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通信运维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运维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运维管理

第1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 电力通信;通信信息技术;运维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8-0123-03

依据国家发改委授权,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对雅砻江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全面负责干流22个流域梯级水电厂的建设和管理。为适应公司流域化电力生产运营需求,公司于2009年7月成立流域集控中心(以下简称集控中心),根据国家电网的调度要求和运行计划,对流域各电厂进行运行操作、负荷分配和控制调整等,进而实现对流域电厂的优化调度和远程控制。

1 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介绍

为实现上述目标,集控中心构建了基于不同安全分区的综合自动化业务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十多个系统,并将以上系统与流域电厂的对应系统进行接入。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就是以集控中心作为通信汇聚节点,以各流域电厂为子节点而建立的冗余型电力通信骨干网,从而实现集控中心与流域电厂的综合自动化业务数据对接和交互。

以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经拓扑分析得出:整个电力生产通信网络可视作一个广域网;集控中心和流域电厂拥有各自的数据交换网(业务交换网络和通信主干网络),可视作多个局域网;集控中心和流域电厂交换网之间,为通信传输网(含地面光通信网和近地卫星通信网)。尽管交换网与传输网密不可分地构成了整个生产通信网络,但目前的电力行业传统习惯,将传输网视为通信网络,在专业上划为CT(通信技术)管理范畴,由通信专业人员进行运维管理;将交换网视为计算机网络,划为IT(信息技术)管理范畴,由自动化专业人员进行运维管理。

2 面临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电力生产通信网络,特别是基于电力生产业务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的认识,笔者参照Gartner 的IT成熟度模型,从技术管理和设备运维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存在下文所述的一些问题,使得目前成熟度层次尚停留在应对阶段。

2.1 管理层面

按照行业习惯,目前针对电力骨干通信网的主要管理方式,均将传输网和交换网划归到不同运行管理单位或部门,由通信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人员分开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机构设置多、人员规模大、运维投入高。同时,整个通信网的资源管理以及运维工作流程也牵涉多部门多专业,在执行业务流转和闭环管理时,效率性和完整性将受影响。相较而言,雅砻江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存在一些显著不同:

(1)目前通信节点不多,传输网通道和部分设备为租用,自建项目较少;

(2)为推进流域化发展,整个电力生产通信网资源由集控中心统筹,相关设备为属地化管理;

(3)专业运维人员精简,集控中心侧虽有通信和自动化专业划分,但同属一个部门,电厂也未单独设立通信管理部门和自动化管理部门,人员同样精简。

因此,如果沿用现有行业习惯形成的管理模式,走CT和IT双层分管路线,很难符合公司集约化的管理思路,也难实现现有生产规模下的高效响应和闭环管理。

2.2 运维层面

在传输网层面,集控中心采用多通道冗余模式,不同通道拥有不同设备厂家提供的专业网管系统(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如部分电力专网设备纳入了中兴E300网管系统,但各专业网管互不交集,事件独立,告警信息亦各自为政;在交换网层面,尚未建立任何专业网管系统。简言之,无论是传输部分还是交换部分,都未被纳入到一个整体的高级实时运维支持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内,因而各层次是分割状态,运维信息无法关联,下列问题更会逐步浮现:

(1)维护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通常依靠人工巡检或从业务系统反推,对覆盖多专业的完整通信网络暨全网的实时运行情况缺乏全面监测,无法深入综合性业务层面(即从自动化业务到通信业务的全关联);

(2) 对系统设备特别是交换网设备故障、通信网效率下降甚至中断等情况,缺乏预警机制,无法快速实现关联性的故障定位;

(3) 对通信网络资源分布及相关设备性能亦缺乏实时监测手段,更无法形成常态化的深层次分析,如流量统计、趋势分析等。

这些情况将导致维护人员将如同救火队员,一旦发生通信网故障,只能做被动应对处理,无法做到事前防患、有效预警、及时响应的科学管理机制。

3 解决方案的探讨

随着流域电厂的持续开发,电力生产通信网络技术及其系统结构势必日益复杂,通信网络设备种类和数量将逐步增多,繁复的通信网络连接关系,不同品牌的通信网络设备等因素,都给专业技术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寻求可靠高效的技术管理和运行维护解决方案势在必行。基于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的实际管理情况,借鉴目前CT、IT行业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可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寻求解决方案:

3.1 CT与IT融合,初步形成ICT概念的集中化集约化管理格局

在信息化进程中,一个成功的通信网络系统必然将IT与CT这两方面的资源和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CT与IT的融合趋势已愈来愈明显。应运而生的ICT,即信息通信技术,就是将两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广义ICT定义了庞大的信息通信系统, 不仅仅是包含了CT和IT的专业技术融合、各自网络融合,还包括了承载的业务融合、管理组织融合以及建设、应用、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创新等多个方面 。

随着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加快,新兴的ICT已成为电力行业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国内部分知名服务商,已开始着手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ICT解决方案,这其中就包含对现有电力通信骨干网的信通技术整合升级,国家电网信息通信公司的成立即为重要的标志环节。

将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视为一个小型化的电力通信骨干网,那么按照现有生产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将交换网和传输网进行管理和专业的融合就能基本实现狭义ICT概念下的管理格局,为未来的信通化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融合,不应仅仅是在物理层面的层次划分或管理界面上的融合,更多需要考虑在对应的技术管理、应用业务、专业人员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以及推动管理平台的建设进程。概括来讲,可采用“一个核心、两个支撑、三个层次”的面向对象的管理策略:一个核心,是以通信网络事件(如设备告警、资源分配、运维需求等)为管理核心,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基础和运维工作的主要内容。两个支撑,是将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的运维支持系统和现有的流程管理服务系统进行耦合,在实现全网监管常态化的前提下,保证触发的通信网事件亦能流转至流程管理系统(如设备故障告警触发业务消缺工单,运维工作完成后回执至流程管理并结票),进而完整完成运维过程,实现闭环管理。三个层次,是在不同维度上,对人员角色分类。如管理层和运维层的明晰划分:管理层以ICT策略、架构、服务管理为领域,其人员对象为技术管理人员;运维层则以系统/设备维护、检修为领域,其人员对象为专业运维人员。又如专业上,可分阶段,先期延续通信和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划分,虽各有分工,但共享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信息,有针对性的管理本专业界面内工作和维护本专业所属设备;随着业务的广泛化常态化复杂化,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逐步实现专业交汇和交叉;最终,将实现CT、IT的全专业融合,并依此为契机,打造精简干练的ICT专业技术队伍。再如,还可细分应急响应层和日常维护层。诸如此类,均可根据管理需求界定。最终,在一体化的通信网运维支持系统中,依据不同人员层次和领域划分,进行系统层面的不同信息展现。

3.2 充分借鉴电信运营商的先进理念,构建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

如前文所述,集控中心尚未针对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含传输部分和交换部分)建立运维支持系统,还无法实现对整个通信网络的多种服务流程类管理。要进一步提高电力生产通信网运维水平至主动级别,保证通信质量及安全稳定性,获取全网一体化标准化的运维支持,可充分参考电信业发展,构建适合自身的先进OSS系统。

TMF(电信管理论坛组织) 针对CT、IT行业运营过程,总结全球运营商的运维支持系统发展经验,制定了NGOSS (新一代运营支持系统和软件)系列规范,并被引用为ITU-TM3400 系列标准。NGOSS 提出了一系列的信息模型、文档和代码,其核心内容包含: 数据模型、通信运营图、即插即用组件等。由此形成了一套成熟体系来指导OSS建设,已在国际信息和通信行业得到广泛应用。NGOSS体系架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建设一体化的支持系统,进行集约化管理,非常符合ICT的发展方向。通过NGOSS一体化模式与传统OSS模式的对比,笔者认为NGOSS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有利于项目整体进度和最终效果的把控;

(2)以统一的视角构建应用功能模块,便于抓住项目关键核心,可以灵活组织模块功能,有利于保证实际应用的无缝化;

(3)易于实现数据的标准化,有效保证数据结构的可扩展性;

(4)有效减少项目硬件投资、节约成本。

目前,在电力行业中,依据一体化策略制定电力通信网运维支持系统的典型代表包括:南方电网通信运维管控系统、广东电网智能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以及刚刚上线的国家电网通信综合管理系统。这类基于NGOSS规范开发的运维支持系统,对促进相关单位的通信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信通技术融合发展及其管理水平提升,均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通过对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运行现状的分析研究,借鉴公网运营商和电力运营商的先进经验,结合公司管理理念和通信信息行业的最新动向、技术发展趋势,笔者从管理和运维两个角度进行探索并寻求解决方案。如文中所提解决方案,可达到的显著受益在于:实现通信信息技术融合,实现管理和技术团队人员精简化、技术高级化的目标,在ICT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向前迈进一步;通过建立一套先进可行的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专业人员可直面传输网和交换网的运维业务,既可从多角度监视全网的运行情况,评估设备运行的状态和质量,发现故障和潜在问题,也可掌握全网系统软硬件主要指标如可利用率、性能服务质量等。最终,可提高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的预警分析及维护管理水平,实现电力生产通信网的持续稳定运行,达到主动管理层次。

参考文献

[1] William Melody et 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and Training: A Report by the ESRC Programm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2] 宋俊德.从信息技术(IT)通信技术(CT)到信息通信技术(ICT)[J].当代通信,2005,(2).

[3] 耿卫婷 .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ICT)网络的建设与运营[J].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第2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运维管理系统,电力信息通信,应用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流程管理系统,适应于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发展,对整合信息通信资源系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信息通信调度系统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

1、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管理已从人工管理阶段进入到电子化管理阶段并不断探索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模式,但与不断壮大的电力信息通信网要求的更高更、可靠的运维工作管理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运维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需要规范

运维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运维值班、运行工作计划及通知等内部工作管理。目前,各类记录的填写非标准化,无严格的规范,因人而异,描述多样,各类用语口语化,难以快速地进行运行状况的查询分析工作;各种数据的统计方法较落后,工作效率低,无法为一些报告提供全面、有效、科学的依据。需要统一规范值班工作记录、集中管理各类工作记录,更加规范、快捷、高效完成日常运维工作,为运维基础工作提供可靠有效支撑。

1.2 运维工作的分析总结与经验交流需要加强

运维管理工作分析、总结、报告及经验交流,可为运维工作积累经验,为故障处理提供建议。不断完善、优化已形成的运维部门专家库和经验库能更好地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1.3 运维工作全过程管理亟需实现

运维部门调度管理要求实现故障业务处理及检修工作等的闭环管理,调度管理中故障处理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展开告警或故障的处理并完成检修等工作,并同时进行处理过程及结果的跟踪记录;检修工作的闭环管理包括检修工作业务流程开始—过程记录—结束—总结的管理、监控、跟踪等功能,同时管理检修计划,保障检修工作严格按照各类规定及工作票内容有序开展,确保工作进行的安全性,优化检修工作。

2、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建设与实现

2.1 运维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

实践的基础是充足的理论准备,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分析亦是如此,需要首先进行数据建模和关键技术分析。经过对宁夏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运维管理需求的详细调研,将数据采集技术、流程管理与流程自定义技术放入关键技术分析之列。

2.1.1 数据建模

为加强对运维管理工作记录与资料的组织管理,规范各类涉及调度值班及运维数据描述的统一性与一致性,通过归类整合,提出数据建模技术与接口数据采集技术。确定属性建模的对象,区分彼此汇聚或存在的外部约束、具有的时间维度、需要的单独物理存储等内容。通过建立各类记录规范模型,包括告警数据模型、设备资源模型、业务模型、表单模型等和对应的数据字典,实现模型规范和数据访问规范。具体建模方法如下:

(1)需要确定哪些属性需要建模,哪些属性彼此汇聚,哪些属性需要外部约束,哪些属性具有时间维度,哪些属性需要单独的物理存储。以信息通信设备建模为例:描述设备自身固有属性类如:容量、速率、网管、生产厂家等;描述设备管理的属性类如:产权、维护单位、设备定级、投运、退运时间等属性;描述设备应用的属性类如:调度、信息通信方式、设备连接等;描述设备状态的属性类如:设备故障、缺陷、告警、性能等。

(2)按基本描述类、连接关系类、业务应用类和状态类等不同方面分别建模。

(3)利用成熟的建模工具,提高建模的效率。

2.1.2 数据采集

运维管理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告警故障处理、设备检修、业务申请等日常运维工作需与综合监控以及资源管理系统紧密结合,方能保证运维管理流程准确、合理地流转和工作计划有序地开展。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标识,系统间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通过资源相关性以及业务关联性等特点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同时对于存在关联关系的信息实现数据采集,即对智能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统一的模型匹配并自动导入数据库中,完成数据模型的归一化处理,实现运维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

2.2 运维管理系统功能

对于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运维管理的各项需求,在经过数据建模和关键技术分析之后,通过系统的设计、分析和整理,形成运维管理系统功能图和功能描述,下面对系统功能逐项进行描述和说明。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个人办公桌、值班管理、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停复役管理、业务申请管理、告警/故障管理、备品备件管理、专家库、运行报表管理、系统管理10个模块。

2.2.1 个人办公桌

该模块实现待办工作,信息通信网运行方式通知,

图1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最新工单,消息通知,信息通信标准,个人信息及密码修改等功能。

2.2.2 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模块是网络运行人员使用与操作的核心模块,需要分别对值班日志(告警处理日志、故障申告日志、工单业务日志和普通日志),交接班手续,值班表,日测信息(各类系统测试、机房设备巡检测试)等进行管理。

2.2.3 检修计划管理

包括检修计划上报、检修计划汇总、检修时间管理3项内容,分别针对各单位检修计划的上报、整体汇总,并且满足时间灵活调整的要求,满足提前进行检修工作的安排与协调,便于运行方式管理。

2.2.4 检修/停复役管理

基于检修计划等检修工作的流程管理功能,实现检修工作的申请、派发、处理、审批、开完工申请、反馈、汇总、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2.2.5 业务申请管理

实现信息通信网业务资源的开通申请及资源调配管理功能,包括信息通信网光纤纤芯、光纤2M通道、光纤PCM4线通道、光纤PCM2线通道、光纤155M通道、交换机码号资源(行政、调度)等。

2.2.6 告警/故障管理

实现信息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监控告警的调度管理及故障申告的处理,集中管理运维操作,对告警/故障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利于运维工作的对比判断与优化处理。以上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停复役管理、业务申请管理、告警/故障管理均属于运维管理系统中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运维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是采用工作流引擎支持流程的自定义功能,根据实际需求量身定制的模块,完成各项工作流程的申请、签发、审核、沟通及闭环处理,规范工作流程流转,提高工作效率。

2.2.7 备品备件管理

实现备品备件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完成备件入库、出库、返修、调度等的规范管理、规范操作,可以及时了解库存情况,为备品备件的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2.2.8 专家库

实现对信息通信网发生的各类设备、网络故障进行的记录及统计,其依据是相关设备故障的分析报告,为运维人员提供信息采集、整理、分类、共享,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方便对信息通信网故障进行分类、分析、总结;

2.2.9 运行报表管理

各单位按照报表模板要求填写正确的数据后进行提交,系统收到报表数据后,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提示用户错误原因并要求用户修改,汇总后流转至相关人员处进行审批,最后进行报表数据正式入库,实现数据统计功能。

2.2.10 系统管理

实现角色管理、配置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实现基础的用户配置与权限分配,合理安排系统使用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建设与实现、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效等方面探索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第3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信集团;运维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048-03

1 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电信集团对于网络运维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不止局限于网络运行的正常稳定,还需要增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企业网络安全事故中,75%都是由于企业内部人员对网络进行了不当操作造成的,包括企业内部人员对网络的错误操作、越权访问、恶意破坏等等。电信集团作为网络运营商,需要保证IP承载网运行的安全稳定,防止企业内部人员由于错误操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电信集团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安全审计体系,当企业内部人员对网络发起访问时能够执行严格的审计命令。

各大通信集团企业的网络运维管理方式主要采用的是SSH管理方式、VNC管理方式和RDP管理方式等等,对网络核心设备进行相关维护。目前,如何能够将系统管理员在维护网络过程中将操作进行记录,为审计提供明确的依据,真正提高企业网络运维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目前网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无论是电信集团企业内部网络运维管理人员,还是与第三方合作的网络运维代管人员,对于网络的维护大多数采取的是通过个人账号登录到系统内部,通过认证之后对网络进行维护操作。经常一个系统账号由多个网络运维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系统账号和密码也不再具有唯一性,制定的账号密码策略也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如果需要对密码进行修改,必须通知到每个使用该账号密码的工作人员,当某个网络运维管理人员辞职或者调离部门,系统账号和密码就非常容易遭到泄露,增加了企业内部人员的错误操作和恶意破坏的可能性,同时也很难追查到责任人。

2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运维管理人员维护困难

由于电信集团网络系统中包含了大量的网络设备、主机终端和应用程序等等,分别支持着电信集团的不同业务,由企业不同部门人员使用。

2.2 账号共享存在安全问题

网络系统中的不同应用程序都有其独立唯一的账号密码体系,但是,企业为了方便对系统的操作使用,经常是由多名员工共同使用一套账号密码。

2.3 密码策略得不到有效执行

当企业员工分配了系统账号和密码之后,大多数员工为了方便使用都将账号密码设置成为安全级数较低的简单密码,甚至不对密码进行任何修改直接使用初始密码。同时,企业也没有采取有效地技术手段来支持密码策略的执行,密码策略的应用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2.4 系统账号流程管理薄弱

电信集团的业务系统非常庞大,用户的身份与企业业务系统的账号是相互交叉的,用户与业务系统之间属于短连接的方式,经常以用户的姓名作为登陆系统的账号,这种流程管理使得用户身份非常混乱,这种多重交叉、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影响。

2.5 访问控制策略过于简单

电信集团在日常运维管理过程中,没有设置一个明确的用户访问控制策略,当用户对网络系统中的某个设备发起访问时,运维管理系统不能立刻对其进行鉴别,也没有完善的技术手段来支持用户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

2.6 用户操作缺乏有效审计

如果要保证电信集团各个业务系统的独立运行和维护管理,对于每个业务系统的审计也要使其相互独立。要保证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单独审计、主机终端单独审计。当网络系统发生安全事故之后,要认真审计每个系统的日志记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虽然能够定位到具体事故发生日期,也很难找到具体是哪个账号实施的破坏行为。而且,由于不同操作系统的日志记录内容和详细程度并不相同,因此仍然存在较多的漏洞和问题。

3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集中管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3.1 统一管理和维护系统用户账号

在对电信集团实施用户账号统一管理之前,对于每个新建立的信息系统都要为其配置一套用户账号管理系统,分别由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维护。但是,用户账号管理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后期维护成本开销也相对较大,如果能够建立一套统一的系统账号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网络系统中的各种业务系统账号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对用户身份的管理、部门信息的管理、合作单位的管理等等,同时为网络系统中的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最为基础的用户信息。对用户的维护和管理由专门的入口进行操作,才能真正保证用户账户信息的更新同步和信息可靠。

3.2 对用户账号进行定期审查

网络系统超级管理人员的账号具有级别较高的权限,因此,需要对超级管理人员的系统账号进行定期审查,对于不再使用的账号立刻进行清理。由于网络系统中的主机终端、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的账号是由专门管理人员分散管理的,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清理。运维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审计系统能够实现用户账号的统一注册、定期管理。

3.3 用户账号共享使用问题

目前,电信集团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库服务器、主机设备和各种应用系统都存在用户账号共享使用的问题,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很难定位到账号的使用人员。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系统能够为每个用户建立唯一的账号,不再受制于账号共享的弊端。

4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电信集团网络系统运维安全的需求,本文设计了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系统设计原则要满足操作灵活、使用简单、认证可靠、审计严格的特点,同时建立一套统一的审计机制,使用户对网络系统中的相关设备的操作和控制能够更加规范,控制网络内部的风险以及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应用的风险发生,对任何用户进行的操作行为进行完全真实的记录。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是B/S架构模式,由数据层、管理层和外部接口层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数据呈现层:为电信集团网络系统提供统一简介、操作方便的Web界面,运维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Web页面登陆到系统中,就能够实现对目标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审计用户行为操作等。

数据管理层:数据管理层是将操作审计作为核心,实现用户账户管理、相关数据报表统计以及资产清查管理等功能,操作审计包括图形图片审计、字符信息审计和数据信息传输审计。

外部接口层:外部接口层负责支撑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部外部接口,包括SNMP接口、SYSLOG接口等等。

4.2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部署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旁路的方式置于整个网络系统中,其部署只需要一根独立的网络地址即可完成。为了能够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有效地控制审计,需要在电信集团各个业务服务器的网络设备和防火墙设备中设置访问控制列表,使全部运维操作只能通过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他的业务通道不需要进行任何改变,即使运维操作审计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也不会影响到网络系统中的业务正常稳定运行。

为了能够保证系统审计操作的有效性,所以增加了一台时间同步服务器,使所有运维操作审计行为能够与时间服务器完全同步,也将业务服务器与时间服务器之间进行同步,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系统日志管理、运维审计操作的时间相同,对网络安全事故的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4.2.1 统一认证和鉴别用户身份。在对网络系统的各种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时,经常会出现多名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共同使用一个账号登陆系统进行维护管理的情况,即使出现了网络安全事故也很难定位到具体责任人。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服务器账号与运维审计账号相互关联的方式,即在运维审计操作中为每个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单独创建一个唯一的登陆账号,系统运维管理人员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到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之后再登录到目标服务器中,以便能够将用户访问的身份进行准确记录。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单点登录功能,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只要登录到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中,就可以对已经授权的服务器系统发起正常访问,而不需要再进行第二次系统登陆和认证。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一个用户身份认证中心,使各个业务系统都能够利用用户身份认证中心来验证登陆用户的真实信息,这个方法的实现是基于单点登录技术实现的,但是只能够保存用户的信息,用户权限的认证需要各个业务系统进行判断。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用户登陆信息的保存是通过Session实现的。

4.2.2 用户访问权限控制策略。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操作审计能够对系统运维管理人员采用细粒度的形式进行权限控制,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可根据用户账户、操作命令等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控制:一是能够限制用户对服务器访问的范围;二是对用户的登陆时间进行限制;三是设置用户操作的黑白名单,防止用户违规操作;四是能够支持用户授权访问机制,对于某些特殊用户来说,如果需要对特定网络设备进行访问,每次都要经过系统运维管理人员的授权才能进行,避免访问过的用户还拥有临时系统账号的访问权限,在系统运维管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越权访问;五是用户登录系统之后需要保存用户的信息,根据用户角色信息来查询其拥有的网页地址访问权限,再调用函数得到该用户拥有的网页地址,进行匹配之后允许用户访问。

4.2.3 远程访问会话同步监控。对于用户对远程目标服务器发起访问的所有会话连接来说,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实时同步监控,用户的任何操作都会同步显示到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管理画面中,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中断用户的违规操作。

4.2.4 用户异常操作行为告警。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包含的网络安全事件规则数据库,能够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检测,如果发现用户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立刻以短消息、E-mail的形式向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发出告警信息,并且自动终止该用户的违规操作。网络安全事件规则数据库能够支持扩展功能,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网络安全事件规则数据库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扩充。

4.3 历史操作记录查询

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界面查询功能,可以对电信集团以往的网络安全事故进行查询,系统运维管理人员能够根据网络地址、用户名、发生时间等条件进行组合查询,快速找到需要的历史操作记录。历史操作记录查询结果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输出,方便系统运维管理人员的后续处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电信集团的网络系统在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的安全技术,提出了一套电信集团网络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审计部署方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运维管理平台,通过应用用户身份访问控制策略等手段与网络系统中的服务器设备、主机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实现电信集团网络系统的集中运维管理和审计管控,大大降低了由于企业内部人员操作不当或恶意破坏造成的网络安全事故,满足了电信集团的实际应用需求,提高了电信集团的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一.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基层央行一贯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科技部门设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岗,同时在各部门还配备了计算机安全员。一般采取的是技术防护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案。

 

在安全管理类系统建设方面,为防范外界入侵,搭建了入侵检测引擎和管理系统;为防止内部计算机非正常连接互联网,建立了非法外联系统;为查杀病毒、有效预防病毒的传播,建立了防病毒系统;为修补计算机漏洞,建立了补丁分发系统;为禁止工作人员在办公计算机上外接移动存储介质,安装了U盘管控系统;为应对微软停止对WindowsXP的技术支持,保证用户可以继续安全无忧地正常使用WindowsXP系统,建设了盾甲防护系统。同时,根据各个安全管理系统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具体要求系统巡检的时间、次数、内容,建立了高级报警事件的响应机制,明确了非正常连接互联网、外接U盘的处理办法。规定将安全类系统作为配发个人计算机必须安装的基础类软件,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防止用户卸载,通过不定期自查、抽查等方式对个人计算机安装安全类软件的情况进行检查。基层央行建立了一个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安全体系,信息安全工作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信息安全类系统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运维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不理想

 

安全类系统为非实时系统,即使出现一些软硬件问题也不会影响业务运转,导致部分系统管理员对于安全类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发生个人计算机安装安全类系统不成功、或者升级失畋等情况时,管理员常置之不理,或者在安全类系统影响业务系统时,直接采取卸载安全类系统的方式,没有深入研究其与业务系统相冲突的原因,更谈不上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目前基层央行的安全类系统仍需要登录管理界面才能査看报警情况。因为高级报警事件的出现比较随机,这使部分系统管理员产生了浇幸心理,未按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往往是想起来了,才登录系统查看,致使一些髙级报警事件发生几天甚至一两周后才被发现,造成事件影响范围扩大。

 

(二)半数安全类系统服务时间已超过5年,服务器故障率升高

 

安全类系统半数以上是2009年左右上线或升级换版的。根据统计,目前在用的6个安全类系统,除1个新上线的部署在虚拟机上,其余均部署在x86服务器上。随着应用系统的升级和客户端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应用系统升级后,系统资源的使用率升高,主要表现是内存紧张,个別系统内存的使用率已达到了95%以上;二是硬件故障频发,而且由于安全类系统普遍采用数据本机备份方案,若不能及时将数据从服务器备份出来,将无法恢复系统。

 

(三)安全类系统功能单一,运维成本较高

 

基层央行部署了6个安全类系统来实现入侵检测、防病毒、补丁分发、WindowsXP防护、非法联盘管控等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应用系统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功能相对单一。这样就造成了3方面的后果:一是终端计算机需要安装多个客户端软件来确保信息安全,系统资源消耗较大;二是管理员需要维护多个应用系统,难免有顾此失彼的情况,运维成本也相应提高;三是每个应用系统都有自身的特点,最直观的表现是对终端计算机信息统计的不一致,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四)个人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倒逼安全类应用系统升级

 

近些年来,一些计算机软件公司为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广新版软件系统,采取了终止技术支持服务等措施,迫使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版本不断升级。目前,基层央行新配发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已从32位升至64位,个别安全类系统出现了无法支持新版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情况,形成了倒逼安全类应用系统升级的态势,致使基层央行科技人员的运维工作非常被动。

 

三、对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类系统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统筹兼顾,建立信息安全一体化系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类系统

 

的功能也逐渐强大。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多种功能,如杀毒、U盘管控、补丁分发等相结合的成熟的安全产品。因此,可以在全面分析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将现有各系统的功能进行整合,建立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该一体化管理系统不仅要能实现防病毒、补丁分发、非法外联、U盘管控等安全技术需求,还要能管理终端设备的软硬件信息,做到资产管理与安全技术管理的一体化。

 

(二)加强管理,提高安全类系统运维效率首先,根据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制定基层央行

 

安全类系统巡检制度。与业务系统不同,安全类系统的巡检不仅包括对系统软硬件的检查,还包含对报警事件响应机制的建立。基层央行应根据报警事件的级别、影响程度和范围,制定行之有效的响应方案,充Practice丨运维管理分发挥安全类系统在预警方面的作用。其次,基层央行还需根据安全类系统升级频率、客户端信息变化情况,制定数据备份方案。特别是针对一些重要的文件,如系统授权文件、数据库文件等,明确备份的位置、频率等,避免出现硬盘故障时,系统无法恢复的情况。

第5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字】 电力通信设备 电源管理 运行维护

一、引言

作为电力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供能设备,电源在整个通信电网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保障着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然而,目前由于存在各种管理上的疏忽,通信电源容易出现故障,进而影响其他基础设备,导致整个通信网络不稳定。因此,必须对实际应用中的电力通信网络的电源加强管理与维护,以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性。

二、电力通信设备的电源特征

2.1电力通信设备对电源的要求

电力通信需要保持持续畅通和容量的持续增加,因此,需要电力通信设备电源具有可靠、稳定、小型和高频率的特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通信电源才能够满足电力通信设备所需要的稳定供电、便于移动携带、容量增加的要求。

2.2电力通信设备电源的配置

电力通讯站主要有四种:①光纤通信站;②各级调度通讯中心;③微波通信站;④电力载波通讯站。光纤通信站没有中继站时采用DC48V直流供电,但一般情况下使用220VAC交流电源供电;微波电路设备一般采用DC48V直流供电;调度通讯中心的电源也大部分为DC48V直流供电;电力载波通讯站现在运用较少,本文不做论述。

三、电力通信设备的电源管理存在问题

3.1电力通信设备的设计与配备方面的不足

目前来看,电力通信设备设计阶段就问题频出,很多设计只考虑到通信电源的可靠性,并没有对突况进行过多的考虑,因此,大多数通信电源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较为欠缺,甚至对通信设备故障完全没有预警和紧急处理能力。这就导致出现电源故障不得不开展抢修工作,造成长时间断电对通信损失较大。此外,工程建设中规范力度不够,导致电力通讯设备构件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2缺少规范的电力通信设备管理规范

目前,大多数电力通信部门缺乏对设备的管理章程和规范,同时缺乏专门的负责机制,这就导致了只是在通信设备电源出现故障时针对出现故障的部分进行修理,并没有进行通讯设备电源的日常维护和重点看护,致使电力通信设备的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对电源进行检修和日常维护。由于缺乏日常性、系统性的通信电源运行维护办法,因此对于电源的检修只能哪里出故障修哪里,难以保证防患于未然,无论在发生电源故障前排除电源可能出现的隐患。

四、电力通信设备的电源管理改进措施

4.1思想上重视电力通信设备的电源管理与维护

电力设备的电源管理与维护必须从源头做起,从思想上强调通信电源运行维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必须让相关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电源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中对通信电源做好维护与重点看护工作,注意电源风险的防范与预警工作,以期能够及时发现电源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做好检修工作,实现未雨绸缪的电源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而全方位保障通信电源的良好运转,保护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4.2引进先进技术进行通信电源管理与运行维护

先进的技术能够使通信电源的管理与运行维护工作简化,同时提升电源检测的效率和故障检修的效率,是通信电源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检修工具高效率地巡回检查和分层检修通信电源,快速提升设备连接的效率,保障巡回检查的快速进行和落实,以及分层检修的快速测评,尽量将电源故障对电力通信网络正常运转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确保在电源发生故障后电力通信网络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4.3设置并严格执行通信电源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设置通信电源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能够规范通信电源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满足通信电源的日常维护需要。结合市场的实际和自身的具体特点构建适合电力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电源维护和管理系统,及时掌握电源系统的实时运行才能推动电源系统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及时发现通信电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检修。此外,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列入通信电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各个相关部门需要对电力通信电源的管理和维护现状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置并严格执行电源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电源日常管理与运行维护,保障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作。

参 考 文 献

[1]张劭嘉.关于电力通信设备电源管理及运行维护探讨[J].通信世界,2016,07:182-183.

第6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1)通信网络开放,管理难度增大。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突破记录,通信网络开放也带来了很多隐患,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使通信网络越来越开放,参与人员越来越多,通信网络系统可靠性面临更大的风险,终端复杂化也使通信网络更容易受到威胁攻击。因此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也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需要从计算机空间拓展到物理空间,为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恶意代码传播渠道增多。智能化的手机越来越普及,各种二维码等代码通过手机疯狂传播严重的侵犯了客户信息。关于扫面二维码导致账户丢失以及卡上的钱不翼而飞的案例比比皆是,各通信网络用户应该提高警惕,维护自身的财产安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

(3)现代通信网络的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现代网络通信的工作人员大多为技术人员,因此技术掌握的不到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而且,部分操作人员不遵守道德规范,运用自身掌握的权利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随着客户信息不断增多,客户信息流转工作也在增加,这就为个别的SP伪造客户信息、篡改、非法获取客户信息提供了便利。

二、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策略

(1)研发防御保护技术。在通信网络高度开放的情况下,由于人为的、自然的原因很容易出现故障,提高通信网络的生存性能,可以在通信网络有失效的问题后,动态挖掘可用资源,恢复失效部分。还可以通过建立防火墙来维护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止通信信息的泄露,通过标准的网络维护策略,对通信实施强制性访问控制,借此保护通信信息安全。手机等智能机用户需要将账户密码设置的更加高级,全天开启防火墙,禁用或者删掉无用的账号,及时的对可疑的程序进行查杀,拦截外来威胁。

(2)员工正式上岗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对于现代通信网络领域工作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准入制度,特别是技术性的操作员。首先要考验其道德水准,看其是否会为个人利益而出卖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对于道德程度不高的人,一律不予录用。其次,要检验其技术水平,尽可能的引进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政府有着监督管理职能,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根据通信网络的最新发展情况,建立国内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目标,探讨制定出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方面的相关政策,并制定出一定的规则标准,监督企业严格施行。

三、结语

第7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的概述

(一)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管理的概述

就电力企业而言,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是紧密相连的。对信息的合理管理,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力源泉。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要求,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加工,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信息由无序变为有序,挖掘浅层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加工为不同的产品,提供给顾客使用。可见,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以信息的集中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在电力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信息是控制企业生产运作的的重要因素,计划的修正是依靠信息的反馈,管理的实施也受到信息的制约。如果不能很好地对信息进行全面的把握和控制,企业管理就陷入困境。因此,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是电力企业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重中之重,要想企业获得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对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实行标准化管理。

所谓的标准化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最好环境,对现实存在或者是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规则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即建立并实施企业的标准体系以及贯彻实施这些标准,这些规则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在电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在采用行业的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标准的同时,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更加严格的标准,如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和信息的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二)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的原则

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因此,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应该坚持以下几种原则。

首先要做到坚持易用性的原则。企业对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目的是要在熟练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运行效率和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与各个工作岗位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每个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对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标准化管理坚持易用性原则。作为衡量软件质量体系的重要目标,实用性显得至关重要。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和对业务的针对性,是关系系统成败的关键。系统的设计应该能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这就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适应不同的要求和环境,这就对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信息系统的管理要以先进的技术发展和体系结构为依托,促使系统的高效运行,使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具有发展性和先进性的特征。信息系统管理涉及企业的数据安全,必须严守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原则,要增强数据的数据备份和保密程度,还要加强系统的恢复能力和对病毒的免疫力。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时候,要做到保密性和安全性的结合。

二、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电力企业正在着力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便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对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对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的管理。然而,在目前的电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的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

(一)首先,对于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以及整体的规划还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电力企业面临着重要的改组问题,企业性质和生产经营的规模业随之变化。由于缺乏比较稳定的基础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步履维艰,电力企业还未能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缺乏与其他企业的数据共享,各自为政,导致电力企业无法有效沟通,处于信息孤立的阶段,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果,不能达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关于企业管理的目标。

(二)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不高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还面临着系统的整合和集成的方面的难题。内部建立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考虑,导致信息的统一无法实现,另外系统的集成能力不高,减弱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分散了信息,使得信息和数据得不到统一,不利于企业对信息的整体开发和利用。这样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及缺乏来自外部的信息系统的扶持和引导。

(三)信息系统的质量不高

需要大量投资,运行周期长和风险性高、科技含量高是电力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特点,而且涉及的领域范围很广,加上电力企业主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控制能力,以及人员方面的不足,导致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管理的有效性、保密性和科学性,使质量难以保证。加上资金投入的缺乏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致使完整的运行体系未能完成,技术得不到更新,阻碍了管理的步伐。

(四)缺乏培养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意识

电力企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的调度和生产方面,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步伐相对落后。即使在国家大型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的企业放弃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见存在着重视企业得到安全生产,忽视企业的管理问题严重,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信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导致忽视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的关注,缺乏与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的和谐配合,使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五)工作效率低

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电量和规模,这样对电费缴纳、规范安装电力设施、电力保修和用电安全知识以及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和信息的查询增多,这就需要信息系统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我国的电力企业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工作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电力公司对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要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采取相应对策,提高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标准化建设程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实现国家电网对电力企业的目标要求。

三、推进电力企业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理在信息系统的维护和运行的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生产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技术含量也相应提高。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能够保证各项其他体系的正常有序运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设计到电力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对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确保其他体系的有机结合和协调,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进行。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保证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达到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加强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最终达到国家电网的相关要求。当然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再进行不断的改进,保持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断地更新和调整,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提高信息系统的集成性

对信息系统集成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所谓的集成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或者资金的投入,在相应的科技的帮助下,经过集成设计和安装调试的一系列工作,最终实现满足客户要求和具有良好性能的目的。这个集成过程主要包括在硬件、软件、数据与信息、技术与管理和人力组织机构之间的集成。信息系统的集成必须以服务为核心,实现电力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对各个要求的分析,设计一体化的服务,更加便捷,更加方便。

(三)通过培训提高标准化水平

鉴于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质量不高和信息化意识淡薄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利用率。因此,需要进行对应的培训,更新传统的标准化工作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标准化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员工接受不同层次的培训,做到真正的有收获,进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领导的注重和队伍建设是有力的保证

电力企业所有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有领导者的支持与强有力的领导,这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作为领导者,要真正的发挥作用,行使自己的职权,提高认识,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给企业指明正确的方向,才能使电力企业获得正确的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各种基础条件,也就是企业的组织机构以及人员的网络利用能力,建立网络体系,加强人员的队伍建设,只有通过以上几点的努力,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才能有效地促进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

结语

总体来说,组织、规划和系统平台的统一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能够将数据有效的整合,正确的分析数据,从整体上促进电力企业的自身发展。就目前情况分析,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标准化管理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晓威.档案信息化[J].城建档案,2003(05).

第8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快捷、舒适,高速公路机电设

备养护工作变得日益重要,在高速公路日常营运管理中,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养护

工作越来越举足轻重。因此必须对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全

生命周期管理,防患于未然,保证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笔者探讨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管理系统

【分类号】:TD327.3

引言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正在以迅猛的态势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位居世界前列,为了保证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安全、快捷,离不开机电系统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离不开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工作,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机电系统设备的作用,就自然而然成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对高速公路所有机电系统设备进行实时、动态化的管理,不仅能规范管理流程,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机电系统及设备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及运行管理的程序化,而且大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而且为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的设备管理信息,从而更好的对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工作,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修业务流程

系统主要分两个部分:养护流程和故障维修流程。

养护流程(如图1):

由维护部门设定养护计划,计划内的可以根据设备情况设定养护周期,当一个养护周期到达时,分配养护任务到具体养护小组,如果发现故障进入养护故障流程,如果没有发现故障,进行风险分析,记录养护结果。

维修流程(如图2):发现故障后,填报故障单,由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修,维护后填写修复单,如果设备经修复后正常,经收费站人员确认后,继续投入使用。如果设备无法修复正常,进行设备报废,更换新设备。

图1

图2

二、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设备故障维修管理子系统是机电设备运维系统的核心模块。设备维修管理子系统共包括设备维修内容和设备维修费用定额管理模块,设备维修上报模块,设备维修统计报表模块。

1、设备维修定内容与定额费用管理模块

设备维修费用定额是为完成设备维修工作所规定的费用标准,也是考核维修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设备维修内容和设备维修费用定额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添加和查询维修内容,设置每种设备的维修费用定额。本模块所设置的设备维修费用定额单指设备修理费用定额不含设备维护费用定额。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可以添加设备维修内容,添加设备维修内容时首先选择需要维修的设备所属的系统类别并填写维修内容,最后确定此类维修的维修费用定额保存即可。设备管理人员也可以在维修内容和维修定额主界面对已经保存的设备维修定额设置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通过对设备维修费用定额的核算和统计为设备管理成本核算和设备维修费用的申报和审批提供了决策依据。

2、设备故障维护

(1)故障报修

故障报修主要功能包含设备故障情况的登记、修改、删除、打印、查询、导出。同时可以分派维修班组,浏览设备故障的处理情况。故障报修时可发送短信息通知维修人员。可以对维修人员的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进行管理。

如上图,可分别查看待上报、己上报、已退回、已派发、全部故障单记录。选择相应查询项、输入关键字,点击【查询】可查询所有符合记录数据。点击【导出Excel】可导出当前查询结果。

【增加】:点击此按钮,输入故障信息后,可进行保存、发送短信、打印等操作。保存后点击故障描述或查看按钮,可进行修改、上报等操作。

【删除】:选择一条或多条记录,点击此按钮,可删除所选未上报的记录。

(2)故障维修

故障维修主要功能包含设备故障处理信息的登记、修改、打印、查询、归档、导出,若是整机替换,则需要登记故障设备的条形码及替换上去的设备的条形码,若是部件替换,则需要登记故障设备的条形码及替换上去的备件的条形码。

收费站人员发现重大故障时,则转派给上级管理部门处理。收费站可处理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故障。 故障维修可以发送短信,将故障维修情况发送给相关人员。

(3)故障复查

故障修复确认主要功能包含监控人员或主管对己修复故障的确认情况登记、修改、打印、查询。若复查未通过,则直接退回给相关维护班组继续处理,直到复查通过。

如上图,可分别查看待复查、已复查、复查不合格、全部故障单列表。选择查询项,输入关键字,点击【查询】,可查询所有符合条件记录。点击【导出Excel】可导出当前查询结果。点击故障描述或【查看】,可根据权限填写现场复查或事后复查信息,并进行保存、完成、打印等操作。

结语

以上本文笔者阐述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修业务流程,提出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策略,并分析了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波.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0(01): 47.

第9篇:通信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用管理系统 质量 诚信

一﹑企业信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质量诚信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假冒伪劣、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缺斤短两、降低标准等质量失信甚至违法行为。企业失信可能在多个领域发生,不仅有在制造和市场环节的制假售假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现象,也有采购、销售及财务环节的赖账逃债、报表弄虚作假等等。企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危害。

二、企业信用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企业质量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兑现质量承诺的能力和程度。守信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的制裁,失信成本过低,是目前信用环境恶性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市场行为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市场行为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大大提高市场行为主体的失信成本。只有让那些失信者因其失信行为付出难以承受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市场行为主体才会自动的约束其行为,达到有效的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目的。

三、运用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引导企业质量诚信行为

企业诚信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含义:法律层面,即遵守法律规范是企业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层面,即企业要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商业伦理以及相关的行业规则等;经济层面,即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防范,遵守市场规则,将诚信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收益;实践(行为)层面,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将诚信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提升过程。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旨在加大质量诚信宣传力度,倡导“讲诚信、重质量”的质量观念,营造“诚实经营、以质取胜”的社会环境,帮助企业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企业质量信用状况”的认识,督促企业提高质量信用水平,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引导企业诚信自律。

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分别代表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四级信用程度。国家质检总局将整合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诚信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统一的企业质量档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诚信管理信息化系统,从而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促进企业增强质量诚信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将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以建立质量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企业信用为重点,以质量信用信息化为手段,抓住企业质量信用信息记录、企业质量信用产品使用和质量失信行为惩戒等3个关键环节,从以下四个制度入手:

一是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资料的记录、警示、披露、查询体系,并根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快速方便的要求,通过企业信用网站,电子档案、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体,向社会各界公示所有企业的信用状况(商业秘密除外),失信者是最怕在大众面前曝光的。

二是建立企业信用评比制度。要建立客观公正并具有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制定企业信用评价的规范文件,其内容包括信用评价的原则、项目、标准、等级、时效。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评比结果,同时为诚信企业出“红榜”,为信用严重缺失的企业持“黑名单”。

三是建立企业信用奖惩制度。检验检疫机构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企业,在各个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和享受有关优惠待遇。对于信用严重缺失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统一公开,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惩处质量失信行为,对这种不诚信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四是推行年检备案制度。在每个年度年检开始前,由企业主动申报,检验检疫机构则按照企业最近一年度内有无不合格产品及违法行为的记录,对其进行审核,且在信用系统中予以记录。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使部分企业年检效率大为提升,更可通过其示范导向作用,促动企业的信用建设工作更上台阶。

四、小结

质量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既是宏观问题,又是微观问题。通过科学划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客观地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并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惩罚失信企业,奖励诚信企业,使良好的质量信誉成为每一个企业都珍视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从而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信用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