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电子技术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

第1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实践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类、自动化类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电力电子技术横跨电子学、电力学、控制理论3个专业方向,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天通信、家用电器等众多重要领域[1]。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且应用愈益广泛的诸多重要学科之一,这使得它在电气类、自动化类本科专业基础课中砥柱中流的作用日益凸显,该课程的特点是兼具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2]。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开始与除旧布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电力电子的技术进步洪流,带动各种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不断涌现,原有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亟须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虽然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但其本质仍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占主导地位,尽管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提供了更多案例和Flas等教学资料而费尽心机,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就成为并不鲜见的“常态”。显然,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考虑到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且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学效果就会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努力除旧布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的要求[3]。以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为导向而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并以“微课+慕课+仿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时俱进的有效努力方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之间配合差、互动少的状况,并为使学生改变他们以往事半功倍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逐步实现由厌学—有兴趣学—掌握方法—学会—会学的转变,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微课+慕课+仿真”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要求,经过我校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教师的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应以开关器件为基础,以四类基本变换技术为核心,以两种控制方法为辅,以四类技术的应用为目标,并应适当兼顾当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内容设置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核心内容,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使他们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有一定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以及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基础性开关器件的内容安排上,以全控型器件为主,兼顾半控型器件的相关内容。晶闸管是半控型器件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几乎所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中都会介绍的器件,它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现在以电力场效应管和IGB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核心器件,从而会影响到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4]。我们在教学中,按照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器件的历史发展,将半控型器件的相关内容结合整流电路进行讲解,而对全控型器件及其组成的逆变器流交流变换技术、斩波技术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并且会给学生增加一些教材内容之外的全控元件的介绍。在课堂上及时传授该学科的前沿知识并介绍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紧跟相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良好习惯。例如,将当前诸如无功功率发生器(SVG)、电网谐波抑制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高压变频器、矩阵式交-交变换器等电力电子最新应用的内容,作为补充拓展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此外,还应该将那些诸如电子镇流器的应用、太阳能发电等与学生身边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内容,插入到适当章节的教学中,来增加学生对其身边电力电子技术的感性认识。

2“微课+慕课+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充分注意到“95后”学生求新、求变的特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基本是95后,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厌倦甚至反感,然而他们对互联网、新技术、新教学方式的喜爱并渴求掌握的愿望又是非常强烈的。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微课+慕课+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1微课的应用

微课是指基于某种特定的教学设计思想应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等具体教学内容,也可以是学习方法传授、教学经验介绍等方法论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4]。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微课可以有不同的应用形式。

2.1.1微课在新授课上的作用及效果

微课在新课教学的课前预习、新课内容导入、新课重难点讲解等不同环节可以扮演不同角色。首先,在新课教学之前,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微课视频,从而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视频,为新课做好预习准备。其次,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教师会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依据此教学方法制作微课,在开始上课并复习旧课内容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以此作为学习新课的新颖序曲。最后,还可以将教师对新课中重难点做点拨、对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其规律等内容,也制作成微课,用以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团队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微课视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知识点多而难,并且里面的输出波形较多,如果简单的让学生看书预习,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结合以上微课的诸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会在备课时,自己制作或从网络资源上搜索并购买相应的微课内容,在上课前一周通过与学生建立的班级微信群进行,让学生对新内容进行热身,以达到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并达到预习的效果。

2.1.2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优势

微课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应用中拥有几项不可多得的优势。其一,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基本上都有各自的笔记本电脑或是智能手机,当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二,微课短小精悍,其所围绕的一个议题或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其三,学生学习微课的时间和地点选择的自由度很大,学生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对微课视频的充分利用。其四,微课可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由于视频播放的快慢可以调节,这就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播放的快慢,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其五,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这使得那些平时反应慢而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这就为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提供了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3]。在每次课后,教师通过班级的微信群相应的作业要求,当有学生进行反馈该作业的困难时,通过统计分析学生们的共性问题以及易错、易疏忽的问题时教师就对该知识点和作业制作相应的微视频,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整体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达到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和感情。

2.2慕课的应用

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很容易从网上找一些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在线视频,它们既可以使教师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形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慕课教学内容。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电力电子技术精品课的在线视频公开课,就可以作为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慕课形式的参考资料,使用这些资料进行慕课教学,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网络资源,也使得学生们有更多机会领略国内名校的名师风采,这对于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显然益处多多。当然,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中也可以重新复习这些视频,这要比以往的看书本复习效果好得多。随着以后双语教学的逐步普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慕课的资源共享范围,还可以扩展到包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

2.3实验及实践中仿真的实施

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仿真验证,已经成为现代工程设计领域的常态,它也应该成为工程教育领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常态。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验环节中,无论是拥有充足实验设备的学校,还是缺乏实验设备的学校,都可以采用Matlab软件实现为实验教学做出必要补充的努力。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元件库来建立电力电子电路仿真模型并给出仿真结果,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将计算机仿真软件引入实验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而且更容易使学生学好这门专业课程。同时,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仿真教学能够部分代替实验教学,节省大量的教学资源[4]。在实践课中仿真的实施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布置课程的设计任务时,要求3个人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给出具体的题目、技术指标和设计要求等内容后,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数模电技术、编程语言(C语言或Matlab)完成相应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电子设计竞赛和“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科技制作。在实习环节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电力电子设备生产单位、发电厂以及其他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单位。

3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较强课程,因此其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技术性涉及面也较广,它的核心在于“实用”[5]。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调实际的应用。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感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微课+慕课+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作者:樊建强 郭晋蜀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张文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6):66-67.

[3]杨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南通大学学报,2006(22):95-96.

第2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功率模块焊接和连接的最新技术水平是空白的使用一一半导体底面与顶层基材和铝(A)粗线互连的无铅焊接工艺。由于设计灵活性大、实现自动化的程序简单,铝线绑定现在己成为顶层互连的首选。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生命周期局限的原因,铝粗线焊接成了众多设计的瓶颈。过去,利用烧结带或编织带提出了一些关于芯片顶层触点的解决方案对于1C或存储产品而言,作为粗金(Au)线的替代品,铜(Cu)线绑定具有较高的适配率。还强烈希望采用较大直径的电线作为铝线的替代品,并提出了此课题的有关事项PM。铜线绑定保持了当前铝线绑定法的设计灵活性和工艺灵活性,但是粗铜线要求顶层金属化整体更加牢固,以防止功率半导体在粘合焊盘的作用下出现芯片裂纹和结构损坏。很多功率半导体制造厂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的连接方法的主要优势之一是这种方法可使用粗铜线绑定,无需改变半导体顶层金属化。因此,半导体制造厂可依靠现有的工艺技术和既定的金属化,在前端和后端/封装材料之间留出分隔线。于是,高可靠性功率模块完全有可能实现较快的上市时间。银烧结是一种成熟的功率半导体焊接和连接技术,||J靠性很高,要求使用常见的金属化表面。例如NiAu、Pd或Ag,这些表面都很常用,大多数制造厂有售。

2绑定和焊接技术

2.1低压烧结。低压烧结接受用于生产整流器功率模块,采用这种技术,功率模块质量更好,热工特性、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优良。烧结时需要在焊接件之间涂银膏。烧结过程中,施加压力产生一层密实的银层,连接可靠。烧结过程中,当银膏中的银颗粒和有机物促使扩散力增加时,可减小施加的压力。据报道,当前的烧结工艺可在40MPa以下的压力水平完成|6im。减小压力可生产不同规格的模块,从而增加设计灵活性,便于利用批量生产技术。2.2粗铜线绑定。铜线绑定是电力电子产品总成的大电流互连最看好的技术之一。与铝线绑定相比,铜线绑定布局灵活性高、质量过程成熟,正因为这两条原因,加快了铜线绑定的研发。与铝材相比,电线粘合互连采用铜质材料,有两大好处:(1)电流能力增加37%:(2)铜的热传导率好(比铝的热传导率高达80%)。2.3丹佛斯粘合缓冲板技术(DBB)。丹佛斯粘合缓冲板技术(DBB)由烧结在金属半导体顶层金属化表面上的薄铜箔组成,如图1所示。此外,替换半导体底面接口与DBC基体的凸点瓦连时,也可采用相同的烧结技术。图1烧结DBB银和铜线綁定热堆栈的横截面设计DBB吋,其尺寸要保证热机械优化,以减小由于CTE不匹配而引起的机械应力。除了铜线绑定期间可吸收能量和保护晶片的特性外,DBB还具有很多热特性和电气特性优势。采用DBB后,半导体内出现均匀的电流密度分配。由于竖向电流流动得到改善,无需在半导体上采用针脚式粘合。此部分将进一步介绍标准整流器模块和第2部分所述方法制成的相同模块之间的直接比较结果。

3结果

3.1热模拟。为了证明新封装技术的性能,我们使用热模拟软件FlowEFD,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宄。为了便于对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方案都采用相同的条件。图2显示的是FEM模拟的边界条件。图2第一糢拟部分和第二糢拟部分的边界条件DBB的附加热能力对Zth曲线有积极影响,W为它能储存短热能脉冲。图3所示的是不同变型(VI?V5)不同时间(l〇ms、100ms、1000ms)的热阻抗。在烧结的DBB变型(V5)中,10ms的Zth比标准焊机技术(VI)低大于22%。另外,DBB的热能力对Rth没有负面影响,因为它未在热源(晶片)和热沉之间的传热路径上。3.2可靠性。从以前的标准焊接模块、烧结模块和编织带模块试验中得出比较数据W。功申循环结果如阁4所示。丹佛斯标准整流器模块约有40000个循环,而采川铝线的烧结模块约有70000个循环。DBB模块至少有600000个循环,比丹佛斯标准模块好约15倍,比行业标准好约60倍mi。

4结论

引入丹佛斯焊接缓冲板(DBB)技术,可采用粗铜线绑定,完全与可靠性高的银烧结工艺兼容。结果是功率模块整体十分牢固,耐久性是同类标准模块的至少15倍,是行业标准的60倍。使用丹佛斯焊接缓冲板,半导体采用粗铜线绑定后,现在可制作出新一代功率模块,其主要益处如下:(1)芯片上可绑定粗铜线。(2)增加Zth的附加热能力,而不增加Rth。(3)铜线采用特别的冷却方式,生命周期更长或电流密度更大。(4)硅片和DBC基体之间采用烧结技术,可延长使用寿命。(5)适用于所有常见的芯片顶层金属化。采用新技术,还可缩短上市时间,最大好处是对现有已成熟并值得信赖的制造方式的影响很小。

第3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实践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所拥有的强大能量凸现出来,特别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子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对推动电力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电子自动化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收集数据,实现全程监控,同时,还能快速查找和排除故障,有利于确保电网更加安全、稳定、持久地运行。

1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在电力自动化技术强大支撑下,有利于维护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笔者就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进行探讨。

1.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是将计算机作为核心,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进行经济调度,并进行安全分析和故障处理。通过借助数据库技术,构建监测及控制系统,从而获得所需的多种信息数据。通过电子数据的采集,能够将电网运行的实时状态展示出来,从而使电网损耗得到切实有效地控制,可以根据电网运行特性有效地进行调度,最大可能地降低电网电力损耗。电网调度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变电站运行情况,增强电网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从而增强电网系统的服务质量。

1.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是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自动化化采集数据信息,并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并重组优化,着力优化系统配置,有利于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电网自动化的目的。另外,通过借助数据监控系统中时微机保护功能,加上对系统处理故障模块的合理分配,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

1.3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在配电网技术上,这样就能促使配电网的自动化,不仅有利于电网平稳、安全地运行,而且有利于降低配电网运行成本,提高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借助自动化技术,能够对用户计量表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及时将故障排除掉,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通过借助系统检测,可以计算出各条线路的线损,使线路运行更加经济合理。

2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多种先进技术集合在一体,能够实现远程管理与监控,实时掌握电网运行情况,直接对电力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产生影响。

2.1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远程操作电力系统现场设备,从而破解远程监控难的问题,极大加快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技术人员对不同渠道的供电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用电需求,为电力促销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这种技术就利用感应器对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及电力设备进行连接,形成全面连通的通讯网络。借助监控机,实现电子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传输。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分析相关信息数据,从而对电网运行情况得到及时、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将信息通过现场总线接入,借助设备发出状态控制指令或故障处理指令,根据现场仪表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2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注重自动化技术术语借助触发机制和对象技术,能够自动控制数据库,且能够提供信息数据处理的准确率,提升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可以恰当地处理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资料。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的功能也更加复杂和全面,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及生活的需要。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控方面,通过大量的实践,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得到比较成功地运用,并日益走向成熟化,对软件技术的全面升级和系列化变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极大增强了供电能力。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将得到不断优化和改进,从而为电力系统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2.3光互连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继电保护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光互连技术主要是通过借助探测器功率对电力出数进行有效控制,使电力系统集成度得到最大可能地提升。由于对带宽不加以限制,可以更好地达到重构互连的目的。同时,光互联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够加快数据传输速度。通过电子教会及运输技术,可以使互联网络得到极大地拓宽,还能不断改善编程结构。光互连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强大,可以借助自动收集和分析功能,实现对电力系统数据资料的快捷化分析,有利于准确及时地发现故障位置,是电力故障的排除效率极大地得到提升,从而使电力故障产生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通过发挥光互连技术数据处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获得的画面清晰度更高,从而使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快捷。正是光互连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电力调度工作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规范支持和参考标准的支撑。光互连技术不受电容性负载带来的影响,可以确保电网系统运作中不受到任何干扰。特别是光互连技术系统运作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电力调度人员进行技术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据。正是因为光互连技术具有如此强大的优势,从而在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十分成功地应用。

3结束语

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电力技术自动化的应用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广泛受到欢迎的技术。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作为电力行业应切实加强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探索,不断采用先进的电力自动化技术、设备和手段,从而提升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增强供电质量,降低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发生率,为我国电力发展做出更加显著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直流输电;电力电子;发电机

一、前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个以功率半导体器件、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为支撑的技术平台。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它在传统产业设备发行、电能质量控制、新能源开发和民用产品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最成功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是直流输电(HVDC)。自20世纪80年代,柔流输电(FACTS)概念被提出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多种设备相继出现。本文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环节中、输电环节中、在配电环节中的应用和节能环节的运用。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柔流输电(FACTS)概念被提出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多种设备相继出现。已有不少文献介绍和总结了相关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以下按照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节电环节,列举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现状。

(一)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涉及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以改善这些设备的运行特性为主要目的。

1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控制

静止励磁采用晶闸管整流自并励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及造价低等优点,被世界各大电力系统广泛采用。由于省去了励磁机这个中间惯性环节,因而具有其特有的快速性调节,给先进的控制规律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并产生良好控制效果的有利条件。

2水力、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

水力发电的有效功率取决于水头压力和流量,当水头的变化幅度较大时(尤其是抽水蓄能机组),机组的最佳转速便随之发生变化。风力发电的有效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风车捕捉最大风能的转速随风速而变化。为了获得最大有效功率,可使机组变速运行,通过调整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使其与转子转速叠加后保持定子频率即输出频率恒定。此项应用的技术核心是变频电源。

3发电厂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

发电厂的厂用电率平均为8%,风机水泵耗电量约占火电设备总耗电量的65%,且运行效率低。使用低压或高压变频器,实施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低压变频器技术已非常成熟,国内外有众多的生产厂家,并不完整的系列产品,但具备高压大容量变频器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多,国内有不少院校和企业正抓紧联合开发。

(二)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被称为“硅片引起的第”,大幅度改善了电力网的稳定运行特性。

1直流输电(HVDC)和轻型直流输电(HVDCLight)技术

直流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稳定性好、控制调节灵活等优点,对于远距离输电、海底电缆输电及不同频率系统的联网,高压直流输电拥有独特的优势。1970年世界上第一项晶闸管换流器,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正式应用于直流输电。从此以后世界上新建的直流输电工程均采用晶闸管换流阀。

2柔流输电(FACTS)技术

FACTS技术的概念问世干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一项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及相位实施灵活快速调节的输电技术,可实现对交流输电功率潮流的灵活控制,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研究开发的基础上开始将FACTS技术用于实际电力系统工程。其输出无功的大小,设备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较低,所以较早得到应用。

(三)在配电环节中的应用

配电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电能质量控制既要满足对电压、频率、谐波和不对称度的要求,还要抑制各种瞬态的波动和干扰。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即用户电力(customPower)技术或称DFACTS技术,是在FACTS各项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能质量控制新技术。可以将DFACTS设备理解为FACTS设备的缩小版,其原理、结构均相同,功能也相似。由于潜在需求巨大,市场介入相对容易,开发投入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随着电力电子器件价格的不断降低,可以预期DFACTS设备产品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四)在节能环节的运用

1变负荷电动机调速运行

电动机本身挖掘节电潜力只是节电的一个方面,通过变负荷电动机的调速技术节电又是另一个方面,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电动机节电方较完善。目前,交流调速在冶金、矿山等部门及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是风机、泵类等变负荷机械中采用调速控制代替挡风板或节流阀控制风流量和水流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国外变负荷的风机、水泵大多采用了交流调速,我国正在推广应用中。

变频调速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广,精度高,效率高,能实现连续无级调速。在调速过程中转差损耗小,定子、转子的铜耗也不大,节电率一般可达30%左右。其缺点主要为:成本高,产生高次谐波污染电网。

2减少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

在电气设备中,变压器和交流异步电动机等都属于感性负载,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不仅消耗有功功率,而且还消耗无功功率。因此,无功电源与有功电源一样,是保证电能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电力系统中应保持无功平衡,否则,将会使系统电压降低,设备破坏,功率因数下降,严惩时会引起电压崩溃,系统解裂,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所以,当电力网或电气设备无功容量不足时,应增装无功补偿设备,提高设备功率因数。

第5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1电力电子技术节能型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集成电路的设计要点就在于采用了实时的信号反馈系统,没有光电的电子触发技术sJl用磁电保持复合型的开关实现了电压的基本的投触、这样就能够实现过于零的收入囱这样就免除了外来千扰的侵入二这种自动型的控制模式,以没有功率、没有功率因数、没有功率电压等等多种的参数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系数实现了控制的可靠性混合型的补偿的效果是整个最佳色模型但是对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的原则来说,由于整个系统的模型化的技术的使用,能够确保整个电容投入过程中没有冲击的投人,没有操作性的电压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性。原来传统的无功补偿的装置使得整个交流电的电压设备过于提高,交流的储压器致使整个电容的损坏程度逐渐的减小。采用这种零投入以后就能够使得整个控制系统更加的完善气

2电力电子技术节能型控制系统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节能型控制系统的总控制是整个电力电容的控制系统;他们主动的摆脱了一切的依靠于整个用户的用电器的情况杜绝因为控制器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另外河以上勤口多种系统空能的联网,会使得整个其控制系统自动生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当整个系统的控制进入具体的环节以后能够加强不同设施的保护性能、当采用相同的容量的装置以后尽管很多的设备没有具体的操作性的设备功能担是与整体的无功补尝装置相比整个寿命会木木的增加、控制电路系统的成本也会大大的降低。电力电子技术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的特性取代了原来的具有控制功能的传统的控制器庄气的整体的开关将其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主频的安装也是一个主要的技术的环节。可以使得整个柜子内部的整洁对于一些内部的系统的原件来说,可以改变其主要的使用的功能。改变其一成不变的性能适应整个企业的发展还可以进行分部分的投资圈加果发现产品的面板上出现故障的话就不需要专业的等到技工来进行修理启己就能够修理成功。当整个系统的设备达到一定的上限以后,每个人都要进行一定的自我型的检修。常规性能的一些装置能够按照补诬尝性的需要来进行交流的接触器的安装使用对于安装型的触点就能够保持整个装置的严密的技术性能平均容量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的技术力量。没有配电的外来的控制只需要一个技术核心的肤体的调配这样白勺技术手段能够加强技术的调配的能力。电力电子技术的电磁能力采用了电磁技术国的保金攀迷电器肖整个电路接通以后就不再消耗电能床用集成电力电容容器以后息容的内部的所需的技术零件就一点一点的提高了、目前我们国家的电子继电器一点一点的减少用肠么就食瓣将整个技术的核心的设备放到最关键的部分。结语二电力电子技术节能系统白妞控制系统在整个技术核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肖整个技术部分进入使用阶段以后就能够逐渐的被运用到一些重要的电力领域。电力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动力只有电力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够铸就国家辉煌的未来。

作者:高玉波单位:呼伦贝尔电业局满洲里检修工区

第6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电力行业;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运用探析

引言

随着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电力行业不断发展进步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因此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不但有效的提升电力的使用效率,而且还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方便[1]。电力行业必须加强完善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才可以合理科学的让电力发展达到电气自动化生产,推动整个电力行业不断地进步。目前,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领域广泛,主要包含电器、交通、生产等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人们的用电需求量,就必须大程度的促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目前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状况

现如今,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的普遍,在很多的领域范畴都可以看到,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电力工程的整体进步,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率,确保生产的质量[2]。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也给电力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挑战。①电力行业可以更加方便的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可以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②处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经济市场中,电力行业一定需要不断的发展自身的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我国的电力行业技术水平在全球市场发展中处于劣势,和大型的电力企业相比较,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生产的规模、使用的技术水平、核心的自动化技术水平等。因此,想要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有效提高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找出一定规律,增强电力行业的竞争技术水平,提升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

2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发展的意义

生活生产的较多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辅助,在网络技术运用中,电力行业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相辅相成,电力行业促进网络时代的进步,网络时代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产品的研究发展也离不开电力行业,电力行业的发展让电器慢慢进入自动化水平时代。电力行业的发展改善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综合能力和生产效率[3]。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和保障。从中可以看出,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我国的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工作就是提高科技水平,打造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更高水平,在每一项电力产品中都应用到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这项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对电力企业的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扩大电力企业的生产的规模,才能确保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电力产品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环境污染,这就需要使用自动化生产的电力企业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到节能环保。

3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元件是自动化元件技术中最核心的部分,每一种功能的元件共同组成了完整的自动化设备。不同的电器设备,使用的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功能是不相同的。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为人们对电力电气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对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操作就要从多个角度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比如:元件、变换器频率、调控技术、集成电路、单片机等等。

3.1使用全控型电力元件代替半控制晶匣管

我国电力产品初期研发生产过程中,非常多的电器中都会使用半控制晶匣管元件控制技术,目前也有非常多的电器中仍然会使用半控制晶匣管,给整个电器的研发生产带来很大的改变[4]。科技不断发展,目前新的研发成果给电器的生产带来了新的成果,那就是全控制的元件GTO、GTB等。根据使用到不同的电器上的实际情况,配置的开关控制的电流额度是不一样的。GTO能够使用门极进行关断的一种高压元件,GTO进行关断的时候,增加的效益相对会比较少,只有4.6,为了实现相对应的功能就需要更强的关断驱动电路,必须在降压的时候要比之前的普通晶匣管更加强,控制在2.4~4.6V之间。GTP对每一种电器控件的参数影响就比较大。因为GTP的电路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设计人员要注重对电路和驱动电路的研究,从而提高电路的压力作用。

3.2变换器的电路由低频向高频发生变化

生产电器的时候,需要对电器元件进行技术上的完善,与此同时,对应的元件变换器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完善。在传统的晶匣管中,主要是用支流的传动变换器对电流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用新的电子元件支行,可以有效的提高功率,降低电波的影响,最终也可以把变换器的电路成功进行转换。使用PWM变换器的过程中,对电压和电流的作用进行改变,减少电波对电网的影响作用[5]。电器元件在高电压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断电流和关闭的现象。

3.3交流调速控制技术

在对电力电器自动化元件进行设计的时候,改善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在控制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和磁场分量之前要把两者分离开来,就是矢量控制。使用支流电动机,将电子元件的物理原型进行有效的改善,然后对元件进行磁链检测。采用支流电动机的形式,通过坐标改善电子元件物理原型。之后要对元件产生的磁链方向进行检测。使用磁场对离散的点进行调节,发出PWM信号,从而对控制开关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转矩的效能。还可以简化相对复杂的矢量控制和电动数字,降低控制参数变化的影响(见图1)。

3.4集成电路、单片机、工业控制计算机

传统使用的以MSC为代表的8位机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用新一代的单片机具有操作简单、指令性强、可靠保密的优点,可以大批量进行生产,所以被广发使用[6]。单片机的这些特点让单片机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控制一些智能仪器等。单片机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与改善,使用多种语言设计对语言环境进行增强。把集成模拟乘法器、集成锁相环路和集成基电路组成集成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非常广发的使用,从而实现自动化。PWM控制信号和MA818这两种方式被应用在技术控制方面,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关注产品的有效性和效率。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用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的各项新技术,能够更好地为电力行业的研发设计电气产品带来新的突破。在全球经济市场竞争中,电气设备产品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不断的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和使用,从而提高电气产品生产和使用的效率。电气产品以后的总体趋势就是电力电气产品的自动化,因此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完善全控制技术,并将其使用到电气产品中。电力行业的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将能够不断的提升电力行业的市场及经济效益,带动行业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敏.电力系统领域中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6):11.

[2]何林华.浅析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对电力企业的应用[J].科技尚品,2016(12):23.

[3]车舒华.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情况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4):22~24.

[4]朱泽宇.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6):16~18.

[5]穆礼.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8):211~212.

第7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 教学设计;电力电子技术; 教学效果

【中国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刘福鑫(1979-),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电气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新型工程技术学科,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我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对于研究性大学中本科阶段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

针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以美国加涅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教学设计过程说[1],他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分析教学目标、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规程以及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等若干内容。一部分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目标、制定决策计划的教育技术学科[2]。还有部分学者采用程序的概念来解释教学设计过程,他们提出教学设计是在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上,确立解决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及程序规则[3]。

在总结上述学者对教学设计分析、归纳和概括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电力电子教学经验,本文根据教学设计概念和具体电力电子教学特点,深入探讨良好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2 教学设计主要作用

1) 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设计教学要素

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和学生等,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即教学设计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中心点,教学最终目的是将教师头脑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教学设计则是为了提高这种教学传授的效果所进行的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针对电力电子教学特点,作者对教学设计的4个主要要素进行了相关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a. 教师

建设青年教师为主、中年教师为辅的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授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对教龄1-4年的青年教师,制订详尽的成长方案和发展计划,使优秀的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尽快成为教学业务中的骨干。

图1 教学要素间的关系

b. 教学媒体

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可尽量引入实时动画以模拟各种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课件要做到直观性强,表现手法简单明了,图文并茂。同时采用视频、仿真软件等辅助媒体工具开展教学,对性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交互应用,扬长避短。

c. 教学内容

根据电力电子教学特点,作者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教学内容。其中将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结合起来对电力电子技术进行延续性的介绍。在讲授电力电子基础知识时结合点、面广泛却又不乏侧重点地讲解电气技术专业知识。在全面介绍电力变换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不同电力半导体器件所构成的各种典型功率变换电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元器件参数并合理选择元器件,并最终达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设计目的。

图2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成

d. 学生

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以班级或者项目小组为单位的群体学习内容。给群体一个题目,以群体的形式布置任务、查找资料、讨论问题,通过群体的协作讨论出解决方案。

2) 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良好的教学设计通过分析、设计、组织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将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经过教学设计后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未经过教学设计前,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该课程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以及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的教学质量,也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的质量。

3) 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地发挥其角色作用,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者在电力电子教学中以“学”为中心,以成就动机为驱动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发现电力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指导学生采用课堂知识解释日常应用中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探索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

3 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双重效果而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等的过程,其内容可以概括为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这些内容对课堂教学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起学生注意并激活原有知识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应该对教学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外,还要注意一些教学关键环节的设计,这些关键环节包括导入阶段、授课过程中课堂氛围的控制等。作者在电力电子教学中采用在课堂开始阶段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已经学习的知识,或者是引出这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例如向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电力电子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电力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进一步增加他们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解。

2) 帮助学生学习新内容

作者采用互动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以一个讲授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应该以知识引领者的身份出现。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互动不仅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而且应该体现在教学参与者与实际行动上的接触与交往。具体而言,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资料查找、材料分析与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尝试从中温习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

3) 帮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

为了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作者采用了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练习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电力电子知识。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是将习题和例题的讲解穿课堂中。通常作者会在每一基本概念知识点后插入一两道典型例题,在每章结束后插入综合应用题或者实际工程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即刻思考和复习所学的知识。有些时候作者还会采用通过问题解决进行知识练习的方式,即针对某些概念进行探索研究活动,这种情况下需要学生围绕问题情境进行一系列的知识练习过程。

4 评估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评价,即对教师教学的验收阶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同样应重视这一环节。教师做好教学评价设计,既是检验自己教学水平的表现,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1) 通过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

本文采用的了解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方式是,在重要的课题内容阶段性结束后进行课题口头提问式的考核,或者是随堂抽查若干个同学观察他们的知识吸收情况,有时候还布置一些课后题目,或者通过专门的答疑时间和练习课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随时把握学生的动态,也了解自己的教学还有哪些疏漏,继续保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修正有欠缺的部分。

2) 通过评估强化教师职责

作者所在的高校采用的教学评价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参与评教。通过给任课老师各方面的数量化评价来反馈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同时从学校管理部门来说,教学院长经常督促每位老师的教学,并且教学督导组也定期抽查老师的课堂效果。这样通过双重的检验来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并促进教学的发展。

5 结语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本文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和作者多年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教学设计对电力电子教学效果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和评估结果表明,经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李志强.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第8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和谐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力自动化技术就应运而生,其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追捧。电力自动化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电力系统中去,从而实现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而控制整个电网的运行。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电站的管理人员不用像以前工作那么累,只需要通过监控中心就能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无需进行大量的判断和分析,便可以准确的判断故障始终。所以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力系统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必须要运用到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可见一斑。

2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在应用领域,目前最主流的技术包含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

2.1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是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下级电网调度中心等很多部分组成,构成组件很是复杂、繁多。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以前,我们总受着传统的信息通讯与电力自动化的约束;现在,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过程系统的安全性能与效率。这些新技术有无线网络、控制软件和现场总线等。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先后研制出集控制、保护和信号为一体的装置与电气集中控制装置;20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研制出了35kV变电站微机自动化系统,并投入运行;国内许多科研单位与高等院校也推出一些功能不同的自动化系统;国内外的技术发展不断推动了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进程。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居世界第2位,达277GW,预计全国装机总容量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突破800GW。

一般的设备有电压无功控制、故障录波装置、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同期操作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这些设备采用高速网络通信进行连接,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二次设备的数据、资源共享。数字化变电站的运管系统先进性就在电力生产运行数据自动化,状态记录统计人性化;当变电站运行出现问题时,该系统可以快速地给出分析报告,分析问题起因,合适的处理方式;系统在问题解决以后能主动报告变电站的设备检修情况。

电网调度自动化通过调度主站系统从而实现对整个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控,这样可以使得调度人员有效的指挥电网,使其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通过工作人员时时监控电网的电压、负荷、出力等参数和主设备的位置及水,热能工况等指标,对电网安全运行状态实现监控,使之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2)通过合理科学的经济调度,从而能够节省能源、降低损耗、多供电,缓解资源的压力。

(3)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实现事故的最优化处理。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电网发生故障,而且过程非常迅速。为避免由于预测不及时、处理不当可能带来损失,必须通过实现自动化并且提高其处理和分析电网的运行能力,事先提供事故的处理手段并且实行严格的监控,最大化的防止事故发生,减小甚至避免损失。

2.2 变电站自动化

由于建设需要和市场因素,我国自1990年至今,变电站自动化一直是电力行业中的热点之一。根据电网的要求,每年有不少的老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其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的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在质量上有显著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设备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它不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完成统计记录,还能分析很多现场难以直接衡量的数据,实现诗句数字化。它以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仪表、模拟屏、控制屏和运行控制装置,向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更进一步。

2.3 配网自动化

分散控制系统是目前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它高度结合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其主要特点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DCS的运用给发电厂带来巨大进步,它采用计算机、通信、屏幕显示技术、对生产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控制和保护,利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可靠性高。

3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趋势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的趋势如下。

(1)在控制手段方面增加了对微机、电子器件和远程通讯的应用。日后技术的发展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的简单轻便,操作也会逐步的普及,所以电子技术的支撑是它发展的主要信心之一。

(2)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稳定、经济为目的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通讯、控制及电力装备已经可以完美的集于电力系统之中,实现功能的一体化和操作的简便化,其内涵外延都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如此快速,所设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考虑的细节越来越完善,使得其功能越来越完善,操作也更加人性化。

(3)在控制策略上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它会越来越智能,知道我们人到底想干什么,以至于他都能准备的完成我们的每一个命令,并且执行的效率高,能把错误率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

(4)和现代控制理论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个理论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以后也离不开它。

总而言之,电子信息技术凭借着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还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些都会为促进着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杨阳.调度自动化应用软件在电网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2(1).

[2] 俞晓锋.电力自动化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2).

第9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再利用;研究

现在,电子电器产品的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对于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利用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利用。本文主要开展研究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回收利用的现状,讨论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现状

因为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属于固体的废弃物,这种固体废弃物是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垃圾,这种固体废弃物体积大,不可以自己分解,也不能短时间内融入到大自然中。如果对于这些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的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污染城市的水源、土地和空气等公共资源。因此,对于这种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的处理,需要专门的技术,应该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为了促进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及再利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欧盟就在1998年完成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法》(草案),这部法律包括了绝大多数的电子产品,法律要求对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要达到90%。

但是,与国外在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方面所做的努力相比,我国现阶段对于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法律制定方面还处于空白,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对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因此,我国还需要在这方面多做努力,积极调动国家、社会和公民的积极性,倡导对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利用。

二、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的意义

随着我国现阶段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电子信息科技的公司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电子电器产品的种类也日益丰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离不开电子电器产品,并且,电子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更加快速。

由于电子电器产品的企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产品、销售这两方面,而对于产品淘汰后的后期处理考虑的比较少,与此同时,淘汰的产品成为社会发展的累赘。另外,在电子电气产品中,尤其是电冰箱、电视机、空调器、计算机等这些大的电子产品,淘汰后所产生的废旧资源种类很多,不仅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如何将这些大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变废为宝,已是全社会的电子电器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多,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对来说,还是较少,只有走资源再利用的道路,才是实现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可以实现一些组成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这些材料构成是大多数电子电器产品的所需要的,电子电器产品的组成材料一般变化的较少,所以这些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这是对资源的一种回收再利用,是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从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开看,我国的消费水平固然有所提高,但是还是有所地区差异,并没有做到所有地区购买能力的普遍提高。因此,通过回收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这种渠道和相关的技术保障,开展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以及再利用,是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所以,综上所述,对于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是十分有用的。

三、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支持

现在我国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一般都是在消费者手中,由于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寿命或是其他的因素,导致电子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一般情况,消费者会将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送入废品收购站或是电子电器产品的维修站,好一点的经过维修后进入旧货市场流通,无法使用的经过拆卸后,有些零部件还可以重新利用,但是,对于那些无法重新利用的元器件该如何处理呢?

电子电器产品的制造业更多的是高新科技技术公司,这些公司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因此,国家和社会以及公民,都希望这些高科技公司能够研发出绿色高能的产品,符合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在重视公司科技含量的同时,也要加强电子电器产品的绿色性能的提高。这就需要我国高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将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变废为宝。为此,建立有效的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再利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是一件十分重要且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做到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这不仅是对资源的节约以及更高效的利用,而且还是对国家社会环境的保护。因此,只有做好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才能促进整个电子电器产业的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峰,林巨广,刘光复,朱华炳,江吉彬. 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 电机电器技术,2003,01:12-16.