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发现、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指导教学、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整体推动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评估工作目标
1、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使全区学校达标率逐年提升,打造教育强区。
2、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我区教师的优秀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三、评估工作内容及标准
教学评估包括教师教学评估和学校教学评估两部分,具体评估标准见《2018—2019学年桥东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细则》。
四、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教师教学评估。
具体程序为:
1、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发展报告书要求总结工作。
2、教师评价。教研组、年级组根据教师一学年的教学情况及工作表现进行互评。
3、学生及家长评价。学校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组织学生、家长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4、学校终评。学校教师教学评估小组根据教师总结、互评、学生及家长评价结果,充分考虑教师在一学年内的教育教学效果及日常工作表现,最终评定教师教学评估等级。
5、评估反馈。学校将教师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同意评估结果并签字确认,教师依据学校评估结果要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6、把教师发展报告书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用、专业发展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学校教学评估。
具体评估程序为:
1、学校自评。各学校成立教学评估自评小组,评估小组依据《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等级标准》对本校工作进行评估并将分数转化为等级,填写《学校自评报告表》。
2、区评估组终评。
(1)听取学校教学评估工作自评汇报。
(2)查阅学校教师教学评估档案资料。
(3)随机抽取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结构教师,通过课堂观课、课后主题研讨、学生及教师访谈、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学校一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
(5)评估反馈。评估组的评估总结及结论建议,由教育局学校教学评估办公室返还各学校。
五、评估结果的认定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采取定量评定、等级评估结果的方式进行。
1、教师教学评估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分值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70分;一般-----69~40分;不合格-----39分以下。
2、学校教学评估结果分为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具体分值为:达标--90分以上;基本达标--89~60分;不达标--60分以下。
六、评估工作的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是深化课程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学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以保证教学评估工作稳步、扎实进行。
进一步明确要求和重点
省教委要求,今后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坚定不移、全面推进。要坚信不疑,相信全面自觉地贯彻教育方针,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要坚定不移,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动摇,关键时刻不后退;要真心实意,把素质教育变成认认真真的实践。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区域整体推进,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向课程改革深入,加强管理,提高实施水平,并研究新的课程体系;打通考试评价升学制度这一“瓶颈”制约,建立素质教育的机制。
依法治教,达到十条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法和其他的一些教育法律法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必须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为此,省教委向全省提出了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从升学考试评价、课程教材、教学管理和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不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地于1998年基本上做到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要求严肃认真地执行课程(教学)计划,要求杜绝乱编乱印乱征订教学用书。这十条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是试金石,必须毫不迟疑地去抓,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实行等级记分,推行素质发展报告书制度省教委已颁发了小学和初中成绩考核实行等级制的办法。实行等级记分,目的是减缓分数对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兴奋点转移到全面打好基储培养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上来。实行等级制记分可以逐步到位,首先在所有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初中,以及素质教育实验区的中小学试行。
建立素质教育实验区
全省已设置素质教育实验区14个,?国家级实验区2个。设置实验区的目的是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探索区域实施的规律,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各实验区都形成了实验方案,并反复论证、修改,以政府名义上报,省教委又组织专家评审,提出修改意见,作出设置实验区的决定。实验区对素质教育的十条要求作出了承诺。各实验区的实验已开始启动。
大力推进初中素质教育
【关键词】公共产品理论;教育公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义务教育,是指我国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国家制订《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就强调了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公平合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权利是义务教育的任务,强调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受教育需求的公平性是义务教育的出发点。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义务教育必须以教育公平为目标,笔者引入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并通过分析我国目标义务教育存在的非公平现状,提出确保义务教育公平推进的对策。
一、理论: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
作为公共事业,教育管理通过提供优质足量的教育产品来保证公众的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优质足量涉及效率,保证公众的个性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涉及公平。公共事业的发展涉及到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效率是一个完全的经济概念,强调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公平强调教育管理的效果与教育管理的本质和最终目的的关系。企业基于其生存和追求利润的目标,效率成了其当然的首要指标。效率作为一种手段,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它与私营企业的区别就在于效益在私营企业看来是一种目标,而就公共事业而言,只能是一种手段,是服务于公平的手段,最终必须服务于公平的需要,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这是公共教育事业管理的特性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讲,教育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大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众事务。从理论上分析,公共教育事业管理,涉及到两个理论:一个公共事务理论,一个是公共产品理论。当然由于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也说明教育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教育的不同部分,其纯与私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非义务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受益,很大程度主要体现在教育者个人,私人产品性也很突出,产品提供的方式以混合提供为主要,实行成本分担机制。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强制义务教育,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社会受益面最大,教育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最高,因此决定了这类教育产品公共性程度非常高,已是倾向于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甚至某种意义上就是纯公共产品。产品的提供方式以政府的公共提供为主要形式,即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实行免费教育,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需要。
二、问题:目前义务教育的非公平问题
目前教育最受诟病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由于牵涉到社会大众的共同利益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社会大众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敦育。但是基础教育阶段存在背离公平原则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校际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教育政策制定上的不合理。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对于基础教育来说,由于政府实行义务教育的政策,基础教育是公共性很强的准公共产品。既然是公共产品,每个人的享用应当是公平公正的,不应该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由于提倡提高办学效益,教育提出重点发展个别高质量的小学、中学的主张,政府在教育投入、教师资源配置、学生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这样的结果是优质教育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学校手中。重点学校制度使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资源的非均衡分配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学校间的差距造成了公众享受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重点学校制度以精英教育培养尖子生为目标,与义务教育使人人享用平等教育的宗旨是背离的。就近入学制度是保证义务教育的主要手段,但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不合理,学校间明显差距的存在使这一政策无法体现它的公平原则。就近入学意味着你没有选择好学校的余地,碰巧跟好学校做邻居,那么你就可以上好学校,碰不巧就只能上差学校,这本身就是带有偶然性的,有人称之为是“家庭居所决定是否享有优质资源”。择校意愿的产生和择校制度,就是因为伴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而派生出来的。从理论上看,择校是“家长们放弃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是个人选择性的行为,并没有违背“人人享有教育机会”的教育公平。而且从理论上讲,择校给予受教育者选择自己心仪学校的权利,择校有助于构筑学校间的竞争机制,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从现实上看,择校与高收费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名校通过留出一定比例的择校名额而获得额外的经费,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教育优质资源的稀缺,为了能得到较好的教育,老百姓不得不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为孩子的受教育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对家境富裕的家庭来说,择校制度能使他们通过交纳高额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好的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但是当它一旦与高收费联系在一起时,就意味着部分的人占有了本应是大家共有的资源,这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如果说民办学校因为其民办性质,是有满足个体(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47页)受教需要,提高办学质量、效率的话,无须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采取择校高收费无可厚非,那么,通过将公办学校的优质初中部转化为民办途径而使择校高收费合法化,这就是说把本来属于公共的物品变成了部门和教育实体的私人物品,而使公众失去平等享受优质公共资源,这就是从理论上和道德上完全说不过去的。尽管从理论上说择校可以帮助你通过交费或考试的方式,重新选择,但这是不是又是对交不起高学费的人来说是不公平呢?而实际上对负得起高额学费的家庭来说,也并不意味着公平,因为教育的公平除了基本的要求是上学的人人机会平等外,还包含“人人公平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但是高质量的教育却必须花费高额的费用。目前各项制度推出的结果并不能实现对公平的维护,而恰恰相反是对公平的损害,以“精英教育”为导向,以分数为取向的重点学校制度成为了推广普及素质教育的障碍,损害的正是大多数人享受义务教育阶段高质量教育的利益,这是对义务教育普及素质教育的宗旨的背离。对此杨东平教授深刻地指出:一般认为,就事实而言,世界各国在教育质量上的不公平比教育机会不公平严重得多。“人人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仍然是20世纪末的重大挑战之一”。
三、对策:推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策
为了切实转变应试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良性运作,有必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维护公平原则和公平目标的手段和重要保障。目前应试教育之所以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优质教育不均衡。由于重点学校制度和选拔精英的教育主导,就必然会有应试教育和择校高收费,就必然会有学校与学校间进一步的差距。推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需要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取消重点小学、重点初级中学;将原来重点小学、重点初中的师资进行重组,调配到原薄弱中小学去,加强薄弱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强带弱,实现义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在各校资源均衡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就近免费、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才能够真正实现,水平相当的基础上的竞争才是有效和合理的。没有了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各校均衡水平发展,老百姓也就不需要为子女避免进入差学校而四处择校,学生也不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为考上一所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奔忙于各种辅导班而失去了本应快乐轻松的童年。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取代应试教育,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如此中国的教育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地解放我们的孩子。为保证义务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就有必要加强政府对教育经费的均衡投入和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调控上。因为教育的相当部分,提供的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特别是义务教育,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政府为保证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合理享用到公共教育资源,需要承担经费投入和监管调控的职责,以此保证教育公益性。
【参考文献】
[1]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东平.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中国的实践[J].东方文化,2000,(6).
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目标,以改变考试分数相加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唯一规范的激进模式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毕业评价机制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中招生制度。依据《 省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基本精神,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以《 省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为指导。
二、改革原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性质,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坚持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校际间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改革措施
(一)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内容
确定我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为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以《 省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为依据。
2评价工作体系
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对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具体监督指导。各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班级成立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各初中制定各项保证制度,如诚信制度、公示制度、申诉制度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评价方法与程序
以教育局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另文下发)为依据由班级评价小组评定。以初中毕业生所在学校为评价主体。道德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评价。
4评价结果
即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各校要严格掌握等级规范,评价结果以等级表达。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为ABCD共四级。对D等级评价应非常慎重,仅限于极个别学生,对评价结果为D等级的学生家长,学校要召开听证会。
年应届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以学生本人在 年下半年和年上半年表示为主。对于目前在校的初一、初二学生,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久远规划,认真着手开展好评价工作,加强在校生成长记录和学生档案管理,为今后的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2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3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效果以等第形式演讲。划分为四个等第,即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学业水平考试获得D毕业生视为不合格,发给初中肄业证书。
(三)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办法改革。
1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招生的依据之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D级的原则上不能被重点高中录取。
2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效果以分数呈现。
不鼓励留级跳级
1月中旬,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解答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问题时表示:义务教育属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平等、公平、强制等特征,所以,原则上不鼓励留级、跳级。
留级、跳级问题属于具体的学生管理问题,是学籍异动。根据《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留级、跳级的条件和办理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出规定。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具备管理留级、跳级等各类学籍变动的功能,但是否启用及具体操作权限,均完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
教育部的解释,是对过去几年来各地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系列质疑所做的表态。在2008年,山东省即规定,禁止省内中小学生留级、跳级。2012年,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公布《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跳级和留级,学生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转学。义务教育阶段每一学段内升级采用直升式,不允许跳级或留级。2014年4月,贵州省出台《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留级,不提倡跳级。至于什么不许留级,这样解释,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年限教育,国家规定为9年,留级的学生重复占用公共教学资源,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未留级的学生不公平;二是一个学生以留级的方式,多次接受文化课的教育与学习,中考时对其他考生不公平;三是如果允许留级,会出现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强制学生留级的现象,从而侵犯学生权益,伤害学生自尊。2014年9月,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规定:学业成绩特别优异,提前达到高一年级学历程度的学生,可以跳一级;学校不得要求或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留级。
随着各省出台自己对留级、跳级的详细管理规定,教育部出来发声。对于教育部门的规定,社会上有人说好,也有人说不好,一时之间争议四起。
资源应为教育服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张彬认为,不允许留级的直接原因是避免重复占用教育资源,督促学生将精力用在学习上。从我国目前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教育体系上还不能做到差异化教育。如果从孩子角度出发,留级还是不留,不能单从占用资源教育方面来考虑。过多考虑资源问题,就不是办教育了。真正的教育,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给学生再来一次的机会。有的学生愿意留级,他跟不上学习进度,所以要给孩子一个选择权。用行政命令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包括心智的成长是不利的。
出台不许留级的规定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如果允许留级,会出现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强制学生留级的现象,从而侵犯学生权益,伤害学生自尊。但是有专家认为,首先这是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对于实在跟不上的学生,应该给他重新学习的机会。也有专家认为,留级是重复学习,其实效果并不好。看来,各执一词。
张彬认为,不留级的初衷是好的,但实行起来可能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不留级以后,学校升学率得到了保证,优质资源倾斜,考生会多来,这确实有一定的利益相关联。但如果真的没有这个留级制度了,学生真的跟不上,让他在新的年级里面跟着上学,何尝不是另一种受罪呢?古今中外,留级制度都曾经存在,古代私塾,要是老学不会,先生还得反复教;现在包括西方一些教育资源比较优质的国家,也有留级制度;可见,留级制度在当下还是一种比较符合现代教育的管理方式。张彬说,一刀切地取消留级制度,如果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就很可能衍生出另外的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学习进度,怎么解决?因此,要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义务教育的普惠,还得保质。在保量的同时保质,这恐怕是教育主管部门要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张彬说,近年来出台一个政策,往往是相关主管部门一拍脑瓜、一拍胸脯而定。等这个政策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相关领导一拍屁股走人了……所以更多的时候,要对制定的政策进行缜密的调查研究,把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做好预案,这时候政策出台才能真正实行。如果仅仅是为了不留级而采取单一措施,那就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其实,这个事情说到最后,还是“因材施教”的问题。
张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所以说,义务教育不仅要保量更要保质,为此,要想办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帮他们学好基础知识。
给孩子选择权
在西安碑林区教育局从事小学入学学籍管理工作的李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入学的年龄必须年满6周岁,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当孩子刚满6周岁,其心智还相当稚嫩。而有些孩子,还没满6周岁,就设法提前入学。李晨发现,提前入学的孩子,多数会在入学一年后要求留级,没有留级的家长很多后悔提早就读。
李晨指出,在小学阶段,一些孩子留级并不是因为成绩差无法完成学业,而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担心自己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而要求留级。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留级,甚至想方设法通过医院造假。这种馊主意,往往暴露出许多问题,不仅让医生背黑锅,而且也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在学校成绩确实不错,家长总是申请跳级。跳级之后,却给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跳级之后成绩跟不上,不得不重新回到原来班级就读。不管留级和跳级,这些家长总想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却不知道会给孩子带来十分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此外,还有一些中小学生留级并不是家长、学生的要求,而是任课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主动动员“差生”留级。
在李晨看来,义务教育阶段跳级、留级都是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正常的现象。目前,湖北、山东、广东等省都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跳级和留级。现实中,学生资质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实在跟不上,却不能留级,结果越往上升,越学不会,最后就在学校混日子,或者干脆辍学。对此,专家表示,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要让学生通过9年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不让跟不上的学生留级,9年之后,他掌握的知识如果根本达不到毕业的标准,那义务教育不就成了走过场、摆样子了吗?
显然,义务教育要想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目的,既不是让学生凑够9年在校时间,也不是武断地不让学生留级,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既保量,又保质,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发展空间在课外
在张彬看来,如果目前高考的方式没有改变的话,其他改革都属于抱薪救火,只会添堵。最终还是有两个方面要改:一是考试体系是不是能够真正做到根据个性化而有所不同。现在,一些大学自主招生已经在放开。二是学校是不是真的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能更多地开一些选修课、自学课等,让孩子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教育制度框架已定的情况下,家长最好在课外设法弥补孩子学习上的不足或者发展孩子的特长。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认为,留级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复学习的过程,往往效果不好。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出现漫不经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自尊心也是一种损伤。而跳级则是非常慎重的选择,这关系到孩子身心的成熟和学业发展,也关系到孩子综合发展和单科发展之间的平衡。
一、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
二、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辍。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抓好防止学生流失工作。
三、建立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定期分析学生状况,及时掌握流失苗头,一经发现,立即采取措施,动员返校。
四、对家庭条件差的特困生,实行优惠政策,免收一切可免费用,确保不发生因交不起费用而辍学的现象。
五、加强转化学困生工作,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在较低的起点上不断进取。
六、严禁乱订资料,乱收费,如发现擅自订购资料或收费的教师,将勒令其给学生退款,并且后果自负。严禁随意停学生的课,学生因违纪来不及教育的,要临时停其课,要经政教处同意。防止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教育思想不端正、工作方法不当、产生不良后果,致使学生辍学流失的,一定要追究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七、把防止学生流失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控辍保学工作实行班主任、科任包班制,连续两周旷课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把名单上报教务处和政教处,并动员复学。
八、实行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并与评优、评先、晋级等挂钩。
九、辍学生返校制度:对劝回的学生适时进行文化课辅导、心理辅导、思想工作,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减轻压力,留校学生防止再次辍学。
十、厌学生帮教制度
1、提高教师综合教育教学素质,增强教育教学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层教学,用爱心帮助厌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2、坐位的安排,优带差,相互帮助。前后组成帮教小组,相互帮助,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
十一、辍学生跟踪制度
这次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是我省教育事业进入新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会议精神,分析我省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为突破口,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徐济超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虽然我省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实施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地方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严重,考试成绩成了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竞赛多,教师、学生正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予以转变。2009年4月,教育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山东省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同时也明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无论从国家的政策要求还是我省的实际情况而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省基础教育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要使命。
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基础教育大省。全省共有普通中小学校3.61万所,在校生1894.68万人,占全省在校学生总数的69%。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既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新形势下,尤其要突出教育的民生之首、民生之基的地位。当前,基础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是一个重大转变。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就需要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就需要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就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提出来的,是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举全省教育系统之力,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把全省中小学管理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统一行动,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我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制度为引领,以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加强学校管理为抓手,以强化督导为保障,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遵循规律、提高质量、强力推进,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严禁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切实解决单纯以升学率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名和奖惩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评价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今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地区、学校及老师个人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高(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县(市、区)、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地区、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升学率,不得炒作“高考状元”。
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坚持以生为本、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稳步实施。
3、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4、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具体实施
1、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文 王献春
成员:陈万良、毕宏伟、闫石、计超、罗利、秦晓秋、所有任课教师
2、广泛宣传“双减”辩证关系
(1) 召开教师会、对教师进行“双减”知识培训。
(2) 利用升旗、班会及向家长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三、落实“双减”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
1、学校对双减工作定期检查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座谈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改进。
3、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
4、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作业量。
5、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升教学质量。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丰富课后活动内容。
9、组织教师上好“双减”第一课。
1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双减”的执行力。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镇小朋友们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向全镇广大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金原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华欧香茗苑有限公司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全镇上下风正气顺心齐,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镇党委政府将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加大关心和支持力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拨付和管理;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还免收课本费并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实施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新建中心小学9间教室,新建大岭、大陈村幼儿园,扩建后显沟幼儿园,改建河东、大芦疃、麻沟河幼儿园,改造后河西小学、中心幼儿园和廒上幼儿园旧房,修缮了大岭和许家村小学院墙。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幼师工资待遇,为中心幼儿园配备专职卫生保健员,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办学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中学、中心小学创建**市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中心幼儿园通过了**市农村示范园验收,徐家洼小学被评为**市规范化学校,全镇**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处,**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处,**市示范村办园1处。
三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中学、中心小学、许家村小学配备微机92台,中学、许家村小学新上语音室,接收捐赠微机45台。各校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全部学校达到市电教示范学校标准,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四是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中小学、幼儿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引领青少年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大使、文明使者,中学和中心小学分获**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
五是全力构建和谐校园。高标准实施农村小学“双热”工程,中心小学建成卫生许可伙房,5处村小改建馏饭伙房,加强学生班车管理,进一步解决了学生交通和饮食卫生安全问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狠抓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依法取缔非法幼儿园。募集资金10万余元捐赠慈善事业和资助200名贫困家庭学生,为中心小学争取到慈善资助款10万元,营造了“真情塑造未来”的优质教育服务氛围。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是我们伟大事业的希望所在。在努力培养教育好少年儿童上下功夫,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村、各单位不同程度地为教育办了很多实事和好事,为少年儿童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做出了很大努力。希望社会各方面、各界人士继续携起手来,切实贯彻儿童优先原则,积极解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为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要靠你们去奋斗。你们是幸运的一代,更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在此,殷切地希望大家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承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从小发愤读书,打好知识基础,特别要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做一个本领过硬的人;要从小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磨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个时代因你们而绚丽,未来的海青将以你们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