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

第1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 经营管理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事关企业的经营成败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科学决策。质量不高的会计信息会影响经济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影响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损害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分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以及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对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极具指导意义。

二、信息提供者有基于各种目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因

1.主体利益。企业通过虚报、夸大自身的盈利和还债能力,在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管理机关面前树立一个高度自信的企业形象,并利用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信任来谋求经济上的非法利益。更有甚者为谋取更大的利益,而联系不同的利益主体,并且互相串通,合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达到利益更大化。

2.个人利益。利益主体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最终责任人,而且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受益者,而法律法规存在的纰漏,必然会让一部分会计管理人员利欲熏心,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通过夸大、伪造的手段,改变会计信息的真实内容。也有一部分会计主体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利益诱导,甚至有的直接用胁迫手段迫使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其次,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水平等都会存在很多变化诱因。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载体,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坚持原则,正确履行职责,才能坚决抵制住利益的诱惑,避免了执法犯法,甚至与领导共同作弊伪造会计信息以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的现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会计主体也是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通过真实的会计信息来了解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来完善经营管理。所以就出现了企业会有真假两台帐的现象。所以建立完善的管理法规,并结合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对违法犯罪行为能做到坚决惩治,才能真正让财务会计有关人员对法律产生敬畏心理。才能从最根本上杜绝通过会计信息追逐非法利益的行为,才能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目标。

三、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1.会计信息的分类。从企业角度看,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而管理会计信息则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计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有关信息,如何将会计信息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会计核算的目标。

2.会计信息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管理。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和经济发展的参照、承载。因其产生的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时间、空间的要求极高,所以就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而其局限性也是社会现状和相对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也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但是,会计信息的失真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从所有影响因素入手,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会计责任心,以认真细致的态度面对会计信息工作,斩断疏忽大意的尾巴。抓好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及时的把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会计工作中去。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扩大我们的可控制因素范围。最大程度的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四、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对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分为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企业在不同的期间有着不同的战略目标,它一般包括成长性目标、稳定性目标和竞争性目标。

2.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会计信息要保证真实可靠,制定一个严格、周密的内控控制制度是关键。不管是手工的会计信息系统或是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其内控控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健全机构、具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章程,充分地发挥内控控制的作用。只需注意的是,在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下,重点应该由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财务部门逐渐转移到相应电子数据的处理部门。

3.对经营决策的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资金的管理,具体表现为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和资金分配的依次发生和顺序进行。无论是资金筹集还是资金投放都离不开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持。经营决策体现为对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的能力,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与效益的原则研究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

五、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对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经营机构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是经营者对所投资项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的参考载体,其真实性和质量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直接经济收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表现了投资运营商对加强会计信息管理和保障信息真实性的迫切希望。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会计 作用 决策

会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已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向预测、监测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发展。

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部门M跸F臁≌憬ど讨耙导际跹г含其管理成效的优劣不是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 它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结果。由于会计部门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生广泛、直接、连续的关系,因此,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中心位置,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

会计信息是各级政府对经济形势分析判断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和微观主体对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会计部门及会计工作人员,肩负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反映、监督、分析和咨询的任务,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在围绕着信息工作而展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又取决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企业决策者只有利用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才能确保生产与销售、市场开拓、产品定价、资金投入的协调统一,保证经营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企业枪的先机,掌握主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会计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

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仅掌握当前的市场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预测市场的发展变化,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分析资料。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一方面通过会计分析,对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发展变化做出预测。另一方面利用会计信息通过对企业现有及过去的生产经营的分析,预测将来可能达到的生产经营目标,提出影响未来供需状况的原因,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保障。

4.会计分析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保障

会计分析既是制定计划的前提,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意见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所进行的会计分析,一是可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二是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三是可以找出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对策。

5.会计工作结果是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必须由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来检验,会计工作结果是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数量表现,通过对会计结果的信息反馈,可为企业决策提供新的决策依据,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企业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突出

一是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对指标变动现象的罗列,应用性不强,成因分析不够;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大多反映的是一些显性指标,对于某些隐性指标如人力资本等却没能反映,而恰恰是这些隐性指标是企业利润增值最为重要的因素;三是刻意掩饰不良信息,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好大喜功,对于不良的会计信息采取掩饰行为。事实上要诊断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维护企业机体健康运行,必须反映真实情况、掌握真实数据,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挖潜睹漏,开源节流;四是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现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决策者必须能对影响其决策的因素事先做出调整策略,因此,对会计信息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2.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够

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能按时报送出会计报表,完成报送任务就可以,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建不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局部利益远,迫使或诱导会计人员说假话、报假数,以显示其“政绩”,取得“政治荣誉”,或逃避税赋,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遇。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1)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够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还有欠缺、会计岗位设置还不够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2)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机构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企业中表现好的、技术全面的会计人员往往被分流,安排他职,从而因为岗位的变动,影响到会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3)一些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并不是向社会广招人才,公平竞争,而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低、不懂业务、“听话”的人安排在会计机构,这些人不懂会计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只为了讨好领导,惟命是从,不按规矩办,记帐随意,手续不清,资料不全,任意伪造。在是非方面,不坚持原则,对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于制止和揭发,影响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4.会计分析工作未能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企业会计人员大多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不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将会计数据上报以后会计工作就完成了,而没有认识到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得到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也就谈不上写出深层次、高时效、高质量的会计分析报告。

三、要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改变观念,使会计能全方位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会计的分析与观察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保障,会计工作的结果又是企业决策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会计已成为企业领导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因此,企业各级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要关注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正确认识会计,重视会计工作,牢固树立会计参与企业决策的全新观念,提高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在人、财、物上给予企业会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而且要学会或善于运用会计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决策。其次,会计人员要转变思想,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要有个飞跃,调整会计工作服务方向,由过去的报表型会计转变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型会计,确保会计数据的质量,使会计信息成为企业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决策依据。

2.创新会计指标体系,强化对内服务职能

企业要发展,会计部门必须转变传统角色,即要从原来只是单纯进行数据的记录、整理和报送,转变到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高度,要成为企业改革的积极推进者和主导力量。因此,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真实、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且还要把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有利及不利因素,通过各种指标呈现出来,使企业决策者或领导者一目了然,为制定工作目标、做出正确决策提供资料。同时,要研究建立一套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的会计指标。如企业的经济利润、投资回报率、资本盈利能力、技改技措投资消耗量、库存物资利用率等。并且应随着制度以及市场的变化及时作相应的调整,以使会计的内容能够跟得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变革。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保持会计队伍的稳定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必须稳定会计队伍,严格执行会计持证上岗制度;其次采取各种形式培训和继续教育在岗会计人员,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建设好一支业务精、知识面广、素质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再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发扬坚持原则、注重科学、严谨求实、保守秘密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会计工作的正气。

4.建立会计分析制度

提高会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会计的预测和预警作用做好会计分析工作,是发挥会计工作信息、咨询、监督、服务职能的关键。首先,会计人员可根据日常的会计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揭示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过程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起到预测和预警的作用。其次,要搜集市场及同行业的信息,正确认识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会计人员要配合企业领导决策做好专项调查工作,并且提高会计分析深度,树立超前服务意识,使会计真正成为领导经营决策中的耳目和帮手。

5.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要建立内部会计信息网络,使会计部门成为企业的信息库,使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根据需要达到信息共享,使会计的信息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加工速度要求越来越快,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企业会计工作建立在精确、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之上,这不仅能高质快速地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会计报表任务,而且能让企业会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6.强化法制意识

为了避免有的领导为了政绩或小团体的利益弄虚作假,迫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数据现象的发生,应将《会计法》的学习内容纳入到领导干部培训的内容中,使领导干部和各级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能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维护会计工作和会计数据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从而使会计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摘 要 会计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于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预算是企业会计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预算过程中可以根据会计提供的数据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指导意义更加显著,这也则彰显出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义。针对这些,本文分析了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核算意义、改进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 会计核算 企业 经营意义 分析

预算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消耗的各类资源进行预期核算,包括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的核算内容[1]。但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经验上的缺乏,造成会计核算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积极研究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形式各样,既关系着企业内部的决策安排,也与会计人员的自身工作有关。积极分析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企业改善市场经营决策,实现可持续化经营。

1.预算内容失真。由于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大大小小的方面,在编制预算方案时会计人员会疏忽一些重要的内容,导致了最后制定出来的预算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如:资金收支、销售采购、成本开销等,一旦这些主要的预算问题没有弄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2]。

2.责任划分不当。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财务工作,每个环节都必须要安排专业会计人员完成。经营者在管理会计活动时未能认识到合理划分责任的重要性,使得内部财务活动难以持续进行。尽管会计预算按照定期的计划开展,但整体管理上的效果不够理想。

3.财务工作受阻。部分企业因管理决策上存在漏洞,给日常预算工作带来了不便,造成制定好的预算管理政策难以顺利实施,这对于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管理带来的阻碍。财务工作受阻因素有:财务报表不清、预算成本过高、会计活动受限等。

4.办事效率低下。会计的预算管理工作还没有实现本质上的蜕变,许多不同的问题依旧束缚着会计结构功能作用的发挥。预算管理上的失效导致会计机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预算管理效率的低下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影响了正常的经营决策。

二、预算管理助推企业发展

预算管理对于企业正常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保证企业实现效益增收的重要途径。根据实际情况看,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1.规范秩序。实现可持续化经营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预算管理犹如企业的“指导者”,通过预算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营计划参考,让企业根据现有的资金逐渐创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规划好好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工作,能够创建良好的企业秩序以促进发展。

2.优化管理。经营管理是企业领导者需要全面考虑的问题,只有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企业才可发展壮大[3]。会计人员向领导者提供预算方案可以加强内部经济活动的管理,引导管理者能结合实际积极更新管理方式,同时协调、优化企业内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

3.考核效应。成本是企业经营需要把握的重点,做好成本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会计预算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显然更为突出。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预算其实也是一个考核的过程,对企业经营状态下的经济活动加以监督审核,避免出现各种违规操作的经济问题。

4.收支均衡。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对于企业财务问题的处理必须要依赖于各类政策的实施,做好企业的预算工作能够实现内部资金收支均衡,让每笔账务的来龙去脉都清晰可查。由此一来,就保证了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运转的可持续操作。

三、完善预算管理的原则

坚持科学的管理准则是保证预算发挥作用的基础,面对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在预算管理时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经营准则,为会计预算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1.整体原则。制定预算计划时需要“以大局为重”,会计人员要树立全局意识,从整个企业的经营角度来规划预算方案。坚持整体原则需要会计能顾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掌握好企业的未来决策方向。

2.现实原则。确保预算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人员在收集核算资料时需做好多方面的处理,要根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方案的有效性。

3.发展原则。发展原则就是要部门人员从长远角度考虑预算管理方案,不能将预算工作局限于某一个特殊时期[4]。市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会计应该对自己的预算政策及时调整以适应更长远的发展需要。

4.赏罚原则。“赏”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罚”是为了提高会计们的工作责任心。企业坚持赏罚原则可以对预算工作严格管理,为现代化经营模式的建立提供有利帮助。

四、结论

会计人员积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是企业科学化经营的保证,通过预算可以避免各种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经营效益实现最大化。积极优化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快企业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建设,这是企业目前需要改革变动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凡子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工作分析.中小企业管理.2010.13(8):31-32.

[2]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技能培训的方式.会计周刊.2010.11(10):64-65.

第4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所谓会计信息是指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以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为标准,把这些数据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所提供的就是反应各个企业的盈利水平,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和预测,这促使社会资源流向高收益的行业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会计信息与企业决策者之间的关系

1.企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资金来源无非是出资人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是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以便了解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其中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管理水平、获利能力等,也要了解企业所存在的风险。贷款人除了了解以上信息之后,还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以便保证其贷款的安全性。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减少逆向选择问题。

2.企业利用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来掌握企业的现金流动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向以便确定其经济决策。通常,预测经济前景应以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即由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关于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作为预测依据,通过对过去会计信息的分析来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向从而确定未来的经济前景。

3.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加强国有资本管理与监督

会计信息不准确,会计监督缺乏有力措施,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保护国有资产不会流失,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度。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国有资本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倘若其管理不慎,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与企业经营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会计信息是对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但如今会计信息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失真现象。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核算失真、会计报表失真、财务评价失真、审计监督失真等。由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经营决策非常重要。会计信息失真,将使得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产生错误的理解,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最终造成企业的亏损。

2.会计诚信道德水准低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会计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一些会计从业人员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他们总觉得其行为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从而提供不实的会计信息。这种思想往往会存在与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中,这就导致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滑坡,使得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服务企业经营决策

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同时也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个人或某些人,若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

1.依法落实相关负责人的职责

长期以来,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单位会计工作仅仅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事。而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会计工作人员的事情,同时企业负责人也要对相关会计信息负责。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要把单位负责人这一会计主体的责任落到实处,为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依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只有依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与完整,才能为公司领导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会计部门和财会人员必须不断注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自身的行为,尽心尽力,恪尽职守,把会计基础工作搞好,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之所在。会计基础工作的特点是繁琐复杂、原则性强,要做好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第5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 企业 经营 作用 应用

管理会计也被叫做内部报告会计,是增加企业经济利益,并采用一些专门方法,利用准确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及相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与总结,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规划与控制各种经营活动,并帮助决策者做出战略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在企业经营中,会计管理发挥着重要的重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一)全面提供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及时汇集管理信息,科学合理加工运用,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性因素。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现代企业存在着众多复杂的数量关系和非数量关系,形成各种业务资料、会计资料、统计资料及相关资料,管理会计运用专门的方法加工、整理和改制这些资料,使其成为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特定数据,为企业决策层进行预测、决策、控制与规划企业发展时提供可靠管理信息。

(二)主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使管理会计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依据

经营决策不仅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之处,也是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不仅要了解最新的管理信息,而且还需要对这些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加工与合理运用。管理会计不仅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最新管理信息,而且还能够有效指导管理人员进行规划决策,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中。相关决策、规划,特别是一些战略性、全局性决策与规划,虽然是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出来的,但是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决策的具体方案一般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首先提出并进行研究分析的,管理会计在这项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实行绩效考评,使优化企业管理有了保证

绩效考核是管理会计的重要构成内容。通过全方位监控生产经营过程,把预期数同具体执行数进行对照分析,引导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遵守最优化原则开展,这是预定经营目标最终实现的重大保障。比如,基于责任会计基本原理,层层分解企业总体规划,并将各个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随时记录生产经营过程中职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以此为据来考核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业绩,并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从而最大化激发部门和职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控制企业经营偏差,使得企业稳定发展

在以前的经营中出现偏差同时在以后经营时避免再次出现,这是控制的主要目的。成本是控制的关键,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要及时掌握市场变化状况,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将目标成本确定下来,同时加大对资金投入的监督力度,严格限制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以此实现目标成本。资源消耗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所有生产材料要采取计件定额消耗标准,同时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建设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成效。现阶段“目标成本管理体系”是国内企业对现代会计理论中“管理会计控制作用”的具体应用,也就是对企业之前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从当前市场发展趋势出发,对今后变化情况作出预测,充分考虑各方面状况,将目标成本明确下来。本质上看,目标成本也就是预计成本,和以往的财务会计有较大差异,将成本管理工作由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分析控制,从而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期间,将其作为目标,有效防止成本超出目标成本的允许范围,保障预期利润得以完成。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管理会计的策略

(一)增强企业管理意识

强化企业管理意识是管理会计有效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常常忽略管理会计决策意见,从而制约了管理会计善用机制的运用。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必须先转变管理意识,认清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发挥管理会计预测、决策、控制与规划作用,善于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科学决策。尤其是在重大企业战略决策制定时,管理会计中的相关会计信息能够有效提高了领导层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二)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

当前,内部条件和内部环境是影响企业会计运用的主要因素。对于外部环境而言,不仅需要优化经济体制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外,而且还应该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发展体系,让管理会计的发展有更好的条件。此外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快经营机制改革步伐,对企业决策环境加以优化,确保企业可以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对内部管理加以优化,从而真正立足于竞争日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还要严格落实好相关的会计法规,确保会计人员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为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另外,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组建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机构,进一步规范管理会计工作,由此形成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为其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完善管理会计体系

要想让管理会计体系更加完善,需要从资金成本、预测控制和决策制定出发,合理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法以及业绩评价法。一是采取作业成本法,全面反映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消耗,掌握相关的生产成本信息,这样能够让成本决策更加可靠与准确,提升了定价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引进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最新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管理能力,此外还有利于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细化企业的总目标,将其合理分配到每个部门及个人,让企业目标更具针对性。这样企业才能改变以往依靠经验来管理的情况,让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三是采取业绩评级法,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缺乏准确定位,缺乏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分析表面化问题常常出现,无法反映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但是采用综合业绩评价方法便能够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四)重视理论体系建设

要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间的关系处理妥当,才能对管理会计理论加以补充与完善。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研究领域来看,都属于企业价值流向范畴,但是这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流向,管理会计对象为今后的价值流动,财务会计对象为以往的价值流动。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主要来源,两者之间有着相互协调与支持的关系,说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都服务于企业的决策部门,因此要建立起专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这样不仅能够补充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折现的现金流量法等,与管理会计概念体系不断进行融合,让其更加完善,同时还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研究组织,积极邀请管理会计相关研究专家共同研究分析,并将研究结论以文件报告的方式发放给企业各部门,要求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学习。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要加强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的联系配合,在相互促进之下,构建请包括理论研究者、实务应用者、企业决策者、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财务人员共同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确实,建立起有特色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三、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企业通过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生产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时转变传统观念,为提升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效果,需要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也要加强配合,做好沟通,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瑞敏.试论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02(15):218―219

[2]高松梅.试论企业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04):159―160

第6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1.1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指的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了解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报告是主要的参考依据。企业中层管理者注重整个企业的运营,会计报告为其提供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所负责项目的详细、简单明了的会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财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将这二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就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

1.2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以往的财务会计数据总结出具体的规划,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决策分析依据,管理者根据决策分析为依据,对企业的整体预算进行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流程,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会计报告对于企业财务、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规划和总结,管理者再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预算业绩与实际业绩进行对比,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评比的有效依据。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前瞻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形成。

1.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特征现代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不仅仅是以理论为依据,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报告方式,例如口头式、报表式、叙述式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体现其服务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重点体现对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能够体现出企业当下最及时和有效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功能与职责,笔者将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责任考评报告。预算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营业、资本、财务进行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报告、筹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责任考评报告分为预算评价报告以及业绩评价报告。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会计总体报告。

2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仅有少数先进企业成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发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不完善,使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支持,不能将企业实际与理论基础相结合。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不重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也缺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我国也没有相关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我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现如今我国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还是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培养方式。大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低,往往是将管理会计的职责和功能分配带财务会计的各个岗位中,缺少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关注的会计报告还是按照财务报告流程进行的,而不是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高度去重视管理会计。

3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原则与整体思路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始终,不能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割裂开来,在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指的是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时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之一目标为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有利于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挥和运营进行预测。及时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灵活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不同,它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的,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需要通过图表、文字、数字等表现形式进行报告。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所耗费的成本不能大于信息所产生的收益,这二者要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根据以上分析,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在遵循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思路主要是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遵循体系构建的原则,具体设计出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以及责任考评报告在内的管理报告内容。

3.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

3.2.1预算报告全面的预算报告主要包括营业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以及财务预算报告。企业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营业预算报告为依据,营业预算报告包含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和成本费用预算报告。销售预算报告对企业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和时间范围内的销售额和销售总量进行预测报告,预测报告不仅需要考虑市场的行情,还需要考虑企业产品本身的数量和价格,充分考虑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主要指的是在预测期间内的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期末存量以及生产数量的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是以销售预算报告为基础的,之后才能对产品期初和期末存量进行编制。生产预算的编制对时间要求精确,因此要注重生产预算的编制时间。成本费用预算报告对预测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报告,制定出目标成本费用水平。成本费用预算报告为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本预算报告分为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先进行投资预算报告,再进行筹资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是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依据,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投资预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主要有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计,对固定资产处置的预计,对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其他资产投资的预计,债券、股票、现金股利、基金、期权等投资的预计。筹资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和筹集方式进行预计和报告,为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提供理论参考。财务预算报告主要包括现金收支预算报告,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财务状况预算报告。现金收支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情况进行预算报告,如现金收入、支出、不足等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就是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预测,具体分析企业经营利润增长的原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财务状况预算报告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预算、营业预算、财务预算等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财务资产状况进行预算,将企业资产的规模与分布进行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的掌握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根据预算制定准确的决策,保障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3.2.2决策控制报告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前提下,需要落实制定的各项预算,这就需要发挥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的作用。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分为决策模块和控制模块,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依据。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筹资决策报告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对外投资状况以及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情况,对企业筹资的方式、途径、数额、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筹资决策报告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决策报告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资金情况,将适合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比较,制定出适合企业情况并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的有利投资项目报告。企业根据投资决策报告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例如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等外部投资方式。经营决策报告分析企业不同的经营方案所带了的利益,企业根据经营决策报告制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报告要重点体现企业不同经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成本的关系,这样才能清楚的体现出最优的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控制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设定控制的标准,也就是耗费的限额,分析比较实际开支与控制标准,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差异。控制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开支耗费提供参考依据,只有企业全员参与配合,才恩呢该使开支得到合理的控制,达到控制的预期效果。

3.2.3责任考评报告责任考评报告指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责任评价指的是按照不同的评价方式,将企业各个部门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对每个责任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形成企业的责任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责任考评报告体系主要分为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两部分。预算评价报告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收入中心预算评价报告,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投资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是对成本费用的责任中心进行评价的报告,主要是评价成本费用的实际消耗与预算额之间的差异。收入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指的是对整个企业的收入中心的实际销售额与预算销售额进行分析,与整个企业的销售目标为参考,对整个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价报告,有利于保障企业收入,不断增加企业的销售总额。企业的利润中心指的是以企业利润指标来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企业的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不能忽视部分的可控制利润,要以各个部门的可控边际利润为评价指标。企业的投资中心拥有更多的自和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管理者可以自主确定企业产品的相关决策,投资中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投资贡献率与剩余利益率,在投资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中需要重点突出这两个方面。业绩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财务业绩评价报告,经营业绩评价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报告指的就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企业财务评价的标准,再对企业的整体财务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企业在选择财务业绩评价标准的时候要注重选择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经营业绩评价报告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是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业绩。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业绩,应该对企业进行完整的评价,例如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4结束语

第7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决策

一、前言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的重心在信息(李天民,1996)。如果我们以此作为三段论的前提的话,不难推断出“管理的重心在于信息”这个结论。会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会计报告分为外部财务报告(即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告(管理会计报告MAR)。多年来,不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人们更重视外部财务报告,却忽视了管理会计报告是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的理论价值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目前,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实务界对系统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以期为管理会计报告研究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使管理会计信息的作用在新环境下得以充分发挥。

二、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及选择

明确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目标是构建其体系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财务会计目标已逐步由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一个完整的会计报告系统包括财务报告(即外部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即内部报告)组成,且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是以反映企业内部会计行为的管理会计报告为基础,因此决策有用观的编制要求不仅适用于财务报告,也同样适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报告。基于以上分析,确定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面向企业内部管理者,从决策价值创造的角度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及时、有效和相关的财务信息,满足管理者决策和控制的信息需要。具体来说,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目标可以分为最高目标和基本目标两个层次。最高目标应符合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要求提供的信息具有足够的价值相关性,跟踪,反馈和预测企业的价值信息,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事中和事后控制,理想是满足事前控制的目的。从根本上为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提供信息保证。基本目标的确定围绕终极目标,主要概括为以下两条主线:第一是为企业经营管理供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各项决策,第二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综上所述,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应该为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活动提供充足信息,并且提供的信息应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相关,时刻围绕价值创造的目标提供价值信息。最终建立更为透明协调统一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以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为有效地发现并确定价值创造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三、决策导向对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要求

孙建强、朱妍(2006)认为管理会计报告的设计应该主要解决报告的内容和报告的服务对象。平衡计分卡和作业管理思想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企业按照平衡计分卡所涉及的四个方面设计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按照作业管理的思想,将企业划分为多个编报单位,首先形成以各编报单位为基础的次级报告,使之贴近基层管理实践的管理人员,再以此为基础编制提供给高层管理者的整个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进而形成一整套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王玉红((2009)认为内部报告是信息传递的载体,站在决策视角,提出了构建基于决策的内部报告体系框架,包括筹资决策报告体系、投资决策报告体系和经营决策报告体系。张先治(2010)基于会计相关性理论,认为内部报告信息可以从会计要素、会计相关性和企业价值创造目标三个层次进行分类,分别构建三大内部报告系统,即基于会计要素的内部报告系统、基于会计相关性的内部报告系统和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内部报告系统。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内部决策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重视,关于管理会计报告系统的研究也初见成果。但企业内部所需的决策信息众多,而将作为内部信息载体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化、理论化,并与实务相结合,是目前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应用的迫切需要。

四、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要点

(一)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主体

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必须明确其编制的主体,即由谁负责组织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由于决策指标在理论上可以计算并有助于于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理解,但要将其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却并不容易。在决策价值管理的实践中,决策指标不仅要拆分细化成为基层员工提供日常业务中执行业务简单易用的工具,还要使管理者能够明确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经营要素,以对具有持续价值创造能力的项目予以重视,逐步淘汰侵蚀企业价值的项目。因此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的原理、方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要全面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准确把握决策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内涵。不仅要熟悉企业的状况,而且要对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价值驱动因素有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和把握;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事前预测或规划。由于企业内部价值管理所需信息的复杂性,企业财务人员还必须寻求其它管理人员的协助,编制出能够满足企业进行价值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报告。企业管理层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做到信息提供的价值相关性,为满足管理会计报告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共同努力。在编制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时需要考虑管理者的层级,形成上情下达或下情上报双向沟通的桥梁。由于企业的管理者的层级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个层次,相应的将编制主体分为对应的三个层次。具体来说:(1)基层管理者是处于企业组织的末端的特殊人群,如生产线线长或工长。他们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基础,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的工作人员,主要汇报对象是中层管理者,目的是保证上级分派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基层管理者在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主要编制作业报告,收集日常工作的信息。从而及时掌握作业人员实际与标准或者与历史业绩之间的差距。(2)中层管理者包括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如财务会计人员、部门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他们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执行者也是参与决策者,同时中层管理者需要在企业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下级信息畅通无阻地沟通和保证令行禁止等方面有重要责任。因此,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编制经营报告、提供控制反馈和业绩评价信息,为企业高层管理提供预测、决策的信息以及控制过程信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分析。(3)高层管理者承担制定宏观决策、为整个企业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需要长期关注并维系企业组织的生存、成长和有效性,是一个企业的高级执行者并负责企业整体上的管理。高层管理者,如执行副总裁、总裁、管理董事或首席执行官,他们在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编制中主要是编制企业战略报告,提出企业如战略目标设定、产品(或劳务)的市场前景、竞争者威胁和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和企业业绩评价标准的设定等涉及重大宏观决策方面的信息。综上所述,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编制要充分考虑管理者的层级,充分了解他们工作性质和所需信息,根据汇报层次和信息的传递程序,保证管理者明确自己何时编制和收到何种报告。

(二)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原则

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要求企业从决策价值管理的角度指导决策并执行控制职能,确定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而不是过多地多关注冗长的会计科目调整。因此其编制原则应包括传统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原则和适应决策价值管理模式应用的原则:(1)重要性原则。由于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核心是决策指标,由前文决策理论介绍中阐述的公式可知,为准确计算决策,税后经营利润的计算涉及冗长复杂的会计调整事项以消除会计准则的影响,并且具体调整科目和调整幅度受行业特征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调整过程并不遵守公认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且在计算投入资本成本时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估算模型存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以及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使得资本成本计算的准确度存在问题。因此在编制报告时,只有当涉及的调整或计算项目对于企业来说金额是重大的,且如果不进行调整或计算会严重扭曲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的,才需要做出调整和反映。(2)成本效益原则。由于决策指标调整和计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会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应重视成本效益原则,即企业管理层为获取决策和控制所需信息所造成的成本只有在小于其增加的收益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如果为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高于其收益,则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相背离。(3)可理解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要求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该清晰明了。只有管理者正确理解这些信息,才能有利于其进行决策和控制,实现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的报告目标。报告提供的信息专业性较强,要求企业在编制时权衡可理解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关系,对管理者决策和控制重要性高的信息详细披露,对重要性低的信息则应简单提供或省略提供。(4)相关性原则。张先治教授在2003年提出管理会计报告需要保证报告信息与管理所需要的决策和控制等信息保持高度相关性。并非将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局限于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只要是对管理者决策和控制相关的重要信息,都可以纳入到报告体系中。(5)及时性原则。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同样要求时效性,因为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过时的信息不但对决策无效甚至还会造成决策失误。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不必拘泥于企业财务报告按月分季编制的方式,可以应根据管理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灵活安排,按月或季甚至按每周每日或每时提供决策和控制信息。

(三)构建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框架

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反映企业决策价值管理的全过程,其编制重点在于记录创造价值的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而预测企业创造价值的潜力。据此梳理和组织重要的企业价值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完整和有用的价值信息。(1)基于决策的决策报告体系。股东价值的创造,是由企业长期的现金创造能力决定的。按照企业现金流量的不同性质把企业的活动划分为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经营决策三类。因此基于决策的决策报告体系相应地包括经营决策报告体系,筹资决策报告体系和投资决策报告体系三个体系。筹资活动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渠道主要包括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途径,广义来说筹资活动还包括利润分配过程。筹资策略服从投资决策,满足投资对资金的需要。筹资决策是指通过对筹资途径、数量、时间、成本、风险和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一个最佳资金结构并取得最低资本成本的分析判断过程。筹资决策报告的职能是反映企业筹集资金的来源渠道,确定最低的资本成本和最佳资本结构。筹资报告体系包括分为资金成本报告、资本结构报告和利润分配报告。投资活动对企业价值创造至关重要,投资决策报告服务于管理者的投资决策,是基于决策的决策报告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投资活动包括对将企业闲置资金投入到财产项目为赚取利息、股息或红利的活动,如以购买其他公司的债券或股票。也包括对内投资,将资金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项目以获得利润,如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更新厂房设备等。因此投资决策报告体系相应地包括对外投资决策报告和对内投资决策报告。具体说来:对外投资决策报告的职能是提供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结构、投资期间和投资收益等明细信息,反映企业持有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和基金投资等各类投资的取得、持有和处置等信息。对内投资决策报告的职能是提供企业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或非流动资产项目投资决策等方面的信息。经营活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价值创造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两个要素,收入是造成价值创造增加的因素,成本费用是主要造成价值创造减少的因素。经营决策主要包括销三个环节,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盈利为目标。经营决策报告为企业管理经营活动这个核心内容提供相关信息。具体来说,经营决策报告体系包括采购决策报告、生产决策报告、成本决策报告、销售决策报告和经营决策重要事项补充说明。其中,由于决策指标引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而决策明确企业在计算全部成本要扣除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因此重点要求企业要考虑股东权益的回报,权益资本不再是免费使用的资本。(2)基于决策的控制报告体系。决策预算报告是“对企业未来会计期间经营情况的正规定量说明,是未来经营情况的总体预测”。基于决策的控制报告体系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起点,分解决策指标确定价值驱动因素,制定控制标准,主要为控制过程及时提供信息并提供信息,并同时生成决策预算报告。决策分析报告体系基于决策预算报告体系,编制目的在于分析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差异,明确控制重点。以基于决策的差异分析报告体系为核心提供控制差异信息,这也是评价报告体系的核心信息保证。具体内容包括差异计量报告,差异程度报告,差异分析报告以及重要事项说明四个部分。决策评价报告是连接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纽带,通过运用基于决策的业绩评价方法对预算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求有效引导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向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前进。决策评价报告体系包括预算评价报告、业绩评价报告和其他重要事项。

五、结论与启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管理会计报告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更好的满足其决策的需要。通过基于外部财务报告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和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可以给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决策需要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完善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特别是内部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妖艳丽.小议管理会计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业.2009(29).

[2]张先治.基于价值的管理与公司理财创新[J].会计研究.2008(08).

[3]王颖.聚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报告体系[J].辽宁经济.2008(04).

第8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电机企业;统计;问题;对策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同行竞争、市场风险以及自身管理局限等各种各样的危机。尤其作为大型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获得良好发展,必须对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数据统计,同时,还要对同行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以便知己知彼,实行正确的投资和经营决策。对企业而言,统计工作最重要最直观的目的即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得出企业的经营现状,形成各种咨询意见,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各种所需要的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就国内而言,生产电机类产品的企业很多,市场竞争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分析加强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统计工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分析在国有大型电机企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企业统计是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收集、整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情况,编制成表格或编写分析材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统计分析对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信息是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管理的基础

统计信息是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基础。我们知道,制定决策是企业生产管理最重要的职能,但科学的决策又必须以全面反映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资料为依据。统计数据是各方面情况的客观反映,了解、掌握和应用统计信息资料是企业领导和企业的各级部门研究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并实施正确的决策和计划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但是,如果统计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就难以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统计数据是一种价值很高的经济信息,如果这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和灵活的方法传递到企业内部并能被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广泛的开发利用,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率,并能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按预期的目标进行。实际上,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企业的统计工作本身就是大型国有电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部分。在整个电机企业生产管理中,统计信息既是管理各个环节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又是整个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统计信息以其特有的数据形式始终贯穿于电机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全过程,以各种报表的形式参与到电机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统计数据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型国有电机企业生产是否能稳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是否能使生产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二)统计分析强化国有大型电机企业预测的客观性

经济运行中的波动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国有大型电机企业在经济运行当中需要依据统计分析进行预测,强化预测的客观性。因为统计分析通过采取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统计静态分析过程的预测作用。具体而言就是:第一,结合电机企业发展的实际特征,对季度统计、年度统计进行预测分析,确保顺利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第二,根据自身企业制定的长远发展计划,参考历史销售数据,提高各项数据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从中对比由于经济波动而产生的共性及差异;第三,分析电机行业的特殊性,利用科学、专业的预测模型,综合分析企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等要素,以增强自身企业竞争力,在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所以说,如果不依据统计分析去进行预测,预测就可能是瞎子摸象,达不到预测的目的,也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统计数据是国有大型电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

依据

统计工作是检测企业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展现工作成绩、指出工作差距的手段。在国有大型电机企业中,企业规模大,生产销售部门多,人员多,电机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企业战略目标上来,在企业内部鼓励员工之间进行平等竞争,创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气氛。而且绩效考对组织整合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体现奖罚分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精准的统计数据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完整精确的统计数据,就不能对下属公司、部门、员工等的工作成绩进行有效的测评,不能很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只有运用高效精准的统计方法,用精准的数据说话,才能服众,才能将个人与企业紧紧相连。

(四)统计分析在国有大型电机企业过程分析及阶段分析

控制中具有应用价值

国有大型电机企业决策层在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决策建议后,其方案的实施中会出现一定的不可知状况,统计分析可以对在此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或是阶段分析,通过采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的进度情况等,如发现问题,就及时提出针对建议,另外使用对比分析法,还可以对阶段结果进行分析,提高阶段指标完成率。

二、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统计工作相对不少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好的,也是比较完善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

(一)统计指标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

企业为确保经营决策的正确性,需要更全面、更具体、更准确的统计信息,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的现行统计指标体系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这不仅影响了企业对统计信息的信心,更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例如,有关产品质量统计指标、技术实验方面的统计指标等,有的不是很合理,甚至没有相应的统计指标。

(二)统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有待于提高

由于统计工作方式以及现代化业务操作系统的广泛运用,统计工作从简单的统计收集整理数据,已经转变为组织、协调、指导企业所有业务部门,而且需要依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范进行业务操作,这必然要求统计人员有较高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我们知道,国有大型电机企业规模较大,部门较多,分厂不少,既有上下垂直联系,又有平行单位的水平联系,协调与指导功能很重要。而目前不少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的统计人员甚至企业领导往往没有意识到统计工作的发展已随着企业的发展在悄悄转变。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并不是只停留在传统的职能,以及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以了,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企业领导以及企业的统计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统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提高了,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统计自动化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

不可否认,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比较高,既节省了经营成本,又提高了效率,但是也有一些国有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尤其统计的自动化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例如,一些电机企业就存在这个问题,统计速度、统计信息反馈慢,沟通不畅快、统计效率不高、统计报表上报慢、统计分析功能不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企业的管理及统计自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统计数据信息的准确及时直接影响着企业对市场的迅速反应,主导着企业经营决策。因此,全面提升自动化水平,运用世界领先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延伸统计系统报表分析功能,提高统计速度,完善统计作用迫在眉睫。

(四)存在企业统计数据失真的问题

统计失真主要体现在诸如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等虚假报告上。企业的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统计制度落后,统计执法不力,过多的行政干预,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而统计调查方法、手段落后是统计数据失真的技术原因。那么,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是否存在统计失真现象呢?是否就可以说完全没有这种现象呢?不能肯定说没有。虚假的统计数据会严重影响企业自身决策的科学性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增加了企业各项决策的风险性,导致某些决策的失误,给企业及员工造成利益侵害。而且虚假的统计数据会严重影响企业干部队伍的建设。所以,要严格杜绝企业统计数据失真问题,国有大型电机企业同样要认真重视并彻底消除统计数据失真现象,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经济的稳定运行。

三、完善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统计工作的对策分析

由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非常有必要解决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以充分发挥统计对大型国有电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加快推进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全面提升统计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等,如果能够将各种系统整合利用,将对开展统计分析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凭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综合系统中设立统计报表指标子系统,支持报表报送,在电机企业各部门之间实现网络沟通,自动汇总并生成报表之后,能够进行逻辑审核,并定期进行自动更新。通过完善信息化建设,为统计分析工作夯实基础。形成数据采集、整理、审核、处理及评估等全过程体系,构建统计分析的信息网络,并将数据的质量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另外,通过建设统计信息网络体系,还可精确、快速地完成数据报送,支持互联网直报方式,既符合国家统计、行业统计的时效要求,也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核算与管理职能,实现了统计工作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应用价值。此外,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同时,作为大型国有电机企业,还需要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计量经济模型等各种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加工,挖掘更多的有用信息并进行各项定量分析、预测分析、决策分析,以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商机。

(二)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作用

统计工作把握着大型国有电机企业的活动脉络,统计活动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统计工作不仅仅是个对“数”的工作,更是一个对“人”的工作。纵向而言,对下,统计工作必须加强对下级公司统计数据、资料上报的审核力度,并对其工作方向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对上,统计工作必须完整的收集统计数据,分析本企业的市场经营情况,及时上报上级公司,为上级公司做出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现场依据。横向而言,企业内部,统计工作必须组织、管理、协调各个与经营有关的部门,使其相互协作,互通信息,共同完成企业战略目标;与兄弟企业之间,统计工作必须进行沟通,加强相互借鉴和交流,使兄弟企业在相互借鉴的高度上共同进步。

(三)进一步完善适合电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

的统计指标体系

前已述及,统计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那么应该根据电机企业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具体需要设立相应的统计指标,包括企业生产流程指标、营销指标、管理水平指标、还包括反映市场状况的营销结构指标,同行业产品销售地区分布等有关信息指标,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当然,不少大型国有电机企业都建立了自身的统计指标体系,但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以更好地实现统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严格杜绝统计数据失真现象

在严格杜绝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统计数据失真现象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是进一步改革大型国有电机企业统计部门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大力精简现有的统计管理机构、人员,并建立同行政完全脱钩,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单位。加强企业内部的统计管理,而对于其他诸如经常性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业务可以交给统计师事务所完成,并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以付费方式从后者取得各种数据和服务。其次是增强全体企业员工统计意识,加大统计执法即监督力度。再就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改进统计调查方法。要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供其综合素质。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感,牢固树立统计数据质量是企业统计工作生命线的思想。做到“不惟上、不惟财、只惟实”,并敢于抵制和大胆揭发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要不断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积极地组织学习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及职称考试,主动参与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统计工作有新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认识统计工作在大型国有电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价值,着力发现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作用,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努力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严格杜绝统计数据失真现象,真正发挥统计工作和统计信息在国有大型电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远芬.企业统计需创新[J].中国统计.2006(7)

[2]刘玉彩.新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企业统计数据的管理工作[J].商场现代化.2012(2)

[3]刘宝刚.浅谈怎样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制度[J].经营管理者.2012(3)

第9篇: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范文

1.为煤炭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煤炭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仅凭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已经难以把控企业发展的大局,保证各项决策的正确性。而开展统计工作,能够通过统计信息揭示更加系统、集中、全面的企业发展状况,为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统计工作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于一体,能够如实反映出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帮助管理者从重视经济数量转向重视经济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帮助煤炭企业认识生产经营规律

统计工作通过获取煤炭企业原始数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编制报表,能够初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要想深入揭示煤炭企业本质特征,摸清楚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就必须通过统计分析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作出综合评价。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工作还可以深入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结果的产生原因,帮助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此外,企业统计工作中所搜集的原始资料只是反映了某一项经济活动现象,而通过统计分析与预测,能够认识到经济活动现象的本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规律。

3.帮助煤炭企业明确经济运行方向

在统计工作中,主要包括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两种分析方式。通过对煤炭企业统计数据按照月、季、年进行定期分析预测,能够如实反映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为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统计工作还能够根据企业既定的管理目标、生产计划以及营销绩效,对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预测,使企业避免出现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盲目投融资的错误决策,稳定企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正确的经济运行方向。

二、强化煤炭企业统计信息管理的建议

1.建立统计信息管理平台

煤炭企业要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信息管理效率,实现统计信息高度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加直观、准?_、全面的依据。为此,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建立起统计信息管理平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展管理平台的功能。具体包括:在工作平台上实现煤矿生产统计、安全费用统计、设备购置统计、节能减排统计等各项统计工作的协同开展;对统计数据进行图形化展示,自动生成图表,增强数据的可视性;提供跨区域工作模式,统计人员可随时随地开展统计工作;提高统计信息共享水平,使企业管理层可及时掌握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信息。

2.开发利用统计软件

煤矿企业在进行统计信息管理时,比较常用的软件包括以下几种:SPSS、SAS、MINITAB等。上述统计软件都具备资料处理功能,软件类型不同,画面的呈现方式有所差别,如有的是文字编辑、有的是试算表。借助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的优点体现在当资料文档建立完毕后,无需进行转入操作,可直接用资料进行分析或处理。但通过实际应用发现一些问题,即只用统计软件进行文档建立,而不使用软件的分析功能,会使软件的作用无法获得充分发挥,不符合经济性的要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对统计软件的开发利用,同时为确保软件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煤矿企业应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资金预算体系加以完善,由于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它所带来的效益并不会在短时期内体现,所以企业应当本着增收节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可从技术改造项目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系统建设,以此来提升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

煤炭企业的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为此,企业应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首先,应对统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认定,确保所有统计人员均持证上岗。其次,企业应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系统地培训,使其在培训中了解并掌握更多与统计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并对相关技能加以熟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再次,统计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经济理论,熟悉统计数据的网络传输,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