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雪的词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泰国;汉语名词;近义词
现今是信息的年代或者是称作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代,所以人们可以无限的进行的通信,这就是世界无国界。那么学习语言在交流、贸易、投资和旅游方面都非常有利,包括不同的知识领域和具有发展潜能的职业。中文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因为中国在现今的世界经济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中泰合资的企业也稳步增长。此外,教育部在2001年已经将中文列入外语基础教育课程,在小学和中学开始普及中文教学并且泰国每天都会学习中文。现今仍然集中在语言知识中,如说、读、写,课程的基础就是课本并且中文就是排在第一位。在中文教学中遇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词汇量、词汇来源和使用方法等等,这也就造成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中文非常难、无聊的主要原因,造成不理解或者没有信心说中文,因为害怕用错词汇并且在语境中用错词汇。
一、避免语言迁移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母语迁移的对学习的干扰。泰国学生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与汉语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泰国学生的母语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如果现在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让他们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将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特别是在词汇学习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先把一个词语翻译成泰语中所对应的词语,然后再根据这个词在母语中的同等意义和功能用法等,再反过来理解新学习的汉语。这一学习过程难免会受到母语所带来干扰,例如“热”与“烫”均表示温度高,但是它们在用法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对于泰国的学生而言就会产生偏误。由于这两个词在泰语中所对应的词都是“????”,学生很容易就会依据“????”在泰语中的用法在类推到汉语中,如此就会出现诸如“昨天天气真烫”的偏误语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这样的词语,并加强汉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异,以帮助学生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偏误,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
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感受目标语言的文化环境。汉语中存在大量其他语言所没有的谦词、敬词、贬义词、褒义词等,这些词语当中通常包含除了词汇本意之外的附加色彩意义,这些附加意义使话语的表达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确切,并且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 。
二、近义词的区分
泰国汉语学习者中,尤其是初级学生或中级学生,由于学习时间较短,他们很难准确的辨析出哪些词语间有近义关系。在做练习的时候,往往把近义词与非近义词混为一谈。例如我们的学生把“招待 ―接待 ―对待”、“礼节―礼仪―礼貌”、“礼让 ―谦让 ―退让”、“赶忙―赶紧―赶去”等词语都看成是近义词;此外,还有学生把“接受―承受―接收―受到―遭到”、“表现―体现―表示―表白”等都看成是近义词。
词的多义性使不同词义之间的联系变得非常错综复杂,这些词义分别以单项意义与另外的词结合成近义关系,使得词义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力争”这个词语有两个动词义项:(1) 极力争辩;(2) 极力争取。二者各有各的近义词,前者的近义词是“争辩”,后者的近义词有“力求”、“争取”。再如“嗓子”这一名词有两个义项,以句子示范,“他的嗓子哑了”中的“嗓子”是名词,其近义词是“喉咙”;而在“她的嗓子真好”中,“嗓子”的近义词有“嗓音”。“喉咙”和“嗓音”本身并无近义关系。综上这些现象的复杂度也会让泰国学生难以分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分清哪些是近义词,其关键在于找出词义间的异同之处,避免相同词素或语素的误导。
三、区分词语色彩
词语的色彩意义包括语体色彩、感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时可从这三方面的差别来具体的分析。具体的分析方法已在前了详细的阐述,这里我们主要总结使用方法。但在辨析时因为学生都是非汉语母语的,都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话,需要结合它们的特点,要注意的是色彩意义的三个方面均与中国文化相关。因此,在辨析近义词的色彩意义间的差别时,应适当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中国人语言使用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理来进行教学。比如说:“去世”与“死”,二者的基本意义完全相同,但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却表达着不同的感情因素。一般而言,对值得尊敬的或比自己年长的人的死亡通常使用“去世”,而不用“死” ,这主要是因为“去世”这一词语是指“离开这个世界” ,词义本身较为含蓄,并没有“死”那么的直接。这与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长幼尊卑、忠孝节义等观念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 崔亚丽. 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状语语序偏误研究及其教学策略[D]. 山东大学, 2010.
[2] 李晶. 初、中高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3] 刘迎欣. 初中级水平泰国留学生――汉语作文形容词偏误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
[4] 卿雪华. 留学生汉语习得近义词偏误研究――以泰国学生为例[D]. 云南师范大学, 2004.
干燥(drying)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水分或其他溶剂)气化,并利用气流或真空带走气化了的湿分,从而获得干燥物料的操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干燥词语的反义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一、干燥词语的解析犹干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汉书·沟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时也,故使 河 流迟,贮淤而稍浅。” 失去水分;缺少水分。汉 王充《论衡·商虫》:“穀乾燥者,虫不生。”《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脣舌乾燥,耳鼻焦闭,五臟内煎,津液外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丫头又忙掇过一碗汤来,説:‘饭乾燥,吃些汤罢!’”枯燥,没有趣味。
二、干燥词语的反义词滋润 [ zī rùn ]
温润 [ wēn rùn ]
潮湿 [ cháo shī ]
三、干燥词语的造句1、这里的空气很干燥,石灰很快就干了。
2、将涂层喷涂在试件上并在空气中干燥成软粉末。
3、突然,他在晚上呼吸着新鲜而寒冷的空气,他知道这是一股寒冷而干燥的强风。
4、该树脂涂膜干燥快,硬度高,耐水性好,外观和抗冲击性与醇酸树脂相似。
5、天气干燥时,在树林里扔点燃的香烟很容易着火。
6、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将是干燥的,但有些地区可能会下雨。
7、法国南部的大部分夏天都是干燥晴朗的。
8、只要表面光滑、牢固、干燥,瓷砖就会被卡住。
9、如果气候变得干燥,将会有更多的干旱。
10、将清洗过的载玻片浸入去离子水中,观察其干燥模式。
11、然而,即使在干燥的道路上,这种汽车也表现出良好的抓地力。
12、当土壤干燥时,植物会失去更多的水分。
13、将谷物和谷物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14、这些自然干燥的花会比一束花持续更长时间。
15、完全干燥的玻璃粉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16、选择一个干燥温暖的日子,把它们从植物上割下来,小心不要碰伤它们。
17、本月初和月底,天气相当干燥,但在本月中旬,双方都有近一百毫米的降雨。
18、干燥的石墙看起来荒凉而毫无生气,但是它们为动植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19、储存在凉爽干燥的室温下以避免过热。
20、埃莉诺第一次表达了她对这些天干燥天气的喜悦。
21、目前,更先进的流化床干燥器被广泛使用。
22、孢子耐干燥,有许多常用的消毒方法。
23、长期呆在有中央供暖系统的家庭和办公室也会导致皮肤干燥。
24、加湿器可以在房间里加热,以防止吸入干燥空气导致喉咙不适。
25、将面包屑洒在干燥的烤盘上,在烤箱中烘烤。
26、初乳粉末应储存在凉爽、干燥和通风的仓库中。
27、通往该岛的堤道只能在干燥的潮水中通过。
28、让卷发自然干燥,使卷发变得最有光泽。
29、受不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变得干燥,在离开的时候和离开的车站,有多少温柔温暖的想法总是充满悲伤和心碎?
30、这个沙漠干燥炎热的环境太糟糕了,支撑不了太多的生物。
31、风是如此凄惨,我吻了我的嘴干燥。
32、冬眠期间,植物必须保持非常干燥。
一、透彻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地选用
句子的主要功能是交流思想感情,而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的,因此透彻地掌握词语的含义,是选用词语的基础,在丰富的词语中,有些词语非常相近,但必须正确地掌握它们的含义才能恰当地运用。如(1)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青云直上,人民苦不堪言。这句中的“青云直上”应该改为“扶摇直上”。因为青云直上指的是迅速上升到很高的地位,只能指人的地位。(2)大家的认识处于“浮浅”的状态。这句中的“浮浅”应该选用“肤浅”。“肤浅”指的是局限于表面,不深刻,它的反义词是深刻,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等。“浮浅”是浮在表面,不切实,强调空虚,它的反义词是深沉,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因为本句提到认识,所以应该选用肤浅。
二、深入了解词语所包含的色彩,正确地选用
有些词语本身的含义便带有某种感情,如“高兴”、“痛苦”、“赞叹”、“轻视”等,另一些词语本身并不表示感情而是隐含着某种感情,这类词就是教学中通常所说的褒义词、贬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多积累多使用这样的词语,例如(1)李老师平时沉默寡言一到课堂上就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同学们喜欢。(2)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校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男子篮球和女子跳远。第一句中“振振有词”是贬义词,显然不当应该选用感彩含有褒义的“口若悬河”,第二句“染指”也是贬义词,应选用“夺取”更适宜。
其次,语体是有色彩的,即有口语和书面语。它们虽然都有沟通的功能,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它们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口语比较随意、活泼一些,书面语更庄重、正式一些。所以,我们在选用词语的时候必须注意它们的区别。如: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与保姆相近的词语有“奶妈”“奶娘”等,因为“奶妈”“奶娘”口语化,所以在这里弃用。又如,有位学生给一位老人写了这样一张便条:“余爷爷: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有四个词出现了语体错误:①“惊悉”应改为“获悉”;②“造访”应改为“探望”;③“阁下”应改为“您老”;④“馈赠”应改为“敬送”。)在运用词语时,选用什么样的语体色彩的词才恰当呢?
一要看文章的体裁和具体内容。议论文,语体比较庄重、谨严,应多用书面语;记叙性的文章,语体比较生动活泼,可适当运用口语词。
二要看场合。例如,外交场合往往谈及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事项,要讲究礼仪,所以语言往往比较庄重典雅,常用“会见”、“接见”、“谒见”、“拜见”等。
总之,口语和书面语各有特色,各有所宜,又密切联系。词语的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活用,即庄词谐用,谐词庄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教育中学生深入地了解词语所带的色彩,这样才能在理解和运用方面如鱼得水。
三、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正确地选用
词语和词语不仅在一个句子中要互相配合,在上下文中也要相互配合,在中学生平时的阅读练习中常常出现。因为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文是有联系的,所以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选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1)为了躲避敌人的生活他?摇 ?摇?摇?摇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a化装b化妆“化装”指假扮,“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这个句子做什么样的选择?因为目的是躲避敌人的搜捕,而不是使容貌美丽,所以在这里应该选用“化装”即“假扮”之意。(2)每次交代任务,他总是找借口?摇?摇?摇 ?摇。a推脱b推托,“推脱”是“推卸”,后面常与责任搭配。“推托”是借故拒绝,根据语境这个句子中间有“找借口”三个字应该选用推托。
四、词语避免重复、呆板,要多样化地选用
叶圣陶先生说:“一句话当中有两个重复的字,只要念一下,就觉得拗口,总得想办法去掉一个。”我们写文章,语言上要避免重复、呆板,适当地多选用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比如:(1)在世界杯球赛的史册上,巴西队的业绩是无与伦比的;15届全部进入决赛圈,可谓世界唯一;三次荣获大力神杯,可算世界首创;总成绩领先诸雄,可列世界第一;托起的巨星球王贝利,可称世界最佳。这段话中表示“世界一流”的词语换了五种说法。(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沁园春・雪》中“略输”的意思是略微欠缺点儿,“稍逊”的意思是稍微差一点儿,这两个词属于一组近义词,含义差不多。在文章中交错使用,既避免了字面的重复,又使得语言丰富多彩。
五、虚词的正确选用
关键词:心理词典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8-01-01
一、引言
心理词典的研究旨在揭示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及从心理词典中提取、索取词汇的方式。心理语言学家把词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称为我们的内部词典,它又被称为内部词汇( internal lexicon)或心理词汇(mental dictionary)。一般认为,这种心理表征包括词形知识、词义知识和词的发音知识,它所包含的信息无论从数量上和构成复杂性上都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词典。
国外在心理词典领域中所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心理词典的提取机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以Green (1998) 提出的抑制模型为代表的语言非特定提取理论及相反的,语言特定提取理论。Costa (2004) 从双语者两种语言流利性差异的角度讨论了高水平早期双语者和非熟练双语者不同的词汇提取控制机制。关于心理词典的实验研究方式早期的双语心理词典实验研究比较注重考查双语者的语义信息是如何存储的。为了验证理论假说,研究者们采用了各种实验范式,包括双语词的自由联想实验(kolcrs 1963),stroop效应实验(stroop effect experiment),命名实验,翻译实验及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实验,而启动实验的常用的软件之一就是DMDX。Weinreich(1953)提出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的组织结构分为三种:并列型,复合型和从属型。但有关双语者的心理词典是否有两个独立的语义表征系统尚无一致结论。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同一表征说,独立表征说和折中说。
国内有关心理词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双语的心理词典的提取方式,及其对翻译,听力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影响及教学模式的启发。但是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分析的阶段,相对而言,国内学者使用软件或相应的平台来测量受试的心理词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语义表征的还比较少。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的组织结构方面,董艳萍(1998, 3)发现连接模型与概念调节模型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组织特点来说并非彼此对立,而是与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有关。而陈士法(2006, 1)通过研究证明一语和二语单词的语义表征是独立的,但是这两个独立的语义系统,又通过两种语言中对应的两个单词间所共享的那部分语义紧密相连。本篇文章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问题进行阐释,进而对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问题进行阐释,构建心理词典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二、心理词典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构成语言表达的基本核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言学习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一部分,要求学习者首先要遵循认知规律,掌握牢固的语言知识。心理词汇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外语教学遵循的系统原则,交际原则,文化原则,认知原则和情感原则,在外语的词汇教学中也不例外。我们主要讨论其认知原则。在外语教学中强调认知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原有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意识地对比母语与外语之间结构特点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新的语言系统知识的理解;二是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记忆习惯的作用。在外语词汇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的外语心理词汇量有限,当新词的词义很难用直观手段或目的语解释清楚时,利用母语讲解既可以把词义及用法概括得清晰明了,又可以节省时间。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后,注意加强母语和二语的比较分析学习。在词汇教学的高级阶段,教师应当尽可能用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的目的语来解释新词,即尽可能减少母语的中介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二语心理词汇网络。
教师通过语义网络去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记忆,从而真正掌握词汇知识。因此,对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建立和拓展心理词汇库,可利用多种手段,提高词汇输入的质量从上论述可以看出,提高词汇输入的质量,是建立心理词汇的重要前提。因而,学习者要在尽可能多的渠道范围之内,尽可能多地提高词汇输入的质量。可以同时利用眼、耳、嘴采用听和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感觉记忆中词汇信息的丧失,减缓遗忘速度。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习者同时提供视觉、听觉和文本信息。视觉、听觉和语音系统与大脑中的各个处理器官共同作用,通过工作记忆将感官输入解码成有意义的文字,从而引导学习者理解目标语词汇在语音、语义、形态、句法、语用等方面的信息。
重组心理词汇,排除母语干扰,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孤立的记忆单词表,只注重单词的定义,拼写和对等的中文解释。由于母语的介入,这种词汇学习方法很难使学生接触到词义的其他方面。因此,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有意识的对现有的词汇进行归类,整理,把所学的词储存到它所属的范畴中,同该范畴中其他成员建立必要联系,从而完善心理词汇的结构,达到重组的目的。通过组块,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因为工作记忆中的基本单位是组块,且学习者的工作记忆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接触新词汇的时候,应该选用组块减轻工作记忆的负荷,减少工作记忆中单词信息的丧失与遗忘,获取高效率的记忆效果。经过组块记忆的反复练习,便可提高心理词汇的记忆效率。综上所述,提高词汇输入的质量,并通过组块记忆的反复实践,是建立、扩大心理词汇库的一条好方法。
三、结论
词汇的特性决定了词汇的教和学的重要性。词汇的掌握关系到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要重视词汇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使二语词汇知识朝着更高阶段发展,形成更合理更有效的心理词库,促进语言产出性能力的提高。心理词汇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利用心理词汇的概念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并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对词汇进行联想和归类,以此来扩大词汇量,从而达到对词汇知识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 在教学方面,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习得,尤其是大学英语领域中;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将为二语词汇教师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Green DW. Mental control of the bilingual lexico-semantic system[J].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998(1).
[2]Weinreich, Languages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M]. New York: 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 1953.
[3]陈士法. 从二语词汇习得看双语心理字典中的语义表征. 外国语言文学[J]. 2006, (1).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教学思考
众所周知,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也是语言组成的重要因素。词汇教学始终贯穿整个中学英语学习过程。一定数量的词汇是语言实践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听、读、写等基础能力。因此,词汇量掌握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 利用字母组合掌握单词形式
英语是拼音文字的一种,词汇的拼写和读音是词的基础,也是构成词汇的首要因素。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形和音的结合。让学生能将相对应的形结合起来,再将对应的音联系到一起,通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学生就会建立起同类词汇的音和形模式。如,当学生在了解长元音[a:]的发音后,会将ask、banana以及class等单词联系到一起。因为词汇是语句的生命,只有学好词汇才能熟练掌握其用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生动的词汇。只有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单词,学生才能在口语交流中领悟语言内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water这个词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掺杂一些教学动作来讲这个词汇,使其灵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如“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We can drink it. ”这句中的water是“水”的意思;而在“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中是“浇水”的意思。只有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句中感受water的不同用法,才能具体掌握词汇的意思。
2. 利用直观教具来增强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主观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直观教学就是采用益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如一张简单的图片、一个实用的实物以及幻灯片等辅助教学工具都是增强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具体动作的动词都可以通过手势、动作等形式来完成。主观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以apple一词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来提出问题:What is this in English? Is it an apple?也可以用多个实物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反复的操练学生不仅能理解单词的词性和单复数概念,也能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朗朗上口。如,再讲lazy这个词汇时,可以通过举例来让学生在联系的同时准确领悟这一词汇的意思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同时,再现性教材中,词汇有重点词语和非重点词语之分。可以从两步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创建经典的情景,将重点词汇分呈现、巩固、运用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学生能从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从整体去理解和感知词汇。其次,根据词组的形、义、音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感知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语境来激发学生想象。如,将所有关于clothes这个词的共同概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语义场,帮助学生完成词组的记忆过程。
3. 猜谜游戏增强学生记忆
谜语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猜谜学英语是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充满高昂的学习情调。如,What is dirtier when it is cleaned more?这句话的谜底是air。因为单词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东西,教师如果让这份乏味中增添一丝兴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融入进快乐学习之中。
同 时,读和做是相辅相成的。读一次以后很容易忘记,但学生亲自参与之后会很容易记住。游戏记单词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参与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学以致用的知识。如,在猜词游戏中学生甲可以说:“It has a round face, it has two hands and it can tell you time. 这个时候猜的学生就会回答出来:“It’s a clock. 竞猜游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也可以让学生玩接龙游戏。如第一名学生说:I have a coat. 这时第二名学生可以回答:This is hers. 这样的接龙游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也能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增强词语的记忆能力。同时,模仿游戏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如教师说:I am sitting on the chair. 这个时候学生可以模仿说:I am reading on the sofa. 这种游戏能增强学生的听力和词汇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首先要重视词汇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并根据词汇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基础状况,让词汇教学更多样化趣味化。教师只有不断的改进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加强学生探究精神,才能让学生在思维想象、观察记忆以及创造分析能力上更上一层楼。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词汇。
■
[1] 谈晓燕. 交际教学法与初中英语教学[J]. 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1. 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
(1)用文中的原句,理解词意。
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2)摸清句子联系,理解词语。
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
(3)理清故事情节,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
2. 模糊意会,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已经知道意义,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意会”而解。对于这些词语,教师让儿童联系生活,轻轻一点就通,让学生充分发挥对词语的意会能力。如,《少年闰土》一文中的“竹匾”、“银项圈”、“毡帽”“跳鱼儿”等词语,对于一群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农村孩子来说,何需教师按照词典里的意思来解释,只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平时接触过的这些东西,或者展示一下图片即可。
3.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词语存在于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很多词语往往放在语言环境中时,让人一看就明白其含义,离开了语言环境再去解释,反而会越来越复杂。因此,在理解词语时可以“据句定义”,把词语放在整篇课文中揣摩其意。
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的“茂盛”一词,字典中的解释为“植物生长多而茁壮”,但植物生长得怎么样才算是多而茁壮呢?如果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一找课文中具体描写大榕树的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
4.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和生活紧密结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生活,配上了生动的图画。教学中要把图文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温暖》一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句中的“温暖”和“寒冷”是相反的一组词,表面看来,似乎是矛盾的,怎样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呢?有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从哪些地方看出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树是光秃秃的,黄叶落满了地,身上穿着大衣,清洁工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这样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理解了“寒冷”的意思。接下来教师继续设问: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为什么清洁工却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呢?让学生结合对清洁工的亲切关怀,心里热乎乎的,十分感动,产生温暖的感觉。这样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出文章所蕴含的感情。
5. 演示表演,理解词语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 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 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 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
6. 比较琢磨,理解词语
(1)比较近义词。让学生比较近义词,仔细分辨细小差别,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体味词语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精华,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1 引言
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使其更深入的了解诗意,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只有注意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
2 初读诗文,落实字词句教学
一首古诗,一般是一课时完成,要求达到的目标要一一落实,包括生字的认识、书写等。依据学段不同,初读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初读古诗文离不开词句教学,低段教学尤其如此。试想,如果学生生字认不清形,读不准音,如何能读懂并体味诗意呢?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赠、汪、秀、舟、欲、踏、潭”等生字,会写“舟、乘、汪”等3个生字,教师要夯实这些字词的教学,以便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的增多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学生初读诗文认识生字也逐渐由“细致变粗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总之,初读诗文要依据学段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读通读顺,以达到顺利推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3 语言美:即品词析句 体味诗情
小学古典诗词具有着篇幅短小、语言精美、事物抽象、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引导学生在词语的比较、推敲与甄选中的理解、体味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语言的美妙,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充分预习古诗后,开始学习古诗的内容,首先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一字一句的让学生自己慢慢的去领悟,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翻找;其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上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次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到黑板上,由全体师生共同研究解决,重难点处老师适当点拨,画龙点睛。
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我采用比较的方法引领孩子品味词语,即通过置换词语进行比较和推敲,以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让孩子思考作者先曾写成"春风又过江南岸"而后换成"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原因?"过"字与"绿"字有什么不同?在推敲词语的同时感悟到这样一改,全诗境界大为改观,整个江南生机勃发、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便色彩鲜明地跃然纸上了。
4 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这样能使诗歌的意境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因为大家都知道古诗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古诗中出现的生活片段很难让现在的孩子接触和体会。所以单靠教师的只字片语很难解释清楚,孩子们也无法体会出相关的诗意。这时就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声像、视频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也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
例如:箬笠、蓑衣这两件物品现在已找寻不到,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再现这些物品,让学生直接感官认识。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示历史,还可以带学生领略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帮助他们理解诗意。
例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三叠泉的雄伟和壮观。这时我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三叠泉的视频,学生仿佛到了实地,感受到了三叠泉壮观的气势。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在一课三研中,平行班运用图片介绍进行教学的对比中,运用多媒体的班级课堂效果好于运用图片的班级。同时,教师也体会到运用多媒体上古诗文课自己也轻松很多,学生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直观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5 恰当引导,求理解求深入
古诗词内涵极其丰富,如果语文老师引导得不好,只讲字面上的意思,而不带学生深入了解诗词,学生难对诗词产生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慢慢走入诗词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领略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同样,讲到辛弃疾的《清贫乐·村居》一词,老师可这样提问:“同学们想想看,他们兄弟三人,谁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大儿子。”“对了!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哦,从‘锄’字可以看出,扛锄头是比较重的活儿。大儿子年龄大些,所以他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我们再接下来看,二儿子年纪稍微小些,所以他就做些纺织之类的活,在仔细地编织鸡笼。而三儿子呢,他年龄最小,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所以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老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诗词的美妙意境中,也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6 结束语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学;目标层次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5-0059-05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教师和学者做了许多相关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大量成果和显著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很多教师注意到了语文能力的迁移和运用,但是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上,缺乏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导致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徘徊在浅层次的分析理解上。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本文以《石灰吟》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总结语文阅读教学的得失,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干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顽强不屈、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3.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二)课堂观察记录表1课堂观察记录表
〖XB,HT10.H,WT,ST,J*2;Y0〗序号1教师的问题1学生的行为1教师对学生
行为的反馈1教学行为的
有效性分析11“吟”是什么意思?1吟诵。1朗诵、吟诵、抒情、言志。1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21还知道哪些题目中有“吟”字的诗歌?1《游子吟》《暮江吟》。1131对作者有哪些了解?1为官清正;军事家、诗人。1真好!还有吗?1除了对作者的了解,还应首先掌握学生对石灰的了解程度。4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通、读顺。1自读。1指导读“粉身碎骨”,并范读。1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情况。51同学们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好吗?1学生互相讨论,书写“焚”字。1“若等闲”说得很准确。161对这首诗你还想了解什么?1为什么写?代表了于谦的什么品质?在什么情况下写的?1不仅要知道诗句意思,还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品质。1质疑。71你们见过石灰吗?有什么印象?1看图片、视频。1品读诗句。1顺学而导。81作者为什么写石灰?1诞生过程和于谦的经历相似;正直磊落、坚强不屈。1对哪句话最有感受?带着你的想象再读。1解疑。91用什么形容石灰?1不屈不挠,历经磨难。11生成的资源,可引导学生理解石灰经过锤炼达到清白的过程。101清白指的是什么?1做人要清廉。1要清清白白做人。1111当时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1内忧外患,瓦剌入侵。看关于于谦的资料,听教师解说。1内忧是什么?
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1121于谦是怎样的人?1大爱。1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1结论不应出自教师之口,教师可以回应学生的答案。131有一个词最能体现于谦的品质,是哪一个?1清白。
当官员们……时,他的清白是……;当强敌入侵时……,他的清白是……;当枉遭诬陷时……,他的清白是……1这个清白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不能体会得更深?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
再读诗歌。1通过背景理解内容和情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强敌入侵与清白无关,而是与烈火焚身、千锤万击相关。本诗仅注重“清白”一词不够。
小结学法。可回应学生的质疑,让学生自主判断。141借助石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做什么?1托物言志1“志”,就是远大志向。读一读《满江红》《过零丁洋》《出塞》,这些诗歌分别托什么物?言什么志?1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更好。
教师指导学生迁移学习,可以促进学习深入。(三)课堂现象分析
教师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破题引入――初读质疑――内容理解――表达迁移。这一教学流程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读、质疑、交流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注重了理解、迁移,是大多数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流程,我们平时看到和网上查询到的教学案例大多没有能够超过这个设计思路。
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思考:学生理解了“吟”,是否能真正感悟“吟”?是否能够尝试“吟诵”诗歌呢?学生理解了作者的“不屈”“清白”,是否内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为参照呢?学生理解了“托物言志”,是否能够运用在自己的表达上呢?要探讨这些问题,就需要思考课堂教学的层次。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层次
学习本身是有层次的。由于受到课堂教学诸多变量的影响,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不同的内容,均会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产生影响。其中,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变量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想方法以及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的差异,使每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实现程度(这里所说的“理解和实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达到的层次)都是不同步、不均衡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现状把学生引导向“最近发展区”。
因此,课堂教学的层次,指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实现程度。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认知领域――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情感领域――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是认知活动,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之中。区培民基于认知发展的层次性,将阅读教学水平划分为四个层级,即认知性阅读技能、理解性阅读技能、评价性阅读技能、创造性阅读技能。[2]因此,从认知的角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识记(认识、记忆)――了解(理解、概括、分析)――掌握(综合运用、创造性运用)――鉴赏(欣赏、鉴别、评价)”四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层次。表2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层级表
1识记1理解1运用1评析记忆1了解1分析1概括1掌握1综合1创造1欣赏1鉴别1评论字词阅读写作明白托物言志的方法好在哪里(鉴赏)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阅读写作(运用)知道托什么物言什么志(理解)记住什么是托物言志(识记)
图1语文能力目标层次图示因此,教学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层次,而尽可能地指导学生往更高的层次发展。在上述案例,如果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那么就可以进一步迁移到其他托物言志的文本学习;如果大多数学生也能顺利完成迁移,那么可以尝试练笔、写作。
三、教学层次设计的策略与建议
(一)以课标的层次来把握教学的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3]
课标提出的语文阅读教学层次包括:1.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重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还是比较到位的,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作者以石灰自许、坚强不屈、清白做人的志向和品格。但是,这都是学生接受了作者或者是教师的思想,他们是否将之真正内化了呢?是否真正认同这一思想呢?这一点难以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从教师授课的方式可以看出来,课标要求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学习“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目标恐怕还没有落实。
关于“领悟”表达方法,“悟”,除了“理解,明白”外,还有“觉醒、领悟、觉悟”等意思。《说文》曰:“悟,觉也。”本案例中学生基本理解和接受了教师的传授,知道了什么是托物言志,还迁移到其他诗词,理解“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对“托物言志”基本上有了了解。但是,还缺乏高层次的引领,对于坚强不屈、大义凛然、清白做人的品格和气节,是否还需要在学生生活中进一步体会、领悟呢?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层次
教学的切入点,无疑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引入课文之后,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吟”是什么意思?还知道哪些题目中有“吟”的诗歌?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对这首诗你还想了解什么?你们见过石灰吗?有什么印象?似乎是关注了学生,但仍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例如,教学的出发点是否可以调整一下?是否可以从学生最需要了解的地方又是最感兴趣的地方,同时又是本诗理解的最基础的地方,那就是“物”。本诗的表达方法是“托物言志”,那么,学习者首先想到的问题应该是“托什么物”,对于小学生,让他们了解石灰是学习的第一层次。教师通过提问“了解石灰吗?石灰是怎样形成的?石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对石灰这个“物”有了疑问,继而教师通过介绍石灰的锤炼、焚烧的过程以及洁白、驱虫、防潮的特点,让学生对所托之“物”形成清晰的认识。然后考虑到所言之“志”。最后点题,可以说明“吟”即是“言志”的形式。
关于石灰的比喻意义,教师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就是清清白白做人,坚强不屈做事。作者以石灰自许,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但是仅理解到这个程度,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因为,现在的学生往往不知道石灰具有驱虫、防潮的作用,还是重要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甚至可以入药。如果仅仅是样子洁白,寄托作者的志向,这是“虚”的层次;那么石灰具有的重要的作用,是否意味着作者希望自己不仅清白做人,还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做点事,成为有用的人呢?这就是“实”的理解层次了!因此,从生活经验出发,就能够进一步深化、丰富对语言和情感的理解。
(三)在运用实践中深化教学层次
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的关键在拟人,而拟人是为了移情,给读者留下亦物亦我的想象空间。有人认为,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笔者认为,基本的理解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学过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三年级上学期还学过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还学过这一类的散文,如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下册的《白杨》。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托物言志”的理解经历了长时间“量”的积累,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应该达到“觉醒、领悟、觉悟”的层次,甚至部分学生可以达到内化、运用、鉴赏的层次,为初中阶段更好地掌握这种写作手法做好铺垫。要达到这样的层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写作手法,具体包括迁移阅读(巩固运用)和练笔写作(创造运用)两个层次,本课的表达迁移环节就是运用的前一个层次。那么,本课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感悟“托物言志”的方法,并学会创造性运用呢?我们来看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
案例1:《小花》
是的,小花在人们的视野中确实小得可怜,以至有人压根儿没有注意到她。她既不能和色彩艳丽的牡丹、娉婷窈窕的荷花、红似彩霞的杜鹃花相比,也不能与洁白如雪的茶花、冰肌玉骨的水仙花媲美,但她却有自己独特的风姿。你看,那红的、白的、蓝的、黄的,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点缀着苍茫的大地。无论是人迹罕至的偏僻荒野,还是无人企及的悬崖峭壁,到处都有她的影子;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曝晒,都无法使她屈服。小花,她使自然界更加美丽,她给世界的各个角落带了生机。
案例2:《仙人球》
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在仙人球“妈妈”的身下钻出了许多小苞苞,那是小仙人球。小仙人球显得那么渺小,那么脆弱,好像是小泡泡,一阵微风就能把它们吹跑似的。而它们的妈妈不让别人碰和欺侮,仙人球却不断地往上钻,终于,在太阳公公和雨露姐姐的陪伴下,小仙人球克服了重重困难,长大了。(来源:小学生作文网http://)
小花、仙人球,都寄托了作者平凡、瘦小而顽强、向上的思想情感,这不正是众多普通孩子、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吗?可见,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用“托物言志”这种表达手法。因此,在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之后,教师可以把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为下一阶段目标,进入深层学习。
总之,有层次的学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需要,设计逐渐深入的多个层次的教学,只要学生能够达到本层次,即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顺学而导、因材施教,才是高效的课堂,也是学生学喜欢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布卢姆 B S,等.教育目标分类学[M].施良方,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关键词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学 区别 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04-02
一、引言
“大学物理”是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科类非物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 是高等院校电子类和通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及相应工程应用等内容,但前期基础就是“大学物理.电磁学”(后简称“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但在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及实用性方面都有加深和拓展,同时也存在内容重叠的部分。为了避免“电磁场与电磁波”在教学过程中与“电磁学”中知识内容的重复,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核心内容,应分析 “电磁学”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区别,并规划好二者的教学衔接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学衔接问题
“电磁场与电磁波”与“电磁学”这两门课程从内容上来看都会涉及到电磁运动基本理论和电磁波相关理论,从研究的对象来看,本质区别不大。但是由于它们在教学目标上的区别,导致教学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在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思路上区别对待,并做好教学衔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的衔接。“电磁学”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作为一门通识性基础课程,主要对电场、磁场、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学习和理解,为学生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是工科类高校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部分。在课程定位上,其作为专业基础课,将为后续“微波技术”“射频通信电路”“电信传输理论”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相对于“电磁学”这门公共基础课而言,其教学目标不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电磁场的概念,认识电磁场的物质性,掌握电磁场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的表达形式及其物理意义,并让学生掌握一些典型电磁场问题的数学建模与求解,使学生能够用“场”的观点去思考、分析和计算一些简单的电磁场基本问题。这将对学生的数学功底、逻辑推理、理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拓展。可以说,两门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递进关系。
2.教学内容的衔接。从教学内容上看,“电磁学”课程介绍了静电场的基本性质、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并简单地引出麦克斯韦方程组,至于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传输线、波导、天线等问题均未涉及。故它只是从“静态”的观点对电磁场的基本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从整体上对电磁场有一个初步认识。而“电磁场与电磁波”作为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丰富的同时,难度也有所增加。它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两大部分的核心内容。“电磁场”部分是在“电磁学”课程的基础上,运用矢量分析描述静电场、恒定电流场和静磁场的基本物理概念,在总结基本实验定律的基础上给出时变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引出边界条件,学习静电场问题的求解方法,如镜像法、分离变量法等。“电磁波”部分主要介绍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天线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平面电磁波、传输线理论、导行电磁波以及电磁波辐射等部分。即这部分内容主要从“动态”角度描述和分析电磁波。可见,在教学内容上,“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相对于“电磁学”课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知识体系的递进关系。
3.教学方法的衔接。“电磁学”课程的知识相对简单,很多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后抽象出物理模型而建立起来的。而“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却侧重于利用矢量分析和场论等数学工具,对物理模型所满足的物理规律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出合理的结论,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与过渡,引导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严密的分析、逻辑的推理来学习和理解电磁波传播的内在规律。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辅助以一些仿真(HFSS、CST、MATLAB等)和演示验证性实验,加强对电磁波现象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方法上对两门课程进行良好的衔接,改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与“电磁学”两门课程的区别,找出它们之间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两门课程进行良好的衔接、承前启后,使学生在知识上自然过渡,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效率, 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许琰,杨爽. 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49-51.
[2]林相波,刘军民.“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31(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