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中采购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策略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是一家以油田勘探、开发为主的石油企业,公司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开发了苏北、东北和海外市场。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使公司在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应对油田企业的竞争时表现得差强人意,已不适应大型油田企业运行管理的要求,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竞争能力。因此,面对油田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石化华东分公司如何运用先进的采购管理理念。迅速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料成本,加强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作用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供应链企业间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料供应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环境下,采购功能是供应商与企业之间至关重要的连接,特别是对于生产企业,采购管理的短期目标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率、降低库存量和降低周转时间上,长期战略目标则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提高整体供应链利润。
(二)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通过采购管理增强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提高企业的敏感性和响应性。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以外部资源管理为工作重心;面向过程的采购管理;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伙伴关系;信息化采购。
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现状分析
(一)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现状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目前国内主要在江苏、吉林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外部市场有西北油田分公司、东北分公司等;国外市场主要在加蓬、哈萨克丝坦等。采供中心负责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公司从2005-2008年的采购工作量为2.5亿元、3.2亿元、4.1亿元、5.2亿元,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采购品种多而杂,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施工队伍比较分散、距离远,物资采购供应管理面临新的课题。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目前的采购模式主要有总部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和企业自采3种模式。关键物资如石油地质专用管属中石化总部集中采购。由中石化华东分公司ERP系统生成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订单,通过中石化电子商务网报中石化物装部统一采购。采购量占总采购量的60%,采购的金额多,采购的量大但采购的品种少;主要物资如油田化学剂、无缝钢管、三抽设备等属中石化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由中石化华东分公司ERP系统生成订单,通过中石化电子商务网报中石化物装部批准后在中石化物装部认可的供应商名单内采购,采购的物资与生产直接相关;一般物资如工具、生产辅助材料等,由企业自采,采购量占总采购量的15%,采购的金额不多,但采购的品种十分的多而杂。表1为中石化华东分公司2008年部分物料采购数量。
(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购策略存在的问题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在采购策略上进行了多次改革。但这种改变比较随意、缓慢,没有系统性。总体来说未能及时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当前供应链发展环境下,如何建立适应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供中心特点的供应链采购供应管理模式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1、采购模式调整的问题。目前网上采购的3种采购模式:直采、组采、自采。直采、组采是管理的重点,对各类物资采用的采购模式物装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总部最近在2008年上半年对钻具从直采调整到组采,此种采购模式的调整存在以下问题:(1)从计划的提报上。目前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油田企业有存续和上市两块,存续和上市的关系由于利益的不同一直比较紧张。钻具计划的提报与油、套管不一样,钻具计划由存续提报,供应部门通过对计划的整理、编制和确认后,报总部采购,供应部门对计划的管理相对较弱。如果钻具从直采调整到组采,供应部门对计划的要求、控制可能进一步降低,计划的临时性和随意采购的比例将增大。采购的成本就会上升。(2)从合同、结算上。中石化企业现在都在实行《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对产品的合同、结算规定是比较严格的。钻具组采后,合同、结算就在二级单位的供应部门执行,而钻具的采购金额相对高,一个产品的合同(超过30万元)的签订需由项目实施部门、计划处、财务处、法律事务处及主管领导的审批签字后才能实施,结算也是如此。而此项工作快需1―5天,慢需14天。如果合同签订慢,供应商就无法安排生产,交货期就会推迟。从而影响到生产。另外,总部规定的钻具供应商对资金回笼也会存在顾虑,因为各油田企业的情况存在差异。由此,建议对大宗物资的采购以直采为主。
2、竟价采购的操作问题。竞价采购以电子商务网为平台,为企业和中石化一级供应商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作为企业希望参与竞价的供应商越多越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以下问题:(1)供应商对参与竞价采购的热情不高。对竞价采购的产品采取不报价的态度,有时由于参与竞价采购的供应商未达到3家,而使流程无法继续。(2)竞价采购中标的供应商对竟价中承诺的交货期有时无法保证。(3)参与竞价采购的供应商串通报价,故意提价。
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与采购商、供应商有关,与市场活动也有关。本文在分析工业采购需要考虑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管理原料供应货源的办法或技巧。
三、供应链环境下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策略
由于油田企业的特殊性,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购物料品种繁多,各种物料的采购金额大小、对公司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供应市场的状况千差万别。要使公司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就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维度对采购物料进行细分,进而根据每个物料的定位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资源管理在不同物料上的分配更有效,从而使企业实现效率优化的采购供应。针对2008年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部分物料采购列表,应用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策略对其进行分析。
(一)战略性物料采购策略
油田战略物品采购策略――双赢策略。油田战略物品的特点是品种数量少,但采购额大,供应风险高。如套管和油管,其质量的好坏对油田的钻井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出现问题,严重的会导致油井
报废,造成上千万的直接损失。套管和油管价格水平的微小变化立刻会对钻井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供应商市场的发展进行密切关注。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钻井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还能取得更好的钻井生产设计和对钻井生产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从中石化华东分公司2008年的主要物料采购数量来看,适合采用战略性物料采购策略的有以下物品:套管和油管,该类物品目前的供应商主要有宝钢和天钢两大公司,必须通过与两大公司合作,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钻井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和供应商的双赢。
(二)重要物料采购策略
油田重要物品采购策略――最低成本策略。油田重要物品的特点是占采购物资的品种比重和资金比重都不大,但对油田比较重要。如钻具由于有3家供应商可以生产供货,市场供应比较充足,供应商和产品基本可以互换。但是由于钻具的价格比较高,其采购成本降低对企业的贡献仍然是较大的。对此类物品的采购策略一般是以竞标、投标为原则选择供应商。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适合采用重要物料采购策略的主要是钻具,目前主要是宝钢等供应商,应该以竞标、投标为原则选择供应商,签订中短期合约,建立采购优势,在保持要求的质量水平和供应的连续性下。优化订货批量,降低库存。
(三)瓶颈物料采购策略
瓶颈物料采购策略――保障供应策略。瓶颈物品的特点是专用性强、价格低、用量小,但供应市场风险大,对油田生产构成了威胁,其采购策略应该集中于保障供应的连续性。对这类物资的管理思路是:一是降低其供应风险程度。对独家产品应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使其向一般物品转换;二是在不能降低供应风险的情况下,对常用物资,采取战略物品的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保障供应的目的;对不常用的物资。就增加额外的费用,建立保险储备。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适合采用瓶颈物料采购策略的主要有套管油管附件、支撑剂、爆炸炸药等,该类物料专用性强、价格低、用量小,但供应市场风险大,对油田生产构成了威胁,应该尽量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保障供应的目的。
(四)一般物料采购策略
油田一般物品采购策略――管理成本最小策略。油田此类物资的特点是采购品种繁多,但占用资金比重小。市场上容易获得。如固井附件、吊卡、套管扶正器、接头毛坯,因此,对于这类资源比较丰富的物资,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采取以降低管理和物流复杂性为目标的管理成本最小策略。对于一般物品,成本和风险都比较低,成本的控制更应该侧重在交易成本的节约,应尽量简化其采购流程,侧重采购系统成本的下降,节省对这些项目的采购、送货、储存、支付等方面耗费的时间。其他主要物资基本适合采用一般物料采购策略,如中厚钢板、无缝钢管、石油破乳剂等,该类物资应该侧重在交易成本的节约,应尽量简化其采购流程,侧重采购系统成本的下降,节省对这些项目的采购、送货、储存、支付等方面耗费的时间。
关键词:中小科技 企业政府 采购现状 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国中小型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近几年来,无论在行业收入状况、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数都连创历史新高,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企业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低等原因,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还受到很多的制约。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的现状分析
政府采购是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虽然《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的实施应当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但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小型企业由于的经营规模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履行政府采购项目的总体能力不足。因此,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科技行业的基本上都没有资格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更难以与大型企业进行“同场”角逐和竞争,从而导致不少中小型企业无法享受政府采购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与业务份额。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采用机会少之又少。2003年《采购法》实施以来,全国每年都有几千亿元的政府采购大单,而能真正吃到这些政府采购蛋糕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较大规模的供应商,不少的中小企业几乎就与政府采购业务无缘,它们只能看着大型供应商在政府采购市场上进进出出而发出各种“悲观和感叹”。许多不可抗拒的阻力的存在也使得中小型企业对政府采购的参与比重仍然微弱。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途径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日渐完善,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2012年起,我国各级政府采购将预留至少30%的份额给中小企业,其中60%以上预留给小型、微型企业,同时配合降低门槛、价格扣除、鼓励联合体投标和分包等具体措施以辅助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然而作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要想把握住机遇,给企业以发展的机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革,以积极的强有力的新姿态参与到政府采购决策中来。
(一)加强行业内部的协作与结盟
我们科技企业的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底子薄、发展时间较短,抗风险能力很弱。再加之全球科技创新、信息流通速度加快,这对于本身技术力量尚不深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无疑于雪上加霜,未来的发展情形很是让人堪忧。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共同参加政府采购。”这其实为中小型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提供了机遇。由于政府采购的特殊性,所以对企业各方面的要求必然很高。这时候中小型科技企业若想在政府采购中分得一杯羹,在既满足政府采购的同时,也抓住政策上倾斜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发展,满足就应当加强认识,在必要的时候行业内组成“联合体”,采取“取长补短”,或是“同行联合”等有针对性的特效方式,组合成一个“联合体”,以进一步增强“联合体”的特长和技能,或有效扩大“专业化”的经营规模,提高总体市场竞争力,共同“摘取”中标果实,一起分享政府采购的业务蛋糕,达到互惠共赢的效果。
(二)加强与大企业资源的有效对接
不少的政府采购项目都具有高度的“复合性”,这不仅表现在实物上的复合交叉,如既有货物方面的采购也有工程方面的建设,甚至夹带着其他方面的劳务供应,也表现在技术等方面的高度复合,如软件制作等。而一个供应商对这样的采购业务能够中标或成交,也只能表明其总体上的综合实力比较雄厚,能够符合政府采购所规定的总体要求,但并不能说明中标商对采购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或每一道程序都具有较强的履约优势或能力,事实上也是不大可能的。
中小科技企业可能在综合能力上可能有所欠缺,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往往培育某一方面的特别突出的优势。所以中小型科技企业尽管没有实力竞争到政府采购的大单,可向中标或成交的供应商在履行其总体采购合同的同时,把其不具优势能力的部分采购项目承包起来。在促成大企业履约能力和供应质量提高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同步发展。
(三)建立面向政府部门的项目管理专业化部门
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公司制度上的不完整,往往没有一个专门的面向政府的部门。专业化的面对政府的部门的建立除了能够带来与政府沟通过程中效率上的提升,及时应对日常出现的一系列突况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众所周知,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掌握到政府采购信息是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首要前提。即使是一个再具强劲实力的企业,如果收集不到相关的信息,也只能与政府采购活动永远无缘。而专门化部门的建立,就完全可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中小型企业通过面向政府的管理专业化部门的建立,突破企业在采集信息能力方面的局限,有专门的人员去多渠道、多手段、多途径地了解政策动向以及政府发放的有关信息,在竞争惨烈的商场,占有先机就意味着占据了主动权,掌控了事情的发展倾向。这就使得在以往很多中小型企业中出现的,由于没能够即使全面的了解到相关的政策而错失发展时机的事情大大减少。
(四)借助政府采购政策环境拓宽发展渠道
1、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中小科技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很容易发生资金周转上的困难,如果只凭借自身力量或者融资或者贷款就比较困难。中小型企业要善于运用政府的政策优势,向政府寻求企业融资、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企业资金周转顺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2、努力发展、创新科技
发展的源泉在于创新,没有了创新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中小型科技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利用政策优势,创新科技。另一方面要在与大型企业的联合对接中,要向大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创新自身的管理模式。此外,要运用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寻求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三、政府促进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措施
(一)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制度
虽然《政府采购法》给很多科技中小型企业政策上的好处,但是具体的怎么实施却比较含糊,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做法。所以尽管政府投入越来越大,但是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头上的份额却仍然不见增长。针对这种情况,各地区政府部门应详细制定适合各地区的辅法律法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使各项扶持政策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以制度的完善激发企业的发展。
(二)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
政府应完善保险、准金融机构、担保服务和中介服务等支撑体系,建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保险和担保等业务的政府支持机制。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融资信用等级。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吸引民间资本,组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各地方政府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鼓励地方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发展,有效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三)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专利申请资助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专利权质押贷款,对获得专利试点单位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实质上奖励。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我们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我们有80%以上的专利申请者为中小型企业。所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中小企业建立一道的护栏,保证其顺利地发展。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存在着很多天然的不足所以其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是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强大契机,在企业方面要利用一切方式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参与政府采购的竞争力;政府方面则需要给予企业政策、制度以及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让企业真正地参与到政府采购中来。只有双方相互配合,才能在实现采购质量的提高的同时又使得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郑璋鑫.为中小企业争取市场机会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美国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4;02.
[2]张静中,黄芬,曹文红.政府采购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3
【关键词】 体检; 静脉采血; 心理沟通; 需求; 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7-0090-02
doi:10.14033/ki.cfmr.2015.17.050
静脉采血是体检中的重要部分,而静脉采血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一些体检者由于害怕穿刺的疼痛而存在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同时还有一些体检者由于缺乏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容易在采血后采取不正确的自我护理,从而引发感染等并发症,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静脉采血工作的正常开展[1-2]。临床表明,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同时,大部分体检者也存在对心理沟通的需求[3]。本文旨在分析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对心理沟通的需求及护理策略,特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静脉采血的440例体检人群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静脉采血的220例体检人群设为观察组,该组成员中男122例,女98例,年龄24~65岁,平均(43.62±13.63)岁。学历:小学及以下22例,初中44例,高中及中专74例,大学及以上80例。另选往期的接受静脉采血的220例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该组成员中男120例,女100例,年龄22~65岁,平均(42.11±13.39)岁;学历: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45例,高中及中专72例,大学及以上82例。两组体检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现场访谈法方式对观察组体检者进行调查分析,访谈调查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然后按照计划开展一对一的访谈,并详细准确地记录访谈内容和结果。访谈的内容主要为体检者对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同时加强体检者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为,(1)采血前护理:首先是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等,以娴熟的专业技术赢得体检者的信任,以良好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重视体检者的利益,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关心体检者,培训教育活动可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4]。其次是做好采血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应在采血前评估体检者的基本情况,大部分体检者往往会因为害怕疼痛或穿刺失败等因素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严重者甚至出现头昏以及晕倒。护理人员应在采血前加强体检者的健康宣教,询问体检者有无晕血反应,对于存在严重心理紧张、恐惧体检者可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后再行采血,一般情况下,座位姿势更容易发生晕针,因此在合并有晕针的体检者采血过程中应让体检者保持卧位后再行采血。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与体检者沟通过程中应根据体检者的学历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学历较低的体检者往往对医疗知识的了解更加缺乏,其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更弱,护理人员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予以沟通,而学历较高的体检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相对更多,其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更强,护理人员可选择重要的知识点及交流方法进行交流,在提高体检者健康知识接受率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采血中护理:在采血过程中应加强对体检者的关爱和体贴,护理人员应从微笑的表情、温柔的语气等细节上入手,加强对体检者的沟通交流,询问体检者的感受,多给予鼓励和安慰,适当选择一些轻松愉快或者体检者感兴趣的话题,转移体检者的注意力,采血操作应做到进针快、拔针快,尽可能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如果一次采血未成功则应及时向体检者解释,并做好体检者的安抚工作。(3)采血后护理:完成采血后亦需要加强体检者的沟通,耐心地交待体检者采血后的注意事项,了解体检者的主观感受,比如护理人员可主动关心体检者:“现在血已经抽好了,请问您有什么不舒服吗”、“感谢您的配合”等,注意观察体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防治穿刺处感染、红肿或者体检者晕倒等现象,提高体检者的安全感,最终提高体检者的心理舒适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静脉采血体检人群对心理沟通的需求主要为“采血前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其次是“完成采血后讲解自我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观察组体检者的总满意率9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静脉采血是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而由于操作的侵入性及检查特点,很多体检者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而加强对体检者的心理沟通能有效消除体检者的不良情绪,保证采血过程更加顺利[5]。尤其是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检者对临床治疗、护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对疾病的诊治能力上,同时也展现在对体检者的服务上,掌握体检者的需求并通过有效措施满足体检者的需求是保障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医疗水平和体检者满意度的关键[6-7]。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对心理沟通均存在较大的需求,应加强体检者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敏.门诊采血工作护理缺陷分析与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17):3594-3595.
[2]韩清波,温煦,罗峰.带贴式真空负压采血针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78-2079.
[3]丁晓华,潘玮华,王松,等.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142-1144.
[4]陈如燕,吴英.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11,28(3):68-70.
[5]杨淇婷,李静音,常丽.心理评估及护理在动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136-137.
关键词:政府采购;集中采购;分散采购
中图分类号:F8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9―0027―04
达成一致,则任何一个参与人的不合作都会导致腐败收益的消失,各参与人得益均为o。可见,合作是各方的占优策略,为稳定的纳什均衡,但各参与人的讨价还价是有交易成本的,随着博弈参与人数的增加,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以至全部抵消腐败收益,此时腐败将不会发生。
分散采购涉及到两个博弈参与人:采购实体i和供应商;集中采购涉及到集中采购机构、供应商和N个采购实体,共有(N+2)个博弈参与人,所以,集中采购达成一致的可能性比分散采购更小。
命题6:与分散采购相比,集中采购能有效地抑制腐败。当采购实体利益与自身预算支出利益相关度不大、采购中较易获取不正当利益、政府对腐败难以监督且又处罚不力时,腐败存在广泛空间,此时宜采用集中采购模式。
四、基子辅助宏观管理目标
政府采购的辅助宏观管理目标是指:1.调节经济,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2.调节社会,如保护民族工业、保护中小企业、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节能环保、支持技术创新等等。
调节经济总量,主要通过调节政府采购规模来实现。假定采购实体追求自身效用极大化,则所有的采购实体都会用完其预算,可见采购规模是由预算决定,与采购模式无关。其它宏观管理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指定采购来实现,这里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定只能采购某些产品,如规定只能采购国内生产的产品,要求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等等;另一种是规定某些采购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如规定在采购中中小企业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或少数民族企业产品应达到一定比例等等。在第一种方式下涉及到监督问题,分散采购模式下需要监督各采购实体,而集中采购模式下只需监督集中采购机构,所以,如果监督有一定的难度,采用集中采购模式较为合适。第二种方式不仅涉及到监督,而且涉及到操作的可行性问题,要求单个采购实体采购一定比例的某种产品或某个企业的产品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在很多情况下将加大采购成本,但在集中采购模式下则不成问题。
高校食堂 集中采购 管理
高校的食品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在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工作中,餐饮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食堂的食品卫生和安全。对原材料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采购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后勤餐饮服务水平。
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全过程。本文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采购过程中每个节点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采购质量的管理。通过实践表明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校食堂集中采购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了集中采购效率、防范采购风险、有效防止腐败、保证集中采购健康和高效进行。
一、高校食堂集中采购实施的目的与意义
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是后勤工作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它的工作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安定团结。为保证学校食堂原材料的安全、卫生以及食堂供应菜价的稳定,集中采购有实力、有资质、有保障的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原材料,是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加强和规范高校集中采购工作, 对集中采购进行有效管理,全面推进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我校集中采购管理运用过程管理模式,将集中采购管理上升到规范化、程序化、有效化的台阶,使后勤集中采购过程更加规范、清晰,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师生对高校集中采购工作的满意度。
二、高校食堂集中采购过程管理方法
1.构建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实行集中采购后,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采购方式决定、成交供应商确定、款项支付等工作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完成。建立集中采购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职能部门和采购参与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使各项权力得到约束、制衡和监督,保证集中采购规范、高效、有序进行。
高校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应包括优化集中采购的控制环境,评估和防范集中采购风险,规范集中采购程序和要点控制,落实集中采购内部控制的监督,注重信息沟通。在规范采购程序管理中,必须制定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明确职能分工,对集中采购主要岗位分离控制,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对财务管理监控与分析。
2.建设信息化集中采购系统
考虑高校食堂为公益性非营利机构,食堂饭菜价格形成机制应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我校在保障货源安全同时,引入信息化采购平台,提供了集采购商品目录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成本核算管理、账务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解决办法。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对食堂的营业额,采购、运营成本采集分析、计算汇总,动态监控食堂利润。系统还为食堂提供了科学、便捷的日盘点等库存管理和成本统计方式,通过该平台不仅使采购工作简单高效,而且优化了采购过程,实现订单信息的无缝流动,采购、配送动态监管,库存实时监控等,使全采购过程透明化,清晰可见。
3.发挥采购人员积极性
采购员要想采购价廉质好的原材料,一要勤跑,二要掌握市场信息,还要不计时间,不分市内市外,哪里便宜去哪里,工作比较辛苦。除此之外,还要遵守学校规定的不收取回扣、手续费,不拖欠货款,只求降低价格,廉洁奉公。因此,按采购组各人所长进行分工,并定出各人全年节支指标, 每月按完成效益核发奖酬金。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和制衡机制,加强采购过程中的廉洁自律问题。
4.保障集中采购的货源
实施统一采购管理,重中之重在于货源的选择。我校在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口碑好、信誉高、进货渠道正规的20余家食品供应商和上千个食品原材料品种进行考察。对能够提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合格证”“生产厂家营业执照”“产品卫生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食品原料供应商,按照价格最优、质量最好的原则进行筛选。对入围供应商在广泛听取各食堂负责人意见后,按学校招标流程进行统一招标,确定供货商,并在合同中对供货商做了严格要求,在采购过程中,定期、不定期对供货商配送食品原材料品质进行检查。通过这一管理过程,有效地确保食品货源安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营造了一个卫生安全的饮食环境。
5.摒除困难,回馈食堂
集中采购后,食堂个别人的方便或得益受到了制约。因此,想方设法对集中采购来的原材料百般挑剔。采购组尽量满足需要,使其找不到借口。政策上对于食堂自己联系的货源,未经采购组同意,财务上一律不予报销。集中采购所收取的采购成本,扣除费用后按比例进行分配,将大部分反馈食堂改善学生就餐环境、调整供应价格以及作为食堂职工奖励基金。
三、高校食堂集中采购工作取得成效
高校食堂所需的主副食品材料必须经学校集中采购,已经成为各高校食堂管理的必由之路。我校食堂集中采购工作的实施,缩减了食堂采购人员和设备成本,使分散在多个食堂近百人的采购、结算管理队伍,缩减到不足5人的统一采购团队,节约了采购费用、运输成本等。通过集中采购,学校掌握食品采购的数量优势,进而转为采购的竞价优势,逐步建立一个应对物价上涨的宏观调控长效机制,保障食堂供应价格稳定。食堂实行集中采购后,产生的利益完全体现在学生食堂饭菜的价格和质量中,让师生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参考文献:
[1] 陈军平.高等学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2]隋西凤.高校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3):146-147.
[3]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后勤动态.苏州大学:食堂集中采购为我们带来了什么[EB/OL].
关键词:采购设备;优化配置;竞争性;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一、集中采购的概述
政府在采购过程中的组织形式便是集中采购,和传统的分散采购完全相反,是指政府在采购之前将需要采购的项目进行统一整理,制定出统一的采购方案。所以,集中采购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能够体现出规模优势。如下表1是政府的集中采购和建设单位集中采购引起的资源短缺风险异同表:
表1 两种不同采购模式的比较
(1)在采购的过程建设设备必须有充足的保证。从金融危机结束至今,我国在基础建设项目中加大了投资力度,设备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短缺的情况。其中较为突出的实例变电站近几年需求的变压器数量明显增多,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情况。变压器需要提前订货在能够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现今使用的变压器多数和变电站实际情况不吻合。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各中设备不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加之设备不能够按时在交货,导致工程工期严重滞后。而集中采购能够在采购过程中更充分的考虑到设备资源问题,最大限度满足了电力工程对设备资源的需求。
(2)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实现规模效益,在采购的过程中尽量降低设备的价格。各个单位因为实行了集中采购,相对较为分散的需求都得到了统一的汇聚,形成规模化的采购。采购方在采购的过程中因为采购量很大,可以通过采购量将成本压低到最小;生产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也由先前的小规模的少量生产变为大规模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安排原料和生产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集中采购模式也降低了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降价空间也能以此良好快速的形成。
(3)集中采购能够使工程更具质量保证,施工技术也能得到迅速的提高,政策功能也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现今我国变电站运用变压器存在诸多问题,在运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完善,尤其是在选择设备的过程中,选择意见仍不够成熟。导致变压器运行成本过高,没有对设备进行仔细的选择就进行采购,在施工过程中设备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够符合工程的要求,很大程度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并且会导致各种安全隐患存于施工过程中。因此,在按照各国统一的采购方案进行采购之后,采购设备的工具的质量能够得到良好保障的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工程对设备资源的要求,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施工技术也能在各种良好保障的前提下显著提高。
(4)工程的监督成本能够得到显著降低,更加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在将各个分散采购单位进行统一之后,能够更加方便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在监督过程中的监督成本也能得到显著降低,企业也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内部进行控制。随着设备集中采购实行至今,这种采购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几个方面是集中采购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自主经营权受到严重波及。设备和工具不仅仅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使用的,设备还作为了企业的重要固定资产。企业在运营的绩效和企业自身固定资产有直接关联。所以企业在对设备进行集中采购的过程中要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采购原则和采购程序,企业在实行集中采购之后虽然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企业自身的自主经营权会因为集中采购受到诸多的限制。
2.企业自身的创新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设方在实行设备集中采购之后,虽然能够使单位的建设技术得到迅速提高,但企业自身的创新性和积累性会因为外界力量的干扰明显降低,企业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明确的体现。导致企业的在竞争过程中难以取得胜利。因此,先进企业在设备采购的过程中急需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采购方案,以此保证施工技术能够得到迅速的提高。
3.施工单位设备集中采购对企业设备配置和采购竞争极为不利。因为设备采购采取统一配置的原则,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不能得到良好彰显,很多企业多年积累的核心竞争力也因为统一的配置不能充分展现出来。在竞争市场中也不能够体现出竞争的公平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4.监督检查机制较为薄弱。政府集中采购过程中会进行多次采购,集中采购的全过程中都由机构代购。而施工单位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会明显体现出一次性特点,在采购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存在严重混淆的情况。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若缺乏管理力度会使采购不能够良好的开展。
二、竞争性谈判的概述和作用
在集中采购过程中,采购人邀以此三家或者更多的供应商进行交流的过程便称之为竞争性谈判。在施工设备集中采购的过程中,会运用到竞争性谈判来作为采购的主要方式,如下几点是运用竞争性谈判的主要原因。
(一)将采购时间尽可能减少
如下图2是竞争谈判的一般程序,此程序完全符合采购法。
图2 竞争谈判的一般程序
因为在实际谈判过程中,谈判程序一般都会非常简单,能够将招标公告进行最大化的简化、使预审变得更加简单,并减少了公示的时间,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能够缩短集中采购的谈判时间。
(二)共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按照采购法的相关要求,在竞争性谈判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成立专门的谈判小组,谈判小组城里人数应该在三人以上,在小组内必须有相关专家,并且专家人数应该在小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三)竞争性谈判使用不当的弊端
(1)不恰当的竞争性谈判会使企业创新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在引用了新技术之后便会加大对新设备的研制力度,在对设备进行研制的过程中要想得到成熟的产品必须靠企业创新。企业在事先对设备进行预订之后,企业在对实际研制的过程中因为设备的限制会失去良好的创新性,研发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明显的限制。
(2)唯价格论会因为不恰当的竞争性谈判而形成
竞争性谈判的以满足采购者最根本的需求为目的,并且要达到质量最好,成本最低的根本要求,因为质量和服务很难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衡量,不同的客户在同等服务中感受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出现很对将报价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情况,没有按照相应的要求对服务和产品质量进行审查。
为了保证能够合理正确的配置资源,对资源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用,要在采购过程中正确运用集中采购方式,以此保证能够合理进行竞争性谈判,使采购的设备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以及工期要求之后,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
参考文献:
[1] 郑爱平,张建富.高校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方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95-197.
[2] 鞠宝华,王存放.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69-170.
[3] 徐弋.高校设备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评审办法及谈判策略探析[J].时代金融(下旬) ,2013,(7):308-308.
[4] 李乃鱼,郑拉让.采供血机构设备招标采购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97-98,35.
为了规范围有金融企业集中采购行为,加强对采购支出的管理,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出台了财金[2001]209号《关于加强国有金融企业集中采购管理的若f规定》,将采购预算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办公用房租赁纳入了集中采购的范畴。这一规定是国家市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的丰要政策依据,但囿于房屋租赁采购的特殊性质,此类项目的集中采购在交际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
中国银联作为国有金融企业,共有36家分公司,覆盖了我国境内的所有省份,由于办公用房的采购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点,每个省份都有独特的困难和问题,并且国家审计机关也对国有金融机构的办公用房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同题,我们在实施办公用房租赁集中采购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探索与尝试
1.充分利用公共互联网资源挖掘免费信息
中国银联将100万元以上的房屋购置和租赁纳入总部集中采购目录。考虑到分公司运营稳定性及经济性的需要,其办公用房租赁一般是三年起租。银联集中采购部门位于上海,对于其他城市商业用房的信息了解其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将目光集中在公共互联网上。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国内的房地产产业信息在公共互联网有相当的沉淀,为集中采购工作提供了许多免费而又非常珍贵的信息。因此,我们从需求提出阶段就先通过互联网的渠道了解和积累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筛选过滤,就可以形成初步的第一手资料。
2.公开报名与定向邀请报名相结合
商务楼宇一般产权形式主要是开发商自持或小业主所有,所以不同的产权形式面对的出租方差异较大。考虑到办公用房的选择既要满足分公司日常办公及持续运营的需要,又要满足经济性等要求,且办公用房的影响因素众多,出租方大多具有资源稀缺性和排他性,采用招标方式实施采购对我公司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通常选择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并向主管财政机构进行书面报告。
对于谈判对象的征集,一般同时使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法律规定的采购信息渠道公开采购公告,邀请具备条件的产权人或机构报名参与;二是主动邀请全国性或地域性的正规中介机构提权清晰可靠的房源报名参与;三是邀请分公司实地调研过的办公用房的产权人报名参与。通过公开报名与定向邀请报名的方式,充分发动潜在的出租方,在竞争性谈判的过程中,真正通过竞争来掌握谈判的主动性。
3.认真分析掌握谈判筹码
办公用房租赁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例如交通条件、周围环境、楼层差异、内部装修、设备设施、智能化办公条件、物业管理及服务水平等等,这就需要集中采购部门在项目进入谈判实战前充分掌握各种信息,积累谈判素材,并进行系统分析。
从业主方看,需要分析自身的核心诉求或关键因素,研究公司内外部的相关制度,据此制定谈判底线;从出租方看,需要分析当地的房地产发展态势,拟租房屋的区域特点等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对已确定参与谈判的潜在出租方的心态进行分析,掌握谈判筹码。
我们的一些租赁采购案例表明,这种事先的周密准备对于谈判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通常出租方不会“预见”到业主方的专业性,谈判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掌握现场的主动性。
4.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作用
办公用房租赁实质上是房屋产权租赁,房地产咨询机构可以为我们提供专业的调研结果和趋势报告,房地产中介机构也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历史及现实数据,都可以为不同地域的办公用房的租赁提供珍贵详实的数据。因此,我们在办公用房租赁的集中采购上,充分发挥这些专业机构的作用。在采购方案的设计中,也加入了购买相关服务的内容,对专业服务机构,既可选择公司自己的房地产顾问定点服务供应商,也可选择拟租赁地当地的专业服务机构,服务价格可参照公司房地产顾问定点服务供应商的费率进一步组织谈判。通过借助专业机构的服务,我们在房屋租赁集中采购中取得了较高的节资率。
5.评委选择方式
由于办公用房租赁通常预算较高,对分公司影响较大,且具有地域性、专业性的特点,因此,在评委的选择上,我们改变了通常采用的随机抽取评委的方式,主要采取了,委派评委的方式。由实际使用方(分公司)、总部集中采购部门、总部基建部门分别委派人员参与。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谈判小组对当地情况有较充分的了解,同时又可保持相对独立和公平,便于在谈判中充分发挥评审专家各自的特长。
案例分析
本文以银联某分公司房屋租赁为案例,首先由分公司提出房屋租赁需求。某分公司根据从租赁市场了解的情况,申请的立项预算为146元,平方米/月,计划租期为三年,由于采购预算超过100万元,提请总公司进行集中采购。
总部集中采购部门按到项目后,仔细分析了项目的需求情况,先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同时与当地的专业机构取得了联系,并与当地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交流,对上述各方信息进行整理后,就对当地物业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进而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办公用房租赁而言,最主要的就是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根据采购实施方案,在法律规定的采购信息渠道(如中国采购与招标网等)公开采购公告,同时主动邀请全国性或地域性的正规中介机构提权清晰可靠的房源报名参与,以及分公司实地调研过的办公用房的产权人或机构报名参与,通过这种公开报名+定向邀请的方式,最终有三家符合入围条件的出租方通过公司的采购系统报名参与。
正式谈判前,我们派项目经理先期赴当地考察实际情况,与专业机构进行深入交流,对市场情况做进一步分析研究。谈判开始前,项目经理组织谈判小组的评审专家了解谈判素材,讨论谈判策略,做到知己知彼。例如作为承租方,分公司本次办公用房租赁的核心诉求或关键因素,公司内外的相关制度等;潜在出租方拟出租房屋的区域特点,产权人的心态分析等;该地区写字楼市场的供需关系及发展态势,交通条件、周边环境、楼层差异、内部装修、设施设备、智能化办公条件、物业管理及服务水平等等因素。评审专家在全面了解项目情况后,共同制定了谈判策略,形成了谈判底线,谈判的过程中谈判小组就能融为一体,顺利掌握了谈判的节奏,最终谈判的成果也较为显著。本项目最终的成交出租方,不仅位置、楼层、朝向等均最贴合分公司需求,且最终单价下降到119元/平方米/月,节资率达到18%以上。
创新与共赢
办公用房租赁集中采购是目前国有金融企业集中采购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创新驱动此类采购业务的发展。
在办公用房租赁集中采购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新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检验各种方法论,从而积累新的经验。
关键词:集中采购 时效性 信息格式 实时更新 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之一, 直接影响生产进度、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更重要的是采购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 是库存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的核心指标。大型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保证物资质量稳定都会采用集中采购模式, 以确保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同时简化采购操作, 降低企业总体的采购管理费用,并通过集中采购有效控制库存水平和财务成本,可以说集中采购是现代化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化是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的必由之路
在集中采购的模式下, 一个采购中心会服务多个不同地点的内部用户, 每个内部用户又是基于自身的销售计划制定的生产计划, 对物资的需求时点和数量上各不相同, 多个需求时点和数量需要汇总到采购中心, 采购中心将汇总的年需求包括时点和数量发给合格供应商, 供应商按照要求的时间、地点和质量、数量完成交货。 这是一种理论状态。在现实情况下, 集中采购往往要面对时效性压力。
时效性是指从采购需求产生时点到产品按要求到达内部用户指定地点的时点,其中包含两个概念: 采购周期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 采购周期越短越好;同时物资要在数量、质量和规格上百分之百符合内部用户的要求。 具体来讲, 采购周期就是指从内部用户, 比如某个工厂或子公司的生产计划产生的时点为起点, 到所需求的物资到达指定地点的时点,例如到达内部用户的仓库或工厂的时点。采购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内部周期:即从生产计划产生到采购订单发出;外部周期:即从采购订单发出到物资到达订单指定地点。
采购时效性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集中采购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动态实时数据要在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之间多次、高质量的交流, 因为信息多次交流导致信息质量大幅度衰减, 进而造成采购决定无法准时做出或决定错误, 使采购周期变长,准确性变差。 要达到采购时效性要求, 集中采购比一般采购难度要大得多, 在实施集中采购的过程中, 内部用户, 也就是实际需要使用物资的部门比如生产工厂,和采购中心, 即执行集中采购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间接的、不连续的,信息流动因为体系和体制的原因交流不畅和滞后。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讲,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一般分属两个独立内部机构, 在一般采购过程运行的一个决策中心的直接指令在集中采购过程中是两个决策中心在参与,指令变成间接信息。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幅度降低, 非常容易使采购时效性无法达到内部用户的要求, 造成采购失败。 更重要的是, 频繁的采购失败, 致使生产拖延和库存水平上升, 最终会影响到销售额、流动资金成本等企业运行的核心指标。这是绝大多数推行集中采购失败的根本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信息自动化, 在信息的采集、分类、汇总、分配以及反馈都做到自动化。也只有在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条件下, 才可能做到内部用户和集中采购中心的信息交流及时准确, 这样才可能达到内部用户对采购时效性的要求。信息自动化的采购平台也是突破两个决策中心参与集中采购过程所造成各种弊端的有效手段。
二、集中采购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
信息化处理已经有多种基于数据库的商业软件可供选择,这里不做讨论,重点讨论应用这些软件时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
(一)信息格式统一,避免隐性信息
集中采购的物资必须有统一的定义, 包括产品名称、规格要求、内部检测方法、合格供应商名录以及产品的包装形式, 并以信息化的格式加以规范。可以用信息化格式加以统一的信息称为显性信息。在实际运行中,只要有不一致的因素, 就必须产生一个单独的产品代码, 而产品代码增加会导致信息量成倍增加,会使信息交流的时间变长甚至失控,增加采购难度。这些信息格式的统一, 需要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协调制定, 是推行集中采购的基础工作。
除了显性信息, 每种物资还可能包含大量的隐形信息, 这些隐形信息以约定俗成的、没有文字或数字或代码描述的状态存在,或存在于内部用户的某些个体的头脑里,是某个内部用户特有的。隐性信息的存在会导致集中采购过程中信息准确性大幅度降低。在一般采购模式下, 信息可以做到直接交流。这时的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往往处于同一办公地点同一个组织体系内,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在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情况下, 除了显性信息之外, 隐形信息也可以进行交流,信息交流相对准确。 而且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这时处于同一个组织机构内, 可以通过上层的直接指令确保信息交流的时效和准确。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交流的主体处于不同的空间, 又隶属于不同的组织结构,致使隐性信息是无法交流, 使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数据格式统一的过程就是将隐形信息转变成显性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统一已有显性数据的数据格式,还要将影响采购周期的隐形数据转变成可以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交流显性数据。 这个转变过程是控制采购内部周期的有效手段。推行集中采购往往从简单物资着手。简单物资是指企业需求量大、需求稳定、质量规格统一、供应商质量相对稳定,不包含隐性信息的物资。 这样的简单物资因为不包含隐形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小,信息准确性较高。
(二)信息的实时更新是做出正确采购决定的基础
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是个动态的,各个运行中心实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都带有时效性的特点,即定义这些数据的时候必须含有时间因素。例如说价格, 一定是某一时段内的价格, 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大宗商品甚至是某一时点的价格,包含时间因素的价格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这就要求那些涉及到集中采购的、带有时效性的数据必须能够准确地、实时地更新, 实时地产生各种物资的库存、在途、已订以及预计需求等状态的信息。只有在数据更新保持实时的状态下, 才能适时做出准确的采购决定。
对物资状态的实时更新是搭建集中采购体系的难点也是集中采购能够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物资的状态是指内部用户需求的物资是处于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也合格、已领用等状态以及相关的应付账款状态。通过实施集中采购对上述物资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是达到各项财务指标, 如库存水平、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的必要手段, 这也是实施集中采购的核心意义。 在实践中, 实时数据更新是依据内部用户对物资需求的频率而定的, 有些需求频率高的物资数据的需要每天更新, 而有些低频率需求的物资数据可以按周、旬、月、季度或年来更新。 数据的实时更新过程中, 要注意取得实时更新数据的成本。
这里举例说明库存数据实时更新对于集中采购的重要性。 仓库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之一,物资、半成品、成品不停地在仓库周转, 也是企业的价值链在运动平台。各项库存的状态数据是做出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的依据。在传统的库存数据管理中, 出入库记录并不是实时更新到库存数据中, 这样就会在某一时段或时点出现信息平台的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相符合的情况。在一般采购中, 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更新库存状况, 确保采购不失误。 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 不存在直接交流的体系和机制, 如果采购人员依据这样的数据做出采购决策, 一定会导致采购失误, 要么耽误生产计划, 要么导致额外的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并影响流动资金周转率。在信息化的库存管理中, 就要求数据和实物应该能实时对应, 这包括数量、状态、到货期等信息。
(三)重视销售计划对采购的指导作用
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 而生产计划确定之后, 依据物资库存情况可以最终确定采购需求。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在信息化系统完善运行的条件下,完全依赖销售计划的准确性。 而销售计划又会随着外部市场的情况经常变动,使销售计划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计划期间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大。销售计划要按月或按季度滚动更新, 以便及时调整采购需求。 这个过程会有大量的、重复的甚至无效的数据产生, 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筛选必须有清晰的原则和方法, 这是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的主要工作之一。
计划期较长、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物资需求预测,通过集中采购向供应商下达长期采购计划, 这样供应商通过其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等手段可以有效缩短采购的外部周期。
三、集中采购信息化应用中需要各部门的支持
实施集中采购必须有来自企业其他部门有效及时的原始数据,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和及时?这需要各个职能中心能利用信息自动化的平台做到准确及时的更新, 这样才能使数据的使用部门适时准确的做出预测和决策。
(一)对销售的要求
计划期较长的、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整个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生产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财务部门可以得出流动资金需求计划。计划期长就能给予采购部门充足的时间研究供应市场、选择有能力的供应商, 而且在关键的价格谈判中利用时间因素取得主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某些稳定采购的物资能够做到一次签订3~5年的采购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 这样的合同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十分巨大, 也就愿意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交货条件。同时长期合同使供应商能够尽早安排其生产计划, 制定安全库存, 能有效缩短了采购外部周期, 使总体的采购周期缩短。
(二)对财务的要求
集中采购是否确实对整个企业的有利?需要通过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财务部门应该对集中采购制定总体的评价体系, 这其中采购价格和采购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是核心的指标。 通过集中采购对采购价格的降低比较困难进行评价, 因为价格中包含的时间因素使不同时期的价格不具备可比性, 可以尝试比较同期的一般采购总成本和集中采购的总成本来评价的价格优劣。 更重要的是对比集中采购的流动资金占用是评价集中采购的核心, 也能为集中采购不断改进提供指导意见。
(三)对生产的要求
从流程关系上讲, 生产是采购的内部用户, 实时更新对物资的需求能够给集中采购提供制定采购策略和决策的依据。
(四)对仓储的要求
物资的实时数据都会汇总在仓库, 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 并不要求数据的实时性。 在一般采购的模式下,虽然效率不高, 但是不至于使采购失败, 这是因为采购、生产和仓库可以通过面都面的直接交流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 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 这种交流方式失效, 致使信息不是准确的、实时的, 集中采购无法运行。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仓库能对所有的物资状态进行实时更新, 这包括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已合格、已领用等, 就能为集中采购提供决策依据。
(五)对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
技术质量部门对产品的质量把关,物资质量是个范围涵盖很广的概念, 其中包含大量的隐性信息。有必要在搭建集采购平台时就重新评价物资的质量要求, 最大限度地转换隐性信息。
四、结束语
集中采购信息化, 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 其中的管理问题涉及各个方面, 矛盾冲突有明显直观的也有隐形, 这都需要企业管理层见微知著,拆解各种问题。通过格式化的数据避免隐性信息, 使在集中采购模式下的间接信息交换不会出现影响采购周期的信息差错或缺失;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保证集中采购中心可以低成本的实时掌握采购和库存状态, 做出正确的采购决定, 缩短采购内部周期;通过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得到高质量的采购需求预测, 使供应商能够设立最大程度满足我方需求的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缩短采购外部周期。本文通过分析在推行集中采购中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为共同推进集中采购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路玲.基层站段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11:62-63
[2]张宏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煤炭科技,2014,04:39-41
[3]韩宪平,白海威,苏宪程,王新敏.深入推进总装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的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4,03:14-17
[4]顾骏.国有企业物资集中采购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基于企业层面视角[J].财会通讯,2014,17:57-59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采购成本;采购策略;采购流程
一、引言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物资是工程构成的重要部分,资金所占比例达到工程总造价的50%~60%,它是决定工程项目最终盈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物资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满足基建工程项目对物资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按量、及时、齐备、经济地将工程建设所需物资供应给需用单位,是基建工程中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物资采购成本主要分为三部分:物资的购买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和存储成本。要想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就要从购买成本、管理成本、存储成本同时下手。随时掌握物资市场信息,制定科学有效的采购策略,是降低购买成本的基础;对内严格审核采购计划,对外与供应商加强沟通,确保采购的质量,同时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控制现场库存,降低物资的管理成本和存储成本。
二、计划是源头和基础
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是物资采购程序的源头和基础。制定需求计划要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及时、准确、全面,要有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因此要求参与项目建设的负责人要掌握工程进度,能够按照工程进度上报物资需求计划,同时能够依据工程合同对计划的内容进行核对,对有特殊要求的物资进行界定和说明,提供详细准确的技术规范,并对所提出的需求计划负责,杜绝了计划的随意性,保证采购的质量。
三、采购策略是先决条件
电力基建工程的物资管理与电力生产期物资管理相比,具有一次专用性强、时间要求快、库存时间短、管理要求高等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具有预见性、灵活性、机动性的采购策略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对采购的物资要从购买成本、采购管理成本、技术性能都要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工程建设所需各类材料的市场价格、资源供量、质量状况及运输条件等市场信心,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
1.集中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模式是将分散的采购行为集中起来,打破地区局限和供应商数量的有限性,充分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增加与供应商的议价空间,避免了因各自采购造成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可以在交货时间、付款方式、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加优惠的条件,有力保障了工程项目的履约进度和质量。同时集中采购可以使采购信息高度集成和广泛共享,能够充分发挥整个集团层面上的调控作用增,加采购公开透明,有效防范采购风险。
2.分级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模式优势很大,但不是所有采购都适合集中采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分级采购的管理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采购量小、单位价值低、市场价格透明、供应渠道多的零星物资采购,应选择采用流程短、评审快、成交快的网上询比价方式完成,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网上交易平台,快速完成采购工作,有效缩短采购时间,保障工程进度的要求。
四、采购制度和标准流程是必要条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建立健全标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严谨的规章制度同样是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和约束,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良性运转的最有效工具,严谨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采购人员的日常行为,可以规范采购管理程序,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标准的工作流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的主观随意性减少工作失误。标准的采购流程可将物资采购的各个环节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现采购信息公开、采购过程公开、采购结果公开的阳光采购。
五、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
随着采购活动的增多和采购范围的扩大,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丰富经验、较强的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物资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因此,对物资管理人员应该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逐步使每一个物资管理人员都能够根据采购价格和供应数量的变化,而随时改变采购策略,寻找到稳定货源,能够逐步摸索到市场价格规律,掌握市场行情,以此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和依据。
六、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寻求共赢已经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也是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之一。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后,在合作、互信、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良好和谐的供应关系,在产品设计、价格、供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优惠价格,从而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控制好采购成本,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同时可对供货时间进行精确控制,在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库存管理的成本。
七、物资的存储管理
物资的存储成本也是构成采购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要有严格的现场物资管理办法,定期会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设备、材料进行盘点,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因发生设计变更、材料代用、进度调整时可能导致物资供需的变化,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物资供需计划,做到供需平衡,防止误订和浪费。
八、通过信息化手段精细管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支撑和有效手段,信息化在物资管理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固化标准的管理流程,对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基建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它是以项目概算为源头,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实时反映从计划到合同的签订、履约、出入库、结算等信息完整的物资闭环管理过程,使各管理层能实时地得到管理数据,了解项目情况,并能对数据而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多环节一体化的动态管理。
九、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物资采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持币购物,而是企业控制外部资源,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举措。因此,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为基础、集团化采购为主导、电子化采购为手段、供应商管理为重点的采购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管理提升、控制采购成本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