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编童话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 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指导;探究
当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作文要求就会提高。由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作文转变为真正的学生作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我们又称三年级学生的写作为“起步作文”。因为没有任何写作方面的经验,所以,学生写起来总是会对作文心生畏惧,老是感觉无从下笔。那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感觉到写作的好处,并且自觉地去练笔,去尝试写作,我想,不久的将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以为,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学会认识事物最基本的能力。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事物就必须要学会观察,没有对事物进行直观、感性的认识,就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了解和认识整个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才会对事物做出真实、有效的判断,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资料,写起文章来才会感觉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写出的作文才会真实、感人。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章,就要先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在讲授《石榴》这篇课文时,我不是让学生先读课文,而是让他们先认真观察石榴的图片,然后告诉学生石榴的生长过程和景象,包括石榴花的颜色和形状,石榴子儿的形状等,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细细品尝,从而增加学生对石榴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石榴》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怎样对水果进行描写等。讲完课文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特征,掌握写作技巧。
二、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基础和条件,没有想象力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气。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仅要加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要想培养三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根据自己玩玩具的过程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玩的玩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想象玩具也是有生命的,想象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学生给它们编出好玩的故事来。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各抒己见,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完整。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主想象的空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引导和锻炼,写作兴趣浓厚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三、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由此可见,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化学量子结构告诉我们: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因此,词汇量的积累可以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质的提高。但是,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耐性,教师就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鼓励和引导,督促他们从小养成爱学习、勤积累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储备量。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每天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教师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适当的加以引导、指正。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和资料。比如,《古诗词阅读》《唐诗三百首》《儿童诗歌》等,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并学会运用。为了调动学生的背诵热情,我定期在班里举办“小小读书会”和“经典诗歌朗诵”“成语故事接龙”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累热情和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优美语言词汇的运用能力和印象。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点以外,我还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去积累。比如,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查阅各种资料,通过旅游和实验,留心观察并记录。这样学生的见闻广博了,积累丰富了,语言宝库充实了,写作障碍减小了,作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丰富了,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吗?如何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写作就显得尤为关键。第一,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很多教师喜欢给学生提出很多要求,比如,字数不能少于多少字,写作范围必须是某某方面的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种种限制,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畏惧感,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第二,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或者家里,他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去挖掘题材,给学生创设情境,演绎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第三,引导学生抒发创作情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抒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布置《说说心里话》《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方面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习惯,同时要不断讲解修改要点和方法,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文采。
猫和狗回来时,发现肉不见了,都以为对方偷吃了自己的肉。猫不假思索,大声嚷道:“你竟敢吃我的肉!”狗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对猫吼道:“你也敢偷吃我的肉!什么东西!”于是,他们打起架来,难解难分,最后两败俱伤。就这样,猫和狗产生了仇,世世代代都不和解。
有时候,狗想缓和一下和猫的关系,就帮猫捉起老鼠来。可猫不领情:“哼!狗捉耗子,多管闲事!”就这样,猫和狗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的。
点评:同学们喜欢听童话故事,也喜欢编童话故事,本文的小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猫和狗的关系不冷不热,于是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讲,的确不简单。
我们的教学前辈在改革作文教学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总结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但为什么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笔者以为很多的东西都是个性化的,经验是很难移植的。更为重要的,有可能以前的东西,已经很难适应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孩子了。比如,讲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总结的几十条读写对应规律,仅仅是从言语的表现形式上考虑,或许很难迎合小学生习作的生活需要。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读写结合在语文科学规律探寻上的价值。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在读写结合上苦苦追寻,艰难跋涉。笔者也相信,读写结合永远是学习语文的一条极其宝贵的传统经验。
诚然,在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上,江苏吴江的管建刚和海门的吴勇老师在作文发表、作文评讲以及儿童习作心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个领域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关注。他们的思考角度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作文教学改革往往从言语形式入手,而现在却更多地关注了我们的教学对象,从儿童生活和学习心理这个角度来探寻作文改革之道,笔者认为更为科学,更贴近儿童的真实需要。比如,管老师苦心经营的《班级作文周报》为学生搭建一个够得着的发表习作的平台,从评讲入手来改善写作行为,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想象和自由。吴勇老师的儿童作文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更加富有时代的气息。
当我们钦佩于管建刚老师十年磨一剑的教学勇气和毅力之余,试问,在常态语文教学背景下有多少教师能够像管老师那样花费那么多的精力自办《班级作文周报》呢?看来还有许多实际困难无法解决,因而要想全面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由此,我们还是想另择蹊径,探索更为经济有效的作文教学思路。
基于对小学生习作心理的认识和构筑习作活动内在的逻辑体系,我们展开了这样的思考与实践:
一、以童话故事为依托,衔接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
首先我们要感谢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课,以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和各种幼儿游戏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些孩子升入小学后,我们的任务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继续遵循儿童的游戏心理,继续以童话故事为载体,开设好儿童绘本教学,感受绘本所蕴涵的有趣情节和形象化语言,并不断过渡到文本。借助文本,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大量积累,并主动开展说话训练和各种口语交际活动。例如讲童话故事,编童话故事,继续发展低年级孩子的想象能力。我们并不主张孩子早早地进行规范的童话写作训练,更不主张每天写日记,因为低年级孩子毕竟识字有限,倘若过早进行文字表达,遇到的写字障碍过多,会大大降低学生今后的写作兴趣。我们认为应以口头表达为主,以童话题材为表达内容,着眼长远,打好基础。
二、以快乐大作文为起点,培养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正规的写作训练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的教材常常从生活出发,从写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这个起点并不算高,但我们认为面对这样的生活,孩子们已经司空见惯,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果教师要求不当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一上手就有恐惧心理。因此,笔者认为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从游戏开始,先让学生充分玩,全过程参与课堂游戏活动,在玩过之后,引导学生把游戏活动如实记录下来。玩中指导,玩后写作,习作难度就降低了,习作兴趣提高了,人人都有一种快乐感和成功感。
三、以坚持写日记为任务,锻炼四年级学生的写作毅力
快乐大作文我们一直延续到四年级上学期,到下学期教材提出了坚持写日记的要求后,我们就自然进入了日记教学。写日记的难度在哪里?我们都很清楚。主要来自作业任务的繁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减法,要切实减少各种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作业,确保学生回家只有一样作业――写日记,确保学生有时间有精力投入日记写作。当然,要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认识上有一个转变,写日记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磨练学生的写作毅力,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为了激发学生的写日记的动力,教师在评价上要进行改革,我们借用了魏书生的道德长跑理念,采用了NBA日记积分制。每周进行日记积分统计,例如坚持每天写日记的加100分,每篇日记质量得优者再加50分,以后逐步累积,学期结束评出总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孩子写日记的习惯基本养成。
四、以校园文学作品为范本,建构五年级学生的诗意生活
有意思的是,这些孩子升入五年级后,还念念不忘快乐大作文,希望老师在写作日上继续开展这种游戏作文活动。此时的教师不是用拒绝的方法去堵,而是应该巧妙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全面构筑富有诗意的班集体生活。例如在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庆祝国庆诗歌朗诵会”“班级相声小品大赛”“班级吉尼斯”“科技作品制作和实验大赛”“庆元旦才艺展示”等班级主题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展示兴趣特长。当然,开展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认识班级伙伴。在活动中进行交往与合作,建设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笔者认为,五年级的写作活动不同于快乐大作文,不同于写日记式的原生态记录,而是应该定位于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以前,我们都不敢用“创作”这样的字眼,当我们读了潘新和教授的专著《语文:表现与存在》后,开始对“习作”这个词开始怀疑起来,更好地认识了小学生写作的意义和对象。写作的意义在于对童年生活的一种美好遐想,写作的对象在于有没有读者。写作一旦缺少这种认识,学生就永远不会明白写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写作就永远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写作不能停留于生活的复现,而是应该高于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大胆引入了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倡导学生大量阅读杨红樱、周锐、黄蓓佳等著名作家的儿童作品系列,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班集体生活――五(4)班的故事,于是“非常老师”“非常男生”“野蛮女孩”“非常组织”“没有硝烟的战争”等一系列校园文学故事应运而生。学生们一下课争相传阅,津津乐道于班集体故事,掀起了校园小说创作的热潮。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学生的创作进行结集出版,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写作成就,同时也鼓励学生向各家作文杂志投稿。
(注:本文为三年级期末考试作文,要求用“狮子、小鱼、老鼠、孔雀、狗、小鸭、大树、牵牛花、小草、雨点儿”任选几种为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
雨点是什么颜色的
一天,小鱼、小老鼠、孔雀、小狗和小鸭来到森林里,小鱼说“我们来玩捉迷藏吧!”,小鱼刚说完,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小狗说,我们到那棵葱葱茏茏的树下去躲雨好吗?大家高兴地来到树下聊起天来,大家聊到了一个话题:雨点是什么颜色。小狗说:“雨点是绿色的,因为雨可以把小树小草变成绿色”。孔雀说:“不对,不对,雨点是白色的,因为雨点可以把梨花变成白色”。小老鼠跳起来说:“雨点是黄色的,因为雨点可以把野花变成黄色,可以把水稻变成金黄的稻谷,所以雨点是黄色的”。小鱼说:“我看见的雨点是蓝色的,我每天在水里游泳,看见水是白色的,但下了雨后,雨水流到河里以后,河水就变蓝了,所以我说 雨点是蓝色的”小鸭说:“不对,雨点是黄色的,我看见雨水流到小溪后,溪水变黄了,我又看见雨点是红色的,因为雨点使玫瑰花变鲜红了”。过了一会儿,雨停了,狮子爷爷走到小动物们旁边给大家说:“雨点是透明无色的,你们说的只是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景象”。
小动物们高兴地在透明的雨中玩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回家后,小动物们都在想,这真是有趣的一天!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一、激发想象,童心写童话
——第一学段童话习作教学
具体形象性是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的显著特点。众多心理学家认为,此时他们产生意义的重要心理结构是想象,是创造性想象的形成期。教学实践启示我们,该学段学生是以固有的童心来认识并解释五彩缤纷的世界。对他们进行创造想象习作训练——童话习作教学,吻合了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心理功能和语言功能。
在童话习作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五种训练形式:
1.根据多幅图学编童话。如给学生提供组画《骄傲的小毛驴》两幅图,为学生编童话打开话匣子,让学生轻松起步。
2.根据故事开头续写童话。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故事的发展和结尾,合乎情理地续写童话。
3.根据单幅图编写童话。从单幅的静态画面上,观察后想象补全前后编成童话,如《老鹰抓小鸡》等。
4.用意义上不相干的两个物体或两个词语编写童话。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道,从而编写出一个内容奇特的童话或者故事。例如《机器人和小老鼠》等。
5.童话新编。要求学生对原有的童话故事“动手术”,增加独创的新的有趣情节,通过重组改装编写出童话,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如对学生熟悉的《狼和小羊》,进行“增加人物,改变结果,救羊脱险”的改编。
由于在训练过程别重视运用合作教学的组织形式,使许多学生初步形成了与别人合作共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合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大大发展了儿童社会化的智力。实践证明,童话习作教学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机。
二、置身情境,绘色又绘声
——第二学段素描习作教学
教育教学实践启示我们,主导三、四年级学生活动的是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的概括信息功能。而他们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观察,是培养观察力、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的最佳年龄。建立在需要仔细观察和丰富想象基础上的素描习作,则完全适合该学段习作训练的需要。
我校第二学段的全体教师集体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互相随堂听课,充分探讨教好每一节素描习作课,开展了片段素描(三年级)——叙事素描(四年级)的系列研究,摸索出了一套素描习作的有效训练方法。
(一)片段素描“九个一”
1.描写一个场面。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用点面交织、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如校(班)会、劳动、欢乐、市场买卖等场面。
2.描写一个外貌。任选熟悉的工、农、军、师、生、医等一位人物,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围绕中心有序地描写出有个性的人物外貌。然后开展《猜猜他(她)是谁》的竞猜活动来进行效果检验。
3.描写一处景物。以校园、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或日出日落、风雨雪露等景物为对象,把观察最细、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序地写具体,突出特点。
4.描写一段对话。要求学生根据对话的对象,灵活地运用对话形式,语言得体精炼,表现人物性格。
5.描写一件物体。选择动植物、文具、玩具、小制作等物体,逼真、全面、有序地描写物体的特征,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6.描写一段连续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形象鲜明地描写人物的系列动作。
7.把一段话写具体、写形象。练就写具体的基本功,基本形式有: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
8.描写一个地方。按照空间方位顺序,依次描写,抓住有特色的陈设,有详略主次地描述。可以写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天地、生活的庭院、会场的布置……
9.描写一段心理活动。客观地描述曾有过的紧张、难过、矛盾、恐惧等心理过程,有目的,再有真情实感地写下来,突出人物形象。
(二)叙事素描“六个先”
1.先演后写。先让学生夸张式地、形象化地表演一段小品或一个童话剧片段,然后把主要情节写出来。这样,学生往往能“情动于中需发于外”。
2.先想后写。老师提供一个假想的素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进行交流,然后把自己或同学的设想写下来。如《未来的我》《爸爸发怒了》等。
3.先玩后写。让学生尽情玩耍、嬉戏,择机停止游戏,接着现场指导作文。如《变魔术》《拔河赛》等就是极好的叙事素描题材。
4.先比后写。围绕一个有趣的话题进行口述比赛,通过比评议后再把它写下来。
5.先做后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搞一些从内容到形式有新意的小玩意、小制作等,有主次地写下过程。
6.先听后写。听教师或同学提供的某一事情的情节,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后写下来。如《他怎么了》《晨曲》等。
我们在进行片段素描和叙事素描训练的过程中,始终把“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个心理学规律作为一条主线,坚持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激励学生用语言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夯实篇章训练的基础。
三、传递交流,得体且得力
——第三学段实用习作教学
写是为了有效地运用。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说:“文附质也。”习作具有工具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工具学科的特点在于会运用。实用是作文的目的和归宿,作文的价值取向是在应用中实现的。习作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直接运用,才能发挥语言的交往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从而使学生产生具有社会意义的习作动机,走出个人认识活动的范围。加强实用习作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参与交际,在交际中发展语言功能,反过来再以实现语文功能来提高交际效果。
(一)实用习作教学重点
五年级 实用习作训练的重点是:参加讨论时能围绕中心有礼貌地讲清自己的意思,能参加少儿报刊的征文、作文比赛等习作交际活动,会写板报稿、循环日记、邀请书、慰问信、表扬信、海报、计划等,能就学校、班级的事谈自己的看法、意见。
六年级实用习作训练的重点是:能有中心、有条理、有礼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向合适的报刊自觉投稿,能记读书笔记,能写倡议书、演讲稿、总结、调查报告、观后感、会议记录、迎新词、书信交流等,能真情实感地发表对社会热点的建议,表述自己心中的疑虑。
(二)实用习作教学流程
实用习作的功能是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沟通上下左右关系的信息,而且它常常具有一定的格式和习作习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实用作文“四步”教学流程:导语—示例—练笔—评改。
当然,这个流程只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我们更多的探索是如何在有序的训练中,让学生的心理需要与概括信息、传递信息的需要联系得更准确,与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对别人施加影响的需要联系得更贴切,从而使他们领会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转换角色,改变语体,表述得体,议论得体。
(三)实用习作练笔新路
习作教学的练笔形式不外乎课堂练笔(大作文)和课外练笔(小作文)两种。课堂练笔执行教材已审定的内容形式,进行螺旋式序列训练。课外练笔较之于课堂练笔,更具优势。为在课外练笔中发挥训练内容的吸引性、训练形式的新颖性、训练时限的灵活性,诱发学生练笔情趣,激起习作的优良动机,提高学生练笔的水平,我们的尝试是:
合作、互助——写《有奖循环日记》
现代教学心理学启示我们:合作学习活动可使学生产生具有社会意文的动机。实用作文应从个人认识活动的局限范畴里走向同学间、师生间、家长间以及更广泛的认识活动。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写《有奖循环日记》。每五人自由建组,民主推荐负责人,一周内每人轮流写一则日记。写前朗读前面所有同学日记,用符号肯定优点、提出建议;写后由家长对子女的日记作出点评。第二轮循环时,根据同学、家长建议自改后张贴展评。而后由学习委员召集各小组负责人评定,用符号在日记上修改并推出优质、优胜、优秀“三优”日记和“全优小组”若干,发给获奖证书和奖品。
有奖循环日记使得学生人人参与评比,个个投入练笔,它使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形成了虚心听取多方建议和合理地思考各种问题的习惯,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有奖循环日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机制,唤起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及竞争心理,同时也给家长创造了家校联系的机会,是一种有效的课外练笔形式。
交往、激励——书信接力、征文大奖赛
《有奖循环日记》作为习作第一层次的课外练笔,那么书信接力、征文大奖赛可视为课外的又一层次。时隔月余的征文大奖赛,可在大部分学生中激起练笔欲望,为他们施展习作才干创造了竞争的天地。赛题由学生定,小组集体参赛,每周一人,五周一轮,由获“三优”日记奖的学生组成评审组,教师做评委,评出优胜者和优胜组,发奖品和参赛纪念证书。对获奖的学生由班委向家庭报喜、恭贺。如此循环,学生的习作欲望则被不断唤起。
第三层次的课外练笔是“师生情”信箱,鼓励学生给教师写信,给校长写信,写出自己的需要,写出师生的互动,写出家校的希望。学生在实际交往的需要中感受到了书信的重要性,增强了练笔的自觉性。
此外,我们还在学生间开展了积极向班级墙报投送板报稿,向学校广播站投递广播稿的活动,择优在墙报上刊出或被广播站录用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这些宣传阵地成了学生尽显自己风采的好天地。我们还资助学生参加各书报杂志的征文会友大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善思、竞争——即兴演讲、辩论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设施进入家庭。学习却成了一些学生的负担,尤其对语文课的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说到作文就会有“谈虎色变”之感,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重讲,不重读,一节课结束了,学生却做不到熟练的朗读,甚至还有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那么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还能完成吗?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就注重了朗读教学,在熟练的基础上,用表演来刺激背诵,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内容。就这方面的问题,我谈一下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朗读教学
当代伟大的文学家巴金曾经说过:“我背得最熟的是《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能慢慢体会到它的好处,也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当然了,我们不要求学生象古人那样摇头晃脑的读书,要求学生做到语调清楚,自然,不唱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其间要眼到,口到,耳到,自然也要心到,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俗话不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
我在从事低年级教学时,最难改变的就是学生的唱读。试听听他们所唱的歌,基本上都比正常节奏慢半拍甚至到一拍,这就是儿童的特点。老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这时就要激励学生多读,学老师那样读,用不同的口吻读,分角色读,读得好的给以表扬奖励。
在此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变调字的读法和用法。如;轻声、儿化音和变调字。记得在九六年的一次考试中,有一位二年级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在操场上玩儿”,当时阅卷老师因为句中出现了“儿”而扣了这位学生的分。这虽然是很细小的问题,那么,这位老师在教学中能给这个词一个正确的读音吗?这就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否则就会影响文章的美感。
二、背诵教学
背诵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人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小学生的记忆力最强,背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式,提高写作能力。
熟读是背诵的基础,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段,分层背诵,看图,看板书背诵,在完成学生任务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背诵一些名言,佳名,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表演教学
朗读枯燥无味,老师可诱发学生的表演情趣。目的是深刻的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使人物性格鲜明,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让学生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我在教授古诗《小儿垂钓》时,同学们打开课本。了解了作者和诗句后,我让学生学一学插图中小儿的样子,学生兴致都很高,很细微的动作都能观察并模仿出来,于是,在他们中选两个学得像的上台表演。为了使诗意表达得更清楚,我再形象地做一做(适当可以夸张一下)。这时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出了小儿钓鱼时的神态和样子,准确的把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一句句讲更能使学生理解透彻。这时再讲诗句,就轻车熟路,很快完成。
童话,寓言,一个异想天开,一个重于虚构,但这些文章却更适于表演教学。根据内容,师生可以编课本剧,再现那迷人的童话世界和寓言场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老师:“假期阅读模式”活读致用的效果较好
1月11日起,贵阳市的中、小学生陆续进入到“寒假节奏”。在放假之前,许多学校的老师们就开始“因地制宜”的制定学生们的“阅读计划”。
有经验的老师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独到的“假期阅读模式”——以解决“学生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的问题。
黔灵小学六(2)班班主任王玮的法子是“开读书故事会”。她的想法是,只要学生能够当众讲得出来,他就一定认认真真地看书了。加上讲故事的阅读方式,轻松有趣,学生们兴趣大。老师们要做的只是保证学生读的书有益身心。
“读报+剪报+批注”的阅读模式,是达德学校六(2)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陈莹提前一个月想好的计划。班上53位学生,每天任意看一份报纸,然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贴下来做成剪报本,学生得自行编排图文,并在旁批注上自己的感想。据陈老师介绍,这样的安排目的有三:一、纵览国事家事天下事,开阔学生视野;二、班上一些学生的作文写得拖泥带水,读新闻可以学习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三、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与归纳的能力,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版面设计上来。
“学生在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得在动手实践中才能‘活’起来。”陈莹老师设计的阅读模式,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对此,她很有信心。“之前在一次全班交流会上,有的同学剪的图片、排的版面精细得像是用Photoshop软件处理过;有学生可以像记者一样,对具体的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甚至提出自己的质疑。他们一举成为其他同学的偶像。”
“将名著改编成情景剧演出”,是贵州省图书馆少儿部在今年寒假期间的主要工作。据少儿部主任周媛介绍,他们成立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团体“布客小剧团”。“布客小剧团”排演了《青鸟》、《蓝精灵》、《黄雨伞》等经典图书情景剧。其中,根据名著《约瑟夫有件旧外套》编排的同名歌舞剧,在3月2日的“2014‘快乐缤纷’寒假社区儿童联谊会”上展演,获得在场所有家长学生的热烈掌声。“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编台词、编歌舞,经过多次排练后正式进行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就扎扎实实的‘读’完了一本名著。”周媛说。
贵州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路平很赞同“活读致用”的阅读方法,“看得出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师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这能有效矫正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诸多弊病,至少,学生们能够热爱阅读,而不是‘被阅读’。”
家长:孩子多数跟着老师走,少数有自己的“一套”
“布置给学生的寒假阅读,绝大多数家长都是跟着老师走。”在贵阳市的一所私立学校——中天四中教初二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马旭荣老师如是说。面对记者的采访,许多老师给出了马老师一样的回答。究其原因,马旭荣老师说:“一是家长出于对老师的信任,二是他们自己或许也不知怎样有效的辅导孩子阅读。”
不过,少数家长、尤其是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家长,不仅重视孩子的假期阅读,而且很自己的“一套”。陈莹老师告诉记者,她的“剪报本”阅读方式,就有个学生家长不理解、不认可,“说是让孩子看报纸纯属浪费时间。他自己列有一个书单。”她曾和学生家长聊过,“老师和家长在读什么上观点不尽一致。许多家长认为阅读就专指读中外名著。”
“重视孩子阅读的家长和老师在阅读理念上有差异,我不怕。只要我们在大方向取得一致就可以了。即:尊重孩子兴趣,注意引导,做到开卷有益。”陈莹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师们“怕”的是两类家长。第一类是对“课外书”存在偏见的家长:认为读教科书、教辅书才重要,少读没用的课外书,假期不过是孩子补课、进行各种培训的好时候;第二类是即将有子女面临升学的家长,升学压力压倒一切,即便平时再看重孩子阅读的重要性,这时也顾不得了。“今年寒假是六年级、初三、高三的学生升学前的最后一个长假,他们的假期阅读作业,应付着完成的不在少数。学校、老师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位不方便透露名字的资深老师说。
当然,有自己“一套”的家长,有时也会和老师的阅读理念不谋而合。今年寒假,家住扁井的肖女士非常满意老师布置给儿子的“寒假阅读”。她的儿子是实验四小六年级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语文老师都是“跟班走”。“三年级时,老师要求的阅读着重于字、词的积累;四年级,着重摘抄美文美句;五年级,写小段的读书笔记;六年级寒假,三大篇读书日记,每天一小段阅读心得。书目不限。”肖女士说,这种循序渐进读书法非常适合自己的孩子,“现在他能够将《三国》、《水浒》里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人听,时不时还能用自己的一两句话进行总结、点评,进步非常明显。”
学生:阅读有偏好,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限制
学生爱读什么书?贵州师大附中高一(24)班的学习委员吴应涛告诉记者,班上男生爱看“男性化”的文学名著,包括冒险类的《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等;该班女生王思涵透露说,班上女生偏爱和女性命运有关的书,如《茶花女》、《廊桥遗梦》等,“女性化色彩明显”。
中天四中的马旭荣老师曾组织班干部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女生普遍爱看青春言情小说,男生则偏爱魔幻、科幻小说。“这和初二这一阶段女生情感意识萌发、心思细腻,以及男生好奇心重的心理有关。”马旭荣老师说。
“小学生爱看童话、寓言故事以及漫画,还有和动物有关的自然百科书。”黔灵小学四(2)班班主任魏跃华老师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爱看有童心的书,如作家杨红樱的。”
“适合读什么书、不适合读什么书,我都希望老师和家长能心平气和的告诉我具体的原因。我会尊重他们的意见的。”贵阳一中毓秀国学社的唐远霞说,他最怕的是“图书被强制没收,这也不让看那也不让读,没任何理由不说还挨一顿训”。
对爱读书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受不了的限制是,“家长不让看课外书”。达德学校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就有这样的遭遇。他爱看中外经典童话书,但“只要被父母发现,就会遭吼,说是看这些课外书浪费时间”。今年寒假,父母为了他能升入好的中学,安排了各种补习班,“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哪里还有功夫看课外读物呀。老师布置的假期读书任务,都只能应付过关。”他苦恼地对记者说,“要是假期都能看书,该是多美好的事啊。”
对中小学生普遍爱看的漫画、青春言情小说、魔幻小说,受访的老师大都对内容表示忧心。“这些类型的书籍,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没有正规出版社的‘黑书’,内容更是得不到保证。”马旭荣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