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质提升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复习教学离不开知识的回顾和应用两个方面,习题讲评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兼有知识回顾和应用两方面的功能,尤其需要精心设计和讲究教法的课型。但在实际教学中,讲评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往往被忽视或误解。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常态下(非公开课、观摩课等)的高考复习习题讲评课还存在许多不足:
(1)课时无计划性(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的习题讲评课的安排);(2)习题选择盲目性(对习题的题量、题型、难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3)教学方法的随意性(教师只读答案,学生自己核对、纠错;或按顺序讲题,哪些题目要讲没有认真选择;或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不重视师生的互动,不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习得);(4)讲评内容的片面性(习题讲评课本应包含“讲”和“评”两个部分,但实际教学中常常只有“讲”没有“评”);(5)教学主体的单一性(由教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此外,有些教师将习题讲评课变成批评课,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过多批评、责备,使学生缺乏安全感,情绪紧张、无心听课、思维迟钝。鉴于习题讲评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对习题讲评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做一些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和效益。
2 高三习题讲评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
高三的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功能与价值。表现在:
(1)了解、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安排和要求。这是习题讲评课所承载的最直接的功能和价值。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当下及前面所复习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及时解决学生纠结于心的困惑。例如,对原电池的复习,通过知识的回顾,学生可以很快熟悉经典的铜锌电池的工作原理,但对于铅蓄电池、复杂的燃料电池或其他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与技巧,则无法快速掌握。这时,通过专题的练习、讲评,才能发现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给予针对性的方法指导,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的学习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知识掌握得如何也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得到检验和证明。例如,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和规律后,通过“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的习题,就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对氧化还原理论掌握的情况。再如,利用“氯碱工业中饱和食盐水的精制、电解海水制镁”的专题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离子反应规律、物质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电解原理、物质制备等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3)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化学反应原理》是学生复习中普遍感觉比较困难的部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化学理论及其应用价值的抽象性造成的。例如,化学平衡观是化学理论的重要观念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普遍遵循的法则,但学生仅从可逆反应的理论学习中其实很难真实体会到化学平衡观的重要应用价值。如果结合工业合成氨有关的练习进一步分析、体会,情况就大不一样。再如,对化学平衡状态本质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借助福建高考的一道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则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实质的理解,考查的角度非常新颖、别致,构思非常精巧。通过评讲该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宏观特征做如下拓展: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系中,若某个物理量是变量,当它不再变化(恒量)时即为平衡状态[个别特殊情况例外。如,容积可变的体系发生反应H2(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体系的压强,各物质的浓度都在变化,但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4)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逻辑关系链。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反思,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习题讲评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把化学各部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自主串成线、结成网,形成有丰富内涵的知识体系。如通过有气体参加的实验综合题的习题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该类题型的思维流程,自主建构知识关系链。如图1所示。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省级精品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33-03
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理念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我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建设了工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矿山机电、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5个高职专业,拥有在校学生2 300余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湖南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给专业建设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围绕“对接郴州及湘南片区机电行业产业,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突出人才质量”的专业建设要求,在推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造就一支“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的教学团队,深化“六位一体”(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构建教学模块;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做训练素材;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认知的规律及“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促使和指导学生提高职业能力;课程考核以平时项目完成的情况和学习过程考核为主等六个要素紧密融合为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方法
项目建设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规划设计等方法,并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坚持以“依托行业、打造团队、优化资源、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专业建设的关键;坚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为核心,培育与发展“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突出专业带头人作用,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团队建设。同时注意做到:(1)处理好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2)处理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3)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实现教学团队与创新团队的统一,课程体系改革与学术创新的统一,转变教学方式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统一。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1)提出并实践了“四坚持、四突出”(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职业性与技术性;坚持服务经济建设,突出地方性与行业性;坚持校企合作,突出合作性与互动性;坚持理论与实操结合,突出关注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思路,形成了融入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建成了湖南省精品专业。(2)基本形成了“校企双元、工学耦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元”即在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与评审、方案实施与过程控制、实施条件与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控、方案优化与整改等方面,努力实现深层次、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态势和动态调整机制。“工学耦合”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耦合,努力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群)能力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活动、人才规格对接就业市场要求。(3)创新了“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模式,政、校、企合作共建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开展了广泛的来料加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活动,形成了专业教学系列产品。
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的能力本位型专业课程体系 (1)提出了“三对接、三确定”(对接岗位设课程,确定课程体系;对接实践抓教学,确定教学内容;对接就业育人才,确定评价标准)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构建了基于郴州机电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真实生产过程和工作现场的“432”能力本位型专业课程体系。“4”即课程结构以培养基础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零距离”就业能力四层能力为主线;“3”即理论讲述、课堂实训、工程实践三重教学融于一体;“2”即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双证结合。(2)对接郴州及湘南片区传统优势产业“两矿”和优先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构建并实施了符合地方经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并完善了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有效机制,打造了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1)提出并实施了“三引、三进”(车间引入学院,产品引入校园,现场专家、技师、引入课堂,教师进入企业,学生进入岗位,教学进入现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2)建立并完善了促进教师队伍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系列规章制度,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的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培养造就了全国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各1人,湖南省学科专业带头人3人、教授2人、副教授新增10人,团队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建成了集“教学、应用技术研发、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机电技术创业园”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适应“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创建了既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要,又能基本满足相关专业群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体验需要的“机电电子技术创业园”。(2)创建了华中电力监管局长沙电力监管所郴州“低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基地”、“郴州市电力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内容广泛的社会培训。(3)创立和完善了以课程项目、专业综合项目、生产性项目为基础,以多形式、多层次课外实践活动为补充,以顶岗实习为关键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企业原材料和特殊设备,学生在企业技师和学院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按照产品加工工艺与流程,广泛开展来料加工等生产性实践教学,形成了专业教学系列产品。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既解决了专业实训的设备、资金和效益问题,又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零距离”上岗能力。
创建了“六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1)提出并实践了“六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得到较大提升。(2)教学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在省内外得到推广应用。2007年,“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首先在学院全面推广实施,并得到湖南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充分肯定,多次在全省职业院校领导会议上推介,2009年,先后两次指定我院院长在大会上作教学改革典型发言,省内外先后有十余所高职院校组队来我院学习交流。
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1)提出了“以高职教育理念更新为先导,根据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教材建设思想。(2)编著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8种创新型系列教材、1种高职课程“六位一体”教学设计范例、5种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化教学辅导教材。(3)基本完成了共享型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素材资源为补充,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传到职教新干线教学空间和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网络空间,满足了教学、培训、职业鉴定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省内外同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借鉴。
提升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1)专业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在校生人数由2006年的140余人发展到2012年的846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远高于校内其他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2)面向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培训卓有成效。专业依托校内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年均开展师资培训、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近千人次。(3)团队教师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应用技术研究服务成效显著。近五年来,团队主要成员共主持国家、省、院级研究项目24项,其中,3项获国家专利,1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通过省级成果鉴定,1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铁道部高新产品创新铜奖,1项获广东科技三等奖。(4)取得了一批专业建设理论的新成果。发表专业建设研究论文共17篇。
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创新了常规管理理念,提出了以“七强化、七推进”(强化体制建设,推进管理合力和综合效能;强化精简高效,推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强化绩效考核,推进师德师风和创新力提升;强化职教特色,推进管理的开放性和针对性;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服务质量和环境优化;强化过程监控,推进办学效能提升;强化民主监督,推进阳光办学)为内涵的专业常规管理理念。(2)引进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2005年引进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建立了《ISO9001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了专业建设负责人制,使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3)建立和完善了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专业以现代职业教育规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为引领,运用“三引、三进”,建立和完善了面向就业市场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综合训练项目、教学考核等动态调整机制。(4)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来,学生“双证”获取率100%,年度就业率100%,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6.20%、97.50%和98.70%,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0%以上,毕业生在郴州就业的起薪点明显高于一般专业及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水平。2008~2012年连续5年组队参加全国、省、市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
创新点
实践创新 创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造就了国家级、省级高校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各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精品专业;创建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教学实训基地、行业培训基地和区域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理论创新 提出了建设一支“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教学团队、“四坚持、四突出”的专业建设理念;提出了“对接岗位设课程,对接实践抓教学,对接就业育人才”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式、模块化教材建设新思路;实施了“六位一体”教学方式,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专业管理方面提出了以“六强化、六推进”为内涵的专业常规管理理念,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科研创新 经过4年的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共完成或主要参与完成教育教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4项,其中,4项技术获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变形锌合金CONFORM连续挤压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铁道部优秀成果铜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郴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表教育教学与专业研究论文43篇,编著出版了8种国家级教材、5种校本教材、1种“六位一体”教学改革案例。
质量创新 近四年来,我院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三等奖2次;获省级就业知识抢答赛三等奖1次。
成果推广应用 项目建设研究的主要成果不仅使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受益,而且对全院各专业及省内外同类专业也有示范性作用。(1)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造就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的做法和经验在全校普遍应用,在全省有示范作用,在全国具有推介价值。(2)“六位一体”教学改革在省内外课程教学改革中有较大影响。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多次在全省职业院校领导会议上推介,省内外十余所职业院校前来交流学习。(3)高职高专工作过程导向“六位一体”创新型系列教材被全国30多所高职院校采用,2万多师生受益;《电工基本技能》、《电气控制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论断与维修技术》等12门主干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对同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具有促进作用。(4)团队成员开发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系统”软件成为郴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导评估指定使用软件,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为郴州市强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解决了“有色金属合金连续挤压加工”关键技术难题,获企业高度评价;沥青洒布车专利技术在郴州筑路机械厂推广使用,年实现利税近百万元;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低压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基地”、“郴州市电力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社会进网作业电工近千人次,已经成为区域内行业技能培训中心。(5)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承办郴州市中职教师培训、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在郴州市职业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6)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浅谈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与企业的对接》等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论文43篇,在学术界有借鉴与促进作用。(7)引进企业原材料和特殊设备,利用课程实习开展来料加工,形成专业产品的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实训项目、资金、设备和技术等诸多矛盾,在全省乃至省外有较好的示范效应。(8)专业建设的各项措施在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供不应求。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是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行业办学与非行业办学创建精品(特色)专业的政策扶持与导向应当有所不同,因此,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既不降低标准和水平,又能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均衡发展。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如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校、企、政三方联动的合作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打造专业特色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是随着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发展形势的变化,如何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均有待继续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0.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7.
[3]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人才培养2011年度报告[EB/OL].[2012-03-28]..
[5]李军雄.地方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44.
[6]黄玲青.“六位一体”课程模式高职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124.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通报了2019年省、市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工作目标考核情况;XX同志传达学习了2020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和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市2019年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提升工作情况;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X县、X县就食品安全、质量工作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大家分析很到位,困难问题找得准。下面,我就当前全市食品安全和质量提升工作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客观看待工作成效和不足
(一)全市食品安全形势平稳有序。201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制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强化应急管理和风险排查,加强应急处置,没有发生公共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过桥米线放心消费”、“非洲猪瘟防控”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食品安全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圆满完成,合格率和安全指数逐年提升。总体上来看,2019年全市食品安全形势平稳有序,人民群众饮食消费总体向好。
(二)全市质量提升工作稳中向好。2019年,全市上下深入推进实施品牌和质量强市战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不断夯实质量基础,质量提升工作卓有成效。
一是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市、县(市)政府和各质量相关部门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进一步调整充实了质量工作领导机构,落实目标责任管理,完善年初安排部署、半年联席研讨、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协同配合,建立健全横向对接、信息共享、共管共治、激励考核、宣传通报等制度,常态化、制度化的质量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二是质量提升有效推进。深入开展各行业(领域)质量提升行动,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稳定提升,重要工业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质量持续向好,农产品质量保持稳定,工程质量监管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三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围绕市四大重点产业,协同配合,精准发力,重点选择具有行业领军、区域影响、核心竞争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名牌培育体系,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四是质量安全稳定向好。以工业产品、农产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为重点,持续深化综合整治和专项打击,集中整治一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依法查处一批质量违法行为,始终保持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市场秩序繁荣稳定,全市未发生行业性、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食品安全、预防野生菌中毒和质量提升等方面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同全市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品质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和诸多薄弱环节。
在食品安全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领域风险隐患等级较高。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分布点多、面广、线长,食品产业发展“散、小、弱、乱”问题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广泛存在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监管难度大;基层力量薄弱,执法装备不足,检验检测能力低,食品安全还存有监管盲区和空白点。二是预防食物中毒形势严峻。我市农村人口较多,群众居住分散,饮食习惯多样,因食用野生菌、吊浆粑等家庭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
2019年,全市发生家庭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X起,共X人中毒,其中X人死亡,在省对我市的考核中被扣了X分,说明我们防控食物中毒工作还存在漏洞和短板,宣传有盲点、有死角,责任还没有完全压实。三是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低。省政府食品安全办通报的2019年全省城乡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我市除西畴县外,其余县(市)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得分都在X分以下,城镇居民满意度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农村居民满意度在全省排名顺数第八,整体排名靠后。四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目前全市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紧缺,队伍老化,业务能力亟待提高,难以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在质量提升方面:一是质量发展意识不强。部分企业质量主体意识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基础薄弱,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能力不强;少数企业缺乏工匠精神,质量品牌创建意识不强,社会公众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特别是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不高。
二是质量品牌建设培育不足。品牌建设和培育工作滞后,中低端产品比重大;自主品牌、知名品牌标准低、数量少、实力弱,目前全市还没有能拉动经济明显增长的品牌,特别是以三七为特色的优势资源品牌建设推进缓慢;多数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撑,现有品牌知名度低,标准引领、品牌带动效果不明显。
三是质量提升基础薄弱。县(市)质量安全监管呈现人手紧缺、能力不足、手段滞后等问题,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质量工具运用效率不高;各类检验检测机构规模小、布局散、装备落后,日常巡查、监督抽查、风险预警等投入不足、响应迟缓;中小企业执行产品标准水平较低,质检、标准、品牌等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四是质量监管服务机制有待完善。部门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尚未形成,质量事故报告、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有待改进,分级管理、联合防控、应急处置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二、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和质量提升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要切实深化思想认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做到谋发展必须谋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保民生必须保安全。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强化最严格的监管,执行最严厉的处罚,落实最严肃的问责,零容忍、出手快、下重拳,严厉惩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要不断增强质量提升工作的责任意识,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步骤、有重点、有组织地推进各领域的质量提升行动。
二要层层抓好责任分解。市政府食品安全办要加强与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的沟通对接,及时制定和组织签订全市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要围绕省、市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抓好抓实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评议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汇报反馈情况,确保食品安全责任抓早、抓小、抓好、抓实。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对照《XX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及任务分解方案》要求,认真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坚决捍卫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质量强市办要对照今年确定的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尽快拿出落实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位,落细抓实。发改、工信、商务、住建、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主要牵头部门,要按照“一业一案”的要求,聚焦产品、工程、服务三大质量,列出“任务书”、排出“时间表”、划定“路线图”,进一步完善牵头行业、领域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总体设计,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等9个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装备制造、原材料、建设工程、生活业、生产业)质量提升行动。
(二)突出七个重点,全力抓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一要突出抓好学校食品安全。目前,校园周边大部分是流动小摊点,而且学校食堂学生就餐人数多,安全隐患大,是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区域。近期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已高温季节学校食品安全预警,各县(市)要按照今天会议要求,认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督促学校健全校园(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防严控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风险,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加强日常管理,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和“六T”(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全覆盖,全力确保学生在校饮食安全。
二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结合全省“一部手机游XX”总体部署,全力推进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作,鼓励餐饮单位采用“互联网+明厨亮灶”,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保证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
三要重点抓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夏秋是食用野生菌和吊浆粑等中毒事件频发高发期,全市每年都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但野生菌中毒事件仍屡屡发生,这其中既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问题,也有群众饮食习惯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从宣传教育入手,严格按照市食安委的安排部署,提前谋划和做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以预防食用野生菌、吊浆粑、草乌、附子中毒为重点,让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进学校、进市场、进餐馆、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工地,确保宣传工作无盲区、无死角,让食品安全知识家喻户晓。
各县(市)政府要切实履行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态度要求,统筹抓好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早部署、及早安排、及早防范,严禁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婚丧宴请、大型会议、农村宴席等群体用餐单位加工、出售、食用野生菌,全力防范公共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各级财政部门要为食品抽检监测、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物中毒防控和应急演练等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医务人员培训,加大应急救治物资装备储备,积极开通“绿色通道”,全面提升食物中毒救治能力,确保中毒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市场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的巡查检查力度,维护健康的野生菌市场秩序。
四要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聚焦大米、面粉、食用油、肉、蛋、奶、蔬菜、水果、茶叶等大宗食品及地方特色食品,深入开展“瘦肉精”、农药兽药残留以及水产品和生鲜乳品添加违禁物质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开展校园食品、山寨食品、网络配餐、白酒生产经营等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和监督检查,强化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五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全面清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特别是当前随着城区对食品犯罪打击力度加大,大部分“三无”食品大量流入农村地区,农村集贸市场食品安全问题日渐增多。下一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各类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对农村集贸市场各类食品安全问题要从严从重处理。同时,近年来保健品、化装品行业投诉大量增加,要严厉查处各种非法销售行为,曝光典型案件,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曝光一起,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六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工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始终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监督检查,深入推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对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倒逼生产经营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
七要推动食品安全社会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新兴媒体作用,全面落实有奖举报制度,畅通“12315”等投诉举报渠道,推广西畴县经验做法,大力开展预防野生菌、吊浆粑中毒等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形式提高群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度、支持度和满意度。
(三)落实七项任务,全力推动全市质量提升行动
一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抓提升。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矿业、建材、制药等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传统优势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二是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围绕省“三张牌”和市四大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技术科技攻关,推进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低碳循环等生态产业发展。三是提升质量技术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质量风险监测、预警、管控措施,继续完善惠企服务制度,强化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技术帮扶,促进企业提档升级。
二要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抓提升。一是开展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和农产品绿色有机化发展定位,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良好农业规范,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体系和全程可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管理,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重点产品供给质量。狠抓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推动以三七为重点的中药材等六个“100工程”示范园建设,开展“10大名品”、“10强企业”和“10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促进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农产品自主品牌。
二是开展食品药品质量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继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推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推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切实增强统一性、专业性、权威性。加强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标准备案管理,推进特色食品、民俗食品等产品安全性评价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深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食品药品风险管理,完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提升管理规范、技术规程等级。继续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3年提升工程,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量化分级提档工作和“明厨亮灶”建设,推进实施农村食品统一配送和“农村便民药柜”设置工作。
严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全面加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等食品摊贩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三是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推动消费品工业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升消费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四是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组织实施质量技术攻关,增强企业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五是开展原材料质量提升行动。坚持以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水电铝材一体化和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为龙头,大力发展铝板带箔产业链、铝铸造产业链和铝型材、铝线材产业链,推动发展有色金属下游深加工产品。六是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两书一牌”等制度,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七是开展生活业质量提升行动。重点聚焦健康养老、家政、餐饮、住宿、商贸物流等行业,着力推进生活业向品质化、精细化、便利化、品牌化发展。
三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抓提升。严格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切实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促进企业产品更新和结构升级。建立企业质量首负责任、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以及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制度。
四要加强品牌培育建设抓提升。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名牌意识,从质量、环境、安全“三标”和地理标识、商标注册等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推动实施品牌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政府质量奖、中华老字号、“三品一标”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名品牌示范区、鲁班奖、大禹奖、A级景区等各类质量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知名品牌和质量标杆。
五要创新质量监督管理抓提升。深化监管制度改革,严格市场准入,坚持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特别是涉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的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可追溯质量监管体系,落实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
加大事关群众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农产品和重点消费品等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重点生产资料、重要消费品、重点建设工程、矿产生产、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风险监测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让守法诚信经营、追求高质量的企业有动力。要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完善质量信息披露机制,实施质量“黑名单”制度,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和质量倒逼机制,营造老百姓满意、消费者放心、企业诚信经营的质量安全环境。
六要强化政策支持抓提升。在科研、信贷、技改、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对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壮大,推动企业质量创新能力建设。要重视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注重高层次质量管理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聘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143-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提升办学水平各大高校纷纷引进外籍教师,外教的聘用和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对外教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聘用效益,成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者面临的问题。目前在对外籍教师的实际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合理之处,需要高等教育办学者和管理者深入思考。
二、当前高校在聘用和管理外籍教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外教聘用部门与教学院系之间缺乏积极有效沟通
外籍教师管理一般由高校的外事部门负责,包括外教选聘、合同签订、办理签证和居留证等工作。但需要何种类型外教、如何最大化发挥其作用、具体聘用标准却只有教学系部才掌握。目前在外籍教师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外教聘用部门与教学系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未能真正了解教学系部对外教的实际需求,外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工作的长远影响缺乏了解和评估,从而造成所聘外籍教师不符合实际要求以及外教资源的浪费。
(二)外教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仍属于新的办学模式,因此许多高校缺乏外教管理经验和有效的管理制度,造成外籍教师管理与教学工作相脱节的局面。此外许多外教管理人员缺乏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在中外文化发生冲突时,不懂得如何有效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教工作管理的效果;有些学校与外籍教师签订的合同过于粗略,对具体教学工作与职责没有详细说明,造成外教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许多外教未能全面考虑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使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些院校的外籍教师甚至出现了整个学期没有教学工作,却照常拿工资的状况,导致了外教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外籍教师管理的缺失。此外,许多院校将注意力过多放在外教的教学工作方面,对外籍教师的课余生活关心不够,这会影响外籍教师的情绪,进而导致外教消极的个人情绪影响到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三、完善外籍教师聘用和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聘用目标
高校应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保证质量”的原则,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方向等方面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外教需求计划,保证聘请外教质量。对于外教引进,要做到宁缺勿滥。外籍教师聘用部门应积极与教学院系共同商议制定出外籍教师聘用标准,明确外教的工作职责。此外,高校应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平台,加大引进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展示高校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增加对外籍教师的吸引力,努力引进更多优秀外籍教师。
(二)建立健全外籍教师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
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制定合适的外教管理制度,做到按制度办事,有章可循。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外教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化、常态化的监督,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了解其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考评结果良好的外教,应给予奖励,以激励其工作热情。而对于考评较差的外教,应及时沟通反馈,及时调整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坚持以人为本,多关心外教的日常生活
高校要为外籍教师安排舒适的居住环境,尊重其风俗习惯和个人禁忌。并及时解决其所遇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高校环境,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充分发挥外教作用,提高聘用效益
高校应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如在除正常授课外,还可以安排外教负责硕士、博士的口语课、听力课、写作课等,以及开设专题讲座等。为了增强高校的师资力量,也可以安排外籍教师为学校骨干教师进行外语培训。另外,也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参加外语大赛评委、作为特约嘉宾进行学校英文广播播音等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外教资源。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外籍教师的聘用和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高校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有关外籍人员聘用和管理精神,并结合各实际情况,本着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宗旨,认真做好外籍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外教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使外籍教师在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能够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植入 贫困地区 基层医院
白内障仍是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工晶状体植入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手术方法不断有改进和提高,但有些基层医院尤其是贫困地区因设备欠缺和经验不足,难以开展较复杂的白内障手术。随着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发展和逐渐完善,目前,在贫困地区基层医院逐渐普及。自开展此项手术以来,取得一些经验,现将最近3年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12月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0例(380眼),男172例(176眼),女188例(204眼)。其中双眼20例,余为单眼。年龄31~92岁,平均60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42例(362眼),外伤性白内障4例(4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9例(9眼),其他并发性白内障5例(5眼)。术前视力:光感119眼,0.01~0.04 183眼,0.02~0.3 78眼。全部采用国产的器械和设备,如眼科手术显微镜,显微手术器械,角膜曲率计、眼科A/B超等。以SRK-Ⅱ公尺计算出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手术方法[1]:术前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2%利多卡因及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做球周或球后麻醉。作上方10~2点位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行巩膜隧道切口,外切口距角膜1.0~1.5mm,宽约5.5mm,内切口近角膜缘内1.5mm的透明角膜处,用3.2mm穿刺刀刺入前房。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做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直径6mm,水分离后,将内切口扩大至8~10mm,用圈匙娩出晶状体核。将晶状体皮质抽吸干净,后囊抛光。前房注入黏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并调节人工晶状置。冲洗前房,吸出残留的黏弹剂,查看切口是否严密,如无漏水则不用缝线,少部分病例切口缝1针。结膜瓣复位,结膜吸注射庆大霉素2万U和氟美松2.5mg,单眼包扎。术后第1天开始滴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氟美松滴眼液,每2~4小时1次;滴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每晚1次。术后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及眼底检查。
结 果
术后视力:所有病例均随访3~6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5的眼数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72眼(71.58%),313眼(82.37%),325眼(85.52%),328眼(86.32%)。
并发症:有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15眼(3.95%),皮质残留6眼(1.58%),其中2眼再次手术吸出,术后角膜内皮水肿44眼(11.58%),后囊浑浊23眼(6.05%),未见严重并发症。
讨 论
20世纪80年代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成为我国首位致盲原因,在全国近500余万盲人中>50%致盲原因为白内障[2]。虽然人们试图防止或延缓白内障的发生,但至今尚未有肯定的药物方法,而白内障摘除手术仍是最有效的复明方法[3]。白内障手术中切口是引起角膜散光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切口的长度、位置、形状以及切口距角膜缘的距离和切口的闭合方式等均可影响术后角膜的散光,采用角膜缘10~12mm大切口术后1周的散光>4.00D,采用5.5~7.0mm的巩膜隧道切口,其术后散光减少为1.50D,而2.8~3.5mm的小切口几乎不引起散光,无论是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手术,小切口都有优势。超声乳化已成为首选方法,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而完善的优点,但是操作较复杂,设备昂贵。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易于掌握,便于开展,而且经济有效。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如下:①切口缩短,切口后移形成多平面,扩大了切口两唇的黏着力和闭合力,增加了愈合面积,防止切口裂开,内切口直达透明角膜形成1个内瓣膜,在眼内压作用下切口可以自然闭合。②另外,内切口远离虹膜根部,内瓣膜对虹膜根部有阻挡和保护作用,减少虹膜组织在术中脱出及手术器械对其损伤,并且自然闭合切口术中前房稳定产生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量减少,术后纤维素性炎性反应就轻。③无缝线小切口与常规手术切口相比,早期视力恢复迅速且稳定,到的降低了角膜散光。④术中遇到大硬核时,应扩大隧道内外切口,易于核脱出,减轻角膜内皮损伤,前房深浅正常者,可不缝合切口。⑤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角膜内皮丢失率较白内障囊内摘除术高,与超声乳化吸出术相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角膜内皮水肿,内皮丢失主要来源于超声能量,而小切口ECCE则不同,主要来源于机械刺激。机械刺激的主要环节是截囊、出核、注吸皮质、自然人工晶状体。因此,术中及时足量的注入黏弹剂,用黏弹剂将核包裹,保护角膜内皮和后囊,可以减少出核时可能引起的角膜水肿、后囊破裂等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⑥核移置前房,便于摘除;后囊不易损伤和破裂。⑦器械简单,便于操作,价格经济,易于在基层尤其贫困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1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2(5):501-50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分析、总结2017年度生产与质量工作的得失,按照“创新与务实,突出重点”的原则,特编制2018年度的工作规划内容如下:
一,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理念、责任心与方法”,力求通过培训自觉为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而努力工作。
1,将“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的理念,自觉地贯穿在全员意识中。
针对生产管理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相对而言,非标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人”与“法”两大因素尤为重要;而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又决定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托于浪费的减少,减少了浪费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实现“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来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是AGV产品生产的最大“捷径”。
按产品图纸生产、施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杜绝低级、重复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其基本体现。
消除“欲速则不达”,减少返工作业。
2,贯彻“精雕细琢,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理念。
AGV作为新生行业,尚处高速发展阶段,既有不足更是契机,谁都有可能登上行业至高点,豪无疑问产品质量是其重要支撑之一(营销、研发等),只有产品质量过硬,契机就会成为现实。
广泛比拟,AGV也是机动车,在目前行业缺泛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借鉴(非照搬)机动车的做法,从标准着手组织生产与质量控制,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如:参照机动车的标准编制企业标准等。
培养员工从“自己使用的角度考虑”的工作习惯,对待产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为客户提供满意或超出期望值的产品。
3,紧盯“源头”,体现“谁生产/制造/施工,谁负责”的“终极”工作准则。
一般来说,装配类产品质量的源头主要有两个,即:设计、供方。
作为生产部门,其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务必严格按产品图纸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密切关注设计与供方产品质量状况,为“源头”控制提供数据,及时、准确地将生产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到职能部门实施改进,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同时,在生产组织的全过程中,务必树立“产品实现的终点,在客户在市场”的观念,以通过落实“谁生产/制造/施工,谁负责”的工作准则,体现工作绩效。
4,选择运用适合产品特点的质量管理方法,产品质量状况要让数据说话。
针对市场反馈、制造与施工过程发生的质量问题,选择运用PDCA、QC分析图表等手法,对案例所涉及的产品标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装配质量、施工质量等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培训,掌握质量分析与改进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二,基础工作建设
基础工作建设的目的是“炼内功,优化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1,对产品进行分类,实施产品状态管理。
对于成熟产品,设想根据产品结构形式进行分类,有重点才有优势,为产品设计模块化、生产装配流程化、检验评审规范化等提供条件与保障。
根据“AGV产品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为装配工艺规程、成车检验规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2,编制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作业。
根据车型类别,编制装配工艺规程(通用),明确标示关重岗位与装配质量、技术要求,指导规范生产作业。
努力保障产品的生产一致性。
3,编制成车检验规程,确保产品出厂符合标准要求。
按车型类别,编制成车检验规程(通用),明确安全、性能、位置(尺寸)、外观等质量要求。
强化产品的符合性检查,对出厂产品进行全数例行检验后,才能出厂。
4,创造条件,领先行业探讨建立AGV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如何确保交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被市场逐渐淘汰。
对于订单式的非标产品,为实现从报价、接单、生产任务下达,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外协、质量、库存、装配调试、发货、施工、项目管理等全过程的衔接与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也应该纳入到议事日程。
当前,生产管理的重点是强化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管理,尤其是跨部门的时间节点的衔接等。
接下来,可以创造条件适时使用一些管理系统,如:E39,TOC等,实现从人治到机制管理的转变。“幸运就是准备遇到机会”。
5,重视班组建设,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建设是制造企业尤其非标生产企业的永恒主题,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
目前,班组早会已成惯例,主题是生产任务的布置与安全提示等。
下步工作重点是班组园地建设。人(最复杂的动物),通过参与预望获取认同,提高凝聚力,正能量等。
三,生产(施工)计划管理
生产(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规范化与计划性”,通过计划的组织实施,将生产全过程的链环串连起来,从而确保产品出货的及时性。
1,探讨试行“项目小组制”的装配模式。
因为产品非标,且生产一线员工的技能也有熟练与兴趣之差异,设想在配电、装配过程中实施“项目小组制”,即:确定小组“带头人”,负责项目的具体装配作业、进度督促与产品质量控制。
可以采用一些小激励,激励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营造人人争当“带头人”的工作氛围。
2,严格实行生产计划管理,减少浪费。
目前,每天的生产推进会议已经如期组织召开,但从结果来看,存在跨部门业务与时间节点衔接的问题,对会议主题内容的会前准备、会后落实检查等,与订单要求相差较大。
设想设置计划专员岗位(1人,专职),编制“生产计划推进表”,对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相应能力与时间节点分析。同时,负责对生产计划的核查、督促等工作,为公司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资料。
3,严格实施施工计划管理,降低费用。
首先,实施项目负责制。对待本项目施工的相关产品标准、技术状态、技术设变、施工现场等问题,均由项目负责人协调处理,包括跨部门信息沟通、工作联络、异常处理、项目总结等。
其次,严格实行施工方案与计划管理。项目实施前,详细分析论证施工方案,对施工的现场、物料、工具、系统等进行全面策划与准备后,才组织施工作业。同时,编制“施工计划推进表”,对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相应分析,并确定时间节点(日资企业做得好)。
4,进行柔性生产线技术改造,改善生产条件。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与遵循5S作业要求,满足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减少员工作业强度,美化作业环境,营造员工良好作业性情。
如:工作平台,标准零件与工具货架等运用(参观窗口,企业形像)。
四,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健全质量体系,不折不扣执行标准”,当前,体系退市相对薄弱,努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市场投诉与陪产时间。
1,优化过程控制手段,初步建立质量检验规范
组建检测室,发挥已有检测设备功能,建立较高精度的检测能力(0级平台、跳动仪等)。
对涉及后工序作业、产品质量提升的机加件、外协等进行抽检,努力提前发现问题(含潜在)。
2,设置关重岗位,建立巡检制度。
建立巡查制度,有效贯彻落实“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的原则。
设想设置质量专员岗位(1-2人,专职),根据装配工艺规程与成车检验评审规程的要求,对作业岗位进行巡视检查,尤其是关重岗位的检查。
明确巡检要求(频次、内容等),严格产品终检与评审,对出厂产品检验负责,务必将质量问题堵在厂内(将问题点曝光)。
3,健全产品评审制度,保证生产一致性。
建立“首台样车生产的鉴定评审制度”(按项目,订单数量≥10台时),根据项目技术协议编制“ 项目首台样车评审表”,只有样车的鉴定与评审通过后,才能组织后续产品生产(机加除外)。
样车的鉴定与评审,对产品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影响巨大,尤其是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更为突出,此项工作务必取得突破。
4,健全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产品质量改进无止境。产品的提升需要策划、落实、检查、总结的过程(PDCA循环),更需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一天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做一件事。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设计、材料、外协、装配等质量问题,以及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经过梳理采用书面反馈或改进计划的形式,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改进,制定相应临时与长期对策,防止问题的两次发生。
同时,关注变化点,实现产品状态的有效管控。密切关注产品状态、标准与要求、供方、人员等变化情况,并作好相应记录,为检验与评审、工程施工等跟进与追溯提供指导。
5,科学管理,实施月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针对每月生产、施工的产品质量状况,组织进行相应综合分析,及时总结、教育、提升。
同时,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典型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典型案例分析”并通报全公司,如:烟台退回12台车案例。
五,综合管理
制造工程中心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
1,全员参与,有效推广提案改善活动。
以班组为形式,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管理、技术、品质等工作的积极性,自觉对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施工规程、节能降耗等环节,组织进行改进活动,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主动性。
对改善活动的成绩优秀者,给予精神与物资奖励。
2,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开展“创优评先”活动。
通过不断挖掘员工工作潜能,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营造车间“树典型,评先进”的互助创先的氛围,计划从2018年2月份起开展“生产之星,质量之星,进步之星”的创优评先活动。
3,以市场为关注焦点,建立质量目标管理机制。
逐步实现质量管理指标化、数据化、目标化管理,如:客户投诉下降,产品评审问题减少,陪产时间减少等。
同时,初步建立质量考核机制,编制公司质量奖惩制度(有奖有罚),对于因责任心而导致低级、重复问题发生并流入市场的,采用降级、降薪、调岗等手段,强化全员责任意识。
质量指标:市场投诉率下降80%。
4,优化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实现效率与质量两不误。
2018年度生产目标:一次合格完成率95%(项目),生产能力均衡,人员分配等。
初步建立生产考核机制,编制公司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因责任心而导致生产计划没有完成的,将进行相应考核。
生产指标:客户准交率提高80%
5,贯彻落实公司七大会议精神,改善工作质量。
公司七大会议,是一个整体,是公司当前各项工作的集中体现,其中涉及制造工程中心组织召开的有4项,即:生产进度推进会,出货评审会,工程方案评审会,工程进度推进会。
要求充分利用好七大会议的机会与平台,务必作好会议准备,通过严谨、细致、高标准的会议质量,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总体工作目标
A=Automotive ObserverG=Gu Dehua 顾德华
A:作为公司盈利主动力业务之一,轻卡这一块在“十二五”规划中又将有什么重要举措?
G:轻卡作为江淮汽车商用车业务板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淮轻卡营销公司将力求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加强服务能力提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把江淮轻卡的业务做好,为“十二五”期间江淮汽车公司实现“轻型卡车全球前三甲”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A:能否就“品质+体验”这条主线,具体展开谈谈2011年江淮商用车的营销策略?有何亮点?
G:2011年江淮商用车围绕“技术领先、品质卓越、为用户提供最佳价值体验”,以“品质江淮新体验”为主线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品质”是江淮汽车的DNA,我们要始终坚持品质是用户对江淮商用车最直接的感受,力求打造江淮商用车的“品质链”;江淮商用车首次提出这个“品质链”的概念,并从生产环节、产品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不同方面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品质”追求的理念,把品质具体化,让消费者能更切实的体验。2011年江淮商用车将围绕新产品、新改进、新市场、新技术、新举措、新服务等方面,力求塑造江淮商用车的新面貌、新气象。
A:据悉,2011年,江淮商用车推出的全新体验计划涵盖了产品、性能、服务和增值诸多方面。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体验计划”?
G:“体验计划”作为“品质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在2011年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通过品质体系继续提升江淮轻卡的美誉度。以轻卡为例,2011年江淮轻卡从四个方面综合打造江淮轻卡的“品质链”体系:一是产品的体验,2011款江淮轻卡的品质升级、品种增加、更新换代;二是,技术的体验,以帅铃Ⅲ作为江淮轻卡最高技术的代表;三是,性能的体验,江淮轻卡整体综合的性能表现;四是服务的体验,售前、售中、售后的整体服务体系。
在整个商用车行业,轻卡这块细分市场依然是销量最大,车型种类和品牌最多的一个卡车细分市场,国内的商用车市场一向有“得轻卡市场者得天下”的说法。去年车展上江淮推出第四代轻卡N721,定位为高端产品,无独有偶,东风新推的凯普斯达亦主打高端。此外,1998年年底开始涉足汽车领域的北汽福田,凭借欧马可、奥铃等产品迅速打入了中高档轻卡市场。轻卡市场的竞争实际上亦十分激烈。
A:怎么看福田和东风这两个对手?江淮轻卡这一块相比他们的产品,有何优势?
G:我们欢迎竞争。我认为,厂家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不断提升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带来用户的利益最大化。也正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中,江淮轻卡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网络渠道和备件服务能力,从而使江淮轻卡的用户满意度、市场口碑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2010年,江淮轻卡销量为19.4万辆,同比增长26%,而且这样的高增长是在2009年15.4万辆的基础上实现的,这样充分体现了江淮轻卡在不断竞争中形成的整体优势。
A: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竞争激烈的轻卡市场,旧有的中低端产品已很难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各车企纷纷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轻卡高端化趋势由此日渐明显。江淮轻卡在中高端产品布局上,有什么策略?江淮最新一代高端轻卡帅铃Ⅲ以及第四代轻卡N721又是担当着怎样的角色?
G:帅铃Ⅲ就是第四代轻卡N721。应该说,帅铃Ⅲ的推出是对江淮轻卡“品质卓越,技术领先”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充分诠释,体现了江淮轻卡对未来快速物流市场的精准把握,为高端轻卡的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在中、高端轻卡市场上,江淮铃系列与江淮帅铃共同构成了最丰富的产品体系,提高了整个江淮轻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1、品质管理标准化,ISO成功靠大家。
2、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3、原始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4、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5、做好产品包装工作,保障产品最终质量。
6、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7、内部审核定期做,系统维持不会错。
8、品质标语:我们的承诺:不做不良品。
9、顾客反馈勤分析,品质改善有主意。
10、贯彻ISO系列标准,树立企业新形象。
1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素质,保证生产产品质量。
12、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13、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
14、作业标准能遵守,品质效率不用愁。
15、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16、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17、你思考,我思考,品质提升难不倒。
18、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一、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一)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结合江阳区实际,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实施质量分析、标准比对、技术培训等质量提升措施,指导帮助生产企业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推动产品从“合格率”向“满意度”跃升,打造质量提升标杆企业。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1、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的消费品、建筑装饰材料和监督抽查合格率不高涉及质量安全的产品为重点。积极配合国抽、省抽、市抽工作,并严格落实抽检不合格后处理。制定并实施我区针对性的产品监督抽查,有效保障质量安全。对江阳区生产许可证产品全覆盖抽查,并做好不合格产品后续处理工作。
2、开展重点产品专项监督检查。针对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产品,加强专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危险化学品、食品相关产品、防疫物资产品、消防产品等的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对江阳区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全覆盖监督检查,并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整治为抓手,不断强化重点工作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整治力度。
二、计量工作
(一)夯实计量监督,服务民生计量。
1、加强市场计量器具检查。围绕江阳区重点场所,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建立健全“元旦”、“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春节”等节假日计量监督检查制度,继续加大计量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计量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计量秩序。
2、加强民用三表监管。认真落实总局和住建部加强“民用三表”监督管理要求,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摸清在用“民用三表”底数,不断提高供水、供电、供气企业计量法制意识,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到期和失准的计量器具及时更换,探索智能电表状态更换方式及监管措施。
(二)夯实计量保障,助推经济发展。
1、推进“优化计量 提质增效”活动。深入开展工业计量标杆示范活动,整合计量检测资源,不断完善企业需求和计量供给的对接平台,组织开展“计量精准服务企业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计划”等活动,聚焦民营企业计量难点和痛点,为民营经济提供计量精准服务。
2、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依法做好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强制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从维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化工等领域,以及锅炉、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领域安全防护所使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
三、标准化工作
(一)夯实业务基础,完善标准化工作的体系
1、强化标准化公共服务。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服务,积极发挥各行业协会对标准实施的作用,了解各行业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及时提供标准化服务。
2、加强标准化宣传。充分利用“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重大活动,开展标准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加大标准化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面宣传展示标准化工作及成效,营造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环境。
(二)狠抓监督管理,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水平。
强化标准引领,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企业标准化自我声明公开,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保障企业标准的合法性、先进性、适用性。着力服务企业,抓好“洁阳物业”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我区更多先进技术向专利和标准转化。
四、产品认证认可工作
(一)严格资质认定监管,规范检验检测服务市场。
加强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组织辖区内获证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检查不少于1次,开展机动车检测机构专项检查不少于1次,完成省级检查计划。同时完善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基础数据,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努力提升检测水平。
(二)创新认证监管方式,提升认证认可有效性。
加强辖区内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的执法检查,规范认证市场。严厉打击整治认证认可乱象,充分发挥品质认证作用,引导规范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着力提升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公信力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