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运维一体化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维一体化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维一体化培训

第1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应用

引言

由于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被逐渐推广,有效提升了变电运维的实际效果,增了电力系统的综合稳定性、运行安全性。可以说,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是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电力企业应对强大的电力系统维护压力的必然选择。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设备的革新,在未来,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还将会给国家级供电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1、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应用前提

变电运维一体化在增强了整个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前提条件对运维一体化起到保障作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基本原则,是对电力系统运行和检修工作进行重新整合和统筹管理,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修工作形成一个整体,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检修效果。从实践经验来看,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应用前提涵盖三点主要内容。①要有专业的人才支撑,变电运维一体化需要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多个工作、管理部门,在各项工作高度整合、综合统筹的情况下,对开展一线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只有具备充分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素质的人员,才能真正胜任,人员技术不达标,将对变电运维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安全问题。②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线的变电运维工作人员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多,相关的安全部门一方面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必须将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尤其对于带电的机械设备,务必要做好隔离和防护,严格确保工作安全。③严格划定工作人员个人责任范围,相对较高的工作安全风险以及工作误差导致的问题隐患都需要用明确个人责任的方式来进行改善,在保持工作人员较高的工作热情的同时,责任心也非常重要,高质量完成工作内容,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2.1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执行标准、管理方式

为实现良好的变电运维一体化效果,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彼此配合,而良好的机制体制,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备策略。因此,要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执行标准、管理方式等,让参与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人员,包括管理层、安全部门、一线工作人员,都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业务范围、惩罚方法等。目前,变电运维工作已有相应的操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但仍然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可行性,不断完善。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机制、工作标准的制定,必须严肃、认真、细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明确的、具有权威的规则给予工作人员充分的引导、指导,保证每个岗位上的电力工作者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任务。

2.2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意识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在很多地方仍然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不断磨合,而每一个工作人员基本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将会影响到整体的变电运维效果。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培训、考核,让每一个参与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有效理解工作范围,合理处理突发事件,严格控制安全隐患,从而提升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此外,要对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正确引导,让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严肃性与重要性,认识到一旦自身工作失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此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获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2.3积极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课题研究

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实践永远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正确引导。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不断提升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应用效果,改进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漏洞,就需要积极开展与变电运维一体化相关的课题研究,以理论研究结果促进实践效果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积极从外部借力,和各电力高校、研究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合作,提供研究素材与资料,互利共赢,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并应用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改进和创新中。

2.4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管理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前提是安全,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进行变电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以此保证电网生产、巡检和维护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进而实现变电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可按“先易后难,逐步融合”的原则,分步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专业的“双向渗透”。同时,还应该创建科学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安全、有序的进行。

2.5强化人员培训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应该强化人员培训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应该根据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深度和广度,提高变电运维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技能水平,例如蓄电池带载测试、交直流回路检查、蓄电池充电放电、主变呼吸器更换等;其二,制定合理的培训周期,通常以一个月为周期;其三,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让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沟通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水平。

结语

与传统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工作方式相比,变电运维一体化无疑是更高一级的、经过创新和发展的电力系统工作开展方式。相关的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应用意义,掌握科学的变电运维一体化开展策略,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肖萍,黄建杨,李俊华,等.探索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新模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57.

第2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变电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三集五大”体系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是“大检修”体系中的难点与重点。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联系紧密,倘若遇到停电检修或从发现缺陷到消除缺陷,双方人员往往在接到通知到达后还需互相等待,耗费较长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而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在变电管理中的成功应用,能够有效加强人员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运行,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已经成为困扰电网管理人员的难题。因此,文章针对变电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供电公司的综合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对电网的设备资源、技术以及人力等实施变电运行、检修和维护一体化合作发展,进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一体化运维,创建按照电压等级进行运维的生产体系;是对传统生产作业方式的重大变革,将传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协调、安全控制、生产质量、人力资源效能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同一部门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将集控中心一分为二,一部分负责电网调度、监控管理,一部分负责对变电站的巡视及维护管理,实现对变电运维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变电设备检查、一般性维护的共同进行,在保证变电设备与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变电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分析

2.1 变电管理中应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2.1.1 强化人员管理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对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养一支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人才素质较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此提高变电运行的综合效益,为实现变电管理的规范化、精益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1.2 优化资源配置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化变电运维值班方式。精简夜间及节假日值班人员,推出了“3+1”运维模式,即从运维站原先的甲、乙、丙三个运行班组中各抽调1人组成维护检修班,更名为“丁班”。丁班作为运行班的储备力量,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8:30~17:30。运行班组值班方式为“上一休二”,即当值1天,休息2天。丁班人员定期轮换一次,每28天为一个周期。调整之后,白天开展运维工作的人员职责也由单一的设备维护扩展到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为一体,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3+1”运维模式下,运维人员可分组全天候待命,确保夜间及节假日充足运维力量,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配置,进而释放大量的劳动力,即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始终坚持资源最优化配置原则。因此,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时,应该加强对变电运维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技能水平的专业化培训,特别是运维一体化108项项目的培训,以此实现直流、自动化、保护、试验、检修以及变电运行等专业的融合。

2.1.3 提高工作效率

变电管理应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时,优化变电运行管理。简化变电站操作形式、步骤,优化操作规程、操作顺序,优化工作票、安措票、作业卡、巡检记录,优化许可终结手续办理流程,优化停送电流程,优化状态检修及巡视工作,剔除冗余环节,提高运维人员工作效率。

另外,管理人员承担巡检、发现以及消除维护类问题、缺陷的职责,这就要求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日常巡视、维护工作计划,尽可能的多算消除缺陷的时间。而检修试验工区的管理人员,不仅仅应该从事简单、传统的维护类检修工作,还需要从事专业化检修工作,以此降低变电运行故障发生率,进而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2.2 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运行的策略

文章以某电网为例,该电网区域内多江河湖泊与山地,电网结构非常复杂,变电设备种类和数量众多,输电通道密集。该电网管辖4座35 kV变电站、64座110 kV变电站、17座220 kV变电站,变压器140台。近年来,区域用电量显著增加,电网运维管理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显著增加,但是变电站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跟不上变电站增长数量,并且该地区的地理条件复杂,电网管辖面积为1.9万km2,检修行程多达3 980 km,电网巡检、运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如果采用传统检修方式,运维管理难度相对较高,通过电网管理人员的综合分析,决定采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为了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效率,采取了以下强化策略。

①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控制和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对运维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想要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控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应该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为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其次,综合考虑各方面,转变变电运维管理理念,创新变电运维管理方式;再者,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运维工作效率,保证运维工作的安全性。

②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管理。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前提是安全,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进行变电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以此保证电网生产、巡检和维护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进而实现变电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可按“先易后难,逐步融合”的原则,分步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专业的“双向渗透”。同时,还应该创建科学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安全、有序的进行。

③强化人员培训。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应该强化人员培训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应该根据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深度和广度,提高变电运维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技能水平,例如蓄电池带载测试、交直流回路检查、蓄电池充电放电、主变呼吸器更换等;其二,制定合理的培训周期,通常以一个月为周期;其三,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让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沟通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水平。

④建立设备台账、设备巡视数据台账,整合优化电力企业生产门户及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等软件,使管理软件更加人性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建立设备缺陷经验库,优化物资采购流程,使消缺工作及时顺利开展。

3 结 语

总之,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对于实现变电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电网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以此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鹏.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探析[J].中国 新通信,2015,(3).

第3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模式;一体化

很多基层供电公司的变电站分由三个运维班进行管理,站多片散,加之35kV变电站大多较为偏远、运维成本较高,传统模式下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35kV变电站现有设备和人员组织情况已经与当前检修运行管理不相适应。为了改变现状,笔者以为有必要进行35kV变电站运行维护、常规检修的一体化模式探索。

1 现有模式的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有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突显出不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随着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运维班所辖220kV、110kV变电站改造扩建工作较多,再加上35kV变电站的运行操作维护会导致运行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原有农网管理的35kV变电站大多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初期建设标准较低,交由主网管理后一次、二次设备都面临大量改造工作。35kV变电站会有大量检修、改造工作。

现有模式下人力、物力资源浪费。35kV变电站一般地处城市周边、路途较远,到达工作现场的运输成本很高。在现有模式下,一次停电检修工作时运行单位、检修单位要分别赶到工作现场,对于人员、车辆来说都是资源的重复浪费。

运行人员巡视后,把巡视结果反馈给检修班组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任务的重复,检修费用相应增大。

运行和检修人员只对各自工作负责,长期会形成对设备、管理的认识“误区”,对人员的培训及适应不同设备、不同工种的能力有很大限制,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 运维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法

35kV变电站设备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极大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工作效率。35kV变电站的运维一体化结合设备状态检修、全寿命管理力求达到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生产业务管理模式。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一部车就可以完成,对于运输成本来讲至少节省了50%左右,对于人力资源也是极大的节省。

3 实施策略

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特点以及实际情况,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采取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策略。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间原有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等的变更。在此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通过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有助于规避工作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明晰、人员配置不当等风险。同时,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需要分步实施,有利于提高实施效率和成功率。

4 实施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薪金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5 实施方式

5.1 实施工区、班组运维职能融合的工区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班组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职能归属同一班组。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后可独立承担运行和维护职责。

5.2 实施运维人员技能和业务的融合

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将有很大的调整,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设备装备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阶段稳妥推进。

(1)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中心,并入变电运维操作站,配合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和运行操作。通过检修人员的培训和带动促进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护技能。在此阶段,要求实现运行与设备不停电维护、消缺工作(含D类检修)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设备巡视、操作和维护、缺陷处理任务,自行落实设备维护、消缺过程的危险点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自行完成设备维护、消缺的质量控制和修试、验收记录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关键工作是明确设备维护、消缺工作的项目,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巡视操作和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业务技能,及时编制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现场作业控制卡,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

(2)实现单一间隔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设备D类检修运维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运行、维护的专业融合,从较低电压向较高电压等级逐步开展单一间隔设备的维护检修、例行试验、二次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和站端综合自动化)检验等C、D类检修工作,通过运行与各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作业协作,逐步实现变电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在此阶段,要求实现操作与检修工作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巡视操作和维护检修职责,自行完成“设备停役―检修―复役”的检修全过程工作。因此,关键工作是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运行操作和有关检修试验业务技能,成为运行、检修的全能型人才,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最终实现全部变电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实施前两个阶段运维一体化的基础上,变电运行、维护已有较好的专业融合,大部分运维人员都已掌握运行、维护的双专业技能。通过对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的换岗交叉业务培训,最终实现变电设备的运行巡检、操作、维护检修(C、D类)的运维一体化。实现设备运维业务的完全融合应注意综合分析运维人员对运维业务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运维工作强度和作业风险的、高低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运维合一的检修试验项目和专业化检修试验项目。原则上,应把检修技术难度高、专业协调复杂、规模大、工作量大、作业风险高等类型的项目纳入专业化检修项目,由专业队伍承担。

6 实施效果

第4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措施。

【关键词】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全称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该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变电设备就一定的内容实施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下隶属于不同部门及不同人员责任下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相关职责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在某种程度上由电网下同一管理部门或同一人员承担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双重使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从而实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愿景。传统模式之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是分属于不同工区或部门的,彼此之间的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与岗位职责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中,管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却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具体业务的开展中存在诸多交叉部分和关系紧密的内容,没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电网生产运行效率的提升。在目前电网庞大复杂、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原则

(一)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二)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工资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四)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提供便利。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制度,切实有效的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相关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一体化运维工作稳定可靠持续进行。

(二)加强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加强培训,超前谋划,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了整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达到“运维双能,一专多能”,在运行时要对其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鉴定,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涵盖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切合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建立标准,能够使运维工作有规有序,可以确保流程、工时、监督及验收等工作的可靠完成。

(四)强化风险控制,确保运维安全。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运检部、安质部应共同审定运维业务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对于运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相关的工作制度,并且要求运维人员严格执行,以此来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

(五)明晰职责,强化监督。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同时,在传统的电网生产运营模式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由不同的部门、分区下不同的人员承担,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但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运维一体化,实现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

第5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变电专业化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52

变电专业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全面性的变电管理工作,因此只有管理人员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恰当的应用,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期待变电管理实际效果的有效提升。

1 运维一体化模式简析

运维一体化模式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模式重要性、模式预期效益、模式实施背景、模式实施原则等方面出发,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

1.1 模式重要性

运维一体化模式有着很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本身是“大检修”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我国变电系统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电网运行工作的整体模式将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化,来达到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的目的才是保持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能够对于电力系统的电网结构和运行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能够为今后变电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一个相对成熟的模板,最终能够期待在这一模板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电网发展实际情况的变电运维模式。

1.2 模式预期效益

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带来很高的预期效益。通常来说电力企业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优化生产工作流程,并且能够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最终为设备健康水平的概率和达成相关生产指标起到重要的助力。其次,在对于模式预期效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系统的各类成本更低,并且设备的可靠性等指标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此同时,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还能够在为电力企业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顺利的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和安全效益,因此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模式实施背景

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有着必要的前提。由于运维一体化实施的背景是在传统变电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的突显出来的情况下,在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只有更加先进的变电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工作人员更加及时的发现变电缺陷并且对其进行处理。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设备缺陷和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实际的厂家依赖程度,从而能够减少变电管理所带来的实际工作压力。

1.4 模式实施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需要遵循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才可以实行。一般而言在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达到释放劳动生产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的效果。其次,在对于模式实施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需要来开展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检修人员转岗,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实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复合型“运检双能”人才培养流程。最终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精益生产的实际需要。

2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需要从许多方面着手,以下从合理确定管理范围、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坚持逐步推广原则、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等方面出发,对于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1 合理确定管理范围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第一步是合理的确定管理范围。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辅助设施维护等变电运行业务进行细致的分配,让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于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包括设备大范围拆卸和一次设备检修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让变电故障处理所具有的快、准、优等特性能够体现出来。

2.2 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和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将设备巡视与倒闸操作进行相应的一体化合作。其次,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维护性检修业务进行部分的重新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规范一体化运作各级运维岗位的业务标准,最终能够为明确变电站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内容起到重要的助力。

2.3 坚持逐步推广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需要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下进行。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的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来行试点工作,然后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试点经验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之后再进行模式的逐步推广实施。其次,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确保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等重要的原则被坚持,最终在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变电管理效益的提升。

2.4 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离不开标准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支持。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来合理的提升变电生产效率。其次,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当以集约、整合的生产业务来有效的降低运维成本,最终能够有效的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变电管理工作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可以期待良好的变电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配电系统;电气系统;运维一体化;运维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1-013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1.066

技术手段与管理实践方法是整个配电电气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配电系统的主要建设方法便是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的一体化。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修的一体化能够不断并且有效地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与整个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能够使得电力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 配电系统一体化流程管理的树立

简单而言,所谓的配电系统一体化便是运行与维护的同步与统一,在同步与统一的基础上,确保电气配电系统的维护与操作的同一时间的纵向展开,在实际的运行与维护之中,需要不断防止可能出现配电系统实际之中的问题,降低配电系统的故障,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加强持续运转的效率,缩短停电与送电的时间的整体间隔,维系整个运行与维护的系统的高效率运转。

1.1 确立配电系统一体化的实践办法

1.1.1 运维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协调物力、劳力、资源,实现各种软硬件的优化与整合,使得运维人员的实践技术与等级能够有一定的提高,使得相关的专业水平与工作经验能够相互补充、优势互补,各个系统的相关人员能够达到职责分明、岗位确定的效果。

1.1.2 加大实际的培训实践与力度,整个配电系统维护与运行一体化需要依靠过硬的一线操作人员与技术熟练、效率较高的工作人员将综合人才的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无论是运维相关的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与实际的技术水平在整个运维管理的实际运行过程之中都显得十分重要。

1.1.3 加强企业的设备实际全过程管理。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运维与检修,应该不断实践整合财力、人力与技术,然后在实际的成本控制的前提下与基础上,达到相关的运维工作的展开与发展。

1.2 做好运维一体化的体系化建设

运维一体化,重点以及关键点在于需要将整个系统化打造成一个有机体,使得不同部门能够完成自己相关的细致与清晰的工作,使得工作的分配与实际的职责相互之间配合与相统一,最终达到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监管与有效监督与建设。

对于相关的运维人员做出工作、职责与任务的规划与管理,然后必须保证相应的一体化的质量,对于有不负责任与不严肃的地方必须进行相关的严肃处理,以此来完善相关的运维一体化的整个系统与系统的架构管理。

2 配电电气系统中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分析

2.1 主要策略

在配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中的策略主要是,要使设备的操作以及维护达到同步进行,同时使操作和监视形成一体化管理,且设备的故障率能够降到最低。除了上述之外,如果有任何的其他问题时,也必须能够做出很好的应对措施,依据科学的办法进行解决,同时也必须要把操作设备的能力提升上去,如果在遇到停送电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缩短其时间,保证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样也能够间接的提高工作效率。

2.2 管理范围

配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范围离不开我国法律法规的支持与约束,尤其体现在安全管理法律方面的重要规定,除此以外还必须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的规范流程和通知来执行。

2.3 管理目标

2.3.1 运维一体化的管理目标,必须要坚持做到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争取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人员分配上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出现人员短缺等问题。

2.3.2 从管理和专业角度考虑,除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素质外,还必须要培养出大量复合型人才,争取达到一岗多用的要求,从而保证配电电气系统运维一体化顺利进行。

2.3.3 要实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强对设备的检修,注意动态检修的方式,在配电检修中注重对检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使得生产成本得到有效地降低。

2.4 指标体系的构成

2.4.1 必须要建立对其配电一体化系统,明确各个职能的分工,实行部门负责制。

2.4.2 将各项业务进行系统明确的分工,并且在运行维护中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实施。

2.4.3 建立运维一体化的机构,必须要能够发挥各个业务部门的优势,可以将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并积极配合执行。

2.4.4 对配电运维工作人员的管理,应该重新划分所负责的业务和职责,特别是对运维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加强,更快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和业务能力。

2.4.5 流程也要重新进行划分,可以实行统一管理制度,并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不断规范运维检修业务的流程,

3 运维一体化管理的重点

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作,首先要调整管理模式,通过对配电运检工作的各项管理进行划分和调整,对营销部门的工作以及客服中心要分别对运维管理工作进行调整、维护。在运行班组以及操作班组的各项业务上要充分整合,主要将运行班组以及操作班组统一整合成配电运维一体化班组,实行在结构层面上的一体化组织。

4 运维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配电系统的运维一体化,在实际的管理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甚至业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为综合性的知识与实际的业务人员的差异性,使得相关的实践组人员专业性与技术性不强,由此运行组相关的人员需要技术相关的实践综合知识,具备相关的综合性知识和专业化的原理,在实际配电系统运行之中,班组之间的工作的差异性,需要传统模式的改进与技术水平,实现相关的传统工作票的各种流程的确认与管理。

其中运维一体化的监督问题也是很严肃并且突出的问题,在实际的解决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与监管,运维管理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以及发展,然后完善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知识构成,最后实现配电运维一体化的终极科学化以及模式化。

在实际的管控之中,工作人员也需要将自身的职责与实际的技术观念相确认以及进行意识指引。相关的运维管理人员的一体化意识还不是很明确,总是处于容易混淆与实际的模糊性。

4.2 解决问题的实践途径

4.2.1 明确维护产权的职责,并且进行相应的分工与管理。将各个部门的元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分配,进行设备的检修与运行的参照性管理,对于设备的故障与实际的工程管理业务,进行协调一致,使得各方的资源整合维修运行与整合。

4.2.2 完善反馈分析渠道与完善相应的工作,在实际阶段之中应该将疑难问题讨论进行评估与总结,将疑难问题的各个理解与完善,进行各方面意见的提出与制度上的优化。

4.2.3 将绩效与相应的薪酬做出科学的结合与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实际的业务能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提升与管理的优化。

4.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运维系统人员的培训与实践有效结合,使得两者可以进行有机与有效的统一,能够在实际之中构建操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机制。安全风险减少,薪酬管理制度合理化,使得相关的工作量降低,提升运维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5 结语

运维一体化管理一方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检修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整体运行能力,最终实现了实际效益。从配电系统的整体运行以及长此以往的发展来看,能够节省大量的企业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企业之中的总体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莺.配电电气系统中的运维一体化管理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12).

[2] 陈进.110kV智能化变电站电气系统设计[D].湖南大学,2014.

[3] 陈建平.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电气系统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3,(6).

[4] 冀石,韩卓,王喜越,等.消防电气配电供电系统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硅谷,2014,(12).

[5] 梁永春.低压电气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气开关,2015,53(1).

第7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力设备 供电可靠性 状态检修 运行维护一体化

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秀、业绩优良(简称“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离不开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状态检修就是通过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达到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检修策略,是一种针对性的主动维修方式,与定期检修相比,能降低检修成本、减少检修停电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状态检修是电力设备的“保健”工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离不开状态检修,实行“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相结合的生产工作组织模式,整合现场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业务重组,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增效的管理目标。

1 开展状态检修的意义和条件

1.1状态检修及其意义

状态检修是以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综合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重点检查、在线状态监测以及预防性试验等获得的状态量信息,通过先进的可靠性评价手段以及寿命预测手段,评价设备的状态,识别故障早期征兆,并进一步对故障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障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的结果在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要发生前进行检修。

开展状态检修,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满足提高可靠性的要求。之前的预防性检修试验工作是按照春检安排的,由于春季是用电高峰的开始以及试验设备量大,所以仅预防性检修工作就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很大,显然难以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二是设备的性能及健康状况比以往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如果完全按照当时的规程进行春检,不管设备的状态如何,只要到期就修,不仅加重了现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设备的健康、供电的可靠性和人身的安全未必有好处。只有根据设备状态进行检修才能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和效率,达到保证系统安全和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1.2 开展状态检修的条件

(1)由设备基本参数、日常运行维护记录、缺陷记录、检修记录、离线试验数据以及在线检测数据等组成的设备数据库,是开展状态检修的依据,数据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和正确性,否则失去数据支撑,就无法有效正确开展状态检修。

(2)通过设备个体的各种状态量数据录入,形成一个包含巨大信息量的数据库,对其进行纵、横向交叉比较,及跨专业的综合推理和分析,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得出设备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价及提出设备状态检修决策建议。

2 运维一体化的意义

(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思路,将原本需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的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也就是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设备的运行与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运行与检修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2)在实行运维一体化之前,设备的巡视工作由运行人员进行,由于运行人员专业性深度不够,对相关设备的性能掌握不够,本应该及时能维护处理设备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随时、及时处理。而实施运维一体化后,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的“运维”人员,具有设备运维的专业知识,能更深入开展设备运维工作,有利于发现问题,能够随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出现问题也能及时的处理,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在实行运维一体化之前,设备档案及运行记录,设备履历、工况等相关资料都由设备运行单位管理;而检修维护、试验记录等则由检修维护单位管理。完整的设备档案及运行、检修数据、资料是状态检修工作的基础,但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同,资料不能共享,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需要检修单位和运行单位的配合,因此就需要重复的协调、安排,工作效率低下。在实行运维一体化后,设备的相关运行维护工作由一个单位、一个班组同时进行,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3 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双向渗透和有效融合

(1)经过实际的运行,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有效融合给管理提升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一是, 充分利用了有限的人力资源。经过对现有人员的重组,实现运行和维护人员相互补充,缓解了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运行、维护整合为一个专业,运行、维护工作同时开展,相关运行、维护资料统一管理,提取方便,保证了状态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自我价值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运行、维护工作的有机融合,干运行的可以学习和从事状态检修工作,干检修维护的可以熟悉掌握运行工作技能,人才潜力得到最有效的充分发挥。

(2)以国网甘肃陇南供电公司为例,在完成运维一体化整合后,2014年5月份至7月份,公司运维班组已经开展完成了38项变压器绝缘油取样试验、绝缘油在线监测装置维护、超高频和超声波局放检测、油色谱带电检测分析,46项SF6断路器带电补气、微水含量检测等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这在在实行运维一体化之前,都是由专业检修人员进行,由于运行、检修维护为两家单位,反复的沟通、协调、安排,常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运维一体化高度地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提高状态检修的效率。

(3)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融合,必须在以下关键点上下工夫。首先是以安全原则把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任何是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方针、理念,紧扣安全生产及风险防控主题,结合实际,从管理、技术、教育三方面入手,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模式。使运维一体化和状态检修工作始终保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以最大化效益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其次是以实践带动培训。鼓励培养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人员的技能素质,最终达到运维一体化和状态检修工作的有机融合。

(4)在实践过程中,将传统生产业务组织方式与运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从人员专业素质、工作协调、安全质量控制、人力资源效能、发展能力五个方面进行对比,确定了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设备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业务范围、组织方式、培训重点等,进而确定状态检修工作的推进方式。 一是汇总分析现有的检修业务,分阶段稳步推进维护类检修业务由检修人员向运维人员的移交;二是工作推进坚持先35千伏后110千伏、先简单后复杂、先一次后二次的原则,严控安全风险;三是明确工作推进中运维人员的安全职责,制定运维一体化和状态检修工作实施细则,力求各项管理制度、工作要求操作性强;四是划转部分检修人员到运维专业,同时明确检修班组对运维班组的指导职责,加快推进运维一体化的人员融合、专业融合和状态检修常态化。 通过结合实际地深入分析,一方面确定了从传统模式顺利过渡到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步骤,另一方面明确了状态检修工作运转的控制关键点,对有力提升运维一体化和状态检修工作作出了积极探索。

4 结束语

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就离不开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综上所述,电力设备的状态化检修和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就是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只有深化、细化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建设,将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和“运维一体化”体系深度渗透融合,提高工作质量,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提升巡视、运维、检修工作质量,提高设备安全系数,把设备安全基础夯实, 供电可靠性才能得到切实的提升。电力企业才能够健康地发展,获得长期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徐行,李华强,赵祥云,黄昭蒙.基于运行状态和网络结构的节点综合脆弱性评估[J].电网技术,2014.

[2]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

[3]霍峰,傲蕾明珠,刘冉.500kV变电站“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

[4]陆继志.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及发展认知[J].云南电业,2009.

[5]马杰.开展设备状态检修确保电网安全运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作者简介

镡盟(1977-),男,甘肃省成县人。现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陇南供电公司高级技师。长期从电运维管理工作。

第8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垂直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45-01

1.引言

电网公司“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 的农电发展思路已深入各地市局管理层,全面落实供电局履行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主体责任,推进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延伸,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与地市供电局接轨,将是各地市局业务部门的重点工作,桂林网区局本部信息中心亦是如此,局本部信息中心不仅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纳入重点工作计划中,亦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局本部信息中心在实现对所辖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垂直管理中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措施,也是局本部信息中心在严格履行上级工作要求中逐步实践中总结的工作经验。

本文描述了桂林网区局本部信息中心对所辖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垂直管理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月报、月度巡检帮扶及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落实县级信息化垂直管理措施,为贯彻实施公司的农电发展思路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2.县级信息化垂直管理措施

2.1 一体化制度管理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则是该企业的“法”和“规”。桂林网区及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是承接省电网公司、区电网公司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桂林网区的实际情况,在承接上级公司的管理制度时进行本地化或制定局级的管理制度,桂林网区及所辖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省电网公司对下属单位先后了《省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省电网公司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和《省电网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制度,区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本地化的了《区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细则》、《区公司IT服务管理细则》和《区公司信息安全防护管理管理细则》。可见,在当今信息化网络时代,电网公司对整个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而要切实落实公司 “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整体发展思路,“一体化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有目标的日常工作管理。

2.2 县级信息化月报管理

区公司每月会《区公司xx年xx月信息化运维月报》,对广西网区所有地市局的信息化运维情况进行通报。局本部信息中心根据公司信息化运维月报中的指标要求,并结合桂林网区信息化运维实际情况,本地化的编制出《桂林网区县级供电企业xx年xx月信息化月报》。月报中包括通报桂林网区所辖县级供电企业“本月情况综述”、“运行维护及安全情况”、“数据质量及使用化”、“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化专项工作”和“下月工作计划”六大项。

信息化月报核心在“运行维护及安全情况”和“数据质量及使用化”两大项中,在“运行维护及安全情况”中,局本部信息中心根据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实际运维水平,为各项运维指标设置一个月度需完成的阀值,通过系统采集各县级供电企业的各项运维指标完成值,当某项指标超过或未达到阀值的要求,将对相应县级进行考评扣分,每项指标指定一定的分值,分值扣完为止。局本部信息中心则记录各县级供电企业每月的得分,综合得出年底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最终得分。通过此项县级信息化月报管理措施,能让各县更好的完成信息化运维工作,并能通过信息化月报找出县级供电企业间的信息化运维的差距,通过分析差距来有效的提升县级的信息化运维水平。

2.3 月度巡检帮扶

对县级供电企业实行“一体化制度管理”和“县级信息化月报管理”后,按照安风体系建设的PDCA闭环管控思路,桂林网区局本部信息中心对各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运维工作还得进行现场的巡检及帮扶工作。首先,是制定一份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巡检及帮扶表单,针对县级信息化月报中各县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其次,以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满意度为主要巡视检查项,通过走进基层业务部门了解桂林网区的信息化运维是否能切实满足用户的需求,并针对业务部门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以切实落实公司的农电发展思路。

通过对县级供电企业进行的月度巡检帮扶工作,能有效的督促县级信息化运维人员的日常信息运维工作,并能更好的落实安风体系建设的PDCA闭环管控的工作要求。真正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运维水平,为农电发展思路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2.4 人才队伍建设

着眼长远,一个企业要求能安全稳定的发展下去,各专业员工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在电力系统的企业当中,信息化建设可谓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事物。而县级供电企业从事信息化运维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非信息对口专业,所以对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信息专业的培训是刻不容缓的。为此,局本部信息中心制定了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表,并将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运维人员亦纳入培训对象中。年度培训计划表中的培训内容包括“宣贯信息领域A类制度、B类制度及作业标准,重点宣贯业务指导书和作业指导书”和“虚拟服务器建设与应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网络安全防护建设”等,以完成对桂林网区的信息运维人员专业系统的培训,整体提高桂林网区及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运维水平。

3.结语

电网公司“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农电发展思路的技术核心力量是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而地市局对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垂直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桂林网区局本部信息中心正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探索对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措施。目前,桂林网区县级供电企业在局本部信息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各项信息运维指标均能按目标要求完成,信息化运维水平也逐步与桂林供电局信息化运维水平接轨,桂林网区整体的信息化运维水平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桂林网区独有的县级信息化垂直管理措施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1项目研究依据

在传统运维中:侧重点为监控;监控的主要内容是网络以及IT资源运行的健康状态;偏重技术层面,对了解IT资源运行情况有所帮助;目的在于保障IT资源的正常“运行”;但几乎没有“维护”的成分。在ITIL运维中:参照ITIL标准建立的运维体系,流程为主;规范企事业单位在IT管理过程中的步骤,与监控结合不紧密;虽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目标,但在国内的实施案例中发现,几乎很难达到这个目标;根本原因在流程增加了运维的过程,缺少关键业务支撑“服务”。而业务运维中:管理维度由“IT资源”转向为“业务”;形成自上而下的自动化事故分析机制;从全景业务视图可追溯到故障资源的物理位置;更加易于管理,运维过程更加透明、可控,效果更加明显;业务系统性能评估服务,让决策更有依据。站在运维的角度去为用户解决目前运维中的各个信息孤岛,将系统数据完美结合到本系统之中,并以图片,三维,报表等方式将各部分数据分类显示。实现运维操作一体化,简化维护人员工作,便于领导查阅及安排工作。

2项目关键难点

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攻克了:(1)三维虚拟技术使用,将设备、实际环境、机房厂址建模形成完整场景,并依据地址形成完整网络拓扑链条;(2)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3)培训系统的研发等难题。本项目在IT运维领域上实现三维虚拟技术开展的新模式,将机房的日常运营维护升级成为全景系统,从ITIL中吸取其优势之处,与业务完美结合,同时简化其流程,使不同的操作人员和领导分层显示自己的界面,将界面友好度和流程度简化,减轻维护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3项目建设目标

全景平台建立,依托三维虚拟技术,图形化真实的设备及物理位置和机房本身物理地址,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拓扑。网络分析,提供平面拓扑,鹰眼拓扑,鱼眼拓扑等多种不同角度展现模板,采取原始网络数据,生成模型,给故障预警提供重要依据。监测预警平台建立,采取报警数据,以实时的告警浏览方式预警,可快速掌握当前报警信息,了解历史报警趋势,定位故障原因。统计分析,提供多种分析方式和数据,让参与运维的每个角色都可以查询到与自己关系最紧密的统计分析报告。数据采集接口系统研发:获取机房相关系统相关数据。培训平台建立,以虚拟现实方式,让学员身临其境的学习业务知识,了解业务体系,并以实际数据位模板结合三维虚拟技术改变以往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提升学员学习兴趣,扩升学员知识面,使培训实际相结合,避免产品分离。

4项目应用效果

项目依托“SG186”信息一体化原则,建立了一体化三维虚拟全景运维平台,实现对机房的的远程全景管控,预警,展现,统计,分析等功能,将电力机房的各个点以三维虚拟技术为基础形成的网络拓扑全景化管理,将管控方式表现为全景视图化管理,为不同的人员提供不同的界面,合理利用资源,历史数据综合建立培训系统。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问题解决速度,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其余电力系统数据进行接洽融合,整合目前电力系统相关通信专业在线、离线数据,将信息展现在统一的全景平台之上,提高数据有效使用率。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