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

第1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凡是需要电源,或者需要运动并对运动进行控制的场合,都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可以说,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不使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工科领域。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都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电力电子作为一项新兴的交叉学科要怎样与各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融合是一个仍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目前,对于该课程,学生大都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述来进行学习,因而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掌握水平。要是教学质量或者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以及就业后的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尽力改进。

一、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高校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基本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教育的要求。这其中既有教材编排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电力电子技术教材数量众多,堪称经典的也为数不少,但是很少有根据不同专业编排的有针对性的教材,通常的教材都是大而全,这给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取舍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另一方面,由于任课教师本身对于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专业的应用掌握不够全面,很难根据专业要求以及企业需求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大多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从头讲到尾,学生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从而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2.教学课时紧,教学内容多

大部分高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安排的学时不高于48个(含实验),且有逐渐压缩之势。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自动化专业卓越班课时设置为48个(含实验12个),汽车工业专业产业班课时设置36个(含实验6个)。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总共10章,其中电力电子器件、四大类变换电路以及PWM控制技术都是非讲不可的重点内容。在不充裕课时内怎样兼顾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质量,这是大多数任课教师都在努力摸索的问题。

3.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枯燥而又繁杂,让很多学生对其心有余悸从而兴趣乏乏,甚至有的学生因此对该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在高校的教学中,尤其是工科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大多数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这也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通病。

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几点改进方案

1.注重各课程间的交叉学习

当今各个行业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多门学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也是一样的,电力电子技术包含的范围较广,它和很多其他的学科是紧密关联的,在电力电子的教学过程中,把其他的课程和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结合起来一起学习,这样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将信息电力技术中的器件和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器件进行对比学习,可以将电力电子中涉及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和自动控制原理中学习的控制思路和方法进行对比学习,还可以将传统电力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进行对比学习,等等。

2.制订符合需求的教学方案

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还要参考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修正教学方案。不一定书本上所有的内容都要讲,很多内容更不需要深讲,要偏重于学生以后的工程应用。例如:笔者所在高校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及汽车工程专业都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自动化专业更强调弱电对强电的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更偏向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而汽车工程专业主要是为新能源动力汽车的研发打下基础。而这些专业中还单独分出更加偏重实践应用的产业班、卓越班,这些班级就会在普通班级的教学方案上适当压缩理论学时,而增加实践学时。只有摸清需求的教学方案,才能培养出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人才。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枯燥而又繁杂,这让很多学生对其心有余悸而兴趣缺乏。事实上,电力电子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并不完全适合依照先讲解概念,再剖析原理,然后结合实际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而更适合采用先引入实际案例,再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剖析,最后总结基本概念的逆向教学模式。这样,便能够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实用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逆向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法不同,它不是由因到果的推导,而是由果到因的回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的更多的是引导作用,学生能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逆向教学法在教给学生新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就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刘力伟,黄文霞.“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第2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PWM;SPWM;PSIM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mature, As the importance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simulation applications. PWM and SPWM technology and PSIM software will certainly be with the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recogniz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of the most basic concepts, with PSIM software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m, Let us in the future life and work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and cognition, also make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Key words】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PWM; SPWM; PSIM

0 引言

PWM与SPWM技术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技术,在逆变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近年来在整流电路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显示了突出的优越性。而PSIM是电力电子领域仿真软件,有着许多强大、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说想要深入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就必须要对PWM与SPWM技术做一个了解,并要学会熟练的使用PSIM软件。

1 理论介绍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即通过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的获得所需要的波形。再通俗一点就是将所需要的波形先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它们用相同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代替,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对应波的中点重合,且使矩形脉冲和对应的部分冲量相等,得到的脉冲序列就是PWM波。PWM又分为等幅和不等幅两种或者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PWM控制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力电子技术行业,具体讲,包括风力发电、电机调速、直流供电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目前使用较广泛的PWM。就是在PWM的基础上改变了调制脉冲方式,脉冲宽度时间占空比按正弦规率排列,这样输出波形经过适当的滤波可以做到正弦波输出。

SPWM广泛地用于直流交流逆变器等,比如高级一些的UPS就是一个例子。三相SPWM是使用SPWM模拟市电的三相输出,在变频器领域被广泛的采用。

提到PWM与SPWM技术,就不得不提到面积等效原理,即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它是PWM控制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PSIM(Power Simulation)是趋向于电力电子领域以及电机控制领域的仿真应用包软件。它将半导体功率器件等效为理想开关,能够进行快速的仿真,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掌握。是专门针对电力电子及电机拖动开发的专用仿真软件,在欧美和日本广为使用。具有仿真高速、用户界面友好、波形解析等功能,为电力电子电路的解析、控制系统设计、电机驱动研究等有效提供强有力的仿真环境。

综上,使用PSIM 来模拟PWM和SPWM的产生,不仅能熟悉PSIM的基本应用,而且还能加深对PWM和SPWM的认识。

图1 PWM波的产生与滤波

2 软件仿真

2.1 PWM波的产生和滤波

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2 PWM波形图

首先将时钟设置为8ms, VDC1产生+5V的直流调制信号,VTRI1产生一个频率为10k占空比为0.5的三角波。通过比较器之后即在V1处得到PWM波形。如图2所示(为便于观察,以放大)。

图3 近似直流波形

图4 放大后的直流波形

然后通过设置RC的阻值设计二阶低通滤波器。由于三角波频率为10k,故由截止频率f=1/2ΠRC,设置电阻为3K,电容为0.1u,设置一阶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将近500Hz。将两个一阶的无源低通滤波器直接串联就是二阶的低通滤波器,从而得到40db的衰减。通过滤波,在V2处得到近似直流电压信号的波形。如图3所示。

最后将V2处波形再通过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构成有源滤波电路,并设置放大倍数为(1+R4/R3)(此处设为2)。最终(下转第144页)(上接第97页)得到的波形如图4所示。

2.2 SPWM波的产生和滤波

SPWM波的仿真跟上面类似,仿真电路如图5所示。为便于观察正弦波型,我们将时间设置为0.4s,在V3产生50Hz的正弦交流调制信号,VTRI1产生一个频率为2K占空比为1/2的三角波。通过运放之后在V1处得到SPWM波形,如图6所示。

设置电阻R1为5K,电容为1u,使其一阶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将近50Hz,串联后可得到二阶的低通滤波器。这样在V2处得到近似正弦交流波波形。同样将V2通过一个放大倍数为2的有源滤波器,可得到放大后的波形V3。V2、V3的波形分别如图7所示。

图5 SPWM波的产生与滤波

图6 SPWM波形图

图7 V2、V3处的波形图

3 结束语

由于PWM,特别是SPWM在电力电子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两种技术肯定会随着电子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应用。对于现代的科技人才,无论你是否涉及电子领域,认识并了解PWM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而作为电力电子方面的应用软件PSIM的使用也会也来越普及。本文本文仅仅涉及到了其中最基础的一部分,供大家了解,具体的相关知识还请翻阅特定的书籍。

第3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教学目标 以往的教材都注重对电机的理论分析。而本课程教学则会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着重从应用角度出发,分析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和微特电机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电磁关系和运行特性,重点掌握各种电机的外特性,为掌握本专业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电机应用技术》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交直流调速技术》和毕业设计等课程环节建立必要的基础,是自动化专业承上启下的重要专业课程。

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定位 该课程定位于让学生树立以交直流电机为控制对象的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结合已学过的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搭建以电机为控制对象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完成对电机性能的调试和控制。

与核心课程群中其他课程在知识体系与能力培养上的整体设计 《电机应用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其他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控制》《单片机》《PLC》是控制手段,《电力电子技术》《数电》《模电》提供电机的驱动电路,《电机应用技术》构成系统的控制对象,《运动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系统的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自动控制理论》《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偏重原理性地介绍和理论的分析,主要定位培养学生的系统概念和理论分析能力。

基础知识要求 要求掌握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变压器基本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组别判断、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同步电机、微特电机以及电动机的容量选择等。知识点: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用途、运行特性以及他励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变压器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特性、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判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用途、工作特性、参数的测定、运行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问题;了解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测速发电机、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能力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了解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的运行特性分析,同时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搭建以电机为控制对象的闭环系统,树立闭环反馈系统的整体概念,完成对电机的性能分析和控制。技能点:能够搭建以电机为控制对象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对电机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借助单片机等控制手段完成对电机的智能控制,能够独立完成闭环系统硬件搭建和调试,掌握PID等经典控制算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要求 利用课外时间以三四人的小组为单位,搭建直流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要求完成硬件系统搭建、软件程序编写与调试以及报告的撰写。通过本次设计,增加学生对电机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作业要求 随堂课后作业、课外引导性项目实践设计、网上在线测试。随堂与课堂讲授知识点匹配的作业要求跟随进度完成;课外引导性项目实践设计分6周完成,完成硬件系统搭建、软件程序编写与调试以及报告的撰写,实施分组进行。

考核要求 在理论考试中,加强基础、强调应用、注重引导、形式多样。充分利用试题的设计与收集,合理设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淡化理论的推导和复杂的数学计算,着重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电机及拖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教学互动,让学生参与到理论教学中来。开学初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人数限定在2人或3人,指定组长,上一节课会将下节重要内容布置下去,每节课都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评价比例为: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60%,其中平时作业加到课率15%、课堂情况10%、平时测试15%、综合性设计(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0%。

第4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matlab仿真模型;simulink转差频率;矢量

1.引言

频调速的方法是异步电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已经逐步取代直流电机调速,并经历了采用电压频率协调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以及直接转矩控制的发展过程。其中,转差频率控制技术的采用,使变频调速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同时它又比矢量控制方法简便,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调速系统中。

2.转差率控制的基本概念

由电力拖动的基本方程式:

(1-1)

根据基本运动方程式,控制电磁转矩Te就能控制dt。因此,归根结底,控制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就是控制转矩的能力。

图1异步电动机稳态等效电路和感应电动势

电磁转矩关系式:

(1-2)

由图1.1异步电动机稳态等效电路图可知:

(1-3)

将(1-3)代入(1-2)中得:

(1-4)

将电机气隙电动势

代入式(1-4)得

(1-5)

令并定义为转差频率,其中:

为电机的结构常数,则式(1-5)可化为:

(1-6)

当电机稳定运行时,S值很小,可以认为,则转矩可近似表示为:

(1-7)

上式表明,在S很小的稳定运行范围内,如果能够保持气隙磁通不变,则有,从而控制了转差频率就相当于控制了转矩。

3.转差率控制规律

上面只是近似地找到了转矩与转差角频率的正比关系,可以用它表明转差角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但是这一正比关系必须有两个条件才能成立:首先转差角频率必须较小,即控制系统必须对限幅,使其满足(5)式中,。这是转差角频率控制的基本规律之一。对限幅的功能由转速调节器实现。第2个条件是气隙磁通必须保持恒定。异步电动机可以控制的量是定子电流I1,而I1中包含励磁电流分量I0和负载电流分量I'2,只有保持励磁电流分量I0恒定,才能使气隙磁通恒定。而I0和I'2均难以直接测量,若能找到I0,I1和间的函数关系,当负载改变引起变化时,只要调节I1,使I0维持不变,问题便可以解决了。

通过电流调节器控制定子电流,以保持Φm恒定。另一路按ωs+ω=ω1产生对应于定子频率ω1的控制电压Uω1,决定逆变器的输出频率。

4.仿真模型的搭建及参数设置

电机额定有功Pn=2238wW,额定电压Un=220v,额定频率fn=50Hz,定子电阻Rs=0.435Ω,定子漏感L1s=0.002H,转子电阻R'r=0.816Ω,转子漏感L'1r=0.02H,电机定转子互感Lm=0.069H,电机转动惯量J=0.089Kg.m2,摩擦系数F=0.05N.m.s,电机极对数p=2。

图2是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的调速系统仿真模型,下面介绍各部分的建模及参数设置过程。

仿真给定的定子转速为1400r/min时的空载启动的过程,其中电机的参数与第二章的相同。该系统是一比较复杂的系统,收敛是仿真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比各种计算方法,在启动0.35s时加载T=65N.M。

在仿真结果中,反映了在起动和加载过程中,异步电动机的转速,电流,和转矩的变化过程。在起动中逆变器输出电压(线电压)逐步提高,转速不断上升,电流基本保持不变,异步电动机以给定的最大电流启动,在0.18秒时,转速稍有超调后就稳定在1400r/min,电流也下降为空载电流,逆变器输出电压也减小了。电动机在加载后,电流和电压迅速上升,电动机转矩也随之增加,转速在略经调整后恢复不变。也反映了电动机在启动过程中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的变化状况。还反映了各个控制模块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状况,经过2r/3s变换后的三相调制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在调节过程中是逐步增加的随频率的增加转速逐步提高,信号幅值的提高,保证了电动机电流在启动过程中保持不变。此外,电动机在零状态启动时,电动机磁场有一个建立过程,在建立的过程中,磁场的变化是不规则的,这可引起转矩的大幅度变化。由仿真波形图可见,通过矢量控制使电动机保持了恒转矩启动,并且改变ASR的输出限幅it*,最大转矩可以调节,为了减少仿真需要的时间,仿真中可以减小电动机的转动惯量,但是,过小的转动惯量,容易使系统发生振荡。

5.结论

交流变频调速的方法是异步电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已经逐步取代直流电机调速,并经历了采用电压频率协调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以及直接转矩控制的发展过程。其中,转差频率控制技术的采用,使变频调速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同时它又比矢量控制方法简便,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调速系统中。

参考文献

[1]杨馥华.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仿真设计平台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

[2]曹玉泉.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

[3]卢建银.三项异步电动机轻载降压节能理论分析及其matlab仿真实现[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1,7.

[4]张振涛.电动机挖掘机智能控制系统[J].东北大学学报,2010,6.

[5]张殿龙.不可见轴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差率转速的微机测试[J].煤炭技术,2001,5.

[6]吴万禄.基于matlab鼠笼异步电动机特性的研究与仿真[J].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oadcast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Volume4).

第5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影响

中图分类号: TM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分布式电源基本概念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分布式电源给出基本概念 ,及时最大容量在 50MW~100MW、常常连接在配电网络而且不接受统一控制与调度的发电机组。根据这个定义可知 ,连接在配电网络上的大规模发电机组没包含在该列。仅仅包含了容量较小、能够随意并网在电力系统的任意位置的发电机。但是从各种文献可以看出来还有其他各种定义 ,但是无论是那种定义分布式电源必须要具备两个标准 :那就是并网电压等级与容量。

二、分布式发电的主要类型

1、光伏电池发电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实质上是通过半导体材料产生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包括无污染、不耗材、安全稳定、规模灵活、维护方便等。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电池采用的都是半导体器件,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电能,但是,实际应用中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较低,发电效率仅能达到6~19%。2、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实质上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发电的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的输出功率是根据风能决定的,它是目前电力新能源开发中规模较大、技术较成熟的发电方式,具有一定的商业发展价值,发电效率能达到25%左右。

3、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与传统火力发电技术是截然不同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燃料是不需要经过燃烧,而是燃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相应的氧化剂结合产生化学反应进行发电,其实质是利用化学能进行发电。燃料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会造成热能损失,但相关实验证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在室温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能够达到40~85%左右。

三、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

1、对配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

在传统配电网中,有功和无功负荷随时间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电压波动。沿线路末端方向,电压波动越大。若负荷都集中在配电系统的末端附近,电压的波动将更严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主要以下面两种方式对系统电压造成影响:(1)分布式电源与当地的负荷协调运行,即分布式电源的输出量随负荷的变化相应地变化(增加或减小),此时分布式电源将抑制系统电压的波动。(2)分布式电源不能与当地的负荷协调运行。分布式发电功率随机变化、分布式发电机的启停均会影响与当地负荷的协调运行,引起电压波动、电压闪变以等电能质量问题。

2、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辐射式的网络将变成一个遍布电源和用户互联网络,潮流也不再单向地从变电站母线流向各负荷。配电网的根本性变化使得网络各种保护定值与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故障发生时为确保保护装置正确动作,应切断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从而引发以下问题:(1)过电流故障的切除与分布式发电的切断在时限上的配合; (2)自动重合闸开断时间间隔内,确保分布式发电快速切断; (3)在架空线和地下电缆的混合线路中切断分布式发电,变压器空载运行,电缆对地电容与变压器的线圈发生铁磁谐振,产生不规则的高电压、大电流,严重威胁线路的电力设备。

3、对铁磁谐振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相互连接是通过变压器、开关和电缆线路实现的。如果配电网突然出现故障导致系统侧开关断开,也会造成分布式电源侧开关的断开,如果分布器电源变压器没有接任何负荷,就会产生过电压的出现,过电压的出现是由于变压器的电抗与电缆电容发生铁磁谐振产生的,甚至产生超大电磁力使得变压器损坏。

4、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分布式电源容易对配电网的可靠运行造成影响。当电力系统停电的时候,一部分分布式电源将停止,或者对分布式电源进行供给的辅助电源将停止工作,同时分布式电源也会停止运行,这些问题都会对系统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

5、对短路电流的影响

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当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时候都配置了相应的逆功率继电器,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不会主动向电网注入功率。但是,当配电网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电路短路的瞬间会有一部分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流注入到配电网当中,从而使得配电网短路电流水平增加,最终造成短路电流超标。

6、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

分布式发电给配电网规划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分布式发电的出现会使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规划和运行与过去相比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大量的用户安装分布式发电为其提供电能,使得配电网规划人员更加难于准确预测负荷的增长情况,从而影响规划。 (2)规划问题的动态属性同其维数密切相联,若在出现许多发电机节点,使得在所有可能的网络结构中寻找到最优的网络布置方案更困难。 (3)对于想在配电网安装分布式发电的用户或独立发电公司,他们与想维持系统现有的安全和质量水平不变的配电网公司之间的冲突。为了维护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使分布式发电能够接受调度,要实现该目标,通过电力电子设备对其进行需要的控制和调节,将分布式发电单元集成到现有的配电系统中,这不但需要改进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还要由被动到主动(电压调整、保护政策、干扰和接口问题)地管理电网。(4)分布式发电机组类型及所采用能源的多样化,使得如何在配电网中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如何协调和有效地利用各类型的电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分布式发电并网影响处理技术

1、分布式发电并网的控制和保护

当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并网运行时,当配电网出现故障时,为了使其与配电网配合良好,除了配电网本身需要配备一定的控制和保护装置外,分布式发电同样需要配备能检测出配电网中故障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装置和保护继电器。对大型的分布式发电采取监控技术,包括分布式发电在内的配电网新的能量管理系统,对电网采取特殊的负荷控制以及管理手段,使得配电网继电保护等配置的影响降到最小,而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方式。

2、分布式发电系统规划和运行

应当进行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规划研究,在配电网中对安装位置以及规模等进行优化,配电网应规划设计成方便分布式发电的接入并使分布式发电对其本身的影响最小。

3、电力电子技术

新型的分布式发电常常需要大量应用电力电子技术,须研究具有电力电子型分布式电源的交流/直流变换技术、有功和无功的调节控制技术等。

4、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规程

分布式电源可以独立地带负荷运行,也可与配电网并网运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和专门的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如IEEE、IEC以及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纷纷制定相应的并网导则和规程,中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制定出分布式发电相应的规程和导则等可利于分布式发电的接入。

五、结束语

在利用分布式电源优势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相关研究人员就要从使用现状中分析 ,探析出影响继电保护的各种因素 ,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改进措施 ,进而降低分布式电源为继电保护造成的损害 ,确保供电网络正常供电 ,同时也是分布式电源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本小节主要从机电一体化的相关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特征、机电一体化的最新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做较为全面的介绍,接下来详细介绍。

1.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大的领域来说属于机械领域,其定义版本较多,其中一种较为权威的定义表述如下:机电一体化一般是指在机械的设计与功能扩展中,应用机械特有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控制等,把机械系统的控制中心进行集成化,并且与安装在计算上的上位机软件实现双向通信,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技术,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通信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功能就是把以上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内嵌入机械系统中。

1.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实际调查总结和查阅相关资料,本文总结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3个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说明如下。(1)应用的广泛性: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涉及的技术较多,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技术,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机械工程的应用范畴,当然,本文的研究重点还是放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2)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由于机电一体化的核心任务就是把各种技术合理融合,应用到机械领域中,把系统的机械机构和上位机软件控制合为一体,也就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这个层面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或者说拥有很强的系统性。(3)机电一体化具有很强的最优化建模理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最优化理论体系,相关算法可以参阅相关文献,限于论文篇幅,在这里不再累述。

1.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上,机电一体化的最新的发展趋势是控制智能化、精确化、零延迟化、结合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信号传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朝着无线控制、高速控制、精确控制的方向发展。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小节在上文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当前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历程分析、机电一体化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全自动包装机领域的应用等三方面简单论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下面详细讨论。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历程分析

在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机械工程领域较早,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把自动控制设备应用与机械制造领域,我国相对起步晚,但是起点较高,20世纪60年代,我国通过引进苏联控制设备,逐渐把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机械领域,并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机电控制设备国产化,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以计算机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应用与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焕发出勃勃生机,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2.2机电一体化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就是应用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现代机床控制要求精度高、速度快、智能化高,这就要求现代机床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采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处理速度快,精度高、内置多块DSP芯片,抗干扰能力强。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全自动包装机领域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除了应用与纯机械工程领域,还大量应用于相关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控制领域,通过实际调查得知,我国全自动包装机已经全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包装机械不但设计机械工程知识,还涉及机电控制技术,微机处理技术等,所以一般的控制系统很难胜任,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机电一体化把软件控制和机械控制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通过上位机软件来控制包装机的运行状态。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当前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本文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发展前景包括以下几点:(1)专用化趋势不断加强:随着机电一体化应用到机械领域的不断深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表现出明显的专用化趋势。(2)智能化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机电一体化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呈现了智能化趋势。(3)能耗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积极加强自身改革,不断研发新技术,把能耗进一步降低。

4结论

第7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改革 研究与实际

《电工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类非电专业必修的一门应用性的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基础,并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非电类专业与电工电子技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根据《电工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提倡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非电类学生来说,《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应当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对于不同专业,不宜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教材,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对教材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增减,注重与专业的联系,特别是应该结合实例讲授概念与原理的应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课程有兴趣,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们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需要,在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上进行了整体优化,《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电工电子理论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然后根据专业需要引入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调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照明技术、安全用电技术等。比如,对于机制类专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适当增加电动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建筑类专业,可适当增加建筑电气照明技术和建筑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能实际反映电工电子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在基础理论上,拓宽了教材内容,突出了专业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电工学课程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的专业教育思想和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有意识地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体系,还应融入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能促进师生双方交流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前复习、课后总结,对学生进行启发,相互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问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可就某一部分内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回答,然后再逐个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激发学生认真听课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领会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

3、针对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讲授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对某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加以重点介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新技术,扩大知识面,培养工程意识,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工学课程中,有些章节的内容比较抽象,比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转动原理等等,如果采用纯粹的黑板教学,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们制作了有关章节的CAI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设备结构等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三、加强实践环节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基本依附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项目也基本上以配合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必须对实验内容、实验模式以及实验方法进行全面改革,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实验内容应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结合本课程课时安排、学生基础和实验条件,有计划的更新实验内容,由验证型实验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转换,特别在应用模块部分可开展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感觉到开设电工学课程的作用和意义,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通常做实验的时候,以教师讲解、辅导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一步步进行实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改变这种方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自己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尽量安排学生单组实验,这样,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可避免抄袭现象,另一方面,也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可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4、对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只提供一个作为参考的电路图,实验任务也不做统一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对实验进行改革尝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5、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按照实验教学的要求,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由选择相应的实验题目,根据学校安排的实验时间,选做一些实验,自己设计、调试、完成,当然,教师也要做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技术;规划;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巨大,这就使得我们面临能源短缺的局面,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社会对电网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智能电网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消耗的缺陷,能够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需求,所以,本文对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

智能电网又被称为“未来电网”,它不是一件物,也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新型现代化电网,该电网将一些先进的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集成,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高效、更可靠、更环境友好以及安全经济,其关键技术领域涉及的比较广,主要包括:制动控制技术,传感量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分析决策技术等等。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第一、发电与储能技术

发电环节是能源转化、使用以及传输等环节中最有可能减少排量的,因此,智能电网在发电的环节采用多种新能源进行分布式发电,同时,企业采用多种新能源进行分布式储能,比如采用风电、水电等等,其中有地热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以及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等多种分布式发电技术。对于分布式储能,则有超导储能以及电磁储能等装置。智能电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问题,因为其所采用的是新能源,是再生资源,是洁净能源,与此同时,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能源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改善,能够使得供电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提高,能够使得供电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二、智能固态表针

智能固态表针能够进行双向通信,能够计量多时段的电力价格,能够计量多时段的价格等等,而传统采用的电磁表针则不能。

第三、输配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以及高温超导输电技术是输配电技术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实现大功率输电,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输电能力得到了提高;与常规技术相比,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具有污染少的特点,具有损耗小的特点,因为其所利用的是高温超导体材料特性的技术。

第四、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电网中最关键的技术便是智能调度技术,其也是智能电网中最重要的技术,其能够进行科学决策管理,能够全面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能够全面进行高效调度等等,从而能够实现调度地智能化。

第五、高速双向通信技术

该技术涉及的电子设备比较多,比如电力电子控制器、智能表计等等,一方面,利用这些智能电子设备可以进行网络化通信,另一方面,其也可以坚持自我监测,可以坚持各种干扰检测,从而使得“自愈”这一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六、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智能电网所采用的电力电子技术是先进的,其所使用是各种新型的高性能设备,是各种新型的高性能装备,比如,动态电压恢复器、源滤波器等等,这些高性能的设备与装备符合目前电力系统运作的要求。

三、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首先,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

目前,我国电网规划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规划不到位,规划不全面等等,甚至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些新电网建设就出现超负荷,出现长期符合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网建设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或者是使得电网建设工程存在较大的隐患等等。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存在着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存在着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一矛盾在资源消耗巨大的当今社会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目前,我国资源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紧张等等,比如,我国北部的电力在往我国负荷比较密集的地区输送时比较困难,我国西部的电力在往我国负荷比较密集的地区输送时也比较困难。

此外,在我国,互联电输电能力比较差,区域之间的电网互济能力也比较差,区域之间的跨流域补偿能力也比较差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电力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寻求新的电力技术,要寻求更高的电力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中很重要。

其次,智能电网的优点

智能电网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智能化资源配置、实时监控、及时调度以及数据整合等等,从整体上来看,智能电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电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电的质量,从而使得电网商业化得到实现,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减少资源消耗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智能化,能够实现优化调度,能够进行有效地管理,能够运用最低的成本来提供符合期望的功能等等,其中,能够利用新型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能够利用洁净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能够利用可再生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是智能电网的最大的优点,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护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损耗的减少,对于当今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当今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智能电网与电信的统一有望得以实现,智能电网与电视的统一有望得以实现等等,其发展前景是很大的。

此外,智能电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因为其具有“自愈”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使得我们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能源的消耗,从而使得我国资源消耗巨大,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寻求新的电力技术,在这样的一个的大环境下,智能电网逐渐受到关注,智能电网成为电网发展中一种新的前景。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护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损耗的减少,对于当今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当今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投入较大量的人力来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应该投入较大量的物力来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同时,以智能电网为基础来制定出较好的电网现代化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骥,黄国方,徐石明.智能电网状态监测的发展[J].电力建设,2009年07期.

[2]周篁.对我国电力行业应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的探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1年04期.

[3]蔡丹君,胡婧.智能电网的三个关键词——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科院总工程师薛禹胜[J].国家电网,2009年06期.

[4]王建彬,李震,庞军.基于多智能体的虚拟企业框架的构建与实现[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刘刚,王学申.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探究——以智能电网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6]杨晓花.助力企业电能智能化管理进程-访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朱琳[J].电气应用,2010年14期.

第9篇: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EDSA;潮流计算;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69-02

近些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像PWS、PSASP、MATPOWER、PSCAD、MATLAB-PSAT等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已日趋成为电气工程师的主要应用工具。另外,利用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作为课堂辅助教学软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加深对系统运行的认识。美国EDSA公司开发的电力系统设计分析软件包,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力电气系统设计、分析、模拟、控制的综合性的工具软件包,广泛适用于包括太空站、核电站、潜水艇、海上石油平台、炼油厂、化工厂、发电厂、电网、机场及其空中指挥与管制设施、医院等各种设施的电力、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该软件可分析最多包含2000个节点和8000个支路的复杂系统。该软件不仅能用于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与科研,还可用于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仿真教学。本文首先介绍EDSA软件包的功能特点,然后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为例,阐述EDSA仿真软件在“电力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该软件可为电气工程类的仿真教学提供参考。

一、EDSA的功能特点

EDSA是由美国EDSA公司开发的全图形英文界面的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计算高级应用软件。EDSA软件是全球电力系统设计和分析的标准软件,也是目前唯一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和10CFR50(美国联邦法规核能卷)规定的电力系统综合仿真软件。该软件拥有直观及友好的操作界面、强大而完善的计算分析功能、开放式数据库连接,能对电力电气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模拟及控制。EDSA的分析应用程序与Drafix CAD相组合,并且内置了Autodesk公司的CAD引擎,可以让用户在进行输入和编辑的过程中轻松地复制、粘贴和拖拽,非常方便地绘制直流、交流、单相、三相乃至交/直流混合系统。EDSA提供完整的图形和编辑器,以最简洁的方式建立单线图。利用单线图的编辑工具条,可以图形化地增加、删除、移动或联接设备;放大或缩小;显示或隐藏网络;改变设备大小、方向、符号或显示方法;输入设备属性;设置运行状态等。可以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运行要求、不同的负载状况、不同的电气工程参数、不同的计算参数等来设置或改变系统运行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计算与分析。EDSA的计算分析设计模块种类繁多、功能强大,包括谐波分析、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电机启动、暂态稳定、最优潮流、可靠性分析、直流系统分析、地下电缆系统、变电站接地和继电保护配合等分析计算功能。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国际一流软件,目前EDSA软件产品已在国际上广泛推广。在我国,ABB、西门子、北京石化公司、大庆油田设计院以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都已成为它的用户。

二、基于EDSA的潮流计算仿真应用

1.潮流分析步骤。(1)通过菜单栏定义绘图页面大小,页面的文本注解显示电气元件(节点和支路)的位置,CAD页面上的层的属性以及这些电气元件的对齐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电气元件对齐方式的选择,它分为节点对齐方式和支路对齐方式两种。电气元件的对齐方式决定了电气元件本身放置在CAD的绘图页面上的位置和互联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集成在CAD界面中的节点和支路属性编辑器来查看电网拓扑结构是否正确地被输入。(2)数据输入。大体可分为四步操作:第一步,确定要放置的电气元件类型,例如发电机节点、母线节点、负荷节点、变压器支路、电缆支路以及断路器支路等。第二步,确定适当的元器件对齐方式,例如发电机节点及母线节点,可以选择对齐绘图纸的网格;将发电机和母线节点互联起来的变压器支路,可以选择其一端对齐发电机的标注点,另一端对齐母线中点。第三步,将该电气元件放置在图纸上合适的位置。第四步,针对不同的电气元件输入相应参数。如发电机的参数有电压大小、容量以及暂态和次暂态电抗等;输电线的参数有长度,单位长度的正、负、零序电抗等等。当然,EDSA也提供许多常用的不同规格的电气元件参数,供用户直接选择,不必再行输入。(3)数据输入完毕,调用Analysis菜单中的Load Flow下的AC命令进行负荷潮流计算。EDSA仿真软件提供了好几种潮流算法,如牛顿-拉夫逊法、快速解耦法、高斯-赛德尔法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另外,分析报告可以选择多种输出格式,如文本格式、自定义的图文结合的PDF报告格式等。针对仿真分析结果,如果需要修改,可以直接返回CAD集成环境作相应改动。

2.算例仿真。本文以某地区220kV电力系统为例加以说明。首先搭建如图1所示的系统,并利用这一系统进行潮流计算仿真分析。

设备参数如表1所示。

选择快速解耦法,点击“计算”按钮后,出现迭代次数和运行时间对话框。同时,分析结果采用文本文件的格式输出。为了发挥图形界面的直观性,EDSA软件还提供了单线图标注功能,即负荷潮流计算的各种结果可选择性地标注到单线图上,比如节点电压的角度、负荷侧的功率因数、节点电压降、支路功率损耗、支路潮流等等。通过上述潮流分析流程可以看出,采用EDSA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可靠而且方便,是电气工作者分析系统稳态运行的一个有利工具。

EDSA仿真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强大功能,它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电力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将EDSA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系统运行的认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EDSA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教学辅助软件,应在该软件的辅助教学应用方面开展积极的拓展。

参考文献:

[1]王颖.PWS在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100-101,103.

[2]郭涵,金帅军.MATPOWER在电力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