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管理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广西出现了一个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企业——广西糖网。它在不断的尝试、实践中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务模式,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解其运作流程,探求其成功之处,作者对广西糖网进行实践调研,旨在为电子商务模式能否为其他企业所借鉴采用,电子商务在未来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现实依据。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B2B和B2C等电子商务出现了诱人的前景,电子商务带来的跨越时空的方便、快捷和互动使它成为时展的趋势。然而在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的潜在魅力和巨大商机,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拥有超前的意识、超群的胆识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在业界站稳了脚跟,它就是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在糖界传统的商务运作中,高的通信成本、购销成本、协作成本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这种状况下,广西糖网经过多年的发展,找到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商务模式。依靠先进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技术,广西糖网改造了传统的食糖流通贸易,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时滞”变为“实时”,客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加便捷,交易更加公开与透明,极大地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广西糖网至今已与上千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新型商务模式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广西糖网运作流程
了解一个企业首先要熟悉其运作流程。广西糖网作为买卖双方交易的“中间人”,为买家卖家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易,买卖双方都必须先注册成为糖网的会员,并支付一笔10万元的保证金。白砂糖需求方多为企业和终端用户,它们通过广西糖网的网站(http://)浏览糖市行情走势和白糖价格,供给方将白糖的信息及价格公开,需求方根据实际情况比较选择,进行公开竞价。接下来买方向糖网下订单,使用电子支付进行付款,注明相关信息(收货人信息、白糖价格、品牌等),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对买卖指令撮合配对成交。接着糖网建立电子合同,形成电子仓单,传真到货仓,买家凭借有效证件到指定仓库拿货,这样一笔交易就完成了。
三、广西糖网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之道
从广西糖网运作流程的一些具体细节可以看出,它把电子商务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正是因为这些优势,它才赢得了客户,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1.广西糖网是交易的组织者,采用先进的网上集中交易撮合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稳定、快捷、安全的电子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整合信息、交易、结算、物流等各个环节,将蔗农、食糖生产企业、食糖经销商和食糖消费者等联结起来,大大优化了传统的供应链。
2.通过广西糖网网站,可以时刻关注糖市行情走势,获得最新的交易信息。传统白糖贸易方式是利用信件、电话和传真传递等方式进行交易,每个环节都要花不少时间,有时由于人员合作和时间的问题,会延误传输时间,失去最佳商机。广西糖网采用电子商务模式建立了稳定的网上交易系统,面对巨大的持仓和交易压力,系统具备信息实时性和交易稳定性,克服了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为客户及时地抓住了商机,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与方便。
3.由于交易实行了电子化,使得地域上相隔很远的客户也能进行交易,降低了客户的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例如,会员通过委托糖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订立白糖电子交易合同,合同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于糖网电子交易系统,降低了传统市场买卖双方面对面交易签订合同所需的成本。
4.广西糖网相当于一把公平公正的尺子。是交易的裁判员,所有客户都要通过糖网在公平竞价下完成交易,糖网对客户起到监督作用。买卖双方从交易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糖网上进行。通过广西糖网通畅、快捷的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双方互相核对,防止伪造的流通。
5.具有很好的赢利模式。以收取会员费和每吨交易费或交收费所获得的服务费为赢利,成功创造了电子商务价值,实现了本身具备的资源与客户核心利益的结合,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6.广西糖网也是交易的服务者,是提供服务的平台,所以优质的服务是重要的生存之道。糖网率先提出“主动满意服务”的理念,着手打造“一个中心,九大区域”的客服体系,即以柳州总部为中心,在华南的广州、中原的郑州、西南的昆明等九大区域建立了自己的客服中心,总部客服与九大区域客户实现联网运作,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供应链中的疑难问题,客户可以就近在区域完成更多的业务办理。网站也开发相应“选择”模块来收集用户对销售服务的反馈意见。这样使糖网的市场运营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糖网的管理层认为客户的反馈意见不仅能提高糖网的售后服务水平,更能帮助他们获得改进产品、发现市场的商业机会。
7.由于广西糖网率先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至今已拥有规模扩张上、市场占有上和规则制定上的优势,以及客户价格、产量上的优势。平均成本低于行业的平均成本,资金、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在市场机制和电子商务的共同作用下,得到更合理和更优化的配置。所以,广西糖网能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现货交易量榜首,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四、广西糖网解决电子商务弱势之道
广西糖网不但把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为己所用,更能在电子商务弱势、瓶颈问题上不断创新,探索解决之道。
1.安全性问题一直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所以有很多企业还没有采用电子商务模式就是考虑其安全问题,会不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广西糖网以超群的胆识、谨慎创新的态度进行探索,想出会员保证金的对策,即每位会员入会保证金为10万元,广西糖网在银行开设会员履约保证金专用账户和货款结算账户,用于代收代付或暂存暂付会员于网上交易发生的价款及各项费用,并按会员号实行分户管理。当会员正进行一笔交易时,他的保证金即刻被冻结,在买家资金没入账的情况下,将从其保证金扣除,并有权要求由于价格变动导致其履约保证金低于规定标准的会员及时补充履约保证金。货款结算时以“订货价格÷1.17×0.17”的标准暂扣开票保证金。因为此项措施切实维护了客户的权益,如有一方毁约,必定要履行赔偿。至今糖网的交易率是100%,在广西糖网的监督下,任一笔交易都是公平和安全的。
2.物流一直也是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很多电子商务企业也是由于物流问题才限制了发展。广西糖网积极创新,提出了现代物流思想,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集成式管理。
糖网的管理层认为,柳州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既是广西食糖主产区,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铁路枢纽中心之一,利用柳州的区位优势,综合利用铁路、水陆、海运和公路相结合的综合运输方式,一定能把食糖配送业务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广西糖网在全国食糖主要产销区云南、湛江、广州等地设立异地配送仓点140多个,实施铁路、公路、水运、海运相结合的综合运输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名副其实的“糖网”。广西糖网在物流一些细节上也十分注意,例如卖家将货入库时,糖网会对白糖进行仔细检验,确保没有脏包、潮包的出现,保障买家的切身利益。若买家对糖的质量仍有质疑,糖网会联系国家质检中心对糖进行检验,切实做到让买家放心。在运输之前,糖网会对白糖进行拍照,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双方发生纠纷的意外出现。广西糖网的九大服务中心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巡仓,这不是一般企业都能够做到的。目前广西糖网交收管理已初步实现系统化,业务办理更为科学和便捷,仓储物流系统正在逐步开发和完善功能,目标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
如果说“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引入为广西糖网的起航创造了先决条件的话,那么“现代物流”模式的成功运用则为广西糖网的不断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物流大大缩短了食糖流通的周期、降低了传统交易方式下的交易成本,更加有利于商品的流通,扩大了市场的功能,使广西的食糖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更合理的配置,充分体现了广西糖网作为“全国食糖产销桥梁”的服务功能。
五、未来展望
至今,广西糖网采用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模式已经帮助糖网拥有相当的规模和市场占有额,在业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可以看到这种新型商务模式经过实践和探索,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助益作用,大大提高了广西糖网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广西糖网取得成功不但是因其发挥了电子商务的优点,而且以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解决了电子商务的弱势,进一步证明了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对传统贸易方式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活力,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每个企业生存发展都要考虑的事情。电子商务铸造了广西糖网的辉煌,在未来必将蓬勃发展,铸造更多企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游梦梁,李东华.企业电子商务模式[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目前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新形势下,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以真正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积极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以实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对高职企业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更高,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市场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突出实践教学,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而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如下。
一、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必须借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要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主要需要能够与地方的中小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管理。要能够建立起政府、协会和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合作体制,各方通力开展,建立合作共建的理事会制度,共同参与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教育资源,以提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培养高素养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中,要根据社会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要能够围绕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大部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联系,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保持内容的一致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开展,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完善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
完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是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设置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因此,必须完善课程结构,认真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容,保障课程之间内容的联系性,对于其中重复的内容要及时删除。另外,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教育教学规律,适当调整、认真取舍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创新教学内容,要积极向用人单位了解情况,了解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各方面知识内容所占比重的要求,根据行业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设计教学内容。要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课程结构整合中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可以采用课程整合的方式,实施模块化教学,有效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可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内容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推行双证书制度
对于学生而言,未来成功就业也要看他们取得的证书情况,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要积极与职业鉴定结构合作,发展双证书制度,通过这项制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要积极为教师开展一些管理技能提高培训活动、教育能力提高培训活动。要积极通过培训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育人水平。另外,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使企业能够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
在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工作。要就商业计划书撰写、就职前演讲、应聘面试、投标述标、团队间的交流、服务业窗口业务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开展一系列训练活动,通过系统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沟通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要通过系统的职业素养训练,培养高素养的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通过职业素养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参考文献
[1]陈井安,柴剑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基于高技能人才发展趋势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1(10).
截至2019年7月,华东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总数量为6162个,华北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总数量为2923个,华南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网点为1198个。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之间联系紧密。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属于银行管理活动的组成,银行经营管理是对人进行管理,本质上讲为通过他人以及和他人一同实现组织目标,银行主要工作内容为提供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是其十分重要的资源,经营成果和经营效益和人之间关系紧密。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水平的提升是银行效益实现和不断发展的有效支撑。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讲,经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和员工素质、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态度之间联系紧密。人力资源管理在水平不够先进的情况下,将难以推动银行获得长远发展,或者是获得更高经济效益,进而难以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不能有效应对。最后,银行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和银行工资、效益、福利联系紧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的肯定与价值判断,鼓励个人发展,且给予个人发展充分重视,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充分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工作在实现理想和追求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2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首先,功能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城市商业银行近几年在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转型,但是实际工作开展中往往比较重视人事问题的解决,工作为基层工作,角色上未能进行转变,应发挥的管理专家、事业伙伴、半个推动者以及领导者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受未能参与战略规划、战略决策影响,难以对企业实施的战略规划有充分认识,进而业务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沟通机制与交流机制,难以充分了解业务发展背景下在人力资源方面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难以和业务发展具体规划结合在一起。
其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素质,发挥变革推动者、政策专家等作用,将管理价值和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当前开展的管理工作在知识、理念、方法、技能方面都未能形成充分、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也难以对管理中应运用的先进方法进行推广,进而变革推动者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3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1对管理模式进行更新
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对自身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有正确认识,满足员工实际需求,在员工实际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将自身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进而使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由人事管理逐渐向功能型转变,促进人力资源在城市商业银行制定目标、战略以及规划的实际参与程度,对其今后发展有充分认识。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结合战略计划,细致分析人力资源实际需求以及供给情况,并将规划工作做好,使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工作和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相适应。从制度上来讲,应推动人力资源方面和企业战略之间的衔接。
3.2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应逐渐构建员工发展和银行发展之间相互协调的机制,使员工在工作中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将员工长远发展和银行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使员工的自身发展得到充分保证,对银行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在工作中形成自觉意识。
具体实施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和各种途径促进员工对银行产生认同感,认同银行价值理念,同时需注重员工在工作中的自豪感以及责任感的增强,工作中能够不断开拓创新和积极进取,这样才能使银行在发展中留住人才。
3.3建立科学聘任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对职位的设置应保证科学,使人员能够实现竞聘上岗,保证岗位选择时的双向性,进而使聘用机制在制定时更具合理性。结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以及优化组合具体需求,对干部选任进行科学设计,同时应保证岗位聘任相关制度在制定时的合理性,形成完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实现竞争择优,进而使人力资源更具活力,促进组织竞争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应对干部聘任制度进行改进,对工作环节进行完善,确保竞聘工作在开展时的公平性、公开性、择优性、竞争性,并且需将聘任人员实际考核力度加大,形成良好聘任机制,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3.4构建人才培养战略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积极构建中级管理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核心人才作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对银行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促进员工培训相关体系的完善,为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实现对平台的有效构建。同时在此过程中,应和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以及业务经营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对培训模式进行合理改进,使零星培训逐渐向规划性较强的常年培训转变,由原本应急式培训逐渐向针对性培训转变,保证培训的全员参与。在此情况下,员工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得到业务培训以及素质培训。
具体实施时,应对不同层级岗位人员的实际岗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在培训对象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形式。除此之外,应制定上岗考试,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应获得相应资格,并定期对员工素质进行检验,增强其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5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应注重职业化的建设的实施,对员工职业发展进行完善,保证员工在进行职业发展时的多选性,改变原本的官本位以及独木桥的状态,转变原本单一性的晋升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无论选择哪种岗位,都能形成完整并且系统的发展通道。因此,在原本除了运用原本职务管理发展通道之外,应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专业性职业发展通道,使更多人员能够在专业道路上获得提高,这实际上是对员工专业能力的一种认可。
除此之外,应积极将薪酬和岗位职责、岗位贡献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针对岗位进行绩效考核,并注重人员考核方法的完善,促进绩效考核的全面推行。在此过程中,应注重相关考评体系的构建,由原本静态考核逐渐向动态考核发展,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考核方法的科学转变,考核时将能力、业绩以及态度等作为重点关注内容。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针对某个职业领域的特定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具有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它强调实践应用、职业技能与专业化知识结构相结合,决定了其教学课程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不同。基于职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质量控制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它们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构成了综合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
培养模式;培养质量;教学管理
在引进国外MBA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时,应结合中国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加以改造,采取博采众长、消化吸收的方式,既坚持向国际水平看齐,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
1现行MBA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20年来,我国MBA教育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现行MBA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①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相对落后;③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④MBA教育管理者的认知差距引起培养质量不高等。通过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了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这对不断改进和完善MBA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是对MBA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的一次尝试性的、系统性的设计,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一种符合中国社会需求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职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优势
“基于职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指培养探索应用型、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以社会对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强调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强调学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合理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所以,这种模式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2.1基于职业导向的MBA教育的培养目标
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从思想定位上要完全摆脱传统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培养出的MBA学员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
在培养方式上有独特的要求:①多形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弹性的学分制设置;②以教师为主导的多种形式教学活动,例如项目讨论法、模拟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用案例观察现实、用案例解读理论、用案例讲解方法、用案例扩展思路。课程设置“够新、够宽、够实”。“新”要体现最前沿、最新的信息;“宽”要融合各专业方向的知识内容;“实”要体现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③全面推广双导师制度,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穿于教学的主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实践应用为导向,贴近真实的工作。引导学员在学习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拓展。
2.3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中的培养质量
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内在保障。除了要建成拥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的办学场所外,更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对MBA教师和管理者的进修力度,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锻炼,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根据MBA教学的实际要求,需要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担任MBA项目的客座教授和兼职顾问。加强教学管理服务质量,如严格考勤和考核制度、学位论文质量把关等等。
3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的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
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模式。它需要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变化及时地、适当地做出调整;我国现行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基本上是以学术研究为主的,而专业学位的课程知识需要以实践为主,我中心推陈出新,培养计划以实践、实战为主打,让学员们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课程设计打破了以往的纯理论,突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来体现其实践性,并且通过真实的企业管理者,讲解管理的实践性来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课程建设由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士共同完成,课程建设者必须完成相应的企业调研,与企业人士共同确定教学大纲,力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性。
3.2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
强化课程的实践导向性:①我们将课堂地点由校园搬入企业,我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如浙江横店电机有限公司、浙江东晶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深入企业,了解到企业信息,提高了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学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②课堂形式、互动多样化。改变以传统的、单纯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课堂气氛,强调理论学习,也有以实践为导向性的讨论型、实践式、互动式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移动课堂、拓展训练、项目咨询、MBA论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员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
3.3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双导师制度
企业导师是真正“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导师制是导师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①积极参与MBA实践课程的教学,尤其是企业案例分析、企业市场管理策划、决策与分析技能训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职业能力,更具职业竞争实力;②指导学员学位论文,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的确定,到数据模型建立、采集,战略设计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③搭建学员与学术导师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确定学员的培养方案,及时处理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4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浙江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教学点地处浙中,该地区有较为频繁的对外贸易,中心聘请了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管和咨询机构的专家担任项目讲座教授,以及来自美国、香港等国(地区)的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定期为学员授课。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国际教材与本土案例结合,理论结合实践,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应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形式。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以上特点,体现了其在培养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的优势,体现了社会对应用型高级管理人员培养的职能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较传统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先进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办MBA教育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现实与发展要求,加快培养出更多出色的MBA学员。“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熟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运行规则,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高水平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MBA教育肩负着为中国经济腾飞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我国培育、造就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路径。
作者:谢海燕 羊丽娜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24-29.
[2]卫志民.中国MBA教育国际化的思考和展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50-56.
[3]张正堂.企业导师制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5):35-41.
[4]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MBA)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EB/OL]./xwyyjsjyxx/gjjl/szfa/gsglss/xgjs/275978.shtml.
[5]万玉凤.MBA教育呼唤突破师资瓶颈[N].中国教育报,2012-05-25(2).
[6]黄振中“.双导师制”在法律硕士教学与培养中的完善与推广[J].中国大学教学,2012(2):27-30.
[7]吴少平.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40-44.
【关键词】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科技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唯一不变就是改变”这一观念也以及逐步深入了各个企业的建设当中。在当今社会巨变、快变的环境当中,许多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变得更加难以预料和捉摸,如果企业始终保持固有的发展方式而不进行主动的创新或变革,那么这些企业就很难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速度。
鉴于当前企业内部管理的工商登记工作的起步发展较晚,在这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监督和管控能力。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加强对工商管理每项活动中每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同时常见与企业相适应的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对自身的组织行为进行监管,而且对于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和健全建立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制度而言也是极其必要的。
1.企业建立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意义
1.1建立工商内部登记的管理机制
创建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能够使企业集团公司充分认识到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对煤炭企业的管理在改革发展方面及控制方面起到了的有效的促进作用,形成一个将独立、综合、系统的工商管理工作,并使其纳入法律事务部的业务职责范围[1]。
1.2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的创建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保证企业合理存在并持续经营的资格和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是依法办理企业设立、变更、年检等工商登记事项。因此加强工商管理登记工作、创建系统化模式,是减少企业集团在组建和并购以及资源扩张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的必要条件。
1.3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的创建是提高企业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需要
工商登记内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对企业及所属子分公司涉及的企业设立登记、注销登记、变更登记、年检、备案等工商管理登记活动进行管制。各种资质证照与工商执照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企业内部的工商登记管理与投资管理活动、项目管理活动、人员管理活动、机构管理活动、股权管理活动、以及财税管理活动各项管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1.4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的创建是实现工商登记内部管理转变的需要
法律事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工商登记管理也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环节。企业公司本着控制事前、事中为主的工作原则以控制法律风险,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从办理工商登记手续阶段到全过程参与的转变,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
1.5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的创建是提升企业的内部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
工商登记内部管理模式的建立是适应企煤炭业集团管理体制要求的管理,并且保障各企业为公司顺利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使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系统化的企业集团的工商管理模式
创建的内涵及主要做法系统论要求将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统筹考虑的理论是适应企业管理和控制要求的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运用到企业工商登记管理中,也就是在办理工商执照及各种资质证照的时候需要进行协调推进和统筹考虑。
2.1加强工商管理意识
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意识和认识及重视程度,加强对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的大力宣传,引导相关责任人树立依法加强工商登记管理的意识,为公司顺利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拓宽管理视野。树立现代管理观念是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前提,先进的管理观念才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总是因为落后的观念而导致。
管理观念的创新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四种创新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放弃权力本位的思想,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员工的素质,满足员工的需要,不论资排辈,唯才是用。二是拓宽管理视野的理念,改变过去管理视野的局限,积极主动拓宽市场,寻找商机,实行全面管理的新理念。三是与时俱进的观念,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当代企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动向,摒弃守旧的生产经营观念。四是树立在发展中壮大的观念,管理层应该致力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深化改革,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2建立健全企业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体系
2.2.1加强工商管理的队伍建设
开设针对工商管理员对工商登记管理业务的相关训练班,聘请经验丰富的工商管理人员讲解工商登记业务知识,及时向各个部门关于工商登记业务的法律法规,以加强业务交流与培训来加强工商管理队伍的建设,以提高工商登记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逐渐形成一支懂业务、懂法律的管理队伍[3]。
2.2.2建立健全工商管理机构,有效完制度体系的建立
大力发挥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对工商登记内部管理的主管部门办理集团公司自身登记事项的职责,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职责,参与相关法律文件的审查论证的职责,审核分公司工商登记事项的表格材料的职责等。如为加强企业子分公司的管理提出清理整合的意见等以完善工商管理的制度体系。
2.3协调整理工商登记业务与相关业务的关系
企业工商登记业务与许多相关的业务关系有密切联系,因为企业主体资格的全过程包括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等环节,参股、控股公司的工商登记事项也要经过本企业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决策,甚至有特殊的工商登记事项还要上报省政府国资委审核批准。这些业务会涉及到包括人力资源部门、企业管理部门、资本运营部门、战略发展部门、审计部门、战略发展部门、资本运营部门、房地产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工会等部门。
2.4加强分公司管控,缩减工商管理链条,防范开办企业集团法律风险
为防范法律风险、加强分公司管理,应重点对分公司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分公司的设立进行严格控制,整顿清理注销部分子、分公司,严格分公司管理,减少对外经营主体。
2.5规范和保证营业执照注销工作的程序
企业单位应规范其营业执照的注销工作,并作出明确规定,对子、分公司需要注销的营业执照的情况必须依法履行注销程序,在工商机关吊销之前应妥善做好管理人员的安置工作、相关档案的交接工作、一些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以及资产的处置工作等,保证营业执照注销工作的规范性。
2.6严禁无照经营和杜绝违反工商登记的行为
为了有效地保证煤炭企业合法持续经营的资格,不管是企业还是所属各个单位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按照正规的程序、期限、条件办理设立、变更、注销、年检等工商登记事项,必须保证其合法性。如果未经工商机关登记办理经营执照的,企业机关或者所属单位一律不得以公司、分公司名义对外从事经营活动,已经办理营业执照的不允许把其出借或出租给他人,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3.结语
就目前许多企业的实践情况而言,建立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目标和趋势。但由于很多企业存在着基础管理体系较为薄弱等问题,许多核心业务的管理活动不能进行有效的提升和开展。所以,如何依据权变思想和系统思想的概念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从实际上解决企业的提升和发展问题,同样也需要受到各企业主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欢.制造型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的成功关键因素与实证分析[D]. 南京理工大学.2008.
1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是最近才刚刚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而事实上早在这一新的理念提出之前,电子商务就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对现代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电子商务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与销售成本。
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企业的销售人员通过上门拜访或者打电话的手段去联系客户,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企业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轻松地将企业的各项资源与产品宣传出去,其销售渠道的广阔性、效率的高效性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客户资源与更加便利的发展空间,在节省更多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
(2)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企业科学合理地运用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可以将市场需求与采购、销售、银行结算、保险、报关、生产制造以及货运等贸易环节合理地结合起来,自动化地完成整个的商业贸易过程。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相关业务开支与管理费用得到了大大的降低,并且在掌握市场最新行情、缩短业务运转的时间、加快资金流动以及降低库存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电子商务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电子商务的有效导入使得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结构发展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可以运用网络去进行网上市场调研、企业广告宣传、进行网络营销以及信息交换,并且进一步强化了与上下游厂商的联系,获得了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看样品、谈价格、商量细节、签合同以及付价款,增进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可以强化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购买力,从而谋取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与商业拓展平台。
2基于电子商务的改革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良好对策
(1)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客户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之一,对现有的客户与潜在的客户进行培养与挖掘是企业制胜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详细一点来讲,首先,从技术环节来说,客户所期望得到的服务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电话呼叫中心的范畴,因此,企业要结合发展实际,依据科学信息技术,构建更为合理的网络服务平台,专门针对相关产品、订单需求、订单的执行情况以及客户所需信息等给予及时的解答与处理,进一步夯实客户对企业各项产品与管理的青睐度与忠诚度;其次,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价值,就必须要将客户的购买习惯、喜好等纳入到管理范围之内,并且注重对深层次客户关系进行良好的管理,通过设置共享统一的客户资料库、对客户资料进行价值分析、分析潜在消费群体的优先级定位等多种有效的方式,更加全面的掌握企业客户群体的现状以及市场发展的走向,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再者,企业领导者要注重派遣专业工作团队,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通过调查走访、电话回访、网络会谈、上门服务等形式,了解客户的心声与需求,并且引导客户针对企业的某些管理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企业的管理注入更多的智慧活力,也拉近了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凝聚了更多有利的客户资源。
(2)提高工作人员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团队,不仅是确保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必备要素,而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其一,企业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通过电子商务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员工外出深造、邀请外界专家来企指导等多种有效的手段,全方位地培养与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促使他们更加自如地应对工作中所出现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其二,要十分重视引导员工更快适应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工作模式,要借助于提供电子商务工作环境、传输电子商务所需的相关工作技能以及老员工帮助新员工等形式,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其三,要注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电子商务知识储备量、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并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与主动积极性,也夯实了工作人员对企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树立全新的电子商务管理意识。
关键词: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资本运营产权式商铺颐高模式万达模式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与商业地产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目前在商业地产领域有“万达订单模式”、商业地产产权式商铺销售运营模式、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等。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是个系统工程,并从商业地产运营的构成分析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从系统角度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商业运营商占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新型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商业地产运营构成研究
商业地产运营环节构成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环节应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等三块构成。在商业地产整体运营中,商业是核心和本质,项目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其商业运营的成败;地产开发是基础和表现,没有主要包括拿地和建设的地产开发,附着其上的商业运营则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和载体;资本运营是线索和目的,商业地产运营的各环节都由资本运营实现耦合,并且任何商业项目都是以良性的资本运营为最终目的。
商业地产运营主体构成
根据运营环节构成,相应的运营主体应包括地产开发商、商业运营商和资本运营商。在商业地产实际运营中,可能出现主体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地产开发商同时承当了资本运营商的角色,并且承当了部分商业运营商的工作,这是我国现阶段商业地产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常用模式
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地产开发商除完成地产开发外,还参与项目选址、商业运营商的选择,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从功能来讲,地产开发是商业地产运营的基础和表现。地产开发是个阶段,而商业地产运营是个长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地产开发商并不适合整体运营的主导地位。但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雄厚、土地储备丰富、拿地、建设和销售流程熟悉的优势,并且由于商业地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认为首先是地产开发,然后才是商业经营。地产开发商占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
万达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类型的代表,其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地产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可大大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通过耦合大型商业,实现了商业地产运营的内在逻辑流程;在资本运营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住宅的短期销售模式,而是以地产为载体(分零销售、整体销售、整体上市等)实现资本运营。
但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分别是: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地产开发具有地产项目本身的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以地产耦合商业,地产占主动对其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博弈并无益处,商业运营商可能的变更对地产运营商影响巨大。除通过地产的载体、租金的形式外,资本运营未与商业运营实现耦合。商业运营与地产开发商通过契约方式的耦合,在实现商业的持续经营上(尤其是在商业低迷阶段时)存在一定隐患。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要求作为项目主体的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商业经营、资本运营方面丰富的能力。
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商业运营商除完成商业运营外,还参与地产开发(主要是商业选址、商业设计和商业规划),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商业地产运营的核心是商业运营,无论是地产开发、资产运营,最终的盈利都需要商业运营来体现。商业运营商承担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有以下优势:商业运营商主导项目选址和前期规划,为后期商业运营的成功提供良好基础;商业运营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资产运营可与商业运营耦合,而不仅仅以地产为载体,可拓宽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渠道和手段。
下文以颐高商业地产模式为例,分析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情况。
颐高是一家以专业数码连锁业务为基础,IT蓝色房产、IT网络资讯为核心业务,融合IT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IT集团公司。其商业地产具体运营模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产耦合:颐高早期采用租赁、品牌输出等形式实现商业扩展;近年逐渐采取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进入商业地产运营的前端,直接与地产开发商在资产上进行耦合,占据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参与并主导商业物业的选址;用资产的形式与开发商形成强耦合;在项目之初即与开发商建立完善的开发商退出机制,获得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处置权。
资本运营:颐高通过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获得房屋的产权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兼顾商业经营和物业资产的资本运营模式。
总结颐高资本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资产介入商业地产开发,建立完善开发商退出机制,完成开发商的资本周期(投入并获得合理回报);通过物业资产的部分销售、物业抵押、经营型贷款或引入信托投资等形式,平衡前期资产投入;部分物业长期持有,通过持续经营获得持续的商业收益,物业增值,满足投资人、信托基金的投资回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运营商占据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该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
充分发挥了商业运营商在商业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资产的强耦合关系实现商业运营在整体项目运营的主导地位,进而实现商业地产运营以商业运营为核心;充分发挥了地产开发商在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性;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地产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强化商业运营对项目的主导作用;除传统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模式外,还可实现以商业经营为载体的资产运营,使商业地产的运营更具有持续性;颐高商业模式事实上是实现了以商业为核心,以资本为杠杆的商业地产运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对商业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商业运营的领域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利用资本杠杆把控项目整体运营的能力。
比较分析
1 商业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1.1 我国商业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商业企业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55%以上,尤其是季节性较强的水果、食品等商品的流通费用占据产品总成本的60%左右,玻璃、陶瓷等易损性产品的运输破损率高达20%。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仅占GDP的10%左右,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则在20%~25%左右。从时间消耗看,发达国家的产品的物流环节占据整个生产-销售流程时间的30%左右,而我国产品的物流环节则占据整个生产-销售流程时间的85%以上。例如:从目前超市销售的蔬菜来看,基于蔬菜生产的区域性、分散性、季节性与市场需求的平衡性、常年性、多样性等矛盾,决定了蔬菜的物流环节呈现出分散-集中-分散的特点。本文对福州市和重庆市多家超市的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成本进行了考察。第一步,在蔬菜由地头到一级批发商的阶段的流通过程中,蔬菜会有3%~5%不等的损耗。包装好的蔬菜进入装车阶段,车辆通常由一级批发市场的批发商提供,在蔬菜的采购环节,发生了费用中包装材料与人工费用比重较高,约占全部费和的49.1%。第二步,由农村运往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的过程中,运输中发生了各项费用,如:路桥费、燃油费、车辆费等。到达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后,要向工人支付工资的费用,蔬菜进入批发市场后,批发商要雇佣工人进行整理、分拣、加工、卸货。由于大多蔬菜都怕损失水分,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平均每吨蔬菜的正常水份蒸发量约为0.3%,加上包装不合理,运输、储存等因素造成蔬菜腐烂、变形的物流损失约为5%左右。第三步,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经过批量销售进入超市后,蔬菜的超市价格是地头价格的6倍。重庆市农民、零售商、批发商的利润关系为“批发商>零售商>农民”,在蔬菜市场存在着“两头哭,中间笑”的现象,而流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间商的最终利润。
1.2 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商业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商业企业受传统“重商流、轻物流”经营理念的影响,不能接受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没有专项资金进行物流市场的开拓,缺乏产品“供应链”理论,商业企业与上级批发商缺乏相互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取长补短的长效物流管理链条,企业间对于物流成本,出于自身考虑相互推托,都试图把物流成本转嫁给对方,没有形成合作机制。由于流通不畅增加物流成本。二是不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物流模式,许多商业企业仍然采取自营的物流方式,且品的供应链繁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商业企业从产品的生产、仓储、到配送运输,全部由企业自已承担,这种自营物流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一些商业企业由于模式的选择不当,明显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自营物流成为了额外负担,削弱了核心竞争力。三是物流人才稀缺。在目前商业企业的物流人才中,专业的物流规划、管理、研究人员,尤其是掌握产品供应链优化、整合等物流先进理论的管理经营型人才、物流宏观管理人才非常紧缺。
2 商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索
我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我国企业将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和方法,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在未来的发展中,SCM(自营物流)、TPL(第三方物流)、FPL(第四方物流)、5PL(第五方物流),将是商业企业主要面临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是SCM自营物流模式。传统的自营物流模式,其目标仅为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利润的最大化。而现代SCM自营物流模式,则以产品供应链为标尺来衡量企业的物流管理效果。企业通过设置专业的物流部门,购买先进的物流设备,自行招聘、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对供应商、销售商的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设计,最大限度拓展企业的物流资源。二是TPL第三方物流模式。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给出的第三方物流定义——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又被称为“合同物流”“、外包物流”等。商业企业基于自身物流基础条件考虑,将物流管理全权委托给其他外部的物流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物流活动的运作等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物流企业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整合物流资源,将具有相同运送时间、地点要求的运输需求的货物搭配在一起,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达到规模经济效应。例如:我国上海的华联超市利用自身运力资源优势,成立了“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其他超市提供物流服务,已初具规模。三是FPL第四方物流模式。相对于“第三方物流”的资源整合、供就链优化方面的局限性,第四方物流从宏观的角度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基础上随之产生。商业企业可以通过第四方物流对自己的物流系统进行更加全面的宏观规划,弥补不同物流企业间的缺陷,实现物流资源、能力与技术的互补,推动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供应链组合方案。第四方物流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发展起来的,依赖于强大的信息沟通机制,能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有别于传统第三方外包物流的运营模式,全面提高商业企业的竞争力。例如:目前我国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电子商务领域的B2B、B2C(京东商城)、C2C(如:淘宝网)大多在使用自营与FPL相结合的物流模式,用来最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系统。四是5PL第五方物流模式。目前第五方物流模式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概念较为模糊,还属于探索阶段,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指基于7P(人员、有形展示、过程、产品、价格、渠道、沟通策略)基础上的,集物流与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PL其基本功能在于为企业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3 商业企业选择物流管理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校开设范围最广的专业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实践性最强的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六十年的开设历史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也积累了较为充分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不断增加,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的增加,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存在着诸如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空泛,目标定位较高,不适合本科培养,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陈旧、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实用性;缺乏对于学生创新性、实践性、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单一,授课形式单一等问题。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提高和养成,不能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熟练掌握沟通、协调、组织、领导、创新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实用人才。河北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于2002年,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随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不断调整培养方式,将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对2015级工商管理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以“三融五化职场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特色及社会需求,以培养就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围绕学生在企业管理中的岗位能力需求及职业提升的能力要求,依据“观摩+认知+模拟+训练+实战”的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对企业管理工作任务的实施,开展分阶段课程教学体系和实战(实践)训练,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
1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诚信品质和团队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金融运营知识,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管理变革创新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中高级管理人才。
2培养能力图谱
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2015级工商管理本科班专业能力图谱,具体来说经过四年的培养,第一,形成包含审美、语言表达与沟通、工具运用、团队协作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基本能力;第二,形成包含管理基本能力、环境分析、内部认知、内部运营、经营管理决策、资源整合、管理变革创新、资本运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能力;第三,形成包含经济分析、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拓展能力。经过四年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力和职业潜力,成为具有丰富管理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3培养方式
3.1调研及论证人才需求,构建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应该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了解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了解到目前企业需要毕业生能够不仅具有较高的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基本知识,还具有企业资本运营和资本投融资能力,可以为企业资金筹集提供方案,对此我们结合学校金融特色,初步制定了2015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组织了有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得出如上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提出了“三融五化职场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就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围绕学生在企业管理中的岗位能力需求及职业提升的能力要求,在真实的企业化环境中,依据“观摩+认知+模拟+训练+实战”的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对企业管理工作任务的实施,开展分阶段课程教学体系和实战(实践)训练,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
3.2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学校专业特色
根据学校金业特色以及培养目标,修改了2015级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由之前的四年理论教学调整为前两年基础理论教学+后两年的主要实训教学,课程内容上也做了较大的调整,更多的体现应用性。四年的课程由三大平台两大模块,即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专业课程模块构成采取“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实训实践课程”的新思路,依托专业主干课程夯实专业基础,利用专业特色课程打造专业特色优势,借助专业实训实践课程突显实践应用能力。理论课程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主讲,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软件、企业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专家讲座、职业拓展训练等,并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经理人大赛、金牌营销等课外拓展训练,同时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锻炼。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色核心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完成《资本运营管理》校本特色课程。其理论部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实训部分将以企业资本运营及上市流程为核心内容以模拟实际企业上市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综合掌握并实际应用的目的。
3.3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突破单一授课模式
以教师组团上课为特色,以3—5名教师为基本团队,依据教学任务中的模块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就某一个专题进行授课。授课主要采取教师之间课堂对话与讨论的模式,就与某一模块理论、知识点相关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和辩论,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资料的查询与整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与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对象以授课班为基本单位,授课内容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进行设计,体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实行班级教学公司化管理,按照公司运营的方式与制度进行管理。在教学的公司化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都被视同公司的任务,任务的完成与绩效和奖惩制度挂钩,每个团队都被视为一个考核单元,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学校承接企业运营中的某一真实项目。企业发出项目招标,学校各个项目小组可以依据企业需求,在校内进行方案的设计运营竞赛,企业方通过参与该项赛事活动,可以从中选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锻炼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进而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校内可以举办职业经理人大赛、企业运营模拟大赛等项目,以赛带学。工商管理专业在全系教师共同努力下,在教师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了校内“三个三”教学模式,即“三自”学习法、“三课”协同法“、三位一体”法。“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三课”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位”即高校、企业、家庭。通过该模式,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系统思考相关管理问题,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3.4加强实践环节,与能力对应,将实践训练引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