互监督有效,提高财务治理结构的水平。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水平,也是监督上市公司财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广大上市公司应按照《会计法
》﹑《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保证广大投资者公平、合理地获得相关信息。另一方面,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巡回检查和专项调查力度,对弄虚作假、误导欺骗广大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及其相关单位进行严厉处置。
(3)完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
为了适应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使经营者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尽快完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积极引进股票期权制,公司向主要经营者
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的一定数量本公司股份的权利。这就可以对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长期激励。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业绩考核标准,引
入竞争机制,完善相关法规。避免薪酬发放两极分化、任意指定薪酬等想象的发生。
(4)发挥独立董事的财务监督作用
为了确保独立董事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特征,在董事会当中积极发挥财务监督总用。首先,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当中的比例,增大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发言权。其次,应
设立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的财务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再次,加强对独立董事人员的监管和考核,对不符合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要坚决撤换,加强对独立董事
法律、财务等知识的考核和培训。(作者单位: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工商管理院)
参考文献:
[1] 杜彩群.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01)
[2] 张婧.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1,(01)
[3] 王太林.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9)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存在问题;对策;辽宁瓦房店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72-01
瓦房店市是辽南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有温室蔬菜大棚面积1万hm2。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该市蔬菜生产的重要任务。生产无公害蔬菜,最重要的是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达到有害物质残留量不超标的目的。目前,在控制有害物质残留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农药残留量的控制[1-4]。近年来,通过对瓦房店市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现状的调查,发现了在病虫害防治中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防治措施单一,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调查发现,瓦房店市菜农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首选的防治措施是化学防治,选择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的较少,导致病虫害抗性增强,蔬菜农药残留增加,防治效果下降。
1.2 缺乏对农药的基本了解
每种农药都有针对性的防治对象,防治真菌的农药对细菌病害无效,防治病毒的农药对其他病害也无效。如果用代森锰锌防治黄瓜枯萎病,几乎没有效果。有的杀菌剂是保护性的,有的是具有治疗性的,具有保护性的农药在发病前期使用效果好;有的杀虫剂对成虫有效,有的对杀卵有特效,阿维菌素防治斑潜蝇成虫、幼虫效果好,但不能杀卵。
1.3 不对症用药
菜农在生产中普遍存在因为对病虫诊断不准确而盲目用药的现象。2010年春季,李店镇袁沟村一菜农的番茄发生病害,开始认为是黑星病,多次用药后病害并未得到控制,后来经诊断确定为细菌性斑点病,使用对症药剂后,病害立即得到控制。
1.4 不按防治指标用药
菜农缺乏对病虫害防治指标的认识,常常是一个生长季持续使用农药,但防治效果却很差。防治病虫害要根据防治指标选择防治时期。如斑潜蝇达到100条虫道/百叶,白粉虱、蚜虫达到5~15头/株的防治指标才可以进行防治。
1.5 不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用药
病虫害在大棚中的发生时期随温、湿度变化而不同。例如,当棚内高温、高湿时要进行霜霉病的预防;在低温、高湿时要进行番茄晚疫病和灰霉病的预防。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土传病害,在防治方法上要选择土壤处理的用药方法。1.6 不轮换用药
菜农有时发现一种好的药剂时,就连续使用,结果使病虫迅速产生抗药性,药效明显下降。瓦房店市最早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的药剂是速克灵,其药效较好,但菜农每年单一连续使用,造成药效明显下降,甚至在一些乡镇不能使用。
1.7 盲目混用农药
目前,瓦房店市在农药的混用中存在的问题是:菜农不清楚所混农药的内在成分,往往是多种有效成分相同的药互相混用,最多时将7~8种成分相近的农药混合使用,人为地增加了防治成本,还会因各种农药所含助剂互相产生负作用而导致药害。
1.8 随意加大农药用量
菜农治病心切,希望药到病除、药到虫死,一次又一次地加大用药量,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加大药量后没有被杀死的病菌和害虫,将具有更强的抗药性。菜农使用蚜虱净防治蚜虫,正常稀释倍数是2 000~4 000倍,但有的菜农稀释到1 000倍,虽然提高了防治效果,但却增强了蚜虫的抗性,致使这种药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
2 对策
2.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把蔬菜病虫害病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要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病害以预防为主,虫害以治为主。农业防治要推广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合理密植、清理田园等技术。物理防治要推广高温杀灭土壤中和种子上的病菌、高温闷棚、应用杀虫灯、黄板、反光膜等技术。生物防治要推广生物农药和天敌的应用。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提倡应用农用抗生素、杀虫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及昆虫生长调节剂。
2.2 安全、科学使用农药
生产无公害蔬菜,并不是拒绝化学农药,而是要安全科学地使用。首先,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在使用农药过程中要做到对施药人员安全,对环境安全,对作物安全,对消费者安全。在使用农药时,菜农一定要对农药的成分、特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根据防治靶标选择农药,根据防治指标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施药时间,有针对性地混用农药和轮换用药,严格掌握用药浓度,科学配药。
3 结语
综合防治蔬菜病虫害是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要在蔬菜健身栽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等有害物质在蔬菜中的残留控制在国家允许的标准范围内,使其对生态环境及包括人、畜、天敌在内的非靶标生物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4 参考文献
[1] 易齐,王蔚,魏伟.菜田农药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李淑琴,张立令,张景华,等.温室蔬菜病虫害及生理障害的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