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资经营管理培训范文

农资经营管理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资经营管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资经营管理培训

第1篇:农资经营管理培训范文

一、基本情况

罗甸县地处贵州省南部边陲,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6℃,全年无霜期345天左右,年积温居贵州省之首,素有“天然温室”、“植物王国”之美称。罗甸县非常适宜发展早熟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畜牧养殖、渔业等特色产业,规模开发蔬菜已有30年历史,年生产能达8000―12000万公斤,产品远销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江西等省市的200余个大中小城市。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群众责任意识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从事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依法经营意识,每年举办农业投入品经营管理培训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培训等培训上百次,培训人数达上万人次,充分利用“3.15”、食品安全周等活动上街宣传,,并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刷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

设置罗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罗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配备3名专职监管人员,在全县26个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各乡镇配备2名以上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在村设立村级协管员,并建章立制,落实监管责任。

(三)强化农业投入品备案管理工作,确保农业投入品有效监管

高度重视农资市场的监管工作,成立了以农村工作局分管局长为组长,执法大队、质检中心、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资市场监管执法小组,在全县深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了使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罗甸县根据全县农资市场的特点,对县内的各个农资市场、经营网点、经营门店进行了专项检查,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一是突出抓好种子监管。严格执行种子经营备案制度,严格执行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和销售种子出具票据制度,确保种子来源、去向及库存情况明、底数清。二是突出抓好化肥监管。严格执行肥料登记制度,规范肥料登记管理,加强肥料市场监管,促使肥料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三是突出抓好农药监管。围绕农药生产、批发、销售和使用环节,狠抓源头管理、市场监管和服务指导,促使我省农药质量和标签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四是突出抓好兽药监管。重点要以兽药经营集散市场、基层兽药经营点和动物疫苗经营单位为重点,对其经营许可证、兽药购销台帐、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和废止地标产品进行检查,加大禁用兽药清缴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的行为。五是突出抓好饲料监管。重点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以核查企业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企业基本条件、生产记录及产品检验记录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为重点,严查在饲料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和苏丹红等违禁物质的行为。

2013年,全年累计出动执法车辆250余辆次,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县(乡、镇)市场30个,检查城县各农资批发经销商8家,检查种子经营户(代销点)162家,农药经营户145家,化肥经营户151家,兽药经营户21家,饲料经营户88家。截止目前,没有接到关于农业投入品的投诉案件。

(四)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转化,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

围绕蔬菜、火龙果、茶叶、水产品等主导产业,将标准生产技术集成转化为标准化栽培操作模式图,在主产区做到一户一份,并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宣传,目前共发放番茄、菜豆、火龙果等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模式图(明白纸)10000余份,标准入户率达到100%。开展统防统治8500余亩,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共安装杀虫灯500余盏,累计发放诱杀黄板10万余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1.5万亩,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规定,有效提升罗甸县农产品质量。

(五)做好源头监管,强化产品质量监测

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检测室为支点、生产基地为基础的监测网络。监测覆盖主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市场,类别涵盖蔬菜、水干果、茶叶、畜禽、水产品等主导产业。2013年,全县农产品检测人员采用欧达科仪PR―202SH型等便携式农(兽、渔)药速测仪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样本6000个以上。2013年监测样本6020个,合格样本6020个,不合格0个,合格率100%;用厦门海荭兴SJ-10农药残留检测仪共计完成省级检测点检测样本2144个,样品合格率为100.0%,并全部上传到省级检测系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检测孔雀石绿48份,氯霉素47份、呋喃唑酮43份,合格率为100%;认真开展“瘦肉精”的检测工作,对屠宰生猪实施尿检,共计抽检生猪685头,其中检测结果皆为阴性;完成产地检疫生猪39777头,牛6028头,羊15604只,家禽62354羽;屠宰检疫猪肉尸25623具,牛肉尸3256具。

(六)实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做好质量追溯

按照“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要求,指导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统一记录格式,规范建立农产品监管手册。强化对农产品监管手册的指导、检查,要求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每项农事活动,特别是使用的农药品种、浓度、安全间隔期、产品上市渠道等。对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农产品监管手册记录情况进行不定期巡查,确保基地生产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超对接”订单生产等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在县域我们将福乐多农副产品超市和富万家超市纳入重点监管范围,主营农产品品种分别与绿青菜园、兴隆世阳蔬菜基地、星火生态水产养殖公司、天泰渔业专业合作社等基地业主签订供货协议及产品质量承诺书,保障产品质量及货源供应。在贵阳、广州、重庆、深圳、湖南等目标市场我们出具农残检测合格证明,实行准出检测,为防止农残超标影响品质,农副产品基地定期不定期进行自检,特别是在农副产品即将上市的前一周,基地自检人员都例行抽检,综合分析形成检验单,并记录归档,附单随货调运,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向罗甸县致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农校对接单位)、罗甸县城中菜市场、农贸市场、福乐多超市、福万家超市等发放检测仪,设立农残快速检测室,开展准入检测,实行农产品市场的准入,确保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生产监管工作,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意识

罗甸县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争创名特优农产品品牌,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全面增强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县目前共有无公害生产基地2万亩,无公害认证产品3个,品牌两个(黔甸牌蔬菜,上隆牌茶叶),罗甸火龙果,罗甸艾纳香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要求和指导包括无公害基地在内的重点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及公司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扎实开展农业执法检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二)争取将罗甸县规模较大的、市场有影响的生产单位,主要是脐橙基地、火龙果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收集脐橙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相关材料,优先扶持,努力创建贵州名牌。

第2篇:农资经营管理培训范文

一、明确指导思想,切实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坚持以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兴工强农富县,促旅活商开源,推进一招四化,统筹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向西部倾斜的机遇,牢固树立工业立县思想,坚持产业调整工业为先,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实施12146(一城两区一带四大基地六大支柱)工程,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工业经济

(一)优化工业布局,精心打造“一城两区一带”产业聚集平台。要把产业平台建设作为调整工业布局、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县城和县城工业密集区、*阳工业密集区及*河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进一步完善工业密集区各类规划。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七通一平”。创新运营机制,鼓励支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发展,真正将“一城两区一带”建设成为高聚集度、强带动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力争*末,*阳工业密集区纳入省级产业规划。

(二)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四大工业基地。围绕粮畜菜果深加工,建设西北最大的食品工业基地。*末,全县鲜奶年处理能力突破50万吨,食品工业产值超过20亿元。坚持效益型、环保型方向,建设西北最大的水泥建材工业基地。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年实现产值20亿元。按照品种多样化、生产现代化、经营规模化要求,建设西北最大的动物药业基地。全县制药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坚持以服务主导产业为方向,建设西北最大的饲料农资生产基地。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推进组团式、基地式发展,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食品工业要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抓好乳制品、饮品开发、粮油及果蔬深加工等,提高加工能力和附加值。建材工业要围绕节能、环保的总体要求,加快石灰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及水泥制品、中高档卫生建筑陶瓷,突出抓好声威建材二期工程、冀东海德堡水泥一期工程和水泥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医药化工产业要以格林德、圣奥、泰鑫动物药业、雨茂制药和统一石化、力帆乙醇为重点,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开发新产品。饲料农资产业要以撒可丰、耘丰复合肥以及新希望和立成饲料为龙头,加快建设,扩张规模,形成品牌优势。机械工业要整合资源,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突出抓好金程砂轮等重大项目建设。电磁线缆产业要发挥已有的品牌、市场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打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攻坚战。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产权置换为核心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一手抓资产变现,一手抓改革重组,进一步完善有关改革配套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债务处理、土地划转和职工安置等政策措施,抓好已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以国有集体资本退出为重点,切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使企业走向市场,不断增强竞争力。20*年完成8户企业改制任务,20*年底前确保完成所有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

(二)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优化环境、宽松政策、取消门槛、放手发展”的思路,推进民营崛起战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发[20*]8号)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引导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促进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互相参股,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定一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上门为企业搞好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末,非公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要超过90%。

(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业务骨干在企业总股金中占有较大份额,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参股、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投资。

四、实施项目带动,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坚持“四个并重”,即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与劳动密集型项目并重;工业制造项目与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并重;大项目与中小项目并重;产品出口创汇型项目与产品内销型项目并重。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认真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筛选、策划、包装和推介,精心推出一批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做到“储备一批,报批一批,开工一批”。重点抓好冀东海德堡水泥、文*水电站、明珠家居、新希望饲料、金科天然气压缩机制造等重大工业项目及荣华集团机械加工工业园、金盾纺织工业园建设。到20*年,建成1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个过5亿元的企业、3个过*亿元的企业,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突破60亿元。

(二)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重点在拉长农业产业链和资源开发上做文章,突出特色经济,主攻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型工业、配套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综合开发、深度加工、增值增效。*末,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

(三)大力招商引资。坚持科学招商,逐步将企业培育成招商引资的主体,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招商格局,加快实现“由大招商向招大商、重数量向重质量、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充分发挥我县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选择地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围绕“两个工业密集区”、“四大工业基地”及*河产业带,全方位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阳,建成一批规模大、产出高、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工业化项目。对引进的重大工业项目,实行重点招商、重点跟踪、重点协调、重点服务、重点督查,并在项目立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富商。

(四)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认真落实企业20个平静工作日制度,严肃查处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从全县退居二线的科级领导干部中选聘一批人员,派驻到企业担任特派员,代表县委、县政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积极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开展经常性的银企座谈会,营造良性互动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整顿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和信用意识,简化办事手续,公开服务承诺,提高办事效率,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发展。

五、创新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力谋划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积极拓展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应用,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生产科技含量,每年力争实施*个以上技改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对项目建设效益显著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给予奖励;对县重点项目的企业按照贴息配额规定进行分级贴息,贴息的最高限额不超过企业当年或上年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实际年利息;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设备购置的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抵扣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二)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对企业当年科技开发投入比上年增长*%以上的,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据实扣除外,年终经税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并给予相应的建设经费支持;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我县合作创办产学研基地,对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优先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对企业开发的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予以补助;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和技改贴息的投入力度,确保每年财政安排的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力争全社会重点科技创新投入年增长15%以上。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主导产品标准化、经营管理系统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进程,推行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加大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实现技术信息共享,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变革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四)加强企业家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工商管理培训班、专题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引导,努力造就一批勇于开拓、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现代企业家。建立专门的企业人才信息库,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服务,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流向企业。加强对企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发挥县职业中专的作用,为企业招收*阳籍员工进行免费培训。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开展职工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制定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的政策措施。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实施名牌战略。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名牌兴县工程,鼓励重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争创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品牌的包装、推介、宣传和保护力度,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质量卓越奖的企业给予奖励;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和产品,全力打造“*阳制造”品牌。

六、实施扶持政策,加大工业投入

(一)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从20*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技术改造、项目包装等,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专项奖励等,并且每年以一定的比例递增。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专项补助和奖励的形式使用。

(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和高科技成长型企业的项目,除中央、省、市应收部分和资源补偿类费用外,项目建设期一次性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有关优惠政策,减免收取。

(三)优先保障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通过调剂、盘活、置换、入股、出让等形式,多渠道解决工业项目用地。根据项目投资规模、效益等情况,实行工业用地最高限价,按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下限收取土地开垦费、水利建设基金和耕地占用税,降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成本。

(四)减免工业项目建设收费。涉及工业项目建设收费的,要简化手续,按政策规定的下限收取或免收。

七、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制度。成立县工业发展促进委员会,负责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业强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都要明确任务,夯实责任,落实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工商、税务、财政、金融、建设、招商、非公、质监、国土资源、人劳等部门都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工业强县建设。要加快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及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工业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形成真抓实干的整体合力。

第3篇:农资经营管理培训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国发〔2008〕18号)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我省商标战略的实施,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建立和完善企业为主、政府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商标战略工作格局,以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壮大一批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努力构建中国驰名、****著名、州市知名的梯级发展、结构优化的商标发展格局,以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为龙头,充分发挥商标兴企、商标富农、商标强省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

二、基本原则

(一)企业主体原则。增强企业商标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和营销水平,引导企业做好商标的注册、使用、宣传和保护,精心经营品牌,积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龙头带动原则。加强政策指导,强化帮扶举措,支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行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科技创新原则。利用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和保护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商标的持续发展能力。

(四)政策扶持原则。实施激励政策,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激发广大企业和全社会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合力推进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争创、社会支持参与的格局,共同推进产品、企业、产业等自主品牌建设。

三、总体目标

到2012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的梯次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形成一批省内各州市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知名商标,打造一批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著名商标,创立一批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和明显竞争优势的驰名商标。鼓励、支持商标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商标管理和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完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形成尊重和保护商标的良好社会氛围。

到2012年,我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在现有7件的基础上增加30件以上,总数力争达到40件,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在全国的排名力争达到20位以内,力争在西部省区位居前列;****省著名商标达到1000件以上;有效注册商标超过4万件。通过今、明2年的努力,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力争达到20件以上。全省16个州、市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商标战略的工作力度,在中国驰名商标的培育上取得新的突破。昆明市要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聚集作用,5年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以上;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等5个州市,要积极发挥带动作用,5年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以上;其他10个州市要积极行动,5年力争每个州市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四、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下大力气重点培育、扶持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培育、扶持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是我省推进商标战略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本地的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和有竞争潜力的企业,进行梳理排队,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建立我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梯队,加大帮扶力度,实现驰名商标数量和质量的突破。

一是围绕生物制药、茶叶生产和加工、有色金属及冶炼以及制造业、烟草行业抓创建。上述行业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很高的商标知名度,其中已涌现了如“****白药”、“康王”等中国驰名商标。目前,这些行业中的“盘龙云海”、“大益”、“云锡”、“云铜”、“云铝”、“驰宏锌锗”、“昆电工”等一批商标也已基本具备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条件,应作为我省申报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第一梯队。各地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和协助企业尽快提出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申请。同时,要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积极推进我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知名商标,并以此为产业龙头,整合和优化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围绕农产品和化工产品抓扶持。在“斗南花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基础上,要以农业和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和化工产品优势,着力扶持一批上规模、有竞争力的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和磷化工、化肥等化工产品商标,作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的第二梯队,做好各项内涵提升和准备工作,待时机成熟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三是围绕现代高科技产业和服务行业抓培育。现阶段要抓好光学仪器、物流自动化、旅游、餐饮、民族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高科技产业和服务行业,培育一批具备驰名商标潜力的品牌,作为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第三梯队,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按照驰名商标的条件和要求积极引导和加以培育。

四是充分利用多种途径争创我省的中国驰名商标。要在加大商标侵权案件中报送驰名商标认定申请力度的同时,还要抓住通过商标异议案件或商标争议案件进行驰名商标认定的途径。此外,在以行政程序申请认定驰名商标为主要途径的同时,还要加大在司法程序中认定驰名商标的力度。

(二)把****省著名商标的认定作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的资源储备

****省著名商标认定活动是推进商标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工作的起点和准备。要把****省著名商标打造成为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后续力量,不断充实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资源储备。

一是加强著名商标的创立工作。要围绕我省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形象建设,大力支持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积极创立****省著名商标。

二是在认定著名商标的同时提前介入指导。要帮助和指导著名商标企业加强商标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企业的商标使用证据、经济指标证据等基础材料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使企业提前适应中国驰名商标在程序和实体上的严格要求。

三是适时开展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具备条件的州市,要及时开展当地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形成一大批地区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知名商标,使地区知名商标成为****省著名商标的后续资源。

(三)夯实推进商标战略工作基础,大力推动商标申请与注册

企业作为商标的权利主体,要高度重视商标注册,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服务和履行专项职能的特点和要求,及时办理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申请注册。各级工商部门要广泛宣传商标法律法规与使用、经营商标的有关知识,增强企业商标意识。

一是企业要合理注册并规范使用商标、商号,不断拓展商标注册的领域和空间。要指导龙头企业合理扩大商标注册类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全方位商标注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在先权利。

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商标使用和管理的工作制度,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实现从自发创牌向自觉创牌转变。

三是推行“三书”、“一卡”制度。各级工商部门要大力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商标法律告知书”等商标行政指导制度和“跟踪服务联系卡”制度。通过市场巡查、上门走访、企业年检调查等方式,掌握行政区域内的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商标问题,指导其尽早申请商标注册,为扩大商标总量奠定基础。要对行政区域内的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片划定范围,实行“网格化”管理和“一对一”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商标问题。

四是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的注册。各级工商部门要会同农业、林业等部门,积极指导开展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申请工作,支持农业专业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牌经营,推广“公司+商标+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扶持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稀”的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

五是加强老字号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充分发掘老字号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推进老字号企业在传承中创新,加强老字号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恢复和提高老字号商标的市场影响力。

六是将商标战略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驰名、著名商标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着力创建国际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指导和鼓励企业依据当地的法律,合理运用国际规则维护在国外的商标权利。

(四)加大商标权保护力度,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

打击商标假冒侵权,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是商标监管的核心任务。各级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执法理念,不断强化商标行政保护工作。

一是继续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为核心,加大商标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建立商标监管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商标所有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涉及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的商品领域的商标监管。继续以食品、药品、农副产品、农资、服装等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为重点,加大商标监管力度,切断商标侵权假冒商品的市场流通渠道。要按照“网格化”监管模式,做到商标监管重心下移,严厉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

三是建立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回访制度。各地要广开商标维权门路,变坐等投诉为主动维权。要主动上门征询企业维权诉求,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商标注册人解决存在的商标维权问题,将行政执法部门的打假优势与企业善于识假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各级工商、公安、知识产权、版权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坚决打击侵犯商标权,特别是侵犯驰名、著名商标权的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泛珠”、“西部”等区域性商标保护协作网的作用,扩大商标保护的区域范围。加强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的移送,加大对商标权的保护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五、政策措施

推进商标战略工作遵循政策扶持原则。通过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广大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进程。

(一)贯彻落实争创驰名商标有关奖励政策,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

(二)放宽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组建私营企业集团条件的限制。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组建私营企业集团,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300万元,并拥有3个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注册资本合计达到800万元的,即可注册登记。

(三)允许企业以商标权作价投资。在企业注册登记中以驰名、著名商标作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出资的,最高可占企业注册资本的70%。

(四)对以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名称作为企业字号申请登记,以及以与著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名称作为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字号申请登记的,必须提交商标注册人同意的授权或许可文件,工商部门方可准予核准。

(五)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年检,工商部门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电话预约、主动上门等方式给予便利服务。

(六)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在有关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实施倾斜,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财政贴息等方面,由相关部门给予优先扶持。

(七)鼓励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八)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在金融信贷上给予支持,开展以商标等无形资产为担保的信贷服务。

(九)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按照同等优先原则,政府采购部门优先采购其商品、服务和劳务。

(十)鼓励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商标知识和商标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建立商标专业人才库,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商标专业人才队伍。

(十一)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驰名、著名商标的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商标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对商标侵权和违法行为予以曝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商标、爱护商标、发展商标、共同推进商标战略的良好氛围。

(十二)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办法,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为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十三)各级工商部门要切实发挥协调指导和主抓作用,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制定创建驰名商标的发展计划,实行重点帮扶责任人制度和帮扶联系督办制度。

六、组织领导

建立推进商标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统一领导和协调全省推进商标战略工作。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