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

第1篇: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法治建设;法规体系

中图分类号:TV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4-0171-03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1-2]。工程涉及沿线众多的省(自治区)、市、县,涵盖水利、国土、交通、铁道、文物等行业[3]。如何协调兼顾多方利益,关系到工程的顺利建设以及完工后的良好运行,关系到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简称建委会)的领导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良好的法治工作机制。今后,随着工程建成通水、投入运行,应进一步完善法制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法治手段,为工程运行调度、移民帮扶、治污环保等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1南水北调工程法治建设的现状

1.1国家行政法规

国务院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征地移民、治污环保等方面,制定了一批规章制度。比如,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南水北调办)、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制订的《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建委会印发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暂行办法》、《南水北调工程投资静态控制和动态管理规定》等。这些行政法规已经成为指导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4]。

1.2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在部门规章方面,南水北调办、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颁布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治污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以保证东线治污目标的实现。南水北调办颁布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办法》,在推行工程领域质量终身制方面进行新尝试。国家文物局、南水北调办颁布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办法》。

此外,有关部门还协调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比如:南水北调办、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的通知》;南水北调办、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南水北调东线京杭运河段航运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就确保实现东线"清水廊道"目标作出部署;最高人民检察院、南水北调办还印发文件,部署专项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南水北调办、水利部等五部门印发文件,共同部署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南水北调办还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公布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治污环保、文物保护等工作规定。

1.3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工程建设方面:北京、天津、江苏等省(直辖市)颁布基金筹集管理实施办法,天津市颁布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北京市施行《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保护办法》,这是工程沿线首个经省级政府颁布的保护法规,为加强工程管护、确保输水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征地移民方面:河北省政府颁布中线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办法;河南省政府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颁发实施征迁安置工作奖惩办法、征迁安置工作督察办法等。

东线治污方面:山东省颁布《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在国内首创以地方立法形式对水污染防治进行了规定;《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在沿线流域内执行统一标准且严于国家标准,这是国内第一个流域性污染控制标准。

中线水源保护方面:河南、湖北、陕西等省颁布水污染防治条例或水质保护实施意见,并将治污项目建设任务和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地区、部门和企业。

2南水北调工程法治建设的有关问题

从目前法治实践来看,南水北调相关法规制度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为南水北调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但长远来看,南水北调工程法律法规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立法主体资格存在位阶低、建成后运行体制尚需进一步明确、与社会法规的对接等问题[5]。

2.1立法主体规格较低

根据《国务院关于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通知》,建委会属于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议定的事项,经国务院同意,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办理。在特殊或者紧急的情况下,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议事机构可以规定临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建委会颁布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暂行办法》、《南水北调工程投资静态控制和动态管理规定》等,作为行政法规,有较强的约束力。而南水北调办颁布的《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办法》,对参建单位的约束力和震慑力有限。

2.2法规约束力不够

现存法律有些仍然停留在框架立法的层次,内容抽象宽泛,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仍然大多数由政策文件予以规定。由于各种政策文件缺少规范性,且容易变动,导致工程建设实践中相关措施不稳定、不一致,影响工程推进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到各种利益主体权益的保障。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暂行办法》,关系到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重大权益,但该办法属于典型的框架立法,仅规定一些大的目标和原则,需要大量的政策文件去填补。

2.3法规内容不协调

现行法律之间存在不一致之处,导致法律执行时有差异。铁路、公路等工程在征地时,执行的是《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而包括南水北调工程在内的水利工程则执行的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土地补偿费为被征土地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同样的国家建设工程,征收的同样是农村集体土地,然而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建设所执行的征地补偿制度和标准相差甚远。应该重新审视,通过法规修改进行统一。

2.4新情况需深入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是人工修建的跨省界、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和数十个城市,沿线各地的利益纠纷需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受水区与调水区之间的利益纠纷以及受水区沿线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以及调水区呼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受水区的对口协作等。应研究建立常态性、多层次的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生态补偿的立法。对受水区而言,外调水如何充分发挥作用,如何与节约用水[6]、地表水开发、地下水控采[7]进行协调,都需要从法治高度来统筹解决。就工程而言,建成通水后如何运行、调度、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也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南水北调工程法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国外很多国家建立专门的较为完善的法规保障体系,对工程的目标和规划、筹资和还贷、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水量分配、水价机制、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和补偿机制等进行法律约束和规范,并在实践中严格依法执行。例如,美国为规范中央河谷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先后颁布十余部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国外许多著名调水工程成功建设和高效管理的重要保证[2]。从法治高度来推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确属必要。建议对南水北调进行专项行政立法,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和配套的行政规章。

3.1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

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关规定,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中,加之规定比较宏观,可操作性不强。建议着手开展南水北调工程专项立法工作,争取尽快颁布实施,为南水北调通水后的利用管理创造法治依据,必要时提高法制措施的立法层次,提升其法制权威性。完善法规体系需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调度等需要从法律层面提供保障,进一步明确沿线各地在工程安全、设施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库区移民的后期帮扶、治污环保成效的巩固等,需要长远谋划、科学设计,以确保人民幸福、社会安定和环境优良;三是科学发展观需要在工程中得以体现,水量分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精神亟待在法律法规中贯彻;四是采纳国内外调水工程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3.2健全法治工作机制

健全和改善南水北调建设、运行和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的责任,增进水利、环保、交通等行业的协同配合。完善征地移民、治污环保、文物保护等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中线水源保护对口扶持、东线水质达标排放考核等机制。加强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受水区节约用水、地下水控采、水资源调配使用等工作,促使各项工作常态化、法制化,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突出移民搬迁帮扶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经济扶持政策,为移民群众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3.3加大工程执法力度

强化沿线政府对工程保护工作的考核,引导沿线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生产技术更新升级,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作为政府及部门干部工作绩效的考评成果。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拉入公众视野,形成保护工程人人有责的社会环境。加强对企业生产的监督,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控,开展扎实可信的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企业经营成果乃至经营行为是否合法的评判依据。严格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行政不作为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行政和刑事责任。

3.4做好法治宣传

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离不开社会公众的支持。要大力宣传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增强社会公众的水工程意识、水成本意识、水安全意识。使沿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了解、掌握和熟悉南水北调工程相关法规,形成保护工程的良好社会风尚。抓住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使更多企事业单位树立责任意识,发挥其在工程设施保护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工程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事迹,使社会公众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4结语

加大南水北调立法工作力度,对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和沿线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法治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设施安全等工作力度,使南水北调工程尽早建成通水并造福于民,为沿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善同,许新宜.南水北调与中国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张修真.南水北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周海炜,邓玉林,屈维意.南水北调项目群集成管理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6):62-65.

[4]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编.南水北调工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5]赵振宇,薛宾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若干问题问卷调查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6):410-413.

第2篇: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机制改革,新的科研运行机制下科研档案收集工作出现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畜牧科研档案不只限于课题准备阶段、研究阶段、鉴定阶段形成的各种原始记录,还包括大量在成果转化中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的形成周期长、不定期,归档难度更大。难以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新的科研运行机制下,新疆畜牧科学院与高校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石河子大学合作)、院兵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企业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这对档案的收集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其结果是造成一个项目的材料分散在几个单位。如果仅仅按照过去的办法只收集本单位形成的档案材料,必然难以保证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给档案的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归档范围难制定。新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动力机制,我院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也在努力从事科研活动,于是产生了相当一部分非职务成果,非职务成果属于各人所有,其形成的科研档案理所当然也归个人所有,按理非职务成果档案不属于归档范围,但是由于非职务科研活动与职务科研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将他们截然分开,这给档案部门划定归档范围造成了相当的难度。还有由新的特殊机构衍生出来的一些特色优势产业,像兽用疫苗、生物制剂以及奶牛胚胎性别控制等等科研活动。科研人员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科研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获得的经验视为本课题组甚至个人财富的一部分,仅限于本课题的主要成员使用,拒绝拿出来与他人共享(这里所说的共享是指允许范围内的共享)。新的运行机制下,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科研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

档案专业性不强,档案知识不足

院属各所(中心)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常因兼职过多而无法将精力放在档案管理上来,且大多数人未经过正规的档案专业培训,档案业务知识与技能相对不高。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不懂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做档案工作的档案员不懂畜牧科研技术,跟科技工作者比起来对科研项目的进展程度以及完整性了解的不是很深,造成科研生产活动与归档工作脱节。档案管理人员继续学习的机会少,自主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弱,新的管理办法、归档范围执行起来总有些许滞后性。各所单位科研项目人对科研档案归档范围不了解,认为归档只是在项目验收结题时把科研项目大本子直接交到院综合档案室就可以了。造成档案人员想要的科研资料没有,不用存档的资料一大堆,而且大本子里大多数都是课题资料的复印件根本没有保存的价值。这些也是收集工作不完整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结合畜牧业科研单位的特点,科研档案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大胆探索,从源头抓起,以推动畜牧科研档案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现根据问题从管理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等方面阐述解决问题的措施。

建立健全适应新的科研运行机制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科研档案工作要适应新疆畜牧畜科院新的科研运行机制,应该破除各种束缚科研档案工作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开拓新的路子,改进现有的管理方法,使科研档案工作跟上时展、变化的步伐,适应新的科研运行机制。新疆畜牧科学院根据科研单位的特点,制定《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并下发文件,发至院属各所(中心),由院综合档案室组织院属各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集中学习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现将新增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归纳为以下几点:建立完善的科研档案工作网络。针对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等特性,科研档案收集工作必要从科研项目的源头抓起,深入基层广泛收集材料。所以建立完善的档案组织工作网络就很有必要。新疆畜牧科学院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兼任,成员则是院属各所(中心)主管业务的所长(主任),各所(中心)的科管秘书则是兼职档案员,形成院领导挂帅,办公室、科管处领导分管,档案人员具体抓,各所领导和兼职档案人员协助的五级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在制定科研工作计划时,提出建档要求;平时由各研究所(中心)在本单位专业项目立项时,就安排一位本项目人员兼职项目档案员,参与项目实施检查、项目考核评比、课题鉴定、验收,全程跟踪管理在研项目档案材料的形成,防止材料流失。并在项目结题时整理立卷,最后由院档案室检查,院科管处监督,科研档案资料不立卷不予结题验收课题。建立开放式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由于畜牧科研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课题需要与外单位合作,这些涉及多家单位的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方式,可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形式,即采取档案的共建共享。即以科研项目为单位收集材料,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应将该项目的材料收集齐全,涉及到其他单位的材料,可收集复印件,并在上面加盖单位档案部门的印章。在共建的基础上,除确需保密的科研材料之外,其余的都应在所有参与项目的单位之间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加强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形成材料的补充。原有的科研档案管理中,档案部门主要收集项目开始至鉴定期间形成的材料,至于鉴定后成果开发推广阶段形成的材料,很少去收集。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课题组联系多,与科研开发部门接触少。档案部门很少介入科研产业部门的工作中,也无法向科技开发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档案开发产品。新运行机制下,档案部门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形成材料的补充,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应建立科研与科研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动用一定的强制措施和经济手段,加强对难以归档的科研文件的监督管理。在提高科研工作者归档意识方面,规范科技工作者及档案工作者的行为,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很重要。《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中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年底各所领导督察工作内容中,直接与年底单位考核制度挂钩,实行档案一票否决制,从强制各单位实施《新疆畜牧科学院档案管理办法》到现在的习惯自觉规范地完成科研档案工作。《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中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和科技活动过程中,使科研档案归档工作成为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一个硬性指标,不归档、不验收。制定管理目标考核制,与个人岗位责任制挂钩,变软指标为硬指标,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自觉地将科研档案资料按时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最后在全院年底表彰大会中,还新增了科研档案归档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奖,这样从先进优秀方面激励了科技工作者的归档积极性。#p#分页标题#e#

第3篇: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市西北部。全县辖13个乡镇183个行政村4个社区2993个村民小组,共45.6万人。全县国土面积3335平方公里,98%是山区,至目前,全县有农村公路5545公里,其中:县乡公路594公里,乡村公路1375公里,村组公路3576公里;已建成通达工程717公里,通畅工程206公里;在建通畅工程54.9公里、通达工程339公里。全县13个乡镇已有10个乡镇实现通畅,183个建制村及4个社区已有113个实现通达。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及大中修实施情况

长期以来,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改革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制度建设促进养护作业进一步规范;以技术标准促进养护质量不断提高;以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公路管理养护意识。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公路日常养护迈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加快了人流、物流和信息的流通,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领导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全县上下对公路建设与管理认识到位,步调一致。年初,省、市交通工作会议召开后,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及时成立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两通工程”、凤习公路等在建工程以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挂钩领导,细化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县交通局根据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充实工作领导组,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研究制定养护工作计划,统筹年度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稳步推进。

(二)健全机构编制,实现“有路必养和有路必管”

5月,《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以后,我县在13个乡镇分别设置了农村公路管理所,从乡镇现有事业编制中调剂出1个编制和1名事业人员到农村公路管理所担任专职管理员,县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增加了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公路管理员编制13个,专门安排到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新增的编制要求交通、人事部门进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目前,通过公开招考,已录用公路、桥梁专业毕业生6人,新录用的管理员正式上岗前全部安排到“两通”工程建设中进行锻炼,以后将逐步安排到管理所。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县道由县地方公路管理段负责管养,设置线路管理员1人,地方公路管理段将日常养护经费下达到每一条线路,线路管理员具体统筹用于整条线路的日常养护。乡道的管养主体责任属于乡镇,管理养护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乡村养护人员的选聘坚持“就近就挨、方便管护”的原则,首先由受益片区小组或自然村按规定条件公开推荐,然后推荐人选由村委会综合把关后上报乡镇管理所审核确定。通过自下而上的筛选,真正把德行较好、做事踏实、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聘作养护工。

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现了“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彻底扭转了过去因乡镇无专职管理机构、无专职管理人员造成乡村公路失养、缺养或管不到位的局面。

(三)明确责任主体,分级管理养护

我们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分级管理养护责任。乡道“通达”工程竣工经市级验收合格以后,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管理养护责任书,由乡镇进行产权管理和养护。每年年初,县交通局分别与县地方公路管理段、运安股及路政大队签订《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公路产权管理目标责任书》,县地方公路管理段也分别与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和6条县道的线路管理员签订相关责任书;乡镇把责任细化分解,统一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县乡依据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质量监管,交通局定期不定期对养护质量、资金兑付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实现了县乡两级机构、岗位、人员、权利、责任有机衔接,进一步理顺了县与乡镇条块管理关系。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养护质量

,我们对所有列养公路实行管理上分类指导,资金补助上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所有公路“能养尽养,养必到位”。县、乡道主体责任划分上“分级管养,主体明确,责权一致”;考核机制上以季度考核为基础, 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季度考评与半年、年终考评相结合;量化评分坚持标准,公正客观,保证质量;资金兑付坚持质量为先,考核兑现,奖惩并举。县乡两级具体履行养护职能的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质量监管,局管理段、财务科定期不定期对养护质量、资金兑付的情况适时进行监督、检查。

为激发县管线路员和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的工作积极性,交通局加大了奖惩兑现力度,分别将县道、乡道的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实行百分制考核管理,把线路员基本工资、小修保养经费、养护人员考勤一起纳入量化考核范围,年终以奖代补。养护资金补助以实施过提级改造项目的和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的公路为重点,统筹兼顾,适当拉开差距,县级适当统筹部分资金用于特殊路段处理和年终以奖代补,这样的 运作既激发了县乡两级养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又使有限的养护资金发挥出更好的使用效益。

(五)坚持以群众投入为主,上级补助为辅,多方筹措资金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管理养护

为贯彻落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精神,我县从开始,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专项用于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其中,县道26万元,乡道20万元。今年,县人民政府还积极协调小湾建管局和安排移民部门投入农村公路水毁修复资金100多万元,确保了雨季干线畅通,有力地支持了重点工程建设和小湾库区移民动迁。但是,就目前而言,上级补助资金无法满足日常养护需要,还得靠乡镇统筹整合资源,充分依靠村组发动群众来做好日常养护工作。

我县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日常以专人养护为主,季节性发动群众参与的模式;二是受益片区群众划段养护模式;三是村委会干部承包或家庭承包养护模式,三种形式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小湾镇春关村在乡村公路管养中探索出“五种管护办法”:一是对进出村委会的主干道聘请专人进行养护,重点负责清理侧沟,养护路面及路产路权管理;二是按照“多受益多出力”的原则,由村民代表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提出并通过,要求驾驶员捐资养护,按每年大车300元、拖拉机200元、小车100元、摩托车30元筹资,由村委会组织用于水毁保通及公路险段和特殊地段的处理;三是每年雨季结束每户农户至少出1个劳动力,由受益小组组织,对公路划段实施一次全面维修养护;四是整合惠民政策,要求享受低保政策且有劳动力的农户,对村组公路进行日常养护;五是将本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村规民约,对滥占乱放和肆意破坏公路行为的村民,由村委会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修复,并处适当的罚金拼盘用于公路维修。

各乡镇在具体养护工作中,也采取上级补助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群众投入一点等多种办法,把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同产业发展、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惠民补助政策、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源增加公路养护经费投入,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基本得以保障。

(六)预防为主,加强监管,杜绝责任事故

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养护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年内,针对农村公路安全问题的艰巨性、严峻性和不可预见性,先后出台了《雨季抢险保通预案》和《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预案》。安全目标责任书由上至下逐级层层签订,对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各乡镇、各部门加强了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县交通局加强了上路巡查,敦促客、货运输公司、运管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和源头治理,提醒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及时排查整治隐患,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向乡党委政府请示报告,全县在公路养护安全上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年没发生过任何安全生产事故,营造了和谐发展环境。

(七)加强宣传,严格执法,依法保护公路产权

我县路政管理大队有路政编制3名,按照《云南省交通厅公路路政员管理实施办法》(云交路政〔〕2号)公路路政员定员标准:县道每百公里3人,乡道每百公里2人,我县路政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开始,主要技术力量、人力物力全面倾斜在“两通”建设中,长期从事路政管理的只有2名同志,而且由于交通工具限制,巡查频率较低。近600公里县道、1375公里乡道的产权管理人少事多,工作压力较大,困难突出。尽管如此,在路政大队的艰苦努力下,《公路法》、《云南省路政管理条列》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得到加强,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公路管理养护的意识不断提高。

年内,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云南省路政管理条例》为主,在凤小路制作路政宣传标语4条;县委依法治县办、县委普法办积极筹办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交通局路政大队、海事处发放宣传单、小册子共1000多份。为了加大宣传范围,提高各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重视程度,县普法办已经将《公路法》、《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纳入20__年“五五”普法计划。交通局在产权管理中,认真贯彻落实(临办发〔〕139号)文件精神,将公路产权管理10%的分值纳入养护考核范围。路政执法大队和公路管理段协调配合,坚持上路巡查,严格审批路边建房,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肆意侵占公路产权行为,切实保障公路产权完整和安全畅通。12月20日至21日,市委巡视督察组对我县“四个禁止”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对洛党、凤山、大寺、小湾、鲁史5各乡镇的公路红线控制管理实地巡查,核实了大量的现场整改情况和痕迹资料,最后在对县委政府的反馈中,特别对公路红线控制管理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八)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高质量完成大中修工程

我县地处山区,公路基本上修筑于山坡峡谷之间,由于建设期间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等级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晴通雨阻现象十分突出,安全隐患较大。市局下达我县农村公路大中修投资计划495万元,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结合开通农村客运班线需要及照顾日益加大的车流量需求,按“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和“以县道为主,适当兼顾乡道”的原则来安排,把凤小公路、接漾公路砚田段、扁乌线、凤山东山线确定为大中修实施范围。施工 设计报交通局批准后,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招投标有关规定公开招标,合同谈判全程在纪检、监察、反贪、公证的监督下进行。大中修计划执行的每个环节都反复权衡,确保每一笔投资都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确保每一处工程都能够切实解决最关键的行路难问题,发挥投资效益。我们自始至终抓好每一阶段的工作,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规定(试行》实施,廉政合同、安全管理合同、工程建设合同一并签订。云南公路建设监理公司、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坚持原则,加强监管,严格把关,基础、断面尺寸、石材强度、砂浆标号等统统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做到重要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一律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政府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巡视督察,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局财务室严格执行逐级签字认可和计量支付制度,确保每一笔大中修专项资金合法支出。养护大中修工程实际完成投资6239861元,超计划1289861元。大中修实施过后,新增了农村客运班线4条,实现了“晴雨通达”,较好的发挥了投资效益。市交通局于8月18日至8月20日对该工程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并作出竣工质量鉴定,鉴定结论为:优秀工程两条,合格工程两条,总评分88分,鉴定为合格工程。11月底,大中修项目顺利通过省交通运输厅派出审计调查组的审计验收。

第4篇: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XX电力公司现拥有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股份公司20家,公司共有员工3.77万人。20*年,全公司完成售电量240.12亿千瓦时,上缴税金8.8亿元,资产负债率76.5%,历史上首次实现整体扭亏增盈。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行业、自治区纠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年2月,自治区政府授予XX电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突出贡献奖”。

二、开展效能监察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狠抓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提升队伍素质。随着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效能监察也不断融入公司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活动中。效能监察工作不仅对企业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将监察渗透于管理之中,通过对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能力、运转状态等方面进行监察,实现关口前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廉洁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效能的目的。有效地堵塞了漏洞,改善了管理,营造了依法经营、廉洁从业、诚实守信、勤勉敬业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廉政文化的软实力。

我们坚持把效能监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围绕安全、经营、质量、效能、效益、效率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重点监督检查违反职责和行政法规、制度以及指令、工作程序,并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的错误管理行为,以保证企业内部政令畅通,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针对人财物管理中可能出现问题,修订完善经营决策、建设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针对招投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围标、串标行为,建立健全供应商廉洁信用评价办法。围绕重点领域,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环节,大力开展效能监察,把效能监察的重点更多地放在集团化措施的落实上,加强各类资源整合运作过程的监督和效果的检查评价,促进集团化运作深入开展。集中开展了“三清理一规范”和不良资产处置等专项效能监察工作,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对电网核心业务,突出工程建设、资金运作、资产处置、招标采购等关键环节,以及供电服务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坚持依法从严治企,加强对各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凡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必须严格履行相应程序,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职工合法权益。在供电服务领域,加强对电费回收、业扩报装等环节的效能监察,坚决杜绝“三指定”现象,提高市场透明度。随着电网建设加快,工程资金投入大,物资需求多,围绕公司发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广泛开展了效能监察。

(一)坚持“三个到位”,确保效能监察工作有章可循

1.思想认识到位。公司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工作,树立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明确效能监察是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是强化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行政行政主要负责人管理手段的延伸。通过教育使各级领导能够正确地理解效能监察的目的、意义,并达成共识:明确效能监察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为生产经营服务,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保证企业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公司也将“经济活动全过程效能监察”列入20*年公司课题研究中。

2.工作体系到位。公司把效能监察作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成了纪检监察部门在组织实施中加强指导,业务管理部门在积极参与中落实责任,基层各单位在上下联动中推进和深化效能监察的工作态势。一是明确目标和计划,研究制定效能监察总体方案。今年初由公司明确全年效能监察工作重点,制定具体、可行的效能监察计划,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工作重点进行立项,并采取日常检查,半年考核,年终验收评比的办法,跟踪检查立项单位效能监察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协助督促责任部门对效能监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并限期整改,从而确保总目标的实现。二是建立业务管理机制。公司制定了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对效能监察工作的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职权、奖惩标准等做出具体规定。其次强化效能监察手段,制定处罚规定,明确对违规违纪者的处罚标准,并由监察部门严格督察执行。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实行立项、领导审核签字、年度计划呈报、定期报表、重要监察项目专题报告、效能监察档案管理等制度,使效能监察工作步入运行有规范、检查有依据、惩处有标准的管理轨道。

3.组织领导到位。坚持行政主要领导负责、监察部门组织协调、管理职能部门配合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由监察、审计、财务、企管、人事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行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交流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拓展效能监察的渠道和范围,增强效能监察工作力度。

(二)坚持“三个结合”,提高效能监察的针对性

1.把效能监察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在实际的生产经营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上级、平级、下级三级监督网络的作用,对物资采购、招投标、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事任免、资金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等开展效能监察工作。针对XX电力公司“十一五”投资225.5亿元加强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投资建设中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切实加强对“三重一大”等问题的监督,推进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把效能监察与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本着为大局服务的指导思想,公司把强化企业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作为效能监察工作的重点工作,做到监察一批项目,堵塞一些漏洞,完善一套制度,推进一次工作。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注重检查和纠正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3.把效能监察与司务公开和工作相结合。公司把司务公开和工作中反映的问题作为效能监察的切入点,既能有效地提高效能监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有利于把效能监察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三)重视抓好“六个环节”,确保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性。

1.注重抓好选题立项。效能监察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抓住四个环节,一是选准“切入点”,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抓住“关键点”,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性;三是把握“延伸点”,注重效能监察工作的连续性;四是重视“显现点”,增强效能监察功能的实效性。公司每年有重点地选好几个项目,拿出优秀成果,真正使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

2.注重抓好分析整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是效能监察的目的。一是抓好跟踪调查。在下达效能监察通知书、提出限期整改建议后,要主动指导基层单位对整改措施的落实,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检查。二是搞好终结报告,及时分析和反馈信息。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做好跟踪督促工作。

3.注重抓好典型示范作用。没有典型就没有经验,没有典型就没有动力。公司在开展效能监察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和促进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均衡、整体发展。

4.注重抓好建章立制。坚持标本兼治,既是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也是效能监察的根本目的。通过效能监察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治本上下功夫,以达到合法经营、规范管理、以法治企、提高效益的目的。

5.注重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公司注意与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对重大效能监察项目要求有关业务部门必须参加。这种联合开展效能监察的工作方式,既增强了效能监察的力度和效果,解决了自身人手紧、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也促进了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理解和配合。

6.注重长效,巩固成果。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仅是效能监察的过程,要防止问题的再发生、真正堵塞管理漏洞,必须抓好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公司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热点问题入手,进行事前预防性监察、事中跟踪性监察和事后改进性监察,认真履行效能监察职能,坚持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三、开展效能监察的主要成效

一是完善制度。制定了XX电力公司《效能监察实施细则(暂行)》、《关于加强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效能监察工作要点》、《招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招标活动监督办法》。明确了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主要内容和具体安排。二是突出监督重点,统一立项开展了营业抄核收、资产管理、生产经营、招投标、安全管理等效能监察工作,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三是开展经验交流。召开了公司系统效能监察经验交流会,总结回顾了公司开展监督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果,交流了各企业开展监督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具体做法,研究监督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探讨有效监督的新思路,推进了监督工作深入开展。公司系统推荐的“燃煤管理效能监察项目”国家电网公司效能监察优秀成果一等奖;“用电抄核收效能监察项目”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效能监察优秀成果二等奖;“营销体系运行效能监察项目”国家电网公司效能监察优秀成果三等奖。以挖潜增效,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目的,拓宽效能监察思路,围绕“总揽全局、紧贴中心、切合实际”工作要求,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保证。据统计,20*年至20*年,公司及所属各单位效能监察统一立项287项,提出并落实效能监察建议667条,建章立制1053项,发现线索并查处案件38件。通过效能监察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500.9万元,避免经济损失6193.2万元;不良资产处置效能监察,上级批准处理的资产金额为2831万元,回收的资产金额为284万元;共完成60批集中规模招标和施工招标标效能监察,累计中标金额32.78亿元,节约资金3.04亿元,节资率达9.27%;发现查处违纪线索并转立案3件,处理2人,查处违纪金额870.58万元;为公司增加直接经济效益41048.1万元。

对自治区监察厅对公司基层单位下达的“效能监察建议书”,我们认真调查整改,规范了收费程序。撰写效能监察经验论文63篇。到目前为止,集中规模招标未发生重大违法违纪行为。

第5篇: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按照“5421”工作路径,保持定力、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再次跻身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和创新创业4个“百强区”,实现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5亿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7亿元,增长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33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43元,增长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2亿元、进出口7.9亿美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截至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考核评价居四城区之首。

开放开发强力推进。出台区2017年九大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大招商实施意见,建立金融业、建筑业发展“政策池”;成立7个驻外招商分局,成功举办深圳跨境电商推介会,国华人寿等项目正式开业,顺丰丰卖网、怡亚通合肥供应链基地等项目先后签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5亿美元,引进现代服务业大项目8个、工业大项目1个。全年重点实施“大新专”项目109个,完成投资180亿元。安徽省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华地金融中心、加侨悦山国际酒店、国际儿童医学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

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天鹅湖金融商务区品牌形象和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国家开发银行正式进驻,普华永道开业运营,全区金融类企业发展到226户,税收贡献率超过16%。清溪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商业街区。跨境电商“三平台一中心”功能日趋完善,顺丰智能分拣基地、网达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积极推进,蜀山国际电商园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入驻企业达到120家,获得设计大奖56项,转化成果11项,获批省级青年创业园。宾肯电气、宝龙环保等一批科技型工业企业快速成长,全区新增安徽蓝麦通讯等7家规上企业;南岗合作园惠而浦二期、大陆轮胎三期正式投产;寿蜀产业园在深化合作共建、加快产城一体发展上正成为同类园区的典范。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井岗镇、南岗镇再次荣获“综合实力全国百强镇”。

(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以改革创新转职能、促发展。建立区街两级政府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体系,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91项减少为77项。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累计发放“银政担”“税融通”“科创贷”等近15亿元;全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到9.1万户,居四城区第一,同比增长28.1%,创历史同期最快增长速度;省、市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4家和7家,平台数量居四城区第一;授权发明专利751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至116家,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试点区。完成区直部门国有资产和商投、工投等5家企业的划转工作,组建创城资产管理、创美房屋租赁等4家公司,启动对城司的5年注资计划。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区级数据资源局。积极推动蜀山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以改革创新补短板、惠民生。在全省率先建立安置房毛坯交付补偿机制;出台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实施办法,林业小区5部电梯交付使用。出台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文件审查办法,拓展“网上商城”功能,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158万元。市政、环卫、园林养护作业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全面接收政务区社会事务,实现天鹅湖“零溺亡”。坚持依事设岗,凡进必考,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区级“编制池”,首批引进50名建设、法律、经济管理等紧缺人才。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围绕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三)城乡建设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有序推进梁墩片区等4个改造项目和轨道交通5号线、合安高铁货运外绕线等7个大建设项目征迁,累计完成征迁清表100万平方米。完成蜀山花园二期、方大郢等5个项目、56.9万平方米安置房分配,即将交付西城西苑、前新庄等4个项目、42.7万平方米,加快建设临湖家园、欣南嘉园等16个项目、193.4万平方米。新建、续建白莲岩路、青龙路、半岛路等支路网项目50个,总长62公里。全力加快土地上市,12宗、867.3亩土地通过市土委会审查。扎实推进黄山路、芜湖西路、皖河支路、西一环路4个精品道路建设,芜湖西路精品道路在全市率先完工,仅用8天时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6公里的政务区国旗广场外环路改造。

不断加速新区建设。西部新城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先行、配套先行,高标准完成公共配套专项规划,高起点实施城市总体设计;安置房建设全面加快,路网框架全面拉开,5个标段、16条道路陆续开工建设,220KV小庙变电站即将开工,杆线迁改全面加速;供水、燃气等综合配套及时跟进。完成西城投资公司组建,提升项目建设、投融资和资产管理水平。完成蜀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规划编制,确定“一路一廊、五区十村”的总体布局,实施乡村道路“成环成网”工程,总长56公里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陆续交付,33.9公里的农村道路拓宽工程稳步推进;先后举办“春之韵”“双城记”“果趣节”“冬之藏”等系列主题旅游推介活动。

(四)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城区品质有效提升

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中央环保督察转办的216个举报件全部办结,省环保督察交办的27项整改任务基本完成,立案查处89家企业,罚款196.9万元。重新调整划定畜禽禁限养区,已关闭畜禽规模养殖场241家。启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集中清理陈年垃圾5000多吨。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新加坡花园城人工湖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叉东渠排水管涵完成改造,西北部输水渠生态补水工程、派河综合治理工程等进展顺利;航鑫家苑海绵小区改造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055亩、占年度计划的107.7%,完成绿化长廊建设5.8公里,开展森林抚育2.3万亩。PM10平均浓度降幅在四城区处于前列。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以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和“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实行月调度和“红黑榜”制度,城市治脏、治乱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深入开展立面“六清行动”,全面整治户外商业广告、持续开展“牛皮癣”专项整治。改建樊洼路等3座垃圾中转站,启动2.4万户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取缔无证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27家。有序实施9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三年滚动计划”,翠庭园小区率先完成高标准改造,评选区首届“宜居小区”48个。霍山路慢行系统全市率先完工,开工建设轻工大厦等14个公共停车场,引入城泊公司规范管理车位9218个。林溪公园、四季花海C地块、怀仁游园等8处、86.2万平方米公园基本建成,8000平方米“多彩花境”精彩展现,28万平方米的“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全面推进。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大力实施民生保障。统筹实施省市31项重点民生工程,“大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7%。新增实名制就业4.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61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515人。向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亿元。在全市率先实施残疾人辅就业项目。蜀麓小学等7所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招考教师460名,为历年之最。全市首个“钱学森班”落户蜀山。通过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实地核查。全市首个公园里的城市阅读空间“林间书舍”对外开放,合肥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蜀山栏目开播,开展大型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中国好人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市各县区第一。成功举办第二届“领跑蜀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首届“毅行蜀山”等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近5万人。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蜀山模式”得到国家卫计委的肯定和推广。三里庵、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即将竣工。成为全国第一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点。新增社区儿童之家7个。做好浪卡子县及省内寿县、岳西县、庐江县、金安区的合作共建和对口扶贫工作。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成功调解民间纠纷6530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51件。创新“五社联动”服务新模式,社区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6157处,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加强火灾防控,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扎实开展“护苗”“清源”“净网”等专项行动。积极推行“一街一所”监管模式,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获评省级质量强区示范区。扎实开展禽流感防控。巩固无传销城区创建成果,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开展区级领导接访下访,强化属地维稳责任,重点积案化解率达85%。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稳步提升。民族**、外事侨务、老龄、物价、科协、人防、应急、地方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六)作风转变纵深迈进,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民主法治全面加强。办结行政复议案件42件,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10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通过对接会、恳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区人大、区政协的沟通交流,全年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7件、政协委员提案66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主动接受区委巡察,着力从监察、审计、招投标等方面扎紧扎牢制度“笼子”,从源头避免滥用权力、滋生腐败等问题。全面推进政府及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实行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初步完成镇街、开发区资产负债情况审计,有序开展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形成问题清单并逐个销号。

行政管理务实高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讲重作”等学习教育。通过分解任务、定期调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政府部门、镇街开发区实行责任化、项目化、节点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共走访服务辖区重点企业278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共受理办结领导信箱信件371件、12345热线事项28213件。

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各项工作任务艰巨繁重的一年,我们要积极呼应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勇于瞄准长三角、对标沪宁杭,按照“146”工作路径奋力前行,即:围绕一个总体工作思路(开发建设新城、双修提升老城),强化四项举措(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典型带动、保障联动),聚力六大重点(强力推进征迁改造、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全力实施城市出新、合力实施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倾力落实民生保障)。

2018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部署和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压奋进,跨越前行,争取经济发展速度争先、总量进位、质量领先,社会发展补齐短板、完善保障、打造品牌,努力开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建设新局面。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市定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市控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和长足发展。实现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速经济发展,构筑转型升级新高地

强化招商引资成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驻外招商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更宽领域内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围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高科技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掌握本地政策条件和资源状况,了解外埠产业前沿态势,创新招商方式,提升谈判技巧,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在对比、谈判中优选项目。积极跟进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恒丰银行、戴德梁行等重点项目,力促早日签约落地。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6亿美元,争取引进现代服务业大项目10个、工业大项目1个。

推动项目扩容提速。围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根据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我区实际,积极开展项目的策划编制、联系协调工作,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领域积极向上争项目、要投资。继续实行“并联审批”“双向承诺”制度,强化倒逼推进和约束退出机制;完善领导包联、定期调度、督查考核等机制,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达产率。加快推进四季花海人才公寓、联东U谷企业港等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争取各类用地指标;强化与各类金融企业对接,搭建平台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围绕短板建设项目,全面摸排、梳理公共服务事项,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尽快启动为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省、市“大新专”项目125个,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17个、计划竣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114亿元。

打造产业集聚平台。提升蜀山经济开发区发展能级,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完善“单一窗口”平台功能,推动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设;依规收回供而未建土地,实施“腾笼换鸟”工程,集约利用存量土地和现有厂房载体,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园中园”;谋划实施扩区升级,力争成功升级国家级开发区。扩大天鹅湖金融商务区竞争优势,重点引进各类公司总部或区域总部、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等,促进平安大厦、百利中心、置地广场、华润大厦等项目向亿元楼宇迈进。加快金大地1912、金隅南七里、江南茗茶城、海卉花市等特色街区提档升级,全力争创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加快南岗合作园惠而浦三期、长安汽车二期项目建设,力促大陆轮胎四期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寿蜀产业园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空港物流等产业聚集发展,打造合肥空港新城的先行区、核心区。

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积极谋划大数据产业小镇,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1+2+N”格局,即建设一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引进协同创新和孵化培育等两个平台,形成全国大气环境、水务和民用航空等大数据应用中心。完善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招引国际化工业设计企业入驻,促进工业设计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启动设计城展厅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丰富与电科38所、合肥物质研究院、中航12院的合作内容,细化、实化院地合作、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大帮扶力度,培育更多、更大、更强民营经济主体。对重点企业、税源、税种实施精准摸排、实时研判、有效监管,加大税收征管、协税护税力度,千方百计增加财税收入。认真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加快城乡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大改善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五个一百”目标,即全面建成交付道路不少于100公里,拆迁清表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小区整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绿化、美化、亮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保障引江济淮水利工程及轨道3号线、4号线、5号线、合六区域快线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加快建设东至路、大蜀山路等21条在建道路,开工建设聚贤路等11条城区道路,加宽12公里村级道路,建设85公里休闲区旅游道路。加快张小郢、邓店安置点二期的征迁扫尾,有序启动合肥新西站区域、大铺头片区等旧城旧村改造,积极谋划小庙镇30平方公里建设区征迁等项目。加快金绩交口等地块收储上市,力争全年出让土地面积不低于500亩。建成西城竹苑、化机厂生活区等8个安置点,加快五里洼、孙岗头、动力三村等16个安置点建设。完成长江西路(五里墩—环城路)、梅山路、西一环精品道路项目,实施4.2公里长的科学岛路整体提升改造。完成在建的绿怡居等31个小区、再启动蜀山新村等25个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动汉嘉都市森林小区等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工作。全面完成四季花海、西山公园、琥珀潭公园、芜湖西路灯饰亮化工程。

全面加快西部新城建设。完善西部新城规划设计,保持与滨湖科学城规划有效衔接。确保总投资48.5亿元、总里程37.6公里的31条道路全面开工,开建心湖公园一期工程,将其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体育、文化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合肥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继续加快安置点建设,同步完善教育、商业、邻里中心等服务配套。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加大土地整治和农村废弃坑塘沟渠复垦工作,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实施产业项目承接,做好小庙工业集聚区项目整合和闲置资源“二次开发”,加速产业升级。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生态休闲区起航,围绕“一路一廊、五区十村”的总体规划布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和景区道路加宽工程,实施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提升,加快门景、标牌、公厕、停车场、驿站、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馆两中心”建设。加快培育聚而和、美而特的特色旅游村落,结合蜀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举办品牌节会。做实、做强大美蜀山文旅公司,加快休闲区旅游资产的收购和整合,提升项目运作水平;引进社会资本,鼓励休闲区企业参与,建设一批博物馆群、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项目,实施曹操河沿线大地景观项目,加大小庙现代农业示范区、梁墩老街等项目招商力度,以乡村肌理、文化脉络、视觉系统、运行机制串联整合沿线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产品。

(三)加强城市管理,实现人居环境再提升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环巢湖流域生态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重点企业清洁化改造,加大河道排口、雨污管网整治力度,年底前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全面禁养,促进南淝河、十五里河和苦驴河、梳头河水质持续改善;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淘汰黄标车,推进油烟扰民问题规范化管理,加强油气回收装置督查整改,实行全时段渣土运输和工地扬尘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防范、治理和修复。建设环保监测信息平台。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加快推进环城公园、庐州公园三期提升、建设,完成60处“花境”建设,新增游园绿地135万平方米。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重点实施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公共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健全完善住宅小区、农贸市场、门前卫生责任制、绿化管养等督查考核体系。探索网格管理、责任溯源、群众自治等治理机制。加强对环卫市场化运营的督查考核。启动小庙镇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范围,确保垃圾分类覆盖不低于4.8万户。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座。实施绿怡居菜市场等14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改造。继续开展合六路出入口环境整治。加速公共停车场和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在城市支路网中逐步推行单向通行及禁左行驶,畅通城市“微循环”。落实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奖励办法,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在镇街自管安置小区探索区属物业公司服务模式,先行在翠庭园小区、康馨名家等小区进行试点。全面完成国有企业生活区“三供一业”接管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提高初信初访办理质量,优化大调解工作格局。推进村(居)民主自治,保障94个村(居)民委员会顺利换届选举;将社会治理向社区延伸,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开展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继续开展“十大诚信企业”“十大诚信个人”评选活动。推进12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实现“明厨亮灶”信息化工程全覆盖,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稳步实施“雪亮工程”,新增500个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位。加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力度,防范金融风险。从严从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抓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突出日常防范和源头治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四)加大落实民生,共筑和谐美好新生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基层就业平台建设,继续打造“蜀往职来”招聘品牌,年内新增实名制就业2万人,实现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覆盖率50%以上。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持续扩大基础性保障,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实施精准帮扶,不断完善综合救助制度。继续推进养老服务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办好社区养老助餐食堂,实施小庙镇4所养老院消防改造。落实残疾人就业、医疗等政策,依法保护残疾人权益。启动余岗区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强拥军优属,提升军人职业尊崇感。

丰富文化体育生活。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持续开展“唱响蜀山”“魅力蜀山行·百姓大舞台”等品牌活动,区文化馆、图书馆、小剧场、档案馆全面开放。新增一批“城市阅读空间”,全力构建15分钟阅读圈。开展蜀山文化历史研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新建文博苑社区等2所社区小型科普体验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常态、长效礼遇帮扶好人机制,做好身边好人选树工作。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着力打造“志愿之城”。推动全民健身,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继续举办蜀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领航蜀山”、“登高蜀山”等品牌赛事。全力争创安徽省体育强区。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五十中新校分部、祁门路小学、肥西路幼儿园等1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建成合作化路中学、奥体小学、中铁国际公馆幼儿园等13所中小学、幼儿园。深化与上海教科院的区域合作,加强与安生教育的共建合作,举办蜀山区第三届教育国际化高端论坛。加大教师支教、交流和校长轮岗力度,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强化各类幼儿园日常监管。持续扩大医联体服务内容和范围,改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四诊三服务”,通过选派进修、专家轮岗、远程诊疗等方式,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加快稻香村街道、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建设。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建成2所医养结合示范点。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区。继续做好与淮南寿县、浪卡子县等地区的对口扶贫和合作共建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共建、军民融合。进一步抓好民族**、外事侨务、物价、地方志、烟草专卖等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政府良好新形象

增强本领提效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系统思考、认真研究、统筹谋划,着力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精神在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完善区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加强目标制定、执行、评估等工作,确保政府工作按节点有序推进。切实改变作风,增强执行力,对重大决策和重要任务,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增强担当意识,多在解决难题上想办法,不在回避问题上找借口,千方百计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难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行政问责,大力整肃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

深化改革转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和瓶颈。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构建政府权力做除法、市场活力做乘法的发展环境。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回头看”活动,通过成果评估完善制度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推进政用、商用、民用数据融合,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三级体系,统筹推进“智慧蜀山”建设。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权责清单,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完成街道国有资产划转城司,促进社区配套用房用途复归公共服务本位。推进城司改革,提高资产运营、融资服务、开发建设等能力。创新举措破解征迁难题,从政策依据、历史沿革、民生关切等方面进行征迁安置政策的系统性设计。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继续推进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改革创新。

第6篇: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20__年4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园林城市调研组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创园工作,这是对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极大鼓舞和促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嘉靖七子”之一的宗臣、晚清著名学者、美学家刘熙载等众多历史名贤的故里。1987年撤县建市,全市面积2393.3平方公里,人口155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建成区城市人口15.6万人。目前,已先后获得“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市”、“平原绿化先进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经权威机构评定,——已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和“特色建市、生态立市”的要求,立足“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水体景观,提升城市品位”的主题,进一步升华“水”的灵气,彰显“绿”的生气,提升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先后投入数亿元,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到今年底,我市建成区园林绿化总面积将达到600.19公顷,绿地率达到34.3,绿化覆盖率40.5,公共绿地面积147.5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64.68公顷,占建成区面积3.6,确保省级园林式单位达到14家,省级园林式居住区达到8个以上。上述各项指标均将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的考核标准。现将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整体联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我们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心组织部署,强化宣传发动,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整体联动,形成了领导重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1、组织领导到位。20__年8月,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在内的“五城同创”的决策部署,明确到20__年底创建成省级园林城市。迅速成立了“五城同创”总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创建园林城市工作设立了分指挥部,分管副市长任分指挥部指挥,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并成立了以市建设局为责任部门、市园林处为具体责任单位的创建园林城市办公室,有力促进了创建工作的落实和开展。我们认真制定了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体系,并逐项逐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20__年9月,市政府专题召开了全市创园工作动员会;今年2月,又召开了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主题的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同时分别与各相关部门签订了绿化目标与创建工作责任状,各创建单位和居住区向市政府递交了完成目标任务承诺书。分指挥部定期召开成员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严格检查考核,促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2、部门协作到位。我们坚持创建园林城市一盘棋思想,注重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宣传部门统筹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监察部门强化效能监察,加大督察力度;建设部门履行牵头职能,认真组织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发改部门在投资安排和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财政部门及时保障落实建设资金;规划部门严格按照规(文秘站:)定的绿地指标进行审批、把关,切实加强监督;环保部门结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积极组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管部门加强城管综合执法,会同园林监察队严查侵绿毁绿行为;文化部门切实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水务部门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精心组织实施河道两侧绿化工程;林牧业部门大力开展生态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创建园林城市工作。

3、宣传发动到位。我们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形成了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良好格局。一是开展多层面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载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分别在报纸、电台、电视、政府网站等开设专版、专栏,重点宣传创建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宣传园林绿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市民和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宣传相关部门创建进展情况和动态。二是实施多途径引导。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宣传周”等活动,抓住“3·12”义务植树节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及时编印发放创建园林城市宣传手册3万册,绿化知识普及宣传单5万份,设立绿化宣传灯箱和过街横幅40多处(条),定期编发《创园简报》。三是进行多方位发动。组织开展——市区家庭庭院绿化和家庭养花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爱绿意识。深入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今年市区近2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4、资金投入到位。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建绿、护绿、爱绿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以政府投入为主,精心组织实施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滨河绿地和环境整治工程。以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为抓手,确保各开发公司和各新、扩、改建单位在项目开发建设中留足绿化用地。市财政在年度资金安排中保证足够的资金用于绿化建设和养护,去年的城市绿化工作,全市共投入资金4.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87.9万平方米。今年全市将新增各类绿化面积123.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将达7亿元(含拆迁费用)。

(二)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贯彻执行,精心打造碧水蓝天的园林城市特色。

按照加快建设“生态——”的指导思想,我们确立了城市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筹,绿地系统与水系、道路系统相统筹,现有景点景区与未来发展的景点景区相统筹的“三统筹”原则,于20__年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__--2020),并通过省专家组的评审。新规划以市域生态资源为基础,既着重突出——历史悠久、名胜众多、人杰地灵的浓厚文化底蕴,又综合考虑——水系发达的环境风貌、城市格局和发展空间,更赋予——大开放、大开发、现代化的水乡城市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示了不远的将来——“碧水蓝天、绿色环保”的崭新形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不断加快我市特色化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对市区主次干道、街景及新建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我们都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力求出精品。对于老城区和新区绿化的规划设计,注重讲究城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城市风光相互交融,力求既能体现特色鲜明、气势恢弘的新城风格,又能彰显生态自然、古朴雅致的古城魅力。目前整个市区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小区有景,城园相融,绿水相间,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随着新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更能全面展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城更美、居更佳的现代园林城市形象。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绿化建设,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整体形象。

在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咬定创建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绿化重点工程,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明显改善。仅20__年,全市新增各类绿地面积87.9万平方米,今年,全市将新增各类绿地面积123.5万平方米。

1、全面加快公共绿地建设步伐。按照调整后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质量的提高和特色的体现,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绿地体系。20__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双梅园、市政广场、高兴东以南绿化广场等一批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建设工程。今年将新建板桥竹石园、森林公园、水上公园以及长安大桥南桥头、英武大桥南桥头等公共景点绿化建设。结合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通过拆房建绿、见缝插绿、拆违造绿等办法,组织实施了严家三角区、五里大桥东、王家塘东侧、建设局东侧绿地等一批街头游园,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休憩、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2、大力加强道路特色绿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道路绿化的规划和实施,确保城市主干道绿地面积不少于道路总面积的25。一是抓要点。注重规划设计,对每一条道路的绿化规划都严格把关,并建立了设计招标制度,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二是抓亮点。注重加强主干道与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的协调建设,把出入口的绿化建成城市新亮点,今年我市对——大道、五里东路、中和路进行拓宽改造和绿化景观改造,建成三条交通快捷、景观优美的景观路。三是抓品位。注重品种引进和选择搭配,着力丰富道路变化层次,提高道路绿化标准。四是抓特色。注重强化城市主干道的绿化景观效果,长安路、——大道、英武南路等道路绿化统一按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进行新植和改造。目前我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主干道两侧树与花坛、绿地巧妙结合,常绿与落叶、花灌木与色叶树种合理搭配,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城市道路绿化新格局。

3、精心组织实施滨河及防护林绿化。我市充分利用市区河网密布的优势,积极开展滨河绿化。今年我市将结合朝阳湖、直港河、中心河、海池河、车路河、上官河、南官河等河道的整治与改造,在沿河两岸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增添园林设施和游园小路,形成风景带,建成市民休闲场所;在城市建成区,以南绕城、西过境路、北过境路、高兴东公路、通乡公路为依托,建设30—50米宽的绿化林带,增强城市防护能力。

4、高度重视单位绿化。我们将单位绿化列入年度考核目标,每年开展达标单位及花园式单位的评比、复核工作,园林式单位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市建成区现有各级各类绿化达标单位155家;近五年新、扩、改建单位中90基本达标。到20__年底,单位绿化覆盖面积达75公顷,占市区绿地面积的16。各单位在开展庭院绿化的同时,积极进行室内、墙面、屋顶的立体绿化美化,进一步提高了绿化的整体环境效益。

5、广泛开展居住区绿化。对于新建居住区的绿化,坚持科学规范、精心设计,强调大绿量、高品质,突出植物造景,配以乔灌花草,适当点缀小品及休闲设施,形成优美的人性化景观环境。目前我市各级绿化达标居住区达21个。对于老小区绿化,认真摸底调查,分期分批进行改造,近年来,共投入近20__万元对全市老小区进行了环境改造,老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近五年来新建和改造的居住区绿化基本上全部达标。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庭院绿化评比活动,对庭院及阳台、室内绿化开展较好的家庭给予表彰,也形成了一大批绿化配套、环境优美的庭院绿化居住区。

6、不断扩大生产绿地规模。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区林木花卉基地不断涌现,全市现有苗圃总面积44.92公顷,占建成区总面积2.7。在积极抓好苗木基地建设,提高苗木补给率的同时,注重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育种工作,不断培育和生产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具有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以确保城市绿化的需要。

(四)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依法治绿,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我市坚持一手抓绿化工程建设,一手抓绿化管理养护,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绿化建设成果。

1、强化制度管理。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和《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颁布了《——市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绿色图章制度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配套文件,为加强城市绿化保护的监督、执法和巩固绿化成果提供了制度保证。

2、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制定、完善了养护规范、养护标准和考核细则,注重长效管理,加强指导监督。园林部门先后成立了专业的绿化监察和绿化管护队伍,加强巡查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化。加强对绿化

养护管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管护单位、管护人的经济效益挂钩,强化了养护管理责任。积极探索绿化管护竞争上岗和分片承包负责制,在城市各主干道和景点对绿化养护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按照“定人、定路段、定标准、定责任”的原则,实行道路、景点绿化管护责任包保制,既节省了管护成本,又提高了管护质量。3、强化绿化行业管理。严格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规范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保证绿化工程质量。目前,全市有园林绿化企业10多家,其中三级资质企业2家。高度重视园林绿化专题研究,有效解决绿化生产和日常养护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强化绿化执法管理。进一步规范申请占用绿地、砍伐树木的审批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控制侵绿、毁绿现象。市园林绿化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巡查监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投诉举报,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程序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坚决杜绝擅自侵占、破坏城市绿地和擅自砍伐城市树木的行为。

(五)注重景观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努力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我们高度重视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切实加强环境质量管理,务求——在建设中更加美丽,在保护中不断更新,在延续中加快发展。

1、注重文物古迹保护。主要突出“三大保护主题”:一是“具江淮水乡之风韵”。突出——水网密布、千岛纵横的独特城市格局以及城水相融的空间形态,加强乌巾荡风景区及拱极台公园的建设,以及沧浪河、车路河沿河绿化建设。二是“集明清古居之佳构”。突出——现有的古城形制、街坊格局以及大量明清民居的历史风貌,开展了赵海仙洋楼、宗臣故居、板桥故居、李园船厅、县丞署、刘熙载故居等明、清建筑住宅保护区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三是“显吴楚文化之奇丽”。突出——历史上丰富的文化积淀,修复、新建和开放了海光楼、四牌楼、上方寺、板桥纪念馆、城隍庙等。

2、注重古树名木保护。我们组织力量对市区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的普查登记,建立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按照省统一标准设立古树名木保护牌,明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单位和管护措施;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对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严格执法管理,有效杜绝破坏行为的发生。

3、注重城市环境保护。我们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精心组织实施“碧水工程”。加快河道整治,实施疏浚、截污、清淤等工程,目前市区主要河道已初步清除劣五类水体。二是精心组织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加强清洁能源区和烟尘控制区建设,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专项整治,加强城市建筑施工扬尘管理,目前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86。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宁静工程”。加快噪声达标区建设,切实加强对各类噪声综合治理,扩大机动车禁鸣区域范围,积极开展安静小区创建活动,市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5。四是精心组织开展“市容工程”。加强对市容市貌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目前户外广告管理整齐规范,道路、广场卫生清洁,亮化不断完善。

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对照创园考核指标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城市绿化总量有待进一步增加;绿化总体档次有待提升;单位、居住区绿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绿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阶段创建工作打算

20__年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年,对照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标准,我们将扎实抓紧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市四套班子负责人跟踪联系重点绿化项目制度,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继续加强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发动群众,迅速掀起奋力冲刺、争创建园林城市的新。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全面加强目标考核,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和责任追究。

2、坚持扩大绿量和实施绿化精品工程并举。围绕今年计划新增绿地123.5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园林绿化精品工程项目,尽快完善人民公园改建,直港河、中心河、车路河滨河绿化,板桥竹石园、森林公园、水上公园建设等。在老城区继续建设一批公共游园,努力促进市区绿地分布趋向均衡,市民休憩、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

3、切实加强沿路、沿河、沿桥“三沿”绿化。对于今年市区计划新建的城市骨干道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实施绿化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城市主干道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率不少于30,次干道不少于25。继续加大对市区不达标道路的绿化整改力度,完善实施景观道路改造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通道。

4、扎实开展创建园林式居住区和园林式单位活动。对前几年已经改造和今年正在实施改造的部分老小区,抓整治,抓完善,促提高,进一步提高市区整体绿化水平。积极引导老城区部分单位开展垂直绿化,拆墙透绿,倡导相关单位创造条件建设屋顶花园,努力缩小绿化的差距。认真组织开展申报评选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和园林式单位活动,力争今年市区14个单位和8个居住区创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

5、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水平。坚持面向现实、着眼长远的原则,在引进大树进城的同时,广种中小型树木,努力夯实绿化基础。合理确定养护经费,确保已经建成的绿化工程得到有效养护。积极开展和参加园林绿化操作工技能竞赛,切实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6、全面加强绿化管理工作。根据新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绿线”范围,确保绿线内用地不被随意占用和变更。严格执行绿化管理规定,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市区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加快实行绿化管理和养护作业的分离,切实推进园林绿化养护作业市场化进程。

7、认真做好软件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全面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抓紧完成创建申报资料汇编、宣传画册、电视片录制和光盘制作等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这次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调研,是对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督促和推进,我们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严格按照各位领导和专家所提的意见和要求,逐条整改,逐条落实,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扎实工作,确保我市在明年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

谢谢大家!

——市人民政府

(20__年4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园林城市调研组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创园工作,这是对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极大鼓舞和促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嘉靖七子”之一的宗臣、晚清著名学者、美学家刘熙载等众多历史名贤的故里。1987年撤县建市,全市面积2393.3平方公里,人口155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建成区城市人口15.6万人。目前,已先后获得“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市”、“平原绿化先进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经权威机构评定,——已进

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和“特色建市、生态立市”的要求,立足“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水体景观,提升城市品位”的主题,进一步升华“水”的灵气,彰显“绿”的生气,提升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先后投入数亿元,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到今年底,我市建成区园林绿化总面积将达到600.19公顷,绿地率达到34.3,绿化覆盖率40.5,公共绿地面积147.5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64.68公顷,占建成区面积3.6,确保省级园林式单位达到14家,省级园林式居住区达到8个以上。上述各项指标均将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的考核标准。现将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整体联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我们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心组织部署,强化宣传发动,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整体联动,形成了领导重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1、组织领导到位。20__年8月,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在内的“五城同创”的决策部署,明确到20__年底创建成省级园林城市。迅速成立了“五城同创”总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创建园林城市工作设立了分指挥部,分管副市长任分指挥部指挥,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并成立了以市建设局为责任部门、市园林处为具体责任单位的创建园林城市办公室,有力促进了创建工作的落实和开展。我们认真制定了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体系,并逐项逐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20__年9月,市政府专题召开了全市创园工作动员会;今年2月,又召开了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主题的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同时分别与各相关部门签订了绿化目标与创建工作责任状,各创建单位和居住区向市政府递交了完成目标任务承诺书。分指挥部定期召开成员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严格检查考核,促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2、部门协作到位。我们坚持创建园林城市一盘棋思想,注重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宣传部门统筹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监察部门强化效能监察,加大督察力度;建设部门履行牵头职能,认真组织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发改部门在投资安排和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财政部门及时保障落实建设资金;规划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绿地指标进行审批、把关,切实加强监督;环保部门结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积极组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管部门加强城管综合执法,会同园林监察队严查侵绿毁绿行为;文化部门切实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水务部门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精心组织实施河道两侧绿化工程;林牧业部门大力开展生态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创建园林城市工作。

3、宣传发动到位。我们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形成了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良好格局。一是开展多层面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载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分别在报纸、电台、电视、政府网站等开设专版、专栏,重点宣传创建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宣传园林绿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市民和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宣传相关部门创建进展情况和动态。二是实施多途径引导。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宣传周”等活动,抓住“3·12”义务植树节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及时编印发放创建园林城市宣传手册3万册,绿化知识普及宣传单5万份,设立绿化宣传灯箱和过街横幅40多处(条),定期编发《创园简报》。三是进行多方位发动。组织开展——市区家庭庭院绿化和家庭养花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爱绿意识。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今年市区近2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4、资金投入到位。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建绿、护绿、爱绿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以政府投入为主,精心组织实施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滨河绿地和环境整治工程。以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为抓手,确保各开发公司和各新、扩、改建单位在项目开发建设中留足绿化用地。市财政在年度资金安排中保证足够的资金用于绿化建设和养护,去年的城市绿化工作,全市共投入资金4.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87.9万平方米。今年全市将新增各类绿化面积123.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将达7亿元(含拆迁费用)。

(二)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贯彻执行,精心打造碧水蓝天的园林城市特色。

按照加快建设“生态——”的指导思想,我们确立了城市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筹,绿地系统与水系、道路系统相统筹,现有景点景区与未来发展的景点景区相统筹的“三统筹”原则,于20__年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__--2020),并通过省专家组的评审。新规划以市域生态资源为基础,既着重突出——历史悠久、名胜众多、人杰地灵的浓厚文化底蕴,又综合考虑——水系发达的环境风貌、城市格局和发展空间,更赋予——大开放、大开发、现代化的水乡城市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示了不远的将来——“碧水蓝天、绿色环保”的崭新形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不断加快我市特色化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对市区主次干道、街景及新建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我们都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力求出精品。对于老城区和新区绿化的规划设计,注重讲究城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城市风光相互交融,力求既能体现特色鲜明、气势恢弘的新城风格,又能彰显生态自然、古朴雅致的古城魅力。目前整个市区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小区有景,城园相融,绿水相间,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随着新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更能全面展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城更美、居更佳的现代园林城市形象。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绿化建设,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整体形象。

在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咬定创建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绿化重点工程,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明显改善。仅20__年,全市新增各类绿地面积87.9万平方米,今年,全市将新增各类绿地面积123.5万平方米。

1、全面加快公共绿地建设步伐。按照调整后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质量的提高和特色的体现,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绿地体系。20__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双梅园、市政广场、高兴东以南绿化广场等一批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建设工程。今年将新建板桥竹石园、森林公园、水上公园以及长安大桥南桥头、英武大桥南桥头等公共景点绿化建设。结合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通过拆房建绿、见缝插绿、拆违造绿等办法,组织实施了严家三角区、五里大桥东、王家塘东侧、建设局东侧绿地等一批街头游园,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休憩、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2、大力加强道路特色绿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道路绿化的规划和实施,确保城市主干道绿地面积不少于道路总面积的25。一是抓要点。注重规划设计,对每一条道路的绿化规划都严格把关,并建立了设计招标制度,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二是抓亮点。注重加强主干道与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的协调建设,把出入口的绿化建成城市新亮点,今年我市对——大道、五里东路、中和路进行拓宽改造和绿化景观改造,建成三条交通快捷、景观优美的景观路。三是抓品位。注重品种引进和选择搭配,着力丰富道路变化层次,提高道路绿化标准。四是抓特色。注重强化城市主干道的绿化景观效果,长安路、——大道、英武南路等道路绿化统一按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进行新植和改造。目前我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主干道两侧树与花坛、绿地巧妙结合,常绿与落叶、花灌木与色叶树种合理搭配,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城市道路绿化新格局。

3、精心组织实施滨河及防护林绿化。我市充分利用市区河网密布的优势,积极开展滨河绿化。今年我市将结合朝阳湖、直港河、中心河、海池河、车路河、上官河、南官河等河道的整治与改造,在沿河两岸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增添园林设施和游园小路,形成风景带,建成市民休闲场所;在城市建成区,以南绕城、西过境路、北过境路、高兴东公路、通乡公路为依托,建设30—50米宽的绿化林带,增强城市防护能力。

4、高度重视单位绿化。我们将单位绿化列入年度考核目标,每年开展达标单位及花园式单位的评比、复核工作,园林式单位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市建成区现有各级各类绿化达标单位155家;近五年新、扩、改建单位中9

0基本达标。到20__年底,单位绿化覆盖面积达75公顷,占市区绿地面积的16。各单位在开展庭院绿化的同时,积极进行室内、墙面、屋顶的立体绿化美化,进一步提高了绿化的整体环境效益。5、广泛开展居住区绿化。对于新建居住区的绿化,坚持科学规范、精心设计,强调大绿量、高品质,突出植物造景,配以乔灌花草,适当点缀小品及休闲设施,形成优美的人性化景观环境。目前我市各级绿化达标居住区达21个。对于老小区绿化,认真摸底调查,分期分批进行改造,近年来,共投入近20__万元对全市老小区进行了环境改造,老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近五年来新建和改造的居住区绿化基本上全部达标。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庭院绿化评比活动,对庭院及阳台、室内绿化开展较好的家庭给予表彰,也形成了一大批绿化配套、环境优美的庭院绿化居住区。

6、不断扩大生产绿地规模。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区林木花卉基地不断涌现,全市现有苗圃总面积44.92公顷,占建成区总面积2.7。在积极抓好苗木基地建设,提高苗木补给率的同时,注重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育种工作,不断培育和生产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具有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以确保城市绿化的需要。

(四)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依法治绿,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我市坚持一手抓绿化工程建设,一手抓绿化管理养护,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绿化建设成果。

1、强化制度管理。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和《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颁布了《——市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绿色图章制度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配套文件,为加强城市绿化保护的监督、执法和巩固绿化成果提供了制度保证。

2、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制定、完善了养护规范、养护标准和考核细则,注重长效管理,加强指导监督。园林部门先后成立了专业的绿化监察和绿化管护队伍,加强巡查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化。加强对绿化养护管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管护单位、管护人的经济效益挂钩,强化了养护管理责任。积极探索绿化管护竞争上岗和分片承包负责制,在城市各主干道和景点对绿化养护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按照“定人、定路段、定标准、定责任”的原则,实行道路、景点绿化管护责任包保制,既节省了管护成本,又提高了管护质量。

3、强化绿化行业管理。严格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规范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保证绿化工程质量。目前,全市有园林绿化企业10多家,其中三级资质企业2家。高度重视园林绿化专题研究,有效解决绿化生产和日常养护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强化绿化执法管理。进一步规范申请占用绿地、砍伐树木的审批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控制侵绿、毁绿现象。市园林绿化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巡查监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投诉举报,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程序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坚决杜绝擅自侵占、破坏城市绿地和擅自砍伐城市树木的行为。

(五)注重景观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努力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我们高度重视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切实加强环境质量管理,务求——在建设中更加美丽,在保护中不断更新,在延续中加快发展。

1、注重文物古迹保护。主要突出“三大保护主题”:一是“具江淮水乡之风韵”。突出——水网密布、千岛纵横的独特城市格局以及城水相融的空间形态,加强乌巾荡风景区及拱极台公园的建设,以及沧浪河、车路河沿河绿化建设。二是“集明清古居之佳构”。突出——现有的古城形制、街坊格局以及大量明清民居的历史风貌,开展了赵海仙洋楼、宗臣故居、板桥故居、李园船厅、县丞署、刘熙载故居等明、清建筑住宅保护区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三是“显吴楚文化之奇丽”。突出——历史上丰富的文化积淀,修复、新建和开放了海光楼、四牌楼、上方寺、板桥纪念馆、城隍庙等。

2、注重古树名木保护。我们组织力量对市区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的普查登记,建立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按照省统一标准设立古树名木保护牌,明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单位和管护措施;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对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严格执法管理,有效杜绝破坏行为的发生。

3、注重城市环境保护。我们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精心组织实施“碧水工程”。加快河道整治,实施疏浚、截污、清淤等工程,目前市区主要河道已初步清除劣五类水体。二是精心组织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加强清洁能源区和烟尘控制区建设,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专项整治,加强城市建筑施工扬尘管理,目前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86。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宁静工程”。加快噪声达标区建设,切实加强对各类噪声综合治理,扩大机动车禁鸣区域范围,积极开展安静小区创建活动,市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5。四是精心组织开展“市容工程”。加强对市容市貌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目前户外广告管理整齐规范,道路、广场卫生清洁,亮化不断完善。

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对照创园考核指标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城市绿化总量有待进一步增加;绿化总体档次有待提升;单位、居住区绿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绿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阶段创建工作打算

20__年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年,对照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标准,我们将扎实抓紧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市四套班子负责人跟踪联系重点绿化项目制度,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继续加强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发动群众,迅速掀起奋力冲刺、争创建园林城市的新。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全面加强目标考核,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和责任追究。

2、坚持扩大绿量和实施绿化精品工程并举。围绕今年计划新增绿地123.5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园林绿化精品工程项目,尽快完善人民公园改建,直港河、中心河、车路河滨河绿化,板桥竹石园、森林公园、水上公园建设等。在老城区继续建设一批公共游园,努力促进市区绿地分布趋向均衡,市民休憩、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

3、切实加强沿路、沿河、沿桥“三沿”绿化。对于今年市区计划新建的城市骨干道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实施绿化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城市主干道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率不少于30,次干道不少于25。继续加大对市区不达标道路的绿化整改力度,完善实施景观道路改造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通道。

4、扎实开展创建园林式居住区和园林式单位活动。对前几年已经改造和今年正在实施改造的部分老小区,抓整治,抓完善,促提高,进一步提高市区整体绿化水平。积极引导老城区部分单位开展垂直绿化,拆墙透绿,倡导相关单位创造条件建设屋顶花园,努力缩小绿化的差距。认真组织开展申报评选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和园林式单位活动,力争今年市区14个单位和8个居住区创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

5、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水平。坚持面向现实、着眼长远的原则,在引进大树进城的同时,广种中小型树木,努力夯实绿化基础。合理确定养护经费,确保已经建成的绿化工程得到有效养护。积极开展和参加园林绿化操作工技能竞赛,切实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6、全面加强绿化管理工作。根据新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绿线”范围,确保绿线内用地不被随意占用和变更。严格执行绿化管理规定,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市区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加快实行绿化管理和养护作业的分离,切实推进园林绿化养护作业市场化进程。

7、认真做好软件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全面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抓紧完成创建申报资料汇编、宣传画册、电视片录制和光盘制作等工作。

第7篇: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的要求,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认识上要有新提高

1、对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要有新认识。一方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土地管理面临“两碰头、一忧虑”的形势,矿业受到“一紧一松、震荡调整”影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土地和矿产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发出各地极大的改革热情,土地流转加快,各种探索踊跃,规范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繁重。二是中央和地方新增投资力度大、范围广、建设时间集中,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项目用地有可能出现井喷式上扬,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供求不足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违规违法用地可能反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从今年开始执行,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违规违法用地势头,大量问责的局面将令人忧虑,严格执法监管的阻力和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三是经济危机影响可能还没有见底,总体上可能继续下行,矿业支柱产业遭到严重打击,主要矿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回落,矿产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一些矿业企业可能减产停产。

另一方面,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各级领导对国土资源工作更加重视,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工作更加关注,为我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动力。从土地管理看,15号令的实施和共同责任机制的建立,必然会增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用地需求短期内迅速增加和用地总量的控制,必然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我们加快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从矿产资源管理看,一批小型矿山企业的停产倒闭,给我们提供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合重组矿产资源的有利条件,找矿、管矿、用矿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

因此,当前国土资源工作既面临困难与压力,同时又面临机遇和挑战,这就是我们的形势,大家必须清醒认识。

2、积极应对,在保护和保障上要谋求新发展

针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局面,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变压力为动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紧紧把握“守底线、保增长、调结构、防反弹”的工作大局,主动作为、顺势而为。

一要积极应对。就是全局上下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气概;要有迎难而上、战胜和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要有志在必得、勇创新业绩、勇攀新高峰的志气和信心。

二要主动作为。就是不但要有积极应对的信心,更要有积极应对的行动。从国土资源工作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以下“八个主动”:一是主动学透政策业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弄懂国土资源部近期下发的两个通知,不断促进扩大内需和加强用地保障监管的具体条件措施。二是主动分析把握形势。对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要及时全面把握,明确自己的位置,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三是主动沟通。加强与服务对象沟通,必要时主动上门。四是主动办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力求实现感情上零距离、时限上零超时、质量上零差错、服务上零投诉。五是主动协调处理矛盾。工作过程中碰到矛盾和问题,主动协调,需要调整的主动调整。六是主动督办跟踪进展。对相关办理环节主动督促,主动跟踪。七是主动报告和反馈办理结果。对办理进展和办理结果要主动报告,主动反馈。八是主动征询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

三要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就是要提升保障能力,提升监管水平,提升自身素质。这是我们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的目的。一是提升保障能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就是提升保发展的能力。二是提升监管水平。就是要正确处理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监管的关系,统筹二者的关系,既不能以监管为由对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消极作为,更要警惕以保发展为由弱化监管。既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三是提升自身素质。就是要全面提升集体和每个人的自身素质。提升队伍的整体功能、机制体制创新水平;提升每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服务意识;提升每个人的廉政勤政能力;提升每个人的政策与法规水平;提升每个人胜任工作的业务技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和特点,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土地征收方面,要重点提升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报批服务能力、提升规划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在土地利用方面,要重点提升把握土地市场的能力,努力争取土地供应总量不少于去年,土地出让总量、出让收益不少于去年。在执法监察方面,要重点提升执法监察的整体功能、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共同责任机制的效能和水平。在矿产资源方面,要重点提升推进矿山环境整治能力和矿政管理水平,提升科技支撑矿产资源利用的能力。四是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拉动内需项目用地需求;确保国家重点项目、省重点工业项目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确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已明确要求,凡没有完成“三个确保”任务的,就暂停受理批次用地报件。

(二)在试点上要有新突破

*市国土资源局与成都土地督查局开展共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试点工作,对破解我市土地管理难题,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努力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力求在贯彻宏观调控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建立动态评估和滚动修改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科学设置规划指标,完善土地规划体系,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土地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是力求在落实共同责任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建立共同预防机制、联合执法机制、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机制,着力推进土地监管关口前移,强化土地执法预防功能,强化部门的协作配合,提高执法效果。市委、市政府将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实行奖惩问责,形成保护耕地、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由国土部门一家管地大家用地变为大家管地大家用地的目的。

三是力求在开源节流上实现新突破。研究细化优化产业结构供地和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措施,做好“扩增量、挤存量、快审批、调结构”文章。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规划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三集中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力求在统筹城乡用地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新制度、“城中村”重建改建新途径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办法,逐步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逐步开放农村建设用地的一级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培育流转市场主体,规范流转市场管理。提高“城中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

五是力求在维护群众权益上实现新突破。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政策可衔接,政府财力能承受,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三)在地政管理上要有新拓展

一是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管地”。要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健全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此,要切实落实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大建设占用补充耕地力度,确保我市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加强批前监督、批中审查、批后核查和日常监管,从严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要层层签订执法监察目标考核责任书,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网络。要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工作机制和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加大国土资源普法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全社会守法、护法、用法。

二是认真抓好土地二次调查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划地”。现在我们突出的问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衔接不够到位,从而导致了建设需要的土地和我们现行规划矛盾突出,许多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选在了基本农田和农用地上,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矛盾非常突出。要按照土地二次调查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一边摸清底数一边开展二轮规划,做到土地二次调查与之齐头并进,使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功能,在规划修编中解决好指标约束、耕地占补平衡等关键问题,处理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满足全市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全面了解法规政策,搞好确权登记“盘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特别是所有权的规定和有关法规政策规定,认真盘清我市实有的土地数量和地类。要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契机,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二调”各阶段的工作,通过掌握准确详实的调查数据,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我市的土地利用状况,搞准土地资源家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用地基础工作。当前,“二调”各项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并已列入省政府重点督察和问责事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快进度、严把质量、突出重点,及时提交调查成果。按照这次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的要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调查工作负总责。对未按期完成调查任务的,将启动问责机制,暂停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项目审批。

四是研究政策,依法“征地”。首先,要研究好政策。经过我们反复的了解调研,发现在征地过程中,有一些把握不好的情况,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有的地可以不征而又报征。比如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老百姓的民房拆迁,老百姓原来的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需要改变用途,搬迁到其他地方,应该说属于农民建房,报上去批了又征,既占指标,也增加了审批难度。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做好业主的工作,避免盲目征地。现在投资商进驻以后,都想尽快把土地证办理好,而且要求多批地,以土地作抵押贷款。这样既占了指标,经济效果又不好。第二,要依法依规征地。做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公布和实施工作。按照“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探索允许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途径。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审批环节,严把征地费用兑付关,对征地费用有拖欠,不兑现的,一律不予批准农地征转用。第三,根据部、省厅安排,将计划一次性下达改为年初预下达,年中执行奖惩和年末调剂的要求,实现差别化管理,把指标纳入计划、目标纳入责任、成效纳入考核,努力做到用好计划内的、争取年中奖励的、保证年末调剂的、多管齐下,确保重点项目落地。

五是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搞好“三项整治”,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生地”。第一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农用地后备资源。要按照用地的规划计划,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先行安排,做好补充耕地储备工作,确保各类建设用地顺利报批。同时,要加强新增耕地的后期管理和保护,坚持“建管并重”,克服重前期建设轻后续保护管理的倾向。第二是积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富余指标可通过增减挂钩置换给城镇使用。第三是积极开展空心村、废弃砖瓦窑、工矿废弃地的整治工作,争取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缓解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压力。下步我们重点是对已搬迁或破产倒闭国有企业的占地进行开发整理,将其从国有建设用地变为真正的农用地,把农村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用地指标,挖潜生地。

六是“四位一体”无缝对接“供地”。规划、耕保、利用、地籍“四位一体”一张图管地,构建统一的土地监管平台,并严格开展批后、供后监管工作。加强对批次用地供地情况的检查,确保当年批准的土地供地达50%,上年批准的供地达80%,前年批准的供地达90%。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将对土地供应率过低,批而未供情况突出的地方,采取果断措施,暂停农地征转报件审批和扣减下一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要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内涵挖潜、节约集药”的要求,加大闲置、存量土地的清理、开发整理和利用。合理控制单宗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对拟出让地块的开发整理,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净地”、“熟地”出让,缩短土地开发周期,加快土地利用速度,促使潜在的土地生产力尽快实现。

七是节约集约“增地”。就是向天要地,向空间要地,城市建设要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鼓励住宅、办公向高层发展。在工业用地当中,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限制厂区内绿地建设面积,控制别墅及低层住宅建设;鼓励原有的低密度和低容积率的厂房,改建为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多层标准厂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严格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规定,对投资总额达不到500万元以及投资强度达不到每亩120万元(不含土地取得费用)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鼓励其通过租赁标准厂房等方式获得生产经营场所。

八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地”。所谓分地就是积极向领导建议,新的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尽量不要占好地,尽量占荒山荒坡。要按照城市片区基准地价和农村土地分等定级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提出工业、居住、商业用地意见、建议,合理分配各种土地资源。致力推动城市发展尽量不要占好田好地,把好田好地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起来。另一方面,工业项目选址尽量在空闲地和坡地,或者是产值较低的农地,把优质良田真正的保护起来。

(四)在矿政管理上要有新成效

2009年,矿政管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等3个文件的通知》(241号文)及其实施办法为主线,突出两权管理和矿业权市场建设,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动员各界力量“找矿”。按照“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依靠科技和人才”的要求,完善鼓励矿产勘查风险投资制度,要以找大矿、找好矿为目标,加大地质找矿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勘查与开发利用,加强与地勘单位的合作,支持、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实力的优势地勘单位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勘查,根据他们掌握的地质资料,选定拟出让区块。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规范矿业权二级市场,严禁私下交易,违规操作。凡属政府出资探明矿产地的矿业权,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有偿出让。

二是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划矿”。加快推进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修编,要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确定拟进行有偿出让的探矿权、采矿权区块,按照计划投入的要求,每年按计划投放探矿权采矿权。要加快建立“规划控制、计划投放、使用有偿、责权统一、合同管理”的投放机制,真正发挥矿产资源规划在矿产资源整合中的龙头作用。要强化矿业权设置的规划审查,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矿业权报件,一律不会审,不报批。

三是突出监管“治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日常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打击私挖滥采、超层越界、以采代探、破坏浪费资源、非法转让矿业权为重点,对重点矿区、重点矿种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动态巡查,全面遏制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各类违法行为,巩固整顿成果,严防各类违法违规现象出现反弹。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努力实现由重审批轻监管到审批和监管并重、突出批后监管职能的转变,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矿业权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分片包干、定点到片、责任到矿、在岗履职、明确奖惩的工作机制。

四是强化整合“活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大并小,以优并劣;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兼顾,公开公正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关闭禁采区,收缩限采区,集聚开采区,调整矿山布局。对辖区的矿业权分类实施整合,改造提高一批,整合集中一批,关闭淘汰一批,压缩矿山数量,提高矿山生产能力,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开展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使矿山开局明显合理,矿山企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矿山生态环境显明改善。

(五)在党建工作上要有新加强

这次工会会议对今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确保全市国土资源工作又快又好发展,怎样叫做“又快又好”?我的理解就是,既要圆满完成全市2009年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又要实现干部安全,一句话就是要“工作干好,干部不倒”。为此,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突出三个加强:

一是要加强班子建设。一个单位是否能有大的作用和发展,领导班子的作用很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要用心谋大事,带头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班子成员之间要团结一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强化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勤政务实,这样才能带出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才能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第8篇: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范文

一、概念界定:排污权交易与激励机制………………………………………1

(一)排污权交易…………………………………………………………………………1

(二)激励机制……………………………………………………………………………2

二、排污权交易的内在激励机制…………………………………………………3

(一)经济激励……………………………………………………………………………3

(二)制度激励……………………………………………………………………………4

(三)技术激励……………………………………………………………………………6

(四)信誉激励……………………………………………………………………………6

三、案例分析: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7

(一)排污权交易实施前太湖流域的水环境分析………………………………………7

(二)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的实施——从激励机制的视角……………………………12

(三)太湖流域排污渠阿交易的激励效果展示…………………………………………20

四、推进太湖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23

(一)法律激励……………………………………………………………………………23

(二)制度激励……………………………………………………………………………23

(三)政策激励……………………………………………………………………………25

(四)经济激励……………………………………………………………………………25

(五)技术激励……………………………………………………………………………26

五、参考文献……………………………………………………………………27

一、概念界定:排污权交易与激励机制

(一) 排污权交易

1.排污权交易的内涵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排污权交易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政府管理机构向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企业则根据排污许可证向特定地点排放特定数量的污染物;二是排污许可证及其所代表的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排污权,是可以进行转让、买卖交易的。

2.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科斯提出,如果产权界定清楚,交易成本足够低,双方就可以坐下来谈判,从而使外部效应内部化,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使环境资源成为一种商品是恢复价格机制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环境问题的解决并不都涉及到直接的政府行动。只要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清楚,就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让环境行为主体自己去解决问题。

3.排污权交易理论的提出

 著名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的排污权交易理论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市场机制的失效,造成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单独依靠政府干预,或者单独依靠市场机制,都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性,把污染控制在令人满意的水平。环境是一种商品,政府是这种商品的所有者,可以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在市场上公开标价出售一定数量的“污染权”,每一份污染权允许其购买者排放一定单位废物。政府不仅应允许污染者购买这种权利,而且如果受害者或者潜在的受害者遭受了或预期将要遭受高于价格的损害的话,他们为了防止污染,政府也应允许其对污染权进行竞购。在竞争中,一些能用最少费用来处理自己污染问题的公司则都愿意自行解决,使外部性内部化。然而,污染权将不会被完全使用,因为一些环境保护社团可能购买一些污染权利来保证水质高于政府规定的标准。政府则可以用出售污染权得到的收益来改善环境质量。政府有效地运用其对环境这个商品的产权,使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上发挥最佳作用。

4.排污权交易的流程

 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是,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地区的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如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或无偿分配等,由此形成的价格作为对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级定价;之后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排污权能合法地买卖。由此形成的价格,相对应的是市场主体的二级定价。

(二)激励机制

1.激励的内涵

激励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引申为刺激、诱导、给予动机、引起动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激励”一词是激发鼓励之意。从中外词源的对比理解中可以找到共性,即都有改变内心想法,也就是所谓的动机之意,通过对动机的作用进而影响行为。

对于激励的内涵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予以定义:斯蒂芬•罗宾斯认为:“激励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通过努力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①孔茨认为:“激励包括激发和约束两方面含义,奖励和惩罚是两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①胡君臣认为:“激励是激发、鼓励引导人的某种特殊方式作为的一系列动机。”

综上所述,激励的内涵是通过各种因素刺激,引发激励对象对未来的某种期望,使之产生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内在动力,从而为实现目标把外在刺激内

化为自觉行为。

2.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的内涵

 《高级汉语词典》中“机制”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二是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结合激励的内涵,可以总结出激励机制的含义是以制度的形式来规范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二者间的联系,以此来引导激励客体的行为和观念,以实现激励主体的目标。

就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而言,排污交易作为激励媒介,政府(主要是环保部门)作为激励主体,企业(污染源)为激励客体,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可以做如下定义:通过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确立,政府向企业传播激励标准进而引导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实现共同改善环境的目标。

二、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

(一)经济激励

 1. 总量控制的内在激励机制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在排污权交易出现之前,政府在两者之间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如果让企业进入,意味着提高GDP的同时污染了环境;如果禁止新企业进入,地方政府经济就无法发展。同时,政府在决策的时候也缺乏一个标准:究竟什么企业可以进入,什么企业应该禁止?笼统的依据环境友好资源集约显然会导致决策不公和政府寻租。

 但是排污权交易机制解决了所有难题。只要总量不再增加,企业就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如此看来,新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控污技术和设备减少自身的污染量进入市场,也可以通过和其他企业交易排污权进入市场。由此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工业企业必然代替传统的“三低一高”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提升了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成本控制的内在激励机制

图1:排污权交易的内在激励

 如图所示,假设Q1 Q2= Q2 Q3,MACb MACa是A,B两家企业的边际治污成本,MAC0为最优边际成本。当价格为P时,A的排污数量为Q1,B的排污数量Q3。假设A企业必须减排Q1 Q2污染量。但是A的边际成本比较高,如果自己减排的话成本太高。在排污权交易机制的作用下,可购买B企业的排污权Q2 Q3。如果完全由A企业减排的话,它所付出的成本为多边形AD Q1 Q2;交易排污权之后,A企业只需要付给B企业BD Q1 Q2的排污费既可,这样A减少的成本为ADB的面积。

 而B企业的话,排污成本为多边形EC Q2 Q3,同时A企业付给它EB Q2 Q3的收益作为补偿,由此它可凭借自己的控污技术获得BCE的利润。

 由此可见,排污权交易机制自身为企业提供了成本和利润的经济激励机制。

(二)制度激励

1.正激励:行政制度激励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非凡的治理能力。之前使用最多的是排污收费。虽然说排污收费也有一定的约束性,但更多的是对每个企业进行达标监测。但即便所有企业都达标,随着新企业的进入企业数量的增多,污染总量依然会增加,对环境的污染依然会更加严重。

 在排污权交易体制下这一问题可迎刃而解。因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宗旨是总量控制。在排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有新企业进入,政府如果认为事先的容量限制比较合理,就可以让排污权的价格随市场供求的变化而浮动;如果政府认为容量控制不够到位,只需要买入一定的排污权,进而减少市场上的排污权供给,再由市场的供需来自动调整排污权价格既可。由此看来,政府关注的只是宏观的排污权总量而不是微观的单个企业的控污情况。可以说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果。排污权交易体制,为政府的行政制度创新提供了积极的激励。

2.负激励:寻租激励

在排污权交易制度下,政府扮演的是一个监管者的角色,并不参与市场交易,排污企业是交易的主体,两者之间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在市场交易中,作为环境管理权的委托方,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也会对自己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

排污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如果企业的边际治理成本过高,企业在综合权衡之下可能就会向其他企业购买排污权。但是如果在法律并不严明或者法律执行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也有可能同政府有关部门官员串谋,通过寻租的方式来牟取自身的利益,最明显的是在排污许可的初始分配和排污监管过程当中。

排污权交易的初始环节需要政府对排污许可进行分配,在这一环节首先要保证政府分配的公平性,如果政府的分配信息不公开,可能存在暗箱操作,排污企业就可以采取行贿的手段获得更多的排污许可。

同样,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执行过程当中,排污企业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政府监督包括排污企业污染浓度是否超标、排污量是否超过排污许可、企业之间的排污权交易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在法律缺乏执行力以及缺乏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政府监督不力以及企业的行贿行为,从而使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如图所示,横坐标代表排污交易制度的完善程度,纵坐标代表排污企业的边际成本(包括购买治污设备的边际成本等)或边际收益(包括政府的奖励、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上的获利等)。在排污权交易实施的起步阶段,由于企业需要购买排污权、购买治污设备等,企业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另外,企业投入大量财力与物力,但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并不明显,企业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此时排污企业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利润”是负的。在这一阶段,容易滋生寻租行为。如果排污企业进行寻租,环境保护当局是清正廉明、秉公办事也没问题。

如果相反,同时企业的治污成本大于寻租成本且寻租行为可行,那么污染者向环境保护当局的寻租活动就会成功,此时企业就会选择向环保部门官员行贿而不是通过安装环保器材或是向政府购买排污许可来达到污染治理的目的,污染者就可以以较小的寻租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而把污染者造成的外部成本转嫁给受污染者。此时,排污企业的边际成本减少,边际成本曲线MC1下移至MC2,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由M2移至M1,较寻租行为发生之前有所减弱。

图2:排污权交易的寻租激励

(三)技术激励

 传统的环境治理办法,不管是行政规制,还是收取排污费,企业也会相应的提高技术减少排污量,但这是以达标为限。一旦到了控污标准,企业为追求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就不会再想办法提高技术减少污染。

 排污权交易制度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排污权交易制度使得排污权也作为企业产出的一种成为企业提高利润的一种手段。为使收益最大,企业必定提高控污水平和控污数量,直到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为了多减排获得回报,企业试图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控污数量的积极性就自然被激发了。

(四)信誉激励

1.对企业的信誉激励

 排污企业获得排污权后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获得排污权的企业若能按规定排放、提供准确的排放数据,就能树立自己的信誉,从而减少监督机构因不信任而增加检查和监测的次数,或避免因超排而被取消自己对容量资源的所有权。获得排污权的企业还会有积极性协助管理机构监督其他企业按规定排放,因为其他企业如果随意实施超排,就必然导致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贬值。通过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负责任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2.对政府的信誉激励

产权自身能够为排污企业提供良好的激励,在这一过程当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并不冲突,通过排污权交易带来的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能够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依赖,增强一国政府的国际声誉。如果政府能够有效利用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将在国内和国际成为建立环境领域负责任政府的品牌工程。

三、案例分析: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

(一)排污权交易实施前太湖流域的水环境分析

 太湖流域面积 3.69 万平方公里,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北依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年平均水资源量 176 亿立方米,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5。2007 年,流域总人口 4917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3.7%;GDP 总量 28648 亿元,占全国的 11.6%;人均 5.8万元,是全国人均 GDP 的 3.1 倍。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域水污染、水资源短缺问题逐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①

1.河网有机污染严重

 尽管太湖流域污染物成分复杂,但河网水体基本以有机污染为主,且污染极为严重。以2008年为例,流域河流水质评价总河长3028.7公里,水质状况较上年略有改善,全年期85.2%的评价和长水质劣于Ⅲ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如表所示:

表1:2008年太湖流域河流全年期水质类别比例 单位:%

2.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2008年太湖营养状况总体评价为中度富营养。其中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带为轻度富营养,占太湖总面积的18.8%。其余湖区为中度富营养,占81.2%。①

 太湖富营养导致蓝藻水华依然严重。这是2008年9月太湖蓝藻分布的航拍图:

2008年9月副热带高压势力仍较为强盛,气温持续偏高,加上上半月降水偏少,太湖中蓝藻水华频现,浓度较强,面积也较大。从9月3日和18日的两张太湖遥感监测图上可以明显看到:太湖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有大范围明显的蓝藻水华信息,信息覆盖范围约太湖总面积的一半,特别是梅梁湖、贡湖水域几乎全被蓝藻覆盖。

3.省界河流水质较差

 太湖流域 34 个省界河流断面中,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的断面所占比例为 26.5%,Ⅳ类为 20.6%,Ⅴ类为17.6%,劣于Ⅴ类为 35.3%。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项目主要为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苏沪边界断面 7 个,仅太浦河汾湖大桥达到Ⅲ类,其它基本为劣于Ⅴ类;苏浙边界断面 15 个,仅靠近太湖、太浦河的断面有 4 个达到Ⅲ类,其它多为Ⅳ-Ⅴ类;浙沪边界 12 个,靠近太浦河的断面有 4 个达到Ⅲ类,其它基本为劣于Ⅴ类。①

4.农业、农村污染日益显现

表2:各城市农用化肥的使用情况 单位:万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化肥施用量在全国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化肥施用量稳中有升。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化肥数量,直接导致太湖流域总氮总磷超标和水体的富营养化。虽然在工业污染方面加强防治工作,但显然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薄弱环节。

()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的实施——从激励机制的视角

2008年8月14日,财政部、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在无锡市举行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启动仪式。

    此次水污染物排污有偿使用选定的范围是影响水质的关键性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包括无锡蓝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在内的沿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5家排污企业当场与沿湖5市环保局签订了申购合同。①

1.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内在激励机制

(1)经济激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市场化的概念被引入环境领域。太湖流域经济相对发达(人均GDP达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因此,为太湖构建排污交易平台奠定了经济和体制基础。

 其次,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迅速。新兴的经济主体对水污染物排放指标的需求十分旺盛,而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现有的治理技术下有削减污染物的潜力,可向排污交易市场投放“富余”的排放指标,太湖流域排污交易前景广阔。

(2)法律激励

 我国目前可依据的法律虽然不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但是江苏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法规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做了法律上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细则》《江苏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放指标申购核定暂行办法》《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太湖流域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苏州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3)现实激励

 

 从表中可以看出,太湖流域实施排污权交易,在行业、地区、规模和所有制成分之间,都存在成本的差别。有差别就存在交易的可能性,通过交易可以实现提高效益的目的。而通过排污权交易对于排污总量的控制,又可实现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而且参与交易的范围越广,数量越多,其治污投资总额就越少,节省的治污成本就越大,效果越明显。

2.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的外在激励机制

(1)经济激励——排污权的初始分配

①初始分配的变革

江苏太湖流域的初始分配采用有偿的方式。2008年初太湖流域开展COD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工作。沿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5家排污企业当场与沿湖5市环保局签订了共计购买817吨COD排污指标的申购合同。这5家企业以每吨4500元的价格(首批申购80%的优惠价),向当地财政部门支付295万元的使用金。

按照新拟定的暂行办法,2008年11月20日前,已通过环评审批,年排放化学需氧量在1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指标按2250元/吨征收;年排放化学需氧量在10吨以上的接管企业(按污水厂出水浓度核算)、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大于80%(含8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指标按1300元/吨征收;年排放化学需氧量10吨及以下,其废水接入试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排污单位,应负担有偿使用费,化学需氧量指标价格为1300元/吨。①

可以看出经济激励机制在太湖流域的完善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无偿到有偿,改变了污染免费的历史。由此就排污权经济激励本身来说,迫使企业将污水排放计入生产成本的范畴,在自行治污和购买排污权之间进行权衡,在意识和技术层面形成对企业的激励机制。不管企业采用何种方式,宏观上整个太湖流域都能达到总量控制的目的。

改进之后的太湖排污权初次分配设计,采用梯度式的收费方案,化学需氧量指标从1300元到2500元不等,将必然成为企业改进控污技术的经济动力。由此企业的购买成本将包括在不同污染水平下的排污权交易价格综合权衡之后作出治污抑或交易的抉择。应该说,改革之后的初次分配制度设计更为合理,激励力度更大。

②对新改扩企业区别对待

A 正激励效应

 原先太湖流域采取统一的一刀切的办法,按4500元/吨的化学需氧量收费。但是最近太湖排污权交易方案有了重大调整。部分内容如下:

 2008年11月20日及以后,通过环评审批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单位(包括接管企业)新增化学需氧量指标,按4500元/吨/年征收,所有接管企业都必须直接到当地环保部门申购排放指标。

 这意味着,对2008年11月20日前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排污权交易对半收费。而之后通过环评审批的仍按照原有方案收费。②

 这是提高排污权准入门槛的举措。对新改扩企业的排污收费达到原先的两倍之多。除了环境资源日渐稀缺的市场考量之外,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可以想见能够进入市场的企业,第一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支付两倍的排污费用,第二有过硬的排污设施和排污技术。用经济激励手段,借助市场的力量优化排污主体的质量和数量,原则上也迫使更多的企业出于风险的考虑尽快购买排污许可证,对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以致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都是大有裨益的。

B 负激励效应

在已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地区和领域,真正的交易市场并没有形成。浙江嘉兴市秀洲区从2002年9月起率先在全国推行区内企业排污权交易,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企业直接拿出排污权进行交易。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由于总量控制越来越严格,重新获得排污权越来越难,考虑发展需要,不会轻易让出仅有的排污权。太湖流域试点要研究如何避免这种有场无市情况长期出现,如果没有大批的企业间交易行为,就不可能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项制度就可能变相为新的排污收费。

(2)政策激励:目标控制激励

用5年的时间,有效控制太湖护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再用8~10年的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使太湖护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到2010年,太湖地区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控制在26.38万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在2.08万吨,总氮排放量控制在2.78万吨,总磷排放量控制在0.59万吨,在2006年基础上分别削减32.52%、33.37%、30%和30%;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70.1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太湖一级保护区(沿湖5公里和入湖河口上溯10公里两侧各1公里范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其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实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置;主要入湖河流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环境功能要求。到2015年,太湖地区主要污染排放量全面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①

我国真正的排污许可额度没有从最终受纳水体,也就是太湖流域本身的环境容量去反推,虽然有了目标总量的控制,但终究是目标总量,也就是结合我们既有的污染水平,比如2006年的基础上,去统计核算。而目前,有两种依据,即目标总量或容量总量。如依据目标总量比较简单,根据“十一五”削减目标来定地区排污总量,再分配到企业。再比如根据2006年的排放情况来确定排污总量。

但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大部分超过环境功能区标准,根据目标总量的排污权分配难以实现以最优成本改善环境质量的最终目标。对照美国在排污权交易的做法,太湖流域排污技术的核算是不系统不科学的。美国的TMDL核算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从水体可以容纳的污染物的现值出发,然后对所有单位给予排污许可和认证。尊重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是排污权设定的基本原则。目标总量的设定,将直接关系到政策激励的力度和效果。较科学的态度应是依据以水环境质量达标为基础测算的水环境容量,而且是要基于同一个小流域范围内的环境容量,再分配到尾水汇入该小流域的企业,现状排放总量大于环境容量的区域,就不能再新增总量,新建项目必须有老项目腾出总量才能交易。选择容量总量为依据,就要尽快研究出太湖地区水环境容量。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了全国水环境容量课题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当务之急,是要结合其他部门意见,抓紧研究成果的修改、完善、报批工作,据此分解到各小流域,确保地区总量分配有科学依据。

(3)制度激励:目标管理制度

①问责制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省政府对照国家《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要求,每年与流域五市政府、省有关部门签订太湖治理目标责任书,逐年分解落实重要目标任务,保障规划目标与年度目标相衔接。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要建立省、市、县三级管理、逐级考核机制,开展定期检查和年度考核。受省政府委托,省太湖办对《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实行全面监督,负责检查、考核下级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及任务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下发《督察意见书》,责令及时整改。省审计厅负责组织对项目资金安排、相关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等开展年度专项审计。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太湖办、环保厅做好《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年度绩效评估,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并及时报告省政府,适时提出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保证太湖治理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奖惩制度,将《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列入各地各部门行政效能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工作扎实认真、完成任务较好、成效显著的责任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不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又无恰当理由的,对主要责任人给予批评;失职渎职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责任。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每年公布上年度太湖流域各地水环境质量状况、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①

从文件中可以看到,太湖流域已经将水治理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通过设立硬性指标形成正负激励,根据层层负责的原则落实基层责任,自此环境保护再也不是无关痛痒的所在,环保部门所做的绩效评估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各部门各公务员的个人利益。但是文件中只是说追究责任,给予批评,对细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负激励机制虽然初见端倪,但是力度是否到位将关系到制度激励的效果。②“河长制”

 2008年,江苏省在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河长制”。当年6月,包括省长罗志军在内的15位省级、厅级官员一起领到了一个新官衔——太湖入湖河流“河长”,他们将与河流所在地的政府官员形成“双河长制”,共同负责15条河流的水污染防治。①

 “河长制”是中国现有体制下,如何让行政首长真正对环境负责的突破和创新。实践证明,通过制度激励,“双河长制”把各级党政领导真正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把治理成效同政绩直接挂钩,促使各级党政领导更深刻地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最大程度地整合了各级政府的执行力,真正落实了各级领导具体的水环境治理的责任。

③监督监测制度

 为加强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相继在太湖监测管理处成立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太湖流域水文勘测队”,“太湖监测管理处水政监察支队”、“太湖流域水情分中心”和“太湖流域水资源信息采集分中心”。②

 通过对水环境的监测,掌握监测数据,将数据上报至监督管理局之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归类,以法律为依据以实施为准绳的原则下,由太湖水政监察支队决定对企业的奖励(正激励)抑或处罚(负激励),从而使得排污激励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说,对排污交易监督体系的构建,是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在太湖流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4)法律激励

针对当前太湖流域一些排污企业违法超标排污情况,江苏省政府组织开展了整治太湖流域违法排污专项突击检查行动。为严厉打击违法超标排污行为,省政府决定对7家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对18家企业责令停产整治,对16家企业责令限产限排,对17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这次专项突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600多人次,检查企业156家,现场采样150家。③

 对违法企业突击检查的执法活动,是落实太湖排污交易制度的具体行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是法律激励的内核。现有法律中没有开展排污权交易的依据,仅在一些规范性文件提及。排污权交易的推行,不同于其他指令性工作,必须依靠市场规律办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要制定与排污权交易制度匹配的相关法律法规。而立法是要以实践为基础,经过不同利益群体的磋商,是个艰难的过程。可以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给予该地区特殊的政策,像当年的经济特区一样,突破现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及时制定地方规章制度,推行排污权交易。

(5)技术激励

太湖水环境的监测将用上时下最为先进的传感网技术。2009年11月19日,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迎来重量级合作对象――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在双方达成的共建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无锡研发中心合作协议中,“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传感网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成为研发中心的首个项目。②

可以看到,因为江苏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通过和研究所或者相关高校的通力协作,江苏太湖的监测技术已经走在前列。只有过硬的技术,方能保证监测的效果;而只有监测得到的可靠数据,才能更好的提高监督工作的信度和监察工作的力度。唯有如此,激励机制方有用武之地;高效的监督才能通过激励机制,使违规者受罚,治污者获益。

3.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的改进:排污权交易银行的初步构想 (四)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的激励效果展示

自从2007年蓝藻爆发以来,江苏的控污治污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如引江济太,零点行动等,很难说环境质量的些许改善是因为排污交易激励机制所起的作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排污权的市场化激励进程将伴随着太湖流域治理的全过程作为体制性的示范,反映在每个小数点的升降中。

1. 太湖流域河流全年期类别比例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喜的变化,劣于Ⅴ类和劣于Ⅲ类水质呈现下降趋势,相应的Ⅱ、Ⅲ、Ⅳ、Ⅴ类水质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太湖水质主要指标年均值统计

 

 从图中看出,包括2012年指标在内,各污染成分指数,尤其是高锰酸盐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3.省界河流水质

  

 从图中看出,虽然历年来省界河流水质变化不大,但还是表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

4.太湖环境系统建设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是投入的资金还是科研人员数目,江苏省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四、推进太湖排污权交易激励机制

(一)法律激励

 目前江苏制定的法律中,多数是关于定价、排放限值的规定,而政府的监督机制存在法律缺口。监督机制是排污权交易机制建立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明确了监督机制,排污权交易的正负激励机制的实行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治污企业得到奖励而违规企业将受到惩罚。可以说,一切激励机制以法律的建立完善为前提。而在目前法律未成形、未成系的前提下,激励机制的实行无法让人信服。

 其次,在法律系统方面,既然采用流域的视角来构建排污权交易平台,法律就不该单单适用于江苏抑或浙江等一个行政区划。在太湖流域工作协调小组的推进下,建立环太湖流域的统一的法律体系,将更好的加强管理,统一激励机制也有利于公正和提高企业的预期,减少交易成本。

(二)制度激励

1.初始分配制度

这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地方。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有三种方式: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和无偿分割。资料表明,浙江嘉兴采用的是无偿分割而江苏则采用定价出售。同属太湖流域就出现如此大的政策差距,对企业公平性的影响可想而知。

我认为,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正越来越体现出其稀缺性;而同时,人类在治理环境的过程中付出了劳动,使得今天的环境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根据“祖父条款”确立的美国排污权无偿交易制度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为无偿交易,使得一些企业囤积排污指标,限制同类企业的竞争;企业垄断并由此引发的政府寻租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倾向于采用定价方式出售排污权。不仅如此,只有采用有偿分配的方法,让企业实实在在的感觉到环境不再无偿,触及到以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企业的根本利益考量,激励机制的实施才算落到实处。

因此,建立有偿、公平、统一和科学的初始分配制度是必要的。对初始排污权的定价目前还处在拍脑袋决策阶段,究竟4500元的初始定价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确立合理的价格是很重要的。因为价格若是太低,则企业感到无关痛痒,负激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价格定得太高,则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定价成了橡皮图章,企业我行我素;另一种可能是,企业宁可缴纳排污费用接受罚款,也不愿意缴纳排污权交易费用。不管哪种结果都无法达到激励的效果。

这一问题或许通过排污权交易银行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通过市场调节,由企业确定可以协商的初始价格,通过谈判的方式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或者,汇集买卖双方,对排污权进行拍卖,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对于有偿分配所得金额如何分配,同样需要相关的分配制度。因为整个太湖流域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有偿分配所得资金计入总行的绿色账户当中,和罚款(经济负激励手段)一起作为资产的一部分,如何更好的分配和利用这笔资产,防止可能的寻租危险,显然需要游戏规则的设置。

2.监测制度

监测制度作为监督和监察的基础,在排污权交易的激励机制中尤其重要。监测的结果将作为监察的信息依据,而监察则作为排污权交易激励的最后一环,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就监测体系来说,虽然具体的监测技术不是本文的研究范围,但多中心的监测模式却是有益的选择。对排污主体的监测,政府部门主要是个环保机构显然是主体,但因为目前资金限制和制度法律发展不完善,在整个排污交易市场上,作为排污主体的企业可以展开互相监督和牵制。在太湖流域,居民深受水污染之苦,因此设立排污日提高公民控污意识,加强对排污主体的监督,通过排污银行的信息公示,加强企业和公民的互动,形成司法部门、政府部门、企业、公民共同参与的多中心监测体系是可行的太湖控污方案。

 此外,对任何排污权交易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准确的连续排放检测。这样可以使人们对配额的价值有一个比较高的信任度。只有连续监测才能验证控污技术的减排量。

制约连续监测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连续监测的成本。只有较大规模的污染源才具有可行性。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数量的增加,连续监测设备的成本规模效应将普及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第一阶段,限制大型污染源;第二阶段,推广至中等和小型的污染源。

目前,太湖系统已经有了相当部分的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保证监测系统的持续运转防止企业偷排行为是完善监测系统的题中之义。可行的做法是和生产系统联系起来,在污染源生产的过程中就安装监测设备。

(三)政策激励

1.较少的强制性政策

 执行强制性政策将减少企业选择的余地。例如,强制安装治理设施,干预企业的选择和决策,破坏竞争机制等。从原先的行政规制发展到现今的排污权交易,就是强制性政策逐步弱化的过程。提倡建立流域划分为基础的交易体系,从政府主导过渡到市场主体,政府作为既得利益者将成为制度改革的阻力。因此,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需要适度的改革,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变微观管制的命令型政府为宏观调控的服务监督型政府。

2.稳定的政策环境

 对规则的不确定性,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市场的猜测和谨慎。在排污权交易领域,最主要的体现在于排污许可证的期限问题。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长期的排污许可证的设计方面,排污交易的价格不应一成不变。经过精密的计算,借用现值原理,可确定一个合理科学的排污权增长利率。一旦利率确定,长期排污许可就能提升企业的信心和对政策稳定的预期。

(四)经济激励

1.排污权交易自身的激励

 在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作为激励手段的一种,排污交易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激励机制。通过排污权在企业之间的交易,各企业将在排污和治污之间依据自身的成本高低作出选择。这样,指标富余的企业通过交易获得利润和收入,指标稀缺的企业将通过交易降低了治污成本,可以说供求双方在经济上达到共赢。

2.资金投入

 通过资金的投入,本身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资金投入的多少,反应了相关方的重视程度。

治污的过程必然是个资金投入的过程。而资金的来源无非有三个:政府,企业和公民。政府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严重的污染面源和点源投入资金和技术;对治污水平较高的企业给予奖励;企业除了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治污成本之外,对在排污权银行存在控污信用透支的企业,必然会有一部分负激励(罚款)专项资金;同时在有偿初始分配过程中企业的资金也流入了排污银行账户。在排污权再分配的交易市场上,政府可以根据交易的资金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税”,既可掌握交易的市场动态,又作为治污资金进入银行绿色账户。可以看到,在治污的资金投入方面,不管是不是初衷,企业都成为控污的主体。

(五)技术激励

 在水污染的治理中,技术投入至关重要。从初始分配的价格确定,到交易市场的制度设计,再到在线连续监控系统的构建,不仅要求理论的,更要实证的分析和考察。因此,建议太湖流域和高校联合,比如江苏的南京大学,浙江的浙江大学等等,成立太湖水资源课题组。高校丰富的人才储备将成为太湖流域治污控污的后盾。

 通过激励体系的构建,我们看到政府、企业、公民甚至高校科研队伍、司法部门都被纳入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的框架之中。在各部门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情况下,形成以排污权交易银行为中心、太湖流域工业企业主体、政府环保部门主导、立法司法保障、公民积极参与、高校科研项目支撑的环太湖多中心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邓海峰. 排污权:一种基于私法语境下的解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小龙. 排污权交易研究:从环境法学的视角[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3]吴键. 排污权交易:环境容量管理制度创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宋国君. 排污权交易[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与科学出版中心. 2004.

[5]张郁. 基于排污权银行的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模式探讨[J]. 水资源保护. 2009(3):72-75.

[6]赵敏,张志分. 浅析太湖流域交易机制的构建[J]. 生态经济. 2009(10):147-152.

[7]吴世宾. 热流中的冷思考: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水污染排污权交易的法律障碍及对策[J]. 社会科学家. 2008(6):84-87.

[8]刘俊肖. 我国排污权制度探讨[J].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注释:

① Stephen P. Robbi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inth Edition), 2004, P166-170.

① 孔茨:《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69页。

①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厅,上海市水务局:《2008年太湖健康状况报告》。

①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厅,上海市水务局:《2008年太湖健康状况报告》,第5页。①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8年太湖健康状况报告》,第9页。

① cs.xinhuanet.com/cqzk/05/200808/t20080818_1558564.htm

① info.pf.hc360.com/2009/02/260833106403.shtml

② info.pf.hc360.com/2009/02/260833106403.shtml

①《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① 苏政发〔2009〕36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① info.ep.hc360.com/2009/09/15094061826.shtml

② hydroinfo.gov.cn/swxw/200212/t20021231_7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