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公司财务监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财务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财务监管

第1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二、从微观企业收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弥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

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

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光远:《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2]朱翠兰:《论股份公司财务管理目标》,《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3期。

[3]刘惠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5期。

[4]徐波:《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上海会计》2002年第8期。

[5]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财经研究》2001年第1期

第2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分公司的财务权力是管理资产,财务责任是实现利润,实现利润后根据薪酬制度兑现有关管理和生产人员的利益。总公司对分公司财务管理通过授权控制、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方式,安排分公司的财务责权利体系。

一、授权控制

总公司对分公司在一定授权范围内相对自主经营,在授权范围以外的财务事项,则要报总公司批准,形成总分公司之间的授权控制制度。

1、授权管理资产

总公司对分公司资产管理的授权,是设立分公司而自然产生的授权,其对应的责任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良好使用,使资产保值增值,通过运营资产创造利润。但此授权也不应是完全授权,分公司资产处置的权力应受到限制。

2、资金支出授权

对资金支出的授权。此授权依总分公司财务管理分权程度不同而不同。最大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模拟法人的方式运做。在这种模式下,分公司可以拥有正常情况下完全的资金支出审批权。当然,在分公司非正常情况下使用的资金或者大额的资金,比如技术改造、大额合同、大额预算变动、资产处置等,则必须报请总公司审批支出。

对分公司资金支出最小范围的分权,是使分公司按照车间的方式运做。这种模式下,分公司相当于总公司的一个大的车间,只是在生产和技术方面被充分授权,其资金支出审批权的范围,只限于零星的小额支出。

对分公司资金支出的授权,使分公司拥有部分财务支配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分公司财务支出进行监控。常规的事前控制方法就是要分公司实行预算制度,使资金“算了再用”;总公司也可以据此了解各分公司预算资金盈缺状况,在各分公司内合理调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常规的事中和事后控制则依靠健全的会计核算和控制制度。

二、预算管理

总公司授权分公司管理其资产,对应的责任是通过经营资产实现利润,因此总公司于财年预算前要向分公司协调确定利润目标,以量化规范总公司对分公司权责利安排;分公司应据此编定销售、生产、成本、费用、采购等业务年度和各月预算,并把各业务预算分级归口落实到车间、班组直至个人,形成有效的分公司内部各级责权利体系;分公司再依据各业务预算编定资金预算和预计报表等财务预算,总公司可以据此掌握各分公司预计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进行资金的预算平衡和合理调度。

预算管理体系运做的核心是责权利体系,所以必须要保证每一个层次责权利安排的有效。在分公司层面,是总公司检查并考核其年度经营目标,通过合理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激励和约束分公司总体经营;在分公司车间层面,是分公司检查并考核其成本控制、费用支出、材料耗用、设备管理等日常财务目标,同时也要对车间层面制定和预算权责相匹配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依次向下,对于必要的预算控制项目,要落实到相关的个人。

三、会计核算

对分公司应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严格进行会计核算和控制。总公司对分公司的会计核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集中在总公司,一种是下放到分公司。集中的方式可以使总公司及时掌握所有财务信息,便于总公司管理,但却不利于调动分公司的积极性;相反,下放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却有碍于总公司了解详细信息,如果完全下放(即分公司自行设定财务部门和人员),还可能增加总公司的审计成本。所以,如果采取下放的方式核算,则应由总公司向分公司委派财务会计人员,即会计业务下放,而会计人员集中。另外,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财务系统的建立,将弥补下放核算方式总公司不能充分了解会计信息的不足。

四、审计控制

应建立对分公司的财务审计制度,形成对分公司的审计控制。对分公司的审计控制应包括会计审计和预算审计两个方面。会计审计主要检查会计核算和控制体系,主要是对分公司会计核算体系的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等进行审计,是针对会计系统的审计;预算审计是对分公司预算编制汇总体系的合理性、核算统计系统的完备性、预算执行和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的检查和评估,是一种管理性审计。

第3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关键词: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措施

一、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财务管理显得极其重要。省级公司应通过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全面掌握企业运行状态,提高财务管控能力,从而具备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和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的社会是信息发展迅速的社会,很多的企业也逐渐迈向信息化的发挥在那趋向。结合相关的资料,目前我国的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没有结合实际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作为国有企业,在多年的发展经验过程中,拥有自己独特的多元化经营方式。但是,公司只是在自己的经营模式下开展各类经营工作,这样就会造成不同行业的公司财务信息无法交流和传播,总公司没有办法实时的掌握地市的子公司财务信息,如此一来,就会因为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没有及时上报、总公司对有效信息很难获取、全面监管的力度实施不够、直接影响成本的核算出现误差。因此,在建立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适用的财务管理系统。2.财务决策支持体系缺乏完整性。包括公司在内的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都没有重视财务决策中系统信息的完整性,一旦系统内的信息过大就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近几年,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具有信息化特色的资金管理系统、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企业采纳的目的是因为这些系统确实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方面的便利,但是,根据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公司在财务信息管理各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财务管理系统很容易出现信息过多、数据混乱的情况。3.管理方面侧重结算功能。资金信息管理主要是在整个管理流程中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其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管理的基础。通过笔者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的公司存在着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还不够明确的问题,均是将重点集中在公司资金的核算上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侧重于结算功能,虽说能够对企业内部的结算资金一目了然,却忽视企业的融资管理、资金投放的风险,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4.未重视网络完全管理。由于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发展比较迅速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加快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公司的财务管理也会有很多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如果对网络安全防范不到位的化就会导致财务管理系统出现较大的问题,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转型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针对上文分析的公司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下面笔者将进一步探讨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1.结合实际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结合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设计出适合公司发展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公司的发展特点,运营情况等问题。同时还要重视总公司对地市子公司的管理,这就需要在总公司、子公司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在研发设计出一台为子公司向总公司提供数据、信息的交流平台,实现上下属公司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以进行技术、资金、物流等方面的监管和查阅。需要注意的是,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应该要包含各类财务报表,使得财务报表能够在平台上全面的展现出来,还要将企业中的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统计,构建出一个合理的整体结构,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财务数据,以此提升公司财务信息汇总的准确性。2.加快健全决策支持系统。从目前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来看,对于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都采用的是比较松散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时间一久的话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杂乱无章,后期中若是想要查找有效的信息量就会比较困难。同时还会增加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财务信息的处理量多大就会导致公司的财务决策效率降低。想要加快企业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线健全企业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更加详细的解释就是要健全企业的信息来源、数据收集的依据,促使信息数据的筛选更加科学化,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更加具有互动性、透明性的特点。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流程。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中资金管理流程不完善是最主要的问题,完善的资金管理流程有利于加强公司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资金管理流程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要将公司的草屋核算作为主要的依据,以此加强企业对资金流向的监控。(2)还要重视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作用,对资金短缺的下属公司要加大支持力度。4.重视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问题是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问题,企业必须要重视网络安全防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公司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软件的设计,硬件的完善。例如:在信息查询中要设置身份认证,不同等级的身份,所涉及查阅的信息重要性也会不同;同时还要运用网络防火墙、病毒测试等安全技术,有效的提升网络的安全性。(2)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监管,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病毒入侵防范意识,还要结合实际健全数据信息技术和比较重要的材料等方面的保密机制和查询认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财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是财务信息化实施、运行与应用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设立相应机构和专门岗位,配备既懂财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力量。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发展也来越快的今天,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像公司这样的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是要注意,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运用中集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公司深化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以此不断的加快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作者:吴素梅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金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路径[D].西北大学,2010.

[2]刘礼兰.D市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3]尹远.湖南省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讨[D].中南大学,2009.

第4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摘 要 在母子公司体制中,由于存在着管理层次多,投资链条长等问题,在无形当中增加了管理资金,大大提高了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所以如何有效的提高投资整合力度,随时监管财务管理工作,统合财务资源配置,是最大化的提高企业集团总体效益的一个有力手段。本文主要对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有效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母子公司 财务管控体系 构建

在以财务数据指标为准则判定母子公司管控成功与否为标志,以财务管控为关键的母子公司管控体制中,母子公司要想做到长期性的发展,就需要母子公司之间建设出一个合理的督查制度和完善的会计管理标准,确立出和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财务管理战略。由母子公司一体化整合运作资金集中、财务信息化、财务预算、财税等资源配置。以市场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中心规范化的处理企业面临的各种不同问题。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内控管理、降低财务风险,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升集团经营品质,从而使得母子公司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母子公司财务管控的主要内容

在以财务数据指标作为母子公司管控成功与否为重要准则、为核心关键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中,财务管控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实现公司整体的资本升值,母公司会不断的收购一些个人企业作为自己的子公司或者投入资金建设自己的子公司,这时如何能够使得母公司在基于资本纽带的基础上更好的管理控制子公司就成了一个核心问题。基于这个问题,使财务掌握下面几条权益是母公司集权管理的根基:(1)对子公司的资金投入和利润的分配母公司拥有最后的决定权。(2)子公司必须严格执行母公司所统一制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管理制度。(3)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要有一个合理的规范标准,也就是指除了重要的财务决策事宜外其它事项的财务规范权力,包括基本的费用支出标准、资金的调动等。同时母公司也要具有对子公司完整的考核和审计权等。(4)财务总监委派权的制定。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当前国内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形式虽然很多,但是总结起来主要是由混合制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三种基本模式构成。企业集团一般根据自己的财务关系所关联的内容,选用适合自己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不可以完全使用分权制财务管理形式或者集权制财务管理形式来构造集团公司的财务关系。如果总公司过度插手子公司的财务事宜,把所有的财务管理权力都控制在自己手里,用管理一个大企业的方法来管理母子公司,首先极大束缚了子公司的创新和灵活性。大小事都要上报,使得子公司缺乏自主性,认为自己只是总公司的一个依附,没有了自我发展的激情,同时在面度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没有应变性,不能够彻底放开自己的手脚,总是觉得时刻在总公司的控制中,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自。反之,如果总公司过度的分权,就会很容易引起总公司对子公司管理失控的问题,会产生子公司过度追求自身利益,不服从总公司统一安排的融资或者投资活动,损害了整体公司的利益,会严重的影响总公司综合功能和整体优势的正常发挥。

所以,财务管理应该在考虑集团公司是否对各个子公司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否和主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及控股的多少的基础上制定出侧重点和深度有所差异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集团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体制结构设计

1. 财务控制结构构造的主要内容

一个合理的财务控制结构主要有以下内容:(1)拥有一个可以协调和掌控自己企业活动的强大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机制,(2)对子公司采取合理有效财务监督制度,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财务控制手段。(3)制定有效的限制财务职能的组织机构和可靠的相关财务职能组织体系。

2. 财权合理分配的搭建

依据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类型不尽相同的财权分配,所以对公司的财权进行了下面几种分配方式:(1)投资决策权。母公司拥有所有的对外投资权,子公司不可以享有这种权利,对内投资决策可以在总公司集权的根基上进行合理的分权。同时母公司在控股公司里面拥有最高的分权程度,要大于所有子公司的分权程度。子公司可以拥有简单再生产范畴内的技术改进权利和流动资金的投资决定权。限制扩大在生产内范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超出限额的投资项目需要经过母公司审批。也可以根据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资金的多少,给予适当的确定性内部投资权,在有效的时间内,子公司的投资总额只要没有超出总公司授权的比例,不管子公司投资项目的大小,金额,都可以进行任意支配,随意投资。反之如果超过比例项目,就需要经过母公司的审批方可投资,否则不允许擅自投资。(2)融资决策权。为了防止因融资不当对企业的生存造成影响,更好的把控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就需要母子公司有一个正确的资本结构。这也就需要母公司能很好的掌控好下面的几条融资决策权:因投资重大项目,使得融资资金的资产负债率远远超过安全线从而引发了母公司股份比例变动的举债融资。在改制过程中子公司所触及到的融资问题;子公司在母公司集中重大融资权的时候仅被给予在资产负债率安全线以内的限额举债、税后利润留成、提存的折旧费及和自行决策的投资相配合的融资的决策权。例如技改借款、流动资金借款等;子公司自己策划的融资项目必须经过母公司的检查备案后,在母公司的监督下进行。(3)资产处置权。子公司的流动资金和剩余资产上报母公司备案后,便可以自主决定如何使用,但是如果子公司对自己的的无形资产、整套设备、核心设备、重要建筑物、对外长期投资等需要资金重组的时候,必须经过母公司的核查批准才可以对资产进行处置。子公司对重要资产的处置需要在母公司的监控下进行,子公司仅具有对资产的监管权。(4)资本运营权。子公司正常情况下不可以具备合并、分立、转让、改制、对外投资等运营权,一般这样的资本运行决定权由母公司掌握。同时为了适应集团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需求,集团公司财务部需要具备更高的资本运作管理权利。(5)资金管理权。子公司主要责任是制定资金内部管理方法、组织资金收支平衡、资金的日常监管、编制资金收支计划、进行资金收支业务的核查计算。而内部资金都应该由母公司统和管理。说的详细点,就是母公司将对子公司收入的资金、子公司超额支付的对外资金、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和、子公司开设的一些银行账号、集团内部资金结算等进行统一的审查办理。同时母公司可以在一定的资金限额内给予子公司一定的支付权利,用来保证子公司的自主性和日常琐碎开支等。 (6)成本费用管理权。母公司可以采用(下达预算―检查进度―考核结果)这一预算控制手段对分公司和各个分公司的下属单位实行间接管理。通过分析预算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资金差异,找出差异原因。对不同的子公司分别制定出相对应其成本管理的督查方法,并制定统一检查时间。 (7)收益分配权。在集权管理的模式下,母公司应统和调动、支配全资子公司的剩余利润,但是母公司应该给子公司留下按比例的适当的利润,以保障子公司可以更好的长期发展下去。通过公司董事会制定出全资子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然后方案直接上报母公司,经母公司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对于有参股和控股权的子公司,同样也需要经过董事会制定利润的分配方式,而且方案制定好后,需经过股东会或者子公司的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三、结语

简单的说,收缩有度的财务管控体系是母子公司较为理想的财务管控体系,随着经营的日渐专业话和组织结构的日渐集权化,出现了相对比较集中的财务管理,使得可以最大化的平衡和使用资源。我们应通过使用IT途径和改善流程实现母子公司结构下的财务集中化管理。应把预算管理、战略、业务计划作为集团化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实施和落实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一个完善的报告分析和完整的财务分析不仅是企业管理中有效执行管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为集团高层领导作出决策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依据。最后一个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行机制是应该以财务管理费用的高低作为主要指标来衡量的。

参考文献

[1]刘晓丽.集团内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下的财务控制.经营管理者.2010(05).

[2]张爱群.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模式的选择.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03).

第5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关键词】国企;财务总监;下属公司

一、财务总监职能概述

财务总监在企业集团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职能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总监承担了监督职能。财务总监需要对集团公司重要财务报表或报告进行细致审查,并保证财务报表及报告的质量。同时,财务总监要参与到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当中,对子公司财务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并组织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的审计工作。此外,财务总监要与集团公司总经理相互配合,对限额范围内的资产支出进行联合批审,以保证资金流动的安全性,并负责集团公司、子公司会计、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调动等事项;另一方面,财务总监承担了服务职能。根据服务职能的要求,财务总监要积极地为董事会出谋划策,并向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人员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协助内部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使公司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

二、国企财务总监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财务总监委派制能够让企业集团更好地管理下属公司,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其成效会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权责不清。企业集团向下属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在权责上必然不能与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相提并论,即便所委派的财务总监是由董事会确认,但其权责依然可能存在偏差。甚至部分财务总监利用私权,谋取私利,不但没有落实自身职责,还给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2)专业水平不高。由企业集团向下属公司所委派的财务总监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管理经验。但部分企业集团所委派的财务总监整体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实际的财务监管工作需求,使得相关工作成效受到了一定制约。(3)财务总监绩效考核存在缺陷。大多数企业会通过某些经济指标来衡量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但这种考察方式有可能会加大财务总监与下属公司经营者共同造假的风险,也不一定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地将委派财务总监的业绩情况放映出来。

三、完善国企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有效建议

1.明确财务总监职权

企业集团向下属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时,一定要明确其职权,避免出现政企不分。总体上来看,财务总监的职责包括:督促并协助企业构建出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会计管理监督制度;对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参与企业重大经营计划制定及执行;向委派机构切实报告企业资产运作情况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务总监职能与企业经营相互分离,保证财务总监职能不会对经营者自力产生影响。在筛选财务总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综合素养,判断其相关法律、财务、管理等知识水平是否能达到要求,遵从“择优委派”的原则来筛选财务总监,可进行内部选拔或社会公开招聘,以此来保证财务总监的“质量”。

2.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一方面,要充分落实定期报告制度。要求委派财务总监按时提交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及年度报告,其涉及内容包括子公司财务会计、经济成果、财务运营及重大项目投资情况等方面,以保证企业集团能够清楚地掌握子公司运营情况,对于子公司存在的财务问题或财务风险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修正,让子公司与企业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运营状态;另一方面,要构建轮岗制度。财务总监委派应遵循轮岗制度,以防止财务总监独揽大权,同时也能为企业集团有能为者提供机会,有利于企业集团及子公司良性发展。

3.加强财务总监相关考核

企业集团要定期对所委派的财务总监进行综合性考核,对其工作业绩作出有效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加强后续教育,促使其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对于委派的财务总监要建立对应的业务考核档案,将其与晋升、薪酬等关联起来。同时,要构建出科学的奖惩机制,并以奖惩机制为导向,发挥激励作用,以调动财务总监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对于违纪违规的财务总监,要给予严惩,并不再任用。对于违法者,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以保证企业集团的合法权益。另外,财务总监考核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不能单纯性地以经济指标对其业绩进行衡量。通过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指标,对其业绩、行为、贡献进行综合评价,尽可能保证考核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四、结语

国企委派财务总监至下属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下属公司的运营状况、财务情况进行监控,这对于企业集团稳定运营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通过明确财务总监职权、加强财务总监相关考核、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保证财务总监能够充分履行自身义务及责任,让相关工作能够规范化展开,以构建出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运营环境,为企业集团带来稳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克慧,牟博佼.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不适应性分析[J].管理世界,2012(09):1-6.

第6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1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现状

企业财务预警又称为财务危机预警或财务困境预警。财务危机爆发的最严重的结果就是企业的法定破产。企业财务危机有轻有重,轻者会出现资金管理问题,重者则会导致企业破产,财务危机包含着轻重之间的各种情况。企业财务危机的根源一般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等。企业财务危机轻者表现为资金流动性不足,重者则陷入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财务危机是一种综合症状,包括多种情况,在财务危机出现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破产这个最糟糕的结局。但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也有再次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要构建合理、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必须要了解其现状。

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将财务预警工作加入进来,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工作如何开展做出相关规定,所以目前就财务预警工作的效果来看,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管理者危机意识不足。危机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追求短期、片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状况变化时对危机的判断,从而对危机的产生没有任何预防措施。

第二,缺乏与财务预警系统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保障。虽然多数上市企业已经有了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但是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保障,这就导致了公司财务预警组织机制的丧失,没有了必要的财务预警组织机制的支持,就无法及时、合理、有效地处理经营管理风险,对上市公司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也没有办法更加有效地防控。

第三,财务预警方法过于模式化。多数上市公司采用的财务预警方法为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法,此方法适用于中短期预测,并且其财务指标具有滞后性,也就导致财务预测能力有限。部分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危机预警样本数据过于陈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预警的有效性。

2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2.1有效提高公司管理者对财务危机的防范意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环境的变化造成了经营管理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财务决策中的失误以及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漏洞。在财务预警机制中把关键员工和管理者一同纳入管理机制中,可以深化公司成员对各种经营管理风险的认知。

2.2有助于构建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控体系

大部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工作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的原因是管理者在规划财务预警工作时忽视了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具有指引作用,只注重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才是实现财务预警工作的前提,它能够在实现公司经营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对公司财务预警工作也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做到风险的及时治理和财务危机的有效防控。

3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

3.1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组织架构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组织机制的组织架构主要由董事会、财务预警小组、财务预警职能部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监事会以及各业务部门组成。

董事会是最高责任主体,负责建立财务预警组织、制定与财务预警有关的制度,并对财务预警工作的执行和执行的有效性负责。财务预警小组可以由企业内部的高管人员组成。工作小组的工作主要任务是制定财务预警的目标、方案,确定财务预警工作程序;向董事会汇报财务预警方案、结果,监督各职能部门对财务预警制度的实施,以及对经营管理风险成因的分析,并决定预报内容。财务预警职能部门承担信息收集、系统维护、定期汇报等财务预警的日常工作,它们的工作应只对财务预警小组负责。各业务部门在财务预警工作中主要是做好本业务单位的相关工作,对涉及本单位的财务预警子信息系统进行运行与维护。审计委员会主要工作是与财务预警管理小组进行沟通,了解公司财务危机的评估情况、了解经营管理者的风险识别等工作。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负责制定财务预警的监督评价制度,对财务预警工作的监督与评价,以及向董事会出具财务预警工作有效性评议的审计报告。监事会在财务预警机制中则起到财务监督的作用。

3.2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对策生成机制构建

财务预警工作的重点在于对财务危机的预防,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财务预警对策策划。应该做好对财务危机的辨别和分类,分类和归纳后,根据每一项危机制定出具体的排警方案和处理方法,设想最坏的结果,逆向策划,将每种类型和每种情况的财务危机的应对对策制定得尽可能详细。

第7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一)合规建设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

财务管理实质即是财务合规管理,一旦呈现违规事项,简单形成资金等财产损失,因此搞好财务标准化建造是铁路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作业,也是财务作业的生命线。

(二)合规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石

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有必要防患于未然,在合规疑问呈现前防止违规事情的发生,经过一系列防止办法进行合规性查看和危险警示,做好“前期预警”作业,最大极限减少违规事情的发生。

(三)稳定发展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会计基础作业标准化。会计报表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这就要求会计报表必须提供精确的财务数据,以便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给真实的依据,自然要求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客观上要契合会计作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铁路企业开展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创新思路

(一)财务会计人员需加强学习

会计人员不只要熟练把握基础会计常识,还要把握各项方针政策、新的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对新常识、新事务、新技术的学习。只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进步,财务会计整体质量才能随之进步,才能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此外,铁路企业还可以对财务有关责任人进行训练,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效果

一是树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查核准则,每月对各岗位职责实行状况进行量化查核,与岗位工资挂勾。二是对违规违纪行为,做到违规必纠,及时进行处分和纠正,形成运营危险乃至资金损失的,应依照有关的处分办法从严查处。三是年终要计算全年各岗位查核综合得分,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的条件。铁路公司还可以大力宣扬财务会计管理标准化建造的主要意义,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管理标准化对进步铁路公司财务管理质量、确保资金安全性等起到的活跃作用,活跃投人财务会计标准化建造中来。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根据会计准则,经过精确运用会计科目和账户,对铁路公司经济活动精确记载,反映其资金的运作效果。二是精确计算成本,照实反映运营效果,进步运营效益,有用防备和化解计算危险。三是根据新会计准则,联系铁路公司本身的实际状况,拟定出契合铁路公司本身的会计管理办法,而且严格执行,推进铁路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作业的发展。凭仗公司审计可以迅速的捕捉公司会计计算内呈现的缝隙,并发现里边的违纪本源,确保会计平时作业的施行。结构和完善会计准则,进步对于会计的管理查看度。而且,政府的有关职权单位也应对此负责,依照有关法规表现本身的政府监管功能,安排有关的执法人员准时对于公司的会计平时作业发展纪检,确保会计平时作业的合法性。

(四)加强内控建设

铁路企业要依照新会计准则,树立谨慎、具体的财务管理准则,对铁路公司现有缺点和缝隙及时补充,做到一环扣一环,每一环完成双人、双职、双责的装备,使内控链条工作流通,让财务会计管理有准则可循,有根据可依,推进财务会计标准化建造。全面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授权管理准则,禁止越权操作和彼此交叉操作。加强准则执行。一是发展会计部分内部查看监督。二是重点检查和现场观摩相联系.催促各项准则的执行。三是上级会计主管部分定时或不定时对下级单位会计事务进行查看督导。铁路公司可加大财务合规管理目标在考评体系中的权重,来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

(五)提高系统的安全指数

第8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关键词】工程建设公司 财务管理 风险规避

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首先做好财务运作,面对工程建设公司的突出特点,我们需要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策略来规避风险,而对于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工程建设公司承担着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合法经营、创收盈利更是重中之重。

一工程建设公司的财务特点

1.高投入

工程建设项目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其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财政贷款、自由资金、自筹资金等,面对大额的资金投入,工程建设财务人员需要把握工程项目全局,全面考虑经济、政策等环境因素,力求达到最佳筹资组合。

2.高风险

众所周知,高投入往往就意味着高风险,工程建设项目除了要投入大量的建设基金外,其施工周期、投资回收期也较长,从项目立项到施工完成,建设规划、进度控制、技术应用、资金投入等都需要财务管理的相关决策,一旦决策失误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工程建设项目相关影响因素较多,比如,政治原因、物资供给原因、宏观经济原因、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

3.法律法规监管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超速发展,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也纷纷上马,而与之同行的是工程建设期间的受贿、等工程犯罪行为。比如,据调查2007年至2008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案件9000余件,超过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立案总数的40%,涉案总金额高达18.75亿元。而案件主要发生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单位所属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领域,占到了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案件总数的85.24%。这些案件涉及工程立项、规划、招投标、审批、发包、分包、采购、交纳税费和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这只是一个例子,迄今为止,如似的案件仍在接连不断的发生。由此可见,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监管缺失严重,摆在工程建设公司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加强全体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尽量避免律法风险。

二针对其特点采取的财务管理策略

1.成本导向的财务管理

成本导向即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财务管理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管理方法,增加企业财务利润,提高企业营运能力。工程建设公司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要求公司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否则若一味的追求投资回报,忽视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难以预测的今天必将易于陷入财务危机,难以自足。在实施以成本导向的财务管理时要把握以下两个基础性原则和理论:

(1)目标管理理论。工程建设是一个相对庞大的项目,低成本高质量的完工更需要上下的密切配合,因此更适合使用目标管理,因为目标管理是使组织中上下级共同协商,根据组织的愿景和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然后将总目标逐级分解,从而确定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最终以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的标准。工程建设公司项目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建立纵向的成本控制标准,把组织成本目标分解至各个部门及个人。其方法就是财务人员对公司上下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测算,最终确定出各部门各层次的目标成本。成本预算、控制等目标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各个子目标的一一实现,通过加强各个部门尤其是关键部门的成本控制,以实现工程项目的低成本目标。

总之,目标管理可以将工程建设公司成本导向的管理方式贯彻或渗透至公司的细枝末节,更可全面的把握住组织的经营原则,它是工程建设公司低成本战略的核心管理思想和管理过程。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目标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施工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2)全面成本控制理论。全面成本控制包括全部成本控制、全过程成本控制和全员成本控制。全部成本控制即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成本,包括料、工、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监督和限制,不仅对变动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固定成本也要进行严格控制。全过程成本控制即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包括设计、采购、咨询、施工、暂停施工、质量评估,直至完工以及销售或使用的全过程。全员成本控制即发动公司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树立成本意识,参与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公司全面成本控制管理的要点为:第一,突出控制重点,强化控制广度。全面成本控制包括前馈控制,控制过程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主导,反馈控制是控制过程的综合反映,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控制整体,根据公司和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财务方面既要强调关键的控制,又要把握全过程的控制。第二,相时而动,提高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的适应性。面对工程建设公司施工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财务控制系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而且环境的变化是无规则的和不可预测的,这就容易造成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偏离,所以,要求在控制实施和反馈控制中,不断地收集、加工、分析内外部的信息变化情况,及时揭示偏离值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2.制度导向的财务管理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建设行业之所以犯罪事件频发,除了其自身可带来的经济诱惑外,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缺失。工程建设公司要实施制度导向的财务管理,完善其内部控制,保证内审的独立性,加强监督控制,真正体现制度的强制约束力。

(1)加强监管,重视内审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颇长,没有好的监管必然使违纪和犯罪增生发芽,强调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相辅相成,并列存在的,工程建设公司的核心部门往往是工程建设部,核心人员也是工程总监或其他人员,内部审计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职能,在组织中内部审计的层次较低,使得其权威性得不到保障。可以将内部审计置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赋予其对所有职能部门及个人实施审计的权限。

其次,突出内部审计的重点环节。对大型的工程建设实施内部审计应该包括财务支出、经济合同、工程预算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有以下几个关键控制点,它们也是内部审计的重点环节。

①控制权力。权力的控制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的科学性,权力不能太宽,同时对权力的监管要严格。防止,,造成经济损失。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权力形式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任何单位及个人都要在内部审计的控制与监督之内。

②资金流向。工程建设公司的资金流向要进行严格的把关,防止资金的乱用及各种舞弊行为,这样才使得投入资金合理分配,发挥最优化效用,同时也保护投资者的权利,增强市场信心。

③人员素质。员工的忠诚度、道德和法律意识强度等都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而且员工的素质代表一个公司的整体氛围和理念,强调内审对人员素质的评价即是关注监督和管理对人员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再次,提高内审技术水平。高新技术的使用可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活动领域的放宽必然增加与各个组织部门的联系,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信息交叉传递、业务流程整合、资源合理配置,为达到审计工作的广泛性、准确性提供支持。工程建设公司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积极引导和提倡先进技术的使用和创新。

(2)权责明确,奖罚分明。权责明确,奖罚分明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权责不分、奖罚不明的情况下,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也失去了其价值。权责明确是指组织中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权责不分会造成责任追究不明确,工程建设公司的财务管理要以低成本为战略,并把成本目标作为各部门考核和标准,任何差错的出现都必须追查,这也是因为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权责不分使得被利益驱使者乘虚而入。所以,要科学划分职权,权力与义务相统一,且明确的界定,同时,要细化责任追究之规定,明确责任追究的限度和处理标准。

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分明奖罚制度,奖罚虽不是财务管理的权力和职责,但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该制度的导向作用。奖罚分明需要管理者做到明确奖罚标准,公平公正,实事求是。

3.风险导向的财务管理

风险导向这一概念源于审计模式的发展,是一种最新的审计方式。风险导向的审计要求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在此,将风险导向作为工程建设公司财务管理的方式,其内容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三个部分。

(1)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识别即工程建设公司对投资、筹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再分配四个阶段中正面临的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归类、评价的过程。对风险进行识别除了需要依赖财务、统计等技术性能力外,更重要的要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因此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是前提。

(2)财务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之后即要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性质、影响因素、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和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评估风险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资料,并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工程建设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估有时候需要工程项目方面的专业人才。

(3)财务风险的应对。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之后,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措施的提出需要财务人员和相关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决断,必要时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同时,措施要及时,措施的实施也要迅速,因此工程建设庞大的体系不允许时间上的拖延,因此任何风险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都可能是巨大的,必须把握谨慎性原则。

上述成本导向、风险导向、制度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孰重孰轻,一般低成本是首要战略,制度是保障,规避风险是目标也是策略。

三上市工程建设公司财务风险规避策略

1.经营战略上,审时度势,谨慎投资

上市公司有其特有的融资优势,其投资规模也随着上市不断地扩大,但不能因为财务上的筹资优势而采取广泛撒网策略。工程建设公司财务高风险的特征要求遵循谨慎性原则,审时度势,只有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做到投资谨慎,审时度势,首先要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看问题,以国际化经营战略为根据,细致分析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及发展趋势,如此把握全局,避免跟风。如此以后做到勇于创新、开拓经营,这样便是谨慎与创新相结合,稳定中求发展。

2.经营范围上,明确承包重点

前文说上市公司不能采取广泛撒网的策略,需要明确承包重点,这一点可以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成功的实例中得出经验。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开始海外石油工程承包业务。据公司总经理泰安民透漏:公司集中全行业的优势,坚持巩固、提高和开拓并举的方针,以亚洲为重点,开拓以科威特为中心的海湾国家市场,以巴基斯坦为中心的南亚国家市场,以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国家市场和以哈萨克斯坦为中心的中亚五国及周边国家市场。在经营范围上,公司突出工程承包主业,在主业上,突出石油和石化工程项目。

由此看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突出重点、步步为营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经营范围上多元化发展对于工程建设公司来说并不是好的决策,恰恰相反,突出承包重点、集中优势力量才是良策

四、结语

在我国当前经济蓬勃发展之际,工程建设公司有可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制度的不完善,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其风险依然很明显,上文提出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针对上市公司提出的风险规避策略是在当前情势下迫切需要关注的方面和问题,但是具体到公司内部如何运作、如何实施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吴天兴.财务管理对工程建设的作用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张京渤.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公司治理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3]贺晓云.对建设工程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

第9篇:公司财务监管范文

【关键词】st公司 财务预警 综合效益评价

一、引言

公司特别处理的规

定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公司法。《公司法》第157、158条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1998年3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对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包括财务状况异常或其他状况异常的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即公司股票日涨跌限制为5%,中期报告必须经过审计,股票的行情显示有特别提示。如出现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即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在第一个半年公司仍未扭亏,证券交易所将直接做出终止其上市的决定。如果公司实现盈利,则可以按程序申请恢复上市。1999年7月9日起,依据《公司法》第134条有关“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持有的股票可以依法转让”的规定,深、沪交易所对暂停上市的股票开始提供“特别转让服务”。2001年2月24日,证监会颁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其中规定,暂停上市的公司在宽限期(通常为12个月)内第一个会计年度继续亏损的,由中国证监会作出其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st制度实施以来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如何?理论界和实务界以及广大投资者对它的评价怎样?如何对它进行完善?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展开研究。

二、st公司——处于风雨之中的诺亚方舟

st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群体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st公司数量快速增多。截至2003年12月16日,深、沪两市共有136只戴有st帽子的股票,涉及119家上市公司,其中116家是a股公司,同比增长了80%。st公司被特别处理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由于利润追溯调整后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如*st星源、*st江纸等;有些是由于不实资产扣除后,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如st东方、st金泰等;有些则是因为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st麦科特、st珠峰等;有些是st公司虽然扭亏但没有满足撤销特别处理的条件而遗留下来的公司,如st吉发、st南摩等;有些是由于出现资产遭受重大损失、银行账号被冻结等重大经营及财务异常情况而被st,如st信联、st啤酒花等。针对目前我国被st公司的情况,陈瑜(2000)对此专门做了一个统计分析。截止1999年底,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曾被宣布为st的共有67只股票(包括a股和b股),58家上市公司(以下称为“st公司”),其中,1998年27家,1999年31家,具体被st的情况见下表:

━━━━━━━━━━━━━━━━━━━━━━━━━━━━━━━

┃ ┃ 1998年 ┃ 1999年 ┃

┃ 项 目 ┃ ┃ ┃

┣━━━━━━━━━━╋━━━━━━━━━┫

┃ ┃ st公司 ┃ 占百分比 ┃ st公司 ┃ 占百分比 ┃

┣━━━━━━━━━━╋━━━━╋━━━━━━╋━━━━╋━━━━━┫

┃财务异常 ┃ 14 ┃ 51.85 ┃ 25 ┃ 80.65 ┃

┣━━━━━━━━━━╋━━━━╋━━━━━━╋━━━━╋━━━━━┫

┃其中:连续两年亏损 ┃ 6 ┃ 22.22 ┃ 12 ┃ 38.71 ┃

┣━━━━━━━━━━╋━━━━╋━━━━━━╋━━━━╋━━━━━┫

┃每股净资产<股票面值 ┃ 5 ┃ 18.52 ┃ 7 ┃ 22.58 ┃

┣━━━━━━━━━━╋━━━━╋━━━━━━╋━━━━╋━━━━━┫

┃同时并发 ┃ 3 ┃ 11.11 ┃ 6 ┃ 19.35 ┃

┣━━━━━━━━━━╋━━━━╋━━━━━━╋━━━━╋━━━━━┫

┃其他状况异常 ┃ 13 ┃ 48.15 ┃ 6 ┃ 19.35 ┃

┣━━━━━━━━━━╋━━━━╋━━━━━━╋━━━━╋━━━━━┫

┃合计 ┃ 27 ┃ 100 ┃ 31 ┃ 100 ┃

━━━━━━━━━━┻━━━━┻━━━━━━┻━━━━┻━━━━━

━━━━━━━━━━━━━━━━━━━━━━

┃ ┃ 合计 ┃

┃ 项 目 ┃ ┃

┃ ┣━━━━━━━━━━━┫

┃ ┃ st公司 ┃占百分比 ┃

┣━━━━━━━━━━╋━━━━━╋━━━━━━┫

┃财务异常 ┃ 39 ┃ 67.2

4 ┃

┣━━━━━━━━━━╋━━━━━╋━━━━━━┫

┃其中:连续两年亏损 ┃ 18 ┃ 31.03 ┃

┣━━━━━━━━━━╋━━━━━╋━━━━━━┫

┃每股净资产<股票面值 ┃ 12 ┃ 20.69 ┃

┣━━━━━━━━━━╋━━━━━╋━━━━━━┫

┃同时并发 ┃ 9 ┃ 15.52 ┃

┣━━━━━━━━━━╋━━━━━╋━━━━━━┫

┃其他状况异常 ┃ 19 ┃ 32.76 ┃

┣━━━━━━━━━━╋━━━━━╋━━━━━━┫

┃合计 ┃ 58 ┃ 100 ┃

━━━━━━━━━━┻━━━━━┻━━━━━━

三、st公司的会计行为和会计政策选择——来自经济人假设的分析

1.经济人假设和会计行为的关系。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按照这种假设,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而“这种私利就其狭义而言是由预测或预期的纯财富状况来衡量的”(布坎南,1983)。adam smith(1776)指出人是有理性的,利已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们的基本行为方式是在既定的约束与限制其追求自身的福利,当面对能够带来不同福利效果的种种方案的选择时,人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案,而不是相反。我们认为经济人假设同样适用于法人的研究,所以st公司的会计行为同样也离不开经济人假设的影响。

2.st公司面临的现实及选择。st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在证监会更严格的监控下,努力改善公司生产经营状况,以求摘去“st”的帽子,恢复为正常上市公司;否则,将可能踏进更为沉重的“pt”家庭,进而面临摘牌的厄运。为此,st公司只能有两种选择,即要么进行公司改革,要么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对前一种,企业常用的方法是资产置换、债务剥离等债务重组措施,但从目前的运行看收效甚微;对后一种,公司主要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但由于变更空间有限,企业难以达到目的。

3.st公司进行会计包装——合理但不合法的选择。william r.scott认为会计信息生产具有私人动力和契约性动力。基于证券市场的法规政策压力,一些己亏损一年的上市公司为避免被特别处理,或是己连续亏损两年的公司为避免被停牌,在当年实际扭亏无望的情况下便产生了通过盈余操纵“扭亏为盈”,以逃避监管政策所规定的惩罚的心理。我国学者陆建桥(1999)针对亏损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显

示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年份,做出了能显著调增收益的操纵性应计会计处理,推迟出现账面亏损并因此而陷入困境的时间。”并且,为了避免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管制与处罚,亏损公司在亏损及前后年份普遍存在着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操纵行为。而且为了达到摘去“st”帽子的目的,st公司往往采用各种合法及非法的手段进行包装,如: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制造收入);虚减费用(递延确认费用、费用资本化、潜亏挂帐);关联交易(关联购销业务、转嫁费用负担、转让置换资产、计收资金占用费、托管经营);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改变存货计价方法、改变折旧政策、改变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等);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处置资产损益、股权转让损益、债务重组收益、费用减免、税收减免、利息减免、地方财政补贴和返还等等);除此以外,我国一些企业还常常通过亏损平滑的办法来逃避被特别处理或摘牌的惩罚。亏损平滑指在已经发生亏损的情况下,公司会在某一亏损年度将以后年度还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在一年内将亏损做大,从而间接为下一年的扭亏为盈提供基础。

四、对st公司管理的缺陷——对现有制度和方法的反思

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安排不完善是不公正会计行为的外在诱因。不公正会计行为是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所以我们在分析st公司的上述会计行为不当时一定要结合现行的法规制度的缺陷进行展开。

1.指标规定的缺陷。当前被戴上st帽子的公司主要是根据公司是否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或其他状况异常,其中财务状况异常指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公司净资产低于公司股票面值。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公司的经营从理论上说最终的结果有三种情况,即亏损、保本和盈利,但实际上只可能有两种——亏损和盈利发生。而亏损和盈利本身就是一个不太精确的值,既盈亏临界点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推导的产物。从计算的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多步式利润表对会计盈(亏)的计算为:销售收入-销售调整额-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收益-营业外损失)-利息费用=净利润(或亏损)。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只要公式左边的任何一项出现问题,必然导致右边的结论是错误的。而一个上市公司,其涉及左边的事项可以说是相当复杂和庞大的,所以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出盈利(或亏损)的答案是无法确保准确的。从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用符号表示只有两种,如果是+号即为盈利,如果-号即为亏损(当然等号为保本,在此,不考虑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出盈利(或亏损)的

答案是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2.时间标准的不科学。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公司净资产低于公司股票面值将被戴上st帽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年就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用两年有什么依据,为何不用一年或三年?而且我们有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对该公司的影响。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品从最初投放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都存在一个有效生命的过程。各个过程可分为投放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所以我们在进行判断时一定要考虑该公司是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的情况。如果是前者,也许盈利的曙光就在前面,也许再过一个月企业就会盈利,但就在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却由于连续两年微亏被戴上st帽子,结果是本来马上就要迎来盈利的企业,却被一顶st帽子推向了万丈深渊。当面临这样的结局时,任何一个理性的公司决策人都会要求会计进行财务报表的包装。

五、相关理论的分析——来自财务预警理论的启示

出现st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财务已经出现警情。所以必须用财务预警理论来对之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确定警兆,即要明确警情发生变化时的先兆。警兆包括警气警兆和动向警兆。在财务预警系统中,反映财务风险状况的一般属于警气警兆,而导致财务风险的经营风险状况属于动向警兆。当财务风险处于发作期时,其警兆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财务警兆,如资不抵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存在大额的逾期未付利润;无法履行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存在大量不良资产;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做处理;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难以获得开发新产品及其配套投资所需资金。二是业务警兆,如主导产品属于夕阳产业的产品;已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人力资源短缺。三是或有事项警兆,如贴现;担保;抵押借款;未决诉讼;其他数额巨大的或有损失。如果上述警兆出现后,相应的警情也就会发生。警情的级别程度就叫警度。财务预警的警度一般分为五种: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在财务风险“发作期”时警兆及评分标准为:有财务预警,则其组成项目各为3分,无财务预警为0分;有业务预警,则其组成项目各为4分,无为0分;有或有事项预警,则其组成项目各为1分,无为0分。如果警兆指标得分为0,则为无警;如果警兆指标0

所以,我们在分析st公司的风险程度时一定要按照财务预警的理论来进行。正如葛家澍教授(2000)指出的那样“单个汇总的数据不能够充分传递一个主体的财务信息,必须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加以适当分类”。结合st公司的特点,我们认为在对st公司进行评判时也要进行综合考虑。

六、当前国内外财务会计报告综合分析的评述——为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寻求理论支持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

财务系统以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为核心指标,将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层层分解,逐步深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分析系统,全面、系统、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其分解式为:权益报酬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通过以上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杜邦财务分析系统面向外部,以提供综合信息为主,是一种有效的财务综合分析方法。但是,它分别单独观察各指标的变动情况,不能将各指标联系起来分析它们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不能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2.沃尔评分法。美国财务学家亚历山大.沃尔于本世纪初在《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首次提出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沃尔选用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销售额/应收帐款、销售额/固定资产、销售额/净资产七个比率指标,并分别给以权重25%、25%、15%、10%、10%、10%和5%,按确定指标标准比率和实际比率计算相对比率,然后与其权数相乘即可确定企业信用总评分,以此评价企业综合财务状况。沃尔评分法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从理论上证明指标选择数量的缘由、赋予权重大小的依据、某些指标异常变动时如何处理等问题。

3.z计分模型法(z-scoremodel)。“z计分模型”(z-scoremodel)是美国人爱德华.阿尔曼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用以预测企业破产的一个模型。“z计分模型”的模型是:z=1.2x1+1.4x2+3.3x3+0.6x4 +0.999x5。其中: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该模型中的五个变量分别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x1、x4)、获利能力(x2、x3)和营运能力(x5),五个变量汇总反映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大小。一般地说,z值越低破产的可能性越大,阿尔曼根据美国1970~1973年的计算资料得出:如果z值小于1.81,企业出现破产的先兆,破产的可能性极大;反之,如果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破产的可能性很小;如果z值在1.81~2.675之间,则是在阿尔曼所称的“灰色地带”,企业的财务状况很不稳定。“z计分模型”比起我国当前判断企业是否进行st的做法,应该说要科学合理得多。它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力能力和营运能力。这个模型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它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同时它完全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但企业的许多具体情况完全用定量分析是不能实现的。

4.我国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我国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有三套:一是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1997年颁布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三是财政部于近期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我国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总评、评价本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

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率等”。财政部于1995年也提出了一套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它包括:销售利税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在这三套体系中,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无论是评价方法、指标内容、还是评价用途均优于前两套体系。但由于该指标主要侧重于国有资本金的效绩评价,同时还存在有待充实、完善的地方。

对此,钱爱民(2003)提出从目前我国来看,有关方面尚未制定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指标,理论界在这方面结合中国国情的研究尚属空白。

七、重新构建st公司的财务分析框架——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针对st公司的特点,我们在考虑设计它的评价指标时要注重其评价指标内涵的多维性,包括:广度维指标(将评价的视觉扩散到投资人、债权人、员工、市场及社会等诸多方面)、深度维指标(在评价的层次上,由表面业绩向内部经营挖掘)、远度维指标(就是在评价的时域上,由短期向长期,由现实成绩向未来发展潜力渗透)。

1.建立st公司综合效益评价。由于投资者对st公司最关注的是他们的投资是否能够得到保值和增值,所以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综合效益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按照“客观、公正、综合、规范、科学、全面”的原则,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营运、财务收益、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2.综合效益评价的思路、方法和对象。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针对性强”的基本思路制定,以发展能力为核心,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采取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运用系统论、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实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综合效益评价的对象主要是那些连续两年发生亏损,即将被戴上st帽子的公司。如果评价后,认为该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同时经营风险不大的话,则可以将这个公司列人观测公司的行列,可以给其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进行发展。当然,如果经过评价,认为这个公司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经营风险又大的话,则可以对其进行st,并可以根据上述财务预警的警兆指标计算方法进行警情、警度计算。

3.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设计。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设计一定要考虑st公司的特殊性,即st公司的投资者的关注域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将公司的资产安全状况、发展能力状况、资产营运状况、资产流动状况、财务效益状况、偿债能力状况作为综合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

4.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由评价指标和评议指标两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包括三层次的指标,其中资产安全

状况、发展能力状况、资产营运状况、资产流动性、财务效益状况、偿债能力状况组成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分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反映效益评价的基本情况,可以形成企业评价的基本结论;二级指标下再分若干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是依据公司有关实际情况对二级指标评价结果再进行逐一补充,以此形成公司效益评价的定量分析结论。评议指标是指对影响公司经营效益的非定性因素进行判断,以此形成公司效益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在具体进行计算时可根据上述指标在st公司的判断中所占的重要性确定分值,评价指标占80%,评议指标占20%,评价指标满分100分。根据各个一级指标在其中所占的重要性再进行分配,如确定发展能力评价为23分,它所属的两个二级指标可分别定为销售增长率13分,资本积累率10分,在二级指标下面还可以分出三级指标,总资产增长率7分,固定资产成新率6分,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10分。按同样的思路可将评议指标进行相应的划分和配予分数。

5.综合效益评价的评价报告和结果运用。通过采取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定性分析为辅助,实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互校正,以此形成企业效益评价的综合结论。该报告是由评价工作组完成全部评价工作后,对被评价的公司在评价年度内资产安全状况、资产营运状况、资产流动状况、财务效益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判断形成的综合结论的文本文件。它可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正文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描述、主要指标对比分析、评价结论、评价依据和评价方法等。报告附录包括有关评价工作的基础文件和数据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陈瑜.2000.对我国证券市场st公司预测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6

陆建桥.1999.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9

葛家澍.2000.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会计之友,8

李安定等.2004.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研究,理财者,2

张津.2001.我国上市公司操纵盈余,避免亏损的研究.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