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

第1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

G623.2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关系较为贴近的科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要求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让阅读存在于社会与家庭中。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采用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放性阅读,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顺利展开开放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成长来说相当重要,是他们思S发展、信息收集和认知世界的关键途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课堂阅读为主,不够受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和教学目的。开放性阅读能够将大量的时间聚集起来,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容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教学的顺利展开。

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这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除课文中讲到几种小动物(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脚印的形状之外,要求他们搜集其它动物的脚印形状,像小猫、小猪、绵羊和黄牛等。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课下将会亲身观察或者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从而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达到扩充知识的教学目的,并激发其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且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允许他们在阅读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发挥自身的奇思妙想,思维得以开放。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开放性阅读

在相对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开放性阅读。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改变平时座位的形式,排成马蹄形或“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教师居于其中。这样改变了以往教师高高在上俯视学生、学生整整齐齐毕恭毕敬的课堂形式,让学生有轻松之感,利于他们大胆的表现自我。此外,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阅读内容有不同的见解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哪怕学生的解读与阅读内容的本意相去甚远,也应该对其精神给予鼓励,并恰当引导。这样学生才敢于不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才敢于敢于求新求异,才会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如教学《小青石》一文时,课文主要歌颂的是小青石,它不安于过平静舒适的生活,后来和伙伴一起为大众服务,支持大众的脚,它觉得这才是最快乐的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可是有同学就很喜欢小黑石,觉得它在草丛中晒晒太阳,温暖舒服,与柔软的青草、可爱的小花为伴,时不时还有蝴蝶飞来,这样的生活也很惬意。对于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我们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而不应该大搞一言堂。这样开放的课堂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开放性个阅读。

三、广泛挖掘教材资源,引领学生开放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师应广泛挖掘教材资源,原因是教材中选录的课文都是由教育专家千挑万选的,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教育意义。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更应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扮演好学生阅读学习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并认真研读捕捉到文章内容的辐射点和关键点,引领他们举一反三对文中知识内容进行延伸阅读。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开放性阅读,还可扩大教学范围。

例如,在进行《颐和园》开放性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他们探究中国的历史古迹的兴趣。借此引领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我国更多的历史建筑,包括秦兵马俑、故宫博物馆、苏州园林、龙门石窟和清明上河园等。当然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为仅靠学生很难延伸这些知识,更是难以捕捉到知识的关键信息。另外,由于纸质阅读材料有限,网络阅读是一个流行的阅读方式,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开放性阅读,培养他们查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自主筛选与提取有效信息,阅读到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四、教学手段灵活丰富,真正实现开放性阅读

单一固定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教学需要,多元化和多样性才是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在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和教参资料提供的标准答案,而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将课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整合,使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室禁锢,将阅读教学拓展至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让他们学有所学,真正实现开放性阅读。

举个例子,在《爬山虎的脚》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自观察爬山虎这一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叶子和脚,亲眼看到爬山虎叶子和脚的样子,以及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知道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并将观察内容具体记录下来。接着,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各自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他们都表现的极为积极主动,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开放性阅读,使其树立要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如此,不仅可促进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培养其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只关注教材内容,要延伸课文内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以课本为辐射点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并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倡学生自由阅读,使其体会到开放性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董敏.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策略措施分析[J]. 读书文摘,2016,04:247.

第2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体验学习;教学方法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经有多个年头了,对初中数学采用“体验学习”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效果十分的明显。以下是我对初中数学开展“体验学习”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

3、体验中的数学活动包括合作与交流。这是因为数学建构活动有其社会性质,也就是说,“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的目的

二、体验学习的实施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门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生认识钟面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一个“钟面”,于是,全班同学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用纸壳、图画纸等材料,仿照自家的钟面制作起来,有不懂的地方请家长辅助制作。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结果在正式上钟面这一课时,就显得很轻松了,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对答如流,并且,还随时地向老师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节内容的东西。正是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生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我在教学“加减法速算”时,是这样引入的,首先由电脑出示3箱苹果,其中2箱每箱100个,另有一个箱子里有47个,让学生从中取出199个,鼓励学生自由地思考“取”的方法。甲生:先拿47个,再拿100个,最后再从100个的一箱中取出52个,这样就取出199个;乙生:我先取100个,再从另一箱中取99个,共取出199个;丙生:我先取出两箱是200个,再拿出1个放回47个的那个箱子,这样就取出199个。师:如果让你来取出这199个苹果,你会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结合不同取法的交流,电脑进行取苹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体会到,先取2箱再放回1个的取法最简便。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大家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成功地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隐含着“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的思想方法,为学生主动探究加减法速算的算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原型。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拿着36本书让学生按第一小组分得这些书的1/3,第二小组分得这些书的2/6,第三小组分得这些书的3/9,进行分书游戏。学生从争论这样分不合理,到结果每组分得的书一样多,从中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会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三、对“体验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成为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动力。

第3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型;数学教学;教育

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包括十个模块和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显示了从一个模块到后一个模块再返回到第一个模块的反馈.这些模块涉及了教学者在设计、开发、评估和修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程序和技术.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图例如下:

作为一名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惑我:“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特别是像我所教的是高职艺术类的学生,学习数学总觉得没有任何必要,但是数学课程却一直在开.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教师上课总会出现期望与现实相差太大的感觉.在我对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了解后,我觉得这些理论知识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去.

首先要评价需求确定目的.也就是要先给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的需求在哪,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新课内容讲解.而我们现在的模式正是从一上来就是开篇新课了,学生暑假结束过来,根本衔接不上立刻进入正题的学习.数学更是衔接性很强的科目,一旦有一两节课落下了,要补上相当困难.更何况一开始就讲新课,学生不知道我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以前还有中考的压力,现在没了高考的督促,学生就会迷失了方向,所以很多学生学数学就在迷糊的一节两节三节课后,彻底地在听老师说天书了.高职教材第一章节都是以“集合”开始的,集合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中国的四大发明组成的集合中元素是什么?”“班级里高个子的男生能不能组成集合?”这样一个又一个例子都是学生身边的事,部分学生会觉得简单,从而导致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到两三节课后,出现了“矩形和菱形的交集是什么?”“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并集是什么?”这样的集合运算,很多学生就做不出来了.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先给学生确定好目标,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是学习的考核仍在.所以从一开始的知识点就要掌握,不能因为自我感觉简单就放松了.而且学习数学能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身选了艺术作为自己的专业,那么发散性思维、创造力就会很强,但是生活更需要逻辑,没有人喜欢杂乱无章的生活,所以更应该去学习数学,培养与自己专业相对一面的知识,也为以后在必须学习的软件课程中打下逻辑推理的基础.

其次是教学目的分析.我们平时往往都对一节课进行知识技能分析、能力分析、情感分析,但好多话都落于俗套.特别是知识技能上,一般都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节课知识点,然后出些例题习题让学生来完成.有时候题目难点学生不会,学生自己也不知道到哪个程度算是掌握了.了解了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我觉得更应该先将最后考核的标准告诉学生,例如集合最后一节要求掌握的是集合的灵活运算,让学生来衡量自己是否能完成,这样就能判断是否学会了该节课的知识点.

再次,对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分析也很重要.

我们对学生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由于进入本专业学习的学生中考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可能相差七八十分,差距相当大.有的学生上手很快,老师一提要点,基本都会做了,而有的学生还没进入状态,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因此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本来的学习基础,根据班级的总体情况确定教学计划,对一些特差的学生还需要单独辅导,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时候,有的学生对于x2+5x+6>0这样的不等式只要教一遍解题方法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学生在完成第二步(x+3)(x+2)>0后,对于最后的结果“x-2”总是记不住“大于取两边”这个方法,总会得出“x>-3或x>-2”这样的结果.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进行单独多题的练习辅导,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不断练习中掌握了.

学习环境也要分析.由于我们的学生差异大,又是艺术专业,所以在一两节课后立刻可以区分出哪些学生很好,哪些学生跟不上,这时候对环境分析相当重要,要因材施教,对学得好的学生要多表扬,不要让其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要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激情继续数学的学习;对学得不理想的学生要进行多鼓励多指导,有些难的题目不能对其强求,防止其出现逆反心理,更不愿意学习数学了.因此,做好学习者和环境的分析,加以正确实施,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好数学.

接着是对学生的考核,那么绩效目标的编写就派上用场了.在出考核题目前要先编写绩效目标,根据绩效目标来出考核题目,这样题目的难易程度就能把握好.在考核结束后,考核量化表是必做的,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期目标是否完成,也有助于对试卷试题的评估,有没有达到绩效的目的,并能对接下去的教学有个更好的指导.

数学的学习本身理论性较强,而我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较短,所以要开发教学策略,选择更好的传授系统.除了传统的讲授,更需要加入多媒体的演示,小组分配任务探究式完成等更多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例如在教学生椭圆的知识点时,可以安排学生两两合作,教其固定两点,将一根准备好的绳子的两端固定在这两点上,绷紧后画椭圆,通过这样的合作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探究椭圆的定义.这样的做法能使枯燥的学习更加生动起来,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我们现有的教材都是统一规划教材,那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也希望能开发出更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来辅助,使数学与专业相结合,让学生能深切体会数学学习对他们专业学习的重要.

教研活动也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听课评课更能促进我们对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想法,在不断教学中进步.

第4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通识教育;生命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129-03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Setting up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of Life Science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hu Jun et al.

(The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n of university,life science courses have been the core courses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eaching meaning,the 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s,conten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life scienc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which was expected to provides educational reference for this kind of course carried out in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Life science;Teaching reform

早在20世纪,日本学者伊东光就预言:“生命科学会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创造性的突破,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如今,这个预言在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下成为现实,生命科学代表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新世纪以来,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未来的生活与生命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知识。因此,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纷纷开设了生物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全校必修课[1]。在国内,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而且随着通识教育重要性逐渐受到国内高校认可,部分高校已将此类课程列为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课。

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课程内容丰富,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于一体,是一门以拓展知识层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安徽中医药大学在肯定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致力于培养掌握医药类专业深厚基础、具备相关的实践和临床经验、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医药类专业人才。对这些学生开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仅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专业基础,而且对他们进一步理解社会问题和现象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智力保证,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素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开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

通识教育源于西方,是一种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其本质是对本科生进行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不同经典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沟通,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做出正确、恰当的判断。换言之,通识教育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是整个高等教育办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对人文传统和自由的继承[2]。高等教育的宗旨是“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培养一个宽基础、宽口径、高情商、高素质的现代公民为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开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人类自我的认识高度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人类第一次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我,对于由“A、T、C、G”4个字母组成的无字天书的海量信息的理解,对人类基因组中冗余序列的功能的判断等等问题的思考和甄别,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人类自我的认识高度,进一步拓展了人类在认识自我上的思维空间。

1.2 有利于提升对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的理解和尊重 作为医药类高校,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理解,对生命的尊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专业思想,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1.3 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生命现象的本质探索 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生态失衡和大量物种灭绝等问题,而解决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深度理解和对其本质的把握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生命科学知识和基础[3]。开设生命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将一些最新的生命科学理论和进展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本世纪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以便在专业学习中发现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面,既是完善自我知识结构,认识自然科学核心内容的需要,也是培养既了解生命科学又具备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 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这类通识教育课程的重点不在于具体传授了多少专业知识观点和内容,而是要传授给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因此,要想吸引学生选修此课程,就必须从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2个方面下功夫,力求内容新颖,方法得当,通俗易懂,在授课时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深入浅出,从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去介绍以上所述内容中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这样学生才更易于接受和理解[4]。

根据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情况和知识基础,把学生分为医药类、文史类两大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医药类学生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重点讲述生命科学的一些新成就和新进展,以及生命科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生态系统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基因治疗、动物克隆、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学、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初步能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同时争取对学生跨学科创新思维起到一定的科学启迪作用,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生物学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文史类学生,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安排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生物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如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营养与健康、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人类遗传学与优生、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命伦理及社会决策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知识,认识人类自身;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新发展及其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增强社会公民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3 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第一,课堂教学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更易于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第二,在教学中积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生被动接收知识改变为启发式教学风格,以学生主动整理归纳、主动学习为特点,重视对小组讨论的及时总结和点评,如目前关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等;第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究,例如,安徽中医药大学特意规定至少要保证在整个学时的15%的时间给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课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主动搜集、整理资料,自主探究掌握知识,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对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轮廓,为进一步听讲学习打下了基础;第四,考虑到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实践环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课堂讲授快结束时,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校园的药用植物标本馆,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资源,组织学生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校办制药企业、合肥当地的食品加工企业、生物技术研发企业参观一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使学生对涉及的生产过程有个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5]。

课程考核方面,要改变“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方式,考核时机灵活多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以检测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尽可能采取开卷考试、写小论文、生活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综合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每次上课都要有相应的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及全班同学参与的课堂讨论,这样可以根据同学的表现,及时给予平时成绩来提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也给平时积极上课,参与讨论的同学获得较好的成绩提供了公平和可能[6]。总之,课程考核系统要贴近学生,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最终达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哈里・李维斯.21世纪的挑战:大学的使命、通识教育与师资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7,3A(5):1-7.

[2]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6):1-7.

[3]李曼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86-99.

[4]张建斌,马凯,李利军,等.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04-108.

[5]王国强,吴敏,丁鸣.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16-119.

第5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一、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应运而生

所谓开放的学习环境,就是包括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在内的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而这种学习环境对传统学习环境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学习环境在当前的信息与学习时代日益暴露出更多的弱点,诸如学习目标死板固定、教与学方法单一、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随着学习者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和对自身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改革这种状态。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因而显得尤为迫切。

综述相关资料,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二、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式学习环境建设的六要素

下面,分别从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六要素来阐述利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 学习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或心理咨询室,把学生的学习场地扩展到“微信群”或者一对一的远程辅导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需要,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心灵鸡汤、心理舒缓技巧的推送,采取“不求你发言,只求你点赞”的策略,即让群成员都需查阅推送的内容,但并不强迫他们发表见解,有意愿的群成员可以自由地发言,达到围观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发挥了“微信”的教育作用。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丰与贫,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但往往每个学校只有1―2名心理健康教师。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组建心理教师群,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让校内外、区内外、市内外的心理教师、心理专家成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顾问,为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出谋献策。同时也组建同质微信群,即帮有同样心理困扰的学生组成微信群,让他们在同质群中,发表自己的感受,发挥“同病相怜”的抚慰作用。当然在同质群中,一定要有部分心态积极的学生群体和心理教师群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利用了同伴效应,扩大心理教育的效果。

3. 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兴趣和需求出发,在微信功能的支持下,按需定制个性化的学习主题,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自发的组织“学习圈”即微信朋友圈,随时随地的展开交流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题的“异化学习”,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交流”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使学习者、教学者和学习环境各要素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相互适应,呈现出开放自由、和谐共生的状态。

4. 评价方式: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水平测试。实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式可以大胆的改革,这除了源于本学科的性质不同于其他考试科目外,还包括“微信”本身的功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开放的场所。因此,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可以更加开放,除了在线完成反馈问卷外,还可以采用“微信群”中所有成员互评,外加发表心情说说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将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以多主体参与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多角度诠释评价的结果。

第6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经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方法,并对此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和实施的对策进行研究。

[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和建议

1、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其一方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与外界交流、了解世界、汲取新知识的有利途径,另一方面却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信息。大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心智健全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较强,但也更加易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网络中负面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障碍。大学生犯罪、诈骗、网瘾等问题已经上升为了当代我国教育体系所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代我国大学生教育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现今都会在大学每个学期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哲学、中国近代史等),但是其教学形式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变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从而能够为我国输送更多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2、思政教育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脱离了应试教学的传统方式,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主体当中引导性、纠正性等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够有效的避免政治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足等诸多传统教学障碍,并且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塑造。在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时,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保持探索性。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发现生活中、学习中、学科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主动的获取信息、收集整理、阅读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和书写成果报告,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2)保持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研究学习的内容为对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当中主要发挥指点和引导的作用,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探索学习环境;(3)保持开放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均能够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是培养多个相同的个体。思想政治课程的对象(内容、范围)均应保持开放性,研究对象的内容和范围应与时俱进,并包含多个学科领域和学习生活中多元化的知识。另外,还应坚持对课程效果评价的开放性,减少成绩量化评价元素。

3、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价值

3.1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塑造创新精神

研究性学习能够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动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从而用正确的思维和准则约束自身行为。通过利用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研究能力,提升其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兴趣,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3.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

研究性学习所采用的方式是课题研究,由于问题较为复杂、涉及领域较多,因此进行课题研究时经常需要多个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3建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坚持探索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质量,能够让学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给予正确认识,养成客观认识和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评价事物、行为的科学素养。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对策和建议

4.1确保开放性课题研究资料的来源

为了确保开放性学习方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顺利实施和应用,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就应当保证这些课题研究资料的来源,在高校中建立与时俱进的案例研究库,保证学生能够选择到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些案例的设计应当以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与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联系,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对开放性课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另外,开放性的课题还应当包含多个学科领域,应当通过对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案例的研究来建立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4.2建立开放性课题研究小组

开放性课题研究小组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的重要元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课题研究小组应当根据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进行调整,一般4-6人的小组人数为最佳,既能够集思广益,促进沟通合作,又能够给予学生自由组合、任务分工极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对课题项目进行讨论研究。校方应为每个开放性课题研究小组安排专业指导老师,或校外导师,在学生产生疑问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5、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作者提出三点实施该方法的对策和建议:(1)确保开放性课题研究资料的来源;(2)建立开放性课题研究小组;(3)突破现有学科界限,重新建立评价体系。作者谨此希望我国高校能够利用该方法,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吕新云.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10(01)

[2]岳云康.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第7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营造环境 运用方法

一、 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这里所说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可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因为听与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听是学生摄取语言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说是学生输出语言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另外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驰骋想象,描情绘景,叙述自然变化,阐述人生哲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也陶冶了情操。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创设了开放性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阿Q正传》,让学生发表对这一旧社会下层典型人物的看法,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充分评论了这一人物所体现的个性与共性特征。说明其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自私、狭隘和愚昧、落后的一面。

其次,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 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注重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

其次,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能力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学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联想、想象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究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决定因素。

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法。它强调“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读书贵有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发现、探究。伴随着学习观念的变迁,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变迁。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把学习的观念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借助于学习知识的手段,学习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前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运用发现知识的学习方法。

第8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开放性 探究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以“研究”作为手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挑战。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1.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师生关系应该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操作上都比较模糊。一方面难以寻找与数学有关的课程,另一方面受学生的素质与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的制约。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前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问题来自于现实世界。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同,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学生是在一种开放、主动的环境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应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扮演研究者、组织者、监控者、评价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从而成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科教育。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及探索创新精神,重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生学习方法,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法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也不会与学科教育相矛盾,常常能自觉地加深拓宽了对课题相关学科的课程的学习,更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根本上促进了学科的学习。

3.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包括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许多方面。第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第二,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第三,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第四,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第9篇: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要性 开放式教学 自主性 学习方式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培养的问题,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曾受到重视,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成为习惯。数学是一门思辩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重视思维的培养,思维习惯的研究也是对长期重视行为习惯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与发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质上还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在学生离开学校后,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除了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知识与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会迁移的、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方法。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使数学学习从人的内心出发,少走弯路而达到学习目的;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会给学习带来困难。习惯是一种能动的自组织过程,学习习惯为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是学生的心理能力达到一种临界状态所必须的条件。所以,数学学习离不开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开放式教学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学生能否掌握数学知识影响深远。学生掌握数学学习习惯受许多方面因素影响,除了数学学习习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国家的教育实际情况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为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体现数学学习习惯的真正实施者。教师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习惯落实到学生身上的程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开放式教学必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和全面地发展。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应体现童趣、尊重和自主,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迸发创新的火花。教师要跳出教材和传统的束缚,允许随时发问、挑选问题和解法、答错了再答、不完整的补充;可以由学生站到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出现;课堂座位也可以随教学内容变换形式,如方型、圆型、V型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于发表不同观点。

教师完全放开,学生自由发挥,非常自然地进行学科之间的渗透整合,既巩固了新知,又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使他们感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教师还必须做好“评价”的开放,应该说,评价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一条情感主线,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评价的激励功能,理解了评价是为了我们更好地改进教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融洽、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善于捕捉评价的时机,不要轻易评判学生得到的思维结论,应放手让学生互评,引起共鸣或争论,特别对学有创见、思有特点的亮点,更应该开放评价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共同寻求并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开放式教学必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和全面地发展。

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论深入人心,教师已基本具有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个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停留在观念上、口头上,也不能仅作为教育理论和教改实验的标志,应真正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这点来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自觉的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才能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材料,使孩子多向思维,达到问题的解决;使孩子展开积极思维,能激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数学观念表达的机会,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掌握知识。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太简单,也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成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发展多向思维都创造了机会。

其次,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善于捕捉评价的时机,不要轻易评判学生得到的思维结论,应放手让学生互评,引起共鸣或争论,特别对学有创见、思有特点的亮点,更应该开放评价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共同寻求并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交流,就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重点、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一个小组有疑难,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引导,体现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三、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但在实践应用中,由于受片面追求“分数论英雄”影响,受陈旧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只重教,忽视学,这是造成目前许多学生学习方法滞后,学习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解决当前任务重而时间少的新矛盾,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教学改革与学法改革同步进行,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让他们掌握一些可以迁移、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会得以真正地实现。

参考文献:

[1]蒲慧兰.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甘肃教育,2005,(12):4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