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运维管理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维管理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维管理安全

第1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在当今的企业里,信息化进程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但是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的信息安全保护是靠常规的网络安全设备,诸如防病毒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认证系统等构成了企业安全网络环境的防护屏障。对企业内部的运维环境中,由于日常各类维护的需要,各类操作变更行为直接作用于企业的IT资源,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及潜在威胁,所以企业的安全运维管理不仅仅只是对于外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同时也要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操作变更行为进行安全管理。

【关键词】安全运维 企业内网 作用

1 企业外网的安全运维管理

防火墙是长期以来保障企业外网安全最常用的工具,自然也是企业网络安全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采用防火墙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防火墙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 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总体上分为包过滤、应用级网关和服务器等几大类型。

外网安全安全运维管理主要防范外部入侵或者外部非法流量访问,技术上也以防火墙、入侵检测等防御角度出发的技术为主。内网在安全管理上比外网要细得多,同时技术上内网安全通常采用的是加固技术,比如设置访问控制、身份管理等。当然造成内网不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管理和技术。

2 企业内网的安全运维管理

企业内部局域网安全运维管理对于企业长期稳定运行意义重大,运维不当可能引发诸多安全事故,要想将风险降低到最小,需要加强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和用户权限方面的管理,要加强用户访问控制,构建实时监控、敏感操作回放等高效的运维环境。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企业办公系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完善,单位日程运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企业内网信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内网信息网络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企业的正常运行。但以此同时,企业对内网信息网络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内部信息网络是一个有机整体,终端、服务器、网络设备都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发生故障都可能对整个网络带来致命打击,因此,现代化企业对终端可控性和可靠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传统的网络安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主要是防备外网的攻击,一般的防范对策就是通过建立入侵检查系统、防火墙、VPN等等。但是这种传统的网络安全预防是基于内网安全可行的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假定排除了内网出现问题的可能,将威胁全部定位于外网,主要防范内外网边界。外网安全的威胁模型下,我们认为只要防控好内外网边界的网络安全就是维护了整个网络的安全。

内网安全威胁模型相形之下就显得更加全面和细致,这一模型假定内网的终端、网络和用户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导致网络安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来源于外网,也可能来源于内网节点。依照内网安全威胁模型,就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精细化管理,对内网涉及的一切节点和参与者展开细致部署和管理,提高内网的可控性。内网安全要求必须制定细致的安全控制措施,必须针对内网的一切终端、用户、服务器和网络展开有效管理,必须建立全面客观和严格的安全体系和信任体系。

3 安全运维管理的管理方法

3.1 物理隔离防御

保证运维整体安全可靠的常用方法就是进行物理隔离防御,这也是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保证整个运维整体的安全可靠。通常的做法是设置专用的操作室,物理限定访问者环境,建立专门的机房专门用于存放服务器和生产数据库,或者增加门禁等方法加强区域隔离控制。终端设备必须存放于专用的终端操作室,操作室设有准入权限、摄像头,严格监控和认证来访人员,并且做到终端操作室和办公环境的有效隔离。

3.2 逻辑隔离防御

根据企业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目标,考虑到实际的访问需求和应用情况,对于某些安全区域可采用逻辑隔离达到控制目的。逻辑隔离的方式有网段隔离、VLAN隔离技术、加载访问控制列表隔离技术等。本系统的运维管理区中,对HAC和日志服务器两类设备进行逻辑隔离。分配了不同网段的IP地址,可以隔离广播包,避免广播风暴;在设备交换机配置为HAC,日志服务器配置不同网段的IP地址,并分配不同的VLAN号,在VLAN的逻辑接口下加载ACL(访问控制列表),过滤相互间不必要的访问数据包。

3.3 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也是加强安全运维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访问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可以将一般性的非法访问拒之门外,但是却对一些利用系统漏洞的非法行为无能为力。审计管理可以很好地补充访问控制系统的不足,及时查找漏洞并加以弥补,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内外的安全度。

除了查找漏洞及时弥补,审计管理还会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约束,减少员工误操作,通过规范化员工操作程序和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审计管理中必须建立完整的审计日志,要严格按照安全总则确定审计日志保存时间和审计地点等。

4 安全管理守则和员工安全意识培训

在员工日常操作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安全管理守则,将一些员工行为规范化,同时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从思想上和制度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企业安全运维管理旨在提供企业系统的可控性和系统服务能力。这需要我们将管理工作落实到细节,苦练基本功,尽量使网络监控更细化、监控更智能化;提高管理、流程的再造、持续地优化内部管理。企业如果要掌控安全运维管理就是建立有效的IT流程管理以及关键指标监控,对基础设施和应用进行监控,并建立端到端响应时间管理,以此为基础,最终建立业务服务管理,通过有效的报告和报表进行分析,才能够可视的了解到IT基础架构和业务服务之间的关系,最终进行系统优化和长期规划。

第2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电力二次系统 维护 安全管理系统 设计

1电力二次系统日常运维保障

1.1保护装置故障处理措施

保护装置故障处理的时候首先要对保护装置进行熟悉,220kv的保护装置可分为主变保护、220kv开关失灵保护、220kv母线的差动保护等,其中主变保护主要包括了电量保护和非电量保护两种。两者之间都可以使得主变高低压侧跳闸,电量保护过程中主要有主动保护和辅助保护两个部分。其中主保护的主要设置是差动保护,过变压器短路、过负荷、油温过高以及瓦斯泄露等均可能造成断路器动作。通常情况下主变侧的开关在进行旁路保护时由于一旁母线是退出的,经过套管TA段母线和引线无法顾及,而且主变保护后备保护延时较长,因此如果这段出现问题,那么只能需要线路对侧的后备保护延时动作进行切除故障。否则很可能造成变电站停电。对于220kV开关失灵保护,需要启动220kV的母线保护装置,对母联开关、主变开关、母线上所有跳闸等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操作却不能够对故障点进行隔离,其可能是因为故障点接受其他设备注入时短路电流会造成两台主变损坏。

从设备的调度和命令来看,保护装置通常情况下处于跳闸、检修以及信号三种状态。若对电气设备进行测控和保护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则需要接点信息接入,此时故障装置所产生的预警信息也不能够很好的传输出去,使得在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够同时停转设备以及无保护情况。如果保护装置发生异常,那么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异常情况进行处理,考虑到重新启动装置,并且重启之后要确保整个装置恢复正常的状态。若经调度允许,则考虑保护装置处于正常状态时,则恢复到跳闸状态,若保护装置不正常,则需要及时作出调度处理。

1.2直流系统故障处理措施

针对变电站的二次直流系统故障进行处理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整个直流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合理性。对变电器和变电柜中的选取要注重质量,确保整个施工材料和部件具有绝缘性能,另外在进行施工时,需要保证电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断避开交流和直流的混接,防止出现两段直流并列的情况。其次在对变电站直流系统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在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境需要加强保护,并且及时做好户外箱、柜的防潮工作。始终保持整个户外箱的干燥清洁,还要做好柜内外驱动的防潮维护工作。保持电缆排水沟的正常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不断对各个部件进行紧固检查,确保二次回路接线的紧固性。

2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2.1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系统部署设计

针对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系统部署,通过系统部署在安全Ⅱ区,此区包含了安全子网、数据交换系统以及数据采集通讯系统。在安全Ⅰ区中和Ⅱ区的子网系统中部署了数据采集通信机器,主要负责对子网内的信息采集,最后将其发送到系统数据采集通信机之中,当系统收到信息时,则开始对通信信息会汇总,这符合二次的安防要求。业务子系统之中,信息采集可进行部署的结构分为两种,其分别是主机内部的业务系统采集,其主要负责业务系统的进程通道,实现相关业务的采集,并且及时的发出警告信息。另外在关键主机的部署系统之下,需要负责采集管理员在系统之中的重要操作信息。

2.2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1)数据采集阶段。监控对象的数据采集阶段需遵循标准的协议,完成系统所要求的原始数据采集管理,其采集的数据涵盖了:数据库、网络、主机、中间件、业务系统、环境、安全以及应用软件等原始信息。数据采集的组件通过缓存、重用可以实现自动调整。根据访问的概率和信息性进行关联,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取或者缓存控制,以求降低网络的负载。

(2)数据分析阶段。数据分析主要是针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将安全分析组件、运维分析组件关联在一起进行分析,数据总线则根据数据信息类型发送给不同的组件进行处理,而且对于运维的相关系统状态、操作、性能、网络拓扑等将其发送给运维组件进行分析。而对于安全相关的安全事件、风险事件等一同发送给安全分析组件,以确保整理分析结果之后的信息存储。

(3)数据运维以及信息安全管理分析阶段。对于数据运维以及信息安全管理分析,此阶段可以分为监视和综合运维以及安全管理。整个系统的数据经采集之后进行系统数据分析,并且对该阶段的信息进行整合,以作出各种监视和管理报表,然后为系统的管理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在此阶段中,数据运维以及信息安全系统的管理分析,需要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根据知识库、故障定位分析、预案调用、资源库管理等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在由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辅助运维以及决策。整个系统中,数据的运维、信息安全管理等需要进行安全审计,审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包含:问题管理、时间管理、变更管理、管理等。

3结语

电力系统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系统,需要我们不断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问题进行处理,以寻求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电力二次系统运维支持和信息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且针对电力二次系统运维及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未来系统的建设风险,对系统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春明,郑志千,刘智勇,陈良汉,陈敏超.电力二次安全防护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3,11:3227-3232.

[2]杨眉.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二次系统安全防护[J].通讯世界,2014,01:125-126.

第3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前 言: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设备日益增多,一旦运行设备出现问题,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导致供电可靠性下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对策,认真做好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从而实现变电运行零事故的目标。

1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状分析来看,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比较突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完善,容易引起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混乱,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合理解决,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其二,维护方式不合理。变电站应用一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变电设备,或是当变电设备出现损坏、老化问题后未能及时维修与更换,均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三,操作方式不规范。操作人员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量超过班组承载能力,运维人员过度疲劳等因素导致设备操作失误,轻者会和成供电企业经济损失,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人身及电网、设备的安全。

2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变电站值班与设备改造、扩建现场的管理

①值班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值班管理制度,并于变电站值班管理工作中严格落实,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必须要将变电站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任何操作行为详细记录,针对操作联系的电话进行录音,以防止后期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责任的不良行为发生。此外,在值班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故障,均应该详细记录,并及时汇报上级进行处理,以保证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②设备改造、扩建现场的管理。随着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负荷的日益升高,变电站设备改造、扩建逐渐成为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国网公司实行“三集五大”改革后,变电站运行转变为远程监控、集中管理、无人值守的新模式,变电站运维人员需同时管理多个变电站,无法保证对所管辖变电站设备改造、扩建现场全时到位管控;同时变电站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较为松散,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基于以上情况,变电站须建立严格的设备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一、运维人员须对站内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点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周密、可靠的一、二次设备安全布防,力求施工现场“零安全风险”;二、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其安全红线意识,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在参加《电力系统安全工作规程》考试合格,对工作现场危险因素、防范措施清楚后,才可进入变电站工作;三、利用变电站门卫这一最直接的管理环节,对进站施工人员严格管控,杜绝施工单位擅自增加工作人员及夜间、恶劣天气下冒险作业;四、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新设备接入公用系统,如:交、直流接入,接入母差保护等工作。施工单位必须提前向变电站管理单位提交详细的施工方案,经设备运维管理单位相关部门审批合格,现场安全措施合格、完备,并在运维人员监护下才可进行工作;五、加大对施工单位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习惯性违章且态度恶劣的施工人员,留存影像资料,上报公司安全管理监督部门。

2)落实变电系统的分析制度

电力系统变电站运维管理部门需建立健全变电系统分析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对变电运行情况进行专题分析、综合分析、月度分析、季度分析与年度分析。变电运行分析内容应该包括变电站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变电站安全运行情况。通过定期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变电站日常工作中以及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解决,从而规避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

3)突发事件模拟演练

变电站运维管理部门最好能定期开展突发事件模拟演练活动,以确保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能通过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及时了解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突发事件模拟演练时,上层领导最好不要事先通知基层工作人员,以保证演练的真实性,通过爆裂、浓烟、警报等演练方式,观察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培训与管理,逐渐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水平。

3电力系统变电设备的维护策略

1)建立变电设备维护机制

建立健全变电设备维护机制,根据相关规程要求,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清扫、检查、维护、更换,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各项变电设备性能均符合标准。此外,通过变电设备维护机制的落实,还能有效约束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维护工作能够贯彻执行,将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

2)选择先进、高质的维护用具

高质、先进、安全的维护用具,对变电设备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能保证维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在各监测装置或仪表上配上绝缘操作杆,维护人员在维护工作中通过绝缘操作杆进行操作,避免了人体与变电设备的直接接触。再如,对变电设备上的污秽物进行清理时,可采用高流速水冲洗法,这不仅提高了设备维护效率,也提升了除污效率。此外,还应该对维护用具定期进行电气试验、机械试验,以保证维护用具的性能良好。

3)完善变电设备检测评价机制

完善变电设备的检测评价机制,在变电设备投运前、运行中、技术改造后各个阶段,均能严格按照检测评价机制对设备性能展开测评,以便科学、合理的检测评价,及时发现变电设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控制加强与优化,提高变电设备的工作水平,消除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隐患。

4)做好变电设备缺陷记录

在对变电设备维护过程中,若维护人员发现设备存在缺陷,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并上报给上级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早期处理设备缺陷,保证设备性能良好。若发现紧急缺陷,运维人员须立即向领导汇报情况,详细描述设备的缺陷类型、缺陷性质,报告现场状况,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在获得领导的批示后,立即进行合理处置,在最快的时间内消除变电设备的紧急缺陷。还需注意,维护人员应该详细记录下来设备缺陷的发生现象,深入分析变电设备缺陷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加强措施,在后期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避免类似缺陷重复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设备过多,出现设备运行异常的概率较大,再加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繁重,若管理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便容易出现变电安全问题。供电企业必须对上述问题加以重视,针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现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与维护对策,规避变电运行故障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的变电设备安全运行,进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力.有关变电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4,18(18):135-136.

[2]张丽珍,许丽丽,王燕,张永军.变电运行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分析[J].机电信息,2013,21(21):161-162.

第4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burning power pla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wer plant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discusses the burning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aintenance in the presen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factor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P键词】燃机发电;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维护管理

【Keywords】gas turbine power generation;electrical equipment;safe operation;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M3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45-02

1 引言

目前,中国的燃气轮机发电技术发展迅速,电厂电气设备的应用要求不断提高,国内电气设备实际上是在进行质量和技术变革的突破,但尽管如此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暴露的问题仍居高不下,生产运行管理中也反映出大量的缺陷和不足,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因此,我们需要按照燃机电厂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学习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建立各类技术规范和标准,来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最大程度上保障发电厂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2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电气设备在发电生产的环节里,贯穿于各个系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良好的工作性能及状态直接决定电厂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要想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就必须要加强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坚持设备安全运行第一的原则;坚持设计、使用、维护统一的原则;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原则,将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型,使生产能够稳定、有序进行,降低生产环节中所消耗的资源和所投入的成本费用,实现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效益化。

3 燃机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的现状

随着环保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我国燃机发电规模也逐渐扩大,电气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近年来,燃机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数量增多、规模变大、技术日新月异。原来的粗放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在实际生产环节中,暴露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管理体系不明确,运行人员操作水平和经验有限等。

4 燃机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1 电气设备的管理体系构造不健全

通过对国内多家燃机电厂的考察研究中发现,有的电厂在电气设备管理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管理层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电气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部分设备管理人员不熟悉管理电气设备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电气设备维护的相关工具不完齐全,而在一些故障设备需要维修时,缺少修理的工具。

4.2 电气设备的运维管理技术人才缺失

运行维护管理的基础就是技术管理,撇开管理不说,对电气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但在实际的电厂工作中,任用的电气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维修技术也不够精通;在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时,没有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缺乏持续有效的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导致这部分设备管理人员不能准确识别和发现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从而使故障不能有效的解决,给安全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1]。

4.3 电气设备的采购环节缺乏前瞻性

在电气设备的采购环节中,采购工作人员仅仅是针对电厂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采购,未能够考虑电气设备性能参数之间的差异。同时,电厂未能够针对电气设备的采购形成电气设备性能数据库,对不同工序的电气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分析来明确地将电气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跟容易发生的缺陷反映出来,因而,电厂采购的时候缺乏有效的精准的相关信息为指导,在采购工作中可能会采购到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的电气设备,这样不仅不能够有效解决电气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也会给电厂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支出。

4.4 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投入不够

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不仅仅受内部质量和功能决定,而且外部环境的优劣,也从某种程度影响电气设备功能的发挥和使用年限。随着电气设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运行环境指标日趋严格,当设计的设备现场环境,不满足设备运行要求时,常常引起设备安全运行可靠性降低;有时管理者为了控制和节约投资成本,甚至会考虑牺牲运行环境,出现严重危害设备安全的潮湿、积尘、高温等情况,极易造成设备故障率升高,安全运行压力增大,最终却带来大量的维护工作,以及高昂的维护成本。因而,在任何时候提供符合设备规定的工作环境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5 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的措施

5.1 完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电厂电气设备操作安全管理,存在较多问题,诸多缺点,管理模式还是非常传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相对传统的管理水平和观念素质较低的管理人员,现展中,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解决[2]。因此,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电气技术进行管理,运行生产技术部门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进行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以保证设备能够安全正常地运行。

5.2 强化班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班组作为电厂管理的基础单元,在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多安全事故都是由安全意识不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较低等造成。因此,做好班组基础的安全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并通过奖惩制度来进行标准管理,强化责任心,定期开展提高技能水平的班组活动,引导成员养成澜飨钢碌墓ぷ飨肮撸按规程进行操作,在发现隐患时及时处理,减少事故发生。

5.3 建立健全电气技术管理系统

管理必须形成系统,电气生产环节中的技术管理,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又有很强的综合性,电气设备在不同的状态、不同的环境,都会呈现独有的特点和现象,因此,要实现优质的设备技术管理,首先要确定好技术管理制度和目标,完善电气设备的各类基础数据,通过现代化的软件将数据进行处理,形成电气设备运维参数库,更好地进行监测和提供决策,以实现资源最优化。

5.4 提升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要学习并且熟练掌握电气设备的保养、维护、使用、参数情况等内容,增强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对正在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全方面监控,并对休整的电气设备进行了解;另外,电厂需要加强对维修人员进行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设备维修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将电气设备维修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维修技术工作人员。

5.5 优化电气设备的采购机制

对于电厂而言,电厂需要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库,并根据设备的历史运行情况,统计形成电气设备相关的性能数据库,对不同工序的电气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通过分析来明确地将电气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跟容易发生的缺陷反映出来,这样一来,采购部门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有目的性的采购;另外,对于不易发生缺陷的、昂贵的、进口的、大型的特殊设备,可以建立联合采购机制,通过行业内部或集团内部同类型电厂合作采购,实现协调共享,减少采购资金的积压,构建最优库存模式。

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改进措施的实践,有效提高了燃机电厂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保障了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发电机组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为电厂运营生产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转运及安全管理方法。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3月450例心脑血管和严重创伤危重患者实施院前与院内转运。结果450例危重患者均得到安全转运,无患者在转运过程发生意外及医患纷纠。结论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和专业培训,掌握救护及转运管理原则,加强转运安全管理,可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关键词】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管理

急诊承担着运送患者的重要任务,分为院前急救转运与院内转运。院前急救转运的意义在于能迅速把急救医疗送到事故的现场,送到急危重患者的身边,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无治疗期(从患者发病至获得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在第一时段内就能获得高质高效的专业化医疗急救。院内转运是指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经过急诊初步处理,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转入专科病区进行进一步治疗。院前与院内转运均可能导致急诊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轻度至重度的改变,且可能造成不同程度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和严重创伤疾病是急诊近年来抢救最多的疾病,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3月对心血管、脑血管、创伤性疾病共450例危重症患者实施院前或院内转运,成功率为100%,现将实施转运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2009年11月―2010年3月实施院前与院内转运的心血管、脑血管、创伤性疾病、急性中毒共450例,968例次的转运,其中男235人,女215人,年龄最大95岁,最小的3岁;出诊最远的距离是130公里,最近500米,转运时间最长2小时,最短5min。

1.2转运情况

(1)院前出诊转运情况:通过120或患者家属呼叫院前出诊的有158例次。(2)院内检查转运情况:需仪器急诊作检查的有359例次。(3)院内住院转运情况:经过紧急初步处理或检查后病情允许下送住院部各科室的有327例次。

1.3 病种分类情况

本组450病例中:心血管疾病169例,脑血管疾病131例,创伤性疾病118例,急性中毒42例。其加上心血管病例中呼吸心跳停止46例、心功能不全、心衰40例、各类心律失常28例、各类心梗30例、各类心脏病15例、心肌炎10例;脑血管疾病中脑血管意外108例、高血压危象18例、其他5例;创伤性疾病中重度脑外伤并脑疝20例、多发损伤50例、胸外伤22例、四肢脊术骨折12例、内脏破裂5例、刀伤9例。有机磷中毒20例,一氧化碳12例,其它中毒10例。

2 实施方法

2.1院前转运

(1)评估由急诊科派2名医护人员,其中1名是有重症监护室经验的医师,另1名是熟悉重症监护工作程序和院前急救的护士或救护员。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强调现场急救处理,积极抢救后转运。转运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实施转运,确定转运后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征得同意。(2)转运仪器设备准备转运时急救车需各除颤/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血氧饱和度计、便携式负压吸引器、微量注射泵、便携血糖仪、喉镜、氧气筒、夹板、颈围、腰围及各种急救药物等。(3)转运实施过程决定实施转运后首先根据病情进行一些必要的预处理措施如呼吸道护理、面罩给氧、气管插管,增加静脉通道、深静脉穿刺、以及适当的镇静镇痛药。转运途中按重症监护病房的要求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及专科特殊处理。

2.2院内转运

(1)转运前准备及护理急诊重症患者病情有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发生脑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输液管脱落、药物给予延迟等。因此,对于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主管医生经过全面评估和讨论后作出决定。(2)转运过程护理转运途中,护士位于患者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3)交接管理到达接收病区或检查科室的交接工作,患者被安全转入院后,交接双方护士应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皮肤状况、管道、抢救措施等。

2.33种疾病的转运方法

2.3.1心血管疾病的转运 (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患者需经急诊初期急救,呼吸循环相对稳定才可转运。(2)转运准备如为院内转运,首先急诊护士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其次急诊护士准备好急救药品、吸氧袋、除颤器;检查静脉通路及呼吸道通畅情况,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转运时直接用抢救床转运患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在后,下肢在前,以保证在途中能随时观察病情变化[1]。(3)实施转运转运途中护士在患者头部保护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连接,各项指标的变化,避免脱管堵管;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做好转运记录;保证静脉通路畅通及急救药物的应用。

2.3.2 脑血管疾病的转运 (1)风险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节律、有无影响的潜在危险因素、血氧饱和度、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等。为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昏迷者要注意呕吐、误吸、痰堵窒息情况,必须先行吸痰、给氧,防止加重脑缺氧[2],病情急定才可实施转运。(2)转运准备及时通知检查和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护士备好相应的抢救设备和物品,并再次检查患者呼吸道及供氧情况,患者头偏向一侧,减少搬动,并确保呼吸道通畅。(3)实施转运 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神志、血压、呼吸及颅内压等情况,并掌握降低颅内压药物的滴数,监护血氧饱和度,做好转运记录和交接班,并随时做好吸痰和其他抢救准备。

2.3.3创伤性疾病的转运(1)风险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创伤的部位、出血及用药情况等。患者创伤部位止血并经过包扎、固定,生命体征稳定才可实施转运措施。(2)转运准备:此类患者经过初步急救之后大部份需急诊影像检查和手术,联系检查和手术科室,做好准备,并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物品。(3)实施转运:在转运此类患者时必须医护配合下小心搬运,将患者的头、背保持平直,特别对颈椎、腰椎骨折患者,必要时用硬板担架,避免拖、拉、抱,以免加得损伤,途中确保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出血情况,做好转运记录和与相关科室的交接班工作。

2.3.4急性中毒的转运

(1)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理变化、中毒的程度类型及加重的症状,用药情况,此类病人要尽快明确毒物的种类和进入体的途径、时间、剂量,才能及时对症救治。立即将病人撤离有毒环境,更换有毒衣物、清洁皮肤、吐、洗胃等泻泄除毒物,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运。(2)转运准备;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再次检查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及管道通畅、用氧情况。患者应偏一侧,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3)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用药后反应,躁动者要加强安全护理,做好转运记录与交接班,并准备好抢救准备。 3结果

450例心脑血管、创伤性和中毒危重症患者得到安全转运,为患者进一步救治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无患者在转运边程发生意外及医患纠纷。

4体会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民众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急诊患者情况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急诊患者的院前和院内转运工作量不断增加,患者在转运中的风险及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急诊危重病人突出了急危的特殊性,随时随病恶化和生命危险的存在,急诊能否安全转运到目的地是急救工作的重点,是关系到抢救成功的关键,应该重视转运中的危险因素。我们对发生危险事件危重患者进行病种分类,根据院前与院外的转运安全程序,经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准备及针对各病种的转运前评估情况,采取相应的转运措施,使转运危险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顺利完成患者的安全转运工作。我们要从搬运患者转变到监护转运,形成一个移动ICU,重症患者的转运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同时体会到要顺利实施安全的移动ICU,对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以下素质:(1)熟练掌握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按照流程对患者实施救护。(2)掌握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原则,严格遵循危重患者抢救原则。(3)熟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潜在病变先兆,在转运前更好地评估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4)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吸痰供氧、各种穿刺法及套管针、留置针的使用。(5)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心电图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6)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技术,正确调试各种监护参数,如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认真做好各种记录。(7)熟练掌握各种止血、包扎、固定技术较好地对各种外伤进行救护。(8)熟练掌握危重患者的摆放和搬运方法,确保患者不再受到二次损伤和病情加重。(9)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首先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气管导管脱落,及时吸痰供氯,保持胸腔引流管、尿管、胃管、静脉通道的通畅,确保抢救及时用药。(10)严密观察病情,在转运途中如能善于和及早发现病变先兆极其重要,尤其是患者的神智、瞳孔、生命体征、缺氧、出血、疼痛、和药物反应等的早期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医学发展的今天,“移动ICU”早已不是多年前的一个梦想,已经成为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应该认真组织、建设和落实的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危险货物;管理;对策

道路运输是危险品的主要运输途径之一,危险品在运输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后果,给人民、社会、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道路运输危险品货物在2亿吨左右,其中剧毒氰化物就达几十万吨,易燃易爆油品类达1亿吨。随着货运量的攀升,事故数量和危害也在不断上升,给危险品所经过地区的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威胁。因此,如何降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事故风险,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对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省市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规章,组织开展了系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顿活动,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多头执法,行政效率低下

交通部门的交通稽查与公安部门负责交通安全管理交警等执法同时存在,都有上路检查、实施行政处罚的权限。多头执法在增加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被管理者的负担,降低了交通运输的效率。特别是在普通公路上,由于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不同队伍同时开展执法检查,而这些执法队伍又是区域分割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行使过程中很可能被多次拦车检查,造成人为的交通不畅,使危险货物在途时间过长,运输效率降低,造成不必要的多余路边停车,有些检查地点本身就不宜危险货物车辆停车,进一步增加了危险性。同时,政府部门之间在交通管理上的职能交叉问题也比较突出。

1.2 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到位

虽然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必须具有十辆以上专用车辆,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车辆都不足数,且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用普通车辆抵充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的,而且挂靠的现象比较严重,增加了危险性。

1.3 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应急救援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从业人员在紧急状态缺乏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经验。二是部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不规范,或者虽有相关预案但可操作性差。一些企业的应急预案,就是启动了也不起作用,预案制定的本身就缺乏科学性。而有些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同时承担着多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但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往往都只有一个,没有根据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不同的理化性质制定不同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应急预案,使得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很多企业从未开展过应急预案的演练,一旦发生险情,必将难以应付,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四是企业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

1.4 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普遍较低

虽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但目前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低,尤其在企业中缺少经营管理、安全管理、机务管理的专业人才。与现代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的智能化要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知识接受不了,连最基本的化学符号都不认识,再加上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不强,只管盲目运输和装卸。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虽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但相当部分车辆没有较好运用,成为一种摆设。押运人员有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既无应变能力,更无有效地应变措施,只会拿着运单和货物清单办个交接手续,是一个名副其实地陪驾员。

2 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2.1 理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强化部门协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的要求,界定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与其它部门之间在危险货物管理领域职责分工,对目前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等突出问题逐步予以解决。按照政企分开、权责一致,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理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解决目前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部门关于车辆检测、汽车检测站、车辆通行等方面的职责交叉问题,理顺交通运输部门与工商、环境保护、公安、质检、卫生等部门的职责交叉问题,逐步解决多头管理问题,明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共同制定措施,实行整体联动,形成管理的合力。

2.2 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与监督

根据《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规定,应切实加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保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维修质量。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的要求悬挂标志,配备必须的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对货运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18344)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车辆应当到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条件的企业进行维修。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应严格规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监督检测站的检测行为和质量,确保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技术档案信息系统,对车辆实行动态管理。

2.3 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考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规定,建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创建健康、有序、优胜劣汰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引导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运输安全。

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运输方面的考核应包括以下内容:维修货物运输车辆的停车场地与设施的配备情况;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劳动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安全运输责任制、安全运输操作规程的建立与落实情况;车辆、设备及设施维修、监测、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建立与演练情况;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并正确使用GPS和行车行驶记录仪情况以及GPS或行车记录仪的数据解读情况;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承运人责任险投保情况。

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考核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企业,须限期予以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应取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资质。

2.4 推进卫星定位系统(GPS)科学使用

目前,浙江省所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均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GPS),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因此,应采取措施,促进全省卫星定位系统(GPS)信息的联网监控,地方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在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从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到县(市)、市、省的运输管理部门间联网监控,实现监控信息资源共享,消除监管盲点,全面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2.5 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

结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年度审验举办从业人员培训班,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法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以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的使用、装卸、运输和发生事故后的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规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统一培训教育记录,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填写培训教育记录。行业主管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形式,督促各危运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内容、人员、时间的落实,使企业成为对从业人员再教育的主体;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根据安全生产形式及季节变化,邀请安全、交通、消防及化工专家到企业授课,讲解有关危险品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遵章守纪意识及操作技能。企业内部按月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分析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2.6 建立健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和事故施救网络

重视应急管理在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以及减少事故损失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组织协调各类消防力量组建成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并经常举行应急救援演习,以便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实施救援,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故发展。这里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处置程序,切实提高处置各类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成功率。一是通过各部门间的协调,研究分析道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和处置方案,并与有关危险品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单位建立联动程序,完善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处置方案,建立适合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增添处置危险货物紧急事故的专用装备,如起重车辆、捆绑式堵漏带等,为处置各类事故、参加社会抢险救援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三是加强对特勤专勤人员的培训,增强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还应从不同层次上加强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我国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

第7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围垦工程;内河运砂船;安全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拓展,围海造地进入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由于围海造地工程对施工船舶需求量很大,适合浅水作业条件的海船严重不足,而内河船舶的吃水一般较小,适合浅水施工作业和短距离运送砂石材料。由此,大量的内河船舶参与到港口施工建设中来。

大批运砂船涌入港口及附近水域,不仅使港口船舶流量急剧增加,也使航道、锚地、习惯航路等交通密集水域通航安全压力骤然增大,海上通航安全隐患日益突出。

从长远看,内河运砂船退出沿海围垦项目的建设是必然的趋势。但在目前围垦项目中海船数量严重供应不足,以内河船暂替海船进行短距离的运砂作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那么,如何加强内河运砂船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成了施工企业、建设方和海事部门急切关注点。

1 小洋山围垦工程概况

1.1 工程规模

浙江小洋山围垦一期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6.4亿元,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海堤全长3539m,围垦陆域形成面积约217万平方米。

小洋山围垦一期项目先行实施新建隔堤工程。浙江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隔堤C1标段,全长1800延米。施工范围K0+000~K1+800段,施工工期两年。

本标段主要施工内容为吹填作业,累计吹填砂方量约62.8万立方米,需要大量运砂船舶,由于市场上运砂海船的缺乏,本工程选用内河船作为运砂船。

1.2 施工环境

小洋山围垦项目位于浙江省嵊泗县境内、小洋山岛至薄刀嘴之间的海域,地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太平洋上台风和热带风暴活动频繁并影响本流域,其挟带的大量水汽遇冷空气常造成短历时大暴雨、台风暴雨具有强度大、历时短、分布广的特点,其形成特大洪水,来势猛、总量大、强度高,所造成的洪涝灾害特别严重。本工程4月15日进入汛期,10月15日结束;7月15日~10月15日为本工程的台汛期。

1.3 内河船特性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河船法规》)的相关规定,内河A级航区的船舶最大波高为2.5米,对应蒲氏风级5级,内河B级航区的船舶最大波高为1.5米,对应蒲氏风级4级。可见,内河船舶无法抵御海上恶劣天气的影响。

船舶稳性差。根据《河船法规》和《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海船法规》)相关规定的对比分析,内河船舶在海上航行时,横摇角变大,最小倾覆力臂变小,动稳性变差,稳性衡准数值变小。

储备浮力不足。虽然经过计算,内河A级船舶和B级船舶的干舷计算值与沿海船舶相差不大,但内河船舶甲板上舱口围板、舱室及舱棚门槛等量自干舷甲板上的最小高度和通风筒围板的最小高度都明显小于海船要求,遇大风浪时,甲板上浪和船舱进水的可能性加大,船舶的储备浮力不足。

抗沉性差和结构强度差。内河船舶没有考虑破舱稳性,大部分为通舱设计,抗沉性差,一旦船舱大量进水,会造成船舶沉没。内河船舶结构强度低,最小强力甲板厚度小于沿海船舶规范要求,海上风浪产生的弯曲和应力容易造成船舶破损,不能满足沿海航行的要求。

救生和无线电通讯设备配备不完善。通过对《河船法规》和《海船法规》的对比,内河船舶的救生设备和无线电通信设备配备要求与海上有较大的不同。发生险情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标示遇险位置,对落水人员缺少保护措施,救助难度大;同时,由于不能及时有效接收气象预报、气象警告、航行通警告及其他与航行安全有关的紧急信息,海上航行的危险性加大。

2 运砂船管理难点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与思考, 认为在现阶段, 影响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有内在和外在因素。

内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外在因素则是施工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所以在水上作业要严格执行安全作业要求,不能违章作业;施工船舶容易外界环境的影响,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潮汐、台风、风浪、寒潮等因素,小洋山项目船舶施工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4-9月份,且北风、东北风8级(含)以上无法施工作业,需要撤离到小岩礁港池避风。运砂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2.1 船员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文化水平较低。许多内河船舶船员是农民出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很难快速熟悉沿海的航行规则和航海知识;二是法律意识淡薄。内河船员的发证程序较沿海船员的发证程序简单,培训质量低,遵守国家相关安全法规的意识差。三是船舶操作技能较差。内河船舶船员不熟悉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沿海船员通常做法,运砂船经常结队航行,随意穿越警戒区和航道,不及时向洋山海事处交管中心汇报,与大船避让不协调,严重影响水上交通秩序。

2.2 运砂船安全设施不足

运砂船消防器材配备不足,配备的灭火器有些是过期,没有检查记录,消防水带和水枪都达不到证书上规定的数量。无保暖救生衣,救生筏未按规定年检。VHF也配备不足,有的有VHF但不能使用。

2.3 运砂船配员不足

大部分内河船舶以家为单位,无挂靠单位,一般船员年薪较高,出于考虑经济等原因,一艘运砂船就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工,远远达不到最低配员证书的要求。

2.4 航线复杂

小洋山一期项目工程地处洋山国际港口,每天有大量的集装箱船舶、LNG运输船舶进出码头,航道航行比较拥挤。受冷空气、8级及以上大风等气候影响,施工船舶常需要经常性往小岩礁避风,船舶到小岩礁避风的航行途中存在安全隐患,且危险性较高。每年在捕捞鳗苗季节,在薄刀嘴和大指头岛之间的海域有很多当地渔民安置的渔网,项目部新进场船舶比较多,因此船舶在进离港时航行困难加大,容易与当地渔民引起纠纷。在施工海域还有一条LNG运输管线,有关法规规定严禁在LNG运输管线附件抛锚、作业。

3 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运砂船的作业地点和安全管理特点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船舶的应急反应能力。

3.1 水上作业首先应取得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书。通过对上海洋山海事处进行材料报备,2012年7月2日,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书获得上海地方海事批准。

3.2 为进一步严格落实小洋山项目部水上水下施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安全水平,坚决杜绝施工船舶违法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通航安全管理规定》,项目部作为洋山海事局辖区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项目部主要责任人与洋山港海事局签订了《施工项目部安全生产承诺书》。

3.3 严格执行内河运砂船的安全准入制度。施工船舶进入项目作业前,一要求提供船舶所有的证件原件,其安全适航证书、船舶检验证书、安全检查证书和船舶签证簿必须合格有效。二船员应当按照标准定额配备,必须持有相应合格的职务证书。三按规定配备两台VHF,一台开启海事频道,一台开启项目部频道。9位码AIS要处于长期开启状态,显示出本船的地理位置,四配备足量的工作救生衣、保暖救生衣,救生筏、救生圈,并保证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五配备与本船航行、停泊和作业区域相符的海图、潮汐表等航海图书资料,并及时更新,确保有效。

3.4 进场前的检查。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检查人员对船舶进行安全检查,没有符合要求的,先要求限时整改,整改不了的拒绝进入本工程作业。对于符合作业要求的船舶,报海事部门进行备案,再由海事部门进行核查,核查通过的才能真正进入施工作业。项目部按照业主方提供的具体坐标将渔网区明显的标记标注在纸质海图上,在船方提供船舶材料的时候进行预先告知。

3.5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在每条作业船舶进场后,项目部及时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包括船舶设备配备、人员配置及到位考核、航行管理、报告制度、超载管理等方面。如航线管理,由项目部安环科人员下发并告知给各船舶操作人员(航线图、渔网分布图、LNG运输管线、海底电缆管道图、海上施救号码),使其按照规定路线航行。此外,不定期邀请海事工作人员或专家对项目管理人员和船员进行海上运行作业的培训和教育,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和船员进一步提到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海上应急处置能力。

3.6 日常安全管理。加强对船舶的安全检查,检查消防器材、救生设备是否有效。航行设备、通讯设备、四机一炉、导缆及锚设备是否正常。严查运输船舶的超载,有些船主以利益为重,常常超载运输,超载运输容易造成内河船的沉船事故。针对超载问题,项目部首先与船主签订《防超载安全运输承诺书》,并提出相应的处罚条款。其次从源头抓起,料源地派专人负监督装船,控制砂料的方量。一般在船舶静止状态时,露出船舶载重线为标准。对于超载运输船舶,项目部查到第一次超载,严厉处罚,查到第二次超载,清退出场。从而有效遏制船舶超载的问题。

3.7 项目部专门成立调度室,负责调度船舶动态。船舶进出施工现场都要进行报告,没有经过调度同意的船舶进入施工现场不予卸船。每天将项目部的施工船舶动态与计划报海事部门备案。

3.8 应急救援制度。项目部制定了《水上作业安全管理方案》、《船舶应急预案》、《防台预案》以及现场处置方案《施工船舶现场避风方案》,并落实应急拖轮和防油污处理单位。根据各种方案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完善预警机制,提高运砂船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根据海事部门报告的水域和船舶安全信息、相关单位通报的信息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相关信息等,通过VHF、以及手机短信等平台,向施工船和运砂船传递恶劣天气预警信息,督促其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9 开展预案演练。2013年7月,项目部开展了海上应急救援大演练,组织船员一起参加,通过演练,提高施工船舶综合救助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通过海事、业主、项目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工程自取得吹砂作业开始,经历12个月,完成运砂量约50万方,运砂船均能按照项目部要求进行有序的航运,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未发生运砂船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国家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Z].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Z].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Z].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通航安全管理规定[Z].

第8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危险品 运输管理 安全

中图分类号:S9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91-01

一、加快法制建设,为规范危运市场秩序提供有力依据

在国家对危运管理工作框架性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道路危险品运输这个子行业的特殊性,应尽快出台一套适合危运管理的行政法规,对市场进入、退出、安全监管及法律责任予以明确,对运输、托运、装卸、仓储等各个环节加以规范,确保危运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二、定期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进行评估,加强对危险品运输企业源头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品运输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由于不同运输企业的筹建方式不同,其生产及安全管理状况也存在差异,《道路运输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评估成为当务之急。评估应包括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机构、安全生产制度、培训和教育、事故防范、运输安全管理、车辆技术管理、驾驶员安全管理、事故管理等八项制度。通过评估来规范市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企业要清理出道路危险品运输市场,有效控制事故的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托运人的管理,切实抓好化学危险品托运行为

《条例》在第三十八条中明确:“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只能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但《条例》却没有明确违反了应如何处理的问题。在日常的危运过程中,由于托运方未履行职责,导致无危运资质的运输车辆冲击危运市场的现象屡屡发生。2004年6月11日,某市发生了一起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在闹市区由于超载运输易燃易爆压缩气体环氧乙烷引发车辆大梁折断,紧急疏散居民近万人的恶性化学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原因是由于危险化学品托运人违章托运无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车辆承运化学危险品所引发的。化学危险品由于其爆炸、燃烧、腐蚀、有毒、放射等危险品性,作为危运管理部门日常对危运市场及道路的监督检查中,往往由于遇到查处了装有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车辆难以处理的问题。不查处又不作为,查处后,车辆停放问题又变成了安全问题。化学危险品的托运,是危险品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托运人的职责不落实,为降低物流成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罔顾公共安全,置国家及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是不负责任的典型体现。笔者认为应在有关的法律、法规中落实托运人的法律责任,并落实有关部门对托运方的监管责任,从源头上把好危运的托运。

四、全面落实资质制度,推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招投标

国家已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实施了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通过连续几年的专项整治,道路化学危险品运输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资质化,但由于化学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销售、处置各个环节不同程序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特别是化学危险品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在托运化学危险品运输方面问题较为严重。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打破地方垄断,引导化学危险品生产、销售、使用企业实施化学危险品运输招投标。招投标,一方面可以减低生产、销售、使用化学危险品企业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扶持化学危险品运输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使整个化学危险品的生产、托运、销售、运输等行为逐步走向成熟、规范,进入良性循环的好局面。

五、建设全国性的危运企业、车辆及从业人员的信息平台,为危运及管理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由于我国的危运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建立全国性危运信息平台,有利于危运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危运企业、车辆及从业人员的情况,在危险货物运输招投标、托运化学危险品及签订运输合同提供准确方便的信息。在全国开展道路危险品运输专项整治工作后,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危运市场,由于历史遗留的车辆“大吨小标”等问题的存在,至使相当部分的罐式危运货车无法换领道路运输证。这些车辆为了生存,大量的假牌假证出现了,给管理部门日常的稽查工作增加了难度。通过危运信息平台,危运企业、车辆及从业人员的情况一目了然,为对于打击无牌无证非法营运和规范危运运输市场秩序提供有力依据

第9篇: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运输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化工企业的增加,危险化学品运输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由于危险化学品一般具有燃烧、爆炸、毒性、腐蚀性等固有危险性,其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不仅可能造成车毁人亡,而且可能造成泄漏、燃烧、爆炸、腐蚀、毒害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导致环境污染,甚至造成群死群伤或严重财产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公共安全、周围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作为一种动态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备受人们的关注。

一、将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纳入运输规划管理中

国外在危险品公路运输规划管理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其风险评价。而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运输规划和管理资料要求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的要求。将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纳入运输规划管理中,在危险品运输登记资料要求中明确规定所需提交的有关运输风险评价方面的资料,从而为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样既可以提高我国危险品运输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又可有效促进我国危险品运输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对运输车辆、容器的管理

由于不同危化品的危险特性不同,在公路运输时会对车辆的结构、技术性能和装备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因此要依据所载的危化品的性质、形态、包装选择合适的运输用车和容器,配备要求的灭火设备、防静电设施、液位计等安全装置。其次,运输企业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订适用的设备管理、车辆和容器检查、维修维护及保养等制度,规范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容器的管理,做好车辆和容器的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提高运输车辆和容器的安全状况。再次,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卫星定位系统、行驶记录仪、视频、自动报警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对车辆方位、速度、行驶线路和运行状况等信息的监控,确保运输车辆按指定的行车线路行驶,杜绝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三、建立和完善运输法规、制度危险品的安全

运输必须具备确保安全的运输设备和装卸设备、具有熟悉危险货物性能的营运管理人员和懂得危险品运输相关知识且技术熟练的专业驾驶员等基本条件。但是,由于运输企业的独立性和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其危险品运输管理工作不到位、人员素质低、操作不规范、车辆技术状况差,这些成为造成运输事故发生的主原因。此外,运输时的天气状况、出行上路所处的时间段、道路类型和牵引车拖曳形式等客观因素对危险品的安全运输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必须对整个危险品运输系统加强管理和完善,提倡以人为本的运输理念,制定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规则,研究建立科学的行政法规、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体系。

四、加强对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

针对运输车辆的流动性对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对这些危险车辆全程实时监控,一旦遇到危险或发生事故,监控终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通知有关部门启动应急机制,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监管手段不足,缺乏切实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的监控手段,GPS在当地行政区内是没有问题的,一旦跨区域就没办法监控了,无法对危险品运输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故应加强各行政区GPS信息系统间的沟通与融合,尽可能实现对危险车辆的全过程实时监控。

五、加强对从业人员各项安全知识的培训

押运员、驾驶员必须经过各项安全培训,熟悉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懂得运输中的注意事项,掌握防火防爆知识,学会处置泄漏等事故,并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颁发证书后才能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运输单位应严格掌握司乘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派车时对有家庭矛盾和未休息好的司乘人员应禁止出车。

六、建立安全运输的风险预警机制

在危险化学品识别和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在共性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多介质的风险现场模拟系统,确立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对相关技术进行集成,构建预警技术平台。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设计危险化学品风险预警系统,包括前端预警和末端预警,分别对应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件发生前及发生后的风险预测,检测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件发生的早期“信号”并及时预报,从而指导潜在风险承受者采取科学的风险控制对策。前端预警系统在事故出现之前提供警告信息,以便采取措施阻止事故的发生,有助于决策者选择适宜的应急控制对策,并使应急系统进入戒备状态;也可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末端预警系统在事故发生时以最佳应急方案和最快的处理速度对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处理,从而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切断风险源,减少受害范围,使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危害最小化。

七、总结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综合以上分析,要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管理机制是保障,运输业户严格守法、确保安全运输条件、做好车辆设备检验、完善制度规章规程、认真组织培训教育是基础,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力度、大力宣传培训、严格资质审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是关键,调整道路运输企业多、小、散、弱的规模结构,调整车型技术落后,改变运输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是根本。此外,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包括救援队伍的培训、救援组织的健全、救援设备的配置、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等等,也是预防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许立虎.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安全的问题和对策[J]. 新疆化工. 2010(02)

[2]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确保危化品运输安全[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7(05)

[3]黄耀樑. 浅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中的安全问题[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