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维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运维;流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F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3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从较开放的全方位竞争阶段,即将进入行业制高点争夺的阶段,这对电信企业的语音、宽带等电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要求铁通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转变为现代化的综合服务商,而转变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1 铁通运维现状
作为铁通重要的服务环节,业务开通、业务保障、障碍查修等方面的末梢服务,面对的是铁通的终端客户,更能体现运营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感知,因而如何加强末梢服务质量的管控,提升服务精确化管理的水平,合理降低服务管理成本,就成为铁通公司面对的首要问题。与此同时,面对增速加快的移动代维业务,新的领域,新的维护要求,日益增高的业务成本压力,还需要面对目前技术能力不均衡,人员流动较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对代维服务过程的实时监控,对服务质量有效监督,保障好的服务质量,提高代维客户满意度,适应代维业务的特点,也是目前铁通公司面临的新
课题。
通过对铁通目前运维现状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系统众多,服务人员需要面对固话营帐系统、宽带业务处理系统和移动的EOMS等多套系统,使用极不方便。
2)施工任务使用传统的纸质打印,没有及时通知和确认的手段,很难保证工单的及时率,效率较低。
3)调度和服务效率不高,生产过程可控度低。
4)前后端协调支撑效率低,信息杂乱,没有统一的对运维业务的集中管理平台,缺乏对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跨区协调工作。
2 运维IT化建设目标
以IT方式固化标准运维作业流程,促进网络运行状态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实现规范、高效的运维生产作业,建立综合运维管理体系,需要实现以下建设目标:
1)建立统一的系统,实现统一界面。
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平台,即综合运维管理系统,对自维和代维实现统一的人员管理,避免服务人员面对多套系统,简化使用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IT手段,提高移动办公的能力。
通过综合运维管理的IT化,从技术上实现对整个外线施工的生产和管理进行强有力的支撑,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有效监控管理手段,支撑精细化管理,提供考核数据。
引入施工调度管理的思想,做到集中派单,为管理提供有效的绩效考核数据,逐步实现在外线施工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代维业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将对人员管理纳入系统范畴,对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其服务质量进行有效考核,逐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4)对客响在工单实施中的功能给予支持,高效支撑前后端的协调工作。
3 运维体系管理中的业务
铁通运维的各项工作,都是标准化的工作,运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针对目前运维体系中的业务建立和管理问题提出以下思考:
1)运维管理是否涵盖了整个运维体系。铁通目前运维是自代维一体,运维管理的内容要求尽量系统化、科学化和可计量,以便各个岗位人员迅速定位分析问题。
2)计表作业是否可管理和监控。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是目前铁通运维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对铁通全网的正常运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铁通客户良好使用铁通业务的根本。针对计表制定、调整、审批形成计表任务,到计表任务的执行、审核,需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保证计表作业的正常完成,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将故障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3)运维过程的闭环是否可控流程。所有的运维规章制度是否被有效执行,形成闭环流程,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持续的跟进、责任的落实、事后可查,是运维流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运维流程的设计和执行中,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和人员流程,在实际的流程制定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与平衡,才能保证最后制定出来的流程能够顺畅执行、上下级能否有效互动、相关部门能够在流程中完全协调。
4)运维人员的管理和维护。自代维一体的现状,导致现有维护人员少且为宽口径分工。新的代维业务的持续增多,也造成现有技术人员,特别是骨干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技术人才是保证运维体系有效良好运转的重要资源,运维工作中需要对不同级别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以调动运维队伍整体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保证运维团队的稳定性、协作性、积极性和高效性。
5)运维资源的管理。运维中涉及到的除人之外的资源包括:运维的设备、运维的工具、运维的备品备件、运维的仪器仪表等,建立一个健全完整的运维体系,对这些资源的管理缺一不可。
4 IT化运维体系建设的思考
要将目前铁通运维体系成功的进行IT化建设,首先要做到三点:
1)基于铁通现有业务的深刻理解。
2)有高效顺畅的运维流程梳理。
3)稳定高效的技术实现。只有上述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充分保障运维体系的IT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4.1 深刻的业务理解
运维管理是铁通整个运维业务运转的核心体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公司会对运维的过程有不同的维护特点和要求,因此运维系统的建立必须要基于对铁通业务的深刻理解。现有铁通自维和代维均为一体化管理,在运维系统的建立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针对每一类业务进行运维特点的梳理,以满足不同业务运维的要求。
4.2 顺畅高效的流程梳理
流程是整个运维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梳理出既运维高效,又能展现运维细节、运行又顺畅的流程,是运维系统IT化的重中之重。
业务流程是按先后顺序或并行的一整套活动或任务,它们基于指令完成特定的工作。这些工作将输入的指令变成一个或多个输出的结果,从而达到共同的目的。流程主要实现以下目的:1)业务流程规范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2)业务流程规范使目标明确,能实现企业的形态由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模式的转变。3)全过程的透明,业务流程的IT固化后,流程上的每个环节都是完全透明的,有效实现对业务运行的实时监控。
实施流程管理,能体现员工的价值,有效考核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3 稳定高效的技术实现
技术实现是运维系统IT化的落地,有深刻的业务理解和高效流畅的业务流程,形成最终的IT化系统,保证运维体系中的各级人员能够有良好的使用体验,需要有稳定高效的技术实现。在IT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业务特别和要求,同时兼顾将来业务可能出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国铁通运维作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范V1.0[M].
Abstract: The quality issue of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s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custom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The 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start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r customer needs and the status of servi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the service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ir root cause, to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Quality improvement using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manage and implement, through the project plan and start meeting for formal confirm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objectiv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work smoothly. IT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and fundament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ccording PPM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to define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ndamentally improve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quality.
关键词: IT服务管理;运维服务管理;服务质量改进;管理体系建设;PPMT实施框架
Key words: IT service management;operation service management;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PPM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C931.2;C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68-04
0 引言
当前,国内已经步入“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信息化在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使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IT运维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因此,IT运维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重视。在IT运维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同时,IT运维服务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相关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关注。
笔者有幸参加了W公司所承接的广州市某信息中心网络平台与IT设备维护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在提供本项目的服务过程中,W公司收到了客户方领导层对服务质量的严重不满和投诉。笔者作为公司后端的IT服务管理咨询顾问,受命启动专门针对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质量改进项目(以下简称本质量改进项目),着手改进其服务质量并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将笔者在本质量改进项目中的主要实施方法和过程进行介绍和展现,希望能够给同样关注IT运维服务质量的同行们一点启发和帮助。
1 对客户需求与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任何服务质量的改进都是源于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和对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分析[1]。笔者在介入本项目之初,就将重点工作放在对客户需求的调查了解、以及对IT运维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两个方面。
通过与客户方和前端一线服务团队的充分交流、以及对服务情况的现场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阅和分析了本项目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项目合同书等关键资料,笔者了解到W公司在IT运维服务提供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需要进行重点质量改进,以尽快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①没有为客户提供针对三年服务期的一整套目标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没有帮助客户理清和优化IT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在日常服务过程中没有认真落实IT资产管理办法,没有为客户提供一套定制的IT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并有效使用起来,最终导致客户的IT资产失去应有的管理,过去一年中IT资产数据基本没有与实际情况同步变更,目前整个IT资产数据不全不实。②客户需要对全区电子政务网络提供系统化的诊断和保养,解决目前该网络可靠性不高、上网速度慢的隐患,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开展;客户强调提供服务的应当是一个有技术梯度的专业网络团队,而不仅仅是一名前端服务工程师。③提供服务的IT服务工程师技术能力不足,一个故障要反复上门几次才能解决,服务只能依赖于个别技能较好的服务工程师。④每月例会上客户提出的服务目标和要求尽快改进的重大问题基本无法实现,计划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没有开展,用户的真实需求没有上传到公司,造成公司的决策偏差。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运维服务计划和实施方案、资产普查、IT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与应用、专业网络团队的诊断和保养、知识管理和业务培训、团队管理、问题管理、会议管理等方法分别予以解决。但是,如果只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也很难真正解决客户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其它问题,只有充分挖掘上述四个方面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真正保证以后的服务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笔者对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W公司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偏差和沟通不畅,二是W公司没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由于沟通不畅和需求理解偏差,所以客户的重点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现;由于缺乏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所以需求理解偏差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和检查没有开展、不能发挥团队能力。而这两个方面的最根本原因,则是W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因此,笔者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放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2 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计划与项目启动
在明确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以后,在着手开始质量改进工作之前,首先要得到客户和W公司双方领导的确认,以保证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对运维服务质量的改进目标。因此,笔者在前期调研和分析基础上,草拟了《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计划书》,在征求双方领导和运维服务团队负责人等主要项目干系人的意见并获得通过后,召开了“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项目启动会”。启动会上有客户方领导、W公司高层领导、运维服务团队负责人(包括运维服务项目经理和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项目总监)、运维服务质量改进项目负责人(笔者)和其他项目干系人到会参加。通过项目启动会的召开,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项目目标和工作范围、项目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项目团队成员和分工、项目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项目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和确认,从而正式将质量改进工作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确立下来,并使本质量改进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得到各方面的正式确认,从而为质量改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基础。
根据项目启动会上确定的质量改进工作计划书,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完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IT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IT资产普查与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网络诊断和优化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加强对IT服务工程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完善运维知识管理和知识库、对用户提供常用软件使用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等七个方面。在这七个方面的总体目标中,第一个目标“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重点,其它六个目标在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后,都要将其工作内容形成规范和制度,并集成到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去,从而保证W公司在今后的IT运维服务过程中、以及其他的IT运维服务项目中,能够始终保持改进后的服务质量,并使本项目的经验得以固化和重复使用。因此,笔者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集中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这个目标上,其他目标的实现则根据任务类型由其他项目干系人分工负责。例如,“IT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由W公司软件研发中心负责人负责完成;“IT资产普查与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和“对用户提供常用软件使用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由运维服务项目经理负责完成;“网络诊断和优化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由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二线专家团队负责、“加强对IT服务工程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和“进一步完善运维知识管理和知识库”由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后端的IT运维服务管理咨询团队负责。这样分工负责后,质量改进项目的七个目标就得以落地执行。
3 IT运维服务管理的实施框架与体系建设
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科学的IT运维服务管理实施框架。目前实施IT运维服务管理的较成熟和普遍的方法是ITIL最佳实践[2]和ISO 20000国际标准。综合企业再造理论[3]、多层BPR实施体系结构[4]和技术管理咨询的PPT模型,IT运维服务管理的规划与实施,需要从作业流程(Process)、组织架构(People)、管理与评估系统(Management)、IT技术和工具(Technology & Tool)、企业文化和观念(Culture)这五个方面进行考虑[5];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前四个方面(即PPMT实施框架)实施IT运维服务管理,然后逐渐向第五个方面(即企业文化)渗透(如图2所示)。因此,在本质量改进项目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中,笔者采用PPMT实施框架进行服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
根据PPMT实施框架及项目需求,本质量改进项目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IT运维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及其配套的数据表单和统计报表的设计、运维服务管理组织结构及其岗位职责的设计、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的建立、IT资产管理及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四个方面,在完成上述四个方面的设计以后,再将设计结果在IT运维服务项目过程中实施和应用。在设计和实施时,均要遵守“作业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与评估系统技术和工具企业文化”的先后顺序。
4 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
根据W公司与客户的项目合同及其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承诺,在本质量改进项目中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可以从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与服务级别、运维体系框架和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运维服务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相关数据表单的格式设计与填写说明、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设计与数据来源、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说明等七个方面进行展开。在这七个方面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考虑吸收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另外六个目标在工作中形成的规范和制度,将其经验和成果集成到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来。
4.1 IT运维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与服务级别一般是由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投标文件的承诺所决定的,然后再结合IT运维服务提供商(例如W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现状进行设计和规定。
4.2 运维服务体系框架主要对所有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规划和说明,并通过服务管理流程关系图对各流程的前后衔接关系进行描述和说明;然后通过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详细流程图对各工作流程在各种情况下的处理规则进行描述和说明。在本项目中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服务级别管理、IT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常用服务流程、备件管理流程、桌面运维流程、网络运维流程、其他工作流程等八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多个服务管理流程,总共包括21种管理流程。究竟应当包括哪些流程,应当根据具体运维服务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结合ITIL最佳实践和ISO 20000标准进行梳理和设计。
4.3 运维服务组织结构一般由IT运维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双方参与本项目的人员组成,一般可以分为一线、二线、后台支持、第三方支持等四个级别;运维服务项目经理一般介于一线和二线之间,作为一线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二线服务团队的成员之一。在确定了服务组织结构后,再根据所设计的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需要进行岗位分工,再根据岗位分工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通常可以分为客户方管理人员、运维服务项目经理、服务台、服务工程师、配置管理员和服务助理等岗位或角色。
4.4 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一般是指在IT运维服务管理流程以外、无法或不便于通过流程方式进行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它作为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有效补充,使IT运维服务的提供过程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在本项目中的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服务台工作规范、日常运维服务规范、网络运维服务规范、资产普查工作规范等方面。其中服务台工作规范又包括服务热线接听规范、故障判断技术规范、事件类别判断方法、事件优先级判断方法、服务单回访规范等;日常运维服务规范又包括上门维护服务规范、备件库管理规范、运维档案管理规范等;网络运维服务规范又包括网络设备日常维护规范、网络安全运维规范等;资产普查工作规范又包括普查工作组织架构、普查人员上门服务要求、普查准备工作、普查工作注意事项、普查数据检查标准、普查数据录入和统计规范等。具体应当包括哪些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也没有一定之规,主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服务管理需要而制定,制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服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4.5 相关数据表单的格式设计主要是根据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需要,在某些服务管理流程的某些环节需要工作人员填写相应的数据表单,则根据该环节和整个流程的需要、以及后期统计报表采集数据的需要进行表单内容和格式的设计。在本项目中的数据表单包括了常用数据表单、备件管理表单、桌面运维表单、网络运维表单、资产普查表单和其他表单等六大类。其中常用数据表单包括服务单、用户投诉处理单、收款服务单等;备件管理表单包括备件借用登记表、备件清单、备件出入库登记表等;桌面运维表单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单、设备采购汇总表、设备采购明细表、资产报废登记表、资产报废意见书、供应商维修设备回执单、设备维修回执单、设备维修报价单、设备采购报价单、升级换件登记表、用户入网申请单等;网络运维表单包括网络故障报告、网络系统端口登记表、配线间钥匙借用登记表、网络巡检报告表等;资产普查表单包括资产登记表、资产普查汇总表、资产普查明细表、资产标签等;其他表单包括知识库表单、配置变更登记表、日报检查问题记录表等。
4.6 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设计主要是根据IT运维服务管理的各种管理需要,从各服务管理流程和相关数据表单及数据库等数据源中采集数据,从而对需要生成的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来源进行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供运维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客户方管理人员了解运维服务状况,并据此进行服务管理。在本项目中的统计报表主要包括服务单统计报表、故障报修统计报表、硬件故障统计报表、网络故障统计报表、软件故障统计报表、服务质量统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服务费用统计报表、运维服务周报和月报表等九大类,在每个大类中又包括多种具体的统计报表,共计有45种统计报表需要进行格式设计和说明。
4.7 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是对前述的服务管理流程、服务组织结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数据表单、统计报表等内容的固化,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方式将其固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从而保证这些管理规则的严格执行。因此,对该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应当在前述各个方面的设计基础上进行,同时兼顾今后可能存在的变革,并适当考虑软件系统的灵活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根据本项目的具体需求,其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个性化视图、事件管理、网络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运维档案管理、厂商资料管理、知识库、统计分析报表、用户意见反馈、系统管理等。
5 项目实施结果与结论
笔者根据本文前述的实施方法和过程,对本项目的运维服务质量进行化化和改进。由于本项目的服务质量对客户和W公司双方都有较大影响,所以本质量改进项目得到了双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而较顺利地完成了质量改进工作任务,取得了预期的质量改进效果。
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成功实施,验证了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所应用的项目化管理和实施方法、PPMT运维服务管理实施框架、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等,在IT运维服务管理及其质量改进中是行之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服务提供商“建立起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使自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质量问题。这对关注IT运维服务管理及其服务质量的其他同行们,无论是客户还是服务提供商,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戴颖达.质量管理实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荷兰]Jan van Bon.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M].章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TIIL 运维管理系统 设计与实现
在我国IT运维管理领域中,主要应用分散管理体系,随着逐渐提高的任务工作时间,降低了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而运维管理要求却在一直的提升,此类问题在不断的突显出来,运维管理部门需要使用大量资源来支持,所以,想要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就必须对原有的运维制度进行改进,加强集中管理,加强建设ITIL运维管理系统。
一、概述ITIL运维管理系统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政府有关部门CCTA提出了IT基础构架库(ITIL),它可以提高IT服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被许多国家广泛使用,如今IT企业已经将其作为IT服务管理的规定与标准ITIL是以服务管理模块作为中心,在服务管理模块中,具有10个管理流程和1个IT智能服务管理,其中这些中心内容又被分成2大流程组,一是服务支持流程租,另一个为服务提供流程组,这两大流程组与10个流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沟通信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IT服务的主要目的是达到组织制定服务交付和服务支持的需求,在早期开发推行中,已证明IT服务的最好方式是ITIL,它是以高效开发和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为基础的,,并提供了通用有效的框架给所有部门活动。
二、关于ITIL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信息中心部门为达到专业IT服务的质量水平,部门在发展中运用到大量操作系统,随着操作员和管理装置越来越多,在达到最大程度之后,就需要建立运维管理的系统平台,有利于更进一步的提升信息中心的服务质量水平和运维水平。ITIL运维管理系统包含了资源管理、运维管路、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日常工作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等几个主要部分,在此系统结构中具有许多项管理活动,例如:系统开发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的等。其中也归纳了许多管理流程的理论经验和流程事件。
1、ITIL管理流程设计。为达到运维的要求,在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中,需要就加入事件故障发生和流程化解决机制。运维管理系统用户所需要的功能有事件管理、管理、问题管理等。问题管理的目的是在对系统自动发现功能进行设计时,若是出现了故障信息,就根据系统维护关系对信息进行自动挑选并发至运维管理人员。运维管理系统将信息转发到工作台,可以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来对故障进行处理;事件管理的目的是对于已经发生的时间进行挑选,判断是不是有相应错误的存在,在对业务不造成影响时,将其交给工作人员来处理或由系统来进行某种程度的处理回馈,确保可以有效的处理事件故障。该项管理主要的目的是变更与计划,进行测试、制定策略、准备上线的工作,以构成硬、软件库。
2、运维管理。现如今,随着网络协议的发展成熟,许多网络协议都已经运用到服务管理系统资源模块中,例如:SSH协议、TENLET协议、SNMP协议等,可以自动完成各种工作任务,例如:故障的监控、信息的提取、发现设备等,若是设备出现故障,由运维管理员来解决故障,当故障处理完毕之后,运维管理模块将会给出故障处理过程报告和故障分析报告。除此之外,想要确保正常运行,就必须以日常管理为基础在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增添了日常维护管理的功能,以保证运维管理系统检查设备的周期为1天,即每天都会对设备安全进行检查。
3、资源管理。运维管理系统是以资源管理为基础,它可以清楚记录资源的情况,提高管理的效率,现在资源管路的主要手段是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这两种资源管理手段的缺点是当增加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时,就会加大资源管理工作的繁杂性,所以需要运维管理人员按照种类来对资源进行划分,依照固定格式来记录所有资源的信息,除此以外,需要配置自动监控设备,当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的提醒。
4、配置管理。对于运维管理系统来说,配置CMDB(强化数据库)是最好的实践计划,CMDB的管理配置包罗了全部IT组件,进而管理和维护数据项的关系数据、历史事件变更的过程。配置管理是在中央存储库中储存以上数据,确保了不相同数据之间的联系。强化数据库里面包括了更新与实施服务、策略服务、创建服务、记录服务、辅助组间等多项服务的标准,服务辅助组件中具有网络服务器、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PC机、数据库等。对强化数据库进行设计时,需要在其中加入流程模型,处于IT环境的条件下,就需要具有动态的流程模块,可以随事件在发生之后产生新的情况来进行自动调整。
结束语:提高运维管理部门的效率,需要从运维系统的集成性、实用性和扩展性入手,加强运维管理的要求,使ITIL运维管理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运用ITIL运维管理系统,可以一定的减少运维管理所消耗的成本。所以ITIL运维管理系统是如今信息中心所需要进行改进与研究的重要部分。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教室管理;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11-02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先进教学手段。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已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之密切相关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在高校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教室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引发了设备在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多媒体教室的工作重心也从建设方面转移到维护和管理方面。结合多媒体教室维护与管理实际,设计研发出基于校园网、功能完整、结构清晰的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有效地保证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维护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需求分析
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非多媒体设备资产性的管理与设备日常维护、更换等记录,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统计等工作。但目前记录这些信息大多还停留在纸质或Excel表格形式上,且各个教学楼的信息由不同的维护人员来记录和更新,记录格式不统一,信息不规范,数据易丢失,不利于各种数据查询、统计和修改,对设备的维护也不能及时地提供科学参考。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研发一个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是多媒体教室科学、规范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结合多媒体教室日常管理工作事宜,该系统功能基本需求如下:
教室报修单的录入、查询、打印、统计等功能,其中教室报修项目包括投影机、中控、音箱、讲台、线路、功放、幕布等项目报修。
计算机报修单、日常维护记录信息、灯泡更换记录信息及设备更换记录信息的录入、查询、打印、统计等功能。
2 总体设计
针对需求分析,对教室的运行与管理工作进行整理与归类,以维护人员与部门主管两个角色,为本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维护人员根据日常维护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如投影机、幕布、计算机、音箱、功放、线路,等故障,在系统中的教室报修或计算机报修模块中报修,部门主管对故障进行审核、打印报修单,再派遣维修人员现场修理,保障多媒体教室的正常运行。同时维护人员将每日的任课老师故障电话接听记录、反馈意见等在日常维护记录模块中进行登记,便于部门主管实时了解教室设备使用状况、任课老师的需求与意见,为日后设备更换、教室改造提供参考依据,也使得我们的服务更能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此外,维护人员对投影机灯泡、设备更换及时在系统中作好记录,方便日后查询和统计,了解各设备的运行状况。
3 功能模块的实现
本系统开发基于B/S系统框架,采用ASP语言+ACCESS数据库,操作简单,易移植。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教室报修、计算机报修、日常维护记录、灯泡更换记录、设备更换记录等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3.1 用户管理
管理员可以在后台添加、删除普通用户(维护人员)和管理员,设置用户的初始密码。用户通过登录界面进入系统后可自行修改密码。登录界面如图3所示。
3.2 计算机、教室报修
维护人员在该模块中可以填写故障设备的报修单,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报修项目名称、仪器编号、仪器名称、预计材料费、型号规格、单价、维修人工费、设备位置、购进日期、生产厂家、故障描述、报修人、联系电话等项目。用户可根据设备位置、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是否完成维修等项目对报修记录进行查询筛选,方便及时了解所有故障设备的报修状态,以及可对报修记录进行分析,为故障设备的更换提供依据。
3.3 日常维护记录
维护人员在该模块中记录每天所接听到的任课老师的求助电话,包括接听时间、所在教室、故障类型、故障描述、解决方法、完成情况、教室电话等详细信息。在我的维护记录中可根据所在教室、完成情况、故障描述等进行模糊查询、筛选、统计。部门主管可根据日常维护记录了解维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设备故障率及常见故障类型,并对故障类型进行归档整理,有利于提高维护工作效率、管理工作质量。
3.4 灯泡、设备更换记录
灯泡、设备更换是多媒体教室维护的常见工作,一般投影机灯泡使用到800~1 000 h左右就需要更换,多媒体设备故障率也很高。其中灯泡更换录入信息包括投影机型号、编号、更换日期、灯泡使用时长、第几次更换等,设备更换记录包括原设备的型号、编号、存放位置、更换日期与新设备的型号、编号、原存放位置等信息。维护人员及时记录各投影机的灯泡、设备更换情况,一方面可方便查询灯泡、设备情况,为日后设备更新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跟踪设备的去向、设备资产管理。
4 结 语
该系统自运行一年以来,状况良好。其中教室保修154项,计算机保修124项,灯泡更换123项,设备更换116项,日常维护记录1084条。相比往年,设备故障率大幅度降低,接听任课老师的故障电话次数明显减少,该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保障日常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而大大提升了多媒体教室维护人员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淑春.高校多媒体教室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6).
【关键词】党委绩效管理;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
近年来,常村煤矿工会根据党委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抓班子、带全队、创环境、促发展”为工作思路,严格按照 “一纲、四目、三书、两评价、一通报”的工作模式运行,在完成公司、矿规定的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坚持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为重点,着重从常村矿工会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把党委绩效管理全方位融入到工会工作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中。较好地解决了“干什么、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如何考核、如何评价、如何持续改进”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工会“转变活动方式,建立有效机制”的两大难题。得到了上级工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省、市工会系统推广了经验。具体做法就是把党委管理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提升与激励四个环节,全面纳入工会工作管理的全过程,重新修订编制出了《岗责定位》、《工作策划》、《过程控制》、《考核评价》、《持续改进》五个管理手册,作为指导工会工作的纲性文件。实现了党委绩效要求的制度和流程规范。工会干部队伍更加精干、高效、管理日趋科学、规范,为工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全面提升了工会整体工作质效,保证了工会各项职能的全面履行,促进了企业与工会工作的共同协调发展,更好地维护了职工权益。为建设煤矿“全国一流的高标准模范职工之家”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合理定员、定岗,明确责任是党委绩效管理运行的前提
为保障党委有效运行的绩效,在工会内部成立了以工会主席担任组长的领导组和监督组,具体由工会质量体系办公室负责工会绩效管理体系四个环节的实施与监督工作。并根据企业工会的性质、任务,编制了《岗责定位》文本,把工会的整体任务和职责细化分解到各部室、各岗位,合理定编、定岗、定员,修订、完善了工会8个部门、27个岗位的职责。进一步把工会的各项职责合理分配到各岗位,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制作成“岗位责任书”牌摆放办公桌面上,具体解决了“是什么、谁来干”的问题,是工会实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前提。
二、工作绩效计划制定的科学性、规范性是党委工作绩效考核的基础
工作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始环节,是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做出规范和安排,来保障管理目标的实施,核心环节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书》和《月度任务书》。在制定绩效计划时,突出了科学性、规范性,为此主抓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学习,吃透上级精神;二是在参与企业管理中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及改革发展动向;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四是组织会议讨论、研究、审定。这四个方面是我们制定《年度计划书》的基础工作,根据制定出的工会整体工作的《年度计划书》,各部室进行具体工作策划,从各自业务实际出发,将工会《年度计划书》中的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制定出工会各部室《年度计划书》。各部室再把部室《年度计划书》具体落实分解到各月中,制定出《月度任务书》,《月度任务书》实行百分制考核,对各项工作按照“一般性、原创性、突破性、带动性”的标准确定工作绩效预期,再按照“岗位责任书”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头,做到“月月有任务”、“人人有目标”。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综合提炼编制了《工作策划》文本,确保了绩效计划的科学、规范, 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是工会绩效管理运行的基础。
三、绩效管理实施的规范化、程序化是党委绩效管理运行的核心
绩效管理实施是通过分解计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沟通辅导,来保障绩效计划落实的重要环节。根据企业工会担负的主要任务,编制了《过程控制》文本,明确规定了50项重点工作的工作程序,制定了工作流程图表,提出了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检查标准,按照矿内部市场化的要求,对每项工作环节制定了“工作单价”,按单价标准,工会员工每日购买工作量,每月按购买工作量多少计算员工收入。通过对购买日工作量实现了对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的高标准实现。解决了“如何运行、怎样控制”的问题,是工会绩效管理运行的核心。
四、绩效评价的公正、合理是党委绩效管理运行的关键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牛鼻子”,是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评价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和闭合运行的主线。根据工作运行情况和结果,编制了《考核评价》文本,按党委绩效管理标准,制定了对工会机关人员、基层工会和基层工会主席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考核流程、奖惩标准。
矿党委对工会工作的评价是依据党委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求,按照“年度计划书”、“月度任务书”规定工作及临时性工作完成情况,每月对工会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矿各机关科室月度排名当中,排名在前三名的单位奖励,排名在后三名的单位进行处罚,直接与当月工资、奖金挂钩考核。
工会内部考核采取分级考核,即:主席考核副主席、副主席考核分管部长、部长考核干事的体系。采用“日购买”、“日考核”、“月评价”的办法。“日购买”,是各部室将当月工作任务按“岗位责任书”规定的职责岗位分解到各部室每位员工人头上,各员工根据工作流程、工作完成期限对工作进行购买,质量办按“日工作购买单价”确定员工的当日购买工作量。“日考核”是考核负责人按照6S考核标准对被考核人当日购买工作量完成情况按标准、准时、清洁、整理、安全、素养、创新考核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月底由质量办汇总出每人的工作总量,纳入当月工资、奖金分配。同时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月评价”是每月填写“个人月度绩效表”对员工本月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对于工作有创新的干部、职工,不仅按照规定及时给予奖励,而且作为任用工会干部的重要依据。
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孕期体重管理对孕妇体重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进行建册、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身体健康且无严重并发症的8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围生期健康检查和孕期指导,而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孕期体重管理以及饮食健康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孕期的体重增加情况、新生儿体重情况、不同BMI增幅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增长幅度在4~6 kg/m2时,观察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增长幅度>6 kg/m2时,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妇给予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体重增长,降低巨大儿的可能性,减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等发生率,同时改善孕妇围生期结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孕期体重管理;孕妇;围生期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3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有人很大转变,大多数人认为孕期摄入的营养应越多越好[1]。孕期摄入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营养不均衡,运动少等使孕妇体内脂肪聚集,同时使摄入热量以及消耗失去平衡,孕妇孕期体重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巨大儿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大幅度增长[2-3]。目前,孕妇的孕期保健引起了产科高度重视,孕期的体重控制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巨大儿以及剖宫产发生率,还能保障新生儿的健康[4]。该次研究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间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妇800例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孕妇体重和围生期结局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建册、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身体健康且无严重并发症的8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1~35岁,平均年龄为(28.5±3.1)岁,建册时BMI为17.35~29.47 kg/m2,平均BMI为(21.53±2.27) kg/m2;观察组孕妇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9.3±3.3)岁,建册时BMI为17.14~29.43 kg/m2,平均BMI为(21.45±2.20) kg/m2。按照中国人MBI标准:正常体重BMI为18.4~23.9 kg/m2,超重BMI为24.0~27.9 kg/m2,肥胖BMI为>28.0 kg/m2。所有孕妇均通过B超检查为单胎妊娠,无妊娠合并症。排除标准:有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
1.2 方法
两组孕妇均在孕13周前、终止妊娠前记录体重,并计算各期BMI。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围生期健康体检以及孕期指导;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孕期体重管理以及饮食健康指导。方法如下:①首先由医护人员发放孕妇孕期体重管理软件并详细讲述体重管理软件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向孕妇演示每日膳食种类和重量的记录方式。医护人员需定期对孕妇的膳食记录进行核对,若发现孕妇使用错误应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合理控制孕妇的体重增长。②根据孕妇孕早期的BMI制定健康的营养计划,孕妇每日应注意合理膳食搭配,保障营养均衡。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类:主食、水果、豆制品、鲜奶、蛋类、鱼虾贝类、肉类、新鲜蔬菜以及植物油等。主食中应注意搭配杂粮,蔬菜以绿色为主,坚果类食物应适量使用。③孕妇应对自身每日的能量摄入进行分析,做适量运动如瑜伽、散步或者孕期保健操等,通过一定的运动来消耗食物产生的能量,避免孕妇体重增加过度。
1.3 临床观察
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的增重增加情况、分娩方式、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体重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体重增长情况对比
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体重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孕妇不同BMI增幅妊娠结局对比
当BMI增长幅度在4~6 kg/m2时,观察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增长幅度>6 kg/m2时,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有了很大转变,孕妇的肥胖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5]。一旦适龄妇女怀孕,会引起整个家庭的关注,孕妇在孕期过程中摄入大量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会引起脂肪积累过度,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脂质以及糖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然而若孕妇孕期过度限制能量摄入,同样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妊娠期高血压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严重威胁了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6-7]。BMI作为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和体重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8]。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显示出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妇的体重,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研究资料表明,孕妇孕期体重的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密切的联系,孕期体重越高,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越高。根据文献报道,新生儿体重在3.1~3.6 kg是最理想体重,若体重>4 kg被称为巨大儿[9]。巨大儿是造成孕妇难产的主要原因,极易导致产后出血,除此之外,巨大儿极易发生低血糖,不利于胎儿的成长。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体重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可见通过给予孕妇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新生儿体重,是新生儿更加健康成长。此外,孕期体重管理还能有效减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该次研究显示当BMI增长幅度在4~6 kg/m2时,观察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当BMI增长幅度>6 kg/m2时,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张美华[10]等研究结果相关,可见孕期体重管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对孕妇给予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体重增长,降低巨大儿的可能性,同时减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等发生率,改善孕妇围生期结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赵倩,王鹂麟,等.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6(8):425-431.
[2] 高冰心,周凡,王晓东,等.低出生体重儿117例体格发育与围生期保健管理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20(40):3751-3755.
[3] 贺同强.子痫前期临床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10(28):823-826.
[4] 罗静,常青,王廷洲,等.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9(28):755-758.
[5] 修晓燕,张荣莲,黄欣欣,等.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2(30):147-150.
[6] 胡菊珍,龙玲芳,钟杏婵,等.在基层医院开展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4,2(12):79-80.
[7] 李凌,洪燕,潘国平.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12(33):64-65.
[8] 陈丽桢,曾柳珍.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7(35):1426-1427.
[9] 童锦,顾宁,李洁,等.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9(16):561-565.
关键词:配电生产运维管理;精益化;标准化
0 引言
配电架空线路覆盖面积广,设备运行环境复杂,负荷代配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事故,故障点排查诊断具有较大的难度。近年来的配电状态检修的开展,配电生产运维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但是配电生产由于点多面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就配电生产运维管理常见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求提高配电生产运维管理水平,减少管理失误,做到管理精益化、执行标准化。
1 配电生产运维管理常见的主要问题
配电生产运维管理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缺陷管理方面
1.1按照考核要求,缺陷管理没有及时录入PMS,采用集中录入,集中消缺的模式。造成缺陷流程监管不足。
1.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尚一些缺陷不能及时消除,如电杆裂纹、瓷瓶劣化等受停电时间、资金费用、施工环境等限制需要纳入年度大修或技改工程,因此,这些缺陷往往不能在本年度消除。
2检修管理方面
2.1近年新设备、新技术推广快,部分工作人员对新设备的性能、结构特点、异常处理分析掌握不透。
2.2生产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习惯于沿袭过去的做法,部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习惯性违章仍有发生。
2.3检修工作的个人处置能力较强,整体素质较高,整体作业中班组间相互配合性有待提高。
3运行管理方面
3.1现场10KV线路杆号不全,基建临时杆没有临时杆号,低压杆没有杆号。
3.2蜗呦低惩贾锌闭所环网柜的接线方式没有具体体现。
3.3物资储备材料需进一步整理,品种归类,定置摆放,能够满足对事故应急处理的要求。
4内业管理方面
各种资料的及时准确性有待提高,录入人员加强培训。
5供电可靠性和电压管理方面
目前配电网络结构还不够完善,仍有部分线路不能满足N―1供电安全准则的要求,因此在线路停电检修及施工时无法有效地降低停电影响范围。
2 配电生产运维管理流程的描述及分析
2.1缺陷流程
2.1.1 缺陷发现
运检班组通过对设备定期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和隐患。
2.1.2缺陷分析
运检班组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分类,一般缺陷班组消缺;重大缺陷报生产部研究整改措施,纳入年度检修计划或技术改造计划;危急缺陷应立即上报,立即处理,加快流程运转。
2.1.3缺陷处理
运检班组根据缺陷制定消缺计划,并逐项消除,及时组织质量验收和质量反馈。
2.1.4 工作总结
运检班组、修理班组每月分别上报工作总结,汇报当月设备运行情况,生产部组织审查,研究整改措施。
2.2 监控措施
2.2.1设备消缺率
生产部对运检班组的年度消缺率要求如下:Ⅰ、Ⅱ类缺陷(危急缺陷和重大缺陷)消除率100%,Ⅲ类缺陷(一般缺陷)消除率大于90%。
2.2.2缺陷消除时间
Ⅰ类缺陷(危急缺陷)应立即上报,在24小时内消除;Ⅱ类缺陷(重大缺陷)应在10日内消除;Ⅲ类缺陷(一般缺陷)应有消缺计划,在年度内消除。
2.2.3设备完好率
10kV及以上设备完好率达100%。
2.2.4设备跳闸率
10kV线路跳闸次数满足地区考核指标
3配电生产运维管理流程改进措施
3.1缺陷管理
3.1.1加强缺陷流程管理和巡视质量,提高设备状况的监控。
3.1.2对暂不能及时消除的重大缺陷应加强监控,防止缺陷恶化升级,并采取临时处理措施。确保在改造更换前能安全运行。对暂不能消除的重大缺陷应及时书面上报生技部。
3.1.3牵涉到不同设备产权维护的设备,应加强协调、协商、督促。
3.2检修管理
3.2.1投运的新设备、新技术要加强技术储备,培养技术人才,做好新老传代交替工作。
3.2.2加大运检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有关专业技术及技能培训和员工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和班组间相互配合性。
3.2.3建议在逐步积累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在线监测技术,积极开展并逐步推广状态检修。
3.2.4积极推广标准化作业、制定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流程,克服习惯性违章,规范作业人员的工作要领和动作行为。
3.3运行管理
3.3.1 10KV线路杆号、开闭所、环网柜、变电亭站内设备名称进行临时补录,加强监察性巡视和抽查,督促提高设备名称与单线条图的一致性。
3.3.2物资储备材料需进一步整理,品种归类,定置摆放,建立物资材料的提前储备机制。
3.3.3针对老旧设备,加强设备更新改造。
3.3.4针对防外力工作,加强提前签署防护协议,收取抵押金,设置车档和变台防护网的手段,减少外力对线路设备的影响。
3.3.5加强新装工程的验收管理工作,不让设备带缺陷运行。
3.4内业管理
3.4.1各种资料的录入及时、准确,相互的检查要符合哈局规定。
3.4.2按照班组建设,按照红旗化班组的要求进行整改。提高班组的资料管理水平。加强专业管理,开展科学创新、管理创新活动。
3.5供电可靠性和电压管理
3.5.1继续加强城网的建设和改造,重点围绕提高设备和电网的可靠性,努力加强和完善电网结构,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3.5.2推行春秋检修、状态检修和故障检修相结合的配电设备维护机制,积极利用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3.5.3要确保做到可靠性基础资料、统计报表和分析材料统计准确、上报及时、数据和资料完整。
4 结论
配电生产运维管理坚持实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坚持依法制企,积极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不断提高配电运维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客户满意工程,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员工恪尽职守、服务真诚的光明形象,增强员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 按照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目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文生.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M].上海:上海电力出版社,2008:98.
[2] 朱磊.浅析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及其预防措施[M].上海:上海电力出版社,2013:15:102.
关键词: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矿物质;维生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17
一、矿物质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各种元素的总称,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人体内含有的各种元素,除了碳,氧,氢,氮等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以外,其余的60多种元素统称为矿物质(也叫无机盐)。虽然矿物质在人体内的总量不及体重的百分之五,也不能提供能量,可是它们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外界环境供给,并且在人体组织的生理作用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矿物质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如:钙,磷,镁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原料。矿物质也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正常渗透压的必要条件。人体内有些特殊的生理物质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甲状腺等需要铁,碘的参与才能合成。常量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在细胞内外液中与蛋白质一起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维持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构成酶的成分或激活酶的活性,参加物质代谢。而必需微量元素是酶和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构成某些激素或参与激素的作用;参与核酸代谢;协助常量元素和宏量营养素发挥作用。与体育舞蹈专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相关的矿物质主要有钾,钙,镁,铁。
1. 钾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间的关系
钾为人体重要的阳离子之一,体内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约占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他存在于细胞外。钾能够维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正常功能,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和离子平衡以及降低血压,当体育舞蹈运动员体内缺钾时,会造成全身无力,疲乏,心跳减弱,头昏眼花。低钾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体育舞蹈运动员肠麻痹,加重厌食,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在平时的训练或者比赛中,运动员能源消耗大,新陈代谢速率加快,若钾的含量过低,不能及时补充,会使细胞的渗透压瓦解,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正常代谢。此外,钾缺乏的先兆是常常感到疲倦,如果体育舞蹈运动员缺钾会感觉到疲劳,精神不佳,这会影响运动员发挥正常的运动能力,使训练效果不佳,影响运动员最终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2. 钙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间的关系
钙是保持心脏健康,止血,神经健康,肌肉收缩以及皮肤,骨骼和牙齿健康的营养素,可减轻肌肉和骨骼的疼痛,保持特内酸碱度的平衡。体育舞蹈运动员在钙代谢上与普通人的不同在于: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从汗液中丢失大量的钙。由于钙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骨骼肌的收缩,细胞内第二信使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钙营养的平衡对保持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非常重要。钙缺乏会引起运动员肌肉收缩,长期钙摄入不足会导致骨密度降低。调查显示,许多从事体育舞蹈专项的女运动员,尤其是少年女子运动员的钙摄入量低于推荐的供给量,这会影响她们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加运动性骨折的危险。还有研究发现,钙不足与女运动员的月经失调甚至闭经有一定关系。目前认为雌激素与闭经关系最为密切,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钙吸收减少,溶骨增加,尿钙排出增多,可发展为骨质疏松。而对于从事体育舞蹈专项的运动员而言,保持身材及良好的身体形态对取得优异比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但因食物中的摄入不足会引起钙的不足或缺乏,因此,在减重期间,要额外补充钙。
3. 镁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间的关系
镁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正常成人总镁含量约25g,镁能够增强牙齿和骨骼强度,有助于肌肉放松从而促进肌肉的健康。镁缺乏会导致体育舞蹈运动员神经,肌肉兴奋性亢进,常见的有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更严重时会出现精神错乱,甚至昏迷。
4. 铁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间的关系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根据含铁化合物的功能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如含铁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存在于血液和肌肉中,参与氧或者二氧化碳的运输;含铁的酶如细胞色素酶,过氧化物酶等,参与组织的氧化呼吸,催化生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另一类不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为储存形式的铁,以及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脏,脾脏和骨骼肌中,构成机体的铁贮备,随时可以动员使用。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载和交换,是酶的构成物质,对能量产生也是必需的。
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运动中会引起铁代谢加快,也会使红细胞的代谢加快,使运动机体对铁的需求量增多,运动还使肌肉增大,肌肉中含铁酶的含量增加。所以,运动会引起铁代谢加快,使铁吸收受影响。调查显示,从事体育舞蹈专项的女运动员铁贮备状况差于男运动员,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的女运动员。因此,如果不重视对铁的及时补充会造成体育舞蹈运动员发生缺铁性贫血,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正常运动能力的发挥。
二、维生素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维持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机能有重大作用的一种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的种类很多,化学性质不同,生理机能各异,虽不能参与构成组织,也不供给热能。人体所需维生素有10多种,按其溶解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该类维生素特点是:体内排泄慢,可以在肝等器官贮存,过度摄入可引起中毒,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1,B2,C,叶酸,泛酸等。该类维生素有两大特点:一是不会在体内储存,二是此类维生素在体内的功能大多是构成机体多种酶系的重要辅基或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的多种代谢。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有影响的主要是维生素A,E和C。
1. 维生素A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维生素A具有维持正常发育,保护上皮组织健康,尤其是眼结膜,呼吸道等处,能够维持正常视力所必需,缺乏时可发生暗适应机能减退,可能参与糖皮质激素,粘多糖的合成,因而与应激和免疫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体育舞蹈运动员常食用牛奶,鱼,蛋黄等食物以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以及良好的视力。
2. 维生素E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促进毛细血管增生,维护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氧的利用率增加,增强机体耐力。因此维生素E能够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改善运动员肌肉营养和血液供应,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肌肉质量,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利于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 维生素C与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维生素C能够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氧化,是体内氢的传递体,参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体育舞蹈运动员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虚弱无力感和缺铁性贫血将损伤机体能力,因此,体育舞蹈运动员通过补充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疲劳和肌肉酸痛。
关键词:大检修;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
应我国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家电网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改革,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创新,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人均生活用电都在日益增长,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量机械设备数量增加,但相应而来的是设备检修任务也越加繁重,对于电力设备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检查管理,是电力系统化管理的主要探究方向。
1 变电站运行管理概述
电力行业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建设需要电力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同样需要电力支持,对于用电量需求与日俱增。就当前电力生产管理现状而言,所采用的方法较为落后,变电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分属不同单位,两者互不干涉、独立运作,有着各自明晰的职责和权利。变电运行维护主要是负责变电站内部电力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记录,并实行相应的养护工作等。
随着“大检修”时代的来临,相应体系改革的推进,变电运行维护和检修逐渐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效和精细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传统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在对电力设备检修中需要由相应技术人员进行修整,但是各个环节在处理中存在明显的职责不清、耗时较长的问题。传统电力设备检修方法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消耗,并且对于技术人员检修中存在较大的风险。电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安全故障扩大,缺乏对设备故障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应“大检修”背景下诞生的,该模式通过对业务集约实现运行维护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对当前由专门技术人员和检修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的现状,创新改革相应的变电检修和维护业务,将设备检修以及维护等业务整合到运行单位进行执行,最终实现变电运行维护部统一管理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巡视等内容。应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新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促使设备检修更加专业化,降低电力设备运行成本,提升检修效率。
2.1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要求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安全第一是前提条件。由于变电站在业务衔接以及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一系列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生命健康。由此,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变电站运行运检维护的实际需求,全面考量客观影响因素,并做出明确的运检方案,以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实时监督现场安全,提升运检工作安全和质量。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制度先行是运行保障。在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中,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监督以及评价等制度,落实相应工作职责,促使变电站运行检修工作规范化,有章可循,严格把控运检标准,实现系统化管理。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培养人才是重点目标。实行运检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应严格遵循考核标准,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在科学指导下开展变电站运检工作。
此外,在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中,可以通过模拟培训环境,促使培训人员能够提前熟悉实际工作流程,丰富工作经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提升变电站运行管理和检修效率。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设备配置是根本支撑。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清扫以及检修,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专门的检测工具,充足的设施配置,才能够确保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检查结果的准确,更好地满足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实际需求。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逐层推进是主要手段。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检修流程,从设施到设备,从低压到高压逐步开展。
这种逐层推进的手段,可以应用在检修较为简单的项目,并且对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运行维护水平。
此外,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激励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变电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任务较重,自身工作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检修质量和效率,加之运行检修工作时常伴有一定危险,技术人员可能伴有畏惧情绪。由此,加强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激励,有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变电检修工作成效。
2.2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流程
为了实现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首先应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转变传统运行检修模式,将变电检修人员以及维护人员进行统一协调,构建变电维护部门,由部门内人员承担对变电设备检测以及维护的工作,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实现变电运行维护的岗位融合,优化维护模式和相关带点测试、维护消耗等工作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技术人员工作时间,防止作业任务出现交叉重叠,确保检测质量和人员安全;
组建相应变电运行维护小组,承担电力设备全部的清扫和维护等工作,实现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有机整合,采用周期性工作开展,诸如季节性工作或者机械设备运行维护大修等,保证现场变电站运行维护效率。
3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优化对策
3.1 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
在当前“大检修”背景下,构建相应运行维护体系框架,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开展主要采用封闭式管理,变电运行维护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缺少相关权威监督部门的把控,造成相关变电运行维护人员一人承担多种工作职责,监管措施不严,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就此类风险问题,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监督、控制以及约束机制,变电站管理部门需要定期进行考核和抽查,确保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严格遵循检修标准进行。
3.2 强化运行维护人员思想意识
由于变电运行维护工作是由相关人员独立完成,在检修者和维护者之间角色转换,在运行维护初期,相关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制度的压迫下导致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个人思想意识上会产生波动,对于岗位调整和整合感到忧虑,无论是自身的安全意识还是工作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危及运行维护人员生命安全。
对于运行维护人员,管理部门应确立相应鉴定标准,对其自身专业素质水平、思想意识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制定人员薪酬待遇,能够有效降低运行维护人员的顾虑,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工作成效。
3.3 提升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变电站由于自身特性,内部结构复杂,无论是在设备检修还是带电检测方面,需要运行维护人员结合自身专业素质和经验基础来综合分析电力设备运行情况,进而采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予以处理,这就需要相关运行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对于电力设备和实施内部结构做到成竹在胸,才能更好地胜任该项工作。
但是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经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最初工作过程中可能面对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不全面的问题,无从下手,造成设备维护和检修不合理。
由此,就此类问题,首先应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定期进行培训,促使运行维护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提升工作难度,进而不断完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检修”体系机构下,创新推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管理部门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监督、管理以及约束制度,定期对运行维护人员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需求,确保变电站正常运行同时,维护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范李平,余剑锋,姚迪.“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拓展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