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典散文诗范文

经典散文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典散文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典散文诗

第1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 古 时 期 ;神话传说

(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 代 时 期:诗

(6)宋 代 时 期:词

(7)元 代 时 期:曲

(8)明 清 时 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 释 自 然 现 象 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 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 映 社 会 斗 争 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 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 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

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

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常有“”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 指的是《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为一个集子。它是

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 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06、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详。今存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

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

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西汉刘向编订。

(6) 名 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满招损,谦受益|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亡羊补牢,犹为迟也

07、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2)《孟子》:儒家经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义),32篇

荀子,名况,后人尊称“荀卿”,赵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爱),53篇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

(5)《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即《南华经》,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清净无为),33篇

庄子,名周,宋国人,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孙子》:即《孙子兵法》,孙子著。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1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即《吕氏春秋》,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人编写,160篇。

吕不韦,韩国商人,曾为秦的相国。

(10)名 句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08、汉处著名文学家——贾谊

(1)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2)贾谊的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贾谊的著名辞赋有:《吊屈原赋》,《 鸟赋》

(3)贾谊共有文章58篇,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新书》。

09、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作家

(1)“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2)形成期(汉初---汉武帝)多为书写悲愤之情的“骚体赋”,有贾谊的《吊屈原赋》 枚乘的《七发》等。

全盛期(汉武帝---顺帝)多为歌功颂德的长篇“大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 班固的《两都

赋》和杨雄的《甘泉赋》等。

转变期(汉顺帝---汉末)多为篇幅较小的抒情“小赋”,有 张衡的《二京赋》 蔡邕的《述行赋》等。

(3)“汉赋四大家”是:杨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10、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二十岁开始漫游,三十二岁继父职为太始令,四十二岁开始

写〈史记〉。后因李陵(李广之孙)降匈奴一事得罪汉武帝受宫刑并下狱。出狱后发愤著书,历经十多

年,完成《史记》。

(2)《史记》,又叫《太始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分为本纪(12)、

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五部分,记载了从传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司马迁还有辞赋8篇和著名的散文《报任安书》

(5)名 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班固与《汉书》

(1)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记后传〉。班固曾被污入狱,其弟班超替其

力辩,出狱后任兰台史令,奉诏写史,历经二十余年,完成《汉书》。

(2)《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西汉)。全书共100篇,分为帝记(12)、列传(70)、表(8)、

志(10)四部分记载了从汉武帝到王莽共229年历史。

(3)班固 还是东汉著名的辞赋家(〈两都赋〉)

(4)名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2、汉乐府民歌

(1)“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

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2)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

(3)乐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长歌行》等。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它与北朝的《木兰诗》

合称为“乐府双璧”。

13、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反映孔子思想(孔子,名丘,儒家创始人。)

(2)《孟子》:儒家经典。反映孟子思想(孟子,名轲,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反映荀子思想(荀子,名况,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反映墨子思想(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

(5)《老子》:道家经典。反映老子思想(老子,名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庄子,名周,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反映韩非思想(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第2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北京导游词考试

Atadistanceof50kmnorthwestofBeijingstandsanarc-shapedclusterofhillsfrontedbyasmallplain.Hereiswhere13emperorsoftheMingdynasty(1368-1644)wereburied,andtheareaisknownastheMingTombs.

Constructionofthetombsstartedin1409andendedwiththefalloftheMingDynastyin1644.Inover200yearstombswerebuiltoveranareaof40squarekilometres,whichissurroundedbywallstotalling40kilometres.EachtombislocatedatthefootofaseparatehillandislinkedwiththeothertombsbyaroadcalledtheSacredWay.ThestonearchwayatthesouthernendoftheSacredWay,builtin1540,is14metreshighand19metreswide,andisdecoratedwithdesignsofclouds,wavesanddivineanimals.

BeijingservedasthenationalcapitalduringtheYuan,MingandQingdynasties.UnlikeMingandQingrulerswhoallbuiltmassivetombsforthemselves,Yuanrulersleftnosimilarburialgrounds.Whythedifference?

Thishastodowithpeople''''sdifferentviewsondeath.BeijingnomadscamefromtheMongoliansteppe.MongolswhoestablishedtheYuanDynastyheldthebeliefthattheyhadcomefrom:earth.theyadoptedasimplefuneralmethod:thedeadwasplacedinsideahollowednanmutree,whichwasthenburiedundergrassland.Growthofgrasssoonleftnotracesofthetombs.

Bycontrast,duringtheMingDynastyestablishedbyHanChinesecomingfromanagriculturalsocietyincentralChina,peoplebelievedtheexistenceofanafter-world,wherethedead"lived"alifesimilartothatoftheliving.Mingemperor,therefore,hasgrandmausoleumsbuiltforthemselves.Qingrulersdidlikewise.

StoneArchway

ThestonearchwayatthesouthernendoftheSacredWay,builtin1540,is14metreshighand19metreswide,andisdecoratedwithdesignsofclouds,wavesanddivineanimals.Well-proportionedandfinelycarved,thearchwayisoneofthebestpreservedspecimensofitskinkintheMingDynasty.ItisalsothelargestancientstonearchwayinChina.

StelePavilion

TheStelePavilion,notfarfromtheGreatPalaceGate,isactuallyapavilionwithadouble-eavedroof.OnthebackofthesteleiscarvedpoetrywrittenbyEmperorQianlongoftheQingDynastywhenhevisitedtheMingTombs.

SacredWay

TheSacredWayinsidethegateoftheMingTombislinedwith18pairsofstonehumanfiguresandanimals.Theseincludefoureachofthreetypesofofficials:civil,militaryandmeritoriousofficials,symbolizingthosewhoassisttheemperorintheadministrationofthestate,plusfoureachofsixiypesofanimals:lion,griffin,camel,elephant,unicornandhorse.

YonglingTomb

Yongling,builtin1536,isthetombforEmperorShizong,ZhuHoucong(1507-1566).Hestayedinpowerfor45years.

DinglingTomb

TheDinglingTombisthetombofEmperorWanli(reigned1573-1619),the13themperoroftheMingDynasty,whosepersonalnamewasZhuYijun,andofhistwoempresses,XiaoDuanandXiaoJing.Thetombwascompletedinsixyears(1584-1590),itoccupiesatotalareaof1,195squaremetersatthefootofDayuMountainsouthwestoftheChanglingTomb.

MaolingTomb

EmperorXianzong,ZhuJianshen,andhisthreeempressesareentombedwithinMaoling.ZhuJianshen(1447-1487)wasthefirstsonofEmperorYingzong.Hestayedinpowerfor22years.

Wehavecoveredsomeofthemostsignificanttombsofthe13Mingtombsinthetour.Ifyouarealsointerestedintheothertombs,thebestwayistocomeandexperienceyourself.ChanglingTomb

ChanglingisthetombofemperorYongle(reigned1403-1424),thethirdemperoroftheMingDynastywhosepersonalnamewasZhuDi,andofhisempress.Builtin1413,themausoleumextendsoveranareaof100,000squaremetres.Thesoultower,whichtellspeoplewhosetombitis,restsonacircularwallcalledthe"cityoftreasures"whichsurroundstheburialmound.The"cityoftreasures"atChanglinghasalengthofmorethanakilometre.

第3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10月17号,三局组团来华科做宣讲会,到场的有总包,第一,第二,成都,北京,钢构等多家公司。当时说宣讲的人说是不受现场简历要回去网上筛选,结果在场同学都表示有意见,担心网投的简历公司不会认真筛选!结果他们还是决定现场收简历,这让我们这些感觉在简历上核心优势不是很明显的人有了信心!

其实后来的事情也证明网投真的靠不住,因为后来面试的人也说他们几乎没时间在网上筛选,因为他们确实很忙光现场的简历每天忙到晚上两三点~但是在公司网上的简历还是要投的,因为到最后也会要求你去补投的哦~呵呵~好的这就是三局全国宣讲会第一站的基本情况!

面试一共也没几个题目,下面做一个总结:

1.你家里情况怎么样?

思路:父母是农民——家住农村——从小吃苦耐劳 —— 举了一个感人的例子自己初中第一次赚钱的经历

2.对待遇的要求?

思路:需要的是一个平台,自己现在没有资格谈这个,相信公司的待人制度,相信自己以后能通过努力来获得这些。

3.对工作艰苦性的看法?

思路;自己父母年轻,支持出去,自己喜欢经历。

4.对配偶问题的看法?

思路:以事业为重,不愿在儿女私情上浪费时间。

.......基本没有了

总之,二面来的时候,基本没什么问题了,主要是听其他人的面试。呵呵

总结一下,面试的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形象气质很重要

2.开朗乐观善于沟通很重要

3.自信很重要

呵呵 面试经历就这么多。

下面小弟想请人给小弟一些关于在中间里面发展的建议!

1新人刚进去钢构好像是做商务,应该在哪些方面好好表现?

2.做造价和做商务有什么区别吗?

第4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所选的文章有鲁迅的《雪》,巴金的《日》《月》,高尔基的《海燕》等,虽然篇篇都是经典,但是写作背景离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远,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可以说这几篇文章与现在的学生有了代沟,他们多数只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地吸收领悟。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这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于海”的意境之美,以及作品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意义,那就只有在朗读中去体会和感悟,享受朗读之美。

一、朗读接近文本

首先,我们要找准感情基调。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有音乐美和节奏美,因此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情感、语速、语调的变化,如同唱歌一样找准调子,如果找不准,那就先听读,发挥想象,慢慢地接近作品。其次,我们开始试读。自己试着朗读,找找感觉,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感觉也会略有不同。试着多读几遍,然后让学生互相听一听,评一评。再次,熟读之后,配上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的情感流露出来,很快就融入作品中了。最后,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领读、合读、分读、混合声读等,或者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带上表情和动作,让人人感受到朗读之美。我在教授《海燕》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读,然后试读,接着配上音乐《命运交响曲》及画面,让学生再读,并且采用多种形式,大家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有激情,感觉自己就是那高傲的海燕,在大海上无畏地飞翔,很快就与作品达到了共鸣,后面的教学内容都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也不用我再去分析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品读走进文本

在完成最基本的朗读之后,我们要将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一个台阶,那就是品读。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诗的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其中语言是关键。我们常用“行云流水”来形容文章语言的流畅、优美,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抓住形象进行品读,如在《海燕》这篇散文中把描写海燕的句子找出来,细细品读,如,“碰、穿过、冲、掠起”“黑色闪电”“大笑、号叫”等这些词,我们去读、去感、去悟,一个勇敢、乐观、豪迈、坚定的形象就从头脑中跳跃出来,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三、美读感悟文本

当审美能力提升一个台阶后,还要美文美读,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感受美。抓住美的情感,即言有尽而意无穷。鲁迅的《雪》的末尾:“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就把作者斗士的形象、不屈的精神展现了出来,语景亦即语情。“难写之景”和“言外之意”确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理想的心声。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比如,课文《雨之歌》,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了春的使者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无私奉献之美。

四、再读创新文本

第5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古往今来,华夏五千年光辉灿烂,星河浩瀚,繁星点点;无数仁人志士用智慧和汗水织就一幅文明国度的宏伟蓝图;沧海桑田,伟大的祖国正以豪迈的步伐跨进信息时代,站在世界的前沿阵地,散发出巨大的魅力。

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中华儿女是祖国母亲优秀的儿女,斗转星移,当雄狮醒来,发出怒吼的时候,万千炎黄子孙扬眉吐气,中国,你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母亲!

一代又一代,人类生生不息;一辈又一辈,人类书写历史,翻开那本凝重、写满沧桑的巨书,记载的不仅是曲折变迁的文明史,而且还是人类世界的主宰向大自然发出的挑战史!

物竞天择。在时代前进的匆匆步伐中,人们丝毫不敢放慢节奏,以免被现实无情地淘汰;在竞争的紧张气氛中,已经容不得人们有半点喘息,实力与实力的较量,在竞争中发出坚硬的碰撞,靠实力取胜,正是人类之歌的主旋律。

精神财富永远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在每一个角落,当精神之花开放,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也就成为动力之源,溶入人们的灵魂中,支持起每一个新的开始。

在xxx公司xx车间,就有这样一位敢于挑战人生的女性——xxx。是xx人,来江前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在xxx厂上了五年班,在修织工的岗位上,由于工作出色,她还当过厂里的“操作能手”。19xx年x月xx日,这是xxx一生难忘的日子,她作为xxx公司的职工子女报考并考入了xxx厂。此举让许多人怀疑,大城市的女孩跑到小城镇发展,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身边没有亲戚朋友的照顾,一切得从零开始,一个弱女子能应付吗?在众人的眼光里,这天,她发誓:一定好好工作,不让别人小看自己。

陈友枝开始独身一人闯世界。刚来江的日子里,xxx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境,她满腔的斗志豪情与残酷的现实剧烈的磨合着:在孤独难捱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那些从小到大在一个房檐下生活的亲爱的人儿,转眼已居千里之外,家人的欢声笑语仿佛在耳边回响,他们熟悉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伸手触及的却是冰冷的墙壁。没有食堂,只好买只电炉做饭,可从小生就是父母怀里最疼爱、也是最小孩子的她却还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每天下班回来,已经疲惫不堪的她要自己动手买菜做饭。一向事业心强的她认为,生活可以艰苦些,工作是一定要用心去做,为适应岗位的要求,她必须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以勤奋的学习来掌握技能知识。周旋在以往生活渐行渐远,在新的生活向她发起不断挑战的岁月里,xxx顶住压力,勇于接受磨难给她带来的一切,以自尊自强、奋斗不息的精神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她写信,写日记,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美丽的文字,见证自己的成长;她和几个姐妹彻底交谈,在倾诉和倾听中,消融着日积月累的负荷,把阳光引进渴望甘露的心田,她向长辈讨教,跟她们学习做饭,虽然有过将白菜用水煮着吃的经历;她秉烛夜读,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猛攻《电学》,那是她从未接触过的学科……

xxx用事实说话,又一次出色的说服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汉干得好,在江一样干得好!她很快转变角色,成为一名有知识武装,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女工。

中国是一个曾经经历过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统治的国度,尽管现代文明之风刮遍神州大地,但抛却理想状态的假想,在那不平等的意识中,依然是永远的弱者和那美丽的花瓶——女性,生来就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负荷,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赢取属于自己的人生。

xxx有了自己的家,丈夫和她一样,都是从汉拓工来江的。孩子出生后,她更忙了。没有双方父母的鼎力支持,面临第一次做母亲的喜悦,xxx依然那么坚强。房子小,工资低,丈夫经常加班,孩子无人看管,xxx干脆换了夜班与丈夫错开时间,给孩子应有的爱。她保持着一贯的好学,xx大学自修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不能拉下,她要求丈夫和她一样也不能拖延功课,夫妻俩互帮互学,经常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抓紧时间学习。孩子身体不好,为此xxx操碎了心;同时,她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往厂空压站,新的学习任务落在她的肩头,和她初入江一样,她再次站在生活的浪尖,她要做和大风大浪搏斗的勇敢的水手!

回想那段日子,xxx欣慰地说,她感谢生活给了她阅历和体验,虽然生活处处充满挑战,但她坚信,自尊,自强永远是一个奋斗的基石!“把工作当作自己的小孩”这是xxx的信念。

第6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关键词:诗;散文;美学特质诗与散文之不同,倘若仅从其外部表现形式看似乎不难分辨:分行分节,讲究音律的是诗;散体语言,段章形式,不讲究谐音押韵的是散文。但是事实上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比如“现代散文诗”,它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散文的,但它却是诗;而有些表面看似“诗”的东西,比如“顺口溜”之类,尽管它也分行分节,谐音押韵,好不顺口,却绝不是诗。散文也是这样。有些散文,比如写景抒情的“美散文”,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等,尽管它们也是充满诗情画意但它不是诗,依然是散文;而像鲁迅的《秋夜》《雪》等散文诗,尽管其表现形式是散文的,它们却是诗。

可见,作为一种特定文学体裁的“诗”与“散文”,除了它们相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外,还有其作为“诗”与“散文”的本质意义的东西,即:各自不同的美学特质;并且这种作为本质意义的美学特质,主要还得从其内部,即它们各自所表达的内容、所追求的美学境界来考察。也就是说,作为本质意义上的“诗”或者“散文”,除其一定的外部表现形式外,主要还在于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所追求的境界本身就是“诗”或者“散文”的。那么,作为体现其本质意义的“诗”与“散文”,它们的美学特质各是什么呢?

1先谈诗

诗主情。诗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某种情绪、情感、情趣或情志,是某种飞越了具体个别的生活事例与客观事实本身,而对其社会生活、宇宙人生及其命运的深层次感情思考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意识或者精神。尽管诗也反映社会生活,甚至描绘客观环境,其所表达的“情”也是在一定社会生活事实的背景下缘起和产生的。但就其内容所体现的美学特质和它的美学指向来说,它是“灵动”“虚拟”“飞越”的,是“形而上”了的。它的内涵及其美学指向其实一开始就远远超出了字面所描述的客观事物而飞越到了一个无限遥远与辽阔的宇宙空间,深入到了一个无比深邃精微的世界的“真”的本原。它所传达的信息已不仅仅是某一具体的客观事物和关于那个事物的现实感触,而是诗人的灵魂在与宇宙世界的感应、交流与对话中传达出来的话语;是关于那个世界的“本原之真”的话语;是足以产生联想、暗示、象征,从而获得无限丰富的灵动内涵的话语。这样的“话语”才是“诗”。所以诗往往是含蓄、隽永、深刻、灵动和飞越的。

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 贞元三年科场应考时写的一首科考答卷诗,白此时年仅十六岁。全诗以“古原春草”抒写“送别之情”,写得不仅转合分明,对仗工整;更可贵的是能在融入深切生活感受的基础上,使全诗达到情真意深、空灵浑成的境界:那“离离”“萋萋”的古原春草啊,便是我浓浓的送别之情!特别是前四句写“草”,自然流畅,浑然天成,而诗意之隽永浓烈、意味深长,使之千百年来几乎成为人们代代吟诵的一首独立的名诗了!考究起来,这令后人世世甚爱的前四句诗之所以为“诗”,并不仅仅在于它描述了原野一年一度枯荣的草;仅仅描述了“野火”烧后春天又生的原野的自然景象,而是因为它原本就是蕴含着远远飞越了这平凡事物与现象本身的令人心灵颤动的“诗情”!特别是当我们因联想而与诗句产生共鸣的时候,我们就更能深刻体会到诗句中蕴含的“诗情”的力量!譬如,当我们把诗句中这平凡的“草”,与千百年来历尽苦难却生生不灭的黎民百姓联想起来,就会产生颤鸣不已的诗的情感。在我们这样的解读中,透过“草”,我们看到的是千百年来“弱小平凡”的黎民百姓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与新生”,感悟到的是对于它们生生不灭的力量的信念!――这种能够使人产生联想,透过字面传达出来,远远大于字面内涵的“深层意味”便是“诗”,是诗的精魂。

散文诗之所以是诗不是散文,原因也在于此。即它所表达的内容,从美学特质上说,也是某种含蓄、灵动、隽永、深刻的“诗情”。例如,鲁迅的《秋夜》:“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开篇第一句的“也是枣树”,我们一读到它,就会感到它含着某种“诗情”。它令我们飞越字面描述的具体事物去探寻它背后含着的那种别样的诗情与意蕴。事实上,我们继续读下去,就会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那“落尽了叶子”,“默默地铁似地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完全是作者战斗精神与不屈意志的象征;那“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话语,蕴含着的完全是作者深沉浓烈的感情。品味着它,使我们对鲁迅先生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震撼不已!可见,诗之为“诗”根本之处在于它的诗情、诗意、诗志、诗趣。这种诗的情志与意趣,从美学特质上说,它是灵动、隽永、含蓄、深刻的。它因含蓄,灵动而有不尽的意趣。

再从诗所追求的艺术境界看,诗之为“诗”还因它有灵虚深邃的“意境”。这一点与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趣是相一致的。所谓诗的“意境”,是指由一组饱含情感意趣的“意象”(即运用想象所创造的具有象征意蕴的相对独立的一个个艺术形象),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组合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地带着感彩与音乐旋律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世界。它是诗人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结合,是诗人诗作艺术的集中体现。诗人的情感意趣,就是通过这种由“意象”组成的“意境”来表达的。例如[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短短五句,全由一个个饱含悲凉情感的“意象”(画线所示),组构成一幅萧瑟凄凉的“秋郊夕照旅人漂泊图”;表达了漂泊在荒远异地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极度孤独、凄凉、悲伤的饿情感。写得情景交融,极具意境。

散文诗是“诗”,这方面也是个重要因素。仍以鲁迅的《秋夜》来说,全篇意境深邃空灵。而其深邃意境是由这样一组饱含思想情感蕴含象征意义的具体“意象”所构成的:那“奇怪而高”,“非常之蓝”,“眨冷眼”“现微笑”“洒繁霜”的“夜空”/那“窘得发白”的“月亮”/那“脱尽叶子”“默默地铁似地直刺夜空”的“枣树”/那“冻得红惨惨,瑟缩着做着梦”的“小粉红花”/那“哇――”一声飞过的“恶鸟”/那追逐光明,“撞在玻璃灯罩上叮叮作响”的“小青虫”/以及“点起一支烟”对着“默默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的“我”。这些一个个虚化了的具体形象即“意象”,共同组构成一个完整统一,意蕴深长的“秋夜”意境,使散文诗独特的诗情得到极好的凝聚与表达。

总之,诗之为“诗”在于它有诗的精魂:饱含深层意味的“诗情”。这种诗情是通过诗的意境来暗示、象征与表达的,而诗的意境又是诗人的情感与具体意象的完美结合。“诗情”是动人心魄的。这一方面是它的载体:诗的意象与意境的美丽空灵;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背后的飞越时空的情感意趣的美丽与空灵。它往往因飞越了具体个别的事实而具有时空与内涵上的广延性;往往因暗示、联想与象征而意蕴无穷,摄人心魄!

2散文则全然属于另一个美学世界

从其表达的内容看,散文记人记事、写景状物、议论抒情,笔之所指,意之所趋,无处不到,无所不能。但有一点是本质的。这就是:它始终是属于具体的个别的现实世界。它没有也不打算飞越它的具体、真实与个别的现实生活。它只对这个“吾生于斯,吾存于斯”的现实人间作具体真实的见证、记取与眷恋。尽管它也抒情也言志,但它并不“空灵”,并不“超越”,而是有如“孩儿对母亲的哭诉”“农民对土地的希冀”。它是纯实的。在纯实的叙说与描述中传达着思考与感情。它是以饱蘸着真实生活的酸甜苦辣的笔触,用个别有着饱满生活血肉的情景与人物,在纯净如泉、娓娓动听的叙语中深深拨动读者的琴弦,打动着读者的心。它是以它对于现实人世的赤诚而获得永恒。因此,散文在内容上一般是不应当虚构的。当代文学评论家秦晋曾说,散文是发现与开凿的艺术。它的真谛并不在于创造出什么东西来反映和表现某种思想、情感和精神,而在于从对生活的观察的感触中把那些思想、情感和精神挖掘出来。

古典文学中[明]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和现代文学中朱自清的《背影》可谓散文的经典传世之作。它们在内容上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在创造形象”,而在从“我”的真实生活的经历中发掘着并记取了最牵动人心肠的东西:母爱、父爱、妻爱……等人间情爱:我在这个人世间经历过的世事沧桑;以及其间真实的人与物,真切的喜与悲……。正是这些内容在己在人都是真实的,是饱含真实生活的血肉的,因而它不仅对作者自己来说是牵动魂肠的,对于读者来说也能以它朴实纯净真实的艺术力量动人心扉,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感动。――这便是散文艺术内容所体现的美学特质,也是散文艺术所追求的美学境界。反之,散文如果描写的不是实际发生了的事情,而是关于可能发生的事情,是完全虚构的事情,那么读者心理就会出现“阅读障碍”。比如有人告诉你朱自清的父亲并没有送朱自清到车站,更没有为他买橘子在车站月台上爬上爬下这回事。这些只是朱自清为了写“散文”而杜撰虚构的。那么,你肯定会有被愚弄了的感觉,《背影》的生命力也就断送了。这是因为《背影》是散文,散文应当是真实的。这一文体内容的美学特质已经在读者中形成了认同与默契。读《项脊轩志》也是这样。“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年时代读书、生活过的一间“百年老屋”。在这间老屋里,作者经历了静心读书的美好时光,也经历了大家庭解体,祖母、母亲、妻子相继去世的悲痛岁月。作者以朴素深情的笔调摄取其间感触最深的物与景、人与事,记叙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喜”与“悲”,表达了对已逝三代亲人深深怀念。文章字字真情句句含泪,情景细节如在眼前。但倘若有谁说这是“假”的,我想,所有读者都是不会答应的。

散文内容的“非虚构”性质决定了散文艺术“纯实”的美学方向。但这不是说散文不能有“想象”;不能有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不能有引人入胜的美的构思与美的境界;而是在于散文中的想象、形象和意境与散文的纯实性、非虚构性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体现在:它不是使散文的情景人物导向虚拟与空灵,而是使之与客观形象更加贴近更加逼真与完满。拿[宋] 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来说,文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可谓精彩之至:“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丘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薄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这段文字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好不美极!然而有谁知道,范仲淹在写这篇文章前竟然根本没有去过岳阳楼见过洞庭湖!如此生动逼真如诗如画的景致竟然全是范仲淹凭着地理知识充分运用想象写出来的!可见散文同样需要想象,同样应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关键在于:散文艺术的美学导向是使其形象及其意境,与客观真实更加贴近更加完满,达到既实且美的境界;而诗则需要“飞越”与讲究“空灵”。

最后,散文意境中的“情”与诗中之“情”也有美学意义上的不同。仍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前后两处景物描写为例说明:“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两处景物描写都极具意境,十分动人。前句是“项脊轩”这间“百年老屋”经过一番“修葺”后作者对它外部环境的描写。这处描写除写得诗情画意极为美丽外,关键是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句是全文最后一句。尽管对枇杷树的描写也极具精致,但却饱含悲伤情感,体现了作者睹物思人,对亡妻无限怀念的悲痛心情。这里要指出的是:这两处描写体现的情感尽管一喜一悲,但读了它我们不会像读诗那样飞越它们所描述的现实情景而去探寻另外的情趣,而是更加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为其真切的喜而喜,为其真切的悲而悲。――这便是散文的艺术,散文的境界。它是纯实的,也同样是永恒的。

总之,我以为,诗是“虚”的艺术;散文是“实”的艺术。这是它们美学特质的不同所在。朋友,不知您对此有同感否?参考文献:

[1] 秦晋.新散文和散文新观念[J].文学评论,1993(01).

第7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时间,它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但却又出没在我们身边,无情而又匆匆地流逝。文章开头,作者描绘了燕子去了来,杨柳枯了青,桃花谢了开的画面。由自然物的荣枯现象、时序变迁作渲染,暗示时光飞快流逝的痕迹,由此,作者心生感慨:自己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进大海里,无声无息,“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这可是一处“点睛之笔”呀!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再进一步,具体细腻地刻绘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手、沉默、睡觉乃至叹息的瞬间,时间因此而“逃去如飞”,自己过去的日子犹如“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那样消逝。

哇!太贴切了!我不禁暗暗感叹着。

作者深知既然来到了这世界,就不能白白地走一遭,层次井然地揭示了主旨——〈匆匆〉。

第8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力度 写作训练

每个语文教师都非常清楚,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将作文课与日常的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接轨,有机融合,要精心将每一堂阅读课打造成写作训练的一方阵地,让有力度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习惯,使之对写作充满的期待和渴求。从而形成高效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下面我来谈一谈近两年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第一类,模仿式写作训练。

所谓“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模仿法使学生轻松进入写作的天地。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叶老在写作说明文时语言简洁,思路清晰,用词精当的特点,我让学生模仿叶老的语言风格描绘一下自己的卧室或者班级。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段落:“窗户靠南侧,共两扇,青葱的浅绿色窗帘配合着同样是浅绿色的墙壁,看上去极为融洽,墙上淡雅疏朗的壁纸给人一种‘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还有同学写道:“这就是二年三班的教室,它简单却不单调,丰富却不复杂。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我总能感到葱茏的绿意和积极上进的班级精神”。另外还有“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同学们在“静能生慧,细节决定命运”的班训激励下茁壮成长。我相信,班级的竹文化精神定会在我们的滋养下日渐丰盈。”

这样的尝试还有许多,比如教学《我的母亲》时,让孩子模仿作者的传记笔法写自己身边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或者同学;教学《雪》和《海燕》这两篇散文诗时,要求学生模仿散文诗体裁,描绘朔方的雪或者用象征的手法描绘生活中的一种事物进行表现对某种抽象概念,思想的一种推崇等。这样的写作训练看起来比较容易,而一旦进入写作还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布局谋篇等能力,是最容易培养学生写作热情和成就感的一类训练。

第二类,综合实践类写作训练。

这一类作文训练从课文向生活延伸,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人民解放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我在写作训练板块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我校当时正在区里组织大课间活动中学习军体拳,所以,我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采访校长、主任、军体拳教官并将采访记录改写成新闻稿。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二年五班报社九月五日十二时电 今日,我校师生在吴教官的指导下再度学习军体拳。认真的态度已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同学们比平时更努力。平日书声琅琅的校园内也多了几分英豪之气。 ‘孩子们非常认真,教练也特别辛苦’这是我校赵主任的心声。简短的语句中流露出对吴教官与我校同学的赞赏和认可。此外,赵主任还提出建议:‘打拳要有力度,有军人气概’这句话也指出我校同学打军体拳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总之,希望大家学好军体拳,为自己的明天买上一份安全保险。”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锻炼了孩子文笔,而且增加了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口语交际方面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类,换角度写作训练。

在教学《藤野先生》之后,我让学生以鲁迅的口吻为藤野先生写一封回信;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要求学生以马生的口吻给宋濂写一封回信,而且鼓励用文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在教学《水调歌头》一词时,让学生变换角度重新填词等。这一类写作训练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尝试了不同风格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效,也调动了学生深层积累的文学素养,是一种力度较大的写作训练。

第9篇:经典散文诗范文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有着各自无法言说的痛,有着无法承受的生活之重。《人约黄昏后》写亲情乡情的篇章,通过对生活在底层边缘的人和事、对母亲的苦难人生的原生态描述,使作品浸润着一种忧伤而美丽的格调,那些带着生命体温的书写,给读者以泣血般的疼痛,也弥漫着时代进步的悦耳音符,以及她对温暖亲情与田园牧歌的追忆。作品写出了亲人们宿命般的苦难,鲜活淋漓的贫穷与希望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善良、坚忍和乐观的性格特征,拨动了读者灵魂深处柔软的心弦,表现了一种凄美的艺术感染力。

出身“贵族”的母亲,命运让她儿时几易妈妈,落草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其实娘出身的家庭堪称‘贵族’。回乡的外公借妻生子,生下了娘,娘长得清秀,外公夫妻欣喜若狂,百般娇宠,视娘为掌上明珠。”可是“命运弄人,几易为女,就像一件衣裳那样让别人换来换去。”“幼小的娘,命运握在别人的手里,任人摆布。有一回,娘亲口告诉我,她多想一辈子只唤一个人为娘啊。可见,在娘的心底,隐藏着深深的身世悲凉!”成婚数年后丈夫又以自杀的方式撒手人寰,从此她起早摸黑,像永动机一样劳作,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病瘫在床的养母兼婆婆,在那贫穷的山村里,受尽冷眼与贫困,成了底层之底层的边缘人。“如果外公不将娘送与他人,聪慧伶俐音色悦耳的娘禀承了先人气质,定能有一番作为。可是命运作弄人,她脸朝黄土背朝天,一生承受苦难。母亲年轻时一条乌黑浓密的辫子长及腰际,用一丝毛线扎着,摔来摔去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父亲自杀后,娘拂过那头微卷的青丝,自己用把剪刀一声‘咔嚓’,像是剪掉平生的所有柔情,又像是剪掉千丝万缕的烦恼,从此一直是平平的刘海。”终于熬到了改革开放,16岁的女儿辍学外出打工,以她的聪明、坚忍、勤劳、勇敢在城市里取得了一席之地后,母亲却在交通事故中命丧车轮之下。在残酷的宿命面前,人们不得不静默无语。这不是虚构的宿命,而是作家怡霖血淋淋的生命疼痛。

但在她的笔下,并没有对命运的怨天尤人,她用淡淡的忧伤和充满温阳的笔调,通过早年心酸的往事、母亲的苦难人生映射出自己生命的疼痛;这生命的疼痛没有让她沉沦,而是从山乡浸染苦汁的土壤中破蛹化蝶,展开怀抱俯瞰人世间点点滴滴的真善美,呼喊出坚强才是硬道理的生命强音。诚如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在本书的序中所写:“她给人以温馨、柔软,给人以缅怀、追溯,能够感受她的温度,又能够触摸她的隐痛。她在这种暖色的情感中寻觅,游走,以她独有的细腻和敏感,以她宽厚的悲悯和温情,实现着对自我的释放和救赎。”

作品中这些抒写亲情乡情篇章,凸显了原生态风格。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人,他们的苦难往往存在于宏大的叙事之外,是形而上的公共经验之下的灰色地带。怡霖之生命疼痛,是许许多多生存苦难者的九牛一毛,绚丽多彩的社会万花筒没有留下她的一丝痕迹,倘若不是她与文学结缘,有谁在意那社会之边缘的边缘。我们看到这里没有任何有意的虚饰与无意的遮蔽,作家感到不写出来就无法实现内心的救赎,是“这一个”记忆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但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境遇。70后的作家大多不是从公共经验和公共记忆出发的,他们更个人、更个体、更个性。作者艺术地记录了农村鲜活的微观史,为历史留存了一份具有特质的社会图景,努力从个人记忆上升到民族记忆,这些作品原生态地抒写了时代的苦难,是农民生活的艺术重现,这样的作品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生命力。

《人约黄昏后》的另一特色是抒发了作家对爱情的礼赞,她以散文诗的体裁、以炽烈与唯美的文字讴歌纯真的爱情,饱含着出自心灵深处的淳朴而热烈的真情,洋溢着一种“焰”与“美”的直接抒情,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她持久的热力和绵长的光度。

《情花》和《情潭》是两章经典的散文组诗,在纷至沓来的意象中,那些纵横捭阖的句式与结构,弥补了诗和散文文体的不足,表现了作家把握散文诗文体上的得心应手。在情感领域极为开阔的时空中,她纵情笔墨为人性的真善美呐喊着,无所顾忌地用缠绵悱恻的声音,个性鲜明地对爱情作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礼赞。这些文字绮丽又不失婉约,典雅而不失明快,古典诗词的底蕴非常厚实,字字珠玑抑扬顿挫,成为古典爱情的现代召唤。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