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集中采购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中采购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中采购的意义

第1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问题;药事管理;影响;完善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21-03

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效地控制药品价格虚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行为,我院从2010年7月起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对规范医院采购行为、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作用明显。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就是要求药品集中采购的全过程要通过网上运行来实现。从我省建立药品采购平台、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3年多以来,结合实际工作,现将所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以利于医疗卫生价格管理部门与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1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药事管理的影响

1.1对医院常用目录的影响

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购买药品集中采购入围药品目录外的药品[1]。医院使用的药品原则上必须是中标品种,但是国家主管部门准许生产、进口的药品达数十万种,未纳入集中采购之前,各医院根据有关规定编制的本院的《医院药品处方集》、《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及《抗菌药物采购目录》,按照临床的需求进行采购。但是药品集中采购后,各医院使用的目录与集中采购的中标品种目录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等级医院评审中对药事管理的要求,三级医院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药品,每年增减调整药品率≤5%。比如一个疗效确切、安全、价廉的药没有中标,若要采购新的中标品种,就得根据医院药事管理规定采购引进新药一样,需要经历一个程序。讨论购入新药,每一所医院都有自己的采购流程,不是可以随意购入的。对《抗菌药物目录》的调整需要申报主管部门批准,报卫生厅备案才能执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所列备用药品,这应是临床治疗的保证,与医院业务能力、治疗范围密不可分。如何把中标药品目录与医院目录进行对接就是一个问题。

1.2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影响

药品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能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药品集中采购的周期原则上1年1次[2],即每年有不同的药品中标,替换医院原来使用的品种,但是原来使用的品种,已经在医院流通多时,计算机系统里产生许多文件,具体包括它的名称、剂型、规格、包装、生产企业、医保类型、是否属于国家基本药物、进销存等信息。还有它的进入、储存、流出等物流信息,也不可能因为新品种的到来,马上将它清除令其消失。一个部门已经用完了,另一个部门也许还有库存,导致它一定时期内还要存在。这样,必将加大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的负荷,一个相同的名称,有不同规格、不同的生产企业,直接影响医生开方时的选择,降低工作效率。不同规格需要调整处方剂量,不同的生产企业不同的价格、医师要选择病人可接受的品种。不同的品种任由医患双方进行遴选,满足患者知情同意权,但也要考验医院药品信息的开放性。

1.3对药品供应的影响

从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来看,因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是以省(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1],许多常用品种中标的生产企业只有一、两家,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主导权已由原来的需方市场转变为供方市场,药品一旦中标,生产企业制约着配送企业,配送企业影响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药。主要体现有以下三各方面。

1.3.1生产企业无药可供 生产企业某一个品种一旦在一个地区中标,相当于取得垄断该产品在该地区的销售权,需要量突然增大,会导致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由于集中招标本质上就是企业竞争,优胜劣汰,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报价高竞争能力弱的企业拿不到订单。“异丙嗪垄断事件” [6]已经暴露出独家中标遭打压的风险,尤其是生产药品的中下游企业更是如此,一些药品因多种原因,如企业技术改造、原料紧缺、药品降价、成本增加等,生产企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滞留生产订单,导致临床药品供应不畅,患者无药可用。

1.3.2配送企业有药不送 药品的中标价格包括药品的配送费用,外资企业的产品一般配送费率只有3个点,而国产药品配送费率5~8个点[7]。如果药品配送企业因自身能力低,对国家实行药品集中招标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挤干药品价格水分,整个蛋糕变小了,对需要药品精细化管理过程不适应,表现在对中标药品6‰~7‰的低利润率,高成本,不愿意配送;加之不同地区物流成本差别大,而大型企业还不能对地区业务全面覆盖。或者小的配送企业得不到生产企业的配送权,就算有人生产已无人送货,边远地区尤为突出。生产企业药品中标后,药品经销权的转移,导致垄断销售,其他经销企业不能供货,从中获得垄断利益。许多药品出厂价并不高,经过层层转销,最终按集中采购中标价进入医院,价格翻了数十倍。经销商成为药品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的最大利益获得者。

1.3.3网络配送的缺陷 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之间利益没有协调好,中标药品在网上就找不到配送企业,无法实行网上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药品采购供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关部门在制定法规时应考虑工作实际的需要[8],所有的问题要在药品采购之前解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同规定,一般药品原则上配送到达甲方的时间不应超过48h。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定要求:85%以上药品库存周转率少于10~15d。实际工作中较难达到,有时甚至要等1~2个月才会有货。这是由于药品网络配送属于新事物所致。

1.4对医生用药习惯影响

习惯是多年养成的,医生也不例外。每当医生诊断完疾病,开处方取药治疗时,大多数医生所开具的处方,均有其特殊性。就是在用药上,对某些疾病治疗也选择大体相同的药物。由于每年药品集中采购中标品种的不同,对中标药品进行分析,发现许多临床使用多年、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品种,数目在下降,甚至没有相应的中标品种,导致医生无药可用。对于购入的新中标品种,医生能不能够接受,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药品“中标就死”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另外,新中标药品与原使用药品的巨大的价格差距都会影响处方医师对处方金额的估算,患者会对处方金额低的药品的质量产生怀疑,认为医生没有提供最好的服务,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集中采购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药品价格,让药价回归合理。现在药品投标价格允许保留小数点后3位,许多价格虚高药品降价不明显。另外,部分药品集中采购后价格反而大幅上涨,远远高于自行采购价,其合理性需要有关部门去澄清,否则失去了集中采购的意义,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1.5对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有盲点,网上配送不稳定[9]。由于临床使用的药品的获得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能开展无药的药学服务,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就是一句口号。参与查房,为病人建立药历,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的测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危重病人的会诊、合理化用药的监督与指导等等,都会因为忙于供应药品而影响临床药师的精力和时间。

1.6对医院收入的影响

自上世纪50年代,由于政府财力不足,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即药品的进销差价。若以加价率为15%计算,医院每销售100元钱的药大约能够获得利润13.04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后,药价降了,采购相同数量的药品,所需总额降了,医院利润总额也在下降,但是医院服务的对象扩大了,相对应的运营成本却正在增加。在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还未健全、财政补偿未到位的时候,这一部分收入对于医院的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7对药事管理组织的影响

药事是指与药品有关的事。对医疗机构而言,主要包括药品的采购、储藏、价格、信息、宣传、使用等方面。医院必须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相关规定,国家主管部门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成为药品管理的采购方面的重要指南。代替了传统医院有多种模式自行采购药品的制度。药品集中采购均在网络上操作,但网络上的东西是动态的,网络平台数据更新也快。是不是真正执行了网上集中采购,需要由医院相关监审部门做出结论。

2 对相关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的建议

2.1建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应对药品集中采购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职责之一是制定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5]。医院建立新的药品遴选机制,首先研究每年的药品中标目录,多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联合组织实施、及时处理,才有可能满足临床需要。招标品种要体现国家基本药物政策[11],医院采购信息系统应有前瞻性,指派专人对药品信息进行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能够清除因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导致的没有存在价值的信息。对于集中采购价格高于原来使用的药品,依据“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各医疗机构可以按原价格采购使用。中标药品临床医生不使用的问题,需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制定相关可行措施。解决药品中标后无人生产、无人采购等问题。现在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保障供应转向临床药学服务,从药事管理学向药物治疗学过渡,从注重“物”的物流管理转向注重“人”的合理用药管理。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药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标药品信息的周期性变化,药师要想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首先要不断更新基础知识,熟悉药品供求信息,熟练掌握最新的药品信息,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最新的药品信息与医师分享交流,做好沟通工作,才能满足临床医生需求,做医生的助手,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及时准确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做好用药咨询服务,把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建议三级以上的医院,在医院药事管理组织下或药剂科内部成立相关药品集中采购小组,熟悉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流程。及时了解医院使用药品目录与中标药品的差别,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药品采购的工作原则,保证临床用药的持续性。

2.2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引导职能[10]

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好的制度。对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仍需不断完善才具有生命力。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药品生产部门、药品监管部门、价格管理部门与集中采购部门能够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收集医疗机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汇总、限期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以省级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能够按药品的类别依次进行;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尤其是现在各个医院临床用量(包括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前100位或200位的药品重点纳入监管,对日平均使用费用在3元以下的药品回归医院自主采购权,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把医院临床用药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建议招标时,投标10元以下的药品,投标价精确到分,投标10~100元的药品精确到整角,投标100~300元的药品精确整元,300元以上的药品精确整十元。让药品降价涨价看得清楚明白,国家主管部门调价时也能如此保留位数。集中采购时,在每次招投标之间设一个过渡期限,让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充分准备;对临床必需但无中标的药品,充分利用集中招标机构的药品价格信息优势,由医院提供采购目录,委托采购部门进行定向招标,使其在临床上的的使用拥有合法身份。价格主管部门应调查并掌握药品的真实信息,对已中标药品进行分析,对严重高于或低于成本价格的药品进行调整,既要防止像鱼精蛋白注射液、甲巯咪唑片等低于成本价,导致厂家不生产,也要防止类似“天价芦笋片”事件因高价药品所导致的医疗腐败。对市场紧缺药品,解决合理不合规的问题,需要国家多个部门协调产、供、销、用,及时采取定点生产、补标、备案采购等应对措施。

3 结论

国家现在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从“定点采购”和“招标采购”过渡而来的,其目的是尽量降低药品价格、挤干药品价格“水分”、规范药品采购行为。但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于药事管理的影响不减少到最小程度,医疗机构诊疗活动必然要受到影响,导致人民群众就医怨声载道。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多个部门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多办实事,把药价降到合适的程度。临床用药能够公平获得,患者才能从中获益,真正实现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增加病人就诊满意度,达到医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S]. 2009.4.7.

[2] 卫生部. 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S] 卫规财发〔2009〕7号. 2009.1.17.

[3]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的通知[S] 卫规财发〔2010〕64号. 2010.7.15.

[4]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S] 国纠办发〔2010〕6号. 2010.7.15.

[5] 卫生部.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 卫医政发〔2011〕11号. 2011,1.30.

[6] 冯雅,丁华艳. 山东两药企垄断复方利血平原料药被罚逾700万[N]. 中国广播网http://.cn/chanjing/cyxw/20111114/13471081 0054.shtml.

[7] 徐恒秋. 安徽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工作的调研结果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10,30(9):41-43.

[8] 姚红卫,解庆东. 药品招标采购对医院药品供应的影响[J]. 中国药业, 2009,18(22):1-2.

[9] 梁桂凤. 浅谈集中招标采购给医院药品采购工作带来的困惑[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15(2):182-183.

[10] 陈国强. 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问题与改进[J].齐鲁药事,2011,15(9):550-551.

第2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龙振彪 中山大学法学院

摘要:目前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模式是单一的机构仲裁,其存在程序性、仲裁员专业对口和效率等方面局限,而且难以适应新商

经济发展以及造成国内外公民权利义务不对等,不过鉴于我国仲裁员队伍管理体制、社会公信力系统工程尚不完善,不适合全

面引进

随意仲裁制,因此可以采取折衷的方式在发展较为成熟、程序灵活性需求旺盛的海事领域引进随意仲裁制度,通过建立“禁止

反言”、

“用尽救济”以及“期限”等有效的法院监督体制,在克服其缺陷的前提下将其最优应用到中国国际海事仲裁案件中,作为试

点工程,开启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双轨并存”模式。

关键词:法律桎梏;海事仲裁;法院监督机制

一、中国现行国际商事仲裁模式的法律桎梏

我国的《仲裁法》第 16 条将“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作为有效仲裁协议的必备要件,然而中国作为《纽约公约》的成员国之

一则有义务承认与执行外国的“专案选派之仲裁员所作裁决”即随意仲裁,意味着在我国一方面排除了国内临时仲裁,另一方

面造成中国依据《纽约公约》所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不对等。其次机构仲裁的缺陷无法通过随意仲裁的优越性得以补充。

二、“双轨并存”新视角——以海事随意仲裁为限

(一)随意仲裁适用范围

在试图引入随意仲裁实现机构仲裁与随意仲裁“双轨并存”时首先面临着其固有的局限:裁决执行依赖于当事人对于仲裁员

公信力的承认。随意仲裁基于海商事发达及其孕育土壤乃契约式的市民社会基础,强调私法自治,依赖当事人对于仲裁权的高

度信任,即仲裁权具有在国家机器、国家意志之外的公信力。但在

中国连法院判决执行难问题都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独立于国家的“自治公信领域”显然尚未形成,其次,中国并非在国际民商

事各个领域均具备高素质的仲裁员,再次基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难以保证当事人以善意参与仲裁过程,最后在执行方面存

在裁决效力的公信力障碍。因此在中国的国际仲裁中全面覆盖随意仲裁制不仅难以得到外国当事人对中国仲裁员以及中方当事

人的信任,还面临着当事人拖延仲裁程序以及裁决执行障碍的困境。

(二)以海事随意仲裁为限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虽然随意仲裁制不应在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全面引入,但是基于海事领域的仲裁改革以及海事争议的特点,实行以海事随

意仲裁制为限的双轨制不失为明智选择。首先,为了解决机构仲裁的局限,激活随意仲裁的灵活性,

中国海事仲裁已经参照了英国仲裁规则:2002 年《LMAA 小额索赔程序(Small Claims Procedure)规则》和《LMAA 快速与

低费(Fastand Low Cost Arbitration)规则》的规定,并且中国 2004 年《CMAC

仲裁规则》第 71 条把简易程序的适用标的从人民币 50 万元(不包括利息)提高到人民币 100 万元,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

用范围,提高了独任仲裁庭的适用比例,可见在海事领域中国希望通过对机构仲裁的优化从而实现随意仲裁优势的发挥,因此

在中国国际海事领域存在引入随意仲裁制的实践基础。

其次,结合国际海事争议本身的特点,可见国际海事仲裁的确需要随意仲裁制的补充。

1.即时性强:海事争议中多数争议标的额并不很大,或者标

的额虽然较大但案情简单,由于船舶调度、资金周转等需要,如果进行诉讼或者机构仲裁,繁琐的程序和拖延将增加当事人的

时间和费用支出,甚至会造成损失的扩大,因此当事人特别要求尽快解决。而临时仲裁可以当天任命仲裁员,裁决书甚至可以

在同一日做出,正是解决海事争端的首选方式。

2.专业性的合意确信:海事争议一般是围绕着船舶产生的,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海事临时仲裁中当事人可以选择一致认可的在业界享有盛誉,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仲裁员进行仲

裁而不受机构仲裁选任的限制,对于仲裁员的合意确信更有利于裁

决的执行。

3.灵活性强:海事仲裁的国际性致使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多采

用相同或类似的规则来处理相关的争议,但是很多机构仲裁的规则针对性不强,规则的制定上存在一定的疏漏,而临时仲裁不

必完全依照严格繁复的程序,甚至可根据每一个案件不同的案件事

实和不同的争议焦点依照公平公正原则作出裁决。

(三)海事随意仲裁制度的修正——以“禁止反言”、“用

尽救济”以及“期限”等为限的法院监督虽然海事争议适合随意仲裁模式,但是随意仲裁本身的缺点

依然存在,笔者此处针对随意仲裁的局限在中国国际海事仲裁领域的完善展开论述。

首先,随意仲裁的公信力以及执行力问题可以通过适用有限的法院监督解决。根据英国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两种

方式对裁决提出异议,实现对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一是基于裁决中的实体问题及裁决可能存在的适用法律错误而对裁决提起

上诉,要求法院对裁决进行实体审查;二是基于仲裁程序方面的严重不规范性而抗辩裁决的效力,要求法院对仲裁程序是否遵

守了自然公正原则进行审查,且第一种上诉机制被严格限制,反观中国,《仲裁法》第 9 条明确规定了仲裁裁决的终局效力

,当事人不能就裁决再向法院提起上诉。根据中国民诉法的规定涉外仲裁的法院监督限于形式审查,笔者认为为了克服国际海

事随意仲裁在中国的困境可以参照英国的做法:设置严格条件限制的上诉制,即规定中国涉外海事仲裁法院有权审理裁决的实

体问题,但是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将法院实体监督权降到最低标准,可通过“禁止反言”原则:即在仲裁程序进行中不及时对

实体瑕疵提出异议的,事后无权再以程序问题对裁决提出抗辩,除非当事人能够证明,参与或继续参与仲裁程序时他并不知悉

,也不能合理勤勉地了解提出异议的理由。同时,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抗辩理由,仍然要受到“用尽救济原则”:上诉人未用

尽“a.任何可资利用的仲裁上诉或复审程序;b.可资利用的追溯”则不得提出上诉和“期限”的限制。当然还可以参照 1996

年英国仲裁法第 69 条(见上)的规定合理地设置对于上诉条件的其他限制,从而实现在克

服随意仲裁的局限的同时避免司法监督权的扩张。

参考文献:

[1]汪祖兴.效率本位与本位回归—论我国仲裁法的效率之维[J].中国法学,2005,(4):114-115.

[2]于秀.我国设立海事临时仲裁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第3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图书采购是指图书馆用图书经费采购图书的一种方式,它是文献信息收集工作的主要环节,也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书建设是指图书馆根据其方针、任务和读者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文献收集、选择、组织、保管、剔除和协调等工作建立的一个藏书知识体系[1]。任何一个图书馆,其业务工作都是从文献信息收集工作开始的,文献信息收集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2]。图书馆开展的一切工作也是以其馆藏为基础的,这个基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读者服务的效果。在图书采购中除遵守藏书建设中的思想性原刚、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以外,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1 配套出版的图书

配套出版的图书是指某些大部头的工具书、法律法规、教材等出版后,为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用,或进一步补充完善而出版的增补本、注释、教学辅助用书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自1953年第1版开版,到2010年已经相继出版了9版,2015年版(第10版)正在编撰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有些版本的药典在改版之前出版了药典的增补本,如1957年出版的《中国药典》(1953年版)增补本;1987年出版的《中国药典》(1985年版)增补本;1992、1993年出版相继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1997、1998年相继出版了《中国药典》(1995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2002、2004年相继出版了《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2009年初出版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增补本;2012年出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第一增补本等。

为了确保药典所收载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中国药典》二部自1990年版开始不再收载药品的作用与用途,而将其单独编为《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一书,作为其同版药典的对应出版物,配合药典同步出版。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扩大应用,自2000年版起,将“剂量”、“注意”项内容移至《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3]。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还进一步分成了化学药卷、生物制品卷和中药卷[4]。2010年版将中药材和饮片单独编辑成册,为《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第一版)。

《中国药典》自1990年版开始,有关品种的红外光吸收图谱,收入《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

为保证对药典的正确理解,一些版本的药典还出版了药典注释及注释选编,如《中国药典》(1985年版)二部注释选编,《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等。

其他与《中国药典》相关的配套出版的书籍还有《中药彩色图集》、《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及《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等。

2 丛书、多卷书

丛书是汇集许多单独的著作成为一套并具有一个总书名的出版物。其出版时间有逐册出版,持续多年的;也有整套出版、一起发行的。如:《临床诊疗指南》丛书,由卫生部领导、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用于指导和规范临床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该套丛书共有49个分册,2005年~2011年陆续出版。

多卷书是指同一著作分若干卷(册)出版的图书。其出版时间有的按卷、册顺序一起出齐;也有的不依卷、册顺序陆续出版。如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并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历时15年,于1993年出齐,共74卷;第二版历时14年,共32卷,于2009年出齐。

又如畅销小说《藏地密码》,共出版10卷,2008年出版了第1~4卷;2009年出版了第5~9卷;2011年出版了第10卷。

3 连续出版的图书

连续出版的图书,是指具有统一书名、印有编号或年月顺序号、定期或不定期在无限期内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其内容具有原始性和新颖性,学术性较强。由于连续出版的图书报道及时,出版连贯、数量、种类庞大,成为现代文献的一种主要类型。如《年鉴》是连续出版的图书之一,它系统反映与记录一年内国内外重大事件,各个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资料,提供读者检阅查考的一类工具书,逐年编辑,连续出版。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属信息密集型工具书。中国年鉴出版工作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6种年鉴首先问世,拉开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年鉴热”的序幕。1981年,中国又新出版7种,1982年为13种,1986年中国年鉴种类达113种,1999年全国出版的年鉴多达1300多种,2005年约2000种。据孙关龙老师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年鉴已超过2500种[5]。成为当今世界上出版年鉴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各个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服务对象和特色,有选择地收藏各类连续出版的图书。

对于以上例举的这些配套出版的图书、不同时期出版的丛书、多卷书以及连续出版的图书,图书馆采购人员应提高关注度;严格执行本馆图书采购细则;随时跟踪了解相关出版社的出版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录,及时采购,确保藏书建设的系统、完整,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参考文献】

[1]上海图书馆.图书馆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1990:82.

[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75.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2000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前言.

第4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1.小贩们不理睬你,做出很忙的样子,不是他真忙,而是他希望你赶快成交,把他的破烂货买走。

2.每个小贩头一次向你推销时,价格都会出奇地便宜,你问到哪个品种,哪个品种都会物美价廉。第三次以后,价格就和其他高价供应商一样了。

3.名贵的活鱼当面称好,为了充氧,加进一瓢海水,你很熟练地喊,再放点冰块。回去一称――怎么少了半斤?难道小贩们不怕你回去找后账?其实小贩们非常了解食肆的采购程序,活鱼进酒楼后为避免损伤,往往不经过验秤就直接放进海鲜缸了,采购时加的海水,更增加了验秤的难度。

4.冰鲜鱼、海货摆在白钢盘或白钢盆里,反光好,新鲜,品相端正,会让采购者在采购时义无反顾。

5.有些冰鲜鱼,如黄花鱼,鲅鱼,鲳鱼,之所以新鲜光亮,荧光闪闪,是因为小贩们头天晚上把它们放在冰水里了一晚上。

6.虾是交叉起摞摆放,丰满,美观。虾背朝外,能增添亮度。

7.活海参满肚是水,可能是因为海鲜缸里的海水不纯,有淡水掺进了。

8.活海螺螺口朝上,浑身湿透,肯定是吸饱了海水。

9.活海蟹装进保温箱,眼睁睁看见小贩们用不干胶带缠牢,回去打开,变成了一堆死蟹。这是小贩们在送货途中掉包了。

10.死蟹壳朝下,肚皮朝上,稍微变换角度,死蟹子就变得张牙舞爪活灵活现。死蟹子卖成活蟹子价。

11.市场中的水发货,大多使用碱类物质浸泡过,如:百叶、蹄筋、鱼皮等,洁净光亮,好看不好吃。

12.有些卖水产的小贩们早晨到岗的第一件事,是向黑色塑料袋里加进数量不等的水,货物上秤前你就已经被当成“傻帽”了。还有小贩把塑料袋套成双层,中间加水,更难发现。

13.名贵冰鲜鱼你以很低的价格买进,不是你很有面子,而是鱼腹里塞进了低档鱼类或冰块。

第5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高值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弊端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11-02

The problem and suggestion of the concentrated procurement of high-value medical appliances

LENG De-rong,XU Fu-ning

[Micro-Tech(Nanjing)Co.Ltd.,Nanjing 210061,China)

[Abstract] The concentrated procurement of high-value medical appliances embodies the principle of just, fair and transparent.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fundamental purpose lies in reducing the procurement price through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But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quality, esp. the recessive quality of products also reduced with the price.Lots of top-quality products were refused permission to enter the procurement. This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of concentrated procurement of high-value medical appliances.

[Key words] High-value medical appliances;Public bidding;Drawback analyse

2008年度由卫生部组织的全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现已启动。此次集中采购是根据2007年6月21日《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和2008年2月3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全国性的集中采购。纵览两个通知的精神,不难看出卫生部对“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的坚决态度。在医改方案即将公布实施的前夕,来自卫生主管部门的态度,基本上给医药行业多年来关于药品、医疗器械、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存废之争做了定论。“集中采购不但要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完善加强。”

卫生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目前只是集中在心脏(冠状动脉)介入类、周围(外周、神经)血管介入类、心脏起搏器、电生理类高值医用耗材方面,其他诸如非血管介入、骨科介入等暂未被纳入其中,说明卫生部此次集中采购还是在摸索阶段,一旦时机成熟,将会大面积铺开。

从形式上看,此次集中采购看似更加规范、入门更加严格,虽然没有采用沿用多年的海虹电子平台,但具体操作流程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如仍然是采取网上竞价的方式,仍然由集中采购工作委员会制定基准购入价判定原则并确定基准购入价。

1只有振兴民族产业老百姓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几年来,对药品、医疗器械、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个效果和群众愿望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就有了产品基准价一说,但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方式客观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主管部门的主要出发点是通过招标将降低采购价格,但通过多年的实践,价格下来了,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隐性质量也下降了,许多优质产品却被拒之门外了。这是当前的集中采购制度所暴露出的最严重的问题。

医疗器械质量和价格是一对矛盾,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如何考核产品质量是一个难题但却又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法规规定医疗器械必须满足安全性、有效性两方面的要求,而安全性指标、特别是隐性的安全性指标的高低又取决于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有效运行。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需要先进、完备的硬件设备、良好的管理流程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保证。事实上,企业质量体系执行良莠不齐,无视这个现实,一刀切地实行同一基准价,势必造成质量成本越低的企业越具有竞争优势的局面,这恐怕也是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实际上,招标专家组并非不认同优质优价,只不过在操作中简单地以进口产品、国产产品作为判定依据。在专家组看来,进口产品的质量就一定高,国产产品的质量就一定低,因此形成了内外有别的两套基准购入价,而进口产品的价格一般是同类国产产品2~5倍。例如,国内某企业为国际大公司代工支架,质量标准同于国外公司,但内销基准价却不到进口支架的30%。还是以该企业为例,该企业出口到欧洲的支架产品,由于它的安全性、有效性都优于韩国某品牌的产品,因此价格高于韩国的产品,但同样在欧洲销售的产品到了中国,它的价格却是高于该企业产品的5倍之多,原因就是它是进口产品。因此,如何客观地评判质量优劣以及质量和价格的关系是招投标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招标的目的是要把行业的平均价格降低,施惠于广大的医疗患者。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呢?回想25年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能力独立生产电视机,产品均为进口或合资,那时候最便宜的14英寸合资彩色电视机也要2 000元人民币,而当时的人均月工资收入只有100多元,电视机的价格是月工资的近20倍,在那个时代电视机也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后来随着民族品牌的不断兴起,同欧美等进口企业充分竞争,不断壮大,到了今天一台电视机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人均月工资的1/2,而我们国家生产的彩电已经出口到全世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家电生产基地。还有,也是在25年前,阿尔卡特、思科等国际电信巨头在华达成垄断,至使那时我们的家庭安装一部电话要付出3 000多元,是当时月平均工资的30多倍,而且要等上半年的时间,是我们的民族品牌华为公司首先研发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万门机”,打破欧美列强的技术垄断,致使安装电话的成本大幅下降,至今,电信部门安装电话早已免费还赠送电话机,华为公司也在多个领域打败思科公司,成为全球电信行业的领导者。(就是在我们医疗行业里,在没有民族品牌竞争时,进口品牌的支架产品单价在18 000元,自从2000年开始民族品牌参与竞争后,进口品牌价格已下降了30%)。因此招标中不能单纯以进口与国产来制定基准价格的高低,而应该以质量作为制定基准价的基础,否则民族品牌将先天丧失与进口品牌竞争的条件,丧失研发并推出与进口企业同质的高端产品的可能,普通医疗患者将永远丧失生产厂商充分竞争带来的价格实惠。

2专业的专家组成才能全面评估企业的良莠

在既往的招标过程中,往往是清一色的临床专家组成考评小组,最了解企业状况的药监部门并没有介入,评审专家组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专家不了解法规、质量体系的要求,对企业质量状况无法判定,使得不少产品出现质量/价格倒置。另外,招标要求太过笼统,缺乏细则,空子很多,操作上标准不一,具体工作人员自由裁量权很大,客观上具有很大的寻租空间。例如,有些企业利用专家对医疗器械法规的陌生,不按照注册证进行投标,而是将规格作为名称投标。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使用没有经过法定认可的产品预期用途来进行产品分类并屡屡得手。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制度设计不完善造成的,客观上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另外,医疗器械的销售价格不仅包括材料成本、质量体系的营运费用,还包括售后服务、专业培训、学术支持等各方面的后续服务费用,如果招标政策一味强调最低价格,必然会导致整体服务水平的下降。

因此,如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地搞好集中采购工作,是摆在卫生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归属卫生部,对完善招投标工作应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负责监管企业和产品的各级食品药品监督局参与到集中招标工作中,将有利于制定一个统一的质量评判标准,有利于组成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专家组,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对企业来说,比结果公平更重要的是机会公平。

3专家组实地考察才能最终实现优质优价

众所周知,衡量商品价值的通用原则是“性价比”,因此在此次招标过程中也应该如此,不能只考察产品的价格,而对产品的质量不予重视,所以我们建议,招标专家组可以实地考察各生产企业的企业规模、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起码国内的生产厂家可以这样做),对上述各方面综合评定,让在这些方面表现优秀的企业可以得到合理的招标价格,避免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

2008年,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人民币升值,CPI持续走高,人员工资、原材料成本和各种费用也持续大幅上涨。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讲,在出口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下,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地依靠内需。在国内市场,招投标越来越变成企业必须跨越的门槛,同时,招标结果也是企业最不可控制的变量。在各地招标价格已接近企业损益点的情况下,如果全国集中采购招标仍然采用单一的最低价中标的政策,短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度压缩,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创新动力也会受到极大的抑制,将给民族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中国医疗体制的沉疴并非一个集中招标就能解决,在全国集中招标不可逆转的形势下,企业迫切需要主管部门了解现行招标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对症下药,规范和完善招标秩序,切实保证老百姓的用“械”安全,切实保证老百姓用上优质优价的医疗产品;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营造一个企业、医院和患者良性互动的和谐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S].2007-6-21.

[2]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S].2008-2-3.

[3]马建忠.北京医用耗材招标价格之争[N].医药经济报,2007-12-26.

[4]牛正乾.政府主导药品招标 既难治标也难治本[J].中国医院院长,2006,(5):7.

第6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城郊煤矿,河南 永城 476600)

摘 要:物资采购采取招议标的方式,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程序公正、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等优点,对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发挥了保障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采购供应管理工作的质量,急需解决。

关键词 :煤矿企业 招议标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26-02

一、存在的问题

1、主观上不愿招标。一是使用部门习惯于“随用随领”,供应部门习惯于“没有就购”,采购计划性不强,零星采购多,牺牲了规模效益。二是怕麻烦,特别是小额采购,嫌招标耗时长,程序多,工作量大,不愿组织。三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强,认为招标采购是领导不放心,组织不信任,有抵触情绪。四是利益驱动,或为单位、部门小团体利益,或为个人私利,不愿招标采购。

2、规避招标。一是化整为零,有的直接将招标项目划为几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均在规定限额以下;有的先招标签订一个规定限额以上的合同,待履行完毕后再续签若干个规定限额以下的小额合同;有的采取一次性送货,分批签合同、分期付款。二是虚假招标,以种种不合理、不必要的条件或标准排斥潜在投标人。三是与投标人串通,邀请陪标人陪标。

3、投标主体不均衡。一是投标人资质不对等,竞标实力悬殊,国营大厂与私营小厂鱼龙混杂,有的投标人甚至不具备投标资格。二是投标人待遇不平等,一些招标项目实为意向标、内定标,人为设置不公正的标准、条件排斥其它投标人。三是中间商多,直供户少,流失了招标效益,有的中间商多家产品,与其它直供厂家竞标,机会不均等。

4、招标方式单一,操作失当。一是邀请标几乎成为被无原则选择、使用的唯一方式。由于企业普遍没有建立合格供方资源库,造成被邀请的投标人多为项目主管部门推荐的几个“老关系户”,有时被邀请的投标人甚至全部集中在一个城市或地区,易串标哄抬标价。二是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企业多采取邀请标、分段标、议价标相结合的招标方式,邀请几名投标人,多轮报价、分段评标,这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积极意义,但目前法律依据不充分,操作不当会导致恶意竞标,以适用设标底标为宜。

5、评、定标不科学、不严谨。一是评标委员会的构成不合理,行政领导、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多,有的甚至按部门分名额,面面俱到,不能保证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比例要求,评标变成行政决策,权威性降低。二是随着国企改革改制的深入,招标主管部门人员精简,力量有限,不得不较多采用无标底招标,有的即便编制有标底,因没有建立价格信息库,多为“纸上谈兵”,对评标参考价值不大。评标办法概括、笼统,缺乏定性定量结合、操作性强的评标细则,评标多依据投标报价而非评标综合价,感性因素多,随意性大。三是诱导性评标,评标时,常先由评委会主任根据招标人意图发表“指导性”意见,评委再进行打分或投票,评标缺乏公正。四是评标与定标相脱节,招标投标法及有关部门规章对评标、定标间隔期限未进行明确界定,实践中许多企业常常将评标、定标割裂开分阶段进行,很少当场授标,招标透明度低,有舞弊之嫌。

6、招标结果履行度低。一是招标方不对中标人签订项目合同或不按招标书内容签订合同,有的以中标人的名义签订合同后指令中标人将部分项目分包给指定关系户,有的搞平衡将中标后的项目分段授给不同投标人。二是高资质中标人中标后违规转、分包给低资质供货商或委托低资质供货商配套、供货。三是招标方资金兑付不及时的现象较为普遍,制约了合同履行,有的造成合同纠纷,严重的影响企业供应网络的良性运转,抬高了采购成本。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深入宣传,加强领导,推进招标工作的规范、深入开展。招标采购程序公正,竞争充分,是物资供应管理理念一次质的进步,在给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打破了旧采购模式下形成的利益格局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落实障碍,实施时应注意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从防止腐败、创新管理、提高效益的高度,对招标采购的目的、意义、原则、程序进行深入宣传,明确招议标制对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强制性规定,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统一认识,消除一些单位、部门、个人抵制招标的思想。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三是加强检查考核,对不认真执行招议标制度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2、创新物资供应管理体制,以招标采购为主,物资统管。一是由供应部门集中行使管理职能,统购统供,解决多头管理、多头采购问题。二是将立项权、采购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制衡管理。每月末供应部门将各单位下月采购计划平衡汇总后报计经部门审批,财务部门按审批后的采购计划安排资金计划,供应部门根据资金计划集中招标采购,供应给使用单位。三是将采购过程分解,实行“三元化”采购,即整个采购过程由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三元”共同参与。业务部门负责推荐厂家、签订、履行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市场询价、组织招标和商务谈判;监督部门负责全过程监督。四是坚持以招标采购为主,针对不同情况灵活采取议价标、分段标、代储代销等多种采购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

3、夯实管理基础,建立、完善以招标、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物管制度体系,提高履行率。一是制定《招议标管理办法》,对项目招标条件、厂家资信调查、市场询价,发、开、评、定标办法及违纪情况处理等作出具体规定,规范招标行为。二是制定《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实行由企管、法律、监察部门综合管理和供应部门业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违约及纠纷处理等具体事项由供应部门办理;企管部门负责考核、奖罚;法律部门负责文本审定、提供法律咨询;监察部门负责全过程监督和违纪行为的查处。三是制定开评标纪律、合同会审、备案、督办,物资验收、考核奖惩和检举、控告等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履行率。

4、建立合格供方资源库,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实行资格年检制,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上网管理,年终对供应商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对诚信度差的供应商及时清理出局。二是建立廉政准入制,推行“供应商廉政承诺制”,发放廉政举报卡,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有行贿等廉政劣迹的供应商坚决禁止入库。三是实行合同双签制,供应商在签订供货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联合保廉协议作为附合同,违反保廉协议约定义务的负违约责任。四是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清理中间商和业绩不良的供应商,尽量与厂家建立直供关系。五是适度引进新厂家,加剧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遏制供货价格。

5、加强价格管理,科学评标、定标。首先,建立价格信息库,以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指导价为基础,结合本单位、同行业兄弟单位采购价及时对在库价格进行更新、调整,动态管理。其次,参照在库价格认真组织市场调研、询价,确定市场现价。第三,对市场现价进行地区价格调差,制定“标底”价,参考“标底”价按评标综合价定标。

第7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库存;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数量折扣;最优批量

在经济活动中存储问题是最常见的现象。如工厂需要定期的购进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将其存放于仓库里以供日后的生产所用;商品流通企业其进货与出货的过程中也有存储的过程;水库雨季蓄水,以在旱季的时候用于灌溉和航运等等。但不论是对原料、商品还是水库的蓄水,在存储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从而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如果仓库中存储的数量过多,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还增加了用于存储的费用。例如原料、商品等可能会因为长期的贮存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形成浪费;相反的,如果存储量太少,又将导致出现需要经常采购和进货的状况,这样又会无形的增加劳务、交通、手续及通讯等费用的支出,次数越多,其开支也就越大,必然会造成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库存所具有这种两面性,使得库存量的合理控制对企业的生产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保证商品的销售需要;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商品的库存量,降低库存对资金的占用,减少对场地的占用,从而降低经营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

一、经济订货批量概述

经济订货批量(EOQ)是指将存货维持与订货处理相结合起来从而使成本最低的补给订货批量。具体地说,平均存货量等于订货批量的一半。因此,商品的订货批量越大,其平均存货量也就越大,同样的,每年用于维持的成本也就会越大。但是反向的,订货的批量越大,每个计划期内需要订货的次数就会越少,随之订货的总成本也就会越低。根据这一情况,就需要我们把订货批量进行公式化以确定精确的数量,以此,使得订货、给定的销售量和维持的存货的总成本是最低的。

二、经济订货批量基本公式

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是在假设全年的需求与成本是相对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EOQ是根据具体的单个产品来进行计算的,所以,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公式中不考虑产品的联合订货对其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经济订货批量计算原理用下图表示出来。

如图所示,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是用来计算持有的库存的年成本与订货成本总和的最小的订货批量。其中年持有成本的量是等于库存的平均持有量和单位年持有的成本的积;而年订货成本则是由订货的次数和各批次订货的成本的积。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成立的假设条件有以下几项:

(1)库存系统的需求率是已知,并且需求率均匀为常量;

(2)单独一次订货的量没有大或小的限制;

(3)采购和运输上没有价格折扣的存在;

(4)订货的提前期为已知的,而且是个常量;

(5)订货费用与订货批量无关,只与订货次数相关;

(6)库存所使用的费用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

(7)没有缺货的现象存在;

(8)货物的补充率为无限大,且订货均为一次付;

(9)有固定量的系统。

我们对参数进行假设:Q:每次订货的量(件);P:货物单价(元/件);F:每件存货的年保管费用占其价值的百分比;D:库存产品的年需求量(件/年);C:每次订货的成本(元/次);K=PF:每件存货的年平均库存保管费用(元/件・年);TC:每年总成本。在以上的假设条件之下,由于订货周期T是个变量,所以只计算一个周期内的费用是无意义的,我们需要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存储的总费用,即:TC=CT+I/2QPF=CD/Q+1/2QK;用求最小值的方法可得:经济批量

1.订货费用

订货费是指的在订货的全过程中为了订购物资补充库存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其中包括有订单手续费、通信费、招待费等。其特点是,每订一次货只发生一次的费用,即订货的费用只和订货次数相关。

2.存贮及其他费用

存贮中的使用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存贮费,即用于支付货物所占用资金应付的利息以及用于仓库、货物保管、货物损坏变质的等状况使所支出的费用;(2)订货费,即用于订购的费用以及货物的成本;(3)缺货费,即在存贮供不应求的状况下所引起的损失,例如因此而失去的销售机会、停工待料的损失和不能按期履行合同所缴纳的罚款等。

在确定存贮的策略时,应该首先把实际的问题抽象为数学的模型。在形成模型的过程中,将复杂的条件都尽可能的加以简化,模型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就行了。然后在对模型用数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从而得到数量的结论。这以结论是否是正确的,还应该拿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如得出的结论与实际不符,那么还应该对模型进行重新的研究和修改。在某些时后,存贮的模型还不能直接的运用,必须将其与商品的适销状况、市场的需求量的预测、政策的要素变动对模型的影响、商品的经济寿命周期等相互结合起来,对原来的模型中的购进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三、EOQ延伸

为了刺激消费的需求,从而激起更大的购买行为,供应商常常会在顾客到达或超过一定的采购批量值的时候向其提供一个更为优惠的价格。这就是我们将要提到的数量折扣。数量折扣可以通过基本的EOQ公式进行处理,它按照与给定的数量相关的价格来计算其总成本,从而确定其相应的EOQ值。

价格折扣的存在对于供应厂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他们的生产批量大,其生产成本必然低,随着销售量的扩大可以为他们占领市场,从而获取到更大的利润。而价格折扣对与销售的一方是否有利,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在有价格折扣的条件下,由于每次的订购量增大,而订货的次数相对的减少,使得年订货的费用降低。但是由于其订购量的增大,将会导致库存的增加,从而造成用于维持库存的费用增加。我们应该看到按数量折扣来进行订货的优点在于其单价较低,使得年订货的成本较低,同时能够使缺货较少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装运的成本,而且能有效地对抗价格的上涨。但其缺点却是会增加库存量,提高储存的费用,使存货的周转变慢且货物容易陈旧。那么我们要不要接受价格折扣,就需要通过价格折扣模型的计算才能决定。

在价格折扣模型的假设条件中仅有条件(3)与EOQ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同。即允许有价格折扣的存在。但是由于有价格折扣的存在,使得物资的单价不再是固定的,从而不能简单的套用传统的EOQ公式。那么我们要求得有价格折扣的最优订货批量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

(1)用最低价格代到基本EOQ公式中求到最佳订货批量Q*,如果Q*可行,即为最优订货批量。否则进行步骤(2)。

(2)取次低价格代到基本EOQ公式求出Q*。若Q*可行,则计算订货量为Q*时的总费用以及所有大于Q*的数量折扣点对应的总费用,其中最小总费用所对应的数量即为其最优订货批量。

第8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技术;医院;采购系统;应用

前言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现代医院在建立健全医院管理系统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医院中常见医疗设备管理系统、PACS等,这些系统的全面性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医院管理整体效率的提升是一种巨大的推动,非常好地实现了医院管理的数字化。但是伴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之前单纯的医院管理系统已经很难满足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想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就一定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共享网络,对信息资源不断地进行整合,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逐步建立起满足现代社会需求高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现在,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采购医疗设备、医用耗材以及其他物资等,而且这项工作还是确保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和重要性保证,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认识到自身医院采购工作进行的是否顺利和医院的费用支出、成本核算之间有莫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在医院物资等采购工作环节成功融入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同时做好对其的管理,医院的采购成本便可以得到很好地降低,进而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好基础,同时医院的服务质量也能有所保障。

1 当前医院采购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可能性阐述

之前,我国医院的采购环节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分别从医疗体制改革、法律法规、市场调控等方面采取措施去解决其中的问题,但是最终却没有收到较好的成效。现在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建立医院采购电子商务系统去从根本上解决医院之前采购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显然已经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医疗主管部门在招标、采购中的监管力度和范围的不断增强,是非常需要先进电子商务技术和方法的配合,在医院采购现状的基础上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日程同时要不断加强,最终建立起集高效性、操作简便性特点于一身的医院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另外,全面整合政府部门、供应商、医院采购的信息资源,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做好前期基础,最终确保能够实现电子商务化操作的全过程。政府在确定供应商时可以选择社会招标的方式,这样可以从源头确保我们的医疗产品目录和产品价格清单是透明化且统一的,然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对医院的采购行为和流程进行监管,这同样也是医院对供应目录中产品进行筛选的重要方式,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之上向供应商提交最终的订单,供货商通常会在收到电子订单之后便进入发货供应环节,最后还有医院对产品验收的工作环节,在确保验收合格之后医院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签付。另外,政府部门、医疗器械供应企业和医院的资源都是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整合的,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流通的整个环节和手续,进而促进采购成本和难度的减少。因为采购行为都是在网上进行的,这种情况下采购的透明度有很大的提升,非常巧妙地减少了暗箱操作发生的可能性,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会有所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国已经有许多医院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开展医疗设备和耗材的采购工作,虽然到目前为止,距离完整的电子商务采购体系的建设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着电子商务的可操作性。

2 我国各大医院在采购环节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优势

2.1 通过在医院采购环节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能够非常好地对医院的各类设备资源进行整合

面对医院的采购任务,一些大型设备的供应商本身有很大的优势,因为这些供应商的资金、技术、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以及技术等方面要比别的供应商更加完善,所以在这些方面,大型设备的供应商表现的更加突出,能够给医院足够的保障。所以,在产品的竞标过程中自身拥有非常强的竞争实力。如果是那些技术含量低、服务体系远远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小型商,在设备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就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医疗行业的改革,帮助其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除此之外,医院通过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促使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耗材产品资源得到较之前更加透明的展示,这同样是促进医院采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

2.2 通过在医院采购环节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能够巧妙地整合医院的医疗物流资源

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处于不断竞争中的社会,医院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就应该逐步地结合自己的发展现状引入现代化的物流技术。许多的医院已经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了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后所获得的收获,一方面整个医疗产品的订货量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很好地促进了供货商对资源的集中,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出服务质量好、送货速度快的更加专业的物流公司,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共同改善,物流成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流通速度却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物流风险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都会有很大的降低。

2.3 通过在医院采购环节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能够恰到好处地增强社会和政府部门对采购的监管力度

通常来讲,我国医院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的平台,而且会以合理的方式对所采购的产品展开集中性的招标和审核,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和供应商都是处于一个平台中进行的公开易,所以,政府部门是可以直接对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这样就可以对其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增加防范。

2.4 通过在医院采购环节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能够全方位地提升采购的透明力度

现在我国的一些医院中普遍存在着医疗产品内定、吃回扣等行为,现在这些问题仍然是让医院甚至是整个医疗体系改革头疼的重要方面。相对来讲,电子商务采购平台是处于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大环境中,整个过程中是会受到政府、医疗主管部门、社会等多层次的监督,如此一来,采购的透明度较之前便会有非常大的增加。

3 在我国医疗采购系统中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难点问题

医院的各类设备和耗材和一般性的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产品的种类也很多,通常情况下,医院所使用的产品品种具有多样化且不易运输等的显著特点,假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所需的这些产品都进行集中性的招标采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而且工作的程序也是比较繁琐的,时间周期也是很长的。另外,医院在电子商务平台采购之后,怎样运用一个恰当的方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另一个显著性问题是怎样建立统一的医疗产品标识和编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医院的采购系统中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交易终究是一个虚拟的平台,一些常见的电子支付手段和方式中都会存在一系列较为实际的问题,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导致其依旧是电子商务技术在医院采购系统中急需解决的重点性问题。

4 结束语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技术在医院采购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都在不断地扩大、加深,此技术同样也得到了医院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大量的实践已经成功地印证了电子商务技术是一定可以在医院的采购管理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的,并不断地解决现在医疗采购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诸志聪.电子商务技术在医院采购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

[2]沈明,王军明,吴海群.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房,2009,13(7):440-441.

第9篇:集中采购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 财务集中核算

沛县卫生局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于2004年5月,我县本着“便试行、边总结、边规范、边完善”的原则,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目前核算中心肩负着9家机关事业单位、27家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运行账套91个。经过10年的运行,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被视为成功的典范,在全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和县以上范围推广应用,先后周边部分兄弟单位及山西晋城市、山东肥城市、山东岱岳市、河南郑州市等卫生局会计核算中心的同仁们前来参观学习,在我县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不可否认也存在很多缺陷。

一、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的几点措施及实施效果

(一)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总体原则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按照 “规范管理,统一帐户,集中核算,分户结算”的原则进行集中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监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各单位的管理体制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单位财务审批权不变。按照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编制预算、统一设置账户、统一报账制度、统一设备采购、统一资金支付、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财务公开、统一审计监管的办法。各基层单位原有账户一律撤销,各项收入统一存入核算中心总账户,由会计核算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分账核算。

(二)配备一支优秀的团队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有9名工作人员,其中女性7名,7人具有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围绕“服务、监督”两个重点,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团结、务实、廉洁、高效 ”的服务宗旨下,创造了一系列骄人的业绩。有人说“你选择了核算中心,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任何一项职能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一项新生事物的投入运行需要一个好的过硬的团队作支撑,一支特别能攻艰、特别讲奉献的优秀团队为成功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会计事项处理与基层单位分离

以往基层会计人员出于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或自身利益需要受单位领导指使进行会计造假。而如今会计核算中心设在主管局,集中核算模式使会计业务从各基层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外部集中处理,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基层单位分离,单位领导不可能指使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做假,通过实践这种管理模式较为理想。

(四)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

原先基层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融为一体,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财务审批人也是会计人员,经单位负责人审签同意的原始凭证,既表示符合财务审批制度又表示符合会计监督。这种集双重职能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缺乏财务与会计的相互制约,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按各基层单位审批程序执行,会计监督职能则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大额、特殊业务实行重点稽核监督制度;超千元现金一律实行再审批制度,一方面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同时也防止舞弊套取国有资产。这样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尤其是对支付行为的有效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造假行为。

(五)实现“阳光作业”

在过去的核算模式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是封闭的,对会计业务的知情范围非常有限,往往只有一、两个人知道。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业务经办人、财务审批人和单位领导、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环节,对数额较大及特殊业务的还要经核算中心主任重点稽核、局领导审签。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就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

(六)实施远程账务处理

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江苏南京万潮的A9财务管理软件,基层单位的日记账及固定资产卡片都可自动生成凭证,在出纳管理中票据数据也可自动转成日记账,这为每月几十家近百套的帐套对账带来了极大的简便,也为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便捷,如固定资产的账账相符等等。同时基层单位的报账员可在基层单位登录财务处理系统在设置权限范围内进行相关操作和查询,使基层单位和核算中心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单位能及时了解财务收支情况,增进核算中心和基层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换,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会计监督,完成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得到有效实施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遵照财经法规办事,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使核算业务更专业化,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能力。还运用权限设置等方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较好地执行了内部控制有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独立于基层单位之外,使其具备更好的独立性,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财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

(一)会计监督职能履行的局限性

会计核算中心在履行监督职能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毕竟置身于单位外部环境,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无法掌握,有些复杂问题也难以分辨。有些会计业务只能识别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无法识别票据的真实性和经济事项的真伪。一看有没有单位领导的签字,是否符合规定的审签流程;二看票据是否合格,这种监督审核,实质上只能做到以单据论单据,强调表面上的会计监督,弱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漏洞不能完全堵塞,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制度上的充分保证。

(二)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

目前一名核算人员要负责多个基层单位的账务,包括账务处理、日常管理、各种报表的汇总收集、票据、物价、仓库物资等等,无力全局掌握每个基层单位业务具体细节,并且每个基层单位都有自己所必须要发生的事项且各单位业务事项不完全一致,所以核算人员也无法判断其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即使发现有违规列支的行为,但因缺少足够的证据和精力也很难进一步深究,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有一定难度。

(三)弱化了基层单位自身的内部监督及财务管理职能

财务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等工作集中于核算中心,而对实物、资产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仍然分散在单位,基层单位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资金的来龙去脉非常熟悉,监督的作用也就最直接、最有效。但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却失去了最有力的监督,增加了财政资金的风险,由于一些基层会计人员素质水平有限,反正是集中核算,有人做账,平时只管是报账、要钱、花钱,对自己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漠不关心,使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日趋弱化,并带来了诸多弊端,为领导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财务信息及决策依据,成为一句空话。

(四)财务集中核算的实施不利于责任的划分

财务集中核算因远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管理现场,不能了解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真实情况,而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应来自于真实有效的会计事项,会计核算脱离了基层单位,只能通过相关单位提供的票据进行会计核算,很难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基层单位由于不再承担核算职责,也不愿承担会计责任。使不了解经济业务实质的会计核算中心总是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因此,当出现遗漏核算事项或重要、重大虚假会计信息时,就会出现核算中心和基层单位之间的相互推委,责任不明。

三、财务集中核算局限的启示

(一)增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独立性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与完善,从实际出发,推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增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使会计人员能够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大胆监督,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二)增设出纳岗位

在基层单位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出纳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这是实现基层单位会计内部监督最有力的途径之一。同时,《会计法》规定了单位应当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而现行的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取消单位会计岗位,只设报账员一职并不符合其相关要求。一个单位只有一名报账员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会计造假提供了一定的平台,增设出纳岗位,一方面出于内部控制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其毕竟置身于单位内部环境,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有所掌握,为会计造假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强化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加强与完善各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已成当务之急,提高其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培养创新意识,使他们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接受新生事物,并创造性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得到他们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使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