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消费的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国网络人群人口结构网络营销对策
网络人群的自然结构
人口的的自然结构主要是指年龄和性别及其分布。
网络人群的年龄分布
数量分布及其分析
与我国社会人口的自然结构正在趋于老龄化的事实相比,网络人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现状。历史统计数据清楚地表明,中国网络人群的各年龄段的总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其中,网络人群以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据了网上人群的半壁江山,而且近年来有明显的持续增长趋势,形成了网络营销的最重要群体。26至30岁年龄段人群虽然呈下降,总量也不小,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人群。
增长速度分布及其分析
从不同年龄段的网络人群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参见表一)可看出,除50岁以上的年龄组的增长率曾经发生明显的突变之外,其他年龄组的增长率振幅基本相当,集中于+25%~-20%之间,表明我国网络人群各年龄段增长相对稳定。近三年,网络人群的分年龄段增长速度差异表明,30岁以下人群增长速度越来越大,30岁以上人群正在出现负增长。这一现象的持续必将进一步强化网络人群的年轻化。其中,2003年25岁以下人群的增长速度还是最快的。这一事实表明,中国网上人群不仅当前具有低龄化、年轻化特点,而且这种特征趋势在未来的一定时期里还将继续下去。考虑到我国社会分配体制的特点,随着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年龄的增长,其收入将明显增长,其购买力也将大大提高;加之其上网习惯已经养成,只要引导得当,网络消费欲望有可能增强,由此很有可能引发极大的网络市场需求,相信这一年龄段的网络人群必将成为未来网络消费的主力军。自然就更加意味着我国企业以国内网络人群为目标市场的网络营销必然是首先以年轻人作为主要对象,并逐渐扩展到40岁左右的中年人。
网络人群的性别分布及其分析
网络被男性占据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在网络出现的早期更是如此。CNNIC的网络调查统计表明,1998年男女比例曾经是9:1。但是目前网络人群性别分布趋势正在从男性大大多于女士的极不均衡状态向两性均衡发展,性别差异已经明显缩小。换言之,网络这一新的生活工具越来越被女性所接受。2003年男女比例已经降到6:4,网络人群中男性仍然比女性多大约十个百分点。从营销的角度看,这一性别差异可能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大了。影响大的潜在问题是:现在还不清楚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上网目的等方面男女分布是否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网络营销而言是不利的。
网络人群的社会结构
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指由于社会活动形成的个人特征。
网络人群的受教育状况及其分析
调查,网络人群中接受过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网络人群中,接受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人群比例均较大,各约占网络总人群的30%。但是占据的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曾经在网络人群占据最大比重的接受本科教育的人群已经降为第三位,其第一的位置在2003年被高中学历的人群所取代。显示具有高中学历的人群总量上升最为明显,同时也似乎暗示着随着网络的普及,低学历人群还有增长的可能。从普遍的网络营销的需要来说,这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网络人群的婚姻状况及其分析
据调查,网络人群的已婚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尽管25岁以下人群占据网络人群的半数以上,但是考虑到18岁到25岁的网络人群约占网络人群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调查结论应该是可以信任的。由于家庭不仅仅对于一个人的上网行为起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家庭结构在消费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网络人群的家庭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上网者,就可能将网络消费观念引入这一家庭之中。其次,能够把网络的个人消费逐渐扩大到家庭消费,这可以扩大消费的范围和规模。
网络人群的职业分布及其分析
多次的调查显示,从各类人员所占比例上看,在所有网络人群的结构因素中,职业部分是最为均衡的一项,表明各类人员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同步的。从总量上看,学生是网络人群中的最主要人群。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这与前述学历分布是非常相应的。两类人员几乎占据了网络人群的半壁江山。因此构成了网络营销的主要对象。也就证明图书成为网络营销的主要商品确实是有良好人群基础的。
网络人群的收入分布及其分析
据查显示,尽管月收入500元以下者的比例逐年下降,且下降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2003年仍在按收入分段的网络人群中占第一位。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网络无收入人群正在加速增长。且2003年仅以1.3%的差距位列第二位,从趋势看,有可能成为第一位人群。人群总数排在第三位的是月收入500-1000元的网络人群。这一人群曾经是我国网络人群的主力军,但是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预计该人群在总量继续增长的情况下仍将出现负增长的趋势。月收入在1000-1500元的网络人群基本保持了匀速增长。以上四个人群是现在网络人群的主要部分,2003年已经占据网络人群总数的74.5%,这对于网络营销的产品价格或者消费总量提供了重要的购买力依据。月收入在1501-2000元的人群正出现加速增长势头,似乎表明高收入人群正在加快进入网络世界的脚步。其他各高收入段的人群所占比例都很小,且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匀速增长状态,在短时期内不应作为网络消费的细分市场。
网络人群的地域分布及其分析
网络人群遍及全国,各省市经济水平决定其网络人群总量
调查显示,网络人群遍及中国各省市。比照2000年和2003年网络人群的地区分布,按照省市的网络人群总数从多到少排列,发现前六位地区虽然前后排列顺序有所变化,但是具体省市没有变化。他们是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研究中,先后结合比照了全国各地2000和2003年的GDP排列顺序、人均GDP排列顺序、人口数量排列顺序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列顺序,以及社会零售总额排列顺序,结论是:网络人群数量的省市分布与各省市的GDP在全国的排名十分接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省市的网络人群数量和该省市的GDP水平成正相关。哪里的经济总量越大,那里的网络人群就大。
当前网络人群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
在2000年,网络人群数量最多的前六位省市的人群数量之和占网络人群总数的43.3%,2003年已经达到48.7%,说明当前网络人群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域集聚特点。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六个省市的社会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4%,与他们在网络中的人群数量地位十分不对称,说明当前一个地区的社会人口对其网络人群的数量影响不大。这一结论也提示当前网络营销必须重新准确地认识网络跨空前优势的实际意义。众所周知,网络是跨空间性最好的渠道,但是网络人群分布的区域集聚特点却表明,有效的网络营销空间远没有想象的空间那么大。似乎必须重点考虑这些网络人群集聚地区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及其网络消费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当前网络营销最适合的是以上述六个地区为目标市场的企业进行。
网络营销四大对策
重在网络消费观念培养
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不足0.02%。网络人群网上行为绝大多数是浏览新闻、收发邮件、网络游戏等等。这都证明无论是购买力还是消费欲望明显不足。因此,抓住网络人群网络浏览机会宣传和普及网络消费的价值和方法,增进网络人群对网络消费知识的了解和接受,提高网络人群网络消费观念,普及和强化网络消费意识,是当前网络营销最首要的任务。考虑到上述网络人群的低龄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的特点,最佳的活动方法是让消费者能够有机会参与传统消费方式和网络消费方式的比试活动。让消费者直接体验网络消费的益处与快乐。也可以开展网络模拟消费游戏活动。给网络人群有大量的机会网络消费体验和习惯养成。还可以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网络活动形式。调查还表明,一半以上的上网者有网上购物经验。也就是说,许多上网者虽然没有初始的网上购物目的,但是在网上游览时被激发出了购物欲望。显示出网上信息具有相当强的消费刺激作用。特别是上网人群对未来网络服务的期望最高的就是网络购物,显示出上网人群对于网上购物具有明显的关注和倾向。这就要求网络营销企业不仅仅要考虑网站的点击率,更要关注消费者进入网站的逗留时间。延长消费者的逗留时间将成为今后网络营销的主要思路。
兴在网络消费情景营造
消费情境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网络具有最高级的多媒体特征,为营造消费情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前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大多出现了“有网站,无定货”的尴尬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缺乏良好的消费情景。尤其针对当前网络人群低龄化、低学历化的特点,情景营销更加重要。正是情景的缺乏导致了今天网络人群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看新闻、聊天、玩游戏。这些活动当中,不仅没有充分体现网络的互动特点,而且网络人群的情感也没有得到增强。网络营销首先要让消费者喜欢企业的网站,喜欢网站的布局、结构、颜色、图案、和浏览环境等。网站是否个性化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人入胜”。因此建设网站首先需要考虑情境设计。
实在网络消费渠道便利
网络消费对于许多上网者而言存在着一些最基本的难题,这些难题在传统的消费中已经很少出现。有所不同的是,在传统营销中使营销者困惑的因素现在正在困惑消费者。必须建立一个便利消费者进入消费的渠道。这个渠道现在首先不是人们热衷讨论的物流配送体系,而是消费者如何与供应商“面对面”的问题。当前,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方式有四种。一是链接。二是广告,三是搜索引,四是电子邮件。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存在着与消费者消费欲望的非及时对应性。例如,调查显示网络人群获得网址的渠道主要搜索引擎,但是对搜索结果逐页查找还是相当麻烦的。即便是现在网络关键词竞价广告也只是造就了门户网站赢利机会,并无法解决消费者的这一困难。同时,上述网络人群的地域集聚性特点也提示当前网络营销必须重新准确地认识网络跨空前优势的实际意义。网络是跨空间性最好的渠道,但是网络人群分布的区域集聚特点却表明,有效的网络营销空间远没有想象的空间那么大。似乎必须重点考虑这些网络人群集聚地区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及其网络消费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当前网络营销最适合的是以上述六个地区为目标市场的企业进行。在对上述地区开展网络营销时应该考虑相关信息的传递方式。
成在网络消费工具创新
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网络消费工具的创新。网络营销是整个营销的新武器。并不是对其他营销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简单替代。实现网络营销的价值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把网络给营销、给消费带来的变化转化为消费工具。曾经红火的网络营销企业和现在正在获得收益的网络营销企业无不是因为网络消费工具的创新。“亚马逊”网络消费工具的创新是网络营销成功的“开山斧”。事实上这样的创新还仅仅是刚刚开始。网络消费工具的创新十分有限。网络营销还保存了过多的传统营销使用的消费工具,远远没有展示出网络营销的本身固有的功能。例如网络上普遍存在大而全的营销方式。太多的“网络超市”大大提高了网络消费者的消费成本。这显然有悖于网络营销低成本的特征。其实专业化应该是网络营销、网络消费的主要特点。那么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专门的学术专业书籍网站就可以以足够大的商圈进行营销。
参考资料: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1997.7-2003.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键词:网络营销 旅游 公共关系
Probe of The Internet Public Relations Tactics
in Tourist Promotion
Li Li-na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of 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362011)
Abstract: The paper beginning with the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 of its development on the internet sales and promotion in tourism, analyzes the appearing and developing of the internet promotion in tour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internet consumers. Combin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motion theory, it has a preliminary probe about the tactics of the internet promotion in tourism. Because of the extremely personality of the internet consumers wants, the internet promotion in touris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internet public relations tactics is very fit for it .Its special advantages and functions on propagating is just what the internet promotion in tourism wants. The unit must amply exert the advantages of the tourist product and proceed the extensive and deeply internet propaganda activity.
Key Words: Internet Promotion; Tourism; Public Relations
目 录
前言 1
一、视觉文化时代的旅游电子商务 1
(一)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
(二)旅游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原因 2
二、网络用户的现状和行为分析 3
(一)网络用户的现状 3
1、网络用户的变化趋势 3
2、网民上网的目的 4
3、网民对网站的看法 5
4、网络用户特征 5
(二)网民上网行为分析 6
1、网络的虚构性表现 6
2、网络的关联性表现 6
三、我国旅游网络营销所面临的问题 8
(一)经营者与消费者的观念问题 8
(二)网络建设与用户数量问题 9
(三)具体操作和安全问题 9
(四)法制问题 9
四、旅游网络公共关系营销策略 9
(一)网络公共关系的特点 10
1、旅游网络公关主体和公关客体 10
2、旅游网络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 11
3、旅游网络公共关系活动的优点 11
(二)软营销(Soft Sale) 12
(三)顾客忠诚策略 12
1、客户忠诚的经济法则 12
2、客户忠诚的源泉——信任 13
3、知心的客户服务 13
4、锁定目标客户群体 13
1)确定目标群体 13
2)深入目标客户群 13
(四)旅游网络公共关系营销成功要素 14
五、旅游网络营销未来展望 15
一、网络发展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金融行业界的高度重视。其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对金融交易渠道的拓展。网络的广泛运用,使得金融从业者能够采取网络进行金融交易,从事金融活动,如网络借贷、网络融资、第三方中介担保等形式,从而突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交易方式。现在,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消费者能够及时地获取信息,实现金融产品的交易。
2.金融产品营销网络革命。传统的营销需要营销员与潜在消费者面对面的介绍,展示产品的优势,对营销员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产品的营销也逐渐网络化,通过产品介绍信息的电子化,人们比较及时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介绍。金融行业者通过推送等形式,将产品营销深入到更为广泛的潜在消费者。这种优势是此前其他的营销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3.金融服务的个性化。网络背景下,人们的金融产品的选择无疑是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就必然对自身金融产品需求产生更高的要求,符合自身的个性化的需求。实际上,诸多的金融从业者也及时地适应了这种需要,纷纷从产品的个性化角度来提升金融产品服务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网络金融竞争市场的激烈化。在网络时代,市场的竞争显得更为直接和激烈。类似金融产品在网络推广和营销上,时常出现直接的交锋,纷纷拿出自身绝对优势来赢获更多的消费者。
5.网络与金融的整合创新空间巨大,潜力无穷。在新的业态下,互联网给金融带来的机遇是极大的,金融从业者可以立足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更大的创新,进一步细化金融产品、提升金融产品的服务,将金融产品通过网络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发生更为密切的关联。
二、金融市场的新生态发展
随着网络与金融之间关系的密切,金融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生态,这是当前以及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或特点。把握这些趋势,对于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其中主要新生态有如下的几方面:
1.搭建并整合网络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模式从B2C到C2B变革。随着网络的开放性进一步的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必须实现新的变革。其中较为重要就是从B2C到C2B的转变。前者是传统的金融模式,就是金融行业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就是被动地接受金融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自身的地位逐渐提升,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凸显,由此就使得消费者向金融企业定制金融产品的现象逐渐出现。但这需要金融企业搭建起相关的网络平台,消费者可以较为便利地通过网络提交金融的需求,而金融企业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馈,并最终实现网络金融活动。
2.广泛运用网络数据,加强对网络风险的监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网络的利弊也是如此。实现价值的创造和数据创造大价值,在推动业务创新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网络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赖以生存的土壤。网络数据为网络金融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的数据基础,可以比较便利地获得金融服务的信息,但是。网络金融活动中,对金融活动的信息审核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必然使金融服务者不能及时地对信息真实性进行审核,可能存在着欺诈的风险,为此就需要金融从业者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需要高度重视对网络金融的监管,打击非法金融行为,如非集资等。监管是行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监管的发展,无疑是放任的无序化,必然不利于金融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相关部门、金融从业者、金融产品的消费者,都需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金融交易活动的合法性。
【关键词】消费心理 网络营销 零售企业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63-03
一、网络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根据图1和图2(资料来源:2013-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年度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网络环境条件下,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较以往出现了新的表现和趋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追求便利的消费心理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繁重,消费者没有太多休闲时间进行消费,为了节约时间和追求购物的便利性,节约因为购买商品而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便利的购买方式。网络销售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全天候销售不打烊,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挑选和消费,快捷、方便和简易,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和获取商品。
(二)追求实惠的消费心理
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心理因素,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追求的是物美价廉的消费体验。与传统零售渠道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消费,消费者能对商品的价格、款式和性能等进行比对,货比三家,最终选择最实惠的商家进行消费。同时,由于网络渠道比实体渠道减少了店铺租金、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成本,价格自然相对就较低,具有更具诱惑力的价格优势,不少商家推出的“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更是消除了消费者担心购买便宜货而无好货的心理担忧,让消费者在享受物美价廉的同时消费更安心。
(三)追求个性的消费心理
琳琅满目的消费品市场,种类繁多,大众消费下更多消费者希望购买到展现自己个性和特殊喜好的商品或者服务。这类消费者充满想象力、好奇心和创新冒险精神,挑选的商品不仅希望能满足实用性,还要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据调查表明,长期进行网络营销活动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学历和较高的收入,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不喜欢与人雷同,网络营销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正符合这样的追求个性的消费心理,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二、影响网络营销环境下消费者消费的因素
(一)缺乏牢靠的可信度
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进行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是在虚拟环境中实现的,存在着造假的可能性,消费者无法通过亲自触摸和观察等方式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甄别,网页和网站也容易造假。同时,在使用网络进行买卖的过程中,网络病毒无孔不入,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账号信息也存在被窃取的风险。因此,部分消费者对网络营销存怀疑的态度。
(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完成网络购物方式是人机之间对话,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社交需求。在现实购物场所,消费者可以呼朋唤友的结伴同行,与销售人员结识获得更多消费信息,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无法实现这样的愿景。同时,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也享受不到零售实体商场购物过程中销售人员的服务待遇、讨价还价的乐趣和购物后其他人羡慕的眼光。
(三)网络营销法律制度不健全
根据波士顿咨询(BCG)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每日上网时间平均已达3.6小时,网购用户达到1.93亿,超过美国,报告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网络零售销售额将增长两倍,达到3600亿美元以上。网络购物在迅猛发展,同时又具有自由和开放性,可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却相对落后。当网络营销商家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或者以次充好的产品时,相关部门不能完全运用法律手段来监管,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消费遇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无法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三、网络营销环境下我国零售企业的现状
零售企业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企业,设有商品营业场所、柜台并且不自产商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等。在网络营销日渐发达的今天,零售企业面临着挑战也存在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种业态并存,竞争激烈
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零售企业总体发展稳定,销售平稳增长,从业人员和营业面积小幅增加,便利店、网络零售等发展态势良好,零售企业转型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步伐继续加快。一是典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1.5%,二是便利店发展呈现出独特优势。在零售各业态中,“小而美”的便利店呈现逆势上升态势,主要原因是便利店的功能及盈利模式优势得到较好发挥,许多便捷商店,以零售销售为载体,不断将其他服务扩张到附近居民小区,向百姓提供种类繁多的便利服务,进一步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消费便利性的需求。三是超市、专业店网络零售继续高速增长,开展网络零售的传统零售企业主要是有实力的大型零售企业,下一步,随着电商企业如聚美优品、唯品会、淘宝等与实体零售企业加快深入合作的脚步,必然会带动和推进更多零售企业投入网络的世界。
(二)营销竞争呈同质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实体零售企业的竞争态势日趋呈同质化,不少零售企业在商品的特征、价格、促销活动和渠道策略等方面不按标准化模式进行管理,实行粗放型管理方式,不合理的选址布局和定位,致使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被消费者记住,没有企业的特色。
(三)购物呈现中心化
购物中心是传统百货自内向外推动下的升级,是业态发展的趋势之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加和需求的多样性,使小型购物场所不再能满足消费者对购物环境的要求,零售行业出现了购物中心化的趋势,大而全的零售业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不少零售业态除了经营传统零售业务,还需要提供包括饮食和休闲娱乐等多而全的产品,进而满足消费者不断求新求变和追求个性体验的消费需求。
四、基于消费心理的网络营销环境下零售企业的营销策略
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零售企业发生的变化,在网络营销环境冲击下的零售企业势必要改变营销策略方能持续生存和发展,以下是六点建议:
(一)营造社交化购物时代的新型人性化购物环境
在注重消费社交化的时代,强化自身标签是众多零售企业所向往的,让众多的消费者记住、喜欢从而信任企业,利用科技手段多发展会员、粉丝等“可识别顾客”。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综合性购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过去单一购物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情况。零售企业可根据企业本身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打造更为人性化和社交化的购物环境,向消费者提供高标准、全方位和精致化的配套消费服务。
(二)发现和引导消费者需求,提升服务战略
实体零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状态,难免出现一些固定的经营模式,可唯一的出路还是要不断地变化和创新,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是致力于发现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商品科技含量的提高,消费差异化特征的不断突出,消费者对传统零售企业新需求和新期望在不断提高,一般的服务在促进消费中的作用大打折扣。为了进一步唤起这一部分对传统零售模式不满的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传统零售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多方面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针对差异性的需求,捕捉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改进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策略,促使更多消费者将潜在购买欲望真正转变为购买行为。
(三)依托零售实体店,建立网络虚拟商场
根据图3和图4(资料来源:2013-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年度监测报告)显示,利用便捷的移动网络和设备进行消费将成为网络销售的新增长点,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于网络销售的模式,传统零售企业可以实体店为依托,在保留传统的零售模式的前提下,积极试验建立网络虚拟商场, 将零售企业实体中的商品通过互联网和APP,设计人性化的界面,提供消费者浏览和挑选的平台,提供商品信息查询,安排客服人员与消费者进行双向交流沟通,消费者随时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的APP“逛商场”,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虚拟零售店实现了购物的方便和快捷。
(四)采取网络化的营销手段
网络营销指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与软件工具满足公司与客户之间交换概念、产品、服务的过程,通过在线活动创造、宣传、传递客户价值,并且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以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活动。网上购物具有较强的虚拟体验,方便灵活的互动性,为零售企业的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模式,零售企业的营销手段就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调整。例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利用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深挖客户资源,开展点对点的精准营销;通过网络传播实现品牌宣传等改变营销手段。
(五)重塑员工,转型先转“人”
零售企业的转型,先转人,是企业人的观念的转变。网络营销时代零售企业员工的转变,既是技能的转变,更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这是较为艰难的一个环节。
(六)注重微商在营销活动中的应用
微商其实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利用Web3.0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不存在区域限制,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微商主要是以现在流行的微信为媒介,通过朋友圈、加关注和推送消息等形式进行产品宣传及销售活动,微信作为日益占据消费者生活的沟通方式,微商也借机迅速发展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零售企业可以借此平台实现点对点的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根据以上的分析,在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大趋势下,零售企业营销策略要根据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同时消费者心理活动促使企业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和变革,方可顺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宗宜.基于消费心理分析的企业营销策略制定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
[2]李志刚.关于现代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8)
[3]潘瑶.网络营销下消费者市场行为模式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4]王剑.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9)
[5]林东平.网络营销中的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9(3)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LX2014625)
关键词:网络营销;消费者需求特征;个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82-02
经过十多年快速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使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改变着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改写着消费者的行为准则。因此,根据消费者需求行为变化而采取相应营销策略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网络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回顾全球网络经济发展的实践,从中会发现网上店铺众多,而交易额并不大;众多网络公司负债经营等。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真分析研究网络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改变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此,本文就网络条件下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相关的综述研究。
1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区别
传统的营销理论是以菲利浦・科特勒提出的4P说为基础的。而以舒尔兹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营销理论,提出所谓的4C组合。菲利浦・科特勒归纳说:“4P反映的是销售者关于能影响购买者的营销工具的观点;从购买者的观点来看,每一种营销工具都是为了传递顾客利益。”他还认为4P与4C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即Product-Customer;Price-Cost;Place-Convenience;Promotion-Communication。
在国外对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研究基础上我国的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区别。
学者陈雅芝在《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一文中从六个方面全面的分析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区别。学者刘海亮(2006)认为,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都是企业市场营销整体的一部分,通过整合,共同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服务,并体现出许多共同点:二者的营销目的相同;二者都需要通过营销组合发挥作用;都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网络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具有全新的方法和理念,仅把传统营销的4P’S和现代营销理论的4C’S应用到网络营销上,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二者营销的手段方式、工具、渠道以及营销策略都有本质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产品和消费者,价格和成本,促销和方便,渠道和沟通四个方面。
徐静(2004)从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她分析了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营销渠道、促销策略等几个方面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得出网络营销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营销,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是一个整合的过程的结论。
李东(2005)从营销组织结构、营销产品、营销广告、营销竞争规律、营销竞争优势、营销消费者、营销人才与管理、营销市场、营销基本特征和营销方式几个方面分析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之间的区别。
杨贵娟(2005)详细分析了两者在营销策略、广告方式和营销渠道之间的差异。而在网络营销中,原有的4PS策略被赋予新的内容,于是4CS策略在网络首销时代应运而生。从4PS到4CS,从传统营销到网络营销,营销策略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从产品策略到消费者需求策略;从成本定价到满足需求定价;从产同商业模式到网络商业模式;网络在线实时沟通。广告方式的差异表现在:成本低廉、传播范围广;具有互动性;可以准确评估广告效果。营销渠道的差异体现在渠道结构、渠道费用和渠道功能三个方面。
李东(2003)通过对网络营销产品与传统营销产品多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来论证网络营销产品具有传统营销产品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小结:以上的学者都认为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网络营销的特性符合顾客主导、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充分沟通的要求。各位学者几乎都从营销市场、营销产品、营销广告、营销渠道、营销消费者、营销方法、营销促销、营销基本特征和营销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之间的区别。但是,网络营销与传统的营销相比,交换的本质没有改变,由于借助了互联网这个功能强大的工具,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也就是说,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因此网络营销在产品销售、服务及信息传递方面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别,将使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更高效地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以及相关的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象征性价值。
2 消费者心理与网络营销
营销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在消费者身上,对消费者研究表明,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特别是不同的媒体环境孕育出不同世代的消费群。20世纪中叶开始,电视的普及和大众传播产生了所谓影像的一代,互联网的兴起造就出第三代新媒体,网络媒体的大众化摧生出新的第三代消费者,称为网络时代的消费者,或第N(net)世代消费者,亦称为e人类他们主要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为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这一变化使当代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国内学者庄晶(2001)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时代消费者心理变化趋势和特征。同时她还分析了网络营销利弊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并指出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网上购物,心理因素是主要动因。与此同时她重点分析了网络营销四个方面与众不同的心理优势。同时她也认为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消费心理不能满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消费者现阶段对网络营销仍缺乏信任;网络营销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针对以上情况,她提出要搞好网络营销的四条对策。
王长海(2002)从消费个性化、消费行为及价格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众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趋势,探讨了网络营销企业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心理优势及消费者、引导消费自信等方面存在的心理不足。认为网络营销时代即将到来,但企业和消费者还应对网络营销进行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他同时指出了当代大众消费者心理变化的五个趋势和网络营销的五大心理优势。与此同时他重点分析了网络营销存在三方面的心理不足。
吴训慈(2005)认为:网络消费中消费群体具有追求个性化、主动性增强、省时省力、减少消费支出和消费心理趋向成熟五个特点。并从三方面分析了消费者对网络营销存在的心理动因不足。与此同时详细阐述了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动因不足应采取的适当策略比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网络品牌知名度等。
王丽丽(2007)把网络消费者的心理特点表述为四个方面。他认为尽管网络消费对传统消费者心理动因仍存在不足,网络消费对消费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就其本身特点和发展现状而言,它仍存在着心理动因不足,包括: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对网络消费产生不信任;现阶段网络消费仍存在不安因素,使消费者对网络消费望而却步;消费者对于没有适当的法律保障深感忧虑。
刘国珍(2004)从N世代消费者心理特征开始分析,根据N世代消费者强调选择的自、要求量身定做、品牌忠诚度下降、注重效用而非形式、倾向互动式的购物过程的心理特点,指出企业要想满足N世代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忠诚,就必须按照N世代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来进行网络营销活动。于是网络营销需要具有广泛性,覆盖全球,交流通畅;要体现个性化,以消费者为导向;要具有互动性,使顾客参与,充分沟通;同时还要具有低成本和高扩展性的特点。
小结:结合以上学者的共同点网络条件下消费者需求特征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主动性增强;(2)消费需求的差异性;(3)追求个性消费;(4)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与购物乐趣的追求并在;(5)网络消费仍然具有层次性;(6)网络消费需求的超前性和可诱导性;(7)价格仍然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国内的学者还指出目前消费者心理稳定性比较小,转换速度加快;并且探讨了网络营销企业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心理优势及消费者、引导消费自信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动因不足,并且国内的学者和专家也针对消费者对网上消费缺乏信心以及消费者消费心理不能满足提出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建议。例如,消费环境的建设、文化背景的建设、电子支付手段建设、标准和法律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网络商品品牌知名度;建立消费数据库,充分了解顾客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充分利用网络聊天的功能;个性化营销;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积极推进网络营销的法律进程等等。
3 消费者行为与网络营销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民人数的日益增多,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网上购物。消费者的行为也不同于传统营销模式。
学者张彩华(2001)撰文讨论了网络营销中的消费行为的五个新特点。赵盈(2004)把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特点归纳为:消费者市场更加细分化,以服务需求为主和购买行为的偏感性化。并把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因素归纳为: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站进人的方便性和可行性、产品的类型和特点和企业形象。
谢立仁(2003)分析了传统消费行为与网络营销的冲突。他认为虽然网络营销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销的效果、信息的反馈效率、市场的开拓能力和范围等方面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些优势必然会遭遇到来自传统消费行为习惯的阻力和冲突。这些冲突表现在购物目的、品牌认知、交易过程和商品属性评估等方面。并就消除网络营销与传统消费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提出了对策。
西宝,杨晓冬(2003)提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给网络营销提供了商业平台,同时也要求网络营销来面向客户关系、网络营销成本与风险管理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营销策略。在分析网络营销特性基础上,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模式和购买过程以及消费者行为黑箱分析,提出了相应网络营销策略。最后指出,网络营销应结合传统营销策略、虚实结合、差异营销、“一对一”客户交流等措施,以提升网络客户满意度。
小结:以上学者的共同点认为,网络上消费者市场被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消费者以服务需求为主。消费者是上帝的地位被更好地体现,消费者与生产者更好的进行互动,消费者参与了生产与商业的流通循环。在互联网上消费者的行为更加理性,因此企业差异化营销与个性化营销得到更好的应用,更好的体现消费者满意。由于传统消费者行为与网络营销存在冲突,所以消费者网上消费广泛存在着疑虑心理。并且学者还对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而且就传统消费行为与网络营销的冲突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例如:要加大宣传,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建立网络品牌,提高对品牌的认知;加强网站建设,提供多样化服务;除此之外,加强网络营销的实体分配(物流)管理和效率、实现商品的可接触性等也是网络营销要解决的问题。
4 总结
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其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并且获得利润。同时人们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营销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很多理论成果。本文就网络营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归纳总结从以下几方面对网络营销进行了把握: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区别;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在当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谁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取得主导地位。因此,期待着本文对企业的营销实践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艺影.中国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6,(2).
[2]哈金芳.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四大区别[J].社科纵横,2005,(2).
[3]李潇.关于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的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1).
[4]金华飞.网络营销的发展和应用[J].商业现代化,2006,(1).
[5]石晓军,李恒金.网络营销理论框架刍议[J].中国流通经济,1999,(2).
[6]阳洁,梁玉林.论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创新与变革[J].经济问题,2000,(10).
“使用者自创内容” 大行其道
在很多网站上,使用者自创内容已经悄悄地变成最有效、最可信的信息来源之一。许多关注网络的营销者,都开始注意到这个趋势,并积极思考如何加以运用。
使用者自创内容对广告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广告主要想清楚,是行使还是放弃控制权。若想放弃控制权,除非品牌的力量足够强大,并且对消费者有绝对的把握,或者是有能力创造一种社群的环境,凝聚品牌支持者的力量,竭力为自己喜爱的品牌建立防火墙或辩护,让产出负面内容的使用者被围攻。比较安全可行的方式还是在既定的框架内,鼓励使用者用框架内的素材来创作内容。
另外,也要避免沦为过分的商业化。网友期望看见的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如果被发现某些内容是假借自创之名,实则商业炒作,会适得其反。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承认自己就是广告。
“个人的定制化体验”是使用者自创内容的一种变型。“瑞典观光局斯德哥尔摩旅游促进案”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进入网站(省略),输入你的名字,你会看到一出为你专门打造的音乐剧,剧中所有的斯德哥尔摩人会对你声声呼唤,希望你尽快到那里去游玩。这种个人的定制化经验,满足了人喜好被尊重的天性,也让它的病毒式营销变成一种自然的幽默。
交互式影片在网络上风行
不管素材是不是影片,网络的本质还是互动,还是使用者如何在观看某些内容的同时,可以和这些内容互动并发表意见,并加上自己的创意,让消费者的参与也变成品牌经验的一部分。因此除了直接播放电视片之外,网络上的影片趋势在于,如何让影像可以和消费者互动,让消费者的意念和想法可以立即影响影片的过程或结果。
在宝马MINI推广案例中,运作了一连串的先发问题,让主角在每部影片里挑战观众时的旁白说得不一样,创造趣味和投入感,非常成功。大量的运用网络影片(不是广告影片)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容纳消费者的部分自创内容,还会是未来继续进行的趋势之一。
媒介和内容信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在传统的广告营销操作里,媒介企划人员负责企划媒介,客户企划人员负责寻找消费者,洞察和订定信息策略。在网络的世界里,媒介和信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费者有能力在网络上和品牌互动,更让媒介变成消费者发表意见的园地。媒介的选择和信息的策略越来越无法不合在一起思考,也因为网络的实时性和可测量性,让营销的影响力及效果更加容易获取。
消费者观看的媒介内容或娱乐不再是单向的。消费者可以是一个观众,也可以是一个创造者,这对传统的媒介企划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消费者的参与,才是增进品牌忠诚度和偏好度最有效的元素。
品牌管理典范的转移
在过去的时代里,最有力量的品牌是那些懂得如何对消费者诉说最感人故事的牌子,而现在,最强大的则是那些拥有最多消费者与其互动的感人故事片断和趣事的品牌。
营销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随着市场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转化,消费者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在电子商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消费动机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文化和社会传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产品。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纳斯比特夫妇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人们将来用的是瑞典的伊基(IKEA)家具,吃的是美国的麦当劳、汉堡包和日本的寿司,喝的是意大利卡普契诺咖啡,穿的是美国的贝纳通,听的是英国和美国的摇滚乐,开的是韩国的现代牌汽车。尽管这些描写或许一时还不能为所有的人理解和接受,但无疑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的全球性和地方性并存,文化的多样性带来消费品位的强烈融合,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尤其青年人对以文化为导向的产品有着强烈的购买动机,而电子商务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
(二)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多数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极为丰富,消费者能够以个人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和购买商品或服务。现代消费者往往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选择的已不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标准。可见,个性化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的主流。
(三)追求自主、独立的消费心理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购买的风险感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传统的单项的“填鸭式”“病毒式”营销感到厌倦和不信任。在对大件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上表现得尤其突出,消费者往往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他们从中可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满意度。
(四)追求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
网上购物是出自个人消费意向的积极的行动,统称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网上的虚拟商店浏览、比较和选择。独特的购物环境和与传统交易过程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超脱和个人情感变化。这样,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挑战,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
(五)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在购物中即时、便利、随手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购物弥补了这个缺陷。200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基于节省时间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占网上消费总人数的49.29%。
(六)追求躲避干扰的消费心理
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个性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希望在购物中能随便看、随便选,保持心理状态的轻松、自由,最大程度的得到自尊心理的满足。但店铺式购物中商家提供的销售服务却常常对消费者构成干扰和妨碍,有时过于热情的服务甚至吓跑了消费者。
(七)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
即使营销人员倾向于以其它营销差别来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但价格始终是消费者最敏感的因素。网上商店比起传统商店来说,能使消费者更为直接和直观的了解商品,能够精心挑选和货比三家。针对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电商网()率先在全国开通了“特价热卖”栏目,汇总了知名网站新浪、8848、网猎、所有、酷必得等30多个热卖信息。消费者只要进入电商网的“特价热卖”专栏,就可以轻松获得各个热销产品的信息以及价格,进而通过链接快速进入消费者认为适合的网站,完成购物活动。这种网上购物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
(八)追求时尚商品的消费心理
现代社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消费心理受这种趋势带动,稳定性降低,在心理转换速度上与社会同步,在消费行为上表现为需要及时了解和购买到最新商品,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反过来又会促使消费者的心理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传统购物方式已不能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网上购物具有形式方便、信息快捷、节省时间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消费者对网上消费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使之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敬而远之,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购物观念受到束缚
长期以来消费者形成的“眼看、手摸、耳听”的传统购物习惯在网上受到束缚;网上消费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些特定心理,网上购物很难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社交动机。
(二)价格预期心理得不到满足
据统计,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预期心理比商场的价格便宜20%—30%,而目前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便宜4%—10%,加上配送费用,消费者所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有限的。另外,由于电信行业的长期垄断,我国的电信费和网络使用费较高,高额的交易使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可望而不可及。
(三)个人隐私权受到威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家不仅要抢夺已有的客户,还要挖掘潜在的客户,而现有技术不能保障网上购物的安全性、保密性。隐私权不能得到保障,使许多消费者不愿参与网上购物。
(四)对网上支付机制缺乏信任感
现阶段,电子商务缺乏网上有效的支付手段和信用体系,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和信用卡密码可能会被窃取盗用,有时还会遇到虚假订单,没有订货却被要求支付货款或返还货款,使消费者望而生畏。
(五)对虚拟的购物环境缺乏安全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所有的企业在网上均表现为网址和虚拟环境,网络商店很容易建立,也容易作假,使消费者心存疑虑。另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系统,目前仍缺乏适当的法律和其它规范手段,如果发生网上纠纷,消费者的权益不能获得足够的保障。
(六)对低效配送缺乏保障感
我国现在还缺乏一个高效成熟的社会配送体系,商品配送周期长、费用高、准确率低。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而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离顾客的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中现代企业的应对策略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特殊心理给企业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摆脱以往传统的经营思维局限,在营销策略、方式、手段上有所突破,建立一套适合电子商务的运作机制。
(一)产品定制化
现代消费者对商品普遍求新、求美、求奇,渴望个性化消费。现代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时,要充分发挥Internet的优势,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划分不同的目标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海尔在我国率先推出的B2B2C全球定制模式,可以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消费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生产,目前可以提供9000多个基本型号和20000多个功能模块供消费者选择。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话说就是“如果你要一个三角型的冰箱,我们也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海尔就拿到100多万台定制冰箱的订单,说明产品定制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价格柔性化
只有实现价格优惠、价格公开,才能促使网络客户进行网上购物的尝试并做出购买决定。随着市场垄断性的弱化,价格垄断已被打破,这就要求企业选择定价策略时必须加强灵活性,建立柔性价格体系。一是自动调价体系,即根据季节、市场需求变化和同类商品价格等因素进行价格的灵活调整;二是智慧型议价系统,即允许消费者在网上直接与商家协商价格。
(三)营销互动化
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营销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网络的互动性,满足消费者自主、独立的购物心理。网络上的互动式营销,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消费者信息需求的即时反馈。如果在几分钟内得不到答复,商家可能就会失去这个客户。二是在顾客阅读了在线信息后,企业必须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的方式,以便与之建立联系。而且允许顾客选择其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可以修改上面的内容。
(四)配送社会化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网络营销就要保证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最近的分销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必须要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完成。像海尔已建成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海尔现在完成客户化定制订单只需10天时间,而一般企业至少需要36天。海尔在国内已建成42个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0000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000多个营销点。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辐射区域内24小时,全国4天以内到位。
(五)服务人性化
网络商场经营的重点不在于吸引人潮,而是如何挖掘那些想要在网上购物的人,这就要求企业提供人性化服务。如热情地招呼好每一位在线顾客;适时提供良好的产品建议;创建24×7服务模式(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顾客服务);注重培养顾客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以含蓄的方式建立网上社团并在社团内建立情感纽带等。
(六)交易安全化
对虚拟的购物环境心存戒备是网上消费者的普遍心理。他们大多数人都遭遇过诸如信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不可靠等问题。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通过良好的信誉取信于顾客是满足消费者安全需要的根本措施,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另外,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提供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搭建优越的技术平台,健全相应的网络配套体系也是网上交易安全化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江林.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马翠华.击中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许雄奇,赖景生.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6).
[5]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1,(1).
[6]谢鹏.论网络客户与网络营销[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6).
[7]常相全.网络营销中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
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当今大众传媒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图书、电影、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已成为当今多元化、综合化的传播媒介,组成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生活元素,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对于现代文学发展来说,当今的传播媒介对人们的文学观念和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促使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其具体表现在文学欣赏群体、传播方式、文学消费对象和文学欣赏目的等的变化上。下面将主要从文学传播发展出发,具体分析当今传播媒介对现代文学及其传播的影响,从而探求新传播媒介下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一 当今传播媒介发展及其文学传播
1 现代电子媒介及其文学传播
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媒介也进行了巨大的发展,现代的电子传媒尤其是电视电影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子媒介下,文学产品的产生往往通过复制对象进行传播,通过电子媒介这个载体,许多文学产品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传播、欣赏和阅读。文学产品之前的本真性或者原创性已不复存在。通过电子媒介下的这种复制技术,许多复活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许多原创性的文学产品进行复制,使得传统中那种文学作品跟读者之间的韵味、神秘的个性化触觉也随之改变,过去的那种阅读欣赏的沉静和独处、淳厚愉悦的享受等等也被现代电子媒介的感官冲击和声色震撼所替代,使得现代的文学传播观念由过去的那种对文学本质的追求转变为对一时感官刺激的期望。第二,在新媒介时代,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电影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占住了我们许多闲暇时间,许多文学通过这种新兴媒介进行展示和传播,人们现在通过卡拉ok、vcd等文化产品进行文学传播,从而使得文学传播观念虚拟化、电子化。第三,电子媒介的狂轰滥炸式的传播方式,使得许多文学传播者进行了被动的传播模式。因为许多文学产品通过电子媒介这个本文由收集整理平台不断进行推广和宣传,使得许多文学爱好者不由自主地对其产品进行了文学传播、阅读和欣赏,从而产生了一种被动式传播。
2 影视媒介及其文学传播
随着影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文学艺术在手段或者手法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那种静止的思维的艺术表现已被打破,比如过去对人物肖像、风景环境等方面的叙述性描写,通过现代的影视将其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身临其境地进行感受。同时,过去文学中对人物的虚构和情节的臆造,通过现代的视听媒介,虽然给人以直观的画面,博取了人们的视觉效果,但却少了过去文学中的那种艺术性,缺乏几种艺术元素。反而使得现代的文学家将文学艺术重点从过去的外在描写转变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通过影视艺术的手段将审美标准转移到心理和精神层面。因而,这种视觉效果和精神艺术上的改变,促使了人们的文化传播从过去单纯的艺术效果的追求到现代视觉效果和心理艺术的追求。同时,通过这种电子影视媒介,给人一种视听感觉,使得过去那种单一的文学接受者——读者,现在演变成读者、听者、观众等统一体。比如过去的那些文学名著——《水浒》、《围城》等通过电视剧进行播出,过去那些热衷这些著作的读者现在开始成为这些文学作品的观众,其文学传播水平的提升和传播模式的改变,大大促动了文学市场的拓展。
3 网络媒介及其文学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除了能传播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之外,还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多媒体性、全球性、数字化等特点,范围适用非常之广。通过网络媒介,现代的文学发展更是朝着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传播观念和法则造成一定的冲击。网络文学可以像过去文本文学那样能够翻阅和保存,也可以像广播影视文学那样有声音画面,同时,文学消费者也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文学阅览和欣赏,他们仅仅只需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而且在网络媒介中,文学接受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跟作者、跟作品进行最直接的对话、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再者,网络文化所包含的信息量大,所具有的文学产品丰富,给文学消费者提供了最广阔的选择平台,也降低了文学爱好者对文学需求的成本。比如一张薄薄的光盘或者1g的u盘就能容纳上千万字的文学内容,更是过去文字文学作品和音像文学作品所无法竞争和比拟的。最后,在网络媒介背景下,文学产品的获得渠道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淘宝获取,可以在网上进行购买权限进行网络阅读和欣赏,也可以直接下载进行传播和欣赏等等。
二 当今传播媒介下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1 现代文学发展逐渐呈现出消费文学特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文学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都摄入了市场机制,文学领域中插入了商业行为,便产生了文学的消费活动。因此,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通过文学欣赏和文学阅读来实现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而文学欣赏和文学阅读是通过购买的行为实现的。因此,可以说,文学消费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消费趋势的发展对文学产生影响的一种新的观念,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娱乐、审美、文化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产生的对文学商品的欣赏、阅读、利用或占有的行为。文学消费跟平常的商品消费又有一定的差别,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消费,并且属于精神产品消费。所以,文学消费一般表现为两种意义,一方面它具有一般商品消费中价值交换的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精神信息传播和接受的特征。但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文学消费也呈现出新的形式。
转贴于
2 现代文学对象逐渐低龄化
随着文学媒介的市场化、科学化,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也根据其阶层、职业、地域、年龄进行了不同的分类,这些群体性行为使得现代的文学传播呈现出两种趋势,一个是都市小资,一个是中学、大学等低龄的学生。由于现代的青少年对网络、电子接触的比较频繁,对网络文学、电子媒介了解的比较透彻,他们逐渐构成文学接受者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但人数量大,其分布也比较广泛,并且对文学知识的求知欲强,加上他们父母对儿女的学习投资从不含糊,这一群体的购买力也是比较强的。因此,新媒介时代,中学、大学生们成为文学接受者的主要群体,使得文学阅读群体逐渐低龄化。根据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对文学消费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发现,“80后”为主要市场的青春文学在整个文学网络市场中占了10%的份额,比如韩寒的作品《零下一度》、《三重门》;郭敬明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等等,在网上被点击和浏览消费的次数达几百万次。这些青年人对青年人作品的追捧其实也是一种跟风效应。在学生时代,学生们往往会对同等年龄的文学作品情有独钟。
3 现代文学阅读对象逐渐偶像化
在当今传播媒介不断更新的同时,明星化、偶像化时代也随之到来,无论在娱乐业,还是在文化产业,明星化偶像化特征非常明显。文学产业在当今网络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背景下,出现了如余秋雨、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等明星作家,它一度成为打造明星的市场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作家通过网络、电子平台成为文学接受群体的偶像和明星。在这种背景下,文学接受群体也逐渐演变成追星族,其消费对象呈现出偶像化的趋势。许多韩寒粉丝对其作品进行大量的点击和阅读,这些读者对自己偶像的作品进行拜读、更新和跟踪。比如,有些读者购买韩寒的小说,其最主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这书中是否有韩寒的最新照片;又如,在郭敬明的新书会上,许多女孩子看到郭敬明感动得泪流满面,在郭敬明出现抄袭事件之后,也出现了支持派和批评派两大派类,这些都是阅读对象偶像化的结果。可见,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文学传播也呈现出一种明星化、偶像化的发展趋势。
4 现代文学传播方式和内容逐渐多媒体化
随着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文学产品呈现出多媒体化,其中不仅包括文字文学、音像文学、影视文学,而且还包括网络文学,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方式。因此,随着文化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文化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文字图书阅读日益转变为影像、视听阅读,过去通过文字表述的小说,在今天可以通过电视剧、电影进行观看和欣赏。过去通过文字图书展现的文学作品,现在可以集阅读、视觉和听觉于一体进行展现。例如,在“青春影像小说”中,塞宁的《珍珠饭店》、饶雪漫的《校服的裙摆》、郭敬明的《迷藏》等等,它们成为许多文学爱好者者所青睐的读、看、听三位一体的“音画小说”,同时,对于这些文学产品的阅读越来越表现出“浅阅读”、“快餐化”的时尚特征。因此,在网络电子时代,文学传播方式将越来越呈现出多媒体化发展的趋势。过去那种仅仅通过文字来影响读者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是一种文字、图像、音乐、视频、数据等综合发展、多元发展的时代。
5 现代文学欣赏的目的逐渐娱乐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将越来越高,对文学的定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实,不管在哪个年代,不管是呈现了什么社会形态,文学都将被看成审美、教育、认知和娱乐的基本功能。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精神文明的要求扩大,人们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使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同时也为他们进行娱乐消闲提供载体和平台,使得他们娱乐消遣的欲望开始膨胀,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文学当做娱乐消遣的工具,娱乐成为文学传播和阅读的主要目的。所以,诸如美容桑拿、网上聊天、休闲杂志、通俗音乐、流行歌曲等大众文化不断兴起,各种文学传播和阅读也像在麦当劳吃汉堡、在迪厅蹦迪、在咖啡厅喝咖啡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休闲、娱乐、消遣的对象。为人们轻松的生活方式锦上添花,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总之,随着社会发展,传播媒介的更新,文学传播越来越呈现去娱乐化、休闲化的发展趋势。
1.传统分销渠道受到新经济的挑战
传统的分销渠道,通常是以下的模式:厂家分销商……下级分销商……用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许多新的营销模式的出现,尤其是戴尔公司直销模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传统渠道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渠道扁平化,尽可能地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受到愈来愈多企业的瞩目。
1.1产品多样化的挑战
为抵御分销单一产品所面临的巨大市场风险,分销商们一般都经营多种产品,以求保证收益的稳定性。但是多样化的产品势必会分散分销商的精力,而终端市场的开拓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分销商的人、财、物力投入,分销产品的种类多,单一产品投入就少:投入少,销量就会萎缩,厂家的市场地位就动摇。
1.2“搬箱子”销售与客户需求满足之间的差异
所谓“搬箱子”是对当前分销商业务的形象写照,即分销商从厂家那里搬回“箱子”产品,然后通过销售把“箱子”转移给用户,这是简单的销售。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日益成熟,人们对产品本身以外的非产品部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分销商还停留在以往“搬箱子”的水平上,他所能提供的服务与顾客所想得到的服务之间就存在巨大的缺口。
1.3产品微利和企业回报降低的挑战
高利润行业会吸引行业外厂家进入并最终使行业利润率下降,达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因而成熟的市场是微利的市场,过多的销售环节会摊薄利润,使企业的收益降低。
1.4对分销商的冲击
实行渠道扁平化对分销商的最大冲击就是那些管理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差、人员职业素质低、信息收集和反应速度慢的分销商势必会被逐出市场。这样,一方面脱颖而出的分销商和厂家可以从削减渠道结构、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费用得到更多的利润分享;另一方面厂家也可从及时反馈的市场信息中确定下一步的营销策略。
2.网络营销策略
2.1消费者策略
随着整合营销传播在网络营销中的运用,“消费者为王”已不再是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网络营销的重点不是争取消费者,而是保持并增强消费者群体。网络商业服务把消费者推上权利的宝座,给予消费者以从未有过的选择自由,同时也使得拥有消费者数量成为判断商家实力的标准。这个时候,消费者是无价之宝,是一个网站发展的主要基础和重要保证,谁拥有消费者,谁就拥有未来。
2.2内容策略
作为一个品牌,是由内容和形式组成的。品牌本来是几个文字、几个符号、几个标志,这是形式。品牌的内容是提供的实在的服务、对消费者的承诺以及对消费者的忠诚反应。内容策略最富实质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提升品牌形象的利器,也是品牌价值最有力的催生者。新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再是一顶漂亮的帽子,谁都可以拿来加冕,然后四处招摇。在今天的互联网业“,资本游戏”的做法已经有些过时,讲“传奇故事”的再也无法获得投资家们的青睐,把自己的企业贴上“e”标签越来越不重要,而且反倒显得有些俗不可耐,那么剩下的就是我们的“站主”该考虑如何去赚钱了。互联网要发展,不能老是停留在炒作网络概念的层面,既然“com”的标签乏术,那我们就应该考虑考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了。也许贝索斯在客户市场上无限度地“跑马圈地”的模式有些好高骛远,因为互联网业拒绝“执着”,需要灵活的、面向市场变化能够作出快捷反应的商业模式。内容策略加上有效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是网络公司绝处逢生的有效规则。
2.3网站策略
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的互联网站开展营销活动。目前互联网模式可分为三种:一是门户网络,像雅虎、搜狐、新浪网等,以媒体的方式出现,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又可提供娱乐、聊天之所,这类网站收入的来源是提高访问率以获取网上广告,属于“眼球经济”。在中国的IT业发展过程中,这些网站扮演了拓荒者的角色。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门户网站是一种工具理性下的网站,本身并不具有超越工具层面的价值。随着中国网民的成熟和互联网业竞争的深入,门户网站必然会发生深层次的整合,那些规模较小的、缺乏特色的门户网站要么及早实现转型,要么被大的网站所收购甚至挤垮;而生存下来的,也会实现功能和结构上的多元化,这一趋势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二是专业网站。理财网站、MTV网站、女性网站、生活城市网站竞相登台。大家在疯狂“圈地”之后,进入了“深挖井”阶段。从现实来看,专业网站不断增多,尽管其专业性必然导致大批普通客户的流失,但是必定“稳”住大量客户,从内容走向服务,从广播走向窄播。它们将选择一专多能的道路发展,除了“本职工作”做好之外,还将关注诸如新闻、软件之类的一般内容。
2.4差异化策略
网站的专业化是网站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历了“人们想要看”的消费心态后,“人们看什么”的消费心态日渐成熟。面对各种各样的网民,其消费心理差异,尤其是网民队伍发展壮大以后,这种趋势更明显。面对这种竞争态势,科学地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是关键。其特征是使本网站的营销风格和动作套路与竞争者有所不同而形成差别化、排外性和独占性。随着网民队伍的复杂性,专业化的趋势会往纵身发展。
2.5企业模式策略
目前,网络企业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模式”,包括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企业模式。努力寻找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几乎所有网络企业的追求。过去,网站经常采用的企业模式有二:一是ICP,即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为消费者提供内容服务;二是ISP,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为消费者提供接人服务。如今许多网络企业不再满足于采用这两种模式,为了拓展网络企业的发展范围,同时给投资者和股市提供有力的利润回报,开始探索新的互联网企业模式。于是,相继涌现出ESP模式和WSP模式。前者以焦点网和长江网为代表,号称电子商务服务提供者,即用电子商务服务改造传统产业,提供适合各类企业网络化的工具(长江网模式),或者自己不卖商品,帮助别的商家或者别的电子商务网站卖商品(焦点网模式),其主旨是在自己的网站上为别的电子商务网站服务,故亦称比较购物,就是将上百家、甚至成千上万家网上商店的东西陈列到自己的交易平台中,并进行分类,然后提供给消费者进行比较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