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合同经济。建筑设计企业合同是明确建筑设计企业与业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工程设计任务完成的法律凭证,是法律规范建设工程活动的重要手段。建筑设计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往来主要以合同形式进行。合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涵盖相关规范、责任、权利、质量、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领域。合同管理的成败会对整个项目的运作和最终目的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正确认识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及时发现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一、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和配套制度对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在市场公平竞争、合同权益维护、合同管理职能、合同制度完善、合同内容、合同履行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合同管理中的法律意识不强
(1)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建筑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涉及合同洽商、草拟、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过程,涵盖了设计规范、责任、权利、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技能,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合同管理的积极作用。
然而,许多建筑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合同管理知识,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管理。项目合同签订后,将合同束之高阁,未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积极与各职能部门沟通交流,造成合同管理与相关职能部门脱节,不能及时处理合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合同目标不能全面实现,给企业造成损失。
(2)合同管理中的法律意识不强
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必须选择合格的建筑设计单位。市场经济秩序日益完善的今天,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招标、投标、中标、谈判、签约、结算、缺陷维护等一系列过程中,合同是维系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约束各方主体行为的法律准绳,更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依据。但是大部分建筑设计企业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企业效益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
建筑市场活动中,一些业主钻法律的空子,打球。抓住建筑设计单位拓展市场、获取高额回报的心理,要求建筑设计单位违反设计规范,违规变更设计内容。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设置陷阱,或者在支付设计费的过程中百般刁难,迫使建筑设计单位违约。由于合同管理中法律意识不强,对合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建筑设计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重合同签订轻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设计合同在合同当事人志愿的前提条件下,按照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对业主、设计单位等合同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作了明确规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建筑设计企业必须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全面履行自身义务,完成合同约定的设计任务,确保项目合同完全履行,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当前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普遍不够完善,未建立系统的合同资格审查、合同评审等程序。合作对象的选择随意性较大,不能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实施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合同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在建筑设计企业内部常常好事大家抢,权利大家争,责任大家推,问题久悬未决。甚至由于惯性思维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仅有的合同管理制度也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的现象时有发生。
(2)重合同签订轻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应围绕合同履行全面展开,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核心,贯穿于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对项目的实施起总控制和保障作用,对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企业往往重视合同的签订,轻视合同的管理。注重工程设计的实施,忽视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合同管理粗放,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现象屡见不鲜。干赢了工程设计,却输了经济利益。
3、履行过程监督不力,合同履行效果不佳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合同作为约定各方主体责权利关系的重要文件,是对合同当事人争议判定的法律依据。建筑设计合同对合同当事人的一般责任、工期、质量、款项结算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设计内容变更、合同争议、违约、索赔等都有明确界定。
建筑设计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般直接采用标准建筑设计合同范本,却忽略了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未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条款在责任约定上不明确、不规范,用词不准确,给合同的正常履行留下了漏洞,埋下了祸根。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或其他相关责任单位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对合同约定事项消极履行、不完全履行、预期不履行。由于合同文本存在缺陷,建筑设计企业对合同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导致建筑设计企业索赔过程艰难,经济利益受损。
工程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施工条件、工程量变化、合同主体变化都会造成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变更过程难免引起合同主体权利、责任、义务的变化。往往会因此出现合同争议,处于弱势地位的建筑设计企业经济利益也会遭受损失。
二、加强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不是简单的要约邀请、发出要约、做出承诺、合同签约等过程。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合同潜力,实现信息化合同管理,全面履行合同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企业才能保持良好信誉,规避市场风险,顺利实现经营目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合同管理中的法律意识
在市场状况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建筑设计企业应设置法律咨询部门或聘请法律顾问,参与重大项目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将合同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性基础管理工作之中。
建筑设计企业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合同管理局域网,开通合同管理服务专线,用合同管理论坛、QQ群、微信群等方式普及合同管理知识。树立合同管理理念,提高全员合同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工作人员合同法律意识,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及时有效地处理合同纠纷,减小企业损失。
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职能
随着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企业现行的合同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合同管理工作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创新局面。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合同管理职能,配备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员,推动合同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统一进行日常合同管理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类管理,专项管理,责任追究”的原则,建立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评审程序、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法人授权委托制度、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完善合同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合同管理职能,配备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员,推动合同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并通过行政监察、纪检监督、审计等办法加大制度执行力的检查,明确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能,使合同管理制度行之有效。
3、动态监控合同履行过程,确保合同内容顺利实施
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涉及合同洽商、草拟、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过程,涵盖了设计规范、责任、权利、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领域。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工程项目实际选择标准合同文本,做好合同日常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合同管理职能部门要完善合同管理档案,分类分级建立合同登记管理台帐。对涉及工期、款项结算、质量登记、业主特殊要求等管理要素进行系统归类,设置合同管理要素预警线。在合同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与作业、财务、法律咨询等相关部门沟通,动态监控合同履行全过程。一旦发现进度延误、质量缺陷、款项结算等要素有突破预警线的征兆,合同管理部门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纠偏措施,确保合同内容顺利实施。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政策环境变化、施工条件变化、工程量变化、合同主体变化都会造成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建筑设计企业要充分研究项目合同的有关条款,正确认识合同变更的利弊。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及时落实合同变更相关工作,为合同变更索赔准备事实依据。
三、结论
现代社会是一种契约社会、合同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契约经济。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资源需求多样化、系统的、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动态变化过程,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合同管理体系,提高合同管理风险意识,贯彻落实全过程的、动态的合同管理工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设计管理
一、设计管理的作业程序
(一)管理职责
项目管理单位在接受业主的工程管理委托后,应依据合约认真分析设计管理的范围及业主对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设计管理工作量及设计管理周期,建立设计管理组织,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对设计管理负责人、建筑师、结构师、机电工程师进行职责分工及界面定义,制订与现场专业工程师的配合及对外协调与沟通的准则,明确权力和义务,使设计管理人员更能积极主动的开展设计管理工作。
(二)标准作业程序及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设计管理标准作业程序和制度,主要应包括:设计单位选择制度和流程、设计品质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费用管理制度和流程、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阶段)、设计进度管理制度和流程、变更设计管理制度和流程等。通过制度和流程的建立,来规范设计管理人员的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三)人员考核制度
在设计管理过程中,为了促进和提高设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也为了评定设计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非常有必要建立起设计管理人员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一般应包括:公司考核制度、项目管理部考核制度、项目利益相关者考核制度、用户反馈考核制度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考核,既可以及时发现设计管理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管理制度和流程。
二、设计单位的选择
(一)设计发包策略
设计发包通常有二种方式:一是设计总包加特殊专业分包。此种方式优点:设计界面少,可全面进行各专业图说整合,业主和管理单位协调量少,便于统一管理。缺点:设费用较高;幕墙、弱电等专业设计品质及成本不易控制。二是方案设计单独发包、初步和施工图设计(含建筑/结构/机电)单独发包、幕墙、装修、景观、指标、灯光、洗窗机等专业设计另行委托其他专业设计单位设计。此种方式优点:提高专业设计品质;有效控制专业工程造价,设计费用相对较低。缺点:业主和管理单位协调量增加;设计界面颇多,如整合不到位,将增加变更设计工作量。设计管理人员应根据业主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拟定设计发包策略。
(二)设计发包范围
设计单位服务范围(设计内容)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变更设计,具体包括建筑、结构、机电、室外总体、幕墙、装修、景观、指标、灯光、洗窗机等专业设计(其中部分专业设计也可以委托其他专业设计单位设计);地质勘察建议书;设计概算;限额设计范围;方案优选;价值工程等。设计管理人员应按照实际需求界定设计单位服务范围,并及时整理议价资料,如:原始设计条件、设计功能和技术要求、合约条款的初拟、各阶段设计费用和设计周期的预估、投标文件的内容要求等。
(三)选择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的选择一般采用直接指定或招标选定二种方式。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项目设计,由于一些和项目有关的设计参数以及运行数据掌握在相关行业的设计院手中,其他设计院无法参与其中,一般只能采取直接指定的方式。对于通用的工程项目,为了优化设计,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均通过设计招标来选定设计单位。且设计评标通常均采用综合评标法,尤其是对于工程技术较复杂、规模较大、专业或专项设计难度较高等情况的项目,更应侧重于对设计单位综合实力和整体设计能力的评价。
三、设计质量的控制
设计质量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每项设计产品应当符合业主要求及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二,在满足法规和功能的前提下,造价务须合理。因此,设计的品质管理应当二者均予以兼顾。
设计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专家参与设计各阶段的方案讨论和论证,及时将业主的功能需求和基础资料转达给设计人员。阶段设计成果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审查设计成果是否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否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审查设计项目是否满足业主所需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
依据项目总体投资估算建立项目造价控制目标,采取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相结合,通过方案优选、价值工程等方法来控制工程造价。在技术上,对特殊专业设计合同,务必要增加工艺专业的配合条款,以期满足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需要;在经济上,应明确关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条款,适当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在合同上,增加优质优价,同奖同罚等条款。以确保设计产品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处于受控状态。
四、设计进度的控制
依据业主总体进度确定设计进度,以此作为招标文件之设计进度要求,由设计单位提出合理优化设计进度。设计单位的设计进度应包括,各阶段各专业设计进度、各专业设计人员设计进度、审核进度、评审进度及出图进度。建设工程中项目管理对设计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出图控制,也就是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工程设计如期完成初步(基础)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阶段的设计工作,并提交相应的设计图纸和说明。而目前大部分的设计合同都缺乏对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严格约束,常有因设计进度延误导致行政审批进度或招标施工进度拖延的现象发生。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设计合同中明确表示出以项目设计阶段的可交付成果(里程碑)作为支付设计费用的必要要求。设计管理人员应和合同管理人员一道按照合同要求对设计单位的工作进度进行认真的控制。
五、设计变更的控制
设计变更是指设计部门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设计变更是工程变更的一部分内容,因而它也关系到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所以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对规范各参与单位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控制工程造价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设计管理部门,它的职责是对设计变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则设计变更发生越早越好。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果在设计阶段变更,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设备材料还必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设计管理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设计管理制度,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需进行由多方人员参加的技术经济论证,获得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其次,必须规范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工作程序,确保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有效性及可执行性,满足工程的质量、成本和进度等要求。最后,应对设计变更的执行时间、变更费用、执行单位做好签证和检查监督。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中的设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始终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之中。项目管理单位应选派合适的设计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规定的作业程序和相关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按照工程建设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及业主合同的约定,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及质量等各项目标进行严格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综合管理
我国建筑工程实施合同管理的历史不长,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是建筑工程有关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合同法律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建筑工程有关合同当事人合同意识淡漠,合同管理综合水平普遍低下; 三是建筑工程合同商谈签订不够严谨、履行流于形式,出现虚假、无效合同以及合同纠纷频发等各种乱象。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提高建筑工程合同各方的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是建筑市场法制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现从当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研讨,力求使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能转变观念,增强合同管理意识,落实管理措施,提高合同综合管理能力,使建筑工程合同真正成为规范各方行为的法律文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程合同系统管理缺失
由于长期以来的法律意识的淡薄、合同管理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尚不能满足建筑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亟待解决法律法规的合同管理体系与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的问题。总结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大都因工程合同管理出现问题而起,出问题的合同管理不外乎是合同管理制度不建全,或是合同管理的制度执行率较低,要不然就是缺少一个良好的合同法律法规的管理环境。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有关各方常疏于工程合同管理的系统研究,缺少严谨的工程合同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索赔以及工程合同结算的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则是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根结。
1.2只重视人际关系,疏于合同规范管理
受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在建筑行业中,权利和人情往往实际所处位置相对较高,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常受制于权利和人脉关系,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原本以法律法规为依托签订的建筑工程合同大都流于形式,脱离法治轨道。工程合同形式五花八门、合同履行随意、变更草率,甚至出现与《建筑法》《合同法》背道而驰的情况。
1.3建筑工程合同谈判签约不规范,有失公平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有关配套的法律体系尚在完善当中,导致承、发包人合同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情况。有些强势的发包人自我保护意志过于强烈,利用合同有利地位,强加承包人签订不平等条款。从合同签约到履行始终处于弱势的承包人,迫于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大都顺应、从属和附和发包人,大都不敢拿起法律武器,主张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使得在建筑工程合同在签约和履行过程中,失去建筑工程合同的所必须的公正、平等法律属性。
1.4 “阴、阳合同”充斥建筑市场,扰乱了建筑工程管理秩序
常常发现发包人通过招标市场确定中标人以后,往往因利益驱使就同一发包的建筑工程,违规与中标人签订“阴、阳合同”。 “阳合同”是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签订,只用于工程合同备案和办理项目建设报建、报检等手续;另一份改变了招标合同实质性内容,承、发包人私下协商签订的“阴合同” 用于实际合同的履行,蒙骗政府监管。“阴、阳合同”不仅扰乱了招、投标建筑市场,而且还为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提供了条件,是目前建筑市场产生的“豆腐渣”工程、“低值低价”工程、“烂尾楼”工程的主要原因。由于未经公证和备案了其违规行为
1.5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合同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涉及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法律法规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需要掌握有关专业管理知识,还应具备灵活运用和积极协调的综合管理能力,因而对参与合同管理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合同管理岗位上缺乏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法律、以及商务谈判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致使合同管理仅限于合同文本收收、发发的工程资料管理,更谈不上全过程动态、科学管理,这也是合同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2.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综合管理能力的主要措施
2.1完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应是项目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管理目标均由工程合同确定的,是通过全过程的合同管理来实现的,关系到建设各方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合同管理的内容主要由合同的谈判订立、合同的履行、索赔的处理以及合同清算等方面组成。提高建筑合同综合管理效能,首先要建立起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体系,明确合同管理各方的管理权限与职责,从合同商谈签订、到履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其次建立健全有关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合同管理体系能正常高效运转。再次要通过提高合同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来提高合同管理综合能力。在现代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工程合同评审制、工程合同备案制,合同交底制度、合同履约考核等有关制度,严格索赔、合同变更、索赔处理以及合同纠纷处理等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合同风险管理能力,加大对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建设项目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运转,为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综合管理能力创造条件。
2.2重视合同谈判与签约,加强合同变更的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属于诺承合同,是承、发包人等有关各方进行工程建设活动最基本的依据,是约束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按《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合同双方应严格遵循“合法、公正、平等”基本原则,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合同条款应体现双方共同意愿。因此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解决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确定和风险等特点,合同履行过程中受项目建设环境、现场施工条件以及工程变更等诸多因素影响,工程合同变更情况在所难免,加强工程变更管理首先要深入现场把好变更签证关、索赔关、结算关,其次要加强沟通严格合同变更管理程序,从根本上解决 “低价合同、高价结算”以及工程建设合同纠纷频发等问题。
2.3充分发挥政府监督,工程监理的第三方管理的作用
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合同备案审查以及监督管理,及时完善合同法律法规体系,努力为规范合同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应发挥监理等第三方合同管理的作用,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特点,建立推行工程监理责任制,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以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加强协调沟通力度,严格工程变更、合同索赔等管理,充分发挥监理以及第三方的合同管理应有的作用。
2.4承包人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
合同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工程,工程承包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同管理的综合水平。尤其是在当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管理,承包人更要转变思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除了主动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还应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合同管理专业管理、综合协调管理能力,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保证合法的合同权利,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3.结语
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综合管理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的提高。对于促进合同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完善我国项目管理、加强工程风险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伯聪,施工中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于成本控制 [J].科技传媒,2010,(6)
[2]何伯洲,刘禹洲,工程建设合同于合同管理[M] . 2版.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内部管理 审计 程序
合理的项目建设有赖内部审计事业的工作,内部审计事业的合理发展可以使某项目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公司资金运转流畅。但是现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相关企业对建设内部管理审计的投入不足,而对审计事业更加缺乏了解,所以缺少适应项目发展的内部管理审计部门,增加了项目工程的投资成本,无法做到合理的监督。本文以作者多年的经验讲述了为什么要加强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和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的发展,以便大家参考。
随着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内部建设项目审计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项目审计涵盖的内容很广。其中造价审计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而招投标审计则使审计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从而作为节约资源、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这些单项审计是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进行监督、评价、提出合理建议、杜绝营私舞弊的发生。而要整体上促进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拥有一个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进行项目管理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管理审计是以推进工程管理素质的改善以及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保证工程管理机构的各项建设管理活动高效进行,着眼于提高工程管理机构整体功能,从根本上改进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
作为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在进行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时,比外部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对本单位建设项目的管理流程、工作步骤、工作方法了解的更加清楚,信息采集、人员沟通更加方便,更容易发现工程管理过程中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设置专职工程管理机构的企业,其建设项目管理审计信息的获取将更加方便,审计资料的提供不容易出现推委扯皮现象。
内部建设项目审计事业不仅对于工程运行成本的减少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内部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发生,对于一个即将开展的项目来说,管理审计事业是开展的基础,提高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实现项目平稳开展。内部建设项目审计事业是一个整体,存在于项目开展时的各个部门,甚至当项目竣工时,内部审计也在进行中,它可以做到管理者科学化管理项目内部建设,同时可以使设计人员依据审计结果进行科学规划,施工人员做到严谨的工作,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正好的开展内部建设审计事业。
在进行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时,我们可以按照一个项目从立项批复、组织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建设过程按下述内容进行监督评价。
一、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是指建设单位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管理措施的工程管理控制系统,它包括最高管理机构用来授权和指挥项目建设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决策、筹资、计划、招投标、物资采购、施工等建设程序和步骤,还包括为项目建设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可靠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保证其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有效。
(一)审查是否建立建全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例如《工程设计管理制度》、《工程物资管理制度》、《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工程监理管理制度》、《工程价款支付管理制度》、《工程验收组织管理制度》、《项目档案存档借阅管理制度》等,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建设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相关执法部门要做到对不合理不合法工作人员的严惩,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为审计工作带来可以依靠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协调各方外部监督方式,形成监督合力,可以通过立法规定来促使相关外部监督部门适时适当地履行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合作,加强审计事业在各个项目之间的流通,减少资源的损失。
(二)审查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则要查看项目建设过程中留下的原始记录和有效凭证,按照重要性原则,需提供以下证据,在设计阶段是否有设计交底记录、图纸会审纪要;在材料管理方面是否有材料进场验收表或质量抽检报告,甲供材料是否有材料领用单;进度管理方面是否有进度计划检查记录;在工程签证管理方面是否有授权书、设计变更书、签证单;在质量管理方面是否有隐蔽工程验收单、材料质量证明资料、质量检验台帐;在进度款支付方面是否有工程款支付台账以及已完进度工程量计算书等。通过这些原始记录可以检查工程管理部门是否按已经设置的制度或程序办理工作,是否严格按制度办事、是否流于行式,对工程管理活动的真实性、有性进行评价。
(三)审查工程管理活动中权限界定是否清楚,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比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与计价人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与材料管理人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与签证授权人员等不能是同一人负责。员工各岗位之间是否建立了相互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每一项工程管理活动的处理权,是否有两人以上进行复核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减少营私舞弊的发生。只有真实、有效的工程管理活动,其提供的管理资料才可以作为审计依据。
二、建设项目管理活动合法合理性审计
真实有效的管理活动并不能保证其建设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只有借助于工程和审计专业知识,采用一定的审计方法,才能对项目建设程序、实施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等进行监督。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建设程序审计。自筹资金建设项目是否有年度计划,是否按计划进行,超计划时是否向上级部门或单位请示追加批复;对于达到招标额度的建设项目及工程物资是否进行公开招标;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建造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是否按规定办理了施工许可证;是否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进行建设活动。
(二)施工过程控制审计
1.进度控制审计。检查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是否及时,是否影响按时开工;工程进度计划是否进行动态管理,调整是否及时,调整是否合理,能否保证工程总进度;对于工程进度推后是否进行分析,查找原因,责任划分是否明确。
2.质量控制审计。对图纸会审提出的问题是否严格进行落实整改,隐蔽工程是否按规范组织验收,签章是否齐全,对不合格项的处理是否适当。变更签证依据是否合理,原因是否充分,对于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责任划分是否明确合理,补救措施是否适当。
3.投资控制审计。初步设计是否进行了多方案论证,最优方案选定是否合理;招标最高限价编制的依据是否合理、子目套取是否适当、规费计取比例是否正确;设计变更是否合理,是否提高设计标准,变更造价计取是否合理;甲供材料领用量是否合理,工程预付款是否严格按合同执行,进度款支付的计算依据是否合理准确。
三、审计评价,提出合理建议。
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要求,以上述审计过程中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针对项目建设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提出合理改进建议,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出俱审计报告,限期整改。最终提高企业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职业胜任能力。
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要使审计工作能够被清楚、真实的开展,必须保审计工作中的各个关节环环紧扣,这就要求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认真、踏实的工作,并且自身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如今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无法掌握专业知识,做好本职工作,所以强化专业培训,提高团队专业素质成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培养专业化人才,加强内部审计的现代化建设,能更好的开展案件内部审计工作。
五、强化管理意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内部审计建设。
强化管理者与领导者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促进相关人员转变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投资,完善各类硬件软件设施,促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化,使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运作,善于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技术操作对项目内部审计的归纳于整理,减少操作上的失误。
六、内部审计工作有不同的分工。
只有做到明确分工,才能使其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而不是有的方面没有人进行审理,有的环节审计人员过多,造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资源不足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各个环节相应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管理力度,明确自身审计项目,对症下药。保证公司各个部门的流畅运转,避免由于某一环节的失误而带来大规模的损失。
总而言之,一个工程项目的合理实施离不开科学化、合理化的内部审计,而内部审计的发展离不来一套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只有搞好项目内部审计,分配好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增强审计人员自身责任感,加强对管理者各个部门有力监督,加强审计人员的监督,才能了解工程材料与造价,提高施工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少项目运行成本。审计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对自身的监督,本着以公司盈利为目的做好本职工作,改变传统观念,增强创新,发挥审计行业的最大潜能为项目的开展做好基础。
参考资料:
关键词:成本控制;施工技术;合同管理(经管);技术与合同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并正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为项目业主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管理是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管理内容。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与合同管理脱节,造成无谓的成本增加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各企业的共识,而搞好工程项目管理则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的有机细胞。施工企业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涉及经济、人工、环境等诸多因素,而施工技术管理与合同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在项目合同单价固定的条件下,项目管理应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
对此,分别从施工技术管理和合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其各自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相应的管理制度,然后提出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分析所产生的效益,探讨其可行性、实现方式和经济效益。
2施工技术管理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是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保证的有力支持,也是工程项目利润增长的有力支持,能充分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施工技术管理基本任务
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技术、安全、质量、环保政策;执行施工合同约定的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贯彻建设单位的技术管理、质量方针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保持建设单位质量体系在项目工程上的持续、有效运行;熟悉、研究和掌握施工合同,优化施工方案和措施,提高技术对项目工程经营成果的贡献率等。
2.2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结合建设单位在建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实际,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在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促进和提高建设单位施工技术水平,积蓄具有竞争力的施工技术资源,发挥技术优势,提高企业效益,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
2.3项目施工技术归口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部作为项目施工技术归口管理部门,对工程的施工方案的制定、技术交底、施工试验、材料试验、分项工程预检和竣工验收等进行系统的过程控制管理,对工程中的技术纠纷、争议进行协调和解决,以保证工程的全面履行。
2.4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制度
制订质量计划、安全管理目标;审定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奖罚细则;参与工程重大的施工技术、质量事故和安全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促使工程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文件所有制定程序、方法科学有序地进行。
2.5、施工技术资料归档制度
自施工准备阶段起始,就应建立由项目部总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和质检部门主办,其他有关部门配合的施工技术文件分级管理责任制度,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工程上应设置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员,建立施工技术资料档案。施工技术文件和资料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质量计划、技术文件、管理文件等企业自颁文件和与形成产品质量有关的外来文件(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同、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顾客提供的图纸、图样等)。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编号,列入“清单”,由技术负责人签认,文件和资料管理员负责进行控制,移送建筑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存档保存。
2.6施工技术人员要求
(1)要熟悉工程施工技术、懂得各项专业知识;要了解合同文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能够负责工程建设、施工的日常工作。
(2)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监督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照设计图纸拿出施工方案、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出,探讨可行方案并监督改正。要有一定处事能力,能够处理好现场施工队伍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外部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关系;要有一定应变能力,思想敏捷,条理清楚,能随机处理问题,维护施工企业的利益。
(3)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对外提供的各类技术上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措施,要简明扼要,文理通顺,论理切中;对施工内外的工程计量文件,要认真审核避免与施工合同内容有所冲突。
施工技术的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施工中对原施工方案的优化重组、对现场工作中的施工计量技巧的有效运用、对设计图纸或变更图纸的认真研讨定案,从而使得合同成本的有效降低,达到控制成本的宗旨。
3、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指从项目合同签订后,至项目完工验收止。根据合同责任制及相关的合同管理规程对合同风险进行预测,并对合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对比、纠偏,进行合同变更、索赔管理,来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
3.1合同管理基本任务
合理地控制施工成本、施工分包单价,使施工技术合理性与施工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人、财、机各种要素合理结合,充分利用,以尽量少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以最优化的施工方案来完成控制建筑施工成本的最终目标。
3.2合同管理的制度
合同责任制是根据职位、岗位的不同,将合同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不同部门和个人,做到人人有责可负。
(1)项目合同归口管理制度
经营管理部(合同管理部)作为项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的实施、变更、解除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纠纷、争议进行协调和解决,以保证合同全面履行。
(2)合同变更管理制度
合同变更导致的承包方损失,由发包方承担,且承包方有权对延误的工期进行索赔。
承包商提出的合同变更程序如下图所示:
(3)合同台帐统计、资料归档制度
建立合同台帐,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工程合同份数、设计金额、履约率、违约原因、纠纷次数、变更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利用合同进行生产经营的能力。已签订的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的补充协议、会议纪要、业务往来传真、信函、索赔报告、对帐单、合同台帐等资料应由合同管理部门专人保管,分类登记成册;对于合同履行和竣工结算已完成的工程,应将竣工报告连同合同、决算书以及一切往来文书、经济签证、变更记录、竣工验收证书等装订成册,移送建筑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存档保存。
3.3对合同管理人员要求
(1)、要熟悉工程,懂施工技术、懂各项业务管理;要熟悉合同文件,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并不断调研、总结、学习其他系统的经验和方法。要求管理人员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管控能力以及具备团队精神。
(2)、要有一定公关能力,能够处理好内外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外部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以及地方施工环境等关系;要有一定应变能力,思想敏捷,条理清楚,在对外联系、商讨和谈判中,能灵活处理问题,维护企业的利益。
(3)、要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对外提供的各类函件、报告,要简明扼要,文理通顺,论理切中,能够反映出本单位的水平,提高企业声誉。
合同管理工作要与工程进度、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及工地实验、材料供应、财务结算等工作密切结合,了解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面情况,促使全面有效地履行合同,并利用合同有关条款,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的合同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4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相结合
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营风险预测与预控、合同收入分析、成本测算和分析、资金优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明确管理职能的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
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中,不难看出,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相结合是控制造价最有效的手段。对现场的施工项目来说,经济就是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责,技术就是施工技术管理部门的职责,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的领域中,技术与经济即合同管理于技术管理是相分离的。项目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项目管理创新意识不强,成本管理意识仍停留在口头与会议上,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技术人员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与己无关的,认为那是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而合同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办事,他们往往不熟悉工程知识,也较少了解施工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往往从单纯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上去审核项目的费用开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难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在施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因为技术管理人员不了解合同,对分包出去的项目单价所包含的施工工作内容不全面理解,而给出了重复单价内容的计量,从而造成了施工成本的无畏增加;而合同管理部门也因为不了解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环境、条件,而理论的按照定额盲目的选择定价,造成了施工项目单价过低,而引起了施工成本的亏损。因而在施工现场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自身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不单只是本专业的知识,其他部门的知识也应该去了解,管理人员应该多交流沟通,多互相监督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市场已经形成,水电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突出体现在造价竞争上。施工企业如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来降低企业成本,把影响企业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以企业的高效、科学、有序、受控、管理创新的理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从工程的合同管理与施工技术管理上进行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定,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两者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的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中。
参考文献
[1]夏清东、刘钦.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2]苟伯让.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关键词:建筑 造价咨询
近几年来,随着建设单位建设资金的管理和审批越来越正规,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建设单位加强了建设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对大中型项目开始聘用造价咨询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项目资金进行控制。和以前的单纯在结算阶段才聘请造价咨询公司相比,克服了以往单纯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存在的诸多不足,如时间介入滞后,了解信息不全,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审计决定、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彻底的执行,审计风险较大等。相对而言,对建设项目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就开始进行造价跟踪控制则可克服上述一些缺陷。下面根据本人近几年来在河北科技大学1#、2#食堂和浴室工程、石家庄市闻喜小区工程、河北医科大学学生公寓工程、石家庄市中阳信和水岸工程等几个大中型建设项目造价咨询跟踪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项目实施阶段造价咨询公司的主要工作
(一)工程前期准备阶段
1、签定造价咨询合同。在造价咨询合同中明确约定造价咨询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咨询公司的责任和义务。
2、审核工程招标文件,参与工程招投标工作。一是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管理;二是要审查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的数量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善,项目特征描述是否清楚,拦标价确定是否合理,防止计算错误和丢项漏项;三是在招标文件中要体现跟踪审计的范围、职责与要求。
3、审查工程施工合同。一是审查合同的合法性。是否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工程招标文件的精神。二是审查合同的合理性,重点审查涉及到工程费用的合同条款,如预付款比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和能否满足本工程的备料要求,进度款的支付比例是否合理,工程结算的约定条款是否清晰无歧义,有关合同附表、附录和签章手续是否齐全。三是对合同中存在的疏漏进行分析,判断其对造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检查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并提出相应项目管理咨询建议。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工程洽商的签署制度、设备材料采购制度、材料价格认证制度、工程造价控制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以及办公制度等。应督促、指导建立完善的各项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5、检查建设单位的项目财务制度,建设单位是否为本次实施的建设项目设立了专门的财务账簿、财务人员,是否有详细可行的财务制度。
(二)工程实施阶段
1、审查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签证。检查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法、及时、完整、真实。首先是定性审查,是否有合法的手续和依据;是否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是否响应了施工合同和工程招标文件精神;内容反映是否准确,是否有变相的重复计取;文字表述是否明了,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和分歧;审核由于现场情况及合同变化引起的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是定量审查,变更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费用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相应的附件是否齐全。最后应分析变更对造价的影响,并核定承包人对设计变更所造成费用上的增减。对必要的变更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力求减少变更费用,以避免不合理支出。
2、审核材料、设备市场价。材料、设备价格是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材料、设备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对项目殊材料、设备市场价进行询价,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设备价格关,力争把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上。
3、复核已完工程工作量,并按照工程施工合同约定计算预付款及每月工程进度款。
4、按时参加工程例会,做好施工阶段工程资料的归集整理工作,为顺利进行竣工结算做好准备。
(三)工程竣工阶段
1、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施工合同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全面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
2、出具项目建议书。分析工程造价变动原因,找出工程管理中的薄弱点,提出审核意见及建议,不断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建设。
二、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跟踪审核工作方法
1、造价咨询人员必须常驻施工现场,参加建设单位的定期例会和一切招投标活动,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造价咨询建议,并作好会议记录。
2、熟悉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熟悉工程施工图纸,对合同及招投标文件未明确的部分应及时指出,建议建设单位进行明确界定。
3、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签证的确认。造价咨询人员现场核实变更签证内容及工程量,隐蔽工程覆盖以前进行现场核实。
4、材料价格的确认。造价咨询人员收集每个时段的市场信息价格,并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对于特殊材料或造价咨询人员认为有必要的材料进行现场留样,以便结算时进行核对。
5、资料收集。一是收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程资料,包括工程变更签证资料,材料合格证及样本,现场测量的照片等,并按类别整理编号。二是按时记录跟踪审核工作日志,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为做好补充定额及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索赔提供原始数据。三是应建立《跟踪审核项目台账》,及时登记工作内容、发现问题、审核意见、整改情况、审核成果、审核时间。
三、造价过程控制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造价咨询项目负责人的选择。应当挑选有经验的,并具备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现场沟通、协调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
2、咨询过程要客观公正。审核工作底稿随时都有可能作为法庭证据,因此咨询人员必须深入现场收集资料,取证要准确。工作既要全面又要彻底,一定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待每个环节,注意调查研究,不得有个人色彩。
3、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工程跟踪审核是一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因此,审核完毕要认真总结,不仅要总结审核工作的方式方法,审核中还存在哪些技术问题,以后如何进行改进,如何协调与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的工作关系以及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而且还要探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共性问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 ,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不断完善跟踪审核工作。
关键词: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知识地图; 多项目冲突
1建筑设计项目管理阶段存在问题
1.1 设计和投资控制的结合不够,成本控制观念淡漠。
一直以来,在建设工程设计领域,设计和经济的脱节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提到设计,大家必然归为设计人员的职责;一提造价,就只认定为造价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设计人员先根据甲方的设计任务进行现场勘察,择最优方案设计,其后的某一阶段再向造价人员提供部分资料以便其估价。因此造价人员往往对工程概况和地块现状了解很少,难以将实际中各类影响因素全面考虑。
设计者在设计中都较偏重设计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技术先进,关注设计的产值,而对设计输出的经济性不够重视,容易忽视设计产品的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此外,现在通用的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都以工程造价作为取费基数,对设计本身导致的浪费没有明确界定标准和管控措施,即使未能控制成本设计者也不带经济责任。
目前建筑设计和施工都是分段式管理模式,那么与之配套的估算、概算、预算及施工定额也是分段编制的。设计院一般负责初步设计概算及施工图预算,但后期一般都不参与,造成造价控制环节的脱节。
1.2职责分工不清,管理和考核标准不一
一个完善的设计管理制度, 应是标准化和可操作性强的,主要包括: 项目品质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设计变更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建立, 来规范设计人员和设计流程, 提高总体工作效率。在设计过程中, 为促进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评定其的业绩,设计院也会出台相应的考核标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等多方面原因,真正做到细化和遵从考核和管理制度的很少,而制度的标准化实施又往往和项目负责人的把控能力、设计过程中的现实状况相关。
1.3知识管理僵化,新技术新概念推行不易
计算机辅助设计范畴早已不限于AutoCAD辅助绘图了,越来越多的辅助设计和工程软件正被应用,而大部分建筑设计师仍只会使用经典辅助设计软件。新技术为建筑设计所带来的革命性飞跃不仅仅在绘图领域,更体现在与之息息相关的工程预算、项目管理等环节。新技术使得从业人员不再纯粹依赖经验,帮助从业人员处理繁杂的数据表格,并显著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1.4设计进度难以控制,设计变更效率较低
建筑工程设计是团体智慧作业,当遇到多项目同时运作的情况,设计进度把控人员需要极大的细心、经验和决断力来确保效率与成果的平衡,计划细化到每个设计师时又容易出现个体拖延整体的情况,控制设计进度的难度可想而知。
建筑设计行业随市场经济大潮渐渐进入买方市场,设计院为了持续发展一般会积极答应甲方的修改意见。而甲方有可能因为缺乏专业能力、政府职能部门意见、工作准备不足等因素,随意地更改设计方向。在设计成果被甲方完全认可之前,又需要难以估计的多次表更,改图、审图再改图的循环过程往往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影响后续项目设计的进度。
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优化
2.1 程序与制度的优化是管理优化的前提
2.1.1 明确范围, 限定职责归属
设计院在接受甲方的工程设计任务后, 应根据合同仔细分析设计范围、甲方各阶段具体要求等, 并结合设计的工作量及工作日, 形成设计管理流程控制图 明确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各工种设计人员的职责。提前制订施工阶段与工程师的配合以及对外沟通的规则, 明确到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促使设计人员更主动地完成设计任务。
2.1.2建立设计标准作业流程
设计院应建立起完善的设计标准作业流程,且同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包括: 工程设计品质管理制度、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和流程、设计进度管控流程、变更设计管理制度和流程等。唯有建立相关制度和流程, 设计院才能更好地规范设计人员提交的成果, 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2.2工程设计品质管理
设计品质的好坏在微观上是见仁见智的,然而在宏观上,判别设计品质好坏的确有其基础标准如下: 第一, 设计产品是否符合业主要求及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第二,在满足法规和功能的前提条件下, 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第三,设计本身是否兼具创造性和可控性。因此, 工程设计的品质管理也应充分考虑这三个标准。
法规要求方面,设计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各阶段方案论证, 及时将业主的意愿与需求转达给方案设计人员。设计成果初步完成后,应及时组织总工审查图纸是否遵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是否遵守国家有关工程设计的技术标准, 审查是否满足业主的功能需求和价值。
工程造价方面,依据每个项目的投资概算确设计中造价控制程度,通过技术、经济等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方案,,达到控制项目造价的目的。对多专业设计的工程, 要增加相关专业的配合条款, 以满足施工服务需要; 制定合同时,应限定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条款, 完善设计变更修改的费用条款,增加与质量造价相结合的收费条款,这样才能确保所设计项目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良好受控。
设计质量方面,国外发展成熟的建筑师事务所非常注重设计的细节,亦有经验可供国内设计院借鉴,同我们的项目负责人制度相似,国外市场多实行建筑师负责制,客户均可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建筑师造成的损失,因此每个事务所都需建立完整可行的质量控制体系。如在美国,当负责审图的建筑师发现某处错误,都会在图纸上用某色的荧光笔标记,改图的设计师每改完一处图纸错误,会用另一种颜色的荧光笔标记,存有疑虑的错误则不动,图纸改动完成后将原图与新图一并交还审图建筑师对照审图。这种看似原始简单的方法,严格执行之下却可以减少审图改图中的工作重复率,进一步加快变更图纸的速度,同时使改图过程清晰可查,为未来可能的复核提供原始图纸资料。
2.3工程设计人员管理
设计院的核心是人, 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关键也是设计人员内部管理。目前各大设计院竞争激烈,只有全面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加强队伍管理,鼓励设计人员创新,才能增强设计院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严格分配技术管理的权限,才能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
项目负责人是工程设计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他身兼工程设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数植。工程设计的全过程都需要他的把关,设计的质量也由他负责。前期方案阶段,项目负责人首先要组织各工种讨论和理解设计任务书和甲方意图,得出详细的设计大纲,并组织方案论证、图纸评审、实际验证等工作。图纸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还应检查设计成果的完整性,设计成果是否满足方案设计、扩初设计阶段中的功能要求;施工图阶段,项目负责人要确保甲方及政府部门的评审意见逐条得到落实,特别是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必须重点检查,以确保施工图审图的顺利通过。施工图交付甲方后,负责人要调配各工种做好现场施工的配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 为促进设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也为更好地评定设计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还应建立设计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
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除了对工程设计质量的把关外,还要注重培养年轻设计人员,这包括项目负责人对负责人助理的培养、各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人员的培养、审核员对校对员的培养等,只有不断提高年轻设计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对外沟通能力,才能使设计院拥有更多业务骨干,从而提高所有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人员应重组设计院的现有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对当前资源分配体系的优劣分析,进一步集中资源催生规模化效应,再使之转化为利润。另外,从设计单位承接业务种类来看,形成规模化效应并不是增大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实际上设计人员求精不求多。各项目的人员配备应量才定岗、明确职责,以防人才浪费和岗位缺失,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尽量减少非正常干扰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2.4 设计进度的管控
设计进度应包括, 各阶段各工种设计进度、图纸审核进度及出图进度。建设设计项目管理进度控制的主要阶段是出图控制, 也就是说通过必要措施使设计人员如期完成各阶段的设计工作和提交相应的图纸。此外,设计变更的进度也十分重要,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大量变更导致出图时间滞后于施工进度的事时有发生。因此,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中必须加强对设计变更的控制,以达成工程的总体目标。
2.4.1多项目资源冲突
多个设计任务并存的情况下,受制于设计单位规模,几乎无法做到每个任务拥有相同的优先级,所以能否有效地调整项目优先级是成本控制和降低冲突的关键。项目管理中,可以根据各设计任务的交付时间和总周期,确定设计任务的优先级。例如,A工程与B工程的设计任务同时开始,A要求的交付审图时间是15个工作日,B则是30个工作日,此类情况下就可以给A工程设定高优先级。
多项目管理情况下,随着设计任务的增多或工程规模的扩大,有时会急需更多的人力资源,而设计院的人力资源又是有限的,这时为了缩小目标与资源的差距,与设计单位相关的个人或组织可被借用,以期有效利用外部资源。
2.4.2设计变更控制
设计变更关系到工程进度、投资和质量, 使设计变更可控, 对确保工程如期完成、控制造价等都有着重要意义。设计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就是对变更设计和原设计进行技术和经济的双方面比较, 控制不必要的变更。对确实需要的设计变更, 则使该变更发生得尽可能早,因人力物力的损失程度与设计变更的提早程度成反比。如果在方案设计阶段发生变更, 只需要修改少量图纸, 大部分费用还未发生, 损失也很有限; 但如果在施工图阶段变更, 不仅需修改大量的图纸, 更可能导致已施工部分的拆除, 势必会引发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建立变更相关的管理制度, 使设计变更发生的越早越好。首先,对影响较大的设计后期变更, 需由多方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 获相关部门认可和批准后方可进行变更, 有效控制项目的工程造价。其次, 设计变更的工作程序应符合相关规范, 确保它的有效性和执行性, 满足项目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进度要求。最后, 设计变更的执行和相关费用的产生应被有效监督。
3新技术和新概念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3.1新硬件和新软件
国内部分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人员还未系统使用项目管理软件来促进工作的开展,一些设计院即使在项目管理中引入相关软件,也仅限于微软Office系列软件和Adobe、Project等处理软件来跟踪设计任务和分配现有资源。然而,很多新兴建筑师事务所已经开始使用三维打印机来拓宽设计人员的想象空间,日趋浮躁的市场中国内建筑设计人员通常懒于通过制作模型来推敲方案,但具象的模型在方案论证阶段或和甲方讨论项目时显然是有极大帮助的,引进这类新的技术设备对提高设计的质量和说服力有积极意义。
3.2 绘制知识地图,建立知识学习关系
知识地图不同于地理范畴的地图,它的早期形式是用各类引号表达层次的表格和文件,或用来表示人员关系的纸质资源分布图。信息技术大潮使知识地图变得电子化,用来绘制知识地图的工具各类工具随之面世,如Lotus Notes、VISIO等。此类工具均基于数据库而建,加速了知识地图的更新和扩展。
在工程设计项目启动时,我们就可以试图找出项目的知识资源需求,同时可以通过知识地图查询能为该项目提供的知识(即知识源),再找出知识需求和知识源之间的差距(即知识缺口),这样每个建筑设计项目缺少的知识资源就一目了然,我们也可以针对缺口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绘制知识地图在工程设计层面上可以被看作是项目知识资源编制。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知识地图搜集设计院的知识资源并整合,使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知识地图来熟悉和学习现有资源,也利于让设计人员发现资源之间的联系用来创新。具体地说,知识地图在设计院资源管理中有以下重要功能:
(1)有助于年轻设计人员的培训;
(2)有助于设计院建立共享知识库;
(3)有助于发掘、传播和利用隐性知识资源;
(4)有助于未来制定相关研究计划;
(5)利于设计院加快知识创新;
(6)建立甲方与乙方之间的知识学习关系。
通过知识地图的绘制,当设计项目经理想为新工程项目组建设计团队时,他无须一一列举所有员工的知识特长,只需查询知识地图就能找到答案。知识地图不仅使项目管理人员更便捷地找到所需知识资源和有该类知识的设计人员,也让知识资源为全体员工所用。另一方面,设计单位与甲方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对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是大有裨益的。这种特殊的学习型关系也能使设计单位与乙方的沟通更为顺畅。建筑行业对甲方的知识要求相对较高,而设计单位的技术资源又恨丰富,如能通过知识地图建立一个平台供双方互动学习,增加了甲方转换设计单位的成本,设计单位的竞争力也随之增强。
4 结论
综上所述,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始终贯穿于项目执行的过程。甲方对于设计成果的满意程度, 取决于设计全过程的管理, 建筑设计中的项目管理, 同工程管理一样要有赖于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合理的组织架构。除设计质量、进度本身的优化管理外,还应优化用人激励机制、整合人力、物力、知识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35-38.
[2]朱霖青.中国建筑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3-69.
[3]李涵,任丽杭.浅议美国建筑事务所经营管理模式[J].世界建筑.2006,(3):132-13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合同管理 审计 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部门对合同管理进行日常安排,由经营管理科负责人带头对合同签订、审查、管理等内容进行处理,并由质量技术部、施工勘察部门、资产财务部以及分管领导进行监督,在事业单位主管领导的带领下,以及经营管理科的极力配合下对合同管理审计内容进行核实。合同管理的公章可以由经营管理科负责,以此来保证了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由事业单位的财务室对合同进行存档,经营管理部门必须对合同保留副本,以此来保证合同的安全。
一、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涵义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能够改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对事业单位的管理风险起到预防的作用,从不同程度上让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保证了事业单位的价值,同时也促进了事业单位合同管理问题的目标实现。根据目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具体情况,可以从审计管理和增值型内部审计两个方面对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工作加以探讨。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基本研究才刚刚开始,因而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相关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还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合同种类的选择上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且也要及时的对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完成。
二、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出现的问题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台帐和登记情况也都要就拿下有效的控制。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论述如下:
(一)相关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相应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并不完善。而且很多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没有详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物资管理制度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审计三个方面。首先,财务管理制度只是单纯的介绍了相关的执行资料,却并没有健全审查制度,包括计划、资金、收入等等都不够健全。其次,设备物资管理制度的审计是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这一环节进行的并不健全,而且分工也不够明确。最后,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审计上,由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很多不恰当的情况,这就导致劳动人事制度的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没有好处,甚至会产生没有负责人的情况。
(二)财务项目结算大部分无结算依据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中,财务项目结算工作都没有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合同条款的签署,而且经常使用的结算方式都是通用条款,导致事业单位的造价提高。而且经常会产生这种结算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这是导致财务项目结算产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没有依据的结算导致合同违约,甚至对结算款不能及时偿还等情况,都是导致财务项目结算的重要原因。
(三)合同变更程序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合同变更,会产生程序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的约定并不按照规定的条款原则进行确定,同伙私也没有履行合同规定中的各个条款,产生违反原有规定的质量问题,或者是变更前已经签署了最终确认合同等情况,都是导致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对策
(一)优化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存在很多不够完善之处,因而需要进行及时的优化和修订。《工程项目管理规定》虽然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要求,然而却存在内容分散,条款单一等等情况,对合同管理制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让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顺利进行,必须对合同的变更、落实等进一步优化,体现出各部门负责的执行制度,以此促进审计工作的自觉性。
(二)加强财务结算管理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中有关财务结算管理的相关工作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要对合同中设计的单价合同,进行及时的清算,对工作量不同的合同也要加强财务结算。尤其是要由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财务结算工作,要保证事业单位有具体的部门对财务结算管理进行备案,以此来促进财务结算金额能够得到及时确认,避免了合同管理的毫无根据。要保证人员的收入稳定,加大调节力度,避免存在合同风险等问题,以此促进合同的正常运行。加强财务结算管理同时可以让事业单位的结算条款更加的清晰,促进结算条款的正确性,让合同项目与事业单位的预算相一致,保持了结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避免其他单位从中获得不合法的经济利益。
(三)明确法律对合同变更的规定
针对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中产生的合同变更问题,要通过相关法律来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目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具有不够完善的合同变更或者解除的依据、条件及需要的相关手续问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度机械能落实,以此来增强负责人的责任心。可以通过具体的规范文本对合同加以规定,而且要严格依据合同变革的具体规定进行。同时,在合同变更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程序都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要在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情况下,才能加以变更。而且对事业单位的公章也要加强管理,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度对合同变更加以规定,以此避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问题的产生。
四、结束语
目前情况下的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日渐被接受,成为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投资的重要保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找到合理的合同管理对策,其实践意义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结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水电工程完工结算
水利水电工程完工结算是一种动态的计算,是按照工程开工至完工发生的量与额来计算的最终工程价款,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在结算的编审过程中由于编审人员所处的地位、立场和目的不同,而且编审人员的工作水平也存在差异,因而编审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纯属正常。但是相差太大,就会造成有意压低造价或高估冒算的可能。
二、水利工程结算失真的原因
送审的水利工程完工结算中,常发现有工程结算多报的现象产生,认真分析结算“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设计变更审批手续不严
有的项目法人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不及时办理设计变更的审批手续,结算时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导致该变更工程量无法列入完工结算。
2、联系单签证问题
联系单盲目签证,事后补签,签证表述不清、准确度不够及时间性不强。由于目前绝大部分水利工程采取的是监理计量与审计计价(审核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搞结算审核工作的审价人员施工时一般不在现场,结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竣工图和监理签证。现场监理人员对造价管理和有关规定掌握不够,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有的签证由施工单位填写,不认真核实就签字盖章;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致使根本没有发生的事项也被列入结算;有的施工单位为了中标,报价很低,为了保住自己的利润对包干工程偷工减料,对非包干工程进行大量的施工签证。
3、工程量计算方面
工程量是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联系单、施工记录、施工测量资料、监理签证和合同的规定来计算编制的,是结算编制的基础。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定额里的子项再次计算及工程量不按招标文件《技术条款》中规定的工程计量规则计算。如招标文件《技术条款》中规定:钢材的计量应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净值计量;钢筋应按监理人批准的钢筋下料表,以直径和长度计算,不计入钢筋损耗和架设定位的附加钢筋量。而施工单位在编报的竣工结算中往往加入钢筋损耗和架立筋用量,由于没有按规定计算,造成完工结算工程量增加而多报工程价款。
4、套用定额方面
对定额中的缺项套用或换算理解有出入、忽略定额综合解释,或是合同中对于合同外工程的单价如何计算规定的不清楚,或不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计算,不认真执行规定的定额进行单价分析,随意高套。如施工单位将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或将土石方类别提高、运距多计、不进行税前补差等,造成结算投资虚增。
5、费用计算方面
不按合同要求套用费用定额,根据工程类别划分高套工程类别费率,在县城(镇)的工程税金却套用市区的费率等。
6、审核单位虚报
送审结算统一进入当地审计中心或是建设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审核,施工单位为了给审核留足审减的空间,故意多报,虚增造价。常见的有:①巧立名目。把定额中已综合考虑并包含在综合单价里的内容单独列项。例如:挖土方已按照工程量套用定额计价,有的施工单位又把挖掘机台班单独列项计算;另外把费率中包含的内容另外列项计算,例如综合费率中已包含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有的又把雨季抽水费另计。②虚设费用。有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使用大型机械和特种机械,但完工结算中却列入了大型机械和特种机械的进退场费、夜间施工增加费、赶工措施费等。
三、加强工程结算管理工作的措施与方法
工程结算管理工作不仅是对于工程投资的管理,而且也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更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工程结算管理工作中,必须积极运用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逐步提高工程结算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面,以利于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工程结算管理工作的措施与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工程结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工程预决算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多么严明的管理制度,都需要管理人员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工程结算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相对较高的,管理人员除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工程结算管理经验外,还要有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同时,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相关管理部门还要不断加强对于工程结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使其工程能力与水平同时展潮流接轨。工程结算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还要认真做好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整理,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工程结算管理理论研究的队伍中,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促进工程结算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完善工程结算管理制度
传统的工程结算管理制度普遍存在陈旧、落后以及和现代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新需求。在现代工程结算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的工程结算管理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现行的工程结算管理制度。科学严明的工程结算管理制度不但要坚持“严谨”的原则,更要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明的工程结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对于投资管理的具体要求,并有利于工程结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3、吸收、借鉴工程结算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理论
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较早涉足工程结算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具体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国内工程结算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关注世界其他国家在工程结算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并加以深入分析、总结,结合国内的具体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逐步形成新的“中国式”的工程结算管理理论,积极应用于我国的工程投资管理工作中,并不断完善与更新。
四、结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1、落实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
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后的图纸,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
2、按图核实工程量
应依据竣工图(施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现场签证核算工程量,并按国家规定的统一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工程量的审核需注意如下两点:一是口径必须一致,注意审查竣工图列出的细目 (工程细目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与预算定额中的工程细目是否相一致,确认一致后才能套用预算定额中的预算单价;二是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注意审查竣工图列出的计量单位与预算定额中的计量单位是否一致,确认一致后才能套用预算定额中的预算单价。
3、认真核实单价
水利工程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很多因素又难以在事先完全弄清楚,所以大多签订单价合同。在审核中,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严格执行合同单价;二是合同价格的调整要以合同条款 (如调价公式等) 为依据,根据工程实施中实际发生的情况(如材料、劳务等价格的涨落),通过计算对合同价格进行增减调整;三是注意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增减变化引起的合同单价的修正。大部分水利工程合同条款中都规定当工程量清单项目的数量超过或减少到一定界限时 (普遍的界限是±15%),则可对超过或减少部分进行单价调整,调整原则是调整后的单价以符合本地区市场均价为标准,调整方法多数合同专用条款都有具体规定。
总结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结算管理必须要在规范的制度下进行,严格按照结算的程序与步骤开展工作。因此在结算管理上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先进的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具体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成本有效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谦风.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结算中的几个问题[J]. 水利水电施工. 2009(01)
[2] 王振海.浅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