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集中采购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中采购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中采购分析

第1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关键词: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

一、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现状和效益分析

效益是指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提高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则。集中采购的效益不仅体现在节约预算资金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在集中采购的“阳光操作”有效抑制腐败、推动廉政建设方面带来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明确了集中采购的组织管理、操作流程、验收结算、信息统计、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使集中采购有章可循。设立了集中采购组织机构,成立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及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设立了评审人员库,按照人民银行总行每年下达的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实施集中采购。人民银行推行集中采购制度以来,操作流程不断严密,监督体系不断强化,集中采购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每年资金节率在10%左右,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效益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

(一)采购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实施集中采购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的工作流程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规程》在个别方面的规定不适应基层人民银行实际,应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规程》中没有制定基层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流程,导致各基层行采购流程存在差异;二是缺乏人民银行系统自行编制的统一的采购合同格式文本,基层行对合同难以实施有效审查;三是规定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在基层行的可操作性不强;四是未明确纪检部门负责对集中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的内容。

(二)采购意识相对薄弱

集中采购不仅是节约财务资金的需要,更是推进廉政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由于集中采购的手续繁琐、操作复杂、时间周期长,一些基层人民银行的采购人员还没有转变思想,还习惯于以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采购操作方式,对集中采购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采购部门人员不足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没有专门的采购部门,都是由事权部门人员兼职实施集中采购,因此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采购人员明显不足,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实施采购的事权部门除采购活动外,日常工作也比较繁重,难以在政策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采购活动中注重所有环节,往往只重视具体采购过程,对于计划编制、台账、信息统计分析、跟踪问效、采购效益的综合评价等无法全面兼顾。采购人员不足,影响集中采购工作的规范性,也给工作带来了被动,影响了采购效益。

(四)采购计划与实际执行差异较大

采购计划报送与预算指标下达时间不一致,造成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执行差异较大。按照相关规定,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年初编制本年度的采购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但是本年预算资金指标批复往往等到五、六月份以后才能下达,往往年末还有调整,因此,年初编制的采购计划缺乏针对性,往往造成基层行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执行资金两者之间的脱节。

(五)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人民银行采购评价机制的建设仍是一片空白。个别基层行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还没有在整个人民银行系统制度化。

二、影响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效益因素的分析

(一)管理理念

集中采购是人民银行基层行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集中采购被政府和各部门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如果固守旧有理念,管理意识薄弱,势必影响集中采购效益的发挥。

(二)管理制度

未按要求执行集中采购制度,或制度的修订完善落后于集中采购管理实务的发展,将影响集中采购管理的效益。如未按照集中采购目录随意采购,未按照制度规定流程实施采购,都将对采购的规范化造成影响。因此,推行标准化的采购程序,能够大幅度提高集中采购效益。

(三)管理责任

管理的任务是对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整合,如果各要素配合不当,必将影响集中采购的高效运转。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责任不清晰就会造成实质上的管理缺位,影响集中采购效益。

(四)管理环境

从内部环境看,集中采购是全行性的工作,不仅涉及事权、财权部门,同时与行内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如果协调配合不到位,就会影响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从外部环境看,部分省(市)地方政府未建立协议供货商、定点采购供应商或电子商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集中采购活动的便利性,从而影响了集中采购效益。

三、提高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的途径

(一)完善管理制度,为提高集中采购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订《规程》,对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实施的操作过程、验收及付款、供应商信息库的建立、合同的审定等各个环节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如增加人民银行系统统一的各类采购合同范本,统一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流程,画出集中采购工作流程图。制定一系列与采购管理和运行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如《集中采购实施细则》、《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评审人员管理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采购制度体系,为提高集中采购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集中采购工作效率

推行标准化采购程序,即各业务部门年初统一向事权部门提出全年采购计划,由事权部门确定采购方式,汇总后报会计财务部门初步审定,由管委会审核通过,再由会计财务部门根据本年资金安排情况及采购需求缓急,安排事权部门按照规定采购方式组织采购。事权部门进行市场考察,向管委会推荐供应商;管委会经集体讨论表决确定供应商后,授权事权部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组织采购;会计部门根据合同条款约定内容付款。在采购所有事项完成后,事权部门将相应档案资料移交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统一整理、归档。

(三)引进采购人才,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综合能力

人民银行在保证引进金融、会计人才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吸收采购管理人才,优化采购人员结构,促进采购工作良性发展。强化业务培训,举办集中采购业务培训班,对集中采购制度、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专题培题,使采购人员进一步了解采购制度、熟悉采购程序。加强现场操作指导,上级业务部门应定期开展检查,对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开展监督,并加强现场指导,使采购人员熟悉采购流程,成为集中采购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集中采购预算编制水平

借助人民银行及政府采购系统平台,并充分考虑本年度资金预算及全年业务需求,科学编制采购计划。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为采购管理委员会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充分发挥采购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确保计划编制的质量。

(五)建立采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综合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2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关键词】集中采购;模糊综合评价法

1.引言

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采购业务,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部门就是集中采购的典型应用。另外还有两种情形下适合集中采购,多个企业或个体联合进行联合采购,以及大型集团企业汇总各部门需求的统一采购形式。

中国某一电信运营商于2007年展开了集中采购,从全集团角度有效地降低了总体采购金额。但是集中度越高,再提升的难度就越大。集中采购提升的空间还有多大?哪些物资影响了集中度?是否适合纳入集中采购?以何种方式纳入?集中度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100%?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分析研究的。

2.集中采购现状分析

电信运营企业的采购物资按照大类可以分为工程类、非工程类以及无订单类。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2.1 工程类

工程类物资按照“物料编码”进行唯一识别,可以看到中杂项在自采物资中一枝独秀,采购金额占比超过80%。

进一步对杂项中的物资按照专业、属性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有独立物料编码的物资都被归类到“杂项”里面。包括施工费、工程费、市电引入费等,这些物资在杂项中的占比合计超过80%,说明物资录入较为随意。另外,未纳入集采的多为施工、安装、购置等费用,工程类物资集中度再提升的难度较大。

2.2 非工程类

非工程类物资并不存在自采金额特别大的某个种类,整体自采金额较为均衡,且多为市场类营销物资。这些物资都属于易于购买、产销量大、供应商充足的大众化产品。

从采购地市和数量来看,各地市通用物资较多,采购非常频繁。这种采购特征的物资具备集采议价的特点,纳入集采具有优势。

2.3 无订单类

无订单类自采主要集中在技术服务、租赁以及广告宣传方面。以上这三类物资总金额占比超过无订单类的58%。

技术服务中以网络优化占比最高,占比超过36%。其他类服务占比较为均衡。

各类租赁分散在各个地市,供应商非常分散,多为个人,不易于集采。

未纳入集采的广告宣传基本为地市县级媒体。对这些媒体进行分类整理,可见宣传品制作部分存在较为集中的采购对象,具备较好的集采条件,应纳入集采。

2.4 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三类自采物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首先,网络类物资的集中采购推进情况较好。自采的物资集中在施工、安装和购置方面,这些物资是否易于纳入集采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其次,市场类物资自采情况较多,存在大量适于集采的物资可以纳入集中采购范畴。

非订单物资的集中采购推进情况也较好,技术服务和广告宣传类物资中哪些易于纳入集采也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对于各类租赁,因其供应商非常分散,所以不建议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维持在自采是较合理的选择。

3.集中采购物资评判模型

对于自采的物资,如何评判是否适合纳入集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各级需求部门对所采购物资的生产特性都较为了解、而各级采购部门对物资的市场属性都较为了解,所以可以通过综合模糊评价法对物资是否适于纳入集采进行分析判断。

综合模糊评价法及操作步骤在各类文章中均有大量的描述,不再赘述。以下介绍集中采购中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需要构建的模型,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说明。

3.1 综合模糊评价法在集中采购中的应用

根据前文所述集中采购的特征,分为四大类(A层)和四大类之下的指标层(B层),共选择六个指标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3.2 案例分析

根据前文提到的各类自采物资,我们选择了六种物资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实践操作。这六类物资分别是电杆、施工、房屋租赁、手机电池、油料和广告。

首先对指标之间的重要关系进行了专家调查问卷。调研的结果如表2所示。

对统计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CR为0.06

由综合模糊评价法分析出的结果可以看到,房屋租赁不适合集中采购。电杆、油料和手机电池非常适合集中采购。而广告和施工则是有条件纳入集采。其中,广告的条件主要在于采购的数量和金额上,也就是说只有采购金额较大、采购数量较多的才推荐纳入集采。而施工的条件主要集中在通用性上,也就是说施工队伍如果具有各地区施工的普适性则推荐纳入集采。

4.结束语

集中采购是一种具有优势的采购方式。但是集中采购并不是适合每一种物资(服务)。有些个性化、需求量、对环境要求高的物资并不适合集中采购。如果只是为了集中而集中,那只会极大拉高物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通过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待物资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这类物资是否适合纳入集采,也可以通过分析过程中的数据清楚的看到是哪些因素不太符合集采的要求,从而可以在流程、制度或其他方面进行调整,更好地帮助这类物资以更低的投入顺利纳入集中采购。

参考文献

[1]文晶晶.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问题分析初探[J].大众商务,2009(24).

[2]黄拥军.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J].宜春学院学报, 2005(S1).

[3]王红旗.中国联通集中采购问题分析与改进[J].北京交通大学,2011.

第3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关键词】政府采购 招标 预算编制 采购验收

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规范政府机构采购行为、发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用的一项制度。从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政府采购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在政府采购的具体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与我们初衷相背的问题。本文对以政府采购的一种方式――招标为例谈谈目前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采购预算编制阶段

招标前主要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阶段,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源头环节,既牵涉到采购范围的宽窄,也关乎采购起步阶段的规范。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预算编制不全、不细,导致预算的作用没能发挥,财政部门难以监管、采购人与监管部门的矛盾加深;预算编制的程序上先编制部门预算,后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导致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两张皮”,采购预算流于形式等问题,在某些预算的执行上,特别是资金来自多个部门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

1、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了科学、合理地编制好预算,保证政府采购预算的质量,必须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2、预算编制的程序上要“有上有下”。各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时,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预算建议数,主管部门审查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对预算单位汇总上报的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政府采购预算),由财政部门的主管处室初审并送预算处(有的地方财政部门成立了预算评审小组)审核后,向各单位下达预算控制数;各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本单位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特别是财政补助数变动情况,本着“量入为出、不留缺口”的原则,对相关收支项目进行调整,包括调整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正式的单位预算。单位在调整政府采购预算时,应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计划,提出具体采购项目的实施时间。正式的单位预算编制好后,各单位按照规定时间将正式预算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汇总,由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将各单位包括政府采购预算在内的部门预算汇总编入本级财政预算,按法定程序批准后,随单位财务收支预算一并下达各单位。单位预算一经批准以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各单位必须认真执行,不得任意调整。

3、预算执行中的资金管理。实行集中采购项目的采购资金,应通过财政部门开设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进行归集和支付。属于单位留用收入和其他收入用于政府采购资金,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根据政府采购预算和实施计划,于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前,通知采购单位将采购资金直接划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二、招投标阶段管理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政府采购法》要求适用于招标投标的采购项目(或在数额限额标准范围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符合与适用招标投标等)必须无条件纳入招标投标范畴,并自觉遵守和执行《招标投标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只要符合法定招标和投标的采购项目,无论是有多少供应商(或企业法人、合法的经纪人代表等)参加竞标,其过程不容省略,更不许变通。有时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半公开、半阳光”和半透明式的评标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采购需方主体或其他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促使同其有关联的供方一个幕后指挥者操纵多个投标人或以多个投标人的身份参与投标(其实质就是同一人所为),达到垄断和包标的目的;二是与多方投标主体串通,私下达成共盟和心照不宣(一人中标、成交多人得利)的协议,实现投标时个个压价或同标底线价,造成标随其人转和标非他莫属的态势。

一般情况下招标过程主要有如下阶段:招标公告、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在这些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1)招标公告的有效时间和空间范围太窄,把很多有资格参加竞标的单位有意排除在外,以减少竞争对某些特殊的竞争者有利。(2)由于招标时,同类产品的不同生产厂家的资质不同,招标单位在企业资质上做文章,提高进入门槛以为特定产品减少竞争或降低门槛为某特定产品进入。(3)在投标时,把其他已投标竞争者的标书的信息泄漏给某个特定的企业以使该企业给出更有利的标书。(4)在评标时,大多数情况是以产品的性价比为标准,即是多种因素的加权平均值的大小,权重的变化会使得结果发生很大的变化,往往对某些特定的产品的优点赋予较大的权重,最后导致结果在开始前已经确定了。另外在评标时,若某些特定的产品没有中标时,则以有效标数不够为由重新招标。

由于招标中采购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招标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要从采购人员的素质入手,并规范招标过程的制度化。要打破旧的采购队伍构成格局和监管责任落不到实处的状况,评标定标过程的相关材料(附件等)要实行向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制度,让定标评标的过程依法、合规和制度化。最终实现评标定标过程不容省略由法规、制度和章程来主之沉浮,还之采购的公道、高效益和规范化。对参与政府采购某项目评标定标组成人员(这里既应有有关方面的行业专家、技术权威、法定资格人士,还要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等)资格(身份)要进行严格的“甄别”与筛选。对三年内或法律规定范围期限内有过违法乱纪、“前科”违法等行为的人员不得选入其中,更不允许用隐瞒、欺骗、变通等手段选取入围政府采购评标定标组成人员的行列,一经发现除立即取消其资格和处罚以及宣布此次评标定标无效外,还应根据情节与性质程度不同追究相关审查人员的责任,并将直接当事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采购验收阶段

采购验收阶段是检验整个采购成果的重要步骤,也是政府采购程序中最后的检验步骤。采购合同到底履行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既定要求,只有在此阶段才能得到验证。因此,履约验收是政府采购最后的守护者。然而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许多采购单位和机构只重视采购阶段,而对履约验收阶段很不重视,使采购验收成为了政府采购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问题如下:验收人员敷衍了事,验收结果缺少准确性;验收方案科学性差;采购验收环节缺失。为改善验收环节效率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

深入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明确政府采购验收环节的地位。有针对性地成立验收小组。政府采购履约验收小组的构成一般涉及到如下人员: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机构人员、质量检测机构人员、供应商代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代表,另外如有必要还可以邀请纪检部门代表参加验收。确保验收的重点内容。一是检查政府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看其是否符合既定约定(包括合同中的交货时间、货物数量、交货方式等)。二是验收所采购产品(尤其是大型设备、精密仪器)的质量,即检查其技术指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采购要求以及供应商的承诺。三是对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要符合国家工程验收有关规定,要由专业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验收,并且检查是否有违规转包的情况发生。四是建立起严格的纪律约束,规范验收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每名验收人员都要在最后的验收文件上签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于验收人员的渎职失职行为根据其错误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对那些与不法供应商沆瀣一气、收受贿赂造成国家、单位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为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制度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等方面的作用,我们要规范运作,建立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监督体系。推进改革创新,建立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坚持充分竞争,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关键词] 政府采购 寻租

一、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的概念

政府采购寻租是指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和供应商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以损失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为代价的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1.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概念的一般理解

单从寻租的基本概念出发,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寻租是特指政府采购市场中采购方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或形成的“租金”的追求。在这里,政府采购寻租行为分为“寻租”和“设租”两个过程,“寻租”过程是政府采购方对政府采购中因各种原因形成的固有的租金的追求。随着“寻租”过程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设租”过程。这里讲的“设租”是指采购方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供应商设置关卡和障碍,“逼”其交纳“过路费”。任何在某一交易或活动中居于优势地位的人都可能有“设租”,其特点是“强者”利用权力向“弱者”发动攻势,最终获取非法收益,简单地说也就是,这种寻租过程与腐败息息相关。

2.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寻租概念的广义理解

通过对政府采购中“租金”流向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中供应商同时也扮演着寻租者的角色。对于供应商来说,参加寻租活动必然提高其收益,而这一部分收益的增加也是通过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实现的,即供应商通过参与寻租活动从政府采购方获得某种垄断特权而取得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部分利润的增加来自于政府采购寻租成功后采购方所获租金的分享。也就是说,在政府采购寻租过程中政府采购方和供应商“瓜分”了租金。这时整个政府采购寻租活动的实质是采购方和供应商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双向寻租”,即在采购方进行寻租的同时,供应商也在寻租。本文对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后者,即广义的政府采购寻租行为。

二、 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寻租行为的经济分析

1.政府采购过程中竞争寻租过程分析

在现实情况中往往是一项采购项目有众多的供应商竞争,每个供应商都想得到该供应分额的大部分甚至全部。

我们假定一项采购活动中有三个供应商 分别为A供应商、B供应商和C供应商,三者都进行寻租,采购方不是同A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就是同B或C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也可以理解为,A供应商的寻租成功就是B和C供应商的寻租失败),并且三者的寻租成本分别为LA、LB和LC(为简化起见,只计经济投入),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相对于A供应商的寻租成功函数为:

(1)

因为B和C供应商的寻租投入只会对A供应商寻租成功起到负作用,所以是的增函数,而是和的减函数,即, ,。抛开其他外界因素,寻租成功作为一种产出,其内生因素是各个供应商的寻租投入。虽然采购方存在寻租偏好和寻租惯性等问题,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那只不过使某方供应商寻租投入加大而已。

寻租成功的斗争过程可以用古尔诺――纳什均衡过程来说明。在这里,每个供应商都视另外一个供应商的寻租投入为既定,然后根据寻租成功函数来计算自己的最优投入。可以想象,在某一时期的每一点上,围绕寻租成功的竞争会重复展开,直至每个供应商都正确计算出它应该采取的最优寻租投入量。上述过程可以用图来描述。

虚线t t*上各点表示A供应商由LA与LB和LC的组合所产生的最优寻租成功水平,该线为上斜的,因为在寻租成功函数中,LB和LC的组合的增加导致A供应商寻租成功率的下降,LA必定会相应增加以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该曲线向上突起,是因为随着LB和LC的组合的增加,对于理性的LA来说,相对一定的租金,愿意继续投入的寻租成本将越来越少。AA’是供应商A在Z*点对于供应商B与C的组合的反映函数。在LA给定时,LB和LC组合的上升会降低A供应商寻租成功率,使A供应商蒙受损失。如果按最优组合,A供应商的反映是针对 和 组合的增加而增加ΔLA,把自己寻租成功率提高到比不做反映要高的水平,但往往不足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这是因为对于采购方来说,对寻租供应商的选择具有“惰性”,即在同样的寻租水平下,不愿意轻易改变选择对象,所以A供应商只有再增加ΔLA’,使得采购方得到的利益大于改变选择对象带来的风险时,才能维持寻租成功水平。因此对于供应商A、B和C来说,对方采取行动往往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平均水平。所以供应商都希望“一锤定音”,即一次寻租报价就可以寻租成功。这样就可以理解在现实中,寻租供应商为什么高寻租成本的,争先恐后的进行寻租活动的原因了。

2.政府采购过程中寻租行为的约束激励模型分析

我们采用Willenbrock在1973年提出的竞标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竞争的环境下,供应商最优报价的确定可以转化为一个风险性决策问题:各种报价水平相当于各种行动方案;提出的报价获胜或失败分为自然状态(获胜记为,失败记为);提出报价且θj发生时的后果价值为θj。因此采用期望效用值模型可以确定供应商的最优报价。即供应商的报价行为应该满足:

(4.4.1)

其中P〔θj〕的含义指发生θj的概率(其他符号上文有解释)。我们可以进一步简化这一公式。

假定:(1)报价(即行动)后果的价值函数V〔,θj〕是供应商效用函数U〔,θj〕的单调变换函数,则我们可以使用价值函数来表示供应商的效用而对分析结果不产生影响;(2)供应商的报价或行动失败使供应商得不到任何正的价值或效用(也没有损失),这时可以认为V〔,θ2〕=0;(3)只有两种自然状态,获胜或失败,则P〔θ1〕+P〔θ2〕=1。那么(4.4.1)式可以简化为:

(4.4.2)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P〔θ1〕V‘〔*i,θ1〕=0

*i就是供应商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报价。假定满足二阶条件P〔θ1〕V“〔*i,θ1〕≤0则供应商的期望效用为:

EUN=P〔θ1〕V〔*i,θ1〕(4.4.3)

上面是在没有寻租行为条件下的分析。如果供应商具有寻租动机,则需要在模型中加入几个变量。这样在寻租行为下,供应商的报价应当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PR为因寻租行为导致的更有可能获胜的边际概率,因为我们假定寻租行为是可以增加(至少不减少)获胜机会的,即PR≥0,C为寻租成本,即供应商为获得PR而转移给采购人员的补偿(不考虑寻租中双方的心理寻租成本)。依旧有〔,θ2〕=0,则上式可以简化成:

(4.4.4)

此时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就是在寻租条件下使供应商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报价。同样假定满足二阶条件。则供应商的期望效用为:

(4.4.5)

从这两个不同条件下的一阶条件可以看出,在有无寻租行为的两种情况下的均衡报价是不一样的,存在*i≥,因为供应商付出一定的寻租成本,自然要求报价要比没有寻租时低,这样才能不降低自己的效用。(4.4.5)式减去(4.4.3)式得:

利用,并且令,其中的含义是寻租报价与不寻租报价给供应商带来的效用之差,可以称为寻租效益。将上式变为:

(4.4.6)

当,供应商将选择寻租,此时:

(4.4.7)

反之,当时,即

(4.4.8)

由于寻租成本过大,供应商将选择不寻租;当=时,供应商的行为将是依据某一概率的随机变量。

通过(4.4.7)式可以看到,一般是一个恒常的量,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效用函数,难以控制(如果寻租效益很大,则不等式右边的值很大,则供应商有很强的动机去寻租)。要想使供应商规避寻租行为,有两个变量可以控制。一个是寻租成本 ,加大寻租给供应商带来的成本,能够有效的减少供应商的寻租动机,这一实际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经验结论在上式中得到体现。另一个是寻租成功概率PR,如果能够降低寻租可能成功的概率(寻租导致获胜的边际概率),也能防止供应商的寻租行为。

对采购人员来说,如果项目廉洁采购成功给自身带来效益r (给予军队采购机构和人员的福利、奖励等),假定项目采购不成功也不会得到惩罚;如果进行寻租,可以得到 的效益(也就是供应商因寻租而付出的成本),如果寻租被曝光,将得到 的惩罚( 为收益的惩罚比例)。则采购人员在没有寻租行为时的效用函数是:

(4.4.9)

Pi〔θ2〕是供应商i报价失败的概率,根据实际情况,大部分的政府采购项目最后基本上都能完成,因此所有供应商均失败概率很小,即可以假定=0。从而将上式简化为:

EUN=r(4.4.10)

即采购人员自身得到的期望效用就是他的报酬。而在采购人员有寻租行为时的效用函数是:

(4.4.11)

其中PE为采购人员寻租行动曝光的概率, 在供应商效用函数中是寻租成本,在采购人员的效用函数中则成为寻租所得。(4.4.11)式减去(4.4.10)式得:

(4.4.12)

与对供应商的分析相似,当:

(假定1-PE-KPE>0)时 (4.4.13)

采购人员倾向于接受寻租,即寻租收益C 相当大时,采购人员会铤而走险。相反,当:

时, (4.4.14)

采购人员将拒绝寻租。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加大r, 和 都能够使不等式右边值变大,从而能够防止采购人员的寻租行为,从实践上来讲,就是要完善对采购人员廉洁采购的激励措施;加大对采购项目的稽查力度,提高惩罚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海良等:《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341页

[2]邹 薇:《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0页

[3]Richard Jensen and William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1976

[4]Bhagwati,J.“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eking Activities(DUP)”,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Oct.1982.

第5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一、跨国采购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采购商品种类繁多,突显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跨国采购总体上还是以原材料和中等以下加工深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采购的商品种类繁多,而其中又以家用百货、纺织、家电、食品四大类体现中国制造比较优势的商品为主。需求量较大的产品有:玩具、工具、五金、园艺用品、休闲家具、体育用品、旅游用品、箱包、节日用品、家庭用品、服装、家用纺织品、家庭视听器材、空调、微波炉、照相机、吸尘器、小家电等。在其他的产业链条中如化工、钢铁、通信、高端化妆品、汽车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主导的行业中,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商品不仅主要集中于技术标准化的零部件和包装等价值链低端环节,并且数量非常有限。例如迪奥的化妆品主要在中国采购包装并进行组装,目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对中国本土化企业的采购数量仅仅占其全球采购量的10%。

2 采购区域相对集中。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武汉、重庆。沃尔玛把全球采购中心从香港搬到深圳,通用汽车、IBM等20多家跨国公司在此设立了独资采购中心,在上海,上海跨国采购促进中心和上海跨国采购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就有18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进驻,联合利华采购中心也在此挂牌。目前仅上海就有200多家跨国公司的采购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跨国公司和跨国采购组织之所以选择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建设采购基地或采购中心,因为这些地区拥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物流系统、信息系统),服务系统(金融服务、会展服务),完整的产业链生产能力,专业人才优势。

3 采购市场竞争激烈。供销双方谈判地位不平等。影响供需双方谈判地位的因素很多,包括供应商的规模,供应市场的竞争结构,供应商品对采购商战略的影响力或者是否具有瓶颈作用,采购商的竞争战略。目前在我国的采购市场中存在无序竞争和不规范行为,采购方要求严格,甚至滥用市场地位提出苛刻条件,而我国中小型企业居多,行业竞争结构多半趋于完全竞争,在与采购商的议价谈判能力中处于不利地位。一般而言,百货类商品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其中家电、酒饮、个人护理用品、清洁用品等个别部组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这一部分的商品厂家数目少,进入壁垒高,品牌为公众所认可,在与零售商的谈判中存在较强的议价能力,而食品和生鲜类商品的情况则完全相反。

4 采购利用现代化的协作信息技术向供应链电子集成化发展。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它们的发展也促进了采购全球化。目前,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网络市场信息与采购系统,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进出口贸易通关系统,现代物流系统。通用、福特、戴姆勒・莱克斯勒三家公司已经建立全球最大的汽车专用采购网络市场,每年2500亿美元的零部件采购在互联网进行。2005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估计达到8.5亿美元左右。未来十年,国际贸易的1/3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在过去的10年里,技术已使整个零售行业改头换面。早期的沃尔玛唯一拥有的处理系统是底帐和铅笔,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不惜投入4亿美元巨资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实现全球联网。

5 采购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展、优化。目前世界500强中的跨国零售集团全球采购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在我国采购额所占比重还不到3%,与我国巨大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极不相称,因此全球采购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当前情况看,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出口的主渠道。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不小,但在一般竞争行业,即便是“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规模仍然偏小。不但如此,中国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的地区和行业分割、壁垒,致使企业难以通过联合、重组,迅速聚积有效资源,同时,也难以成为采购商强有力的谈判对象和供应链伙伴。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驱动要素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采购的驱动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国别采购的特定要素,影响跨国企业在华进行采购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4流,即价值流(Valueflow),代表产品和服务从资源基地到最终消费者整个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性流动:服务流(Service flow),指得是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系统;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指建立交易信息平台,保证供应链成员间关于交易资料、库存动态等信息的双向流动;资金流(Cashflow),指建立交易资金平台,保证供应链成员间关于交易资料、库存动态等资金的双向流动。在满足其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有其特定的驱动要素:

1 中国市场驱动力。过去五年中国大陆经济每年增长10%以上,高居世界第一位。如果这种成长的趋势再持续至2000年,届时中国大陆的中产阶级人口将再增加至目前的两倍,可达5至7亿人,消费能力更高达每年人均6千美元,约等于今天的美国。如今我国消费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通道。随着居民收入的继续增加,消费增长的惯性也愈强,预计2007年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的首要驱动因素。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200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消费结构由吃穿向住行方面的升级带动了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同时全球产业结构转移步伐的加快和投资加速也给我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 强大的制造能力,产品国际市场占有潜力大。2002年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或者是“世界生产中心”的呼声日益提高,其所依据的事实基本上就是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具有标志性的是一大批重要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据统计,2004年中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多个制造行业在内共80余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加工业外移至周边劳动力较为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例如因为我国内地的产品加工制造能力已经比较强大,

日本向我国、东南亚国家转移服装加工业。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也向大陆投资建厂,从过去以成衣出口为主转变为纺织半成品出口为主。

3 廉价成本驱动力。在中国进行生产的好处是劳工成本低,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墨西哥的六分之一。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中国目前正进入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又负担较轻的黄金发展时期。成本问题往往决定着跨国公司国外投资设厂的厂址决策。但是,这种由低廉的非技术性劳动力所带来的廉价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由其引起的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所抵消。而我国存在着非技术性劳动力和技术性劳动力双低廉的状态。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高等教育的普及,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大量低廉的高素质人才。

三、跨国采购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对我国产业的积极影响

1 推动我国产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结构的升级。跨国采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贸易渠道和贸易方式已是不争的现实。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结构更多的是依赖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而对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产品,依靠传统的贸易公司和企业自营出口开拓市场,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很难进入到国际生产和国际市场的主流领域。在华的跨国采购,将为我国企业利用跨国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网络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会。

2 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都处在一轮新的调整过程中,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形成。这就使得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既要从自身经济发展要求来进行主动的调整,也需要在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早作选择。因此,国内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并纳入跨国采购网络,可以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在与跨国公司即竞争又合作的互动中,提高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增强企业学习的能力,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一般而言,对供应商的评估除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之外,还包括财务状况、生产条件、物流条件、配合意识,甚或环保、健康和安全、劳工问题这样的社会责任等等。

3 推动我国金融、会展、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发展。物流在零售行业占具50%以上驱动力,因此谁控制渠道谁就控制了市场。目前全国参与流通行业的企业多达4.7万多家,其中民营与个体经营占很大比重。这些企业地域性强,行业操作不规范,配套环节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运用能力低下,人员素质较低。生产商与零售商之间存在着运输物流成本过高、运输时间过长、安全等问题。这样不但相对成本高,而且在双方采购谈判上也会发生冲突。只有生产商与零售商结成物流链,才可以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以物流业为例,跨国采购商持续、集中和批量采购出口。促进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职能,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步入快车道。据有关数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物流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

(二)对我国产业的消极影响。

1 为我国制造商,特别是那些过去以内销为主的多数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的机遇。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使我国企业过度依赖这些跨国零售渠道,缺乏自身渠道开拓的能力,甚至沦为外资的贴牌工厂。目前国内供应商与跨国采购商合作时,一般分为贴牌生产和自有品牌供货两种方式,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与跨国企业相比实力悬殊,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上都对跨国公司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中,其自有品牌被认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6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关键词:油田 采出系统 空化防垢 室内技术

由于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大,原油的采收率因此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加强采油技术非常重要。目前,油田采出应用复合驱油技术,实现了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结合的复合使用方法,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同时降低采出成本,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提高原油产量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指三元复合驱驱替剂从进入到底部时,会和地层水、矿石矿物以及原油反应,从而造成地面的注水设备与井筒内结垢,从而引发堵塞,并且由于处理难度较大,也是制约了三元复合驱油技术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的原因所在。油田采出系统中空防防垢技术作为一种全新除垢技术,其特点是效率高、操作简单、不借助化学药剂,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无环境污染等。

一、试验部分

1.试样和试剂

1.1碳酸钙镁垢的防垢剂。碳酸钙镁和硫酸钙镁等形成的微溶盐垢,通过加入防垢剂可以起到除垢效果,其操作简单,主要成分是有机磷酸盐,其不但能与水溶液中的镁和钙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还与碳酸钙晶体中钙离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络合物,所以,碳酸钙晶体、有机磷酸盐、水溶液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得碳酸钙晶体保持小晶体形状。进行室内分析的内容有模拟水与现场水,从而选择出较为适合除垢的防垢剂,现场水一般来自油田的污水站。

1.2硫酸盐形式的防垢剂。在垢中,硫酸盐垢处理相对困难,特别是硫酸钡和硫酸锶垢,由于其是难溶盐,并且没有合适的络合配位基团,所以在处理技术上难以实施。目前,经过研究人员的多次试验,在物理领域的防垢依然没有取得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转向化学防垢技术的研究,使用一些在室内试验中较为有效的化学防垢剂,并且在计量站(转油站),以及各个管井的汇集出投放防垢剂,借助于跟踪检测方式记录防垢效果,针对水性变化进行药量调整。

2.选择试剂

采出油田污水后,需要借助于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色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等针对采出水中含有的镁、钙和硅等化学离子含量进行试验分析,从而分析出采出水离子浓度范围。在室内实验中需要的试剂有:氢氧化钠、不锈钢材质的试片、浓盐酸、硅酸钠和丙酮,均属于A.R级。

3.室内实验的流程

室内实验主要考察的是油田采出液的结垢因子,通过各种空化防垢的装置处理之后浓度变化的规律。简单流程简述如下:油田采出液经过同名的玻璃管道后流入空化防垢装置,之后进入到内置的不锈钢挂片三通,继而进入到非金属的管道内部,流程管道。室内的空化防垢装置功率是5.5千瓦,管道出口的压力是0.15兆帕,此项流程的内置不锈钢的挂片三通的距离是每间隔10米设置一个,数量共计九个,刚进入到的透明的玻璃管属于有机玻璃管,其非金属的管道是PP-R热熔管,热熔管的管径是φ50MM×6.9MM,室内空化防垢装置流量是5立方米每小时,水样的流速是1.35米每秒。

4.室内实验的目的

第一,室内实验采集水样是三元复合驱在初步使用的采出液,硅离子的浓度较低,但是伴着注采强度加强,其溶液中的硅离子的浓度会逐渐增高。因此根据其这一特点,针对三个不同浓度条件下的溶液进行效果处理分析。第二,主要考察的对象时油田采出液中的结垢因子,并且通过空化防垢装置技术处理后硅离子的浓度变化的规律。

5.空化防垢技术装置的原理

溶液形态的空化聚能的除垢技术的原理是:液体作用在离心力下会进行高速运转,经过装置时与“反应发生器”的内表面形成高速接触下的摩擦效果,因此该区域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产生距离较近的真空负压,接近负压条件下的液体会出现沸腾现象,并且形成大量低压微小形态的气泡,也就是空穴(空化)现象。高压水流运转带动下,周围的液体产生的巨大压力作用,会使这些气泡和空化相互进行猛烈撞击,从而使其爆破,产生力量较大的冲击波,其冲击波的冲击能量会大幅度的提高液体局部温度,并且释放出大量能量。根据这一液体空化的实验原理,产生的气泡会在短时间内破坏水中形成的结垢物质的成分与结垢形成条件,因此结垢难以形成。

二、结垢因子在不同阶段下的浓度变化

在油田现场中采出的污水称之为母液,因此可以配置不同浓度的硅离子溶液,并且加入到空化防垢的装置内部,溶液在装置内部运行几圈后,在节水口接出一瓶水当做是静止对比实验,在装置中运行3个小时,并且每天的不同时间段内测定污水中的镁离子、硅离子和钙离子含量变化的规律。

1.硅离子的起始浓度是80毫克每升

在起始状态下,硅离子的浓度一般是80毫克每升,流动的钙离子的浓度和静止状态下的钙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如下:①时间的不断增加,在装置中钙离子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小(流动态),其浓度变化控制在30毫克每升上下,但是静止状态下的钙离子的浓度随着时间增加,其浓度变化较大(对比实验),最显著的现场发生在45个小时之后,浓度呈现直线下滑趋势。因此,我们了解到在装置中进行的钙离子沉降,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②在静止状态下的镁离子与流动状态下的镁离子的浓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二者相比较,静止状态下的镁离子浓度的下降速度较快,流动状态下的镁离子浓度下降速度相对较慢。并且静止状态下的镁离子浓度从起初24毫克每升逐渐下降到12毫克每升,流动状态下的镁离子浓度从起初24毫克每升下降到了17毫克每升,因此,了解到装置对于镁离子沉降,也有抑制作用。③经过相同方式的对比分析,装置对于低浓度的硅体体系具有防垢作用,但是效果不显著。

2.硅离子的起始浓度是820毫克每升

室内实验中加入480克的硅酸钠,起始浓度控制在820毫克每升,由于加入了硅酸钠,溶液PH值会相应的提高到10.8,离子也会转变成为碳酸离子,导致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沉淀。静止状态与流动状态下的硅离子浓度均有下降趋势,但是静止状态下的硅离子浓度下降速度相对于动态较快。流动状态下的硅离子浓度24小时实验后的变化较为平缓,在700毫克每升左右变化,但是静止状态下的硅离子浓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下降到400毫克每升,流动状态下的硅离子仅为700毫克每升。因此,硅离子浓度明显提高后,装置对于硅离子浓度下降具有一定效果的抑制作用。

3.硅离子的起始浓度是1200毫克每升

根据上述两组实验,硅离子起始浓度调整到1200毫克每升时,静止状态下的硅离子浓度变化波动较大,流动状态下的硅离子浓度一直在1200毫克每升左右波动,因此,装置对于高浓度的硅离子的沉降有显著的影响,得出结论:提高硅离子浓度,装置对于硅离子沉降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三、结束语

油田采出系统中的空化防垢技术室内分析得出结论:空化防垢技术装置对于硅垢有防垢作用,尤其是高浓度和中浓度的硅离子,防垢效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第7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关键词] 采购 绩效评价 问题 对策

一、采购物流绩效评价的意义

企业之所以采取绩效评价是基于企业越来越强调对过程的监控,通过对行动过程中各项指标的观察与评估,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采购物流绩效评价的意义在于:

1.决策支持。通过绩效评价使采购绩效和成果更具可见性,以提供企业一定时间内采购绩效的追踪记录并直接支持管理层对采购活动的战略决策制定。

2.良好沟通。绩效评价活动促使供应链成员之间更好沟通,包括在采购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以及与供应商之间。

3.绩效反馈。防止或改正可能在采购物流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反映了买方、部门、团队、供应商为满足采购物流管理绩效目标所进行的努力。

4.激励和指导。绩效评价活动激励和引导采购部门员工行为向良性结果方向发展。

二、采购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采购绩效评价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来看,采购绩效评价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采购绩效评价管理层面的问题。(1)决策层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企业高层忽视采购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不能在人员和资源上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权利,导致采购绩效评价活动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从而不能很好的进行,影响了采购绩效评价的效果。(2)绩效评价集中于采购部门。现代的采购是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涉及供应商和顾客的整个供应链采购过程,因此,对采购的绩效评价也应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衡量评价,但现在企业管理层还是局限于这项工作由采购部门单方来负责,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3)采购绩效评价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反馈。整个绩效评价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收集,然而由于企业不能实现很好的信息联系和信息沟通,往往不能使信息数据在第一时间反馈给评价人员,同时采购人员由于时间的滞后性也不能做出更加有效的评价。

2.采购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1)绩效评价指标不健全,指标缺乏战略性高度。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指标体系,难以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全方位地评价物资采购工作的绩效;同时,对采购工作也缺少战略高度的要求,不能促进物资采购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向供应链管理方向提升、优化。(2)绩效评价只关注于结果。绩效评价是一个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的,然而目前企业大多都只看绩效评价的结果,从结果中发现问题,却忽视了结果中的问题往往是过程导致,从而不能在源头上把握真正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根源。(3)往往只关注财务指标。很多企业建立的采购绩效指标大多围绕财务指标展开,却忽视了供应商关系、顾客服务性等指标这些拓展指标的作用。从而没有得到完善的绩效评价结果。(4)绩效评价指标缺乏重点。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并没有分清主次指标,因此不能对重点采购指标进行详细,具体的评价,从而不能把握关键的采购指标,同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利用平衡记分卡方法解决采购绩效评价的问题

由于采购绩效评价中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因此在进行采购绩效评价时,我们要寻找一种绩效评价方法,不但解决采购绩效评价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指标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上的问题。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不难发现平衡记分卡是一种理想的采购绩效评价工具。

1.平衡记分卡概述。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以下简称BSC),是将组织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评价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可靠的、有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

平衡计分卡由财务、顾客、内部运作和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构成, 综合反映了组织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与过程之间的平衡,是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工具。

2.利用平衡计分法解决采购绩效评价中的问题优势。(1)以平衡理念为导引。平衡计分卡体系基于平衡理念,强调组织绩效的高低和优劣并不直接取决于组织的“财务状况”,而应更加注重组织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在价值创造能力。对于装备采购绩效评价而言,绩效指标的设计也应强调“平衡”、“统筹”的理念。要考虑采购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采购过去业绩、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平衡;采购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平衡;装备采购发展与稳定的平衡等。(2)以战略发展为中心。平衡计分卡体系把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将组织战略目标转换成绩效评价指标,然后将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提高组织绩效。采购工作是采购部门的中心工作,其任务目标的实现也必须分解落实到采购的各项具体工作。装备采购是一项连续发展的活动,只注重对现实状态的评价,不利于采购的持续发展,因此,从战略高度出发,在绩效评价中突出采购发展因素是采购绩效评价的必然要求。(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平衡计分卡体系给出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不同的途径,装备采购绩效评价应以定量评价为主,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平衡计分卡从具体技术层面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为科学、准确地进行采购绩效评价提供了实用、可靠的技术工具。

利用平衡计分卡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克服采购绩效评价中容易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和较好地评价采购工作的综合绩效,并有助于企业有效地识别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目的地改进内部业务流程,提高采购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一、如何看待中标价高于市场价格的问题

在实际采购工作中,我们招标采购的一些个别商品,也可能会出现高于市场实际价格的现象,这种现象一直受外界诟病。目前,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1、是采购用户编报预算的计划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接近商品的实际价格。2、是压价谈判的空间越来越小,价格浮动不大。

3、是供应商之间串通投标,哄抬标价,使得政府采购活动流于形式。想通过串标谋求中标的供应商实施串标必然会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供应商当然不会自掏腰包,必然会转嫁到投标报价上,使得采购人的利益受损,从而导致中标价高于市场价。

4、是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串标。采购人事先将采购的品牌型号透露给关系好的供应商,甚至由关系好的供应商推荐品牌型号,造成真正实施采购时采购产品出现报备现象,失去了公平竞争,使得中标产品的价格任由投标供应商主宰。

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尺度不一造成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假象。

比较应采用同一尺度,方能反映真实情况。一是时间尺度。众所周知,政府采购产品的价格,特别是电子产品的价格瞬息万变,价格波动较大,所以在比较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时应放在同一期间内进行,不能将几个月之前采购的产品价格与目前该产品的市场价格相比较。二是质量尺度。政府采购的产品应是正宗行货,而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千差万别,行货水货混杂,如果将行货的价格与水货的价格相比,显然失真。三是服务尺度。绝大多数产品的服务是与产品的价格相关的,延长服务期限,就要多花钱,即需要花钱买服务,要求一年质保的产品价格必然会比要求三年质保要求的价格要低,没有售后服务保证的产品其市场价格必然会更低,所以在进行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比较时对服务的要求应是同一尺度。

二、如何看待“低价位中标”

要节省财政资金,这就在客观上体现一个“招标必压价”的问题。通过几年的采购工作实践,我们都深有体会,不一定把价格压到多低我们的目标就能实现得多好。这里的情况因项目不同而反映的需求和结果不同,许多采购单位都反映,有时低价位所购得的产品(设备)不一定就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含售后服务费)。

但是往往一般的规律和情况是,一提到中标商品价高于市场价格就有商家和我们用户之间的关系联想问题,好像不压价这里就有问题似的。在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低价位中标无疑能够有效节省财政资金,但对一些特殊商品,价格的高低应取决于用户的需求,也就是说特事特办,以满足用户,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因此,要走出“低价位中标”的误区。

三、针对政府采购价格有时会高于市场价格这一情形,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扩大政府采购的信息面,让更可能多的供应商参与竞争。参加投标的供应商越多,其竞争就越激烈,政府采购的价格就越能降下来。所以,信息的面至关重要。要能有效扩大信息的面,让更多的供应商知晓,一者的媒体要多,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采购网都是政府采购信息的途径,二者信息的时间要长,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其信息的时间不少于五个工作日,招标文件的时间可一直顺延到投标之前,招标文件开始发出到投标截止的时间跨度也不得少于二十天。

遏制政府采购领域的围标串标行为,净化政府采购市场秩序。围标串标已成为招投标领域的一大玩疾,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一些不法供应商妄想通过与采购人或是其他投标人进行串通获取非法利润,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寻求遏制围标串标的办法,可以在制订招标文件时,列明疑视串标的情形,一经发现,即判为废标。发挥网上采购的优势,减少或是避免投标人之间的接触以及投标人与采购人之间的接触,不给他们串标的机会。

合理设定预算价,防止投标供应商哄抬标价。采购人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按照市场价格合理确定预算价。按照《政府采购法》及其相关法规的规定,投标报价高出采购人的预算价的作为废标处理,因此按照市场价格来设定预算价是防止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降低投标供应商投标成本,让采购人最终得到实惠。投标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总是想中标的,没有不想中标的供应商,否则那就是陪标了。而如果中了标,一个项目做下来,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得到一定的利润,合理的利润是值得肯定的,如果能采取各种措施设法降低投标供应商的投标成本,那么供应商在保证自身合法利润不变的前提下,就可以将投标的价格报得低些,最终得到实惠的还是采购人。

第9篇:集中采购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资采购;招标;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99-0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间的竞争已愈来愈激烈,从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已成为帮助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物资采购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使命就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快速、高效、节约地做好物资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发放、使用和核算等工作,达到供应好、周转快、费用省的目标,保证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有效地进行,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物资采购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采购概念的基本框架

企业采购是指需方企业为获取物资资料、技术、信息或服务与供方进行的一种交易活动。它既是一个商流过程,也是一个物流过程。目前主要的采购模式有分散采购、集中采购、单一来源采购、招标采购、供应链协同采购、战略采购与电子采购等。

分散采购就是公司将采购权分散到各个分支机构(包括分厂、分公司等),由各分支机构在核定的商品资金定额范围内,直接向供应商采购商品。

集中采购是相对于分散采购而说的。它是将采购权集中在公司的总部,实行统一采购,这样可以真正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大型企业由于其规模优势,普遍实施了集中采购模式。

招标采购是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一种采购方式。所谓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事先提出货物采购的条件和要求,然后邀请众多的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一般情况下,对于重要的、数量大的项目和物资宜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来进行采购。有效运用公开招标方式可以扩大采购的渠道,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电子采购又称网上采购。简单的说,电子采购就是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而进行的采购活动。电子采购为买方和卖方提供了一个快速寻找机会、快速交易的电子商务社区。供需双方能够快速建立联系,从而使企业的订购和销售能够快速履行。由于网上采购具有透明度高、成本低廉、高效简便的特点,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但是网上采购属新鲜事物,采购过程还不够规范,需经制度的不断完善后,才能在企业中大量运用。

二、基层单位采购招标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我国大型企业物资采购中材料批量大、工程造价高、设备单价高的物资采购由集团公司组织专门的招标部门或交专业的招标公司负责招标采购。基层单位负责小批量材料、小型工程或设备的招标,如不能及时招标采购,同样会给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1.招标前期的准备工作出现的问题。(1)工程招标前期准备工作问题有工程设计前技术交底不足,工业厂房设计中静态荷载、动态荷载、地质资料的准确性等是影响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条件。设计荷载不足则带来安全隐患,需对厂房重新加固处理,荷载多算则增加不必要的投资,招标前土建工程图纸会审不足,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补充设计以及签证不仅影响工期,同样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土建工程招标文件缺少材料价格明确,不同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材料价格不能统一,投标单位以低价投标中标高价结算。(2)设备招标前期准备工作的问题有个别设备选型超前或落后,系统不配套,出现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设备后续维修考虑不足,设备超过保修期后,厂家后续配件供应,或维修漫天要价的现象。招标前市场考察准备不足。

2.招标方式的选择没有对采购物品进行分类,对几百万元的设备与几元钱的螺丝钉采取同样的采购程序,一方面造成采购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在有限的采购资源的情况下造成采购效率低下。

3.合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设备到货延期,到货后验收不及时,验收过程中对设备的技术性能没有按实际的技术参数验收。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隐蔽工程验收不及时,监督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出现的新材料价格认定不及时等问题。

三、完善基层采购的措施及流程

1.物资采购管理流程再造

(1)土建工程招标招标前准备工作流程:图纸会审――确定材料价格――标底制作――招标计划审批――投标单位推荐以及投标单位资质审查――制作以及发放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材料价格信息部分)――监督部门的监督下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评委(开标前24小时内通知评委)。

(2)机电设备招标前期准备工作流程:技术方案论证及技术参数的确定――招标计划审批―投标单位推荐以及资质初审――制作以及发放招标文件――监督部门的监督下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评委。

2.招标方式选择量化

单批次采购金额不超过2000元;同一品种物资月累计采购金额不超过10000元;安全生产和建设急用物资。采购部门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批准后可直接现金采购。监督部门对小额现金采购必须不定期抽查,发现价格偏高的要对当事进行处罚。设备单价以及批量总价在30000元以下的招标方式可采用询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询价厂家必须超过三家以上含三家。单价或成批总价在30000元以上进行邀请招标。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己制定不同招标方式具体量化标准。

3.招标制度的不断完善

监督部门要对整个招标过程全程监督,物资采购四权分制。加强验收的监管力度。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招标管理部门要对整个招标过程不断的反思,对社会上反映出来的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对照单位的招标制度对招标流程重造,用制度把关,用制度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有效保护物资采购人员的平安和家庭幸福。

总之,为了顺应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既可为企业保障供应、维持正常生产,又可以最少支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没有物资采购就没有生产条件,没有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就不能保障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资的正常供应。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