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电运维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配电专业方面,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在省公司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先进手段开展巡检消缺工作。包括利用高端红外热像仪开展各类保电设备红外精确测温,通过手持式便携式局放检测仪与三通道局放检测仪等开展保电配电站所内开关、配电电缆等设备放电检测和精确定位。通过先进手段的运用使保电巡视值守质量有效提高,缺陷隐患排查水平有明显提升。
1 公司带电检测成果运用的目标内容和基本理念
1.1 带电检测成果运用的目标描述
配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居民和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合格电能的重任。供电可靠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配网管理水平,满足电力客户对可靠供电的要求,南京公司以青奥会为契机,加强涉保配电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成涉保配网设备带电检测工作,重点开展设备精确测温、局放检测,并根据气温及负荷变化情况加大设备检测频度,及时整改状态异常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公司由各区县级配电管理单位完成所辖青奥保电设备的带电检测及综合检修工作,确保青奥会期间,设备无缺陷运行,实现设备“零差错、零闪动、零投诉”的目标。而在后青奥时期公司将建立省市公司、专业运检室(县公司)、班组三级管控,逐级分解检测工作计划,对带电检测所发现各类缺陷消除情况,各类缺陷是否及时按要求消除;带电检测技术工作应用、培训及推广情况等按月进行考核,并与兄弟单位及时沟通,确保指标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1.2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以青奥会为契机,将带电检测等先进巡检手段提升到我们的运维质量提升工作当中去,将先进巡检手段和制度日常化、规范化,提升配网巡视与检修工作质量。
(1)坚持“微观入手、宏观着眼”的理念
针对在青奥会这一具体事例中采用带电检测作业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具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等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而在后青奥时期带电检测工作在全省逐步实施时可以根据先前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深入剖析原因,及时提出对策,以使带电检测成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完善管理流程、健全制度规范。
(2)坚持“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的理念
建立带电检测工作发现重大问题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各单位对于进行过带电检测并消缺的线路若出现问题必须逐一进行剖析,分析问题原因,明确责任对象,确保带电检测成果运用取得实效。一方面抓紧整改落实、完善改进,另一方面,根据发现问题的性质、成因、后果等因素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予以考核或责任追究,以达到惩戒与警示作用。
2 公司带电检测及其成果运用的主要做法
青奥保电期间,南京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作为安全保供组牵头部门,构建了安全保供组供电保障组织体系。按照青奥保电“零差错、零闪动、零投诉”的目标,今后南京公司将以公司生产副总为领导,总工程师为技术引领,运检部作为牵头和归口管理部门,以带电检测专家组为技术支持,以电力信息为系统支持,构建了地市公司、专业检修室(县公司)、班组的多层带电检测分级管理的组织体系。
2.1 青奥保电期间带电检测主要做法
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青奥会电力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方案”工作要求,以“一点一案”为原则来编制保电工作方案,即将涉保配电设备细以涉保配变、开关站、环网柜等设备为保电点,以点为单位来编制保电方案,落实“一站一组、一杆一人”的现场专人值守和不间断巡视,以及在赛事前与赛事期间开展多轮次的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将每个设备点的值守巡视、带电检测工作责任计划落实到人。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公司采用多种先进手段开展巡检消缺工作。包括高端红外热像仪开展各类保电设备红外精确测温、通过手持式多功能局放放电定位仪和超高频GIS局放检测仪开展配电设备局放检测等。
(1)工作准备阶段(4月8日-4月11日)。各单位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到设备的带电检测方案,明确检测范围及检测工作负责人,编制详细的带电检测计划。各单位设备带电检测计划4月11日前报公司运检部。
(2)赛前现场检测及整改阶段(4月12日-8月8日)。结合春季检修试验工作,开展了第一及第二轮的电网缺陷排查工作并及时对发现的缺陷进行了消缺工作。进入7月后,根据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及时开展第三轮检测工作,青奥开幕前(8.1-8.8)开展第四轮的缺陷排查治理及消缺工作
【关键词】变电运维;模式;一体化
很多基层供电公司的变电站分由三个运维班进行管理,站多片散,加之35kV变电站大多较为偏远、运维成本较高,传统模式下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35kV变电站现有设备和人员组织情况已经与当前检修运行管理不相适应。为了改变现状,笔者以为有必要进行35kV变电站运行维护、常规检修的一体化模式探索。
1 现有模式的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有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突显出不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随着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运维班所辖220kV、110kV变电站改造扩建工作较多,再加上35kV变电站的运行操作维护会导致运行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原有农网管理的35kV变电站大多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初期建设标准较低,交由主网管理后一次、二次设备都面临大量改造工作。35kV变电站会有大量检修、改造工作。
现有模式下人力、物力资源浪费。35kV变电站一般地处城市周边、路途较远,到达工作现场的运输成本很高。在现有模式下,一次停电检修工作时运行单位、检修单位要分别赶到工作现场,对于人员、车辆来说都是资源的重复浪费。
运行人员巡视后,把巡视结果反馈给检修班组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任务的重复,检修费用相应增大。
运行和检修人员只对各自工作负责,长期会形成对设备、管理的认识“误区”,对人员的培训及适应不同设备、不同工种的能力有很大限制,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 运维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法
35kV变电站设备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极大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工作效率。35kV变电站的运维一体化结合设备状态检修、全寿命管理力求达到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生产业务管理模式。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一部车就可以完成,对于运输成本来讲至少节省了50%左右,对于人力资源也是极大的节省。
3 实施策略
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特点以及实际情况,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采取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策略。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间原有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等的变更。在此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通过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有助于规避工作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明晰、人员配置不当等风险。同时,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需要分步实施,有利于提高实施效率和成功率。
4 实施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薪金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5 实施方式
5.1 实施工区、班组运维职能融合的工区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班组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职能归属同一班组。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后可独立承担运行和维护职责。
5.2 实施运维人员技能和业务的融合
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将有很大的调整,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设备装备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阶段稳妥推进。
(1)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中心,并入变电运维操作站,配合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和运行操作。通过检修人员的培训和带动促进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护技能。在此阶段,要求实现运行与设备不停电维护、消缺工作(含D类检修)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设备巡视、操作和维护、缺陷处理任务,自行落实设备维护、消缺过程的危险点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自行完成设备维护、消缺的质量控制和修试、验收记录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关键工作是明确设备维护、消缺工作的项目,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巡视操作和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业务技能,及时编制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现场作业控制卡,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
(2)实现单一间隔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设备D类检修运维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运行、维护的专业融合,从较低电压向较高电压等级逐步开展单一间隔设备的维护检修、例行试验、二次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和站端综合自动化)检验等C、D类检修工作,通过运行与各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作业协作,逐步实现变电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在此阶段,要求实现操作与检修工作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巡视操作和维护检修职责,自行完成“设备停役―检修―复役”的检修全过程工作。因此,关键工作是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运行操作和有关检修试验业务技能,成为运行、检修的全能型人才,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最终实现全部变电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实施前两个阶段运维一体化的基础上,变电运行、维护已有较好的专业融合,大部分运维人员都已掌握运行、维护的双专业技能。通过对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的换岗交叉业务培训,最终实现变电设备的运行巡检、操作、维护检修(C、D类)的运维一体化。实现设备运维业务的完全融合应注意综合分析运维人员对运维业务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运维工作强度和作业风险的、高低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运维合一的检修试验项目和专业化检修试验项目。原则上,应把检修技术难度高、专业协调复杂、规模大、工作量大、作业风险高等类型的项目纳入专业化检修项目,由专业队伍承担。
6 实施效果
关键词 变电运行;管理维护工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TM131文献标识码: A
在电力运行系统中,高质量的变电运行不仅是电网运行的关键,也是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只有有效解决变电运行中的隐患问题,才能保障变电任务的安全运行。
1 维护变电设备的意义
1.1 变电运行安全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从根本上了解变电运行的重要性,变电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是否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同样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变电设备能否安全运行是检验变电运行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于变电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用户正常用电和各大生产,必须要从电力企业内部的根本抓起,将安全防范工作做到最好,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这才是维护变电设备的最有效方式。
1.2责任的重要性
1.2.1变电运行员工的重要性
变电所的工作人员在此起到了关键作用。操作人员如果不能尽职尽责、应付了事,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事故。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要力争将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隐患消除到最低点。
1.2.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对电力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责任划分明确,制度执行力度强大,才能充分提升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每个电力企业的管理“法宝”。根据岗位职责具体、细化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更加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会大大减少因疏忽、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应付工作等个人行为导致的事故,大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1.2.3健全监督机制
除了有制度的约束,还要有监督机制协调,才能充分发挥责任分配的的实际用途,而不仅仅是一纸空文。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是否达标等都要有严格的考核,对于违章行为必须铁面无私,执行力度要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岗位“蛀虫”,让制度真正深入到各层,让每一个人都做到自觉遵守制度和纪律。
2 安全管理的方法
2.1安全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由于变电运行这种工作的特殊性,仅仅靠员工的自觉程度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大量的变电设备和数不清的元件,如果掌握的不够清楚或疲于应付,一旦发生设备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这就需要安全管理方法来控制和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责任感,目前也被各大电力企业更多的应用到实际生产操作中,只有有效开展安全管理才能从本质上增强设备运行的安全程度。
2.2科学规范管理方法
如何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管理方法做到科学化呢?首先要搜集、总结变电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要做到将已经发生并可以解决的问题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一定要联系实际,结合理论,动员全体员工,从上到下,各个岗位,齐心协力共同提高安全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效控制危险。
2.3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管理方法
在对员工进行科学管理方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变电所实际情况有效开展。
2.3.1员工培训
如何让员工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常发生的问题和故障,可以让员工结合自己的体会展开讨论和研究,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各种事故的掌握,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自觉性。
2.3.2吸收新方法
通常在解决一件事情时会有不同的方法,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中总会摸索出更好、更新、更科学的方法,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企业也是一样,只有不断的创新,企业才会无限的生命力。同样,对于变电所的管理方法也要不拘泥于传统,不断的吸收、借鉴、总结出新的方式,结合变电所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应用,在不断的完善中寻求提高。这样才会使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更有保障,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 变电运行设备安全维护的技术措施
3.1验电
要检修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停电后,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进行验电,通过验电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实无电压,以防发生带电装设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或误人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发生,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若因电压高,没有专用验电器时,可用绝缘棒代替,依据绝缘棒有无火花和放电声来判断。
3.2装设接地线
3.2.1 装设接地线的目的:为了防止工作地点突然来电;可以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和泄放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接地线应设置在停电设备由可能来电的部位和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部分。
3.2.2 装设接地线的方法: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用接地隔离开关接地也必须有监护人在场;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连接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顺序则与此相反。
3.2.3 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走错位置,误合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而造成事故,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若线路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部分停电设备上工作时与未停电设备之间小于安全距离者,应装设临时遮拦。在临时遮拦上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在工作地点处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在工作人员上下用的铁架或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在临近其他可能误登的架构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3.3 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主变低压开关跳闸有三种情况:母线故障、越级跳闸(保护拒动和开关拒动)、开关误动。当主变(一般为三卷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可通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和对所内设备的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检查保护时,不仅要检查主变的保护还要检查线路的保护。
3.3.1 只有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首先,应排除主变低压侧开关误动和线路故障开关拒动这两种故障。那么,到底是母线故障还是线路故障因保护拒越级呢?要通过对设备的检查进行判断。检查二次设备时,重点检查所有设备的保护压板是否有漏投的;检查线路开关操作直流保险是否有熔断的。检查一次设备,重点检查所内的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区,即从主变低压侧主CT至母线,至所有母线连接的设备,再至线路出口。
3.3.2 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同时伴有线路保护动作。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同时动作,线路开关又没有跳闸,通常断定是线路故障。因此,在巡视设备时,除对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重点检查外,还要对线路进行检查。只有确认主变低压侧CT至线路CT无异常,方可判断为线路故障开关拒动。开关拒动故障的处理较为简单,隔故障点拉开拒动开关的两侧刀闸,恢复其他设备送电,最后用旁路开关代送即可。
3.3.3 没有保护掉牌。若开关跳闸没有保护掉牌,须检查设备故障是因保护动作而没发信号。还是因直流发生两点接地使开关跳闸,或者是开关自由脱扣。
3.4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原因:①主变内部故障;②主变差动区故障;③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因故障侧主开关拒动或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造成越级;④主变低压侧母线所连接线路发生故障,因本线路保护拒动或是保护动作而开关拒动,同时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或是主开关拒动造成二级越级。具体故障原因应通过对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判断。
3.4.1 瓦斯保护动作。如果是瓦斯保护动作,可以断定是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或二次回路故障,重点检查变压器本身有无着火、变形;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动作、喷油;检查呼吸器是否喷油;检查二次回路有无短路、接地等。
3.4.2 差动保护动作。如果是差动保护动作,一次设备的检查范围为主变三侧主CT间(差动区),包括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能反映主变内部线圈匝间、相间短路(如果是内部故障,还常伴有轻瓦斯或重瓦斯保护动作),因此,当差动保护动作后,应对主变做细致检查,包括油色、油位、瓦斯继电器、套管等。如果瓦斯继电器内有气体还要取气,根据气体的颜色及可燃性判断故障性质;如果检查结果是主变和差动区都无异常,可以判断为保护误动。
4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机构,变电运行维护及设备管理好坏关系着变电站是否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必须搞好变电运行设备维护和安全水平,保证电网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姚臻.基于状态检修的变电设备监测系统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8.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
前言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经营高速公路的公司将要立刻投入到机电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特别在机电系统缺陷维护期后,工作人员将面临更加繁重的维护任务,要知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将机电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到位的,一定要经过长期的研究、努力和探索,才能够为高速公路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就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内容和形势
1.1系统维护与组织管理形式
机电维护管理结构组成、岗位设置对机电系统的维护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是由高速公路的管理特点所决定的,与管辖下的路段长短也有关,短程管理情况下,管理结构相对简单,维护工作量不大,管理重心集中在监控中心、收费部门,以集中式管理为主导;长路段管理则不同,不但系统设备组成复杂,而且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的维护和管理人员组成合作团队,管理跨度相对较大。
1.2机电工程维护内容
1.2.1道路,收费车道的维护包括工控机、车道显示器、通行信号灯、自动栏杆机、雾灯、顶棚信号灯、计重设备、费额显示器、票据打印机等设备,车道系统根据受损程度和产生的影响可分为软件系统恢复性维护、道路损坏性维修和道路功能性维修。例如,自动栏杆定期保养、检修。
1.2.2供配电,本系统供配电系统定期检修,保证设备及线路使用正常。站级、分中心以及中心计算机系统维护包括软件系统恢复性维护、计算机系统损坏性维修和功能性维修,其维修界面可分为收费车道以太网交换机内线一侧,设定科学的周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系统启动扫描维护,计算机长时间运行通常会内存缓存积聚,系统运行缓慢,以此避免计算机系统总体性能下降,更要定期检修主要线路,保证设备使用正常。
1.2.3监控,本系统维护包括收费道路、收费站及其安保监控有关的监视和报警设备、信息传输与设备或其他设备,维护范围包括DDF配线架与光端机连接处外线一侧。
2、机电工程判别故障的一点经验
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将对高速公路运行带来很大的问题,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出现的具置和问题的所在,判断故障类型等多个方面的方法与经验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总结和提高的,例如:
2.1直接观察法,通过人的双眼视觉直接观察,对于看似没有发生故障的设备的维护维修中,首先要从最表面的设备外观上检查有无异常现象,设备外形是否出现断裂、变形、弯曲、火花四溅等与正常状况不一致的地方,再者通过嗅觉间接判断,橡胶材质或本身具有温度的其他材质设备,是否有与一般状况下正常轻微气味不同的气味,闻到过重的味道时可能出现电流过载需要及时启动备用电源,关闭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调整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其他还要结合听觉和触觉,耳朵通过听觉可以感知设备震动发出的频率是否正常,触觉则需要明确以手触碰的设备位置绝缘无高温不锐利,前提是要保证检查人员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一般类型的设备可以直接试触设备有无松动,当前所处的状态与正常运行本应表现出的表征是否一样,综合通过人类的五感得出的判断是最直接的,对于及时准确迅速的排除设备故障是效率最高,效果最明显的方式。
2.2重启复位法,设备长时间出于工作状态而出现些许故障是在所难免的,很多机电工程设备在维修维护中被发现,并不是设备本身真的受到损坏无法运行,很多情况只是因为设备内部元器件长时间运行、受外界环境干扰或机械设备长久运动温度升高出现疲劳状态等多种综合性状态出现,大多只要将异常运行的机电设备关闭并重新开机启动、上电复位便可以恢复正常,继续收费运行。
2.3对比比较法,跟整个机电工程系统相比,出现故障的机电设备必然属于少数的个案,在系统维护维修过程中,与大部分正常运行的设备相对比,这种对比比较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常用方法,例如收费车道的视频电视屏幕出现闪动,这时我们可以观察对比一下其他车道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继而可以快速的作出判断和结论。
3、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主要任务
首先需要对设备维护管理的有关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化,这其中从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检修检测到升级改造,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设备在使用期内高效稳定的运行使用,满足其功能要求,其主要任务包括:监视监控测量设备控制与管理,整个机电系统运行管理、故障排查与检修、设备保养,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升级与维护,系统大中修及其升级、改造、扩容等组织实施,系统设备、零配件和新引进的包含新技术的新增设备的甄选、采购、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标准化编写并贯彻机电设备操作手册,和其他部门分工合作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完善雷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条件下的防护养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机电系统分级维护
4.1进行一级维护,也就是说,进行平时的维护和保养,一定要安排收费站机电维护员作为配备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平时的工作应当为:机电设备防护、机械转动位置的保养、设备表面的除尘、设备内部和外部的清理,工作强度大的易损设备和零配件及时检查维护与更新。
4.2二级维护,即设备更换,配备的相关技术人员为专业机电工程师,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明确故障发生的具置;排查是否存在危害源;检查输入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稳定;排查输出电源与信号有否短路情况。
4.3三级维护,即零配件更换与维护,配备的相关技术人员为机电工程师,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查电源系统供电情况;信号输入输出情况;集成电路各关键线路和集成块电压是否正常(由集成块开始向电源排查);正规厂家的规范设备易于检查,对于仍未集成的繁杂设备要及时送检专用维修点。
结束语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不断的革新,机电维护和管理的效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和维护方式也许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机电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时,一定要有侧重点,进行人才的合理分工和安排,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发展,才能保证机电设备有效的运行,从而保证高速公路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国钦,孙憩,梁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01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维护;管理
随着县级电网发展速度加快,做好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仅为县级电网调度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也为县级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其在县级电网调度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和完善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对县级电网调度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县级电网调度工作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整、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内容,确保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运行。
一、县公司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
(一)一般巡视与检查
在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中,要对自动化系统各种设备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异常运行或报警信号的情况发生。检查人员要对每次检查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以供参考。对远程动态设备运行中断时间及原因、误码率、遥控误动、遥控操作正确率、系统运行可靠率等运行指标进行统计,并制定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月巡检报表。
(二)定期巡检与检验
根据相关规定制度,要定期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巡检,整个巡检过程所做相应记录要规范化、标准化。定期巡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主站系统和厂站系统。按照相关规定,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检验工作定为每年一次。整个检验过程也要做好相应的检验记录、试验报告。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定期检验的内容包括:第一,要对系统二次回路在内的整组传动进行试验,并检查传动信号与遥信序号是否相对应;检查正确动作是否传送到主站系统以及工作是否异常;第二,要对系统所有的遥控、遥调执行情况进行二次联动操作试验,并检查所有操控设备动作是否正确;第三,对厂站系统自动化设备与主站系统以及通道进行联调试验。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缺陷管理
县级电力公司应该针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缺陷制定规范的缺陷管理制度,制定缺陷处理流程和操作手法,明确调度自动化系统各级人员和岗位职责,根据各级人员工作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要求各级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任务,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缺陷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县级电力公司要日常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组织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调度自动化系统基础知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全体人员召开总结会议,根据各级人员提供的信息资料,制定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处理说明书,提高运行、维护及管理人员在进行缺陷管理过程中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及时处理自动化系统的缺陷问题。
另外,要将调度自动化系统缺陷管理制度纳入电网运行管理制度中,提高缺陷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切实将做好缺陷管理作为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做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检修工作
故障检修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故障检修工作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当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找出故障,并分析与故障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个节点,全面诊断系统故障,并准确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具置。在日常检修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检测工具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测试和故障诊断,保证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故障检修人员要掌握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结构,了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各站点系统的运行职责。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根据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观察各站点和通道是否发生异常或报警现象,并准确地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具置,确定故障位置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性较强,出现故障要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在安装自动化系统时,要配备相应的故障处理设备和工具,以备急用。故障判断准确后,要更换相应的模块,先恢复系统运行,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三、加强人员培训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就给运行维护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县级电力公司要对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人民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丰富人员理论知识,提高人员操作技能水平。还要加强建设智能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拓宽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为系统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以便于为电网调度、电力生产经营等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县级电力公司要加强培养调度自动化系统专业性人才,组建一支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高的自动化管理队伍。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各岗位性质,设置激励机制,提高运行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日常检修与管理工作中,从而保证县公司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结语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做好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县级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维护管理力度能够实现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也是加快县级电网大规模生产运行的根本要素。
参考文献
[1]吴昊,尹寿垚.网格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库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3(4).
关键词:移动电子政务 公共危机 信息管理
一、大力发展移动电子政务相关技术
1.着力提升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在现存基于传统电子政务平台的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局部的技术升级,在系统内部的部分平台运用移动电子政务提升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是最可行的方式。在传统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上有效运用移动电子政务的移动性、即时性等优点,可以摆脱传统电子政务平台办公场所固定、信息搜集和不及时等弱点,实现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优化升级。在一些传统电子政务处理公共危机信息缺陷明显的领域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平台能够有效的运用移动电子政务,实现对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局部改造。在成功运用移动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局部改造之后,在移动电子政务技术发展成熟以后有秩序地、循序渐进对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进行全面的提升。
2.大力倡导在WAP使用WTLS
目前移动电子政务中使用的用户名/密码的机制明显阻碍了移动电子政务在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中的运用。无线传输安全协议 (Wireles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WTLS)是一种基于SSL的安全传输协议,用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移动电子政务利用WAP协议实现其安全问题,如同Internet一样,WAP的安全性也是在传输层实现的。
WAP协议采用与TLS类似的WTLS实现传输层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信息在WAP网关和WAP设备之间的安全性。WAP协议中的WTLS层进行服务器到用户的加密和认证过程,防止WAP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其中WTLS与TLS很相似,而且WTLS是以TLS为基础的。WTLS最适合用于等待时间相对长的窄带传输网络,它的主要目标是在两个正在通信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和认证。如同TLS对于互联网的作用二样,在多数情况下WTLS己经足以保障WAP的安全性。
在WAP技术中有效的使用WTLS可以确保危机信息在WAP网关和WAP设备之间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信息的能力,防止不法分子通过不法手段通过政府的移动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发送错误的信息给社会公众。
二、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明确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移动电子政务的实质就是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应致力于把自身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并从传统官僚体制中解脱出来,改变运作方式,更好地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不仅是发展移动电子政务的需要,同时也是进行科学有效的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需要。在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一系列配套的措施,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移动电子政务“简便、透明和高效”客观要求,同时有利于移动电子政务能够很好的运用于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中。在政府职能以服务为主、强化服务观念的指导下,政府才能在进行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与民众沟通,并能够很好的借助移动电子政务在向社会及公众搜集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及向社会公众公布公共危机信息。
2.进行资源整合,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网站林立,百姓无所适从,网站各自为政,信息分散不全。进行资源整合是解决目前我国移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最可行的方法。将进行类似管理和服务的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统一整合,这样就可以在同一管理和服务部门形成统一的网站,防止在公共危机发生时不同政府部门网站不同信息使百姓无所适从局面的出现。
三、提高公务员有效运用移动电子政务的积极性
1.提高公务员运用移动电子政务的技能
移动电子政务在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中的有效运用,需要有大量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公共危机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目前,我国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在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中运用移动电子政务发挥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最近几年,我国在加强公务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公务员的危机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不能适应移动电子政务在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中快速有效运用的要求。政府这一方面对熟悉公共危机管理的公务员进行信息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继续教育,使熟悉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技术员补上公共危机管理的课程;另一方面要以优惠条件吸引和鼓励海内外高科技人才服务于移动电子政务事业。吸引广大人才,更新公务员队伍,对改变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方式和手段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2.进一步加强公务员为公众服务意识
由于移动电子政务Anytime和Anywhere的特点,要求公务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及时对公共危机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公务员的工作要求,要求公务员不仅要有熟练应用无线通讯技术的能力,而且要有无时无刻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公务员要及时有效运用移动电子政务搜集、处理加工和信息。提高公务员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关键在于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公务员开展为公众服务的教育;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晋升考核体制;第三,提高公务员的相关待遇。
四、建立移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
前言
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电力企业在当前生产中越来越重视信息通信系统构建,使其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是在上述背景下发展而来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是实现市县供电企业信息统一调控、运维集中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市县供电企业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模式概述
现代社会生产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各市级供电网开始逐渐向乡镇延伸,显著扩大了电网覆盖面积。在这种供电模式下,城市供电网络是核心,并将周围乡镇的供电网络纳入到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中,成为电网集中管理的核心[1]。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一体化运维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这种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中,需要在原总信息调控中心基础上建立县、区的调控副中心,主要工作职能在于将市区周围各县、区内的电力输送信息全部调集到总中心进行处理和控制,同时再对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干预,例如合理分配电网资料等[2]。通过这种方式,供电企业能够实现对市县供电信息共计的干预,提高了供电质量,保证了供电管理效率。
2市县供电企业信息一体化模式建设思路
J市供电公司严格按照《国网S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管理工作指导方案》的相关内容,以“市县一体化”运作为基本原则,开展了信息一体化运维模式建设,主要措施包括:
2.1管理体系建设
在管理体系建设中,J市供电公司以安全高效为中心,明确了县公司是执行主体的要点,并将省公司的相关标准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致力于构建运行畅通的一体化管理运维模式。(1)职责分配。职责分配是J市供电公司实现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构建的基础,在实践中,市供电公司严格按照“三集五大”的工作方案落实相关工作,进一步增强通信公司网络控制室全责划分,并实施垂直管理思想,分别在市、县两级单位设立不同的专业管理架构,实现两级管理。当前J市多个县公司均在运检部设置了通信运检班,通信运检班是“市县一体化运维模式”的实施单位,接受公司通信部门的统一管理,并对公司的信息通信工作负责。(2)组织架构。为了保证实现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市供电公司确定了严格的组织架构,具体资料如图1所示。
2.2网控室建设
J市供电公司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开展网控室建设,以信息通信融合为载体,有效满足了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运行要求,达到了预期通信效果。(1)建设功能。市供电公司遵照省公司提出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路线,建立了能够实现市县统一调控的网络控制室,该控制室能够实现客服运维、融合式网络管控等功能,显著提升了市公司的信息处理与资源调配能力,让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有效的协调指挥各种信息。在整个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中,市供电公司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能够接收本地电网运行的全部信息,例如J市电网信息通信网概况、光缆地理资料等,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电网运行对信息的需求。(2)岗位配置。J市供电公司根据当前的人员在岗情况,设置值长2人(一主一备),客服一人,实施正常工作制度;主值5人,副职5人,两人一组,按照“五值三运转”的要求开展工作。在岗位设置中,值班长主要处理网控室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项目信息管理、电网运维信息管理等、安全管理等。主值承担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平台与TMS系统维护、数据处理工作;制定年度运维平台运行方式计划,对通信一体化运维平台进行配置。副职负责信息系统监控,配合主值完成各项信息处理工作。客服主要针对全市的信息通信运维热线值班,保证能对所有客户的服务进行响应,及时记录客户的需求,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处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3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重要技术
J市在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构建中,根据本地区信息通信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标准,主要技术包括:(1)交互、融合检测数据。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产生了更多的电网运行信息,这就对企业的信息检测、信息通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市供电公司研究发现,由于该公司采用了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增加单个传感器主体数量的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当前信息通信的要求,但是也会使控制程度越来越复杂,这明显与运维模式创设的初衷相违背。因此,J市供电公司在技术应用中致力于让设备接口实现集成,通过增加连接接口的方法,再配合相应的管理系统,保证电网检测、电网运行资料显示、数据推送等工作都能在物联网环境下快速实现,最大程度上满足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对硬件的需求。(2)进行必要的协调与规避。J供电公司在本地区推广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时间较短,再加之受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影响,在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应用的初期,存在业务界限模糊的问题,短时间内部分业务的流程交叉、冲突,对整个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造成挑战。J市供电公司针对这种情况认为,在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实施的初期,需简要对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调整,进行必要的协调与规避,避免在纵向执行过程中出现信息失调的问题,在横向上进一步划分具体的工作内容,确保各项业务信息都能得到快速落实,保证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整体工作质量。(3)技术创新。对于J市供电公司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孤岛式”的信息交流平台朝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3]。根据当前该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很多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公共巡视、实时视频等)改变了传统工作的工作环境,能有效满足智能调度的要求,最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在实施中,J市供电公司以网络控制室为试验点,尝试将云计算技术架构应用到智能检修中,并以移动技术为依托,构建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在该平台构建结束之后,供电公司能够同时完成运维检修人员调动、现场资料回传等运维全过程的业务处理,并依靠移动视频技术,让技术人员能够针对电网故障进行实时会谈,及时寻找解决故障的有效措施,保证了电网运行质量。
4结论
本文介绍了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相关问题,并结合J市供电企业的具体实施情况展开了分析。从J市供电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上述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实现了该市供电公司电网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满足了市、乡、镇地区的电网管理要求,不仅降低了电网的运维管理成本,还能最大程度上强化市电力企业对电网的管理能力,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在构建市县供电企业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过程中,可以借助J市供电公司的成功经验,有计划的对一体化运维模式进行改进,最终提高公司市县电网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倩.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价值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161.
[2]张莹.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3):15~16.
【关键词】主流企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显著区别之一在于:高职的实践性定位。这一定位凸显了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而高职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难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各行业内部的中专院校或子弟学校升格而来,实习工作原来由所属企业或部门统管,脱离了行业管理体制之后,高职院校的实习质量、时间、资金和安全等方面都难以保证,造成了实习质量的下滑,极大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为此国内外对此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北美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教育体系。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CO―OP教育宣言》中指出:该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能获得一定报酬的工作实际,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和思考。这种教育体系和模式,可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高度统一,为学生积累厚实的准职业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率,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创造办学效益,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人才储备,并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有利于企业赢得政府的支持。[1]
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是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课程内容涉及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始终是围绕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双元制教学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加拿大提出了高职教育三方伙伴关系顶岗实习模式,三方即学生、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在这种合作关系中,顶岗实习的时间至少占学生整个学习时间的30%;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设的专门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对每个实习岗位进行认可;顶岗实习的学生直接从事生产劳动而不仅仅是观摩学习,并在工作中得到报酬;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由企业评估和管理,并受顶岗实习教育管理机构监督,确保学生的实习环境和实习质量。[2]
澳大利亚VET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澳大利亚以国家行为的VET对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国家资格体系、国家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和培训包。三者分别从结果控制、过程控制和培训实施等角度,统一国家职业教育标准、贯通教育与职业,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起以行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深度培养企业行业所学的合格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3]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健全弹性学习制度,完善学分制,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2 当前轨道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困境分析
2.1 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客观上要求最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必然对企业的运输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埋下一些不安全隐患因素。很多企业单纯追求效益和效率,不太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训,重者甚至影响校企合作关系。
2.2 实习实训的安全管理问题
人身安全是生产安全中的头等大事。由于学生不是企业员工,无法严格按照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经济制裁和其它处罚,所以人身安全问题是困扰企业管理实习学生的一个难题。另外,由于企业往往远离学校,作为学校方,由于师资和经费的紧张,也难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派驻老师进入企业监督管理学生实习工作,致使学生实习管理存在“真空”。
2.3 实习实训的考核评价问题
由于校企双方管理的缺陷,学生的实习质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教师和企业专家由于各自工作的性质,按照以往的实习管理模式,不能做到随时指导学生实践,无法随时监督管理学生,对实习的全过程考核流于形式,造成实习质量不高。
3 面向主流企业典型岗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基于主流轨道交通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行车值班员、调度员)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在企业的指导下,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的研讨、设计,拟采用加拿大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分阶段、分层次的体制来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高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岗位竞争力。
3.1 实习单位定位选择主流企业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旺盛表现在其就业率,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缩短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标准之间的差距,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就必须根据就业的专业对口单位,以及所辐射的地区经济区域,有选择性地确定一到两家校企合作的主流轨道交通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校企双元立交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重点培养合作关系,互帮互助,打造行业企业战略联盟。
关键词:变电运维;危险点;控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49
在当前的电力企业供电系统中,变电运维管理工作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确保供电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做好这方面工作就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电力企业自身的综合经济效益。对于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在日常的检修维护工作中全面详细的把握运行系统中的危险点,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降低危险点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对其做到有效的控制,保障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1 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中的危险点
1.1 变压器方面
在整个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中,它的构成结构较为复杂多样,其中变压器是占有极其重要的一个位置,它是电力能源正常稳定输送的重要设备,对于它的危险点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对空载变压器进行切合的过程中会产生过电压,这会对自身的绝缘性能造成损伤;第二,空载电压的不断增大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带来永久性损害。
1.2 母线倒闸操作方面
母线倒闸在变电运维管理中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在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中很可能会出现负荷拉刀闸、自动装置切换故障、继电保护操作失败以及电压互感器在进行空载母线充电时可能出现的谐振问题。
1.3 直流回路方面
所谓的直流回路主要是指运维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会接触到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受害对象是运维管理人员,一旦出现危险点就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伤害,特别是在二次直流回路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对待保护压板的投退。一些运维管理人员对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基本属性不熟悉,导致自动装置切换间的故障和继电保护而出现一系列的失误操作行为,基于此,就必须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来进行操作[1]。
1.4 倒闸操作票方面
通常情况下,依据变电运维设备的自身性能和功能发挥,可以将其运行状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运行、冷备用、热备用以及检修,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在进行操作时要按照要求给出操作票,操作票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结合现场不同的运维方式,作出相应的调度指令,进行规范化的填写和使用。此外,在变电运维过程中,倒闸操作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设备安全操作,减少失误,同一设备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切换时也必须要有操作票。
1.5 自然环境因素
随着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的架设范围越来越广,很多输电线路是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那么它们所受到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就十分明显,一旦天气发生了异常,就会导致变电系统运行出现一系列的故障。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导线会出现拉紧现象,设备的油面也会大大下降;而在炎热的夏季季节,导线则会出现疏松现象,设备的油面明显提升,出现过高的状况,这对电力能源的安全输送都是有重要影响的。此外,大雾天气电力设备会出现晃闪现象;雷雨天气出现时,设备很有可能出现临时性的故障。
2 对于危险点的控制
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中,危险点的存在是重要的一个安全隐患,如果忽视了对其的管理控制就会对运维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管理控制工作,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2.1 加大设备的日常巡护力度
由于电力供电服务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必须满足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是需要有变电设备来完成的,变电设备是对危险点进行防控的关键。对于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就要在日常的检修维护工作中,做到全面详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采取主动的形式来提高变电运维设备的性能发挥,不能被动的进行防护解决,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到巨大损失,而且对于社会稳定也十分不利。
2.2 对于设备的定期维护和管理
电力运行系统中,设备是关键性组成部分,离开了设备系统也就不复存在,它是整个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设施。对变电运维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潜在的安全隐患产生,保证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2]。通过实际的变电运维管理工作来看,维护的最佳周期要以半年一小检,一年一大检为主,同时还要在日常管理中根据设备的性能、属性、功能等的不同进行分类化的管理,依据设备的周期运行成本、运行情况、功能效率等制定相应的维修维护方案,方案作出后还要对其可执行性和可靠性进行精确分析和核算。
2.3 强化业务规范,促进操作技能水平提高
变电运维管理人员作为对危险点控制的主体,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变电检修的质量,因此,对于运维管理人员来说,就需要在日常加强学习培训,相互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3],对于每一天的接线数量和布置点的位置都有明确详细的记录,尤其是重点部位的重点设备,更要有熟悉和了解,对于突发的紧急危险点有正确的处理思路和对策,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危险点的进一步扩大。
3 总结
电力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保障,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强内部建设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作为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综合有效的控制,做到事前的防范和控制,避免其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进而促进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人们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明凤.变电运维管理中危险点的识别与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5(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