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精准扶贫;成人教育;新型农民
1农村成人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诉求
1.1有助于打造脱贫发展引擎,夯实发展根基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民整体上呈现出科学文化素质低、生产效率低下、竞争能力弱的特点,尤其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浪潮下,发展劣势更加突显,且贫困人群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易形成一种“贫困文化”,这种不健康的亚文化表现为缺乏进取心、屈服意识、自我否定等,这种消极的观念和行为,严重制约着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的形成、配置和利用,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
为了弥补发展短板,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需要捍卫农村成年人群受教育的权利。农村成人教育可以作为公平的调节器,作为对偏向城市精英教育的一种矫正,可以满足贫困地区成年人群对知识的渴望,激发贫困者的主体性、创造性、积极性,使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塑造其健康的心智模式和积极的行为方式,从而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提高,夯实发展基础,将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有利于反貧困的深入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1.2有利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筑牢脱贫防线
农业供给侧失衡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病根,而农村人才供给数量与质量是影响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牛鼻子”,更是打赢脱贫攻坚,筑牢精准扶贫防线的重要一环。在农业新常态下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而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主要阵地与途径则是农村成人教育。
2农村成人教育助推精准扶贫面临的多维约束
2.1从外部环境来看
2.1.1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缺乏重视
成人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系统民生工程,需要众多部门形成合力,才能办好的大教育,但是受限于体制机制原因,农、科、教在运行机制上存在着本位主义,存在着“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吹个的号”,无法统筹成人教育资源,成人教育供给数量与质量都无法满足成人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乡镇成人学校作为一个服务农民的资源平台和中心发挥作用有限。
2.1.2农民对成人教育的认知不足
农民参与培训的考衡是成本收益分析,由于培训收益的隐形性与滞后性,导致农村成人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特别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日渐盛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动力的衰减,对需要的知识类型也不清楚,政府组织的一些技术培训活动,往往被被贫困人群视为浪费自己时间、精力,而部分参与培训的人群往往是老年人群和妇女人群,男性人群参与知识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异化的农村成人教育在现实夹缝中艰难生存。
2.2从内部条件来看
2.2.1管理制度缺失
成人教育管理制度多以普通学校为蓝本,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农村成人对教育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尤其是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方法、管理制度都提出新的诉求,但农村成人并未主动应变重构自身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导致制度定位与教育需求错位。管理制度的错位导致乡镇成人学校工作职责不清和管理理念不当,缺乏发展规划与日常工作计划,日常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员管理混乱成为学校常态,部分教学设施和场所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2.2.2教师队伍缺乏
在重学历文凭、轻素质和技能的传统观念下,与其他教育体系部门相比,成人教育部门“门前冷落”,乡镇成人学校被称为基础教育教师的养老院。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且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实际操作技能,“黑板上开机器”,教学缺乏吸引力。在教学课程和培训内容的设置忽视了受教育主体的特性,没有针对当地经济社会状况和学习条件,学员需求的差异性,设置培训科目和培训内容,导致培训内容单陈旧单一,针对性不强、应用性较低,不能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和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求。
2.2.3教育经费缺乏
教育资金是成人教育运转的血液和命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经费都有制度保障,而乡镇成人学校教育经费主要依靠“乡办、乡管、乡收益的原则”,由乡镇政府投入,但随着农村教育附加费的取消,乡镇政府失去了保障成人教育投入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农村成人教育中政府、市场力量的失衡,市场力量参与投资的力度不足,不能很好的弥补政府失灵所造成的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规模、硬件设施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改善。
3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与精准扶贫融合的路径选择
3.1选准对象、分类施策,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精准性
3.1.1遴选培育对象
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为契机,深入了解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教育程度、可行性能力、贫困原因等情况,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按照“积极作为、顾此不失彼”的原则,对教育对象按照生产经营型、技术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进行定位,将规模经营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将普通贫困人群作为高频教育对象,将初中生、高中生与农村新增劳动力作为潜在教育对象,按照申报、审核、审批的程序,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培训,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工作对象一刀切的培训模式,这是精准培训的前提与基础。
3.1.2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农村成人教育要实现“我培训什么、农民就听什么”向“农民听什么、我培训什么”转变,时刻谨记培训项目要以“百姓需求”为切入点,坚持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原则,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农民培训中农民的教育个性和教育需求应该得到尊重,大力推进教育内容,方法的改革创新,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社会性,使成人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逐步向应用性知识转变,从而使农民课上听得懂、课后能实践、生產生活能收益。
3.2创新模式、多举措并举,增强农村成人教育的有效性
3.2.1探索教育新模式
乡镇成人学校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阵地与标志形态,应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富”字抓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市场为主、坚持立足产业、坚持精准培育的原则,采用常班与短班相结合、农闲与农忙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出成人教育办学新模式,使乡镇成人学校成为农村从业人员致富的“参谋站”与“导航站”。
学校+基地+学员,乡镇成人学校通过兴办实习基地,使学校能够以基地为示范对学员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示范,有利于引导学员正确生产,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使学员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与检验,最大限度激发学员学习意愿,使学员能够进的来、留得住、用得上。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兴办实体,使自身经济实力得到提升,能够很好解决自身经费短缺问题,形成建好一个基地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人才致富的良好局面。
学校+企业+学员,学校+企业+学员的培育模式架构起了用人—招生—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的人才培训渠道。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签订用工订单,学员根据用工要求,自主选择培训技能,实现定向培养与就业。另一方面,订单式培育满足企业对特殊岗位的人才需求,实现了职工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2.2运用信息化手段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愈发难以适应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时代需要,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可逆的潮流。农村成人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广覆盖、低成本、传播方便等特点,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成人教育培训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大幅度提高培训范围和教育质量,确保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培训成果的有效性。
3.3巩固基础,改善条件,提升培育能力
3.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乡镇成人学校承担着教育扶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职能,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乡镇成人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性要素之一。首先应该保障成人学校的教师名额编制,利用现阶段国家大力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服务农村的有利时机,使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充实到乡镇成人教育队伍中。其次要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成人学校因其自身知识所限和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其角色定位应界定为组织者与宣传者,而不仅仅是传播者,要积极利用大专院校优质教师资源,涉农政府服务部门和农村才能乡土人才担任实践教师,深入农民实际中,实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从而有效的弥补自身教育资源的不足。
3.3.2改善教育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