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畜禽规模化养殖;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269-02
规模养殖是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提高畜禽养殖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安全的一种科学发展模式。加快发展规模养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潜山县畜禽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1 畜禽规模化养殖现状
1.1 养殖渐趋规模化
现在农村留守故土的是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大多依靠庭院饲养少量家禽,养猪较少,农村的使用耕牛数量锐减。外出务工不仅辛苦,而且照顾不了家庭,于是一些人瞄准了养殖行业。畜禽养殖从以往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向规模化转变。养殖规模大体情况是:猪年出栏50~500头肉猪为主,1 000头以上不多;蛋鸡存栏3 000~10 000只;肉鸡每批5 000~10 000只;杂种鸡年出栏5 000~10 000只;水禽每批5 000只左右。
1.2 养殖模式多样化
一是笼养。蛋鸡饲养的通常模式,肉鸡也用。自动饮水,控温,控湿,人工喂料,人工清粪,先进一点的喂料、清粪自动化,常用商品全价配合料,大多以自配料为主。二是舍内地面平养、蛋鸡、肉鸡常用水泥地面,也有用竹木架设高床,有运动场,门窗安装铁丝网,防野兽、鼠类入侵。三是舍饲。中、小型猪场多采用单列有窗封闭、半封闭或敞开式,多数猪舍后面有人行道,猪舍外有小型运动场,每栏面积9 m2左右,养育肥猪8~10头。四是水面放养。利用塘、水库等水面放养鸭、鹅,与养鱼结合。五是利用山地、林地、果园、茶园等资源发展生态养殖。这是养禽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完全不用全价配合料,以饲料原料(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糠、麦)为主。这种鸡肉嫩味美,因其口感好,迎合了消费者需求,市场供不应求。稻鸭共作技术推广应用多年,实践证明效果好。只是发酵床养殖主要用于养猪,养鸡的较少用。发酵床养殖,无污染、零排放、环保、节能。粪便排在发酵床的垫料中,可以大大减少猪舍的用水量,微生物按一定比例混合锯木屑和其他辅助材料发酵形成有机垫料,猪生活在这种垫料上面,排泄物被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分解、消化,不需人工清粪。
1.3 综合利用技术逐步推广
一是泔水养猪。过去对泔水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泔水是垃圾,不能喂猪。实际上,用宾馆、饭店的泔水经过及时、恰当处理(高温,去除杂物)还是可以使用的。城市泔水大多被城郊养猪者包干,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是粪便发酵生产沼气技术。把粪污水一起送到污水池,通过发酵生产沼气,可作为能源用于厨房做炊和照明。沼渣可作肥料,用于果树等。三是用粪便生产有机肥料。粪水固液分离,分离的粪渣,进入堆肥场,自然环境下发酵,杀死病原体和寄生虫卵,除臭、干燥,再加工,制成成品有机化肥。发酵过程一般15 d,冬季则要25 d以上。植物生长必须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而且含大量活性微生物,除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增肥和改良土壤,是一种理想的肥料。
2 存在的问题
2.1 粪便污染
在建场时没有把粪污无害化处理纳入建设内容,无专门的粪污处理设施,主要通过清水冲洗,或清扫,入粪坑,或简单堆积发酵后外运,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常导致矛盾。
2.2 疫病防制
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来源渠道不正规,保管不善,质量难以保证,饲养密度过大,诱发疾病。一些养猪户从市场购进仔猪,直接将病菌(毒)引入。猪贩将带病仔猪向外地兜售,成为有关养殖场爆发疫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业人员素质低,一遇到情况手足无措,病急乱投医,诊断不准确,用药不及时、规范,疫情难以控制,导致损失惨重。
2.3 规划滞后
一些养殖户将畜禽养殖场建在家前屋后,养殖区与生活区连成一片,有些养殖场直接建在居民区附近,或居民区上风,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场地的限制,在城郊地区出现用楼房养鸡、养猪的现象,邻近居民苦不堪言。一些养殖场布局不合理,舍与舍之间间距短,场与场之间靠的近(不到1 km),有些场甚至建在交通要道附近或者高架桥下。
3 畜禽规模养殖发展对策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度规模,分散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节约资源,生态环保。
3.1 规模要适度,规划要先行
单个养殖场规模太大,疫病难控制,有市场风险,肉猪年出栏1 000头以下,比较切合实际。过去有些地方建1万头猪场是赶时髦,心血来潮,头脑发热。蛋鸡以存栏5 000只左右为宜,要考虑市场风险。养殖场建设要合理规划、布局,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当饲养区,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远离学校、工厂、居民生活区、交通要道。场与场间距要大于1 km,粪便易处理,传染病易控制。
要提高认识,规模养殖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增加了农民收入。
3.2 防疫水平要提高,粪便污染要严控
地方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完善健全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大力维护动物防疫程序化免疫。要加强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控制,加强通风换气,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增强畜禽自身抗病能力,倡导健康养殖,不完全单纯依赖疫苗。生猪养殖提倡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有效阻断疾病入侵[1-4]。按照无害化、资源化原则,采取不同处理工艺,清除粪便污染,确保生态美化,环境优化。
3.3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加强专业协会和养殖合作社建设
一些地方土种猪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可以小规模养殖,虽然生长速度慢,但肉味美、价格高,利用地方猪种母本生产的“土二元”、“土三元”肉猪,大量利用当地青粗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样取得较好收益。提供市场信息,推广新技术,加强管理,强化销售服务,加强协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农户的关系,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
4 参考文献
[1] 夏伦斌.降低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污染的营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25-126.
[2] 江涛,汪长城.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58-159.
一、畜禽养殖业的状况展开调查
为更加深入了解存在问题,对我市某生猪养殖的大区的状况开展全面的调查,其中发现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有限的畜禽产品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由于广州市人口密集,畜禽产品需求量非常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某区全年生猪上市量为34.93万头,三鸟上市量1885.22万只。全年生猪屠宰上市量为112.1万头,仅生猪供应一项,就存在77.17万头的重大缺口。而且该区本土养殖的生猪缺乏竞争力,品种差,95%的生猪只能销往邻近县市。而供本区肉品的生猪95%为外来猪,均来自其它省市地区。
2.粗放型畜禽养殖存在较大的防疫隐患
该区80%以上的养殖场都是临时搭建的窝棚,养殖人员技术水平低,卫生防疫意识较差,栏舍设置不够科学和规范,防疫消毒措施不足。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给疫病的流行和传播造成很大的隐患。
3.动物肉品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虽然该区已开展对 “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违禁药物进行宰前抽检工作,但其他更多品种的药物的残留检测工作仍是空白。况且抽检工作所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中小型养殖场,要确保真正的“安全肉”难度非常大。个别唯利是图人员很容易就做出害人害己的越轨行为,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4.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
目前各饲养场粪便处理方式落后,多数采用排入鱼塘或直接排入河涌。极易造成水体循环污染和畜禽疫病的传播。由于粗放型的生产,各种资源转化率低,现代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力差,更易引起畜禽养殖业的大起大落。
5.养殖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发展不适应
目前养殖业仍然是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大规模专业化较少,这就决定了这种小作坊式的畜牧业规模小设备简陋,不需购置复杂、先进的设备就能生产,所以依靠小型养殖户自身很难提高整体养殖水平,必须由政府加以引导和帮扶发展,这也是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所必须的。
6.缺乏总体规划意识和政策上的完善鼓励
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还未提到主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在人们的思想中还未广泛形成新的思路和整体规划意识,在用电、占地和支农业资金方面制定的优惠政策欠缺,最终导致散养户无序发展。
二、推进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建设是有效的难题破解对策
当前发展畜牧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从源头上解决“放心肉”问题,二是有效抵御畜禽疫病,三是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破解上述三大难题,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1.实现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根据不同区域市场,在不同养殖小区养育不同的畜禽品种,如追求 “长得快、产量高”,或瘦肉率高,或抗病力强,或特色养殖等。
2.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畜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排泄物,即畜禽粪便;二是废弃物,主要是病死畜禽。通过养殖小区建设,集中处理畜禽排泄物及病死动物的处理问题,杜绝随意排放、到处乱扔,改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3.食品安全问题: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药物残留与病原污染两方面。通过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建设,强制要
求用药规范、含药饲料使用规范、防疫技术规范等,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残留、细菌等的病原污染。
三、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措施
规范化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需要整体规划,需要政府指导,需要各部门配合,需要提高广大农民积极性及新型的养殖意识。
1.加强组织领导。把养殖小区建设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来抓。要在养殖小区的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资金信贷、治安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工作机制,把建设目标落实到各镇街,责任落实到人。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切实转变干部群众的观念,组织典型示范,为推进小区建设打牢基础。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把畜禽养殖小区与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当地畜禽养殖特点,对畜禽养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乡镇和村组,要正确引导,优先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和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标准,认真做好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到城市集镇建设规划以及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同时要科学、规范地做好场址的选择、圈舍的设计和畜禽品种的确定。
3.发展规模和多元化合作模式。成立养殖小区规模必须达到生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或存栏母猪300头以上;蛋鸡存栏50000只以上;肉禽年出栏30万只以上;奶牛存栏2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合作模式可多元化发展。
3.1加工企业+小区+农户”型。由大型加工企业建设小区,吸引农民进驻养殖,企业回收产品。
3.2“养殖企业+小区+农户”型。由养殖企业建小区,实行统一建设,统一养殖,分散经营,由养殖企业提供畜禽种苗、饲料等供农户饲养,企业回收产品。广东温氏集团的“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在全球爆发禽流感疫情期间,广东温氏集团仍然能保护下属的农户免遭巨大的损失。
3.3“养殖大户+小区”型。由养殖大户按小区标准自建自养,发展规模养殖场。
3.4“村集体+小区+农户”型。由村集体统一提供场地,规划、设计养殖小区,然后将小区内的养殖场所出售、出租或无偿提供给农户养殖。
3.5“协会+小区+农户”型。由养殖协会牵头,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统一规划,自主经营。
3.6“农民+小区”型。养殖户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统一规划,各自建设,自成单位,自主经营。
4.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污染防治设施与小区养殖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要制订和落实切实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措施,确保养殖小区规范、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目前,我市农村对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缺乏规范的指导性文件,不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存在未批先建、建而不管的现象,由于选址不当造成畜禽养殖场和农村居民区混杂,影响生活环境,引发生产、生活矛盾,甚至污染集中饮用水源等环境问题。因此,规范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刻不容缓。各镇(街)、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范管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严格按照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关于印发<*省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指南>的通知》(*农〔20*〕137号)的要求,结合实际,真抓实干,切实做好我市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工作。
二、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范畴。根据*农〔20*〕137号文指南,规模化畜禽养殖是指在同一地点、达到以下规模之一的畜禽养殖行为称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肉禽存栏1000只以上,蛋禽存栏500只以上,奶牛存栏20头以上,肉牛存栏10头以上,肉羊存栏50只以上,肉兔存栏100只以上,其他畜禽的饲养规模标准参照执行。
三、加强规范畜禽养殖场管理。一是严格新建规模养殖场的进入申报和建场标准。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企业或个人,无论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其他企业或个人,需经镇政府(街道办)同意。各镇(街)和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省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指南》的宣传,严格按规定办理新建规模养殖场用地申请;新建场必须具备养殖场建设条件,不得选在生活饮用水源、水库集水范围和居民区内,生产经营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检疫和环保要求。二是加强对现有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市有关部门要专门成立畜禽养殖场规范管理执法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执法队伍,大力开展检查执法工作。各镇政府、沙坪街道办是各镇(街)开展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主体,要通过经常性规范化管理和不定期联合市有关部门进行整治相结合的形式,切实做好辖区内畜禽养殖场的防疫、管理等各项工作。对违反《*省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指南》规定的畜禽养殖场,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检查对象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检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包括常年存栏量为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畜禽养殖场。
重点检查孔目江流域、仙女湖流域界水段、袁惠渠和袁河流域以及乡镇人口集中区域等环境敏感区以及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
二、检查内容
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年5月8日执行)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畜禽养殖场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并监督企业整改。
(一)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制度执行情况。
对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环评及“三同时”制度落实、污染治理及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查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现状。具体内容包括:
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情况。
2、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情况。
3、畜禽废弃物贮存设施和场所防渗漏、防溢流、防雨水淋失、防恶臭等措施。
4、向水体排放、倾倒畜禽废弃物行为。
5、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费缴纳等情况。
(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督促企业整改。
依法查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制度整改方案,监督其整改到位。
1、对地处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责令其限期整改。
2、对2001年底以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依法处罚并责令补办环保审批手续。
3、对未建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以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除依法处罚外,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或关闭。
4、对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贮存的畜禽废弃物渗漏、溢流、雨水淋失、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污染和危害的,及向水体排放、倾倒畜禽刻废弃物等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
三、检查形式与时间安排
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基地管委会配合区环保局进行检查。检查时间从年6月开始至年底结束,分两阶段进行:
(一)清查处理阶段(年7月至12月)。开展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填报情况汇总表报上级环保部门。
(二)督促整改阶段(年1月至12月)。按要求督促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改,及时填报整改情况汇总表报上级环保部门。
四、工作要求
(一)为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业防治环境污染,可作为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等的依据,指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农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发展战略,促进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视畜禽养殖的温室气体减排,逐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整治。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实行“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贯彻执行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畜禽养殖区划,严格遵守“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规定,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应限期搬迁;结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布局,避开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
2.发展清洁养殖,重视圈舍结构、粪污清理、饲料配比等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注重在养殖过程中降低资源耗损和污染负荷,实现源头减排;提高末端治理效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和“近零排放”。
3.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和粪污利用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适合不同养殖规模和养殖形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污染防治措施应优先考虑资源化综合利用。
4.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充分考虑农田土壤消纳能力和区域环境容量要求,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还田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5.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畜禽养殖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环保验收、日常执法监督和例行监测等环境管理环节,完善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体系;强化农田土壤的环境安全,防止以“农田利用”为名变相排放污染物。
二、清洁养殖与废弃物收集
(一)畜禽养殖应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污应实行固液分离,粪便应与废水分开处理和处置;应逐步推行干清粪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
(三)畜禽养殖宜推广可吸附粪污、利于干式清理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如麦壳、稻壳、谷糠、秸秆、锯末、灰土等)作为圈、舍垫料,或采用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生物发酵床垫料。
(四)不适合敷设垫料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漏缝地板和粪、尿分离排放的圈舍结构,以利于畜禽粪污的固液分离与干式清除。尚无法实现干清粪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旋转筛网对粪污进行预处理。
(五)畜禽粪便、垫料等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定期清运,外运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贮存、运输器具应采取可靠的密闭、防泄漏等卫生、环保措施;临时储存畜禽养殖废弃物,应设置专用堆场,周边应设置围挡,具有可靠的防渗、防漏、防冲刷、防流失等功能。
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一)应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污收集方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废水排放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并择优选用低成本的处理处置技术。
(二)鼓励发展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社会化集中处理与规模化利用。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
(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工厂宜采用“厌氧发酵-(发酵后固体物)好氧堆肥工艺”和“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回收沼气能源或生产高肥效、高附加值复合有机肥。
(四)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应进行收集,并根据利用途径进行脱水、脱硫、脱碳等净化处理。沼气宜作为燃料直接利用,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发展瓶装燃气,有条件的应采取发电方式间接利用,并优先满足养殖场内及场区周边区域的用电需要,沼气产生量达到足够规模的,应优先采取热电联供方式进行沼气发电并并入电网。
(五)厌氧发酵产生的底物宜采取压榨、过滤等方式进行固液分离,沼渣和沼液应进一步加工成复合有机肥进行利用。或按照种养结合要求,充分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周边的农田、山林、草场和果园,就地消纳沼液、沼渣。
(六)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宜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或“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有机肥,或采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沼气,并做到产用平衡。
(七)畜禽尸体应按照有关卫生防疫规定单独进行妥善处置。染疫畜禽及其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污染物,应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畜禽养殖废水处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建立完备的排水设施并保持畅通,其废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制。
(二)布局集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宜采取废水集中处理模式,布局分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单独进行就地处理。鼓励废水回用于场区园林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三)应根据畜禽养殖场的清粪方式、废水水质、排放去向、外排水应达到的环境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回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产生的废水应进行固液分离预处理,采用脱氮除磷效率高的“厌氧+兼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达标处理,并应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五、畜禽养殖空气污染防治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加强恶臭气体净化处理并覆盖所有恶臭发生源,排放的气体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厂产生的恶臭气体,宜采用生物吸附和生物过滤等除臭技术进行集中处理。
(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场所密闭、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场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圈舍通风、建设绿化隔离带、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
六、畜禽养殖二次污染防治
(一)应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防治,满足当地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要求。
(二)通过测试农田土壤肥效,根据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有效利用沼液、沼渣和有机肥,合理施肥,预防面源污染。
(三)加强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等环境污染物的处理,严格达标排放。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宜采用有效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进行农田利用时,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养殖场垫料应妥善处置。
七、鼓励开发应用的新技术
(一)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1.高品质、高肥效复合有机肥制造技术和成套装备。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预处理新技术。3.快速厌氧发酵工艺和高效生物菌种。4.沼气净化、提纯和压缩等燃料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二)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1.高效、低成本的畜禽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2.畜禽养殖废水回用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
(三)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清洁养殖技术与装备:1.适合干式清粪操作的废弃物清理机械和新型圈舍。2.符合生物安全的畜禽养殖技术及微生物菌剂。
八、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设置规范化排污口,并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有关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应符合相关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一、规划区基本情况
规划区2012年末生猪、奶牛、肉牛和肉蛋鸡存栏量分别达到88.71万头、8.54万头、27.62万头和598.80万只,分别只占全省同期的3.78%、3.16%、6.75%和3.39%;生猪、肉牛和肉鸡出栏量分别达到130.00万头、26.04万头和756.81万只,分别只占全省同期的4.00%、8.63和2.97%,无论畜禽存栏和出栏量在全省所占比重相对来说均较低。2013年末规划区生猪、奶牛、肉牛和肉蛋鸡存栏量计划分别达到108.50万头、8.79万头、28.55万头和1416.59万只;生猪、肉牛和肉鸡出栏量分别计划达到161.56万头25.72万头和1550.56万只。2012年末生猪、奶牛和肉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数量分别达到145个、106个和39个,生猪、奶牛和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1%、51%和3%;2013年末生猪、奶牛和肉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数量分别达到161个、104个和43个,生猪、奶牛和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6%、53%和4%。2012年规划区内畜禽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9.06万吨和0.16万吨。
规划区内的各县(市、区)和农垦牡丹江管局比较重视养殖区域划分工作。目前,农垦牡丹江管局、密山市和穆棱市的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已完成并正式下发文件。鸡西市部分辖区和鸡东县、虎林市养殖区域划分已制定了草案,正在进一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会签,待政府正式批准后实施。规划区内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已认识到畜禽养殖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压力,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鸡西市所辖县(市、区)已建大中型沼气池40个。鸡东县琴海种猪场积极探索生态养猪模式。农垦牡丹江管局8511奶牛场将粪便生产颗粒有机肥出售利用。
二、规划区存在问题
规划区内绝大部分畜禽废弃物的处理仍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层次和水平都很低,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区内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不高,不利于畜禽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二是规划区内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简陋,达不到防渗、防漏和防外溢的基本要求。三是规划区内相关人员畜禽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用技术匮乏。四是规划区内现有的大中型沼气设施解决不了冬季温度低不产气问题,冬季沼气设施不能运转。五是规划区内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数量较多,不利于污染减排。六是穆棱河流域两岸500米内的草原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开垦和破坏。
三、规划区畜禽污染防治模式
(一)规划区畜禽污染防治目标
1、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制定本行政区畜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品种、规模和总量。
2、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相关规定编制本辖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严格实行养殖区域划分管理。
3、调整养殖结构,转变养殖方式,鼓励适度规模养殖,引导扶持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发展。到2015年规划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要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20年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要比2015年提高30个百分点。
4、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推行干清粪收集方法、建设完善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和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5、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为重点,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到2015年规划区内65%、2020年9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并保证设施常年运转。支持养殖专业户、养殖密集区域建设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场和有机肥厂,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集中收集和处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穆棱河流域两岸500米内的草原获得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物排放。
7、加大规划区畜禽污染减排工作力度,2015年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2年削减10个和15个百分点。2020年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削减20个和30个百分点。
(二)实施治理项目
针对规划区内耕地面积大、消纳能力强的优势,倡导农牧结合,大力推广低成本的资源化、无害化粪肥还田模式。
1、规模生猪养殖场废弃物生产有机肥项目(详见文尾表1)
2、规模奶牛养殖场废弃物生产有机肥项目(详见文尾表2)
3、有机肥厂项目。针对规划区内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密集区建设一定数量有机肥厂,收集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密集区产生的畜禽废弃物生产有机肥。
4、草原植被恢复项目。针对规划区内穆棱河流域两岸500米内的草原被开垦和破坏情况,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禁牧和治理草原沙化等草原保护项目。
5、牛粪生物质燃烧块项目。规划区内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下奶牛场,利用奶牛粪可生产生物质燃烧块。
6、大中型沼气项目。规划区内今后新上大中型沼气项目应切实解决冬季保温、增温发酵问题,保证沼气工程常年正常运转。
7、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搬迁补贴项目。目前,规划区内禁养区年出栏生猪11.45万头、存栏奶牛0.07万头、出栏肉牛0.14万头、出栏肉羊0.09万只、存栏蛋鸡25.86万只、出栏肉鸡(鹅)8万只,这些畜禽养殖场搬迁给予补贴。
(三)实施优惠政策
1、国家和省应设立《兴凯湖流域保护综合规划》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专项资金,扶持规划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兴建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
2、规划区内的地方政府应设立畜牧发展专项基金,奖励和引导畜禽散养户向规模养殖场(小区)集中,改善村容村貌,缓解人畜混居状况。
3、国家和省级原有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项目向规划区倾斜,倾斜百分比不低于20个百分点。
1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满足了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并对发展我国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已造成我国新的环境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粪便、污水和恶臭三个方面。畜禽粪便中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在某些地区发生禽流感类的传染病,病原体就极易随着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腐败死尸的排放而广泛传播,引起人畜交叉感染,给人畜带来灾难性的危害;畜禽养殖废水中CODCr、NH4+-N、SS含量都很高,水量大且温度低,废水中固液混杂,氮和磷的化合物有机物含量较高,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恶臭气体中含有大量硫化氢、氨、醇、甲烷等200多种有机恶臭物质,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这些气体刺激人畜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导致畜禽生产力下降。我国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很大,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我国畜禽粪污产生量约为19×108t;2001年,我国畜禽养殖业氮排放量为1059.1×104t。到2006年,我国畜禽粪水量超过100×108t,其中COD排放总量达到1.1×108t,氨氮排放量约为1200×104t。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工业污染比重下降,农业污染日益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已成为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
2畜禽养殖业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不断发展,导致了农牧严重脱节,加上处理技术落后,环境管理滞后,畜禽养殖只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致使畜禽粪、尿、死尸成为一大环境公害。
2.1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迅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经济中心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畜禽饲养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畜牧生产发生了变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产业;同时,畜禽产业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明显增多,其处理方式比较落后,随时都会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2缺乏规划,场址与布局建造不合理早期建造的养殖场,未经科学规划,选址、栏舍建设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少养殖场建在城镇近郊、村庄旁、河流溪沟畔;栏舍建设缺乏规划,多数是边发展边建设,布局零乱、建造简陋、设施陈旧落后,极易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
2.3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环保意识不强一方面,畜禽养殖业主多数为普通农户逐步发展壮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养殖业在一般情况下是微利产业,而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多数养殖场户在资金上自身难以承受。因此,相当一部分养殖场缺乏必要的粪污处理设施,大量未经处理的畜禽粪污随意排入河、溪、田、塘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加之不少畜禽养殖场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生态环保,对进行粪污治理缺乏主动性。
2.4农牧脱节,粪污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传统的种、养型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产生的排泄物在系统内部被利用转化,而随着畜禽养殖业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养殖业脱离了种植型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农牧脱节,养殖者不种地,大量畜禽粪污及废弃物不能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不能及时还田消纳,畜禽废弃物这一宝贵的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利用。
2.5缺乏实用的处理技术近年来,虽然通过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科学养殖技术,鼓励各养殖场采用干清粪工艺,对于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废水的减量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大中型养殖场,废水排放量仍然较大。由于缺乏各种实用、低成本、处理效果好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使得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2.6环境管理政策落后在畜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一直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长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行,环境保护不是核心职能,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其政策目标中没有得以充分体现。畜禽养殖污染没有被纳入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防治的内容。环保部门在包括畜禽养殖业污染在内的农村环境管理问题上缺乏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因此,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相当薄弱。
2.7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为防病和促进畜禽生长的需要,养殖者大量使用疫苗、抗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导致药物残留,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3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畜牧业环境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地方各级政府也将养殖污染治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此,要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畜禽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增强养殖者对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与监督力度,促进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3.2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在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选址时,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本着合理布局,利于生产,便于管理,防止污染为原则。新建畜禽养殖场场址要选在远离城镇、村庄居民区的地方,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养殖场周围有一定面积的荒山地、林果园、农田、养殖水面,推行农牧结合,力争粪尿全部就地消化利用。
3.3转变方式,推广畜禽清洁养殖根据畜禽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搞好营养调控,科学合理地饲养,在保证日粮氨基酸与能量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控制日量蛋白质水平,降低氨等营养素的排出量;强化管理,尽量少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绿色兽药,并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规定;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不滥用疫苗;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实行粪污干湿分离、雨水和污水分流,畜禽粪便干清堆积发酵后就地消纳,或运销周边林果园、鱼塘,尽量减少粪污的产生量;推行“畜禽-沼-果”生态养殖模式,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粪污就近消化和综合利用。
3.4增加投入,完善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依法督促畜禽养殖户自身增加资金投入,主动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完成粪污治理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造分级沉淀井,净化污水;粪便发酵还田;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
3.5推广微生态养殖技术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作为垫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养殖猪、禽类,微生态有益菌可将粪便降解,使畜禽舍免清粪、免水冲洗,养殖场无粪尿、污水排出,养殖环境无臭味。同时,以益生菌为主体构成良性微生态环境,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实现粪污零排放、无污染、清洁环保生态养殖的良好效果。
3.6加强监管,建立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大力度、通力协作配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将畜禽养殖场污染执法监管列入日常工作日程。
1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规模化畜禽业的发展在解决了畜产品供给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规模化畜禽场大多分布于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畜禽业的这种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及畜禽养殖区的城市化,畜禽粪便不能及时为农业利用,也难以进行有效处理;加之农业上由传统的使用有机肥转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畜禽粪便利用率低,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个方面:粪便、污水和大气污染。
1.1粪便污染。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据统计每年产生量约为17.3×1010t,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倍,而且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物质。畜禽粪便中含有的氮、磷分别为1597×106t和363×106t。畜禽粪便中又含有很多的有机污染物,远远超过工业排放量。由于以往我国畜禽养殖场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清粪水随意排放,极易造成畜禽粪便流失,进入水系。因此,可以认为,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2水质污染。畜禽粪尿、畜禽场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据调查,重庆市两个家禽集中饲养区造成两条河流严重污染,需上亿资金治理,某开发区地处主城区,一些暂时尚未使用的空地被外来农民搭建简易猪舍,收集潲水大养其猪,粪尿、污物随意排放,污染极为严重。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了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
1.3大气污染。畜禽粪便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粪臭素、CH4、CO2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导致动物应激,还影响人类健康。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相当部分养殖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地污染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2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2.1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我国畜牧业原来的规模小,仅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经营,加之粪便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污染影响不大。近年来畜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规模较大,所产生的大量粪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2饲养场地选择不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奶、肉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使集约化养殖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农牧脱节,畜禽粪肥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
2.3畜禽粪便未能充分利用。农业上由使用有机肥逐渐转向大量使用化肥,结果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
2.4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在生产中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监管不严和科学知识的不足,使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兽药的残留,通过人们摄食转移到人体内,影响人们的健康。另外有害物质通过畜禽的排泄,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3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对策
一是适当实行集中、规模化养殖。建议养殖农户,以自然屯为单位建立牛羊托管所,养殖户将自家的牛羊集中在一个场所存放,轮流出工养殖管理,既节省了空间、劳力,更重要的是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对畜禽粪便、养殖污水的统一处理和利用。但是,如果规模过大,可能会造成大量畜禽排泄物及养殖污水不能及时处理和综合利用。所以要适当实行集中、规模化养殖。二是积极推广畜禽粪便零排放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大型规模牧场。具体分为三步实施:第一步,实施粪污“减量化工程”,通过建筑设计、饲喂设备和饲养管理模式等的改变,减少污水排放量的70~80%。第二步,引进零排放设备,建造发酵棚舍、集污池等设施,通过污水喷淋和物料发酵,实现污水零排放。第三步,通过有机肥深加工和商品化生产,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和可持续发展。三是“畜禽-沼气-种植(养殖)”模式。该模式是针对中小牧场,以建立沼气池为中心,对于养殖场周围有较大规模鱼塘、农田、果园和蔬菜地的中小牧场,建立“畜禽-沼-果(蔬、草等)”生态模式;对于周边没有上述有利条件的牧场,在建造集肥池、沼气池、净化池的基础上,增建生物塘,达到中小牧场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4畜禽养殖业污染污染治理的建议
4.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各乡镇、开发区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全国生态区创建成功的高度,加强对村组干部、养殖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认真宣传贯彻《农业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强化生态农业建设,提高畜禽养殖场(户)环保意识,积极宣传、推广使用有机肥料,改变农户用肥习惯。
关键词 涉农企业;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现状;社会障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X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37-03
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具有排放量大、范围广和污染程度大的特点[1],将农业废弃物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和改善中国农村环境的必要途径。近10年来,陕西省畜禽规模化养殖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2010年陕西省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场约占全省畜牧总量的70%[2]。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2003年规模化养猪场年生猪出栏量仅占到全省总量的2.75%,但到了2009年就已达到了24.06%,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3]。规模化养殖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畜禽粪便大量增多的问题。2009年陕西省规模化养殖年产粪污约4 900万t,而真正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仅为900万t,不足总量的20%[2]。陕西畜禽粪便的氮磷耕地负荷以榆林、咸阳、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区较高,总体上虽未超过环境污染标准,但已经逼近污染标准[4]。随着集约化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却逐年下降,畜禽粪便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5]。如何合理利用剩余的畜禽粪便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污染是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后果,污染治理也应该调整政策以合理地引导生产者的行为和意识。而政策调整的基础就是分析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社会障碍主要指那些影响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包括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环境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的冲击等。
已有研究将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归纳为几点:一是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力度相对较小,可操作的实质性政策措施还未很好地执行[6],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7],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只是大力宣传经济效益,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8];二是生产加工设备和技术较为传统,浪费程度大,缺乏一体化的机构装置来进行集中的作业[9],缺乏先进的利用技术,不能满足现展的要求[10];三是人工投入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较大,绝大多数低碳技术成本高,这样带来的效益不能抵消成本的支出[8];四是生产者的利用意识和环保的意识淡薄,由于经济成本和操作繁琐等原因,很多的生产者往往不愿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7]。面对诸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提出的解决措施主要有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给予资金和技术的大力支持,研发有利于农业废弃物规模化利用的科学技术用于改善现状,强化监督机制,进行环保宣传,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等[7]。
已有研究对陕西省养殖业规模化利用的研究涉及较少,且缺乏对利用过程具体环节的研究。陕西省是一个有着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农业大省,不同地区的农业废弃物利用情况不同,不同的农业废弃物类型的利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有必要在系统性、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和深入探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武功县某涉农企业的调查,发现其在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障碍、政策障碍和市场障碍3个方面,深入分析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以期促进陕西省农业废弃物规模化利用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材料。
本研究所调查的一家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占地面积5.33 hm2,企业经营类别为生猪养殖和猪粪有机堆肥。该企业是由政府机关干部在退休后创办的私营企业,经过近10年的努力和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咸阳市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该企业有技术员11名,负责技术顾问、研制配方,原料检验,生产过程监管,组织生产等项目;正式工人4名;此外,经常雇佣附近村民(人数不固定,产量大时人多)。本研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一方面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结构式访谈,一方面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收集详实的调查资料。
1 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现状
1.1 企业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模式
私营企业为陕西省涉农企业的主体,但是由于私营企业有投入资金少、融资困难和管理不科学等先天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畜禽粪便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有机肥生产设备已基本实现专业化和自动化,无须占用大量的土地和使用大量的人力。该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依托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机肥生产,在近期猪肉市场整体价格下跌的影响下,负责生猪养殖的临时工人数减少,同时根据有机肥产品的销量,进行有机肥生产的临时工人数在不断变动。企业技术人员的招聘也有一定的流动性,技术顾问和产品配方需要聘请高校研究人员定期进厂指导,厂内负责生产和检验的技术人员由临时工组成。
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有机肥和猪肉,企业的生产模式为“畜禽养殖―有机肥(沼气、沼液)―农作物种植”的典型模式,通过合作社集体养殖大量生猪,用产出的动物粪便进行有机肥生产或用于沼气、沼液的生产,生产出的有机肥用于销售,沼液用于企业生产生活,沼渣施用于附近的农田或果园,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该模式是目前中国集约化养殖企业的基本发展模式[11],生产模式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1.2 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现状
该企业收集原料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部分是利用自家养殖生猪产出的粪便废弃物,一部分粪便和秸秆等需要从附近的养殖场或农户处收购,少部分所需的稻壳等废弃物需要从汉中收购。当前废弃物原料的收购在买方市场的影响下不存在原料不足或运输困难的问题。因为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等产品对原料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原料的检验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原料收集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原料质量的不确定性。例如,陕西省专业秸秆利用合作社分布不均且数量较少,这不仅会导致普通农户家中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不能得到集中有效地利用,还会使企业直接从附近农户家中收集的农业废弃物难以满足原料的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工和检验,造成资源的浪费。该企业因为无法确保从附近农户和养殖场收购的原料是否达到生产标准,还需自行购买检验设备对收购的原料进行检测。根据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该企业生产有机肥的检验结果,如果企业不符合国家制定的有机肥生产标准,企业则无法获得有机肥生产许可证,同时,对获得有机肥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也会进行定期的抽检。该企业生产有机肥和沼气的初期建设成本在100万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进行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以此来建设规模化生产线、引进生产技术等。国家扶持是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申请国家资金扶持的审批程序十分严格和复杂,且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申请国家扶植资金。另外,国家和有关部门没有对涉农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支持,并且在生产厂房建好后,国家不再继续投入资金确保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正常运行。该企业的沼气生产设备由于缺少建设资金、设备老化和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不能继续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浪费。
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畜禽的养殖规模和粪便产量方面,养殖400头猪(最多时有4 000头),目前粪便不能完全供应有机肥生产。生产原料包括周边农户生产的小麦秸秆、附近养殖场产生的牛粪(80元/m3)和猪粪(100元/m3)、汉中送货而来的稻壳以及附近收购的锯末和烟梗等。对于原料的检测,需要用专门原料检验设备严格检验原料的微量元素,确定使用比例。经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西安)检验,颁发陕西省农肥生产许可证。检验数据为:有机质含量50%,氮磷钾总养分含量9.6%,水分含量23.6%,pH值7.6,同时含有西北地区土壤缺乏的钙、锌、铁等微量元素。生产初期成本方面,租赁场地、设备和厂房共计115万元,国家仅在初期建厂时补贴80万元(但后期不继续补贴)的资金,技术方面国家没有支持,需要自行联系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此条件下,年产量5 000 t,年生产成本600元/t。
1.3 企业产品宣传和销售情况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该企业的年有机肥销售量小于年产量,产品处于滞销状态且企业仍未通过销售有机肥产品获得赢利。由于产品积压量大,该企业目前已经不再进行有机肥的生产。该企业的产品定价标准为有机肥高于成本300元/t左右,国家尚未出台有机肥产品的政府指导价格,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没有对有机肥产品的销售给予实质性的政策扶植,有机肥产品的定价和销售仅依赖市场调节。有机肥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是该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该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缺少专业的销售团队,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的利润低;有机肥相比化肥的施用次数多,成本较高,农民不愿使用;政府不愿参与有机肥的引进和使用,政策落实不到位;有机肥市场混乱,不法商贩虚假宣传,哄抬售价,有些化肥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行恶性竞争。对企业的产品宣传和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年销售量2 000 t,售价为900元/t(价格制定的依据是高于成本300元/t左右),产品滞销则无盈利。销售方式为网上销售、销售给附近村民或出售给经销商,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收购政策。企业产品销售范围包括洛川县、礼泉、乾县、武功县。宣传方式为网上宣传和借助进厂参观的学生带动宣传,但是宣传效果不佳,目前处于滞销状态,但发展前景看好。政府对销售的支持方面,政府进行宣传和引导,但不愿参与产品引进。
2 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
2.1 市场障碍
2.1.1 原料来源不稳定,且质量不能达到生产标准。受猪肉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近年来农村合作社生猪养殖量减少。同时,受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改变的影响,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减少。畜禽粪便和秸秆是北方地区农业废弃物规模化利用的主要原料,受市场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原料来源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研究资料表明,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一些新型畜禽饲料添加剂中含有铜、砷、汞、硒等重金属元素,全国仅从养殖场的猪粪中每年带入土壤的就有砷230 t、铜2 400 t、锌90 000 t、铁40 000 t[11]。由于畜禽饲养过程中饲料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导致畜禽粪便等原料受到污染,有机肥产品质量不高。同时,陕西省专业秸秆利用合作社分布不均且数量较少,原材料中秸秆大多直接向附近农户购买,由于没有正规的定价和检测标准,导致原材料的成本和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企业直接收购的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不能满足原料的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工和检验,增加了生产成本。
2.1.2 有机肥等产品价格制定无统一标准,行业市场混乱。由于地方生产的差异性和成本的不确定性,有机肥产品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国家指导价格。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没有规范的产品定价标准,难以保证企业盈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和刚刚发展起步的行业现状,国家及时出台有机肥产品定价标准很有必要。在有机肥行业内部,存在不按标准生产和虚假宣传的现象,刻意降低成本、抬高售价,影响有机肥产品的质量和有机肥市场的有序性。同时,一些化肥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与有机肥企业恶意竞争,打压有机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机肥行业和市场的混乱,给正在处于发展阶段的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带来一定的社会障碍。
2.1.3 有机肥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销售范围较小。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处于滞销或亏损的状态,如何打开商业有机肥的市场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难题。有机肥产品大多在省内销售,有的仅在周边农村销售,产品销售的辐射范围较小;有机肥产品宣传难度大,农户接受困难,农户对有机肥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农户习惯于施用化肥,省时省工,商品有机肥使用较少;由于农户不愿使用有机肥产品,大多数企业选择深入农村宣传或进行免费试点试验,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宣传成本,而且农户接受周期较长。
2.2 政策障碍
2.2.1 政策扶植力度不足或投入不到位。进行畜禽粪便的规模化利用需要建设厂房、购买设备和引进技术等大量的资金投入。面对庞大的前期投入资金,一些农业企业往往难以负担,资金不足制约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国家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的环保产业链升级进行扶持,小型企业则很难申请到国家扶持资金;资金扶持较少,大部分建厂费用仍需企业自身承担;在企业正式投入生产后国家将不再继续投入扶持资金,对于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国家不再予以后期的支持;有关部门缺少对扶植企业的后期监管,一些不法企业假借开办农业企业骗取国家资金,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资源的浪费。
2.2.2 有关部门对生产和市场的监管不到位。目前,国家针对农业废弃物利用多颁布的是指导性政策,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或约束性政策。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基本能够在国家政策的规定和扶持下进行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但是对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小型养殖企业或农业合作社来说,目前“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规定少,限制性政策多,经济激励性政策少”的政策格局,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造成分散的小型养殖企业难以进行畜禽粪便的规模化利用,且监管难度较大。
2.2.3 政策实施难度大,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难以权衡。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例如,政府规定农民种植猕猴桃必须施用有机肥,但是因有机肥具有见效慢、缺乏针对性等特性,导致成熟后的猕猴桃品相欠佳,在市场上销售困难,没有施用化肥的猕猴桃市场竞争力大,从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对政策实施的抵触情绪大。这正是因为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与农民经济效益的平衡,没有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所以导致政策实施出现问题。进行畜禽粪便的科学利用不仅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更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更多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政策的可实施性。
2.3 技术障碍
2.3.1 生产设备更新慢,难以满足生产要求。购买和维护畜禽粪便加工的设备需投入的资金量大,且国家扶植多为一次性资助,企业在生产后期设备更新困难。同时,较多的科研项目停留在设计、研究阶段,尚未与市场接轨,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中。例如,企业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不能对沼气池进行维修和扩建,造成畜禽粪便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3.2 农业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困难,制约产品改良和企业发展。农业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数量少,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大。在企业面临生产技术和产品亟需改良的情况下,企业技术人员大多不能参与到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改良的工作中。问及人才引进计划,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薪金待遇和企业现状,难以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只有不断进行产品改良才能保证有机肥逐渐克服见效慢、针对性差等不足,因此人才引进的制约因素不容小觑。
3 政策建议
本研究将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的社会障碍分为市场、政策和技术障碍3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市场的规范化,政策的合理化和技术的适用性等是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过程中亟待完善的几个重要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以期为畜禽粪便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一是健全有关农村环境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法律体系,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约束机制,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有关政策的落实;二是加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例如提高有机肥的行业准入标准,对有机肥市场进行监督和调控,形成完善的畜禽粪便规模化处理的奖惩机制等;三是政府应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建立用于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的专项补贴,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方案,并积极实行补贴政策;四是合理规划农村发展布局,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户、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地政府加强引导,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4 参考文献
[1] 秦翠兰,王磊元,刘飞,等.畜禽粪便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5,36(6):234-238.
[2] 林启才,杜利劳,张振文.陕西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成因及防治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1(6):56-58.
[3] 文凌.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调查及环境监管[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朱建春,李荣华,杨香云,等.陕西畜禽粪便的时空分布、氮磷负荷及利用策略[J].可再生能源,2012,33(12):117-121.
[5] 仇焕广,严健标,蔡亚庆,等.我国专业畜禽养殖的污染排放与治理对策分析:基于五省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5):29-35.
[6] 刘涛,郭世荣,孙朋朋,等.江苏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217-219.
[7] 韦佳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8] 冯天忠.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8):229.
[9] 查良玉,李毅念,王兆烨,等.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3):4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