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规模化禽畜养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模化禽畜养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规模化禽畜养殖

第1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1加强猪场建设,推荐生猪规模养殖

1.1注重场址选择

一是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坐北朝南的阳坡。二是水电充足,交通便利,水质好,应当满足就地处理和消纳粪污的要求。三是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应节约用地,少占用耕地。四是场址应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村镇外居民区的下风向处。五是满足动物防疫合格要求。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与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的距离在500 m以上;距离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

1.2加强猪场建设,场内布局合理

一是较大规模猪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管理区应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布置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全场地势最低处,并保持50~100 m的卫生间距。二是场内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方针、任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建筑布局紧凑,在满足当前生产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的技术提高和改造的可能性。三是场内清洁道和污道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交叉。四是各类猪舍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舍、育肥舍。五是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东、西30°以内为宜;相邻2个猪舍纵墙间距控制在7~12 m为宜,相邻2个猪舍端墙间距以不少于15 m为宜。

1.3加强猪场防疫与管理

一是建立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防疫免疫程序。二是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三是规范档案和生产记录,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情况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四是养殖场应采取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猪种由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五是猪场符合动物卫生条件,申请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仔猪、育肥猪销售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是按规定报告动物标识与生产防疫信息。

1.4加大粪污处理工程建设

一是养殖场雨污分流系统改造,雨水为明沟(30~40 cm)收集排放,污水为暗沟(25~30 cm)加盖板。二是兴建厌氧发酵池。容积10~45 m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设有进料口和溢流口、出气口等装置,外形为圆柱形。三是兴建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面积50~80 m2,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够进一步降解有机物,降低化学需氧量及脱氮除磷,确保沼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合理选配水生、半水生及湿生植物,建造生态景观,美化生活环境。四是兴建氧化塘。面积2 000~5 333 m2,主要为水塘的清淤以及部分护坡。

1.5加大宣传,积极联合促进“336”生猪循环养殖的发展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336”生猪循环养殖,该模式是指以“自繁自养”为主,户均饲养30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30 m3沼气池,年可饲养商品猪2批,每批150~200头。该模式投资小,易于一家一户养殖,易于调控养殖小环境,易于防控动物疫病,易于提高良种化程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县畜牧兽医局和各畜牧兽医站指导员深入养殖户指导生产。在沼气建设方面,县农委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协调。能源办优先解决生猪规模养殖场(户)沼气建设的问题,促进“336”生猪循环养殖的发展。引导普通养猪户存栏母猪12~30头、肥猪年出栏数200~500头、建设沼气池30~50 m3。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液种植蔬菜,从而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2大力发展草畜家畜,提高草畜家畜规模养殖比重

2.1岳西县草场基本情况

全县山场总面积1 840 km2,可牧山场12.67万hm2,其中20 hm2以上成片草场4.38万hm2。该县的可牧山场属华南高丛草场,多分布在海拔500 m左右的丘陵地区,坡度在30°左右。可供采食的牧草有78种,其中禾本科38种,占48.7%,以芭茅草、白茅草、黄背草、青香茅为主;豆科牧草9种,占11.5%,以胡枝子、铁扫帚、鸡眼草为多。其他科牧草31种,占39.7%,以蒿类、蕨类居多。经全省牧草资源调查测算,载畜量为0.6个黄牛单位/hm2。改良后的草山载畜量为1.5个黄牛单位/hm2。而人工种植牧草的鲜草产量为75~150 t/hm2,载畜量已达9个黄牛单位/hm2。到2011年末,全县已累计改良草原3 330 hm2,人工草场880 hm2。总之,该县草场资源丰富,发展草畜家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2.2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大力发展山羊业

2002年,岳西县实施养殖业工程引进了南江黄羊,通过近10年的驯化,已适应该县的气候条件,数百只纯种南江黄羊分散在全县各地,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已迫在眉睫。建议政府可采取适当扶持的办法,优先在一些山羊养殖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有选择的重点培养2~5户养殖大户,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以基地带农户,培育山羊养殖大户,进行辐射示范推动。

2.3实施好大别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大别山黄牛,因生长在大别山区而得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养牛习惯,自繁自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当地农户的人工选择,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外貌特征、基因纯合度高、遗传稳定、具有一定数量、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繁殖性能的地方种群。为了保护大别山黄牛的种质资源,防止大别山黄牛的优良基因丢失,岳西县畜牧兽医局在岳西县温泉镇龙井与桃岭2个村交界的天堂尖,租用草山153.33 hm2,新建大别山黄牛养殖场,一方面为了探索天然草山改良养牛的模式,另一方面是为了保存部分大别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安徽省地方畜禽良种资源。该场选择20头公牛和100头母牛组建核心群,实行群体繁育,以稳定遗传性状和加速基因纯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种群数量,提高保种能力,另外积极开展大别山黄牛的杂交利用,引进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冻精细管,对周边农户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实施,促进大别山黄牛发展。

3参考文献

[1] 霍本齐.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3):15.

[2] 程文超.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2011(11):6-7.

第2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and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livestock farming throughout our country, large-scale livestock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livestock project EIA, summarized the livestock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EIA projects, and discusses the key issues of EIA on livestock breeding project.

关键词: 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Key words: livestock;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discuss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95-02

0 引言

国务院总理于2013年11月11日签署第643号国务院令,公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文就畜禽规模养殖项目环评的必要性、行业依据、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1 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的必要性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我国各地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出现和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包括:一是畜禽养殖业的产业发展和环境管理严重脱节,政策执行过程脱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环境管理体制脱节,政策制定体制脱节,政策执行过程脱节;受职能制约,各级环保部门过去忽视了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政策因素及经济的强势发展造成了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畜禽养殖业的微利,养殖业自身环保资金匮乏,缺乏有效的国家扶持政策和办法。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严重滞后,缺乏有效的的规划管理。农村环保治理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监督机制缺位。三是全社会对农村环保及畜禽养殖业污染危害的认识不足[1]。《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旨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颁布实施,进一步为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法律法规依据,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养殖业,同时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2 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的行业依据

在编制畜禽养殖项目环评报告时,除考虑应用常规的法规、规范、标准、导则外,还要结合该行业的法规、政策、规范、标准规定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19525.2-200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91)《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等等。用足行业标准规范,项目环评才有说服力,才能对业主开展环保“三同时”建设有指导意义。

3 畜禽养殖项目环评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应当包括: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案和措施,废弃物的消纳和处理情况以及向环境直接排放的情况,最终可能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控制和减少影响的方案和措施等。对项目选址、卫生防护距离、生产工艺、环保措施、风险评价等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3.1 选址合理性分析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来判定选址的合理性,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及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的禁养区域、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基地。同时还要考虑项目用地性质是否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

3.2 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现行国家标准中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首先应执行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在环评中可以根据大气导则推荐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界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这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畜禽养殖业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如《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中规定:养猪场500~1000头为200~800m;10000~25000头为800~1000m;《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的紧急通知》(环发[2004]18号)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新建畜禽舍应在居民区下风向,并远离居民区至少500m。环评工作中还要结合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和公众参与工作中收集到的意见,综合分析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3.3 清粪工艺的选择分析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4.3款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6.1.1.1款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宜采用干清粪工艺。已建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清粪工艺的养殖场,应逐步改为干清粪工艺”。目前,常用清粪工艺有水冲粪工艺、全漏缝地板免水冲工艺、干清粪工艺、生态垫料养殖工艺。水冲粪工艺优点是用水冲的方式清粪,能够保持猪舍内的环境清洁,劳动强度小,劳动效率高;缺点是比其他三种工艺的排水量大,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治理难度较大,不符合现代环保理念。全漏缝地板免水冲废水排放量适中,介于水冲粪和干清粪工艺之间,优点在于保持猪舍内的环境清洁,清粪劳动强度较小,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有利于沼气的产生,但缺点是水处理成本较高,周边需要有足够的土地资源用于消纳。干清粪工艺的优点在于粪水分离,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废水处理技术成熟、可靠,便于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缺点在于国内干清粪工艺不成熟,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清粪,不适用于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内限位栏、保温房等的清理,人力投入大,机械化操作清粪率偏低,噪音大,严重影响生猪生长。生态垫料养殖工艺的优点是不需要冲洗,无粪尿污水排出,垫料2~3年清理1次、劳动强度较小。在发酵床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垫料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缺点是夏季猪舍的温度较高,粪污资源利用率低。环评工作中可以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合适的环保清粪工艺。

3.4 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 畜禽养殖空气污染防治、废水处理、粪便治理、病死猪尸体处置技术方法,可以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交由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根据典型厌氧反应器(完全混合厌氧工艺反应器、厌氧接触工艺反应器、厌氧过滤器、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等)的特点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等规定论证沼气生产工艺的合理性。

3.5 环境风险评价 从沼气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会产生泄漏、爆炸、火灾。风险评价只能从事故预防出发,定性地制订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各种防范措施。一旦发生沼气泄漏、爆炸、火灾等突发性事件,依照应急处理程序,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2]。同时,采取养殖场生猪疫情(生猪疫情包括口蹄疫疫情、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猪流感等)防范措施。生猪疫情预防总的原则是“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为杜绝部分不法分子贩卖经营病死猪肉,拟建项目应采取措施,确保病死猪的安全处理。环境影响评价应尽量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玉明.畜禽养殖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C].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3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关键词: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济;经营模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持续改良、经营制度的不断革新,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禽畜养殖业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化。这就使得其发展理念开始显得更为开放、运作模式也更趋多元,并为新型运营的引入与适配创造了积极条件。其中,由于具备投资成本较少、经营难度较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突出价值,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迅速在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之中得到了普遍认可与规模化应用。[1](P42)而通过对农村禽畜养殖业进行循环经济化改良,则可以有效清除各类禽畜的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加快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的形成,这就提升了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清洁性,降低了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并强化了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就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引入并运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现状而言,民众的生产、生活意识还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大多有所不足;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也尚未凸显;同时,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2](P14)此外,激励与扶持机制的跟进也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进程。所以,如何促使民众接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形成循环环保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并持续进行生产技术升级、经营制度改革,优化禽畜养殖产业的运作结构,也成为实现农村禽畜养殖业低碳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循环经济是农村禽畜养殖业和生态保护的共同需要

(一)清除禽畜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清洁性

农村草料资源储量丰富,闲置场地较多,又有富余的劳力人口,对于禽畜养殖业这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无疑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由于以鸡、鸭、鹅、猪、羊、兔、狗等各种活动量大、排泄量大的禽畜动物作为饲养与经营对象,所以,如何高效并妥善地处理大量的粪便、边角料、饲料等废弃物,节约时间、财力等加快生产、经营进度与效率,也成为了影响农村禽畜养殖业有序运转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农村共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0.9亿吨,其中由于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则达到1.25亿吨,占比为11.4%,较同期增长了1.3%。而当前农村卫生管理意识又比较单薄,在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上,普遍都是采取就地倾倒、掩埋、燃烧等传统方式,对于本地的水源、土地、空气等均产生了明显的污染与破坏。而目前我国被污染的农业用地也超过0.27亿亩。通过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可以改变原有的较为粗放的废料处理方式,将各类禽畜的废弃物进行生物能源转化,使得粪便、废水、皮毛、残余饲料等废料都能够得到集中利用,借助沼气储存、蒸馏热能转化、光合照明等技术转化途径进行清洁化清除与再利用,而产生的原料废渣又可以直接当做花肥使用。不必将禽畜的各类废弃物直接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之中,自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废气、废水、粪便等污染物。[3](P69)这就能够有效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性,使得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生产环境更为整洁,而对应的,也能够促使养殖经营者自发进行周边环境的维护。

(二)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降低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开发意识比较粗放,对于粪便、剩余饲料、多余的木质与草料等边角料、皮毛等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的认知,也普遍都停留在燃烧成肥、垃圾售卖等初级阶段。尽管近年来,农村也引入了较为先进的废料低污染处理技术、建立了大型的废料处理中心,使得养殖经营者的环境保护观念有所改善,对于禽畜废弃物与饲料边角料的处理也更为科学,譬如其会自发采用无烟燃烧、利用封闭发酵池等进行集中处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然而并未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也没能降低能源消耗与成本支出。如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每年被集中进行密闭燃烧的养殖废弃物,如动物粪-78-便、残肢、病体就超过了0.3亿吨。被大规模压缩、填埋的各类生产边角料与剩余饲料则达到0.15亿吨。未被及时处理、搁置空地自行腐化的废料则有0.2亿吨。每年处理以上废弃物的费用也超过了200万元。[4](P89)而借助沼气发电、沼液杀毒、沼渣施肥、光伏照明等循环经济运作方式,则可以将动物粪便、草垫与木质围栏边角料等多种废弃物之中的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提取、输送以及再加工,为禽畜的饲养、宰杀以及初级加工等生产流程提供必要的燃烧、取暖、照明等能源,而剩余的废水则可以被蒸馏、透析为可以直接用于果蔬、谷物灌溉的农业用水。同时,借助除湿、烘干、焙烤、碾碎等机械处理手段,又可以将各类禽畜的粪便、皮毛、残肢等加工成为肥料或饲料,分离、归类边角料与剩余饲料之中的纤维物,制作成为清扫饲养车间的地垫、扫把。这就充分实现了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通过供给结构调整,降低了对于煤炭、瓦斯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进一步节省了各项经营支出。[5](P22)

(三)形成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强化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

由于能够较为快速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并可以顺势带动周边地区餐饮农家乐、冷藏仓储、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禽畜养殖业一直都在乡村的农业经营体系之中,占据了较为突出的比例。而无论是家庭自给式经营,还是中小型企业化运作,其生产、经营规模都相对较小,且大多采取了燃煤、直接供电等能量供给形式,利用高功率电动机械进行禽畜的宰杀与初级加工,这就消耗了大量的煤、电、天然气等能源。加之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又没有得到统一规范与管控,所以,导致禽畜养殖产业一直处在高投入、低产出、低收益的失调运作阶段。而随着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在农村禽畜养殖产业之中的深入应用,则可以分别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流程等多方面,对现有的产业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对鸡、鸭、鹅、猪、牛、羊等各类禽畜的废弃物实现低能耗再开发、可循环再利用以及零排放生态化的立体化运营,依托禽畜排泄物沼气发电替代传统能源、饲料废渣多次转化有机肥料取代化肥、推广高温机械化宰杀与清洁加工,形成更为低碳、高效、再回收、可持续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以此来逐步推动养殖产业朝向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发展模式转型,从而不断增强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市场反馈机动性以及产品竞争力。

二、阻碍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因素

(一)民众生产、生活意识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不足

在当下的广大农村,分散化、自给式的家庭经营占据了禽畜养殖产业的主体地位。而尽管也有一些养殖户扩大了生产厂房、增加了养殖管理员。不过,出于成本投入与经营维护考虑,其并没有全面引入现代化的电动机械生产设备,而是普遍采取传统的人力饲养方式进行生产与经营[6](P102),生产车间也多以自家空置场地为主。对于禽畜废弃物的处理,大都是就地倾倒、直接燃烧或掩埋。而为了方便管理,不少养殖户也没有将生产区与日常起居区进行分离,导致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度大大降低。这种规模化不足、规范性缺失的运作模式,就使得其生产、经营显得更为粗放与落后。而由于自身发展观念比较保守,信息获取渠道又比较单一,不少民众也都不愿意主动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即使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与模仿,却也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购置新式生产设备,培养饲养员学习最新的管理技术,而是,这就使得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辅助效用大打折扣。

(二)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尚未凸显

在地方政府的宣传与引导之下,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农村,率先开始了在禽畜养殖产业之中,引入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不过考虑到新型运作模式的潜在风险性,加之又缺乏有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不少养殖户都仅仅进行了生产设备更新,淘汰了过去较为粗放、效率低下的人力作业。而在沼气、沼液、沼渣的清洁处理与循环利用上,又因为资金限制,也仅仅引入了用于废弃物粉碎、压缩以及烘干的初级技术设备,难以对禽畜废弃物进行更为高级的营养物质分离、提取、成肥以及再加工。而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应用,也逐步降低了经营支出,养殖户也希求通过推出性价比较高的农副产品,来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囿于技术层面的缺陷,其所推出的农副产品又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品质感以及所宣传的生态营养价值,难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所以,实际收效也普遍不如预期。这也抑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热情。

(三)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

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不少禽畜养殖户都未能合理考量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本地市场发展前景,不加选择地引入了大量所谓的循环经济生产技术、设备以及经营模式,其中不乏一些宣传噱头大于实际效用的伪科学与劣质产品。而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农村禽畜养殖户又普遍采用了快生产、高产出、粗加工、快投放的经营方式,很少严格按照相关执行标准去检测所输出的农副产品的清洁度、品质,并私自进行产品调价,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由于倚重重工业发展的单一观念没有得到扭转,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并不愿意投入额外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去专门扶持本地禽畜养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仅仅都只是建立了简单的下乡宣传机制,缺少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反馈等关键流程,这也使得禽畜养殖难以有效借助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去提高自身的综合营收与社会效益。

(四)激励与扶持机制跟进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与采矿、冶金、化工等农村传统重工业相比,禽畜养殖产业所产生的营收、税收以及就业拉动效应相对较小。在政绩至上的发展观念的误导之下,自然也很难得到农村地方政府的重视。而随着经济下行对于重工业的消极影响迅速显现,加之为了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推广、发展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任务,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开始重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宣传与推广。然而在中小额专项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市场管控等具体的优惠与扶持手段的制定与执行上,却又存在明显的脱节,难以让禽畜养殖经营者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增加家庭收入、提升营收效益等的现实益处,当然也无法有效吸引其去了解、应用并投资这一新型经营模式。[7](P18)

三、推动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营的措施

(一)多样宣传循环经济多重价值,引导民众形成科学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

一方面,需要建立专职化的宣传小组,有步骤、分地区地进行禽畜养殖循环经济的生产、运作理念与模式的简述与普及,阐述科学、健康、清洁、可循环的消费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应当召集相关的养殖经营者,观看各类基于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生活的影视资料片,由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进行现场问题回复、解疑,以此引导养殖户、民众进行环保化、清洁化以及集约化的产业转型,逐步引入更为先进、低耗能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此逐步淘汰高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8](P185)

(二)加强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对于民众的指导、培训

要加强对于新式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的引入,采取全面推介、独立运作以及循序渐进的操作方式,在保持既有的禽畜养殖生产、经营体系不变的基础之上,单独创建厂房、配备人员进行独立运营,与原有的生产产区形成彼此比照。然后再逐步对原有的生产、营销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技术的分步更新。此外,也应当细化对于养殖经营者学习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规范培训,同步展开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能力的讲授与锻炼,并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长期指导、帮扶。[9](P139)

(三)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功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监督考核与处罚公示

应当由农村地方主管部门作为主导,邀请相关专家、投资者以及业界代表,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品鉴会等形式,商讨禽畜养殖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开发、统筹以及管理的方针与规则,共同拟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同时,要引入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监督、监测、上报交互结合的方式,集中查处、公示一些典型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不当行为,并实行末位淘汰、量化考核以及公示通报等制度,规范引导养殖经营者进行正确经营与竞争。

(四)增加专项优惠、扶持手段,鼓励农户、中小企业形成低碳化合作运营产业链

一是需要完善各类优惠、回馈活动的管理机制,采取优先发展激励奖励、中小额无息贷款、租金与税收减免等形式,重点吸引个体养殖户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二是应当建立政府、养殖户以及企业三方协作机制,启动募集社会闲散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孵化,进行生态养殖技术革新、管理制度优化,并细化养殖户与企业之间自助交流、中小企业市场信息共享等,增强产品创新研发与投放,进一步普及低碳经营理念与手段,推动集约型、高效化运作模式的形成。[10](P64)

参考文献

[1]刘春光.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农业经济,2015(09):42-44.

[2]钟晓青,刘华.从“治”到“化”的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理的循环经济模式[J].再生资源研究,2007(01):14-20.

[3]付红丹.农村林区原生态旅游的污染防治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69-71.

[4]杨英法.构建和谐社会在城乡接合部面临的难题及其破解[J].中国市场,2008(31):88-91.

[5]董淑阁.关于建立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06):22-24.

[6]李冰冰,肖波,宋灿辉.武汉东西湖区养殖场固废循环经济工程技术设计[J].可再生能源,2007(05):102-105+109.

[7]王凌.低碳经济下农业生产路径创新需求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09):18-19.

[8]杨英法,戴雅娜,徐运红.生态经济建设中媒体语言的引领策略[J].生态经济,2015(05):183-186.

[9]张素勤.绿色消费理念对农产品经营优化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137-139.

第4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1清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特点

由于清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畜禽粪便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近年来规模化养殖户逐渐发展,但排污设备昂贵,大部分只设计简单的排污设施。而散养殖户产生的尿和粪便几乎是直排入河,粪尿作为农肥的使用率还比较低,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兴起,禽畜粪便污染情况将有加重的趋势,亟需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引导和控制。

2清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分析

2.1畜禽粪尿等污染物排放系数

畜禽粪尿排放系数:牛粪产生量20.0公斤/天,7300.0公斤/年,猪粪产生量2.0公斤/天,300.0公斤/年,鸡粪产生量0.1公斤/天,6公斤/年・牛尿产生量10.0公斤/天,3650.0公斤/年,猪尿产生量3.3公斤/天,495.0公斤/年・饲养周期牛365天,猪150天,鸡60天。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个体日产粪量(公斤/天・头)×饲养期(天)×饲养数(头、只)×畜禽粪中污染物平均含量(公斤/吨)×10+个体日产尿量(公斤/天・头)×饲养期(天)×饲养数(头、只)×畜禽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公斤/吨)×10,畜禽粪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见表1。

2.2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及流失量计算

对畜禽废渣以回收等方式进行处理的污染源,按产生量的12%计算污染物流失量。根据以上污染物排放公式,计算得出畜禽粪尿产生量见表2,畜禽粪便中污染物产生量见表3,污染物流失量表4。

第5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一、检查对象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检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包括常年存栏量为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畜禽养殖场。

重点检查孔目江流域、仙女湖流域界水段、袁惠渠和袁河流域以及乡镇人口集中区域等环境敏感区以及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

二、检查内容

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年5月8日执行)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畜禽养殖场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并监督企业整改。

(一)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制度执行情况。

对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环评及“三同时”制度落实、污染治理及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现状。具体内容包括:

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情况。

2、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情况。

3、畜禽废弃物贮存设施和场所防渗漏、防溢流、防雨水淋失、防恶臭等措施。

4、向水体排放、倾倒畜禽废弃物行为。

5、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费缴纳等情况。

(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督促企业整改。

依法查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制度整改方案,监督其整改到位。

1、对地处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责令其限期整改。

2、对2001年底以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依法处罚并责令补办环保审批手续。

3、对未建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以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除依法处罚外,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或关闭。

4、对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贮存的畜禽废弃物渗漏、溢流、雨水淋失、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污染和危害的,及向水体排放、倾倒畜禽刻废弃物等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

三、检查形式与时间安排

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基地管委会配合区环保局进行检查。检查时间从年6月开始至年底结束,分两阶段进行:

(一)清查处理阶段(年7月至12月)。开展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填报情况汇总表报上级环保部门。

(二)督促整改阶段(年1月至12月)。按要求督促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改,及时填报整改情况汇总表报上级环保部门。

四、工作要求

第6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关键词: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1-1

1 农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环保意识差,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大部分农村存在“脏、乱、差”等现象,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任意排放,造成面源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污水灌溉,土壤问题已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农业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村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饮水安全程度低。

1.2 农作物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在农村,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被直接燃烧,有的甚至在田间地头直接烧掉,这样既减少了能源的利用率,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2 发展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与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经验

九台市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工作成效突出,主要体现在“拓、增、提、减”四个方面:

2.1 拓展了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功能和领域

近年来,九台市力求创新发展,把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技术,拓宽载体,强化管理,总结推广“猪、沼、菜”的北方农村能源“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建设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养殖等模式。开展户用沼气、秸秆气化站、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高效预制节能炕等技术示范工程,使能源与生态有机结合,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者兼顾,政府、企业、农户互动,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功能有了明显拓展。

2.2 增加了清洁能源有效供给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农村积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有效改善了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而且由于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无污染,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大气层,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又美化了环境。

2.3 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农户使用沼气产生的沼液、沼渣等优质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通过开发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加快“猪、沼、菜”的北方农村能源“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建设、沼液浸种、沼液替代药品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了九台市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使农民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2.4 减轻了农业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九台市围绕城市污染整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思路,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禽畜生态规模养殖,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狠抓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排泄物处理,加快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步伐,堆进生产方式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建设了大中型沼气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能源示范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卫生,减少了人畜粪便等对水质的污染,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

3 开展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开展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要以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能源转化为重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发展能源作物为重点,增加商品能源供应,推进能源作物开发利用技术、秸秆能源利用技术、规模化禽畜养殖场与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农村高效预制节能炕及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3.1 创新农村能源发展观念

目前,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用一种更高、更全面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逐步引导农村能源稳步向前发展。同时,要努力挖掘潜力,拓展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领域,加强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在太阳能开发利用上,要加快光热、光电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把太阳能技术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去。

3.2 创新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

要进一步提高农村能源自主创新和开发利用能力,加大对秸秆生物气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太阳能光热、光电等技术的攻关力度,力争取得新突破,加强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能源产品和工程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

3.3 创新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

第7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业机械化;生态友好型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57-1

1正确认识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

荒漠化的日益加剧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乱垦滥伐、超载放牧、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而近两年人们更加关注的是雾霾。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过:以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降尘,而现在的灰霾,实际上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假如灰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就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在持续一年全国大范围雾霾的污染下,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在明显恶化,空气污染可以严重到被看见、甚至被闻到。

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从根源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比如农业方面“白色污染”问题,主要是化肥和农药不合理使用并严重超标,使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对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林业方面,原始林递减,没有实现森林采育平衡,生态能力减弱,森林功能降低,调节气候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畜;牧业方面,传统粗放、散放方式造成虫灾鼠害及毒草严重,破坏饲草料基地。草原“三化”严重,质量下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禽畜养殖业迅速发展,然而生产模式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的同时也导致了禽畜粪污过度集中和冲洗水大量增加,由于不能及时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和综合治理而直接排放,造成粪水四溢,不仅严重污染了水源、生态自然环境,致使病菌的传播,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压力越来越大。据环保部门以大型养殖场地粪水的检测表明,COD超标50~60倍,BOD超标70~80倍,SS超标12~20倍,这些富含量有机物和N、P营养元素的污水、污物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秸秆综合利用率低。根据调查,农作物秸秆有30%的秸秆被农民在田间直接焚烧掉;二是秸秆综合利用附加值低。在已被利用的秸秆中,有25%左右直接用作燃料,有30%左右的秸秆直接还田用作肥料,这55%的秸秆利用附加值低;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未形成规模。大型秸秆气化站和秸秆发电站在全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2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全面发展

在严峻的形势下,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机械化工作要以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为目标,大力研发,引进先进环保型农机装备。如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外,还要大力开发有利于环保的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用机械。研发低污染动力机械,节水灌溉采用滴灌技术,研发高效低毒农药和防扩散污染施药机械,发展节能、高效联合作业机械等。研发适合现在环保与节能型农用车,如低排放、低噪音、低振动、多缸柴油机,为节约能源而研制采用燃烧气化机系列机械设备。面对集约化、规模化畜禽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和有效处理,开发有生命的物质能源,回收有机肥资源,将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走生态牧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正常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牲畜生产,使之成为绿色生态型牧畜养殖。而发展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正是解决畜禽粪便的有效途径,通过厌氧发酵工艺处理后,从根本上消除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并达到了对资源全方位的综合利用。

第8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以及富民强镇、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为总目标,精神再振奋、目标再加压、标杆再提升,负重俱进,跨越发展,主动融入市《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构建重工业园区和民营工业园区,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宜居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特色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

在保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加快对重化工园区、民营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度,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园区、倾力打造工业重镇。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工业带动一、三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至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不低于8亿元,gdp增长33%,达到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1、计划完成的几大重要的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0万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1.8亿元,工业入库税金1100万元。

需完成的重点项目,其中农业项目1个,内容为小官湖鲜切花基地建设;工业项目4个,深圳合兴发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家居项目、南通市新峰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的服装工艺项目、杭州客商李先生投资5000万元的纸浆包装罐项目、青岛客商邱孟国先生投资3000万元的塑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2个,分别为河滨商住区建设项目和商贸步行街项目。

2、“十二五”工业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

在未来的五年里,全镇将集中所有的力量,根据现有的优势和发展条件,明确定位,坚持市场化动作、企业化招商,全力打造的“三区四基”工程,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大突破。

“三区”:①产业集聚区。规划占地1000多亩的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确保工业投入16亿元,新上规模以上企业1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万元以上项目2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内资达20亿元。②民营工业园区。继续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加大引导典化力度,强力推进民营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步伐,争取形成以机械、服装、药品生产、塑料制品、农副产业深加工等为主的产业格局,倾力打造新型民营工业园。③中心商业区。以东朱堵村为中心,镇区继续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心商业区,到2015年,平均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0家。

“四地”:①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镇是一个有着30多年的花卉种植历史,种类齐全,品种优良,以青班线、青抗线为主的精品花卉种植,形成了10000多亩的种植规模,产品主要为大、中、小、高、矮苗,赏花、果、叶品种,乔木、灌木、草本等11个品种100多个系列,花卉产业的兴起发展不仅满足了客户、城市亮化、道路绿化、家庭美化的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我镇的花卉苗木种植将在原来的10000亩基础实现0亩的种植规模,成为镇域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②废品拆旧基地。继续加大推进力度,重点扶持壮大望仙河拆旧业,通过政策引导,多轮驱动,扩大拆旧面,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到2015年,基地拥有废品拆旧专业户100家,其中大户10家,平均年创经济价值5600万元。人均增收450元。

第9篇:规模化禽畜养殖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政府职能;企业责任感

一、壶关县周边农村水污染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各类水污染治理现状

1.农村生活污染日益突出。

壶关县周边农村没有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没有正规的垃圾处理场,没有下水道。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废水直接排放,秸秆随意抛弃在河塘和低洼地,造成河道淤积,水体污染。

2.乡镇工业排放的废水逐年增加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在增加,壶关县常平村、李掌村、坛上村、西庄村、土家河村有乡镇企业30多家,而污水处理达标率仅为23%。

3.农业生产产生的水污染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和农药,每当下雨天,化肥和农药流的残留物质流进河塘,造成了河塘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污染了当地水体,化肥、农药的流失使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地下水的水质。

4.禽畜养殖业粪便污染加剧

近年来规模化的禽畜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性的养鸡场、养猪场等分布在壶关县周边的农村,无序零散的禽畜养殖,大量粪便露天排放,大量堆积在养殖场周围。每当大雨来临,粪便被冲到各处,造成了水污染。

(二) 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1.人们对水污染治理关注度不够、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人不知道水体污染是如何分类的,人们对水污染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认识不足、不到位,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对水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低

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对水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水污染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以及对水污染治理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水污染治理效果不明显

66%的人认为水污染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且污染程度严重,只有13%的人认为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可见壶关县周边农村水污染水污染治理效果不明显。

二、壶关县周边农村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

壶关县周边农村水污染的治理涉及到常平村、李掌村、坛上村、西庄村和土家河村,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且点源污染严重、污染浓度高,所以污染物控制、收集困难,很难集中起来进行处理。而且农村财力、技术缺乏,水污染治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有限,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

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中,大多数农村居民直接排入河道或随意排出室外空地后渗入地下,少数铺设了排水管道的村镇,一般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雨量大时容易被垃圾堵塞,致使污水漫流。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污水处理设备落后不进行后续投资,一些需要更换的材料无法及时更换,导致排污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现行污水处理技术尽管可以降解任何污水,然而成本高,运转费用大。

(三)污水治理程序复杂

通常污水的治理程序较复杂,从污水产生至预处理工艺、主导处理工艺,甚至是深度处理工艺及污泥的处理,使出水最终符合排放规范,所需的各种处理设施运转成本、药剂使用成本和动力维持成本等合计总额往往大于排污收费。

(四)政府监管职能缺位

对于水污染治理,政府监督部门监督工作缺位,执法力度不够,众多企业在废水排放之前的处置环节基础技术设施不完善,废水不能达到所规定的排放标准。

(五)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由于农民的总体受教育水平和素质普遍偏低,多数农民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及危害水平认识不清,有时候职能看到某些好处,看不到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三、壶关县周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一)对各类水污染的初步整治分析

1.生活废水的防治

在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势头应得到控制,可以铺设排污管道以方便生活污水的排放,同时,在比较大的村庄可以建小型的污水处理厂。

2.对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

面对农业污染,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集约型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运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减少肥料的流失,以减少化肥流失对水源的污染。

3.对农村工业污染的防治

对乡镇企业进行科学地规划和布局,建设工业园区;乡镇企业治污设备落后,可让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对企业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政府要加大环保、资金和技术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二)治理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1.财政政策的调适

壶关县乡各级政府需要从本级预算中安排一些资金,用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治理、水质监测、农厕改造、粪便及垃圾处理、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村水污染健康危害控制等。

2.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居民采用清洁方式生产。对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保护水资源、积极防治水污染的农民要给予更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引导其更加努力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

3.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水污染治理

多方配合建立乡镇企业和农村聚居点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渠道制定相应优惠政策,降低乡镇企业及农村聚居点的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营成本。为专业的水污染治理公司留出足够的市场化运作空间。

4.合理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

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优化工业布局,全力打造乡镇工业园区,加强企业间的联系、方便交流合作,方便集中治理水污染,降低成本。壶关县周边农村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企业随意进入。严禁城镇地区向本地转移污染。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紧紧的跟上节奏,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工作也不能落下。面对水污染治理问题,壶关县及各级村镇政府在采取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加强宣传等措施进行水污染治理的同时,由于农村条件有限、水污染治理受各种因素影响,壶关县周边农村的水污染治理问题仍具有复杂性,还会产生企业缺乏责任感、政府职能缺位、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居民水污染治理意识薄弱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必须吸取以往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教训,积极借鉴成功和先进的治理思路;从壶关县周边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完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不利局面的恶化;让农村居民深入了解水污染、提高每个人对水污染治理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解决壶关县周边农村的水污染治理问题,做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更好地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马巍等.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